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清雍正皇帝尸身金头之谜

清雍正皇帝尸身金头之谜

清雍正皇帝尸身金头之谜
清雍正皇帝尸身金头之谜

清雍正皇帝尸身金头之谜

雍正皇帝为了登上皇位而绞尽脑汁,关于他如何登上王位有着种种猜测,而他在做了皇帝以后究竟是如何死亡的,成为了清朝的另一疑案。他本来身体很好,勤于政事,绝不是醉生梦死荒淫无度的皇帝,却在只做了13年皇帝后离奇死亡。他的死过于突然,前一天还在正常处理政务,晚上得了病,第二天就驾崩了。这位皇帝应该对人世有着无限的眷恋,他到底是怎么死的呢?

很多人说,雍正是被刺客杀死的。这也不奇怪,雍正以严苛狠厉著称,他得罪的人不在少数,而且都是血海深仇。有哪个被他杀死的人的后代来找他寻仇,这于情于理都很有可能。

关于刺客,最广泛的说法是吕四娘。雍正朝有个大名鼎鼎的文字狱吕留良案,是一个湖南的秀才曾静策动谋反,雍正认定他的幕后主使是已经死了四十多年的江南名儒吕留良,说吕留良阴谋反清复明,犯大逆罪。吕留良作为一个死人也不得安生,被开棺戮尸,满门抄斩。这是清朝文字狱的一个典型案例,雍正治国之苛毒可见一斑。而民间传说,吕留良有个孙女叫吕四娘,满门抄斩之时她正在安徽的乳母家中,幸免于难,她见到家门惨遭血洗,立下报仇雪恨之誓言,去拜师学艺,练就了一身好功夫。她觉得自己的功夫可以了之后,就想办法混到紫禁城里面,趁着夜色割掉了雍正帝的头,为爷爷和所有家人报了仇。吕四娘由此而成为一个传奇人物。

另外还有一些说法,各有不同的刺客,有的没有明确说明是什么人杀了雍正,而说他死于一种叫“血滴子”的暗器。这种暗器见于清朝的野史小说中,是一个里面放满了刀片的布袋,袋口可以抽紧,据说能取人首级于千里之外。雍正得罪的人太多,想杀他的人不在少数,不知道谁雇了有能力的刺客,用血滴子取走了雍正的头。

传说雍正下葬时是一个金头,尸身不全,这正证明了他的首级被刺客拿走之说。这一说法惊险刺激,不过却难以令人信服,紫禁城是皇家禁地,恐怕没那么容易进得去,皇帝身边也不可能没个身手高强的侍卫。古往今来那么多皇帝,遭人仇恨和唾弃的不在少数,但是却没几个真的会被人刺杀。

还有一种可能,就是他服用丹药而死。大凡有能力的君主都想要长生不死,雍正也不例外,他对于道教的方术一直很感兴趣,曾写过《烧丹》一诗:“铅砂和药物,松柏绕云坛。炉运阴阳火,功兼内外丹。光芒冲斗耀,灵异卫龙蟠。自觉仙胎熟,天符降紫鸾。”他在做皇帝中期得了一场大病,命令各地官员寻访当地著名道士,送到京城来给自己看病炼丹。张太虚、王定乾都是当时被他所重用的道士,他经常和他们一起探讨道术,在宫中设道坛,并在他们的指导下炼制丹药,以供服用。雍正还把自己炼制的丹药赐给心腹大臣鄂尔泰和田文镜等人,告诉他们这药效果非凡,有益于身体,劝他们服用。据清宫档案记载,雍正时,在圆明园每天要消耗大量炼丹所用的药物和原材料,他服丹的剂量是很大的。众所周知,这种金丹中含有很多铅、汞等元素,服用量大会使人中毒,雍正由于服用太多金丹而中毒死亡也是可能的。而且在雍正死后,乾隆皇帝立即清除宫廷内的炼丹器具和道士,这不一定单单是因为乾隆不信道教,也有可能是为父亲之死而遗憾,一气之下把道士都撵了出去。

不过,还有更多人坚持认为,雍正既不是被刺死的,也不是由于服金丹中毒而死的,而是累死的。他真的是事必躬亲,大概历史上只有秦始皇可以与之并肩,据说他每天要亲自批阅所有奏折,日以继夜地处理国事,殚精竭虑。他44岁开始做皇帝,57岁暴崩,可能是之前为了与兄弟们争夺皇位太耗费精力,好容易做了皇帝,要厉行改革、剪除敌对势力,日夜操劳,就一命呜呼了。

雍正的死始终是个疑案,民间有多种流传。作为大清皇帝,他不太可能是被刺死的;长生不老是人人皆有的愿望,雍正心怀壮志,想要大干一场,为此服用过量金丹而死是很有可能的;而过劳死在今天越来越多,雍正也许就是个先例呢。他服食金丹,又不得休息,暴毙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雍正皇帝简介

雍正皇帝简介 雍正皇帝,康熙皇帝第四子,清入关后的第三位皇帝。 清世宗雍正皇帝爱新觉罗·胤禛,(公元1678年12月13日-1735年9月28日),康熙皇帝第四子,清入关后的第三位皇帝。在位13年。是一位十分复杂而矛盾的历史人物,他是勇于革新、勤于理政的杰出政治家,对康熙晚年的积弊进行改革整顿,一扫颓风,使吏治澄清、统治稳定、国库充盈、人民负担减轻。雍正统治十三年是清朝统治的重要时期,承上启下,为以后乾隆时期的繁荣盛世打下了基础。为乾隆朝社会的繁荣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雍正,清世宗胤禛(1677~1735) ,胤禛是康熙的第四个儿子,康熙的太子被废后,胤禛继承皇位,改元雍正。 胤禛诚信佛教,工于心计,性格刚毅,处事果断。在位仅十三年,但他励精图治,力求改革,整顿吏治,清理钱粮,摊丁入地,扩大垦田,火耗归公,以银养廉,创设军机处,革除旗主,平定青海,安定西藏,改土归流,等等,促进了生产发展,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政局稳定,边疆巩固,统一增强,为乾隆创建“大清全盛之势”,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具有开拓精神,有作为的皇帝。 点击查看更多图片 雍正皇帝(剧照) 年号:雍正 生辰:康熙十七年十月三十日寅时 八字:戊午甲子丁酉壬寅 出生地:紫禁城皇宫 属相:马 父亲:爱新觉罗·玄烨(即康熙帝) 母亲:乌雅氏,后尊为孝恭仁皇后 排行:康熙帝第四子

初婚:14岁 原配:乌拉那拉氏 配偶:皇后2人,皇贵妃2人、妃三3人、嫔1人、贵人5人、常在7人、格格3人等 子女:10子,4女 即位时间: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二十日(1722年12月27日) 即位年龄:45岁 在位年数:13年 卒年:雍正十三年八月二十三日子时 享年:58岁 死亡地:北京圆明园九州清晏 庙号:世宗 谥号: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宽仁信毅睿圣大孝至诚宪皇帝 陵寝:泰陵 继位人:爱新觉罗·弘历(即乾隆帝) 雍正皇帝- 家庭 后宫 后妃孝敬宪皇后,皇后乌喇那拉氏,侍卫内大臣費扬古的女儿。雍正九年九月,崩。 孝圣宪皇后,熹贵妃钮祜禄氏,四品典仪凌柱的女儿,康熙五十年八月庚午,生乾隆。乾隆四十二年正月,崩,年八十六。 敦肃皇贵妃,皇贵妃年氏,巡抚年遐龄的女儿,年羹尧的妹妹,雍正三年十一月,薨。三子,福宜、福惠、福沛,一女,皆殇。

关于雍正的评价

关于雍正的评价 有一个人,身在一个不平凡的朝代,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有一个人,有着不平凡的地位,康熙的第四子,清军入关后的第三位皇帝,有一个人,有着不平凡的权利,掌控着所有人得生死大权,有一个人,有着不平凡的名字,雍正,当然,也有一个平凡的名字,就是中国历史上最勤政爱民的皇帝,爱新觉罗。胤禛300多年,弹指间的灰飞烟灭,历史沉淀了他太多的悲痛与隐忍,作为康熙大帝的四子,乾隆皇帝的严父,他,也许有不足;然而,作为大清的皇帝,他无疑是出色的,毋庸置疑!在位的13年间,完美解决了康熙留下的烂摊子,将大清朝的国库从康熙58年时累计亏空的1000多万两治理到留给乾隆多达3000多万的盈余。这,使乾隆足足挥洒了20年。反观乾隆6次下江南,花费了多少,这钱,难道不是他父亲留下的吗?试问:古往今来,谁有此魄力?这位世人眼中的“冷面王”,自诩“以勤先天下”,他不巡幸,不游猎,日理政事,终年不息,一心整顿吏治,铁血勤政.亲手不顾一切的做到了万里无云的青天。也正是他的铁腕和无私使他得罪了太多的文人和官商,成为他的骂名所来吧.在雍正朝,胤禛呕心沥血,胤祥为官清廉,使雍正一朝无官不清。反观现在这个社会,如果有像雍正这样敢做敢为,不畏世人言语的铁腕政客,澄清吏治,这个社会就不会如此昏暗。试问;

古往今来,谁有此刚毅?也是这位世人口中的所谓“暴君”,废除了清朝的贱籍,解放了贱民;改革了赋税制度,将所得的税款,除办公费用外,作为“养廉银”减轻了人民负担;惩治贪污,真正促进了满汉一家亲。如果这就是成为暴君的标志,那么我真的不知道什么是明君了。试问:古往今来,谁有此心意?雍正,他忍辱负重,成就父子,可谓至孝至仁。康熙老年昏聩,乾隆花花公子,只有雍正堪称中流砥柱!可是,两个多世纪的光阴,胤禛有太多的悲哀与辛酸,那么多的阴谋祸心,那么多的谣言职责,那么多的人言可畏,那么多的苦无人言,那么多的寂寥怅然。都让我不忍卒视!我,敬雍正之才,惜雍正之识,悲雍正之遇,怜雍正之心。胤禛,其实在你的心里,这一世苦也罢,独也罢,你亦是无愧又无悔的吧!对于世人不公的评价,你依然如我,试问:何人有此心胸?!四面楚歌,力挽狂澜,辩论天涯,指点江山,你,是如此的出色。大清能长治久安,海晏河清,你功不可没;没有你何来的康乾盛世,真是可笑!我只知道“清朝盛世唯康乾,康乾盛世倚雍正” 历史上有多少皇帝可以像你一样不讲享受?历史上有多少皇帝可以像你一样一天只睡四个小时?历史上有多少 皇帝像你一样是位千古明君,却因一些莫名其妙的争议而受尽委屈?我尊敬你.崇拜你.喜欢你.更心疼你.-

雍正皇帝上谕

雍正皇帝上谕——论三教并行不悖(转载) 朕惟三教之觉民於海内也。理同出於一原。道并行而不悖。人惟不能豁然贯通。於是人各异心。心各异见。慕道者谓佛不如道之尊,向佛者谓道不如佛之大。而儒者又兼闢二氏。以为异端。怀挟私心。纷争角胜。而不相下。 朕以持三教之论。亦惟得其平而已矣。能得其平。则外略形迹之异。内证性理之同。而知三教。初无异旨。无非欲人同归於善。夫佛氏之五戒十善。导人於善也。吾儒之五常百行。诱掖奖劝。有一不引人为善者哉。 昔宋文帝问侍中何尚之曰:「六经本是济俗,若性灵真要,则以佛经为指南。如率土之民,皆淳此化,则吾坐致太平矣。」何尚之对曰:「百家之乡,十人持五戒,则十人淳谨。千室之邑,百人持十善,则百人和睦。持此风教,以周寰区。则编户亿千,仁人百万。而能行一善则去一恶,去一恶则息一刑;一刑息於家,万刑息於国,洵乎可以垂拱坐致太平矣。」斯言也,盖以劝善者治天下之要道也。 而佛教之化贪吝、诱贤良,其旨亦本於此。苟信而从之,洵可以型方训俗,而为致君泽民之大助。 其任意詆毁,妄捏为杨墨之道之论者,皆未见颜色,失平之瞽说也。 朕居藩邸。留心内典。於性宗之学。实深领悟。御极以后,宵旰靡遑,且恐啟天下以崇尚释教之疑,是以未尝形之谈论。欲俟庶政渐理,始举三教合一之旨,提撕警觉,以明互相詆毁者之非。今邇十年矣,听政餘暇,偶将朕之所见,并昔人论说数条,举以示天下之学道

者: 一、古人有曰:「周孔六经之训,忠孝履其端。李老二篇之言,道德创其首。瞿曇三藏之文,慈悲为其本。事迹虽异,理数不殊,皆可崇可慕者。」 二、又有曰:「儒以正设教。道以尊设教。佛以大设教。观其好生恶杀,则同一仁也。视人犹己,则同一公也。惩忿塞欲,禁过防非,则同一操修也。」 三、又有曰:「以佛治心,以道治身,以儒治世。」 四、又有曰:「佛之言性,与诸书同,圣人同,其性则广为道德。人能同诚其心,同斋戒其身,同推德於人,则可以福吾亲,可以资吾君之安天下。」 五、又有曰:「佛之道与王道合。王道者,皇极也。皇极者,中道之谓也,佛之道亦曰中道,不偏不邪,其旨相同。」 六、又有曰:「佛教之设,使人弃华而就实,背偏而归善。由力行而造於安行,由自利而至於利彼。其为生民之所依归者, 七、又有曰:「人谓释氏惟务上达而无下学。不思释氏之六波罗蜜,由禪定而到彼岸,岂非下学上达之旨乎。」 八、又有曰:「天下无二道,圣人无两心。盖道者,先天地而生,亙古今而常存。圣人得道之真以治身,以其绪餘土苴治天下国家,岂不大哉。」 故圣人,或生於中国,或生於西方,或生於东夷,西夷。生虽殊方,而其得道之真,若合符契,未始殊也。以上八条,皆於圣贤之理,

从朱批看雍正帝为人:确实有些萌萌哒

知乎从朱批看雍正帝为人:确实有些萌萌哒 近年来,随着清代宫廷戏和“清穿”网络小说、电视剧的盛行,让一向神秘莫测的清朝皇帝生活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清世宗雍正帝更是时下各种题材的影视作品、历史小说里的热门人物。只要打开电视,你总会在某个频道上不经意看到“四爷”的影子。围绕着雍正帝,人们似乎有说不尽的故事、道不完的传奇,拥护追捧者有之,挞伐批评者亦不乏,网络上“四爷党”与“八爷党”的交锋也丝毫不比历史上的惊心动魄有何逊色。这种热闹场景,恐怕连以严酷形象载诸史册的雍正帝本人也始料未及。 如果说此类带有娱乐色彩的作品只是民间炒作的话,那么,前不久故宫博物院官方微信推出的一组动态版《雍正行乐图》,以及据雍正帝朱批笔迹“朕知道了”“朕就是这样汉子”制作的衍生纪念品,则让人们在热议和追捧之余,更加心痒难耐:雍正君,你到底是怎样的汉子呢? 朱批确实有些萌萌哒▲故宫博物院文创商品“朕就是这样的汉子”折扇 说到朱批,还要提一下清代特有的奏折制度。作为君臣之间的一种机密文书形式,奏折制起源于康熙前期,主要用来臣下向皇帝汇报工作情况和社会见闻等事。皇帝阅览后,往往会根据所奏内容予以批示,然后返回官员手中,照其意旨来

执行和办理。这种批示,因多用朱砂红笔写成,因此称为朱批。 据统计,康熙一朝获准上奏的官员约有两百余人。但在雍正朝短短十三年中,上奏人数已经逾千,不仅督抚大员可以使用,包括一些知府、道员等中下级官员也获准奏事。所以,雍正帝留下的朱批数量也远超康熙之时。对雍正帝而言,批阅奏折似乎是一件让人兴奋的事情。如他所说:“朕自朝至夕,凝坐殿室,批览各处章奏,目不停视,手不停批,训谕诸臣,日不下数千言。”更难能可贵的是,这些朱批都是出自他自己之手,既不劳烦别人代笔,也不需要别人在旁边献计献策。在具有如此机密色彩的奏折上,常常会出现成篇的白话俚语。以雍正帝为代表,他看完奏折后往往会先来上一句:“知道了”,这甚至比今天领导们在批示时写下的“已阅”两字还更通俗明白。“朕安,尔等好么”,也属于雍正笔下的高频词汇。如果 说这只是小试牛刀的话,翻阅雍正朱批,就能看到他在挥动笔杆之时真可谓是任意驰骋,不饰性情,或天真,或世故,或臧否人事,或嬉笑怒骂,也由此呈现出了一个更为鲜活可爱的雍正形象。我们不妨选取几例,逐步逼近这样一位君主的内心世界。 作为雍正帝的肱股大臣,田文镜得遇隆恩,也尽心报效。雍正二年十二月十五日,时任河南巡抚的田文镜进呈奏折,回复朝廷关于从河南、山东两地购粮运往江南平籴之事(注:

清朝历代皇帝表及简介

清朝历代皇帝表及简介

京。清廷先后镇压了各地的农民起义和南明抗清武装,逐步统一全国。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清朝被推翻,从此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帝制。1912年2月12日,清帝被迫退位。自此之后,中国脱离了帝制而转入了民主革命时期。 1、努尔哈赤天命汗爱新觉罗·努尔哈赤(1559—1626年),女真族,后金政权创立者。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正月,在赫图阿拉称“覆育列国英明汗”,年号天命。在位11年。努尔哈赤顺应历史发展趋势,完成了统一女真各部大业,对后来满族共同体的形成,对加强各民族间经济文化的交流,促进辽东经济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2、皇太极天聪汗爱新觉罗·皇太极(1592—1643年),努尔哈赤第八子,满族。天命十一年(1626年)九月,继后金汗位,以次年为天聪元年。天聪十年(1636年)四月,皇太极在沈阳称帝,建国号大清,改年号为崇德,并以是年为崇德元年。前后在位17年。在位期间,注意发展生产,增强兵力,不断对明作战,确定满族族名,建立清国,为清王朝的确立和后来统一中国打下了坚实基础。 3、顺治皇帝清世祖顺治皇帝爱新觉罗·福临(1638年--1661年),皇太极第九子,清入关后第一位皇帝。6岁继帝位,由叔父睿亲王多尔衮摄政,14岁亲政。清初满汉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极为激烈,而至顺治朝结束时,清廷击败了各种抗清势力,完成了全国的统一。 4、康熙皇帝清圣祖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1654--1722年),顺治皇帝第三子,清入关后第二位皇帝。他平定了三藩叛乱,收复了台湾,驱逐了沙俄势力,又平息蒙藏地区动乱,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稳定和统一。在经济和文化建设上,康熙也创下对后世产生积极影响的重大业绩,开创了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盛世----康乾盛世。 5、雍正皇帝清世宗雍正皇帝爱新觉罗·胤禛(1678—1735年),康熙皇帝第四子,清入关后的第三位皇帝。在位13年。他对有碍于皇权的反对势力大加挞伐,有效地改善了吏治,增加了国库收入,为乾隆朝社会的繁荣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6、乾隆皇帝清高宗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1711—1799年),雍正皇帝第四子,清朝入关后第四位皇帝。他在将清朝的康乾盛世推向顶峰的同时,也亲手将它带向低谷,他是影响中国18世纪以后历史进程的重要皇帝。 7、嘉庆皇帝清仁宗嘉庆皇帝爱新觉罗·顒琰 (1760—1820年),清朝入关后第五位皇帝,乾隆皇帝第十五子。乾隆六十年(1795年)九月公开立为皇太子,次年元旦,受弘历内禅即位,以是年为嘉庆元年,时年27岁。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弘历死,始亲政。在位25年。顒琰亲政后,立即铲除贪赃枉法蠹国肥私的权臣和珅,使人心大快,复多方采取措施,力图保持康乾之盛世,但内忧外患重重,积重难返。由于腐败势力甚强,又缺乏新生机制,终难摆脱江河日下的命运。 8、道光皇帝清宣宗道光皇帝爱新觉罗·旻宁(1782—1850年),清朝入关后第六位皇帝,嘉庆皇帝第二子。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七月即位,以次年为道光元年,时年29岁。在位30年。在位期间,由于国力开始衰落,故极力提倡节俭,改革盐政,部分弛禁开矿,并整顿吏治。但由于腐败成风,阻力过大,奏效甚微。对鸦片之害,他最初力主抵抗,但因他本人对

雍正的自我评价

雍正帝的性格颇为复杂。生性多疑,冷酷暴躁,却不乏人情世故。勤政刻苦满清野史对雍正的评价多为负面,究其原因,是因为雍正上台之后提高了汉人的地位,折损了满洲旗人的利益,所以野史多把雍正描写为残暴冷酷,但实际上,雍正非常勤于政事,平日除却睡觉,其余大部分时间都在批阅奏折,康熙末年,国库亏空严重,只有八百万两左右,而雍正末年,国库银两就增至六千余万两,上升了近十倍,由此可见雍正勤于政事的重大成果。 暴躁 有一次,雍正看杂剧《郑儋打子》。演员的演技和唱腔都不错,雍正赐食。因为剧中郑儋是常州人,演员就问雍正帝现今常州刺史(明清时刺史是知州的别称)是谁。想不到雍正听后大怒,说:“你是戏子,怎么可以问起官守来?”立刻将演员杖击而死。雍正初年,发现浙江人汪景祺讥评雍正杀功臣年羹尧,查嗣庭出“维民所止”的试题,雍正帝怒发冲冠,杀了汪景祺,查嗣庭下狱并死于牢中。他认为浙江浇漓,不定期的停止浙江乡、会两试,并设观风整俗使。 刻薄残酷 雍正帝的刻薄表现在他以极其粗俗丑恶的语言丑化他所痛恨之人。钱名世写了歌颂年羹尧的诗,雍正帝就给钱名世写了块“名教罪人”的匾,挂到钱名世的大厅,以世世代代丑化钱名世。他还嫌不够,令385名举人、进士写诗丑化钱名世。残酷主要表现在雍正即位后把他的好几个兄弟打了下去,有的置之死地。 雷厉风行、当机立断 雍正即位后搞了许多改革,如财政制度改革,改土归流,都是决定后就干,一干就大张旗鼓,全力以赴,不拖拖拉拉,一定干出结果。朴素、严肃 《啸亭杂录》卷一说他“日夜忧勤,毫无土木、声色之娱”。 雍正有仁慈一面。他吃饭不剩饭,颗粒必尽,他常对臣下说,要珍惜五谷,以暴殄天物为戒。他对张廷玉说,他与人同行,不踩他人头影。 喜欢别人向他报告祥瑞。他为祈雨而造风、云、雷、雨四神。所谓祥瑞是指好事情的兆头和征象,例如玉米一棵四穗,稻禾径高数尺,皇陵出现五色祥云等。雍正七年十月,云南赵州出醴泉,鄂尔泰奏闻,雍正帝马上褒奖他“化民成俗,格天致瑞”,加官少保。雍正初年年羹尧亦因“祥瑞”篇二:雍正其人及其评价 雍正其人及其评价 雍正继位之后,社会上就流传着他矫诏篡位的种种说法:雍正是否害死了康熙帝?雍正是否矫诏篡位或假诏继位?雍正是否弑兄?雍正是否害怕年羹尧、隆科多泄露谋夺帝位而杀人灭口?雍正是否因害怕乃父亡灵的谴责而改在易县修建泰陵?而史书中的有关记载,语焉不详,雍正自己的辩解,又越抹越黑。因此,雍正即位,至今仍是一个未解的历史之谜。但是,不管人们怎么说,雍正作为康熙末年储位斗争的胜利者,登上了皇帝的宝座。历史迈着神秘、凝重、艰难的步伐进人了雍正时代。 首先,雍正是一个敢于改革、颇有作为的封建帝王。雍正即位,立志“振数百年颓风,为此,针对康熙末年的种种积弊,从恢复中央集权,强化皇权入手,实现了国家的政治稳定,然后着手进行政治经济等方面的社会改革。 一方面,他以高压政策维护和巩固自己的统治,着意于反对朋党的斗争,消除康熙末年夺嫡之争造成的统治集团内部矛盾,以及随之而来的统治合法性危机。为此雍正镇压和惩处了塞思黑、阿其那集团和隆科多、年羹尧集团,继之又严厉整饬以李绂、杨名时为代表的科甲朋比现象。与此同时,不放过一切机会,对社会上关于他矫诏篡立的怀疑和攻讦进行反复辩解和打击。雍正六年,抓住曾静投书谋反案,雍正出奇料理,颁布宜讲《大义觉迷录》,兴起了一场清算吕留良“华夷之辨”的文字大狱。综观雍正一朝的文字狱,真正因文字获罪者

雍正皇帝的历史贡献和几点启示-20171207韩永星

雍正皇帝的历史贡献和几点启示 ——电视剧《雍正王朝》观后感 延安市人大办韩永星 (2017年12月7日) 近年来,以清朝历史为背景的宫廷剧是荧屏中比较火热的一大剧类,尤其是改编自著名作家二月河“落霞三部曲”的《康熙王朝》(陈道明主演)、《雍正王朝》(唐国强主演)和《乾隆王朝》(焦晃主演)作为帝王系列剧,代表了历史题材电视剧的最高水平,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后好评如潮,之后又在央视的其它频道、各省市卫视频道以及各大网络平台上反复重播,同样受到广泛追捧,经久不衰。其中由中央电视台著名导演胡玫执导,由二月河、刘和平联合编剧,由中央电视台影视部和长沙电视台共同录制的《雍正王朝》,于1999年1月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首播,创下当年央视播出电视剧最高收视率(16.7%),包揽了该年份所有电视剧奖项大奖(金鹰奖、飞天奖),得到了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同志的高度评价,成为当年党政机关重点推荐收看的一部电视剧,可谓是经典中的经典。 我个人之所以对《雍正王朝》给予特别关注,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因为雍正在我国历史上是一位很有争议的皇帝,关于他的传说很多,褒贬不一,让人不由心生好奇。我们大多数人都知道历史上的康乾盛世,但对康乾盛世中间那个承前启后、扭转

乾坤的时期——雍正王朝却不甚了解。而这个时期最为关键的人物雍正皇帝,在位十三年期间,励精图治、勤政为民、厉行节俭、惟才是举、奖罚分明、严惩贪官,算得上是一位十分杰出的封建政治家,然而他却背负了200多年骂名,比如谋父逼母、诛兄屠弟、阴谋篡位等,民间长期流传有“十大罪状”,一些影视作品对此亦有各种版本的夸大演绎,严重影响了后人对一代君王的判断。作家二月河在小说《雍正皇帝》中通过大量史料,为一代帝王作了无声的辩解,使得现代人对雍正皇帝产生了新的认识。第二,单就《雍正王朝》这部电视剧来说,可以算得上是一部十分优秀文艺作品,电视剧中设臵的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讲述的很多故事折射了我国当代政治、经济、社会中的一些现象和问题,比如科场舞弊案的现实版是前些年屡次发生的国家级考试泄题和高考舞弊案;黄河水患的现实版是1998年朱镕基总理严加斥责的长江大堤“豆腐渣工程”;“摊丁入亩”、“士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等改革良策难于施行,隐射的是国家在推进改革过程中遭遇的巨大阻力,大将军年羹尧的人生轨迹更是近年来中央查处的一些“大老虎”的不二版本……历史从来不会重复,但总是惊人的相似!因此,观看和品味电视剧《雍正王朝》,对于我们运用历史眼光审视当下,通过故事讲述启迪人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下面,我从两个方面与各位领导和同志们分享电视剧《雍正王朝》的观后感,不妥之处,敬请大家批评指正!

大清雍正皇帝

雍正皇帝 清世宗雍正皇帝爱新觉罗·胤禛(1678—1735年),康熙皇帝第四子,清入关后的第三位皇帝。在位13年。他对有碍于皇权的反对势力大加挞伐,有效地改善了吏治,增加了国库收入,为乾隆朝社会的繁荣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雍正帝皇帝胤禛 雍正皇帝名爱新觉罗. 胤禛,生于康熙十七年(公元1678年),是康熙皇帝35个儿子当中的第11个儿子。康熙皇帝35个儿子有24个排序的,胤禛排皇四子。胤禛45岁当了皇帝。在45岁之前,胤禛是做皇子时期。下面我就来说说胤禛做皇子的时候。 一、皇子生活 胤禛7岁时到上书房读书,学习儒家经典,学习满族的骑马射箭、学习书法。胤禛在书法上的造诣是很高的。胤禛14岁时结婚,19岁时随着皇父康熙大帝远征葛尔丹,胜利归来。 胤禛友爱兄弟、孝敬皇父,别的皇子们是明争储位,自己是暗争储位,不漏生色。在别的皇子们为夺嫡忙得不可开交时,胤禛在参禅礼佛,吟诗作赋。 胤禛深得皇父康熙的喜爱,在康熙登极六十年庆典得到时候,派胤禛代替自己到盛京(今沈阳)三大陵祭祀,可见康熙皇帝对胤禛的喜爱程度。实际上胤禛的性格是喜怒不定的,但在皇父康熙帝面前却表现出了诚孝。既然康熙皇帝这么喜爱皇四子胤禛,因该把皇位传给他,但是雍正皇帝的继位到底是正常继位还是篡位,至今史学界争论不休。下面就来说说雍正皇帝继位的疑案。 二、继位疑案 关于雍正皇帝的继位,主要有"遗诏继位说"和"改诏篡位说"。看到了这两种说法我们要问了,这两种说法的根据是什么? 1、"遗诏继位说"。康熙皇帝的遗诏明确写道"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著继朕登基,即皇帝位"。康熙皇帝的遗诏不可能是假的,所以雍正皇帝胤禛是按照遗诏继位的。(据《清圣祖实录》记载) 2、"改诏篡位说"。康熙皇帝的遗诏是这样写的"传位十四子"。雍正皇帝把"十"字加一横一点,改成了"于"子。这种说法民间流传很广,但史学界里无人认同。那么为什么? 一、当时是繁体字"於"不是现在的简体字"于",这是改不了的。 二、清朝皇帝的遗诏有满文也有汉文,就算是汉文改了,那么满文是改不了的。 还有点学者认为康熙皇帝的遗诏"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著继朕登基,即皇帝位"是假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康熙皇帝是在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公元1722年12月20日)病逝的,而康熙皇帝的遗诏是在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六日(公元1722年12月23日)拿出来的。这些学者只是从时间上推测而已,拿不出任何证据。拿不出来证据的说法我们能信吗?就算遗诏是假的,也不能说雍正是篡位阿。什么是"篡"呢?就是康熙皇帝指定了皇位继承人,胤禛从他手中把皇位抢过来了,这是"篡"。比如唐太宗李世民就是这样当上皇帝的。可是康熙皇帝自从第二次废了胤礽之后在也没有立过太子,怎么能说雍正是篡位呢? 还有一点旁证能够证明雍正是"遗诏继位"的。就是康熙登极六十年庆典得到时候,派胤禛代替自己到盛京三大陵祭祀。在康熙皇帝去世前三天康熙皇帝还派胤禛去祭天,这些事情只有皇帝才有资格去做,别人是没有资格的。可是康熙皇帝派胤禛代替自己去祭天难道不是在暗示皇位继承?因此我自己的观点是雍正皇帝正常继位。

浅谈我眼中的雍正皇帝

浅谈我眼中的雍正皇帝 10100320104 应用心理系于铎曾经,满清12位皇帝中,雍正是我最不喜欢的,因为他为了巩固自己的黄位,或者说为了夺取皇位,可以毫不犹豫地对自己的父亲、兄弟痛下杀手;因为他开始大兴文字狱,不知道造成了多少家破人亡、多少无故冤死……无疑,我最初对于雍正皇帝的印象,只有“嗜血”“铁血”“刽子手”“冷酷无情”这类词汇。因为不喜欢他,所以不曾想过要去理解他,不曾想过要去读懂他…… 后来,直到很多类似《步步惊心》的清穿小说开始疯狂地穿越在中学生的手中,我开始好奇——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本小说中一千个雍正皇帝,那么,这位神秘的皇帝,这位连接了康乾盛世的皇帝,他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 在我们的“常识”中,我们习惯于用“龙”来描述皇帝,“真龙天子”“龙袍”“龙椅”等等。但是,在我眼中,对于雍正皇帝,他更像……狼。是的,我认为用“狼”来描述雍正皇帝要比“龙”更贴切些,这并不是代表我认为雍正的皇位来得名不正言不顺,而是我觉得,他的一生,从作为阿哥时的野心与隐忍,到成功登上帝位之后的雷厉风行,都有狼的特性。 狼是有野心的,正所谓“狼子野心”,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但同时,狼也是智慧的,它们坚忍,可以尾随猎物几公里只为了趁其不备的那“一击必中”;它们更是善于伪装,“披着羊皮的狼”“狼外婆”“小红帽”许许多多的故事告诉我们,狼有足够的能力对自己进行伪装,麻痹对手。 毫无疑问,胤禛有野心,而且野心不小。但是他同时又善于隐忍。在他还是四阿哥的时候,他以屈求伸,以静制动,面对太子党的嚣张,八爷党的炙手可热,他只是以一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姿态作壁上观。不插足于任何一方,更不去发展培养自己的势力。在太子胤礽失去耐心,多次表示“古今天下,岂有四十年太子乎”的时候,他默默做了四十五年孝子,好哥哥;在胤禩各处笼络,为自己罩上“八贤王”的光环的时候,他默默以父皇的想法,办好父皇交代的每一件事,以至于落了个“冷面王”的称号…… 无疑,他的韬光养晦是成功的。在“九子夺嫡”那场残酷的争斗中帮他避免了各方的伤害,而我认为,更重要的一点是,这帮他取得了他的皇阿玛康熙的信任。这也正是雍正“狼性”的另一个体现,不出手则以,出手便要一击必中。 不错,你皇太子胤礽的确有“地利”,你在皇太子宝座上坐着,只要没有大错就不能随便废立;你八阿哥胤禩占尽“人和”,笼络朝臣,在朝中大有“一呼百应”的局面。但是,最最关键的,确是“天时”。正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如果没有了天时,特别是在这种皇帝圣心独裁,一言九鼎的时代,失去了皇帝的喜欢,皇帝的认可,其他的都只是稍纵即逝的泡沫,等待着你的便只有一败涂地。于是,他隐忍,他伪装,他把自己的野心藏在心底最深处,而把“父慈子孝,兄弟和睦”摆在康熙面前,千方百计讨康熙欢心。无论是废太子时候,胤禛独辟蹊径,或者说揣摩对了康熙的想法要求复立太子;还是在康熙龙体欠安,各皇子忙于争位的时候,“虽不知医理,愿冒死择医,令其日加调治”;亦或是无论局面多么微妙,依然坚持给各兄弟写信写诗以慰自己的兄弟之情……终获康熙“四阿哥性量过人,深知大义”“似词居心行事,洵是伟人”的表彰。

雍正皇帝死因之谜

雍正皇帝死因之谜 概括起来,雍正之死同他多年勤政之累的体力透支有很大关系;同他心神长期不得安宁、夜不能寝、精神不能贯注、惧怕报应有很大关系;更同他长期以来不断服用丹药、体力大量积毒有关;他晚年为求长生加大剂量服用丹药,乃至乱服春药更是导致他最终猝死的直接原因。将雍正之死单一归结为纯被工作“累死”未必全面。民间所传吕四娘复仇、斩雍正之头云云纯系民间想象之说,没有可靠证据,不是历史事实。 雍正画像 雍正年轻时即好佛、崇道。做了皇帝后,他求仙访道、企求

长生,更是为此忙得不亦乐乎。他不仅把道士请进宫内,待以上宾为他炼丹、服用,还希望自己住的皇宫能像有名望的佛寺、得道仙观,包括周边环境制成模型以利仿建,可见他对道家的长生成仙说已经到了几乎痴迷的地步。 有一份史料上说,雍正宾天时“七孔流血”。七孔流血是严重中毒的反映,雍正长期服用道士所炼之丹及所谓的“长生不老之药”,这些丹药中汞、铅、朱砂等矿石含量较高,又都是高温烧煅而成,热性很大。十三阿哥允祥去世后,为渴求长生不老,雍正加大剂量服用丹药终致中毒,是情理中事 雍正之死,始终是被层层神秘浓雾掩盖的历史之谜。官书对雍正之死的记载非常简单,所以,历来对其死因猜测颇多。有传说是被吕四娘刺杀的,还有说是被宫女、太监缢死的。除此之外,许多学者猜测是被丹药毒死的。这些说法,哪些是可信的?雍正之死历史有没有留下什么蛛丝马迹?近日,康熙第八世孙金恒源先生在其新出版的《正本清源说雍正》一书中对此事进行了全新的论证。 关于雍正之死,史书记载非常简单,只是说,前一天,雍正在圆明园行宫病重,第二日下午病危,急召大臣,当晚即死掉了。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雍正的死亡,史料没有记载。据雍正的心腹大臣张廷玉的私人记录,当时雍正七窍流血,令他“惊骇欲绝”。雍正暴卒,官书不记载其原因,这自然就引起人们的疑惑,再加上当时关于他为人的传说和评论颇多,就更容易引起人们的猜疑,于是各种不得好死的说法就产生了一种说法认为,是被吕

中国著名书画作品欣赏

中国著名书画作品欣赏 1、清华嵒《墨竹》立轴【赏析】华嵒是清代雍正、乾隆时期成就最高的画家之一。画中有“山人写竹不加思,大叶长竿信笔为。但恐吟堂霜月夜,老鸦来踏受风枝。”简短四句诗,表现出画家豪放不羁的情怀。画面可谓精当简洁,湖石瘦而透,出于随意变化的湿而整的笔致,修竹新篁,笔意隽逸。3、慈禧书法【赏析】“望隆梅鼎资调燮,宠渥芝纶介寿康”。这件作品用笔粗壮厚重,装裱华丽大气,较为恰当地显示了慈禧太后的特殊地位与作品内容的喜庆色彩。 5、李可染《迎春图》镜心【赏析】李可染除以山水画名震中外画坛外,还非常喜欢画牛。他画的牧牛图形神兼备,意境清新美妙,充满生趣和诗意。牛背上,稚气的牧童悠然自得,寥寥数笔,他便勾出一幅质朴而生机盎然的田园小景。 6、米芾《淡墨秋山诗帖》【赏析】此帖运笔如刷,笔力雄健,结态造势宽展肥美,当为米芾中年书法之精品。此帖流传有绪,历代著录于《墨缘汇观》、《石渠宝笈续编》,刻入《三希堂法帖》。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释文:淡墨秋山画远天,暮霞还照紫添烟。故人好在重携手,不到平山谩五年。 7、傅抱石《屈原》【赏析】画中的屈原昂首独行,瑟瑟的秋风,吹拂着他的头发和衣衫。身后是芦苇丛生的江潭泽畔,前方是苍茫浩瀚的汨罗江水,他“宁赴湘流”,也决不“蒙世俗

之尘埃”。画家以精细的线描用心勾画了屈原的形象,而将大片画面让与江水,使得观者在聚焦屈原的同时,感受到一种孤独无助的悲凉。8、赵佶《欲借风霜二诗帖》【赏析】徽宗在艺术上有多方面的成就,能书善画,书法称“瘦金体”。此《欲借风霜二诗帖》是纸本,楷书,33.2 x 63公分。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由两首七言与五言律诗合并而成,也名为“欲借、风霜二诗”帖。9、吴冠中《乡村》【赏析】这幅《乡村》是是一幅极具吴冠中个人特色的墨彩画。乡村的题材,景物的轻描,和谐的氛围,厚重的墨汁点化出层层的户落。作者似乎在以鸟瞰和俯视的姿态,告诉我们什么是生活,什么是乡村生活,风筝线不断,乡情更不会断。10、丰子恺《买粽子》【赏析】朱自清先生在看了丰子恺这幅题为“买粽子”的画后曾说过:“上海也不曾委曲你,瞧你那买粽子的劲儿。”是两个小孩子将篮子从楼上的窗下垂下街口买粽子,这些画,和丰先生的文字一样,性灵自在其中,充满生活情味。 11、张大千《荷花》【赏析】此幅作于1944年,那时的大千已经是名满天下,笔下的荷花更具物理、物情、物态。这幅《荷花》是张大千的代表作品,落落大方,雅俗共赏,娇艳而不俗,沉着而不浮,生动而不匠。徐悲鸿曾说:"张大千的荷花,为国人脸上增色",绝非过誉之辞。12、怀素《自叙帖》局部【赏析】《自叙帖》是怀素晚年草书的代表作。通篇为狂草,笔笔中锋,如锥划沙盘,纵横斜直无往不收;

雍正皇帝在位多少年

雍正皇帝在位多少年 阅读精选(1): 清朝的雍正皇帝在位时间是多少年? 出生:公元1678年--去世:公元1735年。雍正帝胤祯,生于康熙十七年(1678)是康熙的第四子。康熙61年,45岁的胤祯继承帝位,在位13年,死于圆明园。庙号世宗。 阅读精选(2): 雍正在位多少年_雍正皇帝简介 出生:公元1678年--去世:公元1735年。 雍正帝胤祯,生于康熙十七年(1678)是康熙的第四子。康熙61年,45岁的胤祯继承帝位,在位13年,死于圆明园。庙号世宗。 胤祯是在康乾盛世前期--康熙末年社会出现停滞的形式下登上历史舞台的。复杂的社会矛盾,为胤祯带给了施展抱负和才干的机会。他有步骤地进行了多项重大改革,高瞻远瞩,又惟日孜孜,励精图治,十三年中取得了卓有成效的业绩,为后代的乾隆打下了扎实雄厚的基础,使“康乾盛世”在乾隆时期到达了顶峰。他的历史地位,同乃父康熙和乃子乾隆相比,毫不逊色。尽管他猜忌多疑,刻薄寡恩,统治严酷,但比起他的业绩来,毕竟是次要的。 阅读精选(3): 清朝雍正皇帝在位多少年?他后面是那乾隆生母钮祜禄氏些?

雍正:清世宗雍正皇帝爱新觉罗·胤禛(1678—1735年),康熙皇帝第四子,清入关后的第三位皇帝。在位13年。 。乾隆:清高宗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1711—1799年),雍正皇帝第四子,清朝入关后第四位皇帝。 。嘉庆:清仁宗嘉庆皇帝爱新觉罗·顒琰(1760—1820年),清朝入关后第五位皇帝,乾隆皇帝第十五子。乾隆六十年(1795年)九月公开立为皇太子,次年元旦,受弘历内禅即位,以是年为嘉庆元年,时年27岁。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弘历死,始亲政。在位25年。 道光:清宣宗道光皇帝爱新觉罗·旻宁(1782—1850年),清朝入关后第六位皇帝,嘉庆皇帝第二子。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七月即位,以次年为道光元年,时年29岁。在位30年。 。咸丰:清文宗咸丰皇帝爱新觉罗·奕詝(1831—1861年),清朝入关后第七位皇帝,道光皇帝第四子。道光三十年(1850年)正月即位,以次年为咸丰元年,时年20岁。在位11年。 。同治:清穆宗同治皇帝爱新觉罗·载淳(1856—1874年),清朝入关后第八位皇帝。5岁即帝位,终身成为其生母慈禧皇太后垂帘听政的傀儡。 光绪:清德宗光绪皇帝爱新觉罗·载湉(1871—1908年),清朝入关后第九位皇帝。醇亲王奕譞之子,因其冲龄践祚,导致慈禧太后第二次垂帘听政。在其亲政期间,甲午之战中他力主反击,

雍正王朝观后感

看雍正王朝有感 以前并不喜欢看电视剧,因为是没有时间,现在有了手机,下载后看起来就方便的多了,每天凑小空就能看上两集,这一段时间看了《雍正王朝》,对那一段时间的历史有了些了解,对原来印象中的雍正有了不同的看法,原来认为是一个暴君,有一种野史说,康熙把皇帝的位子传给了十四阿哥,而不是四阿哥。现在来看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一则康熙几次废太子,对继承人选显然是经过深思熟虑,方法也是非常的保险的,而有些人编造,跟风一些有影无据的事情,来实现某种目的罢了。 有人说无聊的人看电视剧,有心人看书,看电视太简单,属于白痴型的,而看书就恰恰相反。我也不太喜欢看电视剧。不过,《雍正王朝》确实是一部值得看的电视剧。 鉴于明朝的教训,在大清朝,有两件事情控制的比较严格:一.严禁宦官干政。二.严查结党营私。第一条做的比较到位,太监们始终没有发挥出巨大的政治作用,后宫也是。而第二条就不好办了。在中国历史上,这种事情就没有间断过,一直延续了下来。 电视剧是以争夺帝位开始的,也贯穿了整部电视剧。首先,是康熙的儿子们争,然后是雍正的儿子们争。其实,宝座确实是个好东西,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在面对皇位的时候,有些人是有自知之明的,但是却受到同党的蛊惑,走上了争夺皇位的斗争中,八阿哥相争是明摆着的事实,老十四多少是受人蒙骗,自己在外带兵军功显赫,回来后雍正已经临朝,心理怎能服气,但是这样只能给自己制造压力,直到雍正将死,十四阿哥胤禵还在为祖宗守灵。可见不要给自己找麻烦,不要自掘坟墓。雍正这位皇帝做的可不容易,许多的精力都花在了对付自己的亲兄弟上,多亏老十三胤祥帮助,才化险为夷,不容易啊。 在对待自己两个儿子弘时弘历的问题上,自己显然跟喜欢弘历,

雍正皇帝上谕

雍正皇帝上谕 上谕。朕惟三教之觉民于海内也。理同出于一原。道并行而不悖。人惟不能豁然贯通。于是人各異心。心各異見。慕道者谓佛不如道之尊。向佛者谓道不如佛之大。而儒者又兼辟二氏以为異端。怀挟私心。纷争角胜而不相下。朕以持三教之論。亦惟得其平而已矣。能得其平。则外略形迹之異。内证性理之同。而知三教初无異旨。无非欲人同归于善。夫佛氏之五戒十善。导人于善也。吾儒之五常百行。诱掖奖劝。有一不引人为善哉。昔宋文帝。问侍中何尚之曰。六经本是济俗。若性靈真要。则以佛经为指南。如率土之民。皆淳此化。则吾坐致太平矣。何尚之对曰。百家之乡。十人持五戒。则十人淳谨。千室之邑。百人持十善。则百人和睦。持此风教。以周寰区。则编户亿千。仁人百万。而能行一善。则去一惡。去一惡。则息一 刑。一刑息于家。万刑息于国。洵乎可以垂拱坐致太平矣。斯言也。盖以劝善者。治天下之要道也。而佛教之化贪吝。诱贤良。其旨亦本于此。茍信而从之。洵可以型方训俗。而为致君泽民之大助。其任意诋毁。妄捏为杨墨之道之論者。皆未見颜色。失平之瞽說也。特谕。 雍正十一年二月十五日

佛说十善业道经节要 净空学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娑竭羅龍宫。与八千大比丘众。三万二千菩萨摩诃萨俱。尔时世尊。告龍王言。一切众生。心想異故。造业亦異。由是故有诸趣輪转。龍王。汝見此会。及大海中。形色种類。各别不耶。如是一切。靡不由心造善不善。身业语业意业所致。而心无色。不可見取。但是虚妄。诸法集起。毕竟无主。无我我所。虽各随业。所现不同。而实于中。无有作者。故一切法。皆不思议。自性如幻。智者知已。应修善业。以是所生蕴处界等。皆悉端正。見者无厌。龍王。汝观佛身。从百千亿福德所生。诸相庄严。光明显曜。蔽诸大众。汝又观此。诸大菩萨。妙色严净。一切皆由。修集善业福德而生。又诸天龍八部众等。大威势者。亦因善业福德所生。汝今当应。如是修学。亦令众生了达因果。修习善业。于诸福田。欢喜敬养。是故汝等。亦得人天尊敬供养。龍王当知。菩萨有一法。能断一切诸惡道苦。何等为一。谓于昼夜常念思惟。观察善法。令诸善法。念念增长。不容毫分。不善间杂。是即能令诸惡永断。善法圆满。常得亲近诸佛菩萨及余圣众。言善法者。谓人天身。声闻菩提。独觉菩提。无上菩提。皆依此法。以为根本。而得成就。故名善法。此法即是。十善业道。何等为十。谓能永離殺生。偷盗。邪行。妄语。兩舌。惡口。绮语。贪欲。瞋恚。邪見。此十善业。乃至能令六度。四无量心。四摄。三十七道品。止观。方便。十力无畏。十八不共。一切佛法。皆得圆满。一切人天。依之而立。是故汝等。应勤修学。佛說此经已。娑竭羅龍王。及诸大众。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羅等。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读《雍正皇帝》有感

近期在读一本书——《雍正皇帝》。之所以选择这本书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对清朝历史比较感兴趣,特别是雍正这位争议颇丰的皇帝。二是这位书的作者二月河是我老乡——河南南阳人。当初一部《雍正王朝》的电视剧红透大江南北,而这位作家也因此一炮而红。身为家乡人,一直想拜读他的大作,这段时间终于有时间静下心来好好研读,读后感慨万千。 《雍正皇帝》是一个历史长篇小说系列,包括《九王夺嫡》《雕弓天狼》《恨水东逝》三部。其中《九王夺嫡》是我最感兴趣的,它向我描述了阿哥们间的明争暗斗,尔虞我诈以及到后来的四爷登基,严惩兄弟的一幅恢宏的历史画卷,给人以美的享受,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历史小说佳作。 这部小说吸引我的有三个方面:第一是人物的刻画。通过语言动作的一系列细节描述是人物形象跃然纸上。皇帝说皇帝话、将军说将军话、文人说文人话、江湖说江湖话。让人物说自己的话本就是中国小说的优良传统,《水浒传》就是典范中的典范,而在这一点上,二月河也同样做得很好,无愧于传统大师。第二是结构的安排。《雍正皇帝》是三部共一百五十一回,是很体统的章回体,每一回的回目也都是基本工整的对偶句。小说的场面、人物众多,但是整体上却铺垫得很开,过度也鲜有痕迹。第三是情节的选择。这些选择非常的传统,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爱情的、武侠的、文人士大夫的、治政斗争的,这些都是中国传统小说不可或缺的因素,而二月河也都是信手拈来,并且发挥得非常出色。在这三个方面中,最大的亮点还要数认为的刻

画。下面,我就简单说一说给我印象深刻的几个人物。 康熙皇帝——玄烨,一代明君。处事果断,令人钦佩;言辞犀利,令人敬重;舐犊护犊之心,令人怜爱。康熙在位六十一年,励精图治,兢兢业业。在其垂暮之年还要为大清长久基业劳心。为防阿哥之间为夺嫡明争暗斗,在二废太子后选择了不立太子这一上上之策而是将默定继承之人亲属金册,至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后,待自己百年之后,国家即有新主。这一招既免了阿哥之间拉帮结派,结党营私;又使皇权可以独揽。对于传位这段历史一直颇受争议,是传位四阿哥?还是传位十四阿哥?这一问题一直众说纷纭。而我则更认同二月河的观点,四阿哥做新主,是康熙深思熟虑的结果。康熙垂暮之年,他深知自己一味推行仁政,已造成了难以挽回的弊端,土地兼并,税收流失,吏治腐败,国库空虚。因此,他传位给素有“办差阿哥”之称的胤禛。因为他知道只有做事刚毅、久经历练的四阿哥能够匡补康熙的过失。另外,在康熙驾鹤西去之前,黜降了王掞、马齐、张廷玉、方苞等在自己身边一等一的人物。康熙这一招就是为防阿哥逐鹿而使这些人陷于党争,对将来的朝局不利。此刻将他们统统监押保护起来,待新主登基,一纸赦书,即可就成了新皇帝的得用臣子。从此处就可以看出康熙皇帝的用心良苦、一心为国,不愧为后世称赞的一代明君。 雍正皇帝——胤禛。康熙驾崩后,继承皇位的是素有“冷面王”之称的四阿哥胤禛。胤禛并不是朝野看好的人选。他曾在江南“煸动”灾民闹事,在城隍庙摆鸿门宴,软磨硬逼,掏走了地方官和富商二百多万两银子筹款赈灾;他追讨国库欠款,逼得老臣上吊,皇子王

雍正王朝观后感

电视剧《雍正王朝》观后感——千古智者邬思道 在电视剧《雍正王朝》中,邬思道是康熙皇四子(后来是雍正皇帝)身边那位不动声色、尽算先机的极有分量的人,腿瘸,走路拄拐棍,被皇四子尊称为“邬先生”。他在康熙三十六年曾以举人身份参加应天府会试,期间率领五百考生大闹贡院,触犯国法,被康熙镇压收容了十多年,幸蒙皇四子相救,最后成为其府邸高级幕僚,潜心参谋政务十年。他虽未象诸葛孔明那样羽扇纶巾,但却有足不出户便洞明天下事态、人心善恶之智,仅凭风声耳报就能洞穿错综复杂的朝野局势,建言献策,一语中的,在皇四子走向雍正皇帝的坎坷道路上竭忠尽智,居功至伟。大功告成后又不贪恋富贵荣华,急流勇退,半隐江湖,既有散仙逍遥自在之乐,又无达官遭疑召祸之忧,常在国家危难之时挺身而出,挽狂澜于既倒,神龙现首,点到即退。其超人才智不亚于春秋范蠡、汉代张良、东方朔、明朝刘伯温。仅举几例以证之: 1.向皇四子提出“以不争为争”的竞争策略,切合当时实际。 康熙废掉太子后,太子之位已成空缺,一时间议举储君成为朝野关注热点。号称“八贤王”的皇八子胤祀派人到处拉选票,给老皇帝施加压力,皇四子内心也骚动不安,但苦于势单力薄,放不甘心,争又无把握,邬先生看出主子心思,经反复考虑后,献出妙计,他先讲了一个故事: "一个大富人家,老爷子生了一大群儿子。慢慢地,老爷子逐渐老迈,这么大一个家当总得交给一个儿子来管吧。可是管家的钥匙只有一把,儿子却有一群。交给谁哪?一时拿不定主意,等等看吧。于是,儿子们争得你死我活,不可开交。这时,只有一个儿子默默站在一边,只帮老爷子干事,却从不参与争斗。争来争去,老爷子终于想明白了,这把钥匙交给这群争吵的儿子中的任何一个,都会管不好。于是,老爷子将钥匙交给了那个不争的儿子"。 邬先生讲完故事后又提炼出观点:“这就叫争是不争,不争是争,夫唯不争,天下莫能与之争!” 其实,邬思道讲的这个十分浅显的故事揭示了康熙王朝中整个夺嫡的复杂过程。管家和治国同一道理,皇四子心有灵犀一点通,把“以不争为争”作为自己的竞争策略,使本来好象没有多少希望的他逐渐取得了皇阿玛——康熙的理解、信任和赏识,最后水到渠成。 2.忠告皇四子跳出争嫡矛盾旋涡,推荐皇十四子任“大将军王”。 康熙晚年,新疆准葛尔部叛乱,朝廷六万平叛大军因种种原因全军覆没,朝野震惊,此时众皇子夺嫡争斗如火如荼,谁能到西北带兵平叛,谁就有了兵权,皇八子、皇十四子、皇四子都志在必得,朝臣意见不一,皇上也很为难。这时邬先生忠告皇四子放弃这次没把握的机会,向皇上推荐皇十四子任“大将军王”,经略西北,并保举心腹干将年羹尧押运粮草,即向康熙表明自己无意争“大将军王”的淡泊心境,又缓和了与皇十四子的关系,也牵制了炙手可热的皇八子,同时冠冕堂皇地把自己的嫡系安插到事关平叛成败的关键职位,可谓一剑四雕!退一步海阔天高,真是高明之至! 3.在皇四子即位的惊涛骇浪中居中调度,举重若轻。 康熙传位于皇四子后归天之际,众皇子都在宫内,形势瞬息万变,皇八子早已串通军界,准备武力夺位,当时却昧着良心说未听清皇阿玛传位给谁,其党羽——皇九子、皇十子随声附和,推波助澜,两个年幼的小皇子却说了真话,诸皇子争论不休,当即打斗起来。皇四子严令九门提督隆克多守住宫门:“谁敢出宫一步,立刻锁拿”。隆克多是康熙用恩威并施之术打造的一把锋利宝刀,这时派上了用场,唯新皇之命是从,立即派人将畅春园团团围住,皇八子兵变的信息没有传出去,避免了一场大流血。 皇四子在皇上传位后,立即派人带皇帝金牌回府找邬先生,邬按事先商量好的计策,持金牌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