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背景分析

【教材分析】

《古诗二首》(绝句)(村居)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个单元的课文将引领学生感受到“春天的脚步”已经向我们悄悄的走来。

这两首古诗分别抓住了春天特有的景物,描述了沐浴在和煦阳光下,大自然和谐优美的景象以及春意浓浓的乡村景象和孩子们放风筝的情景,抒发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学情分析】

本次我授课的班级是中关村三小万柳部三年级8班,这个班学生思维活跃,有良好的阅读习惯,通过前测,我发现中三小万柳部三8班,几乎全班的学生都会背诵这两首诗,说明三小孩子平日里有了一定的古诗积累。在阅读古诗时,掌握基本阅读方法,比如:停顿、带着感情朗诵等。但是这并不代表学生们就会读古诗,会读出古诗的韵味,能理解诗中的内容,体会诗中表达的情感,仍然有百分之七十多的学生存在理解难点。所以我将“学习借助联想和想象初步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诗歌抒发的感情。”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而前测中81%的学生觉得“拂堤杨柳醉春烟”这一句难理解,所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理解这一句作为本课的教学难点。

教学中,在学生充分诵读古诗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感受诗中所描绘的美丽的春景图。

基于以上分析,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以及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含重、难点)

教学目标:

1、认字5个,写字3个;理解“迟日、泥融”等词句的意思。

2、学习借助联想和想象初步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诗歌抒发的感情。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

通过想象画面,感受古诗描绘的春天美景。

教学难点:

理解诗中的“拂堤杨柳醉春烟”。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流程

我准备通过四个板块完成本节课的教学。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环节:

背诵关于春天的古诗,或者杜甫的其他诗作。

一、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置,旨在通过激发学生已有的古诗积累,迁移至本课的学习内容,直接进入第一首诗《绝句》教学过程,为学生创设积极地学习氛围。

二、教学《绝句》

在教学《绝句》这首古诗时,我准备通过几个环节完成。

环节一:

(一)初读古诗,正音读通

1、一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生自由读、指名读

2、二读古诗,读出停顿和节奏

学生练习读、指名读

3、三读古诗,教师评价

4、四读古诗,熟读成诵

【设计意图】环节一,上课初始教师让学生由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到读出诗的停顿,再到初步读出诗的韵味,反反复复读了好多遍,就在这反复诵读直至熟读成诵的基础上,诗中的文字便在孩子的头脑中初步形成印象。

环节二:再读古诗,理解诗意

我先让学生理解一二句的意思: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第一步:抓住意象,理解诗句

1、师:古诗同学们已经读得很好了,但是如果想读得更好,那还要理解古诗的内容,体会诗中表达的情感后,会读得更好。

ppt:全诗

2、反馈:

师:默读古诗,看看诗中都写了哪些景物,请你把表示景物的词语圈出来。

学生反馈

师:我们看到了春光下的这些景物呢,它们都是什么样的?结合你的生活实际说说,用上这样的形式。ppt:()的()

根据学生的反馈,教师相应板书简笔画

生:红红的太阳

生:五颜六色的花

生:嫩绿的小草

生:壮丽的江山

生:可爱的小燕子、美丽的鸳鸯

师:就是在这色彩斑斓的春天里,你可能闻到……

生:花草的香味

师:你还可能听到……

生:小燕子的叫声

【设计意图】

一开始,教师让学生默读古诗,标画出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对诗的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我们知道古诗内容是由一个个意象构成的,在诗人眼中,这些意象不仅是某一种事物,更是诗人借以抒发情感的载体,所以在教学中紧紧抓住这些意象,引导学生理解诗意、感悟诗情、体会诗境。

而诗中这些景物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难以在脑海中呈现,在环节二中,我先设计让学生到文中圈画描写了哪些景物,再通过“()的()”填空练习,调动学生们头脑中已有的经验,学生们纷纷说出了“五颜六色的花朵、红红的太阳、嫩绿的小草”等短语,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拉近与文本的距离,想象出诗中所描绘的景物的色彩、味道、姿态等,这时教师再适时的引导,绘出精美的简笔画,帮助学生想象。经过这样一番引导和铺垫,诗中的意象已经不再是一个简单又枯燥的词语,而是富有生气的图画。第二步:形成画面,理解诗句

3、诗人将这些景物汇集到一起,组成了一幅春天的画卷。ppt:全诗背景

4、师生接读

师:春天,明媚的阳光照耀着山河大地,这是多么壮丽的景象。生接读诗句:迟

日江山丽

师:春风吹过,带来阵阵花草的清香。生接诗句:春风花草香

5、想象着这幅画面,自己练读。

6、学生朗读,教师指导

师指导:阳光普照山河大地,这是一幅多么壮丽的景象,想象着壮丽的画面,你再试试。

师指导:春风吹送来花草的清香,让人多么陶醉啊,这又该怎样读呢,快来读读。

7、齐读感悟:我们大家一起想象着诗中描绘的大好山河,再来读读这首诗。师:好一派壮丽的山河春景啊!

【设计意图】

一幅有形有声有色有味的画面已经呈现在孩子们的眼前,但这是他自己的生活实际,我还要将学生的已有经验与文本即杜甫的这首《绝句》相结合。虽然三年级不要求明晰每一句诗的意思,但是他们也要对诗句的内容有所感悟。那么此时如果让学生说诗句的意思对他们来说仍然很难,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又采取了师生对读诗意和诗句的方法,借助老师对诗句的解说使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教师配着优美的音乐解读诗句的意思,同时配以优美的画面,引导学生的在头脑中将所有意象汇成一幅画,再让学生想象着画面品读古诗,感受诗中的美好意境,体会诗人情感,便是“水到渠成”的事。

第三四句: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5)师:(指黑板)在这大好春光下,燕子、鸳鸯在干什么呢?ppt:出示后一句

生:燕子飞,鸳鸯睡觉板书:飞睡

师:再读读诗句,你有什么疑问吗?

生:“泥融”什么意思?

师:我们先来看看“融”是什么意思?

生:融化

师:那“泥融”呢?你们想一想,春天,温暖的阳光照耀着大地,冰雪融化,泥土消融,变得又松软又湿润,小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正好衔泥筑巢,成双成对的鸳鸯舒舒服服地在水边沙地上睡觉哪!这回你们理解了吗?

师:谁来说说,你的眼前出现怎样的画面?想象着画面,男生读读,女生读读。

【设计意图】

有了前面学习的基础,我仍抓住“泥融”这个难理解的词语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同时这一部分学习仍然是紧紧抓住意象,理解诗意,然后想象画面感受适中描绘的图景。

环节三:再现情景,抒发情感

ppt:全诗

1、师:(指板书)你看,阳光普照,水碧山青,草木复苏,万象更新,欣赏着这幅明丽和谐的春光图,我们会由衷地发出感慨(生接):春天真美啊!板书:美春图

师:作者也同你们一样,被这春天的美景陶醉了,他就是用短短的二十个字不仅描绘出春天的美景,更抒发了他对春天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带着这种情感请你练读这首诗,待会我们配乐朗诵。

生练读——指名配乐朗诵

环节四:创设情境,积累运用

孩子们,当我们漫步在大自然中,欣赏着美丽的春光时,我们会情不自禁的吟诵起杜甫的这首《绝句》(生接诗句)

当我们提起笔来要赞美这大好春天时,我们可能会引用到杜甫的这首《绝句》(生接诗句)

【设计意图】

教师此时总结全诗,将这幅美丽的图画贯穿课堂的始终,使学生沉浸在诗中美好的画面里,感悟诗中情感,体会诗中意境。

此外,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如何体现“华”啊,还得是运用这些诗书。这一环节的目的不仅是在升华孩子的情感,更是在教给孩子们如何运用。你可以在看到春天的美景时吟诵这首诗,你也可以在写作时引用这首诗,这就是渗透给孩子们一种写作的方法。这也正是很多高年级孩子写作中出现的问题,要么

文章缺少文采使人读起来味同嚼蜡,要么不解诗意胡乱引用,我想要从中年级开始培养,估计这种情况也许会有所转变。

环节五:了解诗人,加深情感

ppt:出示杜甫画像及文字介绍。

这首《绝句》为我们描绘出一幅美春图,让我们陶醉其中,那孩子们在干什么呢?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描写春天的古诗——清代诗人高鼎的《村居》。

三、学习《村居》

环节一:初读题目,知人解题

1、师:看到题目你想到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这首诗与乡村有关。

师:对,这首诗是一百多年前,诗人高鼎在江南乡村生活时所写的一首诗,所以题目就叫“村居”。齐读题目

2、师:快看老师写题目

师:再来读读题目。

环节二:总结方法,合作学习

1、师:刚才我们在学习第一首诗的时候,先自读古诗,将诗句读通,试着读出韵味;接着结合生活实际了解诗句大意,然后想像诗中的画面,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有感情的朗读。接下来我们还用这种方法,自学第二首诗《村居》,小组内交流。

出示学习提示

(1)自读古诗,将诗句读通顺,试着读出韵味;

(2)结合生活实际了解诗句大意;

(3)想象画面,感情朗读,体会诗人的情感。

再小组交流,想象诗中的画面

2、反馈读诗情况,解决易错读音

(1)“堤”:带拼音读一读

出示图片:这就是堤岸。

“趁”带着拼音读一读

(2)读出停顿

3、反馈想象情况

【设计意图】

在学习第二首诗《村居》时,教师总结前一首诗学习的方法,并出示自学提示,放手让学生自学,这既是帮助学生梳理古诗学习的方法,又体现“教——扶——放”的教学过程,真正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环节三:想象画面,理解诗句

师:读了这首诗你仿佛看到什么?能试着说一说吗?

生:我看到小朋友们放风筝。

师:什么样的风筝?生:五颜六色的风筝、各种各样的风筝

师:你还看到什么?

生:我还看到小草长出来了,黄莺飞来飞去。

生:我还看到杨柳。

师:杨柳就是柳树,春天柳树垂下长长的枝条。

4、师:是啊,诗中描写了这些景物,给我们描绘出一幅春景图啊!快来读读这首诗。

5、提出质疑:看看你还有什么不明白吗?

生:“拂堤杨柳醉春烟”是什么意思?

6、师通过分析,使学生理解句意,并出示图片。

ppt:图片配乐

师一边欣赏一边解说:在这莺飞燕舞、鸟语花香的早春二月,小草刚刚露出地面,柳枝抽出了嫩芽,在和暖的春风吹拂下,柳条轻轻摆动,好像在抚摸着堤岸。师:这就是“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想象着美丽的画面,快来读读吧!

生自由读——指名读

环节四:想象画面,体会情感

7、师:快看看插图中孩子们放风筝的场景,再读读诗句,你又体会出什么了呢?

生:孩子们急着去放风筝。

师:这一个“忙”你又体会出什么了?

生:高兴

是啊,多么欢快的场面啊!板书:乐春图

ppt出示:全诗

8、师:一个醉字,让自然景物沉醉其中,一个忙字,让我们感受到孩子欢快的心情。带着这样的感受再来读读这首诗。

9、体会情感:我不仅听出孩子们的欢快之情,还感受到你对春天的赞美和喜爱,这也是诗人要表达的情感。

师:谁能带着这种赞美与热爱再来读一读。

【设计意图】

本环节重在解决学生难理解的“拂堤杨柳醉春烟”一句,这是一种优美的意境,是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但是如何让学生感悟到呢?

开始,我设计让学生先理解重点字“拂”“醉”,再将整句诗的意思连起来。在实际教学中发现,这样既破坏了诗句本身的意境,也不符合儿童本身的年龄特点。针对这一情况,我再次将教学环节进行调整。在教学中,为了区别于高段教学策略,我给孩子们一些感性认识,当孩子们质疑出“拂堤杨柳醉春烟”时,我采取教师解说后,在通过播放一组优美的图片,让学生直观的理解诗句的内容,感受诗中的意境美。同时也解决了诗中“醉”的含义。向学生展示这样一个美景,解决了学生认知上的一个难点。

四、总结全文

1、ppt出示:两首诗

2、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两首古诗。板书:古诗二首

这两首诗都抓住了春天特有的景物,为我们描绘出一幅迷人的春色图。《村居》还通过描写孩子放风筝这一充满情趣的活动,表现了春天的勃勃生机,两首诗都抒发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再次指板书

3、师:想象着诗中描写的画面,带着这种感情再来读读这两首诗吧!

男女生分读

【设计意图】

这一部分课堂总结,通过将两首诗放在一起进行对比朗读,使学生再次感受到这两首诗都是描写春天的古诗,但是又各具特色,逐步渗透从整体理解古诗的内容,体会古诗的情感。

初中化学教学案例分析心得

初中化学教学案例分析心得 一、发挥教研组集体智慧,群策群力 我们教研组的全体老师虽然都有多年的化学教学经历,也都积累了一定经验,但面对二期课改的新教材,每个人都是新手。首先,我们认真参加市组织的新教材培训,虽然在炎热的夏季,虽然路途遥远、交通不便,但我们都自始至终认真学习。接下来,我们组的四位老师分头通读全册教材,了解教材的总体脉络和布局,这对整体把握教学是很有好处的。例第一章《化学的魅力》,重在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感知化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了解学习化学最基本的一般方法。这样,我们在实施第一章教学时,就把情感目标放到比较突出的地位。第三步我们再集体讨论教案。经分工,由一名教师主讲,再集体补充、修改,往往在初始拿出的教案还是很陈旧的(难该习惯),但经过集体讨论后的教案一定有发展、有突破、有新意,大家感觉到集体智慧的能量是很大的。 二、“填补”新教材的“空白”,学生智能得以发展 新教材的版面上有很多“空档”,有的空档是实验的现象、结论,还有一些是问题的解释,这与老教材有明显的差别,我们开始觉得很不习惯。我们反复讨论是以怎样的方式“填补”这些“空档”,若直截了当地告诉学生,那么编写者的意图就变成要我们老师去填空,这显然是一种误解。我们认真学习二期课程标准,体会到这是留给学生发展的空间,决不能简单地由老师包办代替。于是教材上安排的问题讨论,我们都认真地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尽量由学生自己解决,教材上安排的实验,或由老师演示,或由学生完成,然后归纳现象、推出结论。即使是家庭小实验也鼓励学生去尝试,然后交流.但实验受很多条件的影响,各自得到的现象和结论完全有可能不一致,那么如何去面对考试呢?我们组织学生分析原因,然后得到比较客观的(一致的)结论,而且一般要求学生能在课本上记录下来,以便复习巩固(毕竟考试是不可避免的)。“填补”教材“空白”的过程,是引领学生探究的过程,是学生习得知识、又发展了能力的过程,新教材用得好,学生一定发展得好。 三、改变学习方式,让学生学会学习 如果学生仍以接受性学习方式来学习新教材,那么会碰到很多“不方便”。因为与老教材比,“可接受”的内容明显减少了,教材的体系并不是把所有的知识很现成地呈现给学生的,所以迫使学生一定要改变学习方式。首先迫使教师要培养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变接受性学习为探究性学习。在课堂上,老师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决定探究方向,选择自己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发现其“成果”,帮助学生必要的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整,当学生获得初步结果时,教师应督促学生进行自我检查,自我反思,当探究遇到困难时,教师不把解决问题的方法、答案直接告诉学生或作过多的提示讲解,而应作为一个鼓励者和启发者,作适当点拨,启发学生思考,真正让学生主体解决问题。同时,在提倡学生主体学习的过程中,应加强对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通过表达和表演,增长沟通与交流的能力,理解别人的观点或做法,善于反思自己的思想和实践,从而作出判断,这不仅能提高学生目前的学习水平,而且培养了将来走向和谐社会所不可或缺的基本生存和发展能力。 四、抓住学科特点,在实验中提高学习能力 二期化学新教材抓住了化学是一门理论指导下的实验学科的特点,在实验教学上给了学生发展的充分的空间,与一期教材不同的是不仅化学实验的内容增加了,而且形式从原来的演示实验、学生实验,拓展到家庭小实验和实验设计。家庭小实验是要求学生学会就地取材,体验化学实验的兴趣,并感悟生活和化学的密切联系,所以我们一般都不轻易放弃这些实验,布置学生回家做,而且老师也在家中做,然后再交流实验情况,理解实验的目的、原理、现象和结论。实验设计是二期新教材提出的新的高要求,即使是完成一项很初级的设计,也要求学生对实验原理有一定的认知基础,对实验仪器的功能有初步了解,对实验装置的组合有一定经验,而且不乏有创新的意识。所以看似一个简单的设计,也是一项高级的综合性活动,对二期新教材实验教学的要求,正如县教研室汤老师在“解读新教材”的讲座上提出的四步曲:知道怎样做?

《背影》的反思

教学反思 我在教朱自清的名篇《背影》一课时,决定尝试一下“探究性学习”的理念和思路 我先让学生自主探讨课文,然后让学生分别说出自己对课文的解读希望学生能够通过自主探究,解读出作者在朴实的文字和一幅看似平淡的生活画面中所表达出来的对亲情刻骨铭心的体验和理解 然而,这堂课并没有取得意想中的效果许多同学对亲情的理解仅仅停留在端茶送伞的层面上,对于“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的父亲背影,对于从中折射出的深沉博大的亲情,同学们并不能深切体会,有的甚至嘲笑“父亲”那肥胖笨拙的身躯 受到这次打击,我对探究性学习产生了怀疑,初中二年级的娃娃,有能力自助探究吗?经过课后的一番思索,我感觉到学生之所以不能够领会文章所具有的巨大艺术魅力,原因在于他们平时生活中对于亲情体察得不够敏锐,因此感受得不够真切,解读得不够深入其实,文学家、作家与普通人的不同,也许就在于他们对人生、对生活,有更敏锐的感觉、更深刻的思考而我们要引导学生的,正是学习教材中各位作者对生活、对人生的那种更加敏锐的触角,更加细腻的触觉,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用心去生活,用心去感受,用心去体验,用心去捕捉,用心去积累 于是,我便先布置给学生一项特别的家庭作业:观察父亲或母亲的背影半小时,观察时要用心体会 一星期后的作文课上,我让同学们根据观察内容完成命题作文《背影》,要注意把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写进去课堂中出现了少有的埋头写作的情形,只听见沙沙的落笔声 我捧着学生的作文,欣喜地翻看着,每每有令我心动的发现 一位同学写道:“我第一次如此专注地偷偷望着父亲沉思时的背影昏黄的灯光并不能掩盖他高大强健的身影我知道这高大强健的身影曾负担过整整三个家庭的重担,也曾为他赢得过半抽屉的奖状,更为我们营造了现在这个温馨美满的家然而……我仿佛看到父亲在风风雨雨中艰难跋涉的身影我暗暗下定决心,我一定要做一个懂事的孩子,用我所能做到的一切,暗中为父亲走过眼前这段艰苦的岁月助儿女的一臂之力” 我读着学生的作文,一次一次地被感动着 在此基础上,我让学生接着学习朱自清的同题散文《背影》,让大家探究这篇课文的魅力结果同学们发言非常踊跃,理解得也比较位深刻 是的,一个没有认真观察生活,没有细心感受过生活的人怎能品味出语文学习的乐趣呢?要让学生真正自主探究鉴赏出教材中一篇篇精品和经典的迷人魅力,就首先要引导学生先去仔细地体验生活,思考自我 的确,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要让学生解读课文,就首先要让学生解读生活中的有关主题在自主解读生活的基础上,再来探究作者在课文中如何解读生活的这一侧面的 由此,我认识到,要让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不是凭空就可以一上来就做的探究性学习有一个基础和前提,那就是学生自己对生活、对人生已有的敏锐体察、真切感受、深入思考和解读只有在这个基础上、在这个平台上,学生才有能力、有根基来开展自主探究 因此,我通过这次实验,也是通过这次探究,得到的新认识是:学生自己对生活已有的敏锐体察、真切感受、深入解读,是探究的重要基础之一

实施新课程标准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改革

实施新课程标准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改革 实施新课程标准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改革 课堂教学改革在任何时候都应是我们关注的焦点。当前,在实施新课程标准背景下,课堂教学改革如何进行?笔者想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课堂教学的三个层次 对当前中小学的课堂教学从整体上进行分析,大致可分为以下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为考试而教的课堂。特点是:题海战术,支离破碎。在这样的课堂里,教师组织教学工作的着眼点是为了考试。“考点”决定课堂教学中的“教点”和“学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目标是要把考试可能考到的内容教到位。因此,课堂设计没有了整体感,显得很零碎。有一位教师在教《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时,当学生读到:“哎呀!火烧到邱少云身上了,他的棉衣已经烧着……”这真是万分危急的时刻!学生的朗读也正进入状态,教师却突然叫学生停下,提出一个问题:“着”有四种读音,你们知道吗?……一下子课堂教学就变得索然无味了。虽然,大家都知道,这样的课堂教学弊端很多,但仍有不少教师不愿抛弃这陈旧的套路,因为在考试改革没有太大作为的情况下,这样的课堂,“应考”的效果确实还不错。 第二个层次:为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而教的课堂。特点是:

缺乏情趣,效率不高。当前,多数教师的课堂教学处于这个层次上。本来,加强“双基”教学,教师在课堂上致力于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是无可厚非的。可是,我们的老师把目光仅仅只盯在知识和能力上。他们把学生当成“容器”,而不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他们给学生太大的压力,太窄的空间,太少的自由。因此,在这样的课堂里常常是缺乏情趣,缺乏生机,学生学得很累,而教学的效果却并不高。 第三个层次:为发展而教的课堂。特点是: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在这样的课堂里,教师重视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更重视与学生情感的沟通。他们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激励学生。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主动的状态,课堂气氛异常活跃。这样的课堂,与新课程标准提出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要求是一致的。许多特级教师、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就是这个层次的典范。 仔细分析特级教师、优秀教师成功的课堂教学范例,之所以能取得优良的教学效果,除了他们精湛的教学技艺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他们的课堂教学目标定位与一般的课堂有着很大的差异。这给我们的启示是:要有效地实施新课程标准,必须重新审视我们的课堂教学目标。 二、课堂教学目标的重新定位 新课程标准是围绕着人的培养目标来设计和实施的,“一切

(完整版)项目评估与管理案例分析---你懂的

第一题: [背景资料] 某业主拟招标选择一家工程咨询公司来编制某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资格预审后有三家符合标准条件的工程咨询公司参加了投标。本次评价,技术标的权重为70%,商务标的权重为30%.技术标对工程咨询公司的经验、本项目拟采用的咨询方法和项目组人员构成三个分项进行评审,分项权重分别为20%、30%和50%.评标委员会由5人组成,评委们对三家咨询公司的技术标评分结果如下表所示。三家咨询公司的投标报价分别为:A公司120万元,B公司115万元,C公司125万元。 表技术标评价打分表 评委评价内容评委打分 A公司B公司C公司 甲公司经验80 70 90 咨询方法90 85 70 人员构成60 80 70 乙公司经验80 70 80 咨询方法90 70 60 人员构成80 80 80 丙公司经验75 60 90 咨询方法60 75 80 人员构成80 70 90 丁公司经验75 80 70 咨询方法80 80 90 人员构成70 60 80 戊 公司经验80 70 90 咨询方法70 90 80 人员构成80 70 90 [问题] 1.咨询服务招标的评标标准与方法有哪些种类?各自的适用范围是什么?本次采用的评标标准与方法 属于何种类型。 2.计算评标结果,并选出中标的工程咨询公司(商务标的评分,以最低报价为100分,其它报价得分按其报价成反比递减)。 [参考答案] 1.咨询服务招标的评标标准与方法有以下4类: 咨询服务招标的评标标准分为四类:质量成本评估法、质量评估法、固定预算评估法、经评审的最低评标价法 投标价与评标价的区别 投标价:经评审的、交签字的投标价 评标价:与综合评分法相对应 综合评分法是将价格和非价格因素折算成分数 评标价法是将价格非价格因素通通折算成价格

初中化学教学案例分析Word版

初中化学教学案例水的分解 一、教学背景 教学起点分析:在上节中学生已经了解到在物理变化中分子本身没变,本节继续采用学生熟悉的水做知识载体,通过对水分解产生氢气和氧气的微观过程的描述,使学生认识到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分解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分子,从而理解化学反应的实质。教学的起点定位于引导学生从观察宏观现象到用微观观点分析化学反应的实质。 教学主要方式:实验探究,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 二、教学实录: (一)提出问题导入 (师)我们已经知道,水在加热时变成水蒸气。水的三态变化,只是水分子间隔改变。而“每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这一事实始终没变。那么,如果在水中插入电极,通以直流电,情形是否有所不同呢? (二)解决方法: 用实验验证 (生)猜想同或不同 (师)那么用什么来验证我们的猜想呢? (生)实验 (三)学生分组实验(共 10个小组,每组 3-4 人,实验时学

生只需插上电源即可)

展示多媒体指导实验 (师)同学们在实验中要学会运用观察法,仔细观察实验现象( 1 )两个电极,两支玻璃内液面有什么变化: (生)两个电极产生气泡,并且与正极连接产生的气泡慢,负极连接产生的气泡快。通电一段时间后,两极玻璃上部汇集的气体体积比大约是 V 正极: V 负极 =1 : 2 。 (每次学生回答实验现象后,点击多媒体出示答案。) (师)水通电产生气体是什么呢?是不是水蒸汽呢?我们来检验一下。 ( 2 )用燃着的火柴接近液面下降较快的玻璃管尖嘴处,慢慢打开活塞,观察所发生的现象。 (生)管中的气体被点燃 (师)这种气体是不是水蒸汽呢?为什么? (生)不是,因为水蒸汽不能被点燃。 (师)对,这种能被点燃的气体就是氢气。也就是在氢气球里所装的气体。 ( 3 )用带火星的木条,接近液面下降较慢的玻璃管尖嘴处,慢慢打开活塞,观察所发生的现象。 (生)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师)这种气体是不是水蒸汽呢? (生)不是

《设置幻灯片背景》教学反思

《设置幻灯片背景》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设计了四个环节进行教学:即“创设情境,激情导入”——“自主学习,探究新知”——“巩固新知,展示自我”——“课堂总结”。这个设计从信息技术教学的特点出发,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展现了新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在教学中的应用,使自主、探究学习在课堂中得以充分应用,整个教学过程真实、扎实、朴实,使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都有所感悟、有所收获,产生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本节课的内容难度不大,教师在教学结构的设计中主要以学生的兴趣为主,层次清晰。先用展示比较引入主题,然后进行具体的操作演示,引导学生观察其中的变化,并安排学生自主实践,最后由学生进行交流评价。主要内容层层递进,将不复杂的内容教出了新意,使课堂呈现出轻松活泼的局面。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要抓住导入环节,课一开始就能把学生牢牢吸引住。首先通过展示两组演示文稿(一个设置背景,另一个未设置背景)比较引入主题,然后进行具体的操作演示,引导学生观察其中的变化把学生带入老师创设的学习的情景中,让学生注意力集中起来,同时活跃了课堂气氛。 2.自主学习,探究新知 在学生兴趣浓厚,跃跃越试时,我适时的出示任务一,参照课本“做一做”给出的操作步骤,完成对“塞上新五宝”红宝的背景设置,由学生主动完成。在课堂上,我清楚地看到,学生们不仅会看书,而

且看得很认真,并能按照步骤完成操作任务,培养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当学生学会设置单色背景后,我对他们提出了更高的探究任务,探究在幻灯片背景对话框中,分别使用“填充效果”对话框中的“渐变”选项卡中的“双色”、“预设”观察背景填充效果的异同。并选择一种你最喜欢的效果设置“塞上新五宝”中其他“四宝”背景。 3、巩固新知,展示自我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巩固、熟练今天的新授内容,我设置了两个分层练习,首先将“我爱我家”演示文稿中所有幻灯片设置成一样的背景,目的是检查学生掌握的情况;而后针对掌握快的同学我又给出第2个练习:将“认识哺乳动物”演示文稿中的幻灯片设置成自己喜欢的背景,利用前面学过的“艺术字”“剪贴画”“插入图片”加以修饰,使它更富个性。这一练习主要是培养学生在熟练掌握本课知识的基础上,将之前知识综合加以应用的能力。学生在交流展示作品环节,我从背景色颜色搭配是否合理,主题字颜色的设置是否突出,设计版面是否有创意等方面引导学生互评。评价的结果不再是单一的好和不好,而是鼓励性或给予肯定性评价,这样做的目的,是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辨别的能力,让学生不要单一的只用好和不好,而是说好在哪里,实现主体的多元化,评价结果的多元化,并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4.课堂总结 课堂总结是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归纳和概括。我在总结本节课知

分析化学教案

分析化学教案 第1章定量分析化学导论 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误差的分类及产生的原因 2、掌握误差与偏差的表示方法及有关计算 3、熟悉掌握有效数字的有关规则 第一节定量分析误差 一、准确度和精密度 在进行定量分析实验的测定过程中,不可能使测出的数据与客观存在的真实值完全相同。真实值与测试值之间的差别就叫做误差。通常用准确和精密度来评价测量误差的大小。 (一)准确度与误差 准确度是实验分析结果与真实值相接近的程度。 准确度以误差来表示,误差又分为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 1、绝对误差:其符号为E,表示式为 E=X-T 式中,X和T分别表示实验值和真实值。对于多次实验,实验值用单次实验的平均值代替 E值越小,准确度越高。 2、相对误差:其符号为R E,表示式为 式中,E和T分别表示实验误差和真实值。 从以上两式可以看出,用相对误差来表示分析结果的准确度是比较合理的,因为它反映了误差值在整个结果的真实值中所占的比例。 误差有正、负之分。当测定值大于真值时误差为正值,表示测定结果偏高;当测定值小于真值时误差为负值,表示测定结果偏低; (二)精密度与偏差 精密度指一组平行测定结果相互接近的程度。精密度用偏差表示。 偏差:个别测量值与平均值之间的差值 如果测定数据彼此接近,则偏差小,测定的精密度高;如果测定数据分散,则偏差大,测定的精密度低。

1、单次测定偏差、平均偏差和相对平均偏差 单次测定偏差: 平均偏差: 相对平均偏差: 2、标准偏差、相对标准偏差 (1)标准偏差(standard deviation) 无限次测定,标准偏差用σ表示 无限次测定,标准偏差用s表示 (2)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 相对标准偏差又称变异系数(CV)(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3、极差:又称全距,是测定数据中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 其值愈大表明测定值愈分散。 (三)准确度与精密度的关系: 衡量准确度高低的尺度是误差。误差越小,准确度越高;误差越大,准确度越低。衡量精密度高低的尺度是偏差。偏差越小,精密度越高;偏差越大,精密度越低。 精密度不好,准确度一定不高;精密度好,准确度不一定高,因为可能存在系统误差;若要准确度高,精密度一定要好。 例1,甲、乙、丙三人测定某铁矿石中Fe2O3的质量分数如下(已知真实值为50.36%),请对三人的测定结果进行评价。 甲:50.30%、50.27%、50.28%、50.30% 乙:50.40%、50.23%、50.25%、50.30% 丙:50.36%、50.34%、50.35%、50.34%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的教学改革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e910139044.html,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的教学改革 作者:何亚平叶世群祝倩倩 来源:《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2019年第09期 摘要:遵循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理念,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在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师资队伍、实训条件、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大力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教学改革 引言 2016年6月,我国正式加入《华盛顿协议》,这对构建我国工程教育的质量监控体系, 推进我国工程教育改革,进一步提高工程教育质量,促进我国工程教育的国际互认,提升国际竞争力,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華盛顿协议》是针对本科层次的培养,针对高职高专层次的培养,可以参照国际工程联盟制定的《悉尼协议》。2016年12月,由中国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与评估研究会牵头,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全国135所高职院校成立“《悉尼协议》应用研究高职院校联盟”,“运用成果倒推思维”开展教学改革成为各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方向。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率先在“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开展相应的教学改革,以培养面向世界、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毕业生。 一、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理念 北京交通大学副校长张星臣曾推动该校多个专业参与《华盛顿协议》认证。他认为“专业认证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和持续改进”的理念,与传统的“内容驱动、重视投入”的教育理念形成了鲜明对比。 一是以学生为中心,面向全体学生。区别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工程教育认证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把学生作为学校或专业的首要服务对象,教育目标围绕学生的培养; 教学设计聚焦学生的能力培养;师资与教育资源满足学生学习效果的达成;评价的焦点是对学生效果的评价。 二是以学生学习产出为导向。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提出的“以学生学习产出为导向”,完整地说明了学校定位、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体系、教学活动、师资及教学资源之间的关系:利益相关各方的需求决定学校的定位;学校定位决定专业培养目标;专业培养目标决定学生毕业要求;毕业要求决定课程体系;课程体系决定教学活动设计、师资及教学资源配置。这是一个由上向下设计,由下向上支撑的过程。

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模板)

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 第一部分:项目总论 一、项目概况 二、可行性研究结论 三、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四、项目存在问题与建议 第二部分项目背景 一、项目提出背景 二、项目发展概况 三、项目投资的必要性 第三部分项目投资所在城市的基本概况 一、城市基本发展情况 二、城市地理位置、交通、 三、城市气候与生态环境 四、城市的人文环境 五、城市经济状况 六、城市的人口结构及人均经济状况 七、城市整体发展规划及功能布局 八、城市对项目的影响与建议措施 第四部分市场分析 一、整体房地产市场发展状况分析 二、项目区域市场分析 第五部分地块分析 一、地块概况 二、地块分析 三、土地价格 四、土地升值潜力初步评估 五、项目取得用地的法律及政策性风险分析

六、地块SWOT分析 七、项目评价 第六部分项目定位 一、项目目标设置 二、项目整体定位策略 三、项目定位建议 第七部分项目整体规划分析 一、项目规划设计可行性分析 二、项目规划设计的主题及概念 第八部分项目开发建设进度安排与销售节点 一、项目分期开发设置 二、工程计划 三、销售节点 第九部分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一、成本预测 二、税务分析 三、资金筹措 四、资金投放使用计划 第十部分销售收入测定 一、销售收入测算 二、销售利润测算 第十一部分财务与敏感性分析 一、项目盈利能力分析 二、项目盈亏平衡分析 三、项目敏感性分析 第十二部分综合评价 一、经济评价(定性) 二、社会评价(定性) 三、环境评价 四、市场预测

五、存在问题与建议 六、总体结论及建议 第十三部分竞拍和投标方式取得土地需要增加和完善的内容 一、主要指标测算 二、竞争对手分析 三、制定策略 第十四部分附件 第一部分:项目总论 一、项目概况

初中化学教学案例1

初中化学教学案例—— 创设问题情境,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与探究 一、背景 陶行知先生说:“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授人一鱼,供其一饭之需,教人一渔,则其终生受用无穷。”怎样才能使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并能通过实验分析、推理、归纳而获得知识呢?我想,对初学者而言,应从任务或问题出发,通过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心理上的认知冲突,放权给学生,让他们自主实验,让他们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方法,从中获得知识和技能,获得情感体验,使学生感到化学是重要而有趣的课程。 二、教学方案 [师]下面,我想请在座的各位同学尝试解决一个问题:设计一个实验,粗略地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学习小组先相互讨论,4分钟后,请同学们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 (学生4人一组围在一起讨论,情绪高涨) [生1]取一定体积的空气(一个集气瓶),把火柴点燃伸入集气瓶中,熄灭后,用原来的总体积减去后来剩余的体积,即为氧气的体积,再通过计算,便可求出氧气的体积分数。 [师]我认为,这个同学抓住了关键——利用物质在空气中燃烧消耗氧气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真是难能可贵,其他同学有什么看法?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生2]按他的方案,我觉得气体的减少量无法测定。 [师]我同意。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谁来帮帮他? [生3]我能不能上来画? [师]当然可以! [生3](边画边讲)先将一支长的蜡烛放在水槽底部,向水槽中加水,使水面低于蜡烛,将一个集气瓶倒罩在蜡烛上方,当蜡烛熄灭后,由于集气瓶中的氧气被消耗,所以瓶内压强减小,外界大气压就会将水压入集气瓶中,那么,水面上升多少就表明氧气的体积是多少。 [师]这个方案怎么样? (学生议论,纷纷表示同意该方案) [师]我也很欣赏这位同学的方案,他巧妙地运用物理学知识,利用倒吸入水的体积,明确地计算出被消耗掉的氧气的体积,从而测出一定体积的空气中所含氧气的体积,很有创意,那么,还有没有需要完善的地方? (学生你望望我,我望望你,没人回答,一时安静无声) [师]既然没有,我们就请同学们自己实验一下,看看你们的结果与科学家的结论是否一致? [生]学生实验,发现水面上升的高度是集气瓶体积的1/10。 [师]科学家的结论是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而大家的实验结果是占空气体积的1/10,为什么? [生4]蜡烛燃烧放热,使剩余气体膨胀,所以液面上升的体积数偏少。 [师]也就是说,我们要等到装置完全冷却到原来的温度后再观察(约2分钟后,观察结果仍然偏小)

《背影》教学反思

《背影》教学反思 本文感情真切、质朴自然,所以我将教学的重点自然放在了通过品读“背影”来感悟文章蕴含情感上。文章的标题即是“背影”,父亲给作者留下深刻印象的也是背影,背影在文中多次出现,是贯穿文章的主线。抓住“背影”,也就抓住了理解本文的关键。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有几点体会: (1) 让语文课堂充满人文关怀。我们的语文教学应结合学生的生活与升华体验,让在学生自主研读阅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自主表达,学生的发言有亮点。例如:读到“爸爸为我买橘子”这一部分的时候,有的学生就说:“这真是一个伟大的爸爸,为了儿子,再苦再累也不怕!”但也有的学生认为:爸爸的作法不可取,因为儿子也已经是大人了,就应该让他自己去.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教学的生命就在于读书的过程中,以文本为出发点,引导学生融入自我的体验和感觉,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世界,引发新的共鸣和思维,创造出新的境界,感悟出新内容,从而让我们的语文教学体现出深刻的人文关怀。 (2)教学的过程是一个师生互动的学习与交流的过程。新课程的理念认为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的学习过程,它是有着生命意义的师生的共融共进的历程,是生机勃勃和五彩缤纷的。在让学生自主选择内容时,有的学生认为”车站送别”一节感人,有的则觉得”爸爸为我买橘子”一部分更让人感动.同样,让学生畅想表达为什么感动时,学生同样有着不同的感觉和见解。如本课要感悟课文父爱时,学生从几个描写父亲的简单语言和动作中体会了父爱的伟大的父爱。 (3)激情和富有感情的语言能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当然这种语言是发自于教师的内心的,是心中的真情实感的体现,而非教师为激怀而抒情,也不是矫揉造作,更不是哗众取宠式的无聊言语。教师的语言要有启发性,富有创造性,并适当的幽默,让学生能主动的接近你。新课程的理念认为教师要树立强烈的亲和力,其实教师的亲和力主要是得益于教师的语言的运用。如本课教学中,当学生自主选择时,大多数学生的选择是“父亲为我买橘子”一部分,于是深情地说:同学们,你们的选择使我想起一句话:“可怜天下父母”,接下来请学生饱含感情朗读课文中描写父亲的语句。如此一讲不知不觉的受感染,从而引发学生投入地读文。 ⑷、立足文本与超越文本。新课标中指出: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应用的领域……提高学习效率。因此,超文本阅读与应用是新时期语文教学的亮点。比如在完成书本知识的介绍后,在安排作业时播放《春江花月夜》的音乐,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构思,进行写景片段描写,最后教师小结:大家笔下的春天都一样的美好,另人向往,春天带给人万千遐想,充溢着蓬勃的生机,但是“春归如过翼,一去无踪”,春天是难以持久的,生命的春天也是短暂的,因此,我们应该珍惜青春,立志奋进。语言教学中要回归人的“生活世界”,就必须将生活的情趣带入我们的语文课堂,将充满无限的生机、平等和谐的意趣流入的心田,才能营造主体学习的氛围,让学生在个性发挥的基础上自由地提问、自由地发表意见、自由地选择学习方法和学习内容,增强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在语文教学中要回归人的“生活世界”,就必须将

自用分析化学教案混合碱的分析(双指示剂法)

自用分析化学教案混合碱的分析(双指示剂 法)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实验六混合碱的分析(双指示剂法) 预习提要: 1、多元酸盐(碳酸钠)滴定过程中溶液pH值的变化。 2、酸碱指示剂、混合酸碱指示剂及选择指示剂的原则。 3、查出百里酚蓝-甲酚红混合指示剂的变色点pH、酸式色、碱式色。 4、吸量管、移液管的使用;试液的转移与稀释。 5、以酚酞为指示剂测定混合碱组分时,在终点前,由于操作上失误,造成溶液中盐酸局部过浓,使部分碳酸氢钠过早地转化为碳酸,V1测定结果有何影响为避免盐酸局部过浓,滴定时应怎样进行操作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混合碱分析的测定原理、方法和计算; 2.进一步熟练滴定操作和滴定终点的判断; 3.进一步掌握酸式滴定管的使用,熟悉移液管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 混合碱系指Na 2CO 3 与NaHCO 3 或Na 2 CO 3 与NaOH等类似的混合物。测 定各组分的含量时,可以在同一试液中分别用两种不同的指示剂来指示 终点进行测定,这种测定方法即“双指示剂法”。若混合碱是由Na 2CO 3 和NaHCO 3 组成,先以酚酞作指示剂,用HCl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由红色 变成无色,这是第一个滴定终点,此时消耗的HCl溶液的体积记为 V 1 (mL),溶液中的滴定反应为: Na 2CO 3 + HCl = NaHCO 3 + NaCl 再加入甲基橙指示剂,滴定至溶液由黄色变成橙色,此时反应为: NaHCO 3 + HCl = NaCl + H 2 O + CO 2 ↑ 消耗的HCl的体积为V 2(mL)。根据V 1 、V 2 值求算出试样中 Na 2CO 3 ,NaHCO 3 的含量。若混合碱为Na 2 CO 3 和NaOH的混合物,可以用上述

新时代背景下《城市总体规划》课程教学改革

Creative Education Studies 创新教育研究, 2018, 6(5), 349-353 Published Online October 2018 in Hans. https://www.sodocs.net/doc/e910139044.html,/journal/ces https://https://www.sodocs.net/doc/e910139044.html,/10.12677/ces.2018.65056 Education Reform of Urban Master Planning Curriculum in the New Era Fang Zheng, Zhiling Zhu, Xinshuai Man 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Ningxia University, Yinchuan Ningxia Received: Sep. 21st, 2018; accepted: Oct. 5th, 2018; published: Oct. 12th, 2018 Abstract With Habitat III holding and The New Urban Agenda publishing, new data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such as Big data and Internet of Things, and new requirement for of urban master planning compilation, education reform for urban master planning curriculum is extremely urgent. This study proposes four fields, like content of courses, teacher troop, teaching methods and examina-tion methods should be taken into action, by integrating new urban development models, new da-ta and technology, and new ideas in the contents, depending on multiple types of teachers, using various kinds of teaching methods and examination methods to realize multiple aims. These aims can be classified as theoretical recognition and methodology application, independent thinking and synthetic analysis, oral expression, PPT making and map drawing, and group cooperation. Thus, the students can cope well with the new era. Keywords The New Era, Urban Master Planning, Education Reform 新时代背景下《城市总体规划》课程教学改革 郑芳,朱志玲,满新帅 宁夏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宁夏银川 收稿日期:2018年9月21日;录用日期:2018年10月5日;发布日期:2018年10月12日 摘要 随着2016年“人居三”的召开及《新城市议程》的提出,大数据、物联网等数据及技术革新,及国内城

项目背景分析

一、项目背景分析 xx公司已经应用计算机作为生产管理的工具。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迅速在普及,xx公司的计算机应用和局域网络规模也在不断壮大。目前xx公司已经建立了三十个分公司(办事处),各分支机构内部也全部采用计算机作为业务工具,并建立了自己的局域网络,部分公司已经接入Interent。 随着xx公司业务发展的需求,各分公司有着越来越多的业务信息需要同总公司交互。但现阶段xx公司的计算机网络系统仍然局限于各分公司自己建设一个局域网,这些小的局域网只能满足分公司内部的网上办公系统,不能实现整个公司的网上办公需求。分公司与总公司的信息交流仍然使用传统的电话、传真、人力等方式,或者在没有进行任何安全措施保护的情况下使用互联网。对整个公司来说,分公司仍然是信息孤岛。xx公司的信息网络建设已经滞后于业务发展的步伐。新的ERP系统的使用也迫切地需要将各分公司与总公司的局域网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大的内部intranet广域网络。 公司的信息部门时刻跟踪最新技术的发展,发现VPN技术的应用已经完善,公司的计算机网络已经可以采用最新的VPN技术实现各分公司与总部网络之间的安全广域网连接。 目前,各种病毒、网络攻击等安全事件频繁发生,已经成为企业安全的一个重要威胁;技术的突破,已经使各种病毒具有了黑客工具的性质,一旦企业被病毒感染,会自动打开相应的端口或服务,使企业门户大开,而病毒通过互联网可以轻易的突破没有经过严密防护的企业内部网络,给企业带来各种威胁:开放服务、发出大量垃圾邮件或带病毒邮件等等。黑客和带黑客性质的病毒,不仅会破坏xx公司的运行环境,破坏机器上的数据,更有可能盗取机密的数据和信息!潜在的风险很难估计。 而在xx公司各地网络建设之初,因为没有专门针对安全方面进行专门设计,所以其现状是不能够满足本企业目前的安全需求的。比如没有采用必要的网络边界防御手段来抵抗来自外部的各种威胁,同时也没有采用必要的防病毒手段来抵抗当今变化各异的病毒。 防火墙系统,负责整个企业的边界防护,进行企业内部、外部沟通的安全桥梁,增加了防火墙系统,会将企业的安全防护级别提高一个层次,同时,还可以建立公司总部与分公司网路之间的VPN通道,更加合理、有效的利用公司现有资源,而不会造成信息泄露,因此,引进新的防火墙系统也是xx公司建立企业广域网安全系统的当务之急。 经过和xx公司的相关技术人员的接触和交流,在此基础上我公司给出本VPN广域网络及安全系统建设的实现方案,侧重于企业的VPN系统,并考虑到信息的足够安全性。 二、VPN/防火墙需求分析 1、VPN技术介绍 虚拟专用网(VPN)是一个通过公用网络(通常是因特网)建立的一个临时的、安全的连接,是一条穿过混乱的公用网络的安全、稳定的隧道。虚拟专用网是对企业内部网的扩展。虚拟专用网可以帮助远程用户、公司分支机构、商业伙伴及供应商同公司的内部网建立可信的安全连接,并保证数据的安全传输。虚拟专用网可用于不断增长的移动用户的全球因特网接入,以实现安全连接;可用于实现企业内部网之间安全通信的虚拟专用线路。 虚拟专用网主要采用了两种技术:隧道技术与安全技术。隧道技术当前主要有三种协议支持:PPTP,L2TP和IPsec。安全技术主要有MPPE、IPsec等加密算法。隧道技术主要是完成IP数据包的二次封装,以实现企业私有地址在公网上的传输。为了保证传输的安全,需要一定的安全加密手段保证数据的私密性和完整性,在隧道和加密的技术上,IPsec已成为IP安全的一个应用广泛、开放的VPN安全协议。IPsec适应向Ipv6迁移,它提供所有在网络层上的数据保护,进行透明的安全通信。IPsec用密

初中化学教学案例-氧气

初中化学教学案例 雅思实验学校化学组 一、背景 陶行知先生说:“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授人一鱼,供其一饭之需,教人一渔,则其终生受用无穷。”怎样才能使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并能通过实验分析、推理、归纳而获得知识呢?我想,对初学者而言,应从任务或问题出发,通过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心理上的认知冲突,放权给学生,让他们自主实验,让他们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方法,从中获得知识和技能,获得情感体验,使学生感到化学是重要而有趣的课程。 二、教学方案 课的引入及知识的铺垫与方案一相同,对于主体实验,我是这么处理的:[师]下面,我想请在座的各位同学尝试解决一个问题:设计一个实验,粗略地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学习小组先相互讨论,4分钟后,请同学们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 (学生4人一组围在一起讨论,情绪高涨) [生1]取一定体积的空气(一个集气瓶),把火柴点燃伸入集气瓶中,熄灭后,用原来的总体积减去后来剩余的体积,即为氧气的体积,再通过计算,便可求出氧气的体积分数。 [师]我认为,这个同学抓住了关键——利用物质在空气中燃烧消耗氧气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真是难能可贵,其他同学有什么看法?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生2]按他的方案,我觉得气体的减少量无法测定。 [师]我同意。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谁来帮帮他? [生3]我能不能上来画? [师]当然可以! [生3](边画边讲)先将一支长的蜡烛放在水槽底部,向水槽中加水,使水面低于蜡烛,将一个集气瓶倒罩在蜡烛上方,当蜡烛熄灭后,由于集气瓶中的氧气被消耗,所以瓶内压强减小,外界大气压就会将水压入集气瓶中,那么,水面上升多少就表明氧气的体积是多少。 [师]这个方案怎么样? (学生议论,纷纷表示同意该方案) [师]我也很欣赏这位同学的方案,他巧妙地运用物理学知识,利用倒吸入水的体积,明确地计算出被消耗掉的氧气的体积,从而测出一定体积的空气中所含氧气的体积,很有创意,那么,还有没有需要完善的地方?

背影课堂教学实录

背影课堂教学实录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背影》课堂教学实录 一、【情感铺垫】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品读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篇经典美文,朱自清先生的《背影》。大家都读过这篇文章吗 生:(齐答)读过了。 师:在阅读中有什么感受呢 生:(部分学生,声音较低)很感动。 师:《背影》这篇文章,是一首悲歌,更是一支爱之曲,它曾使多少人魂牵梦绕,又曾使多少人潸然泪下。虽然它的时代与同学们的生活有很大的距离,但这并没有影响同学们对作品的理解,同学们仍然能读出文中那淡淡的哀愁里浓浓的父爱。在学习课文之前,我想做两个调查。 (教师用电脑投影调查题目:你知道父母的生日吗) 师:很多同学都知道父母的生日,真好,我替你们的父母谢谢你们。下面我们进行第二项调查:你能说出在与父母相处的日子里,最令你感动的一件事(或者一个片段)吗(老师让学生默想一分钟,但没有学生说得出)师:很多同学能够体会到父母为你们无怨无悔的付出,并且在接受爱的时候,也能够爱自己的父母。父母的爱是体现在生活的细微之处的,需要我们用心去体会。也有一些同学没能好好地体会父母的爱,也许是觉得父母所做的一切是多么的平凡,也许是觉得父母对自己的养育的一种天经地义。亲爱的同学,让我告诉你吧,父母的爱的确很平常,很实在,但它是人世间最无私、最伟大的情感。其实我是没有资格责备你们的。因为,像你们这样大的时候,我也没有体会到父母的爱。只是现在人到中年,我自己也做了父亲,同时看到父

母额头的皱纹一天天增多,头发一天天变白,我才会想起从前父母伴我走过的岁月,一种感动,一种愧疚之情油然而生。这时候,我才真正读懂了“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含义。“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句古诗告诉我们要珍惜父母健在的机会,好好尽孝。感谢上苍,我的父母依然健在,我还有机会尽一份孝心。 二、【听读课文】 师:好了,不说太远了,现在我们一起来品读这篇写父亲的经典美文。请大家打开课本,边看课文边听朗读录音,用心感受。 (老师用电脑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学生听读课文,老师注意观察学生听读时的情况) 三、【交流感受】 师:从同学们的默默无语中,我知道了,你们已经走进了作品,并且被作品深深地打动了。那么,文章哪个地方最令你感动呢请大家来谈一谈,好吗生1:我觉得父亲为儿子买橘子很感人。(老师让学生说出原因)因为当时他的家竟很贫困,可他却还要为儿子买橘子,我读到这里很感动。师:当时作者的祖母亡故,父亲又失业,家境的确十分惨淡。在这种凄凉哀愁的背景下,父亲还要亲自送儿子上车,亲自为儿子买橘子。这种爱子深情就显得特别感人,也特别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生2:“父亲走后,我的眼泪又来了”这个地方也很令人感动。作者原来并不理解父亲,觉得父亲说话不漂亮,心里暗笑他的迂。现在作者已理解了父亲的苦心和爱子深情,在离别的时候,儿子终于忍不住流泪了。

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设计

分析化学 专业名称: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 课程学分:5 总学时:96 课程类型:专业核心课 一、课程定位 分析化学课程是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也是分析工、检验工考证的必修课程,是全国化学检验工比赛的重点课程,具有业务性、应用性、技能性强的特点。课程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具备在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事样品前处理和化学分析工作的业务素质和能力。本课程的先行课程为“大学化学”、“有机化学”等,后续课程为“仪器分析”、“有机分析”、“轻化工产品检验技术”等。 二、课程教学设计理念和思路 1.设计理念 本课程的基本设计理念是,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工学结合课程模式”,课程设计指向工作需要,教学内容的选取主要来自基层企事业单位样品前处理、化学分析的实际工作过程,以实践作为课程教学的主线,通过实践带动知识的学习、技能的掌握和职业素质的养成。采用多元灵活的考核评价方式,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2.设计思路 本课程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学习与可持续性发展,关注学生素质,关注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该课程是依据企业分析人员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中的工作项目设置的。其总体设计思路是,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并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学会完成相应工作任务,并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课程内容突出了对学生化学分析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了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并融合了分析工、检验工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的要求。本课程以企业样品前处理实际工作为依据来进行项目设计。教学过程中,通过校企合作,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等多种途径,采取工学结合的形式,充分开发学习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教学效果评价采取多种灵活有效的方式,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实践能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