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拉萨的天空》教学设计

《拉萨的天空》教学设计

《拉萨的天空》教学设计

巡检镇中心小学苏珍

教学要求:

1.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 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重难点:

1.学习本课生字,能正确书写。

2.通过初读,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准备:挂图;生字卡片;录音磁带;有关拉萨的音像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播放有关拉萨的音像资料。

2、拉萨是我国西部一座有名的目光城。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走进西部,走进拉萨,去欣赏那里别具风情的迷人风光,去仰望那与别处不同的天空。

板书课题:7、拉萨的天空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文,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认读生字新词,了解词意。

(1)去掉拼音,读准生字。

(2)给生字找朋友。

(3)读准新词,并再回到文中,读懂新词。

(4)小组交流对词语的理解。

3、先练读课文,再把你喜欢的自然段读给大家听。

4、初步感知课文。

读了课文,你想说什么?

学生自由表达,教师相机引导。

三、教学生字字形,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

指名读。

2、识记生字字形。

3、指导书写。

忍:上面是“刃”,写好“丶”的样子,摆好“丶”的位置。线:右半部的“戋”中的斜钓要有顶天立地之感,要写得舒展。晶:是品字形结构的字,借此可帮助学生复习入种字的结构。

《拉萨的天空》教学反思

巡检镇中心小学苏珍

《拉萨的天空》是一篇文笔优美的散文,描写了拉萨天空的湛蓝、透亮,表达了作者对拉萨的喜爱之情。课文的语言优美,用词准确、生动,比喻贴切。作者通过生动形象的文字将拉萨的天空之蓝再现在人们的眼前。而对于描写景色的文章,多媒体课件的运用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基于以上对教材的认识与分析,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图片导入——课文精读——情感升华。

教学伊始,我出示拉萨的天空图片,让学生走进拉萨,对拉萨的天空有个初步认识。由于图片是我精心挑选的,非常漂亮,在播放时,学生都情不自禁地发出“哇”的赞叹声,这让我了解到学生已经有了学习兴趣,也为下面的深入学习打下了基础。

接着,我让学生自由读课文,并抛出一个问题:边读课文边思考拉萨的天空是怎样的?通过我的示范,学生的回答非常踊跃,“拉萨的天空是湛蓝的”“拉萨的天空像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学生都聪明地在课文中找出关于蓝天的词句。

在对课文有个大致了解后,我开始让学生精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的教学,我指名学生起来朗读,其他同学思考你读懂了什么。学生都会有自己的体会。这时我会点出这时这篇课文对拉萨天空的一个总写。而对于第二到四自然段的教学,我通过一个问题:用波浪线画出你最喜欢的描写天空的句子,并说一说理由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效果也是不错的。只是在对“掬”“让人神往”“隆冬”等词语的理

解上还需要教师有意识地点拨。最后一段是个比喻句,我让学生找出本体喻体。并适时抛出问题:课文中还有哪些比喻句?学生能很快很准确地找出。

学完本篇课文后,学生都被拉萨的天空震撼了,都能感受到作者对拉萨的喜爱之情。而对于第一段总写天空的特点,二到四自然段是分写这个重点认识还不够真切,我还需要进行思考并加强引导。

《拉萨的天空》教学案例

巡检镇中心小学苏珍

设计理念:

教学的本质是对话。《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为了体现这一全新的阅读理念,本教学设计立足于“阅读文本”,引领学生反复触摸文本语言,并且体现了“三案六环节”的“六环节”,“披文入境”、“潜心会文”,实现教学的和谐互动,使阅读教学过程变成一种动态性的、生成性的对话过程,从而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和审美情趣在这个对话的过程中得以培养与提升。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朗读品味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拉萨天空的美丽景象,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陶冶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通过朗读,特别是对课文中优美的句子反复的朗读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拉萨天空的美。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整体感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7课——《拉萨的天空》,读题。

(意图:“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教学伊始,引导学生与课题进行对话,让学生透过“眼睛”窥见内容,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

二、紧扣“蓝得让人神往”,品读文本的语言,感悟拉萨天空的美

(一)提出疑问,自学解疑

1、要说天空,中华大地那是随处可见;说起拉萨,美景名胜更是数不胜数。作者王宗仁为什么会对拉萨的天空情有独钟?请同学们轻轻地打开书,读一读课文,告诉我那里的天空有什么特别之处?(蓝、很蓝、湛蓝透亮……)

3.(蓝粉笔板书:蓝)拉萨的天空最特别的就是它的“蓝”了。(板书:让人神往)这里的神往是什么意思?

再读读这句话中,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这种向往的确是发自内心的?

4.这究竟是一种怎样的蓝,竟能如此“紧紧”、“久久”的吸引着人!

(1)媒体出示:请同学们轻轻地读一读课文的1、2、4小节,看看你能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这种让人神往的“蓝”(指板书),拿起笔把它们划下来,多读几遍。

(2)生自读课文,划句子。

(意图:给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利和自由朗读的时空,激发学生参与读书的欲望。同桌互读、指名赛读等读书方式的运用能有助于学生进行自主阅读,感悟文本语言;能有助于学生在与同伴交往中,培养

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还有助于因材施教,弥补一位教师难以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缺憾)

(二)优化组织,自主探究

老师看出来,大家读的都很用心。谁来说一说,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拉萨的蓝天的确很让人神往?

指名交流。(把话说完整)

“我读了这一句话,感受到拉萨的天空的确蓝得让人神往。……”

(意图: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学生在触摸文本语言的过程中,会对文本的语言进行个性化的解读。初读课文之后,让学生交流各自的读书收获,并注意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这样就会使学生在真诚的对话中,感受到自主阅读的价值,分享到获取知识的甜蜜,品尝到心灵成长的快乐)

(三)成果初探,交流展示

预案:精讲点拨,突破重点

▲生:“那里的天空总是……蓝宝石一样。”(媒体出示第一段)

1、从这句话中能读出拉萨的天空有什么特点?板书(湛蓝、透亮)

2、理解“湛蓝”?(交流)

你们看,(宝石图)这是一块湛蓝的宝石,那“湛”是指什么?(颜色深、浓、纯)

预设1:学生说出“深”湛不仅指,更主要的是

预设2:说不出老师可以告诉你,湛形容颜色深、纯、浓

3、那么透亮呢?明白吗?(交流)

4、精讲点拨,进入情境

这块蓝宝石,已经蓝得这么诱人,如果再用清水洗过,你想想看,那会是怎样?(交流)(很美)

你们看——(媒体出示拉萨的天空图片)美吗?

作者的比喻多么形象、贴切啊!你也能展开丰富的想象,描绘一下这湛蓝透亮的天空吗?

天空好像,多么!(生说话)

是呀,这片天空今天是湛蓝、透亮的,明天还是——,后天,它依然是——,总是这样的迷人。

5、以读促悟

是啊,多美的天空!谁能美美的读出来?

你可知道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就更加湛蓝透亮了,谁再来试一试?

指名读,女生读,齐读

6、拉萨的天空为什么蓝得这么深,这么亮呢?

(1)这和拉萨的日照时间长有很大的关系,读读课文的第一句话。

(2)拉萨为什么被称为有名的日光城呢?看了这段资料大家就明白了。(出示补充资料。)

过渡:这段话写得多美啊!关于这“蓝”,有没有写得更妙的话呢?

(意图:在学生精读感悟的基础上,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说出自己的感受,这不仅能把对话引向深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还能引领学生再一次地回归到文章的整体,体悟文本的蕴蓄和情愫) (四)互动探究,完善认知(第二自然段)

▲有人说“掬一捧蓝天可以洗脸”,这话真是太妙了。(媒体出示:)1、“掬一捧蓝天可以洗脸”这蓝天就像清水

是啊!这天蓝得如同清澈的、碧蓝的湖水,我们忍不住都想用它洗脸

这感觉真是妙、舒服、美极了!谁能读出来?

2、理解“掬”(教师预设的问题,课堂生成的问题)

掬是什么意思啊?(捧)做动作

我们捧得是示范动作(往上捧)

大家一起来,闭上眼睛,蓝天就在眼前,掬一捧蓝天来洗洗你的脸吧!(生做动作)你感受到了什么?你能读出这样的感受吗?

3、你看,蓝天伸手就可以“掬”到,拉萨的天空真的离我们很近

这又一次说明拉萨的地理位置很高,天空仿佛掬手可得,这样的天空怎能不让人神往!谁能用你的书声表达出来?

4、课文还有哪里写出了拉萨地理位置之高?(媒体出示)

(1)指名读

(2)声音真的能碰到?手真的能摸到?〔不是〕,

(3)联系旧知,理解新知

(媒体出示古诗《夜宿山寺》),真的能摸到星辰吗?这里和文中一样运用了夸张的手法。

▲(媒体出示,有贴着山顶的白云映衬,……湛蓝的天空显得——)1、在白云的映衬下,湛蓝的天空(),在草地的对照下,湛蓝的天空()。

2、利用朗读,理解“纯洁”“明洁”

(多媒体投影在白云、草地映衬下的蓝天)(自由读课文)

在白云的映衬下,湛蓝的天空(),在草地的对照下,湛蓝的天空()。

3、上有蓝天,白云,下有湖畔、草地,此时你就站在这碧蓝的草地上,面对着蓝天,你想说什么?

(预设)生1:啊!蓝天,你真美!

生2:拉萨,我爱你!拉萨的天空你蓝的让人神往!

生3:拉萨,你为何如此的美丽,我真想亲眼目睹你那湛蓝的天空。

4、(出示第二自然段)练读,指名读,配乐朗读,看图练背!

这样的天空(出示)的确——蓝得让人神往,它把我们的视线紧紧吸引,让我们久久不忍移开。

三、走进布达拉宫

过渡:说到拉萨就不得不提那标志性的建筑——布达拉宫。

1、瞧,(图)这就是布达拉宫,在蓝天的映衬,布达拉宫

(1)(媒体出示第四自然段)指名读。

(2)能不能把“蓝晶晶的”换成“蓝色”?

(3)从这几个词(“不管…还是…,…总是…”)中你又读懂了

什么?

出示课件(我们这儿的天空和拉萨的天空)

我们这儿的天空常常是,偶尔也是,而拉萨的天空只有春天是湛蓝的吗?(不是)

它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每一个季节都是那么湛蓝、透亮,你什么时候去拉萨都能欣赏到它那蓝的像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的天空。是呀,这片天空春天是湛蓝、透亮的,夏天天是——,秋天它还是,冬天它依然是,蓝的冬去春来,长长久久,蓝的让人神往。

板书:久远

2、指名读,齐读。

3、同学们,在王宗仁先生的原文中有这样一段话:媒体出示

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课文的1-4小节(配乐朗读),也来尽情而贪婪地享受人间的碧蓝所带来的无限宽阔!(先听一小段音乐,再轻声起)我们配上音乐,一起轻轻地读一读,好吗?

四、迁移运用,升华认知

(一)升华认知

1、拉萨还有另外一个意思,同学们你们知道吗?

2、千言万语,在这里都汇成了一句话: [课件出示]

3、你们看,这窗帘有什么作用?(出示课件窗帘)

4、我们知道西藏是佛教的圣地,拉开这湛蓝的窗帘,我们将会看到——

(媒体出示一组拉萨的风情图,解说)

他会看到——欢畅的拉萨河

他会看到——节日的拉萨城

他会看到——金色的原野

他还会看到——这片土地上天与山、与水、与云的深深眷恋。

看来,拉萨不仅是那湛蓝透亮的蓝天让人神往,那儿一切的一切都让人神往。

6、写诗

此时此刻,,你还想说什么?(出示课件)

(学生自由说)(指名回答)

拉萨的天空,我爱你,因为你是那样的湛蓝、透亮。

拉萨的天空,我爱你,因为你是那样的。

拉萨的天空,我爱你,因为你是那样的。

……

2、这是我们集体的杰作,题目就叫〈〈拉萨的天空,我爱你〉〉,一起朗诵吧!

(意图:诵读是达成对话的一种途径,也是对文本音韵美、形象美、蕴涵美等多层面进行整体欣赏、品味的过程。给学生自主支配的时间进行诵读,就是为了让学生能够透过文本的语言去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传达美,陶冶心灵,培育审美情趣)

(二)迁移运用,自选一题

1、小导游:回家把《拉萨的天空》介绍给你的父母听,让他们也欣

赏欣赏这湛蓝、透亮的天空给我们带来的无限美感。

2、把课文中你喜欢的句子抄下来,制作一张读书卡。

暑期培训收获

巡检镇中心小学苏珍

短暂的暑期学习使我受益匪浅,感触颇多。应试教育已不能适应新形式的发展,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我们每一所学校、每一位教师都要精心呵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树立自主学习、独立思考,那种以考试分数作为衡量教育成果唯一标准,过于划一呆板的教育模式必将被淘汰,素质教育是一种尊重学生主体的教育,学生作为一个有独立人格的人,理应得到教师全方位的尊重,学生只有得到人格的尊重和信任,才有可能主动进入学习情境中,参与知识的形成、发展、应用的过程,激发起求知欲,可见尊重和信任每一位学生这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第一原则。苏霍姆林斯基说:“让每一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马卡连柯认为:“我的基本原则是永远尽量多的要求一个人,也要尽量多地尊重一个人。”教师与学生建立平等、民主的关系,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要求,教师要有民主作风,允许学生提出不同的意见,不能把教师的话当作命令强加给学生,让学生绝对的服从,反之,教师就会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大家都知道孩子天性顽皮,爱恶作剧,经常做错事是他们的“特权”,但随着孩子们年龄的增长,过去在学校不听话的孩子听话了,有出息了,因此,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对待学生,对后进生要有爱心、耐心和恒心。

英国教育家洛克说:“事实上,一切教育都归结为养成儿童的良好习惯,往往自己的幸福都归于自己的习惯。”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

地培养,对学生今后的发展终身受益,作为教师教书育人是我们的神圣职责,在教育教学中从学生身边的点滴小事抓起,严格要求,以身示范,培养学生见到老师或长辈要主动问好,行走时注意右行礼让,参加集体活动要穿校服,遵守纪律,按时参加卫生值日,讲究个人卫生,课前预习,上课认真听讲,课后独立完成作业,学生这些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地培养,看似简单,其实需要老师们付出很多的努力和心血,天长日久,日积月累,集腋成裘,一旦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将为他今后的终身学习和再发展奠定根基,因此,我们教师不仅要学会传授科学文化知识,而且要学会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坚持“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教师要不断学习和拓展学科知识,孟子曰:“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源。”教师不能满足已有的知识,在不断学习本学科最新知识的基础上,了解其它学科知识发展的最新动态,以科学知识不断武装自己,以适应新世纪教育发展的需要,随着新课程的改革,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学科知识的整合,触类旁通,而且还应积极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合作、学会发展,教师以丰富的知识塑造人格魅力,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学习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丰富教育内容,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是教师的职责,教师通过学习,可以较熟练地制做投影片、积极的解决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知识,使教学更直接、更生动,对提高教学质量事半功倍;另外,教师在备课时,可以

通过微机备课,发挥集备组集体力量取长补短,使教学资源共享,这不仅节约了时间,使教师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学习,而且使教师之间增进了合作意识,从而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随着校园网的建立,教学内容和学习内容将有新的改革和突破,教师不断学习现代教育技术的任务任重道远。

教育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新世纪,学生无论在思想还是在学习上,有许多过去我们曾未遇到的新问题,我们切不可“一把掌了之”或“罚写几十遍了之”,简单粗暴的工作方法,不仅不能解决问题,而且损害了教师形象,违背了教师职业道德,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吸取教训,要把良好的动机和有效的结果紧密地结合起来,“育人要先育心”只有心与心的交流和融合,才能真正把教育做到人的心坎上,教育才会有成绩的回报。当然,教师拥有一个健康地心理将有积极地指导作用,它可以使教师在社会、工作和生活等压力下,学会调控、宣泄和转移不良的情绪,老师们在平日可以多看一些名人传记,参加一些有意义的文体活动,保持积极乐观的思想和较轻松的心理状态,从而不断完善自我,提高自我,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一、爱岗敬业

要热爱教育事业,要对教学工作有“鞠躬尽瘁”的决心。既然我们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不计名利,积极进取,开拓创新,无私奉献,力求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尽职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工作,不求最好,但求更好,不断的挑战自己,超越自己,恪尽职守,遵守社会公德,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为人师表。

二、爱心是师德素养的重要表现。

崇高的师爱表现在对学生一视同仁,绝不能厚此薄彼,按成绩区别对待。要做到“三心俱到”,即“爱心、耐心、细心,”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时时刻刻关爱学生,特别对那些学习特困生,更是要“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切忌易怒易暴,言行过激,对学生要有耐心,对学生细微之处的好的改变也要善于发现,并且多加鼓励,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注重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三、孜孜不倦,积极进取

有句话说的好,没有学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就向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完善自己,以求教好每一位学生。怎样提高自身素质呢?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与时俱进,孜孜不倦的学习,积极进取,开辟新教法,并且要做到严谨治学,诲人不倦、精益求精,厚积薄发,时时刻刻准备着用“一眼泉的水”来供给学生“一碗水”。四、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学生都喜欢模仿,将会给学生带来一生的影响,因此,教师一定要时时处处为学生做出榜样,凡是教师要求学生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严于律已,以身作则,才能让学生心服囗服,把你当成良师益友。

总之,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要从思想上严格要求自己,在行动上提高自己的工作责任心,树立一切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提高自己

的钻研精神,发挥敢于与一切困难做斗争的思想和作风。刻苦钻研业务知识,做到政治业务两过硬。用一片赤诚之心培育人,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人,崇高的师德塑造人。只有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道德素养,才能培养出明礼、诚信、自尊、自爱、自信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五(1)班美术学习计划

巡检镇中心小学苏珍

一、教材分析

本教材以《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的课程理念为依据,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育养成,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体现人文关怀,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

本教材在选择组织方面,关注学生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和成长的需要,描述视觉审美的丰富含意,注意学习过程中对美术活动的多角度的体验和尝试,注重学习内容的知识综合,利用不同类别、不同层面的知识,使学科内、学科间的综合效应得到加强,教学目标和评价标准也做了一些调整,专业要求降低,综合能力则相对提高。

本册教材的课目是单元设课,每一课目即为一个单元。教材分为12个单元,各单元后设置了三个栏目“评价建议”“资料库”“学习大空间”,既保证了课堂教学主体内容的完整性,又提供了学习的完善和迁移途径,还可根据学校实际和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发相关的课程,满足学生深入学习的愿望和要求,鼓励学生在课外通过不同的方法、途径开展相关的美术学习活动。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形、色等美术语言,由于我校以前一直没有专业美术教师,学生运用的绘画创作工具仅仅是彩色笔,绘画的方法和形式较为局限,但有了较好的学习习惯和较强的学习美术的

兴趣,只要师生共同努力,让学生掌握课本上的内容,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应该不是一个难题。

三、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感受能力,提高艺术综合素质。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周围生活和大自然的美感,欣赏优秀的美术作品,用简单的美术术语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理解,激发学生美术表现和美术创造的欲望。

2、认识色彩、形体渐变的规律,感受色彩、形体的秩序美,学会适当调配颜色和较均匀地着色的方法。进一步学习运用形、色、肌理和空间等描绘。

3、掌握一定的立体造型的简单方法,学习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等组合原理,了解简单的创意和设计方和媒材加工方法进行和自己生活切近的设计装饰与制作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4、结合实际,与其他学科相结合进行策划制作表演展示,体会美术与环境及传统文化的关系。

四、教学措施

1、多了解学生学习情况,认真研读教材,进一步领会新课标精神,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

2、深钻教材结合学生实际学习情况精心备课,做好课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3、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激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