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真体腔与假体腔的区别比较讲稿

真体腔与假体腔的区别比较讲稿

真体腔与假体腔的区别比较讲稿
真体腔与假体腔的区别比较讲稿

真体腔与假体腔的区别

一、学习要求

1、理解真、假体腔的形成方式及结构特征

2、认识真、假体腔的代表性动物的结构特征

3、学会比较真、假体腔的区别

二、本章目录

1、假体腔的概念及特征

2、真体腔的概念及特征

3、真、假体腔代表动物

4、真、假体腔的比较

三、本章内容

(一)假体腔的概念及特征

1、概念:又名原体腔,是体腔的一种类型。它是从胚胎期的囊胚腔发育而来,仅在体壁上有中胚层中间来源的组织机构,在肠壁无中胚层分化的结构,无体腔膜。体腔内充满一些间质细胞的胶状物或体腔液。

2、形成方式(图形):

3、假体腔的适应性功能

假体腔的形成加大了运动的自由度,为消化、排泄和生殖系统的发育和分化提供了空间体腔液对全身的物质循环和分布有着重要作用,对运动起着流体静力骨骼的作用。

4、假体腔动物的总特征

(1)体表被有非细胞的角质膜,它由其下的上皮细胞分泌形成(2)具有恒定的细胞数目

(3)排泄系统属于原肾管系

(4)大多数雌雄异体

(二)、真体腔的概念及特征

1、概念:真体腔亦称真正体腔、次生体腔、后体腔。它的外围由中胚层形成的体腔膜所包围,这种体腔叫做真体腔。

2、形成方式:在胚胎或幼虫时期,由端细胞分裂增殖形成左右两中胚胎带,继续发育。左右中胚层带内逐渐充以液体,并分节裂开,形成每节一对体腔。

3、从发生学上分类:

(1)、在毛颚、棘皮、原索等各类动物,是由原肠胚的原肠壁突出的左右一对肠胶囊起源的。这些动物为肠体腔干的类群(2)、在环节动物、节肢动物和软体动物,由位于身体后端的中

胚层母细胞的增殖在消化管的左右产生中胚层节,在此细胞块内产生的内腔成为体腔。这些动物是端细胞干的类群

(3)脊椎动物一般虽属于肠体腔干的动物门,但在原肠和体腹之间看不到有直接的连续。中胚层的起源各纲虽然不同,但无论哪一纲其中胚层的腹侧区域皆分为内外两层,即壁层和脏层,而两层之间的空间形成体腔,为裂体腔型,在体腔内面覆盖着中胚层性浆膜。

4、特征

1、具体壁体腔膜和肠壁体腔膜(中胚层形成的)。

2、肠道出现肌肉层(即脏壁中胚层)。

3、体腔内出现循环、排泄、生殖等器官,并有肠系膜固定。

4、有孔与体外相通。

(三)、真、假体腔代表动物

1、蛔虫——假体腔代表动物

(1)、蛔虫是无脊椎动物,线虫动物门,线虫纲,蛔目,蛔科。是人体肠道内最大的寄生线虫,成体略带粉红色或微黄色,体表有横纹,雄虫尾部常卷曲。蛔虫是世界性分布种类,是人体最常见的寄生虫,感染率可达70%以上

(2)、蛔虫体腔的分析

(3)、蛔虫寄生的预防措施

①.注意饮食卫生,不吃不洁的生冷食物,生食的蔬菜瓜果一定要洗净后才能食用。

②.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可随地大便。蛔虫病的传播途径为蛔虫排出的虫卵随大便排出体外,继而污染周围环境,又可污染蔬菜瓜果等。一旦吞食,即可感染。要做到饭前便后洗手,勤剪指甲。儿童不要吮吸指头。

③.在蛔虫病防治上,必须开展卫生宣传教育,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普查的重点在儿童集体单位(幼儿园、小学), 进行普查、普治,以保障儿童健康。加强粪便管理,改善环境卫生,做好灭蝇、防蝇工作以防虫卵扩散。实验证明虫卵在45-50℃时半小时内死亡。建筑沉卵发酵粪池或采用堆肥方法--就是利用发酵所产生热及从粪尿中分解出来的氨的作用,杀死粪中虫卵

2、环毛蚓——真体腔代表动物

(1)、蚯蚓是对环节动物门寡毛纲类动物的通称。在科学分类中,它们属于单向蚓目。身体两侧对称,具有分节现象;没有骨骼,在体表覆盖一层具有色素的薄角质层。除了身体前两节之外,其余各节均具有刚毛。雌雄同体,异体受精,生殖时借由环带产生卵茧,繁殖下一代。目前已知蚯蚓有2500多种,1837年被生物学家达尔文称之为地球上最有价值的动物。蚯蚓在中药里叫地龙(开边地龙、广地龙),《本草纲目》称之为具有通经活络、活血化瘀、预防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作用。

(2)、环毛蚓体腔的分析

(3)、蚯蚓与人类的关系

①.蚯蚓在土壤里活动,使土壤疏松,空气和水分可以更多地深

入土中,有利于植物生长,能够起到改良土壤的作用。

②.蚯蚓能够提高土壤的肥力,蚯蚓吃进的腐烂有机物和大量土粒,经过消化形成粪便排出体外,其中含有丰富的氮,磷,钾等养分。

③.蚯蚓的身体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和脂肪,营养价值很高,是优良的蛋白质饲料和食品。第四,利用蚯蚓来处理有机废物的效率很高,如1亿条蚯蚓一天就可吞食40吨有机废物..因此,蚯蚓对人类的益处很多,所以,我国和世界上的许多国家,都在大力开展蚯蚓的利用和养殖事业

(四)、真、假体腔的区别比较

1、真、假体腔的区别

2、三胚层与真体腔

联系图形,我们可以看到:

①、假体腔外以中胚层的纵肌为界,内以内胚层消化管为界,也就无体腔膜。

②、真体腔外侧中胚层附在外胚层,分化成肌肉层和体腔膜,再与体表上皮形成体壁,内侧中胚层附在内胚层外面,分化成肌肉层与体腔膜,再与肠上皮形成肠壁。所以真体腔有肠壁体腔膜和体壁体腔膜,肠壁肌肉层,且通过排泄管,背孔直接与外界相通。

3、真体腔的进步性意义

①消化道在形态和功能上进一步分化,消化能力加强。

②消化功能加强→同化功能加强→异化功能加强→排泄功能加强,排泄器官从原肾管型进化为后肾管型。

③真体腔形成过程中残留的囊胚腔形成血管系统,从环节动物开始出现完善的循环系统。

④为身体出现分节现象提供了基础。

课后作业第三组成员及分工

?杨雪梅-----PPt的制作

?赵凌波-----假体腔的资料收集与讲解

?候瑞-----真体腔的资料收集与讲解

?梁军-----真假体腔代表动物的讲解及讲稿的整合?龚巧-----真假体腔的差别及主持环节

?谭松林-----知识点框架的汇总

?倪福明-----同学们可能性问题的收集

动物作业4

动物作业11 1.为什么说两侧对称的三胚层无体腔动物是动物进化上的一个新阶段? 动物的进化是从无胚层无体腔的原生动物到两胚层的腔肠动物,再到三胚层无体腔的扁形动物。其中,中胚层的出现导致动物体形成发达的肌肉组织,从而强化了动物的运动机能和动物在空间位移的速度。这样,动物在单位时间里所接受的外界刺激量明显增加,致使动物的感觉器官相应得到进一步发展;动物体因此得以有效地捕食,营养状况随之大大改善,从而促进了消化系统和排泄系统的形成,整个动物体代谢水平也随之提高,生理机制进一步复杂化也有了必要的物质基础。中胚层的出现促进了动物体组织、器官、系统的分化,使动物本达到了器官系统化水平。中胚层形成的实质组织,具有储藏水分和养料的功能,使动物体能够耐干耐饿。因此,中胚层的出现也是动物从水生走向陆地生活的基本条件之一。我想这些足可以说明三胚层无体腔动物是动物进化中的一个新阶段。 2.哪些螺类是寄生吸虫的中间寄主,分别是什么寄生虫? 吸虫类的寄生虫,如肝吸虫、肺吸虫、血吸虫等。 3.寄生虫更换寄主有何生物学意义? 主要意义是寄生虫对单一寄主的危害不至于太大,轮流寄生在不同生物体内有利于长期地靠各个寄主生活,例如地主轮流找不同的农民收租收税,即可持续发展. 更换寄主是和寄主的进行有关,最早的寄主应该是在系统发展中出现较早的类群,后来的这些寄生虫的生活史推广到较后出现的脊椎动物体内去,这样较早的寄主变成寄生虫的中间寄主,后来的寄主便成为终末寄主. 更换寄主是寄生虫对寄生生活的一种适应,寄生虫对寄主有害,繁殖过多,使寄主死亡,对寄生虫不利,所以寄生虫更换寄主. 4.何谓假体腔?它的出现在进化有何意义? 假体腔是动物体腔的一种形式,也是动物进化中最早出现的一种原始的体腔类型,它是由胚胎发育期的囊胚腔持续到成体而形成的体腔,其中充满体腔液,没有体腔膜。 假体腔的出现有着明显的生物进化意义:首先,它对体内器官系统的自由运动与发展提供了空间;其次,体腔液较之间质能更有效地输送营养物质及代谢产物,以完成循环的机能,体腔液也能调节及维持体内水分的平衡,以维持体内稳定的内环境。此外,体腔液作为一种流体静力骨骼,能使身体更迅速的运动,从而使假体腔动物大多数类群摆脱了以纤毛作为主要的运动器官的状态。 总之假体腔的出现使假体腔动物成为比无体腔动物更为进化的类群。 5.假体腔如何形成?包括哪些动物门类,它们有何共同点? 假体腔动物(Pseudocoelomata),具假体腔的无脊椎动物。假体腔外面以中胚层的纵肌为界,里面以内胚层的消化管壁为界,没有体腔膜,因而又称为原体腔或初生体腔;假体腔动物包括轮形动物门、腹毛动物门、线虫动物门、线形动物门、动吻动物门、铠甲动物门、棘头动物门、颚胃动物门、内肛动物门等。假体腔动物一般体纵长,蠕虫状,两侧对称,三胚层。假体腔内充满体腔液。体表具角质谱。有肛门。通常雌雄异体,两性外形也常不同。假体腔动物都具有完整的消化道,即有口及肛门,肠道的前端有肌肉质咽,以完成食物的机械消化。大多数假体腔动物均为雌雄异体,甚至雌雄异形,这样从结构上避免了动物的自体受精。具有原肾型排泄系统,没有呼吸及循环器官。

假体腔动物(Pseudocoelomata)

第八章假体腔动物(Pseudocoelomata) 假体腔动物是动物界中比较复杂的一个较大的类群,又称原腔动物(Protocoelomata)。这个类群包括7个门的动物,它们的外部形态差异很大,相互之间的亲缘关系不太清楚,但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即都有假体腔。假体腔是动物进化中最早出现的一种体腔类型。现在以线虫动物门为代表说明假体腔动物的特征。 第一节线虫动物门(Nematoda) 线虫动物门是假体腔动物中一个重要类群,已知约15000种,据估计有50万种,是动物界中仅次于节肢动物的第二大类群。广泛分布在海洋、淡水和土壤中,也有寄生于动物和植物体内的。 一. 线虫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1.两侧对称,体不分节或仅体表具横纹(假分节) 2.体表有角质膜。是由上皮分泌形成,主要成分为蛋白质,坚韧富有弹性,起保护作 用。 3.角质膜下面是一层合胞体的表皮层(无细胞界限)。 4.三胚层,具假体腔。 假体腔——又称初生体腔。是胚胎时期囊胚腔的剩余部分保留到成体形成的体腔,只有体壁中胚层,没有肠壁中胚层及体腔膜。腔内充满体腔液,将体壁和肠道分开,能促进肠道在体内独立运动。 5. 完全的消化系统。有口和肛门,具发达的肌肉质咽,但肠壁无肌肉层。为管中套管 结构。 6. 无循环系统和特殊的呼吸系统。 7. 排泄系统:为原肾管型的排泄系统。但是是由原肾细胞(一般为1细胞个)或腺细 胞(一般为2个细胞)衍生形成.

8. 神经系统:为筒形,由围咽神经环,以及从围咽神经环向前发出6条神经和向后发 出6条神经索构成,神经索都嵌在上皮中。纵神经索之间有横神经相连。感觉器官不发达,主要有纤毛窝、乳突、眼点、刺毛等。 二. 代表动物——人蛔虫(Ascaris lumbricoides) 是人体最常见的肠道寄生线虫之一,感染率高,尤其是儿童。 1. 外形:20—30cm。雌虫:粗长 雌雄辨别 雄虫:细短、尾呈钩状,具交合刺从外形看主要有以下几种结构: 背唇:1片,具有2双乳突 z口(在前端顶部,有3片唇) 腹唇:2片,各具一双乳突和一侧乳突。 z排泄孔:口稍后腹中线上。 雌性生殖孔:体前1/3处,腹中线上。 z生殖孔 雄性生殖孔:与肛门合并成泄殖孔,自孔中伸出一对交合刺(spicule)2. 体壁见蛔虫横切图。也为皮肤肌肉囊,主要结构有: 角质层:发达,由皮层、原纤维层、基质、纤维层和基膜构成。 体壁表皮层:一层,为合胞体。 肌肉层:为纵肌,不发达。 背线:1条,内有背神经管。

假体腔动物

第四节:具有假体腔的动物 ——腹毛动物门(Gastrotricha) 轮形动物门(Rotifera) 动吻动物门(Kinorhyncha) 线虫动物门(Nematoda) 线形动物门(Nematomorpha) 棘头动物门(Acanthocephala) 内肛动物门(Entoprocta) 假体腔动物(Pseudocoelomata)又称原腔动物(Protocoelomat)或线形动物(Nemathelminthes)。具有假体腔是这类动物的共同特点,但体形和构造上有明显差异,因此,分类也比较混乱,但当今多数学者认为应将这七个类群各自分开列为独立的门。 一、假体腔动物的主要特征: 1、体形大多数为长圆筒形。 2、体表被以非细胞结构的 角质膜。 3、三胚层、具假体腔。这 是胚胎期囊胚腔的残余部分,保 留在成体形成的体腔。这种体腔只有体壁中胚层,无中胚层形成的体腔膜。这种体腔也称原体腔或初生体腔。 假体腔的出现,首先是对体内器官系统的运动与发展提供了空间;其次,体腔液作为一

种流体骨骼,能保持身体的一定形态与运动;另外,体腔液能更有效地运输营养物质及代谢产物,调节与维持体内水分的平衡。 4、完全的消化系统。消化道有口和肛门。 二、线虫动物门(Nematoda): 线虫动物门是原腔动物中种类和数目最多的一个类群,有记录的约15000种。大多营自由生活,广泛分布于淡水、海洋和土壤中,另一部分是动物和植物的寄生虫,常能引起人、畜、禽、鱼的严重疾病,或造成农作物减产,与人类关系密切。 (一)代表动物——人蛔虫(Ascaris Lumbricodes): 人蛔虫是一种最常见的人体寄生虫,据估计,世 界上1/3的人被蛔虫感染。 1、形态结构: (1)外形:体呈圆柱形,前端圆,后端尖,顶部有一个背唇和两个腹唇。雌雄异体,雌 虫较粗长(长200mm~250mm,直径5mm左右),生殖孔开口 于体前端腹面的1/3处;雄虫较细短,体后端向腹面弯曲,生殖 孔与肛门合并为泄殖孔,有时可见自孔中伸出的交合刺。 (2)体壁:最外层为透明的非细胞结构的角质膜。表皮层为 合胞体的构造(细胞的界限不清,具多核),表皮向内突起成脊,于身体左右两侧形成侧线 (背线、腹线)。表皮之内的纵肌由中胚层形成,不发达, 肌肉被突出的体线隔成4部分。 (3)消化系统:完全的消化系统,由口、咽、肠和肛 门组成。肌肉质的管状咽可吸吮宿主肠内的液体,然后

假体腔动物复习题

8.假体腔动物 一、名词解释: 1.原体腔 2. 完全消化管 3.管型原肾 4.感染卵 5.孤雌生殖 答案: 1. 原体腔:囊胚腔在中胚层形成的肌肉层和肠道之间继续保留下来,形成了所谓的假体腔,也叫假体腔,内充满体腔液。 2. 完全消化管: 有口有肛门,消化管分为前肠、中肠和后肠。 3. 管型原肾: 由一个原肾细胞特化而成,由纵贯侧线内的2条纵排泄管构成,两管间有横管相连,呈“H”型。 4.感染卵:蛔虫卵内的幼虫在卵内蜕皮一次成为具有感染能力的卵。 5.孤雌生殖: 成熟雌体产的卵不经受精,就能发育为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二、问答题: 1. 原腔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两侧对称,三胚层,身体不分节。体细长呈蠕虫状,体表有非细胞结构的角质膜,具假体腔,完的全消化道,无循环、呼吸系统,原肾管型排泄系统,筒状神经系统,多数雌雄异体且异形,水生划陆生生活,不少种类寄生生活。 2.分析人蛔虫的生活史,说明其感染率高的主要原因? 蛔虫生活史简单,无中间寄主:成虫——受精卵——感染性卵——幼虫——成虫。由于蛔虫蛔虫生活史简单,无中间寄主,加之蛔虫分布广,在温带、热带感染极严重,发病率很高。由于其繁殖力极强,一条雌虫平均每天产卵约20万粒,且虫卵抵抗力强(在隐蔽的土壤中可存活一年,在-5~10 ℃的环境下可保持生活力二年,食醋、酱油、腌菜、泡菜用的盐水均不易消灭虫卵),加上蛔虫无中间寄主等原因,因此在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差的情况下,广泛流行。 3.试述寄生虫对寄生生活方式的适应性。 ①有些寄生虫体表有角质膜等保护性结构; ②有些寄生虫有吸盘、小沟等附着器官; ③运动能力不强; ④消化系统简单; ⑤神经系统、感觉器官退化; ⑥生殖系统发达,生殖能力强。 三、选择题 1. 从 ____B___ 开始,消化系统出现完全的消化道。 A. 扁形动物 B. 原腔动物 C. 环节动物 D. 软体动物 2. 从横切面看,蛔虫消化道和体壁之间的空腔称为 __C_____ 。

5 假体腔动物

5 假体腔动物 ?假体腔动物是动物界中比较复杂的一个较大的类群,又称原腔动物。 ?具有假体腔;出现了完全的有口有肛门的消化道;体表被角质膜;排泄器官属原肾系统;雌雄异体。 ?原腔动物约18000余种,广泛分布于海洋、淡水、潮湿地土壤中,很多种类寄生在动物、植物体内。 ?假体腔动物是动物进化中最早出现的具有假体腔的类群。 ?假体腔动物中各类群在演化上的亲缘关系不很密切,形态结构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有许多重大不同之点。 假体腔动物(Pseudocoelomate) ?腹毛动物门(Gastrotricha) ?轮虫动物门(Rotifero) ?动吻动物门(Kinorhyncha) ?曳鳃动物门(Priapulida) ?线虫动物门(Nematoda) ?线形动物门(Nematomorpha) ?棘头动物门(Acanthocephala) ?兜甲动物门(Loricifera) ?内肛动物门(Entoprocta) ?圆环动物门(Cycliophora) 假体腔动物的共同特征 ?一、均有假体腔 ?体壁中胚层与内胚层消化道之间的腔。外胚层的表皮与中胚层形成的肌肉组成体壁,而肠壁并没有中胚层形成的肌肉,仍然是由内胚层形成的。 ?假体腔内充满液体或具有间充质细胞的胶状物 假体腔的意义: ?动物肠道与体壁之间有了空腔,为体内器官系统的发展提供了空间; ?体壁具有中胚层形成的肌肉层+体腔液具有一定的流动压力?a?a使动物的运动摆脱了单纯依赖体表纤毛的摆动,运动能力得到明显加强; ?体腔液使腔内物质出现了简单的流动循环,可以更有效地输送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二、消化道 ?多数种类具有完全的有口有肛门的消化道: ?前肠:口、咽、食道,来自外胚层 ?中肠:主要消化、吸收场所,来自内胚层 ?后肠:直肠、肛门,来自外胚层

真体腔与假体腔的区别比较讲稿

真体腔与假体腔的区别 一、学习要求 1、理解真、假体腔的形成方式及结构特征 2、认识真、假体腔的代表性动物的结构特征 3、学会比较真、假体腔的区别 二、本章目录 1、假体腔的概念及特征 2、真体腔的概念及特征 3、真、假体腔代表动物 4、真、假体腔的比较 三、本章内容 (一)假体腔的概念及特征 1、概念:又名原体腔,是体腔的一种类型。它是从胚胎期的囊胚腔发育而来,仅在体壁上有中胚层中间来源的组织机构,在肠壁无中胚层分化的结构,无体腔膜。体腔内充满一些间质细胞的胶状物或体腔液。 2、形成方式(图形):

3、假体腔的适应性功能 假体腔的形成加大了运动的自由度,为消化、排泄和生殖系统的发育和分化提供了空间体腔液对全身的物质循环和分布有着重要作用,对运动起着流体静力骨骼的作用。 4、假体腔动物的总特征 (1)体表被有非细胞的角质膜,它由其下的上皮细胞分泌形成(2)具有恒定的细胞数目 (3)排泄系统属于原肾管系 (4)大多数雌雄异体 (二)、真体腔的概念及特征 1、概念:真体腔亦称真正体腔、次生体腔、后体腔。它的外围由中胚层形成的体腔膜所包围,这种体腔叫做真体腔。 2、形成方式:在胚胎或幼虫时期,由端细胞分裂增殖形成左右两中胚胎带,继续发育。左右中胚层带内逐渐充以液体,并分节裂开,形成每节一对体腔。

3、从发生学上分类: (1)、在毛颚、棘皮、原索等各类动物,是由原肠胚的原肠壁突出的左右一对肠胶囊起源的。这些动物为肠体腔干的类群

(2)、在环节动物、节肢动物和软体动物,由位于身体后端的中胚层母细胞的增殖在消化管的左右产生中胚层节,在此细胞块内产生的内腔成为体腔。这些动物是端细胞干的类群 (3)脊椎动物一般虽属于肠体腔干的动物门,但在原肠和体腹之间看不到有直接的连续。中胚层的起源各纲虽然不同,但无论哪一纲其中胚层的腹侧区域皆分为内外两层,即壁层和脏层,而两层之间的空间形成体腔,为裂体腔型,在体腔内面覆盖着中胚层性浆膜。 4、特征 1、具体壁体腔膜和肠壁体腔膜(中胚层形成的)。 2、肠道出现肌肉层(即脏壁中胚层)。 3、体腔内出现循环、排泄、生殖等器官,并有肠系膜固定。 4、有孔与体外相通。 (三)、真、假体腔代表动物 1、蛔虫——假体腔代表动物 (1)、蛔虫是无脊椎动物,线虫动物门,线虫纲,蛔目,蛔科。是人体肠道内最大的寄生线虫,成体略带粉红色或微黄色,体表有横纹,雄虫尾部常卷曲。蛔虫是世界性分布种类,是人体最常见的寄生虫,感染率可达70%以上 (2)、蛔虫体腔的分析

腔肠动物

Ps:打下划线的是我认为重点的地方,同学们可做相应参考。 腔肠动物一、主要特征 1.低等的多细胞动物,由内、外胚层与中胶层构成。 2.辐射对称或两辐对称。 3.具消循腔(原肠腔),故称腔肠动物,有口无肛,属低等的后生动物。 4. 具肌肉和神经的分化。 5.有刺细胞,又称刺胞动物。 二、形态构造 水螅型个体 1. 形态: 基部:分泌粘液 体部:圆柱形或扇形,几丁质围鞘 触手部:分散分布或集中成一圈 2. 生活方式:单独生活或群体 个体相互连接 以茎状共肉做主体,个体生在主体上 水母型个体 外部形态:伞部、触手、垂管 上伞部、下伞部、缘膜、垂管 内部构造(了解) ?胃管系统:垂管、胃(消循腔)、辐管和环管。 ?神经系统:低等原始,一般只由伞部内的神经网、与辐管平行的辐神经和围绕伞部边缘的神经环构成。 ?感觉器官 平衡囊:在伞缘触手之间,形似小囊,内有若干平衡石,是水母类的平衡器官。 眼:在触手球上有一个红色、褐色或黑色的眼点,是水母类的感觉器官。

生殖腺:水螅水母类的生殖腺来源于外胚层,位于辐管下面和垂管两侧。 (重要)世代交替:水螅型世代-无性世代 水母型世代-有性世代如下图:

二、分类: 水螅虫纲Hydrozoa 钵水母纲Scyphomedusae 珊瑚虫纲Anthozoa 栉水母纲Ctenophor 水螅虫纲Hydrozoa 一概述:(了解) ?生活史中一般有世代交替。 ?水螅型体内无隔片(和珊瑚虫纲不同)。 ?水母型有缘膜,一般个体较小,单体或群体,后者有多态现象(管水母目)。 ?中胶层较薄,无细胞结构。 ?生殖腺来源于外胚层。 ?除少数淡水种如桃花水母属外,绝大多数为海产种类,由沿岸到深海均有分布。 ?水螅型个体营附着生活,常密集成群,水母型个体都是浮游的。 二.分类 淡水水母目 花水母目 软水母目 硬水母目 筐水母目 管水母目 1.淡水水母目:桃花水母属 世界性广泛分布于淡水 俗称“桃花鱼” 桃花水母是一种濒临绝迹、古老而珍稀的腔肠动物 它对水质要求极高,几乎到了苛刻的地步 2.花水母目: ⑴.灯塔水母属 水母体呈钟形,形似灯泡和灯罩,具丝状触手 在胃壁上部或4条辐管与胃相连处有浓密的泡状内胚层细胞。

假体腔动物

假体腔动物 一、名词解释 1、假体腔:又称原体腔或初生体腔,是胚胎时期囊胚腔的剩余部分保留到成体形成的体腔,是体壁中胚层与内胚层消化道之间的腔。是动物进化中最早出现的一种体腔类型。(假体腔内充满液体或具有间充质细胞的胶状物;腔内的液体和物质出现简单的流动循环。) 二、假体腔动物的主要特征 1、假体腔 2、体壁发达,角质膜厚——蜕皮 3、消化管完善——前肠、中肠、后肠 4、排泄系统腺形或管形——原肾细胞 5、多雌雄异体 6、神经系统不发达—围咽神经环、侧神经节、腹神经节 触觉——头棘毛、唇乳突 化学感受器——头感器、尾感器 三、假体腔如何形成?其出现有何进化意义? 形成:中胚层体腔囊在发展过程中全部靠向体壁,形成肌肉层,使原来的囊胚腔加了一层内衬,而未形成新的空间,这种腔只有体壁中胚层,没有肠壁中胚层和肠系膜,是体壁中胚层和肠壁内胚层之间的腔,所以称之谓假体腔。 意义:提供体内器官发展和运动的空间;有效的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有效的维持体内水分平衡;辅助运动。 四、假体腔动物的分类 (1).*线虫动物门 1.主要特征 1.生活环境:分布极广,约15000种。 2.体壁(皮肌囊) 3.原体腔 4、发育完善的消化管 5、排泄器官 6、生殖 7、神经系统 2.分类:无尾感器纲。 无尾感器:虫体尾端无尾感器,具尾腺,排泄器官腺状,由单细胞或多细胞腺体组成。排泄器官退化或无;雄虫有1交合刺,多自由生活。 ⑴人鞭虫:寄生于人盲肠及阑尾。 ⑵旋毛虫:寄生于人、猪、鼠的十二指肠。(食用未熟透的肉类感染;人并不是其自然寄主;在肌肉中形成包囊,引发疼痛。) 尾感器纲:虫体尾端具有1对尾感器,无尾腺,化感器不发达,排泄器官为成对纵管,位于身体两侧的侧线中。雄虫有1对交合刺,多寄生生活。 (1)小麦线虫 (2)丝虫 (3)人蛲虫:卵藏于指甲,也可通过空气传播。引发疾病并不严重。 (4)*人蛔虫:1、外形:体呈圆长型,侧线明显,全体乳白色。 口有三片唇片,四个乳突。

腔肠动物门

第二章腔肠动物门 教学目标 1.了解水螅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了解腔肠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及腔肠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2.通过观察水螅的形态结构及对刺激的反应,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的能力。 3.通过对比水螅和草履虫的形态结构及生理等特征,引导学生树立生物进化的观点。通过对水螅生活环境的分析,渗透环境保护的教育。 重点、难点分析 1.水媳的形态结构特点及生理特点是本节教学的重点,因为: (1)第一章讲了原生动物是单细胞动物。实际上,动物界中除了原生动物外,都是多细胞动物。腔肠动物就是其中一类低等的多细胞动物。通过组织学生观察、研究水螅的形态和结构的特点和生理,对比草履虫的结构生理特点,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腔肠动物在进化上的重要地位。也更进一步了解腔肠动物是低等的多细胞动物。 (2)通过了解水螅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有助于掌握腔肠动物这个类群的共同特点:二胚层、有消化腔,有口无肛门。 2.水螅的消化方式和水螅神经网的无定向传导以及观察水螅的结构是本节教学的难点,因为:(1)草履虫的消化方式是属于细胞内消化。而水螅,一方面有与草履虫一样的消化方式,即保留了细胞内消化,水熄内胚层的一些细胞直接把消化腔中的食物微粒包进细胞内消化。另方面水螅也有不同于草履虫的消化方式,即由内胚层的一些细胞分泌消化液,这些消化液进入消化腔中把食物进化消化,这种方式叫细胞外消化。 水螅的两种消化方式,学生是看不见的,所以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有些学生误认为:食物进入动物体后,就应该进行细胞内消化。为了纠正这种偏见,教师可以着重说明:食物从口进入消化腔,这里是体内,但在细胞外面,所以食物在消化腔里消化,叫做细胞外消化,与是否在生物体内进行不相关。(结合水螅的结构图说明更好。) (2)水螅能够感受外界的刺激,并做出相应的反应,这是由水螅的神经细胞控制的。但是,水螅的神经细胞是比较原始的,没有“中枢”与“周围”之分。细胞彼此交织呈网状,传导无定向。这种结构特点就形成了水螅对刺激的反应是:一处受到刺激全身缩成一团。由于学生刚刚接触动物学的知识,对高等动物的神经传导缺乏理性的认识。所以,教师在突破这个难点时,可以先用挂图说明水螅神经网的特点;然后再组织学生通过实验提高感性认识,同时可以举一些高等动物对刺激定向反应的例子进行对比,使学生能够理解水螅神经传导的低等性和原始性。 (3)组织学生观察水媳的结构也是本节教学的难点。由于学生平时对水螅了解得很少,所以做观察实验时,总显得很兴奋,容易乱动实验材料。教师要组织好学生实验,一方面要在课前准备好饥饿状态的水螅;另一方面不能让学生随便振荡装有水螅的容器,防止水螅身体缩成一团,影响实验效果。 在组织学生观察水媳的体壁结构时,要引导学生能辨别水螅的外胚层、内胚层和中胶层。外胚层是体壁的外层,上有刺细胞;内胚层是紧挨消化腔的内层,上有腺细胞等;中胶层是介于外胚层和内胚层之间的一层无细胞结构的粘稠液体。 教学过程设计 一、本课题参考课时为1课时 二、教学过程

动物生物学试卷(B卷)——含答案(已看)

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05—2006年上学期期末考试 专业必修课《动物生物学》试卷(B卷) 参考答卷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任课老师: 专业学号:————:————考试成绩:————— 一、是非题:(对的打“+”号,错的打“—”,每空1分,共10分) 1.动物未经消化的食物残渣从肛门排出称为排泄。(—) 2.河蚌的外鳃瓣,除具呼吸功能外,同时也是幼虫发育的场所。(+) 3. 根据颞窝的有无、数目及位置的情况,颞窝分为四类:合颞窝类头骨每侧有一个颞窝。(+) 4.鸟类具有双重呼吸。(+) 5..消化道首次出现盲肠的脊椎动物是两栖纲动物。(—)爬行纲 6.完全变态的昆虫具有蛹期。(+) 7.首次出现完整的消化管的动物是环节动物。(—)假体腔动物线虫动物8.兔的齿式为I 2/1C0/0Pm3/2M3/3,表明兔下颌的前臼齿为3颗。(—)2颗 9..腔肠动物是三胚层动物,因为中胶层即是中胚层。(—) 10.羊膜动物才有胸廓。(+) 二、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血吸虫侵入人体的时期是(D)。 A. 六钩蚴 B. 囊尾蚴 C. 成虫. D.尾蚴 2.蝗虫的变态属于(B)。 A. 无变态 B. 渐变态 C. 半变态 D. 完全变态 3.下列动物中具有动脉球的是( C) A.七鳃鳗 B.鲨鱼 C.鲫鱼 D.蛙 4. 鸟类的大脑发达是由于:(B) A.嗅叶发达 B. 纹状体发达 C. 新脑皮发达 D. 古脑皮发达 5.水管系统为 D特有器官,主要的功能是运动。

A 海绵动物 B 腔肠动物 C 节肢动物 D 棘皮动物 6.具有开放式骨盆的动物是C。 A 哺乳类 B 爬行类 C 鸟类 D 两栖类 7.鸭嘴兽为哺乳类C的代表动物。 A 后兽亚纲 B 真兽亚纲 C 原兽亚纲 8. 盾鳞是D体表的鳞片。 A. 鱼; B. 硬骨鱼; C. 七鳃鳗; D. 软骨鱼。 9 在脊椎动物的演化史中,B是首次出现于爬行动物的特征。 A.五趾型附肢; B. 羊膜卵; C. 恒温动物; D. 完全双循环。 10. 爬行类的血液循环方式为B。 A. 三循环; B. 不完全双循环; C. 完全双循环; D. 单循环。 三、名词解释:(每个3分,共18分) 1. 水沟系——水沟系是海绵动物的主要特征之一。它对海绵动物的固着生活有重大的适应意义。海绵动物缺乏运动能力,它的摄食、呼吸、排泄及其他生理机能都要借水流的川行来维持。靠鞭毛的打动,不断将外界的水连同食物和氧带入水沟系中,又不断地将废物带到外面去。即使是有性生殖的精子,也是随着水流由一个海绵到另一个海绵体去的。根据构造复杂程度的不同,水沟系可分为3种:(1)单沟型(2)双沟型(3)复沟型。 2. 愈合荐骨——鸟类特有结构。由少数胸椎、腰椎、荐椎和部分尾椎愈合而成。它与鸟类宽大的骨盆相愈合,使鸟类在地面行走时获得支持身体的坚实支架。 3.羊膜卵:卵的外表包有一层石灰质的硬壳或不透水的纤维质卵膜,能防止卵水分的蒸发,避免机械损伤和减少细菌侵袭。卵壳能透气,保证胚胎发育的气体代正常进行。卵有一个很大的卵黄囊,贮藏大量称为卵黄的营养物质,使胚胎在发育中始终得到丰富的营养物质。 4.开放式骨盆:鸟类两侧耻骨在腹中线不愈合。构成开放式骨盆,适于产大型带

肠腔动物和扁形动物 习题(含答案)

肠腔动物和扁形动物习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共36.0分) 1. 下列不属于扁形动物的是() A. 涡虫 B. 血吸虫 C. 珊瑚虫 D. 猪肉绦虫 2. 水螅具有的特征是() A. 辐射对称 B. 有口无肛门 C. 用鳃呼吸 D. 具有角质层 3. 下列关于腔肠动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海葵、海蜇和涡虫等动物属于生活在海水中的腔肠动物 B. 海葵和海蜇等动物有口无肛门,食物残渣由消化腔排出体外 C. 海葵、海蜇等动物结构简单,有口无肛门,可以进行细胞内和细胞外消化 D. 海葵、海蜇等动物虽然结构简单,却有完整的消化系统 4. 水螅特有的攻击和防御的利器是() A. 触手 B. 口 C. 消化腔 D. 刺细胞 5. 下列动物中,有口无肛门的是() A. 涡虫 B. 螃蟹 C. 蛔虫 D. 河蚌 6. 海葵、海蜇、珊瑚虫的共同特征是() A. 身体分节 B. 身体柔软,有足 C. 有口无肛门 D. 生活在淡水中 7. 下列哪一种不是腔肠动物?() A. 海月水母 B. 海蜇 C. 海葵 D. 海带 8. 下列哪一个不是腔肠动物的特征?() A. 没有肛门 B. 有刺细胞 C. 部分种类没有专门的消化器官 D. 身体呈辐射对称 9. 腔肠动物特有的攻击和防御的利器是() A. 触手 B. 刺细胞 C. 外胚层 D. 内胚层 10. 关于动物的生活环境和取食方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软体动物生活在水中,靠入水管、出水管获取水中的食物颗粒 B. 节肢动物生活在陆地上,利用口器获取食物 C. 腔肠动物生活在水中,利用刺细胞捕获食物 D. 寄生虫终生生活在寄主体表或体内,获取寄主体内的养料生存 11. 水螅身体上的刺细胞生长的位置和生理功能分别是() A. 外胚层,捕获食物 B. 内胚层,防御敌害 C. 外胚层,攻击和防御 D. 内胚层,攻击和防御 12. 关于腔肠动物,下列哪一项是错的() A. 有珊瑚虫,海葵,海蜇,水母 B. 都是低等的单细胞动物 C. 有口无肛门,消化方式简单 D. 都生活在水中 13. 涡虫体型为两侧对称,比水螅的辐射对称高等之处在于() ①身体可以分出前后、左右、背腹 ②前端(头部)感觉器官集中,能最先感知外界刺激 ③使运动更加准确,迅速而有效 ④有利于运动、捕食和防御. A. ① B. ①②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14. 科学家发现,灯塔水母是一种不会“死亡”的生物,原因是它发育到性成熟阶段后,

6-1原腔动物复习题

原腔动物 一、选择题 4.轮虫的咀嚼器位于( )中。 A.口 B.咽 C.食道 D.胃 5.钩虫的感染期是( )。 A.杆状蚴 B.丝状蚴 C.微丝蚴 D.腊肠蚴 6.从蛔虫的围咽神经环向体后发出( )条神经干。 A.2 B.4 C.6 D.8 7.下列动物具有完全消化道的是( )。 A.涡虫 B.海绵 C.线虫 D.水螅 8.从横切面看,蛔虫的消化道与体壁之间有一空腔,此腔为( )。 A.原体腔 B.血腔 C.次生体腔 D.真体腔 9.蛔虫的中间寄主是( )。 A.人 B.苍蝇 C.蟑螂 D.无 10.十二指肠钩虫感染人体的方式为( )。 A.吞噬了感染虫卵 B.感染性蚴穿过人体皮肤 C.吃了未煮熟的“米猪肉” D.由蚊子吸血时传播 11.轮虫无再生能力是因为( )。 A.体表具有角质膜 B.细胞核数目恒定,细胞不再分裂 C.孤雌生殖 D.个体微小 12.轮虫以( )方式度过不良环境。 A.孤雌生殖 B.形成包囊 C.隐生 D.形成芽球 二、填空题 1.线形动物的肌肉层中只有_______肌,无_______肌,故只能作蛇形运动。 2.蛔虫属于_______门,它具有_______状生殖腺,其中雌性为_______型,雄性为_______型。 3.蛔虫体壁从外到内依次由_______、_______和_______组成,其中_______层在发育过程中有周期性脱落的现象。 4.蛔虫的表皮层来源于_______层,并且在身体两侧以及背腹面增厚,分别形成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5.在蛔虫的侧线内有_______穿过,在背腹线中各贯穿着一条纵行的_______。 6.在线虫的肌肉层内,其肌细胞由_______和_______组成。 8.轮虫是生活于淡水在身体前端有一个( )的小型动物,其身体可分为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三部分。 9.线虫的排泄系统有两种类型,一种是_______型,一种是_______型。它们都是由_______胚层细胞形成,因此均属于_______型。

腔肠动物各纲及主要特征

腔肠动物的分纲及主要特征 一、水螅纲 1.主要特征: (1)本纲动物绝大多数海产,少数生活在淡水中。腔肠动 物的淡水种类均属于本纲。 (2)中胶层无细胞,刺细胞和生殖细胞均来自外胚层 (3)一般是小型的水螅型或水母型动物。 (4)水螅型结构较简单,只有简单的消化循环腔。 (5)水母型一般有缘膜,触手基部有感受器官平衡囊。 (6)生活史大部分有水螅型和水母型,即有世代交替现象 (如薮枝虫)。少数种类水螅型发达,无水母型(如水螅) 或水母型不发达(如简螅);也有水母型发达,水螅型不发 达或不存在(如钩手水母、桃花水母);还有的群体有多态 现象(如僧帽水母)。(多态现象:水螅纲群体中如果包括两种以上不同形态 与机能的个体,则称为多态现象。) 2.常见种类: 水螅(Hydra)、筒螅(Tubularia)、薮枝虫(Obelia)、桃花水母 (Craspedacusta)、钩手水母(Gonionemus)、僧帽水母(Physa lia)等。 3.结构及生活史:

水螅纲动物中除水螅,某些筒螅等极少数种为单体生活 之外,其余绝大多数种类为群体生活。浅海常见的薮枝虫就是群体生活的代表,固着在岩石、海藻及其他物体上,为一树枝状的水螅型群体。 二、钵水母纲 1.主要特征: (1)本纲动物全部生活在海水中,大多为大型水母类。 (2)水母型发达,水螅型非常退化,常常以幼虫形式存 水螅 螅根 (很像植物根的群体基部) 螅茎 (由螅根上长出的直立茎) 水螅体 (水螅体有口有触手,具有取食与消化的机能,其外有一透明的杯形鞘称为水螅鞘) 生殖体 (生殖体殖体无口无触手,有一真空的茎称为子茎,子茎周围的透明瓶状鞘称为生殖鞘) 茎中共肉连接 生活史 以无性生殖产生单体的水母型 水母型以有性生殖产生水螅型群体 两个阶段互相交替,完成世代交替的生活史

第五章 腔肠动物门

第五章腔肠动物门 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腔肠动物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和机能特点,从而认识腔肠动物在演化上的 意义。 2、了解腔肠动物各纲的特征、种类及与人类的关系。 重点: 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 难点: 两种体型及细胞分化。 学时: 讲授4学时,实验3学时。 教学方法: 1、多媒体授课。 2、讲授、启发、讨论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概述 腔肠动物同海绵动物一样,也是两胚层动物,为正支,是一切多细胞动物的祖先。多生活于海洋,体现了其原始性,其体型为辐射对称,即通过其中央轴有许多切面可把身体分成两对称的部分。是一种原始的低级的对称形式。其细胞分化程度比海绵动物高的多。提高有性生殖能力。具有原始的消化腔和原始的神经系统。是两胚层动物的代表。其生活方式仍处于被动状态。 二、结构特点 (一)两类体型 1、水螅型体 特点: (1)是一个简单的原肠阶段,囊壁由内外两个胚层及中胶层组成,口的周围有一圈触手。 (2)身体中央腔为消化循环腔,即胚胎发育中的原肠腔。若群体种类,各个个体的消化循环腔相互连通。内胚层细胞主要起消化作用,细胞内消化为主要方式,也有一部分细胞外消化。 (3)固着生活或半固着生活。有用作固着的基盘。若群体生活,在体外多有围鞘包着。有的外胚层可以分泌石灰质的骨骼。辐射对称。被动生活。

2、水母型体 相当于水螅型体压扁,呈圆盘状,中胶层加厚。突出的一面为外伞,凹入的一面为下伞。 行漂浮生活。 (二)细胞的分化 细胞分化的程度比海绵动物高的多,其细胞分化的程度表明本门动物发展了一大步,并出现了最简单的组织分化,对刺激能做出反应。 1、肌细胞 是内外两胚层的主要细胞。是最原始的肌肉细胞。准确地说是皮肌细胞。 肌纤维在外胚层和体轴平行,在内胚层与体轴垂直。外皮肌细胞司运动和保护作用,内胚层细胞司消化作用。 2、刺细胞 本门动物特有。 主要分布在外胚层,特别触手上,夹在肌细胞之间。内胚层有少量。 刺细胞向外一端有一刺针,内有一细胞核和刺丝囊,主要作用是捕捉食物。刺针为触发器,受到刺激时,刺丝翻出,穿刺或缠绕,可捕捉小动物。麻醉、粘等。 刺细胞的种类很多。 一个刺细胞只能用一次。 3、腺细胞 不同位置,功能不同: 分泌消化酶(内胚层) 分泌几丁质形成围鞘 分泌粘多糖作为骨骼的一部分 分泌粘液利于固着 4、间细胞 小、圆形、未曾分化的细胞。是成体上保留的胚胎期细胞。可塑性大。 内、外胚层中都有,主要在外胚层,夹在皮肌细胞之间,成堆或零散分布。 可形成其他细胞,在生殖季节可形成两种生殖细胞。本门动物一般有再生能力,即是间细胞的作用。能补偿损失的其他细胞。 5、神经细胞 有2~3个或更多的细长突起。 没有极性,可任意方向传递兴奋————散漫(扩散)神经系统 突起相互联结形成网状————网状神经组织 未最原始、最简单的神经系统。 主要贴在内或外胚层的基部。 6、感觉细胞 夹在外胚层细胞中,末端与神经细胞相连,接受刺激。 反应较迟钝。 三、生殖和发育 (一)生殖 无性生殖、有性生殖

假体腔动物

第六章假体腔动物 假体腔动物一般认为包括7个独立的门:腹毛、轮形、动吻、线虫、线形、棘头、内肛。这7个门之间的共同之处是在体壁和消化道之间的空腔为假体腔。 所谓假体腔,是动物进化中最早出现的一种原始的体腔类型,是由胚胎发育期的囊胚腔持续到成体而形成的体腔,其中充满体腔液,没有体腔膜。 假体腔的出现比扁形动物的原体腔或实质有明显的进步意义: 1.为体内器官系统的自由运动和发展提供了空间。 2.体腔液比间质能更好的输送营养物质,以完成循环的机能。 3.体腔液作为一种流体静力骨骼,使身体更迅速的运动,以摆脱了以纤毛作为主要运动器官的状态。 假体腔动物都有完整的消化道,有肌肉质的咽,能进行机械性消化。 大多数假体腔动物雌雄异体,甚至雌雄异形。 具有原肾型排泄系统,没有呼吸和循环系统。 除寄生种类外,大多为小型动物。体表被覆角质层,纤毛减少或消失,一些小型种类构成身体或器官的细胞或细胞和数目固定,这是因为细胞分裂在孵化前已经停止。 第一节线虫动物门 线虫类是假体腔动物中最大的一门,已记录中大约有15000种,绝大多数体小呈圆柱形,因此又称为圆虫。 一外形 身体多圆柱形,两端略尖,身体不分区。前端为口,口周围有唇,原始种类有六个唇片,其他常见种类为三片,唇上具有感觉器官。唇及感觉器的数目、排列、形态是线虫分类的重要依据。 二体壁 体壁由角质层、上皮细胞、肌肉组成。 角质层结构复杂,可分为三层:最外一层为鞣化蛋白质,中间为均质,内层为胶原蛋白的支持柱层。寄生种类的内层还可分为三层。 角质层为上皮细胞的分泌物,限制了身体的生长,因此在成长过程中有多次的蜕皮现象。蜕皮现象仅出现在幼虫期,成虫仅能增加角质层的厚度而不蜕皮。 上皮细胞多为合胞体(蛔虫)。在身体的背腹中线及两侧,有四条纵行的上皮索,称为背线、腹线、侧线。

真体腔动物和假体腔动物的区别

真体腔动物和假体腔动物的区别 浏览次数:2418次悬赏分:0|解决时间:2009-10-31 23:58 |提问者:5301019930922 最佳答案 真体腔亦称真正体腔、次生体腔、后体腔(metaco-el)。是动物体腔之中在原肠胚期以后所形成的与囊胚腔(卵裂泡、卵裂腔)完全不同的腔,与原体腔类相对应,把具有真体腔的动物称为真体腔类。真体腔皆以中胚层起源的体腔上皮(mesothelium)覆盖其腔壁。在发生学上可分为三种类型。(1)在毛颚、棘皮、原索等各类动物,是由原肠胚的原肠壁突出的左右一对肠胶囊起源的。这些动物为肠体腔干的类群。(2)在环节动物、节肢动物和软体动物,由位于身体后端的中胚层母细胞的增殖在消化管的左右产生中胚层节,在此细胞块内产生的内腔成为体腔。这些动物是端细胞干的类群(原中层细胞干的类群)。在环形动物,该体腔在每一体节都能明显地看到,但在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因中胚层的二次增殖使体腔大为缩小,只形成围心腔、生殖腺内腔(gon-ocoel)、排泄器内腔(nephrocoel)。在节肢动物,存在于内脏和体壁之间的宽阔空腔,是真体腔的一残余部分和原体腔合一而成的(myxocoel)。(3)脊椎动物一般虽属于肠体腔干的动物门,但在原肠和体腹之间看不到有直接的连续。中胚层的起源各纲虽然不同,但无论哪一纲其中胚层的腹侧区域皆分为内外两层,即壁层和脏层,而两层之间的空间形成体腔,为裂体腔型,在体腔内面覆盖着中胚层性浆膜。脊椎动物的体腔可进一步分为围着心脏的围心脏和收藏内脏的围脏腔(perivisceral cavity),后者在鸟类被斜隔膜不完整地划分为胸腔和腹腔,在哺乳类被横隔膜完整地划分为胸腔和腹腔,在爬行类以下的动物为单一的胸腹腔(thoraco-abdominal ca -vity)。此外在体前方的鳃肠部,体腔被鳃裂划分为头腔;但它在圆口类以上的动物除幼体外均不发达。再有真体腔类,因真体腔的发生无原肾管,产生肾管作为排泄器官。除圆口类和一部分鱼类外,体腔均不向外部开口,成完全封闭的囊。 所谓假体腔,是动物体腔的一种形式,也是动物进化中最早出现的一种原始的体腔类型,它是由胚胎发育期的囊胚腔持续到成体而形成的体腔,只具体壁肌肉层,不具肠壁肌肉层。假体腔外面以中胚层的纵肌为界,里面以内胚层的消化管壁为界,充满体腔液,没有体腔膜,因而又称为原体腔或初生体腔,线形动物具有 叫么叫假体腔,真体腔,无体腔?它们的进化意义是什么? 浏览次数:1692次悬赏分:0|提问时间:2007-6-3 22:31 |提问者:happyyy510 推荐答案 假体腔动物 Pseudocoelomata 具假体腔的无脊椎动物。假体腔外面以中胚层的纵肌为界,里面以内胚层的消化管壁为界,没有体腔膜,因而又称为原体腔或初生体腔。假体腔动物包括轮虫动物门、腹毛动物门、线虫动物门、线形动物门、动吻动物门、铠甲动物门、棘头动物门、颚胃动物门、内肛动物门

第一章第一节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教案)

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 一、教材分析: 在生物圈中,除了绿色植物和人以外,还有形形色色的动物,作为消费者的动物,在生物圈的物质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通过本章的学习活动,使学生认识不同生物类群动物的常见种类和它们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以及与人类和环境的关系。通过不同类群动物的对比学习,深入理解动物系统进化的含义,强化生物进化的观点,通过对不同类群动物的了解,进一步体会动物种类的多样性,通过对不同类群动物与人类的关系的学习,正确认识生物科学的价值观,进一步强化热爱动物、保护动物、保护环境的情感。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实践的能力,课外知识也较丰富。所以本章教学充分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入手,尽量以学生熟悉的动物为代表,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求知欲望,在师生互助,生生互动中不断的发展自己、完善自己。 三、教学目标: 1、认识无脊椎动物的类群(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及特征 2、认识脊椎动物的类群(鱼、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哺乳动物)及特征 3、了解常见的动物的分类:脊椎动物、无脊柱动物;恒温动物、变温动物等 4、认同不同动物类群与人类的关系 四、教学重点: 1、认识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的形态、结构及特征 2、认识鱼、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哺乳动物的形态、结构及特征 3、了解常见的动物的分类:脊椎动物、无脊柱动物;恒温动物、变温动物等 4、通过对不同类群动物与人类的关系的学习,正确认识生物科学的价值观,进一步强化热爱动物、保护动物、保护环境的情感。 五、教学难点: 通过对不同类群动物与人类的关系的学习,正确认识生物科学的价值观,进

第二章 腔肠动物 教学设计_高中生物教案

第二章腔肠动物教学设计_高中生物教案 第二章腔肠动物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知识方面 (1)知道腔肠动物是一类结构简单的低等多细胞动物。 (2)知道腔肠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3)识记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 2.能力方面 通过对活体水螅和水螅切片的观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思想情感方面 通过对水螅的观察,培养学生爱科学、勇于探索、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重点难点 1.水螅的形态结构和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是本课的重点。因为水螅具备了腔肠动物所有的共同特点。 2.准备活体水螅是上好本课的关键和难点。因为进行本课教学时,正值三月上旬,我国许多地方从自然环境中采不到水螅,为此需要提早作好准备。 教具准备 活体水螅、水螅纵切切片、显微镜、放大镜、教学软件。 课时安排: 本章参考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1.教学过程设计思路: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导出课题 → 观察实物 识别结构 作好记录 → 汇报交流 观察结果 归纳整理知识要点 → 观看录像认识了解其他腔肠动物;知道腔肠动物与人类的关系,归纳特征 2.教学过程说明: ①本课从引导学生复习已经学过的知识入手,如:“原生动物是单细胞动物,还是多细胞动物?”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进一步指出:“在动物界中,只有原生动物是单细胞的,其他动物都是多细胞的。腔肠动物就是一类低等的多细胞动物。腔肠动物是怎样构成的?具有什么特点?常见的种类有哪些?与人类有什么关系?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什么?这些

问题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问题。”由此入手既设置了悬念,又激发了学生渴望学习新知识的欲望,还导出了本课的课题,为上好本课打下良好的基础。 ②关于活体水螅和水螅体壁切片的观察,是本节课学生活动的重头戏,也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关键所在。有条件的学校最好让学生亲自做一做,没有条件的学校可观察课本上的插图。处理好这个环节,主要是通过教师的精心组织,正确指导,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备课时,每组要配备观察用具和实物标本各一套,让每位学生都有充分的观察时间,活体水螅应放在小烧杯中,水量应以水螅能充分舒展活动为宜。有条件时,适当投放一些饵料,还可以观察到水螅的捕食现象。放水螅的水,要以无污染的自然河水为宜,如用自来水,要事先晾晒几天。为了使学生在观察时能够有的放矢,避免盲目性,在观察前,教师要发给学生观察提纲,以便规范学生观察活动。 观察提纲设置下列内容: 水媳形态结构观察提示 体色:体壁分几层: 体形:体壁结构中,由细胞构成的有几层: 长度:体壁的细胞是否相同: 触手数量:是否由体壁围成一个空腔: 触手着生位置:这个空腔是否有一个外通的口: 触手是否能动:体壁上是否有凸起: 有了观察提纲,使学生明确观察目的,在组长带领下,对水螅进行逐项观察,并且作好观察记录,由于学生认识问题的水平不同,对某些问题的结论可能会有一些差异,这没有关系,因为这些差异会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归纳总结得到统一。 ③汇报观察结果,进行归纳总结,在学生观察之后,教师要指导学生对观察的结果进行汇报交流,并对汇报上来的材料进行归纳整理,使之成为系统的知识。汇报前,教师要深入到观察小组中去,筛选出观察仔细、记录准确、全面的小组,让他们做典型引路。汇报中,在典型的带领下,各组说出他们的观察结果,教师则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归纳整理出水螅的有关知识。 ④关于腔肠动物与人类的关系和腔肠动物主要特征的教学。由于学生对腔肠动物的感性知识知之较少,不能较多他说出它们有哪些作用,要解决这个问题,教学中可以播放一些有关腔肠动物的录像片。通过观看使学生了解更多的腔肠动物,看完之后再引导学生总结出腔肠动物与人类的关系。通过对几种腔肠动物的比较,找出它们之间的共同特点,作为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 板书设计 第二章腔肠动物 一、水螅 1.生活环境:淡水中 2.形态体色:乳黄色或浅褐色 3.结构:体形:长圆筒状 体壁:由三层构成 消化腔:由体壁围成 口:消化腔的开口 触手:6~10条 4.生殖:出芽生殖或产生生殖细胞 二、腔肠动物与人类的关系及其主要特征 1.腔肠动物与人类的关系:食用、药用、观赏、石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