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案例】北京大学: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案例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案例】北京大学: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案例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案例】北京大学: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案例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案例】北京大学: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案例

北京大学: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案例

以全环境育人理念为指导,以激发学生主体性为导向,培育网络时代

新青年

——北京大学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案例【案例描述】在《新青年》杂志创刊100周年的背景下,北京大学以“网络新青年”为旗帜,以全环境育人理念为指导,坚持以激发青年自我教育潜能作为教育创新发展的原动力,将人的观念价值的形成机理和人的主体性的重塑目标贯穿于系统育人、环境育人、互动育人、自育育人的全过程,极大激发了青年创新创造的原动力,在自信、自省的基础上实现自育,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具体包括:观念创新,学生积极响应“融入·节制·创造”的青年网络文明观;队伍创新,支点建设带动工作覆盖面不断扩大;阵地创新,新媒体集群效应初见规模;形式创新,实现线上线下有机联动。从全国范围来看,这一实践探索具有积极示范意义。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在网络社会的时代背景下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继承与发展,是以网络为基础阵地,整合线上线下的优质资源和方式方法(包括网络舆情监管、网络文化建设、网络素养教育等),以价值传递和思想引导为主要目标的观念教育活动。着眼网络育人时代要求和学校自身文化传统,在《新青年》杂志创刊100周年的背景下,北京大学以“网络新青年”为旗帜,以全环境育人理念为指导,以激发青年主体性为导向,从理论和实践两个维度努力探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方法、途径、手段的创新。

一、工作背景与总体思路

当代大学生以其对网络技术的熟稔掌握,正在逐步消解传统教育主体既有的权威地位,面对“后喻文化”时代的来临,学生主体意

识进一步觉醒,主体地位进一步凸显,传统的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主客体关系日渐复杂和逆转。青年学生由网络社会生力军向主力军的转变,昭示了其在育人过程中的主体性回归,即逐步从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信息传播的参与者乃至网络文化环境的传承创造者。因此,尊重青年人的热情和能力,把青年人作为教育创新的主力军,是高校人才培养改革的时代内涵,也构成了新时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背景。

结合对时代发展前沿、高等教育规律、青年成长特点、实际工作经验的深切体认,我们明确了“四个育人”的总体思路:一是系统育人,通过加强学校各单位间协同,实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立体设计;二是环境育人,精心打造校园网络文化品牌,营造具有知识魅力、人格魅力、艺术魅力的思想政治教育氛围;三是互动育人,重点是教育者打好知识“补丁”、“升级”自身素质,实现与学生的“同频”交流;四是自育育人,引导青年学生在网络社会中实现自我觉醒、自我调控、自我超越、自我完善,促使健康真实的主体、自我和人格从现实向虚拟延伸。这其中,系统育人是基础,环境育人是抓手,互动育人是难点,三者最终指向是引导学生在自信、自省的基础上,实现自育育人。

二、组织实施与成果梳理

围绕系统育人目标,由北京大学青年研究中心规划和牵头组织,10余个单位联合实施“北大网络育人系统工程”,入选“2013年高校辅导员工作精品项目建设入选名单”。2014年底,学校正式成立“北京大学网络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全校网络文化建设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专项工作,逐步明确职能部门和基层院系在网络文化建设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范畴中的具体任务。

围绕环境育人目标,学校综合统筹贯通现实与虚拟两个教育场域,根据二者特点发挥各自优势,努力创建能够触动学生进行思维、引起深层情感共鸣、具有广泛认同基础的良好“大环境”,通过知、情、意、行的相互转化,引导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同思政教育目标达成一致。2015年9月,北京大学入选教育部“第二批高校网络文化建设专项试点单位”。

围绕互动育人目标,学校在“才斋讲堂”、“教授茶座”、“新青年?享阅读”读书沙龙等强调师生互动活动基础上,不断提高专任教师的网络素养和舆情意识,通过《北大青年研究》杂志、“网络舆情研究与青年工作创新”系列专题培训等平台,引导教育者主动追踪网络发展前沿,灵活运用各种网络工具开展互动式教育。 2014年7月,国内首部网络社会与高校育人工作研究专著《网络社会的崛起与大学使命的传承——北京大学网络育人工作的实践探索与理论思考》出版。

在这些工作的组织实施过程中,学校本着充分信任青年、始终尊重青年的科学教育理念,坚持以青年作为教育创新发展的原动力,将人的观念价值的形成机理和人的主体性的重塑目标,贯穿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之中,极大激发了青年创新创造的原动力,使得自育育人焕发蓬勃生机,取得一系列创新成果。2013年国庆节前夕,袁贵仁部长复函“北京大学未名发展俱乐部”(学生社团)五名学生,对他们取得的优异成绩表示祝贺,对北大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方向给予充分肯定。

1.观念创新:学生积极响应“融入·节制·创造”的青年网络文明观

2013 年起,全校开设的公选课“大学生发展综合素养”,由学校主管校领导牵头,青年研究中心(网教办)具体实施,通过课堂互

动、案例讨论、小组报告、课外实践等多种途径,集中讲授网络素养相关内容,受到90后大学生的广泛欢迎。2014年11月10日,结合课程学习与个人思考,“北京大学新青年网络文化工作室” 和“北京大学青年网络发展协会”的学生骨干联合发布《融入?节制?创造:以青春之力量建设青春之网络——北京大学青年网络文明倡议书》,还根据网络语言的风格,同步推出“网络版本”——《当鲁迅先生遭遇“双十一”,他将如何敬告青年?——以及我们是否需要所谓“青年网络文明观”?》。倡议书的“风向标”意义,引发了人民网、新华网、凤凰网等主流媒体网站的关注。

一年来,这一创新观念逐步为更多学生认同,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很好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一方面积极融入网络世界,理性定位自己所处的基本方位,在当好参与者的同时,积极向建设者的角色转变;另一方面,注意把握限度,有节制地使用网络,妥善协调网络世界与现实世界之间的关系;更为重要的是,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将视野投向广大社会群体的未来,以互联网的思维和技术量催生新的社会创新创造力量。

2.队伍创新:支点建设带动工作覆盖面不断扩大

2014 年春季,在“北京大学未名发展俱乐部”组织基础上,“北京大学青年网络发展协会”正式成立,作为高校首家以“提升青年网络素养、助力青年网络成长”为宗旨的社团,其凝聚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北大学生,通过搭建技术平台、推送网络内容、组织网络协作,来传播北大先进的校园网络文化,并侧重于网络素养的研讨和传播。

2014 年底,“北京大学新青年网络文化工作室”应运而生,定位于学生自主实施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网络思政教育的新型青年自组织机构。一年来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各种文化教育创新活动,辐射、影响和教育、引导全体北大青年网民,共同建设新时期北大特色

的校园网络文化。2015年1月,工作室入选首批“教育部大学生网络文化工作室”。

目前,随着工作室的运转日渐成熟,以其为圆心,更多有关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民间学生组织通过“入驻”形式团结在工作室旗帜下,逐渐形成了一个结构看似松散但具有高度共识的校园网络文化建设联盟。此外,工作室还在不断挖掘新青年的有生力量,正在举行中的“北京大学首届校园网络文化节”以“点赞新青年”为主题,希望通过典型选树,继续扩大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辐射范围。

3.阵地创新:新媒体集群效应初见规模

未名BBS主动向新媒体领域延伸拓展,据新浪发布的《2013校园微博发展年度报告》,“北大未名BBS”官方微博在影响力、活跃度、传播力、覆盖度、粉丝数等多项指标上,位居十大高校媒体微博之首。此外,新青年网络文化工作室还推出了“北大新青年”微信公众号,作为全国首个以推动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为主旨的新媒体平台,通过发掘学生自主性、调动青年创造性,借助网络新媒体的组织形式和突破途径,有效激发了青年学生自发、自觉、自省的力量,有力促进了主流价值观念的认同与内化。

“PKU Helper”是在网教办指导下学生自主开发、自主运营的移动客户端,目前有固定用户近2万人,在北大本科生中基本实现了全覆盖。该APP融校园无线 WiFi接入、课程表与成绩同步查看、讲座通知、未名BBS等全方位信息服务于一身,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叠加提供了全新阵地。此外,专门针对教师、家长和社会友好人士的另一APP“PKU Friend”,也正在同步开发中。

图5:“PKU Helper”移动客户端界面

4.形式创新:实现线上线下有机联动

学生自主性在被激发后,实践活动的形式创新成为一种常态。

包括宣传理性上网理念,通过微信推送、海报宣传、周边产品制作等方式,普及有关科学常识,针对“手机病”、“低头族”举办活动;整合网络资源,实现分享和共享,通过“五分钟课堂”的新颖形式,帮助目标群体跨越数字鸿沟;组织网络协作,助力实现网络梦想,在“网络梦工厂”为“网络梦想家”搭建平台、提供资源。其中,部分活动已发展成为校园品牌。

2014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期间,“脱机自习”活动正式在图书馆推出,所有参与者在存放手机后坚持无网自习,通过时间累积计算最终排名;目前,已形成示范效应,并在图书馆开辟专门阅览室,积极倡导“节制”的用网理念。

2015 年春季第20个“世界读书日”前夕,“新青年?享阅读”读书沙龙正式启动,1位领读导师、20位阅读生,围绕一本经典从不同学科视角进行激辩,“小型高端学术讨论”的模式也被师生所认可。此外,学生们还发动退休老教授参与到“书香校园”建设中,推出了“读书在前网络时代”访谈录,通过以读书为一生志业的知名教授的经验分享,让大家体悟无网年代的纯粹与纯净。

三、工作思考与努力方向

1.推动课内课外互融共生从长远角度看,我们需要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纳入传统课堂范畴,通过课堂教学的形式全面、系统、深入地解读网络信息时代校园文化的各种新现象、新问题,让青年学生对于网络信息时代的利与弊、机遇与挑战有清醒认识。与此同时,与网络公共空间进行互补,还应进一步鼓励、引导、支持举办线下的青年空间、青年沙龙等活动,提升学生的公共事务参与热情和能力。

2.形成线上线下建设合力面对网络信息时代治理难度不断加大的现实情况,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线上需要以价值引领为导

向,积极弘扬以“融入?节制?创造”为核心的青年网络文明观。在线下层面,首先要完善领导体制,从制度设计层面改变“九龙治水”传统格局;其次要注重工作机制的改进与工作队伍的建设,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引导新型青年自组织发展学生网络自组织是大学生网络群体发展的较高阶段,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需提高重视程度,及时制定和完善针对网络虚拟组织、青年自组织的管理制度,针对其发展问题与现实需要,及时提供应有服务,传递正面积极的组织观念,引导其健康发展。

4.统筹规划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我们要善于运用新思维、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一是树立“互联网+”的思维方式,校园网络文化建设要坚持以网络阵地建设为工作基础,形成全媒体之间互联共通、相互借力的态势,从而使网络阵地更能够发挥正向育人的作用。二是掌握“市场化”的分析方法,深入挖掘和发扬主旋律的优秀价值,使其真正产生传播和辐射的功能,实现其更加广泛的现实意义和普世价值。

全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优秀创新工作案例获奖名单

全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优秀创新工作案例获奖名单 一等奖 1 南昌大学积淀底蕴、以文化之——打造“前湖”文 化品牌繁荣发展大学文化 2 江西财经大学目标化牵引、课程化建设、特色化服务、 规范化推进——以“大学生村长助理服 务团”为平台创新学生社会实践模式, 服务学生成长成才 3 江西农业大学“3+1”校企合作模式下毕业生就业工作 模式 4 南昌航空大学树道德标杆、建精神平台,弘校园正气, 谱感动之歌——记“感动昌航”魅力大学 生评选活动 5 井冈山大学追寻先烈足迹,挖掘红色资源,弘扬井冈 精神,唱响红色旋律——“井冈山的红 色传说”采风社会实践活动 6 南昌理工学院八年兼程、军魂育人 7 江西师范大学实施“1+3”模式选聘辅导员,创新辅导 员用人思路及方式 8 江西中医学院实践双惟、赢在终点、积极构建高校素质 教育新模式——双惟实践班 9 华东交通大学孔目湖讲坛——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建设 新模式 10 赣南师范学院立足赣南老区,扎根客家摇篮,坚持以“精 气神”文化办学育人 二等奖

1 井冈山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工作的好载体——音 乐舞蹈诗史《井冈山》 2 南昌大学科技学院建设网上党支部,努力开创党建工作新 局面 3 江西理工大学建立学生工作“师生网络互动平台” 4 江西教育学院家庭生日party 5 江西师范大学“感动师大”人物评选 6 华东交通大学建立互学互帮机制,实现共融互补目标 7 萍乡高等专科学校“爱心超市”搭起连心桥 8 南昌工程学院创新文化建设载体打造水文化品牌,营 造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 9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10 南昌工程学院运用“PDCA循环法”,创建“星级党员 责任区”,实现“一名党员一面旗” 11 宜春学院“新闻热点课堂面对面”——高校思想 政治理论课“新闻教学”模式之创新实践12 景德镇陶瓷学院“道德法制剧”在《思想道德修养和法 律基础》中的运用 13 江西财经大学网络面对面——构筑三位一体的绿色空 间,创建充满人文关怀的和谐校园 14 景德镇陶瓷学院一次特殊的家访 15 华东交通大学构建永葆学生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新机制 16 江西财经大学传承绿色梦想,引领思政新风—工商管 理学院学生社团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工作 案例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总结 我校一直高度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始终坚持把德育工作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认真按照《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的要求,扎实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后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列入学校“xxx”规划,学校第二次党代会、教代会工作报告中和人才培养方案中。坚持以育人为根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水平,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准确定位创新教育思想观念 “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是我国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必须解决好的根本问题。在近50年办学育人的历程中,特别是中央16号文件颁发以来,我校始终重视发挥思想道德教育、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深刻认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摆在首位,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不断创新思想道德教育内容和方法,培养了一批批具有“勤奋、自强、求是、创新”科院精神的合格人才,为纺织行业和区域经济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学校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育思想观念,逐步确立了“创优质、办特色”的办学理念,形成了“勤奋、自强、求是、创新”的优良校风。树立以学科为基础,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为区域经济和纺织行业服务的办学观;树立“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树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及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人才质量

观;把培养符合自身目标定位,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作为重要的质量标准;确定了“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教学为中心,大力开展科学研究,积极推进教育创新”的办学思想,指导办学实践。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教育思想观念的指导作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深入学习、研究,积极探索先进的教育思想观念,形成了“在改革中讲稳定,在稳定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抓质量,在质量中显特色,在特色中上水平”的科学发展思路。近三年,学校领导出版专著近十部;在《党建与思想政治研究》、《中国高等教育》等重要期刊发表相关理论研究文章近二十篇。 在长期教育实践中,我校坚持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各部门分工协作、全校教师紧密配合、学生自我教育的管理体制和工作创新机制,把思想道德教育渗透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学校领导率先垂范,进行教育机制创新,充分发挥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力军作用,实施全员育人;学校全方位开发各种教育资源,进行教育途径创新,实施全方位育人;把握大学生成长成才规律,进行教育环节创新,实施全过程育人。形成了我校“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这一重要的办学育人特色。 我校注重以学生工作特色活动为载体,大力实施“特色品牌工程”,不断增强学生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提高学生工作的实效性。鼓励二级学院结合专业和学生特点,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打造学生工作特色活动品牌,形成了“院院有亮点、个个有特色”的学生工作格局。 近年来,我校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文件精神,全面、深入、创造性

高校如何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校如何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摘要:胡锦涛总书记说:“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根本问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每一个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面临的首要问题。 高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培养各类人才的重要园地,同时也处在西方思想和我国国内社会转型期各种思潮冲击的前沿,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确保一代代青年学子在德、智、体、美各方面健康成长,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有极为深远的意义。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一大批新型人才。” 1.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 一些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对这一点不理解,总认为学生是被动接受教育的一方,往往满足于简单的灌输和说教,实践证明,在经过改革开放,形势已经大大改变的今天,这样做的效果并不好。今天的青年学生思想活跃、求知欲强,他们的眼界、掌握的各方面信息普遍都比前辈同龄时期更开阔、更丰富。 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任务就是要用正确的思想和优良的文化传统去点燃青年学生心灵中本来就渴望知识、积极向上的火种,坚定他们的政治信念,培养他们的健康人格,鼓励他们为国家和民族认真学习。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一定要以学生为中心,尊重每一个学生,不摆教育者的架子,以平等的态度、真诚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关心每一个学生,同学生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关系。教育者不以势压人,简单粗暴的方法不但达不到工作的目的,很容易伤害学生,疏远师生关系。 另一方面,学生家庭环境各不相同,成长环境也不相同,在学校生活中,总会遇到各种实际困难。教育者应该尽量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老师应该主动关心学生在学习上的进展,积极与学校相关主管部门沟通情况、反映问题,帮助学生解决他们碰到的各种学习上的困难和问题,让他们感到,老师是真正关心他们的。总之,为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争取学生的信任,成为他

分析当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分析当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论文关键词]络思想发展阶段问题对策 [论文摘要]从1994年至今,我国络思想政治教育先后经历了酝酿萌芽、快速成长、逐渐成熟等三个发展阶段,取得了开创性成就。当前络思想政治教育在理论研究、站建设、运行机制等方面仍沉积不少问题,其对策是:紧扣实践,加强研究,构建完善的络思想政治体系;创新制度,完善机制,不断提升络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化和标准化水平;以人为本,培育团队,不断优化络思想政治教育人才队伍结构;整合资源,打造品牌,构建国家级思想政治教育门户站。 1994年,我国正式接入国际互联,由此拉开了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络化的序幕。络思想政治教育正是在此背景下经历了从无到有、从萌芽到不断成长和成熟的过程。 一、我国络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三个阶段 根据络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各个时期的不同特点,笔者将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历程概括为三个阶段,并进行分析,以期探求其中的发展规律和趋势,为进一步推进和完善络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理论参考。 (一)酝酿萌芽阶段——初步探索时期(1994—1999年) 从1994年接入国际互联开始,我国进入了络时代。在络时代背景下,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同时面临发展机遇和严峻挑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适应络化的需要,进行了一系列络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和探索,为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诞生积累了重要经验和前期基础。这一时期,信息络硬件建设快速发展,尤其是中国教育和科研建成投入使用,促使教育软环境初步形成;高等院校校园建设也快速发展,大学生对互联的使用走在全前列。与此同时,色情、暴力等信息也充斥络,使民受到了强烈的消极影响。由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方式在络环境中显得苍白无力,因此,一种全新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方式——络思想政治教育在与络负面影响的矛盾斗争中探索前进并经历数年的酝酿之后初露端倪,呼之欲出。到了1998年末,处于应用互联前沿的部分高等院校在实施思想政治教育进络的工作中,实际上已经完成了络思想政治教育由酝酿向萌芽的过渡。从总体上 看,1994—1999年我国络思想政治教育尚处于酝酿和萌芽时期,其主要特点是: 在实践方面,思想政治教育与络处于离散状态,分属两个不大相干的系统,在络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显得较为被动,辐射范围窄小,主要限于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所能采取的措施也较为单调,主要是“防”(即监控络信息和行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总结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总结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在院团委的领导下,按照管理重心下移的要求,结合我系实际情况,本学期学生工作特色是:“弘扬科学研究精神,深化社会实践成果”加强学风建设,全面提高同学综合素质。总结一学期工作,我系圆满完成学校布置的各项工作职责。并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 一、特色工作 1、“弘扬科学研究精神,深化社会实践成果”。上学期我校顺利通过了“创建省示范高职院校水平评估”,全校师生的表现给专家留下了深刻的映象。有的学生就认为,我们抓学风建设就是为了应付评估的。既然评估已经结束,就不需要强调学风建设了。征对这种错误认识,我系隆重召开学风建设大会,系主任王正功出席了本次会议,并作出了重要讲话。他用极其深动的例子鼓励同学们认真学习,培养自已的专业素质。 本学期,我系把学生社会实践放在首要地位,对08级的学生都作了明确的要求。学生也明白实践的重

要性,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本期由团省委主办的“芙蓉学子大学生创业活动”我系学子获得三个项目的创业资助。 2、加强学生专业实训。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离不开与专业挂钩。只有做到为一点,学生才可能与管理人员生活得融洽。为此,我们专门就学生专业实训的问题召开不同年级的学生座谈会。学生对专业实训要求的呼声很高。为此,我们本学期安排08级学生到企业进行为期一个月的专业教学实习。 二、常规工作 常规工作仍是以学风建设为主题开展,我们从学生管理的角度严格要求,对出现的问题决不轻易放过。 1、积极做好开学报到、节假日返校、上课考勤及寝室清洁卫生的统计情况等工作。 2、坚持做好晚自习、到课率等工作的检查工作。 3、建立、建全我系团总支网站。扩大、加强支部活动对外宣传的窗口。 4、组织我系学生参加我院的运动会、篮球、红歌赛,同学们积极参与,均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5、做好学生处各项评优评奖工作。评优评奖工作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很好地起到了泓扬优秀学风的效果。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王忠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新的客观环境。出现许多新的特点。高校师生的价值取向、生活方式和行为规范也在潜移默化中发生变化。面对新形势.改进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不仅是高校党建工作的自身要求。也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完成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举措。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变化 对一定杜会发展阶段的特点及其社会现状的冷静分析和准确把握是深刻理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形式和方法。全面推进和积极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前提。当前。从国际范围来讲。我们正处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世界政治格局发生重大变革的时期。从国内来看,随着我国加入WTO以及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国家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教育作为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必须服务于和服从于社会的进步,引导和推动社会的发展,面对社会发生的巨大变化.教育也应作出响应调整。随之发生深刻变化。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为我国教育事业赋予了新的光荣使命。为新时期高等教育事业发展

指明了前进方向。在这种背景下,高等教育必须审时度势,抓住机遇,主动推进改革,积极促进发展,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综合效益,实现从适应计划经济体制向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从宏观体制调整向内部学科专业结构调整转变。从规模扩大为主向质量提高为主转变。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之路。我国社会发生的深刻变化和高等教育面临的新形势。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江泽民同志在200l年6月召开的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以马克思主义的远见卓识。从正确把握国际国内两个大局的高度指出:“要做好新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从国际和国内、历史和现实的角度,深刻分析新形势下对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活动发生作用的客观环境及其基本特点.正确审视和解决那些影响干部群众思想活动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高等学校对此尤其应当认真研究,深人思考。在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的社会环境中.高校广大师生接受的信息既十分丰富又相当杂乱。每天都有新情况发生,到处都有新问题出现,形形色色的观念潮起潮落。各种各样的文化云起云飞。思想矛盾和社会矛盾互为因果。国内因素与国际因素交互影响。进步与落后同在。开放与守旧并存。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变化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条件.也提出了许多亟待解决的新情况、新问题。如何认清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这些新变化.这既是对我们认识能力的考验,也是对领导能力的考验。

运用大数据创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探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e914126548.html, 运用大数据创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探讨 作者:黄韵姝 来源:《魅力中国》2018年第02期 摘要:随着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大数据逐渐被人们所熟知,它的出现以及后续发展对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人们的科技生活中逐渐占据了主要的地位,高校对于大数据的运用更是走在前头,本文就将以大数据创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进行粗略探讨。 关键词:大数据;高校;思想政治;信息能力 21世纪是计算机飞速发展的时代,信息技术渗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互联网,云计 算以及大数据的飞速发展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促进了很多不同的学科间的互相融合,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方法以及研究方向都具有创新性。习总书记曾明确的指出:“我们在坚持思想政治教育原则的同时也要让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科学化。” 一、明确大数据在高校教育领域的价值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在当今的社会,大数据的运用已经渗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多个领域因此发生了改变,也创造出了非常大的社会价值。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由于资源的数量有限,内容宽泛,受众规模小,无法实现平等、直接以及高效的传播,而大数据则很好地解决了这一点,在大数据的时代下,我们可以将各种技术手段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理念以及方法和途径等融合起来,实现信息的高效传播与交流,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带来机遇。 大数据的核心在于通过技术手段对大量的数据进行分析从而预测出趋势,与数据的驱动有关的分析有助于人们找出事物间隐藏的关系,并为此做出调整。全球最大的连锁超市沃尔玛,通过世界杯期间对于啤酒和尿布的需求进而调整了啤酒和尿布的摆放位置而大幅的提高了这两者的销量。所以说大数据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调查,难免会存在样本分布不均以及调查的局限性,这样所得出的结果不能正确的表明群體的思想状况以及他们的心理特征。而现在是大数据的时代,高校教育工作者可以利用大数据分析校园里相关的系统平台,实时的跟踪以及分析学生的各种数据,从而了解到学生的思想动态。我们可以以校园一卡通为例,几乎所有的大学在新生入学前都会给学生注册一个一卡通,这张卡能够供学生在校的一切活动,而这张卡的数据我们可以提取出来对学生的整体情况进行一个分析,我们可以通过对学生的消费金额时间以及消费的地点进行一个统计,然后与学生的家庭情况进行一个信息的融合,就可以了解到学生在校内的消费情况与学生的家庭情况是否有关联,通过对这样海量的数据进行分析就可以建立一个常规的参数,将学生的行为与这样的常规参数进行对比就可以发现学生在校是否有异常情况,对学生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进行预防。对于大学生的资助评定,大数据分析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每年的资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小论文)

2009级 试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专业化建设 虞文茜 南昌航空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摘要:网络的逐渐普及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同时也引发了教育领域的深刻变革。文章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的专业化入手,分析当前专业化建设的现状及意义,力求探索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专业化建设的可行之路,推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不断发展。 关键字: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专业化 随着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的不断探索与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同时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专业化呼声与诉求也越来越高。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专业化建设,对于推动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水平与实效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专业化的内涵 总的来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专业化是指已经掌握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知识,并熟练运用网络进行信息收集与传递的精干、高效和相对稳定的职业化教育管理队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专业化,首先就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人员的专业化。这是指在教育者整个教育生涯中,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基础,以网络为媒介,通过终生的教育专业训练,习得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逐步提高管理专业素质,成为一个良好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这其中包括:具有专业化必备的政治思想品德素养、知识素养和能力素养。 第一,专业化必备的政治思想品德素养。这是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在思想上、政治上和党中央保持一致,努力具备较高的政治理论修养和较高的政策水平,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自觉把国家的教育方针贯彻在管理工作之中。同时不断更新教育思想,树立新的科学的教育价值观、管理观、质量观,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第二,具有专业化必备的知识素养。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人员的专业化建设,首先必须不断加强本身的知识素养,加强各方面知识的理论与实践,这样才

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路子

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路子 本报评论员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的大环境已经形成,在竞争激烈、危机四伏的经济时代,我们能否赢得永久的市场、保持持久的发展势头,员工的思想政治素质起着重要的作用,它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兴旺发达。这是因为,企业作为一个组织,员工就是这个组织中不可缺少的一分子,而企业又是整个社会的一分子。在任何一个组织结构里,一旦出现某一个分子发生病变,就必然殃及整体的抗病能力,直至救治痊愈才能够恢复正常。所以,做好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也是关系到整个社会稳定的基本保证。 在知识、经济、财富竞争激烈的当今社会,企业员工在新形势下的开放意识、竞争意识都在不断地增强。因此而影响着员工的思想意识也在不断变化。近几年来,在社会不良倾向的影响下,有的企业职工法律意识、制度意识、组织意识日渐淡化,个人自由主义现象在不断滋生。个别员工对企业的亲切感、信任感、责任感、荣誉感日益淡薄。在他们看来,社会用工制度的改革不但没有促进其危机意识,反而助长了跳槽的风气,动辄就跳槽,对企业没有最起码的责任感,最终导致了对社会的怨恨情绪日益加深,总是把问题归结于企业和社会,不从自身找原因。 在这个方面,蒙牛集团的做法值得借鉴,蒙牛的老总在实践中总结出了企业用人之道。“德才兼备的人要重用,有德无才的人培养使用,有才轻德的人限制使用,无德无才的人坚决不用”。为什么?这是从火车运行定律得出的结论。当一列火车始终沿着错误的方向行驶时,它所到达的每一个站点都是错误的。这个方向是由一个思想引导和政治决策来确定的。因此,加强

和改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有效地防范不良现象的发生、保证企业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转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紧迫任务。 一、为什么要加强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 在企业中,由于员工们大多数情况下是从不同的地域环境、经济环境、政治环境和文化层次聚集到同一个企业里,所以各自的社会认知程度也各有千秋。什么是社会认知呢?所谓社会认知,是指一个人凭借自己的感官觉察到的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反映,是对感觉信息的直观认识的过程。在感觉社会客观存在的事物的同时,进行整合、加工,从而得出更理性的认识。由此可以明白,社会认知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后天的社会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的知识积累。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人们运用认知功能来感知世界,感知社会,感知就成了人们行为正确与否的基础和引导。往往对一个人的外表、穿着、语言等外部特征产生模仿心理,进而对其性格、内心动机、爱好、信仰等内心本质的特性进行推测、判断和模仿。因此,认知程度在决定企业中个人行为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这就要求我们,企业必须通过多种方式将期望其成员做什么、怎样做等信息传递给企业中的每一个成员,这个过程就是思想政治工作教育的过程。但是,在很多的时候,企业组织中的成员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容易因为认知的错误和模糊而曲解教育的本意。例如,有的企业可以花费几十万元为员工创建愉快的工作环境,但是,不论花费多么巨大,如果员工们始终觉得自己的工作环境很糟糕,他们依然会做出相应的报复行为,甚至攻击自己的企业。因此,企业必须重视对员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改变其不符合企业规范的一切行为,引导员工全面客观地看待企业的各种问题,通过有效的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涵义 关于网络思想教育的涵义主要有以下两种观点: 第一,把网络作为一种信息技术和信息交往平台,从网络的技术特征角度对网络思想教育进行界定。曾令辉等同志编著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概论》中指出,“所谓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指一定阶级、政党、社会团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通过现代传媒计算机网络对其受众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杨立英同志在其专著《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论》中也认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运用思想宣传的理论和传播学的原理,以互联网为载体开展教育的一种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方式。 第二,把网络作为人的一种生存方式,从人的本质的角度对网络思想教育进行界定。如:韦吉锋在《关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界定的科学审视》中对网络思想教育的概念的界定,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指抓住网络本质,针对网络影响,利用网络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网民施加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和信息素养教育方而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思想政治品德和信息素养的网上双向互动的虚拟实践活动”。还有李高海在《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给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下的定义:“所谓人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指抓住网络的本质,针对网络的影响,把握大学生的身心特点,围绕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内容,在网络空间里开展的旨在提高大学生网民的思想政治品德和网络文明素质的一系列网上虚拟实践活动,它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新领域的新方式,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网络教育的必要性 现代科技突飞猛进,世界电子时代潮流汹涌,网络信息技术日新月异。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使用,联网不仅是种通信工具和信息获取方式,更是现代人的一种生存方式。当今时代,互联网的发展是全球经济社会发展中最引人注目的亮点之一。从上世纪60年代诞生,90年代开始商用,直到今天,互联网仅用了30多年的时间就迅速发展成为现代社会重要的信息基础设施,网络技术正以势不可挡之势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深刻影响着人们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政治信仰、伦理道德的加速形成和嬗变。荷兰学者Jan van Dijk 在《网络社会》一书中曾指出:“毫不夸张地说,我们可以称21世纪为网络时代。网络将成为我们未来社会的神经系统,而且我们能够指望这种基础设施比起过去时代建造用于物品与人员运输的道路来,会给我们整个社会和个人生活更大的影响。”[1]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09年1月13日发布的《第2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到2008年底我国网民规模已到达2.98亿人,其中20~29岁的网民占31.5%。[2]这个年龄段的网民中,大学生网民群体占据重要地位。但是,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和匿名性,人人可以自由上网,甚至在网上发表任何越轨的言论而很少受到惩罚;由于网络管理法规建设的滞后,网络世界已呈现出严重的无序状态;由于网络的跨国性和即时性,在传播知识和健康信息的同时,也传播着些反动的、迷信的甚至色情的东西,严重地影响着广大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发展。 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路 在对大学生网络不道德行为问题表现及根源进行广泛的分析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国内外专家学者们提出了解决大学生网络不道德行为问题的具体途径。其中国内的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对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的调适与维护。学校要把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网

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汇报

Xxxx学院xx年度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 工作汇报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生命线。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层转型,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日趋明显,网络社会的到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新的形势,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新的问题。在新形势下,高校如何适应时代要求,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关系到高校人才培养方向和质量。因此学院党政领导坚持政治家办教育,“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治校理念。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加强思政队伍建设 1、学院实行院处系三级管理,人员实行竟聘上岗,选拔了一批 优秀年轻的教师充实到学生管理工作中去 2、贯彻全员育人的教育理念,教师担负着教书育人的双重职 责。每学期对新教师和新担任班主任的老师进行培训,尽早 帮助他们适应教育教学岗位 3、通过一年一度的思政论坛,为学院院思政工作人员、学生管 理人员、班主任、后勤服务人员提供一个互相交流学习的平 台 4、积极送培学生管理人员参加全国思政年会及教育厅、教育工 委举办的各种学习、培训。提高了认识、促进了工作。 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1、充分利用校园广播、网络、橱窗、电视等多种形式,宣传先 进文化,力求以高尚的精神影响人﹑以高雅的活动塑造人2、邀请知名专业人士,到我院进行专题讲座,如:心理健康教 育讲座、食品安全讲座、消防安全讲座、交通安全、新的治 安处罚条例等讲座,宣传对学生身心健康有益的知识 3、根据国际国内和新疆的实际情况,每学期我院都组织民族班 级停课两天进行意识形态反分裂再教育专项学习和为期一 个多月班主任与学生“面对面”、“一对一”的谈心活动,并 且要求班主任详细记录谈话内容、学生写出心得体会,有效 的促进我院平安校园、和谐校园建设。 4、增加学院学生文体活动场所、设施,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以 文体促稳定,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 三、党建带团建,促进学生社团建设 1、积极开展业余团校、党校,引导学生向团、向党组织靠拢, 通过优秀的学生去影响教育周围的学生,扩大教育的覆盖 面,塑造积极向上的当代青年的形象 2、通过党建、团建扩大学生党、团员队伍,增大了要求进步的 学生人生,通过党团的组织纪律建设,学生的素质得到了提 高,学院可依靠的力量增加了,建立了学生信息员,做到“下 情上达、上情下达”能够及时掌控学生一切动态 3、为了强化党团员的工作能力,要求学生党员在确保完成学业 的情况下,必须参加社团组织,全方位锻炼提高自我管理能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总结

二〇一一年秋季学期 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工作总结 ----------许建思想政治工作总结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而思想又来源于环境的塑造。因此学院把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工作放在了第一位,而我也担负起了学院思想政治教育这一光辉而艰巨的任务。当代大学生的个性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教育目的就是增强思想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更多的体现学生个体的地位和价值,使学生得到尊重和重视。为了使将这项工作更好的落到实处,且本着先疏后导的原则去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因此我采用了形式多样的工作方式开展工作,以下我将对本学期工作进行分类总结: 一、政治理论教育 2011年秋季学期,控制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组织了高层次的校园文化活动,以做好深入细致的政治理论教育工作,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和谐发展,使我院学生工作再上一个新水平、新台阶。 1、纪念建党90周年专题报告会 2011年11月25日马列读书会在北辰校区教学楼d303教室举办了纪念建党90周年专题报告会。本次报告会增加了同学们对党的辉煌历史的理解,坚定入党决心,坚定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的信念,同时丰富同学们的思想,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为了加强对学生的政治理论教育,我们邀请文法学院资深党史老师李增仁作为本次讲座的主讲人,李老师结合自己的切身经历,为我们讲述了建党90周年以来,中国翻天覆地的变化和共产党为中华民族的再次崛起所做出的杰出贡献。随着李老师的激情演讲,又将学生们带回到了那个热血沸腾的年代,投身于民族独立和解放,投身于社会主义的建设大潮中。 通过本次报告会,使学生们感受到党为国家建设做出的杰出贡献,增加民族自豪感,增强了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信念。丰富学生们的对于党的性质的认识,坚定了日后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信心和信念。 2、观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 2011年12月9日马列读书会带领刚刚来到天津上学的2011级的一部分新生参观了周邓纪念馆。本次参观的主要目的是弘扬红色文化,学习革命传统,帮助学生们明确自己的历史使命,增强对党的了解。来到周邓纪念馆的学生们都怀着崇敬之心感受着周总理和邓奶奶所带来的触动,学生们相继参观瞻仰厅、生平厅、情怀厅、专机厅、竹刻楹联厅和书画艺术厅,在观看影像资料的时候,他们再一次为周总理的风采所折服,感叹不已。 参观结束后,学生们都懂得了作为一名大学生,应该肩负什么样的历史使命,担任起什么样的社会责任感。虽然不再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但也依旧是为中华之富强而读书。在接受新的社会的同时,依旧要保持本我,记住这些老的革命传统,会使他们终身受益。 经济困难的学生,认为公司应该提供更多的实习和参观的机会。3)对个人发展有哪些帮助:学生认为通过参观能够更好的了解滨海以及天津未来的发展,长了很多见识,对自己的就业方向也有了初步的规划,都打算留在天津发展。更深的懂得了一切机会都要经过自己争取的。4)其他:2名学生现在的资助工作已经结束,都已经获得了奖学金,认为这个工作应该积极参与。 本次座谈会在和谐的氛围下结束。在沟通中,了解到了学生个人的思想、兴趣、爱好,以及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同时学生也使学生感觉到老师的关注和尊重。 二、日常思想教育学生日常思想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项重点,积极贯彻学院领导、辅导员和任课老师“三深入”(深入学生宿舍,深入学生教室,深入学生活动)的工作制度,加强监督检查,积极开展思想工作,做到工作扎实、细致、有针对性、效果好,准确把

论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

论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 [摘要]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主动迎接挑战,牢牢地把握发展的机遇,改革创新,探索网络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方法,开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局面。 [关键词]网络时代思想政治工作创新 信息时代,互联网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渗透性和外部效应全方位地冲击着传统的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思维方 式,它对高校师生的思想观念和日常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网络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改变了世界。互联网自然成为重要的思想舆论阵地和国际舆论斗争的新领域,也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新的重要阵地。江泽民同志曾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信息技术特别是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为我们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现代化的手段,拓展了思想政治工作的空间和渠道。”①他强调:“要重视和运用信息网络技术,使思想政治工作提高时效性,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②网络这一载体,既传播信息又传播思想,成为新时期特殊的思想阵地。网络文化已成为影响青年学生思想品德、价值导向的一个重要方面。如何在网络时代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已成为高校非常重要而又紧迫的时代课题。 一、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期,网络技术在我国得到使用,并迅速发展起来,中国的网民数量每年都在成倍增长。2007年1月23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1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6年底,我国网民人数达到了1.37亿,占中国人口总数的10.5%,其中位居前列的是学生网民。③网络队伍如此快速地壮大,充分说明互联网时代已经到来。互联网已经闯进了青年学生的生活,正在影响着高校的方方面面,网络已不仅仅是技术,而是一种以信息为标识的崭新的生存方式。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方法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方法 摘要: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宅”成了一种普遍的生活状态,这种现象在青年群体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当下大学校园“宅”现象日益普遍,大学生“宅男宅女”越来越多,“宅”现象彰显了大学生日常生活的变化。通过探究大学生“宅”现象的起源,分析“宅”现象的形成原因以及影响,从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向出发,结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方法针对大学生“宅”现象进行思考,进行科学和系统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宅”现象;思想政治教育;高校 当代网络技术高速发展,高校学生们可以通过网络与世界各地的人视频通话、图文聊天;与游戏高手切磋技术。广阔的网络世界给高校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娱乐、学习和交往的平台。通过贴吧、微博和抖音等APP关注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或是去发表个人独特的看法。但日益复杂多变和丰富多彩的网络环境,吸引着高校学生沉迷其中,随之而来就衍生出了一种新兴的生活方式,并伴随产生的思维模式、价值观念和文化形态的变化,“宅”这种与网络时代相适应的新的生活方式也就产生了。 一、高校大学生“宅”现象的基本情况 (一)高校大学生“宅”生活具有长期性 高校大学生“宅”居生活的状态并不是说是某一天,或者是某一段很短的时间待在宿舍,而是很长一段时间待在宿舍追剧、打游戏等网络活动。对校园里的人和事处于一种不闻不问的状态,除了去上课,

或者采购必须的生活用品,可能都不会离开宿舍范围。 (二)高校大学生“宅”生活具有封闭性 高校大学生之所以喜欢“宅”在宿舍,是因为在精神层次上面得到了某种自我满足,特别是现在网络科技愈发发达的今时今日,“宅男宅女”们可以通过网络研究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和知识、通过网络游戏里的胜利找到自信心、通过电视剧的剧情满足自己对于某些事物的幻想,长期的宿舍生活,促使他们在课余时间都宅在宿舍这个狭小的世界里,学生活动范围也仅局限于宿舍这一相对封闭的空间。长期的宿舍网络生活导致他们与舍友之间缺乏交流,与外部社会的交流出现断层,逐渐变得更加内向和孤僻,越来越不懂得和别人沟通、交流。如此恶性循环,学生就越来越不愿意离开宿舍。 (三)高校大学生“宅”生活具有依赖性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科技产品已经深入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导致大部分人脱离不了网络生活,多数学生喜欢通过手机或者手提电脑观看动漫、电视剧、电影、游戏、小说等等。只要家里或宿舍里有网络,学生就能通过手机或者电脑上网解决他们的一切娱乐需求。同时,网络世界可以帮助大学生隔绝与外界一切自己不喜欢的事物,通过网络娱乐来暂时性的消除他们的压力与焦虑。所以,现代青少年越来越依赖互联网。 二、高校大学生“宅”现象的原因分析 (一)大学生的从众心理 大学里积极向上的宿舍环境对学生个体的行为有积极向上的引导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现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现状研究 一、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1.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得到不断重视与加强 改革开放之初,由于特殊的历史条件,党和政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相对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造成了巨大损失。1989年江泽民总书记提出:“要把德育放在首位,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十五大、十六大报告也明确提出“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要十分重视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1994年颁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规定“完善德育体系,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及时扭转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局面。接着,《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从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原则、德育途径、德育实施和德育考评等方面对《意见》精神作了具体部署。1999年6月15日江泽民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又指出:“思想政治素质,在各级各类学校都要摆在重要地位,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和削弱。思想政治素质是素质教育的灵魂。”从而将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2004年8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16号文件”明确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目标原则、主要任务、途径方式等,是目前和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纲领性文件。“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于2005年1月在北京隆重召开,这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央首次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召开的专门会议,胡锦涛出席并发表了重要讲话,提出“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的全新理念,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思想先导。2011年,我区召开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对如何结合我区的实际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提高工作质量也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2.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体系进一步健全与完善 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学科建设、课程设置、教材建设以及工作评估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进一步健全与完善,相互运作更加和谐,教育效果也明显改善。 在课程体系方面,上世纪90年代以后得以逐步完善。十几年以来,“两课”不仅发挥了其巨大的德育功能;同时也实现了其课程体系的日益规范和完善。1998年4月,中央批准“两课”课程设置新方案——“98方案”,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设置走上规范化之路;2005年,“两课”更名为“思想政治理论课”,优化了以往课程过多,任务繁重的状态,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设置更加科学化、人性化。 随着课程设置的改进与完善,教材建设也不断调整与加强。很多教材在课程结构、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内容设置等方面表现了很强的系统性、科学性、针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思路分析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思路分析 发表时间:2011-11-28T11:49:30.327Z 来源:《新校园》理论版2011年第10期供稿作者:董烈菊 [导读] 及时进行评价信息反馈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能的关键 董烈菊 (山东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山东济南250014) 摘要:思想政治工作应当具有时代性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要紧抓时代脉搏,及时更新教育思路。中国进入物质相对富足时代之后,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多样化趋势明显,同时国际形势严峻,各种西方价值观通过广泛的渠道对我们的思想产生很大影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也要创新思路。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 目前大学生思想上存在的最大问题是理想信念意识比较淡薄,对个人价值、个人利益看得较重,有的学生对国家、民族、党的利益考虑得比较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受到空前的挑战。正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所指出,随着新时期国际、国内形式的深刻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不够适应,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因此笔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应该结合社会实际和学生实际,准确定位工作方向。科学地设定教育目标、组建一支高素质的教育队伍、探索多样的教育形式、探索行之有效的评价机制,应当成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框架的四个支点。以便提高教育的成效,承担起教育机构的重任,担负起传承社会主义文明的历史使命。 一、具体化教育目标 马斯洛关于人类需求层次的理论告诉我们,人类的需求有五个层次,第一级为生存需要,第二级为安全需要,第三级为归属需要,第四级为自尊需要,第五级为自我实现的需要。就业和工资是最低层次的需要,而思想政治教育针对的是对自尊或自我实现的需要,处在人类需求层次的最高层。在低层次的需求得不到保障的情况下,人类对高层次的需求是无暇顾及的。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很大压力。当学生主要关注的事情是就业和工资的时候,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可能因为学生主体没有积极性,而导致教育目的难以实现。 当前高校在校生85 后和90后占据很大部分。他们已经成年,已经养成较为稳定的性格趋向及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而就业的迷茫又让他们对自己的人生、自身的价值和对这个现实世界的想法变得飘忽起来。他们通过各种渠道接触到大量信息,这些信息内容广泛、来源复杂、形式多样,学校教育信息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他们脆弱、善变、可塑性强,在进入社会前的最后一站,大学教育应当给他们坚定的信仰,给他们指明奋斗的方向。 虽然思想政治工作的总体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作为高校,应当首先把学生培养成一个健康合格的“社会人”,然后才是有理想、有抱负,能够顾大局、立场坚定的社会主义新人。因此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应当分层为: 1.合格公民为了达到这个目标,需要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在自己的权利受到侵犯时能够用法律思维和法律方法进行处理,而当遇到类似“道德两难”事件时,也应该在法律思维的指导下作出正确的判断,维护社会秩序和法律的尊严。 2.道德高尚、社会责任感强的人在此可以对学生进行自我价值观、职业价值观、生活价值观和社会价值观教育,强调学生自我价值和国家意识的统一。培养学生思考个人存在价值和社会发展的协调一致性,强调团结和协同,强化学生的道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3.政治立场坚定、有大局意识和勇于肩扛社会主义事业大旗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此要对学生进行政治价值观教育,加强学生对国家富强、民族长久发展的责任意识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解和认同。 把教育目标分层次,并不是把学生分层次,这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在教育实施的过程中要注意把握教育内容和教育形式与该目标的一致性,使思想政治教育实施过程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评估性,这样才能提高教育成效。 二、建设高素质专业队伍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是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胡锦涛总书记在第二十个教师节的讲话中提到,在全社会建立起尊师重教的风气。这表明教师的地位已经受到严峻挑战。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工作教育,教师本身应该成为学生自觉尊重的典范,成为学生愿意尊重、接触、模仿的榜样,在“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指导思想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应当着力提高教师的政治素质。思想政治教育需要载体,而最直接也最有效的载体是教师,教师本身的言行举动表现出来的思想态势、政治觉悟、人生境界及精神风貌会影响着学生,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悄然渗透。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教师队伍年轻化现象明显。这是一支年富力强的队伍,思想活跃、工作效率高、工作方法灵活。但同时因为年轻,他们本身对真、善、美的理解也有待于进一步地明确和提升,他们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也需要逐渐地明晰和提炼。他们的素质和对教学科研的投入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势和任务还有很大差距。这就应当积极关注年轻教师的成长,对他们进行教师信仰教育,让他们积极思索“何为人师、如何为人师”,让他们真正理解“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内涵。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学生的思想形成又和专业学习、人生目标、既往人生观和价值观紧密相连。因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不是独立的、被隔离和悬空的思想教育,而应该融入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去。这就要求建立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时,既要考虑专职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又要发挥专业教师的政治素养,渗透到教学环节中去,将思想政治工作悄然渗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思想的发展。打造一支专兼结合的队伍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的重点。 1.增强专职思想政治教师素质,加强“两课”教师队伍建设和专职辅导员队伍建设下大力气,加大投入,在选配和培养专职教师、资格准入、完善激励机制等方面下工夫,使这支队伍逐步朝着“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方向发展。以专职队伍建设为龙头,对专职教师进行政治素质督导,使他们能跟上时代的发展,并且对时事政策有正确的认识和把握。 2.提高专业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影响性 着力提高各专业教师的思想政治水平和他们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性。在教学评价和课程评价时增加学生对教师“思想政治影响力”评价内容,并且在激励机制等方面予以体现。 让这两股力量拧成一股绳,才能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做到教育过程全覆盖、教育内容和教育形式多样化,教育效果最大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