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对我国发展的现实意义

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对我国发展的现实意义

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对我国发展的现实意义
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对我国发展的现实意义

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对我国发展的现实意义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中国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公平正义、民主人权的政治哲学理念深入人心,公权力的使用规制问题日渐突出,个人与个人、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继续理论指导。如何科学认识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基本立场,运用马克思政治哲学的丰富理论思想遗产,反思西方政治哲学的困境,批判吸收合理价值,构建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从而指导我们的社会主义运动,社会主义建设是有着重大学术和实践价值的。

一、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科学认识

(一)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与政治哲学的区分

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这一学术名词的概念界定问题经常引起学术界的广泛争论。这里首先要明确的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并不仅仅是指的马克思主义的政治思想,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是和政治哲学紧密联系的一个学科概念,这种研究是在政治哲学特有的学科视角下开展的,与唯物史观的框架研究有所不同。但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又与政治哲学有着很大的区别,因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反对现存的资本主义制度的时候并没有构架一种规范的类似罗尔斯或者罗伯特·达尔那样的政治哲学。因此从这里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并不是规范政治哲学的分支,而是一种和规范政治哲学相对立的另一极的一种特殊的政治哲学。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核心问题

每个学科都有其核心问题和起源问题。政治哲学的研究范畴从罗尔斯的《正义论》中可以看到是以合理的规范性基础为前提下的道德原则问题的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并没有完全这样做,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虽然强调以科学的方式探讨世界,但是其主要的聚焦是集中在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人民主权、国家和法同所有制的关系、资本主义现代性的内在矛盾、国家权力对于经济发展的反作用等问题里。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与西方政治哲学

(一)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与西方政治哲学的区别

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和西方政治哲学是既对立冲突,有交织包容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更多的从超越性的角度去看待政治生活中的问题,理论上讲共产主义社会是没有类似于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因此西方政治哲学中不可回避的民主和自由概念在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看来似乎是不必要的,而西方的政治哲学也就是学术上称之为规范性政治哲学的范畴是比较注重目前现实中的道义原则问题的,在这个问题上的区别是理解两种政治哲学本质区别的根本途径。此外西方政治哲学的规范研究和理论构建比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要完善和健全,能够跟好的与现实政治相结合,为经济社会构建所服务。

(二)西方政治哲学的借鉴意义

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要吸收一切优秀的有价值的政治哲学的精华,必须朝着构建理论体系解决现实问题的方向去发展一种具有马克思主义性质的公平正义的理论制度,从西方规范的政治哲学体系中寻找摹本,借鉴和应用概念范畴和思辨逻辑来构建自己的理论体系,这对于目前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来说是一项十分迫切的任务。

三、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学术性与实践性。

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学术价值体现在其学术本质是一种领域哲学,虽然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论述基本上是以社会政治问题为对象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其在学术上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外部补充理论。马克思本人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就提出了自己的哲学要超越另外那种哲学,这里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可以说是对其自身哲学的一种超越,因此仅仅从哲学层面去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学术性是远远不够的。实际上这种学术性超出了近代资本主义市民社会的政治伦理原则,从个人的道义原则范围跳出来,站在一个更高的视野,突破

了通过政治原则的公平正义性为人个体自由规定的限度的限制。

同样我们也应该看到,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就其自身而言,它的实践性的价值体现在对于现实世界也就是此岸世界的正义伦理关怀,这与其自身的学术价值并不必然产生冲突。这种正义性与其他规范政治哲学中的正义性所不同的是,它必须在制度层面上得到落实,这也就意味着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对超越性的要素是采取批判的态度,而对于现实制度的创设是秉持着构建性态度的。

四、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对我国发展的实践价值

(一)对社会主义运动的指导意义

当前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处于历史的低潮时期,我国也逐渐淡化阶级冲突的意识形态痕迹。

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必要性

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必要性 姓名:邓威 班级:测控五班 学号:2011079120009 摘要:我们作为当代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的希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担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使命。大学时代是大学生培养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阶段。只有加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才能确保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 特别是在当今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下,尤其是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深入。如潮水般涌入的各种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冲击着大学生的思想,使一些大学生的理想变得模糊。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大学生个人成长和长远发展的客观需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发展历程 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中期,此时,西方的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英国率先引起了第一场工业革命,随后德国、法国等国家相继也开始了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生产方

式最终取得了统治地位,社会生产力有了跨越性的提高。与此同时,资本主义之间的矛盾也开始浮出水面,经济危机爆发,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也日益增强。 随着大批的工人起义,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这个大舞台。针对资本主义发展带来的弊端,时代发展呼唤一个新的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也因此而产生。1848年2月出版的《共产党宣言》中,第一次对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作了系统的表述,这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从那时起,在践行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克服困难,将其和中国国情结合起来走出了一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道路。改革开放后,我国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思想、观点和方法,不断探索真正的社会主义国家,开创新的建设道路,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主义特色的发展道路。 今天的世界与150多年前马克思主义诞生时的情况已大不相同,中国的基本国情与诞生马克思主义的西方社会、与诞生列宁主义的俄国的情况也大不相同,现在的中国与50多年前、20多年前的中国也大不相同。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就要敢于直面时代新问题,并在解答和应对新问题的过程中,寻求推动社会主义发展的新的契机和基点。 二、学习马克思主义对个人的内在作用 1)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最根本的目的在于培养和确立科学的世界观:一是培养精神境界,“化理论为德性”,二是训练理论思维

当代西方政治哲学和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关系研究-模板

当代西方政治哲学和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关系研究 一引言 繁荣和推进我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无疑是一项重大课题。对政治哲学的关注和研究,仿佛已成为我们时代的基本动向之一,以至于一位思想者做出了这样的断言:“我估计政治哲学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会成为中国的重要显学”。了解和把握西方政治哲学是繁荣和推进我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的必要条件之一,人类思想文化的发展有着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继承性,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不可能脱离人类文明的大道,但可以对它之前和它之外的各种政治哲学作出变革和超越,而这种变革和超越即包含着对它之前和它之外的各种政治哲学有益成分的吸取和发扬。当代西方政治哲学的发展异常繁荣,一些有影响力的派别纷纷出场并且脱颖而出,西方政治哲学研究的“问题域”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膨胀,一个庞大的问题域的存在表明了人们研究能力的不断增强,表明了人们对政治事物的研究不断深化。不得不承认,我国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才刚刚起步,而且基本上还处于一种自说自话的境地。面对当代西方政治哲学家们提供的丰富的政治哲学理论遗产,我们究竟应当从中选择什么样的视角、理念和制度诉求,来作为我们讨论政治哲学问题的基本框架,仍然是一个难以择定的理论难题甚至是禁区。诚然我国政治哲学界在引进西方国家的政治哲学理论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这种引介大致还处于一种以拒斥性批判的态度引介和以醉心其中为前提引介的二元对峙状态,如何在将西方的当代政治哲学成就引介的基础上,走出单纯理论消费、学术贫困的局面,告别敌视性的政治心态、自恋化的学术习性,还需要一种理论的大智慧。有鉴于此,本文有意识地注意到当代西方政治哲学与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关系,努力站在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高度考察当代西方政治哲学,以期为我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提供方向。 二当代西方政治哲学的研究路向 透过当代西方政治哲学错综复杂的发展图景,我们可以发现一个广袤而深邃的地带,同时也可以看到在西方政治哲学发展中所呈现出的研究路向,它表明了当代西方政治哲学的发展趋势。 1概念之争:规范性抑或评价性 政治哲学是规范性的抑或是评价性的,这一问题涉及对政治哲学的根本理解。政治哲学是政治科学这一更大领域的一个子领域,其他的子领域,例如

哲学的当代处境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前景

【内容提要】集中体现西方哲学传统的黑格尔体系哲学的失败,同当代人类处境的根本性质内在相连。近代启蒙理想在现代性状况中的失落,在黑格尔哲学的本质中被预先展示出来了。因此,在黑格尔之后的哲学努力在原则上都不得不采取对西方哲学传统的批判态度。对西方哲学传统的批判,同时也就是对现存世界本身原理的批判,这一点构成了哲学在当代的根本语境。马克思的学说早在一百多年前创立之初,即已自觉地进入了这一语境。但是,对这一点的真切理解,却仍不得不有赖于当代人对自身处境在生活世界中的本质来历的自觉意识。这就是马克思的思想与当代生活实践的内在联系。唯有从这一点出发,才能真正看清马克思主义哲学透过日常世界的“理论方式”而深入到生活世界中去的实践本质,从而去展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时代条件下继续发展的真实前景。【关键词】当代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前景【正文】人类目前所处的境况,一般被笼统地称之为“现代性”。在现代性的生存状况中,工具理性和计算的理性占居统治地位,近代启蒙思想实现为形式的正义或正义的形式。在过去的时代里的那种(尽管也是在异化的形式中)向着被认为具有普遍真理性的崇高实在攀登的梯子已经消失,人们如今只能在一个由合理的利益原则和效率目标所构成的平面上活动。在反思现代性要求的激励下,学院的哲学家们近年来已发表了大量的论述,有批判性的反思,也有辩护性的反思。尽管众说纷纭,但至少说明这样一点:现代性并不是一张供人沉睡的床,在这张床上不再有时间和历史。然而,对现代性的哲学觉察并非新鲜事情,它由来已久,对它所作的反思甚至在作为西方近代思想集大成的黑格尔哲学中,也已达到了相当深刻的程度。当然,在黑格尔哲学中,思辨的思维方式所包含的对现代性的批判要素结不出真实的果实来,反倒成了哲学与生活世界最终隔绝的完成。人们向来所向往的代表普遍真理的体系哲学,通过黑格尔哲学的形式而终结了。在黑格尔之后的体系哲学的努力,即使采取了针对黑格尔的批判形式,其命运却总是和黑格尔哲学没有差别。情况为什么会是这样的?我们当代人难道真是毫无希望地远离了任何普照之光,而哲学的真理真的已经下降到了学派意见的领域?当代的哲学家难道不是应该继承哲学向来的伟大使命,让真理的太阳再度放出它的光芒?但是,我们即使有继承这种使命的意愿,却已经丧失了继承的能力。这一点早已通过黑格尔哲学的总体失败得到了证实。问题是,现今的许多讨论尚未进入这一理解的视域之中,这样就阻断了对哲学的当代处境的根本体会。因此,我们仍然首先必须再度深思黑格尔哲学的历史性失败。正是从这里出发,我们才有可能符合事情真相地去讨论哲学在当代的困境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前景。一、从黑格尔哲学的总体失败看西方哲学传统的中断黑格尔哲学的失败决非单纯地源自哲学思考上的唯心主义谬误。黑格尔的思辨神秘主义是有现实生活根源的。正如马克思所说,“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导致神秘主义方面去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8页。)这就是说,有某种神秘的东西在推动着黑格尔去创制他那个庞大的思辨体系。这个东西是什么?首先要明确的是,它是生活实践本身所包含的东西,而这实践无疑是西方人近代以来的实践。在西方人近代以来的实践中究竟发生了什么神秘的东西?在有可能从根基处揭示这个神秘东西之前,方便的做法是先看一下这个“近代”的自我宣言。 [!--empirenews.page--]时代的自我宣言,就是时代关于它自身的意识,而近代意识若简要言之,就是个人主义原理。无论是近代起点上的文艺复兴运动也好,宗教改革运动也好,或者直接来自哲学的理性主义启蒙运动,都是这个原理的不同投影。从哲学上看,近代启蒙的理性主义区分为英法经验论哲学和德国古典哲学。后者是对前者的批判性应答的产物。德国哲学对英法哲学的应答,虽然是批判的,但却是从对它的出发点的积极肯定开始的。这个出发点,即自由个人原则。对于自由个人原则,德国古典哲学在其起步之时即是予以充分肯定且着力加以论证的,例如康德的《实践理性批判》即是要论证个人的自由如何以他所拥有的实践理性作基础。不过,也正是在康德式的论证中已经包含了对英法哲学从唯物主义或经验论立场论证个人自由的拒绝。人的生而自由,不是由于他作

马克思主义方法论

对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本质的探究——从四 大基本命题出发 1.导论 马克思主义是一种以唯物主义解释历史、辩证法、和对资本主义批判所发展而出的经济、政治和社会世界观。在19世纪中后期,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建构出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架构。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根基或方法论的写作对现代的政治哲学和社会运动产生重大而广泛的影响,包含了其独特的政治经济学、社会学、哲学、以及革命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以唯物主义的立场研究社会的发展,认为人类社会是架构在其赖以维生的经济活动上。经济组织的架构和生产模式被视为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政治、法律、和道德关系的根本来源(或至少发挥了主要的影响),这些社会关系进而构成了马克思所谓的上层建筑。在国内,普遍认为马克思主义包括三个部分,即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其中,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结构体系中的核心部分,其主要的研究方法是以经济为出发点检视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和赖以谋生的生产方式。 方法论是一门解决如何认识世界和改变世界的科学。细分开来,世界观主要解决如何来认识世界,方法论解决如何来改变世界。通常来说,方法论应该包括世界观的内容,因为解决问题的前提是认识问题。就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旨意研究的内容来看,究其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找到解放全人类的途径;同时,两人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在如何的去划定问题的范畴,探索问题的本质,把握问题的发展,得到基本的原则和理论,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手段等方面,必然留下了极为丰盛的盛宴,以供后人享用。因此,说马克思主义是一门方法论实不为过。在这些丰富的精神食粮中,有四大主粮,分别是:1.一切从实际出发;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3历史和逻辑相一致;4,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这是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四大基本命题。 然而,在查阅国内学者研究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文章时发现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就是经常引用《列宁选集》、《毛泽东文选》、《邓小平选集》中的文字,来

马克思主义的现实意义

马克思主义的现实意义 姓名:曹俊艳 专业:英语1402 学号:201407010201

马克思主义的现实意义 马克思主义,一个看似很深奥很难懂的话题,可是却是一个离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那么近那么紧的一个理论。它是理论但绝不仅仅是理论,它的一切都基于现实,它的目的是为了服务现实,它的结果是让人们更好地理解、认识现实世界。看似空洞地它又是那么的务实,在当今社会,不仅仅是在社会主义国家,马克思主义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那对于这样一个理论体系,它存在的现实价值和意义在哪里呢?它为什么这么受到欢迎和追捧呢?讨论一个事物的意义时,首先要知道它是什么。那么,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呢? 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和后继者不断发展的理论体系,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的学术思想和科学体系,是工人阶级及其政党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以及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的指导思想和科学体系,是关于人生信仰和核心价值的社会思想和科学体系。列宁在深刻分析19世纪末20 世纪初世界历史条件的前提下,创立了帝国主义论。在同第二国际机会主义作斗争的过程中,对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以及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作了进一步的发挥和新的理论概括。在总结俄国社会主义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提出了一系列基本原则。 十月革命胜利后,马克思列宁主义传入中国。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帮助中国的知识分子重新思考中国的命运和前途,并导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并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在此基础上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理论,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必须与时代特征和各国实际相结合,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则。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实际及中国哲学的优秀传统相结合,使之具有中国的作风、气派,以中华民族的风格和形式表现出来并获得发展,为中国人民所掌握,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 最早提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问题的是艾思奇,他在1938年4月写的《哲学的现状和任务》中明确提出,“现在需要一个哲学研究的中国化、现实化的运动。过去的哲学只是做了一个通俗化的运动, 把高深的哲学用通俗的词句加以解释, 这在打破从来哲学的神秘观点、使哲学和人们的日常生活逐步接近, 在使日常生活中的人们也知道注意哲学思想的修养上, 是有极大意义的, 而且这也 就是中国化现实化的基础。然而在事实上, 哲学的通俗化并不等于中国化现实化, 因此它也没有适应这激变的抗战形势的力量, 而另一方面, 因为整个并没有做 到中国化现实化, 所以也不够充分的通俗化。”这表明哲学的中国化和现实化, 既是前一段哲学大众化、通俗化的继续, 也是抗战的需要。此后, 艾思奇还提出了马克思哲学中国化的两个原则:“第一要能控制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 熟悉其表现方式;第二要消化今天的抗战实践的经验与教训。”艾思奇提出的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哲学和中国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基本思路是可取的。 1938 年10 月,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的政治报告《论新阶段》中是这样说的:“马克思主义必须和我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实现。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伟大力量, 就在于它是和各个国家具体的革命实践相联系的。对于中国共产党说来, 就是要学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环境, 成为伟大的中华民族的一部分, 而和这个民族血肉相联的共产党员, 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 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因此,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 即是说, 按照中国 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在毛泽东看来, 马克思主义要在中国生根开花, 不仅要把它与中国的实践相结合, 而且需要通过一

论20世纪初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必然性

论20世纪初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必然性 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形成于19世纪,是当时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一种理论反映,它凝聚了其创始者对19世纪资本主义文明的深刻批判认识和对人类历史的整体把握。然而作为马克思主义的接受体——20世纪的中国,却有着与西方资本主义社会迥然不同的特点。马克思主义之所以为近代以后的中国社会和民族所接受,并使之中国化,是中国近代历史对外来文化的一种必然选择。 一、中国化的逻辑前提——理论自身的本质要求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是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从理论本性上来说,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实践的理论学说,它从实践中产生,在实践中发展,以改变现实世界的实践为目的。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最主要、最根本的特点。马克思主义之深厚的生命力和发展的动力在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它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家的实践中必然具有不同的形式,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同本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的本国化,才能成功地运用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解决实践提出的新任务和新问题。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各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要求,具体来说包括两方面。 一是把马克思主义同本国的革命和建设的实际相结合。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二是使马克思主义同本国的传统文化相结合,取得具体的民族形式。 显然,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就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而要做到这一点,又必须使马克思主义“取得民族形式”,“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有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取得“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这就是说,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同时也是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过程。 二、中国化的现实契机——救亡图存、民族振兴的需要 马克思指出:“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马克思主义正式传入中国一开始面临的并不是单纯的介绍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问题,而是中国“救亡图存”、民族振兴的任务,中国当前实际问题的解决。 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近代先进的中国人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反抗民族压迫,进行了长期的反帝反封建的英勇斗争,始终没有间断过对救国救民真理的探索。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这80年间先后爆发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义和团运动和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等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但由于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以及传统意识、宗法意识根深蒂固,加之没有民众的根基,其结果均以失败而告终。 与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相适应,曾经出现过各种反映这些斗争并为之服务的思想理论。其中既有地主阶级开明派和资产阶级改良派提出的改良主义思想,也有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提出的革命民主主义思想,还有农民阶级提出的空想农业社会主义思想。由于中国社会发展和政治思想文化的落后,也由于新兴资产阶级的十分软弱,因而中国自身不可能产生强有力的思想武器。可以说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近80年当中,中国人民没有什么思想武器可以抵御帝国主义。旧的顽固的封建主义的思想武器打了败仗,宣告破产了。不得已,中国人被迫从帝国主义的老家即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武器库中学来了“进化论”、“天赋人权论”和资产阶级“共和制”等项思想武器和政治方案,组织过政党,举行过革命,以为可以外御列强,内建民国。但是,这些东西也和封建主义的思想武器一样软弱无力,抵挡不住帝国主义与中国封建势力的勾结而败下阵来。一次次惨痛的失败和教训,使中国人民在付出巨大代价的同时,又渴望、追求着救国救民的真理,理论的需求也更加迫切。 正是在中国向何处去的紧要关头,俄国十月革命的炮声,宣告了马克思主义在俄国的胜利,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之现实路径

第37卷 第12期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Vol .37No .12 2014年12月 Journal of Yan g tze Universit y (Social Sciences ) Dec.2014 收稿日期:2014 10 08 作者简介:林炜(1989 ) ,女,福建莆田人,助教,主要从事思想政治研究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之现实路径 林炜 (集美大学诚毅学院管理系,福建厦门361021) 摘 要: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大众化,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必由之路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现实选择,是在理论态度上走进人民大众的心灵世界,在理论表述上适应人民大众的理解模式,在理论宣传形式上迎合人民大众的欣赏方式,在理论本质上回应人民大众的现实诉求三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现实路径 分类号:B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395(2014)12-0091-03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三 [1](P57)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科学内涵,应该从改变世界的方法论层面来理解和把握,在理念上增强理论与实践的自觉性三 理论可以通过给行为指明方向来影响历史活动的联系 理论一方面研究社会实践(社会实践作为社会的综合,使认识有了可能);另一方面,又研究政治实践三 [2](P2) 马克思主义哲学要真正发挥作用,就必须由少数人的哲学变为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武器三 [3](P41) 一二 态度:亲和大众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是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论诉求三 马克思主义哲学只有在 用 中才表明它是 有用 的三割断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群众的联系,把它从实际活动和科研活动中排挤出去,就是把它变为无用之物,最多是一种 偶像 三 [3](P41) 将马克思 主义哲学与人民群众的现实诉求联系在一起,不仅是马克思哲学的理论诉求,也是检验我们的工作是否走进人民群众的关键所在三它要求我们将高深的理论通俗化,在态度上做到亲和大众,使其成为与民众血肉相连的精神共同体三毛泽东同志很早就强调指出, 大众化 就是我们的 思想感情 要和 大众的 思想感情打成一片 ,[4](P851) 并使其真正成为与人民 大众的心灵世界毫无隔阂的精神存在三 从理论层面来说,哲学的大众化,需要在理论工 作中扬弃狭隘的主体性,追求公共性的复归三要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不是依靠 头脑的激情, 而是激情的头脑 [5](P11)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人民大众一样,只有作为 世界历史性的存在 [6](P4) ,才能 成为现实的力量三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能够在理论内容和概念形态上为大众所接受,关键在于它能够抛弃狭隘的主观性,追求用典型检验道理,用事实诠证道理,用数字确证道理的方式,努力按照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中的群众路线模式,自我完善三因此,为了使大众能听得进去这些道理,并理解明白这些理论,就需要从 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 人 [5](P46) 的角度出发,不断提升马克思主义哲学中 国化的理论深度三毛泽东同志强调指出: 共产党不靠吓人吃饭,而是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真理吃饭,靠 实事求是吃饭,靠科学吃饭三 [4](P836) 邓小平同志也 说道: 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因 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三 [7](P382) 我党两代领导人都从 革命实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出发,强调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现实意义三要将其上升为理论总结,就需要我们在当前的马克思主义及其哲学理论大众化的过程中,彻底摒弃以往的学院气,要求理论教育者必须与受教育者保持心理上的平等,努力开创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学风上平易近人,理论宣传上通俗易懂的良好局面三

马克思主义当代意义

马克思主义的当代意义 摘要: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批判的、革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批判精神在当代仍是需要的。首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批判精神在理论领域仍是需要的。其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批判精神对资本主义社会仍是需要的。再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批判精神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也是需要的。又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批判精神对全球性问题的解决也是不可缺少的。但是,在应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批判精神的时候,必须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批判精神。概括地讲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批判精神是一种辩证的否定,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批判精神包括革命和保守两个方面,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批判精神是手段而不是目的。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精神;辩证否定;当代;意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批判的、革命的。马克思曾就此指出:“新思潮的优点就恰恰在于我们不想教条式地预料未来,而只是希望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什么也阻碍不了我们把我们的批判和政治的批判结合起来,和这些人的明确的政治立场结合起来,因而也就是把我们的批判和实际斗争结合起来,并把批判和实际斗争看做同一件事情”。“辩证法却引起了资产阶级和他们的夸夸其谈的代言人的烦恼和恐怖,因为它在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有它的否定的理解,它的必然灭亡的理解;它对每一个已经生成的形态,都是在运动的流中,从它的暂时经过的方面去理解;它不会屈服在任何事物面

前,就它的本质说,它就是批判的、革命的”。列宁也指出:“马克思认为他的理论的全部价值在于这个理论‘在本质上是批判的和革命的’。后一品质真正是马克思主义完全地和无条件地所固有的,因为这个理论公开认为自己的任务就是揭露现代社会的一切对抗和剥 削形式,考察它们的演变,证明它们的暂时性和转变为另一种形式的必然性,因而也就帮助无产阶级尽可能迅速地、尽可能容易 地消灭任何剥削”。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批判精神在当代还需要吗?或者对当代还起作 用吗?回答是肯定的。 首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批判精神在理论领域仍是需要的。这是因为,马克思等在当年批判的错误理论、思潮、倾向仍然存在,有时还呈有上升、泛滥的趋势。例如,唯心主义、特别是历史唯心主义,仍在理论领域流行、在很多国家还占居主导地位。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仍不时地出现,并影响着、甚至左右着人们的头脑。各种迷信,包括旧其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批判精神,对资本主义社会仍是需要的。我们知道,马克思生活在19世纪,在那个时候,资本主义社会已获得了很大的发展。但它的迷信和新的迷信,不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弊端也充分暴露出来,马克思对这些弊端进行了严厉的批判。他指出:“资本来到世间,就是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在我们这个时代,每一种事物好像都包含有自己的反面。我们看到,机器具有减少人类劳动和使劳动更有成效的神奇力量,然而却引起了饥饿和过度的疲劳。

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必要性

大学生学习马克思原理的必要性 摘要: 信仰是人类精神现象的核心,马克思主义信仰是我们社会主义国家意识形态的主导社会信仰。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可以让大学生树立符合马克思主义、符合中国现实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可以让大学生更好的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马克思主义信仰作为一种科学的、得到中国历史实践检验的行动指南,有必要根植于中国当代大学生中心中,指引他们在全球化大潮中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不动摇,始终向着实现全人类的解放这一终极目标迈进。本文从七个方面论证了大学生学习马克思原理的必要性。 关键词: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必要性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大学生中的作用 大学生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大学时代也是一段美好的时光。在这段黄金岁月里,大学生会有一些关键的变化。大学时代是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修正以致成为一个人的信仰的阶段;这个时段承载了大学生太多的内容,它这被称为是具有潜力的时光,无论从好坏、真假、善恶等方面来说。大学生对我们国家特别是我们发展中国家的作用自不待言,大学行能否健康成长关系我国的前途和命运。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发展的关键时期,而大学生就是关键时期的建设者。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恩格斯、马克思适应时代发展和实践的要求,在批判地继承和改造以往哲学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创立的,其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奠定了整个马克思主义的大厦,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精神的升华。在大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学生本身就是构成自我坚实基础的一种约束力和信仰,而马克思主义哲学正是这样的一种约束力和信仰。 二、高校的马克思主义教育与大学生成人成才 坦率的说,高校普遍开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被为数不少的学生,尤其是理工农医的学生,仅仅看作是党和政府赋予他们的政治使命,而与自己的成人成才无关,甚至当作专业学习的累赘。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其实,大学生只要真正学好了马克思主义,就必定有益于自己的专业建树和全面成才。因此,应该自觉学好。 马克思主义能够为大学生的专业学习和研究提供科学世界观指导。牛顿是经典物理学的创始人。他在自己的科学研究活动中,就曾企图摆脱哲学世界观,并警告物理学不要陷入这一泥坑。然而,他自己并未遵守这一告诚,却信仰唯心主义哲学。正是在这种哲学世界观的指导下,他虽然发现“万有引力”的经典定律,但他又提出了上帝是第一推动力的荒谬看法。在自然科学史上象牛顿这样由于不正确世界观的支配而损害了研究成就者是不乏其例的。可见,对于科学研究来说,世界观犹如高屋建瓴,是科学工作者揭示自然秘密,认清自然规律必须抢占的“制高点”。其次有益于修炼大学生的良好人格魅力。要想将来当专家,不仅要受世界观的支配,而且还要受作为专业人格化的人生观的支配和指导。马克思主义不仅是科学的世界观,也是科学的人生观,以它为思想武装十分有利于专家的德才兼备。大学生只有以这样的人生观作为自己的行为指导,并且又努力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观

论马克思主义哲学观 学号:1141101129 姓名:苏佳辉机械系机本4班文章摘要:从对马克思主义定义的理解出发,揭示真确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再回归大学生本身,从大众哲学角度对马克思主义与我们的联系进行浅显的解读,强调“实事求是”对大学生的重要性。最后就自己马克思主义观的理解,给出其三大功能,提示大学生应该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课程。 哲学就在人的生活中,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哲学,本没有什么神秘的,或许因为多数哲学家都用高深的词句来谈论哲理,所以一般人反变糊涂了,以为哲学太难理解了。其实我们完全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来说一下自己对哲学的理解! 一什么是马可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马克思和恩格斯创造的哲学,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科学的观点和学说总称.它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科学世界观,是指导无产阶级求解放的理论武器,马克思主义是十分完备而严整的理论体系,有马克思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部分组成。 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又称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这是马克思主义在传播过程中形成的不同称谓,所至的内容大体上是相同的),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全部学说的方法论基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社会生产方式发展规律,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生产方式发展科学的规律的科学,是唯物史观的延伸和科学论证.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是剩余价值理论,它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工人劳动的秘密,阐明了无产阶级是剩余价值的创造者,业是资本主义的掘墓人.科学社会主义时关于无产阶级解放运动发展规律的科学,是研究无产阶级的解放道路,策略以及科学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规律的学说.它是马克思主义全部理论的核心和归宿. 一般地说,尽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马克思主义观,但并不是每个人的马克思主义观都是正确的,也不总是正确的,实践真正需要的,是正确的或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同样地,在我国高校,每个大学生也都有自己的马克思主义观,但是并不是每个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观都是科学的。加强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观教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练习题 (2)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练习题 1、为什么说实践观点对马克思实现哲学变革具有根本意义? 答:对马克思来说,实践的观点是思想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实践的原则是其哲学思想的建构原则。可以说,实践是马克思哲学的来源和活力、目的和归宿,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发点和核心,是贯穿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整个理论体系的一条主线。因此,实践观点也可以说是马克思哲学变革的根本动力。马克思的哲学是对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是实践精神的精华,随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马克思的哲学活动基本是围绕实践展开的。他从实践出发去反观、透视和理解现存世界,把对象、现实、感性当做实践去理解。他把自己的哲学对象规定为作为现存世界基础的人类实践活动,把哲学的任务规定为解答实践活动中的人与世界、主体与客体、主观与客观的关系,从而为改变世界提供方法论。马克思第一次把实践提升为哲学的根本原则,转化为哲学的思维方式,从而创立了以实践为核心和基础的崭新形态的现代唯物主义。这种科学的实践观是马克思创立的思想机制。实践观点不仅是批判的锐利武器,而且是同的分界线,并由此终结了传统哲学。 马克思的哲学是与时俱进的,是随着实践的变革而不断处于变革之中。因此,实践观点在马克思实现哲学变革的过程中具有根本意义。 2、如何理解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世界历史的思想? 答:马克思、恩格斯世界历史思想的基本内容有: 1)生产力的发展和交往的扩大是世界历史形成的动力 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人们为了生存,必然要进行生产,产生共同的活动,形成一定的交往关系。这些交往关系随着生产力发展而发展,又对生产力的发展有重大的反作用。“人们所达到的生产力的总和决定着社会状况,因而,始终必须把‘人类的历史’同工业和交换的历史联系起来研究和探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95年版,P80)“某一个地域创造出来的生产力,特别是发明,在往后的发展中是否失传,完全取决于交往扩展的情况。”(《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95年版,P107)世界历史是在生产力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上各个国家和民族之间长期交往的结果,生产力的发展是世界历史形成的内在的根本原因。它们决定着本地区、本民族交往的发展水平和要求,也决定着各地区、各民族之间交往关系的发展程度。这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自用整理)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1836-1848) 问题1: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和理论来源?(1)时代背景(2)思想背景 (1)时代背景(实践条件)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第一次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资产阶级要求进一步的政治权利,资产阶级革命蓬勃发展 ?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无产阶级作为新兴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2)思想背景(理论条件) 1.马克思主义的德国理论来源: 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德国古典哲学的集大成者费尔巴哈: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者 2.马克思主义的英国理论来源:英国政治经济学 3.马克思主义的法国理论来源:法国社会主义学说圣西门、傅利叶等人的思想的影响 问题2:马克思博士论文的基本内容和哲学史意义? (参见:教材16页到17页) 1)基本内容: 1.论述人与现实环境的关系时,强调通过改变环境来实现人的自由。 2.把自我意识看作世界发展的决定力量,强调哲学在改造现实世界中的作用。(同 青年黑格尔派一样) 3.反对黑格尔调和哲学和宗教的思想,反对宗教神学就是反对封建专制制度。 4.马克思十分重视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高度赞扬辩证法的革命精神,同时也揭 露了黑格尔哲学的保守性、妥协性及其根源。 2)哲学史意义:马克思的博士论文中的思想,不仅同黑格尔哲学有重大差别,而且也开始越过青年黑格尔派。 问题3:名词解释物质利益难题 参见:教材16页到17页 问题4:简答在黑格尔那里,市民社会决定国家的思想? (参见:教材22页到23页) 回答:黑格尔把国家看作自在自为的现实的理念,他认为,家庭和市民社会在国家之前只是现象和经验关系,本质的关系则是家庭和市民社会从属于国家。 问题5:马克思、恩格斯如何在莱茵报时期开始向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转变的? 回答:在《莱茵报》期间,马克思的基本倾向仍然属于辩证唯心主义,但开始由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的转变,特别明显地表现在他对国家、法和社会现实的关系问题的认识的发展上。在马克思参加《莱茵报》工作期间,恩格斯在思想趋向上和马克思一致,同急剧转向主观主义和无政府主义的青年黑格尔派发生了日益深刻的分歧。这突出地表现在:恩格斯坚持革命民主主义立场,对普鲁士君主专制制度展开了尖锐的、无情的批判,积极投身于现实的政治斗争;在哲学上,当时恩格斯虽然还把世界历史看作是精神的辩证发展,但他坚持哲学和行动、主体和客观力量的结合,强调实践上的批判是必要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时代价值与对于当代中国青年大学生的现实意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时代价值与对于当代中国青年大学生的 现实意义 摘要: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由一系列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其中马克思理论体系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从广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不仅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指导思想。对于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和建设者,马克思主义哲学有着非同寻常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时代价值当代大学生现实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时代价值 (一)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首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之所以成为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因为它是完备深刻而无片面性的学所. 其次,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彻底而完备的唯物主义哲学史历史唯物主义的建立,为马克思主义整个理论体系提供了根本的理论基础。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唯物史观的基

本原理证实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在此基础上,马克思恩格斯又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为无产阶级指明了方向道路,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二)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嘴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首先,马克思主义是在无产阶级革命时间中产生、发展起来的,是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的科学表达。马克思说过,“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其次,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决定,无产阶级不可谋取私利,无产阶级革命和自身的解放同社会发展的规律、人类的彻底解放的必然趋势是完全一致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的指导性哲学理论,指明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方向和道路。 最后,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地阐明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重要体现。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于当代青年大学生的现实意义 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其素质尤其是思想政治素质如何,能否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关系到党的事业的兴旺发达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关系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为新一代的大学生,一定要认真学习、努力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发展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传统和学

试论当代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必要性

试论当代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必要性 摘要: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使得当代大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倍感压力而茫然失措。大学时期正是三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因此利用马克思主义指导当代大学生的成长是很有必要的。 ?P键词: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必要性; 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批判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马克思主义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基本组成部分。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二、当代大学生为什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 1、当代部分大学生缺乏理想与信仰,没有明确的人生目标 理想信念包含着大学生对未来的憧憬和追求,对大学生基本价值观的形成十分重要;而信仰是精神世界的动力源泉,是在迷茫无措时的那一束光亮,是不可或缺的存在。 由于当今时代生活条件的提高,许多大学生都是一路从

父母的庇佑中成长过来,享受着优越的物质生活,这使得部分大学生形成了许多错误的思想观念,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等。 2、自我意识强烈,重个人利益,轻社会利益 由于大部分当代大学生都是独生子女的原因,父母长辈从小的宠爱使他们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过度自信的性格。父母也竭尽全力地让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与优越的生活,这使得许多大学生的责任意识淡薄,只想着别人为自己做什么,而不考虑自己应当为他人以及社会付出。如许多大学生寝室关系不和、矛盾突出,很大的一部分原因就是大家都不愿意为了对方退让一步,都把自己的利益放在首位。这样发展下去,会导致社会被分裂为一个个孤立的个体,缺乏凝聚力和情感纽带,而这样的个体毫无疑问也是不堪一击的。 3、追求个性的发展方式,价值观多元化 我们不能否认近年来社会上出现了许多道德滑坡的事件,如大家熟知的老人倒地不敢扶、面对歹徒无人见义勇为等等,这些事件同样对大学生产生了不良影响。但另一方面,我们更不能无视社会上的温暖,天灾时期全国上下众志成城,共同为受难者祈祷帮助。同时,对当代大学生来说,他们身上有着强烈的爱国热情,如“萨德”事件,大家共同抵制韩货,这其中的很大一部分人群就是大学生。 所以当传统与现代的人生价值观发生撞击时,当代大学

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分析现实问题

31 设计理念2 教材分析3 学情分析4 教法与学法35 教学程序6 教学反思设计理念在《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我的教学设计力求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关注学生科学探究的学习过程和方法,以及伴随这一过程产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和正确的价值观。教材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既是本章的一个重点,也是高中化学的重点之一。是高中教材中详细讲述集氧化性、还原性于一身的酸性氧化物。并且很多内容与日常生活、环境问题有密切的关系,能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与社会责任感。探究活动目标 1 2 3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及价值观:(1)了解二氧化硫采用“以实验产生(1)体会实验学习的物理性质;的问题为突破口,以的乐趣,培养学生实(2)掌握二氧化硫学生为主体”的自主探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的化学性质;究的方法,使学生亲(2)加强学生的环(3)了解二氧化硫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保意识,增强环保责对空气的污染和防止过程,初步学会从实任感和使命感。污染。验推导化学性质的学习方法。教学重点与难点突破重点难点重点:难点: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学生如何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实验得出正确结论. 学情分析此教学是针对县城的重点高中的学生而设计,在课堂教学中我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式教学过程,所以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探究能力。此内容之前学生已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和元素周期律等知识,这些内容对二氧化硫知识的学习起到了铺垫和支持的作用。教法与学法创设问猜测制定实题情境性质验计划运用信息技术学生知识迁移相互交流、相互评价课后得出实验探究结论探究增强环保意识教师引导学生验证假设教学手段的运用由于受实验条件的限制,有些实验无法由学生完成,因此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创设情境 1、酸雨是怎样形成的?2、日常生活中不法商贩怎样将银耳变得更白,更好看,来牟取暴利?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1、无色、有刺激性气探究一:物理性质味,有毒气体;将事先收集满二氧化硫2、密度空气大;的试管用胶塞塞好,发给各组同学,由学生探究二3、易液化,易溶于水。氧化硫的物理性质.. 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酸性氧化物的性质探究二:氧化性猜测化学性质。还原性漂白性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第四小组第一小组第二小组实验第五小组方案第六小组第三小组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二氧化硫与水的反应共同得二氧化硫出结论与氧的反应二氧化硫的漂白性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实验探究——二氧化硫与水的反应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实验探究——二氧化硫的漂白性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运用信息技术演示实验——二氧化硫与氯气比较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运用信息技术演示实验——二氧化硫与氧的反应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共求解脱探究小结本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学会了哪些化学知识和学习方法?师生互动还有哪些学习上的困惑?多维角度对老师的教学方法有哪些建议?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1、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资本主义制度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文明的进步,同时又产生了自身无法克服的矛盾。周期性的经济危机暴露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和其开始成为现代社会化生产力发展的桎梏的事实,同时又引发、加剧了工人阶级和资本家阶级之间的阶级矛盾、阶级对立和阶级斗争。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的条件和基础。 2、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要求。机器大生产反而使工人成了机器的附庸。资本家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压榨工人的剩余价值。资本主义的残酷引发了工人们的反抗。法国、英国、德国的三大起义标志着现代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已经登上了历史舞台。但是,由于没有革命理论的指导和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工人运动均以失败告终。这就迫切需要总结和升华无产阶级在长期斗争实践中积累的丰富经验,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对现存社会进行革命改造的系统理论,用以指导无产阶级的解放斗争。而马克思主义正是适应了时代和实践的需要而产生的无产阶级的科学理论。 3、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是在对前人的优秀成果批判性吸收的基础上的创新。马克思主义批判的继承、吸收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合理成分的基础上,在深刻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趋势和科学总结工人阶级斗争实践基础上创立和发展起来的。 4、马克思恩格斯自身的革命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创立的不可或缺的条件。 5、自然科学前提。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有着深厚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前提。从十九世纪开始,自然科学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进入了整理材料、寻找内部联系和跨门类研究的阶段,形而上学的自然观逐渐被打开了一个又一个的缺口。特别是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这三大发现,揭示了自然界的物质统一性以及各种物质形态之间联系和发展的辩证性质,为哲学总结自然现象以及认识它们的一般规律提供了可靠的知识基础。细胞学说表明,所有动植物的生命现象,都是细胞按照一定规律分裂和增殖的结果,从而揭示了整个生物界的有机联系;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表明,自然界各种形式的能量既不能凭空产生,也不能被消灭,只能从一种形态转化为另一种形态,从而揭示了整个自然界各种运动形式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物质统一性;达尔文的进化论表明,自然界中品种繁多的生物种类,都是由少数简单生物经过长期的变化发展而成的。人类也是由一种古猿进化而来的,生物界是一个有规律的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过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