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金庸武侠与侠文化

金庸武侠与侠文化

中国侠文化

侠是中国文化特有的一种审美模式,一种特有的人格典范。,侠义精神是金庸武侠小说中的核心思想。侠是中国文化特有的一种审美模式,一

种特有的人格典范。武侠亦是民族文化中的智慧与愿望的化身,而侠义是武侠小说独特主题,也是武侠小说刻画的主体。在《史记·游侠列传》中司马迁用这样的话来概括游侠精神:“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己诺必诚,不爱其驱,赴士亡厄困,既已存亡生死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此乃武侠精神之本质。在金庸的小说中,围绕侠义写了许许多多感天动地的人物故事和场面。金庸先生认为:侠与英雄是区别在于侠士可以不顾于自己的利益,可以为正义为社会,为国家牺牲自己,侠士有一点就是为了别人利益可以不顾自己的利益。这些笔墨体现了作者传统的文化观、道德价值观和人生理想精神,在艺术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侠义精神由此而成为金庸武侠小说中的核心思想。

一、传统侠义观在金庸作品中的体现

“义”是中国侠士之魂,也是金庸武侠小说之魂。在金庸看来“义”的内涵在于英雄人物的肝胆相照,惺惺相惜,一诺千金,不负于人,是路见不平舍身相助,扶困济贫,不畏强暴,这些特点无不表现了传统侠义之士应具备的个性特征,这些内涵被充分融入了金庸的作品中。《倚天屠龙记》中的张翠山、殷素素因为觉得有负于三师兄俞岱岩,夫妇双双自尽,壮烈之极;宋青书害死师叔莫声谷,父亲宋远桥最终也是大义灭亲成就师兄弟的恩义。在金庸小说中这类例子俯拾皆是,皆表现出了传统的侠义之道。传统侠义之道造出了传统的侠客之士,成了人们心中的信仰、希望,而真正的游侠的价值正是在于精神的感召,它使得千百年来不少仁人志士向往,并追求那种崇高但又有点不切实际的人生境界。武侠则成为民族文化中的智慧与愿望的化身,成为人们理想的追求和寄托。

二、传统道德世界中的侠义:为民为国,侠之大者

金庸在《射雕英雄传》借大侠郭靖之口说出了他的侠义观——“为国为民,侠之大者”,这是一种中国人独有的伦理价值。郭靖出身农家,资质质朴甚至有点笨拙,但他刻苦、沉稳,富有责任感。认定了的目标就坚持去做,绝不畏难退缩,自知愚钝反而倍加努力。人一我十,武功终于达到了超群的地步儒家文化是中国文化的正统和主流,强调的是立德、立功、立言,实现自我的价值。当儒家思想遇到侠义精神时,两种思想交融汇通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呢?那就是儒侠。儒之侠以“为国为民,兼济天下”为核心,他们的江湖多与国家和江山有关,一己之情仇爱恨也多半要以国家之仇、民族之恨为计;他们的事业也

不只是在江湖上扶危济贫而是在国家遭受灾难,民族受欺辱时挺身而出,奋不顾身,维护国家和民族大义。侠之大者,为国为民,此乃金庸武侠小说的灵魂。

三、侠的超越和颠覆:侠与反侠

金庸笔下的传统侠者以及侠之大成者,让读者深深地陷入了侠义的荡气回肠中,然而在《神雕侠侣》和《鹿鼎记》中却又为我们揭开对侠义精神的另一种思考。《神雕侠侣》中的男主人公杨过身上,表现了太多与传统的侠士特别是与郭靖那样的正统侠士不协调的性格和品质。他狡狭轻浮、任性偏激、个人主义、自我中心、心胸狭窄、报仇心切、背叛师门、娶师为妻等等无一不具有邪的因素,这样的一个小邪却也能成为“冈陵夜话”中众人仰慕,有口皆碑的“神雕大侠”,这则成了金庸对“侠”人物形象塑造的一大突破。

金庸笔下的侠者真正转为反侠的作品是《鹿鼎记》。《鹿鼎记》的完成宣告了金庸武侠小说创造的结束。这部封山之作塑造了“小流氓”韦小宝这一人物形象。此人机灵、世故,不学无术,善于耍无赖,就是这样一个人凭着三分机智加七分运气,从满清第一武士鳌拜到天地会第一英雄陈近南甚至身居高位的康熙皇帝,无不被他通吃。靠着自己的小聪明,他飞黄腾达,官运亨通,并娶到了七个如花似玉的老婆。他无权无勇,没有理想只能凭着小聪明加上一点运气无往而不胜。

四、结语

金庸一生写了l4部武侠著作,其核心思想侠义在这l4部作品中被展现得淋漓尽致,而我们也被作品中荡气回肠的侠义之道深深吸引。侠义之所以成

为千百年来不少仁人志士追求的崇高的人生境界,正是侠义精神以及侠义的价值体现。然而,侠所代表的人生价值以及人生境界到底是什么呢?金庸先生在小说《神雕侠侣》中给出了人性善恶的辩证思考:何为好人,何为坏人?侠者亦或是非侠非英雄的小人物,那么到底什么才是侠之精神的体现呢?这正是金庸先生的武侠作品不同于一般武侠小说的深奥之处,经典之所以能成为经典即是他给人们留下了太多的回味与反思。

大槟榔园民族文化生态旅游村

大槟榔园村寨掩映在酸角树、芒果树、荔枝树和攀枝花树构成的树林之中。花腰傣的住房,和西双版纳的傣家竹楼不一样,是别具一格的土掌房,这种“一楼一底”的平顶房屋,楼上住人,楼下饲养牲畜,造型十分别致。穿过村寨,就到了元江边。宽阔的沙滩,高大的攀枝花树,滚滚南流的江水,两岸绿色的山峦、稻田、蕉林、果园,还有时时闪现的傣家妇女,构成了一幅绝妙的画卷。

作为民族文化生态旅游村,大槟榔园是游客必到之处,也是每年花街节的举办地。村里组织起妇女们,平时为游客展示花腰傣的各种风俗,包括织锦、刺绣、染齿、文身等等,运气好的话,还能看到村民们祭龙树等活动。染齿是以前没有看过的,两位大姐拿出一种叫“麻吗”的藤本植物的果子姑娘不断咀嚼,她们一般到十三、十四岁就开始染齿。天天吃这种果实,牙齿慢慢变成黑色。同文身一样,黑齿是花腰傣妇女美的一种装饰,没有染齿的姑娘,婚嫁都很困难。在村里还能看到舂碓、石磨、水碓、水碾、水磨、水解板、牛榨糖等民间劳作工具,大多数都仍在使用。

大槟榔园共有57户人家,295人,是一个花腰傣聚居的村寨,寨中人至今延续着“男耕女织”的田园生活,每到农闲季节,男子狩猎拿鱼,女予纺纱织衣,挑花刺绣,他们生产协作,生活互助,团结共处,和睦相居,创造了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有着传统悠久的民间工艺。这里居住的是花腰傣的傣洒支系,传说中他们是滇王室的后裔。因为滇国被汉朝征服,滇国人民向南迁徙,大部分的人去了版纳,而王室走到这里,被这里的美丽所吸引,就留下了。花腰傣独特的服饰,就是当年王室的装束,我们可以找到2000年前古滇国的踪影。

戛洒大槟榔园位于新平县戛洒镇,是花腰傣中傣洒支系的村寨,村寨坐落在红河谷西岸,背靠巍巍哀牢山,前临滔滔南流的红河,村寨坐落在肥沃的田野里,村头寨尾被水碓、水磨、水碾、水锯等水力机械点缀,充分体现了大槟榔园花腰傣的聪明才智。

戛洒大槟榔园民族文化生态村具有典型的河谷生态环境特点,具有酸角、攀枝花、芒果等较多热带指示性植物。戛洒大槟榔园民族文化生态村具有典型的河谷生态环境特点,该景区被称为活的傣洒民族博物馆。

近日,新平县戛洒镇大槟榔园花腰傣民族文化生态村被列入云南省申报“全国特色景观旅游示范名村”9个推荐名单之列。

戛洒大槟榔花腰傣文化生态旅游村是一个花腰傣人聚居的古老村落,面积1000余亩,农户63户,320人,拥有40个树种,百年树木150余株,古树名木6种,目前是国家2A级旅游风景区,主要由村寨民居建筑区、河谷农耕文化区、宗教神林生态区、民族歌舞传承展演区、滨江休闲区等构成。大槟榔园花腰傣民族文化村绿树成荫、果树繁多、田园景观秀美、民风淳朴、文化古朴纯正,保留着花腰傣古老的民居建筑、浓郁的花腰傣文化、原始的宗教祭祀等习俗,是一个既能体验民族风情,又能感受自然景观的世外桃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