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帕累托改进

帕累托改进

帕累托改进
帕累托改进

帕累托改进

百科名片

所谓“帕累托改进”,是以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Vil-fredoPareto)命名的,并基于帕累托最优(PARE-TOEFFICIENCY)基础之上。就是一项政策能够至少有利于一个人,而不会对任何其他人造成损害。所谓“帕累托最优”就是上述一切帕累托改进的机会都用尽了,再要对任何一个人有所改善,不得不损害另外一些人,达到这样的状态就是帕累托最优。

目录

基本含义

所谓“帕累托改进”,就是一项政策能够至少有利于一个人,而不会对任何其他人造成损害。所谓“帕累托最优”就是上述一切帕累托改进的机会都用尽了,再要对任何一个人有所改善,不得不损害另外一些人,达到这样的状态就是帕累托最优。在经济政策中为了改善某些人的利益而损害另外一些人,这就不是帕累托改进。最好我们能够找到一些政策,对一部分人有益,同时不损害任何人。这就是帕累托改进。我国在经济改革中就大量地应用了帕累托改进的理论,使改革能够比较顺利地推进。因为谁也没有受损,改革的阻力就比较小。现在我们差不多已经达到了帕累托最优,换句话讲,帕累托改进的机会都用尽了,再要改进不得不损害一些既得利益集团的利益,进一步的改革就很困难了。

基本概念

所谓帕累托改进(PARETO IMPROVEMENT)是以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Vil-fredoPareto)命名的,并基于帕累托最优(PARE-TOEFFICIENCY)基础之上。帕累托最优是指在不减少一方福利的情况下,就不可能增加另外一方的福利;而帕累托改进是指在不减少一方的福利时,通过改变现有的资源配置而提高另一方的福利。帕累托改进可以在资源闲置或市场失效的情况下实现。在资源闲置的情况下,一些人可以生产更多并从中受益,

但又不会损害另外一些人的利益。在市场失效的情况下,一项正确的措施可以消减福利损失而使整个社会受益。

帕累托最优和帕累托改进是微观经济学,特别是福利经济学常用的概念。福利经济学的一个基本定理就是所有的市场均衡都是具有帕累托最优的。但在现实生活中,通常的情况是有人有所得就有人有所失,于是经济学家们又提出了“补偿准则”,即如果一个人的境况由于变革而变好,因而他能够补偿另一个人的损失而且还有剩余,那么整体的效益就改进了,这就是福利经济学的另外一个著名的准则卡尔多-希克斯改进(KALDOR-HICKSIM-PROVEMENT)。”

“帕累托改进”是经济学的一个概念,指在某种经济境况下如果可以通过适当的制度安排或交换,至少能提高一部分人的福利或满足程度而不会降低所有其他人的福利或满足程度。

帕累托改进:如果对某种资源配置状态进行调整,使一些人的境况得到改善,而其他人的状况至少不变坏,符合这一性质的调整被称为帕累托改进。

帕累托最优

帕累托最优(Pareto Optimality),也称为帕累托效率、帕累托改善,是博弈论中的重要概念,并且在经济学,工程学和社会科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帕累托最优是指资源分配的一种理想状态,假定固有的一群人和可分配的资源,从一种分配状态到另一种状态的变化中,在没有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前提下,使得至少一个人变得更好,这就是帕累托改进或帕累托最优化。帕累托最优的状态就是不可能在有更过的帕累托改进的余地;换句话说,帕累托改进是达到帕累托最优的路径和方法。帕累托最优是公平与效率的“理想王国”。

帕累托改进是指一种变化,在没有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前提下,使得至少一个人变得更好。一方面,帕累托最优是指没有进行帕累托改进的余地的状态;另一方面,帕累托改进是达到帕累托最优的路径和方法。

一般来说,达到帕累托最优时,会同时满足以下3个条件:

交换最优:即使再交易,个人也不能从中得到更大的利益。此时对任意两个消费者,任意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是相同的,且两个消费者的效用同时得到最大化。

生产最优:这个经济体必须在自己的生产可能性边界上。此时对任意两个生产不同产品的生产者,需要投入的两种生产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是相同的,且两个消费者的产量同时得到最大化。

产品混合最优:经济体产出产品的组合必须反映消费者的偏好。此时任意两种商品之间的边际替代率必须与任何生产者在这两种商品之间的边际产品转换率相同。

帕累托最优是以提出这个概念的意大利经济学家维弗雷多·帕雷托的名字命名的,维弗雷多·帕雷托在他关于经济效率和收入分配的研究中使用了这个概念。

如果一个经济体不是帕累托最优,则存在一些人可以在不使其他人的境况变坏的情况下使自己的境况变好的情形。普遍认为这样低效的产出的情况是需要避免的,因此帕累托最优是评价一个经济体和政治方针的非常重要的标准。

另外,著名的帕累托法则(或80/20法则),则是由约瑟夫·朱兰(Joseph M. Juran)根据维弗雷多·帕雷托本人当年对意大利20%的人口拥有80%的财产的观察而得推论出来的。

一般而言,如果突出某一个目标,必定会牺牲其它的目标。所以不可能同时兼顾所有的目标。帕累托最优的意思是尽量改进各个目标,一直达到某一程度,此时任何一个目标的改进要以恶化其它目标为代价。这一状态,就称为帕累托最优。它不是一个唯一解,对各个目标照顾的程度不同便有不同的解。但它避免了存在有改进余地而没有利用的不利状态.

其他相关

帕累托改进与制度变迁按公共选择理论的说法,在一个非独裁的社会中,任何制度变迁(改革)最终都是三个集团博弈(涉及利益的斗智)的结果。这三个集团分别是政治家、官员和选民,他们之间的关系环环相扣、环环相克:政治家任命官员,官员管理选民,选民选举政治家,从而形成一个稳定的权力与利益三角(它常常使我想起儿时玩过的游戏,在那个游戏中,每人扮演一个角色,角色之间的关系是:老虎吃小孩,小孩捉蜜蜂,蜜蜂叮猎人,猎人背洋枪,洋枪打老虎)。

一般情况下,政治家为了当选或争取连任,必须“讨好”选民以获得更多的选票(支持),这样就使处于权力底层的选民可以通过投票来争取自身利益,从而使社会保持权力与利益的均衡。而选民的投票活动就是“帕累托改进”得以实现的机制,因为它能够明白无误地表达每个选民的利益偏好(倾向)和利益选择,当某项改革因利益格局变化在选民中引起分歧时,它可以在制度上保证政治家的政策选择向多数选民倾斜,否则他们就会丢失选票被其他政治家取代。而一个通过减少少数人的利益能使多数人利益增加的措施必然是一个有效率的“帕累托改进”。这样,通过公共选择理论不但揭示了“帕累托改进”实现的机制,而且还从经济学(效率)的角度论证了民主政治的合理性和道德基础。

但现代公共选择理论同时也指出,“投票机制”并不能保证所有情况下都能100%的实现“帕累托最优”。在某些特殊背景下,将出现“帕累托改进”的失灵。

帕累托最优状态

帕累托最优状态 百科名片 帕累托最优状态(Pareto Optimality),也称为帕累托效率、帕累托改善,是博弈论中的重要概念,并且在经济学、工程学和社会科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帕累托最优是以提出这个概念的意大利经济学家维弗雷多·帕雷托的名字命名的,维弗雷多·帕雷托在他关于经济效率和收入分配的研究中使用了这个概念。 解释 所谓帕累托最优,一种解释:它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在不使其他人境况变糟的情况下,而不可能再使另一部分人的处境变好。如果一种变革能够使没有任何人处境变坏的情况下,至少有一个人处境变得更好,我们就把这个变化称为帕累托改进。一般地说,如果一个社会的现状不是处在帕累托最优状态,就存在着帕累托改进的可能。相应地,如果没有任何帕累托改进余地,就意味着现状已经达到了帕累托最优的状态。 另种解释:它是指资源分配的一种理想状态,假定固有的一群人和可分配的资源,从一种分配状态到另一种状态的变化中,在没有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前提下,使得至少一个人变得更好,这就是帕累托改进或帕累托最优化。帕累托最优的状态就是不可能在有更好的帕累托改进的余地;换句话说,帕累托改进是达到帕累托最优的路径和方法。帕累托最优是公平与效率的“理想王国”。 两种解释大同小异,任选一种即可。 帕累托改进是指一种变化,在没有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前提下,使得至少一个人变得更好。一方面,帕累托最优是指没有进行帕累托改进的余地的状态;另一方面,帕累托改进是达到帕累托最优的路径和方法。 条件 一般来说,达到帕累托最优时,会同时满足以下3个条件: 1、交换最优 即使再交易,个人也不能从中得到更大的利益。此时对任意两个消费者,任意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是相同的,且两个消费者的效用同时得到最大化。 2、生产最优 这个经济体必须在自己的生产可能性边界上。此时对任意两个生产不同产品的生产者,需要投入的两种生产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是相同的,且两个消费者的产量同时得到最大化。 3、产品混合最优

为什么完全竞争市场能够实现帕累托效率

为什么完全竞争市场能够实现帕累托效率 (一) 帕累托效率 如果资源配置达到这样一种状态,在该状态上,任意改变都不可能使至少有一个人的状况变好而又不使任何人的状况变坏,则称这种资源配置状态为帕累托最优状态,实现了帕累托效率。 (二)实现帕累托效率需要满足三个条件:在交换方面实现了交换效率;在生产实现了生产效率;资源在不同的产品之间的配置实现了配置效率。 假设在一个经济中有A 和B 两个人,利用两种生产要素劳动(L )和资本(K),生产两种产品A 和B 。 1、交换的效率 A B XY XY MRS MRS = Y Y B 交换契约曲线 2、生产的效率 X Y LK LK MRTS MRTS = X 生产契约曲线 3、配置的效率 X Y X Y M R S =M R T

Y 0 Y 1 1 0 图12-5 生产与交换的一般均衡 (三)按照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如果每个商品都有个市场,而且市场是完全竞争的,即每个厂商和消费者是价格接受者,他们都面对同一价格,那么这个经济均衡时的资源配置是帕累托有效率的。 1.交换效率条件的满足 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表达为各个消费者对任何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都相等。 市场经济中,每个消费者都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选择最优的商品数量达到效用最大化,最优选择遵循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两种商品的价格比率的原则。在完全竞争条件下,每个消费者都是价格接受者,都面临着同一组价格条件,所以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对所有消费者也都相同。即: A B X XY XY Y P MRS MRS P == 也就是说,交换效率条件得到满足。 2.生产效率条件的满足 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表达为任何两种商品的生产对任何两种生产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都必须相等。 市场经济中,任何商品的生产如果要达到利润最大化,在技术选择上的必要条件是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两种要素价格之比。完全竞争的条件也包括要素市场是完全竞争市场,所有厂商面对同一组要素价格,因而有: A B LK LK w MRTS MRTS r == 生产效率的条件得到了满足。 3.配置效率条件的满足 最后是交换和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即任何两种商品的边际技术替代率,必须等于这两种商品对任何生产者的边际产品转换率。由于边际转换率可以表示为两种产品边际成本的比例,所以此条件可以表示为: X XY Y MC dY MRT dX MC =-= 竞争性市场上厂商利润最大化的条件是P =MC 。既然是这样,那么,A A P MC =,B B P MC =,因此,有:

帕累托最优知识讲解

帕累托最优 摘要:帕累托最优,也称为帕累托效率、帕累托改善、帕雷托最佳配置,是博弈论中的重要概念,并且在经济学,工程学和社会 科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这个概念是以意大利经济学家维弗雷 多·帕雷托的名字命名的,他在关于经济效率和收入分配的研 究中最早使用了这个概念。 关键词:帕累托最优、帕累托改进、重要前提、条件、资源配置、效率、“80/20”法则、资本配置 引言:关于资源配置效率,经济学迄今所能给与的明确界定就是“帕累托效率”,也称为“帕累托最优”。 所谓帕累托最优是指资源分配的一种理想状态,即假定固有的一群人和可分配的资源,从一种分配状态到另一种状态的变化中,在没有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前提下,也不可能再使某些人的处境变好。换句话说,就是不可能再改善某些人的境况,而不使任何其他人受损。 帕累托改进是以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命名的,并基于帕累托最优基础之上。帕累托最优是指在不减少一方福利的情况下,就不可能增加另外一方的福利;而帕累托改进是指在不减少一方的福利时,通过改变现有的资源配置而提高另一方的福利。帕累托改进可以在资源闲置或市场失效的情况下实现。 一方面,帕累托最优是指没有进行帕累托改进余地的状态;另一方面,帕累托改进是达到帕累托最优的路径和方法。帕累托最优是公平与效率的“理想王国”。 如果一个经济制度不是帕累托最优,则存在一些人可以在不使其他人的境况变坏的情况下使自己的境况变好的情形。普遍认为这样低效的产出的情况是需要避免的,因此帕累托最优是评价一个经济制度和政治方针的非常重要的标准。 帕累托最优有三个重要前提: 第一,它假定社会中每个成员的权利是相同的,如果损害某人而让别人得益就不是帕累托最优。它的深刻含义是市场经济是一个人人平等的经济。在被帝王贵族统治下的经济,统治者的权利高于被统治者,因而那里不可能实现市场经济。

帕累托最优

帕累托最优 帕累托最优是以提出这个概念的意大利经济学家维弗雷多·帕雷托的名字命 名的,维弗雷多·帕雷托在他关于经济效率和收入分配的研究中使用了这个 概念。 帕累托最优(Pareto Optimality),也称为帕累托效率、帕累托改善,是博 弈论中的重要概念,并且在经济学,工程学和社会科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帕累托最优是指资源分配的一种状态,在不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情况下,而 不可能再使某些人的处境变好。帕累托改进是指一种变化,在没有使任何人 境况变坏的前提下,使得至少一个人变得更好。一方面,帕累托最优是指没有进行帕累托改进的余地的状态;另一方面,帕累托改进是达到帕累托最优的路径和方法。帕累托最优是公平与效率的“理想王国”。 一般来说,达到帕累托最优时,会同时满足以下3个条件: 交换最优:即使再交易,个人也不能从中得到更大的利益。此时对任意两个消费者,任意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是相同的,且两个消费者的效用同时得到最大化。 生产最优:这个经济体必须在自己的生产可能性边界上。此时对任意两个生产不同产品的生产者,需要投入的两种生产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是相同的,且两个消费者的产量同时得到最大化。 产品混合最优:经济体产出产品的组合必须反映消费者的偏好。此时任意两种商品之间的边际替代率必须与任何生产者在这两种商品之间的边际产品转换率相同。 如果一个经济体不是帕累托最优,则存在一些人可以在不使其他人的境况变坏的情况下使自己的境况变好的情形。普遍认为这样低效的产出的情况是需要避免的,因此帕累托最优是评价一个经济体和政治方针的非常重要的标准。 从市场的角度来看,一家生产企业,如果能够做到不损害对手的利益的情况下又为自己争取到利益,就算是帕累托最优,换而言之,如果是双方交易,这就意味着双赢的局面。

帕累托最优

帕累托最优 (译自英文维基) 帕累托效率或帕累托最优,是一个在工程和社会科学中得到应用的经济学概念。这个术语以意大利经济学家维弗雷多·帕累托的名字命名,帕累托使用这个概念研究经济效率和收入分配问题。 假设为一组个体进行了初次的商品分配,改变分配,使得至少一个个体更好而没有任何其他个体变坏,称为帕累托改进。不能进一步做帕累托改进的分配称为“帕累托效率”或“帕累托最优”。 帕累托效率是效率的最小概念,并不一定形成社会期望的资源分配结果:它没有考虑公平问题,或社会的整体福祉。 概述 非帕累托效率的经济体系,意味着改变商品分配可以使一些个体在没有任何个体变坏的前提下变得更好,因此可以通过帕累托改进达到帕累托效率。这里的“变得更好”通常被解释为“置于占优位置”。人们普遍接受,非帕累托效率的结果是可以避免的,因此,帕累托效率是经济体系和公共政策的一个重要评价标准。

任何体系中的经济分配是非帕累托效率的,就有帕累托改进的潜力,以达到帕累托 效率:通过重新分配,至少有一个分配对象的福祉可以被改善而不减少其他任何分配对象的福祉。 (上图中,生产可能性边界显示了生产效率是帕累托效率的先决条件。A点对生产来说不是有效率的,因为在不减少其他商品的生产的前提下能够生产更多两种商品(黄油和枪)中的一种或两种。因此,从A到D的移动可以在没有其他人变坏的前提下一个人变得更好(帕累托改进)。不是帕累托效率的,因为枪的生产减小了。同样,从A到B的移动也不是帕累托效率的,由于黄油的生产减小了。具有相同X或Y坐标的边界曲线上的点都是帕累托效率的。) 在实际中,为确保旨在提高经济效率的改变没有使任何人受损,可能需要对一个或多个当事方进行补偿。举例来说,如果经济政策的变化使受法律保护的垄断不复存在,使市场变得具有竞争力和更有效率,这种变化就使得垄断者受损。然而,垄断者的损失将被效率上的增益远远抵消。这意味着垄断者的损失可以得到补偿,同时经济中的其他人也能够实现效率上的增益。因此,没有人变坏而有人变好的要求达到了。在现实中,实际的补偿工作会有可观的相关成本(frictional costs),也可能导致激励扭曲,既然大多数现实世界中的政策变化的参与者都不是原子的,而是有相当大的市场力量

帕累托最优状态的条件

帕累托最优状态的条件: (1)经济主体是完全理性的 (2)信息是完全的 (3)市场是完全竞争的 (4)经济主体的行为不存在外部影响。 科斯定理:只要财产权是明确的,并且交易成本是零或者很小,那么无论在开始时将财产权赋予谁,市场均衡的最终结果都是有效率的,实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 gdp的形态: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形态,即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 凯恩斯消费理论假设 1.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0<β<1) 2.收入是决定消费的重要因素 3.平均消费倾向会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减少 决定价格总水平变动的因素包括货币供给量、货币流通速度、总产出、总需求和总供给。 财政支出绩效考评原则:经济、效率、效果 方法:比较法、因素分析法、公众评价法、成本效益分析

指标选择原则:相关、可比、重要、经济 国债功能:溺补赤字、筹集资金、调解利率、调控经济 国债负担:认购者、债务人、纳税人、边际负担 国债发行制度:国债发行方式主要有公募招标方式、承购包销方式、直接发售方式和“随买”方式。 我国选用的偿还方式主要有抽签分次偿还、到期一次偿还、转期偿还、提前偿还和市场购销法等方式。 政府性债务分类:负有偿还责任、负有担保责任、救助责任的债务 政府性债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多选) (1)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增长较快; (2)部分地方和行业债务负担较重; (3)地方政府性债务对土地出让收入的依赖程度较高; (4)部分地方和单位违规融资、违规使用政府性债务资金。 政府预算的原则:完整、统一、可靠、合法、公开、年度 改进预算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多选) 1、建立政府预算体系; 2、实行中期财政规划管理; 3、改进年度预算控制方式:收入预算应从“约束性”转向“预期性”。这是我国预算审批制度的重大改革。(单选) 4、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 5、建立权责发生制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政府决算报告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政府综合财务报告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单选) 6、推进政府和部门预算决算公开; 7、全面清理规范财税优惠政

帕累托最优(期中作业)

“帕累托最优”的涵义及对政府经济学的意义 有个例子“猎鹿博弈”是说,村庄里只有两个猎人,主要猎物只有两种:鹿和兔子。如果两个猎人齐心合力,忠实地守着自己的岗位,他们就可以共同捕得一头鹿。要是两个猎人各自行动,仅凭一个人的力量,是无法捕到鹿的,但却可以抓住4只兔子。从能够填饱肚子的角度来看,4只兔子可以供一个人吃4天;1只鹿如果被抓住将被两个猎人平分,可供每人吃10天。对于两位猎人,他们的行为有以下三种选择:要么分别打兔子,每人可以吃4天;要么合作,每人可以吃10天;一个去抓兔子,另一个去打鹿,则前者可以吃4天,而后者只能是一无所获,收益为0。从利益的角度来看,选择合作,两人可以吃10天是最好的选择,即选择合作是达到了帕累托最优。 帕累托最优可以表述如下:一个社会的资源配置已经达到这样一种状态:在不损害任何一个社会成员的境况的前提下,重新配置资源已经不可能是任何一个社会成员的境况变好,或者说,要改善任何一个社会成员的境况,必定要损害其他社会成员的境况。帕累托最优也称作帕累托效率,用它可以判别一个社会的资源配置是否已经达到最优状态,社会福利是否已经达到最大化。1总而言之,帕累托最优就是资源的配置效率最高。 政府经济学研究的一个方面是对改变公共政策的各种方案进行评价。经济学家必须通过实证经济分析描述每种政策的后果,并在此基础上判断何种政策是合适的,进而进行政策选择。而要进行价值上的判断就必须建立适当的判断标准。判断政府经济政策合适性的标准有效率与公平,在功利主义者看来,达到帕累托效率的收入分配就是公平的。2 政府经济学是研究政府在经济领域的作用(作用往往体现在政策中),如何判断政府所起的作用是好的还是坏的就需要一个标准。帕累托最优为政府经济学提供了一种判断政府经济政策合适性的标准,即政府可以通过“是否达到或者接近帕累托最优的标准”来判断政策的效果好坏,从而进行改进。 当然,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因素会使帕累托最优的状态有所变化,政府也很难随之迅速调整政策,也很难达到帕累托最优。因此政府所要做的是,在不损害任何人利益的情况下,增加部分人(全部人很难做到)的利益。 1参考《福利经济学》方福前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P47-48 2参考《政府经济学》孙荣许洁编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P8

帕累托最优(Pareto Optimality)

帕累托最优(Pareto Optimality),也称为帕累托效率、帕累托改善,是博弈论中的重要概念,并且在经济学,工程学和社会科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帕累托最优是指资源分配的一种理想状态,假定固有的一群人和可分配的资源,从一种分配状态到另一种状态的变化中,在没有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前提下,使得至少一个人变得更好,这就是帕累托改进或帕累托最优化。帕累托最优的状态就是不可能在有更过的帕累托改进的余地;换句话说,帕累托改进是达到帕累托最优的路径和方法。帕累托最优是公平与效率的“理想王国”。 帕累托改进是指一种变化,在没有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前提下,使得至少一个人变得更好。一方面,帕累托最优是指没有进行帕累托改进的余地的状态;另一方面,帕累托改进是达到帕累托最优的路径和方法。 一般来说,达到帕累托最优时,会同时满足以下3个条件: 交换最优:即使再交易,个人也不能从中得到更大的利益。此时对任意两个消费者,任意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是相同的,且两个消费者的效用同时得到最大化。生产最优:这个经济体必须在自己的生产可能性边界上。此时对任意两个生产不同产品的生产者,需要投入的两种生产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是相同的,且两个消费者的产量同时得到最大化。 产品混合最优:经济体产出产品的组合必须反映消费者的偏好。此时任意两种商品之间的边际替代率必须与任何生产者在这两种商品之间的边际产品转换率相同。 帕累托最优是以提出这个概念的意大利经济学家维弗雷多·帕雷托的名字命名的,维弗雷多·帕雷托在他关于经济效率和收入分配的研究中使用了这个概念。 如果一个经济体不是帕累托最优,则存在一些人可以在不使其他人的境况变坏的情况下使自己的境况变好的情形。普遍认为这样低效的产出的情况是需要避免的,因此帕累托最优是评价一个经济体和政治方针的非常重要的标准。

帕累托标准

一、帕累托标准的产生 帕累托标准这一思想最早是由洛桑学派的创建人、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在1906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教程》一书中提出来,帕累托写道:“当某种分配标准为既定时,我们可以遵照这种标准,研究何种状态会使集体中各个人达到最大可能的福利。让我们考虑任何一个特定的状态,并且假定在适合所包括的关系方面做一很小的变动,如果这样做以后,每一个人的福利都增进了,显然新的状态对每一个人就更有利;相反,如果所有人的福利都减少了,则新的状态对于每一个人就没有利。但是,另一方面,如果这种小变动使一些人福利增进,而另一些福利减小,那么对于整个社会来说,就不能认为这种改变是有利的。因此,我们规定最大偏好状态是:在那种状态,任何微小的改变,除了某些人的偏好依然不变之外,不可能使所有人的偏好全增加,或者全减少。”①帕累托本人并没有在这段话的基础上总结出帕累托标准,这一标准的提出是新福利经济学为了取代旧福利经济学而寻找的理论支撑。我们知道,庇古(1920)创建的旧福利经济学是建立在边沁的功利主义哲学思想基础上的,古典经济学家边沁(1823)认为经济标准的确定应取决于哪组政策能够使得社会福利最大化,庇古在边沁的基础上认为标准的确定应使得经济福利最大化,庇古在这基础上创立的旧福利经济学是以人际间可比和基数效用为假设前提的,其意义在于制定理性的经济政策来改善人类福利,使得在社会福利最大的情况下达到社会资源的最优配臵。为了避免使用价值判断,罗宾斯对旧福利经济学理论中人际间可比和基数效用测量这两个假设前提提出挑战,质疑其科学性和客观性,认为应该利用序数效用和人际间不可比的信息来修正福利经济学。其中,勒纳(Lerner ,1934)②和希克斯(1939)③通过引入帕累托的早期成果使得新福利经济学找到了理论基础,他们发现帕累托第一个不依赖基数效用和可比性假设定义了社会福利概念,从而避免了人际间可比所需要的价值判断,这导致了帕累托标准的产生和发展。帕累托标准一直是现代福利经济学研究的一个主要部分,很多定理和最优条件都是以帕累托最优为参照的。它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为帕累托标准作为一个价值判断已经被广泛接受,而对其他涉及人际效用比较的判断则争议较多。 二、 帕累托标准 根据第二章介绍,我们知道,在构建间接社会排序时,我们可以用许多方法来加总个人偏好获得社会偏好,福利经济学以道德个人主义假定社会偏好惟一的判断标准是个人偏好,到底使用哪一种方法,取决于我们所拥有的关于效用的可测量性和可比性的信息。如果我们假定个人效用只能进行序数测量且人际间效用不能进行比较,那么要加总个人偏好就十分困难。序数测量且人际间效用不能进行比较使我们不能使用加法来进行加总,因为加法只能使用于基数而不能适用于序数,并且加数必须要求用同一来标准衡量,而人际间效用不能进行比较的假定认为每个人之间不可能使用同一标准衡量。在这种情况下,由个人偏好获得社会偏好的规则就是帕累托标准,根据帕累托标准可以对经济状态进行比较或排序。下面我们就介绍弱帕累托标准和强帕累托标准。其中X 表示社会可选择集合,x 和y 表示X 中两种不同的社会状态,i P 和i I 表示第i 个人的偏好是优于还是无差异。 1.弱帕累托标准(Weak Pareto Criterion ,简称WP )。对于X 中的所有x 和y ,即,x y X ,如果对于所有的i 都满足i xPy ,那么xPy 。也就是说,在社会可选择集合中,如果所有人都认为状态x 优于状态y ,那么社会也认为状态x 优于状态y 。 ① 厉以宁,吴易风,李懿。《西方福利经济学述评》,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第85页。 ② Lerner,A.P.1934. Economic Theory and Socialist Economics.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 2: 51-61. ③ Hicks,J.R.1939. Foundations of Welfare Economics. Economic Journal . 49: 696-712.

帕累托最优

帕累托最优 帕累托最优(Pareto Optimality),也称为帕累托效率(Pareto Efficiency )、帕累托改善、帕累托最佳配置,是博弈论中的重要概念,并且在经济学,工程学和社会科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帕累托最优是指资源分配的一种理想状态,即假定固有的一群人和可分配的资源,从一种分配状态到另一种状态的变化中,在没有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前提下,也不可能再使某 些人的处境变好。换句话说,就是不可能再改善某些人的境况,而不使任何其他人受损。 简介 (Pareto Optimality) 这个概念是以意大利经济学家维弗雷多帕累托的名字命名的,他在关于经济效率和收入分配的研究中最早使用了这个概念。 帕累托最优(Pareto Optimality ),也称为帕累托效率 (Pareto efficiency )。帕累托最优和帕累托改进,是博弈论中的重要概念,并且在经济学、工程学和社会科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帕累托最优是指资源分配的一种状态,在不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情况下,不可能再使某些人的处境变好。 帕雷托 帕累托改进(Pareto improvement ),是指一种变化,在没有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情况下,使得至少一个人变得更好。 一方面,帕累托最优是指没有进行帕累托改进余地的状态;另一方面,帕累托改进是达到帕累托最优的路径和方法。帕累托最优是公平与效率的理想王国”。 一般来说,达到帕累托最优时,会同时满足以下3个条件: 实现帕累托最优的条件: 1、交换的最优条件; 2、生产的最优条件; 3、交换和生产的最优条件。 定义 在完全竞争条件下,由市场供求所形成的均衡价格,能够引导社会资源实现有效配置,

帕累托最优实现条件

三、帕累托最优状态的实现条件 (一).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 这里我们开始讨论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所必须满足的条件。这些条件被称为帕累托最优状态条件。它包括交换的最优条件、生产的最优条件以及交换和生产的最优条件。我们先从交换的最优条件开始讨论。首先还是考虑两种既定数量的产品在两个消费者之间的分配问题,然而再将所得的结论推广到一般情况。 假定两种产品分别为X 和Y ,其既定数量为X 和Y 。两个消费者分别为A 和B 。下面我们用埃奇沃思框图来分析这两种产品在两个消费者之间分配。如图10-1所示,框图的 水平长度表示经济中第一种X 的数量X ,框图的垂直高度表示第二种产品Y 的数量Y 。 A O 为第一个消费者A 的原点, B O 为第二个消费者B 的原点。从A O 水平向右代表消费者A 对第一种商品X 的消费量A X ,垂直向上表示消费者A 对第二种商品Y 的消费量A Y ;从B O 水平向左代表消费者B 对第一种商品X 的消费量B X ,垂直向下表示消费者B 对第二种商品Y 的消费量B X 。 ·g c C O B O A X A Y A III B a I A II A III A b d e II B I B Y B C X B 图4-10 交换的帕累托最优 现在考虑框图中的任意一点,如a 点。a 点对应于消费者A 的消费量),(A A Y X 和消费者B 的消费),(B B Y X 。这样,下式(10.9)成立: X X X B A =+; Y Y Y B A =+ (10.9) 也就是说,框图中的任意一点确定了一套数量,表示每一个消费者对每一种商品的消费,而且满足(10.9)式。因此,框图确定了两种商品在两个消费者之间的所有可能的分配情况。特别是,在框图的垂直边上的任意一点,表明某个消费者不消费X 商品,框图的水平边上的任意一点,表明某个消费者不消费Y 商品。 现在我们要讨论的是,在埃奇沃思框图中的全部可能的产品分配状态之中,哪一些符合帕累托最优状态呢?为了分析这一问题,需要在埃奇沃思框图中加入消费者偏好的信息,即加入每个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由于A O 是消费者A 的原点,故A 的无差异曲线向A O 点凸出。图中是消费者A 的三条代表性无差异曲线。其中,A III 为较高的效用水平,而A I 代表较低的效用水平。一般来说,从A O 点向右移动,标志着消费者A 的效用水平增加。另一方面,由于B O 是消费者B 的原点,故B 的无差异曲线向B O 点凸出。图中,B I 、B II 、B III 是消费者B 的三条代表性无差异曲线。其中, B III 代表较高的效用水平,而B I 代表较低的效用水平。一般来说,从B O 向左移动,标志着消费者B 的效用水平增加。 现在,从框图中任选一点表示两种商品在两个消费者之间的一个初始分配。例如,选择一点a 。由于假定效用函数是连续的,故点a 必然处于消费者A 的某条无差异曲线上,同时也处于消费者B 的某条无差异曲线上,即消费者A 和B 分别有一条无差异曲线经过a 点。因此,这两条无差异曲线可能在a 点相切或相交。假如两条无差异曲线在a 点相交(如图10—1所示),点a 是无差异曲线B A I II 和的交点)。容易看出,a 点不可能是帕累托最优状态。这是因为,通过改变初始分配状态,例如从a 点变动到b 点,则消费者A 的效用水平从无差异曲线A II 提高到A III ,而消费者B 的效用水平未发生变化,仍然留存无差异曲线B I 上。因此,在点a 仍然存在帕累托改进的余地。由此得到结论:在交换的埃奇沃思框图中,任意一点,如果它处在消费者A 和B 的两条无差异曲线的交点上,则它就不是帕累托最优

帕累托最优状态

一、帕累托最优状态: 经济状态的任何改变都不能使此状态中的任何一个人的境况变得更好而不使别人的境况变坏。也就是说,如果不使别人的境况变坏,就无法使任何一个人的境况变得更好的经济状态。 二、消费者行为理论(效用理论) 1.基数效用理论:边际效用分析 1)定义:基数效用用1、2、3这些数字表示,基数效用可加总和求和,能知道各种物品的具体效用大小。 2)边际效用分析(基数效用论) A.效用、总效用、边际效用 效用(U):消费者消费某种物品所得到的满足感。 总效用(TU):消费者消费一定量某种物品所得到的总满足感。 边际效用(MU):消费者增加一单位某种物品消费所增加的总效用。MU=ΔTU/ΔQ B.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消费品的增加,消费者从连续增加的每一单位消费中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C.货币边际效用的假定 基数效用论者认为,货币如同商品一样,也具有效用,商品的边际效用规律对于货币也同样适用。 但是,在分析消费者行为时,基数效用论者通常假定货币的边际效用是不变的,其原因是单位商品的价格只占消费者总收入的很小部分,当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购买量发生很小变化时,所支出的货币的边际效用变化非常小,对于这种微小的货币的边际效用的变化,可以忽略。 D.消费者均衡的条件 消费者均衡是指消费者在收入既定和价格已知的条件下作出实现效用最大化的消费选择。 约束条件:M=PxX+PyY MUx MUy 均衡的实现条件:——= ——= λ Px Py MUx MUy 1.如果:——> ——,增加X减少Y的 Px Py 购买 MUx MUy 2.如果:——< ——,增加Y减少X的 Px Py 购买 E.需求曲线的推导 消费者对某商品愿意支付价格的高低取决于消费该商品所得到的边际效用的大小。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决定了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F.消费者剩余 消费者剩余: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总额减去实际支付的价格总额的差额,是消费者的一种主观心理感受。 消费者剩余代表了消费者的福利。 消费者剩余理论的应用。 G.备注: 幸亏我们生活在一个收益递减的世界里 收益递减是一个普遍规律,在生产领域和在消费领域它都起作用。它的表述是: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投入增加并不能使我们得到的产出成比例增加,而呈递减规律。譬如在一块土地上增加化肥的投入,所增产的粮食呈递减趋势。到最后,终会达到一点,由于施肥太多,化肥非但不能增产反而造成减产。如果收益不递减,我们可以放弃其他的耕地,专耕一块土地,仅靠不断增加化肥就可满足全世界人口所需的粮食。 这显然是荒谬的,上面说的是在生产领域,在消费领域也这样。肚子饿了吃一口馒头得到很高的享受。可是吃得多了,这种享受的感觉将减退,这也是产出不可能始终与增加的投入成正比的规律在起作用。设想如果收益不是递减而是递增,这将出现什么现象?吸毒就接近于收益递增,因为毒吸得越多越上痛。换言之,与其他消费相比较,益发觉得毒品给人的享受超过了其他的各种享受。所以吸毒的人会卖掉家产,抛妻弃干,宁可食不充饥,衣不蔽体,毒却

什么是帕累托最优

什么是帕累托最优?满足帕累托最优需要具备什么样的条件? 第一,如果对于某种既定的资源配置状态,任何改变都不可能使至少一个人的状况变好而又不使任何人的状况变坏,则称这种资源配置状态为帕累托最优状态。 第二,帕累托最优状态要满足三个条件:(1)交换的最优条件:对于任意两个消费者来说,任意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相等;(2)生产的最优条件:对于任意两个生产者来说,任意两种商品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相等;(3)交换和生产的最优条件:任意两种产品的边际替代率与边际转换率相等。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帕累托最优最优的三个条件均能得到满足。 无差异曲线 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或者说它是表示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相同的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一定时期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从某一个数量开始,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无差异曲线的特点(1)、效用函数是连续函数,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之间存在无数条无差异曲线,且离原点越近的无差异曲线表示的效用水平越低,越远效用水平越高(2)、同一坐标平面上的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3)无差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线, 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即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是递减的。由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决定商品的边际替代率――是指消费者为保持原有的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不变的前提下,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时,而需放弃另一种商品消费数量。一般用MRS 表示(或RCS)。 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在保持效用水平不变的条件下,为得到单位X商品的增加,放弃Y 商品数量是递减的。预算线表示在消费者收入和商品价格给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的全部收入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的各种组合。预算线的斜率=-P1/P2 预算线的变动(四种情况) 短期--指生产者来不及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数量,至少有一种生产要素(如机器设备、厂房等)是固定不变的时间周期。长期--指生产者可以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数量的时间周期。 等产量线的特征:1、等产量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线,等产量线凸向原点。等产量线凸向原点的原因在于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边际技术替代率――MRTSLK,表示在保持产量一定时,增加一单位劳动投入量,必须放弃的资本投入量,也即资本与劳动的替代比例。公式:MRTSLK = -ΔK /ΔL 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即在保持产量不变时,随着一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连续增加,所要放弃的另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是递减的。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是边际产量递减规律造成的。因为根据边际产量递减规律,随着一种要素投入的增加,他的边际产量将递减,从而他为了多获得一单位产量而愿意放弃的另一种要素的数量就会越来越少。2、在同一个平面上可以有无数条等产量曲线,离原点越远,产量水平越高。3、任何两条等产量线不能相交。等成本线――表示既定成本和既定生产要素价格条件下生产者可以购买到的两种生产要素的各种不同组合的轨迹。等成本线的斜率为两种要素的价格之比。等成本线的移动――四种情况,类似预算线。 规模报酬――是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两种生产要素按同样的比例变化所引起的产量的变化。(属于长期生产理论问题)。与“边际产量递减规律”的区别:——后者是指当其他生产要素不变(即生产规模不变)时,由一种要素投入的增减带来的产量变动的规律。规模报酬三个阶段: 1.规模收益递增阶段:产量增加的比例>生产要素增加比例。 2.规

帕累托改进

帕累托改进 百科名片 所谓“帕累托改进”,是以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Vil-fredoPareto)命名的,并基于帕累托最优(PARE-TOEFFICIENCY)基础之上。就是一项政策能够至少有利于一个人,而不会对任何其他人造成损害。所谓“帕累托最优”就是上述一切帕累托改进的机会都用尽了,再要对任何一个人有所改善,不得不损害另外一些人,达到这样的状态就是帕累托最优。 目录 基本含义 所谓“帕累托改进”,就是一项政策能够至少有利于一个人,而不会对任何其他人造成损害。所谓“帕累托最优”就是上述一切帕累托改进的机会都用尽了,再要对任何一个人有所改善,不得不损害另外一些人,达到这样的状态就是帕累托最优。在经济政策中为了改善某些人的利益而损害另外一些人,这就不是帕累托改进。最好我们能够找到一些政策,对一部分人有益,同时不损害任何人。这就是帕累托改进。我国在经济改革中就大量地应用了帕累托改进的理论,使改革能够比较顺利地推进。因为谁也没有受损,改革的阻力就比较小。现在我们差不多已经达到了帕累托最优,换句话讲,帕累托改进的机会都用尽了,再要改进不得不损害一些既得利益集团的利益,进一步的改革就很困难了。 基本概念 所谓帕累托改进(PARETO IMPROVEMENT)是以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Vil-fredoPareto)命名的,并基于帕累托最优(PARE-TOEFFICIENCY)基础之上。帕累托最优是指在不减少一方福利的情况下,就不可能增加另外一方的福利;而帕累托改进是指在不减少一方的福利时,通过改变现有的资源配置而提高另一方的福利。帕累托改进可以在资源闲置或市场失效的情况下实现。在资源闲置的情况下,一些人可以生产更多并从中受益,

帕累托最优 案例

案例1:猎鹿博弈 在原始社会,人们靠狩猎为生。为了使问题简化,设想村庄里只有两个猎人,主要猎物只有两种:鹿和兔子。如果两个猎人齐心合力,忠实地守着自己的岗位,他们就可以共同捕得一头鹿。要是两个猎人各自行动,仅凭一个人的力量,是无法捕到鹿的,但却可以抓住4只兔子。从能够填饱肚子的角度来看,4只兔子可以供一个人吃4天;1只鹿如果被抓住将被两个猎人平分,可供每人吃10天。也就是说,对于两位猎人,他们的行为决策就成为这样的博弈形式:要么分别打免子,每人得4;要么合作,每人得10(平分鹿之后的所得)。如果一个去抓兔子,另一个去打鹿,则前者收益为4,而后者只能是一无所获,收益为0.在这个博亦中,要么两人分别打名兔子,每人吃饱4天;要么大家合作,每人吃饱10天,这就是这个博亦两个可能结局。 案例2:满意即最优 “帕累托最优”这个概念非常的费解,让我举一个例子来说明。假如原来甲有一个苹果,乙有一个梨,他们是否就是帕累托最优呢?取决于甲乙二人对苹果和梨的喜欢程度,如果甲喜欢苹果大于梨;乙喜欢梨大于苹果,这样就已经达到了最满意的结果,也就已经是“帕累托最优”了。如果是甲喜欢梨大于苹果;乙喜欢苹果大于梨,甲乙之间可以进行交换,交换后的甲乙的效用都有所增加,这就是帕累托改进。 我们还假定两个消费者甲和乙,是航海中遇难的水手,他们遇难后登上一个荒岛,甲带着食品,乙带着药品;甲和乙都有药品和食品的需求,如何交换才能使他们二人的境况尽可能的好,使他们得到满足的最大化,用经济学的理论说是,两个人的食品与药品的边际替代率相等,在这一点上是两个人的满足程度是一样的。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佳效率,就实现了帕累托最优。 我国经济学盛洪在他著的《满意即最佳》里说过一句话,“一个简单的标准就是,看这项交易是否双方同意,双方是否对交易结果感到满意。”而真是谁也不愿意改变的状态,就已经是“帕累托最优”了。 我们通俗地讲“帕累托改进”是在不损害他人福利的前提下进一步改善自己福利,用老百姓的俗话说就是“利不能损人”。同样,只有在不损害生产者和经营者权利的前提下维护消费者的权益,才能在市场经济的各个主体之间达到“帕累托最优”的均衡状态。 讨论题: 1.什么是“帕累托最优”? 2.为什么说帕累托最优,实际上就是资源的配置效率最高? 案例点评: 帕累托是29 世纪初的意大利经济学家,他是新福利经济学家代表人物。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帕累托最优”是现代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经济学的一个美好的理想境界。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条件下,如果某一经济变动改善了一些人的状况,同时又不使一些人蒙受损失,这个变动就增进了社会福利,称为帕累托改进;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条件下, 如果不减少一些人的经济福利,就不能改善另一些人的经济福利,就标志着社会经济福利达到了最大化的状态,实现了帕累托最优状态。案例中甲和乙都喜欢各自的苹果和梨不用交换就可以达到“帕累托最优”。 市场经济有两个最本质的特征,其一是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其二是实现充分竞争。所谓的帕累托最优,通俗的解释就是在资源配置过程中,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不但没有任何一方受到损害,而且社会福利要尽可能实现最大化,社会发展要达到最佳状态。西方经济学中的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