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江南的冬景》公开课课件

《江南的冬景》公开课课件

高一必修《江南的冬景》说课稿

高一必修《江南的冬景》说课稿 高一必修《江南的冬景》说课稿 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材分析:1、本专题旨在引导学生欣赏自然,感悟自然。培养学生的审美探究能力。2、郁达夫散文行云如流水般的美学特征。 特点是运用对比烘托和引用诗句、虚实结合。 学情分析: 1、从知识能力方面看,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欣赏散文、品味散文语言的能力,但怎深度地解读文本,感受文字之美的能力尚有不足。 2、从情感方面看,学生大部分都是浙江人,生于江南长于江南,所以对江南的冬景有切身的感受,便于感受江南暖冬的自然之美,但大多数学生没有仔细感悟江南之美的经历。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本文作者背景,知人论世。 2、通过交流研讨,掌握对比烘托、引用诗句、虚实结合、等写景状物的艺术手法(重) 3、借助朗读品析,感悟郁达夫笔下江南的风景之美,人文之美。(难) 能力目标:品味散文语言,培养学生从语言特色、修辞技巧和文章意境三方面赏析散文的能力。锻炼学生的想象和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感受和欣赏自然之美,激发学生对亲近大自然、陶冶性情、涵养心灵的兴趣。 教法:问题引导式教学为主,辅以多媒体的形式。 诵读法讨论法自主探究法 导入 国画大师刘海粟曾经说过;青年画家不精读郁达夫的游记,画不了浙皖的山水;不看钱塘、富阳、新安的山水,也读不通达夫的妙文。为什么大师让青年画家读郁达夫的散文呢?其散文和画画有什么关系?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同走进郁达夫的.散文名篇,领略其笔下的江南的冬景。 目的: 1、吸引学生的兴趣,集中注意力,自然地过渡到课文的情境中来。 2、引导学生关注郁达夫散文特点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自然细腻美。 教学环节一(初读文本,整体感知) 问:1、小组讨论,本文写江南的冬景描述了哪些优美的画面?分别在哪些段落?请各组代表在黑板写出,试用原文词语归纳,最好四字。(需老师点拨) 曝背谈天图(2)午后郊游图(5)寒村微雨图(7)江南雪景图(8)旱冬闲步图(9) 目的:

最新15《永久的生命》公开课

《永久的生命》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哲理散文的特点,积累词汇和语言,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清写作思路,品味富有哲理的语句,理解作者的观点和看法。 教学重点:了解哲理散文的特点,积累词汇和语言,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品味富有哲理的语句,学会赏析语句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激趣引思 有人说,生命伟大而神秘,丰富而奇妙,永久而不朽;也有人说,世上没有永恒的春天,亦没有永久的生命;生命是短暂的,匆匆数年如白驹过隙,而作家严文井却告诉我们生命是“永久的”。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评价生命?他又是如何看待生命的?让我们走进他的世界,领略“永久的生命”的魅力。(板书:永久的生命)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先把课文美美地读上一遍,注意都准字音。(齐读) 检查预习: 1、解决生字读音(抽读) 臼齿茸毛蔓延凋谢洗涤牛犊消逝兴味 2、解释词语(读读记记——齐读一遍) ①臼齿:位于口腔后部两侧的牙齿。 ②茸毛:一般指动物初生柔软的细毛。 ③蔓延:向四周扩展延伸。 ④凋谢:指(草木花叶)脱落、衰落、零落。 ⑤洗涤:冲荡;清洗。又作除去罪过、耻辱等。 ⑥牛犊:指小牛。 ⑦卑微:地位低下而渺小。 3、知识链接(教师讲述) 哲理散文又叫议论性散文,以阐述哲理见长,仿佛与读者面对面交谈,推心置腹,字里行间传达着真诚与睿智,让人获得思想的启迪。 写作目主要不是让读者获得某种理性的概念,而是要通过富有哲理的形象、带有感情的叙述,表达自己的观点,从而提供给读者一个广阔的思想和联想的空间。 4、作者简介(教师讲述) 严文井(1915—2005),原名严文锦,湖北武汉人。主要著作有《严文井散文选》《严文井童话集》《严文井童话寓言集》等,曾获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奖、首届全国优秀散文杂文奖、第二次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荣誉奖等。 过渡:本文写于1942年,让我们一起看看写作背景(课件出示,教师讲述) ①南京大屠杀1931至1945年中国抗日战争期间,中华民国在南京保卫战中失利、首都南京于1937年12月13日沦陷后,侵华日军于南京及附近地区进行长达6周的有组织、有计划、有预谋的大屠杀和奸淫、放火、抢劫等血腥暴行,在南京大屠杀中,大量平民及战俘被日军杀害,无数家庭支离破碎,南京大屠杀的遇难人数超过30万。 ②花园口决堤,又称花园口惨案,1938年5月19日,侵华日军攻陷徐州,并沿陇海线西犯,郑州危急,武汉震动。6月9日,为阻止日军西进,蒋介石政府采取"以水代兵"的办法,下令扒开位于郑州市区北郊17公里处的黄河南岸的渡口

word公开课说课稿

《Word表格制作》说课稿 一、教学指导思想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从最初将计算机当作学习的对象,已经转化为将计算机当作收集、整理、辨析信息的工具,我们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活动不单是让学生掌握一些计算机的基本操作,还应是努力让学生通过我们的教学活动养成使用计算机这个工具的能力,提高信息素养,使其整体素质的提高,促进他们各项能力的综合发展。 二、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Word文字处理是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基础知识之一,它应用于各个领域和行业,是人们利用电脑学习、工作必不可少的。本节课教学内容是利用word 制作课程表。选自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第二版第四章第4节《制作word表格》。介绍了如何在Word文档中制作表格、编辑表格和修饰表格,在Word中是比较重要的一节,它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意义。 (二)教学目标分析 教师应特别注重培养学生如何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我根据本节课教学内容制定了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及情感目标等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表格中的基本概念,掌握表格的创建、编辑。 2、能力目标:能够熟练完成表格的制作。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自主思考与学习能力,使其在探索中进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 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Word文档中插入表格,因此让学生掌握插入表格的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对表格的创建和编辑的操作中学生容易出错,掌握起来还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把表格的编辑作为本节课的难点。 重点:表格的创建、编辑 难点:表格的编辑 三、说学生

学生处于青春期,好奇心强、兴趣高,但实践操作少;接受新鲜事物能力快、有一定的探究发现能力、求知欲强,但动手能力差。使用word制作表格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应用,部分学生以初步了解,部分学生还对计算机操作很陌生,所以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会存在很大差异。 四、说教法 根据教学内容,本课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有任务驱动法、讲授法、演示法及练习法。 演示法:依据本节的内容特点,我运用多媒体教室的演示和广播功能将教学内容形象直观的展示给学生,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耳、脑,培养学生能够通过网络教学来获取知识的能力。 任务驱动法:为了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学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继续使用“任务驱动”法。通过“任务驱动”法的使用,能逐渐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理论联系实际法:把学生的学习与实践、教师的讲解与演示贯穿始终,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注重信息技术课与其它知识的渗透,注重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符合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方法。 教学辅助工具:计算机、office软件。 五、说学法 主动探寻法:现代化教育思想倡导的教学方法是主动探寻的学习,是为应用知识而学习,而不是为记忆知识而学习。因此本节课以“学生操作”为主,引导学生既动手又动脑,在实际操作中去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给他们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合作学习法:为使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和技能,鼓励他们互相帮助,互相交流,协作学习,从而培养他们团结协作的能力。 六、说教学过程: 1、新课引入(5分钟)

高中语文教师基本功比赛

高中语文教师基本功比赛 笔试试卷 说明: 1、本试卷共6页。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 2、请用钢笔或中性笔(圆珠笔)在规定位置工整答题,卷面整洁。 3、请在密封线内填写单位、姓名等,在右下角填写抽签顺序号。 一、硬笔书法(20分) 分别用简化字和繁体字在下面的空格内默写《兰亭集序》选段(从“是日也……”到“……信可乐也。”) 要求:用钢笔(圆珠笔、中性笔)行书或楷书书写,字形规范,笔画清楚,结构工整,字体美观,行款格式正确。 二、语文素养(30分) (一)默写全词。先在相应空格处补足题目,并在题目上面填写词牌、在题目下面写明作者。默写时要求在空格内默写,标点准确,无错别字。(20分)

(二)请就上词中的一个典故做出解说。(10分) 三、理论视野(40分) (一)阅读下文,请在横线上概括出其阐释的课程的基本理念。(10分) 高中语文课程,应注重应用,加强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的联系,加强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以适应现实生活和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要使学生掌握语言交际的规范和基本能力并通过语文应用养成认真负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审美教育有助于促进入的知、情、意全面发展。文学艺术的鉴赏和创作是重要的审美活动,科学技术的创造发明以乃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也都贯串着审美追求。未来社会更崇尚对美的发现、追求和创造。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 现代社会要求人们思想敏锐,富有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对自然、社会和人生具有更深刻的思考和认识。高中学生身心发展渐趋成熟,已具有一定的阅读表达能力和知识文化积累,促进他们探究能力的发展应成为高中语文课程的重要任务。应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增强探究意识和兴趣,学习探究的方法,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 ——选自《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 (二)下面是2009年山东高考试卷的作文题目,请根据要求简要回答问题。(30分)

《余角和补角》 word版 公开课一等奖教案2 (新版)新人教版

当我们在日常办公时,经常会遇到一些不太好编辑和制作的资料。这些资料因为用的比较少,所以在全网范围内,都不易被找到。您看到的资料,制作于2021年,是根据最新版课本编辑而成。我们集合了衡中、洋思、毛毯厂等知名学校的多位名师,进行集体创作,将日常教学中的一些珍贵资料,融合以后进行再制作,形成了本套作品。 本套作品是集合了多位教学大咖的创作经验,经过创作、审核、优化、发布等环节,最终形成了本作品。本作品为珍贵资源,如果您现在不用,请您收藏一下吧。因为下次再搜索到我的机会不多哦! 4.3.3余角和补角 教学目标1、理解方位角的意义,掌握方位角的判别与应用. 2、通过现实情境,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去体会方位角的意义. 3、帮助学生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用处,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重点方位角的判别与应用既是重点,也是难点。 难点方位角的判别与应用既是重点,也是难点。 教学环节导学过程学习过程二次备课 自主探究 海上,缉私艇发现离它500海里处停着一艘可疑 船 只(如图),立即赶往检查.现请你确定缉私艇的航线, 画出示意图. A·可疑船 B·缉私艇 先分组讨论,再由各组代表上台在黑板上展示并描 述本组讨论的路线图. 在航行、测绘等工作以及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碰 到上述类似问题,即如何描述一个物体的方位. 让学生回忆学过的描述方法,师生共同探讨解决 问题的办法. 不断移动可疑船的位置,让学生描述缉私艇的航 线,探求解决问题的规律. 方位的表示通常用“北偏东多少度”、“北偏西多少度” 或者“南偏东多少度”、“南偏西多少度”来表示.“北 偏东45度”、“北偏西45度"、“南偏东45度”、“南 偏西45度”,分别称为“东北方向”、“西北方向”,“东 南方向”、“西南方向”。 创设问题情境,使 学生从中发现数 学,建立模型,引 发思考。 让学生阐述各种 解决方法的思维 过程,旨在使学生 在数学活动中获 得经验的同时,体 验从复杂的情境 中分离并抽象出 数学模型,并主动

《永久的生命》公开课

精心整理 《永久的生命》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哲理散文的特点,积累词汇和语言,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清写作思路,品味富有哲理的语句,理解作者的观点和看法。 教学重点:了解哲理散文的特点,积累词汇和语言,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品味富有哲理的语句,学会赏析语句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 视频导入,激趣引思 有人说,生命伟大而神秘,丰富而奇妙,永久而不朽;也有人说,世上没有永恒的春天,亦没。二、 1、 23表达4、过渡:本文写于1942年,让我们一起看看写作背景(课件出示,教师讲述) ①南京大屠杀1931至1945年中国抗日战争期间,中华民国在南京保卫战中失利、首都南京于1937年12月13日沦陷后,侵华日军于南京及附近地区进行长达6周的有组织、有计划、有预谋的大屠杀和奸淫、放火、抢劫等血腥暴行,在南京大屠杀中,大量平民及战俘被日军杀害,无数家庭支离破碎,南京大屠杀的遇难人数超过30万。 ②花园口决堤,又称花园口惨案,1938年5月19日,侵华日军攻陷徐州,并沿陇海线西犯,郑州危急,武汉震动。6月9日,为阻止日军西进,蒋介石政府采取"以水代兵"的办法,下令扒开位于郑州市区北郊17公里处的黄河南岸的渡口--花园口,造成人为的黄河决堤改道,形成大片的黄泛区,间接导致惨绝人寰的1942河南大饥荒,史称花园口决堤。 ③河南大饥荒一般指的是1942年7月开始到1943年春发生在河南的旱灾。平息大旱之后,又遇蝗

灾,由于河南地处前线,有下级瞒报、政策失误、交通堵塞等原因,导致饥荒遍及全省111个县。根据现有的材料显示,河南111个县中有96个县受灾,其中灾情严重的有39个县,受灾总人数达1200万人。据详细的统计,在河南1200万受灾人口中,大约150万人死于饥饿和饥荒引起的疾病,另有约300万人逃离河南,饥荒导致大约300万人死亡。 过渡:在那样的年代,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卑微的、柔弱的,有如草芥一般!那时的全国上下都被一种情绪笼罩着:(悲观——消沉) 然而,作者却认为:人们却不应该为此感到悲观。我们没有时间悲观。(乐观——积极) 那么让我们一起去读一读这字里行间传达的真诚。 5、①教师讲解朗读要领。 (1)读准字音,不读错字,不加字、漏字,注意感情。 (2)朗读节奏要缓急适当,注意语气语调。 (3 (1 明确: (2 明确: (3 明确: 永 (4 ?这种 明确: (5 明确: 批注: 生动通俗,耐人寻味。 过渡:下面请同学们先找出自己所喜欢的句子,然后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分享、评价。(15分钟)(1)地面上的小草,它们是那样卑微,那样柔弱,每个严寒的冬天过去后,它们依然一根根从土壤里钻出来,欢乐地迎接着春天的风,好像那刚刚过去的寒冷从未存在。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小草拟人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草生命的顽强,以此证明作者的观点:我们应该看到生命的神奇,生命流动着,永远不朽。 (2)在春天,我们以同样感动的眼光看着山坡上那些小牛犊,它们蹦蹦跳跳,炫耀它们遍身金黄的茸毛。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小牛拟人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牛为拥有“遍身金黄的茸毛”而欣喜的情态,表达出作者的喜爱之情。 (3)它是一个不懂疲倦的旅客,总是只暂时在哪一个个体内住一会儿,便又离开前去。那些个体

初中数学公开课教案《余角和补角》教学设计与反思

初中数学公开课教案《余角和补角》教 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认识余角和补角的概念,并会运用解题; 2、经历观察、操作、探究、推理、交流等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 3、体验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敢于面对数学活动中的困难,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互为余角、互为补角的概念; 2、教学难点:应用方程的思想解决有关余角和补角的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纸板、三角尺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带领同学们领略意大利的比萨斜塔的壮观景象,并思考:斜塔与地面所成的角度和它与竖直方向所成的角度相加为多少度?(课件演示) 2、(动手操作1)拿出一个直角纸板,将直角剪成两个

角, ∠1和∠2,问:∠1和∠2的和为多少度呢? ∠1+∠2=90o,我们把具有这种关系的∠1、∠2称为互余, 其中∠1叫做∠2的余角,∠2叫做∠1的余角。 请同学们根据老师的演示试着说出余角的定义。 (设计意图:通过比萨斜塔的现实情境和剪纸这一实际操作引出余角概念,既调起学生的兴趣,又直观易懂。) 二、新知探究 1、余角的定义:如果两个角的和为90o(直角),我们就称这两个角互为余角,简称互余。 2、(动手操作2) (1)拿出和的两个角的纸板拼成一个直角,问:“这两个角互余吗?” 把其中一个角移开,“这两个角还互余吗?” 注意事项1:两角互余只与度数有关,与位置无关。 继续提问:直角三角板的和的两个角互为余角吗?老师在前面黑板上画一个的角,班长在后面黑板上画一个的角,这两个角互为余角吗? (2)拿出一个直角纸板,将其剪成三个角,分别标上∠1、∠2、∠3,问: “∠1、∠2、∠3是互为余角吗?为什么?”

《永久的生命》教学设计

《永久的生命》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哲理散文,了解学习方法。 2、把握课文内容,理清行文思路。 3、学习写作手法,品析文章语言。 4、感悟生命真谛,收获人生启示。 二、教学流程 活动一:回顾梳理 (一)复习导入,忆一忆 宗璞曾在《紫藤萝瀑布》一文中,这样说过: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 生命到底是怎样的呢?当代作家严文井也有他自己的看法,让我们一起走进《永久的生命》!(板书:课题、作者) (二)学法交流,说一说 1、说体裁 哲理散文是指讲哲理、论道理的散文,即用散文的形式讲哲理,启迪人生的文章。 2、说学法 结合已学散文,散文读什么?哲理散文怎么读? 活动二:自主阅读 (三)整体感知,读一读 读课文,你发现,在作者心中,生命是怎样的? (四)分析思路,理一理 默读课文,勾画关键词句,看一看作者对“生命”情感态度的变化,理一理作者写作的思路。 (明确:第一层,谈生命的易逝——感叹;第二层,谈生命的不朽——感动;第三层,高唱生命的凯歌——赞美。) (五)写法探究,探一探 1、结构清晰 2、结合全文,作者由“感叹生命易逝”写起,有何妙处?试举一例(先抑后扬)(明确:先写生命的易逝,人们的无奈与可怜,感情转入低谷,这是“抑”;接着用“不应该为此感到悲观”一转,描写生命的神奇,个体生命有限,人类生命无穷,生命永久不朽,值得赞美,这是“扬”;最后联系生活实际,要以爱情来赞美生命,感情高亢,给人以磅礴的力量。这样写,前后对比,把对生命的思考引向更深层次,同时使行文有了波澜,更能够打动人心。)

活动三:互动点拨 (六)精读赏析,品一品 1、读出对生命易逝的感叹 2、读出对生命不朽的感动 3、读出对生命奇迹的赞美 4、读出对生命真谛的感悟 (任选一点,抓住感受最深的词句,结合旁注问题等,从修辞、情感、哲理等角度进行赏析批注) 5、语言特色 活动四:拓展运用 (七)积累拓展,写一写 1、读“生命哲理”的古诗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沉舟侧伴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2、讲“生命不朽”的故事 (董存瑞炸调堡,刘胡兰赴铡刀,黄继光堵机枪,雷锋做好事……许许多多的英雄人物,为了新中国的解放,为了人民的利益,抛头颅洒热血,年纪轻轻就献出了他们宝贵的生命,虽然他们个体的生命离开了我们,但他们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他们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 3、你认为生命应该是什么?写一写自己感受。 (八)学法小结,谈一谈 1、把握课文内容(抓对象,巧概括) 2、理清行文思路(抓关键,看变化) 3、学习写作手法(抓联系,多分析) 4、品析文章语言(抓角度,精品味) 5、感悟文章主题(抓情感,深体会) (九)读写实践,做一做 1、请根据我们这节课的学习,运用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写一篇短文。 2、用学到的阅读方法阅读《我为什么活着》并批注 板书: 赞美生命 感叹生命的易逝 永 久 的 生 命 感动生命的不朽 赞美生命的奇迹 抑 扬

2011年江苏省中学语文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试题

2011年江苏省中学语文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试题 一、古文句读、翻译。60分(断句错一处扣一分,翻译错一处扣2分,扣完为止。) 太史公曰余读功令至于广厉学官之路未尝不废书而叹也曰嗟乎夫周室衰而关雎作幽厉微而礼乐坏诸侯恣行政由强国故孔子闵王路废而邪道兴于是论次诗书修起礼乐适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自卫返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世以混浊莫能用是以仲尼干七十余君无所遇曰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矣西狩获麟曰吾道穷矣故因史记作春秋以当王法其辞微而指博后世学者多录焉自孔子卒后七十字之徒散游诸侯大者为师傅卿相小者友教士大夫或隐而不见故子路居卫子张居陈澹台子羽居楚子夏居西河子贡终于齐如田子方段干木吴起禽滑厘之属皆受业于子夏之伦为王者师是时独魏文侯好学后陵迟以至于始皇天下并争于战国儒术既绌焉然齐鲁之间学者独不废也于威宣之际孟子荀卿之列咸遵夫子之业而润色之以学显于当世及至秦之季世焚诗书坑术士六艺从此缺焉陈涉之王也而鲁诸儒持孔氏之礼器往归陈王于是孔甲为陈涉博士卒与涉俱死陈涉起匹夫驱瓦合适戍旬月以王楚不满半岁竟灭亡其事至微浅然而缙绅先生之徒负孔子礼器往委质为臣者何也以秦焚其业积怨而发愤于陈王也 《史记·列传·儒林列传》 二、古诗鉴赏。40分(题目自拟,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鉴赏) 宿铁关西馆 岑参 马汗踏成泥,朝驰几万蹄。 雪中行地角,火处宿天倪。 塞迥心常怯,乡遥梦亦迷。 那知故园月,也到铁关西。 (古诗、古文合卷共100分,占总分40%,时间2个小时) 三、粉笔字。(100分,占总分5%,时间10分钟)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四、演讲。(100分,占总分15%) 3分钟准备,3分钟演讲。 一共5个题目,我抽到的是“青春是一本打开就合不上的书,人生是一条踏上就回不了头的路” 还有一个听说是“只要你是天鹅蛋,就是生在养鸡场里也没什么关系”,其它就不知道了。 五、教学设计、课件制作、写说课稿。(100分,占总分20%) 教学设计39人共分成3组,时间3个半小时: 第一组文章:美.狄斯尼《勇气》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4.3.3余角和补角公开课优质教案

余角与补角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在具体的现实情境中,认识一个角的余角和补角,掌握余角和补角的性质; (2)能够运用余角和补角的定义及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2.过程与方法: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和知识运用能力,学会简单的逻辑推理,并能对问题的结论进行合理的猜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观察、归纳、推理对数学知识中获取数学猜想和论证的重要作用,初步数学中推理的严谨性和结论的确定性,能在独立思考和小组交流中获益。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认识角的互余、互补关系及其性质,确定方位是本节课的重点; 难点:通过简单的推理,归纳出余角、补角的性质,并能用规范的语言描述性质是难点; 三、教学方法 采用情境式和问题式教学模式,结合多媒体和学案实施教学. 四、学法指导 通过动口、动手、动脑等活动,主动探索、发现问题、互动合作、归纳概括、解决问题. 五、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学案、直尺等; 学生:预习课题内容; 六、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进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问题1.比萨斜塔位于意大利比萨城的奇迹广场上,是建筑史上的一座重要建筑,目前已知其倾斜角达到12°,你能求出斜塔与底面所成的锐角的度数吗? 教师运用多媒体进行展示,引导学生求出锐角的度数。 教师总结出余角的概念: 互为余角(互余):如果两个角的和是90°,那么这两个角叫做互为余角,其中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余角。即若∠1+∠2=90°,则∠1是∠2的余角(或∠2是∠1的余角) 【多媒体展示】针对问题: 1.已知∠A的度数为30度,则∠A的余角为_____度. 2.已知某角是其余角的2倍,则此角为________度. 学生自主作答,教师订正答案。 【多媒体展示】若比萨斜塔与底面所成的最小锐角度数为78°,请问斜塔与底面所成的最大钝角的度数是多少?想一想! 教师运用多媒体进行展示,引导学生求出锐角的度数。 教师总结出补角的概念: 互为补角(互补):如果两个角的和是180°,那么这两个角叫做互为补角,其中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补角。即若∠3+∠4=180°,则∠3是∠4的补角(或∠4是∠3的补角). 【多媒体展示】针对问题: 1.已知∠A的度数为130度,则∠A的补角为_____度. 2.已知某角比其补角小30度,则此角为________度. 学生自主作答,教师订正答案。 2、小试牛刀 【多媒体展示】问题:

人教语文8上优质课:15 散文二篇 - 永久的生命-部优-素材

《谈生命》冰心 我不知道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说生命像什么. 生命像东流的一江春水,他从生命最高处,冰雪是他的前身.他聚集起许多细流,合成一股有力的洪涛,向下奔注,他曲折地穿过了悬崖峭壁,冲倒了层沙积土,挟卷着滚滚的沙石,快乐勇敢地流走,一路上他享受着他所遭遇的一切:有时候他遇到巉岩前阻,他愤激地奔腾了起来,怒吼着,回旋着,前波后浪地起伏催逼,直到他过了,冲倒了这危崖他才心平气和地一泻千里.有时候他经过了细细的平沙,斜阳芳草里,看见了夹岸的桃花,他快乐而又羞怯,静静地流着,低低地吟唱着,轻轻地度过这一段浪漫的行程.有时候他遇到暴风雨,这激电,这迅雷,使他的心魂惊骇,疾风吹卷起他,大雨击打着他,他暂时浑浊了,扰乱了,而雨过天晴,只加给他许多新生的力量.有时候他遇到了晚霞和新月,向他照耀,向他投影,清冷中带些幽幽的温暖:这时他只想憩息,只想睡眠,而那股前进的力量,仍催逼着他向前走……终于有一天,他远远地望见了大海,呵!他已经到了行程的终结,这大海,使他屏息,使他低头,她多么辽阔,多么伟大!多么光明,又多么黑暗!大海庄严的伸出臂儿来接引他,他一声不响地流入她的怀里.他消融了归化了,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也许有一天,他再从海上蓬蓬的雨点中升起,飞向西来,再形成一道江流,再冲倒两旁的石壁,再来寻夹岸的桃花. 然而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 生命像一棵小树,他从地底聚集起许多生力,在冰雪下欠伸,在早春润湿的泥土中,勇敢快乐地破壳出来.他也许长在平原上、岩石上、城墙上,只要他抬头看见了天,呵!看见了天!他便伸出嫩叶来吸收空气,承受日光,在雨中吟唱,在风中跳舞.他也许受着大树的荫遮,也许受着大树的覆压,而他青春生长的力量,终使他穿枝拂叶地挣脱了出来,在烈日下挺立抬头!他遇着骄奢的春天,他也许开出满树的繁花,蜂蝶围绕着他飘翔喧闹,小鸟在他枝头欣赏唱歌,他会听见黄莺清吟,杜鹃啼血,也许还听见枭鸟的怪鸣.他长到最茂盛的中年,他伸展出他如盖的浓荫,来荫庇树下的幽花芳草,他结出累累的果实,来呈现大地无尽的甜美与芳馨.秋风起了,将他叶子,由浓绿吹到绯红,秋阳下他再有一番的庄严灿烂,不是开花的骄傲,也不是结果的快乐,而是成

江南的冬景说课稿

《江南的冬景》是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第四专题“像山那样思考”中的“谛听天籁”、版块。这个板块主要体现了对自然纯美的注视,重在引导学生欣赏和表述自然之美。因此,教学要突出对文章本身审美韵味的把握,培养学生的审美探究能力。《江南的冬景》是郁达夫南迁杭州之后写下的散文名篇,本篇课文比较明显地体现了郁达夫散文的美学特征,学生学习此文不仅能够得到审美熏陶,而且能够得到语言艺术的熏陶。我的授课的对象是高一年纪的学生,从情感方面来说,我的学生多属江南人,对江南的冬景已经有切身的感受,因此理解郁达夫笔下所描绘的江南的冬景并不困难,从知识能力方面来说,学生已经学习了“月是故乡明”专题的相关散文,已具备一定的欣赏散文、品味散文语言的能力,所以解读文本的难度也不会太大 基于以上教材和学情分析,我拟定以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学生能够掌握本文自然细腻、虚实结合的写作特点,学习散文写景状物的表达技巧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能够通过文本研读发感受和欣赏文章的景物意境之美,体味郁达夫散文的美学特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感受和欣赏自然之美,提高对自然美的审美能力 本文的教学重点:学生能够学会从语言特色、修辞技巧、文章意蕴等方面赏析散文 教学难点:体会郁达夫散文的美学特点,学习写景的手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我会用PPT播放几组江南冬天和北方冬天的图片,让学生对江南冬景和北方冬景有一个比较直观的,感性的认识,能够体会到两种不同的冬景带给人的不同的美的感受,从而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我将给学生五分钟的时间诵读这篇散文,然后思考:作者笔下的“江南”指哪些地方?为了写(江浙一带)在这里我会补充作者生平事迹以及写作背景。再问学生作者心目中的江南冬天很美,阅读后,你能够用哪些更具体的词语来替换这个“美”字?为了突出江南冬天的美,作者做了哪些比较,这些比较,突出了江南冬景的哪些特征。通过这些问题,可以使学生对文本有一定的了解。(明确:第一至四段、第六段,作者作了一系列的对比,包括:北国与江南的冬天的比较,突出了江南冬天的晴暖温和,渲染弱国冬天所不能提供的屋外曝背谈天的乐趣;江南冬天与秋天的比较,作者将江南的冬景比作北方的夏景,写那种“明朗的情调”;闽粤等地的冬天与作者所说的江南冬天的比较,作者将他所感受到的“江南的冬景”作了更明确的区域界定;德国与江南的寒郊散步的比较,这和后文提到的散步形成呼应。比较的着眼点各不相同,但都突出了作者所钟爱的江南冬景的主要特征。(说明:此处顺便提及,不是本课教学重点。) 三、浏览课文,绘画美景 这里我会要求学生浏览课文,四人为一小组,找出充满画意的段落,并给这些段落加一个标题。讨论后回答我进行概括:曝背谈天图、冬郊植物图、寒村微雨图、江南雪景图、冬日闲步图。并且要求学生从用色和构图的意蕴说出这是哪种图画?自圆其说即可。 这个版块我之所以这样设计,主要是因为这篇课文是一篇散文,学生很难把握住课文描绘江南冬景的几个方面,要求学生诵读课文并概括课文描写的画面,可以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感知过程,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概括归纳能力四、分组讨论,研究美景

七年级语文优质课《永久的生命》教学设计

《永久的生命》教学设计 课文内容分析: 本文是作家严文井1942年创作的一篇带有比喻的议论性散文,它从现象出发,从个人感受出发,揭示出个体生命是卑微柔弱的,但就整个人类而言,生命是永久不朽的,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高度赞美以及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同时告诫人们生命的价值在于奉献,促人上进。文章哲思深邃,鲜明生动,语言通俗易懂,感情充沛,条理清晰,章法井然。 这篇文章所在的第四单元,以散文体裁为主,有写人记事的典范,亦有托物言志的代表,或长于写景抒情,或说理深刻,呈现了不同类型散文的特点;同时本单元五篇散文都有一个共同的人文主题——情感哲思。 这一单元的学习是在七年级上册“人生之舟”和七年级下册“生活哲理”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阐发的作者对生活的感悟与思考,也为九年级“砥砺思想”“浩然正气”主题单元的学习做了情感及价值观的铺垫。 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在思维特点上正在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过渡,对散文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及学习能力,但社会经验和生活经验尚不成熟。因此,对于此类哲理散文的理解上,会存在些许障碍。同时,中学生

对人生产生惊奇、疑惑,这驱使他们在万花筒里看世界,他们有孤独漫步者的遐想,但随着自己一天天长大,他们的知识逐渐丰厚,自我意识开始觉醒,意识形态开始填补原来脆弱的空白。他们开始了思考探索“一个人从哪里来,要走向哪里”“我是谁,我会死亡吗”等等一系列不明晰的问题,这可能会让他们焦虑,会让他们忧心,会让他们迷茫,会让他们痛苦。他们少理性,缺信念,处于人生观世界观的徘徊期,他们摸索、匍匐、挣扎,他们渴望精神的力量。上课时,既要引导学生理解文中内容,把握作者观点,学习议论性散文的特点,同时要帮助他们领会课文人文内涵,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大胆发言,深入思考,结合文本,认识生命的意义与可贵。 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读课文,理清行文思路,把握课文中心观点。 2.品味文章既睿智又形象,既理性又富有感情的语言。 3.理解作者对生命本质的认识,领会课文人文内涵,结合自身实际生活获得对生命的独特见解。 教学重点: 1.揣摩、品味说理与抒情兼具的语言。 2.理解作者对生命本质的认识,领会课文人文内涵,并由此结合自身实际获得对生命的独特见解。 教学难点:

高中课文说课稿(精选3篇)

高中课文说课稿(精选3篇) 高中课文说课稿(精选3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说课稿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高中课文说课稿(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高中课文说课稿 1 《花未眠》是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二单元第四篇课文,是曰本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川端康成的一篇关于美和审美的哲理散文。现就教材,教法,学法及教学过程四个方面加以说明。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本单元设计的目的是通过阅读现当代散文,学会在总体把握散文思想内容和艺术的基础上,感受散文中的自我,品味散文的语言。学会整体把握文章思想内容,学会体会散文语言的美感。《花未眠》是第一册第二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文章以发现海棠花未眠写起,从三个方面阐述:自然美是无限的,人感受美是有限的;美是邂逅所得,亲近所得;重视自然美,崇尚写实精神。本文由于是哲理散文,加上学生对艺术欣赏的能力尚待形成,因此内容理解较难。如何把难理解的文章深入浅出的讲解好,使学生能较好的理解体会是教学设计的关键所在。 2、教学目标:根据本单元教学对学生知识和能力的要求,以及本课特点,特制定两个教学目标:(1)情感目标,理解本文主旨,让学生建立起感受生活美的意识。(2)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会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品味散文语言。能从现实生活中去发现美,感受美,学会创造美。 3、教学重点难点:根据教学目标的设定,本课教学的重点难点就确定为:理解本文主旨与鉴赏本文语言,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二、说教法:本文教学重点是理解主旨和鉴赏语言,因此教学中让学生整体把握文章是关键。运用前几篇课文所学的提要钩玄的方法,学会勾画圈点重要的句子,抓住关键句子理解主旨。采用重点段落重点阅读的方法进行,让学生能尽快的抓住关键。同时也采用问题激趣讨论法,使学生能自主地探讨问题。三、说学法:本课内容较难理解,特别是有些哲理性较强,隐含着作者深切感受的语句如:"它盛放,含有一种哀伤的美"等,理解较困难,因此,课堂上要激发学生的探讨兴趣,让学生自由的发表意见,自主合作的探讨问题。四、说教学过程: 1、导语设计:以一组鲜花图片展示其自然的美,让学生自由发表观后感受,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永久的生命》公开课教案

《永久的生命》教学设计 教师: 一、教学目标: 1.积累本课词汇 2.学会赏析文章语句,掌握本文写作手法——欲扬先抑 3.认识个体的生命是短暂的,人类的生命是永久的,要用短暂的生命去创造无限的价值。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赏析文章语句,掌握本文写作手法——欲扬先抑 难点:认识个体的生命是短暂的,人类的生命是永久的,要用短暂的 生命去创造无限的价值。 三、教学用具:PPT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请同学们观看几组关于生命的图片,让同学们来说说看完图片后的感受。

学生:生命的美丽、生命的脆弱/短暂、生命的凋谢、生命的顽强、 生命的力量...... 教师:从生命的感悟引入本课《永久的生命》。 生命到底是怎样的呢?当代作家严文井也有他自己的看法,让我们一 起走进《永久的生命》!(板书:永久的生命严文井) (二)、检查预习 1、生字难字 臼齿(jiù) 茸毛(róng) 蔓延(màn ) 凋谢(diāo) 洗涤(dí) 俯瞰(kàn) 遏制(è) (生字注音,诵读并注意字形) 2、多音辨析 口号(hào) 颤栗(zhàn) 号颤 呼号(háo) 颤抖(chàn) 3、形似辨析 点缀(zhuì) 濒临(bīn) 啜泣(chuò) 频率(pín)

设计意图:让学生熟悉文中出现的生字词,在此基础上理解识记,为 后面理解课文做准备。 4、作者简介 严文井,原名严文锦。1915年生,湖北武昌人。人民文学出版 社社长等职。当代作家、散文家、著名儿童文学家。主要著作有:《严文井散文选》《严文井童话集》等。在第二次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 评奖中被授予荣誉奖。 (知识链接): 哲理散文,以阐述哲理见长,仿佛与读者面对面交谈,推心置腹,字里行间传达着真诚与睿智,让人获得思想的启迪。 5、让学生课前预习课文,总结归纳课文内容,课上展示: 课文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一、先谈生命的短暂、易逝 ; 二、再谈生命的永久不朽 ; 三、最后联系现实生活, 赞美生命,高唱生命的凯歌。(三)深入探究课文 探究一:(小组合作完成) 1、默读课文,理解重点句子。

高中语文教师基本功比赛

高中语文教师基本功比 赛 https://www.sodocs.net/doc/e91548335.html,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

高中语文教师基本功比赛 笔试试卷 说明: 1、本试卷共6页。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 2、请用钢笔或中性笔(圆珠笔)在规定位置工整答题,卷面整洁。 3、请在密封线内填写单位、姓名等,在右下角填写抽签顺序号。 一、硬笔书法(20分) 分别用简化字和繁体字在下面的空格内默写《兰亭集序》选段(从“是日也……”到“……信可乐也。”) 要求:用钢笔(圆珠笔、中性笔)行书或楷书书写,字形规范,笔画清楚,结构工整,字体美观,行款格式正确。 二、语文素养(30分) (一)默写全词。先在相应空格处补足题目,并在题目上面填写词牌、在题目下面写明作者。默写时要求在空格内默写,标点准确,无错别字。(20分)

(二)请就上词中的一个典故做出解说。(10分) 三、理论视野(40分) (一)阅读下文,请在横线上概括出其阐释的课程的基本理念。(10分) 高中语文课程,应注重应用,加强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的联系,加强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以适应现实生活和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要使学生掌握语言交际的规范和基本能力并通过语文应用养成认真负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审美教育有助于促进入的知、情、意全面发展。文学艺术的鉴赏和创作是重要的审美活动,科学技术的创造发明以乃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也都贯串着审美追求。未来社会更崇尚对美的发现、追求和创造。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 现代社会要求人们思想敏锐,富有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对自然、社会和人生具有更深刻的思考和认识。高中学生身心发展渐趋成熟,已具有一定的阅读表达能力和知识文化积累,促进他们探究能力的发展应成为高中语文课程的重要任务。应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增强探究意识和兴趣,学习探究的方法,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 ——选自《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 (二)下面是2009年山东高考试卷的作文题目,请根据要求简要回答问题。(30分)

《江南的冬景》说课稿(公开课)

《江南的冬景》讲课稿(公开课) 尊敬的评委老师您们好,今天我讲课的文章是《江南的冬景》。我将从教学理念、教材分析、学情分析等几方面来展开我本次讲课。 (首先是我的教学理念) 一、教学理念 建构主义理论主张,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充当的是指导者、帮助者与探路者的角色,同时强调师生间的协作与对话。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将始终贯彻这一教学理念,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二、教材分析 《江南的冬景》选自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四专题“像山那样考虑”,是“谛听天籁”板块中的第一篇课文、本专题旨在让学生于阅读中陶冶性情,培养审美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本文是郁达夫南迁杭州之后写下的散文名篇,作者从各个角度描写了江南的冬天,描绘了一幅江南暖冬的水墨画、 三、学情分析(分析完教材,我再来分析下学情) 1、学生在初中时差不多学过散文,而且在第三专题中又进一步学习了散文的鉴赏方法与文体特点,因此对本文的写作特点较易掌握、

2、的学生大部分都是浙江人,生于江南长于江南,因此对江南的冬景有切身的感受,便于感受江南暖冬的自然之美。 四、教学目标(依照教材内容与学情,我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提高朗读技能,掌握本文对比衬托、虚实结合的写作手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朗读与小组讨论,体验江南秀美冬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陶冶性情,提升审美境界,激发热爱生活之情、 五、教学重难点 (基于以上考虑,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将如下两个方面确定为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一是提高朗读技能,掌握本文对比衬托、虚实结合的写作手法。 二是陶冶性情,提升审美境界,激发热爱生活之情。 六、教法与学法 为了达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本着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再结合本篇课文的实际特点,确定本节课的教学方法为:诵读法、情境法、提问法与研讨法在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

江南的冬景说课稿完整版

江南的冬景说课稿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江南的冬景》说课稿 各位老师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江南的冬景》。 下面我将从教学理念、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课时安排、教学流程设置这七个方面把我对本课的教学设想作以下简单的介绍。首先,我想向各位老师阐述一下我的教学理念: 一、教学理念: 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素质教育为核心,提倡启发式教学。 新课程改革提出:一切为了学生全面、健康、和谐发展。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注重培养学生语文应用的能力,从而充分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而教师的指导和启发至关重要,我认为应体现在以下三点: 引导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习的思维。 下面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 二、教材分析: 《江南的冬景》是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最后一个专题“像山那样思考”中第一板块“谛听天籁”中的第一篇。本专题共有谛听天籁、感悟自然、湖山沉思三个部分,从对自然的描绘到抒发人生感慨再到思考人与自然的和谐,是一个感性上升到理性的过程,很系统地展现了人的认识发展过程。这篇文章处在第一板块,作者用饱含深情的笔调描绘了一幅江南暖冬的水墨画,抒发了深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我认为在教授这篇课文时重点是要培养学生的品味鉴赏的探究能力,从而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堂。 这是我对教材的理解,接下来是学情的分析: 三、学情分析: 首先,从语文的认知结构上看,本学期学生已经学了不少的散文,在散文解读上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能力,而且经过了上个单元“月是故乡明”的学习,学生也具备了一定的文本研读的能力。 其次,从审美愉悦的角度看,高一的学生处在花样的年华,他们特别喜欢浪漫美好的东西,而《江南的冬景》这篇课文文质兼美,能带给学生性情的陶冶。 所以,无论是知识层面还是情感层面,《江南的冬景》都是一篇很好的学习素材。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通过高中语文课程的学习,应该在五个方面获得发展,即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所以根据课程要求,并结合以上的教学背景,我把本课得教学目标确立为如下几个方面: 四、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习优美散文的语言特色,领略作者的修辞技巧, 能力目标:通过交流探究,品位文本的意境美,提高学生对于文本阅读的审美感知和鉴赏能力,并以此锻炼学生的想像和表达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 情感目标:体验郁达夫美文的文章意蕴,同时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提升审美品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