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3号选手《爬天都峰》教学实录施卫华整理

3号选手《爬天都峰》教学实录施卫华整理

3号选手《爬天都峰》教学实录施卫华整理
3号选手《爬天都峰》教学实录施卫华整理

2012年“七彩语文”全国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3号选手

稳抓稳打,学会学习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爬天都峰》教学实录及感悟

执教:新疆乌鲁木齐实验小学郭飞

整理:启东市久隆小学施卫华

教学目标:

1.认识“陡、链”等6个生字,会写“爬、

峰”等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了解天都峰的高和险。

4.学习多读多想的读书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

读书习惯。

教学过程:

一、突显导入趣味点,乐学新知。

师:同学们,下午好!

生:老师好!

师:咱们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其中中国的汉字就是重要的一部分,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古老的文字,大家想不想认识?

生:想。

师:请你仔细地看一看。(老师板书篆书:峰)上面是一个山,下面是一个高山的尖,猜猜这个哪个字?

生:我猜这个字是峰。

师:很好,这就是峰,大家看,像刀尖一样的山这就是峰,峰的本义就是这样。现在同学们手拿起来,跟老师一起来写这个字。

生书空。

师:峰左右结构,写它的时候,山要窄一点小一点,写这个横撇的时候,撇稍微短小一点,捺长一点。大家看这个字,我们谦让一点,让它过来,我穿插的时候注意避让,我们写字的时候要讲究这个,咱们平时做人的时候也要讲究一个谦让,如果我谦让你,你也谦让我,那我们之间的关系就和美了,那人美了,字也就美了。这是峰字,课文里面出现的是哪座峰啊?这座峰叫什么名字?

生:这座峰叫天都峰。

教师补充课题。

师:“都”这个字在这里念dū还是dōu?用dōu组一个词语。

生:dū,首都。

师:dū组了一个词。

生:dōu,全都。

师:天都峰位于黄山,黄山最有名的有72峰,天都峰是其中最险的一座。谁来把题目读完整。

师:来跟我一起写这个字。大家看,这个捺写得比较长,因为要给旁边的巴字留点位子,所以这个字半包围。你看,相互一谦让,这个字就匀称了。好,一起来读题目。

【教学感悟:我们的汉字蕴涵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如果在字词教学的过程中,能渗透中华传统文化,学生就会惊喜地发现,原来枯燥乏味、难以捉摸的方块字是一个个有趣的符号,他们也会由此产生无穷的乐趣。郭老师讲“峰”这个字,不仅讲清了字的音形义,更在孩子们的心中种下了对祖国语言文字的兴趣。】生:爬天都峰。

师:看到课文的题目,你可以提一些有价值的问题吗?

生:天都峰这么险,能爬上去吗?

师:这是你的疑问。

生:谁去爬天都峰?

师:你问的是人物。

生:天都峰是什么样子的呢?

师:问到了天都峰的样子。

生:小作者是什么时候去爬天都峰的呢?

师:你问到了时间。

生:天都峰多险呢?

师:你说到了它的特点了。

生:她是怎样爬的呢?

师:你问到了爬山的过程。

生:她有没有和别人一起爬?

师:你还看到了人物。

生:她最后爬到了天都峰的山顶了吗?

师:你问到的是事情的结果,非常好。大家这么多的问题,从不同的角度从题目发出了自己的疑问。

【教学感悟:拿到一篇新的课文,我们可以根据教材和学生特点,采用“质疑引导”的方法,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教材来看,根据文体特点,确定思考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阅读文本解决问题的欲望。从学生方面来看,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情况,提出不同的问题,有的是熟悉文本的问题,有的是深层理解的问题。郭老师还引导学生归纳、整理出自己的观点,在文本中寻求自己的答案,这是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落到了实处。】

二、突破自学障碍点,顺畅阅读。

师:现在,我们所有的同学都分到了课文,打开,一起来自由朗读这一课,看看刚才同学们提到的问题,你能不能在书中找到相应的答案。下面老师有几个小小的要求:首先要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读通句子,拿出铅笔标出自然段落。在读文的过程中发现有容易读错的字或不好读的字画出来,待会儿和自己的同桌交流交流。

生:写字注意三个一,一拳一寸一尺。

学生标小节号。

师:标好了以后就大声读,一定要让我听见你读书的声音。

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评价:读得真好!你读得很投入!你读得很有感情。你读得真认真。非常好,你刚才没有听人家停下来你就停下来,你一直读。

【教学感悟:在自读的时候,教师不停地表扬学生读得非常认真,这其实也是在激励学生,在暗示学生要认真读课文。可是,这样会不会干扰学生的朗读呢?教师的自读要求很多,学生能记得住吗?】

三、把握文章主旋律,顺清脉络。

师:课文读完了,想想老师的问题,大家来看大屏幕。我把同学们刚才提的问题作了一个整理,看看你自己能回答多少:什么时间,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结果怎样?先看看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生:暑假里的一天

师:这是时间。

生:我和爸爸去爬天都峰,中间遇见了一个老爷爷。

师:这是人物,也讲到了爬山的原因,继续。

生:天都峰十分颤抖,但最后我们还是爬上了天都峰。

师:好,你刚才讲到了事情的过程,也讲到了结果,很完整。但是,刚才有个词,你说天都峰怎么了?很颤抖,合适吗?谁来帮他纠正一下?

生:颤抖是人的动作,应该是陡峭。

师:这个词就用得准了,你接受吗?

生:我接受。

师:刚才这位同学通过补充课文的题目,把课文的主要内容概括出来了,大家要注意他刚才概括得很有特点,是按照我们平时记事文的六要素进行概括。记事的六要素大家知道吗?

生: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师:我们看到记事的文章可以这样做,通过六要素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这是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之一。接下来,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再次走进课文,想想你读了这篇课文之后,课文的哪些内容你的印象比较深刻。待会儿我请你给大家汇报一下。

【教学感悟:《课程标准》中指出,中年级阅读教学目标之一: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根据这一要求,在教学中我们就应该训练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郭老师在这儿教了学生两招:要素罗列法、课题扩充法等常用的概括方法。通过谈话,归纳出常用的概括方法,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述与归纳总结的能力,同时也把老师从繁琐的板书中解脱出来,更多地聆听学生的意见,起到真正的主导及调控作用。】生默读,教师提醒:默读不动唇,不出声,不用手指。默读的速度会比朗读的速度略微快一点,如果你有印象深刻的,现在就可以举手。

生:给我印象很深刻的是第二自然段:“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我爬得上去吗?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

师:读得不错哦。刚才这位同学他找到的是天都峰特别险要的部分,他对这部分印象深刻,这是在爬山之前。

生: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第十自然段:“爸爸听了,笑着说:‘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师:读得很流利,这是他对爸爸说的话印象很深刻,这是在爬山之后。

生:大家跟我看第六自然段,我对第六自然的段印象最深:“我奋力向峰顶爬去,一会儿攀着铁链上,一会儿手脚并用向上爬,像小猴子一样……”

师:读得不错,她刚才对作者“我”爬山印象非常深刻,这是爬山之时。刚才这几个同学读了课文的相关段落,现在谁来给大家汇报一下,说一说这篇课文的叙述顺序是什么?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叙述的呀?

生:这篇文章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的。

师:是事情发展的顺序。注意一下刚才刚才给大家的提示语,既然是爬山,爬山之前他看到的是什么?

生:爬山之前看到的是天都峰的陡峭,爬山之后。

师:那么他是爬山之前看到山的陡峭,之后呢?

生:爬山之后,爸爸对我说:“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师:这是爬山之后,刚才有爬山之前,现在有爬山之后,还有……

生:爬山之时。

师:爬山之时,就是爬山的经过。那咱们的课文叙述顺序可以是爬山之前爬山之时爬山之后,这就是这篇课文的一个叙述顺序。我们就按照这样的顺序来学习课文。

四、精选课文一部分,品读感悟。

现在请同学们轻声地朗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读完第二自然段待会儿我想请你跟大家说说读完第二自然段之后你最深刻的感受是什么。

(学生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师:已有举手的了,你来说。

生:从第二自然段我能体会到天都峰是这么的高,因为小作者她说她站在天都峰的脚下都感觉发颤。

师:他的感受是山高。

生:我是补充他的,他说她站在山脚下的时候就感觉山很高,不敢爬了,正突出了天都峰的陡峭和高。

师:他的感觉就是山的陡。

生:我想补充一下胡颖的,我找的句子是:“我爬的上去吗?”这句话采用了反问的方式,正突出了山的陡。

师:山的高和陡都说明山怎样?

生:险。

师:说明山特别的险,天都峰实在是太险了。(板书:峰,险)刚才这几位同学说天都峰特别的高特别的陡(板书:高,陡),那我们就来看天都峰到底多高?

生:它有一个句子:“仿佛是天上挂下来的。”(强调“天上”)

师:她刚才说的是什么?

生:刚才她说的是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

师:天上挂下来,这个“挂”字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我体会到天都峰很高。

师:他体会到了高,如果老师把句子换一下可以吗?我换成“垂”或者“掉”,垂下来、掉下来,可以吗?再读读课文。

生:这个不能换,如果换了的话,就不能突出天都峰的陡了。

师:读得真好,一个“挂”字非常形象生动地说明了天都峰的陡。我们以前学过一首诗,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一起来背一下前两句。

生: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师:这首诗里面也有一个“挂”字,这个“挂”字化动为静,它体现了瀑布长的特点。在这里,这个“挂”字体现了天都峰的什么呀?

生:高。

师:也体现了天都峰的陡,是不是?一个“挂”字放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面,它的意思一样不一样呀?

生:不一样。

师:这就是咱们汉字咱们汉语的一个特点,也是它的魅力所在。你读了这段文字还有什么感受?哪里能体现了山之高?

【教学感悟:抓住了“挂”体会高,换成其他垂、吊,郭老师用对比的方法品析词语的表达之妙。李白的“遥看瀑布挂前川”这里的挂的意思和文中的意思进行对比,使学生读出了一个简单的汉字背后的深厚,品味出了语言的意味。】

生:我从这句感受到山之高的:“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

师:他高吗?这个山高到哪里去了?

生:云彩。

(教师板书:如上青天)

师:高如上青天,李白在《蜀道难》里有这样一句话:“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说的是蜀道的高。你能读出这句话的高的感受吗?谁愿意读一读?

生: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

师:老师提醒一下,你读得很好,在“峰顶”这儿稍微停一下,“这”声音发长一点,中间略停两个字。

生:啊,山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

师:有一个字读错了,谁来帮她纠正读读。读错了峰顶。

生:“峰顶”读成了“山顶”,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

师:很好,他读出了山的什么呀?望字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山高。

师:那作者是在哪里望山高啊?

生:作者是在山脚下望山高的。

师:这个“望”字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她用“望”,是需要抬头去仰望,说明这天都峰非常的高。

师:他刚才讲到抬头望,大家抬头望一望,你感觉到了山高吗?

生(抬头望):我感觉到了。

师:不过我们看到的是天花板哦。刚才大家说山之高,在山脚下望,这个“望”还说明什么?还说明她在哪个地方看啊?

生:在山脚下看。

师:这个“望”字也点明了作者的观察点,这是非常重要的,大家要注意。细心的同学会发现,“望”字后面有个什么?

生:冒号

师:这个冒号和我们平时在书里面见到人物的对话或是你在习作当中写到的人物对话用的冒号意思一样吗?

生:不一样。因为它表示着它下面想的是什么或者是说的什么。

师:这里呢?

生:它表示的是想的是什么。

师:是什么?

生:应该不是想,是看到的。

师:这是作者看到的内容,就是冒号的作用。大家看,符号不是字,但是它却可以表达意思,所以我们要特别注意标点符号的用法。这是我们刚才感受到的天都峰的高,那接下来作者写的是什么?

生:接下来作者写了的情景。

师:她看到了什么?

生:她看到了天都峰很高也很陡。

师:什么陡呢?

生:她看到的是山上笔陡的石级。

师:怎么理解“笔陡”?谁来帮帮老师也帮帮同学们,打个比方来形容一下。

生:我认为“笔陡”就是陡峭。

师:你是用近义词解释的。

生:“笔陡”的意思就是……

师:你手上拿的是什么?“笔陡”,你能用个形象的比喻给大家解释解释吗?

生:笔嘛,非常直的那种,那个陡,说明非常非常地难爬。

师:很好,这就是笔陡的意思。天都峰太高太陡了,让人似乎觉得怎么了?让人不可能爬上去,此时作者感到?

生:颤抖。

师:我请同学们说说你对发颤的理解。

生:发颤就是那种感觉很害怕,觉得自己不可能做到的,这叫发颤。

师:你可以读出这种害怕吗?

生: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

师:注意感叹号。请全班同学再读一次。

生: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

师:笔陡的石级边上的铁链,像是什么呀?

生:挂下来的。

(教师板书:似挂铁链)

师:一起读一下这两句。

生:峰陡,高如上青天,陡似挂铁链。

师:作者从刚开始的恐惧到现在的害怕,都是突出了天都峰的什么?

生:高和陡。

师:高和陡都说明天都峰什么?

生:险。

师:在这里,同学们要注意,作者通过形象生动的语言,通过两个方面体现了天都峰的特点,是不是?现在我们一起合作一下,同学们一起来读这段话,我来画你们读得好坏就决定我画得如何。提示一下,你现在读,就要读出它的高和陡,让我感觉到它特别的险,我就把这座山呀呈现下来。

生齐读,师板画。

师:老师简要地画了一下,现在老师放真实的图片,大家一起来感受。高不高啊?陡不陡啊?一起来读。

生齐读。

师:作者为什么在爬山之前把天都峰写得如此之险呢?我们到下节课再学。下课。

【教学感悟:郭老师在这一课时主要让学生初步感知全文内容,了解行文顺序和认识天都峰的又高又陡。“三分文章七分读”,教学中要围绕朗读做文章。本课中,郭老师抓住了第二自然段作为朗读重点和难点,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天都峰的高和陡的特点。如“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这句,学生读时带有很惊讶,仿佛看见天都峰的高度似的。学生们在“以感助读,以悟促读”,朗读的热情高涨,兴趣盎然。】

爬天都峰—人教版语文(三上)

爬天都峰—人教版语文(三上) 这是一篇讲读课文。主要讲在暑假里,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我”与一位素不相识的老爷爷,相互鼓励,一起登上天都峰的事。 全文共有10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在暑假里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第二自然段写天都峰的高和陡。第三、四、五自然段讲“我”与一位不相识的老爷爷相遇,并约定一起爬天都峰。第六、七自然段,写“我”与老爷爷,还有爸爸,一起奋力向上爬,终于爬上了天都峰顶。第八、九自然段,写“我”与老爷爷登上天都峰以后,相互道谢。第十自然段,讲爸爸总结的话:“你们这一老一少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课文最后以爸爸的话结尾,发人深思。这一老一小,虽然互不相识,却能相互鼓励,相互学习。这就是“真有意思”的“意思”。这句话也告诉我们,在人与人相处中,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共同进步。 1.教育学生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他们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3.理解课文内容,能回答课后的问题。 4.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师生交流有关天都峰的所查找资料。 (天都峰是黄山“七十二峰”中最险峻的三大奇峰之一,海拔1840米,登山石阶大约有1.5公里长。天都峰最险处是鲫鱼背。它是一道长约十几米,宽不过1米的狭长光滑的石

脊,石脊两旁是万丈深渊。) 二、初读课文。 1.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特别是生字字音。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用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 3.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读音。 陡攀辫决勇 (2)字形难点。 颤:左右结构。第十三笔是“—”。 (3)理解词语。 犹豫:拿不定主意。 奋力:充分鼓起劲来。本课指努力向上攀登。 终于:表示经过种种变化或等待以后出现的情况。本来是指“我”、爸爸和老爷爷经过艰苦的努力,登上了峰顶。 居然:表示出乎意料。 本课指什么事出乎意料?(指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也能爬上又高又陡的天都峰,真出乎意料,令人敬佩。) 汲取:吸取。 三、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第二课时 一、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读第一自然段,说说这一段交待·了什么?

《爬天都峰》教学实录与评析

《爬天都峰》教学实录与评析这篇课文通过“我”和一位不相识的老爷爷相互鼓励登上了天都峰的事,告诉我们要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克服生活中的困难。根据教材的特点和课后思考练习的要求,应当把教学重点确立为:弄清“我”登天都峰前后的思想变化,读懂爸爸的话。基于上述认识,我在第一课时主要让学生初步感知全文内容,了解行文顺序和认识天都峰的又高又陡,并启发学生质疑问难,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第二课时转入深究课文内容,以梳理出的学生的疑点为线索,解决教学重点;第三课时安排了各种不同形式的练习,有单项的、综合的,口头的、书面的,必做的、选做的……以达到对所学知识巩固、加深的目的,并让全体学生都有所得。 下面对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做进一步说明。这课时有四个大的教学步骤: 1.复习回忆,再现天都峰的高和陡; 2.深入读议,理解小妹妹受老爷爷鼓舞登山的过程;(这是扶,实际上是学生体会小妹妹会从老爷爷身上汲取力量,解决教学的第一个重点。) 3.启发想象,理解老爷爷受小妹妹鼓舞登山的过程;(这是放,实际上是让学生体会老爷爷会从小妹妹身上汲取力量。) 4.总结全文,体会爸爸说的话。

(在前两步基础上,学生理解爸爸说的“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就不困难了,教学的第二个重点也顺势解决了。)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特别注意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1.把读的训练放在首位,在读书中教给学习的方法。 在本课设计中,读书贯穿了教学活动的始终,并根据不同的训练目的,设计了包括自读、默读、试读、指名读、齐读、分角色读等不同形式的读,使学生在读中感受,读中理解,最终达到感情朗读,以培养学生的语感。 在弄清“我”是怎样爬上天都峰时,设计了几个相关问题:(1)小妹妹来到天都峰脚下,心里怎么想(2)她看见了老爷爷,心里又怎么想呢(3)后来,她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让学生静下心来一边读一边想。 课文第六自然段讲的是“我”受老爷爷精神鼓舞,不怕困难,奋力向峰顶攀登。为使学生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奋力”一词,首先,指名读本节,其余学生感受“我”是怎样不怕困难爬天都峰的;再让学生自读,找出体现我“奋力”爬的词句,并理解这些词句;最后,让学生结合生活感受,带着自身体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样以指导学生读书为主线组织阅读教学活动。 2.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激发学生主体潜能,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教师不再用自己对课文的分析讲解去取代学生自身的主体

《爬天都峰》教学设计新部编版(两课时)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爬天都峰》教学设计(两课时) 【备课资料包】 天都峰位于黄山东南,西对莲花峰,东连 钵盂峰,与光明顶、莲花峰并称三大黄山主峰, 为36大峰之一,海拔1810米。古称“群仙所 都”,意为天上都会,故取名“天都峰”。峰 顶平如掌,有“登峰造极”石刻,中有天然石 室,可容百人,室外有石,像醉汉斜卧,名“仙 人把洞门”。天 都峰虽高不及黄 山的主峰莲花 峰,但其险峻程 度则绝非莲花峰 可比,百丈云梯几乎直上直下。天都峰是鸟瞰黄山壮丽全景的理想之处,因此人们说,不登天都峰,等于一场空。古时候,天都峰无路可登,能够登上天都峰者寥寥,唐代释岛云,慕东国僧掷钵神异,来游黄山,成为有记载的登天都峰第一人。他曾在绝壁上留下《登天都峰》一诗:“盘空千万仞,险若上舟梯;迥入天都里,回看鸟道低。他山青点点,远水白凄凄;欲下前峰瞑,岩间宿锦鸡。” 【教学目标】 1.认识“陡、链”等6个生字。会写“爬、峰”等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峰顶、似乎、忽然”等12个词语。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过程。 3.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4.读懂课文最后一段中爸爸的话,懂得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对词句的理解,弄清“我”爬天都峰的过程以及爬上天都峰后的思想变化。 难点:读懂课文最后一段中爸爸的话:“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 2.教学挂图。 3.搜集有关黄山天都峰的VCD、图片、文字介绍等。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揭题导入 1.初步了解天都峰及“鲫鱼背”。 看天都峰的风光片或图片,由学生展示自己找到的天都峰的资料并作介绍。说说“鲫鱼背”名称的来历。 2.导语激情,揭示课题。 天都峰是如此的高,如此的险,登山的小路像天梯似的挂在陡峭的山岩上,使许多游客望而生畏,能够登上山顶的人,真可称得上是“勇士”了!我们认真地阅读课文,勇攀高峰,一定觉得大有收获。让我们一起去“爬天都峰”吧。(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17 爬天都峰》教学设计

17爬天都峰 教学目标: 1.会认“级、链”等5个生字,会写“级、链”等9个字,读准多音字“相”。能正确读写“假日、抬头、云彩”等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是读好对话,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和情绪。 3.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是如何相互鼓舞、坚定信心,从而战胜困难的。 4.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弄清课文是如何将“我”爬山的过程写清楚的。 教学重难点: 1.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 2.弄清课文是如何将“我”爬山的过程写清楚的。 3.读懂课文最后一段中爸爸的话,懂得一个人只要有决心,有勇气,任何困难都可以克服的道理。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 (1)认读生字、词语,在文中圈画出生字词,不懂的地方作标注。 (2)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级、链”等5个生字,会写“级、链”等9个字,读准多音字“相”。 2.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1.有没有同学去过黄山?有这么一句话叫“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从这句话中我们就能感受到黄山美丽的景色。老师这里有一些黄山的图片,咱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课件出示: 2.黄山风景很美,俗话说“无限风光在险峰”,可见想要领略这美丽风光也不是一番易事。这不,这里有一个小伙伴就要去爬黄山天都峰。(课件出示课本插图) 3.她能爬上去吗?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看一看吧。 设计意图: 学生受地理、交通、年龄等方面的制约,对一些风景名胜区缺少生活实践和亲身体验,展示天都峰优美风光的图片,可让学生通过视觉感知大自然风景的优美,拓宽学生的视野。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圈出本课的生字词,通过查阅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语的含义。 2.课件出示本课“我会认”中的生字,注意“相”是多音字,它的两个读音分别是: 课件出示: xiānɡ:相关互相相对 xiànɡ:相声相片照相 3.出示本课“我会写”中的生字,教师指导记忆、书写。 课件出示: 级链颤攀猴鲫念辫呵 (1)学生观察生字,找到适合自己记忆的方法。 (2)教师指导学生区分形近字“辫”“辩”“辨”和“瓣”。 (3)指导书写。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爬天都峰》教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爬天都峰》教案

《爬天都峰》修改后教案 修改原因: 在品析文中体现人物不怕困难的语句“我奋力向峰顶爬去”“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终于都爬上了天都峰顶。”这两句时,由于只停留在口头上的交流,没有准备相应的练习进行巩固,所以在以说促情这一环节时显得老师讲得多,学生悟得不深不透,以至于在测试中见到这些知识点时,学生不能灵活回答问题。课文的第二自然段重点描写天都峰的险要。要指导学生通过默读和朗读,边读边想,把课文中的描写变成自己头脑中的画面。再通过朗读,读出天都峰的险峻峭拔,难以攀登,令人望而生畏;读出“我”缺乏自信,畏惧退缩的心理。天都峰的险一是高,二是陡;高,高得如上青天,陡,陡得似直上直下,一个“挂”字,准确、形象、巧妙地将陡体现了出来。这样的天险,不要说攀登了,看了都会使人心里发颤。在学生充分理解了这段话的内容后,还可再问一问作者为什么在这里要突出描写天都峰的险呢?目的是使学生体会课文的内在联系,是为下文写爬天都峰作准备。学生如能回答就回答,不能回答就留作后面的教学再解决。 “我”和老爷爷的两次对话要引导学生充分地读,也可分角色朗读。一老一少的对话,虽然只有三句,却体现了他们的复杂心情。两句问话和最后的决定,发生在两个特定年龄人的身上,这其中必有思想起伏和斗争。教学时,可提问:联系上下文,两个人为什么会互相询问?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决定?第二次对话可先引导学生揣摩“奋力”“一会儿……一会儿”“爬呀爬”“终于”等词语,体会他们登山的艰难和奋力攀登、勇往直前的精神。课文虽然没有描写老爷爷是怎样攀登的,可以引导学生想象。朗读对话时,要着力让学生体会两个人的激动兴奋的心情,体会他们是怎样从对方身上汲取力量的。还可以联系上文,联想他们在爬山的过程中是怎样互相鼓励和从对方身上受到鼓舞的。“居然”的意思是出

《爬天都峰》教学设计及反思

《爬天都峰》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会认“陡”、“攀”等6个生字,会写“爬”、“峰”两个生字。 2.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描写天都峰险峻的句子。 3.情感目标:初步体会“我”和老爷爷互相鼓励、勇于克服困难的品质。 教学重点:会认“陡”、“攀”等6个生字,会写“爬”、“峰”两个生字。 教学难点:初步体会“我”和老爷爷互相鼓励、勇于克服困难的品质。 教学流程: 一、图片导入,激趣解题 出示天都峰的图片:小朋友,还记得黄山奇石里的天都吗?请看大屏幕,这就是有名的天都峰!天都峰是如此的高,如此的险,登山的小路像天梯似的挂在陡峭的山岩上,使许多游客望而生畏,能够登上山顶的人,真可称得上是“勇士”了!这节课就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去爬天都峰。(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文里都写了谁去爬天都峰呢?请小朋友自己读一读课文,把生字和多音字读准确,把课文读通顺,标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2.学生读好后,让他们再次读一读自己认为难读的地方。 3.老师觉得课堂上最美妙的声音就是你们琅琅的读书声了,谁愿意把自己认为难读的地方读给大家听? 4.指名读,给生字和多音字正音,简介鲫鱼背。 5.课文写了谁去爬天都峰?指名说“我”是怎样的人?课文是怎么描写老爷爷的呢?(白发苍苍、年纪比我爷爷还大哩!) 三、再读课文,体会“险峻” 1.这一老一小都来到了这座奇险无比、令人生畏的天都峰,准备迎接挑战,课文又是怎么描写这座天都峰的呢?请你们读读第2自然段,画出相关句子。 2.谁来读你画出来的句子,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3.出示句子: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 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 ①自由读这两个句子,指出从哪些词能体会到天都峰险峻,圈出来。 ②指名说,板书:笔陡和从天上挂下来,并进行解释。 笔陡:陡是生字,请看老师写这个字。这样笔直陡峭的山峰就叫笔陡。 从天上挂下来:正因为山峰如此的笔陡,石阶旁边的铁链才会像从天上挂下来一样。 ③指导朗读: 第一句:天都峰直入云霄啊!(生齐读。) 第二句:这么高、这么陡的石级,你能读出来吗? ④背诵写天都峰的句子。 4.小朋友站在这么笔直陡峭的天都峰下,他会怎么想? 他的心里直——发颤。你能给发颤换个词吗? 四、三读课文,体会“艰难、互助” 1.此时小朋友的心里非常害怕,那最后有没有爬上去呢?课文哪一自然段告诉我们?齐读第7自然段。那究竟是谁使他克服了害怕心理,爬上了天都峰呢?(老爷爷。)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小朋友和老爷爷的对话吧。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爬天都峰》原文及教案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爬天都峰》原文及教案 【原文】 假日里,爸爸带我去黄山,爬山都峰。 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我爬得上去吗?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 忽然听到背后有人叫我:“小朋友,你也来爬天都峰?” 我回头一看,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年纪比我爷爷还大哩!我不再犹豫,点点头,仰起脸,问:“老爷爷,您也来爬天都峰?” 老爷爷也点点头:“对,咱们一起爬吧!” 我奋力向峰顶爬去,一会儿攀着铁链上,一会儿手脚并用向上爬,像小猴子一样…… 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终于都爬上了天都峰顶。 在鲫鱼背前,爸爸给我和老爷爷照了一张相,留作纪念。老爷爷拉拉我的小辫子,笑呵呵地说:“谢谢你啦,小朋友。要不是你的勇气鼓舞我,我还下不了决心哩!现在居然爬上来了!” “不,老爷爷,我是看您也要爬天都峰,才有勇气向上爬的!我应该谢谢您!” 爸爸听了,笑着说:“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教案】 第一课时 1、认识“陡、链”等6个生字。会写“爬、峰”等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峰顶、似乎、忽然”等12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过程。 教学重难点: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教学过程:

以旧引新,扣题导入 1、记得二年级时我们学过一篇课文《黄山奇石》,了解了黄山的雄奇秀美,谁愿意挑一段自己最喜欢的课文来背给大家听? 2、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黄山三大奇峰之一的天都峰,谁愿意来介绍一下你收集的天都峰图片资料?板书:天都峰 3、这篇课文写谁爬上了这陡峭的天都峰了?他们又是怎样爬上去的呢?板书:爬 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带着问题听教师范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如:自由朗读、圈点生字,同桌互听互读等。要求把字音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 3、自学生字,读准字音,想办法记住字形。 4、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 a、小组内拿出生字、词语卡片,互相认读、正音。 b、全班开火车赛读,比一比哪一组读得既响亮又准确。 c、小组交流各自学习生字、巧记字形的方法。 通读课文,感知大意: 1、指名逐段通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疏理字词含义。 石级:石头台阶。 仰望:抬头望。 攀着:(抓着铁链)向上爬。 心颤:心在颤抖,说明心里很害怕。 鲫鱼背:结合看图理解,天都峰最险处。它是一道长十几米,宽不过1米的狭长光滑的石脊,石脊两旁是万丈深渊。 2、按“爬山前-爬山时-爬山后”的顺序把文章分为三部分,再用自己的话说说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疏通课文大意。 指导写字,掌握笔顺: 1、教师范写“辫”字,提示书写时左中右三部分要写得紧凑,学生描一遍、临一遍。

三年级上册爬天都峰课文

三年级上册《爬天都峰》课文 爬天都峰 假日里,爸爸带我去黄山,爬天都峰。 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我爬得上去吗?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 忽然听到背后有人叫我尺小朋友,你也来爬天都峰? 我回头一看,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年纪比我爷爷还大哩!我点点头,仰起脸,问尺老爷爷,您也来爬天都峰? 老爷爷也点点头,说尺对,咱们一起爬吧! 我奋力向峰顶爬去,一会儿攀着铁链上,一会儿手脚并用向上爬,像小猴子一样…… 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终于都爬上了天都峰顶。在鲫鱼背前,爸爸给我和老爷爷照了一张相,留作纪念。老爷爷拉拉我的小辫子,笑呵呵地说尺谢谢你啦,小朋友。要不是你的勇气鼓舞我,我还下不了决心哩!现在居然爬上来了! 不,老爷爷,我是看您也要爬天都峰,才有勇气向上爬的!我应该谢谢您! 爸爸听了,笑着说尺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

人身上汲取力量! 页 1 第 《爬天都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读6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峰顶、似乎、忽然、白发苍苍、咱们、奋力、终于、辫子、勇气、决心、居然、力量等词语。 2、了解大意,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体会天都峰的天险,抄写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体会天都峰的天险。 2、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教学难点: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联系实际,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登过黄旗山吗?(课件出现“登黄旗山”)(部分学生答:登过) 谁能谈谈登黄旗山的感受?(生:辛苦、高兴……)(再出现“登:踩、脚向下用力”)

《爬天都峰》教案设计及反思

天都峰》教案及反思 《爬教学目标: 1.讲读全文,教育学生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奋发向上的勇气和力量,培养他们从小不怕困难的品格。 2.掌握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交流资料。 同学们去过天都峰吗?谁能介绍一下有关天都峰的资料?(去过天都峰的同学可说说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没去过的同学可介绍一下自己从网上或其它地方所查找到的资料。) 如:天都峰:是黄“七十二峰”中的最险峻的三大奇峰之一。海拔1840米,登山石阶约有1.5公里长,坡度在70度之上,最险处近乎于90度。登山的小路像天梯似地挂在陡峭的山岩上,使许多游客望而生畏。1934年才修凿了石凳,增设了铁索。解放后又修凿了1000多级石阶。 天都峰最险处是鲫鱼脊。它是一道长约十几米,宽不过1米的狭长光滑的石脊,石脊两旁是万丈深渊。 二、围绕课题,质疑。 1.谁爬天都峰? 2.怎样爬天都峰? 3.在爬天都峰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 4.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 …… 三、带着问题学习课文。

1.了解大意: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主要写谁爬天都峰?带着问题默读课文。 (本文主要写了暑假里,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我”与一位不相识的老爷爷相互鼓励,一起登上天都峰的事。主要写"我"和老爷爷。) 2.理清思路:小组讨论,哪几个自然段是写爬天都峰之前的情景?(1-5自然段)哪几个自然是写爬天都峰之中的事?(6-7自然段)哪几个自然段是写爬天都峰之后的对话(8-10自然段) 3.抓住山峰险势,通过朗读,理解“我”的心理。 “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啊,顶峰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告诉我们峰顶很高,是运用夸张的手法,写出天都峰高耸入云”“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写出了石级壁陡实指天都峰之险。“挂”是直上直下的意思,作者用“我爬得上去吗?”写出了自己在险峻山势面前担心,怕爬不上去,用“发颤”写出了当时害怕的心理。 在朗读时一是读出山势的险峻、陡峭;二是读出来作者心理的紧张与担心。 4.抓住“奋力而攀”,通过朗读体会登峰之艰难。 ①“我奋力向峰顶爬去。”“奋力”读时要加强语气,读出充分鼓起劲来,尽所有的力量爬。 ②“一会儿攀着铁链上;一会儿手脚并用向上爬……”两个“一会儿”读出作者爬山时不怕累,巧用爬山方法,历尽艰辛克服各种困难。 ③“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终于都爬上了天都峰顶。”“爬呀爬”,爬山是何等的不容易。“终于”是奋力的结果,还能表现出“我们”经过巨大努力之后爬上了天都峰的快慰心情。 把带点词的语气读出来,从而体会到:要攀登高峰,必须奋力向上,勇于攀登,才能达到目的。 5.抓住“互相道谢”,通过讨论,明白登山成功之理。 同桌交流,谈谈自己对“我”及爷爷说的话的理解。

爬天都峰教学设计教材分析.docx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描写了在暑假里,“我”和爸爸去爬天都峰,路遇一位素不相识的老大爷,“我们”互相鼓励,克服山高路陡的困难,终于一起爬上了天都峰。向人们揭示了在困难面前,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要善于互相学习,互相鼓励,共同进步的道理。课文中以吐泡泡的形式对“终于”一词的理解作了提示,目的是让学生读到这里,能联系上文理解“终于”的意思,体会“我”和老爷爷是如何克服了种种困难爬上天都峰的。课文中运用了大量的对话,反映了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从这些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出“我”由开始的犹豫、不自信到受到鼓舞、坚定信心,再到战胜困难,登上天都峰的心理变化的过程。 学情分析: 学生刚刚升入三年级,还没有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在第一课时已经会读会认会写生字词,初步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在本节讲读课文的过程中要逐步使学生养成多读多想、边读边想的读书习惯。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3、通过品读,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过程。 4、通过学习课文,懂得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对词句的理解,弄清“我”登天都峰后的思想变化。 2、读懂课文结尾的一句话。 教学策略: 通过课后思考题,逐段读议,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抓住重点词语,体会人物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回顾内容。 1、开火车认读生字词,再全班齐读。 2、指名简要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直奔课题,导入新课。 1、写作者爬天都峰,为什么要用“爬”而不用“登”字? (设计意图:讨论后使学生明白:因为天都峰高而陡,用“爬”更能准确反映出登山的费力、艰难。) 2、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象“在云彩上面”、“笔陡”、“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等词句所表达的意思。把文中的话变成自己脑中的“画”。(出示天都峰的图画) 学生练读后指名交流、教师评议,引导学生感受天都峰的险峻挺拔、高不可攀、令人生畏。 三、体会“我”和老爷爷互相鼓励爬上峰顶。 1、爬山之前,望着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心里是怎么想的? 默读课文,想想从哪些词语、句子中看出“我”有害怕畏惧的心理。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勾画。 指名交流,出示并指导读好问句“我爬得上去吗?”、感叹句“真叫人发颤!”以及语气词“啊”“哩”等,读中体会“我”缺乏自信、畏惧退缩的心理。 2、结果“我”爬上峰顶了吗?自由读文。 3、根据课文内容质疑 选出问题:“我”看到了什么从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呢?他们是怎样爬的,他们爬上去了吗?他们为什么能爬上去呢? 4读读议议,释疑。 a、出示“我”和老爷爷的第一次对话。 讨论体会:为什么他们所说的话中都带有一个“也”字。 (设计意图:经过讨论,让学生体会到:天都峰这么高,又这么陡,你年纪这么小(这么大)怎么也来爬呀,表面上是双方都有怀疑,其实是对双方表示敬慕,说明这一老一小都有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的精神。)

人教版三年级上《爬天都峰》教学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上《爬天都峰》教学设计 《爬天都峰》教学设计 [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颤、攀、鲫”等6 个生字; 会写“辫、仰、似、勇”等11 个生字; 正确认读并理解“终于、白发苍苍、居然、似乎”等词语。 2、在理解自然段意思基础上,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对整体感知有所体会。 3、背诵第二自然段,积累语言,迁移内化。 4、学习从人物对话中品味人物性格和品质。 [ 课时安排] 2 课时 [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交流热身 (一)师生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天都峰的文字图片资料。 1、学生互相交流。 2、教师补充资料,课件出示:天都峰文字图片资料,游人爬天都峰片断。 (二)学生交流、概述各自眼中的天都峰。 (三)教师相机小结过渡:刚才我们通过观看和交流,对天

都峰有了大概的了解,那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爬天都峰》(相机板书课题)里的内容和我们看到的内容会不会相同 呢? [ 设计意图] [ 检查课前搜集有关关于本课的资料,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读题质疑 (一)学生读课题。 (二)抓住动词“爬”,名词“天都峰”,交流。 1、谁?怎样爬天都峰? 2、天都峰在什么地方?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三)梳理疑问。 谁爬天都峰?怎样爬天都峰?课文里写的天都峰和我们了解到的天都峰是否相同? [ 设计意图] 读题质疑,由疑而思,阅读的欲望产生了;由思而追问,探究就有了方向。于是阅读伴着思维,伴着探究开始了。良好的阅读习惯,便转化成良好的语文素养。 三、循疑读书。 (一)带着疑问初读课文。 (二)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词,拼一拼,读一读。 (三)师生交流初读课文后的整体印象。要点:爬天都峰人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爬天都峰》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爬xx》 教学设计 《爬天都峰》一课主要讲了天都峰的高和险以及我和老爷爷相互激励解决困难爬上天都峰的。今天呢,小编就为大家推荐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爬天都峰》教学设计,希望能帮到大家哦~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爬天都峰》教学设计 一、复习生字,回顾内容。 1、开火车认读生字词,再全班齐读。 2、指名简要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直奔课题,导入新课。 1、写作者爬天都峰,为什么要用“爬”而不用“登”字? (设计意图:讨论后使学生明白:因为天都峰高而陡,用“爬”更能准确反映出登山的费力、艰难。) 2、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象“在云彩上面”、“笔陡”、“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等词句所表达的意思。把文中的话变成自己脑中的“画”。(出示天都峰的图画)学生练读后指名交流、教师评议,引导学生感受天都峰的险峻挺拔、高不可攀、令人生畏。 三、体会“我”和老爷爷互相鼓励爬上峰顶。 1、爬山之前,望着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心里是怎么想的? 默读课文,想想从哪些词语、句子中看出“我”有害怕畏惧的心理。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勾画。 指名交流,出示并指导读好问句“我爬得上去吗?”、感叹句“真叫人发颤!”以及语气词“啊”“哩”等,读中体会“我”缺乏自信、畏惧退缩的心理。

2、结果“我”爬上峰顶了吗?自由读文。 3、根据课文内容质疑 选出问题:“我”看到了什么从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呢?他们是怎样爬的,他们爬上去了吗?他们为什么能爬上去呢? 4读读议议,释疑。 a、出示“我”和xx的第一次对话。 讨论体会:为什么他们所说的话中都带有一个“也”字。 (设计意图:经过讨论,让学生体会到:天都峰这么高,又这么陡,你年纪这么小(这么大)怎么也来爬呀,表面上是双方都有怀疑,其实是对双方表示敬慕,说明这一老一小都有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的精神。) 指导朗读:教师可再让学生讨论这两句对话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出来。读出示第4段重点句,引导学生深入讨论交流,从中感受到“我”受老爷爷爬山鼓励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的内心活动。b、“我们”是怎样爬天都峰的?读句子找出重点词语加以体会。 自由读6、7自然段,画出描写爬山动作的词语。 学生边读书边勾画。 指名说全班交流:课文中用“奋力”“一会儿……一会儿”“手脚并用”“爬呀爬”“终于”等词语,既突出了爬天都峰的艰难,又表现了他们不怕困难的勇气。 引读第7段,比较句子,体会“终于”一词。 ①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都爬上了天都峰。 ②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终于都爬上了天都峰。 (设计意图:通过朗读比较句子,从“终于”这个词体会登山的艰难,登上后的喜悦心情。明白他俩始终相互鼓励,老爷爷也是受到“我”的勇气鼓励爬上峰顶的。)

爬天都峰教案(2)

爬天都峰》教案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2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互相鼓舞 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过程。 3 懂得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奋发 向上的品格。 教学重难点: 1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互 相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过程。 2 懂得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奋发 向上的品格。 课时:第二课时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检:(1)简单介绍天都峰。 (2)齐读生字卡片。 二、新授 (一)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读第一自然段,说说这一段交待?了什么?

(二)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默读第二自然段,思考:天都峰给你留下什么印象?画出有关语句,出声读一读。

句子。 (1)高:“抬头望”、“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 画哩 上去吗 ?” “我爬得上去吗 ?”这一句是不是怀疑自己能否 登上天 (更进一步地表现了天都峰的高。 ) (2)陡:“笔陡”“石阶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 下来的, 人发颤 ! ” 教师用一根线绳作为“石阶边上铁链” ,使学生体 会什么 从天上挂下来的。 什么叫“发颤” ?真的害怕吗 ? (烘托了天都峰的陡。 ) 3.指导读出天都峰“高”和“陡”的特点。 学生练读,评读。 4.小结。作者写天都峰的高和陡,目的在于突出爬天都峰的困 难, 示了登上这么高、这么陡的山峰,是需要勇气和力量的。 (三)学习课文第三、四、五自然段。 1.自读这部分内容,画出 老爷爷和“我”的对话。 2.出示句子:小朋友,你也来爬天都峰 ? 老爷爷,您也来爬 ! 我爬得 都峰 真叫似乎 什么意

《爬天都峰》教学设计方案

《爬天都峰》教学设计方案 一、概述 《爬天都峰》是小学语文人教课标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本课共需2课时,此教学设计方案为其中的第2课时,第1课时借助网络课件中“课文诵读”、“学习生字”栏目达到初读课文,随文识字的目的。本课时主要是在上一课基础上进一步讲读课文,理解文章主题。 《爬天都峰》描写了在暑假里,“我”和爸爸去爬天都峰,路遇一位素不相识的老大爷,“我们”互相鼓励,克服山高路陡的困难,终于一起爬上了天都峰。课文向人们揭示了在困难面前,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要善于互相学习,互相鼓励,共同进步的道理。使学生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中体会到在困难面前要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要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我”与老爷爷的两次对话,与“……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二、教学目标分析 1. 知识与能力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 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过程。 理解“犹豫、奋力、终于、居然、汲取”等词语在句子中 的意思;会用“终于”写一段话。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 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读课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来理解课文内容,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课文。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懂得只要有勇气、奋发努力,就能不怕困难;知道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鼓舞自己,是一种可贵的优秀品质。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三年级学生提出了“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

情”。三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知识的积累,大多数学生已经能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但要想有感情地朗读,尤其是人物对话学生要想读不出不同的语气和心情,离不开教师的指导,经过分析理解课文的内容,理解人物的心理活动,才能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把读的训练放在首位,在读书中教给学习的方法。 在本课设计中,读书贯穿了教学活动的始终,并根据不同的训练目的,设计了包括自读、默读、试读、指名读、齐读、分角色读等不同形式的读,使学生在读中感受,读中理解,最终达到感情朗读,以培养学生的语感。 2.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激发学生主体潜能,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教师不再用自己对课文的分析讲解去取代学生自身的主体感受,而是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都尽可能地让学生自我活动,去读书、去思考,参与议论,参与交流,使他们能更充分、更直接、更自如地接触课文,从而更好地去感知课文、理解课文。在学生活动方式上,不再局限于单一的全班学习这一形式,而是以个体的独立学习为主,加强同桌及小组的合作学习,有机地把各种方式恰当地安排、组合,从而使课堂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信息和情感交流呈现出双向和多向并存的局面,使学生们始终有一种自觉、主动、热情的学习状态。 3.挖掘教材的创造性教育因素,启发学生合理想象,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课文没有直接、明显地写出老爷爷爬天都峰的思想变化及攀登天都峰的具体过程,但学生们可以凭借前面理解到的小妹妹在老爷爷鼓舞之下爬上天都峰的那些认识,在自己头脑中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的形象来。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1.生字卡片 2.《爬天都峰》视频、《爬天都峰》图片 3.网络教室、网络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三上爬天都峰渗透德育教案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语文教案 《3、》教案爬天都峰 [教案目标]: 1.认识“陡、链”等6个生字。会写“爬、峰”等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峰顶、似乎、忽然”等12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过程。 4.懂得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教案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教案难点]: 懂得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课前准备]:1.生字卡片。 2.教案挂图。 、图片、文字介绍等VCD3.收集有关黄山天都峰的[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案内容] 1、学习本课生字词。 2、读通顺课文。 3、初步了解课文大意,理清课文结构线索。 [教案流程] 一、引入新课。 1.初步了解天都峰及“鲫鱼背”。 看天都峰的风光片或图片,由学生展示自己找到的天都峰的资料并作介绍。说说“鲫鱼背”名称的来历。 2.导语激情,揭示课题。 1 / 4 天都峰是如此的高,如此的险,登山的小路像天梯似的挂在陡峭的山岩上,使许多游客望而生畏,能够登上山顶的人,真可称得上是“勇士”了!我们认真地阅读课文,勇攀高峰,一定觉得大有收获。让我们一起去“爬天都峰”吧。(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二、学习生字(具体以导学案出现的情况再进行调整) 1、读生字词 2。峰──蜂:“蜜蜂”是昆虫,所以“蜂”是“虫字旁”;“峰”指的是山的尖顶,跟“山”有关,所以是“山字旁”。 辫──辩、辨:三个字的左右两边都是“辛”,关键要看中间。和言语说话有关的是“辩”;“辨”要用眼睛看,自然要加上“眉毛和眼睛”;“辫”和发丝有关,中间是条“丝”。

爬天都峰教案

《爬天都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冯家屯小学高艳琴教学目标: 1、把握课文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互相鼓励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 2、会背第二自然段。 3、会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天都峰的险,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互相鼓励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 教学难点: 理解爸爸的话。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课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三课《爬天都峰》,上课前我先检测一下同学们对上节课所学词语的掌握情况。 【课件出示词语】 笔陡铁链发颤鲫鱼背白发苍苍手脚并用汲取 勇气居然决心终于 1、抽生读。 2、齐读。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从整体上把握了课文,现在谁告诉大家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抽生) (暑假里,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我”和一位不相识的老爷爷互相鼓励,一起爬上了天都峰。) 二:出示学习目标。 1、体会我和老爷爷是如何互相鼓励爬上峰顶的。 2、理解爸爸对我和老爷爷说的话。 三、感受天都峰之险。 【课件出示:自学指导(一)】 朗读第二自然段,说说天都峰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从哪些词语或句子中看出?画出相应的词句。 【课件出示第二自然段】 1、生朗读第二自然段,并圈画相关词句,体会峰之险。 2、抽生反馈。(抓重点词句分层次指导朗读) 3、谁能通过朗读来表现出天都峰的高和陡呢? (1)、指名读。(2)、强调加红线词语读。(3)、强调加点词语。 (4)、强调加三角的词语读。 【课件出示险要的天都峰图片】 过度:看着就叫人发颤的天都峰,对一个小女孩来说,这真是一件难事啊! 四、体会一老一小的对话,互相鼓励做决定。 师:就在小女孩将要失掉爬山自信的时候,身后上来一位老爷爷,这位老爷爷头发花白,从外貌来看,年龄比小女孩的爷爷年龄还要大

三年级上册(3、爬天都峰)

爬天都峰 暑假里,爸爸带我去黄山,爬山都峰。 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我爬得上去吗?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 忽然听到背后有人叫我:“小妹妹,你也来爬天都峰?” 我回头一看,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年纪比我爷爷还大哩!我不再犹豫,点点头,仰起脸,问:“老爷爷,您也来爬天都峰?” 老爷爷也点点头:“对,咱们一起爬吧!” 我奋力向峰顶爬去,一会儿攀着铁链上,一会儿手脚并用向上爬,像小猴子一个样…… 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终于都爬上了天都峰顶。 在鲫鱼背前,爸爸给我和老爷爷照了一张相,留作纪念。老爷爷拉拉我的小辫子,笑呵呵地说:“谢谢你啦,小妹妹。要不是你的勇气,鼓舞我,我还下不了决心哩!现在居然爬上来了!” “不,老爷爷,我是看您也要爬天都峰,才有勇气向上爬的!我应该谢谢您!” 爸爸听了,笑着说:“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导入:同学们,这节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短片,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看完后谈谈你的感受,(指名回答) 好,我们就先看到这,你有什么话要说呢?来,你说,孩子(天都峰的石头可真怪啊,天都峰可真跺啊,天都峰可真是人间

仙境啊) 就像你说的那样,人们常说啊,黄山的美景啊,风光无限,而天都峰又是黄山的珠峰之一,奇险陡竣,我们这节课就一起来——爬天都峰,要想爬天都峰,你们都准备好了吗?来,谁来说说?(生自由回答)那么老师就来检查一下,来读一读这些词语,看看你们预习得怎么样,从你来吧,孩子。 那么,这些字音中哪些字容易读错,给大家提个醒,你来吧,孩子。 鲫(读第四声)颤(翘舌音) 好了,再来一起读读这些词语。 孩子们,通过你们预习,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呢? 嗯,就是讲了一位小女孩和一位老爷爷互相鼓励共同爬上天都峰的事情,好了,那现在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课文,天都峰到底是一座什么样的山峰?我和老爷爷爬上天都峰后,为什么要相互道谢,现在请同学们把书打开,找一找,看一看课文的哪个自然段写了天都峰的险要。 你来,孩子,好,你把这一自然段读给大家听,好,看看这一自然段中,你还有哪些词语不理解,你又读懂了什么?(笔陡) 从那句话知道天都峰很高很陡呢?咱们一起来把这句话读一读 天都峰这么高,你们看到了吗?怎么看到的?(抬头)从抬头这个词,我们更能感受的天都峰的高了,让我们一起抬头再读读着句话。

《爬天都峰》教学设计

《爬天都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陡、链”等6个生字。会写“爬、峰”等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过程。4、能过课件感受天都峰的“又高又陡”,从而体会小姑娘和老爷爷爬山前的心理活动;通过朗读学习并讨论了解爬山的过程是培养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善于互相学习,互相鼓励,共同进步。 5、懂得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过程。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探究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以旧引新,扣题导入 1、记得二年级时我们学过一篇课文《黄山奇石》,了解了黄山的雄奇秀美,谁愿意挑一段自己最喜欢的课文来背给大家听? 2、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黄山三大奇峰之一的天都峰,谁愿意来介绍一下你收集的天都峰图片资料?板书:天都峰。 3、这篇课文写谁爬上了这陡峭的天都峰了?他们又是怎样爬上去的呢?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带着问题听教师范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如:自由朗读、圈点生字,同桌互听互读等。 要求把字音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 3、自学生字,读准字音,想办法记住字形。 4、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 ⑴小组内拿出生字、词语卡片,互相认读、正音。 ⑵全班开火车赛读,比一比哪一组读得既响亮又准确。 ⑶小组交流各自学习生字、巧记字形的方法。 三、通读课文,感知大意 1、指名逐段通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疏理字词含义: 石级:石头台阶。 仰望:抬头望。 攀着:(抓着铁链)向上爬。

爬天都峰(教案)

爬天都峰 1.会认“级、链”等5个生字,会写“哩、级”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相”。能正确读写“假日、抬头、云彩”等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是读好对话,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和情绪。 3.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是如何相互鼓舞、坚定信心,从而战胜困难的。 4.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弄清课文是如何将“我”爬山的过程写清楚的。 重点 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 难点 1.弄清课文是如何将“我”爬山的过程写清楚的。 2.读懂课文最后一段中爸爸的话,懂得一个人只要有决心,有勇气,任何困难都可以克服的道理。 1.字词教学 教学生字时,对于难读的字要多做强调。在书写方面,要注意指导学生写字时的间架结构,描红时 提示学生多加注意。 2.阅读教学 在本课设计中,“读”贯穿了教学活动的始终,并根据不同的训练目的,设计自读、默读、指名 读、齐读、分角色读等不同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感受,在读中理解,以培养学生语感。 3.情感态度 课文没有直接、明显地写出老爷爷爬天都峰的思想变化及攀登天都峰的具体过程,但可以让学生在 想象的空间里去塑造老爷爷奋力登山的生动形象,从而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 1.预习提纲 (1)认读生字、词语,在文中圈画出生字词,不懂的地方作标注。 (2)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级、链”等5个生字,会写“哩、级”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相”。 2.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1.有没有同学去过黄山?有这么一句话叫“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从这句话中我们就能感受到黄山美丽的景色。老师这里有一些黄山的图片,咱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课件出示: 2.黄山风景很美,俗话说“无限风光在险峰”,可见想要领略这美丽风光也不是一番易事。这不,这里有一个小伙伴就要去爬黄山天都峰。(课件出示课本插图) 3.她能爬上去吗?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看一看吧。 设计意图: 学生受地理、交通、年龄等方面的制约,对一些风景名胜区缺少生活实践和亲身体验,展示天都峰优美风光的图片,可让学生通过视觉感知大自然风景的优美,拓宽学生的视野。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圈出本课的生字词,通过查阅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语的含义。 2.课件出示本课“我会认”中的生字,注意“相”是多音字,它的两个读音分别是: 课件出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