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幼儿的爱心如何培养

幼儿的爱心如何培养

幼儿的爱心如何培养
幼儿的爱心如何培养

幼儿的爱心如何培养

幼儿期是儿童个性、品质形成和培养的关键期。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善良和同情是孩子的天性。但是,作为天性的爱心仍然需要通过外界环境的激发才能得以维持,才能真正成为每个人的持久的、稳定的情感特质。因此,通过爱心教育来培养幼儿的爱心显得非常重要。

一、悄悄教育

每个幼儿都会偶尔有一些缺乏爱心的行为表现,但这并不是他们的主观动机导致,而是幼儿身心发育不完善的原因,但是如果孩子的教育跟不上,偶发的行为也会形成稳固的习惯,到孩子长大以后再纠正就难了。因此,当幼儿出现不友好行为的时候,父母要当机立断地制止孩子,可以采取把孩子抱走、转移注意力、与孩子讲道理商量解决办法等方式中断幼儿的不适宜行为。然后贴在孩子的耳边说悄悄话,悄悄话的内容是告诉孩子在哪些地方错了。为什么要说悄悄话呢?因为孩子虽小也有自尊心,妈妈在批评孩子的同时注意维护孩子的自尊心,保护好孩子的自尊心是孩子健康成长的保证,得到尊重的孩子会更懂得如何尊重他人,关爱他人。

二、强化友好行为

“人之初,性本善。”妈妈要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孩子的表现,一旦发现孩子的友善行为,就要及时地亲吻、拥抱或赞扬孩子,也可以采取奖励孩子小礼物等方式鼓励他,受到鼓励的孩子下次会比较容易再次出现类似行为。如果父母对孩子的“闪光点”视而不见,宝宝表现同样行为的频率就会低得多。鼓励孩子的友好行为,让孩子的这种友善的行为形成一种习惯。

三、拓展的交往范围,培养表达爱心的能力

总是把孩子关在家里,是培养不出真正的爱心的。因为在家里,宝宝属于“弱势群体”,理应享受很多“特权”和“优惠”,大人总是不知不觉地让着孩子。父母必须得把孩子带出去,让孩子在社区里活动,让他自由地与同龄小朋友交往、一起玩耍。父母要注意观察孩子在没有“特权”和“优惠”的情境下,能否识别他人的好意、回应别人的好意,孩子又如何向他人表达自己的喜好。如果孩子的交往出现了不顺利的情况,父母要仔细观察孩子的应变能力怎样。这些都能反映宝宝“爱心情商”的高低,帮助父母有针对性地培养孩子的爱心。

四、让孩子和大自然交朋友

婴幼儿与大自然的花草、植物、动物和谐相处,也是培养孩子爱心不可缺少的内容,是

锻炼孩子爱心迁移能力的途径。让孩子学会爱护花草,爱护小动物,告诉孩子大自然是人类好朋友,要让孩子从小就知道爱护大自然、保护大自然是一种美德。

幼儿爱心培养不容忽视

幼儿爱心培养不容忽视 爱是人类一种伟大而高尚的情感,是人类借以维持自身发展和繁衍的基本力量。尊老爱幼,天下为公更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当代儿童,将是21世纪的主人,是我们民族兴旺发达,我们的事业继往开来的希望之所在。他们在“爱”的情感体验和培养方面程度如何,将是决定整个民族素质高低的重要方面之一。我们曾一度坐井观天地认为:只有在我们这个文明古国里讲关心、帮助他人,而别的国度是不讲这些的。这其实是一种偏见。现在的孩子会享受爱,但却吝啬地付出爱。这种现象在我们这里已不再罕见,而在日本、美国,“道德”教育早已摆在比文化教育更重要的地位。因为只有心中充满爱,才能对周围人和事具有探索精神。 当前,我们忧虑的焦点之一,就是我国这一代儿童,特别是独生子女,敬爱之心、友爱之心、同情之心缺乏。这已成为普遍性问题。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家庭教育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已超过、抵消了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影响。现在的物质条件也相当丰富,使父母们误以为给孩子创造丰富的物质环境,使他们吃穿不愁。包揽他们生活上的一切,使他们少动手、少受累、少受委屈、少难过。也就是在“爱”那么充裕的家庭中反而造成了孩子的任性、易发脾气、只会索取不会付出。他们感觉那是天经地义的。不要说爱祖国、爱集体、爱别人,就是自己的父母,他们也会表现出漠不关心。 培养孩子的同情心、爱心,家庭的影响也很重要。连家人都不爱,他还会去爱谁?下面是一份令人痛心的调查“你最喜欢谁”。美国、日本的学生都毫不犹豫地将自己的父母列在最前面的一、二位。而中国的学生却把父母的位置排列到第10位以后。这的确不能不承认父母对孩子单方面的爱,为孩子所付出的无可比拟的牺牲并没有为孩子们所理解,并没有得到孩子相应的爱这一严酷的事实。爱父母是其他一切爱的情感基础。道德教育的基本要素是儿童对父母的爱。 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配合实施教育。我们应惊醒、应反思、应探索,什么才是真正的爱。《哈佛女孩刘亦婷》一书中有这样一段话:“我(妈妈)要求婷儿3岁10个月时在我生气的时候给我消气,很灵验。每当我因为她做错了事而生气的时候,婷儿便依偎在我的身边对我说:妈妈,我错了,你别生气,我给你背首诗消气,说完便奶声奶气地背着:‘朝辞白帝彩云间……’诗还未背完,我早就愉快地笑了……。由此,使幼儿知道了他人的喜怒哀乐、快乐与痛苦都与自己息息相关,而不是置之不理、袖手旁观,从而引导孩子应为他人着想。因此,笔者认为要对幼儿进行爱心培养,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体会和睦、友爱的气氛 许多宗教信仰要约束自己的行为——不做坏事、不吵架、不行骗。这样的环境使这个圈里的人都很善良。这就是氛围的作用。家庭氛围中父母、祖父母、亲戚朋友之间关系亲密,相互尊重、关怀、照料。孩子置身于这种和睦融洽的气氛

浅谈幼儿园对幼儿的爱心教育

浅谈幼儿园对幼儿的爱心教育 发表时间:2019-05-08T16:39:36.917Z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19年6月11期作者:蔡启霞[导读] 在《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有明确的标注,在对幼儿的教育过程中对其德肓教育必须要将重点放在对幼儿情感以及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上,在培养方式上要能够做到移默化的影响到幼儿的生活中。 蔡启霞(杭州市江干区八堡幼儿园浙江杭州 310019) 摘要:在《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有明确的标注,在对幼儿的教育过程中对其德肓教育必须要将重点放在对幼儿情感以及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上,在培养方式上要能够做到移默化的影响到幼儿的生活中。笔者结合多年教学经验能够发现小学教育与幼儿园教育存在很大的区别,对于幼儿园来讲,其重点在于对幼儿的情感教育,用爱来感染学生,本文就对幼儿爱的教育进行详细的分析和阐述。 关键词:幼儿园教育;情感教育;良好行为习惯;爱的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6715 (2019)06-128-01 一、让爱的教育融入课堂 当今时代多数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或者是留守儿童,这些孩子个性都较为的自我,养成这种个性的主要原因是在家庭环境中家长们都困绕他来转,在家中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家长也认为只有这一个孩子应该宠着,只要不哭不洞就可以。针对这一现象,心里学家从中得出幼儿阶段的孩子是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也就是应了那句老话“三岁看小,七岁看老。”人的一切行为都是其习惯的反映,因此我们在进行幼儿教育过程中必须要抓住这一时期,重点培养幼儿的良好道德行为习惯,为今后幼儿的发展莫定良好的基础。针对这一教学任务我们目前面临的难点就是如何对这么小的孩子讲述大道理,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先让孩子懂得去爱是非常关键的,就章孩子玩玩具来讲,我们可以先让孩子爱上玩具和玩具交朋友,这样就能改掉孩子破坏玩具的习惯。 在教幼儿场《小乌鸦爱妈妈》这首歌的过程中我先给孩子们设置问题,比如:小乌鸦小时候是谁喂它们吃虫子的?以及歌曲中的乌鸦为什么急匆匆分回家?然后我为幼儿放这首歌曲,听完整首歌曲之后孩子们就开始对以上两个间题进行回答,答案多数都是:一是乌鸦妈妈给小乌鸦喂虫子;二是乌鸦着急回家是要给年老的妈妈为虫子。然后我会接着进行提问“歌曲中的小鸟鸦爱它的妈妈吗?那小朋友们在生活中爱谁呢?”这时孩子们的回答是多种多样的,有的爱妈妈,有的爱爸爸,有的爱爷爷奶奶等等。然后我会问孩子们:“那么以后要不要听我们爱的人的话?大人们照顾我们很辛苦对不对?”孩子们的回答是让我满意的,都是肯定的答案。最后我会点名几个家长反映在家中喜欢动手的孩子,他们向我保证不会再打长辈之后我编给予其表扬,并奖励一枚小印章。这节课对于我来讲是非常成功的。 我在幼儿教育过程中,我通常会结合本节课的内容来讲爱融入到教学活动中,同时我还会对家长进行良好的沟通,了解孩子在家中的情况,并结合实际情祝对学生进行教育,培养其良好的行为道德习惯。这样持绩一段时间之后孩子们的坏习惯会得到有效的改善。从中我们能够发现,不管是幼师还是家长都不能溺爱孩子,必须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才能够让孩子实现健康成长。 二、用爱心,耐心和宽容之心教育幼儿 托尔斯泰说过:“如果一个教师仅仅热爱事业,那么他只能是一个好教师,如果一个教师仅仅像一个慈母一样爱学生,那么他将不比那种虽然读过许多书,但不爱事业也不爱学生的教师好,如果一个教师把热爱事业和热爱学生结合起来,他就是一个完美的教师,用爱心塑造幼儿的心灵,用爱心激发幼儿的热情,爱心是一种感情是一种催化剂,我们只有时刻把他带在身边,就一定会创造美好的明天”。刚入园的幼儿因为年龄小,整天在父母的身边,入园时面对着陌生的环境,老师和小朋友,独立性强的幼儿能融入集体生活,胆小,性格内向的幼儿哭闹不停,这时就更需要教师付出自己的爱心和耐心,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和小朋友对他们的爱和关心。 三、给幼儿的心里存款学会感思 感思教育是目前教育者进行幼儿教育的一种有效的教育形式,主要是让孩子们学会感恩和报恩等,这被划分在人文教育范围内,这一教育方式必须要潜移默化来进行。我认为只有让孩子先懂得去爱オ能学会感思。感思是发自内心的对人和事的宽容和理解,其中互相的信任度也是非常重要的,必须要能够做到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学会爱和感恩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在社会中多一份快乐,只有这样才会感受到幸福。我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给孩子们讲述以感思为主題的传统故事,这样能够潜移默化的让幼儿记住感思。教师作为孩子的第二父母,就必须要担任起教育孩子的责任,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多天心孩子,还要及时的发现孩子表现的关爱行为并及时对其进行表扬。 现在听人都在议论:“现在的人变得越来越自私,只为自己着想一点也没有想到别人。特别是孩子认为父母的付出是理所当然。可是我们是曾想到一切责任是否归于我们自己。三字经里说:人之初,性本善。幼儿是一张白纸,家长和老师是雕刻家,把孩子雕刻成一个怎样的人,难道不是我们的责任吗?所以更需要老师和家长共用进行教育,在爱和懂的感恩的教育下使孩子终身受益。 参考文献: [1]邵梦雅. 奏响爱的音符——浅谈幼儿园对幼儿的“爱心”教育[J]. 幼儿教学研究, 2011(1):44-45. [2]邓天秀. 把爱的种子播撒在幼儿的心田——浅析幼儿爱心教育[J]. 软件:教育现代化, 2012(10):193-193. [3]赵洁. 开启幼儿的爱心之门——浅谈幼儿爱心意识的培养[J]. 新课程学习(下), 2012(9):170-171. [4]段海霞. 爱,是教育的起点——浅谈正确的幼儿教育之爱[J]. 内蒙古教育(职教版), 2016(5):39-40.

幼儿园中班教育笔记:爱心的培养

幼儿园中班教育笔记:爱心的培养 幼儿园中班教育笔记:爱心的培养 前几天,我们全班小朋友集体种豆子,在活动中小朋友们的积极性很高。当小朋友们种完豆子后,我就此让他们讨论:“我们该如何来照顾小豆子?”小朋友们顿时积极的举手发言,有的说:“我要每天去看看小豆子。”有的说:“我会和小豆子说话。”还有的说:“我要给小豆子浇好多好多的水。”听到小朋友们的发言,我感到他们真的长大了,懂得了关心爱护小植物了。于是,我讲解了应该怎样照顾小豆子以及注意事项。比如:浇水时,水不能太多。看小豆子的时候,不要用手去弄小豆子等。我发现,他们都听得很认真。 接下来的几天,通过我的观察,发现小朋友们会在吃饭后或区域活动的时候,围在小豆子旁一起观察交流,发现问题还会及时的提出来,并且当由小朋友提出问题时,别的小朋友会为他解答或找老师帮助。 由此,我觉得通过这个活动,幼儿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与观察能力都得到了提高,并且他们还能相互交流讨论,增强了幼儿之间的友谊,提高了幼儿爱护植物的意识。 读书笔记的格式 读书笔记主要有三大类:1.摘要式笔记摘要式笔记是一种在阅读中把同自己的学习、工作或研究的问题有关的语句、段落等按原文准确无误地抄录下来的笔记形式。摘录原文后要注明出处,包括题、作者、出版单位、出版时间、页码等,便于引用和核实。 摘要式笔记又可分为: (1)索引索引笔记是只记录文章的题目、出处的笔记。 (2)抄录原文就是照抄书刊文献中与自己学习、研究有关的精彩语句、段落等作为以后应用的原始材料。

(3)摘要是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按照原文的顺序,扼要的地把书中的观点、结论摘抄下来。 2.评注式笔记这是一种在阅读中写出自己对读物内容的看法的笔记形式。 评注式笔记又可分为 (1)书头批注这是一种最简易的笔记作法。就是在读书的时候,把书中重要的地方和自己体会最深的地方,用笔在字句旁边的空白处打上个符号,或者在空白和加批注,或者是折页、夹纸条作记号等。 (2)提纲就是用纲要的形式把一本书或一篇文章的论点、论据提纲挈领地叙述出来。 (3)提要提纲和提要不同。提纲是逐段写出来的要点,提要是综合全文写出要点。提要可以完全用自己的语言扼要地写出读物的内容。 (4)评注就是读完读物后对它的得失加以评论,或对疑难之点加以注解。 (5)补充原文就是在读完原文或文章之后,对感到有不满足的地方进行补充。 3.心得式笔记心得式笔记,是在读书之后写出自己的认识、感想、体会和得到的启发与收获的一种笔记。 心得式笔记可以分为: (1)札记读书时把摘记的要点和心得结合起来写成的,称札记。 (2)心得也叫读后感。读书后把自己的体会、感想、收获写出来。 (3)综合综合笔记是读了几本或几篇论述同一问题的书文后,抓住中心评论它们的观点、见解,提出自己的看法的笔记。 怎样写读书笔记 ?

怎样培养孩子的爱心

怎样培养孩子的爱心 摘要:幼儿期是情感培养的关键期。心理学研究表 明:情绪、情感是早期儿童社会性行为反应的一种原始动机系统,具有一定的先天性。正因为先天性的作用,所以它比语言出得更早,作用也更大。幼儿对事物的想象和思维受情绪、情感的影响,它们常常以自我情绪为中心。然而幼儿情感发展很不成熟,需要依赖教育环境和教育工作者的正确弓导。 关键词:情感培养;爱心;信赖;自信;求知 、情感教育是对幼儿实施教育的基础 幼儿的情感世界单纯透明,幼儿在进行各种活动时充满 着多彩的情绪,幼儿以愉快和舒畅的情绪进行活动,有利于教育效果的提高,如在对幼儿进行“爱护花草树木”的教育中,单纯的规定幼儿不许这样的或那样的效果,没有用有爱心的语言告诉幼儿“它们也像小朋友一样,被弄到会疼的”,这样充满情感色彩的语言效果更好。因此,幼儿时期是情感教育的黄金期。 、行为习惯中的教育 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幼儿受用一辈子的法宝,所以, 我们在教育的时候,就要给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有意于幼 儿发展的好的环境。现在,一个家庭中,孩子成了注目的对象,一些不自觉的行为将会影响到孩子的成长,我们不妨制定一个计划,有目的的培养孩子。从孝敬父母开始,培养幼儿心中有他人。首先,成人要做孝敬父母的表率。当家里老人生病时妈妈为老人捶背、穿衣、喂药;当老人秋眉不展时,父母关心地问长问短与老人亲切交谈。父母的一言一行将深深地打动孩子的心,在他幼小的心灵里,深深地埋下爱的种子。体贴父母、尊敬长辈的意识在孩子的心中逐渐形成。其次,我们要给孩子孝敬父母的机会。成人要不断地给孩子创造孝敬机会。教育孩子分水果时,先送给老人,再送给父母,最后才是自己

幼儿爱心行为的培养

幼儿爱心行为的培养-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幼儿爱心行为的培养 内容摘要: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幼儿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未来社会培养合格儿童的任务。近些年,早期教育大力提倡为幼儿的明天作准备,提出幼儿不仅具有丰 富的知识,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更具有合作、宽容、承受挫折、有爱心等健康品质。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的希望,在这21世纪,我们必须对幼儿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幼儿的爱心是幼 儿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项内容。培养幼儿爱心,促进幼儿期亲社会行为的发展是其成年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及心理健康、和谐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幼儿社会性发展和个性形成的重要方 面。 当今的幼儿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集千般宠爱于一身,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太阳”,他们吃好的、穿好的、用好的,玩好的,象温室中的花朵,被家长小心翼翼地呵护着, 久而久之,养成了自我为中心,认为一切好的事物都应该给自己的不良品质。他们只知道向别人索取爱,而不知道将爱奉献给别人,不懂得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呵护他人,帮助他人,与他

人分享。因此,成人在教会幼儿享受爱的同时,应教会幼儿如何付出爱,如何使他人接受自己的爱。这样才能使幼儿知道爱是需要双向交流,只有付出了爱才能得到爱,从而使幼儿的身心更 加健康发展。所以对幼儿进行爱心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刻不容缓的。 爱心培养从娃娃抓起婴幼儿期是人各种心理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爱心的形成也是在婴幼儿时期。因此培养孩子的爱心,要从孩子很小的时候抓起。在婴儿时期,父母要经常爱抚孩子,对 孩子微笑,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他的爱,这是孩子萌生爱心的起点。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父母要把自己看作孩子的伙伴,陪孩子游戏、聊天、学习,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感受到被爱 的幸福,为孩子奉献爱心打下基础。父母要富有爱心父母是孩子的镜子,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只有富有爱心的父母,才能培养出富有爱心的孩子。孩子时时刻刻把父母作为自己的榜样,父母

幼儿教育论文有关幼儿爱心行为的培养

幼儿教育论文有关幼儿爱心行为的培养 内容摘要: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幼儿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未来社会培养合格儿童的任务。近些年,早期教育大力提倡为幼儿的明天作准备,提出幼儿不仅具有丰富的知识,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更具有合作、宽容、承受挫折、有爱心等健康品质。 然而,当今的幼儿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集千般宠爱于一身,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太阳”,他们吃好的、穿好的、用好的,玩好的,象温室中的花朵,被家长小心翼翼地呵护着。久而久之,养成了自我为中心,认为一切好的事物都应该给自己的不良品质。他们只知道向别人索取爱,而不知道将爱奉献给别人,不懂得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呵护他人,帮助他人,与他人分享。因此,成人在教会幼儿享受爱的同时,应教会幼儿如何付出爱,如何使他人接受自己的爱。这样才能使幼儿知道爱是需要双向交流,只有付出了爱才能得到爱,从而使幼儿的身心更加健康发展。所以对幼儿进行爱心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刻不容缓的。 关键词:爱心、对物的爱心行为、幼儿、培养 一、背景和意义 1、幼儿教育的改革向幼儿园提出了新的要求 面向21世纪,人类社会呈现出全球化、信息化、国际化的发展趋势。与此 相适应,教育领域在价值观、培养目标、课程结构、教学方法和管理模式等方面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幼儿的品德教育在这一历史背景下得以重视和发展,并不断走向成熟。在教育部2001年6月29日颁布的《幼儿

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突出了幼儿教育中情感、兴趣、态度、人性等方面的价值取向。而当今家长对这一方面的教育意识叫薄弱,无论是独生子女的家长还是非独生子女的家长,他们对孩子的教育偏重于知识、技能方面,而对品德教育方面要求不多。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竞争的不断加剧,许多家长把孩子智力发展看成头等大事,识字、绘画、舞蹈、钢琴、珠心算等样样让孩子去学,而有意识引导孩子关心、帮助他人、为他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却要求不够,有的甚至认为对孩子进行爱心教育只会让自己的孩子吃亏,这种错误的观念正是造成幼儿缺乏爱心的主要原因。如何贯彻纲要的精神,使幼儿教育具有整体性是新时期幼儿教育对幼教工作者提出的新要求。 2、从区域活动中看幼儿的爱心行为 幼儿教育不管是作为人类的一种活动还是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它都是一个整 体,在孩子眼里,世界是纷繁复杂的整体,他们更关注具体事物为什么是这样或者是那样,而并不在意这些感觉来自于哪个学科的范畴。幼儿教育的发展就应该充分发展协调多种资源、多方面的教育影响,调动多方面的积极性,使幼儿成为一个系统,因此对幼儿进行教育不能过于分化。从教育者的角度来看,区域活动便实现了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 区域活动的开设给幼儿爱心行为的培养即带来了挑战又带了机遇。区域活动要顺应教育的需求,就必须投入大量的玩具和操作材料。这些玩具和操作材料的投入使用正是考验幼儿爱心行为的好时机。要想延长玩具和操作材料的使用寿命就需要每个幼儿的爱护,即要要求幼儿具有爱心。往

如何爱和怎样培养幼儿的爱心

如何爱和怎样培养幼儿的爱心 爱孩子是应该的,但爱孩子也是有原则的。 1、理智的爱。父母疼爱孩子不仅仅是为了满足父母的情感需要,更重要的是让孩子在父母的疼爱中受益。因此,疼爱孩子要受理智的控制,要爱的得当、得体、有分寸,孩子年龄不同,父母对他们疼爱的内容和表达方式也应不同。对小的孩子要更多的用身体的接触,如亲亲、抱抱,拍拍、摸摸等,对大些的孩子则要用目光,语言等方式对他们的关心、信任、鼓励、称赞等。理智的爱的最高境界是期望,父母应当期望自己的孩子成长为一个具有独立能力的,对社会有用的人。所以自幼便应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及生活自理能力。 2、让孩子感受到爱。父母要疼爱孩子,更要让孩子感受到自己对他们的爱,孩子切不可“在福中不知福。”要让孩子知道,父母对自己的爱不仅表现在生活上,父母的赞扬、鼓励是疼爱,父母的要求和批评也是疼爱。孩子对父母的疼爱感受越多,爱的作用力度也越大,孩子对父母给予的疼爱缺乏感受,爱的力量就会大大下降。 3、让孩子学会爱人,爱一切美好的事物。爱的教育是双向的,即爱与被爱。有的家长却往往忽视了让孩子学会爱人,爱一切美好的事物。他们对孩子付出了全身心的爱,却不要求孩子对父母、长辈倾注爱心,甚至认为孩子还小,还不必要求。殊不知,其结果便是孩子不懂得用爱心去对待他人,他们渐渐地会成为缺乏情感,不具爱心,同情心,心中无他人的人。这对孩子适应社会生活是极为不利的。因此,在给予孩子疼爱的同时,务必要让孩子对他人,对周围美好的事物充满爱心。 4、培养孩子自爱、自珍、自重。自爱、自珍、自重是人的潜能得以发挥的重要条件,这些心理品质是孩子自幼逐渐形成的,随着孩子自发意识的发展,他们渐渐地会认识自己,珍爱自己,保护自己,并运用自己的力量去做事,学本领,做个有出息的人。不懂得自爱、自珍、自重的孩子,一旦遇到外界的诱惑,便很有可能滑向自弃的危险道路。 尊重儿童是教育的基本信条,无论是教师还是父母,都要尊重儿童。 1、对所有儿童无歧视,既对任何民族,任何肤色的儿童,任何家族中的儿童都应平等对待,一视同仁。 2、尊重孩子就是要对孩子提出合理的要求。原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提出:尊重是要求的前提,要求是尊重的条件。他又说:要求越严格对他们尊重越有份量。所以,放纵孩子,不管教孩子,任其为所欲为并非尊重孩子,而恰恰是放弃孩子,放弃教育,是对“尊重孩子’’的误解。

如何培养孩子的爱心

如何培养孩子的爱心 世界因为有爱才精彩,生活因为有爱才会幸福,心灵因为有爱才能富足。每个人都是在“爱”中诞生,在“爱”中成长。不敢想象,如果一个人没有了爱,他将变成什么?仁爱是人类最光辉灿烂的人性,最崇高最伟大的品德。所以,教子做人,首先要赋予他一颗仁爱之心。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爱心呢? 一、父母要有爱心 父母是孩子的镜子,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只有富有爱心的父母,才能培养出富有爱心的孩子。孩子时时刻刻把父母作为自己的榜样,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身教重于言教就是这个道理。因此,父母平时就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做到孝敬老人、关心孩子、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等,让孩子觉着父母是富有爱心的人,自己也要做一个富有爱心的人。 二、体会孩子的感情 父母不仅要在身体上照顾孩子,更要在心理上关心孩子,体会孩子的感情。当孩子从学校回来,兴冲冲地给你说话时,你是否满怀兴致地倾听?你是否在别人面前数落孩子,将自己孩子的弱点或缺点与其他孩子的长处与优点对比?你尊重孩子的隐私权吗?愿意花时间与他们在一起吗?孩子不仅有生理需要,还有心理需要,我们要尊重他们,与他们分享快乐与痛苦,成为孩子的知心朋友。为此,首先应像朋友一样重视孩子,仔细体会他们的感受,了解他们的思想;答应孩子的事情一定要做到,不轻易失信;掌握感情交流的方法,如,以温和的目光注视孩子,用微笑和点头鼓励他们。这些都十分有利于孩子爱心的养成。 三、不要拿爱作交易 孩子不听话,一些父母习惯用爱来威胁他们,如,再完不成作业你就不要回来了,如果考不好我们就不认你这个孩子等,其结果是造成孩子的恐惧、不安和逆反心理,不仅达不到预期的目的,有时候还会酿成严重的后果。孩子会认为父母的爱是有条件的,是靠不住的。这怎么能够培养孩子的爱心呢?因此,要毫无条件的爱你的孩子,孩子才会感到自己存在的价值,感受到爱的温暖,也只有这样,他们才会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去开创自己的前程,不会感到爱的危机。所以,在生活中,父母应该让孩子明白这些,相信父母对孩子的爱不会因孩子犯错误而有丝毫的改变。在此基础上,父母帮助孩子改正错误,养成讲道理的习惯。 四、为孩子提供奉献爱心的机会 许多父母只知道一味地疼爱孩子,却忽略了给孩子提供奉献爱心的机会。其实施爱与接受爱是相互的,如果让孩子只是接受爱,渐渐地,他们就丧失了施爱的能力,只知道索取,不知道给予,并且觉得父母关心他是理所当然的。有的父母以为给孩子多点关心和疼爱,等他长大了,他就会孝敬父母,疼爱父母。其实这是一种误解,你没有给孩子学习关爱的机会,他们怎么会关爱父母呢?还有的父母认为孩子的任务就是学习,其他的都不重要,只有学习好了,将来才会有一个好的前程,于是什么事都为孩子着想,

浅议幼儿的爱心情感的培养

沧州市中小学教师晋升中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论文评定表

(标题:浅谈如何培养幼儿的爱心情感) 作者姓名: 工作单位: 参评学科: 申报时间: 2013年 3 月 日 初评编号:

浅议幼儿的爱心情感的培养 信庄小学 论文摘要:爱是一种情感的交流,爱是一种行动体验,爱更是一种理解和尊重。用语言来播种、用汗水来浇灌、用心血来滋润。对孩子充满爱的教育活动,都仿佛在为孩子打开一扇扇窗户,让孩子看到一个色彩斑斓的新世界,并且让孩子感受到教师的博大胸怀和崇高精神境界。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与心的呼应。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更需要多一份的理解和尊重的爱,这种爱要能够把每一个孩子爱到心坎里。 关键词:情感爱心培养 师爱是人间任何一种爱都无法比拟的,因为这种爱是一种不记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没有血缘关系的爱,它是无比神圣的,比渊博的知识更重要。能够得到教师的关爱,是每个孩子最起码的心理需求,师爱对幼儿来说是一种良好的道德感化和心灵熏陶,更是一种鞭策和激励,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全面进步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幼儿教育的对象都是3-7岁的孩子,他们幼小,像刚出土的嫩苗,需要“园丁”的呵护和培养,这时就需要教师用似春雨般的爱去滋润,似春阳般的爱去熏陶,这对正处于个性和道德品质形成的萌芽时期的幼儿来说,是进行良好品德教育的最佳途径。由此看来对幼儿的品德教育应该让幼儿在生活和各项活动中时时感受爱,认识爱,学会爱。因此,我认为幼儿的品德教育。爱,是永恒的主题。 一、爱是一种情感的交流。 用语言来播种、用汗水来浇灌、用心血来滋润。对孩子充满爱的教育

活动,都仿佛在为孩子打开一扇扇窗户,让孩子看到一个色彩斑斓的新世界,并且让孩子感受到教师的博大胸怀和崇高精神境界。我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热爱幼教这个岗位,我捧出一颗火热的心去热爱孩子,熟悉他们,了解他们,关心他们,与他们真心实意地交朋友,使他们感到师生之间的真诚和依赖,教育才会成功。记得孩子们上了中班,慢慢有了自己的好朋友,有一次户外活动时,小蓉蓉跑来问我:“柴老师,你有没有好朋友啊,你的好朋友是谁啊?”我笑着回答道:“我的好朋友是你们啊!”忽然骁骁大声说道:“老师是老师,老师不是朋友,要是朋友,她为什么不和我们荡秋千玩攀岩啊?”“对啊,为什么呢?”孩子们开始议论起来,我一时不知如何是好,这时张铭哲跑来拉我手,说道:“老师,咱们一起去玩游戏吧!”说完,不由分说的拉我来到游戏中间,看着孩子期盼的眼光,我“勇敢”的和幼儿们一起游戏,虽然看起来我的身体和幼稚的游戏是多么的不合适宜,但是看到孩子们高兴的样子,我感到很幸福,因为我在他们心中不再是那个遥不可及的老师,我变成了他们中的一员,我是他们可以信赖的朋友。那次后我和孩子们的心走的更近了,他们和我的感情更深了,于是我常常以朋友的身份和他们交流,引导他们正确的和朋友相处,在一次次感情的交流中,萌发他们爱的情感,认识朋友间的友爱。同时也让我感受到爱的力量是如此巨大,我用爱留下了一串串坚实的脚印,孩子们的骄横、多疑、自私和冷漠少了,班上出现了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好气象。孩子们互相帮助,师生们谈笑风生,在师生的共同呵护下,我们班成了一个学习、生活和成长的乐园。让我惊讶的是在让他们感受爱时,他们也回赠给我真诚的爱。记得那次我感冒了,很严重。我嘶哑着嗓子去给小朋友上课,那天恰巧我穿了件新衣。刚走进教室,孩子们就围了上来大呼小叫地说:“老师好!”我刚张开嘴让他们安静下来,突然有个声音大声地说:“不要吵了!

如何培养幼儿的爱心

如何培养幼儿的爱心 一、首先是激发幼儿的感恩意识。孩子小,缺乏爱心,错不在孩子,主要是成人,没有让幼儿学会感激他人、关心他人。因此,应让幼儿了解什么是爱心,教育者要通过故事、儿歌、歌曲等形式丰富幼儿的认识;通过角色扮演、移情训练,来体会爱、表达爱。不仅爱自己,重要的是爱他人。 二、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进行爱心教育。(一)有意识地选用爱心教育方面的教材。如:故事《孔融让梨》、歌曲《小乌鸦爱妈妈》、《让座》、手工《红花献给好妈妈》、《爱心卡》等。(二)采用多种教育方法。在日常生活中,在游戏中,课堂上,采用各种方法,挖掘教材,渗透德育思想。笔者认为对幼儿来说最有效的方法是行为练习法。俗话说:“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重要的是让幼儿不但懂得道理,而且会做。如:小伙伴跌倒了,扶起来,并给以安慰;帮同伴扣扣子等。(三)创设教育环境。《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第三部分:组织与实施中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与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如:在植物角种植蒜苗、白菜、花生、向日葵等;在室内饲养各种小动物,如:小蝌蚪、小鱼、小乌龟等。让孩子来喂养、认领、照顾它们,孩子在自己的亲身体会中体验到关爱小动物的快乐。事实证明,让孩子喂养小动物对孩子爱心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抓住时机,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同伴生病了,没来园,可鼓励幼儿打电话问候;5、12汶川大地震,积极组织幼儿捐款、捐物,关心灾区的小朋友,给他们送去温暖和祝福。让幼儿对“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有了深刻理解,让爱的种子在幼儿心里生根、发芽、开花。这不仅仅是一次爱心教育,更是一次灵魂的洗礼。孩子过生日了,大家为他祝贺,给他唱生日歌,还送给他一份特殊的生日礼物。并告诉小朋友:“母爱是最伟大的。生日就是妈妈生你的那一天,是妈妈给了你生命,你应该帮妈妈做点小事情,如:倒水、拿拖鞋、听妈妈的话等,让妈妈高兴。将来你还要把你更多的爱回报给妈妈。” 四、利用节日进行爱的教育。一年中,有许多节日,可利用各个节日对幼儿进行教育。如三八节、母亲节对幼儿进行爱妈妈教育,教师可通过具体事例,使幼儿进一步了解并体验妈妈对他们的关怀和爱护,激发幼儿对妈妈的情感;重阳节时,教育幼儿更加懂得尊敬老人、关心老人,并且体会到:关心帮助别人其实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使幼儿从小养成尊老敬老的良好品德。 五、家园配合,教育一致。对孩子来说,班主任、教师有时要经常换,而自己的爸爸妈妈一辈子不会换。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起着最重要的作用。农民种地,需要学习、培训,庄稼才能长好,才有好收成;作为家长,更应该需要学习,才能教育好孩子。作为幼教工作者,有责任帮助家长从小培养幼儿的爱心。主要是利用家长会、家访、家长开放日、网络等形式,让家长了解对幼儿实施爱心教育的重要性,首先在思想上形成共识,然后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做法。(一)学会接受爱。根据中国人的传统习惯,孩子是家中的小皇帝,最好的、最香的、最可口的,通通都得给他。遗憾的是,大家都没有想到,

爱心培养促进幼儿良好的社会性发展

爱心培养促进幼儿良好的社会性发展 由权常规资源 心理学者齐格勒强调“人的社会性品质主要包括人的社会知觉和社会行为方式。通过社会知觉,觉察他人的想法,向他人表达行为的动机和目的;通过社会行为的学习,掌握约定俗成的举止方式、道德观念,从而能够适应自己所生存的社会。” 受传统教育的影响,无论在家里还论文摘要:从古至今,关爱他人不仅是一种传统美德,也是社会未来人才的基本素质要求。现在的儿童一定要学会关心社会、关心他人、关心其他物种、关心真理等等。因为我们都知道如果没有爱心就没有了合作,没有了合作的话,那在未来就无法在社会上发展甚至生存了。所以,如果我们的孩子失去了爱心,不会爱,那将是多么可怕的事情!因此,对幼儿进行爱心教育已经是早期教育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其自我人格的建构、社会性的发展也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爱心培养社会性自是在幼儿园里,我们的社会性教育中运用较多的往往还是说服、教育为主。如:让孩子要相互谦让、相互合作、礼貌待人等等。所以有时就会出现一些有趣的现象,如:两名幼儿争抢玩具,两人都对老师说:“老师你看,他不让我,跟我抢玩具。”又如:一名幼儿把同伴撞哭了,没道歉就走了,提醒他以后,他却一脸无辜的说声:“对不起。”然后走了几步又回转过身来告诉你对方没说“没关系”,来指责同伴的不礼貌。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因为,现在的幼儿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倍受家长的宠爱。有些家长在把全部的爱倾注给孩子的同时,没有注意培养孩子也去爱别人,家长对孩子的情感呈现出“单向输入”,而不是“双向交流”。久而久之,孩子只知道获取,而不知去爱别人,不会体谅他人的难处与痛苦,爱心缺乏现象在我国儿童中相当普遍。不少孩子对不小心冒犯了自己的人会采取报复;对处于困难中的同伴有一半孩子表示不愿意提供帮助。这与当今的素质教育目标是多么的不和谐。从古至今,关爱他人不仅是一种传统美德,也是社会未来人才的基本素质要求。现在的儿童一定要学会关心社会、关心他人、关心其他物种、关心真理等等。因为我们都知道如果没有爱心就没有了合作,没有了合作的话,那在未来就无法发展甚至生存了。所以,如果我们的孩子失去了爱心,不会爱,那将是多么可怕的事情!因此,对幼儿进行爱心教育已经是早期教育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其自我人格的建构、社会性的发展也具有积极的意义。 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已经颁布并实施至今了,从《纲要》与教育实践的联系中可以看出近几年来幼儿社会性教育已得到了广泛重视。幼儿园作为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主要媒介和环境,对幼儿的社会性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今天的教育能否使幼儿获得积极的情感态度和良好的社会性品质,将决定其明天能否得到良好的发展。 结合自己的一些教学经验,我个人认为可以试着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来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社会性品质和行为。 一对幼儿进行爱心教育 孩子单纯、幼稚,喜欢摸仿。作为教师首先要以身作则,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对人对事要热忱友好,为幼儿树立楷模。因为孩子可以从成人爱心的谈话和行为中,感受并学习成人心灵深处的这种优良品质。记得今年四川“5。12”地震后,通过互连网我们观看了许多灾区的图片,当时我边看边给孩子讲解图片的内容,禁不住眼泪直流,轻声和配班老师商量捐

如何培养孩子的爱心 培养孩子爱心的好处_家庭教育

如何培养孩子的爱心培养孩子爱心的好处 _家庭教育 导航目录: 1.如何培养孩子的爱心 2.什么是爱心 3.有什么方式提升孩子的爱心

4.培养孩子爱心有哪些好处 如何培养孩子的爱心 一、父母要有爱心 父母是孩子的镜子,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只有富有爱心的父母,才能培养出富有爱心的孩子。孩子时时刻刻把父母作为自己的榜样,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身教重于言教就是这个道理。因此,父母平时就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做到孝敬老人、关心孩子、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等,让孩子觉着父母是富有爱心的人,自己也要做一个富有爱心的人。

二、体会孩子的感情 父母不仅要在身体上照顾孩子,更要在心理上关心孩子,体会孩子的感情。当孩子从学校回来,兴冲冲地给你说话时,你是否满怀兴致地倾听?你是否在别人面前数落孩子,将自己孩子的弱点或缺点与其他孩子的长处与优点对比?你尊重孩子的隐私权吗?愿意花时间与他们在一起吗?孩子不仅有生理需要,还有心理需要,我们要尊重他们,与他们分享快乐与痛苦,成为孩子的知心朋友。为此,首先应像朋友一样重视孩子,仔细体会他们的感受,了解他们的思想;答应孩子的事情一定要做到,不轻易失信;掌握感情交流的方法,如,以温和的目光注视孩子,用微笑和点头鼓励他们。这些都十分有利于孩子爱心的养成。 三、不要拿爱作交易 孩子不听话,一些父母习惯用爱来威胁他们,如,再完不成作业你就不要回来了,如果考不好我们就不认你这个孩子等,其结果是造成孩子的恐惧、不安和逆反心理,不仅达不到预期的目的,有时候还会酿成严重的后果。孩子会认为父母的爱是有条件的,是靠不住的。这怎么能够培养孩子的爱心呢?因此,要毫无条件的爱你的孩子,孩子才会感到自己存在的

培养孩子的爱心

如何培养孩子的爱心?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爱的教育应是整个教育的主旋律。”教育家梅贻琦说过:“教育的出发点是爱。”一位儿童教育家也说过:“只知索取,不知付出;只知爱已,不知爱人,是当前独生子女的通病。”教子做人,首先要赋予他一颗仁爱之心。“自私自利”、“自我中心”是爱心的大敌,但它不是孩子与生俱来的,不是孩子的天性。它根源于父母的溺爱。为了不让孩子的爱心枯渴、泯灭,为人父母者不仅要爱孩子,更要让孩子学会爱,拥有爱心。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的父母,如何培养孩子的爱心呢? 一、案例分析 案例1:重付出、轻回报 1.洋洋把自己手里好吃的饼干送到妈妈的嘴边,说到:“妈妈,吃。”只见妈妈的脸上露出幸福的笑容,推走他的手说道:“妈妈不吃,宝宝吃,宝宝真乖。” 2.婷婷把自己手里的苹果,送给了奶奶手里,并且说:“奶奶吃苹果。”奶奶满脸微笑地说:“乖宝宝,奶奶不吃,谢谢你啊!”一边说一边把婷婷搂在怀里。 误区:洋洋的妈妈和婷婷的奶奶觉得自己现在对孩子很关心和疼爱,等孩子长大了,他们就会孝顺父母,关爱他人。他们抱着“我对你好,将来你也会对我好”的想法来对待孩子。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想法。试想孩子一直生活在这样一种“被爱”的家庭环境中,他如何有习得关爱父母、关爱他人的机会呢? 分析:当自己的孩子把手里的食物伸到母亲的嘴边的时候,大部分的母亲都回答:“妈妈不吃,宝宝吃。”这一现象在现实中常常遇到,尤其是现在的独生子女在家中核心地位决定了父母对孩子是“爱你没商量”,孩子从小只知道被爱、接受爱。案例中的两位孩子流露出这样的关爱他人的为,是非常好的教育机会。而案例中的妈妈和奶奶因为爱孩子而拒绝了孩子的爱心行为,她们并没有说出“为什么不吃”的原因,那是因为我爱你。久而久之,孩子在不明所以的情况下,就习惯了“占有”,他们会习惯了“我喜欢吃的、玩的东西就一定是我的了”,这样反而膨胀了孩子的欲望,习惯了理所当然地得到父母等人的爱,对他人的关爱熟视无睹,这怎么能够去关爱他人,关爱父母,关爱周围的人呢? 案例2:重智能,轻情感教育 天天看见妈妈来幼学校接他,高兴地拿着手里的小红花迎上去:“妈妈,我今天做了一件好事。我看见一位小班妹妹摔跤了,就把她扶起来,帮助她找到了她的老师。看!老师给我的小红花。”这位妈妈看了一眼,只说道:“哦。”接着就迫不及待地问天天:“今天老师教了什么啊?教的字你都会写了嘛?回去写给

珍爱生命从幼儿爱心培养开始

珍爱生命从幼儿爱心培养开始 发表时间:2018-09-26T16:42:29.953Z 来源:《成长读本》2018年9月总第34期作者:陈蓉[导读] 培养孩子的爱心,让孩子珍爱生命,塑造健康的道德情感,形成良好行为习惯,是本文的探究内容和方向。 宜宾市南溪区幼儿园四川宜宾 644100 摘要:处于婴童时期的孩子,在社会化之前,更多的是自然属性,对小动物会表现出与生俱来的喜爱之情。一个和谐发展的人,首先应该能够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生命教育,应该从儿童做起,从小培养孩子的爱心,从爱护小动物开始,从珍爱小动物到珍爱大自然,再到珍爱自己的生命,珍爱他人的生命。因此培养孩子的爱心,让孩子珍爱生命,塑造健康的道德情感,形成良好行为习惯,是本文的探究内容和方向。 关键词:珍爱生命;幼儿;爱心 幼儿阶段是一张白纸,通过外界的干预和环境的熏陶,会让这张白纸出现不同的色彩,如何让幼儿的生命中保持阳光活力,是家长和教师应该注重的任务。在幼儿的素质教育和爱心情感的培养方面,许多家长和教师不是很重视,一心将文化素质和技能培训看做孩子跑在前面的教育重点,没有真切的关心孩子内心情感的变化,过度放任或忽视,很容易造成孩子的价值观形成产生不健康发展。因此本文从家庭教育、学前教育、实践活动三方面进行爱心培养的分析和建议。 一、家庭教育是幼儿爱心启蒙的钥匙 家庭教育是幼儿素质形成最为重要组成因素,孩子在家长的熏陶下耳濡目染,逐渐形成与家庭环境相关的主观观念和行为习惯,在幼儿机构的集体环境下,就能看出不同性格和不同行为意识的孩子所表现的差异性,也直观的反映孩子背后的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教育不是“叫”育,珍爱生命不是一句话。需要成人身体力行、用行动来教育和影响孩子。培养孩子的爱心,家庭是第一要务,孩子父母对待上一辈的态度和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感染孩子,孩子所处家庭温馨和睦、尊老爱幼,孩子才有效仿的榜样。如果孩子长期单方面接受成人的关爱,感到理所当然,这样的孩子丝毫不会去考虑别人的需求与感受。他们很难去爱人,形成了最大的弱点就是缺乏爱心,心目中只有自己。 一次户外活动时,一个孩子抓了一只蝴蝶,兴高采烈的跑过来给我说“老师,我抓到一只蝴蝶,我要带回家给妈妈。”我问他为什么要抓蝴蝶给妈妈,他回答我说:“妈妈喜欢蝴蝶,说蝴蝶可以放在书里当标本,她的书里夹了好多。”这个5岁的男孩受母亲的影响,把蝴蝶当做美观性的一种物品进行收藏,并没有当做一个生命去珍惜爱护,从爱心情感教育的出发点就是错误的。妈妈给他的教育不是珍爱生命,却是为了满足自己对“美”的追求而肆意践踏生命,对培养孩子爱心非常不利。 在国外,父母对孩子的爱心情感教育非常充分,在孩子刚刚能够有主观的思考方式时候,就会养一些小狗小猫,让孩子参与到照顾它们的过程中,让孩子们在照顾小动物的时候,去观察它们的细节,体会生命的可贵和可爱,在这个过程中学会保护比自己还弱小的生命,陪伴它们慢慢长大。孩子在珍爱生命的过程中,会自主的形成一些道德素养,在生活中充分表达出来,为孩子的思想价值观塑造形成健康的氛围。家庭教育是孩子情感教育的起始点,也是幼儿接触生活、面向社会的关键因素,让孩子们自主的参与到保护爱护小动物的过程中,才能让孩子们体会到生命的价值,幼儿阶段的孩子需要家长的引导,家长的帮助会让孩子的成长更加迅速,同时也需要让孩子们独立面对生命,感受生命的价值。 二、学前教育引导孩子形成正确的爱心观念 学前教育是孩子价值观和情感塑造的重要推动力,也是幼儿学习生活的起点。幼儿教师作为孩子学习道路上的引路人,与孩子的父母协调配合,为孩子推开成长的大门。学龄前阶段的孩子开始逐渐走出家庭的小圈子,融入到幼儿园集体生活这个小社会中,在他们面前是更加丰富的新鲜世界,周围的一切让他们好奇又害怕。幼儿老师肩负陪伴孩子成长,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孩子爱心,引领孩子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才能让孩子在成长道路上越走越宽。 现如今的社会问题频发,就是因为社会压力造成人的心理产生不健康变化导致的,若是在幼儿阶段就进行全面的思想意识建立和价值观形成,能够减少很多的社会问题和社会突发事件。比如孩子在幼儿园摔了,不管自己摔的,还是和伙伴有交集,鼓励孩子不怕痛,先带孩子给伤口消消毒,注意保持伤口干燥,再利用这个机会,让孩子们一起来分析分析,怎么会摔的,引导孩子从自身找原因,不责怪他人,有错的孩子也自我检讨。或者孩子之间发生纠纷,情急之下有动手行为,老师和小朋友一起来看看,刚才发生什么了,讨论一下,如果是我我该怎么办?孩子都是纯真向善的,很多时候不用老师说,他们也会有好办法,孩子并不会因为一点伤破坏好心情,伙伴也不会因为刚才的纠纷就心存芥蒂,很快又会玩到一起去。在一次次的问题、矛盾解决过程中,孩子们培养起的不光是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培养起来宽容、爱心、体谅、自我检讨等优秀品质。 三、实践活动促进孩子爱心的养成 实践活动一直以来是幼儿学习的最好方式,理论用于实践,实践出真知,让孩子通过自主的探究实践,形成主观的情感意识和道德意识。所谓教育实践活动,就是让孩子积极参与到社会活动,通过探知能够更加深层的领悟道理,感悟成长、感悟生命。 孩子们在幼儿园里,有一个特别留恋的地方,那就是我们的养殖角,那里有孩子们的很多小伙伴——小乌龟、小金鱼、小兔子,还有很多肉嘟嘟的多肉植物。在那儿,小朋友们不仅学会了观察,了解了这些小伙伴的生活习性,增长了知识,学习怎样照顾他们,还收获了经验和成长的喜悦,感受到了小生命的神奇。当看到一片多肉叶子也能长出小苗,更是倍加呵护,你提醒我,我提醒你,生怕一不小心弄坏了“小宝贝”。孩子们在养殖角这个小天地里,有了更多亲近大自然的机会,有了更多爱的体验。心中有爱的孩子,会永远生活在阳光里。 总结:幼儿爱心的培养可以从动物、植物、人的生命来源着手,让孩子感受生命的神奇,成长之不易,养成孩子爱动物、植物、爱他人,敬畏生命、珍爱生命的行为习惯。通过家庭教育和学前教育,培养爱心,重视幼儿德育素质的教育,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体会生命可贵的道理。尊重其他生命就是尊重自己,只有通过不断的教育传导,让孩子形成珍爱生命的意识,并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在父母和老师的引导下,孩子才能形成主观的爱心情感,确立健康的价值观念。

其实在家里养小动物我觉得是对孩子爱心的培养

我和小动物的故事-------奶奶家的大花猫 奶奶家有只大花猫,它已经八岁了,相当于人到了五十岁的年龄,显然已经算“老爷爷”了。但手脚还是很灵活,上房、上树都不成问题。这只猫长的非常胖,大概是奶奶总喂它好吃的吧!它的身子大部分是黄褐色,之间布满了灰色和黑色的条纹,一对棕色的耳朵警惕的竖立着,两只眼睛像灯泡一样亮,时圆、时细。 大花猫非常懒,我习惯叫它“懒虫”。每天它吃完了就睡,睡完了又吃,到了晚上它也不去捉老鼠。有一天中午,我实在看不惯它那懒洋洋的样子,按捺不住自己的心情,拿着柳枝,冲进屋子训了它一顿,它好象听懂了,灰溜溜的出去了,我跟着它到了外面,满以为它已经痛改前非去“辛勤工作”了,谁知,它溜到草垛,晒着暖暖的太阳又呼呼大睡起来。。。。。。 “懒虫”也非常调皮,一天我写作文的时候,要抄用一下门口的对联,就出去看了看,回来后,看见“懒虫”坐在我的位置上正在专心致志的啃我的笔,我火冒三丈,使劲把它往下推,“嘿!”它就是不下去!我给你来点厉害的,我把我大伯叫了过来,大伯一下子把懒虫赶到了地下,这一下子“懒虫”好象摔的不轻,它坐在地上半天才“明白过来”,我心理暗自高兴:“哼!小样儿,跟我玩,你还嫩点!”正当我洋洋得意的时候,忽然懒虫一个鲤鱼打挺“嗖”的一下钻入的柜下,还没有等我反映过来,柜下传来吱吱的惨叫,仔细一看,大花猫的嘴里多了一只肥大的老鼠。。。。。。这时懒虫翻着眼睛看了我一眼,迈着平稳的步伐四平八稳的走了出去,示威似的。

这就是奶奶家的花猫,懒惰,调皮但关键时刻还不失“英雄本色”!淘气的小猫 叔叔家有一只活泼可爱的小猫。它身穿雪白的衣服,尖尖的耳朵,眼睛亮晶晶的像两颗绿宝石,尾巴长长的,神气极了。 一天,小猫看见地上有个毛线球,觉得很新奇。于是,它伸出爪子轻拨毛线球,毛线球就滚了起来,小猫越玩越带劲。看小猫那认真的表情,好像在想:“看你往哪里跑,我一定要抓住你!”小猫紧追不舍,最后,毛线球越滚越小,散成了一堆线。小猫怎么想也不明白:为什么毛线球追着追着就没了呢?小猫抖抖爪子,看着一地的毛线,无可奈何地走了。 忽然,小猫好像发现了新大陆。原来,它又找到了玩耍的新目标:放在叔叔书桌上的一瓶墨水。小猫跳上书桌,一边绕着墨水瓶转来转去,一边目不转睛盯着墨水瓶,好像在想:这是什么玩意儿?它好奇地用爪子碰了碰墨水瓶,墨水瓶移动了一点。小猫觉得还不过瘾,就扑了上去。“砰”地一声,墨水到处流淌。小猫觉得大事不妙,吓得“喵”地一声,撒腿就跑。叔叔刚好看见了,他哭也不是,笑也不是。小猫真淘气啊! 1 蜥蜴的故事 一所房子要拆迁了,这家房子的主人在一面已经拆除了一半的墙中发现了一只被钉子穿身而过的蜥蜴。主人记起来这个钉子使自己为了挂结婚照片于20年前亲手钉到墙上的,没有想到确将一直生命钉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