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甘肃_教师资格证考试_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摘要

甘肃_教师资格证考试_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摘要

甘肃_教师资格证考试_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摘要
甘肃_教师资格证考试_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摘要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研究内容:五要素①学生——学习的主体因素(其群体差异、个体差异影响学与教过程)②教师——教学中起关键作用(教学过程的主导)③教学内容——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课程④教学媒体——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影响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容量;影响教学组织形式及学生的学习方法)⑤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及空间布置)社会环境(课堂纪律、同学关系、校风、社会文化)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认知发展过程,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组织三过程①学习过程——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②教学过程——教师组织教学③评价/反思过程——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教学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教学后的检测、反思)

学与教相互作用:五种因素共同影响了三种过程,三种过程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

教育心理学的作用: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教心设计基本原则:客观性系统性理论联系实际教心研究主要方法:描述性(观察法调查法个案法)&实验性(自然实验、实验室实验)

第二章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心理发展1定义:广义包含心理的种系发展种族发展和个体心理发展狭义指个体心理发展特征: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

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1少年期(11、12岁—14、15岁,初中阶段)特点: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的矛盾。身体发展;认知;情绪和社会性;个性的发展。少年心理发展的矛盾与教育: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矛盾;旺盛的精力与

能力发展水平的矛盾;意志的自觉性与

冲突性的矛盾

青年初期(14、15岁—17、18岁,高中

阶段)特点:①生理上、心理上、社会

性上向成人接近②智力接近成熟思维能

力提高③个性品质趋于稳定成熟④形成

了理智的自我意识,但理想自我与现实

自我、自我肯定与自我否定常发生冲突;

⑤意志的坚强性与行动的自觉性有了较

大的发展。青年心理发展的矛盾与教育:

心理的闭锁性与交往需要;求知欲和识

别力;情绪与理智;理想的我和现实的

我之间的矛盾

心理发展与教学的关系

※关于最近发展区,提出者:维果

斯基(前苏联)定义:指儿童在有指导

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

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

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

展阶段的过渡状态。

认识发展的阶段理论1、代表人物:皮

亚杰2、内容:①儿童的认知发展是伴

随同化性的认知结构的不断再构,使认

知发展形成几个按不变顺序相继出现的

时期或阶段;②逻辑思维是智慧的最高

表现。③从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

为: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和形

式运算等四个阶段。㈠感知运动阶段

(0—2岁)特点:感觉和动作分化;后

期思维开始萌芽㈡前运算阶段(2—7岁)

特点:各种感知运动图式开始内化为表

象或形象模式,用表象符号来代替外界

事物;思维受直觉表象的束缚;思维特

征:认为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以自

我为中心;认知活动具有相对性;不可

逆。㈢具体运算阶段(7—11岁)特点:

守恒㈣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特点:

思维是以命题形式进行的;能运用假设

-演绎推理的方式解决问题

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认知发展制约

教学内容和方法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

发展

人格的发展奥尔伯特最早对人格定义

1、定义:人格又称个性,主要特征:

整体性结构性独特性和社会性2、发展

阶段:埃里克森八阶段理论3、影响人

格发展的社会因素:①家庭教养模式洛

伦茨印客现象关键期;②学校教育;

③同辈群体

自我意识的发展1、组成:自我认识、自

我体验、自我监控2、发展阶段:①生理

自我(1岁末开始,3岁左右基本成熟)

②社会自我(3岁以后至少年期成熟)③

心理自我(在青春期开始发展和形成)

3青少年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次飞跃体

现:1强烈关心自己的外貌与体征2高度

重视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学业成绩3十分

关心自己的人格特征和情绪特征

学生的认知差异及其教育含义

认知过程:指学生借以获得信息、做出

计划和解决问题的心理过程;体现为认

知方式和认知能力等个别差异(一)认

知方式差异:1、定义:认知方式:又

称认知风格,2、认知差异表现:

①场独立与场依存;提出者:威特金②

沉思型与冲动型;③辐合型与发散型:

提出者:吉尔福德(二)智力差异1智

力量表:斯坦福-比纳量表(比率智商)

韦克斯勒量表(离差智商)智力差异表

现:个体差异,群体差异(智力的性别

差异年龄差异和种族差异)(三)认知差

异的教育含义(如何因材施教)1、应

该创设适应学生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

式。2、采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

努力使教学方式个别化。布卢姆--掌握学

习理论3、运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手

段。斯金纳--程序教学

学生的性格差异及其教育含义1、定义:

性格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

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

的行为方式2、差异表现①性格特征差

异(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性格的理

智特征、情绪特征和意志特征)②性格

类型差异(外倾性和内倾型;独立型和

顺从型)3、教育含义:性格的个别差

异影响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选择,影响学

生的社会性学习和个体社会化。学校教

育应重视情感因素的作用,使教育内容

的选择和组织更好地适应学生的性格差

异。

学习的实质与特性概念:广义的学习是

指人与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

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

化。学习是后天习得的活动是由经验或

实践引起的

学习类型1、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八

类:①信号学习;②刺激-反应学习;

- 1 -

③连锁学习;④言语联结学习;⑤辨别学习;⑥概念学习;⑦规则或原理学习;

⑧解决问题学习2、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①智力技能;②认知策略;③言语信息;④动作技能;⑤态度3、我国:①知识的学习;②劳动技能的学习;③智慧技能学习4行为规范学习

联结学习理论代表学说: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论;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一)桑代克(现教心奠基人)的尝试-错误说;饿猫开迷箱认为动物的学习过程是盲目的冲动的,并不含有推理和观念的作用,是一种典型的尝试错误时的学习过程(二)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论;狗分泌唾液三)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基本规律:1、人和动物的行为有两类: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2、强化

认知学习理论一、理论要点:包括格式塔心理学的早期研究及现代认知心理学研究。格式塔被称作现代心理学的先驱二、代表学说:苛勒的完形-顿悟说;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

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一)苛勒的完形-顿悟说---黑猩猩接竹竿实验㈠基本内容:1、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实现的2、学习的实质是在主体内部构造完形

二)加涅信息加工学说3系统:信息的三级加工系统执行系统和期望系统

三)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1、布鲁纳学习的实质:(1)学习的实质在于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2)学习过程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2、发现学习就是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材料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独立的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中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和规律,形成或改造认知结构的过程

(四)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1、学习分类:从学生学习的方式上将学习分为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从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上有意义学习(通过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也就是理解学习)和机械学习(死记硬背简单重复)

2、意义学习的实质和条件(1)意义学习的实质:就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2)条件:

学习材料本身性质(客观条件)和学习

者自身因素(主观条件)①客观条件:

意义学习的材料本身必须具有逻辑意

义,在学习者的心理上是可以理解,是

在其学习能力范围之内。②主观条件:a、

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能够同化新

知识的适当的认知结构;b、学习者必须

具有积极主动地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

与认知结构中的适当知识加以联系的倾

向性;c、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这种

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有关

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使认知结构或旧

知识得到改善,使新知识获得实际意义

即心理意义(3)概念通话就是一种典型

的有意义接受学习过程,是课堂教学的

主要形式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1、建构主义是学习

理论中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以后的

进一步发展2、基本观点:※知识观※

学习观※学生观

学习动机1、动机:引起和维持并使行

为指向某一目标的一种力量2、学习动

机: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

起的学习活动,并使行为朝向学习目标

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学

习动机组成:学习需要、学习期待

(1)学习需要与内驱力:由。。。组成认

知内驱力(从好奇的倾向中派生出来)、

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把学业成就看作是

赢得地位和自尊的根源)、附属内驱力

(为了获得别人的赞许和接纳)

(2)学习期待与诱因:

(3)种类:内部学习动机(对活动自身

的兴趣)与外部学习动机(把任务作为

达到目的的手段)(动力来源分)

(4)与学习效果的关系:不是直接的而

是以学习为中介。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习

行为、提高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

但却不是决定学习活动的惟一条件。

学习动机的理论一、强化理二、需要层

次理论1、提出者:马斯洛(美国心理学

家)2、观点: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

→归属和爱的需要→自尊的需要→认知

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3、教

育意义:教师发现学生异常行为时,需

要了解学生的日常状况,看低级的生理

需要是否得到满足;个体要有一个有秩

序规范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教师和

家长要尽可能给学生创造。。环境;学生

具有好胜心求知欲自尊的动机和避免失

败的心愿,教师要好好利用这一特点。。;

培养自我实现的人在学习上至为重要,

同时也是教育的主要目标4评价:迄今

为止是心理学界最为推崇的比较系统的

研究需要的理论。

成就动机理论1、提出者:阿特金森

2、观点:成就动机是个体努力克服障

碍、施展才能、力求又快又好地解决某

一问题的愿望或趋势。分两类:力求成

功动机和避免失败的动机

成败归因理论1、提出者:维纳(美国心

理学家)2、观点:三维度:①内部归因

和外部归因;②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

归因;③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2)

六因素: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

易;运气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

(3)教育意义:有助于1了解心理与行为

的因果关系2根据行为者当前的归因倾

向预测他以后的动机3通过归因训练提

高自我认识

自我效能理论1、提出者:班杜拉

2、观点:自我效能感:人们对自己是否

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

断;强化:三种直接强化替代强化自

我强化;

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1、建立明确的

学习目标2、根据任务难度,恰当控制

动机水平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适当

进行表扬和批评(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

作用;恰当的表扬和批评让学生获得成

功体验;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

续努力;创造良好的学习心理环境)

知识:1、定义: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

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2、类型:

①感性知识与理性知识(反映活动的深

度)②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反映

活动的形式)表征:陈述性知识的表征,

是指知识在头脑中的贮存方式,即信息

在长时记忆中是如何编码的。主要以命

题网络或图式来表征的

知识学习类型:①符号学习、概念学习、

命题学习;②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并

列结合学习;

知识学习的过程:知识获得→知识

巩固→知识提取

- 2 -

知识的获得1、知识学习的第一个阶段,主要是通过理解使新的知识纳入已掌握的知识经验体系,或更新原有的认知结构,从而获得新信息。主要通过知识直观和知识概括两个环节来实现。

知识直观(1)类型:①实物直观;②模象直观;③言语直观4电化(试听)教学(2)如何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①灵活选用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②充分利用言语直观突出词与形象的结合③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⑤调动学生运用各种感官参与直观过程5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明确观察的目的任务;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做好观察记录和总结)

知识概括:1)类型:感性概括、理性概括(2)如何有效知识概括:①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②运用变式组织感性经验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③科学地进行比较④启发学生进行独立思考自觉概括

知识的保持:对进入大脑的信息进行编码储存的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现3个基本环节

记忆的类型1根据记忆内容的不同,可以把记忆分为4种:形象记忆运动记忆词语逻辑记忆2根据记忆材料保持时间的长短,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知识的遗忘及其原因1、遗忘进程(最早对遗忘现象进行系统研究,是艾宾浩斯遗忘曲线P99)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遗忘的进度不仅受时间因素的影响,还受:1识记材料的性质和数量2记忆材料的系列位置3学习的程度4记忆着的态度2、遗忘的原因①衰退说②干扰说③同化说(奥苏伯尔):实质是知识的组织与认知结构简化的过程。④动机说(弗洛伊德)5检索困难说

如何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保持

①合理安排时间内容与时间②选择适当的实际方法③适当过度学习4合理进行复习:及时复习、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反复阅读结合尝试背诵

学习的迁移1定义: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分为正迁移与负迁移2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学习任务的相似性;已有知识经验的概括水平;学习的心向和定势;个体的智力水平3、促进迁移的教学:重视基本知识和基

本原理的教学以促进迁移;注意教材的

整体结构及各种只是见的联系以促进迁

移;合理安排教学程序以促进迁移;发

展学生的概括能力与理解能力以促进迁

移;教授学生掌握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

略以促进迁移

技能1特点:①技能是通过学习或练习

而形成②技能是一种活动方式③技能体

现了活动本身客观法则的要求2种类:

①动作技能:操作技能、运动技能(成

分:动作和动作组;体能;认知能力;

特点:动作对象的客观性;动作执行的

外显性;动作结构的展开性种类:连贯

型断续型&细微型粗放型&闭合型开放

型运动技能②心智技能:能力技能、认

知技能(特:活动对象的观念性;活动

执行的内隐性;活动对象的检索性种

类:一般&特殊;辨别学习技能概念学习

技能规则学习技能高级规则学习技能)

技能学习和知识学习的关系:知识学习

和技能学习的不同(学习的条件不同;

学习过程不同;测量和评价方式不同)

两者的联系(知识学习是技能形成的重

要基础;知识学习以一定的技能为前提)

动作技能1形成的阶段(认知阶段;局

部动作阶段;联系形成阶段;自动化阶

段)特征(意识调控减弱,动作自动化;

能利用细微的线索;动作控制动觉花;

形成协调连贯的运动模式;在不利条件

下能维持正常操作水平教学和培训要求

准确地示范与讲解;必要适当的练习充

分而有效的反馈;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

心智技能的形成

一、理论1、心智动作按阶段形成理论

(加理培林前苏联)培林将心智动作

形成分为:动作的定向阶段→物质与物

质化阶段→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阶段→

不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阶段→内部言语

动作阶段。2、心智技能形成三阶段论

(安德森):认知阶段→联结阶段→自动

化阶段3、我国心智技能形成三阶段论:

①原型定向:②原型操作③原型内化

心智技能的教学与培养1、遵循内化原

则2、掌握心智活动的规则和程序3、

鼓励学生进行学习反思4加强思维过程

的训练5提供问题解决和实践操作的练

习任务6注意心智技能的领域特殊性

学习策略1定义: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

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

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

案.特征:①是学习者为了完成学习目标

而积极主动地使用的②是有效学习所需

的3是学习者制定的学习计划,有规则和

技能构成 4 是通过学习练习获得的,并

且能通过训练得到提高分类:1 丹瑟路

地分类(不考)2迈克卡尔的分类(认知

策略、元认知策略、资源管理策略)

认知策略(由布鲁纳最早提出后加涅

将其看成是一种特殊的智慧技能)

(一)复述策略常用的几种方法:①利

用随意识记和有意识记2整体识记和分

段识记3多种感官参与4画线技术

二)精细加工策略1、定义:精细加工

策略是一种将新学材料与头脑中已有知

识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的意义的深

层加工策略.常用策略:①记忆术(位置

记忆法、缩减和编歌决、谐音联想法、

关键词法、视觉想象、语义联想);②做

笔记;③提问;④生成性学习(维特罗

克提出生成指新知识的内在联系以及

新知识和已有经验之间的联系)

三)组织策略①列提纲②流程图和模式

图③利用表格(一览表、双向表)。

元认知策略:①计划策略、②监视策略、

③调节策略

资源管理策略1、学习时间管理:统筹

安排学习时间、高效利用最佳时间、灵

活利用零碎时间2、学习环境的管理3、

学习努力和心境管理:自我激励4、学

习工具的利用5、利用其它人的支持

学习策略的训练一、原则:①主体性原

则、②内化性原则、③特定性原则④生

成性原则、⑤有效的监控、⑥个人自我

效能感二、方法:1、指导教学模式2、

程序化训练模式3、完形训练模式4、

交互式教学模式5、合作学习模式

问题解决的含义1、问题:①定义:是

从问问题情景开始的,其根本特点就是

障碍,从结构上看问题由2部分组成:

条件和目标2 问题的种类:定义良好问

题定义模糊问题2、问题解决:①定义:

指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

的起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河内

塔问题)②特点:目的性;认知性;

序列性;种类:常规性问题解决创造性

问题解决过程:1、发现问题——问题

- 3 -

解决的首要环节2、理解问题——形成问题的表征;在头脑中形成问题空间。3、提出假设——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能途径与方案,选择恰当的解决问题的操作步骤。(算法式、启发式)4、检验假设——确定假设是否合乎实际、是否符合科学原理(直接检验、间接检验)问题解决的策略2大类:算法式策略和启发式策略(手段-目标分析策略,爬山法策略,反推法策略)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问题特征,已有的知识经验,定势与功能固着以及(个体智力水平性格特征情绪状态认知风格等个性特征)

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

1、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①帮助学生牢固地记忆知识②提供多种变式,促进的知识的概括③重视知识间的联系,建立网络化结构2、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①结合具体学科,教授思维方法②外化思路,进行显性教学3、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4、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①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②鼓励学生多角度提出假设③鼓励自我评价与反思

创造性:a是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或特性。两种表现形式:发明发现b基本特征:1创造性作品(新奇性适当性改造性)2有创造性的人 1 人格特征(认知的灵活性和无偏见性;独立性;容忍模糊不明的事物;容忍错误;独特的价值观念体系;可驾驭的焦虑水平;性别角色不受严格限制)2创造性与学业成绩的关系(创造性和智商的关系;创造性与学业成绩)3创造过程创造性思维是创造性的核心,而发散思维又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发散思维的的特点: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影响创造性的因素:1、改变不利于创造力培养的教育观念 2 教师素质3学生自身的特点(智力个性)

创造性的培养

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①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②给学生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③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①保护好奇心②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③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④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⑤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

造性思维策略①发散思维训练②推测与

假设训练③自我设计训练④头脑风暴训

练(通过集体讨论,使思维相互撞击迸

发火花达到集思广益的效果)

特殊学习者包括有问题的学生(智力落

后;学习障碍;注意力缺损或多动障碍;

情绪和行为障碍;交流障碍;视觉缺陷;

听觉缺陷)和天才学生广义的特殊教育

是指对有各种特殊教育的人(包括残疾

儿童、超常儿童和问题行为儿童在内)

进行的专门教育,狭义的特殊教育是指

针对各类残疾人的特殊教育。

1900年我国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残

疾人保障法》,残疾人包括视力残疾、听

力残疾、言语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

疾、精神残疾、多重残疾和其它残疾8

类。美国特殊教育的形式分为三类,三

是全纳性班级,是指将轻度障碍儿童安

置在普通班级中,与正常儿童一起接受

普通教育的同时,为其提供适宜的特殊

教育支持。全纳教育,是指将障碍学生

安置在普通教育环境中接受教学,并给

他们提供支持性的服务。全纳教育的对

象主要是指轻度障碍学生,包括学习障

碍、言语障碍、轻度智力落后、轻度情

绪和行为障碍的学生,统称为“轻度学

业障碍”。

态度与品德的实质及其关系1态度:态

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的行

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

性。2实质:①态度是一种内隐状态②态

度是由一定的对象引起的③态度是通过

学习而形成的,不是天生的3结构①认

知成分、②情感成分、③行为成分

品德1定义: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

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

心理特征和倾向实质:①反映了人的社

会特性,是将外在于个体的社会规范的

要求转化为个体的内在需要的复杂过

程,是通过后天学习形成的;②具有相

对稳定性;③是认识与行为的统一。

心理结构:①道德认识——个体品德中

的核心部分②道德情感—(义务感责任

感和羞耻感对青少年尤为重要)③道德

意志(调节道德行为的内部力量)4道德

行为——衡量品德的重要标志(包括道

德行为技能、习惯)

态度与品德的关系相同:实质相同都包

括认知情感和行为等基本的心理结构区

别:①范围不同:态度大;品德小。②

价值的内化程度不同:态度有五种水平

(接受、反应、评价、组织、性格化);

品德是价值观念性格化时的稳定态度.

品德发展的阶段理论

1、道德发展阶段论(皮亚杰第一个

系统研究儿童道德认识)1 前道德判断

(5岁以前)2 5—10岁,他律道德②9--11

岁以后,自律道德.他为儿童道德性发展

研究奠定了基础,特别是指出儿童道德

判断及其前期道德观念的发展,一方面

受社会(家庭学校同伴宗教等)的影响,

一方面却受自身认知发展水平的制约。

2、道德发展阶段论(科尔伯格两

难故事法)三水平六阶段:①前习俗水

平:惩罚和服从定向、工具性的相对主

义定向②习俗水平:好孩子定向、维护

社会制度和权威的定向阶段③后习俗水

平:社会契约的定向、普遍的道德原则

品德发展的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提出

基本观点:班杜拉认为大部分的人类行

为是通过对榜样的观察而习得的观察

学习是社会学习的核心概念基本阶段:

注意保持复制和动机阶段.社会学习理

论揭示了观察学习榜样示范及强化在儿

童道德行为形成和改变中的重要作用,

对道德教育具有3方面的启示:1 道德

行为可以通过观察学习获得和改变 2

影响儿童道德行为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儿

童生活的环境3 榜样示范在道德行为形

成中发挥重要作用。

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过程与条件

一)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过程:依从

→认同→内化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

一般条件1、外部条件(家庭的教养方

式、社会风气、同伴群体)2、内部条

件(认知失调、态度定势、道德认知、

个体的智力水平受教育程度年龄等其他

因素)

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

1、伦理道德发展具有自律性,言行一

致①形成道德信念与道德理想②自我意

识增强③道德行为习惯逐步巩固④品德

结构更为完善2、品德发展由动荡向成

熟过渡①初中阶段品德发展具有动荡性

(初二年级是品德发展的关键期,初三

以后是品德的初步成熟期)②高中阶段

- 4 -

品德发展趋向成熟(可以比较自觉地运用一定的道德观念原则信念来调节自己的行为)

良好态度与品德的培养

1、有效的说服(主要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向学生说明做什么为什么怎么做)2、树立良好的榜样3、利用群体约定4、价值辨析:选择阶段→赞赏阶段→行动5、给予恰当的奖励与惩罚

心理健康1概念:心理健康就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2标准(六条):

1、对现实的有效知觉

2、自知自尊与自我接纳

3、自我调控能力

4、与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

5、人格结构的稳定与协调

6、生活热情与工作高效率3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1、预防精神疾病、保障学生心理健康的需要2、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人格健全发展的需要3、对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配合与补充

中学生心理辅导的主题:

1 青春期性心理辅导:了解性生理知识性心理的辅导异性交往的辅导性行为的相关常识性道德法律教育

2人际交往心理辅导:同伴交往亲子交往师生交往3学业发展心理辅导:初一高一学生的学习适应性辅导初二高二学生的学习分化辅导初三高三学习压力辅导4偏差行为心理辅导:

心理评估常用方法:评估性会谈(技术:①倾听、②鼓励、③询问、④反映、⑤澄清、⑥面质)观察法(项目检核表评定量表轶事记录)

学校心理辅导1心理辅导原则:发展性原则全体性主体性整体性原则2基本形式:①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有关课程②将心理辅导融入班级团体活动中③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辅导④个别心理辅导或咨询5小组辅导3常用方法:行为塑造的方法采用刺激-反应或强化惩罚等程序帮助个体消除不良行为习得适应性行为1 强化训练的形式和原则(奖赏训练取消训练惩罚训练回避训练)2强化训练的代表方式--代币制法系统脱敏法(2)认知调节法(最具代表性的方法是理性情绪疗法)教学目标A教学目标的分类(布卢姆)

1、认知目标包括知识目标(事实性知

识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元认知知识)

和认知过程目标(记忆领会应用分析评

价创造)两个维度2、情感目标(接受、

反应、形成价值观念、组织价值观念系

统、价值体系个性化)3、动作技能目标

(知觉、模仿、操作、准确、连贯、习

惯化)B教学目标的表述1、行为目标(具

体目标--可观察的行为,产生条件--行为

发生的条件,行为标准--可接受的行为标

准)2、心理与行为相结合的目标

教学任务分析:2步:过程任务分析和学

习任务分析教学对象分析:学习态度分

析;起始能力分析;知识背景分析

组织教学过程和优化教学环境(组织教

学过程包括安排教学事项和选用教学媒

体)一、安排教学事项:(加涅)1、引

起学生注意2、告知学生目标3、刺激回

忆前提性的学习验4、呈现刺激材料5、

提供学习指导6、引出作业7、适时给予

反馈8、评价作业9、促进保持和迁移

二选用教学媒体:非投影仪视觉辅助&

投影仪视觉辅助三,优化教学环境(包

括教学的物理环境和社会环境)教学的

物理环境除了自然条件外,主要还有:

教室课桌椅,声音照明和颜色,温度湿

度与通风

选择教学策略3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

学(讲授法,问答法,直接教学法),以

学生为中心的教学(1讨论法2发现教学

法3情境教学4合作学习法)和个别化

教学(①程序教学(创始:普莱西,贡

献最大:斯金纳)、②计算机辅助教学、

③掌握学习(布卢姆))

发现教学1、定义:又称启发式教学,

指学生通过自身学习活动而发现有关概

念或原理的一种教学策略。

2、教学设计四原则(布鲁纳):

①教师要将学习情境和教材性质向学生

解释清楚②要配合学生的经验,适当组

织教材③要根据学生心理发展水平,适

当安排教材难度与逻辑顺序④确保材料

难度适中,以维持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

情境教学含义:指在应用知识的具体情

境中进行知识教学的一种教学策略

课堂管理1定义:不仅仅是应付混乱维

持秩序以及教师对学生错误行为的管

教,更主要的是建设并形成良好的课堂

气氛功能:1课堂管理的促进功能(协调

好课堂内各种人际关系,正确处理课堂

中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的关系,创造

良好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明确教学目标

使课堂活动朝着预定的方向前进)2课堂

管理的维持功能(突发性事件,课堂管

理需要制定符合教学目标的课堂行为准

则维持课堂纪律,良好的课堂管理有利

于维持良好的课堂气氛,有助于调节课

堂教学过程中的过度紧张焦虑维护身心

健康矫正问题行为)影响因素:1、教师

的领导方式(直接影响)2、班级规模和

性质3、社会和学生的定型期望(源于一

种社会刻板印象,是社会对某一类人在

行为表现意向动机等方面的期望)

课堂群体的管理(一)群体对个体的影

响(1社会助长作用2社会阻抑作用影

响因素:活动的难易程度竞赛动机的激

发被他人评价的意识注意的干扰)二

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1正式群体的

发展经历了松散群体联合群体和集体3

阶段2对待非正式群体:对于积极型的

支持保护中间型慎重态度积极引导联

络感情加强班级目标导向消极型根据

校规和法律给予必要的制裁)(三)群体

动力的利用(勒温最早研究)1、群体凝

聚力(指群体对每一个成员的吸引力是

衡量一个班集体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

2、群体规范(随大流从众)

课堂气氛:①概念:通常是指课堂里某

些占优势的人们的某些态度与情感综合

表现②类型:积极的消极的对抗的

课堂纪律1功能:社会化功能;促进学

生人格完善与优化功能;稳定学生情绪;

发展良好道德品质;调控与监督2、类型:

①教师促成的纪律②集体促成的纪律③

任务促成的纪律④自我促成的纪律

课堂结构与课堂纪律1、定义:学生、学

习过程和学习情境这课堂三大要素的相

对稳定的组合模式就是课堂结构。

2、课堂教学结构:教学时间的合理利用

6-8 30-40;9-12 40-50;13-15 50-60

问题行为与课堂纪律

问题行为的类型2类:外向性的攻击性

问题行为,内向性的退缩型问题行为

- 5 -

教学测量与评价

桑代克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出版心理与社会测量导论标志着以科学理论为基础的教学测量理论的诞生

泰勒当代教育学之父首次提出了教育评价的概念

教学测量与评价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测量与评价的分类1、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根据实施教学评价的时机)2、常模参照评价和标准参照评价(根据教学评价资料的处理方式)3、配置性评价和诊断性评价(根据教学评价的功能)4、正式评价和非正式评价(教学评价的严谨程度)(四)教学测量与评价的功能(为师生调整和改进教学提供充足的反馈信息;是学校鉴别学生学业成绩家长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主要方式;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教育评价啊和决策的依据)

教学测量与评价的方法和技术

(一)标准化成就测验特点:客观性、计划性、可比性(二)教师自编测验

1自编测验的类型(客观题:选择是非匹配填空主观题:论文及问题解决题)2有效自编测验的特征①信度——指测验的可靠性,即多次测验分数的稳定一致的程度(再测法;折半法;等价法)②效度③区分度、自编测验的常见错误(四)非测验的评价技术

1、案卷分析

2、观察

3、访谈

教师心理

1教师胜任特征主要表现在:职业动机;专业知识与能力;认知能力;教学监控能力;沟通合作;人格特质

教师的认知特征与职业成就的关系(语言表达能力与教学效果的相关程度;组织监控能力与教学效果的相关程度;诊断能力与教学效果的相关程度)

建立教师威信的途径(培养自身良好的道德品质;良好的认知能力和人格特征;良好仪表作风和行为习惯)教师的教学效能感与教师的行为:

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分为一般教育教学效能感和个人教学效能感

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努力程度;教师在工作中的学习与提高;情绪)教师的教学效能感的提高:(外部:社会上树立尊师重教的良好风气;学校建立完整完善规章制度自身:形成科学教育观;向他人学习)

教师的期望效应(罗森塔尔效应,皮格

马利翁效应)

教师成长的历程

1、关注生存阶段;

2、关注情境阶段;

3、

关注学生阶段(自觉关注学生是衡量教

师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

教师成长与发展的途径(4点)

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

2、

开展微格教学(指以少数学生为对象,

在较短的时间内5-20分钟,尝试做小型

的课堂教学,可以把这种教学过程摄制

成录像,课后再进行分析);3、进行专

门训练;4、反思教学经验

《教育心理学》有关理论、代表人物及

著作等

1、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育心

理大纲》——1903年桑代克(美国心理

学家)2、现代教育心理学奠基人——桑

代克

3、20世纪课程改革运动——布鲁纳

(美国)4、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

——1924年廖世承

5、幼禽追随母禽的关键期发现——

劳伦兹(奥地利生物学家)6、认知发展

阶段理论——皮亚杰(瑞士心理学家)

7、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前苏

联)8、人格发展理论八阶段——埃里克

9、家庭三种教养模式——鲍姆宁

10、比纳-西蒙智力量表——比纳、西

蒙(法国)

11、斯坦福-比纳量表——推孟(斯

坦福大学)12、韦氏量表——韦克斯勒

(美国)

13、掌握学习——布卢姆14、程序

教学——斯金纳(美国)15、发现教学

——布鲁纳

16、学习层次分类和学习结果分类

(《学习的条件》)——加涅17、尝试-

错误说(小猫“迷箱”试验)——桑代

18、经典性条件作用论(狗唾液分

泌反应实验)——巴甫洛夫(俄国生理

学家、心理学家)

19、操作性条件作用论(白鼠迷箱

实验)——斯金纳20、信息加工学习理

论——加涅21、完形-顿悟说(黑猩猩

取香蕉实验)——苛勒

22、认知-结构(发现)学习论—

—布鲁纳23、有意义的接受学习论——

奥苏伯尔(美国认知教育心理学家)

24、先行组织者——奥苏伯尔25、

学习成就动机驱力说——奥苏伯尔26、

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美国心理学

家)

27、成就动机理论——阿特金森28、

成败归因理论——维纳(美国心理学家)

29、自我效能感理论——班杜拉

30、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倒U曲

线)——耶克斯、多德森(美国)31、

迁移理论共同要素说——桑代克

32、迁移理论经验类化理论——贾

德33、认知结构迁移理论——奥苏伯尔、

安德森

34、定势影响迁移的典型例证:“量

杯”实验——陆钦斯35、艾宾浩斯遗忘

曲线——艾宾浩斯(德国心理学家)

36、痕迹衰退说——亚里士多德、

桑代克37、同化说——奥苏伯尔38、动

机说(也叫压抑理论)——弗洛伊德

39、心智动作形成五阶段理论——

加里培林(前苏联心理学家)40、心智

动作形成三阶段理论——安德森

41、道德发展他律道德-自律道德

论——皮亚杰42、两难故事三水平六阶

段论——柯尔伯格

43、理性情绪疗法——艾里斯44、

认知、情感、动作技能教学目标分类法

——布卢姆45、教师领导方式分类——

勒温

46、皮格马利翁效应——罗森塔尔

47、教师成长三阶段论——福勒、布朗

48、教师成长公式——波斯纳

的学习心理,如学习的实质、动机、

过程与条件等,以及根据这些理解创设

有效的教学情境,如学习资源的利用、

学习活动的安排、师生互动过程的设计

与学习过程的管理等,从而促进学生的

学习。

2、简述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教

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

相互作用过程展开的。学与教相互作用

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学生、

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

等五种要素;由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

评价/反思过程这三种活动过程交织在一

- 6 -

起。

3、简述学与教的三种过程模式(1)学习过程。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2)教学过程。教师通过设计教学情境,组织教学活动,与学生进行信息交流,从而引导学生的理解、思考、探索和发现过程,使其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3)评价/反思过程。评价和反思过程虽是一个独立的成分,但它始终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包括在教学之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以及在教学之后的检验、反思。在学与教的过程模式中,五种因素共同影响了三种过程,而且三种过程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

4、简述教育心理学的作用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在实际应用中表现在: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和理论指导,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5、简述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教育心理学大致经历了四个时期: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

6、简述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1)连续性与阶段性;(2)定向性与顺序性;(3)不平衡性;(4)差异性。

7、简述少年期的心理发展特征:少年期是11、12岁到14、15岁的阶段,是个体从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大致相当于初中阶段,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整个少年期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的矛盾。少年的抽象逻辑思维已占主导地位,并出现反省思维,但抽象思维在一定程度上仍要以具体形象作支柱。同时,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也有所发展,但仍带有不少片面性和主观性。

8、简述青年初期的心理发展特征:青年初期是指14、15岁至17、18岁时期,相当于高中时期。青年初期是个体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性上向成人接近的时期。他们的智力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已从“经验型”向“理论型”

转化,开始出现辩证思维。占主要地位

的情感是与人生观相联系的情感,道德

感、理智感与美感都有了深刻的发展。

9、简述中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含义

(1)关于学习准备。学习准备是指学生

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

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

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

发展的水平和特点。学习准备不仅影响

新学习的成功,而且也影响学习的效率。

同时,学习也会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

新的发展又为进一步的新学习做好准

备。(2)关于关键期。个体早期生命中

有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

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

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2

岁是口语发展的关键期,4岁是形状知觉

形成的关键期,4-5岁是学习书面语言

的关键期。所以,我们应抓住关键期的

有利时机,及时进行适当的教育,就能

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0、试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将从婴儿到青春期

的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0-2岁)、前

运算(2-7岁)、具体运算(7-11岁)、

形式运算(11-15岁)等四个阶段。感

知运动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是感觉

和动作的分化。前运算阶段的儿童的各

种感知运动图式开始内化为表象或形象

模式,他们认为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有

生命的;所有的人都有相同的感受,一

切以自我为中心;认知活动具有相对具

体性,还不能进行抽象的运算思维;思

维不具有可逆性。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

认知结构中已经具有了抽象概念,思维

可以逆转,能够进行逻辑推理。这个阶

段的标志是儿童已经获得了长度、体积、

重量和面积的守恒。形式运算阶段儿童

的思维是以命题形式进行的。本阶段的

儿童不仅能够运用经验-归纳的方式进

行逻辑推理,而且能够运用假设-演绎

推理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本阶段的儿童

能够理解符号的意义、隐喻和直喻,能

做一定的概括,其思维发展水平已接近

成人的水平。本阶段的儿童不仅具备了

逆向性的可逆思维,而且具备了补偿性

的可逆思维。本阶段的儿童不再刻板地

恪守规则,反而常常由于规则与事实的

不符而违反规则。

11、简述教学与认知发展的关系:

(1)认知发展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

(2)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3)关

于最近发展区。

12、简述最近发展区概念及其意义:

前苏联的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

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二是即

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

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是

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

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

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

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

它的提出说明了儿童发展的可能性,其

意义在于教育者不应只看到儿童今天已

达到的水平,还应该看到仍处于形成的

状态,正在发展的过程。

13、简述人格发展阶段理论的教育

意义: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认为,儿

童人格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

必须经历八个顺序不变的阶段,其中前

五个阶段属于儿童成长和接受教育的时

期: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

-1.5岁),主要培养信任感;自主感对

羞耻感与怀疑(2-3岁),主要培养自主

性;主动感对内疚感(4-5岁),主要培

养主动性;勤奋感对自卑感(6-11岁),

主要培养勤奋感;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

乱(12-18岁),主要培养自我同一性;

其他三个阶段分别为亲密感对孤独感

(成年时期)、繁殖感对停滞感(成年中

期)、自我整合对绝望感(成年晚期)。

埃里克森的发展理论指明了每个发展阶

段的任务,并给出了解决危机、完成任

务的具体教育方法,有助于教师理解不

同发展阶段的儿童所面临的冲突类型,

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因势利导,对症

下药。

14、简述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

(1)家庭教养模式;(2)学校教育;(3)

同辈群体。

15、简述自我意识的含义及其发展

过程。: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

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一般认为,

自我意识包括三种成分:自我认识、自

我体验、自我监控。个体自我意识的发

展经历了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再到

心理自我的过程。

- 7 -

- 8 -

16、简述学生的认知方式差异: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是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学生间认知方式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场独立与场依存、沉思型与冲动型、辐合型与发散型等方面。

17、简述认知差异的教育含义:(1)应该创设适应学生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2)采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努力使教学方式个别化。(3)运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

18、简述学生的性格差异:性格是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性格是人与人相互区别的主要方面,是人格的核心。性格的个别差异表现在性格特征差异和性格类型差异两个方面。关于性格的特征差异,心理学家一般是从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性格的理智特征,性格的情绪特征,性格的意志特征。依据个人心理活动的倾向性,可把人的性格分为外倾型与内倾型两类;依据一个人独立或顺从的程度,把人的性格分为独立型和顺从型。

19、简述性格差异的教育含义性格虽然也不会决定学习是否发生,但它却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性格也作为动力因素而影响学习的速度和质量。性格的性别差异又会影响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选择,而且还会影响学生的社会性学习和个体社会化。因此,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教育应更重视情感因素的作用,使教育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更好地适应学生的性格差异。

20、简述学习的概念(或学习的心理实质):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1)学习表现为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2)学习所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是相对持久的。(3)学习是由反复经验而引起的。

21、简述人类学习与动物学习的本质区别。(P31)答:(1)人的学习除了要获得个体的行为经验外,还要掌握人类世世代代积累起来的社会历史经验和科学文化知识;(2)人的学习是在改造客观世界的生活实践中,在与其他人的交往过程中,通过语言的中介作用而进行的;(3)人的学习是一种有目的、自觉的、积极主动的过程。

22、简述学生学习的特点:学生的学习是人类学习中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的,是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前人所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并以此来充实自己的过程。其学习内容含三个方面:(1)知识、技能和学习策略的掌握;(2)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性的发展;(3)道德品质和健康心理的培养。

23、简述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和学习结果分类理论。:加涅根据学习情境由简单到复杂、学习水平由低级到高级的顺序,把学习分成八类: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连锁学习,言语连结学习,辨别学习,概念学习,规则或原理学习,解决问题学习。加涅后来在八类学习的基础,进一步提出了五种学习结果,并把它们看作五种学习类型:智慧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动作技能,态度。

24、简述联结学习的有关理论。(1)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2)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论。(3)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4)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25、简述尝试错误学习的基本规律。(P35)答:效果律;练习律;准备律。

26、简述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答:获得与消退;刺激泛化与分化。

27、简述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基本规律。:强化;逃避条件作用与回避条件作用;消退;惩罚。

28、简述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模式。学生从环境中接受刺激,刺激推动感受器,并转变为神经信息。这个信息进入感觉登记,这是非常短暂的记忆贮存,一般在百分之几秒内就可把来自各感受器的信息登记完毕。被视觉登记的信息很快进入短时记忆,信息在这里可持续二三十秒钟。当信息从短时记忆进入长时记忆时,信息发生了关键性转变,即要经过编码过程。信息是经编码形式储存在长时记忆中的,一般认为,长时记忆是个永久性的信息贮存库。当需要使用信息时,需经过检索提取信息,被提

取出来的信息可直接通向反应发生器,从而产生反应。除信息流程之外,信息加工学习模式的上部,还包含着期望事项与执行控制,这两项在信息加工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29、简述认知学习的有关理论。(1)苛勒的完形-顿悟说。(2)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3)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论。

30、简述完形-顿悟说的基本内容。 (1)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实现的。(2)学习的实质是在主体内部构造完形。

31、简述布鲁纳的学习观和教学观。(一)学习观:(1)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2)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总之,布鲁纳认为学习任何一门学科的最终目的是构建学生良好的认知结构。(二)教学观:(1)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2)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动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强化原则。

32、简述意义学习的条件。(P49)答:(1)客观条件:意义学习的材料本身必须具有逻辑意义,在学习者的心理上是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学习能力范围之内的。(2)主观条件:首先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能够同化新知识的适当的认知结构;其次学习者必须具有积极主动地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适当知识加以联系的倾向性;最后,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这种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有关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使认知结构或旧知识得到改善,使新知识获得实际意义即心理意义。

33、试述建构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当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1)知识观:建构主义者一般强调,知

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它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相反,它会随着人类的进步而不断地被“革命”掉,并随之出现新的假设。(2)学习观: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而是信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3)学生观:建构主义者强调,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在日常生活中,在以往的学习中,他们已经形成了丰富的经验,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这些经验,另起炉灶,从外部装进新知识,而是要把儿童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儿童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

34、简述动机及其功能:所谓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它具有三种功能:一是激活功能;二是指向功能;三是强化功能。

35、简述奥苏伯尔的学习动机内驱力奥苏伯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由以下三个方面的内驱力组成,即认知的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和附属的内驱力。(1)认知内驱力是一种要求理解事物、掌握知识,系统地阐述并解决问题的需要。它是学习的内部动机。(2)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是指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威望的需要。(3)附属内驱力是指个体为了获得长者(如教师、家长等)的赞许和同伴的接纳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学习搞好的一种需要。

36、简述学习动机的种类:(1)高尚的动机与低级的动机。(2)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3)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

37、简述学习动机的有关理论。(P59)答:(1)强化理论。(2)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3)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理论。(4)维纳的成败归因理论。(5)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理论。

38、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五种,由低到高排列依次是: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生理需要是最基本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最高级的需要,

包括认知、审美和创造的需要。

39、简述学校情境中成就动机的构

成: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阿

特金森,他认为,个体的成就动机可分

成两类:一是力求成功的动机,一是避

免失败的动机。力求成功的动机,即人

们追求成功和由成功带来的积极情感的

倾向性;避免失败的动机,即人们避免

失败和由失败带来的消极情感的倾向

性。在学习活动中,成就动机是一种主

要的学习动机。

40、简述维纳的成败归因理论美国

心理学家维纳对行为结果的归因进行了

系统探讨,并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内

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

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

又把人们活动成败的原因即行为责任主

要归结为六个因素:能力高低、努力程

度、任务难易、运气好坏、身心状态、

外界环境。

41、简述维纳的成败归因理论对实

际教学的作用:归因理论的理论价值与

实际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有

助于了解心理活动发生的因果关系;二

是有助于根据学习行为及其结果来推断

个体的心理特征;三是有助于从特定的

学习行为及其结果来预测个体在某种情

况下可能产生的学习行为。正因为如此,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运用归因理论来了

解学习动机,对于改善学生的学习行为,

提高其学习效果,也会产生一定的作用。

42、简述如何培养学习动机:(1)

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培

养学习动机。学习动机可以影响学习效

果,因为它直接制约学习积极性,但是,

学习效果也可以反作用于学习动机。因

此,指出学习上的关键问题,填补知识

技能掌握方面的空缺,是取得好的学习

效果的关键,也是获得真正成功的先决

条件。(2)利用直接发生途径和间接转

化途径培养学习动机。利用发生途径,

主要应考虑的是如何使学生原有学习需

要得到满足。从间接途径考虑,主要应

通过各种活动,提供各种机会,满足学

生其他方面的要求和爱好。

43、简述如何激发学习动机:(1)

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2)

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3)

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4)

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44、简述如何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

生的学习动机:要想创设问题情境,首

先要求教师熟悉教材,掌握教材的结构,

了解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此外要

求教师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状

态,使新的学习内容与学生已有水平构

成一个适当的跨度。这样,才能创设问

题情境。问题情境创设的方式多种多样,

并应贯穿在教学过程的始终。

45、联系教学实际谈一谈如何根据

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学生的动机水平。

(P67)答:教师在教学时,要根据学习

任务的不同难度,恰当控制学生学习动

机的激起程度。在学习较容易、较简单

的课题时,应尽量使学生集中注意力,

使学生尽量紧张一点;而在学习较复杂、

较困难的课题时,则应尽量创造轻松自

由的课堂气氛,在学生遇到困难或出现

问题时,要尽量心平气和地慢慢引导,

以免学生过度紧张和焦虑。

46、简述叶克斯-多德森定律。:美

国心理学家耶克斯和多德森认为,中等

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

的提高。同时,他们还发现,最佳的动

机激起水平与作业难度密切相关;任务

较容易,最佳激起水平较高;任务难度

中等,最佳动机激起水平也适中;任务

越困难,最佳激起水平越低。这便是有

名的耶克斯-多德森定律(简称倒U曲

线)。

47、简述迁移的种类:(1)根据迁

移的性质不同,即迁移的影响效果不同

分为:正迁移与负迁移;(2)根据迁移

内容的不同抽象与概括水平分为:水平

迁移与垂直迁移;(3)根据迁移内容的

不同分为: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4)

根据迁移过程中所需的内在心理机制的

不同分为:同化性迁移、顺应迁移与重

组性迁移。

48、简述迁移的作用:(1)迁移对

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直接的促进

作用。(2)迁移是习得的经验得以概括

化、系统化的有效途径,是能力与品德

形成的关键环节。(3)迁移规律对于学

习者、教育工作者以及有关的培训人员

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49、简述学习迁移的基本理论:(1)

- 9 -

早期的迁移理论有形式训练说、相同要素说、经验类化理论、关系转换理论等。(2)现代迁移理论主要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曾提出认知结构迁移理论。

50、简述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1)相似性;(2)原有认知结构;(3)学习的心向与定势。

51、简述原有认知结构对迁移的影响:(1)学习者是否拥有相应的背景知识,这是迁移产生的基本前提条件。(2)原有的认知结构的概括水平对迁移起地至关重要的作用。(3)学习者是否具有相应的认知技能或策略以及对认知活动进行调节、控制的元认知策略,这也影响着迁移的产生。

52、简述如何进行促进迁移的教学:(1)精选教材。(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4)教授学习策略。(5)提高迁移意识性。

53、简述知识的类型。(P84)答:(1)根据反映活动的深度不同,知识可分为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2)根据反映活动的形式不同,知识可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

54、简述知识学习的类型。(P85)答:(1)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知识学习可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2)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知识的学习可分为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

55、简述知识学习的过程:知识学习主要是学生对知识的内在加工过程。这一过程包括知识获得、知识保持和知识的提取三个阶段。在获得阶段,新知识进入短时记忆系统,与长时记忆系统中被激活的相关知识建立联系,从而出现新意义的建构;在巩固阶段,新建构的意义储存于长时记忆系统中,如果不进行深层的认知加工,这些信息就会出现遗忘;在提取阶段,个体运用所获得的知识回答“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并应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使所学知识产生广泛迁移。在学习的三阶段中,应解决的主要心理问题分别是知识的同化、保持和应用。

56、简述知识学习的作用:(1)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学校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2)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学生各种技能形成和能力发展的重要基础。(3)

知识学习是创造性产生的必要前提。

57、简述知识直观的类型:(1)实

物直观:即通过直接感知要学习的实际

事物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2)模象

直观:即通过对事物的模象的直接感知

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3)言语直观:

即在形象化的语言作用下,通过学生对

语言的物质形式(语音、字形)的感知

及对语义的理解而进行的一种直观。

58、简述如何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

(1)灵活选用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2)

加强词与形象的配合。(3)运用感知规

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4)培养学

生的观察能力。(5)让学习充分参与直

观过程。

59、简述知识直观的感知规律:强

度律,差异律,活动律,组合律。

60、简述如何有效地进行知识概

括。:(1)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2)正

确运用变式。(3)科学地进行比较。(4)

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

61、简述记忆系统及其特点:现代

认知心理学把人的记忆系统分为瞬时记

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三个子系统。

瞬时记忆的贮存时间大约为0.25-2秒,

有一个相当大的容量。短时记忆的保持

时间大约为5秒到2分钟,容量相当有

限,大约为7±2个组块。长时记忆保存

时间长,从1分钟以上到许多年甚至终

身,容量没有限度。

62、简述遗忘的理论解释:(1)痕

迹衰退说(桑代克)。(2)干扰说。(3)

同化说(奥苏伯尔)。(4)动机说(也叫

压抑理论,弗洛伊德)。

63、简述如何运用记忆规律,促进

知识保持。答:(1)深度加工材料。(2)

有效运用记忆术。(3)进行组块化编码。

(4)适当过度学习。(5)合理进行复习。

64、简述如何进行合理的复习:(1)

及时复习;(2)分散复习;(3)反复阅

读结合尝试背诵。

65、简述技能及其特点:所谓技能,

一般认为是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

的活动方式。技能的特点:(1)技能是

通过学习或练习而形成的,不同于本能

行为。2)技能是一种活动方式,是由一

系列动作及其执行方式构成的,属于动

作经验,不同属于认知经验的知识。(3)

技能中的各动作要素及其执行顺序要体

现活动本身的客观法则的要求,不是一

般的习惯动作。

66、简述操作技能与心智技能的区

别:(1)操作技能也叫动作技能、运动

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操

作活动方式。其特点有:客观性;外显

性;展开性。(2)心智技能也称智力技

能、认知技能,是通过学生而形成的合

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阅读技能、运算

技能、记忆技能等是常见的心智技能。

其特点有:观念性;内潜性;简缩性。

67、简述技能的作用:(1)技能可

以控制动作的执行顺序和执行方式,从

而可以使个体的活动表现出稳定性、灵

活性,能够适应各种变化的情境。(2)

技能还是获得经验、解决问题、变革现

实的前提条件。

68、简述操作技能与智力技能的形

成阶段:(1)操作技能的形成可分为操

作定向、操作模仿、操作整合与操作熟

练四个阶段。(2)我国教育心理学家对

智力技能提出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

型内化的三个阶段。

69、简述操作技能的培训要求:(1)

准确地示范与讲解。(2)必要而适当的

练习。(3)充分而有效的反馈。(4)建

立稳定清晰的动觉。

70、简述有关心智技能形成的理论。

(P113)答:(1)加里培林的心智动作

按阶段形成理论:他将心智动作的形成

分为五个阶段:一是动作的定向阶段,

二是物质与物质化阶段,三是出声的外

部言语动作阶段,四是不出声的外部言

语动作阶段,五是内部言语动作阶段。

(2)安德森的心智技能形成三阶段论:

他认为心智技能的形成需经过三个阶

段,即认知阶段、联结阶段、自动化阶

段。(3)我国教育心理学家对智力技能

提出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内化的

三个阶段。

71、简述心智技能的培养要求:(1)

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2)注意

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与概括性。(3)

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言语。

72、简述学习策略的四个特征:(1)

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完成学习目标而

积极主动地使用的;(2)学习策略是有

效学习所需的;(3)学习策略是有关学

- 10 -

习过程的;(4)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制定的学习计划,由规划和技能构成。

73、简述学习策略的分类:学习策略可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资源管理策略三个方面。认知策略包括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组织策略。元认知策略包括计划策略、监视策略、调节策略。资源管理策略包括时间管理策略、学习环境管理策略、努力管理策略、社会资源利用策略等。74、简述学习策略训练的原则:主体性原则,内化性原则,特定性原则,生成性原则,有效的监控,个人自我效能感。

75、简述学习策略训练的方法。(P133)答:指导教学模式,程序化训练模式,完形训练模式,交互式教学模式,合作学习模式。

76、简述问题解决的概念及基本特征:问题解决是指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任何问题都含有三个基本成分:一是给定的条件,即问题的起始状态。二是要达到的目标,即问题要求的答案或目标状态。三是存在的限制或障碍。问题解决的基本特点:(1)目的性;(2)认知性;(3)序列性。

77、简述问题解决的过程: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

78、试述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1)问题的特征。个体解决有关问题时,常常受到问题的类型、呈现的方式等因素的影响。教师课堂中各种形式的提问、各种类型的课堂和课后练习、习题或作业等,都是学校情境中常见的问题形式。不同的呈现问题的方式将影响个体对问题的理解。实际教学与研究发现,学生解决抽象而不带具体情节的问题时比较容易,解决具体而接近实际的问题时比较困难。解决不需要通过实际操作的“文字题”时比较容易,解决需要实际操作的“实际题”时比较困难。(2)已有的知识经验。与问题解决有关的经验越多,解决该问题的可能性就越大。研究发现,优生头脑中贮存的知识经验显著地多于差生。可以说,拥有某一领域的丰富的知识经验是有效解决问题的基础。(3)定势与功能固着。当在某种情形下需要利用某一物体的潜在功能来解决问题时,功能固着可能起到阻碍的作用。除上述因素外,个体的智力水平、性格特

征、情绪状态、认知风格和世界观等个

性心理特性也制约着问题解决的方向和

效果。

79、简述如何进行提高问题解决能

力的教学:(一)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

量与质量。(1)帮助学生牢固地记忆知

识;(2)提供多种变式,促进知识的概

括;(3)重视知识间的联系,建立网络

化结构。(二)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

法与策略。(1)结合具体学科,教授思

维方法;(2)外化思路,进行显性教学。

(三)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四)培养

思考问题的习惯。(1)鼓励学生主动发

现问题;(2)鼓励学生多角度提出假设;

(3)鼓励自我评价与反思。

80、简述创造性及其基本特征:创

造性是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

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或特性。创造性的基

本特征有: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

81、试述影响创造性的因素。(P146)

答:(1)环境;(2)智力;(3)个性。

82、简述创造性与智力的基本关系。

(P147)答:(1)低智商不可能具有创

造性。(2)高智商可能有高创造性,也

可能有低创造性。(3)低创造性的智商

水平可能高,也可能低。(4)高创造性

者必须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上述关

系表明,高智商虽非高创造性的充分条

件,但可以说是高创造性的必要条件。

83、简述创造性与个性之间的关系:

创造性与个性之间具有互为因果的关

系。高创造性者一般具有以下个性特征:

具有幽默感,有抱负和强烈的动机,能

够容忍模糊与错误,喜欢幻想,具有强

烈的好奇心,具有独立性。

84、简述如何进行创造性的培养:

(一)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

境。(1)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2)给

学生留有选择的余地;(3)改革考试制

度与考试内容。(二)注重创造性个性的

塑造。1)保护好奇心;(2)解除个体对

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3)鼓励独立性

和创新精神;(4)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

(5)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

(三)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

造性思维策略。方法有:(1)发散思维

训练;(2)推测与假设训练;(3)自我

设计训练;(4)头脑风暴训练。

85、简述态度的实质及其结构:态

度是一般认为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

的、影响个人的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

态或反应的倾向性。(1)态度是一种内

部准备状态,而不是实际反应本身。(2)

态度不同于能力。(3)态度是通过学习

而形成的,不是天生的。态度的结构包

括态度的认知成分,态度的情感成分,

态度的行为成分。

86、简述品德的实质及其结构。

(P153)答: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

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体现,是个体

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

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

(1)品德反映了人的社会特性,它是通

过后天学习形成的。(2)品德具有相对

的稳定性。(3)品德是在道德观念的控

制下的自觉行为,是认识与行为的统一。

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

感、道德行为三个成分。

87、简述态度与品德的关系。(P155)

答:二者的实质是相同的,结构是一致

的,都是由认知、情感和行为三方面构

成。区别:(1)二者所涉及的范围不同,

态度涉及的范围大。(2)价值的内化程

度不同。

88、简述道德发展的阶段理论:(1)

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他律道德,

自律道德。(2)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

段论:三水平六阶段。三水平指:前习

俗水平、习俗水平、后习俗水平。

89、简述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

征:(一)伦理道德发展具有自律性,言

行一致。(1)形成道德信念与道德理想;

(2)自我意识增强;(3)道德行为习惯

逐步巩固;(4)品德结构更为完善。二)

品德发展由动荡向成熟过渡。(1)初中

阶段品德发展具有动荡性;(2)高中阶

段品德发展趋向成熟。

90、试述初中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

征:总体上看,初中即少年期的品德虽

然具有伦理道德的特性,但仍旧不成熟、

不稳定,具有动荡性,表现在道德观念

的原则性、概括性不断增强,但还带有

一定程度的具体经验特点;道德情感表

现丰富、强烈,但又好冲动;道德行为

有一定的目的性,渴望独立自主行动,

但愿望与行动经常有距离。此时期,既

是人生观开始形成的时期,又是容易发

- 11 -

生品德的两极分化的时期。

91、试述高中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高中阶段或青年初期的品德发展进入了以自律为主要形式、应用道德信念来调节道德行为的成熟时期,表现在能自觉地应用一定的道德观点、信念来调节行为,并初步形成人生观和世界观。

92、简述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过程。(P162)答:(1)依从。包括从众和服从两种。(2)认同。(3)内化。

93、简述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条件;(1)外部条件:家庭教养模式,社会风气,同伴群体。(2)内部条件:认知失调,态度定势,道德认知。

94、简述良好态度与品德的培养方法(1)有效的说服;(2)树立良好的榜样;(3)利用群体约定;(4)价值辨析;(5)给予恰当的奖励与惩罚。

95、简述心理健康的概念(内涵)。(P172)答:所谓心理健康,就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

96、简述心理健康的标准:(1)对现实的有效知觉。(2)自知自尊与自我接纳。(3)自我调控能力。(4)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5)与人格结构的稳定与协调。(6)生活热情与工作高效率。

97、简述中学生易产生的心理障碍: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恐怖症,人格障碍与人格缺陷,性偏差,进食障碍,睡眠障碍。

98、简述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1)预防精神疾病、保障学生心理健康的需要;(2)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人格健全发展的需要;(3)对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配合与补充。

99、简述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P183)答:(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有关课程。(2)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3)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4)结合班级、团队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5)个别心理辅导或咨询。(6)小组辅导。

100、简述做好心理辅导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面向全体学生原则、预防与发展相结合原则、尊重与理解学生原则、学生主体性原则、个别化对待原

则、整体性发展原则。

101、简述影响学生行为改变的方

法:(1)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包括强

化法、代币奖励法、行为塑造法、示范

法、消退法、处罚法、自我控制法等。(2)

行为演练的基本方法,包括全身松弛训

练法、系统脱敏法、肯定性训练。(3)

改善学生认知的方法,如艾里斯的理性

情绪辅导方法。

102、简述教学目标及其意义:教学

目标是预期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获得的学

习结果。在教学中,教学目标有助于指

导教师进行教学测量和评价,选择和使

用教学策略,指引学生学习等功能。

103、简述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

答:布卢姆在其教育目标分类系统中将

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

大领域。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分为知识、

领会、应用、分析、综合、评价等六个

层次,形成由低到高的阶梯。情感领域

的教学目标根据价值内化的程度而分为

五个等级:接受,反应,形成价值观念,

组织价值观念系统,价值体系个性化。

动作技能教学目标指预期教学后在学生

动作技能方面所应达到的目标。有知觉、

模仿、操作、准确、连贯、习惯化。

104、简述加涅的九大教学事项。:

(1)引起学生注意;(2)提示教学目标;

(3)唤起先前经验;(4)呈现教学内容;

(5)提供学习指导;(6)展现学习行为;

(7)适时给予反馈;(8)评定学习结果;

(9)加强记忆与学习迁移。

105、简述教学策略的类型:(1)以

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策略。(2)以学生为

中心的教学策略。有:发现教学、情境

教学、合作学习。(3)个别化教学。有:

程序教学、计算机辅导教学、掌握学习。

106、简述布鲁纳对发现教学的教学

设计提出的四项原则(1)教师要将学习

情境和教材性质向学生解释清楚。(2)

要配合学生的经验,适当组织教材。(3)

要根据学生心理发展水平,适当安排教

材难度与逻辑顺序。(4)确保材料的难

度适中,以维持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

107、简述合作学习及其特征:合作

学习指学生们以主动合作学习的方式代

替教师主导教学的一种教学策略。合作

学习的目的不仅是培养学生主动求知的

能力,而且发展学生合作过程中的人际

交流能力。其特征:(1)分工合作;(2)

密切配合;(3)各自尽力;(4)社会互

动;(5)团体经历。

108、简述个别化教学及其环节:个

别化教学是指让学生以自己的水平和速

度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策略。其环节:

(1)诊断学生的初始学业水平或学习不

足。(2)提供教师与学生或机器与学生

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3)引入有序的

和结构化的教学材料,随之以操练和练

习。(4)容许学生以自己的速度向前学。

109、简述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1)

教师的领导风格;(2)班级规模;(3)

班级的性质;(4)对教师的期望。

110、简述群体动力的表现:群体凝

聚力,群体规范,群体气氛,群体成员

的人际关系。

111、简述如何提高课堂里的群体凝

聚力。(P209)答:(1)要了解群体的凝

聚力情况。(2)要帮助课堂里的所有学

生对一些重大事件与原则问题保持共同

的认识与评价,形成认同感。(3)引导

所有学生在情感上加入群体,以作为群

体的成员而感到自豪,形成归属感。(4)

当学生表现出符合群体规范和群体期待

的行为时,就给予赞许与鼓励,使其行

为因强化而巩固,形成力量感。

112、简述群体规范形成的阶段。

(P209)答:第一阶段是相互影响阶段,

每个成员发表自己对某一事物的评价与

判断。第二阶段是出现一种占优势的意

见。第三阶段是由于趋同倾向而导致评

价、判断和相应行为上的一致性。

113、简述课堂气氛及其影响因素。

(P210)答:课堂气氛通常是指课堂里

某些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

教师的领导方式、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以

及教师的情绪状态是影响课堂气氛的主

要因素。

114、简述课堂纪律的类型:教师促

成的纪律,集体促成的纪律,任务促成

的纪律,自我促成的纪律。

115、简述教学测量与评价的分类。

根据实施教学评价的时机分:形成性评

价和总结性评价;根据教学评价资料的

处理方式分:常模参照评价和标准参照

评价;从教学评价的功能分:配置性评

价和诊断性评价;根据教学评价的严谨

- 12 -

程度分:正式评价和非正式评价。

116、简述教学测量与评价的功能。

(1)为师生调整和改进教学提供充足的

反馈信息。(2)是学校鉴别学生学业成

绩、家长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主要方式。

(3)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4)作为教育评价和决策的依据。

117、简述教师的心理特征与职业成

就的关系(1)教师的认知特征与职业

成就之间的关系:学生的知识学习同

教师表达的清晰度有显著的相关;教

师讲解的含糊不清则与学生的学习成

绩有负相关;教师思维的流畅性与他

们教学效果有显著的相关。(2)教师

的人格特征与其职业成就之间的关

系:在教师的人格特征中,有两个重

要特征对教学效果有显著影响:一是

教师的热心与同情心;一是教师富于

激励和想像的倾向性。有激励作用、

生动活泼、富于想像并热心于自己学

科的教师,他们的教学工作较为成功。

在教师的激励下,学生的行为更富有

建设性。(3)教师的期望对学生的影

响的实验研究:皮格马利翁效应说明,

教师的期望或明或暗地被传送给学

生,学生会按照教师所期望的方向来

塑造自己的行为。

118、简述教师成长的历程(1)关

注生存阶段;(2)关注情境阶段;(3)

关注学生阶段。

119、简述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

径。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主要有

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通过师范教育培养

新教师作为教师队伍的补充,另一方面

是通过实践训练提高在职教师。(1)观

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2)开

展微格教学;(3)进行专门训练;(4)

反思教学经验。

- 13 -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 一、单选题 1.教育心理学中各家各派学习理论之争也都集中体现在对( A )的不同解释上。 A.学习过程 B.教学过程 C.评价过程 D.反思过程 2.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 D )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A.杜威 B.加涅 C.乌申斯基 D.桑代克 3.( C )以实用主义为基础的“从做中学”为信条,进行改革教学的实践活动,对教育产生了相当深远的影响。 A.罗杰斯 B.鲁宾斯坦 C.杜威 D.布鲁纳 4.根据皮亚杰的观点,可以同时从两个或两个以上角度思考问题,这一特征是儿童认知发展水平到达哪个阶段的重要标志?( C )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5.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6~12岁的儿童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 C ) A.自主感对羞耻感 B.主动感对内疚感 C.勤奋感对自卑感 D.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6.有的人判断客观事物时容易受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这种认知方式属于( A ) A.场依存性 B.场独立性 C.冲动型 D.反思性 7.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提供学习策略的指导,并且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这集中体现了教师的何种角色( D ) A.平等中的首席 B.管理者 C.反思者 D.促进者 8.教学过程中,教师给学生以足够的关注和期望,学生在得到激励和赏识后常常表现出学习行为。这种心理效应是我们所说的( C ) A.扇贝效应 B.南风效应 C.罗森塔尔效应 D.巴纳姆效应

9.教师将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定期进行梳理,总结出自己的教学经验,同时不断听取学生、同事、专家的反馈,这种反思方法属于( A ) A.行动研究 B.撰写日记 C.观摩讨论 D.案例分析 10.某教师认为学校管理混乱,与领导沟通不畅通,自己疲于应付教学活动,常常心情烦躁、易怒、情绪紧张。按照他的说法,造成这种压力的原因是 ( B ) A.社会对教师群体重视不够 B.学校管理体制不健全 C.教师职业的特殊性 D.自身的心理素质问题 11.下面哪种情况发生了学习?( D ) A.小李从亮处走进暗室,视力显著提 高 B.小明喝酒后脾气变得暴躁 C.小张服用兴奋剂后百米赛跑夺冠 D.大猩猩模仿游人吃饼干 12.下面哪种学习不属于学习的主体分类?( C ) A.人类学习 B.机器学习 C.网络学习 D.动物学习 13.下列哪种学习不属于加涅所划分的学习结果类型?( B ) A.态度 B.习 惯 C.言语信息 D.运动技能 14.下面哪种学习属于有意义的接受?( C ) A.科学家探索新材料 B.小学生通过编打油诗背诵圆周率的小数点后十位 C.中学生听讲座,理解概念之间的关系 D.儿童尝试错误走迷宫 15.心理学家桑代克的“迷箱”实验,证明了学习是( A ) A.建立刺激——反应联结的过程 B.认知同化过程 C.产生顿悟的过程 D.信息加工过程16.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认为,有机体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作出条件反应以后,与其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这一现象称之为( B ) A.消 退 B.泛化 C.获得 D.分化

教师资格证面试自我介绍(语数英)

教师资格证面试自我介绍(语数英) 应聘教师如何做?怎么根据自己的专业和应聘的职位进行自我介绍呢?来看看优秀范文吧。下面是收集的教师资格证自我介绍(语数英),欢迎阅读借鉴,更多资讯自我介绍栏目。 尊敬的各位考官、各位评委老师:能参加今天的面试,并向各位考官和评委老师,我很高兴。同时通过这次面试也可以把我自己展现给大家,希望你们能记住我,下面我简单介绍我的基本情况。 我叫***,今年**岁。毕业于**。我性格活泼开朗,大方热情,乐于助人,平时喜欢阅读、看书和上网流览信息。我曾经在**学校参加过教学实习,在实习期间我严格按照正式老师的标准来要求自己,进行语文教学和班级管理。我深入学生,和他们相处融洽,和他们一起布置文明教室,开主题班会,组织大家开展篮球赛,参与诗歌朗诵比赛等,学习了语文教学的各种知识,掌握了一定的中学语文教学技巧,也对班主任工作和学生工作有了一定的认识,找到了自己的管理班级的一套方法。同时,在实习当中,身边教师无私奉献的精神和天真、求知若渴的学生们勤奋的学习态度深深地感染了我。我也深深体会到了作为一名“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乐趣和重要意义,更加坚定了自己做一名教师的决心,成为一名教师也成了我的愿望。

教师这个职业是神圣而伟大的,他要求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还要有高尚的情操。为了成为一名教师,我在自己掌握了专业知识的基础上,不断拓展自己的各种能力,培养自己的爱心、责任心和耐心,创新能力、竞争能力和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并参与各种活动,广泛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学有专长,做到除擅长写作和打排球外,还会唱、会说、会讲。“学高仅能为师,身正方能为范”,在注重知识学习的同时我还注意培养自身的道德情操,自觉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使自己具有一名教育工作者应该具备的最起码的素养。 如果,我通过了面试,成为该校教师队伍中的成员,我将继续虚心学习,努力工作,发挥自身所长,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决不辜负“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个光荣的称号。 General Introduction Good morning my name is xx it is really a great honor to have this opportunity for a interview i would like to answer whatever you may raise and i hope i can make a good performance today .

教育心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时间:2015-03-07 分类:期末试题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下列哪项不归之于学习与教学的系统过程中。(C ) A、学习过程 B、教学过程 C、反应过程 D、评价/反思过程 2、在皮亚杰看来,当学生的思维已超越对具体的可感知事物的依赖,能作出一定的概括时,他的思维水平已进入( D ) A、感知动作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3、下列规律中,不属于尝试——错误学习论的主要规律的是(D ) A、效果律 B、练习律 C、准备律 D、接近律 4、学生由过分重视成绩名次而产生的学习动机属于(B ) A、认知内驱力 B、自我提高内驱力 C、附属内驱力 D、交往内驱力 5、举一反三属于(A ) A、水平迁移 B、垂直迁移 C、一般迁移 D、负迁移 6、学习正方体、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后,再学习一般立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这属于(C ) A、并列结合学习 B、下位学习 C、上位学习 D、相关类属学习 7、运算技能属于哪种技能(B ) A、操作技能 B、心智技能 C、动作技能 D、运动技能 8、通过对要学习的新材料增加相关信息来达到对新材料的理解和记忆的方法,如补充细节、举出例子,或使之与其他观念形成联想等。这种促进知识保持的方法是( B ) A、过度学习 B、深度加工 C、组块化编码 D、及时复习 9、创造思维的核心是(C ) A、直觉思维 B、形象思维 C、发散思维 D、聚合思维 10、根据柯尔伯格的分类,中学生的道德主要处在 A、前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D、他律水平 11、心理辅导的主要目标是学会调适和(D ) A、诊断问题 B、克服障碍 C、行为矫正 D、寻求发展 12、在教学设计时,下列哪项不是分析教学任务涉及的主要内容(D ) A、确定学生原有基础 B、分析使能目标 C、分析支持性条件 D、分析学习结果 13、课堂里某种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被称为(C ) A.群体凝聚力B.群体规范C.课堂气氛D.人际关系 14、衡量一个测验能否测量出所要测量的特征或品质的指标被称为(A ) A.效度B.区分度C.信度D.难度 15、福勒等认为,当教师较多地关注"学生是否喜欢我"、"同事怎样看我"、"领导怎样评价我" 时,他此时主要处在教师成长历程的( A ) A、关注生存阶段B 、关注情境阶段C、关注学生阶段D、关注成就阶段 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6、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17、在中学生人格发展的过程中,随着年龄的增长,同伴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甚至超过父母的影响。

学校心理学大纲

[06058] 学校心理学自学考试大纲 浙江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办公室 二○○二年一月 指定用书:《学校心理学》,林崇德、辛涛、邹泓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12月第一版;参考书:1.邓明昱、郭念峰:《咨询心理学》,中国科技出版社,1992 2.郑日昌、陈永胜:《学校心理咨询》,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3.刘翔平:《学校心理学》,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6 Ⅰ.课程性质与学习目的 《学校心理学》是浙江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心理学专业的考试课程,目的在于帮助考生掌握学校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与方法,检验考生对学校心理学主要内容的掌握水平及应用能力。 学校心理学是心理学与学校教育实践相结合的结果,是心理学应用和服务于青少年学生的具体表现。作为一门新的课程,学校心理学是顺应我国中小学素质教育的发展而设置的。本课程强调科学性、先进性、应用性和综合性,注重对考生在基本理论、方法和能力上的培养。设置本课程的具体目的要求,是使考生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学校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原则,掌握学校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基本技术,了解学校心理学的常见问题,了解心理咨询的一般程序以及行为矫正和训练的方法。 Ⅱ.课程内容、考核目标和要求 第一章绪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学习本章应理解学校心理学的实质,了解学校心理学的对象、性质和任务,了解学校心理学的缘起以及学校心理学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理解学校心理学与其他心理学科的关系。 本章的重点内容是学校心理学的对象、性质和任务,难点是学校心理学与其他心理学科的关系。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学校心理学的对象、性质与任务 (一)学校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与性质 (二)学校心理学研究的任务 第二节学校心理学研究的缘起 (一)社会问题 (二)科技发达、生活优越且教育管理不严 (三)学校咨询事业的发展 (四)危机期问题的讨论 第三节学校心理学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 (一)学校心理学的研究课题 (二)学校心理学在学校里所扮演的角色 第四节学校心理学与其他心理学科的关系 (一)普通心理学是学校心理学的基础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试卷 1、第一个系统的论述教育心理学,被称为“现代教育心理学之父”的心理学家是() A桑代克B斯金纳C布鲁纳D加涅 2、离下课还有10分钟,这时候一些学生的注意力开始涣散,老师说:“如果大家认真听课,我就免去今天的额外作业”。学生开始认真听课了。老师采取的措施是() A 正强化 B 负强化 C 惩罚 D 消退 3、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并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成分是()。 A学习需要B认知兴趣C学习目的D学习理想 4、对客观事物进行判断时,倾向于利用自己内在的参照(主体感觉),不易受到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的认知方式属于() A 场独立型 B 场依存型 C 冲动型 D沉思型 5、采用“道德两难故事法”研究儿童青少年品德发展的过程,提出了儿童青少年品德发展三个水平六个阶段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皮亚杰 B布鲁姆 C朱志贤 D柯尔伯格 6. ()认为“教育就是塑造行为”,在教学中提出程序教学思想。 A桑代克 B斯金纳 C班杜拉 D皮亚杰 7、所谓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材料是指() A最鲜活的内容 B最形象、生动的内容 C事例或案例 D学科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8、根据动机的归因理论,在“能力高低”、“努力程度”和“任务难度”三种因素中,属于内部可控制的因素是( ) A能力高低 B努力程度 C任务难度 D以上均不是 9、一般来讲,容易、简单、枯燥的学习对动机水平的要求,比复杂的、需要思维卷入过多,具有一定创造性的学习对动机水平的要求()。 A高 B低 C一样 D因个体的差异而不同 10、某学生背一篇古文,读8遍刚好成诵,要取得最佳的记忆效果,他应该再读() A 2遍 B 4遍 C 6遍 D 8遍

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华东师大版

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华东师范大学版本)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教育心理学的性质 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4、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 (1)五要素 ①学生——学习的主体因素(其群体差异、个体差异影响学与教过程) ②教师——教学中起关键作用(教学过程的主导) ③教学内容——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课程 ④教学媒体——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影响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容量;影响教学组织形式及学生的学习方法) ⑤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及空间 布置)社会环境(课堂纪律、同学关系、校风、社会文化)影响 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认知发展过程,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 组织 (2)三过程 ①学习过程——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②教学过程——教师组织教学 ③评价/反思过程——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教学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教学后的检测、反思) 4、学与教相互作用:五种因素共同影响了三种过程,三种过程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 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 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 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 (一)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 代表人物:桑代克事件:1903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二)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 尚未成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 (三)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 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正在形成 (四)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 布鲁纳:认为教育心理学研究包括(4方面) 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廖世承(1924年) 第二章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第一节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 一、心理发展 1、定义: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2016年7月国开(中央电大)小学教育专科《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试卷代号:2034 2016年7月国开(中央电大)小学教育专科《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说明:资料整理于2019年7月2日;该课程考试方式为闭卷,考试时间60分钟,形考手段纸质(30%),终考手段为纸质(70%)。 一、选择题 1.对某个人或某个学生进行深入而详尽的观察与研究,以便发现影响某种行为和心理现象的原因的心理研究方法,称之为(A)。 A.个案法 B.实验法 C.观察法 D.行动研究法 2.下列学习策略中,有利于提高回忆成绩的策略有(ACD)。 A.分散复习 B.集中复习 C.试图回忆 D.谐音字法 3.下列选项中,能够激起内部学习动机的因素是(B)。 A.父母的约束 B.学习材料的趣味性 C.教师的表扬、奖励 D.竞争情境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CD)。 A.某学生在课堂上和其他同学交头接耳,此学生是问题行为的学生 B.问题行为是直接指向他人和环境的不良行为 C.问题行为不仅有学生自身的因素,也有来自课堂、学校、社会和家庭的因素 D.教师在学生出现违纪行为时,可以视情节严重的程度使用惩罚 5.如果在课堂中需要学生讨论,而且班级人数在20—25人,比较适宜采用的课堂设计形式为(BC)。 A.双四边形 B.马蹄形 C.环形 D.双环形 二、名词解释 6.认知风格:又称为认知方式,指个体偏爱的信息加工方式,表现在个体对外界信息的感知、注意、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上。 7.迁移:就是指在一种情境中技能、知识和理解的获得或态度的形成对另一种情境中的技能、知识和理解的获得或形成产生的影响。简单地说就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8.定势:也称心向,是指由先前心理活动所形成的准备状态。 三、简答题 9.简述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答: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了观察学习的模仿理论,即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认为儿童是通过观察他们生活中重要人们的行为而学习社会行为的,即模仿他们生活中人们的行为进行学习的,班杜拉强调认知对行为的影响,对认知一行为的结合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班杜拉把观察学习分为注意、保持、复制和动机四个过程。另外,班杜拉还提出了自我调节学习的概念。由于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在行为主义框架中纳入了多种认知过程,因此该理论又称为社会认知理论。 10.简述课堂纪律的功能。 答:课堂纪律具有四种主要的功能。 (1)课堂纪律有助于学生社会化。 (2)课堂纪律有助于学生人格的成熟。 (3)课堂纪律有助于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 (4)课堂纪律有助于学生上课时情绪稳定。 四、论述分析题 11.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智力技能。 答:智力技能以陈述性知识为基础,是陈述性知识的运用。对智力技能的培养,应同知识教学结合起来。 (1)形成程序性知识 形成程序性知识,即在头脑中储存大量的“如果……那么……”的产生式。学习知识的同时,要把握该知识在什么情况下适用。 1

教师资格证考试简介.doc

教师资格证简介 一、考试简介 教师资格是国家对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人员的基本要求,是公民获得教师职位、从事教师工作的前提条件。教师资格制度是国家实行的教师职业许可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以下简称《教师法》)明确规定,凡在各级各类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中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必须具备相应的教师资格,没有相应教师资格的人员不能被聘为教师。教师资格法定凭证为《教师资格认定申请表》和教师资格证书,它们在全国范围内适用。 市教委认定高级中学教师资格、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和高等学校教师资格,各区、县教委(教育局)认定幼儿园教师资格、小学教师资格和初级中学教师资格。 二、报考条件 (一)思想品德条件: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履行《教师法》规定的义务,遵守教师职业道德。并经申请人员单位或户籍所在地乡(镇)或街道办事处思想品德鉴定合格;应届毕业生,由所在学 校进行思想品德鉴定。 (二)学历条件:申请认定幼儿园教师资格必须具备幼儿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认定小学教师资格必须具备中等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其他中专学历为不合格学历;认定初级中学教师资格必须具备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或其他大学专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认定高级中学、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必须具备高等师范本科院校或其他大学本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认定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必须具备中等职业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并具有相当于助理工程师以上的专业技术职务或者中级以上的工人技术等级;取得高等学校教师资格.应具备研究生或者大学本科毕业学历;认定成人教育教师资格,应按照成人教育的层次、类别.依照上款规定,分别具备高等、中等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三)教育教学能力 1.具备承担教育教学工作所必须的基本素质和能力。非师范教育类专业毕业的人员需参加教育学、心 理学补修、测试和教育教学能力测评,成绩合格。 2.普通话水平应当达到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颁布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二级乙等以上标 准,并取得相应等次《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证书》。 3.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无传染性疾病,无精神病史,适应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经教师 资格认定机构组织在县级以上医院体检合格 三、报名时间 报名时间全国各省有差异。 四、报考地点 市教委认定高级中学教师资格、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和高等学校教师资格,各区、县教委(教育局)认定幼儿园教师资格、小学教师资格和初级中学教师资格。 五、考试内容 教师资格考试主要考教育学和心理学课程。不过有些省份还需要考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政策法规,学科专业素质,教育方法,教育教学基本素质和能力,教学法。具体考试内容详见当地教育行政部门或者受 委托的高等学校的有关规定。 六、考试时间 考试时间全国各省有差异。 七、申请认定 ①提交申请认定材料 申请认定教师资格者应当在规定的时间内向教师资格认定机构或者依法接受委托的高等学校提交下 列基本材料:

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模拟试题与答案

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一) 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 1 分,共 10 分) 1.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分支学科诞生于() A.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B.20 世纪 50 年代 C.20 世纪 60 年代末D.1903年 2.将学业成功或失败归因于个人外部的稳定因素,指的是()A.能力 B.努力 C.任务难度 D.运气 3.格式塔心理学家提出的迁移理论是() A.共同要素说 B.概括原理说 C.关系转换说 D.学习定势说4.小明原来见了陌生人就躲避。上幼儿园一个月后,小明的这种行为消失了。根据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这里发生的学习是()A.言语信息 B.态度 C.动作技能 D.智慧技能 5.根据学习的定义,下列属于学习的现象是() A.吃了酸的食物流唾液 B.望梅止渴 C.蜘蛛织网 D.儿童模仿电影中的人物的行为 6.小明在两岁时就学会了背“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首唐诗。按照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这里发生的学习是() A.言语信息 B.态度 C.动作技能 D.智慧技能 7.在学习分数后学习百分数,这种学习最宜用哪种模式进行教学()A.上位学习 B.下位学习 C.并列学习 D.发现学习 8.下列对前运算阶段儿童思维描述不正确的是() A.单维思维 B.思维的不可逆性 C.思维的可逆性 D.自我中心

9.当一个不爱学习的学生表现出良好的学习行为时,老师撤除对他的批评,老师的这一做法属于。()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消退 D.惩罚 10.奥贝尔认为,学生学习的实质是() A.有意义接受学习 B.有意义发现学习 C.发现学习 D.探究学习答案:1-5:DCCBD 6-10:ABCBA 二、概念比较题(每小题 5 分,共 30 分) 1.正强化和负强化 2.机械学习与有意义学习 3.成就动机与自我效能感 4.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 5.上位学习与下位学习 6.算法式策略与启发式策略 三、简述题(每小题 8 分,共 40 分) 1.简述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及其对教学的指导意义。 2.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有何特点,高校教师如何帮助他们有效地进行自我教育? 3.按照维纳的观点,人们对成功或失败的解释主要涉及哪三个维度? (举例说明) 4.简述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主要容及其给我们的启示。 5.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联系高校大学生学习与生活的实际,阐述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2017年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及重点梳理

2017年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及重点梳理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1、识记教育心理学的定义与发展历程 (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节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A.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教学心理学》 B.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50年代末】 20年代以后,吸取了儿童心理学和心理测验方面的成果 30年代,学科心理学也成了教学心理学的组成部分 40年代,弗洛伊德的理论广为流传,有关儿童个性和社会适应及生理卫生问题也进入了教学心理学领域 50年代,程序教学和教学机器的兴起,同时信息论的思想也为许多心理学家所接受 C.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70年代末】 60年代初,布鲁纳发起课程改革运动,重视探讨教学过程和学生心理,重视教材、教法和教学手段的改进。人本主义思潮也前期李一场教育改革运动。 重视研究教学中的社会心理因素D.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皮亚杰、维果斯基理论的传播 1994年布鲁纳总结教学心理学发展的成果:a.主动性研究 b.反思性研究 c.合作性研究 d.社会文化研究 2、理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及其基本作用 (1)教学心理学的研究内容A.学习与教学的要素【5要素】 a.学生 b.教师 c.教学内容 d.教学媒体 e.教学环境 B.学习与教学的过程【3过程】 a.学习过程 b.教学过程 c.评价/反思过程 (2)教育心理学的基本作用 A.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 B.为是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C.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 D.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1、识记心理发展、自我同一性、学 习准备、最近发展区和关键期等基 本概念 (1)心理发展指个体从出生、成熟、 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 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四个基本特征:A. 连续性与阶段性 B. 定向性与顺序性 C. 不平衡性 D. 差异性 (2)自我同一性指个体组织自己的 动机、能力、信仰及其活动经验而 形成的有关自我一致性形象。 (3)学习准备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 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 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 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 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4)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指儿 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 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 自解决问题多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 异。 (5)关键期【劳伦兹】在某一期间, 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来这 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 或没有影响。 2、理解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 论,心理学发展与教学的关系,自 我意识及其发展 (1)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A.感知运动阶段【0~2岁】 这一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是 感觉和动作的分化。 B.前运算阶段【2~7岁】 开始内化为表象或形象模式,特别 是语言的出现和发展。主要有一下 特征: a.认为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 的 b.所有人都有相同的感受,一切以 自我为中心 c.认知活动具有相对具体性,还不 能进行抽象的运算思维 d.思维不具可逆性 C.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这个阶段的儿童认知结构中已经有 了抽象概念,思维可以逆转,能够 进行逻辑推理。 标志:儿童已经获得了长度、体积、 重量和面积的守恒。 D.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 a.命题之间的关系 b.假设-演绎推理 c.抽象逻辑思维 d.可逆与补偿 e.思维的灵活性 (2)心理学发展与教学的关系 A.认知发展制约着教学内容和方法 B.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3)自我意识及其发展 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 周围事物的关系的认识,包括三种 成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 监控 自我意识的发展: A.生理自我3岁左右基本成熟

教师资格证面试自我介绍及简介

教师资格证面试自我介绍及简介 教师资格证面试自我介绍及简介 尊敬的各位领导,你们好!我叫[xxxxx],是一名热衷于教育事业的年轻人,我有着一颗赤子之心,立志为教育事业贡献力量,在教学工作中,我全面贯彻学校的教育方针,严格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较好地保证了教育教学质量。同时注重严谨治学、树立终身学习理念,积极参加教师继续教育,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在工作过程中,做到爱岗敬业、热爱学生、团结协作、为人师表、模范遵守社会公德。 这次考试我很认真对待,希望各位领导能在众多应试者中考滤一下我这个无名之辈,他日的教育线将会又多了一个年轻有为的,充满朝气蓬勃的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的小伙子。 延伸阅读: 教师资格面试自我介绍 各位尊敬的考官,早上好。今天能在这里参加面试,有机会向各位考官请教和学习,我感到十分的荣幸,同时通过这次面试也可以把我自己展现给大家,希望你们能记住我,下面介绍一下我的基本情况。我叫***,现年**岁,*族,大专文化,平时我喜欢看书和上网流 1 / 11

览信息,性格活泼开朗,能关心身边的人和事,和亲人朋友融洽相处,能做到理解和原谅,我对生活充满信心。我曾经在**工作,在公司里先后在不同的岗位工作过,开始我从事**工作,随后因公司需要到**,有一定的社会实践经验,在工作上取得一些的成绩,同时也得到公司的认可。通过几年的工作我学到了很多知识,同时还培养了我坚韧不拔的意志和顽强拼搏的精神,使我能够在工作中不断地克服困难、积极进取教师资格证面试自我介绍及简介。加入体育教师的行列是我多年以来的一个强烈愿望,同时我认识到人和工作的关系是建立在自我认知的基础上,而我感觉到我的工作热情一直没有被激发到最高,我热爱我的工作,但每个人都是在不断地寻求取得更好的成绩,我的自我认知让我觉得体育教师是一个正确的选择,这些就坚定了我报考体育教师的信心和决心。所以我参加了这次体育教师考试并报考了**,如果这次能考上,我相信自己能够在**中得到锻炼和有获得发展的机会。体育教师是一种神圣而高尚的职业,它追求的是公共利益的最大化,所以要求体育教师要为人民、为国家服务,雷锋曾这样说过: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这就是我对体育教师认知的最

《教育心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24、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涉及( )。 、选择题 1、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一般被认为产生于( )。 A 18世纪末 B 、19世纪末 C 、18世纪中期 D 、19世纪中期 2、美国教育心理学发展的成熟时期所对应的年代是( )。 A 、 20 世纪 20 年代到 50 年代 B 、 20世纪 80 年代以后 3、美国教育心理学初创时期的时间大致为( ) 4、美国教育心理学完善时期的时间大致为( ) 5、 20 世纪 60 年代初期,在美国发起课程改革运动的著名心理学家是( 8、 1924 年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出版,它的作者是( ) A 、陶行知 B 、蔡元培 C 、潘菽 D 、廖世承 9、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于 1867~1869 年出版了( ),对当时的心理学发展成果进行了总结,乌申斯基因此 被称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 A 、《大教学论》 B 、《人是教育的对象》 C 、《教育心理学》 D 、《教育心理学大纲》 10、 世界上第一部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是俄国的( ) 1 877年出版的《教育心理学》 。 A 、卡普杰列夫 B 、乌申斯基 C 、维果斯基 D 、布隆斯基 11、 ( )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A 、教学环境 B 、教学过程 C 、教学媒体 D 、教学手段 12、 ( )在 1994 年美国教育研究会的特邀专题报告中,精辟地总结了教育心理学 80 年代以来的研究成果。 A 、布鲁纳 B 、皮亚杰 C 、维果斯基 D 、乌申斯基 13、主张把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科学的分支来进行研究,反对把普通心理学的成果简单的移植到教育心理学, 并创立 了心理学的 “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并从这一理论出发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观点,他是前苏联著名 的心理学 家( )。 A 、维果斯基 B 、布隆斯基 C 、鲁宾斯坦 D 、列昂节夫 14、确立了心理与活动相统一的原理,认为心理过程不但在活动中表现出来,而且也是在活动中形成的,是前苏联 著名的 教育心理学家( )。 A 、鲁宾斯坦 B 、维果斯基 C 、布隆斯基 D 、列昂节夫 15、 在教育心理学中, ( )不仅是课堂管理研究的主要范畴,也是学习过程研究和教学设计研究所不能忽视的重 要 内容。 A 、教学内容 B 、教学媒体 C 、教学环境 D 、评价/反思过程 16、 在学与教的过程中,要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是( )。 A 、教学过程 B 、教学手段 C 、教学内容 D 、教学媒体 17、 在学校教育中,起关键作用的是( )。 A 、教学媒体 B 、教师 C 、学生 D 、教学环境 18、 学习的主体因素是( ),任何教学都必须通过它起作用。 A 、教师 B 、教学环境 C 、学生 D 、学校领导 19、 一般认为,教育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是以 1903 年《教育心理学》的出版为标志,其作者是( ) A 、华生 B 、桑代克 C 、布鲁姆 D 、詹姆士 20、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 )。 A 、教学过程 B 、学习过程 C 、评价过程 D 、反思过程 21 、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的要素有( )。 A 、学生 B 、教师 C 、教学内容 D 、教学媒体 E 、教学环境 22、 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由下列哪些活动交织在一起。 ( ) A 、学习过程 B 、教学过程 C 、评价/反思过程 D 、管理过程 E 、互动过程 23、 教育心理学拥有自身独特的研究课题,即( )。 A 、如何教 B 、如何评价 C 、如何学 D 、如何管理 E 、学与教之间的相互作用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概述 C 、 20 世纪 60 年代到 70 年代 D 20世纪 90 年代以后 A 、 19世纪 20年代以前 B 、 19 世纪 80 年代 C 、 20 世纪 20 年代以前 D 、 20 世纪 80 年代 A 、 19世纪 20年代以前 B 、 19 世纪 80 年代 C 、 20 世纪 20 年代以前 D 、 20世纪 80 年代以后 A 、桑代克 B 、斯金纳 6、 1903 年,美国心理学家( A 、斯金纳 B 、布鲁纳 7、 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C 、华生 D 、布鲁纳 )编著出版了《教育心理学》 C 、华生 D 、桑代克 )。 ,这是西方第一部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A 、华生 B 、桑代克 C 、布鲁纳 D 、加涅

北师大新版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整理

北师大版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整理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1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1、○1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五个要素: (1)学生。包括群体差异和个体差异(先前知识基础、学习方式、智力水平、兴趣和需要)。(2)教师。教师在教学中占主导地位,起关键因素。教师心理研究的主要内容有:敬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教学风格等。 (3)教学内容。一般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课程。 (4)教学媒体。 (5)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 ○2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三个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 §2 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1、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控制作用。具体体现为: (1)帮助教师准确了解学生问题 (2)为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 (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3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1、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 专著,标志着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2、1924年我国的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第二章中学生心理发展教育 §1 中学生心理发展概述 1、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 化。学生心理变化有四个特征: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 2、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 新的知识时,那些促进或者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特点。 3、关键期是指个体早期生命中的一个短暂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 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2岁是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4岁是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4到5岁时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 §2 中学生认知发展与教育 1、皮亚杰将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 算阶段(守恒的出现,即认识到客体外形发生变化,特有属性不变)、形式运算阶段(命题之间关系、假设-演绎推理、抽象逻辑思维、可逆与补偿、思维的灵活性)。 2、最近发展区由前苏联的维果茨基提出,他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现有的和将要达到 的发展水平。最近发展区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自己独立解决问题水平之间的差异,即两个邻近发展区间的过度状态。 §3 中学生的人格发展 1、人格又称个性,是指决定个体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稳定的区别的综合心理 特征。 2、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将人格的发展分为八个阶段;影响人格的社会因素有:家庭教

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题汇总

●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题。 ●名词解释。 ●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课件6) ●桑代克学习理论:效果律、准备律、练习律。 桑代克学习理论:桑代克的“试误——联接”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认为学习的实质是经过试误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联结(S——R);学习的过程或联结建立的过程是尝试错误的过程;学习应遵循精简原则,而不是推理原则。 桑代克关于学习规律的观点,提出了三条主要的学习律:(1)效果律:指从刺激与反应之间联结加强或减弱受到反应结果的影响;(2)准备律:指有机体采取行动时,促使其行动就是一项增强,而阻碍其行动则是一种烦恼。当有机体并不准备行动时,迫使其进行行动则成为一种烦恼;(3)练习律:认为联结的强度决定于使用联结的频次。练习律由作用率和失用律两部分组成。(P56——57) ●观察学习。 观察学习:是个体只以旁观者的身份,观察别人的行为表现(自己不必实际参与活动),即可获得的学习。(P81) ●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167 陈述性知识是关于“是什么”的知识,具体定义为:个人具有有意识的提取线索,因而能直接陈述的知识。简单地说,陈述性知识就是关于事物及其关系的知识。(P157) 程序性知识:关于完成某项任务的行为或者操作步骤的知识,或者说是关于“如何做”的知识。它包括一系列具体操作程序。P205 ●学习策略。 学习策略: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为有效完成学习任务而采用的一般性策略,它包括一般的学习程序、规则、方法与自我调控方式等内容。课件P154 ●元认知。 元认知:元认知就是认知主体对自身心理状态、能力、任务目标、认知策略等方面的认识,同时也是认知主体对自身各种认知活动的计划、监控与调节。 P240 ●学习迁移。 学习迁移:学习迁移指的就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学习所产生的影响。这包括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又包括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同时,所谓的影响,既包括积极影响,又包括消极影响。P276 ●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使学习行为朝向一定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P426 ●发现学习,有意学习。 发现学习:发现学习是指学生利用教材或教师提供的条件自己独立思考,自行发现知识,掌握原理和规律。P106、107 有意学习:有意学习是针对机械学习而言的。指的是学习知识过程中,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点建立实质性和非人为

教师资格证报考说明.doc

报考条件 取得教师资格应当具备的相应学历是: (一)取得幼儿园教师资格,应当具备幼儿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师范类中专学历) (二)取得小学教师资格,应当具备中等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大专学历) (三)取得初级中学教师、初级职业学校文化、专业课教师资格,应当具备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或者其他大学专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大专学历) (四)取得高级中学教师资格和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高中文化课、专业课教师资格,应当具备高等师范院校本科或者其他大学本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取得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和职业高中学生实习指导教师资格应当具备的学历,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规定;(本科学历) (五)取得高等学校教师资格,应当具备研究生或者大学本科毕业以上学历;(研究生) (六)取得成人教育教师资格,应当按照成人教育的层次、类别,分别具备高等、中等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不具备本法规定的教师资格学历的公民,申请获取教师资格,必须通过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制度由国务院规定。

取得教师资格证步骤 取得教师资格证有四步:1、通过普通话考试(也可在笔试、面试均通过后报考) 2、通过笔试 3、通过面试(必须在笔试合格之后报考) 4、教师资格认定 ①普通话水平测试:考试费用:110元/人·次(机测)。 合格分数:总分为100分。申请语文学科教师资格的考生,成绩达到二级甲等(87分)为合格;申请其他学科教师资格的考生,成绩达到二级乙等(80分)即为合格。 难度系数:★★★。证书期限: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证书终身有效。 ②教师资格笔试:考试费用:70元/人·科次(广东省全部采用纸笔考试)。 合格分数:笔试科目卷面分为150分,按标准转换为120分制的70分为通过。难度系数:★★★★。成绩有效期:笔试单科成绩有效期为两年。 ③教师资格面试:考试费用:280元/人·次(现场人工测试)。 合格分数:面试总分为100分,成绩达到60分即为合格。 难度系数:★★★★★。成绩有效期:通过面试即可获得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合格证明,合格证明有效期为三年。 ④教师资格认定:各地收费标准不同,具体费用以当地教育局公布为准。 认定项目:户籍(或人事关系)审核、学历认证、思想品德鉴定、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证书、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合格证明、体检。 证书有效期:其证书按目前政策长期有效。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试题库含答案

一、选择 1. 1903年,在美国出版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的心理学家是(1.1) A.桑代克B.斯金纳C.华生D.布鲁纳[A] 2. 20世纪60年代初期,在美国发起课程改革运动的著名心理学家是(1.2) A.桑代克B.斯金纳C.华生D.布鲁纳[D] 3. 已有研究表明,儿童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一般在(2.1) A.2岁B.4岁C.5岁以前D.1—3岁[ A] 4. 儿童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在(2.2) A.2-3岁B.4岁C.5岁以前D.1—3岁[B ] 5. 人格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 A.行为系统B.意识特点C.综合心理特征D.品德与修养[ C] 6. 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关系的(2.4) A.控制B.基本看法C.改造D.意识[ D] 7. 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3.1) A.地升华B.发挥C.表现D.持久的变化[ D] 8. 桑代克认为动物的学习是由于在反复的尝试—错误过程中,形成了稳定的 A.能力B.技能C.兴趣D.刺激—反应联结[D ] 9. 提出经典条件反射作用理论的巴甫洛夫是 A.苏联心理学家B.美国心理学家C.俄国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D.英国医生[C ] 10. 先行组织者教学技术的提出者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 A.斯金纳B.布鲁纳C.奥苏伯尔D.桑代克[C ] 11. 根据学习动机的社会意义,可以把学习动机分为(4.1) A.社会动机与个人动机B.工作动机与提高动机C.高尚动机与低级动机D.交往动机与荣誉动机[ C] 12. 对学习内容或学习结果感兴趣而形成的动机,可称为 A.近景的直接动性机B.兴趣性动机C.情趣动机D.直接性动机[ A] 13. 由于对学习活动的社会意义或个人前途等原因引发的学习动机称作 A.远景的间接性动机B.社会性动机C.间接性动机D.志向性动机[A ] 14. 由于个体的内在的需要引起的动机称作 A.外部学习动机B.需要学习动机C.内部学习动机D.隐蔽性学习动机[C] 15. 由于外部诱因引起的学习动机称作 A.外部学习动机B.诱因性学习动机C.强化性动机D.激励性学习动机[ A] 16. 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5.1) A.另一种学习的影响B.对活动的影响C.对记忆的促进D.对智力的影响[ A] 17. 下面的四个成语或俗语中有一句说的就是典型的对迁移现象。 A.举一反三B.聪明过人C.思维敏捷D.物以类聚[ A] 18. 下面所列举的迁移种类领域中,有一种是错误的。 A.态度学习迁移B.情感迁移C.知识与技能迁移D.气质迁移[ D] 19. 下述所列的迁移说中有一种被认为是缺乏科学根据的: A.形式训练迁移说B.同化学习迁移说C.经验类化迁移说D.认知结构迁移说[ A] 20. 知识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6.1) A.感受与体验B.前人经验C.记忆的内容D.信息及其组织[ D] 21. 由于反映活动的形式不同,知识可以分为陈述性知识与 A.程序性知识B.实用的知识C.直观的知识D.可应用的知识[ A] 22.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知识直观的方式主要有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