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八年级语文下册《西部地平线上的落日》《云海》学案(无答案)北师大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西部地平线上的落日》《云海》学案(无答案)北师大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西部地平线上的落日》《云海》学案(无答案)北师大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西部地平线上的落日》《云海》学案(无答案)北师大版

初二语文北师大版

《西部地平线上的落日》《云海》

一、一周知识概述

本周学习《西部地平线上的落日》《云海》这两篇课文,学习这两篇文章,一要了解写作意图,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把握文章主旨;二要掌握文中景物描写的一些方法,以及在描写中渗透作者的主观情感;三要揣摩优美句子的含义,品位文章的艺术魅力;四要感受作者热爱大自然,抒发人生感悟的思想感情。

二、重点知识归纳与讲解

《西部地平线上的落日》

1、文章主旨

此文采用了总分式的结构形式,记叙了作者在两个不同地点欣赏西部地平线上的落日景象,抒发了他对“世间有大美”的感受。

2、课文结构

第一段(1):总说西部的落日“最令我震撼”。

第二段(2—18):具体描写了西部地平线上的两次落日。

第一层(2-6):描写了在甘肃的定西高原上欣赏到的落日景象。

第二层(7—18):描写了罗布淖尔荒原上欣赏到的落日景象。

3、写作特点

(1)文章采用总分式结构,并且在每个大的部分和小的层次之间使用标志文脉的语句,使得行文的脉络清晰。如三个部分之间的过渡,“我们的车在甘肃的定西高原盘旋”“第二个带给我深刻记忆的是罗布淖尔荒原上看日落”。

(2)写景能突出地域特征。作者对落日的描写,能结合西域的风情,如题目“西部地平线上的落日”,为什么是地平线呢?因为西部是高原,平坦的,不像东部有那么多的山峦。只有在平原上,才能看到地平线。比如,用蒙古人常用的勒勒车的轮子、民间剪纸来比喻形容落日。还比如,把落日放在西部荒凉鬼域的背景之下来描写。

(3)在写景中渗透着主观的人情。如写第一次落日说它“依恋地、慈爱地注视着人间”“不愿离去正在注视它的我们”,这是一种充满人情的落日,由于人情而变得充满诗情。写第二次落日,作者则写道“在那一刻我突然掉下泪来,我感到,死亡原来也可以是一件充满庄严和尊严的事情啊!” 直接抒发了“较之日出,落日景象更庄严、神圣和具有悲剧感”的情感。

4、语句品味

(1)中亚细亚地面上独特的地貌,奇丽的风光,每每令我惊骇,叫我明白了“世间有大美”这句话,决不是一时偶然而发的诞语。而在所有雄伟的风景中,落日大约是最令我震撼的了。

作者采用了由大背景投放到局部特写的方法,层层推进,由中亚细亚的所有雄伟的风景,直至推出令作者震撼的落日。“世间有大美”是作者对西部风光的总评价,而“所有雄伟的风景中,落日大约是最令我震撼的了”是对这一景象的具体描述,并统领全文。

(2)它没有了光焰,颜色像我们写春联时用的那种红纸。柔和、美丽、安谧,甚至给人一种不真实的感觉。像民间剪纸。它大极了。我说它像勒勒车的轮子,只是一个顺手攫来的想法,它当然较这轮子要大得多。

描写景物重点是抓住其典型特征。落日的特征主要表现在颜色和形态上。这里,作者把落日的红与写春联用的红纸的颜色比较,体现出一种净化心灵的“静”,还具有历史文化氛围。作者把落日的形态比作是“勒勒车”的轮子,体现出一种民族特色。

(3)落日在沉入地平线以下的那一刻,是跳跃着,颤抖着降落的。它先是纹丝不动,突然,它颤抖了两下,往下一跃,于是只剩下了半个,依恋地慈爱地注视着人间,好像有些贪恋,不愿离去,或者说不愿离去正在注视它的我们。

在描写上,从动态与静态两个方面来写太阳落入地平线的过程。“跳跃着,颤抖着”是动,“纹丝不动”是静。动是美的,“跳跃”“颤抖”“跃”。静也是美的,它“依恋”“贪恋”“不愿离去”。由动到静,再由静到动,直到完全消失。在情感方面,运用拟人的手法,使人觉得太阳也有着生命情感,真的不愿离去。

5、问题探究

(1)文中说“落日大约是最令我震撼的?”结合两次落日请具体说说?

第一次落日,这是一次近于静态的描写,落日给人的感觉是柔和、美丽、安谧的,落日的消逝过程呈现出一种梦幻的美。在这里,作者觉得,没有光焰的太阳另有一美:那就是一种平凡,甚至平淡的美。不要以为太阳只有光芒万丈才是美的,太阳的美是多种多样的,平凡的、朴素的、色彩不鲜艳的、宁静的、柔和的、安详的、没有光焰的太阳,也可以是很美的,令人心灵震撼的。

第二次落日,这是一次先抑后扬的描写,作者先极写了不死不活的停驻在西边天空的太阳,对应的是西域荒凉空旷的无人区,给人的是压抑的梦幻般的感觉。然后,作者笔锋突转,由不经意间的回头,引发了辉煌的一幕:在辽阔的大背景下,一轮血红的落日鲜艳、温柔的停驻着,让人们有了身在画中的感觉。这瞬间辉煌的一幕有了前面的渲染,也就不是一般的美了,而是令人心灵震撼的世间之“大美”。

(2)文中关于“左公柳”的故事与文章有什么联系?这些联想有什么作用?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关于“左公柳”的故事,是由落日的背景自然想起的,走在异地他乡、陌生的环境,将眼前之景与自己熟悉的传说故事进行时空上的联系,是人之常情。同时,这些联想又可以丰富文章内容,体现作者的文化涵养,又可增强文章的文化底蕴。这些联想也让我们更加深刻地了解作者的内心世界。

(3)文中为什么说“我感到,死亡原来也可以是一件充满庄严和尊严的事情啊!” “较之日出,落日景象更庄严、神圣和具有悲剧感”?

太阳在消失之前辉煌起来,这种辉煌的美丽出现在如同月球表面的荒凉的西部戈壁,这不是一般的美,而是令人震撼的世间之“大美”。因为这个辉煌的“大美”即将消失,所以作者说它具有悲剧感。反过来说,太阳就要消失的最后时刻是如此美丽,而且这个美丽又表现得如此柔和、安谧、鲜艳、辉煌,所以作者感到,死亡原来也可以是一件充满庄严和尊严的事,感到落日景象较之日出更庄严,更神圣。

《云海》

1、内容简析

文章回顾了青年时的一段经历,自然引出对山中云的描述,接下来重点描述了“云海”这一奇观,突出了山中生活的宁静之美。旨在赞美自然景象的同时,突出了她对所经历的这段时光的怀恋。

第一段(1):交代了自己的青春是在宁静中度过的。

第二段(2—9):描述了“云海”这一奇观,表露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第三段(10):抒发了自己对那一段时光的怀恋。

2、写作特点

(1)抓住自然景物的特点,进行形象而细致描绘,如文中第三自然段中写云的句子,把云比作是“天空的吉普赛人”,吉普赛人是流浪的民族,用民族的特点,来形容云没有固定的空间位置;用“走错路的”,来形容云的突然改变方向;用“慌慌张张”,来形容其变化之快;用“胖乎乎”“晕头晕脑”,来表现其不能自控。这些极富拟人化的词,既写出了云的运行变幻的特点,又突出了白云的活泼、可爱之特点,读之令人神往。

(2)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作者描写云海有正面描写,如对“漏斗海”的描写,“云海中形成巨大的旋涡,四面的云呈弧线向这圆圈中滑进去”“真像过滤牛奶那样”。接着写了人们在云海中表现,下放在山区的知青,想象自己在云海中游泳,划水,潜水,洗手洗脚,假装溺水,呼喊“救命”,并把自己想象成仙女,这些就是侧面描写了。(3)记叙、描写与议论融为一体。交代往事,作者使用了记叙;对白云及云海,作者又使用了描写;文章结尾两段,作者在记叙,描写的基础上又展开了议论。

3、语句品味

(1)我的青春与别人不同,是在宁静中度过的。说是宁静,在当时被认作“寂寞”。

这是作者以现在与过去的眼光对“我的青春”的两种不同感受,“宁静”是现在的看法“寂寞”是当时的看法。表达了自己现在对过去那种生活的真正理解,以及对过去生活看法的一种纠正。

(2)女孩子们最喜欢这样嬉戏。“我们是仙女!”这么喊着,人人都想象自己是霓裳羽

衣的纤纤美女。

在那样艰苦的年代里,美与女孩子还存在相当的距离,她们只能通过想象来获得暂时的欢欣。本句分明也透露出一种乐观的精神。

(3)云海隔开我们与山下社会的联系,造成无限畅通的开阔的心情。

云海的出现,使山上的人有了如漂浮尘世之外的超然之感,仿佛进入了自由快乐的仙境。脱离了与山下社会的联系,也就摆脱了束缚,不再受世间的困扰,于是便有了“无限畅通的开阔的心情”。

4、问题探究

1、这篇写景的课文,字里行间也流露出作者在那种特殊年代时一种特别心情,你能感受得到吗?

作者的特别心情,主要就是开头所说的,几乎有隔世之感,很少受到外界的干扰的单纯、开阔的宁静,整个心灵全神贯注于风霜雨露的自然界。在那特殊的年代,虽然物质生活贫困,日子寂寞,生活单调辛劳,精神也是孤独的,但作者的心情是宁静、单纯、乐观的。文中结尾写道现在“再也没有当年的心情了”,觉得这段“与自然相亲如手足的爱护生活”是属于心灵的,永远值得珍藏在记忆的深处的。

在线测试

A 卷

窗体顶端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线的字注音有错的一项()

A.惊骇(hài) 雾霭(ǎi) 安谧(mì)

B.怄气(òu) 粗犷(kuàng) 霓裳(ní)

C.憧憬(chōng jǐng) 婆娑(suō) 顺手攫来(jué)

D.瞅着(chǒu) 酝酿(yùn niàng) 懊悔(ào)

2、下面各句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落日大约是最令我震憾了。

B.像一枚灰白色的五分钱硬币,停住在西边天空。

C.朝夕相处的几个人,既使是怄气也非常简单。

D.观赏云海成了正当的借口,可以稍许偷懒片刻。

3、在横线处填上恰当词语的一组是()

云是天空的吉普赛人,它们一群群_________。________有走错路的一团云,__________一头_______到山上。

A.来去匆匆偶然慌慌张张碰

B.来去匆匆偶尔慌慌张张撞

C.慌慌张张偶然来去匆匆碰

D.慌慌张张偶尔来去匆匆撞

4、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比喻的句子是()

A.它是那样鲜艳、温柔,就像早年间,我家里墙壁上画着的一个姑娘的红脸蛋。

B.在那一刻我突然掉下泪来,我感到,死亡原来也可以是一件充满庄严和尊严的事情啊!

C.云海汩汩地围着山头,有在海中孤岛的虚幻感。

D.四周瘴气雾霭弥漫,我们感到如同走入地狱,走入鬼域。

B 卷

阅读下文,然后回答下列各题。

这几年,我每年都要去一趟新疆。中亚细亚地面上独特的地貌,奇丽的风光,每每令我惊骇,叫我明白了“世间有大美”这句话,决不是一时偶然而发的诳语。而在所有雄伟的风景中,落日大约是最令我震撼的了。

我们的车在甘肃的定西高原盘旋。天已经有些暗淡了,头顶上甚至隐隐约约地有几颗星星。汽车转过一个垭口。这时,眼界突然开阔起来,在苍茫的远方,弧状的群山之巅,一轮

血红的落日像一辆勒勒车的轮子,静静地停驻在那里。

它没有了光焰,颜色像我们写春联时用的那种红纸。柔和、美丽、安谧,甚至给人一种不真实的感觉。像民间剪纸。它大极了。我说它像勒勒车的轮子,只是一个顺手攫来的想法,它当然较这轮子要大得多。它停驻在那里,模糊的群山轮廓线托扶着它。

面对这落日,我们全都在那一刻惊呆了。我们的车停下来,倚托着一棵树,架起机子,直拍到这落日消失。

做背景的这棵西行路上的树,亦是一棵大有讲究的树。它叫左公柳。一百多年前,左宗棠率领他的三千湘军子弟兵,一边栽树,一边望乡,一边抬着一口棺材前往新疆。他去新疆走了八个月的时间,而在他身后,从西安近郊的凤翔县东湖起,直抵新疆的伊犁,路途上便留下了两行树木。

落日在沉入西地平线以下那一刻,是跳跃着,颤抖着降落的。它先是纹丝不动,突然,它颤抖了两下,往下一跃,于是只剩下了半个,依恋地慈爱地注视着人间,好像有些贪恋,不愿离去,或者说不愿离去正在注视它的我们。但是,在停驻了片刻以后,它突然又一跃,当我们揉揉眼睛,再往西看时,它已经消失了。一切都为雾霭所取代,我们刚才见到的那一场奇异的风景,恍然若一场梦境。

1、找出本段选文的中心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把落日比作是勒勒车的轮子,有何用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段中提到左公柳,并讲述了左宗棠的故事。这些与文章有什么联系?其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是怎样写落日消逝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说起“西部”,你能联想到什么?试谈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而在所有雄伟的风景中,落日大约是最令我震撼的了。

2 、体现出一种民族的特色,极具地域上的特点,使文章透露出西部风情。

3、是由落日的背景自然想起的,这种时空上的联想,既可以丰富文章的内容,又体现了作者的文化涵养,增强了文章的文化底蕴。

4、从“跳跃着,颤抖着降落的”到“它突然一跃,消失了”。

5、略

藏起母亲的秘密

母亲病了,在特别繁忙的工作中倒下,住进了医院,卧床不起。远在故乡的姥姥知道了,爱女心切,立即拖着臃肿的身体,从千里之外的南方小城心事焦灼地赶来看望母亲。

母女俩阔别已久,待病床前见面时,居然相拥而哭,惹得旁人也掉了眼泪,也被感动了。

姥姥开始不停地嘘寒问暖,唠唠不停,手也不停交互揉搓着,可见她心中的急切。

她问母亲:“你到底感觉如何,气色这么不好?”

母亲微笑着说:“感觉还好,就是没有什么食欲,米饭都不想吃。”

姥姥急了,说:“孩子,不吃东西怎么行呀?你想想到底想吃点什么?”

母亲诡秘地笑了:“其实我就想吃你包的芹菜饺子了。”

姥姥顿时微笑起来,仿佛终于找到治病的良方,拍膝而起,说:“好!我去给你包,你小的时候最喜欢吃的就是芹菜饺子!”

说完便起身拉我回家,和面包饺子去了。

在家里和面包饺子的时候,姥姥不让我插手,因为我向来不进厨房,她怕我坏了她的好事。我在厨房门口,悄悄看着,姥姥包得极为细心,搓揉扭捏间,老泪轻流,看得我心事阑珊。

一个多小时后,芹菜饺子终于做好了,个个饱满鲜香,姥姥将它装进保温饭盒,扯着我就匆匆出门了。姥姥一路上步子走得很急,巍巍颤颤的,我知道她定然是怕饺子凉了!

到医院的时候,母亲见着饺子就高兴起来,仿佛犯馋很久了。连忙伸手去接,却忽然想起自己的手脏,于是要姥姥去打点水回来洗手,姥姥自然起身去了。刚去一会,母亲又对我说:“儿子,这离卫生间有点远,去帮帮姥姥端水。”于是我也去了。

把外婆接回来的时候,我们忽然看见母亲已经吃开了。母亲笑着说:“嘴巴实在馋了,干脆吃了。”我看母亲的饭盒,里面只剩三两个饺子了。姥姥责骂她还是那样嘴馋,脸上却浮起笑容,因为母亲终于还是吃下东西了。

接下来的几餐,母亲依然病重,但食欲却变好了,总是把姥姥包的饺子吃个精光。

第二天晚上,我留下来陪母亲。母亲在一旁看书,而我坐在桌前写东西。

此间,一个不小心,笔掉在了地上,滚进了母亲的病床底下,于是伸手去摸,笔没摸到,却摸到一袋东西。拖出来一看,我满脸惊讶,竟然是一大袋饺子。

我连忙问母亲怎么回事,母亲叫我塞回去,红着脸说:“待会你拿去扔了,不要让姥姥看见了。”

我问:“饺子你都没吃呀?”

母亲叹气说:“我一点食欲都没有,哪吃得下呀?不要让姥姥知道了,她知道我没有吃,会很担心的。”

“你没食欲,那你还叫姥姥包饺子干什么?”

“你姥姥千里迢迢来照顾我,要是帮不上忙,眼睁睁地看我生病,会很伤心的。知道不?”

我顿时被母亲的话震撼了,终于醒悟过来:原来母亲让姥姥包饺子却又用心良苦地深藏起来,居然只是成全老人的一番爱意,减轻老人担心而已。

我提着一袋沉甸甸的饺子来到病房后院,扬手一挥,饺子被隐没在黑色的夜里。秘密已经被我藏起来了,但是我知道有一种沉甸甸深藏心底的爱意,却永远挥之不去。

6、概括这篇故事的主要内容:(不超过3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母亲让姥姥包饺子却又把饺子藏起来。她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下面这段文字是文章的一个片断,仔细阅读后,请联系全文思考:这段文字能否从文中删去?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到医院的时候,母亲见着饺子就高兴起来,仿佛犯馋很久了。连忙伸手去接,却忽然想起自己的手脏,于是要姥姥去打点水回来洗手,姥姥自然起身去了。刚去一会,母亲又对我说:“儿子,这离卫生间有点远,去帮帮姥姥端水。”于是我也去了。

9、谈谈你对文中结尾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从小家长、老师都在教育孩子要诚实,而文中的“我”的母亲及“我”都做了不够诚实的事。对此您是如何理解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6、写了三代人,着重表现母亲和姥姥相互之间的一片挚爱亲情。

7、母亲让姥姥包饺子却又用心良苦地深藏起来,是成全老人的一番爱意,减轻老人担心而已。

8、不能,母亲为了藏饺子,找些借口让姥姥和“我”离开是情理之中的。去掉之后,就使后面的“我”发现饺子来得突兀,有一种不真实的感觉。

9、文章构思巧妙颇有悬念,结尾是“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读后耐人寻味,同时也表明“我”受到母亲的感染,永远收藏起对亲人的爱心。

10、示例:文中的“我”和母亲的不诚实之举正是爱的表现,是善意的举措,是“美丽的谎言”。我们应要将这样的“不诚实”与我们生活中的不诚实区别开来。

中考解析

请看北京海淀区中考试题:

夏日原野上的追赶

①从上学开始,老师就不止一次地在黑板上写下“最有意义的事”这样的作文题目。什么是最有意义的事呢?现在想来,那时写的几乎都是一些好人好事,什么捡钱包、让座位、扶老人过马路……这当然是有意义的。然而,如果要把它们说成是我们生命中最有意义的事,似乎也并不准确。因为人生最有意义的事将会对我们产生恒久的影响,会成为我们一生中一直闪亮的灯塔,会影响到我们人生的航线和生命的质量。

②我常常在想,生命里最有意义的事,往往就静默于你的生命之中,然而却会在你生命的某一时刻,呈现出强烈的意义来。

③那是一年夏天的事。我在山里放羊。山坡下有一块瓜地。________(A. 热烈B. 酷烈C. 和暖)的阳光将西瓜熟透的气息一丝一丝地逼入我的体内。看瓜的是一个老人,他一

直闭着眼睛躺在一个草棚子下面。我想他一定是睡着了。这大夏天的正午,太阳把人身体里的力气一点点都蒸发了,连那把根扎了不知有多深的老树,都像在开水锅里煮过一般,叶子卷得扯都扯不开,他不睡着才怪呢!瓜地里的西瓜像一个个孩子一样顽皮地瞪着我,如果能抱着一个大西瓜狼吞虎咽一气,那该有多爽啊!

④我终于鼓足了勇气,一个猛子扎进瓜地摘下一个大西瓜,但就在这时,我的背后传来一声大喝,我抱上瓜就跑。虽然他的大喝带给我极大的恐惧,但当我抱着瓜开始跑的时候,我充满了自信。想想吧,一个六七十岁的老人要追上一个十二岁的孩子,那简直就是龟兔赛跑!我抱着瓜回头看看那个追过来的老人,他腿脚不太利索,跑起来的样子很好笑。我心里在笑他,他怎么就不想一想,他怎么可能追上我呢?

⑤夏日的田野是富有的,到处是绿色。我就在这样的田野里像一只被追赶的兔子一样奔跑着,并不时回过头去看看那追赶我的老人。他一瘸一拐地追着。我跑一段,就停下来向他举举手中的西瓜,然后继续往前跑。耳边的风掠过我的头发,像母亲手中的梳子梳过一样轻柔而舒适。我的奔跑将深藏于绿色之中的兔子、狐狸、山猫惊动起来了,野鸡、麻雀、鸽子也从草地上翔起。整个田野更显得繁华而富有,我甚至有些喜欢这种被追赶下的奔跑了。

⑥我跑出老远,心想他一定停下来了吧。可回头一看,他依然一瘸一拐地追着。我只得又将西瓜向他举了举,继续往前跑。

⑦在夏日的炎阳下长时间奔跑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我已经气喘吁吁,嗓子像吃过辣子一样干涩燥热,衣裤像水洗过一样贴在了身上。我有些支持不住了,但老人依然在一瘸一拐地追赶。看得出来,他没有放弃的意思,仿佛他丢失的不是一个瓜,而是别的什么东西;而且似乎他也乐意在这夏日里无遮无拦的田野上做一个追赶者。

⑧我开始困惑了,他要追到什么时候才算个尽头呢?但有一点我很明白,只要他不放弃,就会追上我的,一定会追上我的!

⑨西瓜地离我们已经很远了,但他的追赶像一片巨大的云彩投下的阴影_______(A. 阻挡B. 影响C 笼罩)着我,我跑不出去。这就像马在风中跑,马比风的速度快,但马永远跑不出风的世界。我害怕起来了,人一害怕骨头就酥了。我不得不放弃。我将瓜放在了路上,跑到远处大口大口喘着粗气,看着他一步一步逼近,最终到达西瓜跟前。他抬起头看看我,然后像一个将军拎起敌人的首级一样将西瓜拎起来看看,又将西瓜放回原地,转过身一瘸一拐地归去了。

⑩他归去的样子颇有些凯旋的意味。

这件事已经很遥远了。这些年来在社会上东奔西忙,我会时不时想起那场夏日原野

上的追赶,想起看瓜老人那永不放弃的一瘸一拐的身影。

1、根据文意,从第③段、第⑨段的括号内为空白处选择恰当的词,将所选字母依次填涂在下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选文,可以理出“我”在被追赶中心理、行为的主要变化过程。请你从备选答案中选择恰当的三项,将字母填涂在括号里。

备选答案:()

A. 充满自信

B. 轻柔舒适

C. 跑不出去

D. 开始困惑

E. 选择放弃

F. 得胜而归

3、对选文分析不准确的是哪一项?()

A.选文的标题“夏日原野上的追赶”交代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

容。

B.文中多次出现对老人一瘸一拐追赶的行动描写,有力地突出了老人永不放弃的精神。C.第⑤段中对夏日田野繁华而富有的描写,反衬了“我”在炎阳下奔跑的艰辛。

D.第⑩段“凯旋”一词,传神地写出了看瓜老人在这场追赶中终获胜利的样子。

4、什么是“我们生命中最有意义的事”?请用原文中的语句概括作答。(限25字以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品味第⑨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结合语境说说它的表达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认为老人为什么执意追赶“我”?从夏日原野上的这场追赶中,你获得了怎样的感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要结合上下文选择。

2、要注意事物发展过程的关联。

3、并没有反衬奔跑的艰辛,而是衬托喜悦的心情。

4、要注意运用原文中的话。

5、要注意结合语境。

6、要结合文章将感悟写出来,思想要上到一个新的层面。

答案:

1、BC

2、(1)A (2)D (3)E

3、C

4、对人生的航线和生命的质量产生恒久影响的事。

5、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我”在老人的追赶下奔跑,“我”尽管比老人跑得快,但永远摆脱不了他执着的追赶。

6、第一问:①履行看瓜的职责②以行动对偷瓜的孩子进行教育

第二问:①认准目标,执着追求,不畏困难,永不放弃②做事应忠于职守,尽职尽责

课外拓展

描写太阳的诗句: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白居易《忆江南》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登鹳雀楼》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别董大》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王维《鹿柴》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李白《望庐山瀑布》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李绅《悯农》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李商隐《乐游原》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

-END-

重 做提 示

窗体底端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函数》教学设计

《函数》 《函数》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北师大版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第四章《一次函数》第一节的内容。教材中的函数是从具体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中抽象出来的,主要是通过学生探索实际问题中存在的大量的变量之间关系, 进而抽象出函数的概念。与原传统教材相比,新教材更注重感性材料,让学生分析了大量的问题,感受到在实际问题中存在两个变量,而且这两个变量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它们的表示方式是多样地,如可以通过列表的方法表示,可以通过画图像的方法表示,还可以通过列解析式的方法表示,但都有着共性:其中一个变量依赖于另一个变量。 本节内容是在七年级知识的基础上,继续通过对变量间的关系的考察,让学生初步体会函数的概念,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同时,函数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体会到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感受事物是相互联系和规律的变化。 1.初步掌握函数概念,能判断两个变量间的关系是否可以看成函数; 2.根据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式,给定其中一个量,相应的会求出另一个量的值; 3.了解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 4.通过函数概念的学习,初步形成学生利用函数观点认识现实世界的意识和能力;

5.在函数概念形成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联系实际、善于观察、乐于探索和勤于思考的精神。 对学生来讲本节课的难点在于对函数概念的理解。 教具:教材,课件,电脑。 学具:教材,笔,练习本。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内容: 展示一些与学生实际生活有关的图片,如心电图片,天气随时间的变化图片,抛掷铅球球形成的轨迹,k 线图等,提请学生思考问题。 意图: 承接上一学期变量关系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变量之间关系的是通过多种形式表现出来的,感受研究函数的必要性。 效果: 生活实例,激发了学生的研究热情,起到很好的导入效果。 第二环节:展现背景,提供概念抽象的素材 内容: 问题1.你去过游乐园吗?你坐过摩天轮吗?你能描述一下坐摩天轮的感觉吗? 当人坐在摩天轮上时,人的高度随时间在变化,那么变化有规律吗? 摩天轮上一点的高度h 与旋转时间t 之间有一定的关系,下图就反映了时间t(分)与摩天轮上一点的高度h (米)之间的关系.你能从上图观察出,有几个变化的量吗?当t 分别取3,6,10时,相应的h 是多少?给定一个t 值,你都能找到相应的h 值吗? 问题2.瓶子或罐头盒等圆柱形的物体,常常如下图这样堆放。随着层数的增加,物体的总

春新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 全册教案

第一章三角形的证明 【单元分析】 本章是八年级上册第七章《平行线的证明》的继续,在“平等线的证明”一章中,我们给出了8 条基本事实,并从其中的几条基本事实出发证明了有关平行线的一些结论。运用这些基本事实和已经学习过的定理,我们还可以证明有关三角形的一些结论。 在这之前,学生已经对图形的性质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大量的探索,探索的同时也经历过一些简单的推理过程,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推理能力,树立了初步的推理意识,从而为本章进一步严格证明三角形有关定理打下了基础。 【单元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 (2)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 2.过程与方法 (1)会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解决相关问题; (2)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经历由情景引出问题,探索掌握有关数学知识,再运用于实践的过程,培养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与能力; (2)感受数学文化的价值和中国传统数学的成就,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与热爱祖国悠久文化的思想感情。 【单元重点】 在证明过程中,进一步感受证明过程,掌握推理证明的基本要求,明确条件和结论,能够借助数学符号语言利用综合法证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 【单元难点】 明确推理证明的基本要求如明确条件和结论,能否用数学语言正确表达等。 【教学思路】 1.对于已有命题的证明,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回忆过去的探索、说理过程,从中获取严格证明的思路;对于新增命题,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探索、证明过程,关注该命题与其他已有命题之间的关系;对于整章的命题,注意关注将这些命题纳入一个命题系统,关注命题之间的关系,从而形成对相关图形整体的认识。 2.对于证明的方法,除了注重启发和回忆,还应注意关注证明方法的多样性,力图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获得多样的证明方法,并在比较中选择适当的方法。 3.证明过程中注意揭示蕴含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如转化、归纳、类比等。 4.作为初中阶段几何证明的最后阶段,教学中应要求学生掌握综合法和分析法证明命题的基本要求,掌握规范的证明表述过程,达成课程标准对证明表述的要求。

北师大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试卷及答案

北师大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试卷及答案 (考试时间:120分钟, 总分100分) 一、(23分) 1、根据拼音,在括号内用正楷写出相应的汉字。(5分) ①贫jí( ) áo( )游责无旁dàì( ) 坦荡如dǐ ( ) ②汉字之美,美在她只对真正爱她。懂她的人撩开自己神秘的面纱,你看成千上万 个汉字就像成千上万个小魔块,在语言大师的点化下,忽而成了惊世hàī( )俗的 不朽名著,忽而成了清新juàn( )永的佳作美文,忽而是浅吟低唱,忽而是疾风zh? u( )雨,忽而…… 2、用古诗词原句填充。(6分) ①烽火连三月, (杜甫《春望》) ②不畏浮云遮望眼, (王安石《登飞来峰》) ③ , 塞上燕脂凝夜紫。 (李贺《雁门太守行》) ④ , 怅望青田云水遥。 (白居易《池鹤》) ⑤陆游《十一月风雨大作》中,把现实和梦境自然联系起来抒发强烈爱国之情的 句子是: , 。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 ..的一项是( ) (2分) A、近两年,股民纷纷指责一些股市分析师故弄玄虚 ....,放出所谓的“内部消息”误导股民。 B、面对取得的成绩,他忍禁不俊 ....地笑了起来。 C、党和政府深入实际考察民情,决定免去农民的诸多苛捐杂税,从而合理的减轻农民负担。 D、李老师整日忙个不停,连吃饭时也要处理班上的事情,真是日理万机 ....。 4、下列一段文字有两处语病,请把病句找出来,然后进行修改。(2分) ①在岁月的浸润下,人的心中会滋润出种种杂草,使心灵不堪重负。②要想使心 灵重现生机,我们就应该毫不留情地拔掉那些长在心中的杂草。③自私是长在心 中的杂草,这杂草会蒙蔽你的双眼,让你只看到自身的利益,而看不到别人和集体 的利益。④时间一长,你的同学和朋友都会离你而去。 ⑴第句有语病, 修改: ⑵第句有语病,修改: 5、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4分) 望洞庭刘禹锡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第一章学案

第一节不等关系 本节知识点: 1.理解不等式的意义. 2.能根据条件列出不等式. 知识点1通过实例体会生活中存在的大量的不等关系 [例题1] 如图1-1,用两根长度均为l cm的绳子,分别围成一个正方形和圆. 图1-1 (1)如果要使正方形的面积不大于25 cm2,那么绳长l应满足怎样的关系式? (2)如果要使圆的面积不小于100 cm2,那么绳长l应满足怎样的关系式? (3)当l=8时,正方形和圆的面积哪个大?l=12呢? (4)你能得到什么猜想?改变l的取值,再试一试. 分析: 一个是正方形和圆的面积计算公式_______________ 另一个是了解“不大于”“大于”等词的含意_____________ (1)因为绳长l为正方形的周长,所以正方形的边长为______,得面积为__________, 要使正方形的面积不大于25 cm2,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因为圆的周长为l,所以圆的半径为_________________要使圆的面积不小于100 cm2,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l=8时,正方形的面积为_________________ 圆的面积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的面积大 当l=12时,正方形的面积为_________ 圆的面积为__________≈______(cm2) 此时_____的面积大. (4) (4)我们可以猜想,用长度均为l cm的两根绳子分别围成一个正方形和圆,无论l取何值,圆的面积总大于正方形的面积,即________________ 因为分子都是____相等、分母_____<______,根据分数的大小比较,分子相同的分数,分母大的反而小,因此不论l取何值,都有______>_______.. 一般地,用符号“<”(或“≤”),“>”(或“≥”)连接的式子叫做不等式.. [针对性训练1] 通过测量一棵树的树围(树干的周长)可以计算出它的树龄.通常规定以树干

新版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最新精编版)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教学案 同庆初中教学设计 (导学模式) 学科:; 任课班级:; 任课教师:; 年月日 第一章勾股定理 §1.1 探索勾股定理(一) 教学目标: 1、经历用数格子的办法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合情推力意识,主动探究的习惯,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2、探索并理解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说理和简单的推理的意识及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勾股定理的由来,并能用它来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难点:勾股定理的发现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导入课题 出示投影1 (章前的图文 p1)教师道白:介绍我国古代在勾股定理研究方面的贡献,并结合课本p5谈一谈,讲述我国是最早了解勾股定理的国家之一,介绍商高(三千多年前周期的数学家)在勾股定理方面的贡献。 出示投影2 (书中的P2 图1—2)并回答: 1、观察图1-2,正方形A中有_______个小方格,即A的面积为______个单位。正方形B中有_______个小方格,即A的面积为______个单位。 正方形C中有_______个小方格,即A的面积为______个单位。 2、你是怎样得出上面的结果的?在学生交流回答的基础上教师直接发问: 3、图1—2中,A,B,C 之间的面积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交流后形成共识,教师板书,A+B=C,接着提出图1—1中的A.B,C 的关系呢? 二、做一做 出示投影3(书中P3图1—4)提问: 1、图1—3中,A,B,C 之间有什么关系? 2、图1—4中,A,B,C 之间有什么关系?

以三角形两直角边为边的正方形的面积和,等于以斜边的正方形面积。 三、议一议 1、图1—1、1— 2、1— 3、1—4中,你能用三角形的边长表示正方形的面积吗? 2、你能发现直角三角形三边长度之间的关系吗? 在同学的交流基础上,老师板书: 直角三角形边的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这就是著名的“勾股定理” 也就是说: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为a,b,斜边为c 那么2 2c 2 a= + b 我国古代称直角三角形的较短的直角边为勾,较长的为股,斜边为弦,这就是勾股定理的由来。 3、分别以5厘米和12厘米为直角边做出一个直角三角形,并测量斜边的长度(学生测量后回答斜边长为13)请大家想一想(2)中的规律,对这个三角形仍然成立吗?(回答是肯定的:成立) 四、想一想 这里的29英寸(74厘米)的电视机,指的是屏幕的长吗?只的是屏幕的款吗?那他指什么呢? 五、巩固练习 1、错例辨析: △ABC的两边为3和4,求第三边 解:由于三角形的两边为3、4 所以它的第三边的c应满足2 24 2 c=25 = 3+ 即:c=5 辨析:(1)要用勾股定理解题,首先应具备直角三角形这个必不可少的条件,可本题 △ABC并未说明它是否是直角三角形,所以用勾股定理就没有依据。 (2)若告诉△ABC是直角三角形,第三边C也不一定是满足2 2 2c a= +,题目中并为 b 交待C 是斜边 综上所述这个题目条件不足,第三边无法求得。 2、练习P7 §1.1 1 六、作业 课本P7 §1.1 2、3、4 §1.1 探索勾股定理(二) 教学目标: 1.经历运用拼图的方法说明勾股定理是正确的过程,在数学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交流的习惯。 2.掌握勾股定理和他的简单应用 重点难点: 重点:能熟练运用拼图的方法证明勾股定理 难点:用面积证勾股定理 教学过程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全套教案(精华版)

1.1 不等关系 教学目的和要求: 理解不等式的概念,感受生活中存在的不等关系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对不等式概念的理解 难点: 怎样建立量与量之间的不等关系。 从问题中来,到问题中去。 1. 如图1-1,用用根长度均为l ㎝的绳子,分别围成一个正方形和圆。 (1)如果要使正方形的面积不大于25㎝2,那么绳长l 应满足怎样的关系式? (2)如果要使圆的面积大于100㎝2,那么绳长l 应满足怎样的关系式? (3)当l =8时,正方形和圆的面积哪个大?l =12呢? (4)改变l 的取值再试一试,在这个过程中你能得到什么启发? 分析解答:在上面的问题中,所围成的正方形的面积可以表示为2 )4 (l ,圆的面积可以表示 为2 2?? ? ??ππl 。 (1) 要使正方形的面积不大于25㎝2,就是 25)4 (2 ≤l ,即25162≤l 。 (2) 要使圆的面积大于100㎝2,就是 2 2?? ? ??ππl >100, 即 π 42 l >100 (3) 当l =8时,正方形的面积为)(41682 2cm =,圆的面积为)(1.54822cm ≈π ,

4<5.1,此时圆的面积大。 当l =12时,正方形的面积为)(916122 2cm =,圆的面积为)(5.1141222cm ≈π , 9<11.5,此时还是圆的面积大。 (4) 不论怎样改变l 的取值,通过计算发现:总是圆的面积大,因此,我们可以猜想, 用长度增色为l ㎝的两根绳子分别围成一个正方形和圆,无论l 取何值,圆的面积总大于正方形的面积,即 π42l >16 2 l 2. (1)通过测量一棵树的树围(树干的周长)可能计算出它的树龄,通常规定以树干 离地面1.5m 的地方作为测量部位。某树栽种时的树围为5㎝,以后树围每年增加约3㎝,这棵树至少要生长多少年其树围才能超过2.4m ?(只列关系式) (2)燃放某种礼花弹时,为了确保安全,人在点燃导火线后要在燃放前转移到10m 以外的安全区域。已知导火线的燃烧速度为0.2m/s ,人离开的速度为4m/s ,导火线的长度x (m )应满足怎样的关系式? 答案:(1)设这棵树生长x 年其树围才能超过2.4m ,则5+3x >240。 (2)人离开10m 以外的地方需要的时间,应小于导火线燃烧的时间,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人的安全: 410<2 .0x 分析巩固练习: 用不等式表示: (1) a 的相反数是正数; (2) m 与2的差小于3 2; (3) x 的 3 1 与4的和不是正数; (4) y 的一半与x 的2倍的和不小于3。 解答:(1)a 的相反数是-a ,正数是比零大的数,所以“a 的相反数是正数”就是-a >0; (2)“m 与2的差”就是m-2,“ 差小于 32”即是m-2<3 2 ; (3)“x 的31”就是31x ,“x 的31与4的和不是正数”就是3 1 x+4≤0; (4)“y 的一半”不是2 1 y,“x 的2倍”就是2x ,“不小于3”即指大于或等于3,故 “y 的一半与x 的2倍的和不小于”就是2 1 y+2x ≥3。

八年级数学下册4因式分解课题因式分解学案新版北师大版

课题因式分解 【学习目标】 1.理解因式分解的意义以及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关系. 2.对因式分解作出正确判断,培养观察能力. 【学习重点】 因式分解的意义及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关系. 【学习难点】 对因式分解及整式乘法关系的理解. 行为提示:点燃激情,引发学生思考本节课学什么. 行为提示:教会学生看书,独学时对于书中的问题一定要认真探究,书写答案,教会学生落实重点. 方法指导:因式分解必须把一个多项式分成几个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形式,并且不能与整式乘法混淆.学习笔记:因式分解是整式乘法的逆变形,所以分解因式后的两个因式的乘积一定等于原来的多项式,用这种方法可检测因式分解的结果是否正确.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旧知回顾: 1.计算下面各式: m(a+b+c)=ma+mb+mc;(x+2)(x-2)=x2-4;(a-b)2=a2-2ab+b2. 2.根据左边的结果填空: ma+mb+mc=m(a+b+c);x2-4=(x+2)(x-2);a2-2ab+b2=(a-b)2. 很显然第1题中各式属于整式乘法,第2题中各式的变形属于什么呢? 自学互研生成能力 【自主探究】 阅读教材P92-93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你能尝试把a3-a化成几个整式的乘积的形式吗? 答:a3-a=a(a2-a)=a(a+1)(a-1). 2.什么叫因式分解? 答: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积的形式,这种变形叫做因式分解,因式分解也可以称为分解因式. 范例1:下列各式由左边到右边的变形中,属于因式分解的是( C) A.a(x+y)=ax+ay B.x2-4x+4=x(x-4)+4 C.10x2-5x=5x(2x-1) D.x2-16+16x=(x+4)(x-4)+6x 仿例1:下列从左到右的变形中是因式分解的有( B) ①x2-y2-1=(x+y)(x-y)-1;②x3+x=x(x2+1);③(x-y)2=x2-2xy+y2;④x2-9y2=(x+3y)(x-3y). A.1个B.2个C.3个D.4个 仿例2:通过计算说明992+99不能被( D) A.9整除B.99整除C.100整除D.101整除 归纳: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是相反方向的变形,即互逆运算,二者是一个式子的不同表现形式,因式分解是两个或几个因式积的表现形式,整式乘法是多项式的表现形式. 【自主探究】 范例2:如果多项式3x2-mx+n因式分解的结果为(3x+2)(x-1),求m,n的值. 解:∵(3x+2)(x-1)=3x2-x-2,∴-m=-1,n=-2,∴m=1. 仿例1:若m2-n2=8,且m-n=2,则m+n=4. 仿例2:(2x+a)(2x-a)是哪个多项式因式分解的结果( B) A.4x2+a2B.4x2-a2C.-4x2+a2D.-4x2-a2 范例3:利用因式分解计算:2 016×45+2 016×56-2 016×100. 解:原式=2 016×(45+56-100) =2 016. 仿例:利用因式分解计算:2 0163-2 0162-2 014×2 0162. 解:原式=2 0162×2 016-2 0162×1-2 0162×2 014 =2 0162(2 016-1-2 014) =2 0162×1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分享,一起来看看吧。 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观察、归纳、探索和推理的能力.在小学,他们已学习了一些几何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但运用面积法和割补思想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还远远不够.部分学生听说过“勾三股四弦五”,但并没有真正认识什么是“勾股定理”.此外,学生普遍学习积极性较高,探究意识较强,课堂活动参与较主动,但合作交流能力和探究能力有待加强. 本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八年级(上)第一章《勾股定理》第一节第1课时. 勾股定理揭示了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一种美妙关系,将形与数密切联系起来,在数学的发展和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作用.本节是直角三角形相关知识的延续,同时也是学生认识无理数的基础,充分体现了数学知识承前启后的紧密相关性、连续性.此外,历史上勾股定理的发现反映了人类杰出的智慧,其中蕴涵着丰富的科学与人文价值. 为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用数格子的办法体验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并理解勾股定理反映的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会初步运用勾股定理进行简单的计算和实际运用. 2.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归纳—验证”的数学思

想,并体会数形结合和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 3.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说理和简单推理的意识及能力;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4.在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中,体验获得成功的快乐;通过介绍勾股定理在中国古代的研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祖国悠久文化历史,激励学生发奋学习. 本节课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引入新课;第二环节:探索发现勾股定理;第三环节:勾股定理的简单应用;第四环节:课堂小结;第五环节:布置作业.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内容:2002年世界数学家大会在我国北京召开,投影显示本届世界数学家大会的会标: 会标中央的图案是一个与“勾股定理”有关的图形,数学家曾建议用“勾股定理”的图来作为与“外星人”联系的信号.今天我们就来一同探索勾股定理. 意图:紧扣课题,自然引入,同时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效果: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和爱国热情. 内容:投影显示如下地板砖示意图,引导学生从面积角度观察图形: 问:你能发现各图中三个正方形的面积之间有何关系吗! 学生通过观察,归纳发现:

北师大版八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期中检测试卷

北师大版八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期中检测试卷 一、基础知识(共10个小题,每小题各2分共20分) 1.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 颟顸 ..(mān hàn)羸.马(léi)刹.那(shà)棱.角(léng) 粗犷.(kuàng)吞噬.(shì)皱缬.(xié)惊诧.(chà) 崩.裂(bèng)干瘪.(biě)弥.漫(ní)充溢.(yì) 甲胄.(zhòu)攫.取(jué)不啻.(chì)载.体(zài)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粒粒可数恍然大悟无语伦比欺世盗名 莽莽苍苍变换莫定回光返照全神贯注 刻骨铭心倒行逆施义无反顾竭尽全力 振耳欲聋未雨绸谬毛骨悚然明眸善睐 判断下列各句所用修辞方法完全正确的一项() 1)为什么我喜欢日历?因为日历具有生命感。 2)那悬挂在高原上的大瀑布,犹如一只弥漫于天地之间的巨手。 3)一只蚂蚁畏畏缩缩地爬上了我的书桌。 4)燕山雪花大如席! 比喻引用设问拟人 B.反问反语拟人比喻 设问比喻拟人夸张 D.比喻拟人排比夸张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 、有没有坚定的意志,是一个人在事业上能够取得成功的关键。 、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教育,并制订了交通安.我们岂非不是有能力使自己的人生丰富、充实以及具有深度和分量吗? .我之所以喜欢日历的原因是因为日历具有生命感的缘故。 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不正确的是() 、妈妈语重心长地给我讲了沉迷于网络的害处,列举了许多同学因上网而荒废学业的、神舟发射基地的广大官兵,个个身怀绝技,却因工作的机密而鲜为人知。 多愁多虑多烦多恼,都是庸人自扰。 、我再三向他解释事情的原委,可他就是不听,真是不言而喻。 下列作家作品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游高梁桥记》----袁宏道---清代 B《黄果树瀑布》----于坚---当代诗人 《辛劳的蚂蚁》----马克·吐温---美国 D《日历》---冯骥才---当代作家 下列对文意分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日出》一文运用了“象征”的写作手法,题目“日出”象征了新中国强大的生命B、《泰山日出》一文作者徐志摩运用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表达了自己对光明的渴望之情。 C、《云海》一文的作者之所以对“云海”情有独钟,主要是源于他对青春年少岁月的眷恋。 D、《天上的街市》一诗主要表达了作者郭沫若对爱情的渴望与赞美之情。 8.有关专家把现代人必备的素质概括为三句话:“太好了!”“我能行!”“需要我帮助吗?”对这三句话理解有误的一组是() A、乐观的心态自信的表现爱心的体现 B、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积极的进取精神友善的生活态度 C、珍惜生活敢于超越自己和他人对他人的关心和支持 D、肯定他人有协作精神有怜悯心 9.仿照例句的句式,在下面两句的横线上补充相应的内容。(2分) 例句:如果我是阳光,我将照亮所有的黑暗。 (1)如果我是清风,我将。 (2)如果我是春雨,我将。 10.根据提供的情境,按要求回答。(2分) 有时,当父母的往往喜欢这样抱怨自家的孩子:“你看,人家的孩子……”这句话说得节省又含蓄,不过,个中滋味也只有由那“自家的孩子”慢慢地体会。如果你是“自家的孩子”,定会知道父母想要说的是:。 假如你不是“自家的孩子”,听到别人父母说出这样的话来,他的言外之意是:。 二、默写(每空1分,共10分) 1.大漠孤烟直,。 2.一方的异彩,揭去了满天的睡意,,光明的神驹,。 3.当飞机起飞时,下面是黑沉沉的浓夜,上空却游动着一线微明, 带子的上面露出一片清冷的淡蓝色晨曦。 4.她松松地皱缬着,。 5.我若能挹你以为眼,,。 6、飞流直下三千尺,。 7.稍近,则隐隐露白,擘翼惊飞。 8.文学史上,“公安三袁”指明代文学家、袁宗道、袁中道。 三、阅读理解(40分)(一)天上的街市(11分)郭沫若 远远的街灯明了, 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最新八年级下册北师大版数学全册教案

最新八年级下册北师大版数学全册教案 教学目的和要求: 理解不等式的概念,感受生活中存在的不等关系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对不等式概念的理解 难点: 怎样建立量与量之间的不等关系. 从问题中来,到问题中去. 1. 如图1-1,用用根长度均为l ㎝的绳子,分别围成一个正方形和圆. (1)如果要使正方形的面积不大于25㎝2,那么绳长l 应满足怎样的关系式? (2)如果要使圆的面积大于100㎝2,那么绳长l 应满足怎样的关系式? (3)当l =8时,正方形和圆的面积哪个大?l =12呢? (4)改变l 的取值再试一试,在这个过程中你能得到什么启发? 分析解答:在上面的问题中,所围成的正方形的面积可以表示为2)4(l ,圆的面积可以表示为2 2?? ? ??ππl . (1) 要使正方形的面积不大于25㎝2,就是 25)4 (2 ≤l ,即25162≤l . (2) 要使圆的面积大于100㎝2,就是 2 2?? ? ??ππl >100, 即 π42 l >100 (3) 当l =8时,正方形的面积为)(41682 2cm =,圆的面积为)(1.54822cm ≈π , 4<5.1,此时圆的面积大. 当l =12时,正方形的面积为)(916122 2cm =,圆的面积为)(5.1141222cm ≈π , 9<11.5,此时还是圆的面积大. (4) 不论怎样改变l 的取值,通过计算发现:总是圆的面积大,因此,我们可以猜想,用长度增色为l ㎝ 的两根绳子分别围成一个正方形和圆,无论l 取何值,圆的面积总大于正方形的面积,即 π42l >16 2 l 2. (1)通过测量一棵树的树围(树干的周长)可能计算出它的树龄,通常规定以树干离地面1.5m 的地方 作为测量部位.某树栽种时的树围为5㎝,以后树围每年增加约3㎝,这棵树至少要生长多少年其树围才能超过2.4m ?(只列关系式) (2)燃放某种礼花弹时,为了确保安全,人在点燃导火线后要在燃放前转移到10m 以外的安全区域.已知导火线的燃烧速度为0.2m/s ,人离开的速度为4m/s ,导火线的长度x (m )应满足怎样的关系式? 答案:(1)设这棵树生长x 年其树围才能超过2.4m ,则5+3x >240. (2)人离开10m 以外的地方需要的时间,应小于导火线燃烧的时间,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人的安全: 4 10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2.4-估算-学案(无答案)

4估算 学习目标: 1. 会估算一个无理数的大致范囤,比较两个无理数的大小,会利用估算解决一些简单 的实际问题?发展估算意识和数感. 2. 体会数学知识的实用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学习方法与媒体:独立思考、小组合作探究,学案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链接: 请你来帮忙: 当你在公园玩累的时候,有没有在公园的凉亭里休息过?你观察过凉亭的形状吗?小明同学是一个非常细心的孩子,爸爸妈妈带他去过许多公园,他注意到公园的底而形状有正方形、圆形、正六边形、 正八边形等,并且他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为自己设计了这样一个题目:(1)如果一个正方形凉亭的占地而积为10平方米,那么它的边长大约是多少呢?(精确到0」米) (2)如果改建成一个同样而积的圆形凉亭,它的半径大约是多少米?(精确到0.1米)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环节一:由修建环保公恫的实际问题情境引岀本巧课的学习内容一一公园有多宽. 某市开辟了一块长方形的荒地用来建一个以环保为主题的公园.已知这块地的长是宽的 两倍,它的面积为400000平方米.此时公园的宽是多少?长是多少? 问题:公园的宽有1000米吗?那么怎么讣算岀公园的长和宽. (自主学习5分钟,交流2分钟) 学生活动二:例1下列结果正确吗?你是怎样判断的?与同伴交流. ①顷?20 ; ②3; ③ JlOOOOO =500; ④ 5/900 ^96. (自主学习3分钟,交流2分钟) 学生活动三:通过活动,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2分钟思考,3分钟交流) 环节二:例2你能估算它们的大小吗?说岀你的方法. (①②误差小于0. 1;③误差小于10;④误差小于1.) 小试牛刀:你能比较亘丄与、的大小吗?你是怎样想的? 2 2 方法要点小结: 三、质疑问难: 四.整体建构:

北师大八年级数学教案

北师大八年级数学教案 第一章勾股定理 2.一定是直角三角形吗 一、学生知识状况分析 二、学习任务分析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第一章《勾股定理》第2节。教学任务有:探索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并利用该定理根据边长判断 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利用该定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通过具体的数,增加对勾股数的直观体验。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理解勾股定理逆定理的具体内容及勾股数的概念; 2.能根据所给三角形三边的条件判断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 教学重点 理解勾股定理逆定理的具体内容。 三、教法学法 (2)从学生活动出发,通过以旧引新,顺势教学过程; (3)利用探索,研究手段,通过思维深入,领悟教学过程。 2.课前准备 四、教学过程设计 本节课设计了七个环节。第一环节:情境引入;第二环节:合作 探究;第三环节:小试牛刀;第四环节:登高望远;第五环节:巩固提高;第六环节:交流小结;第七环节:布置作业。 第一环节:情境引入 内容:

情境:1.直角三角形中,三边长度之间满足什么样的关系? 2.如果一个三角形中有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否 就是直角三角形呢? 意图:通过情境的创设引入新课,激发学生探究热情。 效果:从勾股定理逆向思维这一情景引入,提出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为下一环节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第二环节:合作探究 内容1:探究 下面有三组数,分别是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a,b,c,①5,12,13;②7,24,25;③8,15,17;并回答这样两个问题: 1.这三组数都满足吗? 2.分别以每组数为三边作出三角形,用量角器量一量,它们都是直角三角形吗?学生分为4人活动小组,每个小组可以任选其中的一组数。 意图:通过学生的合作探究,得出“若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A B D,满足AFCBE,则 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这一结论;在活动中体验出数学结论的发现总是要经历观察、归纳、猜想和验证的过程,同时遵循由“特殊→一般→特殊”的发展规律。 效果:经过学生充分讨论后,汇总各小组实验结果发现:①5,12,13满足a2b2c2,可以构成直角三角形;②7,24,25满足a2b2c2,可以构成直角三角形;③8,15,17满足a2b2c2,可以构成直角三角形。 从上面的分组实验很容易得出如下结论: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初中语文说课稿

八年级上册 《西部地平线上的落日》教案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充分利用自然中的审美元素,激发学生潜在的审美意识,激发学生对自然的感悟。 ②对悲剧式美丽的感性体验;英雄情感的体验与认同。 2、知识与技能: ①掌握文中景物描写的手法,学会虚实相生的表现手法,能做到恰当地安排线索与结构。 ②培养学生的文本整体感知和概括能力,鉴赏评价能力 3、内化与迁移: 萃取、体验文本中历史典故所体现的人文思想,在审美中思考自然,思考历史,并能形诸文字。做到既能进行审美体验,又能进行审美表达。 教学重点: 1、培养学生欣赏和表达自然之美的能力。 2、体验几次日落内容的不同所反映的精神内涵。 教学难点: 1、品味和评价文本由自然之美的表述转向人文思想表现的语言艺术。 2、分析文中对罗曼罗兰塑造约翰?克利斯朵夫这一典故的使用所表现

出来的思想。 教具准备:课件、音乐歌曲、录音机。 课时安排: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播放音乐《我心永恒》 2、学生回顾刘亮程散文《今生今世的证据》里关于村庄外景的描写内容;教师点出几个带“大”字的词语,引出西部旷远广博的特点。 3、教师抒情性导入:用课件播放大西北的旷远、辽阔、苍凉、岑寂、广漠、蛮荒……无不体现一个“大”字。大西北有长河落日、大漠孤烟,有秦汉明月、千年关阙,有搅云长幡,有羌笛之怨。久远的丝绸之路、伟大的敦煌壁窟……深厚的历史文化沉淀,形成了她特有的神秘,对人充满了诱惑。大多数人去到大西北,都会油然而生一种朝圣的庄严。我们今天来学习高建群的《西地平线上的落日》,来体验大西北的日落,体验世间的“大美”。 4、用录音机播放课文录音。 二、学生浏览课文,教师用课件展示课题。 三、学生谈课文主要写作内容,找出写日落的主体部分,完成段落划分(本文结构很清楚,学生不用教师指导,应该能轻松完成。如果有学生将第二部分分成三段,教师予以肯定)。

新版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第一章勾股定理 §1.1 探索勾股定理(一) 教学目标: 1、经历用数格子的办法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合情推力意识,主动探究的习惯,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2、探索并理解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说理和简单的推理的意识及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勾股定理的由来,并能用它来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难点:勾股定理的发现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导入课题 出示投影1 (章前的图文 p1)教师道白:介绍我国古代在勾股定理研究方面的贡献,并结合课本p5谈一谈,讲述我国是最早了解勾股定理的国家之一,介绍商高(三千多年前周期的数学家)在勾股定理方面的贡献。 出示投影2 (书中的P2 图1—2)并回答: 1、观察图1-2,正方形A中有_______个小方格,即A的面积为______个单位。 正方形B中有_______个小方格,即A的面积为______个单位。 正方形C中有_______个小方格,即A的面积为______个单位。 2、你是怎样得出上面的结果的?在学生交流回答的基础上教师直接发问: 3、图1—2中,A,B,C 之间的面积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交流后形成共识,教师板书,A+B=C,接着提出图1—1中的A.B,C 的关系呢? 二、做一做 出示投影3(书中P3图1—4)提问: 1、图1—3中,A,B,C 之间有什么关系? 2、图1—4中,A,B,C 之间有什么关系? 3、从图1—1,1—2,1—3,1|—4中你发现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形成共识后,教师总结: 以三角形两直角边为边的正方形的面积和,等于以斜边的正方形面积。 三、议一议 1、图1—1、1— 2、1— 3、1—4中,你能用三角形的边长表示正方形的面积吗? 2、你能发现直角三角形三边长度之间的关系吗? 在同学的交流基础上,老师板书: 直角三角形边的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这就是著名的“勾股定理”也就是说: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为a,b,斜边为c 那么2 2 2c + b a=

北师大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自读课文浪淘沙北戴河

北师大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自读课文 浪淘沙北戴河 一九五四年夏毛泽东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诗词注释】 ①选自《毛泽东诗词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版。浪淘沙,词牌名。北戴河,地名,在河北秦皇岛市西,濒临渤海,是著名的避暑胜地。 ②幽燕(yān):古地名,即今华北平原一带。这里战国时属燕国,唐以前为幽州。 ③谁边:何处,哪里。 ④魏武挥鞭: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曹操为统一北方,亲率大军北征乌桓族,凯旋时路过北戴河附近。魏武,指曹操。挥鞭,即跃马扬鞭,指代出征。 ⑤东临碣(jié)石有遗篇:曹操路过碣石山时写下组诗《观沧海》(《步出夏门行》之一)。下文的“萧瑟(xiāo sè )秋风今又是”也由曹诗中“秋风萧瑟”引出。碣石,山名。秋风萧瑟,秋风吹树木的声音。 【学习目标】 1.了解写作背景,整体把握内容,背诵全词。 2.学习借景抒情的写法,体会诗人的豪迈情怀和雄伟气魄。 3.培养热爱祖国新时代的思想感情。

【学习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在七年级上册我们曾经学习过毛泽东的一首词《采桑子重阳》,还记得吗?齐背一遍。这首词描写了什么景色?抒发了怎样的情感?(通过歌颂战地秋色,抒发了革命乐观主义的战斗豪情!)毛泽东不仅是我们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军事家,还是一位浪漫主义诗人,书法家。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毛泽东的词《浪淘沙北戴河》(板书),请打开课本240页。“浪淘沙”是词牌名,“北戴河”是题目,请看课文注释,了解北戴河在哪里。 了解写作背景:1954年夏,61岁的毛泽东在北戴河海滨胜地一边休养,一边工作。一天,海面狂风骤起,暴雨斜飞,怒浪排空,他突发“去中流击水”之想。身边的警卫人员以风浪太大为由,尽力劝阻,毛泽东却满怀豪情地说:风浪越大越好,可以锻炼人的意志。他坚持下海,在滔天白浪中尽兴畅游了一个小时。上岸后到了寓所,仍意犹未尽,以雄浑沉郁之情泼墨挥毫,一气呵成这首壮美与缅怀之诗《浪淘沙北戴河》。 展示学习目标。 二、初读课文,把握节奏: 1.请听课文朗读录音,把握节奏。 2.齐读课文,赋以情感。 3.划分朗读节奏,注意停顿。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4.点读、范读课文,予以评价。 5.再齐读课文,融入情感。

2020年春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2.1——2.3学案(无答案)

2020春北师大版八下数学2.1——2.3学案设计 2.1不等关系 学习目标: 1.能理解不等式的概念; 2.能根据实际问题中的不等关系列不等式; 重点和难点: 通过实际问题中的不等关系,认识不等式; 通过实际问题建立合理的不等关系; 学习过程: 一、阅读教材37页“做一做”之前部分,完成下列内容: 1.写出(1)(2)中绳长l 应满足的关系式: (1) ; (2) . 2.通过计算:当8l = 时,圆的面积 正方形的面积;当12l =时,圆的面积 正方形的面积。由此 得出猜想:○124l π 2 16 l ,即:周长相等的正方形和圆中, 的面积最大。 阅读教材37页“做一做”,完成下列内容: 3. “做一做”中,由(1)得到的关系式为○ 2 ; 由(2)得到的关系式为○ 3 . 4.观察关系式○ 1○2○3,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 5.归纳:一般地,用符号 连接的式子叫做 。 二、合作探究学习 1.探究1:下面给出5个数学表达式:○ 110-< ○2320m n -> ○34x = ○47x ≠ ○5m n +,其中不等式有哪些? 2.探究2: 用不等式表示下列数量关系: (1) a 是非正数; (2) x 与8的差是正数; (3) x 的平方的相反数不是正数; (4) x 的3倍与5的差不小于4; (5) a 的12 与b 的3倍的差的绝对值小于2; (6) x ,y 的平方和大于1.

3.探究3: (1)已知一支圆珠笔1.5元,签字笔和圆珠笔相比每支贵2元,小华想要买x支圆珠笔和10支签字笔,若付50元还找回若干元,则如何用含x的不等式来表示小华所需支付的金额与50元之间的关系? (2)设计一个实际背景来表示下列不等式 x-≥ ○1220 +<○23510 x y 三、当堂检测: 1、用适当的符号表示下列关系: (1)a 是非负数; (2)直角三角形斜边c 比它的两直角边a、b 都长; (3)x 与17 的和比它的5倍小; (4)两数的平方和不小于这两数积的2倍。 2、表达式①x2≥0;②2a+4b≠3;③5m+2n;④x+y<0;⑤3x+2=9中的不等式有(填序号)。 3、8.3班班长拿了56元钱去给班内20名优秀学生买奖品,奖品有两种:钢笔和笔记本。已知钢笔每支5元,笔记本每本3元,如果买x支钢笔,则列出关于x的不等式是。 4、某厂今年的产值为100万元,预计明后两年平均每年增长率为x%,如果按此速度发展,后年该厂产值将超过a万元,请用不等式表示a与x的关系式 四、课时小结师生相互交流,总结本节重难点。 本课我主要学会了。 五、课后作业:习题2.1: 第1、2、3、4题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 第一章复习课 教案

第一章三角形的证明

①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 ②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线互相重合(三线合一)。 (2)判定: ①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②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等角对等边). 考点2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1.边长为6 cm的等边三角形中,其一边上高的长度为 ________. 2.如图,已知△ABC是等边三角形,点B,C,D,E在同一直线上,且C G=CD,DF=DE,则∠E=________度. 【归纳总结】 (1)定义: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2)性质: ①三个内角都等于60度,三条边都相等 ②具有等腰三角形的一切性质。 (3)判定: ①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②有一个角等于60度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考点3 直角三角形 1.在Rt△ABC中,∠ACB=90°,AB=10,CD是AB边上的中线,则CD 的长是() A.20 B.10 C.5 D. 2.在△ABC中,∠C=90°,∠ABC=60°,BD平分∠ABC交AC于点D,若AD=6,则CD=_____.

3.如图,△ABC中,∠C=90°,AC=3,∠B=30°,点P是BC边上的动点,则AP长不可能是() A.3.5 B.4.2 C.5.8 D.7 【归纳总结】 (1)性质: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互余。 (2)定理: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是30度,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3)定理:在直角三角中,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3)判定: 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考点4 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 2.下列每一组数据中的三个数值分别为三角形的三边长,不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A.3,4,5 B.6,8,10 C.,2,D.5,12,13 【归纳总结】 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考点5 角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 1、如图,在△ABC中,∠C=90°,∠BAC的平分线交BC于点D,若CD =4,则点D到AB的距离是________.

完整word北师大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

文言文: 《与朱元思书》 吴均南北朝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piǎo)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miǎo),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líng)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lì)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东晋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簟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马说》 韩愈唐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zhǐ)辱于奴隶人之手,骈(pián)死于槽(cáo)枥(lì)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shi)或尽粟(sù)一石(dàn)。食(sì)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ì)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shí)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xiàn),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sì)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yé)?其真不知马也。 《送东阳马生序》 宋濂明初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砚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煜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小石潭记》 柳宗元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