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学习的原理与方法:学习策略

学习的原理与方法:学习策略

学习的原理与方法:学习策略
学习的原理与方法:学习策略

学习的原理与方法:学习策略 第三章学习策略随着认知学习理论的发展,人们对学习者和教学者在 学习中的作用的看法逐渐发生了变化。 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有效的学习者应当被看作是一个积极的信息加工 者、解释者和综合者,他能使用各种不同的策略来存储和提取信息,他努 力使学习环境适应自己的需求和目标,因而对自己的学习非常负责。 正是在这种理论背景下,兴起了有关学习策略的研究。 一、学习策略的定义 对于什么是学习策略,人们从不同的研究角度和方法,提出了各自的 看法,至今仍然没有达成一个统一的认识。 有的指具体的学习技能,诸如复述、想象和列提纲等;有的指较为一 般的自我管理活动,诸如计划和领会监控等;有的指组合几种具体技术的 复杂计划;甚至有的与元认知、认知策略、自我调节的学习等术语的含义 相互重叠。 概括起来, 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第一种把学习策略视作学习活动或步骤, 第二种把学习策略视作学习的规则,第三种把学习策略视作学习计划综合 这些不同的看法,我们认为,所谓学习策略,就是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 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的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

二、学习策略的成分及其层次许多学者对学习策略的成分和层次提出 了自己的看法,较有代表性的有这样几种 1 奈斯伯特与舒克史密斯的划分 奈斯伯特与舒克史密斯史耀芳,1994 认为,学习策略包括六个因素①提 问, 其功能是确定假设, 建立目标和项目参量, 寻求反馈以及联系任务等; ②计划, 其功能是决定策略及其实施一览表, 精简项目或对问题进行分类, 以及选择某些体力或脑力技能来解决问题; ③调控, 其功能是试图回答或 发现最初的问题和意图; ④审核, 其功能是对活动和结果作出初步的评估; ⑤矫正,其功能是再设计或再检查,包括矫正目标的设置;⑥自检,其功 能是对活动和项目做最后的自我评价。 2 温斯坦的划分温斯坦..,1985 认为学习策略包括①认知信息加工 策略,如精细加工策略;②积极学习策略,如应试策略;③辅助性策略, 如处理焦虑;④元认知策略,如监控新信息的获得。 3 瑟洛的观点学习策略是由相互作用的两种成分组成的,一种是基本 策略, 被用来直接操作课本材料, 如领会和记忆策略; 一种是辅助性策略, 被用来维持合适的进行学习的心理状态,如专心策略。 这两种策略又可以作进一步划分。 基本策略包括获得和存储信息的策略领会和保持策略,提取和使用这 些存储信息的策略提取和利用策略。 领会和保持策略又包括理解、 回想、 消化、 扩展、 复查等五个子策略。 提取和利用策略又包括理解、 回想、 详述、 扩展和复查等五个子策略。 辅助性策略包括三种策略计划和时间安排、 专心管理-以及监视与诊断。 专心管理进一步分为心境设置和心境维持两种。

这些辅助性策略帮助学生产生和维持某种内在状态,以使学生有效完 成基本策略。 4 迈克卡等人的观点迈克卡等人对学习策略的成分进行了总结。 他们认为,学习策略包括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三部 分。 学习资源管理策略是辅助学生管理可用的环境和资源的策略,对学生 的动机具有重要的作用。 成功的学生使用这些策略帮助他们适应环境以及调节环境以适应自 己的需要。 由以上这些观点可以看出,学习策略的成分都是从学习过程的环节或 所涉及的诸方面如方法、步骤、手段及组织中提出来的。 分析学习策略的成分不仅要考虑学习活动的类型,而且还要考虑所获 得信息的种类。 下面从认知策略和原认知策略两个方面做具体的介绍三、认知策略认 知策略这个术语最初由布鲁纳于 1956 年在研究人工概念形成时提出的。 直到 70 年代,加涅才在其学习分类中单列一类。 但关于认知策略的定义,至今尚无统一的说法。 有的把认知策略视为用以支配自己的心智过程的内部组织起来的技 能,1977,意在突出个体对自己内部的认知活动的调控。 有的把认知策略视为加工信息的一些方法和技术陈琦,1977,旨在强 调其本质属性仍为方法范畴。 还有的把认知策略视为个人自主控制其内在心理活动历程从而获得

新知识的一切方法张春兴,1994,同时兼具上述两种观点的要义。 我们认为,认知策略是优化信息加工效果、提高加工效率的一种认知 技能。 它是认知领域中学习策略的最主要的成分。 一陈述性知识的认知策略 1 复述知识的认知策略复述策略是指对目标 信息不断进行重复,以便能准确、牢固地记住这些信息。 2 精加工策略具体包括 1位置记忆法使用位置记忆法,就是学习者在头脑中创建一幅熟悉的 场景,在这个场景中确定一条明确的路线,在这条路线上确定一些特定的 点,然后将所要记的项目全都视觉化,并按顺序和这条路线上的各个点联 系起来。 回忆时,按这条路线上的各个点提取所记的项目。 2首字联词法这种方法是利用每个词的第一个字形成一个缩写。 比如计算机程序语言就是-初学者通用符号指令代码各词首字母的联 词。 此外,与此相类似的还有句子记忆术,利用记忆中每个术语的第一个 字母作为一个句子中每个词的第一个字母,我们常常采用一些歌谣口诀来 帮助记忆,常常使用一些简语来帮助记忆。 例如,《辛丑条约》内容为 ①要清政府赔款;②要清政府保证禁止 人民反抗;③允许外国在中国驻兵;④划分租界,建领事馆。 可用钱禁兵馆谐音前进宾馆来帮助记忆。 另外一种首字联词法是用一系列词的第一个字描述某个过程的每个

步骤,例如,用某一首古诗中每句的第一个字说明某个行动的每一步。 3限定词法-学习一种新材料时运用联想, 假借意义,对记忆亦很有帮 助。 4勾画圈点法对于本身意义性强的书面化的信息材料,通过勾划圈点 其中的重要部分有助于促进对信息的加工,提高记忆效果。 5摘录提要对于本身意义性强的信息材料,通过摘录要点、归纳以材 料中的原句摘抄为主、辅以必要的连接、概括,有助于更好地促进对信息 的加工,提高记忆效果。 6笔记概述对于本身意义性强的信息材料, 通过笔记形式, 区别主次, 由博返约、概括整理以自己的话概括材料的主要内容,有助于促进更深层 次的信息加工,提高记忆效果。 3 组织策略组织策略是指梳理所学的新信息,建构其内在的联系,以 增进记忆效果。 具体包括 1 归类整理将所学的新信息进行归类整理,形成内在的结构 组织,以便于记忆。 由于归类有多种不同的维度,其方式方法的运用也就各式各样了相似 归类、对比归类、从属归类、递进归类等。 2 提纲契领运用简要的语向来把握新信息的内在层次结构,并常辅之 以数码标记,以显现内隐的结构组织,促进理解和记忆。 对于量大而复杂的信息材料, 此举更具优越性, 给人以纲举目张之感。 3 作图示意运用图解方式来说明新信息的内在联系,并多辅之以连线 或箭头标记,以形象显现内隐的结构组织,促进整体把握和记忆。

它又可细分两种一是关系图示--用图解方式来说明各信息之间的相互 关系,如有关认知心理学知识的关系;二是流程图示 --用图解方式来说明 某过程之间的要素的相互联系,如生成学习过程。 4运用理论模型教师可以用另外一种方法来帮助学生领会复杂的课 题。 这种方法就是用图解的方式来说明某个过程之间的要素是如何相互 联系的。 比如,前面所讲的学习的信息加工过程,就是一个经典的理论模型的 例子。 运用这种模型可组织和整合信息;电子学、机械、计算机程序以及遵 循某个规律的过程都可以利用理论模型加以说明。 当某一课中含有模型时,学生不仅学得好,而且能运用他们的学习去 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二过渡性知识的认知策略过渡性知识告诉我们如何做某件事。 要知道如何做某件事,我们不仅要知道过程的每一步,而且还要知道 采取每一步的条件。 1、模式再认知识模式再认知识涉及对刺激的模式进行再认和分类的 能力。 模式再认知识的一个重要的例子是识别某个概念的一个新事例。 比如,再认鲸鱼属于哺乳动物;模式再认知识的第二个重要的例子就 是识别符合某个行为的条件或符合应用某个规则的条件,比如,什么时候 倒置分数后相乘。

和概念一样,模式再认过程是通过概括和分化的过程学习来的。 比如, 学生已经学习凡生命体必须完成八大生命过程获取食物、 呼吸、 排泄、分泌、生长、反应、繁殖、运动,这一知识属于陈述性知识。 现在,学生要利用这一知识注意生命的这八个过程,表示这一过程的 条件陈述句是如果一个客体执行了所有这八个生命过程,那么它就是活的。 教师可以用诸如鱼、哺乳动物、植物等生命体作不同的例子,促进概 括;还可以列举反例,如水晶石虽也存在促进分化、进行生长的过程,但 不实现运动、呼吸和反应等其他生命过程。 2、动作系列知识第二种过程性知识指动作系列知识。 加涅认为,一个动作系列是为了达到某个目标所采取的一系列行为或 认知动作,减法中的借位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动作系列首先是当作构成某个过程的一系列步子来学习的。 学习者必须有意识地执行每一步,一次执行一步,直到过程完成。 例如,学习开汽车,先要进行一系列的教学首先,如果车门关着,就 打开车门;第二,如果车门开着,就坐到驾驶座位上;第三,关上车门; 第四,系上安全带;第五,插入钥匙。 一开始,每一步都要有意识地想着去做,这样效率很低。 但是,随着练习,这一过程就会几乎变成自动化,驾驶员将会不加思 索地完成这一过程。 四、元认知 根据弗拉维尔的观点,元认知就是对认知的认知,具体地说,是关于 个人自己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对思维和学习活动的知

识和控制。 元认知包括元认知知识和元认知控制。 1、元认知知识元认知知识就是有关认知的知识,即人们对于什么因 素影响人的认知活动的过程与结果、这些因素是如何起作用的、它们之间 又是怎样相互作用的等问题的认识。 元认知知识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 1 有关个人作为学习者的知识, 即有关人作为学习着或思维着的认知加工者的一切特征的知识。 这方面的知识可以再细分为以下三类关于个体内差异的认识比如,正 确地认识自己的兴趣、爱好、学习习惯、能力及其限度,以及如何克服自 己在认知方面存在的不足等;关于个体间差异的认知比如,知道人与人之 间在认知方面以及其他方面存在的种种差异;关于主体认知水平和影响认 知活动的各种主体因素的认识比如,知道记忆、理解有不同的水平、知道 注意在认知活动中的重要性、知道人的认知能力可以改变。 2 有关任务的知识,在有关认知材料方面,主体应当认识到,材料的 性质如图形材料与文字材料、材料的长度如一段短文与一篇长文、材料的 熟悉性如熟悉的材料与不熟悉的材料、材料的结构特点如论说文与叙述文、 材料的呈现方式如听觉呈现与书面呈现、材料的逻辑性如有组织的材料与 无组织的材料等因素都会影响我们的认知活动的进行和结果;在有关认知 目标、 任务方面, 主体是否知道不同认知活动的目的和任务可能是不同的, 有的认知活动可能有更多、更高、更难的要求。 比如,要求回忆一篇文章的大意要比要求回忆该文章的准确词序的任 务困难得多。

3 有关学习策略及其使用方面的知识,这方面涉及到的内容很多,比 如,进行认知活动有哪些策略、各种认知策略的优点和不足是什么、它们 应用的条件和情境如何、对于不同的认知活动和不同的认知任务,什么样 的策略可能是有效的等等。 2、元认知控制元认知控制是对认知行为的管理和控制,是主体在进 行认知活动的全过程中,将自己正在进行的认知活动为意识对象,不断地 对其进行积极、自觉的监视、控制和调节。 这种过程在工作记忆中进行操作。 元认知控制包括检查是否理解、预测结果、评价某个尝试的有效性、 计划下一步动作、测查策略,确定当的时机和努力、修改或变换策略以克 服所遇到的困难等等。 概括起来,包括这样三个方面 1 计划即根据认知活动的特定目标,在 一项认知活动之前计划各种活动,预计结果、选择策略,想象出各种解决 问题的方法, 并预估其有效性; 2 监视, 即在认知活动进行的实际过程中, 根据认知目标及时评价、反馈认知活动的结果与不足,正确估计自己达到 认知目标的程度、 水平; 根据有效性标准评价各种认知行动、 策略的效果; 3 调节,即根据对认知活动结果的检查,如发现问题,则采取相应的补救 措施,根据对认知策略的效果的检查,及时修正、调整认知策略。 一般来说, 元认知控制与认知目标、 认知课题和情境等因素密切相联。 值得一提的是,有人认为元认知包括三个方面内容董奇,1989。 一是元认知知识,即个体关于自己或他人的认识活动、过程、结果以 及与之有关的知识;二是元认知体验,即伴随认知活动而产生的认知体验

或情感体验;三是元认知监控,即个体认知活动进行的过程中,对自己的 认知活动积极进行监控,并相应地对其进行调节,以达到预定的目标。 在实际的认知活动中,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三者是 相互联系、 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 元认知过程实际上就是指导、调节我们的认知过程,选择有效认知策 略的控制执行过程。 其实质是人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控制。 五、元认知策略学习时,学习者要学会使用一些策略去评估自己的理 解、预计学习时间、选择有效的计划来学习解决问题。 例如,假如你读一本书,遇到一段读不懂,你该怎么办呢?你或许会 慢慢再读一遍;你或许会寻找其他线索,如图、表、索引等来帮助理解; 或许你还会迟到这一章更前面的部分,这意味着你要学会如何知道你什么 地方不懂,以及如何去改正你自己。 此外,你还要能预测可能会发生什么,或者能说出什么是明智的,什 么不是明智的。 所有这些都属元认知策略。 概括起来,元认知策略大致可分以下三种 1 计划策略--计划策略包括 设置学习目标、浏览阅读材料、产生待回答的问题以及分析如何完成学习 任务。 详细了解给学习作计划就好比是足球教练在比赛前针对对方球队的 特点与出场情况提出对策。

不论是完成作业,还是为了应付测验,学生在每一节课都应当有一个 一般的对策。 成功的学生并不只是听课、作笔记和等待教师布置测查的材料。 他们会预测完成作业需要多长时间,在写作前获取相关信息,在考试 前复习笔记,在必要时组织学习小组,以及使用其他各种方法。 换句话说,成功的学生是一个积极的而不是被动的学习者。 2 监控策略--监控策略包括阅读时对注意加以跟踪、 对材料进行自我提 问、考试时监视自己的速度和时间。 这些策略使学习者警觉自己在注意和理解方面可能出现的问题,以便 找出来,并加以修改。 当你为了应考而学习时,你会向自己提出问题,并且会意识到某些章 节你并不懂、你的阅读和记笔记方法对这些章节行不通,你需要尝试其他 的学习策略。 下面说说两种具体的监控策略--领会监控和集中注意1领会监控一种 具体的监控策略就是领会监控。 熟练的读者在阅读时自始至终都持续着这一过程。 熟练的读者在头脑里有一个领会的目标,诸如发现某个细节,找出要 点等,于是,为了该目标而浏览课文。 随着这一策略的执行,如果找出了这个重要细节,或抓住了课文的要 点,熟练的读者会因达到目标而体验到一种满意感。 但是, 如果没有找到这个细节, 或者不懂课文, 则会产生一种挫折感。 如果领会监控最终显示目标没有达到,就会采取补救措施,比如重新

浏览材料,或者更仔细地阅读课文。 一些研究表明,从幼儿到大学生有许多人都缺乏这种领会监控技能, 好多学生总是把重复如再读、抄笔记等作为他们的主要策略,从课本或讲 演中学习新知识,为了帮助这样的学生,德文,1987 建议他们使用以下策 略以监视并提高他们的领会①变化阅读的速度。 以适应对不同课文领会能力的差异。 对于比较容易的章节读快点, 抓住作者的整体观点; 对于较难的章节, 则要放慢速度。 ②中止判断。 如果某些事不太明白,继续读下去。 作者可能会在后面填补这一空隙、增加更多的信息、或在后文中会有 明确说明。 ③猜测。 当所读的某些事不明白时,养成猜测的习惯。 猜测不清楚段落的含义,并且读下去,看看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 ④重读较难的段落。 重新阅读较难的段落,尤其是当信息仿佛自相矛盾或模棱两可时。 最简单的策略往往是最有效的。 2集中注意注意和金钱、能源一样,是一种有限的资源,在某时刻, 只能注意有限的事物。 当教师要求学生将他们有限的注意能量全都花在他所说的每一件事 上,学生只得放弃对其他刺激的积极注意,只得变换优先度,将其他刺激

全部清除出去。 例如,当人们全心注意一个有趣的谈话者时,他们就意识不到细微的 身体感觉如饥饿,甚至充耳不闻视而不见其他刺激。 有经验的讲演家知道,听众一旦心不在焉时,他们已经不再集中注意 听讲了,可能已经转向注意午餐或其他活动了,因此就要重新抓回他们的 注意力。 3 调节策略--调节策略与监控策略有关。 例如,当学习者意识到他不理解课的某一部分时,他们就会退回去读 困难的段落;在阅读困难或不熟的材料时放慢速度;复习他们不懂的课程 材料;测验时跳过某个难题,先做简单的题目等。 调节策略能帮助学生矫正他们的学习行为,使他们补救理解上的不足。 元认知策略总是和认知策略一道起作用的。 如果一个人没有使用认知策略的技能和愿望,他就不可能成功地进行 计划、监视和自我调节。 元认知过程对于帮助我们估计学习的程度和决定如何学习是非常重 要的;认知策略则帮助我们将新信息与已知信息整合在一起,并且存储在 长时记忆中,因此,我们的元认知和认知必须一道发生作用。 认知策略如划线、口头复述等是学习内容必不可少的工具,但是,元 认知策略则监控和指导认知策略的运用,也就是说,可以教学生使用许多 不同的策略,但如果他们没有必要的元认知技能来帮助他们决定在某种情 况下使用哪种策略、或改变策略,那么他们就不是成功的学习者。 六、学习策略的学习条件学习策略的学习条件分为,内部条件和外部

条件,下面我们分别对两类条件作简单介绍。 内部条件 1 学生原有的知识背景学习策略的应用与它所加工的信息内 容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研究表明,策略的应用离不开被加工的信息本身,学生在某一领域的 知识越丰富,就越能应用适当的加工策略。 当学生遇到不熟悉的事物,策略应用就明显的存在问题,记忆效果也 较差。 因此,学生原有的知识背景是策略学习与应用的一个重要条件。 2 学生的动机水平早期研究表明, 告诉学生某些有关学习方法的规则, 就可以使他们掌握该策略,提高学习成绩。 后来的研究表明,学生仅记住论述学习策略的小册子中的条文,并不 能改进他们的学习。 只有当外来的指导被学生接受并改变他们的信息加工过程时,才能改 进学习。 而且策略性知识必须通过大量的练习才能作为一种概括化的策略能 力迁移到与原先的学习任务不同的新任务中去。 进行这样的学习,若学生没有强烈的要求改进自已认知加工过程的愿 望即学习动机,是难以奏效的。 国外有一项研究表明,学生的动机决定他们选择什么策略,并决定他 们使用这些策略的效果。 具有外部动机的学生倾向于选择和使用机械学习的策略,具有内部动 机的学生倾向于选择和使用有意义的和起组织作用的策略。

动机强的学生倾向于经常使用他们习得的策略,动机弱的学生对策略 的使用不敏感。 外部条件 1 训练方法训练方法是影响策略学习的一个重要的外部条件。 关于学习策略的训练方法问题,长期以来一直存在很大的争议。 总结起来可以归纳为二种对立的观点和方法。 第一种观点涉及直接训练还是间接训练的问题。 许多人认为策略可以离开教材内容单独训练,因此在许多国家出现了 各种各样的专门训练思维方法的程序。 也有人认为,策略不能离开教材内容单独训练,而必须通过教材内容 进行教学。 当前的研究结果表明,策略学习以与教材内容学习相结合为宜。 例如,在教授外语单词的同时进行记忆方法的指导。 第二种观点涉及一般策略与特殊策略的训练问题。 有人认为一般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解决问题中非常有效。 由此而导致认知心理学家强调一般思维策略的训练。 此后通过专家与新手解决问题的差异的比较研究,发现专门领域的知 识和策略比一般解决问题的策略更有效。 心理学家在认识上有了一次重大转变,强调策略训练不能离开专门领 域的知识和特殊策略的学习。 因此对脱离具体学科进行的一般策略训练持否定态度。 第三种观点涉及通过规则运用进行策略训练或者是通过实例进行策 略训练的问题。

在传统上,学校通过规则的运用来教会学生有关策略或思维方法。 但研究表明,通过分析解决问题的实例并将自己的解答过程与专家的 解答过程加以比较,能取得更好的训练效果。 许多心理学家强调应采用有指导的发现法进行策略教学。 因为纯粹的发现法太费时,而且许多策略不可能被学生独立发现。 单纯的规则讲解与练习较难激发与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指导的发现教学法吸取了两者的优点,避免了两者的缺点。 所以较好的方法是先提供策略应用的实例,通过师生讨论,共同归纳 出有关策略,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策略应用的练习。 2 变式与练习促使学习学习策略最重要的教学条件是在相似情境和不 同情境中的练习。 这些练习必须有连续性,通过一系列彼此联系的练习,帮助学生完成 知识的转化。 此外,练习还必须有变化,只有经过在变化的情境中练习,学习策略 才能获得迁移,才能灵活运用。 这两种练习对于学习策略的学习至关重要。 3 一套外显的可以操作的训练技术学习策略是个体对自己的内在过程 的调控活动,很难从外部直接观察到,但是它仍然可以在个体的认知行为 中得到反映。 反过来,如果我们把学习策略转化为一套具体可操作的技术来控制学 习者的认知行为,那么我们就有可能培养学生的良好认知或学习习惯,改 变其不良的认知行为或习惯,进而培养他们的学习策略。

了解了上述影响策略学习的内、外部条件,教师在策略教学时就可以 据此进行教学设计,创设有利于学习的内、外部条件,排除或弥补不利因 素,使策略教学收到最佳效果。 七、学习策略的培养可以采用下列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 1 学生根 据自己的智力、能力、性格及学习目标等,选择合适的学习策略,即通常 所说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例如,研究者们发现,同样一个策略,年长的和年幼的,成绩好的和 成绩差的,用起来的效果就不一样。 写阅读提要可能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但对幼儿则可能相当困难。 2 教会学生对学习材料进行重新加工,如写提纲、画示意图、向同伴 讲授内容等。 3 让学生在运用某一策略时,知道自己为何用此策略及如何应用。 4 培养学生的个人效能感。 我们不能忘记成绩和态度之间的关系,学生可能知道何时与如何使用 策略,但是如果他们不愿意使用这些策略,他们的一般的学习能力是不会 得到提高的。 那些能有效使用策略的人相信使用策略会影响他们的成绩。 教师一定要给学生一些机会使他们感觉到的策略的效力。 有些策略训练课程必须包括动机训练。 学生应当清楚的意识到一分努力一分收获。 教师要树立这样一种意识在学生学习某材料时,要不断向学生提问和 测查,并且根据这些评价给学生定成绩,如此促进学生使用学习策略,并

感到使用学习策略,学习就会有所收获。 八、生成性学习生成性学习的提出者是维特罗克,1986,属于结构主 义的一种教学方法。 生成性学习是一种强调积极整合新信息于已有图式的理论。 结构主义方法论的一个主要假设是所有的学习都是发现,即使我们告 诉学生某件事,他也要对这些信息进行心理加工,使之变成自己的东西。 生成性学习策略是要教学生一些具体的心理加工新信息的方法。 例如,可以成功地教学生对所学材料提问题、作总结和类比,教学生 讲解他所听到的内容。 这些生成性活动都有益于学生的学习和记忆。 维特罗克提出,如果训练学生对他们所阅读的东西产生一个类比或表 象,他们的理解就会增强。 这些表象可能包括图形、图象、表格和图解等,这种方法最重要的一 点,就是你需要对你的学习进行积极的加工,你不是简简单单地记录和记 忆信息,是要改动对这些信息的知觉。 把你所学的信息和你自身的知识和经验联系起来从而产生一个理解。 你是否注意到,当你逐字逐句学习课文中的材料时,你并没有真正理 解你正在学习的东西。 比如说你为了应付考试中的名词解释而死记硬背某个定义,而一旦考 试稍微把题型一变,你还能答出这个题目吗?如果你不是逐字逐句地学习 课文中的信息,而是用自己的话解释这个定义、并且想出一些例子,那么 你是不是有可能更好地回答这个问题呢。

维特罗克列举了一些总结阅读材料的方法。 他强调不要从书中寻章摘句或稍加改动, 而是要产生①课文中没有的 句子;②与课文中某几句重要信息相关的句子; ③用自己的话组成的句 子。 九、几种常见学习策略的应用 1 划线划线能使学生快速找到和复习课 文中重要的信息。 有研究表明,如果学生划出课文中重要的和相关的信息,学生就能从 课文中学到更多的东西。 学生谨慎使用划线、并且只划出他们认为重要的信息,这一点是很重 要的。 有时一味地只是划线,并不是学习材料的好方法。 因为它并不能提供思考材料的机会。 在划线的旁边作注释可能是一种更为有用的方法,一些常用的具体方 法有 1、圈出不知道的词 2、标明定义 3、标明例子 4、列出观点原因或事 件序号 5、在重要的段落前面加上星号 6、在混乱的章节前划上问号 7、给 自己作注释,如检查上文中的定义 8、标出可能的测验项目 9、画箭头表 明关系 10、注上评论,记下不同点和相似点,比如,通过力量的平衡来防 止战争……, 你可能联想并注下恐怖主义是否也可以用力量的平衡来加以预 防呢?11、标出总结性的陈述 2 做笔记做笔记这种策略可能对有些材料很 有效,因为它要求学习者对材料的中心思想进行心理加工,它要求学习者 决定记什么。 但是,人们发现做笔记的效果是不一致的。

笔记的种类将影响整合和组织信息的方法。 逐字逐句地做笔记是对材料的一字一句的编码;做总结性笔记将增进 对材料的再组织和整合。 用自己的话作简要笔记,组织和总结讲演中的要点,这可能使笔记更 适合于自己。 有人发现用自己的话做笔记用不同的词表达中心思想和为了准备教 别人而做笔记是很有效的,因为它们要求对信息进行高水平的心理加工。 在复杂的理论性材料中,关键的任务又是找出思想大意时,做笔记似 乎效果最佳。 要求有一定心理加工的笔记比纯粹笔录阅读材料要有效得多。 为了增强学生做笔记的能力,教师在讲课或阅读之前,可以给学生提 供一个梗概,这等于是给学生一个类目,引导他们做笔记。 有几个研究发现,这种做笔记的方法,再加上复习,能增强学生的学 习。 3 写提要写提要就是写下能表达所读信息的中心思想的简短陈述。 这种策略的效果取决于学习者是如何使用它的。 一个有效的方法是让学生每读完一段后用一句话作概括。 另外一种方法是让学生准备一个提要来帮助别人学习这些材料,其部 分原因是这种活动使得学习者不得不认真考虑什么重要、什么不重要。 但是,值得一提的是,有些研究发现写提要方法并没有效果,并且如 果要用这种策略增强对书面材料的领会和保持,其条件还不甚明了。 44 方法一个最有效的能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的学习技术是 4 方法, 这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讲座)PPT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 (提要,2hrs) 浙江大学马庆国 引言:为什么要关注研究方法? 方法(在相当程度上)决定成果 我们的课题:人文社会科学方法创新研究 我国人文社会成果现状(存在一个不相称) 自然科学有显赫成果 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者,缺少与之相当的特大成果 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缺少研究方法创新 一、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范围)(研究选题) 1. 对人文社会科学提法的议论,对这一问题的处置(主与辅) 2.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 社会科学包括:社会学、人类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法学、政治学、宗教学、历史学等。或者说,自然科学、数学、哲学、文学、艺术以外的所有科学。 3. 社会科学研究对象的层次: 宏观层次:国家和国际层面的群体行为的相关问题。 微观层次:个体行为的相关问题。 中观层次:国家内部的法人(如企业、事业单位)、群体、团体层面的行为的相关问题。 4. 选题(以管理科学为例) 管理科学的研究三个关键方面 1)在新的空间和时间上,认识管理对象特征现状 2)在新的空间和时间上,认识管理对象的变化规律,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3)基于前两点,产生与高效达成目标的新的理论、方法和对策。 对策的表达形式: 重要的是基于第二点: 症状(C↑)→反症状(要↓C)→反症状措施 成本高→成本高的原因?有针对性的对策。 (运犯人例,应收款例) 二、社会科学理论的构建: 1.社会科学理论(规律)的表达结构: ?什么条件下, ?什么群体的

?什么行为 ?会(将,已)导致什么结果。 ?如何控制、引导这些行为,得到对于多数人(什么群体的人)更有利的结果。 2.概念:概念是构造理论的基石,例,技术单元,物联网, 概念创新,是方法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 概念的名称问题 没有新内容的新名称,是学术上的不正之风 有新内容,用旧的名称,是制造混乱 3.变量:概念的一种。 严格化的概念,例,技术跨越----技术跨越度,技术成熟度 社会科学的理论(规律)的表述方式,就进一步抽象成了变量之间的关系结构。 4.变量值:对象特征的具体数值,反映了对象特征所处于的状态。 研究对象的特征和变化规律,本质上是研究变量之间的关系的变化规律。 5.变量间的关系: 1)相关关系(正负相关,简单相关、等级相关、偏相关、自相关、非独立:品质相关、φ相关,点双列相关point biserial correlation)。 两个相关的变量,可能的因果关系,也可能不是。 2)因果关系 定性判别:一因一果 一因多果 多因一果 多因多果 互为因果 定量判别:在定性基础上,回归分析,研究变量在数量层次上的因果关系(决定关系、解释关系) 3)无关系,不相关 6.社会科学的命题的类型: 社会科学的命题是对某个社会问题的判断。这个判断,有四种形态: 1)公理(axiom), 2)定理(形式逻辑,演绎的结果,如正常的人都是理性的,…), 3)假设(依据局部现象的推测)在感觉和经验基础上产生的,但还没有充分的证据,证明它是正确的。 假设(经验概括)是学术研究的一个阶段 4)定律(被实际数据证明是成立的,统计分析的地位), (4)定律。 只有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是正确命题,才能够构成社会科学的理论。 一定概率 命题,被实践证明正确后,通常被称为定律(law)。 例如,信息产业里的摩尔定律。

学习策略

学习策略:是语言学习者为有效地掌握语言规则系统,发展言语技能和语言交际能力,解决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而采取的各种计划、途径、步骤、方法、技巧和调节措施。 刘珣:学习策略大体可分为认知学习策略和元认知学习策略。 ①认知学习策略:直接影响到第二语言学习的一般性策略。如: 求解:学习者对所接触大的新语言材料首先必须理解,往往是通过已有的语言知识和具体情境进行猜测,并通过各种办法证实其所做的假设。 推理:学习者通过原有知识(包括第一语言知识)以及新获得的语言知识,进行概括推理或演绎推理以及分析归纳等思维活动,以内化规则。 ②元认知学习策略: 学习者通过计划、监控和评估等方式对自己的认知过程进行反思和研究。 包括: 计划:根据认识活动的性质、任务、应达目标制定活动计划,确定认知策,如预先了解教材内容,确定注意的重点并进行预先演练。 交际策略:是学习者为顺利进行语言交际活动,有意识采取的计划措施或方法技巧,是语言使用者交际能力的一部分。 交际策略的分类(15项):回避、简化(属于回避一类) 语言转换、母语目的语化、母语直译(依赖母语) 语义替代、描述、造词、重复、使用交际套语、利用交际环境(以目的语为基础解决问题) 我们使用了Oxford(1990)的“语言学习策略调查表”(Strategy Inventory for Language Learning,SILL,version Oxford 把学习策略分为2 大类,6 小类,即直接策略:记忆策略、认知策略、补偿策略;间接策略:元认知策略、情感策略、社交策略。 Oxford(1990)提出的学习策略分类系统,首先将学习策略分为两大类:直接策略和间接策略。直接策略直接参与目标语学习,间接策略通过集中注意、计划、评价、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整理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一、社会科学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1、近代社会科学的产生和发展 (1)各门具体社会科学的产生。 近代资本主义的形成,不仅推动了各门自然科学从哲学的母体中分化出来,而且也促进了社会科学的发展,使分门别类的社会科学也纷纷建立起来。例如,现代意义的经济学、政治学、心理学、社会学、法学、管理学等,都是近代以来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当然,这并不是说近代以前,没有经济学、政治学、心理学、管理学等方面的思想。但现代社会科学却只能建立在资本主义的工业发展和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之上。 (2)人文科学的发展 一般来说,人文科学主要研究恒久地存在于人类社会中的社会现象和社会活动,它是人的精神文化活动及其人类历史进化的反映。社会科学主要研究社会各个领域不断变化和发展的社会现象和社会活动,包括经济、政治、管理等领域的现象和活动。从时间上讲,人文科学各学科在古代就已产生,而社会科学各学科产生于近现代。但实际上,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相互渗透,难以将其截然分开,所以,我们往往以?人文社会科学?或?哲学社会科学?予以统称之。 (3)人文社会科学的社会功能 近几年,胡锦涛同志多次指出,哲学社会科学应该立足国情,立足当代,以重大的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研究回答关系党和国家发展的前瞻性、全局性、战略性问题,研究回答干部群众关心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充分发挥其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的作用,努力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在现代社会,如果说,自然科学和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话,哲学社会科学也是第一生产力。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犹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共同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2、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性质和特点 (1)什么是方法论 方法论,顾名思义,是关于方法的理论。方法论不仅要探讨各种方法,而且要以对多种方法为对象,探讨方法的本体基础、基本性质、中介特点、传导功能和运用原则,以提高研究者和运用者的方法论自觉。因此,方法论,包括?论方法?和?方法论?。方法论需要哲学思维,但不仅有哲学的方法论,而且有科学方法论和技术方法论。 (2)什么是社会科学方法论 所谓社会科学方法论,是指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这种方法论是建立在社会科学研究的各种方法之上的,它除了论述这些方法之外,还要进一步阐明这些方法的客观基础、本质根源、基本特征及其运用的原则。如矛盾分析法,不仅要介绍矛盾分析法的内涵和形式,而且要论证其赖以立论的客观根据及其运用的基本原则社会科学方法对于人文社会科学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但这些方法只是研究的指南,而不能代替具体的研究。同时,方法是多样的,也是相互为用的。世界上没有一种万能的能解决一切问题的方法。 (3)社会科学方法论的特点 社会科学方法与自然科学方法相比有其自身的特点。 其一,对社会现象的研究不仅要研究波普尔所说的世界一,还要研究世界二、世界三。 其二,对社会的研究不仅要说明,而且要诠释;而诠释就是理解,就是评价;而理解和评价就是活动和改造。在这里,主观和客观、说明和理解、真理和价值是交融的,很难分开。正像王阳明先生所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传习录上》)

哲学社会科学前沿问题研究报告

?哲学社会科学前沿问题研究 导论 哲学社会科学是关于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总称。 哲学属于人文科学。 人文科学(humanities)是由研究人类情感、道德和理智的各门学科组成的科学体系,如哲学、历史、文学、语言、艺术等都属于人文科学。 社会科学(social science)是以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的科学体系。它的任务是研究与阐述各种社会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社会科学所涵盖的学科: 政治学 经济学 法学 社会学 …… 社会科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社会科学包含人文科学在,狭义的社会科学则不包括人文科学。 哲学社会科学其实就是指广义的社会科学。 今天主要讲以下问题: 一、何谓哲学社会科学前沿问题 二、我国当代哲学社会科学的新思潮 三、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前沿研究的几个重大问题介绍 四、如何进行哲学社会科学前沿问题研究 ?一、何谓哲学社会科学前沿问题 哲学社会科学前沿问题就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中的新思潮、新方法、新理论、新观点。前沿问题多指学术发展中的新领域、新探索。 热点问题是一段时间大家比较关注的问题。前沿问题和热点问题在一定时期会有一定的重合。 所谓前沿,应该是由学术本身的逻辑发展出来的,并且能够在后来的学术发展史中,成为人类知识积累过程的一个

阶石;所谓热点,是因应一时一地人们的社会需要引出的兴奋点。 ?大学2003年5月出版、由韦伟撰写的《当代哲学社会科学 理论前沿若干重大问题》。 ?还有各个专业领域前沿问题研究的著作也很多。 ?这些著作所介绍的前沿问题大体有以下几类: 1.哲学社会科学的新思潮 哲学社会科学的新思潮既有国的、也有国外的。有些所谓新思潮并非真正是“新”的,有的在国外已经发展几十年了,但刚刚在国兴起;有的原来就有,但目前又成为人们研究和关注的热点。 如:新儒学、西方马克思主义、新自由主义、社会主义、第三条道路、后现代主义等等。 2.哲学社会科学的新方法 有哲学社会科学新方法所引起的哲学社会科学的进步、革命。 如由系统科学方法论所引起的对哲学社会科学的新认识、新解释。 系统科学、信息科学、控制论、自组织理论、耗散结构理论、博弈理论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中的应用,引起革命性的变革。 3.哲学社会科学的新观点 哲学社会科学的新观点是最近人们在学术研究中提出的一些新的观点、畴。 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科学发展观、提高党的建设的科学化水平、以人为本、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生态文明、中国公民社会建设,等等。 4.哲学社会科学的新视野

社会科学方法论思考题(含问题详解)

社会科学方法论 1.什么是科学? “科学”(science)一词源于拉丁文scio,本意是知识、学问。日本的福泽瑜吉把它译为“科学”。在中国,科学一词的意义对应于“格致之学”。1893年,康有为最早将“科学”一词引进中国。 所谓科学,是一种理论化、体系化的知识。狭义的科学指的是建立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以理性思维建构起来的实证知识,表现为范畴、定理和定律的体系。广义的科学泛指一切分科化、系统化的知识体系。人类的观察与技术都是科学的起源。 科学具有:可证伪性;假设与简化;内部逻辑一致;逻辑与经验的一致等特征。 2.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区别与联系。 自然科学是以自然界为研究对象的的科学,也就是狭义的科学。即建立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以理性思维建构起来的实证知识,表现为范畴、定理和定律的体系。 社会科学是指以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的科学。任务是研究并阐述各种社会现象及其发展规律。它属于广义上的科学,即一切分科化、系统化的知识体系。 科学是总称,其载体是各门具体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的代表性学科按照一定的次序排列,呈现出连续过渡的特征。社会科学介于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之间,兼具二者的特征。 斯蒂芬·科尔用六个变量将科学分成不同等级。相比于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在理论的成熟性上,具有高度成熟的理论,其研究更受范式指导、具有更高水平的严密性;在定量化上,自然科学的思想更习惯于用数学来表达;在认知共识上,自然科学在理论、方法、问题的意义以及个人贡献意义上有更高水平的共识;在语言能力上,具有运用理论做出可证实的预言的能力;自然科学的旧理论的过时具有更高比例,作为目前工作的参考———表明知识进行有意义的积累;自然科学的“进步”或新知识增长的速度相比社会科学更快。 3.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区别与联系。 社会科学是指以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的科学。任务是研究并阐述各种社会现象及其发展规律。它属于广义上的科学,即一切分科化、系统化的知识体系。 人文科学源出拉丁文humanitas,意为人性﹑教养。十五世纪欧洲始用此词。指有关人类利益的学问,以别于曾在中世纪占统治地位的神学。后含义多次演变。现代用作“社会科学”的别称。《辞海》没有区分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日常用语中,对此也很少加以区分。 虽然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区分是相对的,但为了研究的方便,作这样的区别还是必要的。社会科学是以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的科学,侧重于研究人和人之间的互动与合作,以及其背后的机制,包含的基础学科有经济学、管理学、政治学、社会学、历史学等;人文科学则侧重于研究人的价值、心理、心灵、情感、思维和精神活动,包含的基础学科有文学、语言学、心理学、伦理学、哲学、神学等等。

《新课程的教学策略与方法》真题

2013年4月《新课程的教学策略与方法》真题 一、单选(15题30分) 1、掌握教学策略要强化() A. 课程理念 B.课程意识 C.课程目标 D.课程评价 2、课程与教学目标是课程功能在学校教育中的() A.反映 B.运用 C.体现 D.彰显 3、课程内容的问题化属于() A.情境性设计 B.情感性处理 C.认知性加工 D.活动性展开 4、教学方法是教学模式的() A. 具体化 B.抽象化 C.简洁化 D.明晰化 5、课程内容的情境设计中的情境包括图像情境、符号情境和() A. 事物情境 B.现场情境 C.实在情境 D.自然情境 6、新课程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课程与教学目标的达成,很大程度倚重课程内容的() A. 情感性处理 B.认知性加工 C.情境性设计 D.活动性展开 7、影响学生有效学习的重要变量是学生的() A.动力因素 B.智慧因素 C.策略因素 D.学习积极性 8、学校教育中最基本的教材是() A.视听教材 B.图书教材 C.电子教材 D.教科书 9、教师最基本、最常用的一种教学行为方式是() A. 质疑问难 B.直观演示 C.言语讲授 D.实际训练 10、构成课程与教学的最基本和比不可少的要素是() A. 教材和学生 B.活动和学生 C.课堂和活动 D.教师和学生 11、所有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习都一定是() A.自主学习 B.探究学习 C.合作学习 D.体验学习 12、教学观念是教学行为的() A. 决定因素 B.内在依据 C.先导条件 D.深层动因

13、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是() A. 教学实践 B.教师培训 C.教学评价 D.教学管理 14、学习策略最基本的要素是() A. 教学态度 B.学习方法 C.学习条件 D.学习背景 15、课堂纪律管理的功能体现为() A.全面育人 B.保障秩序 C.促进自律 D.形成责任感 二、判断改错题(4题20分) 16、教师的每一堂课应有所选择、有所侧重地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的目标。 17、教室是教师表演的舞台。 18、学习指导只是教师对学生学习方式的指导。 19、表扬、赞赏等是课堂教学中的一种强化方式。 三、简答题(5题35分) 20、简述新课程教学目标的特点。 21、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有哪些? 22、简述课程内容的情境性设计策略。 23、简述教学活动中的教师角色。 24、学法指导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四、论述题(15分) 25、联系实际,谈谈如何运用“成就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校特色发展规划方案

开发实施校本课程,深化学校办学特色 ——宜春市上高田心中心小学课程改革特色学校创建方案 为了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中共宜春市委上高县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教育改革发展率先实现教育现 代化的决定》精神,落实宜春市教育局关于中小学素质教育特色学校创建文件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进一步深化我校办学特色,特制定《宜春市上高田心中心小学课程改革特色学校创建方案》。 一、基本策略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基础教育阶段的学校要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基础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也提出了实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的三级管理。随着学校课程多样化和个性化趋势的日益彰显,校本课程开发逐渐成为理论和实践领域关注的焦点。校本课程对于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在近十年的新一轮课程改革中,从主管部门到学校校长、教师,对校本课程开发的内涵、价值、程序、方法等还存在认识不清,实施起来举步维艰的困难,其主要表现在:集中化课程管理模式阻碍校本课程的发展

进程,统一化考试制度影响校本课程的实施实效,封闭化校本课程开发妨碍校本课程质量提升,形式化校本课程实践限制了校本课程的发展水平。因此,在今后的五年中,我们要在主管部门的领导和支持下,突破现有课程体系的藩篱,举全校之力,实现国家课程校本化、学校课程特色化、选修课程超市化。具体实施以下四项基本策略:自觉以教育哲学作为校本课程实践的理论基础,以完善校本制度作为校本课程实践的重要保证;将校本课程实践与学校文化建设相结合,将校本课程实践与学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办学特色相结合,把深化办学特色作为目标追求。 二、简要回顾 校本课程是在保证国家课程有效实施的基础上,在国家赋予的权限内,以学校为基地,自主开发的课程。过去的五年中,我校秉承“关爱全体”、“全人教育”,“个性特长”,“特色品牌”办学思想,在已有写字教育特色的基础上,拨出专项经费,从学校传统、教师特长、学生需求三个方面考虑,确定了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基本思路和做法,为实施特色教育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一)写字教育校本课程日臻成熟 2003年9月,在探索校本课程开发方面,我校率先在写字教育校本教材上取得了突破,开发了《硬笔书法》教材12册,供全校各年级每周一节写字课使用。2005年9月,我校在原有《硬笔书法》的基础上,修订完善了《硬笔书法》教材,将12册压缩为6册,大

科学思想方法论

科学方法论的困境讨论 摘要:自20世纪80年代末,科学哲学却开始走入低谷,成就平平,反响一般,往日的辉煌似乎已不存在。科学哲学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萧条的情况?这已成为当今科学哲学家十分关注的论题之一。困境在哪里?我们应如何认识这些困境?本文即意在对当代科学方法论的五种重要困境加以讨论。 关键词:科学方法论困境 综观整个20世纪科学哲学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一方面,许多不断涌现的新观念和新理论,尤其是以波普尔的否证论、库恩的范式理论为代表的一些科学方法论既为科学哲学本身带来勃勃生机,同时又表现出强大的渗透力和影响力,成功地应用于数学、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法理学、接受美学、语言学、历史、政治、文化等研究领域,使这些研究展示出全新的分析与境或视野;而另一方面,从整体上看,自20世纪80年代末,科学哲学却开始走入低谷,成就平平,反响一般,往日的辉煌似乎已不存在。科学哲学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萧条的情况?这已成为当今科学哲学家十分关注的论题之一。 “科学家的信念不是武断的信念,而是尝试性的信念,它不依据权威,不依据直观,而建立在证据的基础上。”伯特兰·罗素的这一精辟论断道出了标准的科学方法论的核心所在。作为一种科学方法论构想,标准的科学方法论,一是含有正统的意思,最符合人们思想中科学方法的“本来面目”或经典模型;二是这种构想往往能把其它方法论吸引过来,并成为这些方法论所仿效的对象。该标准的科学方法论坚持唯科学方法之用方显科学本色,科学方法是科学活动的标志,是科学合理性的保证。凭借科学方法,科学家的认识活动就可取得成功。这里的科学方法是具有程式性或规范性的实证法,尤其是归纳推理,在科学发展与科学证明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这种标准的科学方法论(产生于20世纪初)拥有众多的信奉者(包括像罗素在内的逻辑原子主义者、逻辑实证主义者、逻辑经验主义者、一些科学家及社会科学家等),并统治了人们的思想近半个世纪,直到20世纪50年代末才受到挑战。许多的方法论之争都是针对这种标准的科学方法

学校现状分析及发展策略

学校教学现状分析及发展策略 我校成立于1999年9月,座落在抚顺市东洲区万新南街49-13号,是一所全日制普通初级中学。学校从成立至今,在历任优秀校长的精心管理和优良的教师队伍持之以恒、扎实工作、刻苦专研的努力下,教育质量逐年攀升,已经成为东洲区西部最具发展潜力的重点中学,颇受地区百姓的认可和家长们的信赖。我校坚持以打造品牌化学校为目标,以“立人至善,博学致能”为办学理念,励精图治,锐意改革,学校整体工作水平不断提高。为顺应时代进步、社会发展需求及地区百姓对优质教育的渴望,在市区两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关怀下,2011年对校舍进行了全新改造,翻建后的学校办学条件极大改善。学校占地面积17900平方米,建筑面积8564平方米。近9000平方米的待建项目,含盖塑胶操场、两个篮球场以及2500平方米的校园硬化绿化项目。目前学校已拥有教学楼、食堂、体育馆等。如图书馆、阅览室、理化生实验室、舞蹈教室、美术教室、音乐教室、书法教室、科技活动室、电脑教室、电子备课室等专业教室也已基本装备完成并开始投入使用。2012年9月,区教育局为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育资源,将原虎台中学、三十五中学及我进修附中进行整合,三校合一。整合后的进修附中现有教职工107人,教师95人,其中中学高级教师22人,中学一级教师

66人;在校生591人,18个教学班。为进一步巩固教学成果,实现学校向素质化、规范化、多元化、自动化的科学发展,不断探索新型学校建设方略,学校于今年九月开始,全面强化学校科学管理,以“内要团结,外求发展,内强管理,外树形象,内抓提质,外造品牌,内创特色,外做贡献”的管理工作方针,围绕“一年稳步提高,二年长足发展,三年办出特色。”的发展目标,提出了学校新的建设规划、发展定位、办学要求和全校的奋斗志向,在探索现代化教育发展、办学特色等方面正拓步前进。 一、学校教学现状的分析 1、“三校合一”之后,人员相对富足,但学科差异依然存在,这极大的阻碍了专业化教师队伍的建设,更不利于学校教学质量的进步提升 我校现有教师95名,但师资配备上,有的学科富足,有的学科却仍然存在力量不足的现象,甚至连保障基本上课需求都很难做到。这就不得不导致有一些教师要改科上课,有的教师要跨学年授课。有些主要的,关系升学的学科,虽然表面上看授课教师人数并不少,但大多年龄偏大,有的教师还体弱多病,刚刚委以重任便抱病回家休息。虽然老教师教学经验丰富,熟悉教材,常有画龙点睛的精妙之笔,但接受新鲜事物慢,不熟悉先进教学设备的应用,观念守旧,团队意识薄弱,不善钻研也是这部分教师的一大弱点。

研究方法及手段

三.研究方法及手段: 1.文献检索和阅读:根据论文写作提纲搜索文献和阅读。去图书馆查找相关的资料,尽可能扩大搜集面。但是也要局限着眼点,保留一定的拓展性——强调精,开放性,抓住论文的主题和中心思想,做到论点论据充分充足。 2.文献分析:在学习,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认识和观点,得出自己的结论。 3. 理论分析与个案研究相结合;在具体论证过程中,采用事实论证,以增强文章的客观性和真实性。 4.搜索引擎:充分运用因特网上的资源。利用Google搜国外资料,辅助以国内的搜索引擎(163,百度等)搜索国内的权威资料。 5.关注与论文论题相关的材料等, 收集有综述性的文件,文献等等。 6.向导师们请教——谦虚,谨慎,尊重他们的意见。多与导师沟通,碰到难题及时征得导师指导。 7.整理与分析:依据所有的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 资料: [1] 谭玲著.『饮食文化対比』[M]. 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1.5-20 [2] 胡智锋.『日中饮食発展史』[J]. 北京.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9,4:1-10 [3] 张惠临著.『日本と中国の食文化』[M]. 山西: 山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36-39 [4]蔡毅编,《日本における中国伝统文化》[M],勉诚出版社,2002 [5] 高宫和彦著,《色から见た食品のサイエンス》[M],纪伊国屋书店,2004 [6] 张竞著,《中华料理の文化史》[M],筑摩书房,1997 [7] 芳贺登、石川寛子编.「日本の食文化」[M]. 雄山阁出版社,1998 [8] 贾蕙萱著. 《中日饮食文化比较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1.日本飲食についての研究論文 系統に日本飲食を分析した論文は下記がある。徐静波【论日本肉食禁止和开禁的思想因素】(日本学刊),孙璐【浅析日本饮食文化】(线社会科学),王一帆【浅谈日本饮食文化】(青年文学家,2012年第六期),王盼盼【日本饮食礼仪】(肉食研究,2010年第一期),贺亚芹,隋国荣【日本饮食文化琐谈】(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などがある

小学学校发展规划思

东街小学发展规划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学校教育正在面临一场新的改革。为了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中求得更好发展,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人才,立足深化学校内涵建设,推动教育科学发展,彰显教育功能优势,促使教育更好地服务于当地经济社会,我校制定学校五年发展规划。 一、学校发展因素分析 1、学校发展定位亟待明确。由于学校地处城区,随着经济的发展,大量外来民工子女入学,学校在生源猛增,促使学校在师资、硬件配备、学校管理等方面要上一个新的台阶。因此,学校未来如何发展已成为学校发展理念上亟待明确的问题。 2、找准校园文化发展的切入点。一直以来,学校采取了多种措施、开展了地方文化、班级文化、低碳行为文化、文明礼仪等各项层次不一、规模不同的文化创建活动,积极树立自身品牌,提高学校形象。但由于对学校内涵发展的理解不到位、认识不充足,文化的发展缺乏传承,缺乏师生共识,文化创建的目标多变、缺乏经验。以至在学校文化创建上一直处于循环往复、原地踏步的状态,活动众多,但成果不显著。因此,找准自身立足点,明确学校文化发展方向,提升校园文化品位,创建学校特色品牌是学校科学快速发展的当务之急。 3、教师素质提升的核心竞争力有待进一步深化。学校内涵发展的深化,必须依赖于教师队伍素质的整体提升。为此构建学习型组织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当前,学校团体学习、自主学习的氛围还不够浓厚,教师学习、思考、创新的意识还不够强烈,学习型组织内部自学的机制还不够完善,教师办公室合作、协调学习基础还未形成,学校面向未来发展还缺乏高素质教师素质团队的支撑,学习型组织的创建停留在面上,没有深入人心,还没有转化为教师的自觉行为。 二、学校发展目标: 1、办学总体目标: 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案例检索实现过程

案例检索实现过程: 1. 选择检索方法 本案例主要采取利用搜索引擎进行关键词搜索、利用门户网站的分类项目逐层检索、利用专业的网站和数据库系统以关键词方式检索、利用E-mail查询等 4种方法。 2. 信息检索方案 (1)第一轮:利用搜索引擎进行关键词检索 1)设计选择的搜索引擎有。 百度(https://https://www.sodocs.net/doc/e94667161.html,/) 中文雅虎(https://www.sodocs.net/doc/e94667161.html,/) google(https://www.sodocs.net/doc/e94667161.html,/) 2)关键词分为3组。 ①电磁辐射,电磁污染,电磁波,微波辐射,电磁学,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microwave radiation,electromagnetism…… ②概念,原理,影响,危害,研究,防止,其他相应的英文词,如:harm,research,…… ③图书,期刊,学会,会议,论文,专利,标准,法规,产品,技术档案,其他相应的英文词,如:journal,conference,patent,standard,…… 以上的三组关键词要进行多次合理的搭配组合,进行检索时可以得到最直接的结果。 3)检索重点和要求。此轮检索重点要对研究的课题有全面的、宏观的把握,确定其在科学研究、社会应用方面的地位和水平,了解国内外及世界的电磁学研究情况,掌握研究者等信息。所以,可以在深度上浅尝辄止,而在广度上要尽量的拓宽。在此轮检索之后,要对初定的检索方案进行修正和完善。 (2)第二轮:利用门户网站的分类项目逐层查询 1)门户网站的选择。 雅虎(https://www.sodocs.net/doc/e94667161.html,) 新浪网(https://www.sodocs.net/doc/e94667161.html,/) 2)所属类目。 自然科学——科学技术——电磁学——电子技术——物理学 注:各个网站的类目设计不同,请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类目。 3)查询重点和要求。注重科学普及信息搜索零星的信息。 (3)第三轮:图书馆和数据库的专业检索 1)网站选择。 超星百万宝库站(https://www.sodocs.net/doc/e94667161.html,/) 中国知网(https://www.sodocs.net/doc/e94667161.html,/) 万方数据(https://www.sodocs.net/doc/e94667161.html,/) IEEE数据库(https://www.sodocs.net/doc/e94667161.html,/Xplore/home.jsp) Web of Science数据库(https://www.sodocs.net/doc/e94667161.html,) 2)关键词选择。同第一轮。 3)查询重点及要求。尽可能详尽、准确地得到文献资料原文,掌握文献的其他信息,如作者、出版情况等等,对检索到的信息进行科学管理。 (4)第四轮:E-mail查询

科学方法论读书报告

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课程论文封面 课程名称科学方法论 教师姓名 研究生姓名 研究生学号 研究生专业 所在院系 类别: 硕士 日期: 2013 年11 月11 日

评语 注:1、无评阅人签名成绩无效; 2、必须用钢笔或圆珠笔批阅,用铅笔阅卷无效; 3、如有平时成绩,必须在上面评分表中标出,并计算入总成绩。

科学方法论的发展简史、当代发展 的困境与其现实意义 摘要:本文是在阅读科学方法论相关论文的基础上总结而来,主要为读书报告,文中的主要科学论点均援引自文后的参考文献中。 关键字:科学方法论;发展史;困境;现实意义 科学方法论的发展简史 依据古登(Gutting. G)的观点,我们可以将科学方法论描述为“处于科学的成功追求背后的所有普遍而系统地可表达的程序”[1]。同时,我们将科学方法论的本质归结为三个层面:哲学层面 ,科学家层面 ,科学实践的历史学和社会学层面[2]。其中哲学层面的基本特征是基于普遍的形而上学和认识论之上的方法论追问,科学家层面的基本特征是根据具体科学问题所进行的,同时局限于科学家群体内部的方法论争论,而科学实践层面的特征是根据科学实践的具体历史以及社会特征而对科学方法所进行的一种描述。这种变化是随着科学哲学的发展逐步而来的,下面笔者将简要介绍科学方法论的发展历史。 1,古希腊科学方法论的起源 早在古希腊时,哲学家们便已经开始了科学本质与来源的讨论与争辩。泰勒斯说“概括是科学的起源”[3],问题识我们该如何去概括。这里哲学家们分成了两个派别。 其一是唯理论,唯理论所持核心观点是:世界上的知识需要依赖人类的智力中的理性或直觉或理念的洞见才能获致。其中,数学总是知识的理想形式。最早的唯理论可以追溯到柏拉图的理念论。理念论试图对数学知识的可能性提供一种解释,这种思想根源于毕达哥拉斯[2]。唯理论的表述试图说明存在着一种独立于物理事物之外的另一类事物,例如:给予一条直线和直线外一个点,通过这个点有一条、并且只有一条平行线与这条直线平行。这显然不是我们能够通过直接观察而得到,而是通过现实观察之外的理性思考得到的。而它又真实存在,并不以物理事物的形式存在,更像是一种理念式的,而又能被人接受的真实推论。虽然并不真实存在,但却可以确实其存在的合理性。这种理念在柏拉图看来,能够求得对事物的解释、能够洞察理想事物的属性,从而获取关于实在事物的知识。 其二是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经验论,其两大核心是:科学在起源上是经验的;科学在内容上是必然的[1]。这一观点与唯理论是完全相反的,认为科学的最终根源不是神圣的权威、人类的想象或者思辨的推理,而是我们对物质客体的感知经验。但是,亚里士多德并不明白物质客体的感知经验如何导出极其重要的智力判断,这就造成了经验论最大的弊端,也成为了人们后来进行科学方法论反思的根源。 2,近代科学方法论的革命 唯理论与经验论的争论从来都没有停止过,只是时间到了近现代,争论的主脚换成了笛卡尔与弗朗西斯?培根。 笛卡尔坚持并发展了唯理论,其关于科学方法论的两个核心主张是::第一,用理念概念取代了本体的理性直觉,也就是“科学的根据不是外在本体的不可靠的智力版本,而是确实认识到了它自身的内容。”[1]第二,丢弃亚里士多德的三段论逻辑,主张一种新型的数学推理,那就是以连续思维去把握秩序的“演绎法”。从这种观点可以得出科学是从问题或者待证明的事物中能直觉到的东西出发所进行的演绎这种结论。事实上,唯理论的演绎只能揭示前提中所包藏的结论,除非另有一个综合真理已被知道,否则它就不能建立综合真理。对

信息检索方法与程序分析案例

110240232 张嘉自控1108 文献检索方法是为了达到既定目的所采取的手段。检索途径是按照文献存贮与检索基本原理,并依检索工具的编排方法来查找有关的具体文献信息。两者都是为实现检索服务的,这是它们的相同点。但从检索步骤看,两者又是有区别的。多数是在选定检索工具书刊或数据库的前提下,先定检索途径,后定检索方法。 一、文献检索方法 文献检索方法有多种,主要有: (一)时序检索法。时序检索法是按时间先后次序由近及远或由远及近地查找文献信息的方法。分顺时法、逆时法和分段法三种。 1·顺时序法。这是以课题研究所涉时间为检索起点,由远及近地检索所需文献的方法。适用于需要系统掌握有关文献的研究课题。优点:查全率高并可系统掌握现有的研究成果,便于分析、比较和筛选文献。缺点:所需的检索工具书刊或数据库较全、时间较多,否则反而影响文献检索质量。 例如,查汕头经济特区的发展史料,即可采用顺时法。所涉工具书刊除《全国报刊索引·社会科学》分册及其数据库和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编的复印资料有关经济类各分册和索引外,《经济年鉴》、《汕头经济特区年鉴》及有关经济专题索引等检索工具,也是不可或缺的。 2·逆时序法。这是以课题研究所涉时间为检索起点,由近及远地检索所需文献的方法,又称倒查法。适用于新课题或老而有新进展的课题研究所采用。如“汕头与深圳经济特区利用外资结构的分析研究”,即可采用此法。优点:可迅速掌握本课题的研究动态、新观点、新数据等文献信息,缩短查资料的时间。缺点:漏检率高,以至影响对现有文献的有效利用。 3·分段法。是顺时法与逆时法交替使用的检索方法,又称循环法、交替法。采用此法查找文献大致有两种情况:一是已知在某一时期内有关本课题文献的集中与分散情况;二是已知某一专题学术会议中必议题与时间。凡与本课题有关的文献集中期,则列为重点检索的时间范围,其它时间内的文献可作为补充性检索。优点:目标明确,可迅速掌握切题文献信息和节省检索时间。但对本课题的研究动态及其脉络必须有清晰的了解。 (二)跟踪检索法。利用所见图书或论文的后附引文索引、脚注、参考文献等所提供的文献线索,循踪觅迹地扩大检索范围的检索方法,又称追溯法、扩展法。这种由此及彼地扩大检索范围的检索方法,往往可以查到意想不到的切题文献。在检索工具不完备的条件下,广泛地利用文献综述或述评、研究报告等文献后所附的参考文献,不失为扩大检索范围的好方法。但扩展法所索文献往往不系统、漏检率也高。 (三)综合检索法。是指上述检索法的综合利用。例如,对某一时期的文献集散情况较为了解,即先利用逆时法或分段法以越过文献稀少时期。而发现某书或

科学方法论复习与思考题

第一讲(导论,参考第42页) 1.人类认识社会的主要方式有哪些?其内涵和特征是怎样的? 人类认识社会的五种方式: ——神话传说 神话传说的内涵:是原始社会人们认识社会的基本形式,是远古人们认识自然、社会和自身的精神产品,是人类对社会认识的初级阶段。那时的人类从自然界分化出来不久,认识能力很低,主要是借助于原始思维对社会进行认知,其认识成果通过集体表象得以表达,以“讲故事”等方式流传。 神话传说的特点: 第一,人类运用原始思维方式对社会进行认识,初步具备了在观念中把自己与对象区别开来并把自己与人的类存在联系起来的能力,进而在观念中创造出理想世界和理想人物,具有极度的夸张性、再造性和超现实性。 第二,神话传说常常通过“集体表象”得以表达。 (集体表象:是在原始集体中为全体成员所共有的一种相对稳定的认识倾向或解释方式。这种方式世代相传,先于个人而存在,对每一个成员的认识活动发生深刻影响,并引导原始居民以一种神秘的眼光感知、思考世界,从而引起该集体中的每一个成员对有关客体产生尊重、恐惧、崇拜等情感。) 第三,神话传说常常以“讲故事”的方式流传。 神话传说的局限性:

很难传播那些广泛性、复杂性和精确性的知识。特别是由于个体表达能力限制,传播过程中容易出现失真,以讹传讹。 ——以史为鉴 以史为鉴内涵:就是人类以自身的历史发展和历史经验作为认识社会和自我的参照系;其目的是为了理解现实、调节行为、创造未来。这种方法是人们认识社会和自我认识的第一种自觉形式。 以史为鉴的特点: 第一,人类在自身的历史活动及其结果中找到了反观自我和现实的镜子,意味着人类已经不仅能够把“主我”与“客我”区别开来,而且把“现实中的我”与“历史上的我”既区别开来,又联系起来。 第二,表明了人们对自己活动结果的关注:现实的结果都是历史活动造成的,不仅物质生产如此,社会的政治、思想、文化生活也如此。正是源于对历史发展过程中诸多“结果”的把握,人们逐步形成了稳定的“历史意识”。 以史为鉴的缺点:常常自觉或不自觉地表现出某种命定论的色彩或英雄史观、循环史观的特征。 ——理性求知 理性求知内涵:即以人类理性为根据和尺度,去理解和评价社会历史与现实,并进一步在观念中构建和创造社会的未来。这是发生在文艺复兴和思想启蒙运动过程中的,与中世纪神学和经典诠释相对立的资产阶级的思想武器。 理性求知的特点:

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

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 实践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认识发生和发展的基础,也是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基础。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对实践经验进行理论概括和总结,通过实践检验理论和发展理论,是社会科学研究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 一、立足时间需要研究理论 (一)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是人为了解决自身需要与外部世界的矛盾而进行的能动地适应与改造世界的物质性活动。物质生产实践、社会政治实践、科学文化实践是人类的基本实践。其中的物质生产实践,是人的第一个历史活动。“一当人开始生产自己的生活资料,……人本身就开始把自己和动物区别开来”。实践活动改变了环境,也改变了人本身。人们在进行物质生产的同时,也生产了自己的物质生活;在改变生产方式的同时,也改变了自己的生存方式;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了自己的主观世界,一部人类社会的历史,在本质上是人的实践活动的历史。“凡是把理论引向神秘主义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种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 (二)实践的需要是理论研究的出发点理论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够指导实践,回答实践提出的种种问题。马克思说:“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取决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的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社会科学工作者必须把实践的需要作为自己研究的出发点,而不能就理论研究理论。毛泽东说:“社会科学研究专从书本子里面讨生活是危险的。”“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如果不懂得从改造世界中去认识中国,又从认识中国中去改造中国,就不是一个好的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立足于实践的需要研究理论,要求理论工作者必须满腔热忱地投入生活,与实践和时代的发展同进步,与人们群众共命运,真正了解实践的需要、时代的走向和人民群众的愿望,具有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勇于立足历史潮头,引领时代发展和进步。这样,才能充分发挥社会科学在社会发展中的先导作用。 (三)社会科学研究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问题是时代的声音。理论研究,归根到底是对问题的研究。“如果你能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观点,说明一个两个实际问题,那就要受到称赞,就算有了几分成绩。被你说明的东西越多,越普遍,越深刻,你的成绩就越大。”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的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这句话同样适用于社会科学。强烈的问题意识,首先表现在善于提出问题。如果问题本身没有什么意义,甚至是一个伪问题,那么,而后的全部研究都会变得没有什么价值,甚至是毫无价值。社会实践丰富多彩,社会问题错综复杂,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十分宽广。有社会担当意识,有历史责任意识的社会科学工作者,要有十分重视研究那些事关国家、民族命运,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关键问题和前沿问题,这对于从全局上推动我们事业的发函,具有重大意义。 二、对实践经验进行理论总结 (一)科学理论是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科学理论不但是适应实践的需要而产生的,而且是对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从社会的物质生产实践、社会政治事件和科学文化实践钟来。邓小平说:“一个新的科学理论的提出,都是总结、概括实践经验的结果。没有前人或今人、中国人或外国人的实践经验,怎么能概括、提出新的理论?”成功的经验是宝贵的财富,失败的经验也是宝贵财富。只有全面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才能深刻了解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经过胜利、失败、再胜利、再失败的“两起两落”,在总结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之后,才真正认识了中

小学学校发展规划思路

张寨小学学校发展规划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学校教育正在面临一场新的改革。为了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中求得更好发展,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人才,立足深化学校内涵建设,推动教育科学发展,彰显教育功能优势,促使教育更好地服务于当地经济社会,我校制定学校五年发展规划。 一、学校发展因素分析 1、找准校园文化发展的切入点。一直以来,学校采取了多种措施、开展了地方文化、班级文化、低碳行为文化、文明礼仪等各项层次不一、规模不同的文化创建活动,积极树立自身品牌,提高学校形象。但由于对学校内涵发展的理解不到位、认识不充足,文化的发展缺乏传承,缺乏师生共识,文化创建的目标多变、缺乏经验。以至在学校文化创建上一直处于循环往复、原地踏步的状态,活动众多,但成果不显著。因此,找准自身立足点,明确学校文化发展方向,提升校园文化品位,创建学校特色品牌是学校科学快速发展的当务之急。 2、教师素质提升的核心竞争力有待进一步深化。学校内涵发展的深化,必须依赖于教师队伍素质的整体提升。为此构建学习型组织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当前,学校团体学习、自主学习的氛围还不够浓厚,教师学习、思考、创新的意识还不够强烈,学习型组织内部自学的机制还不够完善,教师办公室合作、协调学习基础还未形成,学校面向未来发展还缺乏高素质教师素质团队的支撑,学习型组织的创建停留在面上,没有深入人心,还没有转化为教师的自觉行为。 二、学校发展目标: 1、办学总体目标: 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民主治校”四大战略,铸造名师,打造骨干教师群体,倡导“以人为本,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办学理念,积极构建绿色校园、文明校园,走内涵式发展的现代学校发展之路,全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