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天工开物》教案

《天工开物》教案

《天工开物》教案
《天工开物》教案

《天工开物》教案

教学目标

语言构建与运用:掌握文中涉及到的文言知识,探究本文行文和语言特点。

思维发展与创新:了解封建时代文人冲破科举考试的束缚,转而关注民生问题,现身科技事业的伟大精神。

审美鉴赏与创造:了解作品及背景,分析水稻种植技术所反映的重农思想,感受科学价值和魅力,探索古代科技的现实意义。

文化传承与理解:感受科学价值和魅力,培养学生关注科学,热爱科学的兴趣。重点难点

1.掌握文中涉及的文言知识

2.体会作品中所反映的重农思想,感受科学价值和魅力,探索古代科技的现实意义。

学习方法

学生自主研读,学生讲解,小组探究,老师答疑,师生互答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知识卡片(结合导学案)

一、作家作品

宋应星(1587-?),字长庚,奉新县人。明代科学家。五次进京会试均告失败。五次跋涉,见闻大增,他说:“为方万里中,何事何物不可闻。”他在田间、作坊调查到许多生产知识。他鄙弃那些“知其味而忘其源”的“纨绔子弟”与“经士之家”。崇祯七年(公元1634年)出任江西分宜县教谕(县学的教官)。在这个时期,他把他长期积累的生产技术等方面知识加以总结整理,编著了《天工开物》一书,在崇祯十年(公元1637年)刊行。稍后,他又出任福建汀州(今福建省长汀县)推官、亳州(今安徽省亳州)知府,大约在清顺治年间去世。宋应星一生讲求实学,反对士大夫轻视生产的态度。他对劳动人民怀有深切的同情,对官府压榨人民深为不满。

宋应星除著《天工开物》外,还有《卮言十种》、《画音归正》、《杂色文》、《原耗》等著作,多已失传。

二、文体常识

《天工开物》是一部总结我国明末以前农业和手工业技术成就的百科全书,分上、中、下3部,原有20卷,只刊刻18卷,分别叙述了有关我国古代农业、纺织、制糖、冶铸、造船、酿酒以及制造火药、兵器等物品的生产过程。

《天工开物》所述几乎包括了社会全部生产领域,《天工开物·生熟炼铁炉》各卷先后顺序的安排依据“贵五谷而贱金玉”的原则。宋应星把与人民衣食有关的农业各卷置于全书之首,其次是有关工业各卷,而以不切国计民生的珠玉一卷垫后,体现了作者重农、重工和注重实学的思想。尤其可贵的是,书中附图123幅,包括提花机、钻井设备、轧蔗机、大型浇注锤锻千斤锚、阶梯式磁窑、玉石加工磨床等。所绘内容,结构准确,比例恰当,立体感强,依其图样与数据,即可将所绘的各种机械设备重新制造出来。堪称我国古代不朽的科技巨著。

三、学习课文

1.朗读课文、检查预习

2.课文翻译(结合课件)

四、合作探究

1.主旨归纳

《稻》中主要谈了水稻的种植过程。这些记述对农业生产有指导作用,是育秧、插秧、灌溉的理论基础,在以前的农书中没有记载过。这种用技术数据给以定量的解说,同时提出一系列理论概念,记述工农业生产中许多先进科技成果的方法,使《天工开物》成为一部科学技术的完整著作。

2.重点突破

一.《稻》选自《天工开物》的第一篇《乃粒》,作者把它作为全书第一篇,有没有特殊含义?

提示:稻并不在传统的五谷之列,但是作者把稻列在“乃粒”之首,放在小麦、大麦、黍、稷、麻、豆前面来论述,是因为在当时全国民用的口粮中,稻米占了十分之七,其他粮食只占十分之三,而麻、豆多作菜蔬、糕点、油脂之用。在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统治阶级鄙视农业生产和农民。宋应星有感于当时富贵子弟把农民视同囚徒,读书的儒生把“农夫”当做骂人的话(原话见《天工开物·乃粒》),著《天工开物》,并把农业冠于全书之首,表现了他关注国计民生的可贵精神。

二.《稻》中记载了哪些先进的技术?有什么意义?

提示:记载了水稻育秧后三十天即拔起分栽,一亩秧田可移栽二十五亩,即秧田与本田之比为1∶25,又说早秧失水即死以及农作物与环境的关系等技术。这些技术在以前的农书中未曾提到过。

这一方面指导了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为后世农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提供了经验,还反映出中国古代科技在世界科技史上所占有的重要地位。

五、课后作业及探究

在周边调查《天工开物》中所记述的手工业生产方式,看看哪些至今仍活跃在民间,以小组为单位写出调查报告,探讨思索中国古代文化在现代社会的意义和作用。

第二课时

一、学习课文

1.朗读课文、检查预习

2.课文翻译(结合课件)

二、合作探究

1.主旨归纳

《治铁》中主要介绍了铁器的锻造工艺。详细介绍了铁器在锻造过程中的损耗、所需炭种以及如何使铁器更为坚固地结合在一起的方法。

2.重点突破

一.《治铁》这篇文章是怎样有条理地说明当时的“治铁”工艺的?

提示:文章第一段总说锻造铁器的方法,即以熟铁为原料锤锻而成。熟铁有两种,一为刚出炉的“毛铁”,加工时要耗去十分之三的杂质;一为没有生锈的废旧铁器,加工时只损耗十分之一的杂质。两相比较,其成本自然不言自明。第二段谈炼铁用炭。炼铁所用的炭,以煤炭居多,为十分之七;以木炭较少,为十分之三。因为用煤炭比较方便,只有在“山林无煤之处”,才用木炭,但是木炭比煤炭的火要炽烈。即使用煤炭,也专有一种“铁炭”,火焰内聚而不“虚腾”,和做饭用的煤炭看似相似,实则不同。第三段论述锻铁工艺。首先指出铁性“逐节粘合”的特点,只有不断锤打,才能合为一体。而淬火又是其中关键的一步,铁器的坚韧与否,全在这一环节上。最后对比中西的焊接技术,指出中国与西方在铁器的接合上存在“铸成”与“锻成”的区别,同时也表现出作者对冶金方面西学知识的熟悉,具有开阔的视野。

二.《天工开物》在语言上和行文上具有怎样的特点?

提示:在语言上,《天工开物》有“百科全书”式的叙述风格。每章文字,先概括说明主要议题,提出一般原理,作诠释或下定义性质的描述;然后再就具体事例,或按操作次序,或按工艺流程展开叙述,逐次延伸,并对重点内容详加剖析,语言简明,表述清晰。在行文上,《天工开物》全书在正文之间辅以夹注,既对正文作了补充说明,又传达出更为深广的社会生活内容,且语言生动有趣,有舒缓叙事节奏、调节阅读气氛的作用。

三、小组活动

1.文本审美

《天工开物》书名取自《尚书·皋陶谟》“天工人其代之”及《易·系辞上》“开物成务”,意为以人工技巧开发自然界的有用之物。全书共三卷十八篇,内容以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经验为主,几乎涵盖了当时社会生产的所有领域。每篇都用一个出自古代典籍的古雅的文言词语(两个字)命名,体现了丰厚的文化底蕴。每章首篇都有“宋子曰”一段作为引言,对本章内容作提要钩玄。全书以谷物开篇,以珠玉结束,对这样的编排次序,作者在《天工开物序》中作了说明,就是要体现他“贵五谷而贱金玉”的思想。《天工开物》一书涉及的农业、工业

生产技术近三十种,本课选取的两则,一农一工,颇具有典型意义。虽然篇幅有限,但仍可以一窥其中的科学思想。首先,宋应星置《乃粒》于卷首,开宗明义,表现了他的重农思想,这与那些视务农为可耻的传统读书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其次,从《稻》中我们可以看出,宋应星继承了中国古代传统农学中的“三才”思想,并加以发扬光大。中国古代的农学,历来强调天、地、人三种因素的协调。如,《管子》的《牧民》《权修》等篇提出了务天时、务地利、用民力等思想,《吕氏春秋·审时》说:“夫稼,为之者人也,生之者地也,养之者天也。”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说:“顺天时,量地力,则用力少而成功多。”《稻》中对天时、地利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给予了充分的重视,同时更强调人的作用:通过科学育种、合理分秧、培育新品种,就可以达到丰收的目的。另外,这两篇文字,尤其是《治铁》一文,也突出地反映了宋应星的技术思想,即“法”“巧”“器”三者的完美结合。法,就是操作方法;巧,就是人的技能和智慧;器,就是工具和设备。而在这三者之中,宋应星一贯认为人的巧智是最重要的,是主宰“法”和“器”的灵魂,在其他篇章中他对此多有论及。而融合所有这些思想的,是作者一以贯之的追求实学、期于实用的科学精神。

2.写作迁移

“夏种秋收之谷,必山间源水不绝之亩,其谷种亦耐久,其土脉亦寒,不催苗也。湖滨之田,待夏潦已过,六月方栽者。其秧立夏播种,撒藏高亩之上,以待时也。”

对于《天工开物》上面这段有关水稻种植的知识,你会产生怎样的联想?请自选角度,结合实际,写一段300字左右的文字。

【含义】种植要讲究因时制宜、因地制宜。

【角度】尊重自然,取法自然,人与自然和谐才能共赢

示例

老子曾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就是要人顺应自然的法则。美国前总统西奥多·罗斯福执政期间,曾为保护鹿而下令大肆捕杀狼,鹿的数量在一段时间激增后,超越了环境承载能力而锐减,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长时间难以恢复。违背自然法则行事的人类,定会受到自然的惩罚。顺应自然,

不强求,不贪婪,自然会以真挚的笑脸回馈人类。勤劳的中华儿女,曾引来黄河水灌溉出了贺兰山脚下的塞上江南,也曾贯通五河水系开凿纵贯神州南北的京杭大运河,更曾推动滔滔江水带动电力的齿轮,给千家万户送去永恒的光明……合理利用自然法则求得发展,自然愿伸出双手鼎力支持。

自然法则下,人类在发展,自然在进步,人类与自然休戚与共;人类尊重自然、敬畏自然,自然就以她博大的胸怀与无私的爱心援助人类,互利共生的旋律訇然奏响,和谐世界的大门豁然敞开。当往日黄沙漫天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再现茂密绿洲之时;当一度萎缩的白洋淀波光粼粼,苇荡依旧之时;当昔日已被破坏的亚马逊雨林中再次响起百鸟欢歌的交响之时,自然正用她如椽的画笔,描绘一幅幅美妙的图画。正如张晓风所言:“树在,山在,大地在,岁月在,我在,你还想要怎样更好的世界?”

四、作业布置

1.完成《全品》

2.完成作文

四大名著的作者是谁

四大名著的作者是谁 导读:《红楼梦》的作者:清代曹雪芹。 曹雪芹(约1715-约1763年),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作者,籍贯沈阳(一说辽阳),生于南京,约十三岁时迁回北京。曹雪芹出身清代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他是江宁织造曹寅之孙,曹顒之子(一说曹頫之子,约生于1724年)。 《三国演义》的.作者: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 罗贯中(约1330年-约1400年),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家,《三国志通俗演义》的作者。山西并州太原府人,其它主要作品有小说:《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水浒全传》。《三国志通俗演义》(简称《三国演义》)是罗贯中的力作,这部长篇小说对后世文学创作影响深远。除小说创作外,尚存杂剧《宋太祖龙虎风云会》。 《水浒传》的作者:元末明初小说家施耐庵。 施耐庵(1296—1370),原名彦端,字肇瑞,号子安,别号耐庵。泰州兴化人,祖籍苏州。舟人之子,生于兴化白驹镇(今盐城大丰),13岁入私塾,19岁中秀才,29岁中举,35岁中进士。35岁至40岁之间官钱塘二载,后与当道不合,复归苏州。至正十六年(1356)六十岁,张士诚据苏,征聘不应;与张士诚部将卞元亨相友善,后流寓江阴,在祝塘镇教书。71岁或72岁迁兴化,旋迁白驹场、施家桥。朱

元璋屡征不应;最后居淮安卒,终年74岁。著作是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 《西游记》的作者:明代小说家吴承恩。 吴承恩(约1500年-1582年),男,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汉族,淮安府山阳县(今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人。祖籍安徽桐城高甸,以祖先聚居桐城高甸,故称高甸吴氏。 中国明代杰出的小说家,是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的作者。自幼敏慧,博览群书,尤喜爱神话故事。在科举中屡遭挫折,嘉靖中补贡生。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任浙江长兴县丞。由于宦途困顿,晚年绝意仕进,闭门著述。 【四大名著的作者是谁】 1.史记的作者是谁 2.世说新语的作者是谁 3.男生贾里的作者是谁 4.兰亭序的作者是谁 5.狂人日记的作者是谁 6.三字经的作者是谁 7.海的女儿的作者是谁 8.天工开物的作者是谁 上文是关于四大名著的作者是谁,感谢您的阅读,希望对您有帮助,

天工开物

《天工开物》两则 课文研读经典原文 文化背景 《天工开物》所产生的文化背景可以从当时的社会发展和作者自身的人生经历两个方面来理解。 明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在宋元的基础上有了很大的进步。农作物的耕种栽培技术更加成熟,特别是以长江流域为中心的水稻种植,提供了一多半的全国口粮。其他油料作物、经济作物也普遍推广,桑蚕养殖、甘蔗加工、棉花生产都空前繁盛,万历以后从国外引进的玉米、甘薯、落花生、西红柿等农作物新品种,增强了对气候、地况的适应性,扩大了食物种类。农业的发展,为手工业生产提供了充足的原料和市场,江、浙、皖一带的纺织业、印染业非常发达,松江的织造、芜湖的浆染,闻名全国。另外,南北方的瓷器生产也盛况空前,特别是江西景德镇,连绵十几里,烟火十万家,雇工数万人,形成了大规模工场手工业的格局。明代的造纸业也进入了集约化生产阶段,从造纸原料到名牌产品都越来越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其他,如采矿、冶金及金属加工工业也快速发展,永乐年间河北遵化的官营铁厂,工人就有2 500人之多;广东佛山的民营铁厂,“凡一炉场环而居三百家”(屈大均《广东新语》卷十五)。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客观上为宋应星的著述提供了条件。 我们再来看看作者本人的情况。宋应星(1587—1666?),字长庚,明神宗万历十五年生于南昌府奉新县北乡牌楼宋村。宋应星的曾祖宋景(1476—1547)是嘉靖年间的名臣,曾任山东参政、左布政使、南工部尚书、左都御史等职。牌楼宋村的“三代尚书第”“方伯第”“世进士第”等牌坊,所旌表之人,从宋应星的曾祖到族叔,都是宋家作为名门望族的历史见证。宋应星出生时,家境“渐以萧条”,这使他有更多的机会与平民百姓接触,熟悉农业耕作、手工作坊的生产情况。荣耀乡里的曾祖,一直是后来宋氏子孙景仰和效仿的楷模。宋应星自幼聪颖,“数岁能韵语”(宋士元《长庚公传》),博学强记。年轻时,致力于科举,以期金榜题名,重振门第。万历四十三年(1615),宋应星与其兄宋应升同赴南昌应试,都中举人。当时宋应星29岁,名列第三;其兄38岁,名列第六,时人称他们为“奉新二宋”。在自此以后的15年时间里,他们兄弟曾五次进京赶考,都名落孙山,与进士无缘。对宋应星来说,多次北上的万里之游,虽然没有达到科举中第的目的,却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闻。无论是田间的农业技术,还是作坊的手工业操作,都引起了宋应星极大的兴趣,他作了不少笔记和工艺流程素描图,为日后写作《天工开物》奠定了基础。北上应试的屡屡受挫,社会政治的黑暗,使得宋应星对科举彻底绝望,遂下决心把有限的精力转向实学,研究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的科学技术问题。他将自己的书斋取名“家食之问堂”,出自《易经·大蓄》:“不家食,吉,养贤也。”意为给贤者以官禄,不让其在家自食。宋应星引用这个典故,反其意而用之,表明自己就是要在家里研究自食其力的学问,而不再以官禄为生。 明思宗崇祯七年(1634),也就是明朝灭亡的前十年,宋应星任分宜县(今属江西)教谕。教谕是一个教授县学生员的文职教官,虽然无品无阶,薪俸微薄,却也受人尊敬,较为闲暇。宋应星在工作之余,整理资料,从事写作,他的很多政治、哲学、经济等方面的著作都是这个期间完成的。1637年,宋应星出版了他一生的力作《天工开物》,奠定了他大科学家的历史地位。

《天工开物》两则教案

《天工开物》两则教案 项城一高——史明才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掌握字词等文言知识。 2、学习《〈天工开物〉两则》,了解封建时代文人冲破科举考试的束缚,转而关注民生问题,献身科技事业的伟大精神,认识中国古代科技曾经有过的辉煌成就。 二、过程与方法 1、阅读文章,积累文言知识。 2、让学生讨论分析,本文所涉及的农业和工业生产方面的内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中国古代科技曾经有过的辉煌成就,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热爱科学的献身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文中重要文言词语,提高文言阅读能力; 2、了解中国科学文化在历史上曾经有过的辉煌,感受科学的价值和魅力; 教学时数: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谈话导入:中国古代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你能说出哪些? (1)先秦:商朝有了世界上最早的日食和月食记录。春秋鲁国天文学家留下世界上关于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战国甘德、石申的《甘石星经》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 (2)秦汉:编写于前1世纪的《周髀算经》比西方早500年提出勾股定理的特例。西汉《九章算术》有些内容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张衡的地动仪是世界上最早测定地震方位的仪器,比欧洲早1700多年。 (3)三国两晋南北朝:祖冲之在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准确到小数点后七位数,比欧洲早1100多年。 (4)隋唐:赵州桥是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僧一行在世界上第一次测量子午线。唐太宗时办了分科较细的医学校,比西方早200年。《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编定和颁布的药典,比欧洲早800年。《金刚经》卷子是现存世界上最早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5)宋元: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比欧洲早400年。发明了指南针并用于航海。唐宋时发明了火药和火药武器。沈括的“十二气历”比英国早800年。郭守敬的《授时历》比现行公历确立早300年。 二、单元简介: 1、选文:本单元选读两部中国古代科技名著,《天工开物》和《徐霞客游记》。这两部著作,都产生于明代末年的17世纪,一个堪称技术百科全书,一个堪

《天工开物两则》习题1

《天工开物》习题 一、基础巩固 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俟其生芽,撒于xx俟:等到 B.秧过期老而长节老:变老 C.必山间源水不绝之亩绝:断绝 D.幻出旱稻一种,粳而不粘者幻:想象 解析:D项,幻:变化,培养。 答案:D 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早者七十日即收获 B.农家勤苦,为春酒之需也 C.煤炭居十七,木炭居十三 D.大焊则竭力挥锤而强合之 解析:C项,“十七”“十三”不同于现代汉语,在文中的意思分别是“十分之七”和“十分之三”。 答案:C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①不可为酒,只可为粥者 A.

②酒皆糯米所为 ①湿种之期,最早者春分以前 B. ②凡治铁成器,取已炒熟铁为之 ①其谷种亦耐久 C. ②生出寸许,其名曰秧 ①先以稻、麦稿包浸数日 D. ②xx高亩之上,以待时也 解析:A项,“为”,都是动词,制造。B项,“之”,①助词,的;②代词,指代铁器。C项,“其”,①代词,那些;②代词,它的。D项,“以”,①介词,用;②连词,用来。 答案:A

4.下列都是我国古代在科学技术方面取得的成功,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战国时出现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甘石星经》。 B.东汉时期的《九章算术》标志着中国古代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C.魏晋时期北朝孙思邈所著《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 D.明末李时珍编纂《本草纲目》,全面总结了16世纪以前的中国医药学成就。 解析:C项,“xx”应为“xx”。 答案:C 二、文本研探 阅读文本选段,完成5~9题。 治铁 凡治铁成器,取已炒熟铁为之。先铸铁成砧,以为受锤之地。谚云:“万器以钳为祖”,非无稽之说也。凡出炉熟铁,名曰毛铁。受锻之时,十耗其三为铁华、铁落。若已成废器未锈烂者,名曰劳铁,改造他器与本器,再经锤锻,十止耗去其一也。 凡炉中炽铁用炭,煤炭居十七,木炭居十三。凡山林无煤之处,锻工先择坚硬条木,烧成火墨(俗名火矢,扬烧不闭穴火),其炎更烈于煤。即用煤炭,也别有铁炭一种。取其火性内攻、焰不虚腾者,与炊炭同形而分类也。 凡铁性逐节粘合,涂上黄泥于接口之上,入火挥槌,泥滓成枵而去,取其神气为媒合。 胶结之后,非灼红、斧斩,永不可断也。凡熟铁、钢铁已经炉锤,水火未济,其质未坚。乘其出火之时,入清水淬之,名曰健刚、健铁。言乎未健之时,为钢为铁,弱性犹存也。凡焊铁之法,西洋诸国别有奇药。中华小焊用白铜末,大焊则竭力挥锤而强合之。历岁之久,终不可坚。故大炮西番有锻成者,中国则惟事冶铸也。

天工开物的作者是谁

天工开物的作者是谁 《天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作,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有人也称它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它的作者是谁呢?以下是带来的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 《天工开物》的作者为明朝科学家。 《天工开物》记载了明朝中叶以前中国古代的各项技术。 全书分为上中下三篇18卷。并附有123幅插图,描绘了130多项生产技术和工具的名称、形状、工序。书名取自《尚书皋陶谟》天工人其代之及《易系辞》开物成务,作者说是盖人巧造成异物也(《五金》)。全书按贵五谷而贱金玉之义(《序》)分为《乃粒》(谷物)、《乃服》(纺织)、《彰施》(染色)、《粹精》(谷物加工)、《作咸》(制盐)、《甘嗜》(食糖)、《膏液》(食油)、《陶埏》(陶瓷)、《冶铸》、《舟车》、《锤煅》、《燔石》(煤石烧制)、《杀青》(造纸)、《五金》、《佳兵》(兵器)、《丹青》(矿物颜料)、《曲蘖》(酒曲)和《珠玉》。 《天工开物》全书详细叙述了各种农作物和手工业原料的种类、产地、生产技术和工艺装备,以及一些生产组织经验。上卷记载了谷物豆麻的栽培和加工方法,蚕丝棉苎的纺织和染色技术,以及制盐、制糖工艺。中卷内容包括砖瓦、陶瓷的制作,车船的建造,金属的铸锻,煤炭、石灰、

硫黄、白矾的开采和烧制,以及榨油、造纸方法等。下卷记述金属矿物的开采和冶炼,兵器的制造,颜料、酒曲的生产,以及珠玉的采集加工等。 《天工开物》中分散体现了中国古代物理知识,如在提水工具(筒车、水滩、风车)、船舵、灌钢、泥型铸釜、失蜡铸造、排除煤矿瓦斯方法、盐井中的吸卤器(唧筒)、熔融、提取法等中都有许多力学、热学等物理知识。在《五金》篇中,明确指出,锌是一种新金属,并且首次记载了它的冶炼方法。 《天工开物》中记录了农民培育水稻、大麦新品种的事例,研究了土壤、气候、栽培方法对作物品种变化的影响,又注意到不同品种蚕蛾杂交引起变异的情况,说明通过人为的努力,可以改变动植物的品种特性,得出了土脉历时代而异,种性随水土而分的科学见解。

天工开物的作者是谁

天工开物的作者是谁 《天工开物》的作者为明朝科学家宋应星。 《天工开物》记载了明朝中叶以前中国古代的各项技术。 全书分为上中下三篇18卷。并附有123幅插图,描绘了130多项生产技术和工具的名称、形状、工序。书名取自《尚书·皋陶谟》“天工人其代之”及《易·系辞》“开物成务”,作者说是“盖人巧造成异物也”(《五金》)。全书按“贵五谷而贱金玉之义”(《序》)分为《乃粒》(谷物)、《乃服》(纺织)、《彰施》(染色)、《粹精》(谷物加工)、《作咸》(制盐)、《甘嗜》(食糖)、《膏液》(食油)、《陶埏》(陶瓷)、《冶铸》、《舟车》、《锤煅》、《燔石》(煤石烧制)、《杀青》(造纸)、《五金》、《佳兵》(兵器)、《丹青》(矿物颜料)、《曲蘖》(酒曲)和《珠玉》。 《天工开物》全书详细叙述了各种农作物和手工业原料的种类、产地、生产技术和工艺装备,以及一些生产组织经验。上卷记载了谷物豆麻的栽培和加工方法,蚕丝棉苎的纺织和染色技术,以及制盐、制糖工艺。中卷内容包括砖瓦、陶瓷的制作,车船的建造,金属的铸锻,煤炭、石灰、硫黄、白矾的开采和烧制,以及榨油、造纸方法等。下卷记述金属矿物的开采和冶炼,兵器的制造,颜料、酒曲的生产,以及珠玉的采集加工等。 《天工开物》中分散体现了中国古代物理知识,如在提水工具(筒车、水滩、风车)、船舵、灌钢、泥型铸釜、失蜡铸造、排除煤矿瓦斯方法、盐井中的吸卤器(唧筒)、熔融、提取法等中都有许多力学、热学等物理知识。在《五金》篇中,明确指出,锌是一种新金属,并且首次记载了它的冶炼方法。 《天工开物》中记录了农民培育水稻、大麦新品种的事例,研究了土壤、气候、栽培方法对作物品种变化的影响,又注意到不同品种蚕蛾杂交引起变异的情况,说明通过人为的努力,可以改变动植物的品种特性,得出了“土脉历时代而异,种性随水土而分”的科学见解。

8 《天工开物》两则

《天工开物》第一则:稻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掌握字词,了解大意,提高文言阅读能力。 2、把握说明文特点:被说明对象的特征,说明方法,说明顺序等。(重点) 3、了解中国科学文化的价值和魅力。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培养其热爱科学的精神。(难点) 二、知识卡片: 1.连线作者 宋应星(1587—?),字长庚,奉新人。明代科学家。万历四十三年 (1615)考中举人。但以后五次进京会试均告失败。五次跋涉,见闻大增, 他说:“为方万里中,何事何物不可闻。”他在田间、作坊调查到许多生 产知识,鄙弃那些“知其味而忘其源”的“纨绔子弟”与“经士之家”。 在担任江西分宜县教谕(1638—1654)年间写成了《天工开物》。宋应星一生讲求实学,反对士大夫轻视生产的态度。 宋应星除著《天工开物》外,还有《卮言十种》《画音归正》《杂色文》《原耗》等著作,多已失传。近年来,在江西省发现了宋应星四篇佚著的明刻本:《野议》《论气》《谈天》和《思怜诗》。 2.背景资料 明代是我国古代农业、手工业、商业都比较发达的阶段,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明代中期后,部分地区,不少行业中还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在农业中,耕地面积扩大,作物品种得到改良和增加,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和总产量都有了明显提高。一些地区出现了专业化经营。明代手工业种类较多,且已具备了一定规模,尤其是与国计民生关系较为密切的冶金、陶瓷、纺织等行业最为发达。 明代商业和交通亦较发达,一些巨商往往致富于数千里之外。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都有力地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徐光启(1562-1633年)《农政全书》、李时珍(1518-1593年)《本草纲目》、徐霞客(1586-1641年)《徐霞客游记》等长篇巨著,都是明代中期以后产生出来的。明代科学著作大都具有承前启后、集历代之大成的特点:它们既总结了前人的优秀成果,而在研究方法和学术思想上,却又有许多创新。 人们重视实践,许多学术观点都往往带有启蒙思想的气息。这样一个时代,自然要在科学内容和学术思想上为《天工开物》的产生创造出更为优越的条件。

三字经的作者是谁

三字经的作者是谁 导读:关于《三字经》的成书年代和作者历代说法不一,但是大多数学者的意见倾向于“宋儒王伯厚先生作《三字经》,以课家塾”。王应麟晚年教育本族子弟读书的时候,编写了一本融会经史子集的三字歌诀,据传就是《三字经》。 一说是宋代人区适子。明末清初屈大均在“广东新语”卷十一中记载:“童蒙所诵三字经乃宋末区适子所撰。适子,顺德登洲人,字正叔,入元抗节不仕”,认为广东顺德人区适子才是《三字经》的真正作者。 一说是明代人黎贞。清代邵晋涵诗:“读得贞黎三字训”,自注:“《三字经》,南海黎贞撰。”即以为明代黎贞撰。 中国宁波大学文学院教授张如安在《北京大学学报》2009年第二期上发表了《历史上最早记载〈三字经〉的文献——〈三字经〉成书于南宋中期新说》一文,判断《三字经》应成书于南宋绍熙(1190年-1194年)至嘉定(1208年-1224年)年间,其时代要早于王应麟(1223年-1296年)和区适子。而宁波是目前已知的《三字经》最早流传的地区。 王应麟(1223—1296)南宋官员、学者。字伯厚,号深宁居士,又号厚斋。祖籍河南开封,后迁居庆元府鄞县(今浙江鄞县),理宗淳祐元年进士,宝祐四年复中博学宏词科。历官太常寺主簿、通判台州,召为秘节监、权中书舍人,知徽州、礼部尚书兼给事中等职。其为人

正直敢言,屡次冒犯权臣丁大全、贾似道而遭罢斥,后辞官回乡,专意著述二十年。为学宗朱熹,涉猎经史百家、天文地理,熟悉掌故制度,长于考证。一生著述颇富,计有二十余种、六百多卷,相传《三字经》为其所著。 【三字经的作者是谁】 1.史记的作者是谁 2.世说新语的作者是谁 3.男生贾里的作者是谁 4.兰亭序的作者是谁 5.狂人日记的作者是谁 6.海的女儿的作者是谁 7.天工开物的作者是谁 8.汉书的作者是谁 上文是关于三字经的作者是谁,感谢您的阅读,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

8 《天工开物》两则

《天工开物》两则教学参考 文化背景 《天工开物》所产生的文化背景可以从当时的社会发展和作者自身的人生经历两个方面来理解。 明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在宋元的基础上有了很大的进步。农作物的耕种栽培技术更加成熟,特别是以长江流域为中心的水稻种植,提供了一多半的全国口粮。其他油料作物、经济作物也普遍推广,桑蚕养殖、甘蔗加工、棉花生产都空前繁盛,万历以后从国外引进的玉米、甘薯、落花生、西红柿等农作物新品种,增强了对气候、地况的适应性,扩大了食物种类。农业的发展,为手工业生产提供了充足的原料和市场,江、浙、皖一带的纺织业、印染业非常发达,松江的织造、芜湖的浆染,闻名全国。另外,南北方的瓷器生产也盛况空前,特别是江西景德镇,连绵十几里,烟火十万家,雇工数万人,形成了大规模工场手工业的格局。明代的造纸业也进入了集约化生产阶段,从造纸原料到名牌产品都越来越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其他,如采矿、冶金及金属加工工业也快速发展,永乐年间河北遵化的官营铁厂,工人就有2500人之多;广东佛山的民营铁厂,“凡一炉场环而居三百家”(屈大均《广东新语》卷十五)。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客观上为宋应星的著述提供了条件。 我们再来看看作者本人的情况。宋应星(1587—1666?),字长庚,明神宗万历十五年生于南昌府奉新县北乡牌楼宋村。宋应星的曾祖宋景(1476—1547)是嘉靖年间的名臣,曾任山东参政、左布政使、

南工部尚书、左都御史等职。牌楼宋村的“三代尚书第”“方伯第”“世进士第”等牌坊,所旌表之人,从宋应星的曾祖到族叔,都是宋家作为名门望族的历史见证。宋应星出生时,家境“渐以萧条”,这使他有更多的机会与平民百姓接触,熟悉农业耕作、手工作坊的生产情况。荣耀乡里的曾祖,一直是后来宋氏子孙景仰和效仿的楷模。宋应星自幼聪颖,“数岁能韵语”(宋士元《长庚公传》),博学强记。年轻时,致力于科举,以期金榜题名,重振门第。万历四十三年(1615),宋应星与其兄宋应升同赴南昌应试,都中举人。当时宋应星29岁,名列第三;其兄38岁,名列第六,时人称他们为“奉新二宋”。在自此以后的15年时间里,他们兄弟曾五次进京赶考,都名落孙山,与进士无缘。对宋应星来说,多次北上的万里之游,虽然没有达到科举中第的目的,却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闻。无论是田间的农业技术,还是作坊的手工业操作,都引起了宋应星极大的兴趣,他作了不少笔记和工艺流程素描图,为日后写作《天工开物》奠定了基础。北上应试的屡屡受挫,社会政治的黑暗,使得宋应星对科举彻底绝望,遂下决心把有限的精力转向实学,研究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的科学技术问题。他将自己的书斋取名“家食之问堂”,出自《易经·大蓄》:“不家食,吉,养贤也。”意为给贤者以官禄,不让其在家自食。宋应星引用这个典故,反其意而用之,表明自己就是要在家里研究自食其力的学问,而不再以官禄为生。 明思宗崇祯七年(1634),也就是明朝灭亡的前十年,宋应星任分宜县(今属江西)教谕。教谕是一个教授县学生员的文职教官,虽

天工开物

《天工开物》两则导学案 教学目标: 学习《〈天工开物〉两则》,了解封建时代文人冲破科举考试的束缚,转而关注民生问题,献身科技事业的伟大精神,认识中国古代科技曾经有过的辉煌成就。 1、掌握文中重要文言词语,提高文言阅读能力; 2、了解中国科学文化在历史上曾经有过的辉煌,感受科学的价值和魅力; 3、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热爱科学。 (一)导入:中国古代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你能说出哪些? (1)先秦:商朝有了世界上最早的日食和月食记录。春秋鲁国天文学家留下世界上关于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战国甘德、石申的《甘石星经》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 作。 (2)秦汉:编写于前1世纪的《周髀算经》比西方早500年提出勾股定理的特例。西汉《九章算术》有些内容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张衡的地动仪是世界上最早测定地震方位的仪器,比欧洲早1700多年。 (3)三国两晋南北朝:祖冲之在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准确到小数点后七位数,比欧洲早1100多年。 (4)隋唐:赵州桥是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僧一行在世界上第一次测量子午线。唐太宗时办了分科较细的医学校,比西方早200年。《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编定和颁布的药典,比欧洲早800年。《金刚经》卷子是现存世界上最早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5)宋元: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比欧洲早400年。发明了指南针并用于航海。唐宋时发明了火药和火药武器。沈括的“十二气历”比英国早800年。郭守敬的《授时历》比现行公历确立早300年。

二、单元简介: 1、选文:本单元选读两部中国古代科技名著,《天工开物》和《徐霞客游记》。这两部著作,都产生于明代末年的17世纪,一个堪称技术百科全书,一个堪称地学百科全书,体现了中华民族古代科技的伟大成就,是曾经闪耀在我们这个古老民族历史上的“科技之光”。 2、社会背景:明代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鼎盛时期,生产力水平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农业和手工业的繁荣,带动了商品经济的发达,促进了思想解放运动,古老的封建坚冰开始松动、融化。虽然作为封建王朝统治工具的程朱理学仍在思想领域占据统治地位,但逞日趋没落之势。一些开明知识分子,一些忧国忧民的有识之士,有感于社会的动乱,吏治的黑暗,开始意识到寻章摘句、死背经书、空谈性命的虚无。他们经过艰难的抉择,把注意力转向对当时生产技术的总结和对自然现象的探索上,于是出现了一批科学家和科技著作。如被誉为“东方医学巨典”的《本草纲目》(李时珍),古代农业科学的集大成之作《农政全书》(徐光启),科学与艺术融会贯通的《乐律全书》(朱载堉)等,而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徐霞客的《徐霞客游记》也是其中的佼佼者。英国著名科学史家李约瑟认为,明代科学家的科学活动虽然不一定与西方科学有联系,但其学术水平足以与之匹敌。 三、《天工开物》简介: 《天工开物》记载和总结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农业和手工业方面所取得的卓越成就。全书共十八卷,分别记述了粮食生产和加工、纺织和染色、制盐、制糖、陶瓷制造、金属冶炼和加工、采矿、榨油、造纸、酿造、颜料、车船、兵器和珠玉的生产过程、工具设备和生产工艺等。 《天工开物》一书详细记述了领先行于当时世界的各种工农业生产措施和科学创见。首先,在农业生产方面,记载了培育优良稻种和杂交蚕蛾等许多农业生产的技术措施;其次,在纺织方面,作者详细记述了明代提花机的构造,并能够用和现代“轴测投影”类似的方法清楚地表达出花机的结构、机件和形状大小、相互关系;并对缫丝、整经、卷纬、机织、提花、精练、染色等方面作了详尽的介绍,是研究我国古代纺织机械和纺织技术的重要资料;再次,在冶炼方面,记载了用锤锻方法制造铁器与铜器的工艺过程,其中不少技术至今仍在应用。《天工开物》不仅全面反映了明末农业生产和手工业生产的技术发展水平,而且也体现了作者的农本思想。全书自始至终充分肯定了劳动人民的生产实践活动。 四、作者简介: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教案-8 《天工开物》两则-人教版

《天工开物》两则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掌握字词等基础知识。 2、学习《〈天工开物〉两则》,了解封建时代文人冲破科举考试的束缚,转 而关注民生问题,献身科技事业的伟大精神,认识中国古代科技曾经有过的辉煌成就。 (二)过程与方法 1、阅读文章,积累文言知识。 2、让学生讨论分析,本文所涉及的农业和工业生产方面的内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中国古代科技曾经有过的辉煌成就,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热爱科学的献身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文中重要文言词语,提高文言阅读能力; 2、了解中国科学文化在历史上曾经有过的辉煌,感受科学的价值和魅力;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谈话导入:中国古代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你能说出哪些? 二、单元简介: 1、选文:本单元选读两部中国古代科技名著,《天工开物》和《徐霞客游记》。这两部著作,都产生于明代末年的17世纪,一个堪称技术百科全书,一个堪称地学百科全书,体现了中华民族古代科技的伟大成就,是曾经闪耀在我们这个古老民族历史上的“科技之光”。 三、《天工开物》及作者 1、《天工开物》记载和总结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农业和手工业方面所取得的卓越成就。全书共十八卷,分别记述了粮食生产和加工、纺织和染色、制盐、制糖、陶瓷制造、金属冶炼和加工、采矿、榨油、造纸、酿造、颜料、车船、兵器和珠玉的生产过程、工具设备和生产工艺等。 《天工开物》一书详细记述了领先行于当时世界的各种工农业生产措施和科学创见《天工开物》不仅全面反映了明末农业生产和手工业生产的技术发展水平,而且也体现了作者的农本思想。全书自始至终充分肯定了劳动人民的生产实践活动。 2、宋应星,字长庚,江西奉新县人,生时明万历十五年(1587)。万历四

《天工开物》两则导学案

《<天工开物>两则》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回顾说明文的特点,注意说明方法、说明顺序。 2. 进一步打好文言基础,掌握文中重要文言词语。 3. 了解封建时代文人冲破科举考试的束缚,转而关注民生问题,献身科技事业的伟大精神,认识中国古代科技曾经有过的辉煌成就 教学重点: 掌握文中重要文言词语,提高文言阅读能力;把握文章整体内容 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大家都知道在《论语·微子》中记载了这么一件事,子路向一位老者询问孔夫子的去向,老者答:“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那你知道何为“四体”,何为“五谷”吗? 要注意起初稻是不在“五谷”中的,但随着其在农业中,耕地面积扩大,作物品种得到改良和增加,单位面积产量和总产量都有了明显提高,地位也有明显变化。今天,我们在宋应星留的文字指点下了解下稻和治铁。 二、相关资料: 社会背景: 明代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鼎盛时期,我国古代农业、手工业、商业都比较发达的阶段,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明代中期后,部分地区,不少行业中还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生产力水平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农业和手工业的繁荣,带动了商品经济的发达,促进了思想解放运动,古老的封建坚冰开始松动、融化。虽然作为封建王朝统治工具的程朱理学仍在思想领域占据统治地位,但逞日趋没落之势。一些开明知识分子,一些忧国忧民的有识之士,有感于社会的动乱,吏治的黑暗,开始意识到寻章摘句、死背经书、空谈性命的虚无。他们经过艰难的抉择,把注意力转向对当时生产技术的总结和对自然现象的探索上,于是出现了一批科学家和科技著作。如徐光启(1562-1633年)《农政全书》、李时珍(1518-1593年)《本草纲目》、徐霞客(1586-1641年)《徐霞客游记》等长篇巨著,都是明代中期以后产生出来的。 明代科学著作大都具有承前启后、集历代之大成的特点:它们既总结了前人的优秀成果,而在研究方法和学术思想上,却又有许多创新。人们重视实践,许多学术观点都往往带有启蒙思想的气息。这样一个时代,自然要在科学内容和学术思想上为《天工开物》的产生创造出更为优越的条件。 2. 宋应星及《天工开物》 (1587-1661),字长庚,江西南昌人。中国明朝著名科学家。公元1615年,他28岁,考中举人。但此后五次进京会试均告失败。五次跋涉,见闻大增,他说:“为方万里中,何事何物不可闻”。他鄙弃那些“知其味而忘其源”的“纨绔子弟”与“经士之家”。他曾经描述当时的写作情况:“伤哉贫也!欲购奇考证,而乞洛下之资,欲招致同人,商略赝真,而缺陈思之馆。”(想加以验证而无钱,想与同人们讨论真伪而无场馆),只得日夜写书,但“大业文人,弃掷案头,此书于功名进取毫不相关也”。宋应星一生讲求实学,反对士大夫轻视生产的态度。他对劳动人民怀有深刻的同情,对官府压榨人民深为不满。

《天工开物》中的设计思想对现代设计的启示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eb4308817.html, 《天工开物》中的设计思想对现代设计的启示 作者:乔英军 来源:《大东方》2018年第03期 摘要:阐述了《天工开物》中蕴含的一些重要的设计思想,以及这些设计思想对当代设 计发展的启示,即设计要顺应自然规律,遵从生态伦理,满足人的生理需求和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 关键词:天工开物;图文设计;当代设计 《天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有人也称它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一、天工开物所蕴含的设计思想 (一)把关心民生作为造物设计的核心 《天工开物》主要讲述的是一般的造物,即都是一些日常生活用品而且造物的设计要求是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需要。全书以农用工具设计为主,重点在于设计的物品与普通的民众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书中阐述了人类赖以生存不可缺少的水稻、小麦等农作物的种植技术和各种运输工具、水利工具、耕种器具的设计及使用情况。 中国古代插图讲究版式、版型的配置,像唐、五代刻本卷轴装或经折装中有多面连式;宋元多为单面式、双面连式或上图下文式。明代特别是万历后各种版式渐多,在构图上按内容需要或大或小,有半幅、对幅和团扇式等;在视觉形式上有上图下文、左图右文、长卷式等。《天工开物》插图使用了整页插图或连页插图形式。插图版面较之同期图书变大,说明绘制者在处理画面形式时在不需要文字的基础上,也能将信息准确表达。而且书中的插图绘制精细,版面适当,具成比例。《天工开物》中对制盐的描写中,左页为整版文字说明,右页整版插图形象介绍,并辅以小字说明、区分不同图形区域,信息层次分明又不失主次处理。 理性图像时代风格清晰,图像鲜活,它的实证性比起艺术图像更加令人信服,这种图像传达一件事物或现象,较之文字更准确。宋应星在《天工开物》开篇提到“此书于功名进取毫不相关也”。书中文字,对各种生产技术考证详尽,井井有条,不仅有定性记载,更有定量描述,如各种产品比率、原料配比、材质比重,以及各种机械零部件尺寸等。 (二)追求实用、和谐、适应自然的设计思想

天工开物教案

《天工开物》教案 高二年级语文组主备人:吕淑艳 学习目标: 1. 进一步打文言基础,诸如文中的文言实虚词、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 2. 把握说明文的特点:被说明对象的特征,说明方法,说明顺序等。 3. 学习《〈天工开物〉两则》,了解封建时代文人冲破科举考试的束缚,转而关注民生问题,献身科技事业的伟大精神,认识中国古代科技曾经有过的辉煌成就。 学习重点: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记忆。对文章整体内容的把握。 第一课时 预习案: 一、《天工开物》简介: 《天工开物》记载和总结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农业和手工业方面所取得的卓越成就。全书共十八卷,分别记述了粮食生产和加工、纺织和染色、制盐、制糖、陶瓷制造、金属冶炼和加工、采矿、榨油、造纸、酿造、颜料、车船、兵器和珠玉的生产过程、工具设备和生产工艺等。 《天工开物》一书详细记述了领先行于当时世界的各种工农业生产措施和科学创见。首先,在农业生产方面,记载了培育优良稻种和杂交蚕蛾等许多农业生产的技术措施;其次,在纺织方面,作者详细记述了明代提花机的构造,并能够用和现代“轴测投影”类似的方法清楚地表达出花机的结构、机件和形状大小、相互关系;并对缫丝、整经、卷纬、机织、提花、精练、染色等方面作了详尽的介绍,是研究我国古代纺织机械和纺织技术的重要资料;再次,在冶炼方面,记载了用锤锻方法制造铁器与铜器的工艺过程,其中不少技术至今仍在应用。《天工开物》不仅全面反映了明末农业生产和手工业生产的技术发展水平,而且也体现了作者的农本思想。全书自始至终充分肯定了劳动人民的生产实践活动。 二、作者简介: 宋应星,字长庚,江西奉新县人,生时明万历十五年(1587)。万历四十三年他和他的哥哥床应升同时考中举人,以后屡试不第。崇祯七年任江西分宜县教谕,由于对经义八股文不感兴趣,因而把主要精力放在深入调查研究在当时被称为实学的科技知识上,并着手撰写《天工开物》一书,花了整整三年时间,到崇祯十年(1637)终于完成了这部伟大的科技史名作。 三、朗读全文,注意读准下列字词的读音。 粘:粳俟潦刈炽枵淬 导学案: 一、导入新课: 谈话导入:中国古代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你能说出哪些? (1)先秦:商朝有了世界上最早的日食和月食记录。春秋鲁国天文学家留下世界上关于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战国甘德、石申的《甘石星经》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2)秦汉:编写于前1世纪的《周髀算经》比西方早500年提出勾股定理的特例。西汉《九章算术》有些内容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张衡的地动仪是世界上最早测定地震方位的仪器,比欧洲早1700多年。 (3)三国两晋南北朝:祖冲之在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准确到小数点后七位数,比欧洲早1100多年。 (4)隋唐:赵州桥是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僧一行在世界上第一次测量子午线。唐太宗时办了分科较细的医学校,比西方早200年。《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编定和颁布的药典,比欧洲早800年。《金刚经》卷子是现存世界上最早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5)宋元: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比欧洲早400年。发明了指南针并用于航海。唐宋时发明了火药和火药武器。沈括的“十二气历”比英国早800年。郭守敬的《授时历》比现行公历确立早300年。 二、单元简介: 1、选文:本单元选读两部中国古代科技名著,《天工开物》和《徐霞客游记》。这两部著作,都产生于明代末年的17世纪,一个堪称技术百科全书,一个堪称地学百科全书,体现了中华民族古代科技的伟大成就,是曾经闪耀在我们这个古老民族历史上的“科技之光”。 2、社会背景:明代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鼎盛时期,生产力水平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农业和手工业的繁荣,带动了商品经济的发达,促进了思想解放运动,古老的封建坚冰开始松动、融化。虽然作为封建王朝统治工具的程朱理学仍在思想领域占据统治地位,但逞日趋没落之势。一些开明知识分子,一些忧国忧民的有识之士,有感于社会的动乱,吏治的黑暗,开始意识到寻章摘句、死背经书、空谈性命的虚无。他们经过艰难的抉择,把注意力转向对当时生产技术的总结和对自然现象的探索上,于是出现了一批科学家和科技著作。如被誉为“东方医学巨典”的《本草纲目》(李时珍),古代农业科学的集大成之作《农政全书》(徐光启),科学与艺术融会贯通的《乐律全书》(朱载堉)等,而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徐霞客的《徐霞客游记》也是其中的佼佼者。英国著名科学史家李约瑟认为,明代科学家的科学活动虽然不一定与西方科学有联系,但其学术水平足以与之匹敌。 三.疏通课文 稻 凡稻种最多。不粘者,禾曰秔(jīng),米曰粳(jīng);粘者,禾曰稌(tú),米曰糯(nu ò南方无粘黍,酒皆糯米所为)。质本(本来)粳而晚收带粘(俗名婺(wù)源光之类),不可为(酿)酒,只可为粥者,又一种性也。凡稻谷形(外形)有长芒、短芒(江南名长芒者曰浏阳早,短芒者曰吉安早),长粒、尖粒、圆顶、扁面不一。其中米色有雪白、牙黄、大赤、半紫、杂黑不一。 疏通:水稻的品种最多。不粘的稻叫秔,米叫粳米。粘的稻叫稌稻,米叫糯米(南方没有粘黄米,酒都是用糯米造的)。本来属于粳稻但晚熟而带粘性的米俗名为“婺源光”一类的,不能用来造酒,而只可以煮粥,这又是一种稻。稻谷在外形来看,有长芒、短芒(江南将长芒稻称为“浏阳早”,短芒的叫“吉安早”)和长粒、尖粒以及圆顶、扁粒的不同。其中稻米的颜色还有雪白、牙黄、大红、半紫和杂黑等等。 第一段:稻的种类。分别从粘性、功用、稻谷形状和色泽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天工开物》两则同步学案2012____龚德国

安乡县中小学教师备课教案 第 周 星期 第 节 安乡一中德国语文学习室 《天工开物》两则同步学案 一.疏通课文 稻 凡稻种最多。不粘者,禾曰秔.(j īng ),米曰粳.(j īng );粘者,禾曰稌.(t ú),米曰糯.( nu ? 南方无粘黍,酒皆糯米所为)。质本.(本来)粳而晚收带粘(俗名婺.(w ù)源光之类),不可为.(酿)酒,只可为粥者,又一种性也。凡稻谷形.(外形)有长芒、短芒(江南名长芒者曰浏阳早,短芒者曰吉安早),长粒、尖粒、圆顶、扁面不一。其中米色有雪白、牙黄、大赤、半紫、杂黑不一。 水稻的品种最多。不粘的稻叫秔,米叫粳米。粘的稻叫稌稻,米叫糯米(南方没有粘黄米,酒都是用糯米造的)。本来属于粳稻但晚熟而带粘性的米俗名为“婺源光”一类的,不能用来造酒,而只可以煮粥,这又是一种稻。稻谷在外形来看,有长芒、短芒(江南将长芒稻称为“浏阳早”,短芒的叫“吉安早”)和长粒、尖粒以及圆顶、扁粒的不同。其中稻米的颜色还有雪白、牙黄、大红、半紫和杂黑等等。 第一段:稻的种类。分别从粘性、功用、稻谷形状和色泽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湿种之期,最早者春分以前,名为社种(遇天寒有冻死不生者),最迟者后于清明。凡播种,先以稻、麦稿包浸数日,俟.(等到)其生芽,撒于田中,生出寸许(左右),其名曰秧。秧生三十日,即.(就)拔起分栽。若田亩逢早干、水溢,不可插秧。秧过期老而长节,即.(即使)栽于亩中,生谷数粒,结果..(长出谷粒)而已。凡秧田一亩所生秧,供移栽二十五亩。 浸稻种的日期,最早在春分以前,称为“社种”(这时遇到天寒,有冻死不生的),最晚是在清明以后。播种时,先用稻、麦秆包住种子在水里浸几天,待生芽后撒播在田里,长到一寸左右高,称做秧。稻秧长到三十天后就要拔起分栽。若稻田遇到干旱或积水过多,都不能插秧。育秧期已过而仍不插秧,秧就要老而长节,即使栽到田里也不过长几粒谷,只能算是长出谷实而已。一亩秧田所育出的秧,可供移栽二十五亩。 第二段:水稻的育种分秧:第一步湿种,第二步播种,第三步分栽。 凡秧既.(已经)分栽后,早者七十日即收获(粳有救公饥、喉下急,糯有金包银之类。方.(方言)语百千,不可殚.(尽)述),最迟者历夏及冬二百日方收获。其冬季播种,仲夏即收者,则广南之稻,地无霜雪故也. 凡稻旬日.. (十天)失水,即愁早干。夏种冬收之谷,必山间源水不绝之亩,其谷种亦耐久, 其土脉亦寒,不催苗也。湖滨之田,待夏潦.(l ǎo 洪水)已过,六月方.(才能)栽者。其秧立夏播种,撒藏高亩之上,以待时也。 稻秧分栽后,早熟的在七十天后即可收获(粳稻有“救公饥”“喉下急”,糯稻有“金包银”等品种。各地名称很多,不可尽述)。最晚熟的要经整夏直到冬天共二百多天后才能收获。有在冬季播种,到仲夏就能收获的,这就是广东的稻,因为此地没有霜雪。稻田十天无水,便有干旱之虞。夏种冬收的稻,必须种在有山间水源不断的田里,这种稻生长期长,地温又低,不能催苗速长。靠湖边的地要待夏天洪水过后,六月才能插秧。育这种秧的稻种要在立夏时撒播在地势高的土里,以待农时。 第三段:水稻的收获和成熟期,以及与水源丰枯、地势高低的关系。 南方平原田多一岁两栽两获者。其再.(第二次)栽秧,俗名晚糯,非粳类也。六日刈.(y ì割)初禾,耕治老稿田,插再生秧。其秧清明时己偕.(一起)早秧撒布。早秧一日无水即死,此秧历四、五两月,任从烈日旱干无忧,此一异.(奇特的稻种)也。凡再植稻,遇秋多睛,则汲. (j í)灌与稻相终始。农家勤苦,为春酒之需也。凡稻旬日失水则死期至,幻出..(育出)早稻一种,粳而不粘者,即高山可插,又一异也。香稻一种,取其芳气,以供贵人,收实甚少,滋益..(营养)全无,不足尚.(崇尚)也。 南方平原地区,多是一年两栽、两获。第二次插的秧俗名叫晚糯稻,不是粳稻之类。六月割早稻,翻耕稻茬田,再插晚稻秧。晚稻秧在清明时已和早稻秧同时播种。早稻秧一天无水即死,晚稻秧经四、五两月,任从烈日暴晒也不怕,这是个奇特的稻种。种晚稻遇到秋季晴天多的时候,则始终都要灌水。农家不惜勤苦,以满足用稻米造春酒的需要。稻要是十天离水就要死,于是育出一种旱稻,属于粳稻但不带粘性,即使在高山地区也可插秧,这又是一个奇特的稻。还有一种香稻,只取其香味以供贵人。但结实甚少,滋养全无,不值得崇尚。 第四段:南方两季稻的栽种,以及水稻的一些特殊品种。 《稻》反映了什么科学思想? 《稻》表现了作者的重农思想,他继承了中国古代传统农学中的”三才”(天、地、人)思想,并加以发扬光大,对天时地利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给予了充分的重视,同时强调人的作用,通过科学育秧、合理分秧等,就可以达到丰收的目的,体现了作者追求实学期于实用的科学精神.

四大名著的作者分别是谁

四大名著的作者分别是谁 导读:《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元末明初小说家,山西并州太原府人。罗贯中写作的.剧本:《赵太祖龙虎风云会》、《忠正孝子连环谏》、《三平章死哭蜚虎子》。罗贯中写作的小说:《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粉妆楼》、《水浒传》(与施耐庵合著)、《三国演义》。 《水浒传》作者施耐庵,元末明初的文学家,今江苏兴化人。博古通今,才气横溢,相传是孔子七十二弟子之一施之常的后裔。 《西游记》作者吴承恩,明代杰出的小说家。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淮安府山阳县(今江苏省淮安区)人,祖籍安徽省桐城县高甸(今枞阳县雨坛乡高甸),因随祖父迁徙至淮安府(今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 《红楼梦》作者曹雪芹、高鹗。曹雪芹是清代著名小说家,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曹雪芹祖籍辽宁省辽阳市,出生地为江宁(今江苏南京),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红楼梦》是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的心血之作,今传《红楼梦》120回本,其中前80回的绝大部分出于曹雪芹的手笔,后40回则为高鹗所续写。高鹗是清代文学家,字兰墅,一字云士。因酷爱小说《红楼梦》,别号“红楼外史”。汉军黄旗内务府人,祖籍铁岭(今属辽宁),先世清初即寓居北京。高鹗除有《红楼梦》后40回续书外,另有诗文著作多种,《清

史稿·文苑二》著录有《兰墅诗抄》,杨宗羲《八旗文经》著录《高兰墅集》,今俱佚。现存《兰墅十艺》(草稿本)、《吏治辑要》及诗集《月小山房遗稿》、词集《砚香词·簏存草》等。 【四大名著的作者分别是谁】 1.四大名著的作者是谁 2.史记的作者是谁 3.世说新语的作者是谁 4.男生贾里的作者是谁 5.三字经的作者是谁 6.海的女儿的作者是谁 7.天工开物的作者是谁 8.汉书的作者是谁 上文是关于四大名著的作者分别是谁,感谢您的阅读,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