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所有名词解释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所有名词解释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所有名词解释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所有名词解释

植物组织培养复习材料

一、名词解释。

1、植物组织培养(plant tissue culture):植物的离体器官、组织或细胞在人工制备的培养基上进行无菌培养,并在人工控制的环境条件下,使其发育成完整植株的科学技术

2、脱分化(dedifferentiation):指失去分裂能力的细胞回复到分生性状态并进行分裂,形成无分化的细胞即愈伤组织的现象。

3、再分化(redifferentiation):愈伤组织形成不定芽或不定根或胚状体。

4、外植体(explant):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从活体植株上切去下来的用于离体培养的一切材料。(如器官、组织、细胞、原生质体、种子等)

5、愈伤组织(callus):原本指植物在受伤后于其伤口表面形成的一团薄壁细胞。在组培中,则指人工培养基上由外植体形成的一团无序生长的薄壁细胞。

6、器官发生:胚胎时期由胚层器官原基发育成器官的过程。包括细胞分化和器官形成。

7、胚状体发生:在植物细胞、组织或器官体外培养过程中,由一个或一些体细胞经过胚胎发生和发育过程,形成的与合子胚相类似的结构。可进一步发育成植株。

8、细胞全能性(cell totipotency):指植物的每一个细胞都携带有一完整的基因组,并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潜在能力。

9、细胞分化:一个尚未特化的细胞发育出特征性结构和功能的过程。

10、极性:细胞(也可指器官或植株)内的一端与另一端在形态结构和生理生化上的差异。

11、试管苗:通过组织培养产生的植株。

12、看护培养:是指用一块活跃生长的愈伤组织来看护单个细胞,使其持续分裂和增殖的一种培养方法。这块愈伤组织被称为看护组织。

13、固相化培养:将细胞或原生质体固着在琼脂糖、藻(月元)酸盐或多聚赖氨酸中,然后将他们放入液体培养基中震荡培养。这种培养方法既利用了振荡培养室营养物质和气体易于交换的优点,有利用了固相化使细胞免受振荡时剪切力的作用。

14、悬浮细胞培养:将单个游离细胞或小细胞团在液体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增值的技术。适用于大规模的培养,使细胞工程的基本平台。

15、植板效率=(每个平板中新形成的细胞团数/每个平板中接种的细胞数)*100

16、实验室的组成及功能:1.基本实验室(1)准备室(2)接种室(3)培养室2.辅助实验室(1)细胞学实验室(2)摄影室及暗室(3)生化分析室(无菌操作室、化学实验室、培养室、细胞学观察室、暗室)。

17、植物种质:物亲代通过生殖细胞或体细胞传递给后代的遗传物质,植物种质资源即为携带各种不同遗传物质的植物总称。

18、玻璃化现象:指试管苗的一种生长失调症状,当植物材料进行离体繁殖时,有些培养物的嫩茎、叶片往往会出现半透明状和水渍状,这种现象称为玻璃化。其苗称为玻璃化苗。

19、基本培养基:包括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无机盐类)、维生素和氨基酸,还有糖和水等。

20、完全培养基:在基本培养基基础上,根据各种不同试验要求,添加各种植物生长调节物质以及其他复杂有机附加物,包括有些成分尚不完全清楚的天然提取物。21、外植体褐变:在组织培养过程中,外植体向培养基中释放褐色的物质(醌类)致使培养基逐渐变成褐色,培养材料也随之变成褐色而逐渐死亡的现象。

22、微体快繁: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进行的一种营养繁殖方法。

23、微体嫁接:把极小(小于)的茎尖作为接穗嫁接到实生木上,然后将嫁接后的砧木接种到新培养基上培养。

24、敏感植物:有些植物对病毒极为敏感,一旦感染病毒就会在其叶片乃至全株上表现特殊的病斑,如马铃薯病毒—千日红、黄烟花、心烟叶、毛叶蔓陀罗。菊花病毒—矮牵牛。

25、固相化的方法:凝胶包埋、表面吸附、网格及泡沫固定、膜固定。

26、悬浮细胞培养:将单个游离细胞或小细胞团在液体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增殖的技术。

27、固相化细胞培养:把细胞固定在一种惰性基质,如琼脂、藻盐酸、聚丙烯酰胺、纤维或膜上面或里面,细胞不能运动,而营养液可以在细胞间流动,供应其营养。

28、条件培养:在选用的培养基中,加入一定量以生长过组织或细胞的培养液(离心去除组织或细胞)称条件培养液。用条件培养液培养细胞,即使接种的细胞密度低于最低有效密度,这些细胞也能生长和分裂。

30、再分化培养:

31、液体培养:指在进行培养时,培养基中不加琼脂等凝固剂,一般需要通过振荡等方法解决培养基的通气情况。

32、细胞培养:指从植物体中分离了单细胞,无人工条件下进行培养,使其生长增殖,甚至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技术。

33、无病毒苗:指不含该种植物主要危害病毒的苗木。

34、原生质体融合:指使分离下来的不同亲本的原生质体,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像性细胞受精作用那样互相融合成一体,又称体细胞杂交。

35、胚状体:体细胞在一定条件下所诱导形成的胚称为体细胞胚,即胚状体

36、原生质体:指去掉细胞壁的由质膜包裹有生命活力的裸细胞。

37、单倍体植株:只含有配子体染色体组数的植株。

38 人工种子:指通过组织培养技术,将植物的体细胞诱导在形态上和生理上均与合子胚相似的体细胞胚,然后将它包埋于有一定营养成分和保护功能的介质中,组成便于播种

的类似种子的单位。

39、离体授粉:将未授粉的胚珠或子房从母体上分离下来,进行无菌培养,并以一定的方式授以无菌花粉,使之在试管内实现受精的技术,又称为离体受精或试管受精

40、植物生长调节剂:植物中调节生长及其他功能的激素类物质。主要分为三类:植物生长素类、细胞分裂素类和赤霉素类。

41、器官培养:指植物的根、茎、叶、花器和幼小果实的无菌培养。

42、植物胚胎培养:指对植物的胚、胚胎、胚珠和子房的培养。

二、不定项选择(每题2 分,共10分)

1、下列不属于生长素类的植物激素是__ _A D______。

A Kt;

B IAA;

C NAA;

D ZT

2、影响培养基凝固程度因素有_ _ABCD____。

A 琼脂的质量好坏;

B 高压灭菌的时间;

C 高压灭菌的温度;

D 培养基的PH

3、第一次提出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的理论概念的科学家是:B

A Morel;

B Haberland;

C Schleiden;

D White

4、下列不属于大量元素的盐是___C_ _____。

A NH4 NO3;

B KNO3;

C ZnSO4 .7HO2;

D MgSO4 .7HO2

5、下列实验中可能获得单倍体植株的是__ _BCD_____。

A 小麦的茎尖培养;

B 番茄花药培养;

C 玉米胚乳培养;

D 玉米花粉培养

6、活性炭在组织培养中的作用有__ ABC____。

A 吸附有毒物质;

B 减少褐变,防止玻璃化;

C 创造黑暗环境,增加培养基的通透性,利于根的生长;

D 增加培养基中的养分

7、下列具有细胞全能性的细胞是:_ ABCD___。

A 成熟的老细胞;

B 幼嫩的组织细胞;

C 愈伤组织细胞

D 番茄的受精合子

8、下列培养基中____C ___无机盐的浓度最低。

A MS 培养基;

B B 培养基;

C White 培养基;

D N6 培养基

9、从单个细胞或一块外植体形成典型的愈伤组织,大致经历_ __ACD__三个时期。

A 诱导期;

B 潜伏期;

C 分化期;

D 分裂期

10、植物组织培养的特点是_ ABCD__:

A 培养条件可人为控制;

B 生长周期短,繁殖率高;

C 管理方便;

D 取材少

11、高温易被破坏分解的植物激素是___ABD___。

A IAA;

B GA;

C NAA;

D Zt

12、同一植株下列__ _B___部位病毒的含量最低。

A 叶片细胞;

B 茎尖生长点细胞;

C 茎节细胞;

D 根尖生长点细胞

13、在原生质体的培养中,渗透稳定剂的作用是--A--- :

A 稳定原生质体的形态而不使其被破坏

B 支持作用

C 提供营养

D 调节PH 值

14、下列实验中不可能获得单倍体植株的是__AC_____。

A 水稻茎尖培养;

B 草莓花药培养;

C 玉米叶片培养;

D 棉花胚乳培养

15、适合花粉培养的最适时期是---B--:

A 单核早期

B 单核靠边期

C 二核期

D 三核期

16、IAA需要用___ C____法灭菌。

A 灼烧灭菌;

B 干热灭菌;

C 过滤灭菌

D 高压湿热灭菌

17、能打破种子休眠,促进种子、块茎、鳞茎等提前萌发的激素是---AB----:

A GA;

B IAA;

C NAA;

D ZT

18、下列实验中可能获得单倍体植株的是__ BCD____。

A 小麦的茎尖培养;

B 番茄花药培养;

C 玉米胚乳培养;

D 玉米花粉培养

19、下面属于处于愈伤组织分裂期的特征是__ ABCD____。

A 细胞分裂加快

B 正在分裂的细胞体积小,内无液泡

C 细胞的核和核仁增至最大

D 细胞中的RNA 含量减少,而DNA 含量保持不变

20、赤霉素(GA)需要用____C_ ____法灭菌。

A 灼烧灭菌;

B 干热灭菌;

C 过滤灭菌

D 高压湿热灭菌

21、第一次提出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的理论概念的科学家是___ B_____:

A Morel ;

B Haberland ;

C Schleiden ;

D White

22下列那种方法不能脱除感染植株体内的病毒AC

①茎段培养;②微茎尖培养;③愈伤组织的继代培养;④珠心胚培养

23.适合外植体材料表面消毒的方法是 B

①高压蒸汽;②适宜浓度的消毒剂浸泡;③紫外线消毒;④熏蒸消毒

24、经高温灭菌后。培养基的pH会A

A 降低

B 升高

C 不变

D 不能确定

25、在植物组织培养中,培养基的PH值一般为B

A 低于

B —

C —

D 高于

26、下列有关细胞全能性的含义,正确的是C

A 每个生物体内的所有细胞都具有相同的功能

B 生物体内的任何一个细胞可以完成该个体的全部功能

C 生物体的每一个活细胞都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D 生物体的每个细胞都经过产生、分裂、分化、生长、衰老、死亡的全过程

27、下列那种方法不能脱除感染植株体内的病毒(AC)

A 茎段培养;

B 微茎尖培养。

C 愈伤组织的继代培养;

D 珠心胚培养。

28、下列不属于生长素类的植物激素是___ A______。

A 6-BA;

B IAA;

C NAA;

D IBA

36、根据培养的材料,植物组织培养分:___愈伤组织培养__、___器官培养__、__细胞

培养___、__原生质培养___等类型。

37、组织培养植株再生的途径:__直接产生不定芽___和_通过愈伤组织形成不定芽____。

38、植物组织培养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___萌芽阶段__、__奠基阶段___和_快速发展和应用阶段____阶段。

40、外植体污染原因从病源分面主要有真菌和细菌两大类

41、糖在植物组织培养中是不可缺少的,它不但作为离体组织赖以生长的碳源,而且还

能维持培养基渗透压

42、外植体灭菌一般先用酒精,再用升汞浸泡

43、由愈伤组织后成大致经历诱导期、分裂期、分化期、三个时期。由愈伤组织再

生植株有两条途径和

45、常用的生长素有IAA、2,4-D、IBA NAA等,常用的细胞分裂素KT、ZT、6-BA

46、防褐变的措施:选取适宜的外植体和培养条件、剪切时尽量减少伤口面积、剪切口尽

量平整、连续转移(继代培养)、加入抗氧化剂

47、植物常用脱毒方法:热处理脱毒原理、茎尖培养脱毒原理、化学药剂处理、冷处理原

2,4-D会诱导乙烯的产生,导致纤维素酶等活性升高,引起胚性细胞团的破坏。

②细胞分裂素:细胞分裂素与生长素配合促进诱导体胚形成。

③赤霉素和脱落酸:GA、ABA抑制体胚形成,但ABA可促进胚状体的正常发育,防止畸形胚的产生,尤其是对体胚成熟特别重要。细胞再分化:是指脱分化的分生细胞重新恢复分省能力,沿着正常的发育途径形成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细胞。

7、培养基的配制

答:配制培养基时应做好下列准备工作:(1)实验用具的准备(2)试剂、药品的准备(3)根据培养基的配方、母液扩大倍数及需要配制的培养基体积计算所需的各种母液及其他附加物的量。具体操作如下:1,取规定数量糖原和凝固剂,加热使之溶解 2,根据计算所需量依次加入大量元素、微量元素、铁盐、有机物、生长调节物质母液及其他特殊附加物,搅拌均匀 3,加水定容至规定体积

9、热处理脱毒法

答:原理:(1)高于正常温度的环境(35℃~40℃)时,组织内部的病毒部分或全部钝化(2)热处理使病毒失去传染力。方法:1,适用于离体材料和休眠器官的处理。在50℃左右温水浸渍10min至数小时2,热空气法:盆栽植物移入温热疗室,35~40℃,适合茎尖,处理时间短则几十分钟,长可达数月。局限性:1并非所有的病毒都对热处理敏感 2 延长热处理时间,也可能会钝化,植物组织中的抗性因子 3处理后只有一小部分植株能存活。

10、快繁中几大难题及解决方法

答:影响快繁的方法有内因有外因。因主要是外植体的选取,应该在春夏、早秋时根据外植体基因型和生理、发育等方面选取~1cm的。外因,首先是污染,防止污染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1)选择植物材料(2)严格消毒灭菌(3)合理安排繁殖程序(4)规范操作 2,褐变问题,克服外植体产生褐变的措施有(1)选择适合的外植体和培养条件(2)连续转移(继代培养)(3)加入抗氧化剂;3,玻璃化,控制和克服玻璃化的措施有(1)使用透气好的封口材料(2)光照(3)温度(4)提高琼脂的量(5)硝态和氨态的比例提高(6)继代培养时,降低ck/IAA,增加乙烯醇等(7)抗逆性的锻炼。

原球茎:缩短的呈珠粒状的,由胚性细胞组成的,类似嫩茎的器官

11、植物组织培养的应用及意义:

理论研究(在遗传、生理、生化、病理等研究上的应用);快繁;脱毒;遗传育种(单倍体育种、突变育种、抗性选育、体细胞杂交);次生代谢产物生产(主要用于药物、食品、调料、香精、颜料等领域);种质资源保存和交换;人工制种。

22、茎尖培养脱毒的原理:

1.病毒在植物体内分布不均匀,越接近顶端分生组织,病毒浓度越稀;

2.病毒DNA分子与细胞分装蛋白质合成竞争,在迅速合成的植物细胞中正常合成的蛋白质占优势;

3.病毒的复制赶不上细胞分裂的速度。关键:通常茎尖培养脱毒的效果与茎尖的大小呈负相关,与成活率呈正相关。操作程序:外植体表面灭菌,在解剖镜下,经无菌操作切取小茎尖,接种到备用培养基土培养,并及时观察记录培养结果。

25、在植物组织培养中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各有什么作用

答:生长素能促进细胞的纵向伸长,它的作用具有两重性:既促进生长,又能抑制

生长、甚至杀死植物;既促进发芽,又会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又可疏花疏果。

这取决于浓度、细胞的年龄和器官的种类。一般低浓度促进生长,中浓度抑制生长,高浓度则杀死植物。

细胞分裂素能促进细胞分裂和扩大、延迟衰老和保鲜、诱导芽的分化、促进侧芽发

育,防止果树生理落果、打破种子的休眠,促使其发芽等作用。

26、什么是看护培养其具体的方法是什么

答:看护培养指用一块生长活跃的愈伤组织来看护单个细胞或其他培养物,使其生长和增殖的方法。

具体方法:1、将生长活跃的愈伤组织放入灭过菌的固体培养基上,并在愈伤组织上放一片无菌滤纸片。

2、将该愈伤培养过夜。

3、将单细胞或其他培养物放于滤纸片上面,移入培养室培养。

27、培养基、培养器皿和植物材料通常怎样灭菌

答:植物材料一般采用药剂浸泡灭菌,具体操作如下:

1、外植体的预处理,对植物组织进行修整,去掉不需要的部分,并将外植体用流水冲洗干净。

2、用70%的酒精浸润材料30s 左右。

3、用灭菌剂浸泡灭菌,灭菌时不时搅动,使植物材料与灭菌剂有良好的接触,若灭菌过程中加入数滴吐温,则灭菌效果更好。

4、植物材料用无菌水冲洗3--5 次,以除去灭菌剂。培养基和培养器皿可采用湿热灭菌,培养器皿也可采用干热灭菌,有些培养器械也可采用洒精灯火焰灼烧。

29、NAA 的中文名称是什么有何作用和特点

答:NAA 的中文名称是荼乙酸,是植物生长素的一种。

作用和特点为:促进植物细胞纵向伸长,促进植物细胞脱分化,促进根的生长。除此以外还具有植物生长素类有一般性质:它的作用具有两重性:既促进生长,又能抑制生长、甚至杀死植物;既促进发芽,又会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又可疏花疏果。这取决于浓度、细胞的年龄和器官的种类。一般低浓度促进生长,中浓度抑制生长,高浓度则杀死植物。

32、培养基的制备:

1.母液的配制与保存

2.培养基的配制

3.培养基的灭菌

4.培养基的保存

33、高压蒸汽灭菌锅操作程序:

将分装好的培养基放入高压蒸汽灭菌锅的消毒桶内,灭菌锅内添加适量的水,盖好灭菌锅盖,对角拧紧螺丝;检查一下放气阀有无故障,然后关闭放气阀,打开电源加热,当压力表指

针达时,打开气阀,排出锅内空气,再关闭气阀,此时锅内取而代之的是水蒸气,当高压锅内温度达121℃,压力为时保持此压力灭菌约15~20min,然后切断电源,缓缓打开放气阀放气,待高压锅压力表指针恢复到零后,开启压力锅并取出培养基,室温下冷却。

38、植物组织培养有哪些特点

1)培养条件可以人为控制

(2)生长周期短,繁殖率高:

(3)管理方便,利于工厂化生产和自动化控制:

42、植物胚胎培养的意义

1,克服杂种胚的败育,获得稀有杂种 2,获得和植株 3,打破休眠,促进萌发 4,快速良种,缩短育种 5,克服种子生活力低下和自然不育性,提高种子 6,提高后代抗性,改良 7,种子活力的快速测定 8,的搜集和保存 9,研究胚胎发育的过程和控制机制

45、茎尖培养脱毒的原理

1.病毒在植物体内分布不均匀,越接近顶端分生组织,病毒浓度越稀;

2.病毒DNA分子与细胞分装蛋白质合成竞争,在迅速合成的植物细胞中正常合成的蛋白质占优势;

3.病毒的复制赶不上细胞分裂的速度。关键:通常茎尖培养脱毒的效果与茎尖的大小呈负相关,与成活率呈正相关。操作程序:外植体表面灭菌,在解剖镜下,经无菌操作切取小茎尖,接种到备用培养基土培养,并及时观察记录培养结果。

(完整版)生物化学名词解释大全

第一章蛋白质 1.两性离子:指在同一氨基酸分子上含有等量的正负两种电荷,又称兼性离子或偶极离子。 2.必需氨基酸:指人体(和其它哺乳动物)自身不能合成,机体又必需,需要从饮食中获得的氨基酸。 3. 氨基酸的等电点:指氨基酸的正离子浓度和负离子浓度相等时的pH 值,用符号pI 表示。 4.稀有氨基酸:指存在于蛋白质中的20 种常见氨基酸以外的其它罕见氨基酸,它们是正常氨基酸的衍生物。 5.非蛋白质氨基酸:指不存在于蛋白质分子中而以游离状态和结合状态存在于生物体的各种组织和细胞的氨基酸。 6.构型:指在立体异构体中不对称碳原子上相连的各原子或取代基团的空间排布。构型的转变伴随着共价键的断裂和重新形成。 7.蛋白质的一级结构:指蛋白质多肽链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以及二硫键的位置。8.构象:指有机分子中,不改变共价键结构,仅单键周围的原子旋转所产生的原子的空间排布。一种构象改变为另一种构象时,不涉及共价键的断裂和重新形成。构象改变不会改变分子的光学活性。 9.蛋白质的二级结构:指在蛋白质分子中的局部区域内,多肽链沿一定方向盘绕和折叠的方式。 10.结构域:指蛋白质多肽链在二级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卷曲折叠成几个相对独立的 近似球形的组装体。 11.蛋白质的三级结构:指蛋白质在二级结构的基础上借助各种次级键卷曲折叠成特定的球状分子结构的构象。 12.氢键:指蛋白质在二级结构的基础上借助各种次级键卷曲折叠成特定的球状分子 结构的构象。 13.蛋白质的四级结构:指多亚基蛋白质分子中各个具有三级结构的多肽链以适当方式聚合所呈现的三维结构。 14.离子键:带相反电荷的基团之间的静电引力,也称为静电键或盐键。 15.超二级结构:指蛋白质分子中相邻的二级结构单位组合在一起所形成的有规则 的、在空间上能辨认的二级结构组合体。 16.疏水键:非极性分子之间的一种弱的、非共价的相互作用。如蛋白质分子中的疏 水侧链避开水相而相互聚集而形成的作用力。 17.范德华力:中性原子之间通过瞬间静电相互作用产生的一种弱的分子间的力。当 两个原子之间的距离为它们的范德华半径之和时,范德华力最强。 18.盐析:在蛋白质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高浓度中性盐(如硫酸氨),使蛋白质溶解 度降低并沉淀析出的现象称为盐析。 19.盐溶:在蛋白质溶液中加入少量中性盐使蛋白质溶解度增加的现象。 20.蛋白质的变性作用:蛋白质分子的天然构象遭到破坏导致其生物活性丧失的现象。蛋白质在受到光照、热、有机溶剂以及一些变性剂的作用时,次级键遭到破坏导致天然构象的破坏,但其一级结构不发生改变。 21.蛋白质的复性:指在一定条件下,变性的蛋白质分子恢复其原有的天然构象并 恢复生物活性的现象。 22.蛋白质的沉淀作用:在外界因素影响下,蛋白质分子失去水化膜或被中和其所 带电荷,导致溶解度降低从而使蛋白质变得不稳定而沉淀的现象称为蛋白质的沉淀作

生物名词解释整理

1. 双名法:每种生物的学名采用属名和种名命名 2. 蛋白质的四级结构、多肽:在含有两条或多条多肽链的蛋白质中,各条多肽链因其排列顺序而彼此关联。 多个氨基酸以肽键链接起来形成的就是多肽 3. 胞间连丝:植物细胞壁上有孔,相邻细胞的细胞膜伸入孔中,光面内质网也彼此相通,即成胞间连丝。可以沟通相邻细胞。 4. 叶绿体基粒内囊体:叶绿体内有一系列排列整齐的扁平囊,这些扁平囊称为类囊体。有规律地重叠在一起的,是基粒类囊体。基粒类囊体堆叠成基粒。 5. 开放维管束:指双子叶植物和裸子植物茎的维管束,在韧皮部和木质部之间有束内形成层,维管束之间存在束间形成层,形成层连接成圆环状,能不断增生,使茎增粗,所以称为开放维管束 6. 微体:一种特殊的细胞器。体积比溶酶体小,由单层膜包围,其内含有极细的颗粒状物质,中央常有一高电子密度的核心结晶。 7. 五界分类系统:即将生物分为: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植物界,真菌界,动物界 8. 生物膜:围绕在细胞表面的质膜,各种细胞器的膜和核膜总称为生物膜系统 9. 氧化磷酸化:由呼吸底物脱下的氢,通过呼吸链电子传递到达氧,所发生的ADP磷酸化行程ATP的作用,成为氧化磷酸化作用。 10. 辅酶:结合蛋白酶类分子由蛋白质部分和非蛋白质部分组成,非蛋白质部分(有机分子或金属离子)称酶的辅基(即辅酶)。 11. 系统发育:指生物种族发展史,也即生物进化的历史。 12. 遗传学第三定律:即基因的连锁和交换定律。 原来为同一亲本所具有的两个性状,在F2中常常有连系在一起遗传的倾向,这种现象称为连锁。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会发生交换而导致基因的交换现象。 13. 同源染色体:体细胞中,成对染色体的两个成员,它们的形态和结构是相同的,在减数分裂中能相互配对,这样的一对染色体称为同源染色体。 14. 细胞周期:亲代细胞分裂完成到子代细胞分裂结束所经历的一个完整细胞世代称为细胞周期 15. 输导组织:植物体内运输水分和各种营养物质的组织。 16. 维管形成层:裸子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的根茎中,位于木质部和韧皮部之间的分生组织,可以不断产生次生木质部和次生韧皮部 17. 病毒:由一个核酸分子(DNA或RNA)与蛋白质构成或仅由蛋白质构成的非细胞形态的靠寄生生活的生命体。 18. 共质体途径和质外体途径:水、无机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穿过生活细胞的胞间连丝,顺离子浓度梯度进行的运输途径是共质体途径。 水液(大分子)在相邻细胞的细胞壁和细胞间隙中运行是质外体途径。 19. 孢子生殖:是由母体先形成专管生殖的特定部分,然后由孢子囊产生许多孢子的生殖方式。孢子囊成熟时孢子三处,遇到适宜条件就萌发成新个体 20. 双受精现象:被子植物中,两个精子分别与卵细胞和极核融合的现象 21. 生活史:被子植物的生活史指包括无性世代(植物体以产生孢子进行生殖)和有性世代(以产生配子进行生殖) 22. 重组率:杂合体产生重组型配子的频率,也即重组型配子数占配子总数的百分率 23. 噬藻体:侵染蓝藻的病毒(不确定) 24. 菌根:指土壤中某些真菌与植物根的共生体(不确定)

植物组织培养习题及答案

0.填空 1.根据培养的材料,植物组织培养分:愈伤组织培养、(器官培养、细胞格养、原生质体培养(悬浮培养 2.植物组织培养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萌芽阶段、奠基阶段,快速发展和快速发展和应用阶段 3,1902年,Haberlandt提出了植物细胞“全能性”学说,1934年, White出版了《植物组织培养手册》培养等类型从而使植物组织培养为一门新兴学科。 一.填空、 1,组织培养实验室必要的设备有超净工作台、高压灭菌器、调机、_天平、显微镜、_蒸馏水,发生器,酸度计 养基成分主要包括①无机营养成分、②有机营养成分)、_③植物生长调节物质、_④碳水化合物、⑤其它物质 3、培养基最常用的碳源是_蔗糖,使用浓度在1%-5%常用3% 4、糖在植物组织培养中是不可缺少的,它不但作为离体组织棱以生长的碳源而且还能维持培养基渗透压 5、在固体培养时琼脂是使用最方便、最好的凝固剂和支持物般用量6-10g/L之间 6.驯化的目的:在于于提高试管苗对外界环境条件的适应性,提高其光合作用的能力,促使试健壮,提高苗的移裁成活 7、生长素/细胞分裂素的高低决定着外植体的发育方向,其比值高:有利于根的形成和愈伤组织的形成:低:有利于芽的形成 8、培养基灭菌一般在108kPa的压力下,锅内温度达_121℃C,维持_20-30min、 9.选择外植体时应选择①选择优良的种质、②选健壮的植株、③选最适的时期和④选取适宜的大小。 10、诱导胚状体比诱导芽的优点:(1)数量多、(2)速度快、_(3)结构完整 11、试管苗的生态环境:高温且恒温、高湿、弱光、无菌 12、培养基中加入活性炭的目的:利用其吸附能力,减少一些有害物质的影响大 13、筛选培养基的方法:单因子试验法、多因子试验法、广谱实验法 14、植物培养技术:灭菌、接种种、培养、驯化四个环节 15、试管苗的驯化注意:基质、温、光、水、肥、气的综合管理 二.填空 1.绝大多数培养植物再生植株时都先经过愈伤组织阶段 2.愈伤伤组织形成大致经历诱导期、分裂期一和分化期三个时期 3、愈用植物生长调节物质时要注意:种类和浓度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比值4.愈伤组织的形态发生方式主要有不定芽方式和胚状体方式 5.组织培养细胞再分化包括四个水平:细胞水平的再分化、组织水平的再分化、器官水平的再分化(器宣发生)和植株水平的分化 三.填空: 1.植物器官培养主要是指植物的根、茎、叶、花器和幼小果实的无菌培养。 2、茎尖培养根据培养目的和取材大小分为茎尖分生组织培养和普通茎尖培养两种类型。前者主要是对茎尖长度不超过,最小只有几十微米的茎尖进行培养,目的是获得无病毒植株:后者是对几毫米乃至几十毫米长的茎尖、芽尖及侧芽的培养,目的是离体快繁 3.不定芽产生的途径一是从外植体上直接产生二是从由外植体诱导产生的愈伤组织上产生 4.离体叶培养是指包括叶原基、叶栖、叶鞘、叶片、子吐等叶组织的无菌培养 5.在离体叶培养中,6-BA和KT利于芽的形成;24D利于愈伤组织的形成 四.填空 1、胚胎培养包括幼胚培养、成熟胚培养、胚乳培养、胚珠培养以及子房培养 2、离体胚的培养分为二种类型:。成熟胚培养和_幼胚培养六

动物生物学名词解释讲解

原生动物门 1.食物泡(Food vacuole ):食物进入原生动物体内后被细胞质形成食物泡随原生质流动,并经消化酶消化,消化后的营养物质从食物泡进入内质,不能吸收的食物残渣由体表或胞肛排出体外。 2.胞肛(Cytopyge):又称肛点,是不能消化的食物残渣从体表固定位置排出体外的胞器。 3.胞口:原生动物门纤毛虫纲的多数动物用以取食的细胞器的一个结构,位于胞咽之前。 4.胞咽:原生动物门纤毛虫纲的多数动物用以取食的细胞器的一个结构,位于胞口之后。 5.表膜(pellicle):又称皮膜,是原生动物身体表面一层很薄的原生质膜,使身体保持了一定形状。表膜的弹性又可使身体适应改变形状。 6.大核:纤毛虫类都具大核和小核两种类型的细胞核,大核负责纤毛虫的正常代谢、细胞分化控制等。大核可以通过DNA 的复制成为多倍体核。 7.小核:是纤毛虫类两种类型的细胞核的一种。一般较小,呈球形,数目不定,小核负责基因的交换重组并由它产生大核,小核均为二倍体,因此又称为生殖核。 8.伸缩泡(contracrtile vacuole ):是原生动物体内水分调节细胞器,兼有排泄功能。不同种类的原生动物伸缩泡的结构不尽相同,纤毛虫的伸缩泡最复杂,每个伸缩泡有6-10 个收集管,收集管周围有很多网状小管,收集内质中的多余水分及部分代谢产物,最终由伸缩泡与外界相通的小孔排出体外。9.收集管(collecting canals):纤毛虫体内与伸缩泡相通的,周期性地将内质网收集的水分集中注入伸缩泡的结构。 10.外质(ectoplasm):原生动物的细胞质靠近表膜的一层,光镜下外质透明清晰,较致密。在变形虫中可以看到外质与内质相互转化。外质可以分化出一些特殊的结构,如腰鞭毛虫的刺丝囊(nematocyst),丝孢子虫的极囊(polar capsule),纤毛虫的刺丝泡(trichocyst)等。 11.内质(endoplasm):原生动物的细胞质不靠近表膜的部分,光镜下不透明,含有油滴、淀粉、副淀粉等颗粒,内质中含有各种细胞器:色素体(chromatophore )、食物泡(food vacuola)、眼点(stigma)、伸缩泡(contractile vacuole)、线粒体(mitochondrion)、高尔基体(Golgi apparatus)等。 12.溶胶质(plasmasol)、凝胶质(plasmagel):原生动物门肉足虫纲动物的内质可分为固态的凝胶质和液态的溶胶质。在运动时虫体后端的凝胶质因蛋白质的收缩产生压力,使溶胶质向前流动同时伸出伪足。溶胶质流到前方后压力减小,溶胶质又由前向后回流,再成为凝胶质。这样凝胶质与溶胶质的不断交换形成变形运动。 13.植物性营养(holophytic nutrition):原生动物门植鞭毛类体内含有色素体,可以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糖类,制成自身生长的营养物质,这种营养方式称为植物性营养。 14.动物性营养(holozoic nutrition) :原生动物通过伪足吞噬或通过胞口、胞咽将细菌、有机质颗粒等食物取食进细胞质内形成食物泡,经消化酶的作用吸收消化后的营养,不能消化的食物残渣则由胞肛排出体外,这种营养方式称为动物性营养。 15.腐生性营养(saprophytic nutrition):一些寄生和自由生活的原生动物可以通过体表的渗透作用从生活的环境介质中摄取溶于水的有机物以获取自身生长的营养物质。这种营养方式称为腐生性营养。16.眼点:一些鞭毛虫类身体前端会有类胡萝卜素的脂类集合成为一个红色的眼点,与鞭毛基部的副鞭毛体一起构成某些鞭毛虫的感光细胞器。 腔肠动物门 1.缘膜:水螅纲水母的伞缘向内突起,成为一环状膜,称为缘膜。 2.隔膜:珊瑚纲的腔肠动物体壁内胚层向消化循环腔垂直长入的突起,有的可以连接到口道,将消化循环腔分为初级隔膜、次级隔膜和三级隔膜。 3.神经细胞(nerve cell):位于皮肌细胞基部,接近中胶层,它的细胞突起彼此相连成网状,构成神经网,起传导刺激向四周扩散的作用; 4.刺细胞(cnidoblast):腔肠动物特有的,分布于体表皮肌细胞之间,以触手上为多。刺细胞内有刺丝囊(nematocyst),囊内有毒液和一盘旋的丝状管(刺丝):遇到刺激,囊内刺丝翻出,注射毒液或把外物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植物组织培养是指将植物体的一部分接种在合成培养基上,使其按照预定目标生 长发育成新植株。近年来,花卉组织培养及快繁脱毒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花卉种苗 繁殖生产中。 一、组织培养在花卉产业中的应用 1.快速、大量繁殖优良品种组织培养技术已成为种苗生产的主要技术之一。经组织 培养,可增加繁殖系数,加快繁殖速度,可生产出种性纯、品质好、产花量高的生产 性用苗。在花卉育种过程中,不断的杂交、选种极大地扩展了花卉的花形与颜色,使 得花卉在各方面都越来越接近人们的需求。但在同时,也造成了花卉基因类型的高度 异质化———子代不易有均一表现。而组培苗是在母株器官、组织或细胞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可以保持母株的全部特性(花形、花色、株形、开花习性、抗逆性等), 因而可以根据需要来选择集多种优良性状于一体的植株加以分生,从而得到大量与母 株一模一样的植株。 2.培育脱毒苗木采用组织培养技术,利用植株的分生组织不易感染病毒的原理,可 以对花卉植株的分生组织进行组织培养来繁殖苗木,防止亲代植株的病害传递给子代,从而达到脱毒的目的。 病毒病对长期应用营养繁殖(分株、扦插等)的观赏植物及其生产的危害相当严重。由于观赏植物多采用营养繁殖,如嫁接、分株、压条等方法繁殖时,病毒(及类 病毒)则通过营养体及刀具、土壤传递给后代,大大加速了病毒病的传播与积累,导 致病毒病的危害越来越严重。据统计,观赏植物的病毒已多达100多种,并且逐年有 新增病毒的报道。观赏植物因病毒病大大影响其观赏价值,表现在康乃馨、菊花、百合、风信子等的鳞茎、球茎与宿根类花卉及兰科植物等严重退化,花少且小,花朵畸形、变色,大大影响观赏价值,严重者甚至导致某些品种的灭绝,严重制约观赏植物 生产的发展,这也是我国切花品种跨不出国门的原因之一。组培快繁技术已应用到蝴蝶兰的栽培中非洲菊也可以通过组培快繁技术进行繁殖 植物组织培养脱毒的原理主要是利用茎尖分生组织不带毒或少带毒。感病植株体内的病毒分布不均匀,其数量随植株部位和年龄而异,越靠近茎尖顶端的区域,病毒 的浓度也越低。分生区域无维管束,病毒只能通过胞间连丝传递,赶不上细胞不断分 裂和活跃的生长速度,因此生长点含有病毒的数量极少,几乎检测不出病毒。因此, 茎尖培养时,切取茎尖的大小对脱毒效果有很大影响,茎尖越小效果越佳,但太小时 不易成活,过大则不能保证完全除去病毒。不同种类的植物和不同种类的病毒在茎尖

生物学名词解释大全

生物学名词解释大全(中英) sample 样本:提供群体信息的亚单位,样本要求大小合适,并随机取样才具有代表性。 sampling error 样本误差:在一个小样本中预期的比例会发生随机改变的现象。 satellite DNA卫星DNA:真核生物基因组中的一种高度重复顺序,富含A-T ,当进行CsCl密度梯度离心时,基因组呈现一条宽的带,而在其上方高度重复顺序显示了单独的一条细带,故称卫星DNA。 scaffold attachmentation region (SARs) :骨架附着区:DNA上的特异位置,附着在染色体的骨架上。 secondary law 第二定律:见自由组合定律(independent assortment)。 secondary nondisjunction 次极不分离:初极不分离产生的雌性后代中X染色体再度不分离。 second-site mutation 第二位点突变:见抑制基因突变(suppressor mutation)。 selection coefficient 选择系数:计算对一种基因型的选择相对强度。 selection differential 选择差数:在自然和人工选择中,被选择亲代的表型平均值和未被选择的群体平均表型之间的差异。 self-assembly 自组装、自动装配:由亚基按特定的模式自动聚集成某种功能结构的过程。 self-fertilization (selfing) 自体受精:同一个体产生的雌性和雄性配子相互结合。 self-splicing 自我剪接:某些前体RNA分子内含子的切除,此过程在有的生物中是蛋白依赖性反应。 semiconservative replication mode 半保留复制模型:在DNA复制两条子DNA链中,每条双链都含有一条亲代的单链。 semidiscontinuous 半不连续(复制):DNA复制时前导链上DNA的合成是连续的,后随链上是不连续的,故称半不连续复制。 sense codon 有义密码子:mRNA上相对一个氨基酸的密码子。 Sequence Tagged Site, (STS)序列位置标签:一段短的DNA序列(200-500个碱基对),这种序列在染色体上只出现一次,其位置和碱基顺序都是已知的。在PCR反应中可以检测处STS来,STS适宜于作为人类基因组的一种地标,据此可以判定DNA的方向和特定序列的相对位置。ETS是cDNA上的STS。 sex chromosome 性染色体:在真核生物中和性别相关的染色体,如X, Y和Z,W。这些

植物组织培养名词解释

主要概念名词解释 细胞全能性:指细胞经分裂和分化后仍具有形成完整有机体的潜能或特性。 分化:指做工作使之瓦解;非特化的早期胚胎细胞获得特化细胞(如心脏、肝脏或肌肉细胞)特性的过程。 脱分化:已分化的细胞在一定因素作用下恢复细胞分裂能力,失去原有分化状态的过程。 再分化:已经脱分化的愈伤组织在一定条件下,再分化出胚状体,形成完整植株。 外植体:植物组织培养中作为离体培养材料的器官或组织的片段。 组织培养:植物组织培养概念(广义)又叫离体培养,指从植物体分离出符合需要的组织。器官或细胞,原生质体等,通过无菌 操作,在人工控制条件下进行培养以获得再生的完整植株或 生产具有经济价值的其他产品的技术。植物组织培养概念 再生植物。 愈伤组织:指植物体的局部受到创伤刺激后,在伤口表面新生的组织。 它由活的薄壁细胞组成,可起源于植物体任何器官内各种组 织的活细胞。 定芽:生长在枝上有一定位置的芽称为定芽。象顶芽、腋芽、副芽等

均在一定部位生出的芽,称为定芽. 不定芽:从叶、根、或茎节间或是离体培养的愈伤组织上等通常不形成芽的部位生出的芽,则统称为不定芽。 继代培养:指愈伤组织在培养基上生长一段时间后,营养物枯竭,水分散失,并已经积累了一些代谢产物,此时需要将这些组织 转移到新的培养基上,这种转移称为继代培养或传代培养。消毒:指杀死病原微生物、但不一定能杀死细菌芽孢的方法。 人工种子:将组织培养产生的体细胞胚和性细胞胚包裹在能提供养分的胶囊里,再在胶囊外包上一层具有保护功能和防止机械损 伤的外膜,形成一种类似于种子的结构。 褐变:饲料在加工过程中或长期贮存于湿热环境下,其所含的氨基化合物如蛋白质、氨基酸及醛、酮等与还原糖相遇,经过一系列 反应生成褐色聚合物的现象称为褐变反应,简称褐变。 污染:指自然环境中混入了对人类或其他生物有害的物质,其数量或程度达到或超出环境承载力,从而改变环境正常状态的现象。玻璃化:将某种物质转变成玻璃样无定形体(玻璃态)的过程,是一种介于液态与固态之间的状态,在此形态中没有任何的晶体结 构存在。 体胚:由体细胞发育成的胚。又称体细胞胚。 茎尖培养:把茎尖的分生组织或包括有此分生组织的茎尖分离进行无菌培养的方法。 单细胞培养:亦称游离细胞培养。是指酵母菌、细菌等单细胞生物的

国内外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差距

国内外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差距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专业班级:生物工程2009级1班 完成日期:2012-06-05

摘要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是农业生物技术中最早实现产业化并取得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领域,在理论研究和生产实践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通过对国内外植物组培的发展概况以及技术差距的分析,指出了我国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发展现状、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应采取的措施,并对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发展作了展望。 关键词:组织培养概况差距展望 Abstract The plant tissue culture technology is agricultural biotechnology as the first realized industrialization and get a remarkable economic and social benefits of the field, in the theoretical research and production practice has wide application value. Through the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plant tissue and the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the technology gap analysis, and pointed out the plant tissue culture technology's development present situation,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the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plant tissue culture technology are discussed. Key words:Tissue culture situation gap looking

高中生物名词解释

绪论 1、应激性:任何生物体对外界的刺激都能发生一定的反应。趋向有利刺激,逃避不利刺激。 2、反射:人和动物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体和外界环境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规律性的反应。 细胞的化学成分 3、原生质:是细胞的生命物质。它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脂类和核酸。细胞是由原生质构成的。构成细胞的这一小团原生质又分化为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部分。 4、结合水:水在细胞中以两种形式存在。一部分与细胞的其他物质结合,叫结合水。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组成成分。 5、自由水:大部分以游离的形式存在,可以自由流动,叫自由水。 6、缩合:氨基酸分子互相结合的方式是: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相连接,同时失去一分子的水,这种结合方式叫缩合。 7、肽键: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那个键(—NH—CO—)叫做肽键。 8、二肽:由两个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的化合物,叫做二肽。 9、多肽:由多个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的含有多个肽键的化合物,叫做多肽。 10、核酸:核酸最初是从细胞核中提取出来的,呈酸性,因此叫做核酸。 11、脱氧核糖核酸:核酸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含有脱氧核糖的,叫做脱氧核糖核酸,简称DNA. 12、核糖核酸:另一类是含有核糖的,叫做核糖核酸,简称RNA.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13、显微结构: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中能够观察到的细胞结构。 14、亚显微结构:又称超微结构。指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能分辨清楚的细胞各种微细结构。 15、细胞膜:又称原生质膜或质膜,是细胞的原生质体分化形成,并位于其外表面的一层极薄的膜结构。

16、膜蛋白:指细胞各种膜结构中蛋白质成分。 17、载体蛋白:膜结构中与物质运输有关的一种跨膜蛋白质。这种膜运输蛋白质具有专一的结合部位,对所结合的物质具有高度选择性,只能同专一物质结合的特性类似于酶同底物的反应。当某种载体蛋白的外端表面的结合部位与专一性物质结合后,载体蛋白分子就发生构象变化,将该物质分子运转到膜的表面,随之释放到细胞质中。 18、细胞质:在细胞膜以、细胞核以外的原生质,叫做细胞质。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活细胞,可以看到细胞质是透明的胶状物,细胞质主要包括基质和细胞器。 19、细胞质基质:细胞质呈液态的部分是基质。 20、细胞器:细胞质中具有特定功能的各种亚细胞结构的总称。 21、染色质:在细胞核中分布着一些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这些物质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在细胞分裂间期,这些物质成为细长的丝,交织成网状,这些丝状物质就是染色质。 22、染色体:在细胞分裂期,细胞核长丝状的染色质高度螺旋化,缩短变粗,就形成了光学显微镜下可以看见的染色体。 细胞分裂 23、细胞周期: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上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这是一个细胞周期。一个细胞周期包括两个阶段:分裂间期和分裂期。 24、分裂间期:从细胞在上一次分裂结束之后到下一次分裂之前,是分裂间期。 25、分裂期:在分裂间期结束之后,就进入分裂期。 新代概述 26、新代:生物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以及生物体物质和能量的转变过程,叫做新代。 27、同化作用(合成代):在新代过程中,生物体把从外界环境中摄取的营养物质转变成自身的组成物质,并储存能量,这叫做同化作用。 28、异化作用(分解代):生物体把组成自身的一部分物质加以分解,释放出其中的能量,并把代的最终产物排出体外,这叫做异化作用。

植物组织培养重点

名词解释 1.外植体:由活植物体上切取下来的可以用于组织培养的组织或器官。 2.愈伤组织:在人工培养基上由外植体长出来的一团无序生长的薄壁细胞(细胞排列疏松、 无规则)。 3. 植物细胞的脱分化:由高度分化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产生愈伤组织的过程,又称去分化。 4. 植物细胞的再分化:脱分化产生的愈伤组织在培养过程中重新分化根或芽等器官的过程。 5. 试管苗的玻璃化 植物组培玻璃化苗的1、叶和嫩梢呈水晶透明或半透明水渍状; 2、整株矮化肿胀、失绿; 3、叶片皱缩成纵向卷曲,脆弱易碎; 4、叶表缺少角质层蜡质,没有功能性气孔,不具栅栏组织,仅有海 绵组织。 玻璃化现象的预防措施: 1、适当控制培养基中无机盐浓度 2、适当控制培养基中蔗糖和琼脂浓度 3、适当降低细胞分裂素和赤霉素浓度 4、增加自然光照,控制光照时间 5、改善培养皿的气体交换状况 6、控制好温度 7、在培养基中添加其他物质 6.胚性感受态:体胚发生的相对容易程度。 7.人工种子又称合成种子或体细胞种子。任何一种繁殖体,无论是在涂膜胶囊中包裹的、裸露的或经过干燥的,只要能够发育成完整的植株,均可称人工种子。 8.微室培养法:即将细胞培养在很少量的培养基中。 9.看护培养法:指用一块活跃生长的愈伤组织来看护单个细胞,并使其生长和增殖的方法。 10.植板效率:已形成细胞团的百分数,即每100个铺在平板上的细胞中有多少个长出细胞团。 11.试管外生根:将生根诱导与驯化培养结合在一起. 试管内生根:茎芽生根诱导有2条途径,其中一途径为试管内生根,在试管内诱导枝条生根叫试管内生根 12.植物离体保存:将离体培养的植物细胞、组织、器官或试管苗,保存于人工环境下,一般需要在低温或超低温条件下进行,以抑制其生长,达到长期保存的目的。 13.超低温保存:低温从4℃往下推,-80℃(干冰温度),-196℃以下的低温称为超低温。 问答题 1. 母液:为了避免每次配制培养基都要对几十种化学药品进行称量,将培养基中的各种成分按质量的特定倍数称量配制成的浓缩液。 2.植物激素 ⑴生长素类 生长素主要促进细胞分裂的生长,促进细胞脱分化,有利于诱导愈伤组织的产生,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同时使用有协调作用,在离体培养分化调节中,生长素促进根的形成抑制芽的形成,液体培养中利于体细胞胚胎发生。常用IAA、IBA、NAA、2,4-D。 ⑵细胞分裂素类:促进细胞分裂和扩大,调解器官分化,延缓组织衰老,增强蛋白质合成,能改善其它激素作用,离体培养中,促进不定芽的发生,与生长素协调作用可有效控制培养物的生长与分化。常用6-BA、ZT、KT、2iP。 ⑶赤霉素类:促进细胞伸长生长、诱导花芽形成、打破种子休眠以及诱导单性结实等生理功能。有20多种,目前主要是赤霉酸GA3。离体培养下,还与生长素协调作用对形成层分化有影响,刺激体细胞胚进一步发育成植株。 (4)脱落酸:对某些植物体细胞胚发生的特异基因表达起调控作用,激活相关基因的表达,大量合成贮藏蛋白、晚期胚胎丰富蛋白和少量胚胎发生特异性蛋白。通常低浓度促进体细胞胚发生,高浓度抑制体细胞胚的发生。 3.芽的增殖途径 (一)通过愈伤组织 利用植物细胞在培养中无限增殖的可能性以及它们的全能性,可以对若干种植物类型进行快速繁殖。由这些植物的器官或组织诱导形成的愈伤组织,通过器官发生或体细胞胚胎发生都可以分化出植株。 (二)不定芽形成:产生不定芽的器官:根(福禄考属植物、苹果的某些无性系、悬钩子属植物)、鳞茎(风信子—基部受伤以后)、叶(秋海棠、天竺葵等)。通过培养基中适当配比激素的影响,就是那些在正常情况下不能进行营养繁殖的植物,如芸苔属

《普通生物学》名词解释

一、细胞学部分 原生质:泛指细胞内的生活物质,是生命的物质体系。 细胞质:细胞膜以内,细胞核以外的原生质。 细胞器:细胞内具有特定功能和结构的亚细胞结构。 细胞骨架:细胞内的骨架结构,由微丝、微管、中间丝组成,用于维持细胞形态结构与内部结构的有序性。被动吸收:由于膜内外浓度差和电位差导致离子由膜外向膜内运动的过程。 主动吸收:提供能量的前提下,离子逆化学势和浓度差由膜外向膜内运动的过程。 胞饮作用:质膜内陷包围营养物质小囊泡脱落游离于细胞质内的过程。 遗传:生物的基本特征信息由父母传递给子代的信息传递过程。 细胞周期:一个细胞从分裂结束到下一个分裂结束为止的全过程。 细胞凋亡:为维持内环境稳定,由基因控制的细胞自主有序的死亡。 细胞的全能性:一个有机体内的每一个细胞都具有相同的成套遗传物质,含有发育为完整个体或分化为其他细胞所必需的全部基因,具有分化的潜能。 干细胞:一类增殖较慢但能维持自我增殖的细胞,可产生另外一群有限、分裂迅速的转移细胞群。 二、植物学部分 开花:雄蕊中的花粉粒和雌蕊中的胚囊成熟,花萼和花冠打开,露出雄蕊和雌蕊的现象。 传粉:花粉囊中的花粉散出,借助一定的媒介力量,传送到同一朵花或另一朵花的柱头的过程。 双受精:花粉管到达胚囊后,花粉管末端破裂,释放出两枚精子,其中一枚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以后发育为胚,另一枚与胚囊中央的极核结合形成受精极核,以后发育为胚乳的现象。 真果:由子房壁发育而来的果实。 假果:除子房壁外,花其他部分也参与发育的果实。 单果:单雌蕊形成的果实。 聚合果:一朵花中复雌蕊形成的果实。(草莓) 聚花果:由花序形成的果实,又称复果。(菠萝、无花果) 肉果:成熟时果皮肉质化的果实。 干果:成熟后果皮干燥无汁的果实。 种子的寿命:一定条件下种子保持活力的最长期限。 种子的休眠:种子成熟后在适宜条件下仍不能萌发,必须经过一段相对静止的时间才能萌发。 生活史:种子从营养生长、生殖生长到又形成新一代种子的过程。 营养繁殖:植物营养体的一部分从母体离开直接形成新个体的繁殖方式。 植物必须元素:植物正常生理活动所必需的营养元素。 离子间的拮抗作用:溶液中一种离子的存在抑制另一种离子的吸收的作用。 离子间的协调作用:溶液中一种离子的存在促进另一种离子的吸收的作用。 可再利用元素:一种进入植物器官内的矿质元素又可运输到其他的组织或器官的元素。 不可再利用元素:进入植株器官后不能再运输的元素。 生物固氮:根瘤菌将大气中游离态的氮转化为氨,提供自身需要的同时,也为植物提供含氮化合物。根瘤:根瘤菌进入跟内产生的共生体。 菌根:根与真菌形成的共生体。 植物激素:植物体内合成,能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并对其生长发育有显著生理作用的微量有机物。 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植物激素活性的人工合成物质。 激素受体:能与植物激素专一结合,并在结合后产生特定激素生理生化效应的物质。 植物的运动:植物器官在外界刺激下能在一定空间内移动。 向地性:植物受到重力作用向一定方向生长的现象。 向光性:单侧光照射下,植物向光生长的现象。 向性运动:植物受到外界因素单方向刺激下所产生的定向生长运动。 感性运动:植物受到外界因素刺激产生与刺激方向无关的生长运动。

高中生物名词解释集锦

高中生物名词解释集锦 1、应激性:任何生物体对外界的刺激都能发生一定的反应。趋向有利刺激,逃避不利刺激。 2、反射:人和动物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体内和外界环境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规律性的反应。 3、原生质:是细胞内的生命物质。它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脂类和核酸。细胞是由原生质构成的。构成细胞的这一小团原生质又分化为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部分。 4、结合水:水在细胞中以两种形式存在。一部分与细胞内的其他物质结合,叫结合水。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组成成分。 5、自由水:大部分以游离的形式存在,可以自由流动,叫自由水。 6、缩合:氨基酸分子互相结合的方式是: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相连接,同时失去一分子的水,这种结合方式叫缩合。 7、肽键: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那个键(—NH—CO—)叫做肽键。 8、二肽:由两个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的化合物,叫做二肽。 9、多肽:由多个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的含有多个肽键的化合物,叫做多肽。 10、核酸:核酸最初是从细胞核中提取出来的,呈酸性,因此叫做核酸。 11、脱氧核糖核酸:核酸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含有脱氧核糖的,叫做脱氧核糖核酸,简称DNA。 12、核糖核酸:另一类是含有核糖的,叫做核糖核酸,简称RNA。 *13、显微结构: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中能够观察到的细胞结构。 *14、亚显微结构:又称超微结构。指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能分辨清楚的细胞内各种微细结构。 15、细胞膜:又称原生质膜或质膜,是细胞的原生质体分化形成,并位于其外表面的一层极薄的膜结构。 16、膜蛋白:指细胞内各种膜结构中蛋白质成分。 17、载体蛋白:膜结构中与物质运输有关的一种跨膜蛋白质。这种膜运输蛋白质具有专一的结合部位,对所结合的物质具有高度选择性,只能同专一物质结合的特性类似于酶同底物的反应。当某种载体蛋白的外端表面的结合部位与专一性物质结合后,载体蛋白分子就发生构象变化,将该物质分子运转到膜的内表面,随之释放到细胞质中。 18、细胞质:在细胞膜以内、细胞核以外的原生质,叫做细胞质。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活细胞,可以看到细胞质是透明的胶状物,细胞质主要包括基质和细胞器。 19、细胞质基质:细胞质内呈液态的部分是基质。 20、细胞器:细胞质中具有特定功能的各种亚细胞结构的总称。 *21、染色质:在细胞核中分布着一些

植物组织培养

名词解释 1.细胞的全能性:指植物体的任何一个有完整细胞核的活细胞都具有该植物的全套遗传基因和产生完整植株的潜在能力。 2.分化:指细胞、组织、器官或整株植物从分生组织或幼小状态发育为成熟状态的过程,并在生理、形态上发生的变化。其最大的特征是失去分裂能力。 3.脱分化:植物离休的器官、组织、细胞在人工培养基上,经过多次细胞分裂而失去原来的分化状态,形成无结构的愈伤组织或细胞团的过程,使其回复到胚性细胞的状态。其特征是已失去分裂能力的细胞重新获得了分裂能力。 4.再分化:指由脱分化的细胞再度分化成另一种或几种类型的细胞、组织、器官,甚至最终再生成完整的植株的过程。 5.试管苗:指在无菌离体条件下,对植物组织、细胞、器官进行组培所获得的的再生植株。 6.根芽激素理论:根和芽的分化由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比率所决定,这一比率高时促进生根,比率低时促进茎芽的分化,比率适中时,组织则倾向于以一种无结构的方式生长。通过改变培养基中这两类生长调节物质的相对浓度可以控制器官的分化。 7.污染:批在组培过程中,由于真菌、幼苗等微生物的侵染,在培养容器内滋生大量的菌斑,使试管苗不能生长和发育的现象。 8.褐变:指在组培过程中,培养材料向培养基中释放褐色物质,致使培养基逐渐变成褐色,培养材料也随之慢慢变褐而死亡的现象。 9.玻璃化现象:指试管苗因生理失调而引起的嫩茎、叶片出现半透明状和水渍状的现象。 10.无菌操作:亦称接种。指将经过表面灭菌后的植物材料在无菌环境中切碎或分离出器官、组织或细胞转移到无菌培养基上的过程。由于整个过程均在无菌条件下进行,所以将这个过程称为无菌操作。 11.植物组织培养:指在无菌条件下,将离体的植物器官(如叶、花、未成熟的果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第2章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第二节植物组织培养概述 一、授课章节 第二节植物组织培养概述。 二、学时安排 2学时。 三、教学目标 1.掌握植物组织培养的含义。 2.了解植物组织培养的类型划分。 3.理解植物组织培养的应用原理。 4.掌握植物组织培养的特点和应用。 四、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 植物组织培养的含义、特点和应用。 难点: 植物组织培养的应用原理。 五、教具 电化教学设备,植物组织培养试管苗。 六、教学方法 讲授法,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过程 Ⅰ.导入 前面我们学习了有关植物育种的一些知识,今天,请看我给同学们看一样东西(教师拿出试管苗),问同学们这是什么呢?这就是我们要学的植物组织培养。 II.新课

一、植物组织培养的含义 植物组织培养是指在无菌条件下,将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细胞以及原生质体培养在人工培养基上,给予适宜的培养条件,使其长成完整植株的过程。由于培养物脱离母株在试管内培养,故又称离体培养、试管培养。 二、植物组织培养的类型 植物组织培养由于分类依据不同可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三、植物组织培养的应用原理 (一)植物细胞全能性 植物细胞全能性,是指植物体上每个具有完整细胞核的植物细胞,都具有该植物体的全部遗传信息和产生完整植株的能力。植物的体细胞一旦脱离所在器官或组织的束缚成为离体状态时,在一定的营养、激素和外界条件作用下,就可能表现出全能性,而生长发育成为完整的植株。

(二)细胞的分化和形态建成 (三)植物的再生功能 四、植物组织培养的特点 (一)研究材料来源单一,无性系遗传信息相同 (二)试验经济,管理方便,工作效率高 (三)培养条件人为控制,可周年连续进行试验或生产 (四)生长快,周期短,繁殖率高 五、植物组织培养的应用 (一)优良品种的快速繁殖 (二)脱毒及脱毒苗的再繁育 (三)植物新品种的培育 (四)种质资源的保存和交换 (五)有用次生代谢产物的生产 III.作业 1.简述植物组织培养的概念和培养类型。 2.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有哪些特点? 3.植物组织培养在生产上有哪些方面的应用? 4.通过学习,你对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是怎样理解的? 第二节植物组织培养厂房的设计与构建一、授课章节 第二节植物组织培养厂房的设计与构建。 二、学时安排 2学时。

微生物学名词解释汇总

1.微生物:指一切肉眼瞧不见得,需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得微小生物得 总称(<0。1㎜)。特点:小、简、低。 2.微生物学就是一门在分子、细胞或群体水平上研究微生物得形态构造、生理代谢、遗传 变异、生态分布与分类进化等生命活动基本规律,并将其应用于工业发酵、医药卫生、生物工程与环境保护等实践领域得科学、 3.原核微生物就是指一大类只含1个DNA分子得原始核区而无核膜包裹得原始单细胞生 物。 4.细菌就是一大类细胞细小、结构简单、胞壁坚韧、多以二分裂方式繁殖与水生性较强得 原核生物。 5.原生质体指在人为条件下,用溶菌酶除尽原有细胞壁或用青霉素抑制新生细胞壁得合成 后得到得仅有一层细胞膜包裹得圆球状渗透敏感细胞。只能在等渗或高渗(细菌宜等渗或低渗)培养液中保存或生长。一般由革兰氏阳性细菌生成、 6.球状体又叫原生质球,指还残留部分细胞壁,尤其就是G-外膜得原生质体。 7.支原体:就是在长期进化中形成得、适应自然条件得无细胞壁得原核生物。 8.细胞质指细胞膜包围得除核区以外得一切半透明、胶体状、颗粒状物质得总称、原核生 物得细胞质就是不流动得,真核生物得不断流动。 9.贮藏物就是一类由不同化学成分累积而成得不溶性颗粒,主要功能就是储存营养物、 10.核区指原核生物所特有得无核膜包裹、无固定形态得原始细胞核。其化学成分就是大型 环状双链DNA,一般不含蛋白质。用富尔根染色法可见到紫色、形态不定得核区。除染色体复制时,一般为单倍体。 11.质粒:自主复制得染色体外得遗传成分,通常就是小型共价闭合环状双链DNA、 12.芽孢,某些细菌在生长发育后期,在细胞内形成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厚壁、含水量极低、 折光性强、抗逆性强得休眠体、每一个营养细胞内仅生成一个芽孢,不起繁殖作用、 13.芽孢萌发:由休眠状态得芽孢变为营养状态得细菌得过程。 14.裂殖指一个细胞通过分裂形成两个子细胞得过程。 15.二分裂,一个细胞在其对称中心形成一隔膜,进而分裂成两个形态、大小、构造完全相同 得子细胞、(Most) 16.芽殖指在母细胞表面先形成一个小突起,待长到与母细胞相仿后再相互分离并独立生活 得繁殖方式。 17.菌落,在固体培养基上以母细胞为中心形成得肉眼可见得、具有一定形态得子细胞群、 18.菌苔,很多菌落连成一片、 19.克隆,由一个细菌繁殖而来得菌落。 20.放线菌就是一类呈丝状生长、以孢子繁殖得G+细菌、 21.基内菌丝(营养菌丝、基质菌丝),孢子落在固体基质表面并发芽后,不断伸长、分枝并以放 射状向基质表面与内层扩展,形成大量色浅、较细得具有吸收营养与排泄代谢废物功能得基内菌丝体。无分隔,直径与细菌相仿,可产生色素。 22.营养菌丝(二级菌丝),基内菌丝体不断向空间方向分化出颜色较深、直径较粗得分支菌 丝。 23.孢子丝,在生长发育到一定阶段,气生菌丝上分化出可形成孢子得菌丝,称为孢子丝。 24.静息孢子,就是一种着生于丝状体细胞链中间或末端得形大、色深、壁厚得休眠细胞,富 含贮藏物,能抵御干旱或冷淡。 25.链丝段,又叫连锁体或藻殖段,就是由长细胞链断裂而成得短链段,具有繁殖功能、 26.支原体就是一类缺少细胞壁得真细菌,能离开活细胞独立生长繁殖得最小原核微生物。植 物支原体—类支原体。

生物名词解释汇总(动态部分)

名词解释(动态部分) 生物氧化 1、底物水平磷酸化(substrate-level phosphorylation): .在底物被氧化的过程中, 底物分子内部能量重新分布产生高能磷酸键(或高能硫酯键),由此高能键提供能量使ADP(或GDP)磷酸化生成ATP(或GTP)的过程称为底物水平磷酸化。此过程与呼吸链的作用无关,以底物水平磷酸化方式只产生少量A TP。 2、发酵(fermentation)泛指通过微生物的工业培养,利用其新陈代谢实现积累发酵产 品的过程,包括有氧和无氧过程 3、呼吸链(respiratory chain)有机物在生物体内氧化过程中所脱下的氢原子,经过一 系列有严格排列顺序的传递体组成的传递体系进行传递,最终与氧结合生成水,这样的电子或氢原子的传递体系称为呼吸链或电子传递链。电子在逐步的传递过程中释放出能量被用于合成ATP,以作为生物体的能量来源。 4、氧化磷酸化(oxidative phosphorylation)在底物脱氢被氧化时,电子或氢原子在 呼吸链上的传递过程中伴随ADP磷酸化生成ATP的作用,称为氧化磷酸化。氧化磷酸化是生物体内的糖、脂肪、蛋白质氧化分解合成ATP的主要方式。 5、磷氧比P/O(P/O)电子经过呼吸链的传递作用最终与氧结合生成水,在此过程中所 释放的能量用于ADP磷酸化生成ATP。经此过程消耗一个原子的氧所要消耗的无机磷酸的分子数(也是生成A TP的分子数)称为磷氧比值(P/O)。如NADH的磷氧比值是3,FADH2的磷氧比值是2。 糖代谢 1、磷酸戊糖途径(pentose phosphate pathway)磷酸戊糖途径指机体某些组织(如 肝、脂肪组织等)以6-磷酸葡萄糖为起始物在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催化下形成6-磷酸葡萄糖酸进而代谢生成磷酸戊糖为中间代谢物的过程,又称为磷酸已糖旁路。 2、糖原异生(gluconeogenesis)非糖物质(如丙酮酸乳酸甘油生糖氨基酸等)转变 为葡萄糖的过程。 3、糖酵解途径(glycolytic pathway):糖酵解途径指糖原或葡萄糖分子分解至生成丙 酮酸的阶段,是体内糖代谢最主要途径。 4、糖原分解(glycogenolysis)糖原分解为葡萄糖的过程。 5、UDPG尿苷二磷酸葡萄糖,是合成蔗糖时葡萄糖的供体。 /6乙醛酸循环(glyoxylate cycle)植物细胞内脂肪酸氧化分解为乙酰CoA之后,在乙醛酸体(glyoxysome)内生成琥珀酸、乙醛酸和苹果酸;此琥珀酸可用于糖的合成, 脂肪代谢 1、必需脂肪酸(essential fatty acid)为人体生长所必需但有不能自身合成,必须从事物中摄取的脂肪酸。在脂肪中有三种脂肪酸是人体所必需的,即亚油酸,亚麻酸,花生四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