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英汉动物习语的比较及语意理据研究

英汉动物习语的比较及语意理据研究

英汉动物习语的比较及语意理据研究
英汉动物习语的比较及语意理据研究

2009年07期金卡工程?经济与法

251

英汉动物习语的比较及语意理据研究

□何玉玲

(成都理工大学研究生院四川成都610059)

摘要:英汉两种语言都含有丰富的动物习语,受两种文化的影响,动物习语出现了许多相通和不同之处,本文通过简单对比两种习语,进行了语意理据的研究分析比较,着重讨论产生这种差异和共同点的原因。关键词:英汉语动物习语比较含义认知Abstract:There are many animal idioms in English and Chinese.Being influenced by the two cultures,we find many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in the idioms.This article analyses the circumstances after comparing them and discusses the reasons in detail.

Key words:English and Chinese;animal idioms;comparison;mean-ing;cognitive

一、引言

语言是人类精神文明的产物,而习语又是语言的一支奇葩,习语指的是为表达某个意义而固定组合在一起的一组词,但它的意义不能仅仅从其中单个词语来推测其整个词组的含义。【1】习语(idiom )一词来源于希腊语"idios",表示"自己的","特有的"意思。它是形象鲜明,表达生动的短语或短句。汉语的成语是熟语的一种,习用的固定词组。在汉语中多数由四个字组成。组织多样,来源不一。所指大都是一种确定的转义,有些可从字面理解,有些要知道来源才可。【2】汉语的熟语是常用的定型的词组或句子,包括成语,惯用法,谚语,格言,歇后语等,也即是汉语习语。

从以上的比较来看,英语的习语和包括汉语的成语在内的熟语即汉语习语大致上是可以对等的。

二、对比英汉动物习语的特点

由于在这方面进行对比论述的研究已太多,我就不在此作过多详尽的罗列陈述,只简略提及。英汉动物习语有喻体相同,喻义相近的情况,即用同样的动物来喻指相同或相近的意思。英汉都用驴(ass/donkey )来喻指"蠢笨"之类的贬义,如用:a stupid ass (蠢驴)来形容一个人笨;用狼(wolf )喻指凶残、贪婪,如:a wolf in sleep'clothing 。

有些用了同样的动物却表达了不同的意思。如东西方对待猫头鹰

owl 态度就不一样,

西方人认为它是智慧鸟,习语as wise as an owl 即是一例,中国人却认为它是不幸的象征。还有些用了不同的动物喻体,却表达了相近或相同的含义。如:a willing horse

(孺子牛)等。三、产生动物习语异同的语意理据

既然产生了前面英汉动物习语的异同喻意,那么去探求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就十分有必要了。

1.自然、

生活环境地理环境是文化诞生的摇篮,地理气候环境的差异,产生了不同的生活方式和不同的动物。中国自古就是个农耕社会,生产生活都在陆地上进行,同时中国是个农业大国,"牛"成为最重要的劳作工具,因此许多习语将"牛"等与生活密切的家禽纳入其中。而英国是典型的岛国,四面环海,气候湿润,适宜牧草生长,因此养殖业、畜牧业和航海业发达,从而产生了许多与海洋生物有关的比喻,这就解释了英语习语中大量的以"

fish"为喻体的现象,如:as mute as a fish (噤若寒蝉)、a big fish (要人)、a

cold fish (冷酷无情的人)、a fish (新手)、a queer fish (性格古怪的人)、fish in the air (缘木求鱼)、not the only fish in the sea/plenty of fish in the sea

(多的很,不稀罕)、only a small fish

(只是个小人物)等等。当我们用牛进行农业生产时,英国人用马,同时马也是他们的交通工具和运动工具之一,因此英语习语中用马的现象远远多于汉语,英汉习语有时出现了我们用牛英语用马表达类似含义的现象,如:as strong as

a horse (力大如牛)、a willing horse (孺子牛)、to talk horse (吹牛)、You can

take a horse to the water but you can't make it drink (牛不喝水不要强按头)等等。

汉语常用"泥鳅"隐喻"狡猾"、"圆滑"之人,这是因为我们的生存环境盛产泥鳅,而英语国家没有泥鳅,自然就没有这种联想,但有趣的是他们有鳝鱼,于是有"slippery as an eel"。西方文明以渔猎和游牧文明为主,为了放牧和狩猎,狗成了重要帮手,于是牧羊犬、猎犬产生了,狗成了西

方国家不可或缺的动物,人们爱护狗,于是对"狗"持褒义。中国盛产老

虎,老虎是百兽之王,而英国并没有这种动物,他们把狮子当成了国家的象征,于是出现了"虎狮"对应,如:a lion in the way (拦路虎);lion's mouth (虎口);to beard the lion in the den

(虎口拔牙)等等。尽管东西方生活的地理环境不同,但人类毕竟有着同样的大脑、类似的生活经历,因此对动物的观念多少也有重合之处,这些共性使得描绘同一特征用了同一动物。

2.认知角度

2.1隐喻认知方式隐喻无处不在,我们日常的口头交际中平均每三句话就会出现一个隐喻。作为语言精华的习语也蕴藏着大量的隐喻。换句话说,语言从本质上讲是隐喻的,绝大多数习语也都是具有隐喻性的。【3】隐喻是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事物之间的含蓄比较,从一种事物认知另一种事物【4】。人们利用动物习语来隐喻另一种事物的特征。

英语中许多动物被用来通过借该动物某一特征隐喻其象征意义。名词隐喻,如:You're just the cat's paw (你只不过是被人利用的对象);He

is an old fox

(他是只老狐狸)。动词隐喻(动物名称直接作动词借喻该动物的特征),例:to parrot/ape (模仿);to wolf down (狼吞虎咽);to fish (捕鱼);to monkey (捣乱);to duck (迅速俯下);to fox (以诡计愚弄)而汉语也有隐喻词,动物名词加动词来表达动作的状态,如:牛饮;熊抱;狐疑;鸟瞰;鲸吞等等。

我们还用动物形象来描写识别天象,因为如多星座外形与某些动物相近。如:the Great /Little Bear

(大小熊星座)由于文化不同,英汉两个民族对同一动物认识形成的隐喻义有时也有差异,用了不同的动物隐喻相同的含义,如:a drowned rat (落汤鸡);a

black sheep

(害群之马)等等。但随着跨文化交流的加强,我们有时把一种文化中的动物习语直译到另一种中,也不会造成误解。如"纸老虎"其隐喻义为外强中干的人,其隐喻义西方人早已接受了"paper tiger",类似还有"crocodile's tears"直译为"鳄鱼眼泪"。

2.2临近联想认知方式

为什么英汉动物习语会有表达同一意义却用了不同的动物现象?这与临近联想的认知模式有关。我们中国人自农耕时代,生活周围接触最密切的动物多为牛、猪、鸡、鸭、狗,因此以这些动物作为习语最多,于是有了"力大如牛"、"牛高马大"、"对牛弹琴"、"猪狗不如"等等。而英国四面环海,水草丰裕,畜牧业、航海业发达,于是他们生活中最密切的动物为鱼、羊、狗、马等,自然习语也多与它们有关。

但是毕竟我们都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生活方式尽管不同,但农业社会依然有相同的动物生活在两个世界,正因如此,就有了习语重叠现象,即用了相同的动物创造习语,见下图:

2.3移情认知方式

移情认知方式即使换位思考的认知方式,对于同一动物,站在不同的角度,它也就有了褒贬义之分。如"姐姐的儿子是个小老虎",这里"老虎"带有爱意,说明孩子活泼健康,

显然是站在自己的角度来称呼姐姐的

人文社科

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09年07期

252约翰?罗默的剥削理论初探

□鲁婷婷

(黑龙江大学研究生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80)

摘要:罗默超越了传统剥削理论,提出了非劳动价值论的剥削概念,并对社会主义的剥削现象进行了分析,其理论在中外理论界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试图通过对罗默剥削理论的简要介绍,展现其丰富内涵。

关键词:罗默非劳动价值论剥削理论

儿子;如果很憎恶一个凶恶的女人,站的立场又不一样,"她是个母老虎",这里的"老虎"成了贬义词。在英语中owl(猫头鹰)是智慧的象征,那是因为人们站在猫头鹰智慧的一面来看待它,于是有了"as wise as an owl",而中国人站的角度不同,认为它的叫声凄厉,说它在叫孝,谁要是在树林中听见了猫头鹰的叫声,就预示着家里可能有人会死。于是猫头鹰成了贬义代名词。还有龙的形象由于移情认知方式不同,形象大相径庭,中国人将蛇、鸟、熊、虎等多种动物形象融合到一起,产生了龙这种综合性图腾形象,反映了华夏族不断融合的过程,将龙作为一种图腾崇拜,于是有了许多有关龙的褒义成语,西方人将龙描绘成一只长着翅膀,拖着蛇尾的巨大蜥蜴,嘴里还喷火,西方人站在了龙的对立面,把它当成了罪恶的异教徒。著名叙事诗贝奥武夫Beowulf就描绘了代表正义的贝奥武夫和代表邪恶的恶龙之间的战斗。此外,还有蝙蝠在汉语里褒义,因为"蝠"与"福"同音,英语里的蝙蝠与罪恶黑暗联系在一起,孔雀在汉语里有华丽富贵的形象,在英语里成了骄傲的代名词等等都与人们站的角度不同有关,也即是移情认知方式的差异。

正是由于以上我所分析的地理环境、认知方式等等的不同,导致了人们对待动物有了褒贬不同观念。

四、结语

本文仅仅是从一个视角来分析东西方文化语言现象,但其引发出来的文化现象值得我们更深入的思考。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又反过来影响了语言,我们可以从语言现象中分析到许多有趣的文化现象,这也就是透过语言看文化;反之,语言现象的产生源于文化现象,我们如果能多了解西方文化,就能更准确的理解产生的语言现象,从而避免了文化交往中的误解。

参考文献:

[1]The New Oxford Dictionary of English[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908

[2]辞海[M].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4333

[3]张镇华等.英语习语的文化内涵及其语用研究[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131

[4]骆世平.英语习语研究[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196

作者简介:何玉玲(1985-)女,湖北人,成都理工大学研究生院,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研究生

约翰?罗默(John E.Roemer)是分析的马克思主义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致力于运用西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对马克思的经济理论进行研究,剥削理论是其核心思想之一。

一、罗默剥削理论的逻辑与现实起点

罗默剥削理论的提出具有深刻的逻辑根源与现实基础。

罗默认为,由于马克思阐明了资本主义制度的不道德性,使得其思想至今仍然十分重要。鉴于当代新古典经济学家大肆宣扬资本主义在道德上是中性的这一事实,从道德角度质疑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正当性即成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他认为,马克思的剥削理论是基于劳动价值论的,并没有达到从道德上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目的,只是技术意义上的事实描述,而不是道德意义上的价值判断。更重要的是这种剥削理论的基础--劳动价值论--是错误的。罗默声称,用当代西方经济学的方法同样可以证明资本家剥削工人这一事实。因此,罗默提出了基于非劳动价值论的、以道德上批判资本主义为旨趣的剥削理论。这正是其剥削理论的逻辑起点。

至于罗默剥削理论的现实基础,正如罗默在《剥削和阶级的一般理论》的序言中所声称的:"正是下面的问题促使我做出这样的研究,即马克思主义如何说明社会主义国家的明显的阶级现象和政治行为?……而1979年中国和越南之间的战争更激起了我研究这个问题的兴趣。"

[1]用过去人们普遍接受的理论无法解释同样受共产党领导,都是社会主义国家,走过了类似道路的中国和越南之间的战争。因此,罗默试图以一种新的更有说服力的非常彻底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来理解与分析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和政治行为。正如罗默所言"马克思的剥削理论正是他的政治理论赖以提出的基础。"[2]基于此现实起点,罗默集中探讨了马克思的剥削理论。

二、约翰?罗默剥削理论的内容

与马克思不同,罗默剥削理论的基点是非劳动价值论。

(一)剥削的概念界说

罗默运用合作博弈论的"核心"思想,从财产关系的角度对剥削作出了非劳动价值论的定义。他指出:"这个剥削的一般定义是一个博弈论的定义,它与劳动价值理论并没有特殊的关联。……在剥削的一般理论中,取代劳动的转移,首先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概念是财产关系。"[3]在这个博弈论的定义中,财产关系是核心概念。罗默进而指出:"剥削这个概念具备如下条件,即当且仅当下面这些条件存在时,一个群体S在一个较大的团体N中才是受剥削的:(1)假定存在着这样一种选择,在这样的选择中,S总是比现在的状态更好。(2)在这样的选择中,群体S'作为N减去S后的剩余物,即作为S的补充物,总是比现在的状况更坏。"

[4]在此罗默假定群体S能够做出一种选择:如果这种选择使S处于更好的状况,那么S是被剥削的,如果使S的补充物S'处于比目前更糟糕的状况,那么S'是剥削的。

罗默指出"剥削的概念总是以某种方式牵涉到不平等。"[5]基本这种认识,提出了剥削存在的第三个条件:"(3)S'在与S的关系中占据优势。"[6]S'与S之间的不平等关系源于的生产资料的私人所有权(财产关系),在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的剥削理论中,这被当作背景看待,而罗默把它理解为剥削的前提,进而提出了其基于非劳动价值论的剥削理论。

(二)剥削的具体形式

在从理论上界定了剥削的内涵之后,罗默探讨的视角从抽象的一般理论转向了具体社会形态,解析了三种不同的剥削形式:

1、封建剥削

罗默说:"我可以这样定义一个处于封建社会的人,如果对封建财产权的分配是平等的--即不存在一些人(封建领主)拥有的对劳动的权利超过另一些人(农奴)的不对称现象,他的境况会更好,那他就受到了封建剥削。"[7]也就是说,在封建社会的经济博弈中,如果农奴们从封建的财产关系中撤出境况好转,则在这种关系中他们是被剥削的;与此相应,如果领主们因为农奴们的撤出而受到损害,他们就是封建剥削关系中的剥削者。

2、资本主义剥削

正如罗默所指出的,资本主义社会劳动的形式发生了变化。封建制度下进行剩余劳动是明显的,"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没有人被强迫出卖其劳动力。"[8]资本主义剥削"被表面看来个人没有进行剩余劳动所加剧"

中英文中关于动物习语的对比研究剖析

[摘要] 在人类历史发展的漫长进程中,动物一直与人类保持着密切联系,并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亲密无间的关系使得人类对动物产生喜爱或同情或厌恶或恐惧的错综复杂的情感,人们也常常借动物来寄托和表达人们的情感,所以在英汉两种文化中都有许许多多与动物相关的词汇。语言中的词汇反映了文化发展的差异,由于受历史、习俗、价值观念、宗教信仰等诸方面文化因素的影响,英汉两种语言赋予动物词汇以各自特定的文化内涵。本文通过对英汉语动物习语对比研究,探讨两种语言折射出的文化信息的差异。由于文化差异、审美价值取向差异、社会心理差异、地理环境差异导致中英文动物习语的语义及内涵的差异;因此,在跨文化交际环境下,为传达语言准确信息就必须挖掘动物习语所隐含的文化信息。从而帮助人们顺利、恰当地进行跨文化交流。 关键词:动物词汇;英语;汉语;文化;内涵 中英文中关于动物习语的对比研究 习语是人类文化的积淀,是语言的精华,是表达完整意义、结构定型的短句,是多种修辞、特别是比喻手段的集中表现。英汉两种语言都以习语丰富而著称,其中动物习语颇丰,有的习语折射出了中英的历史、文化渊源。动物习语的使用可以使英汉两种语言形象生动、性格鲜明、色彩丰富。本文将通过研究中英文动物习语在英汉文化中的文化意义异同点;动物词在英汉两

种语言中相关文化内涵;文化差异、审美价值取向和社会心理的差异的影响;英汉动物习语具体比较;英汉翻译中应该注意语言的文化内涵等方面来探讨两种语言折射出的文化信息的差异。 一、同一动物词在英汉文化中的文化意义异同点 (一)人类文化的一般进化导致英汉动物习语的共性 人类文化的一般进化反映在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就是各民族在生活经历,思想认识上所存在的某些共性。①这种共性也被称为文化重叠(cultural overlaps)。在英汉语动物习语中也表现出了许许多多的相似或相同之处。例如,英汉语中都用公鸡来比喻骄傲(as proud as a peacock),用熊来比喻粗暴的脾气(be like a bear with a sore head),用蜜蜂来比喻勤劳(as busy as a bee),用猴子来比喻淘气、顽皮(monkey with)②,用猪来比喻胖、贪吃(as fat as a pig, make a pig of oneself),用蜗牛来比喻速度缓慢(as a snail’s pace),用鹦鹉来比喻学舌(parrot fashion),用驴来比喻固执、笨拙(as stubborn as a donkey, as stupid as a donkey),用羊羔来比喻温顺(as gentle as a lamb)③等。下面的几个句子中的喻体也和汉语中的喻体比喻形象都非常相似:

从英汉动物习语的对比看文化差异

学科分类号0502 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设计)题目(中文):从英汉动物习语的对比看文化差异 (英文): On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from Animal Idioms 姓名郭倩倩 学号 200504091237 院(系)湖南科技学院外国语言文学系 专业、年级英语专业2005级 指导教师罗小英

2009 年 5月08 日 On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from Animal Idioms Submitted by Guo Qianqian Supervised by Associate Professor Luo Xiaoying submitted to The Foreign Languages Department In partial fulfillment of the requirements for the degree of Bachelor of Arts in the subject of English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Yongzhou May, 2009 湖南科技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诚信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是本人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成果不存在知识产权争议,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

英汉动物习语隐喻对比浅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ee13691406.html, 英汉动物习语隐喻对比浅析 作者:郑紫元 来源:《校园英语·月末》2019年第12期 【摘要】隐喻在人类的生活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可以说隐喻无处不在。在传统的隐喻观点当中,隐喻如同明喻、夸张一样,仅仅是一种修辞手法。然而随着语言学的发展,语言学家逐渐意识到隐喻已经成为人们认识世界和了解世界的重要手段之一。动物是人类最亲密的伙伴之一,同时在隐喻的研究过程当中,动物一直是被关注的焦点,这种关系使得我们人类与动物之间产生了极其复杂的情感。而动物习语是指包含表示动物单词的习语。动物习语不仅能形象地表现出某种品质、性格,还可以简洁的描述某些事件及传达某种情绪。动物习语理应引起关注。 【关键词】隐喻;动物习语 【作者简介】郑紫元(1989.04-),山东人,长春建筑学院,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 一、研究目的及意义 目前,许多研究者都集中在隐喻的研究上,隐喻对理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的内容认为,无论是在思想上还是在行动上,隐喻都普遍存在于日常生活中。隐喻在本质上是认知的。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思维能力是随着人们认知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创造性的思维能力,是认知发展的高级阶段,是人们认知世界,特别是认知抽象事物不可缺少的一种认识能力。 人和动物有许多不同和相同之处,通过对动物习语的研究,我们可以对不同种类的动物有更多的了解。此外,我们可以更多地了解自己和彼此。英汉动物习语隐喻能使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和文化。在一些人的心目中,理解動物隐喻的困难总是存在的。通过分析这些差异,可以很容易地理解动物隐喻。本文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外语学习者获得动物习语的真实意义。减少他们在谈话中遇到的失败。 二、同一动物形象的不同喻义 1.狗。狗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动物,通常被人们当作宠物或者用来看守或猎食。当然,在英汉动物习语中,狗的喻义也存在差异。在中英文化中,狗与人类都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最明显的区别是人对狗的态度。汉语中,很多关于狗的习语都是谈论人类的行为或特征,表达他们的感情和态度。通常情况下对狗的表述都是否定的。例如:狗仗人势、狼心狗肺、狗改不了吃屎、狗男女等等。然而许多研究表明,狗在英语中的含义与在汉语中有很大的不同。狗在英语

英汉语言差异比较研究

英汉语言差异比较研究 廖国强夏宏钟 (四川理工学院,四川643000)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的当今世界,我们对外交往中跨文化的言语交际显得愈发重要。本文通过对英汉语言的对比研究,就两种语言中常见的差异点进行了分析与归纳。 关键词:英语汉语差异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不同的文化氛围自然会呈现不同的文化形态,而这种文化差异反映到语言层面上则表现为语言差异。著名语言学家赵元任认为,“所谓语言学理论,实际上就是世界各民族语言综合比较分析研究得出的科学结论。”通过对比分析和研究,我们不仅可以进一步认识外语和母语的特性与差异,认识不同语言的各个层面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而且能够有意识地注意不同语言各自的表现方法,有利于跨文化交际中防止语言表达错误,避免运用失当,从而达到成功交际的目的。 1. 谱系的差异 作为世界通用语言的英语,属于印欧语系(Indo-European language family),是一种拼音(alphabetic)文字,单词有重音、次重音等,没有四种声调(tone),但句子可以有不同的语调(intonation);汉语属于汉藏语系(Sino-Tibetan language family),是一种表意(ideographic)文字,音节有四种声调变化,语调也很丰富。 2. 语言类型的差异 英汉语言从形态学分类来看,英语属于综合分析语(synthetic-analytic language),是从综合型向分析型语言发展的语言,即主要通过词本身形态变化(inflected forms)来表达语法意义;汉语是以分析型为主的语言(analytic language),即语法关系不是通过词本身的形态变化来表达,而是通过虚词和词序(word order)等手段来表示。 3.词汇的差异 1)功能上的差异 英语的冠词和汉语的量词、助词为各自语言所独有,通常无直接对应。英语中无汉语中的助词,但可通过动词的时态和体式、句式陈述与疑问等与汉语的助词功能相对应;汉语中也没有英语中的关系词和反身代词,但可通过词组、短句和相应的词汇运用来替代;英语中谓语动词的使用要受一定限制,汉语中动词的使用灵活,受限小,因而导致汉语多用动词,英语多用名词的现象;英语中的连词和介词的使用频率比汉语中更高;英汉语言都有许多相同的构词手段,但重叠法汉语常用,如千千万万、家家户户、干干净净等,英语罕用;英语的典型特征是词缀丰富,汉语的典型特征是形态变化少;英语多代词,汉语多实称;英语多变化,力戒重复,常常用替代、省略和变换的表达方法避免重复。汉语用词不怕重复,常常运用实称、还原、复说的表达方法。如:He hated failure,he had conquered it all his life,risen above it, despised it in others. 他讨厌失败,他一生曾战胜失败,超越失败,并且藐视别人的失败。 2)词序上的差异 英语句中单词修饰语一般放在中心词前面,短语和从句一般放在中心词后面,汉语定语无论单词还是词组一般放在中心词前面;英语的谓词状语一般可出现在动词前后,汉语的谓词状语常在动词之前;英语中叙述和说明事物时,习惯于从小到大,从特殊到一般,从个体到整体,从近到远。汉语的顺序一般则是从大到小,从一般到特殊,从整体到个体,从远到近,两者顺序完全相反。 3)词义上的差异

自然环境下的英汉习语对比研究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查尔斯狄更斯《远大前程》的自传性分析 2 通过《蝇王》看人性 3 从阿里巴巴BB电子商务平台论中小企业的发展趋势 4 阅读中的英语词汇教学策略 5 肯尼迪演讲的语音衔接分析 6 从《喧哗与骚动》中看复合式意识流手法 7 解析《莎乐美》中的月亮意象 8 《动物农庄》中的象征意义研究 9 《永别了,武器》一书所体现的海明威的写作风格 10 在归隐中相遇—论梭罗与陶渊明的诗意人生 11 中餐菜名的英译与饮食文化传播 12 《飘》中郝思嘉性格特征透析 13 文档所公布均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原创Q 799 75 79 38 14 试论英语中的歧义与翻译 15 双语环境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 16 英汉词汇的文化内涵之对比研究 17 On Social Function of English Euphemism Expression 18 浅谈在华跨国公司的本土化策略 19 《老人与海》中的系列意象探究 20 着魔的猎人——解读《洛丽塔》中的男主人公亨伯特 21 《心是孤独的猎手》——从人物荒诞行为分析人物的孤独心境 22 隐喻在英语政治演讲辞中的认知功能—以奥巴马的竞选演讲辞为例 23 (英语系经贸英语)浅析国际资本流动——以中国为例 24 从后殖民女性主义角度分析谭恩美《接骨师之女》中的女性沉默 25 从作者夏洛蒂·勃朗特看《简·爱》 26 从《道连?格雷的画像》透析王尔德的艺术人生观 27 商务信函中委婉语的语用功能分析—基于xx公司商务往来信函 28 英语幽默语的语用研究 29 浅析英语拟声词的功能 30 论《茶花女》中女主人公玛格丽特的女性魅力在男权主义下的体现 31 简论英汉习语翻译 32 中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互动 33 达尔文主义视角下的《卡斯特桥市长》 34 Feminine Consciousness in Wives and Daughters and North and South by Elizabeth Gaskell 35 从《罗密欧与朱丽叶》和《梁山伯与祝英台》探析中西方人文差异 36 从圣诞节、愚人节和情人节分析美国节日在中国流行的原因 37 《阿甘正传》的人称视角浅析 38 从同化的角度看英语中的中文借词 39 社会实践活动对大学生的重要性 40 从《徳伯家的苔丝》看哈代的贞操观和道德观 41 英语专业学生议论文写作中连接词使用情况研究 42 美国牛仔和牛仔文化

英汉语言对比研究论文

摘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经济全球化,各国人们之间的交流已是一个必然趋势,我们对外交往中,跨文化的言语交际也显得愈发重要。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差异反映到语言层面上则表现为语言差异,不同的国家和民族的语言表现出的文化背景和思维模式都有所不同,因此我们有必要把英语与母语进行对比分析,进一步认识英语和母语的特性与差异,从而促进文化交际。 本文将从语言与文化、综合语与分析语、刚性与柔性、形合与意合,四个角度对英汉两种语言进行对比与分析,从细节之处去感受两种语言的微妙差别,从而对英语的学习有更深刻的认识。 关键词:语言与文化综合语与分析语刚性与柔性 形合与意合英汉两种语言

内容 一、引言 二、教材篇 1.语言与文化 2.综合语与分析语 3.刚性与柔性 4.形合与意合 三、课堂篇 四、疑惑篇 五、结语

英汉对比研究 语言是一面镜子,它反映着一个民族的文化,揭示该民族文化的内容;语言既是社会的产物,又是人类历史和文化的结晶。同时语言与文化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理解语言必须了解文化,理解文化必须了解语言。 汉语和英语则是在不同的历史背景和社会形态中形成 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语种,本质上都浸透着各自民族文化的特征,但是由于东西方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又使得汉英两种语言在交流中产生了碰撞。 本文将从语言与文化、综合语与分析语、刚性与柔性、形合与意合,四个角度对英汉两种语言进行对比与分析,进一步认识英语和母语的特性与差异从而对英语的学习有更 深刻的认识,进而促进文化交际。 一、教材篇 1.语言与文化 语言和文化之间有着必不可分的内在联系:一方面,语言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另一方面,文化的许多要素需要借助语言来表达,即: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是语言的管轨。语言是文化的基石——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化;语言又受文化的影响,反映文化。可以说,语言反映一个民

从英汉动物习语的对比看文化差异

学科分类号 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设计)题目(中文):从英汉动物习语的对比看文化差异 (英文): On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from Animal Idioms 姓名 学号 院(系)外国语言文学系 专业、年级英语专业 指导教师

On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from Animal Idioms xxxxx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诚信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是本人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成果不存在知识产权争议,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作者签名: 二○○九年五月 xxxxx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书 论文(设计)题目 从英汉动物习语的对比看文化差异 On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from Animal Idioms

作者姓名xxxxx 所属系、专业、年级外语系英语专业 05年级 指导教师姓名,职称xxxxx 副教授预计字数5000 开题日期9月28日 选题的根据:1)说明本选题的理论、实际意义 2)综述国内外有关本选题的研究动态和自己的见解 语言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工具。习语作为一种广为流传并具有含义的固定词组和短句,是构成语言的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英汉两个民族有着不同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社会心理背景,有些动物习语里的动物虽有相同的理性意义,但其涵义却不同;有些概念虽然类似,但不同的民族却用不同的动物习语来描述。 Strassler 对习语的功能进行研究,为以后使用习语的理论研究奠定基础。我国语言学家邓炎昌教授(2003),就动物习语在英汉语言文化进行对比,为习语的研究做出很大贡献。本论文就英汉动物习语进行研究与探讨,能让我们掌握更丰富的语言文化知识,深入了解英汉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的统一性和差异性,才能真正的学好英语并成功的进行跨文化交际。 主要内容: 引言习语在任何语言中都是精华,它的形成与历史文化和地理环境等密切相关。英汉动物习语的研究可丰富语言文化知识,加深了解中西文化差异,减少跨文化 交际中的语用错误。 1 动物习语的概说 1.1 动物习语的概念及特征 1.2 动物习语与文化的联系 1.3 动物习语的具体形式 1. 3. 1 相同的概念,相同的意义 1. 3. 2 相同的概念,不同的意义 1. 3. 3 不同的概念,相同的意义 2 英汉动物习语的文化差异 2. 1 狗 2. 2 龙 2. 3 蝙蝠 2. 4 孔雀 3 造成英汉动物习语意义不同的原因 3.1 社会习俗的差异 3.2 生活环境的差异 结语本论文是对部分英汉动物习语的异同的初步归纳和研究,由于社会背景和历史文化传统的差异而导致英汉不同的动物习语的表达意义.文化观念的研究随形 势的发展而层出不穷,动物习语的语言特色及修辞都很有研究价值。 研究方法: 对比、理论分析、举例论证、归纳总结

英汉语-恐惧-情感隐喻认知对比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英汉语"恐惧"情感隐喻认知对比 作者:陈家旭, CHEN Jia-xu 作者单位:浙江财经学院,爱尔兰研究所,浙江,杭州,310018 刊名: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SICHUAN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年,卷(期):2008,24(1) 被引用次数:12次 参考文献(6条) 1.叶奕乾普通心理学 1997 2.Kovecses Zoltan Metaphors of Anger,Pride,and love:A Lexical Approach to the Structure of Concepts 1990 https://www.sodocs.net/doc/ee13691406.html,koffG;M.Johnson Metaphors We Live By 1980 4.Ning Yu The Contemporary Theory of Metaphor 1998 https://www.sodocs.net/doc/ee13691406.html,koff G Women,Fire and Dangerous Things 1987 https://www.sodocs.net/doc/ee13691406.html,koff G The Contemporary Theory of Metaphor 1993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陈家旭.Chen Jiaxu英汉语"喜悦"情感隐喻认知对比分析[期刊论文]-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7) 2.罗晓燕英汉"嫉妒"情感隐喻的体验哲学和文化阐释[期刊论文]-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9(5) 3.杨瑶.Yang Yao英汉语"悲""喜"情感隐喻的认知对比[期刊论文]-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 4.秦耀咏.QIN Yao-yong英、汉情感隐喻认知比较[期刊论文]-玉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2,23(2) 5.吕文静.LV Wen-jing英汉"焦虑"情感隐喻认知对比分析[期刊论文]-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09,26(12) 6.曹蕾英汉"红"之情感隐喻意义对比分析[期刊论文]-现代语文(语言研究)2008(7) 7.卓静单一型情感隐喻和冲突型情感隐喻的认知构建[学位论文]2006 8.孙毅.SUN Yi汉语"心"义族衍生的隐喻路径求索[期刊论文]-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39(1) 9.程浩.CHENG Hao汉英体育语言中隐喻认知的对比研究[期刊论文]-外语研究2005(6) 10.樊辉.宫雪.戴卫平刍议"心"的隐喻[期刊论文]-现代语文(语言研究)2008(5) 引证文献(12条) 1.李荣娟儿童的创造性隐喻和外语学习[期刊论文]-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0(2) 2.武贝贝从隐喻认知角度看汉语中“忧愁”的情感表达[期刊论文]-现代语文(语言研究) 2013(10) 3.欧国芳汉式英语原因分析及英语教学对策探讨[期刊论文]-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 2010(9) 4.谢暮松英汉隐喻认知异同的根源分析[期刊论文]-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09(2) 5.向友青英汉"恐惧"的认知原型研究[期刊论文]-怀化学院学报 2010(6) 6.胡玲玲英汉“恐惧”情感隐喻对比分析[期刊论文]-考试周刊 2013(55) 7.金花漫奥巴马就职演说辞的隐喻特色解读[期刊论文]-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4) 8.金花漫英汉语"火"词语的情感隐喻认知[期刊论文]-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1) 9.袁红梅英汉"恐惧"隐喻对比研究[期刊论文]-疯狂英语(教师版) 2009(4) 10.胡越坚.王菊兰浅析英汉"心"词汇的隐喻认知特点[期刊论文]-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3)

(全英文论文)英汉谚语中动物词汇的对比研究

广告翻译中的语用失误研究查尔斯狄更斯《远大前程》的自传性分析中式菜肴命名的文化内涵与英译 A Journey through Harsh Reality: Reflections on Gulliver ' s Travels 目的论视角下《瓦尔登湖》两个中文译本的分析从《红楼梦》和《飘》看中美恭维语比较从《荆棘鸟》中三个女性形象解读女性主义发展 浅析隐藏在“面纱”之后的伯莎梅森小说《飘》中瑞德巴特勒的人物性格分析用会话含义理论分析《傲慢与偏见》中的人物对白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红字》中替罪羊形象的分析英语中常用修辞格 莎士比亚悲剧《麦克白》中的人文主义浅论创造性叛逆—以《一朵红红的玫瑰》三个译本为例Linguistic Features of English Advertising Language and Its Translation 《蝇王》中火的象征意义的转变 功能对等角度下《最后一片叶子》的翻译策略《麦田里的守望者》霍尔顿考尔菲德精神世界的分析Who Was to Blame:The Influence of Community on Pecola 公布英语题目均有原创英文论文可交流Q:799 75 79 38 论中学英语教学中各种教学法的融合与运用 美国黑人英语的句法特征《老人与海》中桑迪亚哥的硬汉形象探析从电影《刮痧》看华裔美国人的身份危机 《围城》英译文本中隐喻的翻译策略 Advertising and Its Application 伊丽莎白.贝内特与简.爱的婚姻观之比较剖析简爱性格的弱点 从概念整合视角解读《老友记》中的言语幽默情感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从《简爱》的多译本看中国两性关系的变化萨克雷眼中的女性---文本分析名利场中的女性 A CP-based Analysis of Humor in Friends 英汉称谓语对比研究北欧神话中的毁灭与重生思想信用证支付方式下进口方面临的风险及其防范从认知角度看“水”的一词多义现象电影《喜福会》反映出的中西家庭价值观的差异用陌生化理论阐述《红色手推车》的悲剧色彩 《玻璃动物园》中的逃避主义解读《瓦尔登湖》中寂寞观的超验主义分析广告翻译中的语用失误研究 中美文化差异对商务谈判的影响 论例句在中学英语课堂中的应用英汉动物习语的隐喻认知分析分析年龄因素对英语学习的影响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从语言的角度分析《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的儿童形象从语境视角浅析《生活大爆炸》中反语的幽默属性 中外汽车文化对比研究英汉衔接手段对比分析--基于The Old Man and the Sea 及其译本的对比分析 论英汉数字习语的差异及翻译 《名利场》和《嘉莉妹妹》女主角形象对比浅析中西方文化差异对广告翻译的影响美国战争电影的人性和文化透视--以《拯救大兵瑞恩》为例 Text Memorization and English Learning 论《小妇人》的叙事技巧提高初中生阅读能力的研究 A Contrastive Study of English and Chinese Gratitude Expressions 《老人与海》的象征意义探究 非语言交际在国际商务谈判中的运用 中外大学校训对比研究从关联理论看英文电影字幕翻译中的减译 Pursuing a Harmonious Man-Woman Relationship In The Thorn Birds 对《老人与海》中主人公的 性格分析环境、性格、命运--评《远大前程》主人公皮普从语用学角度分析《复仇者联盟》中的言语幽默 《珍珠》中的生态思想教师的个性与语言教学 《老人与海》中马洛林形象的不可或缺性浅析《威尼斯商人》中的金钱观 “适者生存”——浅析飘的主题浅析《德伯家的苔丝》中的苔丝悲剧的成因 《荆棘鸟》女性意识浅析《闻香识女人》角色分析论《法国中尉的女人》中萨拉的女性主义的显现 肯尼迪演讲的语音衔接分析论罗伯特弗罗斯特诗歌的黑色基调---在美国梦里挣扎

A Comparative Study of English and Chinese Animal Idioms 对英汉动物习语的对比研究

A Comparative Study of English and Chinese Animal Idioms 对英汉动物习语的对比研究 外国语学院

Abstract Language is the carrier of culture, and idioms are the essence of language, which has a strong expressive function and national colors. In both English and Chinese idioms, animal idioms occupy a large number. 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 of human society, many animals are tamed to become domestic animals serving people, and many others have become people’s pets. Many animals have become a kind of symbol in people’s thinking and this symbol is reflected in the language. These animal idioms reflect different cultural connotations of different nationalities. This paper aims to disclos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English culture and Chinese culture through comparing the connotation of animal idioms in both languages. Key words: animal idiom; comparison; cultural connotation

(全英文论文)英汉谚语中动物词汇的对比研究

广告翻译中的语用失误研究 查尔斯狄更斯《远大前程》的自传性分析 中式菜肴命名的文化内涵与英译 A Journey through Harsh Reality: Reflections on Gulliver’s Travels 目的论视角下《瓦尔登湖》两个中文译本的分析 从《红楼梦》和《飘》看中美恭维语比较 从《荆棘鸟》中三个女性形象解读女性主义发展 浅析隐藏在“面纱”之后的伯莎梅森 小说《飘》中瑞德巴特勒的人物性格分析 用会话含义理论分析《傲慢与偏见》中的人物对白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红字》中替罪羊形象的分析 英语中常用修辞格 莎士比亚悲剧《麦克白》中的人文主义 浅论创造性叛逆—以《一朵红红的玫瑰》三个译本为例 Linguistic Features of English Advertising Language and Its Translation 《蝇王》中火的象征意义的转变 功能对等角度下《最后一片叶子》的翻译策略 《麦田里的守望者》霍尔顿考尔菲德精神世界的分析 Who Was to Blame:The Influence of Community on Pecola 公布英语题目均有原创英文论文可交流Q:799 75 79 38 论中学英语教学中各种教学法的融合与运用 美国黑人英语的句法特征 《老人与海》中桑迪亚哥的硬汉形象探析 从电影《刮痧》看华裔美国人的身份危机 《围城》英译文本中隐喻的翻译策略 Advertising and Its Application 伊丽莎白.贝内特与简.爱的婚姻观之比较 剖析简爱性格的弱点 从概念整合视角解读《老友记》中的言语幽默 情感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从《简爱》的多译本看中国两性关系的变化 萨克雷眼中的女性---文本分析名利场中的女性 A CP-based Analysis of Humor in Friends 英汉称谓语对比研究 北欧神话中的毁灭与重生思想 信用证支付方式下进口方面临的风险及其防范 从认知角度看“水”的一词多义现象 电影《喜福会》反映出的中西家庭价值观的差异 用陌生化理论阐述《红色手推车》的悲剧色彩 《玻璃动物园》中的逃避主义解读 《瓦尔登湖》中寂寞观的超验主义分析 广告翻译中的语用失误研究 中美文化差异对商务谈判的影响

从认知的角度看英汉隐喻的文化差异

从认知的角度看英汉隐喻的文化差异 发表时间:2009-09-21T10:05:04.950Z 来源:《中国教育与社会科学》2009年第5期供稿作者:罗红玲 [导读] 古今中外对隐喻的研究历史可以说源远流长 贵州师范大学大学外语教学部贵阳550001 摘要:本文从认知隐喻观的视角对英汉两种语言中的隐喻进行跨文化对比分析,找出其异同,并分析其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提高跨文化隐喻理解能力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英汉隐喻认知跨文化对比A contrastive study of the metaphorical cognition in English and Chinese Luo Hongling Abstract:By introduc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nceptual Metaphor theory,the article separately discusses the similarities and the differences in English and Chinese and points out that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should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cultural implications within metaphors,which will help enhance the students’ ability to interpret them properly. Keywords:English and Chinese metaphorsCognitionCross culturalContrastive study 【中图分类号】G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646(2009)05-0029-02 1.引言 古今中外对隐喻的研究历史可以说源远流长。西方的隐喻研究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传统隐喻的研究一直局限在修辞学研究的范畴,从亚里士多德的“名词替换”到当代语用学家Mac Cormac的“隐喻作为一种特殊的言语行为”,学者们试图从多维视角对隐喻进行阐释,但是在解释隐喻的深刻内涵方面遇到了问题。认知语言学从认知的角度对隐喻进行研究,一改传统的把隐喻看作纯语言现象的研究方法,在语言学界掀起了一场隐喻的认知科学革命。其代表人物当属Lakoff和Johnson。他们认为,隐喻在口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它不仅出现在语言中,也出现在思想与行动中,人们用以思考与行动的普遍概念体系在本质上是隐喻的。概念体系决定了人们感知的内容及其行动方式。“我们赖以思维和行动的一般概念系统,从根本上讲是隐喻式的。”[1] 2.当代隐喻认知理论 认知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一种方法。当今认知语言学主要有三种方法表征:经验观,突出观和注意观。认知语言学经验观认为,人是通过自身的经验认识世界的,或者说人类的认知以人与外部世界的相互作用为基础。因生活环境千差万别,在和外部世界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不同的民族形成了对世界的不同认知结果,即经验具有文化差异。这些认知结果以概念的形式存在。和这些概念相对应的是语言表达形式。因此,研究语言表达中的概念隐喻,可以使我们了解人们是怎样认知自身和外部世界及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的[2]。Lakoff的隐喻理论是认知语言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理论在隐喻研究领域具有开创性意义。Lakoff和Johson提出了“隐喻的认知观”,这是对传统的“隐喻修辞观”的一种反叛。其理论指出了隐喻具有普遍性、系统性和概念性。80年代以来Lakoff不断发展和完善了隐喻理论,他运用源域与目标域之间的映射以及意象图式来解释隐喻现象。映射反映的是认知空间之间的关系。他认为隐喻是从一个比较熟悉、易于理解的源域映射到一个不太熟悉、较难理解的目标域。其心理基础是抽象的意象图式。他将隐喻分为空间隐喻,本体隐喻和结构隐喻三种。 Lakoff在论证隐喻是以认知为基础的同时,也认为隐喻是建立在社会基础之上的(socially based),即隐喻是以社会文化为基础的。也就是说不同的文化模式也在对隐喻理解起作用。因此理解、研究隐喻必须结合文化因素和认知因素来认识和展开。由于思维和文化模式的不同,英汉两种语言中的隐喻的生成和理解都存在着差异,因此,对英汉隐喻的认知对比研究就非常有意义了。本文作者探讨认知隐喻在英汉语言中的异同以及产生这种异同的深层原因,深化对概念隐喻的认知作用的认识,以求对认知化隐喻理论加深认识并对隐喻的理解有所启示。 3.英汉隐喻的共性分析 尽管汉语和英语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语言,但它们中的很多隐喻表达方式却具有相同或相似的隐喻概念基础。这种跨语言的共核构成英汉隐喻能相互理解的基础,也是英汉隐喻中许多不谋而合的隐喻现象存在的终极原因。 3.1英汉隐喻在工作机制上的共同点。Lakoff和Johnson已经指出隐喻通常是从一个比较熟悉的、较易理解的源域映射到一个不太熟悉的、较难理解的目标域,他们进一步说明隐喻的本质即是以一种事物去理解和体验另一种事物。这里所谓的“一种事情”即指的是始源域;“另一种事物”就是目标域。作为始源域的事物是隐喻的认知基础,通常是为人们所熟悉的有形的、具体的东西,而作为目标域的往往是人们感到陌生的、抽象的东西。如Life is a journey这个隐喻是用较具体的、为人所经常体验的“journey”去映射“life”,而反向的映射几乎不能成立;其它诸如Time is money以及用空间关系表达抽象的时间感情的隐喻用法都可以说明隐喻的这种工作机制。从认知角度看这符合人们的一条基本认知原则,即从可及性较强的概念映射到可及性较弱的概念更为自然,英汉语言中的隐喻在工作机制上具有很多的相同点,即都体现的是由基本认知域到抽象复杂认知域的隐喻认知方式。 3.2英汉隐喻具有共同的生理基础。这方面的共同性主要体现在英汉语言中对于情感的表达。研究表明在英汉语言中人们更多地运用隐喻概念表达情感而较少用直接方式表达。这种隐喻概念化的过程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生理基础决定的。Lakoff对于“怒”进行的实例研究,以及林书武以英汉语料为基础的对“愤怒”的概念隐喻的研究都表明情感概念具有生理基础。如:“怒”常常是根据人的体温、热度和内压进行概念化的,人们发怒时的生理变化构成了语言对其进行概念的基础。所以,尽管隐喻概念在英汉语言中表达方式有些不同,但其基本隐喻概念是相同的:Anger is heat Anger is fire或Anger is gas in a container、汉语中的说法诸如:“一腔怒气郁结于心中”、“怒火中烧”、“火冒三丈”、“发泄怒火”等等。这些英汉语料都证明对情感的隐喻化表达具有相同的生理基础,并且体现出语言间的共性。 3.3英汉隐喻具有共同的认知物质基础。隐喻的物质基础指的是隐喻认知赖以产生的具体的、有形的、客观存在的实体。英汉语言中很大一部分隐喻来自于空间概念。根据方位主义( Localism )的观点,空间关系及其词语是最基本的。这可能是因为人们最初的感知是从感知自身运动和空间环境开始的,在认知和语言发展过程中最初用于空间关系的词语后来被用来喻指时间状态、过程关系等抽象概念,这是概念隐喻认知的结果。如在英语中我们惯于用方向介词“up”和“down”来谈论我们的感受。“up”代表肯定、积极,而“down”代表否定、消极。如:“I’m feeling up”,“He is really down”等;在汉语中“上”通常与好事物相连,“下”通常与不好的事物相连。比如:“考上大学”,“赶上火车”,“上调”,“下场”,“下调”等。由于具有相同的认知物质基础,在这方面的汉英隐喻语言体现了很大的共同性。

与动物植物相关的英汉习语及其文化对比研究(1)

一般来说,历史悠久的语言都会有大量的习语。英语与汉语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使用最广泛的语言,也是表达手段最丰富、文化传统最灿烂的语言。在英汉两种语言中,习语以其所特有的结构和特征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它是语言的精华,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寓意深刻,具有浓厚的地方和民族色彩。习语来源于生活,是人们在劳动过程中创造的,蕴含着大量的文化信息。从与动物、植物相关的英汉习语可以反映出民族特征,反映出该民族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反映出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1与动物相关的英汉习语及其文化差异 1.1与动物相关的英语习语 不同的民族生活在不同的环境里,对生活的体验、感受有很大的差异,尤其对动物的喜好存在较大的差异。英语国家人喜欢宠物,因而猫cat 与狗dog 在有关动物的习语中,出现频率比较高。如: 1)cat-and -dog life 经常吵闹的生活 They lead a cat-and-dog life,so they decided to separate temporarily. 他俩老是吵架,于是决定暂时分居。 2)like a cat in hot bricks 像热锅上的蚂蚁,如坐针毡 He was like a cat in hot bricks before his driving test. 他面临驾驶考试,紧张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3)cat got your tongue 猫咬了你的舌头(一时不知说什么好) “cat got your tongue ”猫咬了你的舌头,这听起来似乎有些荒唐。这个短语是指一个人因惊讶、尴尬而一时不知说什么好。在对话中占上风的人会经常对处于劣势的人说:Why don ’t you answer me ?Cat got your tongue?用来显示自己处于优势的地位。这个问句通常是一个比较固定的说法。 4)play cat and mouse with 把……当作玩物,愚弄某人 She plays cat and mouse with her little brother,pretending to hand him a lollipop,then taking it 摘要:语言作为文化的重要载体,对文化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语言受到文化的影响,反映出民族特 征,包括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反映出该民族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语言与文化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学习一种语言就必须了解一种文化。习语是语言的精华,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寓意深刻,具有浓厚的地方和民族色 彩。 习语来源于生活,是人们在劳动过程中创造的,蕴含着大量的文化信息。通过与动物植物相关的英汉习语对比研究探讨英汉文化的差异。 关键词:英汉习语;文化信息;文化差异 中图分类号:H313.3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421(2010)01-0068-05 收稿日期:2009-11-10 作者简介:梅爱祥(1956-),男,江西余江人,教授,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二语习得;颜碧洪(1981-),女,福建福清人,硕士研 究生,研究方向:二语习得;钱语眉(1980-)女,湖北武昌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 基金项目:福建省教育厅B类课题“英语汉语典故研究及其翻译”,项目编号:JB509208. 与动物植物相关的英汉习语及其文化对比研究 梅爱祥,顏碧洪,钱语眉 (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学院,福清福建350300) 《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学报》JOURNALOFFUQINGBRANCHOFFUJIANNORMALUNIVERSITY2010年第1期 总第97期Sum No.97

英汉动物词汇隐喻意的对比分析

英汉动物词汇隐喻意的对比分析 周健安 引言 词汇是语言中最为活跃的成分,也是最能体现民族文化的语言要素。母语是英语的中国留学生在学习汉语中的动物词汇时,会因为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不同民族之间思维方式的迥异产生对汉语学习动物词汇隐喻意走入误区。所谓隐喻是一种比喻,用一种事物暗喻另一种事物。本文将举例说明英汉动物词汇隐喻意的不同并给予一定的分析,使以母语为英语的中国留学生更容易融入汉语语境中学习中文。 一、英汉动物词汇具有不同的隐喻意 这类动物词汇无论在英语还是中文里都具有十分丰富的含义,然而它们各自的丰富内涵都是完全不同的。下面拿“龙”和“狗”作为例子。 1、龙 中国古代的“龙”是有鳞有须能兴云降雨的神异动物,封建 社会“龙”是帝王和贵族的象征。“龙”在中国文化中占有显赫

地位,它不仅象征皇权、威严与神力,还象征着吉祥、财富、前途和权力,象征一种蒸蒸日上的精神。中国人对“龙”的偏爱可追溯到原始部落的图腾时代,在整个社会的历史长河中“龙”已经超越了“图腾”和“法力”的实体词汇意义,成为整个中华民族的象征。凡是与“龙”有关的词语无一不是褒词,下面是汉语中与龙有关的词一些成语: (1)望子成龙:to wish one’s son have bright future (2)龙子龙孙:to sons and grandson of dragon,which are usually used to call oneself by Chinese people (3)龙肝凤胆:rare delicious (4)龙马精神:the sprite of a dragon horse ,usu. Said in praise of a vigorous old age 而dragon在西方的象征意义与中国有关龙的传说截然不同。西方中世纪dragon是守护地狱之门的有翼能喷火的巨大怪物,象征恶魔与邪恶。在基督教里,龙被看作是一种不祥的动物。Dragon一次基本含贬义,喻指“凶暴之人”,如: (1)She is a real dragon and you had better keep away from her. 她非常凶,你最好远离她。 (2)She is a bit of a dragon around this place. 她是这里很嚣张的人。 2、狗 与龙的隐喻意恰恰相反,狗在中文里一般是贬义的,而英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