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2015年经济学技能:一个企业在答案

2015年经济学技能:一个企业在答案

2015年经济学技能:一个企业在答案
2015年经济学技能:一个企业在答案

1.一个企业在( A )情况下应该关门

A.AV

C的最低点大于价格时

B.A

C的最低点大于价格时

2.当总效用增加时,边际效用应该()

A、为正值,且不断增加

B、为正值,但不断减少

3.生产要素的价格,是( A )

A.指支付一个生产要素在某段时间内所提供的服务的代价

4.与短期平均成本曲线成U形有关的原因是(C )

A、规模报酬

B、外部经济与不经济

5.当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均为不完全竞争时,那么( C )

A、存在买方剥削

B、存在卖方剥削

6. 私人商品与公共产品的主要区别在于()

A.前者是私人提供的,后者是政府提供的

7.土地的供给曲线是一条(C )

A、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B、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8. 需求量和价格所以反方向变化,是因为()

A.替代效应的作用

B. 收入效应的作用

9.完全竞争的市场是指()

A、增加边际收益

10.下列哪些情况下,完全竞争厂商一定还会继续生产(ABCE )

A、平均收益高于平无成本

B、平均收益等于平无成本

11.微观经济学的创始人是(A )

A、马歇尔

B、凯恩斯

C、斯密

D、萨缪尔森

12.在农业中,当土地等生产要素是不变时,不断增加施肥量,增加的肥料带来的边际产量使总产量( )

a.递减b.不变c.增加到最大值后下降d.增加

13.假如某厂商的平均收益曲线从水平线变为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这说明( B )。

A.既有厂商进入也有厂商退出该行业;

B.完全竞争被不完全竞争所取代;

14.研究个别居民户与厂商决策的经济学称为(B )。A、宏观经济学B、微观经济学C、实证经济学D、规范经济学

A.效用水平不同,但所消费的两种商品组合比例相同

B.效用水平相同,但所消费的两种商品的组合比例不同

15.要实施扩张型的货币政策,可采取的措施是()。

A 卖出国债

B 提高准备金率

C 提高再贴现率

D 买入国债

16.当APPL为正但递减时,MPL()。

A、递减

B、为负

C、为零

D、上述任何一种

17.广告作用最大的是()

A 完全竞争市场

B 垄断竞争市场

18.某人消费苹果和香蕉。假定他的收入增加了一倍,苹果与香蕉的价格也上升了一倍。那么,他的预算线将( )。

A、仍然不变

19.如果连续地增加某种生产要素,在总产量达到最大值的时候,边际产量曲线与(C )相交

A、平均产量曲线

B、纵轴

C、横轴

D、总产量曲线

20. 假定某商品的价格从3美元降到2美元,需求量将从9单位增加到11单位,则该商品卖者的总收益将()。

A.保持不变

B.增加

21. 若某消费者消费了两个单位某物品之后,得知边际效用为零,则此时()

A.消费者获得了最大平均效用

22.洛伦茨曲线代表()。

A.税收体制的效率

B.税收体制的透明度

23.某个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图包含无数条无差异曲线,因为()。

A、收入有时高,有时低

企业的经济学意义

1、企业的经济学意义:企业是指依法成立运用资本而设立的,在承 担经营风险条件下为社会提供产品和服务,以求得自身经济效益 的经济实体。(本质:是对过高的市场费用的一种组织化替代) 2、必须满足五个条件—— a) 资本:企业存在的物质基础 b) 产品和服务:企业满足消费者需求和欲望的工具 c) 利润:追逐利润或市场价值最大化,是企业的目的,也是酱的 本性要求 d) 风险:这是每个投资者和经营者共同面临的必然问题 e) 管理:这是企业生发展的可能性,使得组织能协调内外关系, 有效的整合企业的有限资源以实现企业的目标和责任 3、企业的性质(科斯定律)——市场=企业 该定理可表述为:在市场交换中,若交易费用为零,那么产权对资源配置的效率就没有影响。 a) 科斯从交易费用的原理出发,认为企业的本质是对过高的市场交 易费用的一种组织化替代,并指出企业作为一个组织,其实质就在于依赖权力关系(权威关系)维系联合起来的合同。 b) 企业组织和市场一样,是经济决策的可选择的制度创新或制度发 明,市场是交换产权的财产所有者的“集合”,而企业则是出于节约成本或增加集团利益而联合起来的“组织”。 c) 结论:企业和市场一样,都是人类社会生产的组织形式,是组织 经济活动的方式。 4、为证实企业性质的四个理论: a) 新古典经济学的生产函数理论: 企业是一种生产函数,是按产出投入比最大化对投入的生产要素合理组织的生产系统,而劳动和资本也只不过是生产要素而已。 b) 企业的契约理论: 交易费用理论(研究企业和市场的关系)----间接定价理论;资产专用性理论 代理理论(企业的内部结构与企业中的代理关系)----代理成本理论;委托代理理论 c) 企业的企业家理论: 企业是一种人格化的装置,是对参与共同生产过程的人的组织。该理论认为企业的存在在于“不可保险不确定性”和企业家精神,而企业的首要决策是对能出决策的人的选择。 d) 企业的管理者理论 在两权分离(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条件下,企业是管理者占据

党校研究生 区域经济学作业参考

1.请简述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三个基石。 答: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区域经济增长与可持续发展、区域经济结构与经济布局以及区域经济合作等区域经济管理的核心内容。三个基石:埃德加?胡佛提出,(1)生产要素的不完全流动性;(2)生产的不完全可分性;(3)产品与服务的不完全流动性。中国学者张敦富提出(1)自然禀赋的差异性;(2)经济活动的极化性;(3)空间距离的不可灭性。 2.为什么产业部门会在区域之间互相转移? 答:(1)按照梯度转移理论,地区间存在梯度高低之分。处于高梯度的地区其创新活动比较频繁,新的产业部门、新产品和新技术等都不断的产生和发展。同时,人们的生活和消费水平也随之提高,对新产品需求的增加和旧产品成本的上升使高梯度创新地区在产业的发展上必须有所杨弃和取舍,所以产业部门在区域间的转移有了原动力。而处于低梯度的地区,往往是处于发展的传统阶段,所能够发展的大多是技术简单、劳动密集的低水平的产业,与高梯度地区存在明显的技术水平上的差距;或者由于资源耗竭而经济停滞,迫切需要从发达地区引入新的产业部门改善部门结构,因此低梯度地区有接受梯度转移的必要性和主动性。 (2)按照产业的生命周期理论,每个产业都要经历的一个由成长到衰退的演变过程,当一个产业在一定区域走向衰退时,必然促使生产要素空间上的转移,从产业衰退区域转出到处于创新

活动阶段的区域。 (3)产业的发展存在着积聚和分散的关系,产业的集聚和分散是实现产业布局的地域合理规模的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当一个产业在一个区域过度积聚就会造成经济效益低下,引发产业向周围空间的扩散。 从上述三个方面来看,产业部门在区域间的转移,既是不同梯度地区产业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产业自身发展规律的体现,也是产业集聚与发散发展的一种平衡。 3.请简述产业布局区位选择的标准。 答:现代区位理论对产业布局的区位选择提出了三个标准:成本最低的选择(运费、劳动力);市场份额最大的选择;获得聚集效益的选择。 4.请简述城市化的动力机制。 答:城市化的动力机制是指在城市化的过程中,能够推进城市化进程的各种力量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城市化的动力机制包括:工业化和市场化是城市化的根本动因;农村生产力的提高是城市化的基础动力;制度创新是推进城市化的重要因素。 5. 为什么说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进行贸易对双方都有好处?其理论依据是什么? 答:(1)按照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学说,地区差异是引起贸易的基本原因之一,通过贸易彼此都能获得利益。在此基础上,大卫李嘉图提出了比较成本学说。认为贸易产生的条件是,在生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农业专业《农作物生产技术》期中考试卷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农业专业《农作物生产技术》期中考试卷 班级:专业:姓名:考试号: 命题人:分值:120分时间:80分钟 一、选择题(30分) 1、耕作制度的中心环节是( ) A、土壤耕作 B、施肥与灌溉 C、植物保护技术 D、种植制度 2、在间混套作方式中,把作物株型松散与株型紧凑进行搭配是指() A、一高一矮 B、一胖一瘦 C、一圆一尖 D、一阴一阳 3、 作物布局的前提是( ) A、生态适应性 B、自然条件 C、经济条件 D、社会需求 4、种植制度的首要内容是( ) A、作物种植模式 B、作物布局 C、作物种植方式 D、复种 5、恢复地力的技术措施是( ) A 休闲 B 复种 C 免耕 D 轮作 6、土壤耕作不能( ) A 增加土壤肥力 B 调节土壤水分 C 消灭作物残茬 D 消灭病虫害 7、一般旱地的耕翻深度是( ) A 10-15CM B 15-20CM 8、( )种植方式中,都有农作物的共生期 A单作和套作 B单作和立体种植 C套作和间作 D单作 9、一年一熟条件下,“大豆—小麦—玉米”三年轮换种植不同农作物的种植方式( ) A连作 B套作 C轮作 D单作 10、下列耕作措施中,不适于缺水地区的是( ) A镇压 B耢地 C深松耕 D翻耕 11、中耕主要是在()是其进行的表土耕作措施 A播种时 B翻耕后 C作物生长时 D出苗前 12、土壤少耕、免耕存在的问题有( ) A节省劳力 B降低成本 C保护土壤 D表层富化,下层贫化

13、国际上通常用( )来表示用地程度的高低 A、复种指数 B、叶面积系数 C、熟制 D、多熟种植 14、复种指数为200%的复种方式是( ) A、一年一熟制 B、一年两熟 C、一年三熟 D、两年三熟 15、下列能耐短期连作的作物是( ) A、烟草 B、大豆 C、玉米 D、小麦 二、判断题(30分) 1、在当前市场经济日益发展的形势下,作物结构适当多样化是必要 的。( ) 2、在多熟制条件下,品种布局是调节茬口和季节的重要措施。( ) 3、多熟制作物布局必须遵循“前熟为后熟,上季为下季,瞻前顾后, 季季增产。”( ) 4、耕地复种指数是指耕地面积占全年收获总面积的百分数。( ) 5、作物布局在组织和领导农业生产上具有全局意义。( ) 6、品种的合理布局和搭配是同一概念。( ) 7.间作的共生期占全生育期的一小部分,如麦套棉。( ) 8、深松土是通常只适用于旱地的一种辅助耕作措施。( ) 9、土壤耕作的实质是创造良好的耕层结构,调节土壤各肥力因素之间 的矛盾。( ) 10、土壤中耕措施既可锄地、除草,又可使土壤紧实,防止土壤水分损 失。( ) 11.马铃薯的根系是深根性的,玉米是浅根性的( )。 12.茄子、马铃薯、蚕豆适宜连作。( ) L3、可持续农业是现代农业耕作制度改革的主导思想。( ) 14、耕作制度发展的标志是土地利用率的提高。( ) 15、土地的用养结合是耕作制度发展的重要内容。( ) 16、作物长期连作会使土壤中某种营养元素缺乏,但并不是所有作物都 不宜连作。( ) 17.合理间、混、套作是增加作物产量的一项有效措施。( ) 18.农作物生产技术正朝着模式化、轻型化、生态化和信息化的方向发 展。( ) 19.耕作制度包括农作物种植制度和农田土壤管理制度两个组成部分。

2021年13秋《区域经济学》形考作业一_0005(整理

一、单项选择题(共10道试题,共30分。从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多选少选均不得分)(显示的全为正确答案) 1. 区域经济学具有很强的()。 综合性 满分:3分 2.()的创新理论是发达地区经济增长理论的基础。 熊彼特 3. 在区域经济的环境条件下,()是相当重要的一个方面,它与自然资源环境、人力资源环境一起构成了区域经济发展所必备的三大环境。 制度 满分:3分 4.()是研究区域经济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 区域经济学 5. 人力资源最基本的特点是() 人力资源具有生物性 满分:3分

6. 临界最小努力命题理论是由()提出的。 赖宾斯坦 满分:3分 7. 德国学者()提出了著名的孤立国农业圈层理论即农业区位论。 杜能 8.区域经济学是一门()学科。 综合性 9. 区位论对()因素的研究,标志着古典区位论向现代区位论的转化。 市场 满分:3分 10. 区域经济学是治病的科学,这是对区域经济学()的深刻总结。 应用性 二、多项选择题(共10道试题,共30分。从备选答案中选择正确答案,多选少选均不得分) 1.了解区域经济学必须把握几个概念即()。

区域 区域经济学 2. 区域开发的特点有:()。 开发的明确性 开发的时效性 开发的综合性 3. 连锁效应包括:()。 前向关联效应 后向关联效应 旁侧关联效应 4. 区域管理由三部分组成,即()。 区域经济发展理论 人口管理

环境管理 5. 区域经济发展必备的三大环境是()。 自然资源环境 人力资源环境 制度环境 6. 胡佛在其《区域经济导论》一书中,最早构建了一个区域经济学体系,这个体系包括()。 区域的空间结构及变化趋势 区域发展问题 区域政策问题 区域文化问题 7. 区域经济发展包括三方面的含义即()。 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

农业经济学试卷

农业经济学考试试卷 考试形式:闭卷试卷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总分人 得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题1分,共20分) 1、农业是指那些从事( )的生产活动。 A、农林牧副渔 B、利用太阳能 C、与动植物生命活动有关 D、动植物种养及其加工 2、关于农业劳动力转移的理论中,“人口流动率超过城市工作机会的增长率,这是可能的和合理的。”这一观点来自于()。 A、拉文斯坦的推拉理论 B、托达罗模型 C、刘易斯模型 D、舒尔茨和夏斯达的成本收益理论 3、施莫克勒用于说明其市场需求诱导技术进步理论的是()。 A、技术进步源于人的创造力不受限制地迸发 B、人力稀缺使农业机械化技术发展很快,用以替代劳动力;人多地少使农用生化技术发展很快,用以替代土地 C、技术发明是一种经济活动,与其他经济行为一样,追求预期收益 D、B和C 4、从1950年冬季开始,()运动在全国展开,到1952年,全国除少数民族地区外,基本上完成了这一运动。 A、农业私有制改造 B、土地改革 C、农业合作化 D、农村人民公社化 5、早在18世纪后期就出现了研究资本主农业经济问题的农业经济学,创始人杨著述了()。 A、《农业经济论》 B、《合理的农业》 C、《农业经营经济学论》 D、《生产经济学导论》 6、为了进一步纠正公社化的错误,()年我国正式肯定了“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制度,并恢复了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经营管理制度,使农业生产开始回升。 A、1958 B、1962 C、1978 D、1980 7、1978年,我国粮食总产量达到()万吨。 A、19505 B、19435 C、28630 D、30477 8、《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于()年颁布。

区域经济学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

《区域经济学》单元作业题(1) 1-4 一、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 1.区域经济学是地理学与经济学相结合的产物,它是研究各种经济现象在地理空间上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 2.区域发展是一个主观的过程,是人们作用于区域经济开发过程的主观行为。(×) 3.区域经济开发有明确的开发主体,该主体自始至终控制着开发进程。 (√) 4.区域规划的主体包括政府和企业两大类,其中政府是第一主体,企业是第二主体。(×) 5.人力资源开发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根本推动力。(√) 6.广义的区域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区域内的社会总财富的增加。 (×) 7.区域内部产业部门的更替,就是把区域经济要素从衰退部门转到兴旺部门来,使相同的投入能够有更多的产出。(√) 8.一个地区的支柱产业就是该地区的主导产业。(×) 9.在区域经济学中,通常用区位商来判断一个产业是否构成地区专业化部门。(√) 10.感应度系数是指某一部门增加一个单位最终使用时,对国民经济各部门所产生的生产需求波及程度。 (×)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区域经济学形成于(B )。 A.20世纪20年代 B.20世纪50年代 C.20世纪70年代 D.20世纪90年代 2.古典区位论向现代区位论发展的转折点是(C )。 A.农业区位论 B.工业区位论 C.市场区位论 D.运输区位论 3.三次产业的划分是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B )首先提出来的。 A.库茨涅兹 B.科林·克拉克 C.配第 D.熊彼特 4.容易陷入纳克斯所说的“贫困恶性循环”之中的是( D )区域。 A纯自然资源型B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结合型 C社会资源为主、自然资源为辅型D资源缺乏型 1 / 14 5.下列哪种产业拥有的影响力系数最大?(A ) A建筑业B农业C采掘业D商业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区域经济学研究的区域主要包括(A C D ) A一国范围内特定的区域B单纯从事某项活动的小区 C全国国土D跨国界的特定区域 2.古典区位理论包括(B C D)。 A中心地理论B农业区位论C工业区位论D运输区位论 3.现代区域经济学的主要理论(A B C )。

农业经济学期末考试复习提纲

农业经济学2008年期末考试复习提纲一、概念 农业:农业是通过生物有机体的生活机能来获得有机物质的社会生产部门。。 自然再生产:是指生物的自然生长发育过程,即生物有机体同自然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物质能量交换和转换的过程。 经济再生产:是指在一定的生产方式中,人们通过有目的的活动,利用和改造动植物的生理机能和自然环境条件,所反复进行的社会生产活动。 农业经济学:是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相互联系中,研究并阐明农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运动规律及其应用的科学。 农业现代化:就是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生产手段装备农业,以先进的科学方法组织和管理农业,提高农业生产者文化、技术素质,把落后的传统农业逐步改造成具有高度生产力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现代农业的过程。 农产品需求:是指农产品消费者在某一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愿意购买并且能够购买的某种农产品的数量。 农产品需求弹性:是指某种农产品需求量对其价格变化的反应灵敏程度,即农产品需求量变动的百分率对其价格变动百分率的比率。 农产品供给:是指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在一定时间内,在一定价格条件下愿意并可能出售某种农产品的数量。

集约经营:是指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活劳动,采用先进的技术装备和技术措施,依靠扩大单位面积产量来增加农产品总产量的经营方式。 土地:作为一种自然物质,是大自然提供的,先于生命系统(生物和人类)而存在的最基本的生态环境要素。 垦殖指数:耕地面积占土地面积的百分比 复种指数:全年总收获面积占耕地面积的百分比。 土地报酬递减: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连续追加劳动或资本,其增加的收获量不能与劳动或资本的追加量保持同一比例,即劳动或资本的追加量超过一定界限以后,其收获量增加的比例呈现下降趋势。又称土地收益递减律。 农业劳动力:一般是指能参加农业劳动的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 农业剩余劳动力:是指在一定的生产力水平下,农业劳动力的供给大于农业生产经营合理需求的那一部分劳动力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是指原来从事农业活动而现在变成多余的劳动力转化为从事非农业活动劳动力的过程。 农业劳动生产率:是指农业的劳动耗费与劳动成果的比率。(平均每个农业劳动者在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农产品量或产值,或生产单位农产品消耗的劳动时间。是衡量农业劳动者生产效率的指标。)农业资本:指农业生产活动中所利用的投入,它包括自然界的投入和来自人类社会本身的投入。 农业产业化: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主导产业、

如何用经济学思维解决企业管理问题

培训实录 《如何用经济学思维分析企业经营管理问题》 主讲教授:张银杰 一、第一部分:经济学和管理学的理论都是有假设前提或适用范围的,读懂一个理论的标志就是发现了它的前提条件或适用范围。 1 教授点评: 1)经济学/ 学、管理学理论并试图用于企业管理实践时,如果不清楚理论成立的前提条件和适用范围,单纯照搬照用会输得很惨。“懂点经济学,懂点管理学,比一点不懂更加可怕。” 2)经过研究可以发现,国内真正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企业家的共同特质,是他们对中国国情/中国文化的深刻理解,甚至很大部分企业家有浓重的儒家文化、毛主席文化情结。 3)海龟必须淡水养,土鳖必须海水养。经济学/管理学告诉我们经济运行的普遍规律,应用时应在理解这些普遍规律适用范围和前提的基础上,结合本国本企业实际合理应用。 2、案例 政府是要干预经济,还是不干预经济? 教授点评: 1)政府是否要干预经济,有两派理论支撑。 市场之手:亚当斯密,及其《国富论》为代表,主张政府应当尽量少地干预经济,让市场这一无形的手实现各方经济资源的有效配置。 政府之手:以凯恩斯主义为代表,主张政府运用权威干预经济,采取扩张性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 2)经济周期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繁荣:亚当斯密理论是繁荣经济学。强调在市场繁荣期,政府应退出市场少干预企业决策;当好打更人、维护好企业产权即可。 衰退:轻度危机阶段。 萧条:严重危机阶段。凯恩斯主义有明确的前提假设,凯恩斯理论是萧条经济学。 强调在经济萧条时期,政府应该站出来干预经济,促进经济复苏。 复苏 3)两派理论看似矛盾,实则互补、统一。政府究竟是否要干预经济,要视经济所处经济周期阶段而定。在经济繁荣期,应该放手由市场进行资源配置;在经济萧条期,

区域经济学作业234及答案

作业1 一:名词解释 1、区域经济:是一个系统的概念,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外部的国际影响、政府行炎、区际互动三方面和区域内部影响经济发展的诸要素。 2、经济区域:是人的经济活动所造成的、围绕经济中心而客观存在的、具有特定地域构成要素并且不可无限分割的经济社会综合体。 3、新区域经济观:知识经济的显现,给区域经济的发展注入许多新概念、新特点和新观念。同时,国际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也催生了许多不同特点、不同规模和不同地区性质的区域经济组织。因此,21世纪的区域经济学应有新的区域经济观。 4、国际区域经济:当代世界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国际一体化。在国际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日益加强。作为生产力高度发展的产物,区域经济一体化以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形式在世界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5、欧洲联盟:最早是由法国联办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六国于1957年3月签订《罗马条约》,并于1958年元旦成立的,最早称为欧洲共同体。 6、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地理上邻近的国家或地区,为了维护共同的经济利益和加强经济联系与合作相互间通过契约和协定,在区域内步消除成员国间的贸易壁垒,进而协调成员国间的社会经济政策,形成一个跨越国界的商品,资本,人员和劳务等自由流通的统一的经济区域的过程. 7、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成立于1989年,成立之初是由12个亚太国家和地区组成的一个非正式论坛组织,后来发展为一支推动全球自由贸易的重要力量。 二、问答 1、从五个层次上阐述新区域经济观?: 答:(1)突破了传统区域经济学的理论观念;(2)新的区域经济学不仅扩大了它的研究范围和层次,而且丰富和修正了区域经济学的一系列理论和方法;(3)科技园区和工业园区是人类进入21世纪所选择的最佳区域经济模式,它为人类科学技术的发明、发现和创造迅速转化为生产力提供了极好的区域经济环境,所以人们把科技园区和工业园区的创立视作人类20世纪末的伟大创举。(4)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迅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经济特区的设立。(5)把特区经济作为一个重要方面,将它作为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系统地介绍经济特区的发展历程和今后的发展趋势,全面研究设立经济特区的目的、条件以及经济特区的类型、模式及其运作机制。 2、经济区域与区域经济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答:经济区域要与区域经济相区别.

(完整word版)农业经济学试卷一

农业经济学试卷(一) 一、名词题: 农产品供给、农产品需求弹性、农业劳动生产率、农产品期货市场 二、填空题: 1、供求均衡形成的条件是= 。 2、农业技术的经济类型包括:、、。 3、农业现代化的指标有:、、、、。 4、农业资金包括:农户自有资金、、、、。 5、农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表现在:、,,和。 三、选择题 (一)单选 1、WTO环境下中国() A、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不具有比较优势,土地资源密集型农产品具有优势。 B、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比较优势,土地资源密集型农产品不具有优势。 C、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比较优势,土地资源密集型农产品具有优势。 D、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不具有比较优势,土地资源密集型农产品不具有优势。 2、按照农产品供求均衡的蛛网理论,如果出现发散型蛛网,则说明() A、该农产品的供给弹性﹤需求弹性; B、该农产品的供给弹性= 需求弹性; C、该农产品的供给弹性﹥需求弹性; D、不能据此判断该农产品供给弹性和需求弹性大小关系。 3、关于农产品差价,正确的判断是() A、购销差价是市场失灵的结果; B、批零差价是市场失灵的结果; C、季节差价是市场机制作用的结果; D、季节差价是市场机制失灵的结果。 4、关于农业劳动力转移的理论中,“促使劳动力流入城市的,是预期的城乡收入差异”这一观点 来自于() A、刘易斯模型; B、托达罗模型; C、拉文斯坦的推拉理论; D、舒尔茨和夏斯达的成本收益理论 5、农产品流通的主要环节是() A、生产、运输、储藏、销售 B、收购、运输、储藏、销售 C、收购、运输、批发、销售 D、生产、运输、批发、零售 6、农业生产要素主要指() A、种植业,养殖业,渔业; B、土地,劳动力,资金; C、化肥、农药、农膜; D、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 7、农业技术进步的3条道路主要是指() A、中国道路,美国道路,俄罗斯道路; B、美国道路,俄罗斯道路,英国道路; C、美国道路,欧洲道路,日本道路; D、印度道路,法国道路,美国道路 8、如果某农产品供给弹性为0,则说明该农产品() A、供给有同一弹性; B、供给缺乏弹性; C、供给有完全弹性; D、供给完全无弹性 9、如果某农产品供给有完全弹性,则其供给弹性值() A、等于0; B、等于1; C、无穷大; D、介于0和1之间 10、从已经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发达国家看,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道路可以分为几种模式,其中劳动密集型模式以()为代表。

《企业经济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武汉理工大学教务处 模拟试题标准答案及评分标准 课程名称《企业经济学》 一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1.总和显性成本 2. 1 3. 3.6 4.产品创新过程和工艺创新 5. 垄断竞争完全垄断 6. 成长期衰退期 二判断题(2分?10=20分) 1-5:×××√×6-10:√×√×× 三单选题(2分?10=20分) 1-5:DDCDD 6-10:ADBAA 四名词解释(3分?4=12分) 1. 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指资源用于其他的、次好的用途所可能得到的净收入。 2. 等产量曲线:在这条曲线上的各点代表投入要素的各种组合比例,其中的每一种组合比例所能生产的产量都是相等的。 3. 企业兼并:是指通过企业所有权的有偿转让,由一个企业对另一个企业资产或股份进行兼并,接受和控制的企业重组行为。企业兼并的实质,就是优势企业通过获得产权,活化劣势企业的无效存量资产,以实现社会资本的积聚和集中。 4. 边际技术替代率:实际上就是等产量曲线上各点切线的斜率。其经济含义是:在总产量不变的情况下,增加1单位某种投入要素可以相应减少另一种投入要素的数量。 五简单题(6分?5=30分) 1答:组织结构的合理性具体表现为:(1)是否以市场为主建立相应的职能部门;(1分)(2)企业组织结构是强调集权的传统金字塔型,还是强调分权的扁平网络型;(1分)(3)企业能否在较短的时间内组建一个打破职能界限的新产品开发队伍;(1分)(4)企业内员工是否能及时获得工作所需的足够信息;(1分)(5)企业内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是否频繁。(2分) 2答:现代企业制度是指适应现代市场经济体制要求,以规范和完善的法人制度为基础,以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为主要形式,以两权分离,有限责任为基本特征的企业制度。(2分)基本内容包括: (1) 完善的企业法人制度;(1分)

区域经济学作业

区域经济学作业 200920171004 产业经济郝晓华 1.增长极、点轴开发、网络开发模式的内在关联性 增长极的概念最早是由法国著名经济学家佩鲁(F·Perroux, 1950)提出。起初它是用来描述关键产业(Key industry)对相关产业的联系效应、乘数效应等经济关联。布代维尔等将增长极概念赋予空间内涵后,增长极理论逐渐演变为一种区域经济不平衡发展战略理论。佩鲁认为经济空间存在着极化过程而不是平衡的,增长并不会同时出现在所有地方,而是首先出现在一些增长极上,然后沿着不同的渠道向外扩散并对整个经济造成影响。增长极理论的基本思想是:“增长并非同时出现在所有的地方,它以不同的强度首先出现于一些增长极上,然后通过不同的渠道向外扩散,并对整个经济产生不同的最终影响”。即增长极通过其吸引和扩散力的作用,不断地增大自身的规律,对所在地区产生支配性影响,从而不仅使所在地区经济获得优先增长,而且带动周围地区的迅速发展。佩鲁以熊彼特的创新理论来论述增长极的形成条件。他认为增长极的形成至少需要三个条件:一是具有创新能力的企业和企业家群体的存在;二是产生规模经济效益的能力;三是适当的周围环境的配合。此后,一些学者将增长极的研究领域扩展到了区域范围,提出了区域增长极的概念,应用增长极模式进行区域经济开发。60年代初,L·罗德文(L.Ro,lwin)首次将佩鲁的增长极理论应用于区域规划中,并提出了增长极的空间含义。到60年代中期,布尔维尔(J·B·Bouolevile)又重新系统分析了经济空间的概念,提出并改进了佩鲁的增长极理论,首次基于外部经济和集聚经济分析,系统地从理论上将增长极的经济含义推广到地理含义,认为经济空间不仅包含了与一定地理范围相联系的经济变量之间的结构关系,而且也包括了经济现象的区位关系,着重强调了增长极的空间特征。他说:“一个区域增长极是指区位在一个城市区,并在其影响范围内引导经济活动进一步增长发展的一系列推进性产业”。 增长极开发布局模式通过集聚、创新和扩散三阶段的发展,集聚功能与规模效应、创新功能与示范效应、辐射功能与扩散效应于一身,忠实地遵循了经济发展的基本原理,是一种极具效率的经济布局模式。增长极理论通常适用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 点轴布局理论是增长极理论的延伸。增长极理论是点轴系统理论“点”的思想源泉。点轴开发理论最早由波兰经济家家萨伦巴和马利士提出。点轴开发模式是增长极理论的延伸,从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看,经济中心总是首先集中在少数条件较好的区位,成斑点状分布。这种经济中心既可称为区域增长极,也是点轴开发模式的点。随着经济的发展,经济中心逐

农业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农业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60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1、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_______地位。A.基础产业B.引导产业C.核心产业D.尖端产业 2、我国农业的两个转化包括_______。A.由原料型农业向加工型农业转化B.由家庭经营型向集体合作经营转化C.由自给性农业向商品性农业转化D.社会主义农业的自我完善 3、现阶段我国农村经济的支柱是_______。A.种植业B.畜牧业C.农业和乡镇企业D.经济开发区 4、农产品市场划分为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是根据_______。A.农产品交易的性质不同B.农产品交易的空间不同C.农产品市场的供求状况不同D.农产品交货的时间不同 5、农产品购销差价是由商业企业在组织农产品的购销活动中的流通费用、利润和_______构成。A.税金B.利息C.生产成本D.交易费用 6、农业概念的内涵是指_______。A.划定农业与非农业的界限B.农业产业部门具有的本质属性和特点C.种植业D.通过农作物生长发育和繁殖以取得生物性产品的部门 7、生态系统结构有_______组成部分。A.动物、植物和微生物B.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C.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环境系统 D.土壤、水、空气、营养元素等 8、农业基本建设是指_______。A.比较长期固定在土地上的资金投放,并且要形成固定资产 B.水利设施建设 C.建设农业高等院校 D.增加农业投入 9、作为资源的土地_______。A.是纯粹的自然产物,没有价值B.虽是经济综合体,但不体现价值C.虽是经济综合体,但不能增值D.具备价值属性,而且不断增值 10、级差地租是_______。A.等量资本投入到同一土地所获得收益不同由此产生的超额利润部分B.等量资本投入到不同土地所获得收益不同由此产生的超额利润部分C.同一块地连续投资,各次投资生产率不同所产生的超额利润部分D.不同块地连续投资,各次投资生产率不同所产生的超额利润部分 11、提高农业劳动力利用率的途径有建立合理的农村就业结构和_______。A.加强农业专业人才培养B.转移劳动力C.实行劳动集约D.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 12、狭义农业是指_______。A.种植业B.林业C.畜牧业D.渔业 13、农业区划是指在全国或一个地区范围内,根据自然经济条件及生产状况的_______来划分不同的农业区域。A.地域性差异B.好坏程度C.等级与类型D.耕作特点 14、气候资源条件调查中的灾害性气候调查的内容有干旱、洪涝、台风、寒流、冰雹等情况,以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预防或_______措施等。A.避免灾害的B.防止灾害的C.抗御灾害的 D.减轻灾害的 15、根据农业区划的原则和标准我国划分为_______一级农业区。A.9个B.8个C.10个D.11个 16、农林牧副渔各部门的构成及其比例关系称为农业生产的_______结构。A.一级B.初级C.二级D.次级 17、农业生产专业化的生产单位要根据自然和经济条件专门生产_______产品。A.一种B.一至三种C.几种D.一种或几种 18、农业自然资源是指_______。A.土地与生物资源B.土地与气候资源C.在农业自然条件中能被农业利用的各种因素D.农用土地与水利资源 19、农业自然资源更新系数的定义是指_______。A.资源再生量与资源消耗量的比值B.资源

《经济学原理》竞争市场上的企业

第十四章竞争市场上的企业 在本章中你将—— 了解使一个市场具有竞争性的特点是什么 考察竞争企业如何决定生产多少产量 考察竞争企业如何决定什么时候暂时停产 考察竞争企业如何决定进入还是退出一个市场 说明企业行为如何决定市场短期与长期供给曲线 如果你们当地的加油站把它收取的汽油价格提高20%,它就会发现它的销售量大量下降。它的顾客会很快转而去买其他加油站的汽油。与此相比,如果你们当地的自来水公司提高水价20%,它就会发现水的销售量只有微不足道的减少。人们会比往常少用一些水浇他们的草地,并买一个节水的喷头,但他们很难让用水量大幅度减少。汽油市场和自来水市场的差别是显而易见的:有许多企业卖汽油,但只有一家企业卖水。正如你可以预见到的,这种市场结构的差别影响了在这些市场经营的企业的定价与生产决策。 在本章中我们将考察竞争企业的行为,例如你们当地的加油站。你也许还记得,如果每个买者和卖者与市场规模相比微不足道,因而没有什么能力影响市场价格,那么市场就是竞争性的。与此相比,如果一个企业可以影响它出售的物品的市场价格,就是说该企业有市场势力。在这一章以后的三章中,我们考察有市场势力的企业行为,例如,你们当地的自来水公司。 我们在本章中对竞争性企业的分析将说明竞争市场上供给曲线背后的决策。毫不奇怪,我们将发现,市场供给曲线与企业的生产成本密切相关。(实际上,这种~般见解正是你从第七章分析中所熟悉的。)但是企业的各种成本——固定成本、可变成本、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中——哪一些与企业关于供给量的决策最相关?我们将看到,所有这些成本衡量都起了重要而相关的作用。 什么是竞争市场? 本章中我们的目标是考察在竞争市场上企业如何作出生产决策。作为这种分析的背景,我们从考虑什么是竞争市场开始。 竞争的含义 虽然我们已经在第四章中讨论过竞争的含义,但我们再简单复习一下那一课。竞争市场、有时称为完全竞争市场,是指有许多交易相同产品的买者与卖者,以至于每一个买者和卖者都是价格接受者的市场。有两个特点: ◎市场上有许多买者和许多卖者。 ◎各个卖者提供的物品大体上是相同的。 由于这些条件,市场上任何一个买者或卖者的行动对市场价格的影响都是微不足道的。每一个买者和卖者都把市场价格作为既定的。 一个例子是牛奶市场。没有一个牛奶买者可以影响牛奶价格,因为相对于市场规模,每个买者购买的量很少。同样,每个牛奶卖者对价格的控制是有限的,因为许多其他卖者也提供基本相同的牛奶。由于每个卖者可以在现行价格时卖出他想卖的所有量,所以,他没有什么理由收取较低价格,而且,如果他收取高价格,买者就会到其他地方买。在竞争市场上买者和卖者必须接受市场决定的价格,因而被称为价格接受者。 除了上述竞争的两个条件之外,有时也把第三个条件作为完全竞争市场的特征: ◎企业可以自由地进入或退出市场。 例如,如果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决定开一个奶牛场,而且,如果任何一个现有奶牛场可以决定离开奶牛行业,那么,牛奶行业就完全满足了这个条件。应该注意的是,对竞争企业的许多分析并不依靠自由进入

13秋《区域经济学》形考作业三_0005

13秋《区域经济学》形考作业三_0005 一、单项选择题 1. ()研究了在人口分布不均匀条件下的中心地模式。 A. 杜能 B. 韦伯 C. 廖什 D. 艾萨德 2. ()是发达国家中修建铁路最晚的国家,但却是铁路现代化进 程最快的国家。 A. 美国 B. 英国 C. 法国 D. 日本 3. 在双中型城镇体系中,()最大的城市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A. 一个 B. 两个 C. 三个 D. 四个 4. 世界能源结构随社会()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变化。 A. 政治 B. 经济 C. 科学 D. 生活

5. ()于1940年出版了《区位经济学》对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 理论作了补充。 A. 杜能 B. 韦伯 C. 廖什 D. 艾萨德 6. 经济区是()组织,国民经济活动的重要地域单元。 A. 国家 B. 企业 C. 政府 D. 团体 7. 努力发展()是世界各国电力发展的方向。 A. 水力 B. 石油 C. 电力 D. 核电 8. 1825年()建成了世界上第一条铁路。 A. 美国 B. 英国 C. 法国 D. 日本

9. 于洪俊和宁越敏教授在他们的著作《城市地理概论》中介绍了 ()地理学家贝里提出的城市规模分布模式。 A. 美国 B. 德国 C. 英国 D. 法国 10. ()是指对一次能源加工转换而来的能源又称其为二次能源。 A. 水力 B. 石油 C. 电力 D. 煤炭 二、多项选择题 1. 高速铁路有三大优势即()。 A. 安全 B. 快速 C. 节能 D. 节约土地 E. 平稳 2. 关于中心地理论的研究者包括()。 A. 克里斯塔勒 B. 廖什 C. 艾萨德 D. 杜能

农业经济学试卷(附答案)(可编辑修改word版)

安徽农业大学2008―2009 学年第一学期 《农业经济学》试卷(A 卷) 考试形式: 闭卷笔试,2 小时 一、名词解释(共 7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21 分) 1. 二元经济社会结构 2. 有机农业技术 3.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 4. 农业生产专业化 5. 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 6. 农村消费结构 7. 农业合作经济 二: 填空题( 共 14 题 30 空, 每空 0.5 分, 共 15 分) 1. 农业的本质特征是 。 学 院 : 专业班 级: 姓 名 : 学 号 : 装 订 线

2. “ 三农”问题的关键是 ,农民问题的核心是 , 归根结底是 。 3. 工业化过程中, 工业和农业关系的动态演变一般经历, 第一阶段为 、工农平行发展和 。 4.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作用主要体现在产品贡 献、 、市场贡献、外汇贡献、增长贡献 和 。 5. 农业的发展四个阶段中, 是凭借人类的本能向大自然乞讨的农业, 是凭借人类的感性经验向大自然索取的农业, 是科学技术使自然和人类和谐发展的农业。 6. 国 外 农 业 现 代 化 的 道 路 有 : 美 国 型 , 又称 ; , 又称劳动集约型; 西欧型, 又称中间型。 7. 农业生产要素主要包括:以土地和水为代表的自然资源、劳动力、 和 。 8. 农业生产结构主要是指 的比例,其中,种植业结构主要是指 的比例。 9. 我国的粮食安全的含义主要包括: 总量安全、 和 三个层次。 10. 农 业 社 会 化 服 务 体 系 的 主 要 内 容 包括 、 和经营性服务体系。 11. 一般情况下农产品适用 蛛网, 并且, 大宗农产品如粮食需求弹性比较 ; 水果、蔬菜、畜产品的需求弹性比较 。 12.农产品批发市场根据地域特点可划分为 、销地批发市场和 。 13. 农产品流通具有的特点有 、较大的分散性、 和较强的政府干预性。 14. 农村消费市场的特点有 、 和层次性。 三:判断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10 分) 1. 农产品稳定增长。( ) 2. 农业科技进步就是指硬技术的应用。( ) 3. 农业科学技术是对农业发展起决定性的生产要素。( ) 4. 农业科技推广的技术都是最先进的技术。( ) 5. 农村产业结构是农业生产结构的一个层次。( ) 6. 我 国 农 村 产 业 结 构 不 合 理 , 当 前 应 大 力 发 展 第 二 、 三 产 业 。 ( )

(完整word版)华南农业大学农业经济学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2002学年第一学期考试科目:农业经济学 学生姓名:专业年级:评卷人:傅晨成绩: 一、填空(50分) 1、随着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一个国家农业的内涵和外延是发展的。请列出至少三个反映了这一发展的概念:白色农业(生物工程农业)、蓝色农业(海洋农业)、绿色农业(陆地或露地农业)。(3分)(还有:农村传统副业独立成为农村农林牧渔服务业;旅游(观光)农业) 2、农业生产最基本的特点是经济再生产和自然再生产的统一。(2分) 3、我国目前农业的基本经营制度是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集体统一经营和家庭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俗称家庭承包制。按照国家的现行规定,土地承包期30年不变。(3分) 4、世纪之交,我国粮食的综合生产能力达到5亿吨,主要农产品的供求格局呈现为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当前最突出的矛盾是农产品供给结构过剩,决定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一个中心是进行战略性的结构调整。(4分) 5、计划经济时期,我国粮食流通实行农产品的统购统销制度的政策。1985年以来国家对粮食实行合同订购,是农民必须尽的义务。经历了数次改革,1998年以来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实行“三项政策、一项改革”,指按保护价收购农民余粮、粮食收购企业实行顺价销售、粮食收购资金封闭运行三项政策、改革国有粮食企业政企不分的弊端。(6分) 6、90年代,农业产业化的提出是为了解决我国农业发展中积累的深层次矛盾,主要有三个:农业比较利益低下与农业增产增收的矛盾、农户分散经营与走向市场的矛盾、农业经营规模狭小与农业现代化的矛盾。农业产业化意在把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和产后环节连接起来,实现产前、产中、产后的一体化经营。(7分) 7、改革初期,我国在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发展经济的战略上选择了不同于经典刘易斯模式的做法,其基本特征是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这个选择有其历史合理性,但也存在弊端,主要是农村城市化严重滞后于农村工业化,割裂了城市化与工业化之间的内在联系。(3分) 8、近10年来我国农民负担较为沉重。请列出农民负担沉重的至少三个主要方面:费重于税、收费不断攀升、农民负担不均。(3分)(还有:农民负担现金支出压力大;农民暗税负担依然沉重) 9、2001年,被称为中国农村第三次革命的农村税费制度改革在安徽省全省推开,改革方案的基本思路是“三个取消、两个调整、一个逐步取消、一项改革”。(3分) 10、列出我国农村股份合作制的至少三种主要类型:社区型股份合作制、企业型股份合作制、农村合作基金会。(3分) 11、广州天河区的股份合作制以最具典型意义的农村社区型股份合作制著称,它最初的股权由集体股、社员分配股和个人现金入股构成。目前被取消有股权是集体股,因为其产权依然不清。(5分) 12、世界贸易组织关于农产品贸易的规定把国内农业支持政策分为两类,即“绿箱”政策和“黄箱”政策,区分的基本依据是对农业的支持措施是否直接转化为农民的收入,是否扭曲贸易。请分别列出一个上述政策的具体例子:农业科研和价格支持。(5分) 13、世界贸易组织农产品贸易规则的目的是推进农产品贸易自由化,请列出它的至少3个主要规定:市场准入、削减国内支持和削减出口补贴。(4分)(还有:合理的卫生检疫) 二、简答(30分) 1、从贡献论的角度,说明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和作用。(10分) 一、从根本上说,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由农业所生产产品的特殊使用价值决定的,即农产品是人类生存最基本、最必需的生活资料,农业是人类生存的基础(衣食之源);农业劳动生产率是社会分工(其他物质和非物质生产部门)产生和发展的基础;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上述两点)不

企业经济学专科

1、下列不属于企业筹集资金的分类的是 ()。 D. 内部筹资和外国筹资【D】 3、在得出某种商品的厂商供给曲线时,不保持常数的因素是() C. 所考虑商品的价格【C】 4、下列的变化中,哪种变化不会导致需求曲线的位移()。 B. 产品的价格:【B】 5、消费者预期某种物品未来价格要下降,则对该物品当前的需求量会() B. 减少【B】 7、在下列生产函数中,哪个生产函数是规模收益递增的(A )。 A. 【A】 13、产品产量最优组合的条件是( )

B. 【B】 15、销售收入与产品价格之间的关系为() C. 产 品价格上涨时,产品销售总收入可能增加,也可能减少【C】16、对完全垄断厂商来说() C. 提高价格未必能增加 收益,降低价格未必减少收益【C】 17、可用于企业决策的基础是( ) B. 经济利润【B】 18、不属于企业合作的价值的有()。 A. 时间价值【A】 19、假如某企业在现有的生产要素投入量下,产量为100万件,当生产要素投入量增加到2倍时,产量为150万件,则该企业生产是( ) B. 规模报酬递减【B】 22、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停止生产的条件是 () D. P≤AVC【D】 23、边际成本是指( D. 产量增加一个单位,给总成本带 来多大的变化【D】

25、投资有多种分类,其中,根据投资在生产过程中的作用可分为()。 D. 投资和后续投资【D】 27、一家完全竞争的制造商,按每件10元的价格销售它的商品,每个工人的日工资为20元,则工人的日边际产量是()时,企业的利润最大。 C. 件【C】 30、企业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主要区别是()。 C. 企业经济学研究企业内部运行, 微观经济学中的企业是一个人人不清楚的黑【C】31、寡头垄断和垄断竞争之间的主要区别是() C. 厂商之间相互影响的程度不同【C】 33、属于企业绩效的影响因素的有()。 B. 内部经济因素【B】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