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我国省际边界区域城市化动力机制研究_以滇_黔边界地区为例

我国省际边界区域城市化动力机制研究_以滇_黔边界地区为例

我国省际边界区域城市化动力机制研究_以滇_黔边界地区为例
我国省际边界区域城市化动力机制研究_以滇_黔边界地区为例

我国省际边界区域城市化动力机制研究

———以滇、黔边界地区为例

张秀凤, 朱海燕, 张 玲

(曲靖师范学院生物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云南曲靖655011)

摘 要:省际边界区域既是省级经济政策的交汇区,又是区域摩擦的集中地,空间协调难度较大,统筹发展难点较多,是和谐社会建设所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抓住省际边界区域城市化问题是破解该区域发展的关键所在,我国省际边界区域城市化的动力机制是:行政区割裂机制、比较利益驱动机制、中介效应机制、制度因素机制。

关键词:省际边界; 城市化; 动力机制

中图分类号:F291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743(2009)03-0019-03

Study on Pow er Mechanism of the U rbanization of the I nterprovincial Border R egion in China

———T aking Yunnan ,G uizhou Border R egion as Example

ZH ANG X iu -feng , ZH U Hai -yan , ZH ANGLing

(College o f Bi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Qujing Normal Univer sity ,Qujing ,Yunnan 655011)

Abstract :Interprovincial border region is both the convergence zone of provincial economic policy relationship and the concentration area of region con flict.S pace coordination and overall development in the border region are of great difficulty ,which is one of the m ost chief problems in the establishment of harm onious s ociety in China.The urbanization of interprovincial border region is the key to s olve the developing problem in the border area.The power mechanism in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of interprovincial border region includes :fragmentation mechanism of administrative area ,driving mechanism of com paris on of benefits ,effect mechanism of intermediary agent ,mechanism of system factor.

K ey w ords :interprovincial border ; urbanization ; power mechanism

收稿日期:2009-02-11

基金项目: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西部省际边界地区城市化动力机制研究”,项目编号:06Y 149A 。

作者简介:张秀凤(1972-),女,云南曲靖人,曲靖师范学院生物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讲师,硕士,从事区域经济地理

方面的研究。

一、我国省际边界区域城市化研究综述

省际边界区域是以省级行政边界为起点向行政区内部横向延展一定宽度所构成的、沿边界纵向延伸的窄带型区域[1]。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我国省际边界区域研究在全球化、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以及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建设的提出下,迅速成为我国统筹发展的重点区域,相关研究相继展开。在研究中,有学者认为,省际边界区域更多地表现为经济的欠发达性、不协调性和不可持续性[2],许多研究者已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和对“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的影响,朱传耿、王振波等从边界对基础设施、经济要素、产业扩张、市场、生态环境的“切变”效应入手,首次提出我国

省际边界区域的“水平城市化模式”[3]

,并把我国省际边界

区域城市竞争类型分为“强强型”、“强弱型”、“弱弱型”三种。之后,朱海燕[4],潘永[5]等分别对我国省际边界地带城市化模式和道路作了个案研究;部分学者使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对省际边界区域城市的地位和作用进行了模拟计算,如

贾若祥、侯晓丽等利用断裂点理论,计算出山东省省际边界地区中心城市的辐射范围和引力断裂点位置[6]。吴绍华等应用阻力面模型分析了浙闽赣边界数城市之间要素流通的阻力状况[7]。最近,尚正永、蒋伟等人提出了构建省际边界区域中心城市的观点[8],冷志明、易夫认为“对于省际边界区域城市来说,经济的发展全面的由国家投资和政策倾斜是不现实的,应打造省际边界区域中心城市,培育区域增长极,扩大省际边界区域‘中心市场’的质量和数量,发挥省际边界

区域的扩张效应,促进经济协调发展”[9]

根据以上研究综述可以发现,关于省际边界区域城市化的问题,不少学者从各个角度都进行了探索,然而关于省际边界区域城市化的动力机制方面的研究,目前还没有专门系统的论述。

二、省际边界区域城市化动力机制

11行政区边界割裂机制

在省际边缘区内,行政边界的“切变”效应,使边界两

第28卷第3期

怀化学院学报 V ol 1281N o 132009年3月

 

 J OURNA L OF HUAIHUA UNI VERSITY

 

Mar .2009

侧省份积极构建政策洼地,通过市场这只“无形的手”聚集经济要素,同时利用行政职能限制其流出省界,使经济要素在省内“储存”,试图为本省城市化及经济发展提供动力。因此,各省都在不断加大对边界区域交通节点城市的扶持力度,竞争力强的城市借助基础设施优势与政策机遇快速成长,在市场调控作用下,强大的辐射力和带动力使周边城市的经济因素快速向其聚集,实现腹地争夺,弱市对强市建立了强大的经济依附关系,省际边界只是行政上的界线,而非经济上的界线,如,广州对珠江三角洲腹地的集散作用,上海对长江三角洲腹地的集散作用;如果两个省际边界城市的规模不相上下,在各自省域内也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那么省际边界区域城市化在空间结构上将发生变形,以边界中心城市为核心的都市圈,分别沿交通干线向邻省方向相向成长,形成双核带状城市化空间格局,如江苏省的徐州都市圈与山东省的济宁都市圈。行政区的割裂机制,一方面促进各省加大投入,加快省际边界区域城市化的进程,另一方面,造成了恶性竞争和重复建设,财力和物力的浪费。

21比较利益的驱动机制

省际边界地区是资源富集区,省际边界地区的煤炭储量至少有3000亿吨,占全国的40%以上[10],而省际边界区域通常经济发展慢,实力弱,并出现了一种规律性的现象:以省会城市为中心,由近及远,经济发展水平随距离而递减,经济发展差距随距离而递增,值得重视的是,一些经济发达的省区的中心城市与边界区域城市的差距也很大,如广东为4197倍,浙江2190倍,江苏3126倍,山东6111倍。随着中心区域资本和市场的饱和,加上受到资源、劳动力成本、环境、市场等综合因素的影响,企业出于逐利的考虑,会自发选择向工业化程度较低的地区转移,从而也就使资金、技术、工业部门的岗位自然地转移到相对落后的地区,边界地区首当其冲成为最具有吸引力的地方,再加上边界落后地区政府领导们积极出动,大力进行招商引资,在这一推一拉两个力的作用下,促进了边界区域资源的开发,产业的发展,经济势力增强,城市化进程加快。例如在广州、深圳、东莞、中山等地,各种各样的投资环境说明会、推介会比比皆是,市长们亲自披挂上阵,目标就是珠三角的产业梯度转移。广东省政府为珠三角传统产业转移制定了优惠的产业政策,并提出了实施方案,指出珠三角必须向北部山区和欠发达的东西两翼地区进行产业转移,同时拿出巨额资金,用于北部山区和东西两翼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的建设,全省先后投资1500多亿元,大力推进以高速公路为主动脉,国道、省道、县道、村道为脉络的公路网络建设,制约北部山区和东西两翼发展的“瓶颈”基本解除。位于广东西部边界的廉江市,年生产总值仅有100亿元,赶不上珠三角的一些乡镇, 2007年2月,廉江市和佛山市顺德区联手创办了顺德(廉江)产业转移工业园,并成功引进了16家珠三角的企业,总投资315亿元,其中广东威王集团是全国最大的电饭锅生产企业之一,目前已在廉江投资设厂,并计划继续投资8亿元扩大生产规模。在今后相当一个时期,这种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和产业梯度转移将是促进落后地区快速发展的重要动力。

31中介效应机制

中介效应是指具有彼此接触和交流的空间效应,就是由于省区之间的界限是一条人为的界限,界限两侧往往具有山同脉、水同源、人同种、话同语等有利条件,可以促进边界两侧的空间互动作用。因此在常态下,交界地带应该是两个行政区之间接触和交往最频繁的地带,例如福建省福鼎市和浙江省温州市形成了有其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闽浙边界文化[11],也促进了福鼎、仓南、平阳、泰顺等城市的繁荣和发展;另外省区交界地带不仅有着相同或相近的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而且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有着相同或相似的生产条件和生产力水平,这决定了资源开发利用的技术装备水平、资金占用量、劳动消耗量均比较接近。在创造等量商品价值的条件下,单位资金占用和劳动消耗基本相同,这些因素决定了省区交界区域在资源勘探、开发建设和综合利用及环境治理等方面有较强的区域发展一致性。对于省际交界地带相关省区共同拥有的资源,双方均拥有开发的权力,如果能够合作开发,则可以起到“1+1>2”的效果。例如,江河湖泊等水资源、山川树木等风景名胜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就往往具有这样的需求。蒋英姿[12]等人提出了对太湖流域省际边界区域水资源的保护问题,水利部太湖流域管理局正组织有关省市共同开展太湖流域省际边界地区水资源保护规划,研究拟定省际边界地区水资源保护监督管理和综合治理措施,配合流域经济资源整合,联动发展,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王凯[13]探讨了旅游开发中的“边界共生”现象,许树辉[14]以湘粤交界地带的郴州和韶关为例,分析了省际边界地带旅游资源的整合与协调开发。在这个特殊的“中介”作用下,省际边界区域城市往往会出现“贸易先导”、“因商而兴”,经济中心发展优先于政治中心发展。

41制度因素形成的动力机制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逐步推进,社会的各项制度也处于变革之中,特别是与计划经济直接相关的户籍制度、人口流动制度、各种福利保险制度等的变革,以及市镇设置标准的下降和设市设镇模式的变化,对我国城市化进程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制度安排是我国城市化的重要动力机制。政府所提供的政策,一方面降低城市化的交易成本,节省组织成本,另一方面通过推动工业化,加速城市化的进程。我国省际边界地区,普遍存在城市化水平低,工业化和城市化之间矛盾突出,发展的愿望强烈。因此,充分发挥制度创新的效益,降低省际边界区域城市化的交易成本和系统风险,减少城市化势能的损失,从而导致城市化水平的快速增长和社会福利水平的大幅度提高。

三、省际边界区域城市化动力机制实证分析—以滇黔边界地区为例

11两省交界地带的区域经济特征

?

2

?怀化学院学报 2009年3月

(1)经济发展水平

滇黔两省边界区域的中心城市以云南省的曲靖市和昭通

市,贵州省的六盘水市和毕节地区为代表。

表1 2007年边界两侧经济发展水平比较

 G DP总量(亿元)人口(人)财政收入(亿元)城市化率(%)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元)农民人均收入(元)

昭通市1941475361366919171281221456毕节地区264168730151441761718372952043曲靖市5631855911618281694972296六盘水市25315130415237117271292012004

注:根据相关资料整理而成。

从经济发展水平来看,云南的曲靖市G DP总量达53618亿元,财政收入达11618亿元,处于整个边界区域各城市的首位,但从居民收入水平来看,各城市差距不是很大。总体来看,滇黔边界区域各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经济总量偏低,人民生活水平低下,处于低速发展的原始积累时期或加速发展的启动阶段。

(2)城市化水平现状

城市化是反映经济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从滇黔两省边界区域的城市化水平来看,曲靖的城市化率最高,为2816%(表一),根据诺瑟姆“S”型曲线理论,城镇人口比重小于30%的为城市化初期来判断,该区域的城市规模小,竞争力低,边界城市处于自然生长状态,城市间城市化竞争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21滇黔两省交界区域城市化现实选择及动力机制培育

滇黔两省交界区域的城市形成历史均较早,如曲靖和六盘水,解放前规模都不是很大,城市化进程十分缓慢,改革开放后,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确立,两市都步入了城市化发展的快车道,但在城市化发展道路上仍沿袭政府主导下的“自上而下”的城市化模式,各自为政,依据本省本市的总体发展战略来推进自身城市化发展,两市都很少注重横向城市间的交流与合作。曲靖注重营造珠江源头第一市,而六盘水则倾力打造中国“凉都”,事实上,两市地理条件相似,同属于珠江源头两大支流发源地(曲靖位于南盘江流域,六盘水位于北盘江流域),都具有源头的优势,地形上同属于云贵高原面,山间盆地交错区,气候同属于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都有丰富的煤炭等矿产资源,工业基础和经济结构也非常相似,两省区要抓住时机,走协同发展,互惠互利,突出特色的城市化发展道路,在制定城市和区域发展战略方针、规划城市规模、配置城市资源等方面,进行全面协商,合作共赢,培育促进边界区域城市发展的良好机制。就目前的情况看,一是充分利用西部大开发的宏观调控政策,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做好资源开发、城市规划的战略选择,调整现在不合理的市镇建制,根据相关规定,把有条件的地区和县升格为市[15];二是借助“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机遇,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工业化发展步伐,以工业化带动城市化。据广东多方面信息显示,预计在2010年前,泛珠三角发达地区将有年产值达500亿元以上的多种产业外迁,大批在该地区相对饱和的企业将转移到泛珠三角区域的欠发达地区。作为珠江源头的滇黔两省面临着接纳珠三角发达地区的资金、技术的良好机遇;三两省区都十分重视区域的发展,提出了明确的发展目标,曲靖市提出到2020年,城市建成面积突破100平方公里,人口达100万以上,六盘水市提出到2020年建成人口80万左右的省域次中心城市。虽然两市的规划具有明显的省际割裂现象,但二者同处有贵昆铁路这条交通要道上,是重要的交通节点城市,两省都看好本区域的发展前景,扶持的力度也很大,合作的愿望也非常强烈,目前两市合作共建的六盘水至曲靖的电气化铁路复线即将竣工,这将为珠源经济区的最终实现插上腾飞的翅膀。

参考文献:

[1]陈钊.行政边界区域刍论[J].人文地理,1996,(4):41-44.

[2]魏后凯.行政区边缘经济论评价[J].中国工业经济,2004,

(11):112.

[3]朱传耿,王振波,仇云道.省际边界区域城市化模式研究[J].

人文地理,2006,(1):1-5.

[4]朱海燕.省际边界区域特色城市化道路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

场,2007,(12):1111-1113.

[5]潘永.强弱型省际边界地带城市化模式研究[J].宿州学院学

报,2007,(2):120-123.

[6]贾若祥,侯晓丽.山东省省际边界地区发展研究[J].地域研究

与开发,2003,(2):30-34.

[7]吴绍华,李植斌等.区域经济过程阻力面模型的初步研究[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5,(5):535-539.

[8]尚正永,蒋伟.省际边界区域中心城市定位研究[J].淮阴师

范学院学报,2008,(1):82-86.

[9]冷志明,易夫.省际边界区域城市中心城市的构件:怀化个案

[J].人文地理,2008,(3):74-78.

[10]李俊杰.关于省际边界地区经济协作的思考[J].商业时代,

学术评论,2006,(9):83-84.

[11]林高峰.闽浙边界文化的构成与开发[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4,(131):97-100.

[12]蒋英姿,江溢等.太湖流域省际边界地区水资源保护问题与对

策[J].水资源保护,2006,(3):88-91.

[13]王凯.旅游开发中的边界共生现象及其区域整合机制[J].开

发研究,2004,(1):42-44.

[14]许树辉.省际行政区边界地带旅游资源的整合与协调开发[J].

韶关学院学报,2006,(5):115-119.

[15]张金良.本部大开发与城市化浪潮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走向

与思考[J].怀化学院学报,2006,(12):22-27.

?

1

2

?

第28卷第3期 张秀凤,等:我国省际边界区域城市化动力机制研究

边界防护解决方案

边界防护解决方案 Jenny was compiled in January 2021

边界防护解决方案 方案概述 网络划分安全区域后,在不同信任级别的安全区域之间就形成了网络边界。跨边界的攻击种类繁多、破坏力强,虽然采用了防火墙、防病毒、IDS等传统的安全防护手段,但是以下问题仍然困扰着用户:如何应对层出不穷的DDoS、病毒、蠕虫、页面篡改等攻击 设备在不断增多,人员不断增加,如何解决安全的统一管理问题 H3C边界防护解决方案可彻底解决以上问题,是针对边界安全防护的最佳方案。方案由安全网关、入侵防御系统和安全管理平台组成。安全网关SecPath防火墙/UTM融合2-4层的包过滤、状态检测等技术,配合SecPath IPS 4-7层的入侵防御系统,实现全面的2-7层安全防护,有效地抵御了非法访问、病毒、蠕虫、页面篡改等攻击;并通过安全管理平台对安全网关、入侵防御系统以及网络设备进行统一安全管理。 典型组网

方案特点 最全面的边界安全防护 H3C推出基于核心交换机的SecBlade防火墙/IPS模块和SecPath防火墙/IPS盒式设备,是业界唯一能同时提供万兆插卡和盒式设备的厂商,可根据用户的实际情况提供两种不同产品形态的解决办法。 SecPath/SecBlade防火墙产品集成了包过滤和状态检测技术,对不同信任级别的安全区域制定相应安全策略,防止非授权访问。SecPath盒式设备支持H3C OAA开放应用架构,可在设备上部署防病毒、网流分析等业务模块;SecPath/SecBlade IPS是业界唯一集成漏洞库、专业病毒库、协议库的IPS产品,特征库数量已达上万种,并保持不断更新,能精确实时地识别并防御蠕虫、病毒、木马等网络攻击。SecPath UTM在提供传

苏州城市化进程及其动力机制分析

1 苏州城市化进程及其动力机制分析 摘要:苏州是中国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城市之一,同时也是社会差距最小的城市之一,本文通过分析苏州城市化的各个过程总结出来政府政策、工业化、要素集聚、外资和信息化等因素在其中的作用,由近及远、以小见大。 关键词:城市化、进程、动力机制 城市化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和经济现象,是指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一个社会历史进程。而我国学者主要从三个层面加以界定,可具体表述为;( 1 )城市化的特征是农村人口比重相对减少,城市人口比重相对增加,第一产业的人口相对减少,第二、三产业的人口相对增加的过程,( 2 )城市化的内容包括人口地域结构、产业结构、生活方式等的城市化;( 3 )城市化的实质是人口经济活动和生活方式的非农化过程。作为现代化的核心内容与标志之一,城市化对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不容忽视。苏州地处长三角核心腹地,是中国城市化最早开始的地区之一,也是如今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根据2011年苏州市的统计数据城镇化率已超过百分之七十。 表1. 年份人均GDP(元)GDP(亿元)城市化率(%)三产结构2001 30000 1760 54.2 5.3:56.7:38 2002 35700 2080 58.1 4.4:58.2:37.4

2003 46793 2802 62.3 2.8:63.1:34.1 2004 56992 3450 63.3 2.2:65.7:32.1 2005 66826 4026.52 65.4 2.0:66.8:31.2 2006 78308 4820.26 66.5 1.9:65.4:32.7 2007 91346 5700 67.3 1.7:63.7:34.6 2008 106412 6701.3 67.8 1.6:62:36.4 2009 116850 7400 68.7 1.8:58.8:39.4 1.城市化进程分析 在新中国成立后的近30年中,城市建设和城市化进程十分缓慢,甚至出现过逆城市化现象,苏州城市化重新走上正常的发展轨道,是从改革开放以后开始的,洪银兴陈雯把江苏城市化进程划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城镇化;二是城镇城市化;三是城市现代化[1]。本文根据其定义将苏州的城市化进程划分为了三个时间段。 第一阶段,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大发展时期。八十年代初,在农村联产承包制推行和乡镇工业兴起的双重作用下,苏州出现了农村劳力大规模转移的高潮,120余万农民进厂进镇。乡镇工业产值成为全市工业总产值“半壁江山”,小城镇也随之迅速扩张。但由于建设资金缺乏,小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 第二阶段,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大建设时期。九十年代初,苏州开放型经济取得突破性进展,“东园西区、一体两翼”的城市新格局形成,标志着苏州进入了城市现代化的新阶段。大批外商投资企业和外来人口进入中心城市和小城镇,改善投资环境成为共识,竞相进行老

基于中心城市选择的省际边界区域协同发展——以晋冀鲁豫省际边界区域为例

基于中心城市选择的省际边界区域协同发展 ——以晋冀鲁豫省际边界区域为例 李沐寒,唐爽 摘要:省际边界城市作为一类特殊城市群体,因远离大城市且相互间存在行政边界阻隔及经济合作壁垒,形成了明显的“经济低洼区”。中心城市作为城市群的增长极核,是区域发展的动力引擎,能够辐射带动周边城市经济发展,因此构建区域中心城市进而推进跨区域协作发展尤为重要。本文以晋冀鲁豫边界区域为例,分析了省际边界区域城市发展瓶颈与突破口,运用断裂点法、空间插值法、核密度分析法,对比分析了边界区域城市辐射能力和经济地理空间格局,论证了邯郸作为区域中心城市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同时结合晋冀鲁豫地区现状,提出培育中心城市带动区域整体发展、建立一体化交通网络形成交通节点、推进新型战略平台吸引人才回流等策略,以期为国内同类型地区加快协同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省际边界区域,晋冀鲁豫,中心城市选择,协同发展 1背景 我国目前正处于城市化进程快速阶段,不同地理区位、背景条件的区域城市发展策略也不尽相同,城市化道路具有明显的差异性,但城市与区域间的协作发展已成为必然趋势。省际边界区域是省与省之间,或省与自治区、直辖市之间的边界接壤地区,该区域内的城市由于地缘关系,在政治、经济、自然环境、文化习俗等方面都具有相似性,但省际边界区位的边缘性削弱了中心城市对边界的经济辐射,刚性边界又限制了其间的经济联系。省级边界区域城市在这样的双重因素影响下,相互间竞争激烈,难以合作共赢,城市发展表现出不同于传统模式的新特点[1]。出于自身利益最大化因素,省际边界城市存在资源和政策福利的抢夺现象,在行政边界区形成了相互分隔的状态,导致了环境破坏、产业结构重叠、经济发展受限等恶性结果[2]。本应依靠较为密切的地缘关系形成牢固可靠的跨区域合作区,却不幸沦为“经济低洼区”。 2相关研究及理论基础 国外对区域边界的研究较为深刻,最早将边界视为经济发展一种阻隔,认为其限制了理想经济区的建设。克里斯塔勒在中心地理论中指出,对于政治边缘区尤其是发展落后的地区,边界实际上是一种人为经济壁垒,它限制了城市间合理的经济交流合作,阻碍了潜在经济协作区的形成。经济学家弗里德曼提出的“核心—边缘”理论,认为任何一个国家都是由核心区域和边缘区域组成,边缘地域由于远离核心区域,资源的消耗严重,产业结构老化以及缺

如何根据行政边界(省市区县)下载地图

特别BIGEMAP地图下载器提供了多种选择的下载方式,方便用户得到不同的应用当中: 1、矩形框选择区域下载 2、多边形选择区域下载 3、根据行政区(省市县区)域边界选择下载 错误!未指定文件名。4、导入外部边界文件下载(支持kml/kmz/shp格式) 错误!未指定文件名。5、标准分幅下载 6、指定矩形框经纬度范围下载 本文主要介绍通过选择下载区域如何下载地图 第一步:选择行政区域 打开BIGEMAP软件,在软件的右上角选择你的下载区域,如下图: 第二步:选择好行政区域后,软件会根据你的选择自动生成行政区域边界,如下图所示:

以下是红色箭头指向的数字所代表的含义: ①代表选择的行政区域,也是即将下载的区域 ②代表你选择的区域所处在的经纬度范围,以及选择下载区域的周长和面积 ③鼠标点击箭头【左键】,弹出下载对话框

④导出你所所选择的行政区域边界线,保存为kml格式,下次可以直接导入这一区域下载【本文开头提到的第4种下载方式】 ⑤当前选择的哪种地图源用于下载使用,可重新切换地图源、地图类型,不会影响你的选择 ⑥你所看到的当前页面地图所显示的级别,可滚动鼠标放大缩小该级别 ⑦ 当前鼠标停留点的经纬度坐标,鼠标左键点击【经纬度】三个字,可切换为度分秒显示 第三步:准备下载 确认好选择的多边形区域即:要下载的区域后,鼠标移动到选择的区域范围内,双击【鼠标左键】,弹出下载提示对话框

任务名称:下载任务的名称,可重命名 经纬度范围当前下载区域所在的经纬度范围,不可更改 保存路径:下载你选择区域的文件保存的地方,可更改 图层: 图层分为混合图和分层图,混合图就是道路信息和卫星图像混合为一个图层下载下来不能分离;分层图是指:下载下来的卫星图像和道路图层是分开的;如下图所示:

城市化机制

城市化机制

城市地理学作业一 城市化机制的探讨 ——中国城市化内在机制与城市化发展规律 姓名:亢姝 学号:1012093073

班级:城市规划1002 指导老师:李涯丽 城市化机制的探讨 机制——本义是指机械的结构与工作原理,生物学和医学借用来指有机体内部各个部分的工作方式及其相互间的关系,现泛指事物的组织及其运行变化规律。 一、中国城市化的内在机制 城市化的引力机制包括效益引力机制和社会引力机制。 其中效益引力机制是城市化过程中最为基本的动力机制。 马克思一直把物质利益看作人类活动和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因,如果离开对人类活动的比较效益的分析,就很难令人信服地说明城市化的根

本动因。从人的活动动机上去挖掘城市化的根源和形成机制,此种方法才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最基本方法。只有从这一方法入手,才能找出和发现城市化最深层的秘密正确说明城市化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城市兴起和成长的前提 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是城市兴起和成长的前提。 在国外,英国——依靠其军事、政治力量、现代交通工具,而日本则靠贸易发展;在中国,粮食基本自给,耕地数量,农业技术进步,粮食产量(现状)耕地减少:实施退耕还林还草还湖的政策,城镇、交通建设、农民建房等。逐渐的,农村是城市规模扩大、数量增加的劳动力来源地,城市化本身就包含着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

口的过程。只有当农业生产发展到能将部分劳动力从土地中解放出来,流入城市Ⅱ、Ⅲ产业的行列中来,城市化才能发展。 经济增长与城市化 随着资本主义现代工业在中国的建立和发展,一大批农业劳动人口从农村转人城市工业部门。到年解放前夕,中国已拥有一支几百万人的产业大军,城市化程度已达到。解放以后,由于“左”的干扰,中国城市化进程出现几起几落的局面,直到改革开放以后,城市化进程才随着经济的复苏和发展,逐渐进人正常发展轨道,到年底,我国城市化水平已达到左右。认真研究一下这段城市化的历史,我们就可以发现,比较效益机制在吸引农业劳动人口向城市流动、向第二、三产业流动中起了多么大的作用。从投人产出效益比较

省际边界小城镇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省际边界小城镇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一、我市省际边界小城镇的基本情况 为了全面了解我市省际边界小城镇发展情况,此次调研范围为**,这六个县地处**市西部或南部,西边与贵州相邻,南边与广西接壤,总共有省际边界乡(镇)28个,其中**县3个,分别是**乡;**县6个,分别是**乡;**县6个,分别是**;**县1个,是**;**县5个,分别是**;**县7个,分别是播**。 6县28个省际边界乡(镇)总共有27个边贸市场,年交易额亿元,其中农产品交易量是万吨,交易额是亿元。三产(服务业)在所在乡镇所占的比例在28%左右。省、市、县对边贸市场建设的支持可以说是少得可怜,27个边贸市场在近五年来总共得到各级政府部门的资金支持248万元,社会投资200万元。 二、边贸市场建设所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市场基础设施建设落后。27个边贸市场地处湖南西部或南部或西南部,属欠发达地区,历年来地方财政对市场建设的资金投入极为有限,市场改造发展不平衡。一是农贸市场面积小,设施简陋、老化,部分市场还没有固定摊位,是零时搭建场地,部分市场以马路为市,交易环境差,热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路面街上“脏、乱、差”问题突

出,不仅严重影响乡容乡貌,还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再一个就是交易设施及交易手段落后,没有信息传递平台,信息不灵,没有监控设施,安全不保,没有质检仪器,质量不好等现象。 2.市场管理松散,责任不明。目前,虽然国家对农产品市场发展较为重视,也出台一些法规和优惠政策,但因为市场管理涉及的政府部门相当多,一些法规明显滞后,职能部门管理职能既存在着交叉,同时又存有空白,市场管理主体不明、责任不清现象普遍。边贸市场服务管理仅限于赶集日收费和平日打扫卫生,秩序管理及其他几乎是空白,加上设施未配套,管理难度大。 3.市场准入和建设程序欠规范。在商业网点规划实施前,市场建设的准入方面,商务部门是缺乏话语权的,在市场建设中,上级对农贸市场的建设标准和模式也很不规范,目前,商务部对除“双百市场工程”外的其他市场,目前还没有出台专门标准,再加上体制上的原因,基层商务部门如何把关城乡农产品市场建设,边贸市场建设,不好操作。一些房地产开发以市场建设为名,实搞房地产,摊位、门面一卖了之,后续监管难度大。 4.交通不便,购买力低。28个省际边界乡镇大多数是少数民族聚居区,交通不便,相对偏辟,土地贫脊,多数农民还处于贫困线以下,购买力低,物产单一,市场交易

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建设厅关于加快省际边界县(市)城镇建

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建设厅关于加快省际边界县(市) 城镇建设发展意见的通知 【法规类别】村镇集镇建设 【发文字号】鄂政办发[1999]172号 【发布部门】湖北省政府 【发布日期】1999.12.30 【实施日期】1999.12.30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建设厅关于 加快省际边界县(市)城镇建设发展意见的通知 (鄂政办发[1999]172号) 省人民政府同意省建设厅《关于加快省际边界县(市)城镇建设发展的意见》,现予转发,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1999年12月30日 为发挥湖北区位优势,加快省际边界县(市)城镇的建设和发展,增强经济竞争能力, 树立良好的“窗口”形象,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省际边界县(市)城镇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省边界县(市)共36个,分别与江西、安徽、湖南、河南、陕西、重庆的有关县(市)

毗邻。国土面积8.6万平方公里,占全省的463%;总人口2420.4万,占全省的40.5%。1998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1060.5亿元,占全省的28%。边界集镇158个,其中重点镇25个,多数(县)市边界特征明显,所辖集镇接近,交往密切,在城镇建设上形成竞争态势。 建国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在省委和省政府领导下,我省的省际边界县(市)城镇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城镇功能不断完善,吸引力和辐射方逐步增强,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边界县(市)城镇建设呈现以下特征: 一是立足当地资源初步确立了自己的产业结构,其支柱产业覆盖化工、冶金采掘、食品饲料、建材陶瓷、林产特产、旅游等多方面。二是边贸经济活跃。边界县(市),特别是“口子镇”都建设了较大规模的边贸市场,成为重要的商品集散地,边贸交易不断扩大,与毗邻省

各类边界条件fluent

Fluent技巧 边界条件 定义边界条件概述 边界条件包括流动变量和热变量在边界处的值。它是FLUENT分析得很关键的一部分,设定边界条件必须小心谨慎。 边界条件的分类:进出口边界条件:压力、速度、质量进口、进风口、进气扇、压力出口、压力远场边界条件、质量出口、通风口、排气扇;壁面、repeating, and pole boundaries:壁面,对称,周期,轴;内部单元区域:流体、固体(多孔是一种流动区域类型) ;内部表面边界:风扇、散热器、多孔跳跃、壁面、内部。(内部表面边界条件定义在单元表面,这意味着它们没有有限厚度,并提供了流场性质的每一步的变化。这些边界条件用来补充描述排气扇、细孔薄膜以及散热器的物理模型。内部表面区域的内部类型不需要你输入任何东西。) 下面一节将详细介绍上面所叙述边界条件,并详细介绍了它们的设定方法以及设定的具体合适条件。周期性边界条件在本章中介绍,模拟完全发展的周期性流动将在周期性流动和热传导一章中介绍。 使用边界条件面板 边界条件(Figure 1)对于特定边界允许你改变边界条件区域类型,并且打开其他的面板以设定每一区域的边界条件参数 菜单:Define/Boundary Conditions... Figure 1: 边界条件面板 改变边界区域类型 设定任何边界条件之前,必须检查所有边界区域的区域类型,如有必要就作适当的修改。比方说:如果你的网格是压力入口,但是你想要使用速度入口,你就要把压力入口改为速度入口之后再设定。 改变类型的步骤如下:: 1.在区域下拉列表中选定所要修改的区域 2.在类型列表中选择正确的区域类型 3.当问题提示菜单出现时,点击确认 确认改变之后,区域类型将会改变,名字也将自动改变 (如果初始名字时缺省的请参阅边界条件区域名字一节),设定区域边界条件的面板也将自动打开。 !注意:这个方法不能用于改变周期性类型,因为该边界类型已经存在了附加限制。创建边界条件一节解释了如何创建和分开周期性区域。需要注意的是,只能在图一中每一个类别中改变边界类型(注意:双边区域表面是分离的不同单元区域.) Figure 1: 区域类型的分类列表 设定边界条件 在FLUENT中,边界条件和区域有关而与个别表面或者单元无关。如果要结合具有相同边界条件的两个或更多区域请参阅合并区域一节。 设定每一特定区域的边界条件,请遵循下面的步骤: 1.在边界条件区域的下拉列表中选择区域。 2. 点击Set...按钮。或者,1.在区域下拉列表中选择区域。 2.在类型列表中点击所要选择的类型。或者在区域列表中双击所需区域.,选择边界条件区域将会打开,并且你可以指定适当的边界条件

阜阳城市化进程和动力机制研究

阜阳市城市化进程及其动力机制研究 摘要:本文对阜阳城市化进程进行了历史回顾,同时对其动力机制进行了概要分析。通过这些分析发现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并提出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城市化、动力机制、阜阳 1.前言——区域概括 阜阳,是皖西北重要的门户,位于黄淮海平原南端、淮北平原的西部,是淮海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西部与河南省周口市、驻马店市相邻,西南部与河南省信阳市接壤,北部、东北部与亳州市毗邻,东部与淮南市相连,南部紧靠淮河与六安市隔河相望。阜阳交通便捷,是华东二通道的起点【1】。阜阳市面积占安徽省的7%,共9775平方公里,人口占安徽省的15%,共947.3万人,城市建成区面积90平方公里。阜阳市辖3个市辖区(颍州区、颍东区、颍泉区)、4个县(太和县、临泉县、颍上县、阜南县)、1个县级市(界首市)、10个经济技术开发区。 2009年,全年生产总值(GDP)324.6亿元。处于淮北与淮南煤炭“金三角”板块地带中心的阜阳,地下煤炭资源储量丰富,已探明可采储量80亿吨,煤炭均为5000大卡以上的优质煤,正崛起成为华东能源新基地。 2.城市化进程分析: 根据国家宏观政策影响下的不同的政治经济特点,自建国以来可大致划分为短暂发展时期(1949年~1957年)、起伏波动时期(1958年~1965年)、停滞时期(1966年~1976年)、过渡时期(1977年~1981年)和乡村城市化时期(1982年~1991年)、快速城市化时期(1992年~至今)。相应地,阜阳市的城市化进程也可划分为类似时期。本文以1978年改革开放前后为界,介绍阜阳的城市化历史进程。 2.1改革开放前的阜阳城市化过程 1953年~1957年的短暂发展时期。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国民经济的恢复时期,社会初步稳定,人民的生活环境逐渐恢复正常。阜阳处于中国中部安徽西北部,在国内稳定的同时,阜阳也有了一个良好的恢复发展环境,城市化水平开始提高。受到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影响,阜阳的工业开始了一

北电省际边界软切换技术方案分册

北电省际边界软切换技术方案分册 V1.0 (试行稿) 中国电信集团网络优化中心 二零零九年一月

编写说明: 为指导CDMA网络边界切换,集团公司制定了《中国电信CDMA网络边界切换技术方案》,对各种场景下的边界切换方法进行了说明。 参与编制单位: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广东研究院; 北电公司。 编制历史: ·2·

目录 1.概述 (3) 2.核心网数据配置方法 (4) 3.无线网络数据配置方法 (4) 3.1.相邻BSC软切换链路配置 (4) 3.2.软切换数据配置 (5) 4.软切换参数说明 (5) ·2·

1.概述 本方案描述北电设备实现省际边界软切换的方法,描述基于下图的组网结构进行,如实际组网与下图存在不一致的地方,请按实际情况对方案进行修改。 ?软件版本: ?协议版本: ·2·

2.核心网数据配置方法 需要在以下表格中增加相邻小区数据支持切换: CDMACELL(添加相邻MSC切换基站信息) CDMAPART(添加相邻MSC切换基站信息) 3.无线网络数据配置方法 3.1.相邻BSC软切换链路配置 软切换链路的配置,其目的是打通两个BSC之间的路由使之能够互相寻址,具体配置就是在北电BSC里配置源BSC和目标BSC的虚通道和虚连接VPC,如果是几条E1链路还需要配置端口属性信息。 注:根据相邻BSC之间软切换话务的大小,两个BSC间通常有两种中继链路,几条E1或者一个STM-1的光传输链路; ·2·

3.2.软切换数据配置 BSC软切换需要在相邻的MSC的BSC之间先建立链路,并填写正常的相邻小区表,同时需要把对方BSC中需要实现软切换的基站信息(CellId,SectorID,Band,Freq,MarketID,Switchnumber等)增加到本BSC的PDB表中。 4.软切换参数说明 A3A7软切换与普通的内部软切换完全一样,不存在具体的可优化参数,需要调整的只是邻区关系。 ·2·

城市化动力机制

(1)原始社会有城市吗? 为什么? 随着农业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农村不仅可为城市提供大量的粮食和副食品,同时农村劳动力明显过剩,农业人口向城市大量转移。 (2)城市是人类社会第几次社会劳动大分工的产物?城市兴起和成长的前提是什么? 农业和手工业分离意味着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是城市兴起和成长的前提 (3)城市经济的主要支柱是什么?为什么? 工业是城市经济的主要支柱,能够安排大量劳动力就业 (4)利用“城市人口比重与国民生产总值的关系图”,引导学生比较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世界平均水平的差异,分析城市化的动力机制——? 城市化的动力机制——经济增长(工业化、第三产业)即生产力水平的高低。占世界人口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工业化主导城市化的过程正处于上升阶段;发达国家工业化在城市化过程中的作用减弱,第三产业在城市化中的作用日益突出;经济繁荣的城市,服务业相对发达,能够安排大量劳动力就业。 图2是世界各国城市人口比重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关系图。回答3~4题。

3.根据图2可作出的正确判断是(D) A.中国城市化进程可以用曲线MN段表示 B.a线表示发达国家目前的城市化平均水平 C.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高的国家,通常城市化速度也快 D.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高的国家,一般城市化水平也高 分析:我国的城市化水平目前40%多一点,线段MN中的N点城市化水平达50%以上,故选项A错;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一般达70%左右,a线城市化水平约63%,故选项B错;城市化速度在城市化水平较低阶段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呈正相关,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高的国家城市化水平一般也较高,故选项C错误,选项D正确。 4.现阶段中国城市化进程表现为(C) A.城市人口老龄化加快 B.东、西部城市化速度同步 C.大城市周围卫星城发展较快 D.大城市人口开始向乡村回流 分析:我国农村人口迁入城市以青壮劳动力为主,使城市人口年龄结构较轻,故选项A错;我国东部社会经济发展快于西部,城市化速度也快于西部,故选项B错误;大城市由于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问题,大量工业和人口迁入周围卫星城市,卫星城市发展迅速,故选项C正确;大城市向乡村回流属于发达国家的城市化特征,故选项D错。

省际水事纠纷预防和处理办法

省际水事纠纷预防和处理办法 (2004年9月15日水利部水政法【2004】400号发布)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省际水事纠纷处理机构及职责 第三章省际水事纠纷的预防 第四章省际水事纠纷的处理 第五章执行与监督 第六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预防省际水事纠纷的发生,妥善处理省际水事纠纷,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省际水事纠纷是指省、自治区、直辖市在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水资源、防治水害过程中因权益纠纷而引起的行政争端。 第三条处理省际水事纠纷,应当贯彻预防为主、预防与处理相结合的方针,按照有利于边界地区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有利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原则,由纠纷各方本着互谅互让、团结治水的精神,尊重历史,面对现实,公平合理地协商解决。经纠纷各方协商未达成协议的,由水利部或水利部所属流域管理机构(以下简称流域管理机构)处理。必要时,报国务院裁决。 处理省际水事纠纷,可运用工程与非工程相结合的措施。 第四条处理省际水事纠纷的依据是: (一)有关的法律、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 (二)国务院、水利部有关处理省际水事纠纷的文件; (三)流域规划和水功能区划; (四)水量分配方案和调度方案以及旱情紧急情况下的水量调度预案; (五)防御洪水方案和洪水调度方案; (六)省际边界河流的水利规划和省际边界地区的地下水开发利用规划; (七)有关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地)、县(市)人民政府或水行政主管部门之间达成的省际水事协议。 前款第(四)项所称省际边界河流是指省、自治区、直辖市界河、界湖(水库)或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河流、河段、湖泊(水库);所称水利规划包括省际边界河流的水资源规划、防洪规划、规划治导线以及有关的专业或专项规划。 第五条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强省际水事纠纷的预防和处理工作,做到机构、人员和经费落实。 第二章省际水事纠纷处理机构及职责 第六条水利部负责组织、监督、指导省际水事纠纷的处理工作,并负责处理国务院交办的省际水事纠纷。 流域管理机构负责管辖范围内省际水事纠纷的处理工作。 第七条在省际水事纠纷的预防和处理工作中,流域管理机构的主要职责是: (一)会同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编制、拟定省际边界河流水利规划、水量分配方案和调度方案以及旱情紧急情况下的水量调度预案,并在批准后负责组织或监督执行;

省际边界县经济发展比较分析

省际边界县经济发展比较分析 ■李宏民 【内容提要】河北省省际边界县共有37个,占全省县(市)总数的28.2%,多数县在选择发展方向和发展模式时,往往对本地的自然资源优势有着较强的迷恋,把思维触角蜷缩在狭小的螺丝壳般的地域范围内,经济发展缺乏创新活力,继续从五个方面入手加快发展步伐。 【作者简介】河北省社会科学院农村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 【通讯地址】050051 石家庄市裕华西路423号 【关键词】区域经济县域经济比较研究发展策略 省际边界县是指与外省相邻的县,位于省(直辖市、自治区)的交界处,是一个特殊的地理区域。不论是从其自然条件、经济区位,还是其文化传统、社会习俗、行政划分,都有不同于普通区域的特点。河北省省际边界县共有37个,占全省县(市)总数的28.2%,分别与山东省、河南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辽宁五省(如无其他说明,本文所指周边地区仅指这五省)的39个县(市)相邻(由于环京津周边诸县在区位条件、基础设施、自然资源等方面与外周各边界县存在许多不可比因素,因此,我们在分析时未做环京津周边诸县与京津两市的对比)。2004年末,我省边界县土地面积81599平方公里,县域总人口1482.8万人,地区生产总值为1290.5亿元,分别占全省县域总指标的45.5%、26.4%、20.9%;人均地方财政收入175.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583.6元,分别为全省县域指标的81.0%和79.9%。 本文把我省边界县与邻省进行比较研究,主要是出于以下原因:⒈省际边界的划定是由自然、地理及历史等条件所决定的。在改革开放之初,边界县间的自然基础、资源禀赋相近,县内人口、技术等生产要素以及工业化、城市水平等经济发展指标都非常相近。⒉省际边界县经济发展具有边缘性。大部分省域边界县距离中心城市较远,受中心城市的经济辐射影响力较小,经济发展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较小。⒊边界县处于省级行政单元的“神经末梢”,长期以来形成了政策制订、执行上的一些“盲点”,国家投资不大,其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资本积累主要通过自身的原始积累来完成。 一、我省我省边界县与邻省边界县经济发展比较

全国乡镇区划边界数据 全国乡镇边界矢量数据

北京揽宇方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全国乡镇区划边界数据全国乡镇边界矢量数据 北京揽宇方圆全国乡镇行政区划数据,是结合野外实测资料,同时参照有关地理图件,采用人机交互的方式开展行政区划地图矢量化工作,最终获取全国乡镇区划边界数据。主要包括省市乡、镇、街道矢量边界,精度满足1:10万比例尺要求。 行政区划:简称政区,是国家为了进行分级管理而实行的区域划分。中国现行的行政区划实行如下原则:1、全国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2、省、自治区分为自治州、县、自治县、市;3、自治州分为县、自治县、市;4、县、自治县分为乡、民族乡、镇;5、直辖市和较大的市分为区、县;6、国家在必要时设立的特别行政区。行政区划是国家为了进行分级管理而实行的区域划分。中国现行六级行政区,即省级、地级、县级、乡级、村级、组级,其中省、县、乡三级为基本行政区。 截止2014年,共统计六级行政区(数量): (一级行政区)省级行政区共34个其中: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二级行政区)地级行政区共333个其中:11个地区、3个盟、30个自治州、289个市; (三级行政区)县级行政区共2854个其中:1429个县、117个自治县、49个旗、3个自治旗、361个县级市、893个(市辖)区、1个林区、1个特区; (四级行政区)乡级行政区共40497个其中:11626个乡、1034个民族乡、20117个镇、7566个街道、151个苏木、1个民族苏木、2个(县辖)区; (五级行政区)村级行政区共N个其中行政村、社区; (六级行政区)组级行政区共N个其中行政村村民小组、社区居民小组。

(一级行政区)省级行政区共34个其中: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二级行政区)地级行政区共333个其中:11个地区、3个盟、30个自治州、289个市;

创新实施“互联网+平安边际” 破解省际边界治理难题

创新实施“互联网+平安边际”破解省际边界治理难题 一、基本情况 A省XX市XX区地处A省北部,是北上出川的重要通道,辖区共有25个乡(镇)、222个行政村(社区),其中9个乡(镇)、23个村与B省汉中市宁强县交界,与宁强县均属山区地区、贫困县区、革命老区、汶川地震重灾区、交通枢纽大动脉地区和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区,是典型的省际边界地区。长期以来,由于两地政策的差异性及各项建设的不同步,边界地区社情复杂,加之边界地带因婚姻家庭、工程建设和土地(林)权确认等引发的涉边矛盾纠纷不断,原有的联调模式欠优、机制不全,边界纠纷化解存在协调难、调处效率不高等问题,严重影响边界地区群众生产生活,阻碍了经济社会发展。尤其处于A省北大门重要交通干线上,过去民风刁蛮,冲突多发,禁毒、走私等存在“两不管”的盲区,社会治理压力巨大。为破解这些难题,及时有效化解两地涉边纠纷,打击违法犯罪,实现边界地区经济社会“共享、共治、共建、共融”,XX区在平安建设中大力加强与毗邻县区(B省宁强县)合作,不断探索社会治理新途径,以创新边界社会治理为突破口,创新实施“互联网+平安边际”“1144”模式,全力打造AB平安边际联创共建升级版,大力推进平安边界建设,让省际边界治理不再难,更好的服务和保障了边界地区脱贫攻坚、项目投资和产业发展等经济建设,实现了边界地区和谐稳定和经济健康发展。今年1~10月,全社会固定资产

投资完成41.17亿,同比增长18.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11.9%;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实现全区零售额达14.73亿元,同比增长 12.6%;地方公共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1.72亿元,同比增长11.1%;引进到位市外资金44.26亿元,同比增长23.3%。 二、主要做法 XX区委、区政府坚持“问题导向、依靠科技、引领先进、依法办事、费省效宏、可复制性、统筹资源”等七个原则,着力“互联网+平安边际”“1144”(一个中心、一张网、四级互通、四联动)综治创新模式,依托综治中心建“平安边际联动中心”,利用互联网融网格化服务管理、“雪亮工程”、边际治安综合查缉、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为一体,实现区、乡镇、村、户四级互联互通,区县、乡镇四方互联互动,不断完善“互联网+平安边际”整体工作格局,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命运共同体,努力使边际老百姓有获得感、安全感,促进边际社会平安和谐、经济稳步发展。 (一)建好一个中心即“平安边际联动中心”,融多项治理 依托各级综治中心建设,建好“平安边际联动中心”,在转斗乡、宁强县汉源街道办分别建立乡(街道)平安边际联动中心,在所辖的边界村分别建立村级平安边际联动中心,将网格化服务管理、治安巡逻、矛盾化解、流动人口管理、特殊人群服务、“雪亮工程”视频监控、法制宣传、交通管理、公共服务信息、重点区域监控等集中整合到乡镇、

城市化动力机制

中国城市化动力机制研究及其政策影响分析 张进洁沈体雁郭秀丽侯敏 摘要:近十年来,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一直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对我国城乡社会经济格局的塑造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巨大的城市化浪潮带来了诸多战略性问题,如城区扩张的无序与无度、城市经济的内聚和粗放、环境污染的加剧和转移、区域资源利用的过度与低效、城市社会的分层和内卷等,这些问题对我国的城市规划工作提出了巨大挑战。因此,从动力机制上解读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有助于从根本上把握我国经济发展和城乡规划的脉络,从而为我国的城市规划工作提供更宏观的背景框架和更深刻的政策渊源。为此,本文以城市地理和区域经济学为理论基础,选取276个地级市作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包含经济总量、投资额、政策、产业结构、科技投入、基础设施建设六个测度指标的城市化动力框架和驱动模型,研究了城市化动力因素之间的互动关系,并基于计量模型分析的结论,从创新规划的角度探讨了推进我国城市化发展的战略对策。研究表明,经济总量和固定资产投资是城市化动力机制中最核心的元素因子,第二产业对城市化的驱动影响也远远大于第三产业,而科技创新的驱动特征尚不明显,这对我国城市规划工作的政策启示在于应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建立区域职能分工体系和促进基础设施的合理布局。 关键词:城市化;驱动因子;规划创新 1 引言 我国近十年来的城市发展不断加快,城市化水平显著提高,但巨大的城市化浪潮也带来了诸多战略性问题,如城区扩张的无序与无度、城市经济的内聚和粗放、环境污染的加剧和转移、区域资源利用的过度与低效、城市社会的分层和内卷等,这些问题对我国的城市规划工作提出了巨大挑战[1]。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准确把握当今我国城市化发展的动力机制,从根源上把握发展的问题。因此本文试图通过探索动力因素与城市化之间的相关性,来研究当今我国城市化动力机制,并由此提出推进城市创新规划的可行性对策,以促进城市发展和城乡规划工作的有效开展。 2 我国城市化动力机制框架 2.1城市化动力机制的特征与选择 城市化动力机制是推动城市化产生和发展所需动力的产生机理,以及维持和改善这种作用机理的各种经济关系、组织制度等所构成的综合系统的总和[2]。简单的说,就是指在城市

重构城镇化发展的动力机制

重构城镇化发展的动力机制 国务院办公厅2016年9月30日印发的《推动1亿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方案》指出:除极少数超大城市外,全面放宽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条件,并列出了“十大配套政策”,加大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财政支持力度,完善城市基础设施项目融资制度,建立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与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挂钩机制,全面解决农民进城落户所要面对的住房、医疗、养老、教育等问题,同时要求不得强行要求进城落户农民转让其在农村的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或将其作为进城落户条件。这将有利于重构城镇化动力机制,加快推进城镇化高质量健康发展。 城镇化是农村农业人口向城镇转移的过程,和工业化发展相辅相成,互促共进,共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城镇化的推进虽然滞后了两个半世纪,但城镇化发展的速度却很快,2015年达到56.1%。在城镇化加快推进的过程中,遇到的突出问题是城镇化的质量较低,大量农业人口转而不移,进城务工却没有迁移户口,以农民身份从事产业工人的职业,所以目前亟待解决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问题,以提高城镇化质量。我国的城镇化发展水平不高,之所以出现质量和数量不协调的问题,主要原因

在于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传统的城镇化动力机制已经不能适应新的形势。这就需要从中国国情出发,坚持问题导向,围绕提高质量,重构城镇化发展动力机制,着力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解决“1亿人”进城问题。 从城镇化发展的基本动力机制看,农业发展是城镇化发展的推力,农业作为人类生存的基础产业,随着其发展水平的提高,生产效率的提升,使得更多的农业人口得以从传统生产中解放出来;工业是城镇化发展的拉力,农业人口进城首先要有就业岗位,在为社会创造价值的同时也为自身及其家庭的生存和发展创造条件,否则将无法立足,所以工业的加快发展为城镇化人口提供了就业岗位和生活生存支撑,成为拉动农业人口进城的巨大动力。服务业的发展是城镇化的后续动力,这是因为,随着科技进步和工业效率的提高,工业就业岗位会相对减少,但同时经济分工和专业化发展,以及整个国民经济结构的升级,服务业加快发展,成为主导产业,从而为城镇化人口提供更加充足的就业岗位,使得城镇化得以继续。当城镇化率达70%以上,就进入相对稳定期。 实际上,在三次产业发展作为基本动力推进城镇化迈向高级阶段的过程中,不同国家都出现过不同的问题,比较突出的如拉美国家由于城镇化快于工业化导致的“贫民窟”问题、农业发展滞后问题等。我国的主要问题在于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以至于曾经出现“民工荒”,产业工人供给不足。近年来虽然城镇化

各类边界条件

定义边界条件概述 边界条件包括流动变量和热变量在边界处的值。它是FLUENT分析得很关键的一部分,设定边界条件必须小心谨慎。 边界条件的分类:进出口边界条件:压力、速度、质量进口、进风口、进气扇、压力出口、压力远场边界条件、质量出口、通风口、排气扇;壁面、repeating, and pole boundaries:壁面,对称,周期,轴;内部单元区域:流体、固体(多孔是一种流动区域类型) ;内部表面边界:风扇、散热器、多孔跳跃、壁面、内部。(内部表面边界条件定义在单元表面,这意味着它们没有有限厚度,并提供了流场性质的每一步的变化。这些边界条件用来补充描述排气扇、细孔薄膜以及散热器的物理模型。内部表面区域的内部类型不需要你输入任何东西。) 下面一节将详细介绍上面所叙述边界条件,并详细介绍了它们的设定方法以及设定的具体合适条件。周期性边界条件在本章中介绍,模拟完全发展的周期性流动将在周期性流动和热传导一章中介绍。 使用边界条件面板 边界条件(Figure 1)对于特定边界允许你改变边界条件区域类型,并且打开其他的面板以设定每一区域的边界条件参数 菜单:Define/Boundary Conditions... Figure 1: 边界条件面板 改变边界区域类型 设定任何边界条件之前,必须检查所有边界区域的区域类型,如有必要就作适当的修改。比方说:如果你的网格是压力入口,但是你想要使用速度入口,你就要把压力入口改为速度入口之后再设定。 改变类型的步骤如下:: 1.在区域下拉列表中选定所要修改的区域 2.在类型列表中选择正确的区域类型 3.当问题提示菜单出现时,点击确认 确认改变之后,区域类型将会改变,名字也将自动改变(如果初始名字时缺省的请参阅边界条件区域名字一节),设定区域边界条件的面板也将自动打开。 !注意:这个方法不能用于改变周期性类型,因为该边界类型已经存在了附加限制。创建边界条件一节解释了如何创建和分开周期性区域。需要注意的是,只能在图一中每一个类别中改变边界类型(注意:双边区域表面是分离的不同单元区域.) Figure 1: 区域类型的分类列表 设定边界条件 在FLUENT中,边界条件和区域有关而与个别表面或者单元无关。如果要结合具有相同边界条件的两个或更多区域请参阅合并区域一节。 设定每一特定区域的边界条件,请遵循下面的步骤: 1.在边界条件区域的下拉列表中选择区域。 2. 点击Set...按钮。或者,1.在区域下拉列表中选择区域。 2.在类型列表中点击所要选择的类型。或者在区域列表中双击所需区域.,选择边界条件区域将会打开,并且你可以指定适当的边界条件

关于珠海市城市化动力机制的分析

关于珠海市城市化动力机制的分析 发表时间:2017-09-30T15:11:19.157Z 来源:《知识-力量》2017年8月中作者:冯秋景冯玉琳周茵茵王静 [导读] 本文着重对珠海市的城市化动力机制进行分析。 华南农业大学 【摘要】珠海作为首批经济特区,在改革开放的30多年中,其二、三产业比重不断上升、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就业机会的增加吸引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城市化水平得到提高。本文着重对珠海市的城市化动力机制进行分析,其中主要从产业结构的变化对城市化的影响来研究珠海城市化发展的动力因素,并推测未来的城市化动力机制的变化走向。 【关键词】城市化动力机制产业结构资本循环 1.珠海市城市化概述 1.1 城市化总体进程 珠海市位于珠江三角洲南端,作为首批的经济特区之一,凭借着地理位置、政策、环境等各方面的因素促使了其工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提高了城市化水平;改革开放以来,珠海市的人口总量不断增加,常住人口从1979年的360742人增加至2014年的1614212人,人口总量大幅增加。另外,珠海市2005年常住人口城镇比为87.9%,2010年为94.8%,但在2014年降至87.87%。可见,珠海市城市化水平并非一直在上升,目前出现回落现象。 1.2产业结构比重概述 改革开放以来,珠海市的产业结构不断地优化,三大产业所占比例由1980年的36.4∶31.8∶31.8 变化为 2010 年的 2.7∶54.8∶42.5;第一产业的比重下降了超过30%,二、三产业比重分别上升 23%和 10.7%。由此可见,改革开放以来第二产业的迅速发展,使得珠海市对剩余劳动力的吸引力增强,成为推动城市化的重要动力。 此外,第三产业也逐步发展,珠海市的产业结构布局发生改变。2016年前三季度中,珠海市规模以上其他营利性服务业四个行业营业总收入达到112.08亿元,同比增长23.9%,比上半年增加了1.8%,高于全省平均增速3.5%。 2.珠海市城市化动力机制 2.1第二产业与城市化 随着第二三产业比重的增加,珠海市城镇人口的就业人数以及人均工资都在不断地上涨。珠海市2010年第二产业产值为6,620,075 万元,较2000年增长283%,而城镇单位从业人员年末人数增长速度为145.41% ,同时城镇从业人员年平均工资较2000年上涨129%。 2016年1-10月,工业生产持续向好。电力能源、家电电气、石油化工及精密机械制造行业分别增长6.6%、11.2%、18.4%、21.3%,增速均比1-9月有所加快;电子信息和生物医药行业的增长则有所放缓。可见目前珠海市工业仍保持发展,石油化工、电力长期持续发展,其吸纳乡村人口仍具有强大动力。但就电子信息而言,其增长速度开始放缓,吸纳外来高新技术人才的动力不足。 2.2 第三产业与城市化 (1)整体概况 随着港澳珠大桥、广珠城际道等重大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航空产业、临港化工等重大项目的发展,珠海将面临新一轮的产业、空间的扩张,这一背景下,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珠海的人口增长将以高素质人口需求为主要增长点,另外随着横琴的进一步发展、珠海长隆等入驻,珠海商业和旅游等第三产业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珠海市2005年城镇单位从业人员年末较2000年增长速度为102.35%,2010年城镇单位从业人员年末较2005年增长速度为145.41%。可见,随着第三产业产值的增加及该类产值的比重增加,珠海市城镇人口将不断增加,据此可推测珠海市第三产业结构比上升推动了珠海市城镇人口比上升,带动其城市化。 (2)微观分析 珠海市内不同区域发展有所不同,第三产业中不同的行业在推动城市化中所发挥的作用也有所不同。 在第三产业中,租赁和商业服务业主要集中在香洲区,2016年三季度规模以上企业实现营业收入42.32亿元,占全市比重76.4%,同比增长20.9%,主要以企业总部、旅游、咨询、广告等行业为主,重点企业有九州控股、口岸中旅、口岸广场等。租赁和商业服务业对劳动人员技术水平的要求较低,一方面伴随着租赁和商业服务业的发展,能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逐渐吸引乡村人口到此地就业;另一方面,租赁和商业的发展会带来市场的繁荣,对交通及各项基础设施的完善具有重大的反作用,从而吸引外来人口到此地定居,促进珠海市城市化。从该角度出发,香洲区是推动珠海市城市化的重要区域。 珠海市规模以上其他营利性服务业总量处在珠三角第四,得益于横琴新区增量的拉动以及高新区软件产业的集聚发展。横琴新区从成立以来,凭借着制度创新和区位优势,吸引了大批高端服务业,主要有金融、旅游、文创科技等,吸引了大批外来就业人口及其落户,是珠海市城市发展的又一动力,但是真正落地的企业并不多,就目前而言,对珠海市城市化的推动作用并不十分明显。 2.1.3 结论 综上所述,珠海市二、三产业比重提高及其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会增加大量就业岗位,刺激珠海市城市人口的上升,带动经济的增长,进而推动珠海市城市化进程。第二产业仍然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但就总体而言,珠海市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已经出现后劲不足的现象。 随着珠海市进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新型旅游服务和商业城以及相关的商务服务在不断地扩展,珠海市对工业的发展的依赖程度将大大减轻,城市中居民对消费性服务业的要求及需求也更高。目前珠海香洲区对珠海市城市化发展占据了很大的贡献比例,但随着今后横琴区的进一步发展,横琴区将会成为珠海市城市化发展的重要区域,而第三产业将是珠海市城市化发展的重要动力。 3.珠海市城市化动力机制的未来变化趋势 由前文分析可知,珠海市石油、化工仍然保持着强劲的发展势头,高新技术不断崛起和发展,因而工业化仍然是珠海市城市化发展的动力因素;但伴随着工业产品技术含量的增加以及高新技术产业对技术人员的要求较高,工业化对城市的作用表现为:会逐渐由吸纳乡村人口转化为吸纳其它城市人口,且城市化的增长水平因工业化的结构及技术水平的调整而有所放缓。此外,随着政策和制度的优势的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