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面向城市治理的北京朝阳区街区设计导则编制

面向城市治理的北京朝阳区街区设计导则编制

面向城市治理的北京朝阳区街区设计导则编制
面向城市治理的北京朝阳区街区设计导则编制

面向城市治理的北京朝阳区街区设计导则编制

□ 李 婧,唐 燕,齐梦楠,彭竞仪

[摘 要]街道空间是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前城市规划与空间治理的重点研究对象之一。文章通过总结国际街道

设计导则相关经验,借鉴其以人为本的思想内涵及分类分区进行空间管控的方法,以弹性引导为主要手段,构建“界面—街道—

街区”三层级管控、多部门协同的大平台管理机制,并以北京《朝阳区街区设计导则(试行)》为例,详细论述其面向实施

的导则编制思路、分类分区的编制框架及共建共享共治的实施策略,以期为类似地区的街区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街道空间;城市治理;街道设计导则;北京朝阳区

[文章编号]1006-0022(2018)06-0042-07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引文格式]李婧,唐燕,齐梦楠,等.面向城市治理的北京朝阳区街区设计导则编制[J].规划师,2018(6):42-48.

Street Design Guidelines Compilation For Urban Governance, Chaoyang District, Beijing/Li Jing, T ang Y an,

Qi Mengnan, Peng Jingyi

[Abstract]Street space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urban space, and its planning and governance has become a focus issue in

urban studies. By conclusion of street design guidelines in different countries, the paper uses human orientation and spatial zoning

governance method, establishes edge-street-block three layered and multiple departments collaborative governance mechanism with

flexible measures. With Beijing Chaoyang district street design guidelines as an example, 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concept, zoning,

categorization in compilation, as well as joint construction, governance, and sharing strategies, and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street

design of similar conditions.

[Key words] Street space, Urban governance, Street design guideline, Chaoyang district, Beijing

0引言

在国家和社会治理模式的重构时期,社会生活的建构逐步走向多元开放,城市管理相关体制也正在逐步健全。关注微观建设,搭建更加清晰、精细化的规划管理模式与方法成为当前城市规划和空间治理的主要内容。城市街道空间作为城市风貌最重要的展示界面、城市居民进行交流的公共场所,承载着城市的历史记忆和文化,是城市空间治理和精细化设计的重点研究对象。

但就现实状况而言,街道空间精细化设计依然不足,空间环境亟待提升。以北京为例,城市人口急剧增长造成了街道拥堵与街道秩序混乱,城市街道空间品质不高,尺度不宜人。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①从功能看,北京的街道功能混乱,汽车、人及各类交通工具相互穿插;街道环境复杂,街道规划以机动车为主体,缺乏对人的考量及步行空间的考虑;街道尺度过大,造成用地浪费,形成安全隐患。②从街道环境看,街道家具的布置与景观环境的配备缺乏,空间活力较低。③从空间界面角度看,较多的围墙空间又使得空间界面单一,沿街的建筑杂乱,原有的交往活动已经逐步从街道上消失,城市街道空间品质逐渐恶化。

街道空间环境品质不高有其特定的历史社会环境原因,但究其根本在于传统城市规划管理手段不足、缺乏城市治理方法。就管控内容而言,法定城市规划管理缺乏对三维城市空间及环境设计的具体考量,城市管理和规划部门对于城市街道空间品质提升缺乏可供实施管理和操作的办法。从实施角度看,我国街道空间一直以来缺乏统一的管理机制,规划管理缺乏统筹。街道空间管理所涉及的部门众多,包括城市规划与管理、道路交通、环境保护及城市绿化等部门,各部门的管理角度、管理目标、行政法理和技术标准均

[基金项目] [作者简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51708002)、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13YJCZH080)李 婧,博士,北方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讲师。

唐 燕,博士,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

齐梦楠,规划师,现任职于中建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彭竞仪

,北方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本科生。

42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2016年版)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2016年版)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 C ode f or d esign of u rban r oad e ngineering (2016年版) 2012-01-11发布2012-05-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 修订说明 本次局部修订是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6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函[2015]274号)的要求,由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会同有关单位对《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进行修订而成。 本次局部修订依据海绵城市建设对城市道路提出的相关要求,对原有条文中道路分隔带及绿化带宽度、道路横坡坡向、路缘石形式、道路路面以及绿化带入渗及调蓄要求、道路雨水排除原则等相应修改或补充规定。本次局部修订条文合计9条,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 1.补充了需要在道路绿化带或分隔带中设置低影响开发设施时,绿化带或分隔带的宽度要求,以及各种设施间的设计要求。 2.增加立缘石的类型和布置型式。 3.细化了道路横坡的坡向规定。

4.按海绵城市建设的要求补充道路雨水低影响开发设计的原则和要求。 5.按《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修订的内容,调整了道路排水采用的暴雨强度的重现期规定。 6.补充了低影响开发设施内植物的种植要求。本规范中下划线为修改的内容,用黑体字表示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 性条文的解释,由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寄送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直门北大街32号3号楼(市政总院大厦),邮政编码:100082) 本次局部修订的主编单位、参编单位、主要起草人员、主要审查人员: 主编单位: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参编单位: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 重庆市设计院 主要起草人员:和坤玲王晓华杨斌盛国荣

《桂林市风貌设计导则》

桂林市城市风貌设计导则(略) 前言 桂林市是举世闻名的国际性风景旅游城市。又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城市地貌形态以散布的孤峰为主要特征,形成群峰环抱,绿水穿城,山、水、城互为依托的格局,这种城景交融的特点使桂林独具一格。加上其自身源远流长、层次分明的古代文化,脍炙人口、千古传颂的山水文化和名家辈出、绚丽多姿的乡土文化以及波澜壮阔、彪炳史册的抗战文化,共同构成了桂林独具的城市特色。 如今,桂林的城市性质,社会、文化、经济背景已完全不同于以往年代,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城市快速的现代化进程,延续千年的古城风貌正受到巨大冲击。在不可避免的城市更新和发展中,如何保护山水城市的格局,延续历史形成的地方传统和城市肌理,探索适应城市发展需要、展现城市时代风采的新形式、新方法成为历史赋予桂林建设者的光荣责任。 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我们需要将多年来在开发建设的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和形成的共识,作一个阶段性的归纳和总结,帮助设计师深化对桂林的认识和了解,同时规范城市风貌控制的具体范围和内容,明确设计引导的方向。通过导则的实施,繁荣设计创作,促进设计界对地方传统的发掘和研究,推动城市建设文化的发展。从而将桂林建设成一个具有独特文化品格和精神气质的、充满魅力的、令人难忘的城市。 本次编写的导则侧重于与城市风貌有关的设计方面的控制和引导,是对桂林市城市总体规划中相关内容的深化和落实。主要包括八个方面的内容:1.总则;2.规划;3.建筑;4.市政;5.园林;6.照明:7.色彩;8.标识。 通过本导则的强制推行,进一步统一全市规划设计人员的思想意识,提高守法创新的规划设计意识,提升规划设计的理念。通过不懈的努力,不断提高桂林市的规划设计水平,使桂林市的规划设计工作上档次、上品位,探索出桂林独有的地方特色,与时代接轨,与国际接轨。 本导则由桂林市建设与规划委员会组织编写,并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名誉主任:邓纯东、刘明昱、袁绪祥 顾问:齐军、周益平、张瑞清、熊声祥 李长杰、董永忠、王敬峰、鲁愚力 编写委员会: 主任:黄家城桂林市建设与规划委员会主任 副主任:张克俭桂林市建设与规划委员会 副主任:王代连桂林市建设与规划委员会总工程师 成员:韦伟桂林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 覃建民桂林市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 贺强桂林市综合设计院院长 岳福武中化桂林分公司华夏建筑设计院院长 罗社高桂林市市政综合设计院院长 高建林桂林市园林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 黄东林桂林市工业设计院院长 唐忠享桂林市水电设计院院长 熊宇桂林工学院高级建筑师 编委会办公室:

2017全国咨询工程师上海市城市街道设计导则实践探索试卷(92分)

2017全国咨询工程师上海市城市街道设计导则实践 探索试卷(92分) 一、单选题【本题型共5道题】 1.根据导则,活力街道包括活动舒适,风貌塑造和()等要素。 A.功能单一 B.空间紧凑 C.视觉简约 D.历史传承 用户答案:[D] 得分:6.00 2.以下街道属于商业街道的是()。 A.桃江路 B.吴江路 C.龙腾大道——瑞宁路 D.环城高速 用户答案:[B] 得分:6.00 3.根据导则,以下不属于生态种植的是()。 A.尽量简化绿化方式的种类以增加街道绿量 B.应因地制宜地种植行道树

C.有条件的街道可连续种植高大乔木 D.沿街绿地应兼顾景观与活动功能 用户答案:[A] 得分:6.00 4.根据导则,建议路网较为密集的公共活动中心、居住社区和产业社区,结合慢行单元划定机动车通行限速区,对道路采用()公里/小时限速。 A.10 B.20 C.30 D.40 用户答案:[C] 得分:6.00 5.智慧导向结构上按照()四个层次展开。 A.导向-目标-导引-措施 B.目标-导向-导引-措施 C.导引-导向-目标-措施 D.导向-导引-目标-措施 用户答案:[A] 得分:6.00 二、多选题【本题型共5道题】 1.以下关于生活服务街道说法正确的是()。 A.既有城市支路沿线的生活服务区段应增加沿路停车

B.新建地区应鼓励结合支路布局生活服务街道,应用稳静化措施降低车速 C.应集约利用街道空间,保障充足和带有遮阴的慢行通行空间 D.对于既有城市干道沿线的生活服务区段,应通过绿化等措施进行空间和噪声隔离 E.生活服务街道应当成为社区日常生活的重要场所,为不同年龄、不同背景的居民提供会面与交往空间 用户答案:[BCD] 得分:0.00 2.以下关于塑造人性化街道的实施策略说法正确的是()。 A.开展部门协同,鼓励公众参与,持续动态更新 B.通过街道空间与建筑设计管控,落实空间尺度与街道界面设计要求 C.在新区建设中,街道的标准应与老区统一,维护城市传统风貌 D.街道使用的分时段管理,并划定机动车通行限速区 E.建立街道评价体系,设立最佳街道奖项,鼓励符合设计导向的街道设计与建设 用户答案:[ABDE] 得分:8.00 3.以下哪些方式凸显了导则重视公众参与和公众宣传()。 A.深入社区开展调研 B.采用通俗易懂、图文并茂的表达方式 C.开展专家研讨会 D.网上问卷调查 E.与政府有关部门通力合作

城市设计导则内容.

城市设计导则内容 一、总体城市设计 1.总体城市设计原则; 2.土地利用规划; 3.总平面设计; 4.土地开发强度分区; 5.地下空间规划; 6.城市建筑高度控制; 7.城市天际线控制; 8.路径与节点控制; 9.开敞空间系统规划; 10.建筑色彩设计及指引; 11.城市交通系统(交通组织方式、步行系统、道路断面形式、道路绿化指引; 12.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公交线路组织、公交港湾站设置、有轨电车系统、地铁 接驳站点设计。 二、建设地块图则 1、地块图则 强制性内容——建筑布局形式、建筑高度、建筑退线、沿街界面、贴线率、底层通透率、出入口位置、开敞空间、视线控制、街道绿化

引导性内容——建筑体量、建筑风格、高层建筑位置、主体立面、裙房形态、第五立面、公共景观,街道设施、停车场、建筑布局形式 2、特色地区城市设计引导 滨水地区应强调建筑与环境的融合,突出滨湖区域和内河区域特点不同的城市空间,形成具有特色的建筑布局,灵活多变的滨水界面,富有韵律的天际线;控制视线廊道,聚焦景观节点;规划多条通往滨水开敞空间的路径,将步行廊道与开敞空间相结合,构建顺畅的步行网络;控制公共建筑与水体的空间关系,加强水岸断面形式的 设计,打造魅力滨水休憩空间;有效处理地块与防洪堤间的竖向高差,弱化防洪堤的阻隔效果。 商务轴两侧地区应强调商务氛围,打造宜人的街道尺度,突出中央商务轴线的空间特点。沿轴线依据功能划分多个风貌区,打造各具特色的城市空间;合理组织路径串联各个景观节点,形成连续的步行系统;注重街道空间节奏的变化和建筑界面的设计;强调地块内部功能的复合利用,有效提高土地使用价值。 形成具有标志性的建筑节点; 滨水地区应强调城市与自然、建筑与环境的融合,突出滨湖和滨内河不同特点的 城市空间。考虑滨水界面、天际线、视线廊道、景观节点等内容; 规划步行系统与开敞空间相结合,组织顺畅的休闲游线;依据使用功能,控制建筑与水体的空间关系;加强水岸断面形式的设计,打造魅力滨水休憩空间;有效处理地块与防洪堤间的竖向高差,弱化防洪堤的阻隔效果。 商务轴线两侧地区强调商务氛围的营造和步行街道尺度的宜人,突出中央商务轴线的空间特点。凸显城市核心商务区形象,形成具有标志性的建筑节点;沿轴线依据功能划分多个风貌区,打造各具特色的城市空间;合理组织路径串联各个景观节点,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2016年版)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 C ode f or d esign of u rban r oad e ngineering (2016年版) 2012-01-11发布2012-05-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 修订说明 本次局部修订是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6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函[2015]274号)的要求,由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会同有关单位对《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进行修订而成。 本次局部修订依据海绵城市建设对城市道路提出的相关要求,对原有条文中道路分隔带及绿化带宽度、道路横坡坡向、路缘石形式、道路路面以及绿化带入渗及调蓄要求、道路雨水排除原则等相应修改或补充规定。本次局部修订条文合计9条,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补充了需要在道路绿化带或分隔带中设置低影响开发设施时,绿化带或分隔带的宽度要求,以及各种设施间的设计要求。 2.增加立缘石的类型和布置型式。 3.细化了道路横坡的坡向规定。 4.按海绵城市建设的要求补充道路雨水低影响开发设计的原则和要求。 5.按《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修订的内容,调整了道路排水采用的暴雨强度的重现期规定。 6.补充了低影响开发设施内植物的种植要求。 本规范中下划线为修改的内容,用黑体字表示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寄送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直门北大街32号3号楼(市政总院大厦),邮政编码:100082) 本次局部修订的主编单位、参编单位、主要起草人员、主要审查人员: 主编单位: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参编单位: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 重庆市设计院 主要起草人员:和坤玲王晓华杨斌盛国荣 审查人员:张辰包琦玮李俊奇赵锂白伟岚任心欣 5 横断面

上海市城市街道设计导则实践探索试卷用户答卷

一、单选题【本题型共5道题】 1.根据导则,以下要素属于“步行与活动空间”的是()。 A.退界空间 B.安全岛 C.遮阳棚 D.自行车专用道 用户答案:[A] 得分:6.00 2.《上海市街道设计导则》在()正式发布。 A.2016年8月 B.2015年8月 C.2016年9月 D.2016年10月 用户答案:[D] 得分:6.00 3.根据导则,非机动车停放区服务半径不宜大于()米;公共自行车租赁点服务半径以()米左为宜。 A.60/260 B.50/250 C.70/270 D.40/240 用户答案:[B] 得分:6.00 4.早在上世纪70年代,()提出完整街道,强调街道设计考虑各种交通参与者的需求。 A.法国 B.英国 C.美国 D.日本 用户答案:[C] 得分:6.00 5.根据导则,建议路网较为密集的公共活动中心、居住社区和产业社区,结合慢行单元划定机动车通行限速区,对道路采用()公里/小时限速。

A.10 B.20 C.30 D.40 用户答案:[C] 得分:6.00 二、多选题【本题型共5道题】 1.以下哪些属于人性化街道的范畴()。 A.安全街道 B.清洁街道 C.活力街道 D.经济街道 E.智慧街道 用户答案:[ACE] 得分:8.00 2.以下关于景观休闲车道说法正确的是()。 A.景观休闲街道的沿街活动应以漫步、跑步、骑行等休闲活动为主B.沿路休闲设施应考虑各种年龄人群的需求 C.林荫大道应种植四排以上行道树 D.内侧设置沿路绿化时宜选用高大的落叶乔木 E.不宜沿街道设置公交线路 用户答案:[ABC] 得分:8.00 3.以下哪些方式凸显了导则重视公众参与和公众宣传()。 A.深入社区开展调研 B.采用通俗易懂、图文并茂的表达方式 C.开展专家研讨会 D.网上问卷调查 E.与政府有关部门通力合作 用户答案:[ABD] 得分:8.00 4.以下关于塑造人性化街道的实施策略说法正确的是()。

城市设计导则

第九章城市设计导则 第一条系统设计导则是根据城市设计各个体系完整和有效运作的要求,提出城市土地使用、公共空间组织、交通组织、城市形态塑造、自然生态保护等方面所必需遵循的总体原则和规定,对城市重点地段和近期建筑项目进行设计引导,对一些近期难以开发或不可预见的项目仅原则上控制其建筑风格。设计引导的形态方案是引导性的,开发活动在贯彻控制意图的前提下,具有多种形态方案的可能。涉及每个地块的具体设计原则应参照分地块设计导则。 第二条空间使用体系(含土地使用体系) 合理规划地块,确保本区域各地块进行建设实施时,整体的城市设计目标与构思依然可以被维持与执行。控制本区域各地块上的使用功能和开发强度,并在各项指标上加以落实,在功能分区的基础上,促进城市土地资源的集约化利用和城市活力的提升,构建亲水宜人的滨湖城市空间。 1、地块划分原则上以道路中心线或河道湖泊蓝线为边界,区域内各地块的划分界线和编号如地块编号图所示。 2、区内各地块的使用性质和功能是城市整体功能的一部分,不宜随意更改。地块的功能在各地块的导则中阐明。每一地块体现的是城市整体设计原则,地块内形态控制是城市空间形态整体协调的反映,应严格遵守。 3、为保证城市建设的完整性,各地块的详细实施计划应整体设计、送审。基于操作的现实性和市场因素,可允许进行分期建设,分期分区办法应专门研究实施。 4、各地块控制图中确立的技术指标,反映城市空间容量的整体平衡,应予遵守,建设时如因具体情况变化,需经专门审议许可,但其变化不得超过10%。 5、各地块开发应体现公共空间优先原则,在具体使用功能与公共空间矛盾时,以确保公共空间的实现为先。应鼓励地块开发使用者为公众提供公共空间,建议规划部门根据提供公共空间的数量给予适当的容积率奖励。应鼓励几个相关联系的地块组合进行整体实施建设,以促进城市功能的有机性和城市形态的完整性。 第三条交通空间设计导则 综合考虑机动车道路及公共停车、步行交通、轨道交通、防洪抢险交通等,在原有规划道路系统的基础上,合理调整和组织动态、静态及堤坝抢险交通,通过对道路系统、道路断面及标高、公交站点、社会停车场设置、地块车行出入口等的控制,确保滨湖广场区域以及核心商务区的交通可达性,确保区域内机动车交通顺畅通达、车辆停泊方便有序、步行系统安全便利,建立服务于滨湖新城核心区的、具有良好可达性的交通体系。 1、交通性道路:参照车行尺度、速度进行空间组织,充分利用自然水体或人工标志提供方向指认,绿化种植应强调其个性,形成各具特色的景观标志。 2、生活性道路:塑造以人为本的尺度空间,在维持必要车行交通量的基础上,拓宽人行面积,增加行人穿越道,增加行人活动的范围。在市民活动量密集并有特色的路段,设置休息区,增加行人滞留机会。

0113.面向城市公共生活的街道空间设计探索——以美国的城市街道设计导则为例

0113.面向城市公共生活的街道空间设计探索 ——以美国的城市街道设计导则为例 徐莎莎陶承洁吴立伟、陈韶龄 【摘要】西方城市正着手对其街道空间的形式和功能进行重新评估,以设计导则指导街道空间的设计与质量,使街道对城市整体的投资环境、公共生活产生积极影响。本文通过对美国大城市街道空间设计导则的分析,归纳当前发达国家城市街道设计的关注重点和发展趋势,以期对我国塑造宜居城市背景下的街道空间设计起到一定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街道空间设计导则公共生活宜居城市 1 街道空间设计的发展历程 相对于“道路”这一标准术语,“街道”在汉语意境中是一个更具生活性的词汇。从词义上看,街道是“街”与“道”的合称,为两边修建有连续不断的房屋建筑的道路。在传统空间意象中,街道两侧的建筑通常为住宅、商店或饭馆,街道是融合日常生活、人行和车行交通的地方。自从1886年1月德国人卡尔·本茨(Karl Benz)发明了人类历史上第一辆汽车,在过去的一百五十年间,以适应机动车通行要求为重心的道路设计标准日臻完善,而以往那种亲切宜人、界面连续、尺度适当的街道空间则日渐被越来越宽的城市道路所取代。为满足现代城市交通的迅猛发展,传统街道已由社会交往空间变成了交通流动空间。在道路的交通功能逐渐膨大的同时,城市街道的活力正在渐渐消失。 西方国家一直在反思单一的交通功能对城市街道生活多样性的破坏。从上世纪中期雅各布斯对城市街道的研究,到80年代末新城市主义将街道重新定义为一种社交场所,越来越多的社会学家和政治学家与城市规划师和建筑师一起,意识到城市街道和城市公共生活的重要性,希望重塑人们能够面对面交流的城市公共空间,即“市民空间”(Civil Space)。城市街道作为容纳市民公共生活的重要空间形态,其具有多样性的城市公共空间特质逐渐被大众所认知。

城市设计导则技术标

六盘水市中心城区城市设计导则城市规划技术标 二O一四年九月二十日

一、规划编制的技术思路 城市设计导则规划思路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确定总体格调及分区风貌 城市总体格调是由每个分区的特征所组成的,人们对城市的印象是对各分区印象的综合。构成分区的城市意象要素越一致,城市的总体格调就越明显。但局部的反差,也会起到反衬作用,使城市的总体格调更为突出。关键是确定其中的“度”。城市设计导则的目的在于从总体上明确一个主导的旋律,在保持各功能区各自的特征的同时,取得城市总体意象的和谐。要确定六盘水市的总体格调:优雅宁静还是喧闹繁华?外界对六盘水市的印象是什么?本市市民对城市的描述?他们对哪些城市特征感到自豪?城市的自我意象是什么?要有简洁的文字描述这些特征。随后的具体城市设计原则,都要围绕塑造城市总体格调服务。 在此基础上,对六盘水市各个不同特征区域进行划分,进而对每个特征区的特征进行描述,如老城区与新城区,居民区与行政区,商业区与工业区……不同的街区最好要有明确、清晰的边界,其特征应为多数市民所公认,当地居民应对这些特征感到自豪,确定各区的格调与主题。 通过对现状的调查分析,找出目前六盘水市总体城市意象的特征和优缺点。针对现状在考察六盘水市传统城市风貌和广泛征询意见的基础上,提出六盘水市的城市意象的总体风格。该风格应能反映六盘水市的传统,并具有同其他城市不同的鲜明特征。在这一总体城市特征下,确定城市不同地区的风格:老市区/新市区/行政区/风景区/工业区/保护区/……等的风格和主题。使城市各区在统一的风貌下,具有同其内容和历史相呼应的独特个性。不同街区的人口、边界、广场和公共中心和建筑风格的识别性,对城市有重大影响的区域如市政中心、中心商务区等要给予特别重视。确定六盘水市的文化主题:文化主题可以通过城市设计体现在路名、城市家具、城雕、广告等城市各个角落。城市的文脉:六盘水市历史上的布局理念,对现有地形、地貌、水系的空间解释(风水)。新的城市在多大程度上可以继承。延续传统的建城概念。 2细化分区城市设计导则 2.1、目标 在明确城市城市总体格调与风格,各区格调与风格的基础上,针对不同街区,路段绘出不同城市设计要求,提出每个区主要高度、宽度、绿化、色彩的整体要求。引导制高点及视廊,城市的制高点是城市三维特征最引人注目的要素。城市应在充分理解自然要素的前题下,确定其三度空间的分布(如传统的背山、面水、左青龙、右白虎的老

江苏省城市设计导则

江苏省城市设计编制导则(征求意见稿) 一、总则 为促进提高城市规划编制质量,加强城市地区的整体筹划,提升城市品位和特色,规 范各类城市设计的技术要求和编制管理,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导则。 2、本导则适用范围 本导则适用于江苏省设市城市的城市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和单项城市设计的编制工作,县城所在地镇的有关规划编制和城市设计参照执行。 3、城市设计的基本原则 以人为本。满足使用者要求,从使用者角度,满足其基本需求及认知、审美需求,促进公共资源的公平使用,营造高质量的人居环境。 因地制宜。充分考虑规划地段及周边的基本状况,尊重自然和人文环境特征,体现地方特色和文化特色。 经济可行。加强经济可行性评估或测算,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并有利于落实节能减排和集约发展的基本原则。

有利实施。考虑多元化实施主体的特点,与城市规划的制定、实施充分衔接,满足实施和管理的要求。 4、城市设计的内容与作用 4.1 城市设计的层次和内容 城市设计是以城镇发展和建设中空间组织与优化为目的,对包括人、自然和社会经济 因素在内的城市形体环境对象所进行的研究和设计。城市设计分为总体规划阶段城市设计、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城市设计和修建性详细规划深度的城市设计。 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的城市设计,是运用城市设计的理念和方法,在城市功能、用地布局、空间组织等方面体现城市设计的内涵,并在城市景观设计、风貌特色塑造等方面重点表达城市设计要求。 修建性详细规划深度的城市设计是对城市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确定的重点地区以及根据城市规划管理需要划定的其他重要地区、地段、节点,从城市(整体)角度单独进行的深化设计。 4.2 城市设计的组织方式

南京市城市道路交通工程设计与建设管理导则

市城市道路交通工程设计与建设管理导则 1 总则 1.0.1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城市道路建设工程的规划、设计、实施与管理要求,统一道路交通工程规划、设计、建设标准和管理程序,提高工作的规化、科学化和法制化水平,编制本导则。本导则也是《交通发展白皮书》的具体实施配套文件之一。 1.0.2本导则适用于市区围道路交通工程的规划、设计、建设及管理活动,郊县围可参照执行。 1.0.3 本导则的技术规定以国标为依据,结合具体情况和城建实践多年经验编制而成。本规定中未包括容,应参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条例及规定执行。 2 道路建设项目管理程序及交通设计 2.0.1 道路建设项目基本建设程序 道路建设项目应遵循国家规定的“七阶段”基建程序,按序开展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道路规划)、工程勘察设计(含地质勘察、方案设计、初步设计及施工图设计)、建设准备(各类基建手续办理、现场“三通一平”等)、工程建设、竣工验收、后评估等七个阶段。各阶段工作先后衔接,互相联系,其通工程设计贯穿于工程设计与建设过程的始终。 2.0.2道路建设项目设计程序 道路建设项目勘察设计须按照“先勘察,后设计”和“先初步设计,后施工图设计”的原则开展,一般应经过方案设计、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三个阶段。 为提高设计水平,道路建设单位应按招投标法有关规定,对大中型及以上规模的项目和含较大规模构筑物工程的项目在方案设计或初步设计阶段,组织设计竞赛或设计招投标,择优选择设计方案和设计单位。 道路建设项目的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须符合国家建设部《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施工图设计须遵循初步设计确定的原则、标准和围。道路工程设计应从实际出发,科学确定合理的设计与建设标准,以控制建设成本和提高投资效益。

城市设计技术导则修订稿

城市设计技术导则 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

城市设计技术导则(专家评审稿) 1.总则 导则目的 适用范围 编制原则 编制类型 城市设计编制分为总体城市设计、区段城市设计、地块城市设计和专项城市设计。 总体城市设计是针对城市、镇规划区编制的城市设计,与城市、镇总体规划相对应。 区段城市设计是针对城市、镇规划区内局部地区与地段编制的城市设计,与控制性详细规划相对应。 地块城市设计是针对城市具体地块编制的实施性城市设计,是在建设项目中对总体城市设计和区段城市设计管控要求的具体落实和深化。 专项城市设计是根据实际需要,对区域城市形象定位、山水格局,城市空间特色、天际线、色彩、公共标识、夜景照明、城市雕塑等特定系统、要素或问题编制的城市设计。 超大城市、特大城市编制总体城市设计,可采用城市设计纲要及各分区总体城市设计的形式。 编制要求 2.总体城市设计城市设计 主要任务

在城市总体层面系统地保护自然山水格局,传承历史文脉,改善城市环境品质,加强城市空间秩序,提出城市总体形象定位,确定城市形态格局,明确城市风貌特色,提升城市竞争力。 基础研究 主要内容 特色资源保护 进行城市自然资源评估与研究,结合城市自然资源现状,提出保护原则,并明确城市与其周边自然景观资源的协调发展要求。 进行城市历史人文资源评估与研究,结合历史文化遗存现状,提出和落实历史风貌、人文古迹保护、展示与合理利用的系统控制要求。 风貌与特色定位 城市形态格局 景观风貌体系 公共空间体系 划定城市特色风貌区 划定对于延续地方文脉、彰显城市特色、提升风貌品质有重大影响的区域,形成城市特色风貌区清单。如中心区、历史城区、历史文化街区、门户地段、重要景观路段、滨水地区、沿山地区,以及其它城乡特色景观区等,明确其范围、框架性管控原则和引导要求。城市特色风貌区是各级城市设计工作的重点管控对象,其管控内容是区段城市设计编制的依据。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2016年版)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 Code for design of urban road engineering (2016年版) 2012-01-11发布2012-05-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 修订说明 本次局部修订是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6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函[2015]274号)的要求,由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会同有关单位对《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进行修订而成。 本次局部修订依据海绵城市建设对城市道路提出的相关要求,对原有条文中道路分隔带及绿化带宽度、道路横坡坡向、路缘石形式、道路路面以及绿化带入渗及调蓄要求、道路雨水排除原则等相应修改或补充规定。本次局部修订条文合计9条,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补充了需要在道路绿化带或分隔带中设置低影响开发设施时,绿化带或分隔带的宽度要求,以及各种设施间的设计要求。 2.增加立缘石的类型和布置型式。 3.细化了道路横坡的坡向规定。 4.按海绵城市建设的要求补充道路雨水低影响开发设计的原则和要求。 5.按《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修订的内容,调整了道路排水采用的暴雨强度的重现期规定。 6.补充了低影响开发设施内植物的种植要求。 本规范中下划线为修改的内容,用黑体字表示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寄送北京市市政工程

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直门北大街32号3号楼(市政总院大厦),邮政编码:100082) 本次局部修订的主编单位、参编单位、主要起草人员、主要审查人员: 主编单位: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参编单位: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 重庆市设计院 主要起草人员:和坤玲王晓华杨斌盛国荣 审查人员:张辰包琦玮李俊奇赵锂白伟岚任心欣 5 横断面 5.3 横断面组成及宽度 5.3.4 路侧带可由人行道、绿化带、设施带等组成(图5.3.4),路侧带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图5.3.4 路侧带 1 人行道宽度必须满足行人安全顺畅通过的要求,并应设置无障碍设施。人行道最小宽度应符合表5.3.4的规定。 表

城市设计技术导则

城市设计技术导则(专家评审稿) 1.总则 1.1导则目的 1.2适用范围 1.3编制原则 1.4编制类型 城市设计编制分为总体城市设计、区段城市设计、地块城市设计和专项城市设计。 总体城市设计是针对城市、镇规划区编制的城市设计,与城市、镇总体规划相对应。 区段城市设计是针对城市、镇规划区内局部地区与地段编制的城市设计,与控制性详细规划相对应。 地块城市设计是针对城市具体地块编制的实施性城市设计,是在建设项目中对总体城市设计和区段城市设计管控要求的具体落实和深化。 专项城市设计是根据实际需要,对区域城市形象定位、山水格局,城市空间特色、天际线、色彩、公共标识、夜景照明、城市雕塑等特定系统、要素或问题编制的城市设计。 超大城市、特大城市编制总体城市设计,可采用城市设计纲要及各分区总体城市设计的形式。 1.5编制要求 2.总体城市设计城市设计 2.1主要任务 在城市总体层面系统地保护自然山水格局,传承历史文脉,改善城市环境品质,加强城市空间秩序,提出城市总体形象定位,确定城市形态格局,明确城市风貌特色,提升城市竞争力。 2.2基础研究 2.3主要内容 2.3.1特色资源保护 进行城市自然资源评估与研究,结合城市自然资源现状,提出保护原则,并明确城市与其周边自然景观资源的协调发展要求。 进行城市历史人文资源评估与研究,结合历史文化遗存现状,提出和落实历史风貌、人文古迹保护、展示与合理利用的系统控制要求。 2.3.2风貌与特色定位 2.3.3城市形态格局 2.3.4景观风貌体系 2.3.5公共空间体系 2.3.6划定城市特色风貌区 划定对于延续地方文脉、彰显城市特色、提升风貌品质有重大影响的区域,形成城市特色风貌区清单。如中心区、历史城区、历史文化街区、门户地段、重要景观路段、滨水地区、沿山地区,以及其它城乡特色景观区等,明确其范围、框架性管控原则和引导要求。城市特色风貌区是各级城市设计工作的重点管控对象,其管控内容是区段城市设计编制的依据。 2.3.7实施措施与建议 2.4成果形式 成果由导控条文、图纸、说明和附件四部分组成。 2.5成果内容 2.5.1导控条文 应对需要保护的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风貌与特色定位、城市形态格局、景观风貌体系、公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

1.1 道路几何设计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 1.0.3 在道路设计中应考虑残疾人的使用要求。 2.1.2除快速路外,每类道路按照所在城市的规模、设计交通量、地形等分为I、II、III。大城市应采用各类道路中的I级标准;中等城市应采用II级标准;小城市应采用III级标准。有特殊情况需变更级别时,应做技术经济论证,报规划审批部门批准。 2.2.1计算行车速度的规定见表2.2.1。当旧路改建有特殊困难,如商业街、文化街等。经技术经济比较认为合理时,可适当降低计算行车速度,但应考虑夜间行车安全。 2.4.1城市道路建筑限界见图2.4.1。顶角抹角宽度应与机动车道侧向净宽一致。最小净高见表2.4.1。建筑限界内不得有任何物体侵入。

2.5.1道路交通量达到饱和状态时的设计年限规定如下:快速路、主干路为20a,次干路为15a;支路为10~15a。(代表年) 2.5.2路面结构达到临界状态的设计年限规定如下: 二、沥青混凝土路面,沥青碎石路面与沥青贯入式碎(砾)石路面为15a。支路修筑沥青混凝土等高级路面时,可采用10a。 三、沥青表面处治路面为8a。 四、粒料路面为5a。 2.8.1地震区的道路工程及重要的附属构筑物应按国家规定工程所在地区的设防烈度,进行抗震设防。 4.3.2快速路应设中间分车带,不得采用双黄线。 4.5.2路侧带各组成部分的宽度确定如下: 一、人行道宽度必须满足行人通行的安全和顺畅。 5.1.3道路的圆曲线半径应采用大于或等于表5.1.3规定的不设超高最小半径值。 5.1.6圆曲线半径小于表5.1.3中不设超高最小半径时,在圆曲线范围内应设超高。 5.1.9圆曲线半径小于或等于250m时,应在圆曲线内侧按表5.1.9的规定加宽。

街道设计导则

构建“北京市街道设计导则”的编制体系,是以北京市中心城六区中重点或富有特色的街区为调研研究对象,设计形成一套能够普遍运用在北京市街道景观设计中的技术方法和研究思路,其对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营造起着指引战略方向和明确技术思路的作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城市的形象特色和市民出行文化。导则的推出填补了北京市街道设计导则这一技术空白,希望能为后人相应的实践工作提供借鉴指导作用。 城市街道设计导则是将设计的意图和构想用文字条款和图解的形式构成的一种技术性文件。通过分析城市街道公共环境的现状,总结概括出其在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足,从而提出制定街道设计导则的必要性,以控制城市街道公共环境的建设行为。 现阶段,一方面导则的编织应当充分借鉴国内外城市在编制街道设计导则中好的思路和经验,另一方面必须立足本市的特点,如机动化水平、行人和自行车流量、交通文明程度、街道管理体制、公共自行车租赁、电动自行车使用等情况,以问题为导向,积极探索并制定新时期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北京市街道设计导则。 编制的工作程序约分为前期准备、现场调研、确定目标、编制大纲、编制成果、实施操作等阶段。编制前期从策划到立项需要一系列的准备工作,了解城市街道公共环境的现状情况,并针对现状问题,突出控制的设计要点。设计师利用技术型的转译,提出城市街道公共环境设施设计导则的目标轮廓,形成初步的导则大纲,根据评议、批准后的大纲编制导则成果。 导则预构想为12 章,包含政策愿景、技术导则、运营维护三大主题。第1 章“简介”,介绍导则的目的、框架和执行机构。第2 章“政策及愿景”,主要阐明基本理念和部门责任分工。第3、4 章分别是“设计流程”和“核心设计原则”。第5 章“材料选型”,规定街道典型元素的型制和材料。第6 章“街道环境特征”,对北京街道按区位和用地属性划分类型,指出各自设计策略。第7、8、9 章分别对属于交警管辖的路面设施、属于市政管辖的街道家具以及属于第三方管辖的街道家具提出设计参数、选址要求、最佳实践和参考材料。第10 章“运营维护”,明确相关技术要点和管理实施机构。第11、12 章分别是“街道细部做法”和“附录”。 其中,导则的3至9章可总结为下表: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

1.1道路几何设计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 1.0.3在道路设计中应考虑残疾人的使用要求。 2.1.2除快速路外,每类道路按照所在城市的规模、设计交通量、地形等分为I、II、III。大城市应采用各类道路中的I级标准;中等城市应采用II级标准;小城市应采用III级标准。有特殊情况需变更级别时,应做技术经济论证,报规划审批部门批准。 2.2.1计算行车速度的规定见表2.2.1。当旧路改建有特殊困难,如商业街、文化街等。经技术经济比较认为合理时,可适当降低计算行车速度,但应考虑夜间行车安全。 2.4.1城市道路建筑限界见图2.4.1。顶角抹角宽度应与机动车道侧向净宽一致。最小净高见表2.4.1。建筑限界内不得有任何物体侵入。

2.5.1道路交通量达到饱和状态时的设计年限规定如下:快速路、主干路为20a,次干路为15a;支路为10~15a。(代表年) 2.5.2路面结构达到临界状态的设计年限规定如下: 二、沥青混凝土路面,沥青碎石路面与沥青贯入式碎(砾)石路面为15a。支路修筑沥青混凝土等高级路面时,可采用10a。 三、沥青表面处治路面为8a。 四、粒料路面为5a。 2.8.1地震区的道路工程及重要的附属构筑物应按国家规定工程所在地区的设防烈度,进行抗震设防。 4.3.2快速路应设中间分车带,不得采用双黄线。

4.5.2路侧带各组成部分的宽度确定如下: 一、人行道宽度必须满足行人通行的安全和顺畅。 5.1.3道路的圆曲线半径应采用大于或等于表5.1.3规定的不设超高最小半径值。 5.1.6圆曲线半径小于表5.1.3中不设超高最小半径时,在圆曲线范围内应设超高。 5.1.9圆曲线半径小于或等于250m时,应在圆曲线内侧按表5.1.9的规定加宽。 5.1.11视距的规定如下: 一、道路平面、纵断面上的停车视距应大于或等于表5.1.11-1规定值。寒冷积雪地区应另行计算。 二、车行道上对向行驶的车辆有会车可能时,应采用会车视距。其值为表 5.1.11-1中停车视距的两倍。

城市设计导则总则文本

城市设计导则总则文本 1.整体风格 1.1单元类型 本单元包括两种类型。第一是以地铁站为中心辐射的区级商业中心区,属于以商业、商务用地为主的重点地区类型。第二是建成于上世纪90年代至本世纪初的成林庄居住区,属于以居住用地为主的一般建成区。 1.2整体风格 在保留现有城市肌理的基础上,通过增加水绿交融的开放空间和尺度环境宜人的步行绿带,美化了单元的居住环境。地铁站周边的商业区高层林立,通过高密度开发、公共空间的塑造和架空步行廊道的设置,形成了富有活力的商业气氛。两者共同构成了本单元独具特色的城市形象。 2.空间意向 2.1区域 本单元包括居住环境温馨的成林庄居住区和商业气氛浓厚的成林庄地铁站商业区。 2.2地标节点 津基金融中心作为城市地标建筑,是区域天际线控制的最高点。成林庄体育公园位于居住区的核心位置,是单元内重要的城市景观节点。 2.3视线通廊 3.街道类型 3.1街道类型 本单元街道分为景观型、生活型两种街道类型进行引导控制。3.2交通型道路 卫国道、靖江路、津滨大道、兴泰路。 新建建筑不得占压红线、绿线,并进行退让。有绿线的,退让绿线不得小于5米;无绿线的,退让红线距离不得小于8米。商业用地建筑贴线率应不小于70%,居住建筑商业裙房部分贴线率应不小于50%。建筑主立面及入口门厅不宜面向上述道路设置,机动车不宜出入口应面向上述道路设置。 3.3生活型道路 红星路、成林道、十一经路、津塘路三条道路承担对外交通的主要作用,以保证机动车的通行能力为主。长征路、韶山道、晨曦道、杨林路、落樱道、博汇道、晨光道、彩阳路、天药路、慕华路、建新

路、杰君道、十四经路等十三条街道重点维护尺度宜人的空间尺度和绿树成荫的街道环境,通过线性连续的街道系统串联城市公园和街旁绿地。 新建建筑不得占压红线、绿线,并进行退让。有绿线的,退让绿线距离不得小于5米;无绿线的,退让红线距离不得小于8米。新建有较大人流、车流集散的商贸、娱乐、体育、展览、办公、学校和大型商场等建筑主要出入口一侧,有绿线的,退绿线距离不得小于10米;无绿线的,退红线距离不得小于15米。商业用地建筑贴线率应不小于70%,居住建筑商业裙房部分贴线率应不小于50%。建筑主立面及入口门厅宜面向上述道路设置,机动车出入口应面向上述道路设置。 4.开放空间 4.1开放空间类型 本单元包括公园绿地和防护绿地两种开放空间类型。 4.2公园绿地 成林庄体育公园是以休闲娱乐为主的区级综合公园,为居住区居民提供聚集娱乐和休憩健身的活动空间。 唐口公园是社区级公园,在现有基础上适度扩展,增加一定量的开敞空间和休憩设置,为周边居民提供更好的聚集锻炼场所。 街旁绿地有六处,分别位于卫国道和红星路交口,红星路和晨阳道交口,晨曦道和靖江道交口,成林道和津滨大道交口,成林道和靖江道交口,津滨大道和泰兴南路交口。 沿街绿带主要沿成林庄、红星路、靖江道、杨林道、长征路分布。 4.3防护绿地 防护绿地主要分布在昀山路和靖江路两侧。 5.建筑 5.1建筑群体控制 本单元以津基金融中心作为城市地标与天际线控制最高点,红星路沿线和成林道与靖江路交口为高层建筑区,自内向外逐渐递减,以突出津基金融中心作为城市地标的恢弘气势和地铁站商业区的浓厚氛围。成林庄体育公园周围建筑尽量控制在50米以下,形成尺度宜人的休憩空间。其余居住区以多层居住建筑为主体,辅以少量高层居住建筑,形成尺度适中的都市宜居社区。 5.2建筑高度分区控制 主要分为四个梯度 第一梯度为现状和新建多层居住区,建筑高度小于等于24米

城市交通设计导则解读

《城市交通设计导则》解读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交通分院

汇报内容 一、编制背景 二、核心挑战 三、应对举措

编制背景 ?牵头: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主编单位: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宇恒可持续交通研究中心 ?参编单位: ?深圳交研中心、南京城交院、同济大学、天津市规划院、重庆交通院、天津市政院、杭州交研中心、广州交研院等 ?项目进展(Timeline ): ?2013.04——北京,导则开题会?2013.09——天津,导则大纲讨论会 ?2013.12——北京,确定导则名称与内容框架,明确内容分工?2014.03——深圳,明确导则编写重点与定位,各参编单位初稿拼合?2014.06——南京、再次形成拼合稿件,各单位代表集中讨论?2014.06-2014.09——分头工作,持续调整完善 ?2014.08、09、2015.01——北京,主编单位三次封闭工作 ?2015.02——北京、专家评审?2016.08——征求意见稿

背景一:国家层面的重视 国家层面重视逐步加强: ?2013年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国发[2013]36号)明确: “城市交通要树立行人优先的理念,改善居民出行环境,保障出行安全,倡导绿色出行”,应“切实转变过度依赖小汽车出行的交通发展模式” ?2014,中共中央、国务院《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 要求城市交通系统改变既有粗放模式,强调“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 要求,交通与中心城区功能结合,“推动商业、办公、居住、生态空间与交通站点的合理布局和综合利用开发” ?公安部和住建部有将交通管理设施一体化设计的思路,交警逐渐向执法转变,建设交由城建部门负责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2016局部修订CJJ37-2012

UDC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CJJ P CJJ37 - 2012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 Code for design of urban road engineering (2016年版) 2012-01-11发布2012-05-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

修订说明 本次局部修订是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6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函[2015]274号)的要求,由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会同有关单位对《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进行修订而成。 本次局部修订依据海绵城市建设对城市道路提出的相关要求,对原有条文中道路分隔带及绿化带宽度、道路横坡坡向、路缘石形式、道路路面以及绿化带入渗及调蓄要求、道路雨水排除原则等相应修改或补充规定。本次局部修订条文合计9条,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补充了需要在道路绿化带或分隔带中设置低影响开发设施时,绿化带或分隔带的宽度要求,以及各种设施间的设计要求。 2.增加立缘石的类型和布置型式。 3.细化了道路横坡的坡向规定。 4.按海绵城市建设的要求补充道路雨水低影响开发设计的原则和要求。 5.按《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修订的内容,调整了道路排水采用的暴雨强度的重现期规定。 6.补充了低影响开发设施内植物的种植要求。 本规范中下划线为修改的内容,用黑体字表示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寄送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直门北大街32号3号楼(市政总院大厦),邮政编码:100082) 本次局部修订的主编单位、参编单位、主要起草人员、主要审查人员: 主编单位: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参编单位: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 重庆市设计院 主要起草人员:和坤玲王晓华杨斌盛国荣 审查人员:张辰包琦玮李俊奇赵锂白伟岚任心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