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Accenture-Co-creative-innovation-network-CN

Accenture-Co-creative-innovation-network-CN

构建协作创业网络,增强创新能力企业孵化器如何帮助初创企业成长

李 纲 余婧 彭亚利 崔璐

埃森哲卓越绩效研究院

一、初创企业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新一轮推动力

二、企业孵化器是培育初创企业的摇篮

2.1什么是企业孵化器

2.2中国企业孵化器起步晚、发展快

三、中国企业孵化器服务能力不足

3.1科技初创企业仍然孤立无援

四、构建协作创业网络,增强创新能力

4.1协作创业网络的定义

4.2协作创业网络的结构及运作

支持网络

投资网络

人才网络

增值服务网络

扩展网络

网络治理结构——信用体系的建立

五、协作创业网络的作用4

5 5 5

8 8 8 9 9 11 13 15 17

19 6 6

初创企业已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对于中国而言,初创企业,尤其是科技初创企业,是自主创新中重要的一环,是中国实现经济转型、成为知识型国家的关键。然而资源匮乏的初创企业在成立初期是幼小、脆弱的,它们需要借助外力获得更多核心资源。

在中国企业孵化器是扶持科技初创企业的重要力量。中国现在已有上千家企业孵化器,数量仅次于美国。但企业孵化器在经营理念、管理方式和运营能力上远不能满足扶持初创企业成长的要求。因此,尽管身处企业孵化器扶持创新的氛围之中,初创企业仍然孤立无援、成长艰难。企业孵化器对初创企业的“孵化”力度不够。

要提升企业孵化器的孵化能力,需要整合社会各方力量。埃森哲通过对国内外诸多企业孵化器的深入研究、访谈后,提出构建协作创业网络,解决初创企业困境。本文提出的协作创业网络并非引进新的要素,而是倡议一种机制。它将现成的要素整合起来、让更多的资源流入创业领域、让初创企业更容易获取创业要素。在企业孵化器的整合、协调下,网络中的机构资源共享、信息快速渗透。协作创业网络可根据初创企业实际情况,缓解甚至解决初创企业面临的困境、推动企业创新、促进经济发展。

一、初创企业是中国经济发

展的新一轮推动力

在技术飞速发展和全球化进程势不可挡的时代,初创企业(startups ),特别是科技初创企业(technology startups )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帮助全球经济走出金融危机的阴霾。伦敦商学院(London Business School )和巴布森学院(Babson College )联合发布的全球创业活动调查报告《全球创业观察》指出,创业有利于经济发展。初创企业已经成为经济发展中最具活力和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生

力军 。对于追求创新的中国,初创企业的诞生和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初创企业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初创企业通常会推动新技术的产生和应用。在中国,75%以上的企业技术创新是由初创的中小企业完成的。由于中国正处于技术赶超的阶段,很多创业活动是从较低的水平开始,只要采用领先于已有水平的技术就可能获得显著的经济效应。而初创企业,尤其是科技初创企业,在引入新技术和技术产业化方面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是中国实现经济转型、成为知识型国家

(knowledge-based country )的关键 。其次,几乎所有的中国初创企业都

属于民营企业,它们严格依据市场机制运作,运营灵活,充满活力。比国企和大型企业更自主、灵活、专注;比科研机构、大学更接近市场。因此,初创企业的崛起可能给同行带来竞争的压力。有助于压低价格,提升服务质量。此外,初创企业能创造大量的就业岗位,为国家增加税收。

初创企业是企业家充分施展创新才华的舞台,是自主创新中重要的一环。诚然,企业家的创新能力是初创企业成立最关键因素。然而企业的成功创立需要适合其生长的环境和众多其它的资源(比如办公场地、相关技术人才、企业管理人员、资金等)。处于创业初期的科技企业资源十分匮乏,据不完全统计,超过90%的初创企业在成立三年内就倒闭了。该数据说明幼小、脆弱的初创企业需要借助外力获得更多核心资源,以顺利度过创业初期。

1. 本报告研究过程中得到多家政府主管部门及企业孵化器管理机构的支持,相关人士提供的资料、信息和见解,对报告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作者对这些机构表示感谢。它们是:商务部投资促进局、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服务中心、成都高新创新投资有限公司、欧盟项目创新中心(成都)、香港应用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2.《全球创业观察》报告:新创企业帮助国家致富,人民网,2006-02-06https://www.sodocs.net/doc/e712789632.html,/GB/41217/4078024.html

3. Promotion Business and Technology Incubation for Improved Competitiveness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industries

Through Application of Modern and Efficient Technologies, Economic and Social Commission for Asia and the Pacific, United Nations, 2004

1

2

3

二、企业孵化器是培育初创企业的摇篮

在中国,企业孵化器是扶持初创企业的重要力量。据科技部统计,全国现有的772家企业孵化器以及76家大学科技园中,集聚了全国90%以上的科技型创业期小企业 。可见,企业孵化器是推动高新技术创新的主要渠道和载体。企业孵化器就是在初创企业创立初期,为其提供相关服务及支持的平台。既然企业孵化器是初创企业的聚集地,身肩推动企业自主创新的重任。我们首先有必要清晰孵化器的定义。

2.1 什么是企业孵化器

美国国家企业孵化器协会

(National Business Incubation Associa-tion, NBIA )认为,企业孵化是一个

企业发展的动态过程。企业孵化器

可为初创企业提供有针对性的资源

和一系列的服务,包括合适的租用空间、基础设备、提供管理咨询建议、技术援助以及融资等必要援助。在企业创业初期,孵化器的作用是扶持并帮助其成长 。中国由于企业孵化器发展起步较晚,目前在中国的企业孵化器均为科技企业孵化器。中国国家科技部在《关于进一步提高科技企业孵化器运行质量的若干意见》(2003)中,明确给出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定义:“科技企业孵化器是培育和扶持高新技术中小企业的服务

机构,通过为新办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物理空间和基础设施,提供一系列的服务支持,降低创业者的创业风险和创业成本,提高创业成功率,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帮助和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与发展,培养成功的企业和企业家”。

尽管不同国家和地区,对于企业孵化器的定义并不完全相同,但总结其特点,我们可以概括性的认为,企业孵化器就是能够为创业初期的企业从以下四个方面提供服务和支持:获得核心技能和竞争力、获得融资、占领市场、创造良好的

创业环境。

2.2 中国企业孵化器起步晚、发展快中国企业孵化器起步较晚,但历经22年的快速发展,已经跻身世界企业孵化器大国之列。截至2009年,中国企业孵化器数量超过1,000

家 ,其中纳入科技部统计的有772

家(国家级279家、非国家级493

家) 。目前中国企业孵化器数量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预计中国企业孵化器数量将很快超越美国,居于世界之首,占全球企业孵化器总量约七分之一 。全国企业孵化器场地面积世界第一,达2,901万平方米。中国企业孵化器的孵化初显成效。2009年全国孵化基金总额为57.4亿元。在孵企业50,511家(世界第一),营业总收入达2,001亿元,提供就业机会101万个,获批准的知识产权数为24,430件,其中授权发明数为7,442件。在孵企业累计获风险投资总额为104亿元。再看衡量企业孵化器最重要的指标——累计毕业企业,2009年中国企业孵化器当年毕业企业为4,819家,累计毕业企业达47,286家,年收入达到千万级的毕业

企业为1,275家 。

4. 历经20多年发展已集聚90%以上科技型创业期小企业 孵化器数量年内居世界之首 至“十二五”末,在孵科技企业可达10万家,新闻晨报(上海),2010-6-22

5. 美国国家企业孵化器协会网,https://www.sodocs.net/doc/e712789632.html,.

6.“促进中国科技企业孵化器‘十二五’发展研讨会”在京举行,科学技术部,2010-02-03https://www.sodocs.net/doc/e712789632.html,/dxal/ImportantReport/201002/12461.html

7. 数据来源:《2010中国火炬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年

8.“历经20多年发展已集聚90%以上科技型创业期小企业孵化器数量年内居世界之首至“十二五”末,在孵科技企业可达10万家”,新闻晨报(上海),2010-06-22

9. 数据来源:《2010中国火炬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年

45

9

7

68

三、中国企业孵化器服务能力不足

中国企业孵化器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发展历程,目前已经毫无争议地进入企业孵化器大国的行列。然而,企业孵化器数量上的巨大还不足为喜。目前中国企业孵化器仍然处于初级的发展阶段,真正能够做到扶持创新企业创立和发展的企业孵化器可谓凤毛麟角。与发达国家的企业孵化器相比,中国企业孵化器在经营理念、管理方式以及运营能力上还远不能满足扶持初创企业创立和发展的要求。首先从孵化器提供的服务来看。美国企业孵化器不光是提供创业的场地,而且介入了企业生长的流程。98%的企业孵化器可以为科技初创企业提供天使投资的渠道,96%构建了企业孵化器内部交流网络,90%可协助企业进行市场营销。值得注意的是,美国企业孵化器对初创企业提供的服务并不仅限于孵化期,有73%的企业孵化器提供了进入企业孵化器前的前期服务或退出企

业孵化器后的后续服务 。“一条龙”的专业服务,有效地扩大了服务范围。由此可以看出,与国外企业孵化器的服务相比,中国大多数企业孵化器所提供的服务主要是“硬件”上的,从功能上来说仅仅只是一个能向初创企业提供低于市场价格租金的物业管理公司。而初创企业更多的需要在诸如融资渠道、人才获取、技术产业化、市场推广、政策解读等“软件”上的支持,需

要一个能够为其提供商业解决方案和融资解决方案的专业性服务机构。3.1 科技初创企业仍然孤立无援目前中国企业孵化器仍处于单个、分解的独立运营阶段,未形成一个有效的孵化系统。中国企业孵化器低下的运营效率,使得科技初创企业在创业的路上危机四伏。初创企业即使进入了孵化程序,仍然

孤军作战,成长艰难。它们所面临的最主要的困境是:融资难、技术人才招聘难、技术转换率低。

困境一:融资难

融资问题几乎是所有企业家在创业初期遇到的不可避免而又难以逾越的难题。据科技部提供的数据:由于资金短缺,2007—2009年中国技术成果的应用率保持在50%左右 。科技初创企业的高风险性特征使得传统大型金融机构望而却步。从非正式金融渠道获得的融资,高额的利息让初创企业难以承受。相比之下,股权融资不会给初创企业带来利息负担,同时还可能获得投资方的管理支持,是初创企业此阶段最理想的融资方式。然而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股权融资的投资方通常是追求高收益的风险投资机构或私募投资机构。而风投和私募市场是相对封闭的。因此对于大部分企业家而言,他们也是难以企及的。

与企业家的“无奈”相对应的另一面是风投的“寂寞”。2009年

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的问世,掀

起了中国风投活动的一股高潮,风

投已不再那么的遥不可及。据统计,首批在创业板上市的28家公司中,有风投机构进驻的达到20家。上市1年后,这20家公司不但无一破发,而且均有不小涨幅,为风投机

构带来丰厚的回报 。我们通过对多家风险投资机构的负责人的深入访谈得知,目前各投资机构的资金比

较充足,他们也正在积极寻找有潜力的投资目标。

我们现在面临的状况是:一方面自诩为千里马的初创企业因为缺乏资金而面临经营困境,而另一方面拥有充足预算的伯乐也在苦寻千里马。这种困境存在的主要原因是没有一个有效的匹配机制将初创企业和投资方链接起来。试想一下,如果这时孵化器能将企业家和投资方链接起来,起到桥梁的作用,那么在很大程度上能破解这种困局。

10. 数据来源:2006 State of the Business Incubation Industry, NBIA Research Series 11.“中国半数科技成果沦为‘ 展品 ’产业化严重偏低”,经济参考报,2011-01-19https://www.sodocs.net/doc/e712789632.html,/cj/2011/01-19/2796150.shtml

12.“创业板风投‘ 种豆得瓜’ 解禁在即或兑现‘ 果实’”,中国新闻网,2010-10-27https://www.sodocs.net/doc/e712789632.html,/stock/2010/10-27/2616213.shtml

10

11

12

困境二:人才招聘难

人才是企业发展壮大的第一资源和核心要素。作为科技型的初创企业,技术研发是生存的关键,科技人才对科技企业的价值不言而喻。百度董事长李彦宏将人才作为最宝贵的战略性资源,他认为企业“最有价值的是人” 。鉴于科技初创企业的特点,其创始人大部分就是不可多得的技术人才。然而独木难成舟,仅凭企业家一人之智还不足以支撑整个初创企业的持续发展。此外,即使是对于科技型企业,运营也需要专业人事进行统筹管理。因此组建一个技术创新型和管理型人才队伍是初创企业成功的关键。

然而初创企业人才招聘的难度并不亚于融资的难度。科技初创企业将高中级技术型、管理型人作为主要招聘对象。这一类人才普遍具有较高学历、扎实的专业知识、多年的从业经验,能够快速的了解企业状况、适应新环境、在短时间内融入团队并为企业带来绩效上的提高。

中国高中级人才数量较少,人才缺口较大。据统计,中国7,000多万产业大军中,高中级技术创新型人才仅占5.1%,与发达国家60%以上的比例相差甚远。初创企业在知名度、员工福利、工作稳定性、工作环境等方面在短期内还无法与成熟企业相提并论。因此自然很少受到中高层专业人才的青睐。这无疑使得初创企业人才招聘面临更艰难的处境。困境三:科技成果转化率低

科技成果转化指的是将能在生产中实际运用、产生价值的科技成果进行后续试验、开发、应用、推向市场以产生新产业的一系列活动。目前中国每年取得科技成果3万多项,企业承担科技计划项目所占比重逐年提高。国家科技支持计划95%以上的项目有企业参与;863计划课题依托单位中,企业占30%;国家重大专项课题中,企业牵头的超过50%。尽管如此,还是未能完全改变科研立项的“学术思维”模式,科技成果转化率和产业化率“两低”的局面依然存在。现阶段科技成果转化率大约在25%左右,真正实现产业化的不足5%,与发达国家80%的转化率差距甚远。

中国目前有绝大多数的科技成果是脱离实际的、不可转化的“虚幻成果”,最终不能转化成为有价值的商品,只能束之高阁成为“展品”。研究机构和企业各自为阵,科研人员“自命不凡”的技术极有可能只是理论上的解决方案,企业根本用不上。因此不少科技初创企业即使是有了初步的科技成果,也有可能由于不具备足够的市场价值,而无法将成果成功地引进应用领域。而另一方面,不少缺乏技术的企业,技术瓶颈始终阻碍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攀升,却始终找不到合适的技术成果,只能依靠简单粗犷的扩大生产规模追求更多利润。科研机构与企业还沉浸在各自的内部循环中,没能有机结合。

13.“李彦宏对话南大学子最有价值的就是人”,世界经济人,2007-10-24

https://www.sodocs.net/doc/e712789632.html,/htmlnews/2007/10/24/1205448_0.htm

14.“思考:经济转型升级科技人才能‘ 撑’起来吗”,新华网,2010-07-31

https://www.sodocs.net/doc/e712789632.html,/politics/2010-07/31/c_12394194.htm

15.“瞭望:立项时方向错误成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低下主因”,中华人民共和国知识产权局,2010-10-25 https://www.sodocs.net/doc/e712789632.html,/sipo2008/mtjj/2010/201010/t20101025_541953.html

上述三个困境是企业家创业时所面临的普遍问题,但现实中遇到的困难远不只此。政策问题、管理问题、市场问题、甚至一些细节都是企业家创业不可避免的问题。创业家仅凭一己之力披荆斩棘、突破层层阻碍、成功创立企业的机率微乎其微。企业孵化器的成立就是为了协助企业家解决问题,提高创业成功率。然而目前中国企业孵化器并没有很好的起到“孵化”的作用,科技初创企业成功率仍旧低迷。

13

15 14

四、构建协作创业网络,增强创新能力

4.1 协作创业网络的定义

为解决中国初创企业所面临的

融资难、人才招聘难、科技成果转

化率低这三大困境,需解决一个共

同的问题——信息流动和渗透。埃

森哲通过对国内外诸多企业孵化器

的深入研究、访谈后,针对中国

企业孵化器发展现状,提出构建

协作创业网络(Co-creative Innovation

Network ),解决初创企业困境,增强

创新能力。

协作创业网络是利用互联网为

公共信息平台、以企业孵化器为中心,将与创业相关的机构有效地整合在一起,以帮助初创企业创立和

发展的信任网络。协作创业网络是

一种运作机制。它不创造新的资

源,而是通过网络中各机构的互

动,将更多资源引入创新领域,并

且更加有效的利用资源。协作创业

网络的理念源于社会网络(social

network ),旨在将社会网络(social network )引入创新体系中。

VAI GLOBAL 就是成功利用社会网络帮助初创企业成长的例子。VAI GLOBAL 创立者和CEO Don Oparah 博士表示VAI GLOBAL 可让更多的创业者用较短的时间和较低的成本,发现和获得可以帮助其创业的人、资金和机会。VAI GLOBAL 能够做到这一点主要依赖于它极具特色的技术平台系统。该系统可提供注册会员一个高效的区域性商业网络平台。这些会员来自与创业相关的不同产业,包括创业者、投资者、专业服务机构、研究人员、企业以及政府部门等。Pasadena 天使投资是VAI GLOBAL 会员之一,其负责人Bob Aholt 表示

VAI GLOBAL 给他们带来了与更多创业家接触的机会,并且将与VAI GLOBAL

的合作看作其市场战略的关键。平

台还有一个先进的配对引擎来寻

找、发现以及发展新的商业伙伴。

VAI GLOBAL 与越来越多的高素质机构

建立了合作关系,这样可以确保同

样高素质的关联机构能通过网络不

断地产生新的沟通、合作的机会。

VAI GLOBAL 同时鼓励会员利用其它渠

道获得更广阔的机会和资源。它们

认为现在创新是一个全球范围内的现象,不受地域的限制,而这种创

新网络的出现在加速创新全球化的

进程上的作用日渐重要 。

VAI GLOBAL 是在技术平台的支持

下利用社会网络帮助初创企业获得

发展需要的核心资源,从而帮助初

创企业成长的一个缩影。即使在互

联网还没出现的时代,社会网络也

可为初创企业有效地提供相关资

源。美国的硅谷和128公路就是社会

网络发挥重大作用的成功案例。硅谷模式获得成功后,有不少地方也争先效仿,可效果却与预计的相差甚远。无论是硅谷的成功,还是VAI GLOBAL 的成功,都与美国成熟的市场化机制、完善的信用体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生搬硬套别人的模式,失败则在所难免。因此,我们期望能充分发挥中国市场的优势,结合国外的成功经验,总结出一套能最大程度帮助中国初创企业成长的体系——协作创业网络。

4.2 协作创业网络的结构及运作

协作创业网络需建立在信用体系之上。它由一个核心及五个功能子网络构成。核心为孵化器、五个具有不同功能的子网络分别是:支持网络、投资网络、人才网络、增值服务网络和扩展网络(如图一所示)。协作创业网络中绝大部分结点在中国并不是新鲜事情,都是已经存在的,并且自身运营良好。然而

图一:协作创业网络

16. “ New website connects start-ups and entrepreneurs to drive innovation economy ”, The Next Silicon Valley https://www.sodocs.net/doc/e712789632.html,/technews/397/New-website-connects-startups-and-entrepreneurs-to-drive-innovation-economy?page=show

16

缺乏的是如何能将这些独立的机构有机地联合起来,让它们能深入地参与创新活动,利用它们各自的优势资源帮助初创企业发展。

企业孵化器位于协作创业网络的中心,它不仅要管理企业孵化器自身的运营,还需要协调协作创业网络中五大子网络的运作。企业孵化器需在各个子网络以及网络之间建立起有效的沟通及信息交换渠道、完善诚信体系,为初创企业提供一片全方位的孵化沃土。企业孵化器是协作创业网络的运作主体,需承担起网络中沟通、协调、治理的重任。

支持网络

在支持网络中,政府部门是绝对的主角,如科技部、企业孵化器协会等。政府对孵化器的扶持不能仅局限于提供补贴及办公场地这些直接的资助。更重要的是政府在信息和网络方面支持、引导的作用。

在与支持网络的互动中,企业孵化器首先应该做的就是充分利用政府现成的信息平台和公共网络。因为政府部门在协作创业网络中最大的优势在于其本身拥有一个庞大的信息平台和广泛的联络渠道。利用政府的信息平台和公共网络,可以实现网络中各结点以极低的成本进行信息与知识的扩散与传播,可为企业孵化器提供众多有效资源。

企业孵化器的桥梁作用还可以更直接地体现在政府制定创新创业政策阶段。政府可以进行更为开放的管理方式,让企业孵化器核心管理人员甚至是初创企业代表参与政策制定过程(或者是旁听)。这样不仅可以进一步加深对政策的理解、加快政策渗透速度,通过一线工作人员的直接参与还可以保证相关政策切实可行。

需要强调的是,企业孵化器虽

然背靠政府,但从本质上来讲它应

该是一个企业,一个“创造企业的企

业”,而非政府部门。因此,政府对

企业孵化器只能是政策鼓励、财政

支持,而不应参与企业孵化器的运

营。拥有自主经营权的企业孵化器

能够在与众多初创企业的接触过程

中,零距离了解初创企业的状况。

企业孵化器将利用与政府沟通的便

捷性,代表初创企业与政府沟通,

成为初创企业与政府沟通的桥梁。

投资网络

投资网络是协作创业网络中极

其重要的部分,旨在为初创企业解

决创业期最关键的资金问题。该网

络主要由各大金融机构,包括银

行、保险公司、信托公司、证券公

司、风险投资公司等构成。

目前,中国的金融市场资金比

较充裕,但市场还不够健全、制度

还不够完善,各金融机构业务较为

集中。初创企业想从传统金融机

构,比如银行,获得资金是极其困

难的事情。想从银行融资,就必须

有抵押。针对这一现象,一位企业

孵化器负责融资的负责人将银行称

为“现代社会中的当铺”。在信用

体系还不成熟的情况下,为了控制

风险,银行进行抵押贷款的业务模

式无可厚非。可这也在很大程度上

使得初创企业从银行融资的可能性

几乎不存在。

投资网络作为一个整体出现,

就是要将孤立的金融机构联立起

来,通过某种方式使银行的资金、

风险投资的资金及其它金融机构的

资金均能流向初创企业。这样一

来,投资网络的整体作用远远大于

单个机构的简单加总,可在最大程

度上化解初创企业融资难的困境

(困境一)。

与在支持网络中的桥梁作用不

同,在投资网络中企业孵化器更多

的承担起协调和管理的作用。企业

孵化器应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建

立项目数据库。该数据库以项目为

导向,将项目的详细资料(如项目

涉及核心技术及其指标、技术运用

领域、参与企业的基本背景、产品

开发、发展规划等),连同有针对

性搜集与项目相关的市场信息、技

术信息、政策信息等,经过必要的

分析和加工后输入项目数据库。企

业孵化器及时更新项目数据库数

据,以便企业孵化器内部的初创企

业和与企业孵化器有合作关系的机

构能随时登录项目数据库了解最新

信息。企业孵化器还可通过对项目

数据库的管理、更新,明确了解项

目需求和发展情况,将与项目相关

的企业和对此项目感兴趣的投资机

构聚集起来,举行小型项目-资本

对接会。

此外,企业孵化器还应充分利

用自身优势,为初创企业提供创新

性的融资方式,拓展融资渠道。例

如,成都高新区专业融资机构盈创

动力将其认为有潜力的在孵企业捆

绑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以企业

孵化器为贷款主体,利用企业孵化

器自身信用作为担保,累计从国家

开发银行获得了超过10亿元的贷

款。随后再将所获贷款拆分,通过

委代的形式转贷给各初创企业,其

中最小的一笔贷款金额仅为15万

元。通过和盈创动力负责人的深入

交谈,我们了解到其实初创企业所

需的运营资金并不高(平均100万左

右),如果让他们单个去银行批贷

款,由于其没有抵押、信用额度不

够、不满足企业最低贷款限额,申

请贷款成功机率几乎为零。但若是

将众多在孵企业捆绑在一起,一方

面是提高了贷款额度,有利于贷款

的申请;另一方面分散了风险,进

一步提高了贷款成功率。再加上由

企业孵化器出面提供担保,因此成

功为初创企业获得融资(详见案例)。

17. 埃森哲访谈,2010年12月30日

17

成都高新区筹建于1988年,1991年成为首批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新区重点建设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和精密机械制造三大产业。截止2009年底,成都高新区内的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449家,占四川省的45.6%,占成都市的60.5%;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到全省的33%,全市的63%。成都高新区的创建吸引了许多来自海外的创业者,他们从国外带回先进技术,在高新区进行成果产业化。但是问题也随之出现,初创企业的前期及初长期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而创业者自身并非实力雄厚,融资渠道与手段非常有限,极大的阻碍了高新企业的发展。为了突破该瓶颈,成都高新创新投资有限公司经过调查和实践,在2008年提出了打造一个投融资增值服务平台——盈创动力(ICON ),即由成都高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高投集团)投资,成都高新创新投资有限公司(高新创投)负责具体运作的一个创业企业投融资增值服务平台。

由于初创的高新技术企业融资量不大,加上没有可以抵押的资产,银行一般都不对该类企业发放贷款,所以高新区最开始采取了一种新的模式;与国家开发银行合作,以成都高新创投为贷款主体,向银行统一贷款,并以委贷的形式把贷款转贷给园区内的初创企业。高新创投作为一家各项财务指标以及信用都较好的国有企业,将小企业的小额融资需求整合成大额度从而吸引银行贷款,解决了园内中小企业融资的问题。盈创动力聚集了大量的金融服务机构,甚至以倒贴房租的政策吸引其落户,形成聚集效应,并成立了担保公司为企业担保,与其合作的银行数目从1家增加到20多家。经过多年的努力,创业投融案例

盈创动力——为企业搭建投融资增值服务平台

资增值服务平台盈创动力(ICON )已经形成一定的品牌影响力,其业务包括风险投资、融资担保、上市辅导、金融理财、交流合作、信息再造、行业咨询和人才实训等,通过这些功能为创业企业提供发展中所需要的各类咨询服务和解决方案。盈创动力连通政府、市场、企业三方,让投融资机构、专业机构、各中介服务机构与企业需求的信息对称和对接,让投融资机构、专业机构、中介机构和成长型企业均能获得专业增值服务。盈创动力创建了金融理财中心,并通过这个中心涵盖了企业发展的各类理财服务,包括个人理财中心、企业理财中心、保险服务机构、国内投资银行、国际资本市场咨询机构和政权交易机构等。

盈创动力定期举行金融机构与高新技术企业对接会,为科技型企业与金融机构、保险机构、担保机构、风险投资机构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供了互动平台。通过与会者介绍项目,专业机构点评、互动提问,形成交流对接氛围,提高对接成功概率。2009年高新区举办了“四川省金融机构与高新技术企业对接会”,银行、担保、出口信保以及银科创投就具体的融资业务操作实务及流程进行诠释,为科技型企业与金融机构、保险机构、担保机构、风险投资机构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供了互动平台,对接会吸引了400余家四川省内企业、50余家国内投资机构、40余家金融保险机构、20余家中介机构参会。2010年高新区又举办了第一次中小企业银企对接会,为中小企业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盈创动力同时积极推动担保公司的成立落户。2010年5月,由成都高新科技信用担保有限公司和成都中小企

业信用担保有限责任公司发起设立成都高新锦泓小额贷款有限责任公司,落户盈创动力,面向科技初创企业及创业人员、个体工商户提供人民币小额贷款、委托贷款等业务。

2010年4月15日,中国西部首个“路演中心”成功落户成都高新区盈创动力,“西部路演中心”是成都高新创投与深交所指定信息发布机构深圳证券信息有限公司在中国西部联合设立的首个路演中心,服务内容涵盖企业上市路演、业绩说明、信息发布、重大事件实时报道等一系列服务。“西部路演中心”落户成都高新区让企业零距离接触资本市场,逐步建立起西部企业走向资本市场的快捷通道,并加强初创企业与上市公司的交流学习。

到2010年,盈创动力汇聚了近10,000家企业的信息,完成了上百个投融资项目的成功对接,已有20余家专业投融资机构入驻盈创动力,并与近100家国内外投融资及中介服务机构

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成都高新区也逐步构建起了债券融资、股权融资、改制上市的“梯形融资模式”,打造起较为完善的金融生态链。其孵化企业中已经有硅宝科技和银河磁体分别在2009年10月和2010年10月成功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

目前,盈创动力正着手于数据库的建设,包括项目数据库与机构数据库,涵盖企业需求、行业动向、企业基本信息等方面的分析,并分别提供给签约入驻的各类投资机构、中介机构等。盈创动力通过建立自己的网站并以此为平台,以数据库为基础来完善金融服务。同时开展针对性强的小型对接会,提高服务效率和企业对接成

功率 。

18.“ ‘ 盈创动力’造就金融服务体系核心支撑力”,四川在线-四川日报 2010-04-16https://www.sodocs.net/doc/e712789632.html,/20100416/n271555737.shtml

19. 案例资料来源:埃森哲访谈、公开新闻报道及盈创动力官方网站

18

19

人才网络

人才网络则主要是为了解决初创企业的人才问题(困境二)。该网络主要由各大高校、科研机构、企业自办大学、猎头公司等组成。和投资网络相似,企业孵化器整合人才网络中的资源也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持——建立人才库。企业孵化器建立人才库,将人才供需双方信息,即企业所需人才信息和寻找就业机会人员的信息放入人才库。有利于供需双方有针对性的寻找信息,缩短人才招聘时间。

然而,建立人才库并不能弥补人才市场的巨大缺口。培养高素质人才、提高中高级人才数量才是从根本上解决人才危机的重要路径。从长远上来看,培养自有人才是一个可持续的一劳永逸的解决方案。例如,深圳高新区在园区内建立深圳虚拟大学城有效的改善了高新区人才问题(详见案例)。

由于经费和规模限制,企业孵化器建立自有大学城难度较大。鉴于与高校良好的合作关系,企业孵化器可根据企业需求在高校举办招聘会以寻找合适人员。这种合作模式更加直接地利用高校资源,缩短了人才培养周期。

位于北京师范大学创业园的A企业就是通过这样的方式培养自身人才的。A企业是一家地理信息技术公司,主要为客户提供信息技术咨询、系统实施、地图制图服务。A企业于2007年成立,初期也存在人员不足的问题。经过与北京师范大学创业园管理委员会沟通,管委会帮助A企业在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成功举办了一次宣讲会。宣讲会后A企业选择了该学院5名学生进入企业实习,参与部分项目。令人欣喜的是,A企业在实习生中不断挖掘和培育新人。经过在校时在A企业近两年的实习,有两名学生毕业后直接进入A企业工作,目前已成为A企业的核心成员。

20. 埃森哲访谈,2010年12月30日

20

案例

深圳虚拟大学城——为企业提供人才支持

深圳高新区创建于1996年,当时科技初创企业已经蓬勃发展,然而与此相对的是,企业缺乏大量的高科技人才,科研开发实力较弱,研发后劲不足。然而深圳本地的大学数量有限,且科研基础相对薄弱,难以为企业迅速提供支持。1996年12月,清华大学与深圳市合作,在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设立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探索产、学、研结合的新模式。随后,一批国内大学纷纷前来寻求合作与发展。在这种情况下,1999年,深圳虚拟大学园成立,首批入园的院校有清华、北大等院校共22所。深圳虚拟大学园采用集聚和整合资源的方式,突破地域限制,通过政府搭建协同创新平台,对国内外院校的优势资源进行有效的利用和集成。

经过十三年的发展,深圳虚拟大学园已经汇聚了包括北大、清华、中科大、香港理工大学等54所海内外高校,累计培训各类人员108,932人次,孵化企业625家。深圳虚拟大学园已经成为高层次人才培养、重点实验室建设、科研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基地。

人才培养与引进体系

深圳虚拟大学园通过与各个大学的合作为园区内企业提供短期培训及订单式培训,针对企业的需要量身提供其最需要的知识及技能,除此之外,虚拟大学园还形成了从学士到硕士、博士的高层次、多学科、多形式的人才培养体系,其中培养博士1,269名,硕士27,471名。

虚拟大学园组织院士和资深专

家开展技术攻关和决策咨询,建立

院士工作站,开展高层论坛,通过

以上活动促进专家与企业的交流,

为企业提供智力支持。同时,虚拟

大学园建立了6个研究生实习基地,

通过该形式为企业引进人才。

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

深圳虚拟大学园通过与高校合

作,引进其原创性的科技成果并进

行技术转移来实现科技成果产业

化。目前,成员院校在深校企合作

研发项目1,212项,转化科技成果959

项。虚拟大学园现有企业孵化器8

家,孵化企业625家,形成了一个以

政府为主导、院校为主体、多元化

投资的企业孵化器群。

2003年1月,深圳市政府在高新

区启动深圳虚拟大学园国家大学科

技园建设,为已加入虚拟大学园的

院校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2003年8月,经科技部、教育部验

收,虚拟大学园大学科技园被认定

为“国家大学科技园”。目前,部

分大学的产业化基地大楼已经投入

使用,科技园的建设让企业与研究

成果结合,创建了学术交流、成果

转化、项目自主研发、高层次人才

培养和企业孵化配套服务于一体的

综合性平台,极大的推动了科技成

果的产业化。

建设重点实验室群,提高科研

实力

2004年,深圳虚拟大学园依托

成员院校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

中心)启动研发机构平台建设,目

前,已设立研发机构88家,涉及电

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机电

一体化、精细化工、环保等与深圳

产业发展联系紧密的行业。

例如深圳华中科技大学研究院

打造的“特种材料应用开发实验

室”就是针对广东省制造产业的需

要,解决汽车、电子、家电、医疗

器械、仪器仪表等行业所需关键材

料的应用性技术问题,整合学校与

企业的资源,建设特种材料应用技

术研究的产学研平台。

增值服务网络

增值服务网络则是由提供与创业相关的一系列服务的中介机构构成,包括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咨询公司等。增值服务网络是五大子网络中机构类型最多样、提供服务类型最多的网络。该网络旨在为初创企业提供除资金和人才以外的其它服务,比如财务分析、市场调研、市场营销、管理咨询、上市培训等。增值服务网络将帮助初创企业实现其产品的市场价值,实现技术成果产业化,破解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的困境(困境三)。

在此需要强调的是,企业孵化器与增值服务网络中其它机构的关系不是竞争对手,而是合作伙伴。即使是综合孵化能力很强的企业孵化器,在特定领域的能力与专业机构相比也略显不足。企业孵化器需联络增值服务中的各方机构,更好地为初创企业提供更全面的服务。

例如,盈创动力为初创企业提供担保业务时,出于风险分担和担保金额限制的考虑,通常会与其它担保机构合作,提供共同担保。再比如初创企业有上市需求时,盈创动力会邀请相关专业人事举办培训;并将深圳证券交易所引入其孵化区域,并且在此成立了中国西部地区唯一一家上市路演中心,让企业孵化器内的企业能现场感受真实的路演全过程。

企业孵化器通过不定期地举行各种交流会、项目洽谈会、企业沙龙等促进企业之间、企业与企业孵化器之间的联系与面对面的接触,促进他们在管理、技术、市场等方面进行经验交流和信息沟通。同时企业孵化器还应根据在孵企业的发展情况,开展培训项目。为初创企业提供全面的创业服务。

香港应用科技研究院(简称应科院,Hong Kong Appli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由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于2000年成立,是一家政府资助的应用研究机构,其使命是“透过应用研究,促进香港科技产业的发展”。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应科院规模达到600余人,研究经费达到3亿元港币,其中85%来自香港政府,其余部分来自企业伙伴。应科院已经形成5个核心技术领域研究群组,即:通讯技术群组、企业与消费电子群组、集成电路设计群组、材料与封装技术群组以及生物医学电子组。

应科院将经营模式建立在“顾客(即利用应科院开发的技术和知识产权,以获取经济回报的公司)导向研发”的主轴上,即以市场为

导向,让研究转化为成果的过程具体化、可操作化,有较强的应用性。在项目选择上,也是在清楚确

定顾客对象之后,研究项目才展

开。在项目实施中,应科院从早期

就与顾客紧密合作,将顾客视为研

发伙伴而并不只是技术的接收者。

应科院成功的技术商业化案例较多,如:香港有线电视(https://www.sodocs.net/doc/e712789632.html, )利用应科院企业

与消费电子群组的iShare 管理型P2P

(MP2P )平台转播2008年北京奥运

会官方网上电视台节目,让香港用户通过互联网实时观看奥林匹克运动会内容。这是香港运营商首次使用P2P 技术为香港用户提供合法直

播。在18天奥运会期间,iShareMP2P 平台共录得1.8亿浏览量和2000万串流影片,用户达到34.1万人次。

应科院的合作伙伴来自于香港本地、中国内地、台湾、美国等多个地区。由于有香港政府的支持,所以规定研究技术不能与香港的产业竞争。其与伙伴合作的模式有:1.合作伙伴投资10%研发资金,其余资金则由香港政府拨款给应科院,研究成果为非独家专利,即合作伙伴拥有使用权,应科院拥有技术所有权,也可以转让给其他机构。

2.合作伙伴投入30-50%的研发资

金,合作伙伴就可以拥有独家专

利,享有使用权,所有权仍归应

科院,但是不能向其他机构转让。

3.合作伙伴投入100%研究资金,并拥有该专利技术,应科院受委托作该项目研究,即合约服务。

4.应科院也可以从机构本身分拆出公司,进行某项技术研究,并进行研究成果产品化的生产工作,其本身对研究成果进行孵化。

通过以上合作模式,应科院降低了应用科学研究的管理、运营成本,加快了技术转让的速度。2007至2010年间,应科院支持的项目数

量从60个增长到93个,涨幅达到

55%。截至2010年3月,应科院共有

65项专利获批。2010财年,应科院共

完成100项技术转移,取得业界收入4,720万港元,占总项目成本的17.3%。

资料来源:香港应用科技研究院 2010年年报案例

香港应用科技研究院——整合资源,与其它机构合作推动创新

100806040

20007/0808/0909/10财政年度

平台项目种子项目业界合作项目数目0

6

8

31

54

32

4227

33

扩展网络

扩展网络的结点是各国际创业组织,如企业孵化器协会(IBI)、APEC科学园网络、欧洲企业孵化器协会(EBN)等。协作创业网络并不是一个封闭的网络,而是一个向外扩展和延伸的网络。协作创业网络是从点到面、由小到大逐步发展起来的。它从一个小范围的网络,逐步扩展为一个城市网络,再到区域网络、全国网络,最终成为一个国际网络。协作创业网络的扩展除了依赖于上述网络慢慢壮大,更重要的则是依靠扩展网络。企业孵化器应试图与更多网络外的机构(甚至是国际创业机构)建立联系,使协作创业网络向外扩张。成都高新区的欧盟项目中心是一个成功的案例(见案例)。

案例

成都欧盟项目创新中心(EUPIC):搭建国际合作网络

2006年11月,成都在众多投标城市中脱颖而出,在高新区建立了欧盟项目创新中心(EUPIC),以促进中国西部地区与欧盟成员国之间企业、科技园区、产业集群、政府经济组织的技术创新与转移。欧盟之所以选择成都,一方面旨在帮助欧盟的中小企业在除北京、上海外的中国其他地区寻求更多的发展机会;另一方面是对成都的“西部门户”地位和提交的建设方案的认可。

成都的方案提出建立一个从筛选到最终跟进的一整套体系来实行可持续发展,这一体系的载体就是孵化中心。通过对中国-欧盟投资贸易合作洽谈会上的项目进行跟踪,当中小企业有意向进驻成都高新区时时,就致力于为这些企业提供快捷方便的软硬件服务。首先是半年内所有办公设施免费,从而减少进驻企业的风险与成本。并且在这半年内为进驻企业提供招聘、市场化、项目成长对接、政府部门的协调等各方面的支持,帮助其成长。半年后若公司认为在成都有成长的空间,则可开始以低于市价的价格租得办公地,自行发展。

目前,共有27个欧盟成员国家的共计26个欧盟机构(包括:工商会、行业协会、中介机构等)与EUPIC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孵化中心所有的活动都通过这些网络进行。涉及的产业非常广泛,主要是和中国的产业相结合,包括新能源、生物制药、IT、航天航空、精密仪器制造等方面。

孵化中心除了孵化功能之外,

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引进欧洲

中小企业进驻中国西部,同时帮助

中国企业走出去。最后,孵化中心

会举行国际会议,促进国际化的合

作。2006年11月欧盟项目孵化中心

和欧盟-成都中小企业项目孵化合

作洽谈会同时启动,为欧盟有意来

华和中方有意赴欧的中小企业提供

各种服务,并帮助其享受中欧双方

的优惠政策。洽谈会将来还会在欧

洲举行,旨在将中国企业推出去,

提升技术实力,并学习欧洲的孵化

经验。2009年10月,EUPIC举办第四

届欧洽会,共组织中欧洽谈2,200余

场,签约或达成意向合作项目630余

个,成功率达到32%。

欧洽会每届提供200-300个项目

筛选,为了提高成功率,主办方会

提前一年做筛选项目的准备,中方

发出需求,先到27个成员国寻找合

适的合作伙伴,之后到接洽会上见

面,欧方之前也已经明确知道接洽

对象。一对一30分钟的见面,效率

和成功率都大大提升。见面后的后

续半年也会持续跟踪,保证将合作

引导向健康合理的方向。欧盟规定

至少30%的成功率,才能准备第二年

的会议。双方的合作项目主要是贸

易合作和加工外包,之后逐渐发展

为技术合作,未来合作的重点则是

技术的合作更新,提高中方企业实力。

成都莱利克斯软件公司是欧洽

会的一个受益者,在2007年举行的

欧洽会中,莱利克斯公司与多个国

家的IT企业进行了商务洽谈。在洽谈

中,莱利克斯以其丰富的项目开发

经验和高效的团队运营方式得到了

欧方企业的一致赞赏,多家欧洲企

业与莱利克斯公司达成了软件外包

合作意向。同时,莱利克斯也通过

欧洽会间接地结识了一家美国IT企

业,并通过一系列洽谈成功获得了

来自美国的软件外包订单。

尽管EUPIC在帮助中国中小企业

“走出去”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在帮助初创企业将已有专利市场

化方面仍有一定的困难:孵化中心

通常在前期帮助寻找合适的合作伙

伴,但是中欧双方对这种情况的处

理都较为谨慎,需要专家顾问团来

对项目进行评估,评估合适后才会

再找到合适的企业进行进一步洽

谈。为解决这一问题,EUPIC计划与

欧洲知名技术转移公司进行合作,

建立技术转移中心,把中欧双方的

技术转移需求整合在一起,完善技

术转移体系并在因技术转移所产生

的融资方面给予帮助。

在未来,EUPIC计划加大人才培

养力度,进一步完善包括企业孵化

器、大学、大企业、小企业以及各

种机构的产业集群。除了硬件设施

支持,中心也计划与欧洲的EN平台

合作,致力于建立一个网络平台,

建立信息库,利用内部网络搜集信

息,促进双边互动。

资料来源:欧盟项目创新中心官方网站

https://www.sodocs.net/doc/e712789632.html,/info1.asp?newsid=2075

网络治理结构——信用体系的建立

在协作创业网络内部,各结点所处行业不同、自身运营模式不同,自然其共事合作的能力不同、合作的意愿也不同。并且网络的核心是高科技产业,环境的不确定性、项目的复杂性对网络内部的合作关系也是一种挑战。同时网络中信息不完全可能造成极大的风险。

协作创业网络想要尽可能地降低信息不完全的风险、并促使众多不同的结点在网络中形成长期互动的合作关系、共同推动创新,那么该网络应是建立在相关结点相互信任的基础上。因此,协作创业网络在运作过程中应建立相关信用数据库,并规范各项财务制度和审计制度,以便较快地取得相互信任、节省网络构建的时间成本。

我们认为,协作创业网络的治理需要充分利用网络内资源,在最短的时间内形成网络内部的信用体系。而实现这一目标则依托于企业孵化器。在中国,即使是已经企业化运营的企业孵化器仍可得到政府的充分支持。在政府主导的体制下,“背靠政府”的企业孵化器在公众心目中无形地产生一种“信任感”,并具有一定的公信力。因此利用企业孵化器建立网络内部信用体系,进而进行网络治理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深圳高新区已经成功地将这一做法变成现实(见案例)。

本章详细论述了协作创业网络中五大子网络的运作模式,并一再强调企业孵化器在网络运作过程中所起的协调沟通作用,以及对网络的治理作用。深圳高新区拥有了协作创业网络所有要素,孵化能力出众。如今的华为、中兴、腾迅、NEC 等优秀技术型企业最初均是由深圳高新区扶持培育的。深圳高新区是一个运作良好的小型协作创业网络(详见案例)。

案例

深圳高新区:

搭建协作创业网络,推动企业创新

与国内大部分高新区先规划土地,进行一系列的基础设施建设,再引入企业的方式不同,深圳高新区在未开发之前已经出现数量众多的企业。1996年深圳市政府对该区域重新进行了规划和整理,将多个原本存在的小工业区共同合并归入,从而形成了今天的深圳高新区。

由于之前大部分土地已被占,深圳高新区并没有太多的新建项目。怎样将这些产业进行置换,从低层次升到高层次,将高层次的引进来、低层次的迁出去,就成为高新区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在条件受限的情况下,为了更好的发挥高新区的作用,其定位集中在发展成为一个研发、总部、人才基地。在关外深圳高新区设立了14个片区,作为产业园区,如汽车产业园、电子产业园、机械化工产业园等,并与关内核心园区统称为高新技术产业带。作为主要推动力的核心区,关内的园区仅11.5平方公里,全国最小,但产值很高,仅2009年产值高达2,500亿。

由于面积小企业少,因此园区将“自己培养企业”的概念放在首位。迄今园区有11个企业孵化器,如软件园、生物企业孵化器、留学生创业园、国际企业孵化器、清华研究院等等,形成一个企业孵化器系统,在园区自己培养的企业当中已出现了很多的明星企业,如中兴、华为、腾讯、迈瑞等。

高新区的工作重点是小企业的孵化,而对于科技初创企业,仅仅拥有技术是远远不够的,资金、人才等各种因素都可能成为发展的瓶颈。这些企业对市场开拓、人才招聘、技术制定、对外业务都需要更多的帮助。同时,每年开展的各种形式的创银企投融资互动虽然很多,但是,由于活动分散,服务不到位,信息不对称,没有形成创业、投融资聚集效应。

在这种情况下,深圳高新区为了

进一步完善园区创业服务体系,于

2007年10月成立了创投广场。创业投

资广场吸收和引进专业风险投资基

金,政府科技扶持基金、券商投行商

和非上市业务商、产权交易所、评

估、会计、律师事务所及担保、信

用、专利服务中介机构。为处于不同

的成长阶段的中小科技企业和初期创

业者提供资本服务,在金融、会计、

法律、信息服务等方面为中小科技企

业提供良好的支撑,形成了一个运作

良好的协作创业网络。

从园区的角度来说,小企业进驻

企业孵化器,孵化并成长,最终成为

大企业自行发展,即完成孵化,而这

就是园区的基本服务链。要完善服务

链,首先要把企业孵化器办好,孵化

出更多的企业,吸引更多的企业入

驻,企业数量的增多自然会吸引更多

机构的入驻来更好地开展业务。而创

投广场的出现提供了一个企业与机构

提供联系的平台,通过组织活动提供

项目对接,到全国各地考察项目。并

且在创投广场成员内部相互合作,自

然形成一个上下游服务链,这也成为

了创投广场的一大特色。

高新区创投广场目前已进驻20多

家创业投资机构,加上20多家未进驻

的合作机构,共有40家核心成员,另

外还有40多家友好成员,参与创投广

场的一系列活动。其涵盖的机构包括

银行负责小企业贷款部门、深交所以

及其它交易所、券商、评估师、律

师、担保公司、基金以及风险投资公

司等。另外创投广场本身也是科技资

金的申报单位,可以拿到资金。还有

一些政策性优惠,这些都帮助中小企

业从各个方面提高孵化率,实现快速

成长。

服务链

在高新区形成“全程式”的从资

金借贷,到股改、担保、风投、私

募、境内外上市等创新金融服务在内

的投融资“一条龙”服务链。创投广

场会组织大批量的各种项目对接、洽

谈活动,在这里,风投、券商、银行

等各种机构可以发现项目,而中小企

业和创业者,则能容易地找到资金和

融资渠道。创投广场还会定期举办

“项目深度剖析沙龙”、“项目融资

辅导营”等活动,提供企业家与投资

家、项目与投资人交流展示的平台,

并提高中小高新技术企业的融资和财

务规划技能。

园区内的虚拟大学园,进驻了50

多所全国的高校及外国高校的研究

院。培养在职的学生,进行技术转

化。建立虚拟大学园的目的是将学校

的有效资源进行产业化。园中的高校

引进了20几个国家级的研究实验室成

为重要的技术人才基地,其中最成功

的清华研究院、北大研究院、哈工大

航天研究院等,不仅自己建立研究

院,还办企业孵化器和企业,都取得

了显著的成就。除此之外高新区有专门

的人才机构,主要帮助企业寻找高层

与猎头,并提供档案管理等人才服务。

创投广场还入驻了中国科学院的

一个产权交易公司,专门将中科院的

知识产权进行转让和交易,国家专利

局也在此设立机构,形成了技术知识

产权的买卖、交易、注册、转化及标

准化联盟。创投广场还将建立一个创

新大厦,专门为各种知识产权、专利

的注册交易服务机构提供方便,同时

建立标准化实验室、信息库。

国际商务平台引入来自27个国家

的30多个商务机构对国际商务贸易与

投资提供服务。并且致力于建立信用

体系,引入人民银行的征信中心、深

圳市评信中心企业征信、个人征信系

统,对企业健康性提供开放查询。

到目前为止,创投广场举办项目

对接46期,洽淡项目670个、新三板培

训1,615人次、参训企业900个。吸引

风险投资企业79家,入住中小企业贷

款机构27家。为创业板、新三板上市

辅导20家,股改辅导34家。极大地发

挥了创投广场的支持网络作用。

五、协作创业网络的作用

以上章节详细介绍了协作创业网络的定义、如何构建协作创业网络,网络的结构、运作模式和治理。我们可以看出,构建协作创业网络,并使其可持续的高效运作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人力及物力。那么协作创业网络到底能为初创企业带来什么好处,如何促进创新呢?

首先,协作创业网络通过建立以互联网为基础的信息平台,极大地促进了网络内部信息的渗透和传递。网络中相关成员能够加速扩大他们的共同学习,同时吸纳自身不具备的互补性资源,还可能催生出众多的合作机会,从而提高网络内合作创新的效率。其次,协作创业网络将创建初创企业所需的相关机构聚集在一起、整合起来,使专业服务机构可为初创企业提供更全面、专业、及时的服务。

由此,可见信息通畅和积聚功

能是协作创业网络两个最突出的优

势。可以说,协作创业网络所能发

挥的每一单项功能,都有对应的机

构和机制能完成类似的任务。但

是,如果没有网络的信息整合和各

种力量的积聚机制,则每个机构只

是各行其是,难免供需不对应,踩

不准关键点,事倍而功半。

协作创业网络是有创新能力的

企业家和科研人员的集聚空间。众

多创新人员的集聚会伴随知识分

享 ,产生 “虚拟学院”或“实践社

区” 。而在网络内各机构之间创新

人员的流动可以促进机构间的知识

渗透,也有益于网络整体创新能力

的提升 。同时各大子网络之间跨越

组织界限的人际关系会产生信息溢

出效应,可以加快网络中创新集群

的发展。网络中创新人员的集聚、

流动以及跨组织界限的人际关系是

增强网络内部创新能力的源泉,可

进一步提升网络中初创企业的创新

能力。

协作创业网络五大子网络各自

发挥作用,在网络治理机制和信用

体系的作用下,通过企业孵化器产

生互动,可有效解决初创企业目前

面临的三大困境(见下表)。

本文提出的协作创业网络,并

非提出更多的新要素,而是一种新

机制。协作创业网络的五个子网络

的主要构成要求均是目前存在的机

构。五大网络在企业孵化器的整

合、协调下充分互动,网络中的机

构资源共享、信息快速渗透。可随

时根据初创企业实际情况,缓解甚

至解决初创企业面临的困境。协作

创业网络将现成的要素整合起来、

让更多的资源流入创新领域、让初

创企业更容易获取创新要素。从而

解决初创企业困境、推动企业创

新、增强创新能力、促进经济发展。

21

22

初创企业目前面临的困境融资难

人才招聘难

科技成果转化率低

协作创业网络解决方案

投资网络为主

支持网络作为补充

扩展网络寻找更广阔资源

人才网络为主

支持网络作为补充

扩展网络寻找更广阔资源

增值服务网络为主

支持网络作为补充

扩展网络寻找更广阔资源

具体措施

?建立项目数据库

?举行小型项目-资本对接会

?申报政府创业基金

?吸引社会资金

?创新性的融资方式

?建立人才库

?建立虚拟大学城

?帮助初创企业培育自有人才

?引入可提供创业服务的专业机构

?联合各机构

?举行各种交流会、项目洽谈会、企业

沙龙等项目

?开展相关培训(新三板培训、财务培

训等)

21. Crane, D. Invisible colleges: Diffusion of knowledge in scientific communities.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72

22. Almeida, P. G. Dokko, L. Rosenkopf. “Startup Size and the Mechanisms of External Learning: Increasing Opportunity and Decreasing Ability? “. Res. Policy. 2003

关于埃森哲 卓越绩效研究院简介作者简介

埃森哲是全球领先的管理咨询、信息技术及外包服务机构。凭借在各个行业领域积累的丰富经验、广泛能力以及对全球最成功企业的深入研究,埃森哲与客户携手合作,帮助其成为卓越绩效的企业和政府。作为《财富》全球500强企业之一,埃森哲全球员工逾244,000名,为遍布120多个国家的客户提供服务。截至2011年8月31日结束的财政年度,公司净收入达255亿美元。

埃森哲在大中华地区开展业务逾20年,目前拥有一支约6,900人的员工队伍,分布在北京、上海、大连、成都、广州、香港和台北。作为绩效提升专家,埃森哲始终专注于本土市场的实践与成功,致力实现超凡的客户价值与成果。埃森哲帮助客户确定战略、优化流程、集成系统、引进创新、提高整体竞争优势,从而成就卓越绩效。

详细信息,敬请访问埃森哲公司主页https://www.sodocs.net/doc/e712789632.html,以及埃森哲大中华区主页https://www.sodocs.net/doc/e712789632.html,。

埃森哲卓越绩效研究院通过原创

的研究与分析,针对重大的企业

管理问题和全球经济发展趋势,

提出具有战略意义的深入见解。

我们的研究人员将具有世界声誉

的研究能力与埃森哲广博的管理

咨询、信息技术和经营外包经验

相结合,通过创造性的研究和分

析,探索企业如何实现并保持卓

越绩效。欲了解详情,请联系刘依

李纲

埃森哲大中华区主席

gong.li@https://www.sodocs.net/doc/e712789632.html,

余婧

埃森哲卓越绩效研究院研究员

jing.yu@https://www.sodocs.net/doc/e712789632.html,

彭亚利

埃森哲卓越绩效研究院前中国总监

崔璐

埃森哲卓越绩效研究院研究员

cherry.lu.cui@https://www.sodocs.net/doc/e712789632.html, (Kathy.yi.liu@https://www.sodocs.net/doc/e712789632.html,)。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