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城市设计实施过程研究_壹街区_城市设计实践

城市设计实施过程研究_壹街区_城市设计实践

城市设计实施过程研究_壹街区_城市设计实践
城市设计实施过程研究_壹街区_城市设计实践

67

【摘要】城市设计不会仅仅因为细致与全面而有效,在不同目的下、不同阶段中,城市设计的编制内容、深度甚至方法不尽相同。本文以都江堰“壹街区”规划的实施为基础,对城市设计在城市规划实施管理过程中的作用与方法进行了系统的分析。

【关键词】 城市设计;实施管理

ABSTRACT: Thoroughness and comprehensiveness will not necessarily accomplish a successful urban design scheme; in fact, under different goals and at different phases, the content, depth, and even method of an urban design scheme will vary. Based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Block One” urban design scheme in Dujiangyan, the paper conducts a systematic analysis on the impacts and methods of urban designs in the process of city planning implementation and administration.

KEYWORDS: urban design; implementation management

“壹街区”是都江堰灾后重建中一个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居民安置区, 规划建设用地面积1.14km 2,住宅建筑面积约80万m 2,公共设施建筑面积约30万m 2,预计安排居民8000户,约2.5万人①。项目选址位于都江堰市二环路外侧、未来的城市北部片区中心,基地现状是农田、厂区、厂区宿舍、安置小区和少量农村居民点。

“壹街区”的规划建设以“地域性营造、多样性空间、城市肌理延伸、社区活力发展”为目标,本文就城市设计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与采用的方法进行系统的阐述。

1 “壹街区”城市设计的结构——多样性与整体性相结合

“壹街区”位于都江堰城区东北部的边缘,

【作者简介】

周 俭(1962-),男,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院长,高密度人居环境生态与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

肖 达(1974-),男,博士,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都江堰分院院长,高级工程师。【修改日期】2011-08-11

【文章编号】1002-1329 (2011)增刊1-0067-07【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B 是未来城市北片区8km 2范围的空间重心。为了使“壹街区”成为都江堰城市北片区今后发展的引擎,需要赋予快速建成的城市新区尽快具有活力并且具有持续的发展动力。因此,“壹街区”的城市设计以建构多样性与整体性相结合的城区结构为核心思想,即在统一的地域基调下,表现建筑、景观、街坊以及功能的多样性。

1.1 多样性

多样性是保证新城区活力形成的根本动力,同时也是一个城市保持生命力的基本要素。“壹街区”作为一个成规模的综合性居民安置区,形态与功能的多样性是实现新区多样性的重要途径。

1.1.1 复合功能,营造“壹街区”的城市活力

规划特别注重多重尺度的街道空间和多样化的街道生活的营造。“壹街区”在规划控制层面设计了“点线组合”的沿街商住结构,即沿主街道带状的沿街商铺和街坊路街道转角商业点,形成不同尺度和特征的街道空间。同时,将所有的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安排在街坊外侧,目的是引导居民的公共生活在街区的街道上发生,从而形成街道空间的活力。

规划将市级的图书馆、文化馆、工人活动中心、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和青少年活动中心、市民体育公园、文化休闲区等市级公共设施项目引入到区内,在街区中分散布局在不同的空间关键点,用公共开放空间和沿街商业串联成为一个公共活动网络,为营造城市活力创造了条件(图1)。

1.1.2 形态多样,营造具有识别性的街坊

“壹街区”的规划在空间结构中刻意通过路网走向的变化,形成形态和规模各有差异的30多个街坊,即使有部分街坊因为位于空间主轴两侧在形态规模上相似,但也在建筑高度和沿街功能上有所不同。街坊形态及规模的不同加上规划采用了围合式的街坊布局要求,有利于形成沿街建

城市设计实施过程研究

——“壹街区”城市设计实践

周 俭 肖 达

STUDY ON IMPLEMENTATION OF URBAN DESIGN SCHEMES: A CASE STUDY ON “BLOCK ONE” URBAN DESIGN

ZHOU Jian; XIAO Da

城市设计实施过程研究

周 俭 肖 达

U r b a n D e s i g n

城市规划 CITY PLANNING REVIEW

2011年 第35卷 增刊1 VOL.35 SUPPLEMENT Ⅰ 2011

68

筑和空间各自的差异,同时也必然形成围合式街坊内部空间的各自的特征(图2)。1.1.3 混合居住,营造融合性社区

“壹街区”在规划中将每个街坊的户数控制在120~280户之间,易于形成良好的邻里关系。“壹街区”的一期共有5种户型,其中包括了50m 2的廉租房,70m 2、85m 2、105m 2和120m 2的安居房。规划要求每个街坊的户型至少有2种以上,而且必须包括廉租房或小面积的安居房,而不是把某种户型集中安排在某个街坊中,意图是为了加快集中入住后邻里之间的融合,避免造成以围合街坊为界限的社会隔离现象。

1.2 整体性目标

针对一个需要整体完成并具有完整风貌的城市新区,规划必须防止简单的复制、“移植”或者无序的组合。为此,“壹街区”的城市设计在规划的第一阶段便明确了以下两点作为“整体性”的目标要求。

1.2.1 建构街区型结构,延伸城市肌理

都江堰富有活力的老城区中的街坊规模都不大,一般不超过1hm 2,而且宽度大于9m的道路两侧均布满了大小商铺。在“壹街区”的形态结构规划中,规划加大了路网密度,形成9m和12m的街坊路网系统,从而将住宅街坊的用地规模控制在5500~15000m 2之间,道路间距控制在70~160m之间,同时规划按照围合型街坊的方式布局区内住宅,沿街布局底层商业,目的是延续具有都江堰自身特征的城市尺度和连续的街道空间,将“壹街区”营造为由系列小街坊组成的城市次中心街区。

1.2.2 融合遗产、林盘和水体,延续具有地域特征的城市空间

在公共建筑造型与外观材料上对区内工业遗产的继承,是打造“壹街区”文化基调的重要手段。分布在区内各个关键点的文化性公共建筑,在外墙材料上采用红色清水砖贴面,造型上不求

高大而采用水平延展的体型,是因为基地上保留的20世纪50年代的工业厂房便是这种红砖外墙、

横向伸展的特征。同时,规划着力保留了基地中的部分林盘,并将这些林盘结合规划布局转化为公园和街头绿地,意在唤起人们对基地原来的田园农庄的联想(图3)。

规划利用基地北侧的自然河流蒲阳河,以 “因势利导”为理水理念,利用蒲阳河在基地内的自然落差,在蒲阳河上游建闸引水,并通过下游的溢流闸重新流回蒲阳河。由此,在“壹街区”的中心形成了人工河、人工湖和人工半岛,既是为了体现都江堰城市水环境的独特性,同时也为都江堰北片区中心营造了一个空间的核心

图1 “壹街区”公共设施布局规划Fig.1 Public facility plan of “Block One”

图2 “壹街区”城市设计总平面Fig.2 Master plan of “Block One”

图3 保留的烟囱被组合在文化馆建筑中,作为文化馆的一处公共

展厅

Fig.3 Remain of a chimney construction

that is integrated in the cultural

center building, as a part of the public exhibits

图4 “壹街区”的中心形成的人工

湖——颐湖的照片Fig.4 Photo of Yi Lake,a man-made lake in the center of “Block One”

69

(图4)。2 “壹街区”城市设计的工作层次——阶段性与针对性

城市设计不是做的越细越全才有效。城市设计是一个贯穿整个城市规划全过程的工作,不同目的、不同阶段城市设计的编制内容、深度甚至方法不尽相同,需要在实施过程中根据即时情况的变化和需要,开展不同目标、内容和深度的城市设计编制工作。

在“壹街区”的城市设计中,结合规划的实施开展了四个阶段的城市设计工作,在不同阶段中分别对应不同的重点。

2.1 控规期间、建筑设计之前

与一般的城市设计相类似,这一阶段的工作重点是解决项目建筑设计任务书的编制以及完成常规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交接的技术工作。

本阶段城市设计的重点是从建筑高度入手,通过对建筑布局与建筑退界的规定控制城市的尺度。“壹街区”以围合式布局的多层建筑构筑街区的界面和院落的空间,以高层和小高层建筑构筑空间地标和地域识别物,同时根据街道的宽度以及沿街建筑的高度确定不同的建筑退道路红线

的距离(图5、图6)。

2.2 建筑设计过程中

从这一阶段起,规划团队受邀成为建造业主决策团体中的一员,讲解规划及城市设计的目标与要求,并指导建筑师开展设计工作。建筑设计初步方案形成后,规划团队对所有建筑设计方案进行审查,以保证建筑设计师未曾偏离“壹街

图6 “壹街区”道路(部分)沿街界面与空间尺度控制细则

Fig.6 Detailed control rules of the spatial scale and the interface in street in “Block One” (part)

图5 城市设计体量鸟瞰

Fig.5 Bird's eye view of urban design

城市设计实施过程研究

周 俭 肖 达

U r b a n D e s i g n

城市规划 CITY PLANNING REVIEW

2011年 第35卷 增刊1 VOL.35 SUPPLEMENT Ⅰ 2011

70

区”的整体城市设计框架,并充分鼓励建筑师的个性创造。

在这一阶段,规划团队的工作不仅仅是规划或城市设计的编制,工作的形式还包括参与、把控建筑师的工作。工作的具体内容包括根据城市设计对不同等级和性质的道路界面类型进行把握,构筑骑楼街、底商街、居住街等不同特征的连续性街道界面;包括要求建筑师对每个街道转角的建筑进行专门的设计,并在底层安排社区公共设施,将街道转角作为城市公共交往空间的有机组成部分来设计;包括住宅统一采用坡屋顶等等(图7、图8)。

2.3 建筑设计初步方案完成后、施工图开始之前

在这一阶段因为建筑造型和空间形态与尺度基本定型,因此,需要将所有建筑设计方案合成在基地上对景观进行整体性调整,同时也具备了对建筑周边的环境与景观以及公共空间进行进一步设计的条件。

开始编制“壹街区”景观规划,作为景观设计的依据。对所有的建筑色彩与外装材料进行统一调整,目的在于处理各建筑单体项目之间的差异性与整个地区整体性的关系。由规划师编制建筑外立面规划设计,对所有建筑的外立面色彩和材料进行统一调整(图9-图11)。

2.4 建筑及环境建造完成后

本阶段主要是处理建筑或

街道在功能实现过程中的商业界面管理问题,具体来说就是店招广告的管理。“壹街区”纳入城市设计统一考虑的户外设施包括广告设施、招牌设施以及导视标牌。随着社区的逐渐完

善,这一部分工作正在开展过程中,已经完成的工作包括标识标牌规划设计以及店招广告规划设计(图12)。

图7 “壹街区”一期工程街道界面控制

Fig.7 Street interface control of Phase I project in “Block One”

图8 “壹街区”一期工程鸟瞰效果

Fig.8 Bird’s eye view of Phase I project of“Block One”

图9 原建筑设计立面彩色渲染

Fig.9 Original construction facade color renderings

71

3 “壹街区”城市设计实施的组织方式——组合式设计

“壹街区”城市设计的实施中首先开展了设计组织工作,以求实现城市设计的多样性目标。因为在“壹街区”的建设中,时间因素不再成为城市形成其物质空间多样性的条件,因此在前期已经确定的整体城市形态结构基础上,“壹街区”城市设计多样性的目标希望在建筑设计的组织与实施环节中得到实现。为此,设计了一种多元的组合式设计框架,由不同的建筑师同时在城市设计的指导下,共同营造出整个街区物质空间的多样性。

“壹街区”第一期工程的15个住宅街坊和9个公共建筑项目共组织成17个项目,每个项目分别安排1名建筑师进行设计。如果加上景观设计与道路桥梁、基础设施的设计团队,共有20支设计团队在规划师的全程指导下工作,这一过程包含了前文所提的四个阶段。

为了充分实现空间环境的多样性,在设计工作之前便对建筑师进行了分工,根据城市设计的空间结构,相似或相近布局肌理的街坊由同一建筑师设计,一个建筑师一般不超过2个街坊,且同一建筑师承担同一街道两侧对称性建筑的设计(图13)。

4 “壹街区”城市设计的关键要素

没有整体性特征的多样性只能是无序的组合,只有在整体性的基础上,才能发现多样性。如果说多元的设计组织框架是城市设计实现多样性的保障的话,那么由设计师贯彻、由规划师总控的城市设计思想的实现,是“壹街区”城市设计实施过程中把握其整体性的关键。其中包含以下三大关键要素。

4.1 空间的连续性

为了保证“壹街区”最后形成的空间具有连

图10 城市设计立面彩色渲染

Fig.10 Construction facade color renderings

图11 实际建筑色彩

Fig.11 Actual color of the construction

图12 标识标牌及店招照片

Fig.12 Photo of logos and shop signs

图13 每一种颜色表示一位建筑师设计的项目

Fig.13 Each color represents an architect-designed project

城市设计实施过程研究

周 俭 肖 达

U r b a n D e s i g n

城市规划 CITY PLANNING REVIEW

2011年 第35卷 增刊1 VOL.35 SUPPLEMENT Ⅰ 2011

72

续性的整体特征,城市设计在建筑布局、街道界面、建筑高度以及建筑退界四个方面对建筑师的设计通过设计任务书提出了严格的规定。4.1.1 控制建筑布局,形成沿街界面

规划规定:住宅建筑沿街布置,沿街底层商铺、街道建筑界面连续延伸,整体形成沿街围合性的住宅街坊。同时规定公共建筑和高层建筑呈开放型布局,使连续的、附带底层商铺(包括骑楼)的多层及小高层住宅街道界面,与非连续的、附带公共开敞空间的高层住宅及公共建筑界面一起,共同形成空间有变化的连续型街道空间特征(图14、图15)。

4.1.2 控制建筑高度和退界,把握整体尺度

规划规定:不同宽度街道两侧的建筑高度和退界不同,重要街道转角的建筑高度与退界与一般街道转角的建筑高度与退界不同,从而控制街道空间的尺度,形成不同街道的空间识别性。

在规划实施过程中,高度和退界的确定是一个根据建筑师的建筑布局以及容积率的要求进行动态调整的过程。但问题是局部的调整必然会影响周边空间的尺度。因此,在总体高度控制不变的条件下,局部建筑高度和建筑退界的调整需要规划师校核其对周边空间尺度和景观带来的影响。如果需要对周边(其他建筑师设计的项目)的建筑高度和退界进行相应调整的话,规划师将随时提出调整要求。

4.2 环境的整体性

一个地区的整体性需要从环境和景观的整体性上去给予充分的体现。环境和景观的整体性往往更有利于地区特征的营造。 “壹街区”城市设计从人行道的铺装材质、铺装形式、材料色彩及其布局,行道树的树种及种植界面,路灯的形式与布局,城市公共标识系统以及店招广告的设置规定等几个方面入手,对街区的整体性进行统一控制(图16、图17)。

4.3 建筑色彩与材料的协调性

建筑色彩与材料的协调性,是一个地域整体特征表现的重要方面。“壹街区”在城市设计中

对公共建筑和住宅建筑分别按两个系列对其作了规定。

“壹街区”的文化性公共建筑统一以红色清水砖贴面为基调,局部辅以清水混凝土墙面和玻璃幕墙,强化了“壹街区”作为都江堰文化型副中心的整体形象。另一方面,规划师与总建筑师共同确定一个“壹街区”住宅建筑的色谱,作为

设计任务的一部分交由建筑师进行设计,最终由规划师从街道景观和街区整体基调的角度对“壹

图14 街景对应不同空间尺度的退界要求

Fig.14 Concession requirements corresponding to different spatial

scales in street

图15 院落的尺度感Fig.15 Scale of courtyard

图16 不同功能空间的铺装方式

Fig.16 Different pavement ways of functional space

图17 主干道行道树主要选择银杏、朴树;次干道行道树主要选择金桂;街坊绿地多选

用桢楠、桂花、朴树、银杏、竹

Fig.17 Mainly ginkgo and hackberries along key roads; osmanthus along secondary roads; and

machilus, sweet-scented osmanthus, hackberry, ginkgo, bamboo in green spaces

73

街区”住宅建筑外立面的材料及颜色进行统一调整(图18)。

5 结语

城市设计的目标应该是多样性与整体性的结合,通过两者的恰当平衡,去营造一个地段的地域特征。同时,城市设计需要根据项目的具体问题和阶段,区别确定工作的目标、内容和深度。“壹街区”的城市设计实践仅仅在上述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索,而且这种类似于总规划师的规划实施机制的运作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需要较强的技术支撑和开放的管理体系作为保障。

注释(Notes)

① 都江堰“壹街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

规划由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都江堰“壹街区”一期工程中除“妇幼保健院”和“幼儿园”外的所有建筑均由同济大学建筑设计

图18 “壹街区”住宅建筑色谱及材料对照

Fig.18 Chromatography and construction materials for residential buildings in“Block One”

研究院设计,全部道路、管线、桥梁均由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市政分院设计,景观由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都市分院和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设计。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周俭.新城市街区营造——都江堰灾后重建项目

“壹街区”的规划设计思想与方法[J].城市规划学刊,2010(3).

2 雅各布斯 J. 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M].金衡山,译.

南京:译林出版社,2006.3 新城市主义宪章 [Z].1996.

4 加兰特 J.良好社区规划——新城市主义的理论与

实践[M].叶齐茂,倪晓晖,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注:本栏目文章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设计学术委员会推荐。)

城市设计实施过程研究

周 俭 肖 达

城市街道地域文化景观设计的论文(20210215020301)

城市街道地域文化景观设计的论文 关于城市街道地域文化景观设计的论文 1钟祥市地理位置、特点及街道景观现状 1.1街道功能设施不完善街道环境不健全 市内一些街道仅考虑到道路交通的基木需求------- 对路面的要求, 却忽略了街道两侧各项设施的建设与完善,例如交通标志、街道照明、供路人使用的设置等.另外,街道路边的遮挡围墙大多为缺少美观和装饰性的实墙,交通标志缺少系统的精心设计。 1.2街道景观设计缺乏地域性和文化内涵 经过精心设计的城市街道景观设计能提高城市的文化品位,让游客留下美好的卬象,目前市区的街道景观设计,缺少地域性和典型文化特色,与钟祥市历史文化名城的面貌不相符,此外,城市街道功能比较单一,城市街道缺乏个性?在空间上,街道两侧的建筑在外形、色彩、材料等方面比较相似,缺少体现城市特征的建筑 1.3缺少对历史文化的传承 钟祥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是楚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然而现有的街道景观设计缺乏对历史文化的传承,没有保留原有街道形成的风格与特色,割断了新增元素与原有景观组成元素之间的关系.从而导致城市街道历史风貌受到破坏、历史文脉断裂、城市的人文色彩受到淡化、公共活动空间缺乏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对钟祥市街道景观设计研究提出了新的挑战. 2城市街道景观设计原则 景观规划设计是一项协调人与环境关系的工作,旨在创造更适合人类居住、对环境更友善的人地关系.规划设计当中两个重要的环节

是寻求对使用者需求的满足和协调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结合钟祥市街道实际情况,在对其街道景观进行设计时应掌握以下原则: 2.1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 城市的环境主体是居住的居民,城市环境是人们居住和生活的地方,城市公共空间是人与人互相交流的地方,公共空间和景观是供人使用的,在街道景观设计中,要充分体现出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 满足人自身的需要,注重视觉的和谐统一是景观设计的重点所在.景观与公共设施的布局与尺度要符合人体工程学的要求;休息座椅的摆放要考虑到人们对私密空间的需求,并在休息区、座椅尺度、坡道、专用人行道、盲文标志、专用公厕等相关细节设计中体现出来, 使街道景观成为大众娱乐休闲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2.2保护与传承地域文化的设计原则 在国内各个城市中,景观设计手法及风格的相似化让一些具有民族及地域文化特色的景观日渐减少.在街道景观设计中要充分挖掘、提炼出具有地方特色、地域文化特征的元素,并从本地历史文化中寻找认同感,这对于展示景观的地方文化特色,增加本地居民的文化凝聚力和提高景观的旅游价值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 3充分展示城市道路的人文美感 城市道路的人文美主要是指通过城市街道的文化特色及营造的人文氛围所反映出来的一种文化美感.作为城市街道景观,它的人文美是与周围环境的其他建筑构成整体的人文景观所体现出来的,让大众能直观感受到城市街道景观所体现出来的特有的城市道路人文美感. 3钟祥市城市街道景观的特色营造手法 3.1结合得天独厚的楚文化凸显特色化街道景观 城市的特色通过自身的历史文化积淀最能体现出来,因而把城市的历史文化充分融入到城市街道景观设计中,最能彰显出城市特色. 街道景观设计作为一种社会公共产品,应该体现出社会对文化的追求和大众共同的历史文化价值观.街道景观需要结合城市的历史文化并凸显城市

天津解放南路历史风貌街区城市设计

天津解放南路历史风貌街区城市设计---拼贴城市记 忆 论文发表 写作指导 资料参考 发表时间:2010-09-10 来源:鸣网作者: 摘要:解放南路作为解放北路悠久历史城市文脉的延续,“塑造解放路的整体风貌,重现解放路的昔日繁华,使各种建筑做到多元共生,有机共融,是这次规划设计的理念。关键词:整旧如故、多元共生、有机共融 天津,素有万国博览会之称。她拥有的建筑外来文化之丰富、之广博,在我国城市中是极为罕见的。而在天津中心城区的解放路则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与五大道意式风情街一并称为天津的两大历史风貌街区。解放路分为解放北路与解放南路,其中解放北路是天津著名的“金融街”,从17世纪60年代第二次鸦片战争天津被迫开埠通商后解放北路最先被开发,先后建有“英国汇丰银行、华俄道胜银行、麦加利银行、横滨正金银行、中法工商银行、利华大楼等各种欧式风格建筑”相继建设。至18世纪30年代,国内外各大银行在解放路云集,资金流量位居全国第二,因此当时被称之为天津的“华尔街”。解放南路作为解放北路的延续、这样一段万国景观线其风貌改造设计面临巨大的挑战和压力。如何体现南、北解放路建筑风貌一致中的特色,特色中的协调,通过对现有建筑风格的延续与统一,采用整旧如故的处理手法,使解放南路在现代化的城市生活中焕发新的活力,是今天我们研究的内容。 一、原貌概述: 本次设计规划路段为欧式风貌区,位于天津中心城区的中心地带,北侧为小白楼中心商务区;东侧紧邻海河;西侧与五大道历史街区相呼应。在小白楼CBD和海河的辐射影响下,欧式风貌区应发挥自身特色,延续解放北路的历史记忆,塑造城市的文化长廊。规划范围为解放南路位于“曲阜道至琼州道”之间的路段,全长约为2.1公里。有较为重要的解放前建设的传统欧式风貌建筑、解放后建设现代高层建筑、多层建筑。 解放南路共有公共建筑24栋、本次所需整修公共建筑11栋,住宅建筑共有28栋,本次所需整修住宅建筑28栋。 规划范围内有市级保护建筑一座“市政协礼堂”(原德国俱乐部),历史风貌建筑14座(北京影院、东光大楼等)。在整个街区范围内分布着较多的的文物保护建筑和传统风貌建筑。(现状照片)

园林景观设计常用规范方案汇总

园林景观设计常用规范摘抄 一、《公园设计规范》CJJ 48-92 第4.3.2条硬底人工水体的近岸2.0m范围内的水深,不得大于0.7m,达不到此要求的应设护栏。无护栏的园桥、汀步附近2.0m范围以内的水深不得大于0.5m。 第4.3.3条溢水口的口径应考虑常年降水资料中的一次性最高降水量。 第4.3.4条护岸顶与常水位的高差,应兼顾景观、安全、游人近水心理和防止岸体冲刷。 第5.1.2条园路宽度宜符合表5.1.2的规定。 园路宽度(m)表5.1.2

第5.1.3条园路线形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与地形、水体、植物、建筑物、铺装场地及其它设施结合,形成完整的风景构图; 二、创造连续展示园林景观的空间或欣赏前方景物的透视线; 三、路的转折、衔接通顺,符合游人的行为规律。 第5.1.4条主路纵坡宜小于8%,横坡宜小于3%,粒料路面横坡宜小于4%,纵、横坡不得同时无坡度。山地公园的园路纵坡应小于12%,超过12%应作防滑处理。主园路不宜设梯道,必须设梯道时,纵坡宜小于36%。 第5.1.5条支路和小路,纵坡宜小于18%。纵坡超过15%路段,路面应作防滑处理;纵坡超过18%,宜按台阶、梯道设计,台阶踏步数不得少于2级,坡度大于58%的梯道应作防滑处理,宜设置护栏设施。 第5.1.6条经常通行机动车的园路宽度应大于4m,转弯半径不得小于12m。 第5.1.7条园路在地形险要的地段应设置安全防护设施。 第5.1.8条通往孤岛、山顶等卡口的路段,宜设通行复线;必须沿原路返回的,宜适当放宽路面。应根据路段行程及通行难易程度,适当设置供游人短暂休憩的场所及护栏设施。 第5.3.3条通行车辆的园桥在正常情况下,汽车荷载等级可按汽车-10级计算。 第5.3.4条非通行车辆的园桥应有阻止车辆通过的措施,桥面人群荷载按3.5kN/m2计算。

城市街道空间景观设计

城市街道空间的景观设计,就是在合理的功能定位下,如何将街道景观各种构成要素进行有机的组合和设置以及空间和功能上整合, 达到设计者的意图,使街道空间的使用者获得心理和精神的愉悦、共鸣。在此原则的前提下,本文试图从以下几个方面探求街道景观设计的手法。 1.连续性 众多的城市设计理论都已指出,好的街道景观应具有连续而明确的界面。巴黎的香榭丽舍大街是公认的世界上最美丽的大街之一。对于其街道宽度、两侧建筑的尺度、立面形式等方面的定制,从1853年豪斯曼对巴黎市中心进行大规模改建时就已形成,一个多世纪以来,这种连续统一的界面、令 人赏心悦目的景观始终保持完好。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现代化的建筑侵入城市中的传统区域仍然不可避免。那么,连续而明确的界面景如何设计呢? 在济南泉城路的改建中。原先尺度宜人的空间被完全破坏,取而代之的是道路红线50米的空旷的街道,一幢幢仿古底层建筑和现状的高层办公大搂交错布置。空旷的街道将高楼大厦孤零零地显现在建筑轮廓中。街道界面不连续了,原先那种致密而富质地、连续而有韵律的城市景观被打断了,呈现出一种混乱而无序的场景,让人有些不知所措。而高层建筑几乎每幢建筑都有独特的体形,都设置各自的广场,或圆或方、或凹或凸、或在正面或在转角。虽然大多数高层建筑的裙房都用作商场,但人行路经常会被办公人口、停车场所打断。与此相对的是南京东路商业步行街的建设构想:针对各个不同区段的具体情况,根据此区段内保护建筑的特征,对新建筑分别制定一些指导性纲要。有的要求底层作骑楼设计,表面材料为天然石材;有的则要求形式活跃,材料色彩均不限,仅限制其沿南京东路部分高度不超过24m;等等。所有的构想和措施都力求保持历史遗留下来的街道景观的魅力。连续而明确的界面是 使街道乃至整个城市景观具有可识别性和可意象性的最有力的因素。这种连续性和明确性体现在街道两侧建筑的高度、立面风格、尺度。比例、色彩、表面材料乃至广告、店招的位置样式等方面。不同性质的街道,其界面自然具有不同的特征,如果这种特征沿路不断出现,那么街道景观就将以连续的统一的构成令人难忘。 2.艺术处理 许多历史城市不仅在街景艺术处理,如曲折、进退、对景、框景、节律等方面,而且在街坊与建筑,以及与步行空间的配合上做得很好,值得借鉴。节点的处理中,将街道交叉点或转折点处扩大形成广场,是很常见的处理手法。这不仅可以更好地组织交通,还可以利用广场的雕塑、小品等处理,加强地点性和可识别性;沿连续的衔道空间局部扩大,不仅有利于街道空间的收放,增加空间层次感,同时可以吞吐吸纳人流,形成空间的集聚点。这种空间往往和重要公共建筑的人口广场相结合。此外,街道转折时的对景以及门式景观创造等都需要仔细的推敲和斟酌。合理的安排视线通廊是丰富街道景观层次,提高节点处理想景物的视觉频率的重要手段。 3.要素的协调性 为了强化街道景观的整体性,在街道景观构成要素的协调性方面得处理,包含三个层面的处理:第一层面在对作为景观载体的街道与城市的关系协调,也就是街道的功能定位合理;第二层面是街道景观

基于海绵城市的绿色街道景观设计研究

基于海绵城市的绿色街道景观设计研究 1、城市道路系统的研究背景 1.1城市暴雨内涝现象 近年来,我内众多大中型城市在暴雨过后频频陷入内涝灾害,造成城市基本机能的瘫痪和市民生活的极度不便,而内涝之后城市水资 源短缺的问题同样突出。 1.2传统城市道路雨水处理的问题 城市雨水径流产生和排放的一个重要场所就是城市道路,传统城市道路的排水设计思路主要是雨水沿路面的横纵坡度产生径流,通过雨水口收集后由雨管排至水体。而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这种以排为主,利用滞后”的排水方式问题日益凸显,越来越不能适应现代化城市的需求。 2、海绵城市绿色道路系统分析 2.1海绵城市与绿色街道理论 2.1.1海绵城市的概念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

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1]。 2.1.2绿色街道理论 绿色街道的实质是生物滞留池等暴雨径流管理设施在街道层面的应用。其对绿色的界定大多从暴雨径流管理的角度,强调绿色街道去除地表径流污染、补充地下水,减少暴雨径流量,以及美化社区环境,改善街道物理环境的功能[2]。 2.2海绵城市道路c传统道路的区别 传统城市道路的硬质面积占道路面积的75%左右,道路绿带面 积仅占25%左右,透水铺装率不足30%,路缘石和绿化带高出路面10-20厘米,雨水口设置在机动车道或者非机动车道上,绿化带只能吸收自身区域的雨水,雨水口仅收集路面雨水,不能有效的实现雨水排放,容易造成路面积水,甚至内涝。 海绵城市道路采用LID技术设施,不仅可以保证道路的通行,还能在解决道路排水问题的同时防止雨水对路面稳定性造成破坏。 3、海绵城市绿色道路系统规划设计 3.1绿色街道设计原则:建设具生态功能的绿色街道

景观设计优秀案例整理

俞孔坚教授作为土人景观的创始人,是世界顶尖的优秀设计师。他的“功能性景观”的概念与当代瑞士对农业的定义惊人地一致,在瑞士很久以前农业就不仅仅是为了提供农产品而存在。我们的文化景观,也就是我们所认为的自然,其生态和保护正在变得前所未有的更加重要。 “最小的投入最大的回报”——这是对如诗般的“红飘带公园”最为贴切的描述。 俞孔坚教授从回顾个人经历开始,展开了他在苏黎世市政厅的演讲。俞教授生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中国,来自农村。这样的背景影响了他对自然和景观的培育之间的关系的理解。他相信,景观的培育只有适应自然条件才会有好的收益,这种生态经济的方法,成为了他规划设计中最明显的特色。 俞孔坚曾经是全中国几百候选人当中60个得到学习园林设计机会的学生之一,讽刺的是,他之前那些在植物方面的学习和工作经历与其说是为了志趣更不如说是为了谋生。直到后来在完成学业后的一次旅行当中,他忽然意识到环境状况的重要性,并从此投身其中力图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后来他得以带奖学金进入哈佛大学学习,获得博士学位后,这个谦逊有礼的中国人怀揣着不亚于发起一场“大脚革命”的决心,踌躇满志地回到了祖国。

红飘带不仅仅是装饰性的设施,其目的不是去征服和禁锢自然,而是更醒目地呈现自然之美。 镶嵌在长椅内的灯具在晚上不仅可以渲染出浪漫的氛围,同时也保证了步道的安全。 “大脚革命”是一种借喻,取自中国妇女解放以后破除缠足陋习这一史实。它基于这样一种认识:压制自然的文明发展意味着对资源的浪费和挥霍。相比之下,融合了生态学原则,并顺应自然法则的文明发展则会更加繁荣、多产。

俞孔坚教授开创了一条简单但是革命性的解决之道:运用生长于当地“繁殖力旺盛的植物”进行大面积的造景。这些俞孔坚教授以“杂乱无序”形容的植物无需修剪和灌溉,它们却有着天然的美。向日葵和稻谷则有着象征性的特质,它们的果实可以被收获。 红飘带公园:上千米长的长椅甚至可以从空中看到。 堤岸和河道被修建成公园,并为水体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沼泽植物比如莲花、芦苇、水稻等,可以为河堤提供自然灵活的防护。对于土人设计如此大尺度的项目来说,这种“自然的手段”可以用很短的时间使大面积被遗弃的土地重焕生机。 沈阳建筑大学校园 在沈阳建筑大学项目中,土人设计运用多产景观、自然水灌溉的理念,在六个月内就完成了校园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研究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研究 发表时间:2019-05-21T17:21:53.890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4期作者:赵哲华 [导读] 摘要:道路景观设计的风格和特点是城市的名片,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城市的发展程度。 棕榈设计有限公司广东广州 510000 摘要:道路景观设计的风格和特点是城市的名片,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城市的发展程度。城市道路的建设主要是为了满足交通的需要。在此基础上,我们重视景观设计的协调。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的主要内容是如何提高道路景观的美与道路的完美结合。本文对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的相关内容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 关键词: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基本内容 导言:目前,城市道路已不再仅仅是人们出行的基本需要,与之一致的景观设计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保证交通运输系统正常运行的前提下,根据其特点和实际情况对道路进行景观设计已成为有关部门的重要工作内容。因此,有关部门应重视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的规范化、美感和实用性,充分发挥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的意义。 1城市道路景观的内涵与功能 1.1城市道路景观的内涵 要了解道路景观的内涵,首先要了解城市景观的内容。城市景观主要包括街道、广场、公园等基础设施。它还包括建筑房屋,如商业商店和住宅。道路景观主要指城市街道周边的景观设计。城市道路有比较宽阔繁荣的路段,适合各种机动车行驶,以及安静的林荫大道,道路狭窄,人行道交错。城市道路景观包括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它由各种商业或住宅建筑、花卉植被、路标、栏杆和供路边休息的长椅组成。 1.2城市道路绿化的功能及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逐渐走上文明的阶梯,但却极大地浪费了社会资源,破坏了地球的生态平衡。日益恶劣的环境提高了公众对保护自然环境必要性的认识。在城市交通中,道路是其主要表现形式,是最重要的语境,贯穿城市主体。公共种植花木将减缓城市热岛效应,优化城市生态环境,实现区域平衡状态,逐步凸显道路景观的生态效应。“城市形象”认为,道路是构成城市景观的首要要素,起主导作用。其余的环境要素围绕道路设计的核心,相互补充。形成的具体空间性质是:在公共场所和商业区实现迁移时,将居民的社区和办公区相匹配,组合起来表明采用多样化配置具有渗透性特征。基于物质和精神构成,道路相当于城市的血液,也是形成城市印象的主要因素。街道承载着公共生活和精神,见证着历史的变迁和城市的印记,这就相当于城市的灵魂;例如,浦东世纪大道见证了上海的繁荣,南京东路见证了该市的历史。道路的建设要体现城市文化的内涵,使街道与整体呈现完美的平衡,从而优化城市的功能,塑造城市的良好形象。 2城市道路景观规划设计应遵守的基本原则 在当前城市道路景观规划设计中,要满足城市规划的要求,更好地满足道路设计和使用的要求。同时,城市道路的布局必须与道路的功能性质相协调。即城市道路系统规划需要与城市景观系统规则、绿地系统规划等保持协调与整合,以建设城市道路景观,使其成为城市环境中非常美丽的景观。在城市道路景观规划和设计的过程中,还必须保证景观特征与城市景观特征、历史文化特征等相一致。道路景观要保持整体的统一和一致性。针对道路的不同性质和要求,需要设置不同的景观特征,以保证景观在环境中的独特性。即城市道路景观需要布局清晰,空间扩张顺序完整,形式、色彩、纹理协调处理,并根据功能要求和审美原则合理组织各种景观要素,以更好地发挥道路环境的生态绿化作用. 3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的内容 3.1道路绿化景观 道路绿化是景观设计的主要内容。在绿化植物栽培过程中,要达到一定的标准,如在隔离地带和人行道周围种植植物。在建筑物密集的城市,绿化应充分考虑到车辆和行人的方便。此外,在道路绿化过程中,应充分考虑空间感和植物分布层,以通过绿化提升道路的美感。同时,它也能在很大程度上发挥绿色植被的生态作用,以及对道路的隔离和保护作用。根据我国城市建设的实际情况,适当缩小草坪面积,并在此基础上增加不同层次的植被,如树木或树冠较大的树木。从宏观角度看,它有利于呈现城市的轮廓;从微观角度看,它有利于增强道路空间的凝聚力。 3.2道路铺设 道路铺设从直观的角度突出了城市的界面。不同的道路铺装方式可以更直观地体现城市道路的空间特征。因此,在城市道路铺设设计过程中,不仅要充分考虑景观设计的环保性能及其对城市排水的影响,还要注意其与周围风景的和谐。根据城市的地域、文化等特点,我们可以选择一些有特色的铺面材料来引导行人。在铺筑城市道路时,应避免选择俗气的颜色,注意周围事物的着色,并根据道路的位置充分发挥铺筑的装饰效果。颜色、形式和纹理是道路的主要形式。这三种关系的协调可以大大提高道路铺设的效果。 3.3路侧绿带 路侧绿带是人行道边缘至道路红线一侧设置的一定宽度可减少人流、车辆的噪声,阻滞灰尘的绿化带。包括基础绿带、防护绿带、花园林荫路、街头休息绿地等。路侧绿带是阻隔建筑与道路的防护屏障,可保护建筑内部不受外界的干扰。对于路侧绿带的设计,不同性质的区域,植物配置方式也会有不同。 商业区的绿地宜采用规则式种植,作为街头休闲绿地,将绿地适当地隔离,创造出不同的休闲或是观赏空间,使绿地与建筑广场形成一个整体。居住区旁的人行道绿带宜采用自然式种植,由于居住区内人的活动较为频繁,为减少道路行车的尾气、噪声对居住环境的影响,可通过种植绿化作为防护措施,既能美化环境,又能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在空间允许的条件下可设置人活动、休憩的场所,使人们在绿地内,既可以观赏景致或休息片刻,也可以漫步其中。绿地通过不一样的景观设计与建筑、山石、植物灯相映衬,显示出城市的绚丽空间、多复色彩的美学效果。 3.4照明设计和道路公共设施 在照明设计中,选择灯具的灯柱在满足亮度要求的基础上,还要重视其造型。照明设计要对道路照明、建筑泛光照明和广场绿地照明等综合照明效果进行考虑,确保照明能够满足道路的多种使用需求,具有实用性。为了增强空间环境的文化内涵,可以根据城市的历史、

世界有名地15个景观设计案例

尽管 Scot Gilbert Laing Meason 在1828 人类已经在周围设计景观。几世纪以来,年第一次使用了景观设计一词,但自从有了文明,人类、土地以及设计的相互作用使许多的社会、 文 化以及景观技术得以出现。 在当今装点世界的历史景观中,选 择了是不为人所知的。 15 个来进行讨论——一些是很出名的,而一些 1.橘院 橘院位于西班牙南部的 Mosque of C órdoba (或叫做 Mezquita de C órdoba,在西班牙很有名)内,被认为是欧洲最古老的花园之一。它是在 784 年大清真寺开始建造时建立的。 开始的时候植物有石榴树、柏树以及棕榈树,现在花园有许多的橘子树——准确的说是 98 棵——至少是在 18 世纪末成排种植的。由于花园环境、把灌溉转变成艺术品的需求以及自然与宗教结合的条件,设计师巧妙的设计让橘院独树一帜。

2.坎普广场 在意大利有 700 年历史的锡耶纳是欧洲主要的公共空间之一。原来的时候该广场是古 罗马广场,自 12 世纪建立市政厅以来,就是城市的文化中心。锡耶纳居民称它为 “Il Campo ”, 也因为其活跃的特性和社会聚会以及互动的优势,成为居民和社会空间。著名的丹麦设计 师兼城市规划师Jan Gehl 赞美坎普广场是人类标准的冠军作品,是“百分百完美的地方”。 3. Ry ōan-ji 花园 日本京都 Ryōan-ji 寺里的石头花园被认为是枯山水或者是枯山水花园最好的例子之一。 世人不清楚是谁以及何时建造的 Ryōan-ji 花园,推测是在 15 世纪末以及 17 世纪之间建 造的。花园本身是很简单的:四周墙面的土以及石块形成了 15 块石头,放在以白色倾斜的 砾石组成的矩形上。为使用者设计成视觉形式来达到意识的冥思状态,这个花园也是东方 神秘

传统街区中的城市设计浅析

77 摘 要:本文的兴趣旨在为全面复兴传统商业街区, 对有重要历史特征和场所感的街区进行保护性城市设计研究。通过理论总结与实例分析,本文提出了城市设计理论在传统街区保护更新中的策略。 关键词:商业街区;保护;城市设计 Abstract:This article focuses on protection urban design study of the street blocks with significant historic characteristics to revive the traditional commercial street blocks. Through theory summarizing and example analyzing, this article gives urban design theory application strategy in traditional street blocks. Keywords:commercial street blocks, protection, urban design. 中图分类号:TU984.11+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422(2011)01-0077-02 1 引言 传统街区带着信息的建筑,蕴含着改变人和历史的力量。这些衰败的建筑从单点的保存,延伸至再生使用,更延伸到周围新建筑在设计时也会考虑与它们配合,这样就从点连成线,再发展成面,使地方呈现更和谐的面貌。而它们之所以能扩展,也是因为再生或设计的着眼点都在于如何使生活更好和环境更好。 2 传统街区城市设计的目标和价值取向 2.1目标制定 目标乃指人类活动的动机和意志,也可指目的或对象。有学者将其定义为“计划和行动着的人们所争取的将来状况”。一般来说,分为理想目标和具体目标。 2.1.1传统街区肌理的延续 随着社会历史的变迁,有很多新的文化理念诞生,然而,传统建筑的形态和空间布局是蕴含了世代工匠和主人的心血,虽然外观己经衰败不堪,但是内在的精神依然常在,我们应该发现其内在的规律,再思考在现代城市中如何将传统空间秩序延续。 2.1.2传统街区风貌的保护与协调 作者简介:赵锋(1974-),男,浙江绍兴人,浙江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讲师,从事城市规划与设计,建筑设计及教学研究工作。 传统街区中的城市设计浅析 Discussion on the Urban Design of the Traditional Street Blocks 赵 锋Zhao Feng 很多古城花大笔的资金做旅游开发,实际是在造假古董,树伪文化。这不符合保护本身的内涵。风貌特征最直接地体现了传统街区的文化性与艺术性,与传统建筑相连的建筑物,或新建、或改建,屋顶或墙面的粉刷补修,窗格及招牌的设计等,都相继应该遵守与传统风貌协调的模式。 在保护发展中,要避免大拆大建的消极开发模式,提倡小规模、循序渐进式的模式,从而避免历史文化信息在“破坏性”建设中被浪费。发展是消费,保护同样也是消费,是更高层次——精神的消费。因此,合理地保护能够有效地促进风貌区的未来发展。 城市设计的进行中无法避免的一个担忧就是,现在的技术人员是否具有足够的能力,能在短时间内重新设计经由长久岁月形成的历史环境?这点令许多专家学者也感到十分不安。但是无论如何,设计水准是在逐步提高的过程,新的设计应该努力去挖掘历史环境中给我们的信息,这个责任重大。 2.1.3街区公共生活与街区空间的结合在老街区,并不是要花多少钱去建造各种设施、设备,而是大家应该齐心协力地使街区变得更美,即使在落魄的街区,百姓还是追求美的。从现状图片看,百姓会在公共空间放置花盘,墙体上也会蔓延各种植物,这些公共空间的营造反映的是对于美的追求和贫困的家境并无本质联系。百姓创造出来的真实而朴素的美,正是我们这个浮华的社会所欠缺的。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学习如何营造良好的公共空间,如何参与邻里的公共生活。 2.1.4传统文脉的传承 国内有很多优秀的案例,街区的改建取得良好效果,然而,大多还处在谋求更好地保护措施阶段。每当改建之际,木造建筑物涂上灰泥,或改为钢筋混凝土,让人搞不懂是哪一国风格的建筑物便越来越多;如果没有制定非常有效的规章措施,整个地方秩序就会渐渐地被破坏,好像热气扩散一样,谈不上传统文脉的继承。因此,应该有相应的景观风貌导则来规定街区风貌的发展。 3 空间秩序设计 3.1空间格局的完善 作为尊重本土文化的设计,应该深入调查现场,笔者在翻阅照片的时候,发现一些旧巷 的照片经常遗漏,才明白了一个道理,每条街道都有自己的生命,我们必须尊重这个前提来做城市设计功能整合,画一个圈,不代表就定死了一个功能,而是有很多可能性。 比如南京翘步街的整治说明:打造一条休闲步行街,作为中山路与街区内部的一个场地过度,在翘步街头的节点要进行公共空间设计。此街巷至今发生着与布相关的故事,从现状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发现这里的场所精神用于新的城市设计是设计的宗旨,因此,商店街的再生,可使住在此地的人们感受到充满人性的商业空间和历史文化,这种感动将会使人们愿意再度光临此地。至于要如何造成如此舒适和令人感动的街道,则是生在此时此地的我们共同的课题。 鼓励:传统手工艺作坊、艺术品制作、茶座等休闲配套服务;不鼓励:旅馆、酒吧。不允许:大尺度公共建筑或住宅。 ①通过设置个性化的展示家具、色彩、灯光、材质等设计语汇建立与品牌形象和个性一致的概念店商品陈列方式,而在体验中心中,将概念店商品陈列方式与个性的新陈列方式并置、拼贴。 ②在专卖店中设置大量多功能空间,既为各种文化活动、品牌活动提供场所,实现专卖店建筑的广告功能,又为商品展示和消费者个体展示提供共同的舞台,不断沟通品牌的形象与消费者的个人形象。 ③在专卖店中应用科技系统,不仅实现建筑的多媒体化,增加传播途径,也为消费者提供周到的服务和各种感官刺激与体验,此外,建筑中的科技含量也是象征尖端、品质、强大实力的符号。 3.2步行交通组织 连成网络的步行系统在街区内部体现了传统特色格局,穿越休闲商业区以及居住区的街巷,如果现有的尺度是可以通车的,可以允许特殊情况下进入车辆,平时都以步行为主。这些街巷应以组织主要的商业活动为主线,适宜布置安静氛围的功能。 入口广场可临时停放一些车辆,大部分车辆停于地下空间。 3.3空间肌理的延续 3.3.1重要历史地块和周边再利用地块保护及整理有价值的历史建筑,使之成为集中反映民俗民风的区域,成为观赏、旅游、

城市街道景观的生态性设计与实践探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e010783720.html, 城市街道景观的生态性设计与实践探究 作者:李兴振 来源:《美与时代·城市版》2019年第11期 摘要:为构建人居环境、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对城市街道景观的生态性设计,需要充分利用街道景观要素,突出城市特征,营造宜人、鲜明、良好的生态环境。文章探析城市街道景观的构成要素,结合绿色街道理念,突出生态街道的设计手法,如缩小街道宽度、增加生物滞留池等,实现街道景观生态性功能。 关键词:城市街道;景观设计;生态性 街道是城市的“命脉”,街道空间具有带状性,除满足通行功能外,也提供休闲赏景等功能。对街道景观要素的整合与设计,既是展现城市人文的重要载体,也是打造城市活力、构建自然生态宜居城市的基本条件。城市街道景观,犹如城市的“脸面”,共同传递着城市的历史、文化、情感、时代内涵。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对城市景观设计也提出更高的要求。生态性设计,融合了街道景观所有要素,将街道作为城市活动空间和社交场所,发挥其经济、社会、文化功能,让城市居民能够参与其中,增进人居适宜性。景观要素的生态性设计,对城市街道建设与管理者而言,能够发挥街道交通链路功能。街道也是城市空间环境的重要构成部分,以车优先,转变为以人优先,体现了人本设计理念。城市街道景观的生态化设计,对于打造城市竞争力、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意义深远。 一、城市街道景观的主要构成要素与设计界面 纵观城市街道,其景观要素主要包括地下设施、地面建筑物、植物、街道公共设施等。地下设施主要涵盖雨洪管理设施以及城市基础设施,如城市排水设施等,直接影响绿色城市建设质量。地面景观主要包括植物、水景,以及硬质路基、路沿石、人行道等。这些景观的材质、属性、配置方式等,也会影响城市街道空间的微气候。街道上的植物,主要有灌木、花草、行道树等。行道树分割街道交通功能区,还可以提供纳凉空间,改善街道空间空气质量。合理的植被配置对城市公共空间具有显著生态效应。如利用植物树冠层来划分建筑空间,引入垂直绿化,打造建筑立面景观。建筑物是城市的必要部分,也对街道景观影响巨大。如建筑物的楼梯、阳台、拱廊、檐口等空间,可以作为城市绿植的重要场所。 在街道構成上,建筑物、地面交接所围合的街道空间,其景观设计界面可以分为底界面、侧界面、广告界面。底界面是由街道水平面与侧界面围合的平面轮廓,利用局部抬高或下沉手法进行设计,可以让街道底界面变得高低错落、层次分明,也有利于丰富街道的不同功能区间,优化街道景观层次。不过,对底界面的景观设计,要合理有度,在高差变化上,可以借助于地面铺装材料、图案、色彩等,形成不同的街头绿地、休闲空间。侧界面多是由建筑单体、构筑物等所形成的垂直绿化空间。从景观视觉来看,侧界面是街道景观的视觉焦点,也是街道

(完整版)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经典规划方案——银川艾依河滨水公园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经典规划方案——银川艾依河滨水公园 城市公园景观不仅是城市绿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座城市风貌的 基本体现。在进行城市公园景观规划设计时,设计师们应尽可能的营造和谐原 生态的景致。 作为中国最优秀的滨水景观设计专家、城市旅游度假新模式的倡导者,毕 路德在建筑景观方面,以创造独特“意境”体验的能力著称。由毕路德首创的 以城市公园为核心的旅游度假规划新模式,运用匠心独运的设计为城市挖掘“可记忆的一面”,令景致虚实相生、底蕴丰厚,吸引游人流连其中。下面, 以刚刚作为中国首个景观作品入围了“2015英国WAN Waterfront滨水设计大奖”的经典公园景观——银川艾依河滨水公园为例进行分析。 银川艾依河滨水公园 项目名称:银川艾依河滨水景观公园 项目面积:212000平方米 项目客户:银川水务局 设计单位:毕路德 景区面积:192000平方米 项目地点:中国宁夏银川 项目主创:杜昀 完成时间:2014年3月 项目概况: 银川艾依河滨水景观公园基地位于银川市金凤区东北部,紧邻城市新区, 北起唐徕渠,南到贺兰山路,东临海宝公园,西至亲水大街,位于交通黄金焦 点上。滨水优美休闲空间是每个城市的梦想,艾依河正是实现这种梦想的地方。但项目面临的现状却是粗糙的城市滨水区域,不仅水和城市割裂,未能实际解 决城市的环境问题;而且滨水景观只作装饰存在,没有建立多元的体验体系,

毫无无人气;定位不全面,只考虑简单的城市配套性质,对城市影响力的提升无能为力。 规划设计方案: 在进行规划设计中,毕路德的设计理念从融合地域特色、凸显生态低碳、以人为本三大主题核心入手,立意于银川的发展和传统文化的结合,采用较为抽象的手法来表达主题设计理念。由金凤栖水、塞上奇观抽象出来的折线造型阐述公园现代游憩体验的主体空间结构。创造先进的设计体验及优越的城市形象,营造一条视觉享受和生态休闲的记忆性景观地标。 通过与传统文化的结合,打破绿化隔离,拉近亲水距离,形成一个水城交融、展示城市魅力的舞台。将其打造成中国西北地区最具影响力的城市轴线,形成银川面向世界的形象窗口与最靓丽的城市名片。 银川艾依河滨水公园平面设计图

城市街道景观

城市街道景观 发表时间:2010-07-20T10:17:36.717Z 来源:《价值工程》2010年第3月下旬供稿作者:朱松 [导读] 城市街道是城市的框架,是联系城市各个功能区的纽带。本文首先从概念方面探索园林,绿化,景观 朱松(沈阳水木园林工程有限公司,沈阳 110014) 摘要:城市街道是城市的框架,是联系城市各个功能区的纽带。本文首先从概念方面探索园林,绿化,景观。继而分析了街道景观功能,我国街道景观存在的问题,街道景观设计原则,最后从几个方面分析街道景观设计,并着重分析城市街道绿化,从而论述城市街道景观的重要性及其设计建议。 关键词:街道;景观;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0)09-0025-01 1 概念探讨 景观泛指地表自然景色。城市街道景观则涵盖城市街道的所有景色。景观原于英语“Landscape”。景观是人所向往的自然,景观是人类的栖居地,景观是人造的工艺品,景观是需要科学分析方能被理解的物质系统。城市街道景观不仅有街道绿化要求,还要顾及园林城市建设,体现该城市的文化和艺术。 2 街道景观功能 2.1 街道景观是城市景观的框架有人把城市街道景观比喻成城市景观的血管,在城市交通运输、购物、交往都离不开城市街道景观。 2.2 城市街道格局是城市特色的重要反映不论哪种形式的城市,其街道格局都反映着历史的发展过程,记载着重要历史事件和故事。生活在其中的人在这些特殊的地点就会产生相应的联想,想的是这个城市曾经发生的一切,可以说城市街道记载着城市的历史,蕴涵城市的文化。在城市中由于一些有代表性的历史时期所形成的格局,也就确定了该城市的发展形态,由此形成了城市空间布局的特色,从而在市民中形成相应的文化特色,可以说城市街道格局反映了城市的特色。 2.3 城市街道代表城市的形象人们对街道的感知不仅涉及铺装本身,还包括两侧的建筑、绿化、配套设施等。这些共同作用形成了街道的整体形象,而其中任何一种事物质量的低下,都影响整个街道的形象,而街道的形象又影响城市的形象。 2.4 城市街道是展示城市景观的舞台一般人很少从城市形态、城市发展史这些专业角度来认识。一个城市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往往是城市街道上的景观、街道上的尺度,街道两侧建筑物的体量和风格,色彩各异的广告牌匾和指示标牌,独具特色的绿化、小品、设施,以及街道上穿梭的车流,或漫步或急行的人们,或驻足聊天或看热闹的市民……这些城市街道上的情景往往成为这座城市景观的代表。 3 我国城市街道景观现状 3.1 功能设施不健全在我国有许多城市中的道路交通环境现状,仅仅考虑道路交通的基本要求,忽视街道各种设施的建设,如交通标志,街道照明,以及其他供人使用的各种设施,不能满足人们的使用要求。 3.2 环境质量差我国街道现状存在的共性问题是环境质量问题;街道绿化系统不健全,对缺损绿化修补不及时;沿街建筑形式杂乱无章,没有特色;交通标志缺乏系统的精心的设计。街道配套设施缺乏系列化、标准化设计,整体性较差。 4 我国街道的共性 4.1街道共性同环境存在的问题我国街道现状存在的共性问题是环境质量问题。 4.2 尊重、继承和保护历史的作用城市中那些具有历史意义的场所给人留下的印象是深刻的,这就为城市个性建设奠定了基础。这是因为城市有历史意义的场所的建筑形式、色彩、空间尺度和生活方式,恰恰与隐藏在市民心中的产生地域文化认同的社会价值观吻合,因此能引起市民的共鸣,唤起对过去的回忆,产生文化认同感。因此,街道景观需尊重历史、继承和保护历史,同时要向前发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4.3 整体性原则城市街道格局的设计要从城市的整体出发,城市街道景观的设计要体现和展示城市的形象和个性。 城市街道景观的设计要为突出城市的个性服务。 4.4 可持续性原则随着城市的发展,环境也不断在恶化,环境的恶化警醒了人们,可持续发展应运而生。可持续发展是二十一世纪的主题,它有两层意思,一层是强调满足人的需要,以提高人的生活水平为目标;一层是关注影响发展的因素。 可持续的城市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街道环境设计中也要遵循这一点,崇尚自然、追求自然、力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街道景观设计中要注意加强自然景观要素的调整、运用和恢复。 5 城市景观设计分析 5.1 街道形式的考虑对于交通性街道,我们要以直线大半径的曲线为主,通过道路两侧的建筑和植物景观的配合,给人以空间感受。也为行驶的车辆提供刺激服务。 步行街是交通性街道的延续,在设计时要注意功能的需要及景观环境的点缀,如雕塑小品,水景、绿植的合理布置,及配套设施的合理安排等。这些都会增加步行街整体环境。 5.2 配套设施设计风格统一,所用材质协调,色彩和谐,造型上要具有变化。这些要素的组合既要满足功能需要,又要能达到现代都市人的审美观点。 5.3 城市街道绿化设计城市街道绿化设计是城市街道设计的核心,良好的绿化构成简洁、大方、鲜明、自然、开放的景观。随着城市建设飞跃发展,城市道路增多,功能各异,形成了各种绿带。也有将行道树、林荫道与防护林带共同联成绿色走廊的。街道绿化设计同其它绿地一样也要遵循统一、调和、均衡、节奏和韵律、尺度和比例五大原则。 城市街道绿化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街道形式的选择要根据街道环境特色决定。街道绿化有其特殊性,其植物配置最为重要。道路绿化的植物配置要体现多样化和个性化结合的美学的思想;在立地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通过隔离带配置中、小乔木和花灌木,真正达高低错落,使街道景观呈现层次化。同时也坚持以乡土树种为主,大力推广本地自然条件适宜的树种。 另外,在选取行道树时,不要为了美观而忘了行道树的遮阴功能,例如广州的滨江路就一味的追求美观忽视了行道树的功能。参考文献:

浅析城市街道景观设计

浅析城市街道景观设计 发表时间:2017-11-14T13:44:17.913Z 来源:《防护工程》2017年第13期作者:潘文君 [导读] 本文从研究城市以及街道的关系来入手,阐述街道发展的性质,阐述保护街道景观文化的价值以及意义。 合肥市园林规划设计研究院 230001 摘要: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城市街道文化以及人文色彩逐渐减少,人们的精神寄托也在逐渐的减少。所以,在研究街道景观特色的时候对于空间属性有着十分深远的意义。本文从研究城市以及街道的关系来入手,阐述街道发展的性质,阐述保护街道景观文化的价值以及意义,研究街道景观文化所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关的解决措施,从不同的角度来研究街道文化的基本特色,希望能够对后面的研究有着一定的帮助意义,实现街道景观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街道景观、景观文化、特色 城市景观建设正在快速发展着,环境有了很大改善,但是也出现了很大的弊端,尤其是当景观呈现出比较混乱的现象的时候,文化内涵的缺失导致景观失去了自身的设计,属于景观自身特色的文化在逐渐的消失,西方现代景观逐渐显现。这种类型的景观缺乏时间的积累,是不能成功的。所以,加强城市街道景观的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 一、街道景观的内涵 如果街道是城市的重要部分,街道景观就是城市中最具活力以及最能够凸显城市特色的一种形态。街道景观主要包括能够体现城市文化的道路景观以及生活景观,例如商业街以及小吃街。本文我们主要研究的是城市街道景观的基本概念以及相关的景观建设,它是城市人文景观集中的主要部分,时刻体现着城市的魅力,体现着城市的文化与精神。 二、城市街道景观的现状 1.城市格局的破坏 城市发展是历史的必然性,城市建设的核心问题,是生态环境的问题。而今,有些地区大拆大建现象突出,在老城区的建设过程之中,将原来的空间扩大了,城市原有的格局却被破坏了。天津就是这样一个例子,在改造老城巷的时候将商业街分为两个部分,这样两个部分将整体的格局破坏,不管是从空间设置还是交通来说都是十分没有必要的。 2.街道生活消失 街道场所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随着城市进程的不断加快,街道场所正在不断减少。现在的街道尤其是将其扩展以后,将原来的尺度感以及场所感丧失了,街道上有着匆忙前行的人流,不会去留意街道上正在发生的事情,以前熙熙攘攘的生活再也看不见了。宽阔的街道成为了人们交流的最大阻碍,限制了人们之间的交流,街道生活已经逐渐消失在了人们的视野中。 3.设计思想错误 城市空间的尺度感发生巨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交通的快速发展,随着速度的不断加快,交通量也在不断的增加,城市提供了更宽的道路,随着人流的不断加快,需要大尺度的进行改变。所以,在建设城市道路过程之中出现了只追求速度,大多数的街道很难达到对所有速度的满足。 4.街道的形态单一化 虽然,我们国家国土辽阔,地形地貌有着很多的种类,但是街道却是十分相似的,没有展现地方的特色。而生活街道所具有的使用主体的多样性,时间空间复杂性的特征决定了对其研究的意义,我们的任务就是要创造出人性化的,蕴含着丰富生活内涵的城市街道空间。 三、城市街道景观设计分析 街道景观是一种静态的存在,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是以不同的形式和元素存在的,同时代表了特定时期的人们的生活水平。当我们重新回到某条街道的时候,就会回忆起在其中遇见的一些人和发生的一些故事,街道景观记录着城市的历史,能够充分体现出城市的文化与特色。街道景观的建设越来越注重天人合一的设计理念,要求不仅要结合城市原有的地貌、地形,还要体现城市独有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坚持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这样的街道景观才会是独树一帜的,才会具有生命力。 街道景观构成要素可以分为物质景观和非物质景观。 3.1物质景观 所谓物质景观就是指自然的地势,山川河流,以及人工造就的构筑物。街道通常有其特有的建筑风貌与格局。有些老街道还具有浓厚的传统文化色彩,极具观赏和审美价值。影响街道景观构成要素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沿街的建筑和构筑物——它们具有极其重要的人文价值与观赏性,建筑的风格、体量、色彩等是否协调,是影响街道景观最重要的因素。 (2)沿街店面——是街道上展示陈列商品、活跃公共空间必不可少的要素,是显示街道生活气息的重要因素,因为它是处在与人直接接触的尺度上,它的形象好坏直接影响到人们对街道的感官。因此,沿街店面需要干净整洁。 (3)绿化——植物是城市公共艺术得以延续的主要载体,是街道绿地景观不可或缺的造景元素。城市绿化可以净化空气、水体、土壤,使我们的城市空间在一年四季中变幻着不同的表情。植物在街道景观设计中主要起到了景观导向,空间营造,软化硬质景观等功能,它们是街道的一处靓丽的风景。 (4)广告店招——它是街道上必不可少的宣传媒介和活跃分子,如果控制不好的话往往成为景观秩序混乱的因素。 (5)景观小品——景观小品作为街道绿化中的点睛之笔,具有较强的装饰性,而且通常来说体量较小。我们将景观小品进行分类,具体可分为:建筑小品、生活设施小品、道路设施小品。在造型设计上要与环境相协调,材料选择上既要体现地域特色又要有现代感。景观小品是一个城市的局部美学形象,也是它所处的城市环境的历史语言和时代特色的体现。它往往能够引来行人的驻足观赏,让人们产生美好的联想,是室外环境建设中不可缺少的情感凝聚点。 (6)铺地与标志——人行道、非机动车道、机动车道的铺地、交通标志是否明确,质量的好坏,铺装的质感色彩以及纹理序列给人们带来的视觉感受,都是直接影响街道景观面貌的因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