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中医康复技术人才培养方案(三年制)

中医康复技术人才培养方案(三年制)

中医康复技术人才培养方案(三年制)
中医康复技术人才培养方案(三年制)

中医康复技术人才培养方案(三年制)一、专业名称及代码

(一)专业名称中医康复技术

(二)专业代码 620503

二、入学要求

参加全国高等学校入学考试专科上线的考生或中职学校毕业生参加“3+专业技能课程证书”考试上线的考生

三、修业年限

全日制3年

四、就业面向

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一)培养目标

1.思想道德与职业素养

(1)具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爱国主义精神,具有坚定的意志、牢固的专业思想和健全的人格,愿意贡献社会及服务人群。

(2)具备依法行医的观念,有较强的法纪意识,遵纪守法,遵守医疗法律法规与康复诊疗常规。

(3)具有正义感、责任感,遵守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爱岗敬业,忠于职守,诚实守信,具有良好的人文精神,有爱心和耐心,能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4)具有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和终身学习的精神,自尊自爱,谦虚正直,积极向上,有创新精神。

(5)具有良好的心理调节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能正确地对待困难和挫折,具有理智、乐观、豁达的气质。

(6)具有团队协作精神,能团结、协调、配合团队成员,共同开展康复工作。

(7)具有良好的生活方式和运动能力,体魄健康。

2.专业知识要求

(1)具有与本专业相关的基础医学知识,包括中医基础学、人体解剖学、生理学、人体生物力学和运动学、残疾学等。

(2)具有中医康复和其他传统康复技术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3)具有与本专业相关的临床医学知识,包括内外科常见疾病、神经疾病、骨关节疾病等方面的临床诊治知识。

(4)具有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心理治疗和假肢矫形器应用等现代康复医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5)具有一定的社会医学、医学伦理学和康复医学相关政策法规与诊疗规范的基本知识。

(6)具有一定的英语听、说、读、写、译的能力。

(7)具备一定计算机应用能力,能熟练应用办公软件等。

3.职业技能要求

(1)具有熟练运用毫针剌法、灸法等技术对病、伤、残者进行康复,以及预防疾病、康复保健的能力。

(2)具有熟练运用推拿技术对病、伤、残者进行康复,以及预防疾病、康复保健的能力。

(3)具有指导患者运用气功、太极拳、八段锦、易筋经等中国传统运动疗法进行康复训练的能力。

(4)具有熟练运用电疗、声疗、冷热疗、光疗、水疗、磁疗等物理因子疗法的能力。

(5)具有熟练运用肌力训练、耐力训练、关节活动度训练、软组织牵张、关节牵引、放松技术、呼吸训练技术、平衡与协调训练技术等常规运动治疗技术的能力。

(6)具有指导患者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训练,木工、制陶、手工艺、艺术、体育和游戏活动等治疗性作业活动训练,认知及知觉障碍训练、压力治疗和家居环境改造等作业治疗的能力。

(7)具有指导患者使用助行器、轮椅、假肢、矫形器和其他残疾人生活辅助器具,以补偿或扩展活动功能的能力。

(8)具有对躯体功能障碍、言语功能障碍、心理功能障碍进行康复评定和进行物理治疗、作业治疗、心理治疗、言语治疗的能力。

(9)具有掌握并运用家庭、社区和社会各类康复资源,指导和帮助患者康复的能力。

六、课程设置及要求

由5个模块组成: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方向课、能力拓展课。

表1 高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课程设置

(一)公共课模块

1.《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66学时,4.0学分)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课程。其任务是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系统地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容,全面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和理论创新,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由来和前景,提高自身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和思想政治素质。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两部分,一是毛泽东思想;二是由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2.《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48学时,3.0学分)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课程。其任务是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系统地认识大学生应具有的政治思想道德素质;掌握我国《宪法》和有关法律的基本精神和内容。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树立法纪观念,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公民。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两部分。思想道德修养部分包括:政治、思想、道德、心理素质和学习成才等方面的修养;法律基础部分内容由三部分构成:我国社会主义法的基本理论、宪法、基本法律制度和与学生专业相关的法律制度。

3.《形势与政策》(16学时,1.0学分)

《形势与政策》教育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课程。其任务是通过本课程学习,一是使学生正确认识国情、正确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提高学生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觉悟;二是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及在其指导下根据我国特有国情而制定的民族政策与实践,对于推动我国各民族的共同发展与繁荣,对于维护我国各民族团结友爱的关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含形势与政策和民族理论与实践两部分。形势与政策教学内容是根据教育部下发的每学期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点,结合我院教学实际情况和学生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来确定。

4.《大学英语》(48学时,3.0学分)

《大学英语》是各专业学生必修公共课程。其任务是从听、说、读、写、译等方面实施大学英语基础阶段教学,以阅读和听说为主,进一步帮助学生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掌握良好的语言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和听、说、写、译的能力。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综合英语读写和英语听说,要求学生熟练掌握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大纲所规定的词汇和语言技能。

5.《计算机应用基础》(66学时,4.5学分)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各专业学生的必修公共课程。其任务是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计算机操作的基本技能,具有文字和数据处理能力、信息获取、整理、加工能力,网上交互能力,以适应现代医疗单位对医护人员信息素养和计算机应用技术的要求,并为今后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本课程主要教学内容包括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常用操作系统的使用、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Word、Excel、PowerPoint)、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操作和使用等。

6.《体育与健康》(108学时,

7.0学分)

《体育与健康》是各专业学生的必修公共课程。其任务是通过合理的体育教学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努力增进大学生体质与健康,给学生以体育文化和健康知识,指导他们实践锻炼。同时进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以保证《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落实。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田径(跑、跳、投)、球类(篮球、排球、兵乓球、羽毛球)、形体健美操及学生体质健康测试项目等。

7.《大学生心理健康》(36学时,2.5学分)

《大学生心理健康》是各专业的公共课程,其任务是以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为主线,以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为目的,以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为内容组织依据,力求通过通俗易懂的讲述,以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重点是对心理健康知识的理解与运用上,目的在于提高大学生的自我调节和自我成长能力,并有助于他们社会能力、方法能力的形成。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协调人际关系,增强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认识与识别心理导常现象;大学生普通存在的、较为集中的心理问题等内容。

8.《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32学时,2.0学分)

《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是各专业学生的必修公共课程,其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建立职业发展意识,树立科学就业观;使学生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提升学生就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引领学生主动思考、探索,正确认识自我,提升内在素养和品质,从而有效安排大学生活,合理规划未来发展。

本课程内容包括自我认知、认识社会、人职匹配.就业指导、创业教育等。

9.《创新与创业教育》(32学时,2.0学分)

《创新与创业教育》是中医康复技术专业学生的必修公共课程,其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建立职业发展意识,树立科学就业观;使学生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提升学生就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引领学生主动思考、探索,正确认识自我,提升内在素养和品质,从而有效安排大学生活,合理规划未来发展。本课程内容包括自我认知、认识

社会、人职匹配.就业指导、创业教育等。

10.《军事教育》之技能(112学时,2.0学分)

本门课程以讲座及其他课程渗透与实践的形式开展,贯穿学生高职阶段,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树立为建设祖国、保卫祖国而努力学习的正确学习目的,主要内容包括热爱祖国,反对外来侵略的防卫观念;热爱人民解放军、敬慕英雄、不惜牺牲个人利益的奉献精神;热爱人民,关心他人,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制度,遵守法制,维护国家团结的观念。着眼本专业学生的特点,既注意教育的阶段性,又注意教育的连续性;结合时事实际,突出重点进行教育。

11. 《军事教育》之理论(36学时,2.0学分)

本门课程以讲座及其他课程渗透与实践的形式开展,贯穿学生高职阶段,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树立为建设祖国、保卫祖国而努力学习的正确学习目的,主要内容包括热爱祖国,反对外来侵略的防卫观念;热爱人民解放军、敬慕英雄、不惜牺牲个人利益的奉献精神;热爱人民,关心他人,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制度,遵守法制,维护国家团结的观念。着眼本专业学生的特点,既注意教育的阶段性,又注意教育的连续性;结合时事实际,突出重点进行教育。

12. 《大学美育》(36学时,2.0学分)

本门课程目的在于使学生比较系统地了解美学的基本原理,以及美育的意义、任务和途径,从而树立正确、进步的美育观,培养高尚、健康的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发展对美的事物的感受力、鉴赏力、创造力,提高在审美欣赏活动和审美创造活动中陶冶情操、完善人格、进行自我教育的自觉性。

(二)专业基础课程

1.《中医学基础》(5.5学分,86学时)

《中医学基础》是中医康复技术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其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同学们掌握一定的中医学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具备中医辨证等基本技能,形成中医独特的辨证思维方式。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中医基础学、中医诊断学等学科知识。

2.《正常人体解剖学》(5.5学分,86学时)

《正常人体解剖学》是中医康复技术等医学相关类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其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同学们掌握人体各个器官系统的形态结构、关节运动范围、肌功能以及运动损伤的解剖学基础,熟悉内脏的体表投影,了解人体各部主要断层。

本课程分为上、下两部分,上篇介绍系统解剖学知识,运动系统和神经系统为重点内容;下篇应用解剖学,重点介绍各部表面解剖和内脏体表投影、肌功能分析和重要器官。

3.《生理学》(3.5学分,52学时)

《生理学》是医学相关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其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现象及其产生的机制,同时,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和科学创新能力。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细胞的基本功能,各种生命活动发生、发展的规律,以及机体各系统在内、外环境变化对机体功能的影响和人体所做的相应调节。

4.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基础(38学时,2.5学分)

教学要求:通过学习医学免疫学、医学微生物学与人体寄生虫。使学生能掌握医学免疫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并能对临床常见的免疫现象与免疫性疾病、病原性细菌及病毒等传染病的发病机理、实验室检查和特异性防治等方面正确理解并能做出合理的解释。加深对病原微生物与人体和环境间相互关系的认识、建立无菌观念,树立预防医学的基本理念,为学生今后从事的社区医疗为主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并为后续相关课程的学习积累必要的知识。

5. 药理学基础(34学时,2.0学分)

教学要求:本课程包括药物学总论、各类药物的作用、用途、用法与不良反应等。要求能运用药物学的知识和技能,临床医疗工作中能正确选用药物,开出处方和医嘱。并具有观察药物疗效,监护不良反应,做出初步应急处理的能力。

6. 《康复医学导论》(32学时,2.0学分)

《康复医学导论》是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其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同学们熟悉康复和康复医学的概念、内容、地位、作用、流程、基本原则、服务方式、工作方法、人员职责、康复机构设置和常用设备及管理规范。

本课程主要内容还包括职业生涯规划,以期使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尽早增强职业规划意识,自觉提高职业素养,不断提高自身职业品质。

7.《人体运动学》(3学分,48学时)

《人体运动学》是中医康复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其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同学们熟悉人体的功能解剖学、生物力学和部分运动生物力学的内容,了解位置、速度、加速度等物理量描述和人体、器官的位置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或在运动过程中所经过的轨迹。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运动学总论、骨运动、肌运动、关节运动、心肺运动等。

8.《临床医学概要》(5学分,80学时)

《临床医学概要》是中医康复技术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其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同学们熟悉临床各科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原则,掌握与中医康复技术专业密切相关的临床疾病诊断技能,在结合本专业特点的基础上,能够掌握一定的临床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诊断学、内外妇儿等临床学科知识。

9. 《中药与方剂学》(4学分,64学时)

《中药与方剂学》是中医康复技术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其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同学们熟悉中医临床中常用中药和常用方剂,掌握常用中药的性味及归经,掌握常用方剂的构成及君臣佐使。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中药学和方剂学等学科知识。

(三)专业核心课程

1.《康复评定技术》(6.5学分,100学时)

《康复评定技术》是中医康复技术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专业核心课程。其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同学们掌握常见功能障碍的评定概念、评定原理、评定方法与程序,通过理论与实践教学,使同学们掌握常用的康复评定理论和技术。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关节活动范围的评定、肌力评定、肌张力评定、平衡评定、协调评定、步态分析、感觉评定、残疾评定和日常生活活动评定等。

2.《针灸技术》(5学分,76学时)

《针灸技术》是中医康复技术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专业核心课程。其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同学们掌握常用针灸方法的操作,具备运用针灸技术对临床各科常见病证进行辨证施术,以及预防疾病、康复保健的能力。

本课程主要内容主要包括经络学、腧穴学、刺灸法等针灸学相关的基础理论。

3.《推拿技术》(

4.5学分,68学时)

《推拿技术》是中医康复技术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专业核心课程。其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同学们掌握常用推拿方法的操作,具备运用推拿技术对临床各科常见病证进行辨证施术,以及预防疾病、康复保健的能力。

本课程主要内容主要包括推拿手法推拿治疗学,成人推拿及小儿推拿学等知识。

4.《中医外治技术》(2学分,30学时)

《中医外治技术》是中医康复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其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同学们了解中医外治法的理论、方法及运用,突出中医治疗的“简、便、验、廉”的特点。

本课程内容包括中草药外用、熏洗以及膏药、药膏等外用治疗方法。

5.《运动治疗技术》(5.5学分,86学时)

《运动治疗技术》是中医康复技术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专业核心课程。其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同学们掌握各种运动治疗方法的基础理论、治疗作用、实际操作以及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它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起主要支撑作用,承载着培养学生常见病康复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各种手法、技能。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关节活动范围的训练、关节松动技术、肌力和肌耐力的训练、平衡与协调功能训练、体位与转移训练、步行训练、心肺功能训练,培养学生掌握常用的各种运动治疗技术及神经生理学疗法中的Bobath技术、Brunnstrom技术,PNF技术、Rood技术等。

6.《物理因子治疗技术》(3.5学分,52学时)

《物理因子治疗技术》是中医康复技术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专业核心课程。其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同学们在掌握各种理疗仪器操作方法的基础上,把握每一种物理因子的治疗特点,学会比较不同理疗方法的异同点和优缺点,培养学生学会临床分析思维,选择及搭配各种理疗技术在疾病中应用的能力。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低、中、高频电疗、红外线疗法、紫外线疗法、超声波疗法、磁疗法、温热疗法等物理因子治疗的的治疗原理、适应征、禁忌证及应用方法、操作技术等。

7.《作业治疗技术》(4.5学分,68学时)

《作业治疗技术》是中医康复技术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专业核心课程。其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同学们掌握常见疾病和功能障碍的作业评估及作业治疗技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工作态度,人际沟通能力和协作精神。切实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将来其走上临床打下基础。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作业治疗的概念、目的、特点、分类、对象、评估方法及感知技能训练、运动技能训练、生活技能训练、工作与职业技能训练、工艺与园艺疗法、压力治疗、认知技能训练、作业治疗用具及辅助设备的使用等。

8.《言语治疗技术》(2.5学分,34学时)

《言语治疗技术》是中医康复技术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专业核心课程。其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同学们掌握认知言语障碍、吞咽障碍的原因、性质、评定与基本治疗方法,培

养学生良好的工作态度,人际沟通能力和协作精神。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失语症、构音障碍、语言发育迟缓、口吃、吞咽障碍的概述、评定、鉴别诊断及训练规划和言语治疗等。

9.《康复工程技术》(2.0学分,30学时)

《康复工程技术》是中医康复技术专业一门重要技能课程。其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同学们具有为患者正确选择和使用康复工程器具以及构建适宜生活环境的能力。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假肢、矫形器、轮椅、助行器、自助器具等品种类型、特点、选择与使用方法、训练技术及维护等。

10.《临床疾病康复》(6.0学分,90学时)

《临床疾病康复》是中医康复技术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专业核心课程。其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同学们能熟练地综合运用康复评定知识和技能,分析和讨论患者现存或潜在的功能问题,制订康复治疗方案,并运用各种康复治疗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组织实施治疗,尤其能培养康复治疗过程中的思维方法,为今后从事神经康复、骨科康复、儿童康复和内科疾病康复工作打下基础。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脑卒中、颅脑损伤、脊髓损伤、脑性瘫痪等神经系统疾病,以及骨关节伤病、截肢、关节置换术后、手外伤、颈肩腰腿痛、冠心病、慢阻肺和糖尿病等疾病的康复评定和康复治疗技术。

11.《综合技能训练》(30学时,2学分)

本课程是开设在学生即将进行临床实习之前的一门操作综合复习、强化训练课程,主要内容为中医康复技术专业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所学习的所有操作技能,包括康复评定、运动疗法、理疗、中国传统康复治疗等几大主干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同学们架设了理论学习和临床实习之间的桥梁,让学生巩固了各项技能操作,为紧接的临床实习做好铺垫工作,以便学生能够更好的胜任临床实习生这一角色。

(四)能力拓展课模块

1.《医患沟通》(32学时,

2.0学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医患沟通能力和生活、学习礼仪素养,使其能够和患者和谐相处。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有认识自我及人际沟通技巧、医患沟通技巧、处理压力的原则方法、团队合作的技巧及处理团队冲突的方法等。

2.《社区康复》(2.0学分,30学时)

《社区康复》是中医康复技术专业社区康复方向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其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社区康复工作的管理、康复训练与服务,掌握社区常见的六类残疾人的康复知识和技能,能够真正为基层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社区康复概论、管理、躯体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和视力残疾的社区康复训练与服务。

3.《中医养生学》(2.5学分,34学时)

《中医养生学》是中医康复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能力拓展课程。其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中医养生的基本原则,常用中医养生功法等。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中医养生的基础概念、基本特征,中医养生的基本原则,常用中医养生功法等。

4.《儿童实用康复医学》(30学时,2.0学分)

《儿童康复技术》是中医康复技术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专业方向课程。其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同学们掌握一定的儿童康复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具备儿童康复医学中的语言治疗,物理治疗,作业治疗,心理疗法,引导式教育法和其他方式的学习和提高能力方法。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儿童康复医学的语言治疗,物理治疗,作业治疗,心理疗法等学科知识。

(六)毕业实习

毕业实习是实践教学的主要形式之一,是执行教学计划和课程大纲的关键环节。通过顶岗实习,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使学生具备就业所必需的能力和经历。实习中应有良好的交流、沟通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良好的服务意识,达到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

1.时间分配:安排在第五、六学期进行,共40周,其中:运动治疗8周、物理因子治疗8周、作业治疗8周、言语治疗2周、传统康复治疗10周、社区康复4周。

2.实习内容与要求:实习原则上选择二级甲等以上医院,主要实习运动治疗技术、物理因子治疗技术、作业治疗技术、言语治疗技术、义肢矫形技术、传统康复治疗技术、临床常见疾病康复、社区康复技术等内容。能够对神经系统疾病、骨关节系统疾病、心肺系统疾病等常见疾病的病人实施康复评定、康复治疗和康复宣教工作。

七、教学进程安排及说明

(一)教学活动时间分配表

表3 教学活动时间分配表(周)

注:“社会实践”安排在第一、第二学年的暑假进行,每次1周,共2周。

(二)课程设置与教学时间安排表

教学进程表及说明见附件

八、实施保障

(一)师资队伍

有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2-3名、专业骨干教师5-6名。专任教师队伍数量足够,年龄、学历结构合理,具有“双师”素质教师占80%以上,具有行业企业工作经历的达40%以上,高级职称的比例达60%以上,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达50%以上。聘请行业企业的技术专家2-3名,初步形成实践技能课程和跟岗实习主要由兼职教师讲授和能工巧匠指导的机制,专兼职教师比例达到1:1以上。校内实训指导教师具有高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或2年以上相关工作经历。

(二)教学设施

1.校内实训

专业与中心医院及残联医院等行业企业紧密结合,系统设计、实施实训,建立校内及校外实训基础。学校按照本专业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要求,(实践教学课时数不得低于总教学时数的50%)设置与本专业所开设课程相适应的教学实验实训基地,购置必要的实验实训教学仪器设备。实验实训教学仪器设备的总值不少于400万元,中医康复技术专业教学仪器不少于80万元,并且根据学校五年规划本专业招生总数,生均不少于0.5万元。

2.实习、见习

有长期、稳定的教学实训和毕业实习医院(二甲以上)、企业、疗养院、养老中心等15

间,均签订有协议,制定完善的实习制度并建立专门机构(实习办公室)管理实习,最后一年,实习办安排学生在医院康复科和疗养院、养老中心等技术岗位实习,满足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跟岗实习的需要。

(三)教学资源

已建成中医康复技术网络课程平台,内含省级精品开放课程和校级精品开放课程、制定各门课程标准、专业课程校企合作开发了实训指导及制定各门课程试题库、习题库的建设等。

(四)教学方法

专业教师根据高职教育和医药行业的特点,充分利用模拟病房、医院、企业等校内外实训基地,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大量采用项目教学法、角色扮演、小组技术比拼、仿真技能训练、情景教学等方法,融“教、学、做”为一体,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1.项目教学法:教师布置项目任务→引导学生学习必要的相关知识→学生查阅资料→完成设计方案→教师指导下实施方案并进行考核→整理记录和完成实训报告→综合考核和评分,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设计实施方案,提高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积极性。

2.仿真技能训练:即主要专业课在模拟病房、仿真实训室中进行,教师“边讲边演示”,学生“边学边练”,“教、学、做”为一体,有效地提高了专业技能训练的效果。

3.情景教学法:部分专业课程组织学生到行业企业进行现场教学,行业企业专家在真实的工作情景中边讲、边示范,学生边听边实操,使学生置身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学习,提高了学生对行业企业的认识,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也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

4.专题讲座及授课:邀请行业一线人员,对师生进行专业知识、技术新进展、职业素养培养等问题的专题讲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培养综合素质和能力。

(五)教学评价

1.课程考核

将各课程考核方式分为两部分,一是形成性考核,占科目总成绩的40%,包括:平时作业、课堂考勤、学习态度、平时理论和技能考核等;二是终结性考核,占科目总成绩的60%,包括:期末理论考核、期末技能考核。

2.实习考核

以实习单位为主,主要考核学生实习中的岗位职业能力、职业态度、团结协作、人际沟通能力等。

3.评价

建立了较完善的教学质量保证和监控机制,教学秩序良好。通过巡课、听课、召开师生

座谈会、教师评学、学生评教等活动,采取学生、同行、督导小组三层次评教,形成了科学的评教运行机制。

(六)质量管理

教学管理要更新观念,为课程改革、教与学实施创造条件;要加强对教学过程的质量监控,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保证教学质量。

1.成立由行业专家、职业教育专家、教师及教学管理人员组成的专业建设和教学指导委员会,进行整体教育教学指导。

2.教学管理工作应在规范性与灵活性的原则下,结合学校实际教学资源,体现专业特点,保证“教学做”三者相结合,提高教学效果。为实现学生的早接触实际工作、多接触实际工作,应合理安排课程,调配教师,组织与管理好教学,提高校内实训室课内外的使用效率,积极与校外实训基地协调合作,完成见习、实习计划。

3.聘请中级以上职称的行业专家参与课程建设与教学活动,共同保证本标准的实施质量。

4.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与教科研体系,设立教学督导与教研管理机构,加强对教学过程的质量监控,改革教学评价的标准和方法,针对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促进教师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的提升,保证教学质量。

九、毕业要求

1.修满本专业规定的学分,完成了规定的教学环节,符合国家教育部、广东省教育厅及学院对大专学历管理的要求,授予国家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专科学历证书。

2.学分计算方法:每学科每18学时计1学分,入学教育、毕业教育、社会实践等每周计30学时,计1学分。毕业实习一学年安排40周实习,一周计1学分,共40学分。其中必修课程98学分,选修课程2分,教学见习4分,入学教育1学分,毕业教育1学分,社会实践2学分。

十、附录

教学进程表

附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