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中考作文之中考命题作文审题立意训练

中考作文之中考命题作文审题立意训练

中考命题作文审题立意训练

【篇一:初中命题作文的审题立意】

初中命题作文的审题立意

审题就是在动笔之前,对作文题目做一番研究,彻底弄清题目含义

审题是作文的第一步,而且是文章成败的关键性的一步文章的立意

就是在审题的过程中确定的审题的具体任务,就是通过对作文题目

的思考和分析,了解命题者的意图,弄清写作对象、范围和重点,

明确立意,并确定文章的体裁。

一、考试中常见误区

(一)忽略指向:不能整体把握、遗漏要素(只把注意力集中在对

题目的某一要素上,以偏概全,导致跑题如“今天真好”,忽略了“今天”这个时间限定范围,而只在“真好”上面做文章,素材不考虑时间) 1.忽视背景语——背景语往往是命题者着意营造的某一种情境,不

同的背景语引发的思维走向不同,只有审清了背景语的思维走向,

才能保证写作中思维模式与文题内在的文脉相贯通。例:

在毕业告别晚会上,有位同学在纪念册上写了这样的一首诗:

妈妈,我知道你爱我,可我长大了,总会离开你;老师,我知道你

爱我,可我毕业了,总会离开你;朋友,我知道你爱我,可我升学了,总会离开你……

亲爱的同学,读了这首诗,你想到些什么?请你以“总有离开的时候”为题目写一篇作文提示和要求:(1)自定角度作文;(2)除诗歌外,文体自选;(3)字数不少于600;

(4)文中不要出现自己的姓名、校名

分析:作文背景语提供了一个情境,“毕业告别晚会”,晚会本身已

含有题目中的“离开”之意主体部分有三个并列的分句,分别提到了

离开妈妈、老师、朋友,提醒我们可以书写亲情、师生情、友情省

略号容易被我们忽视的因素,省略号提供了无限的思考空间,提醒

我们关于离开的故事和思考,应该还有许多

如果忽视背景语和题目的分析探究,对照材料一一道来:离开母亲,离开老师,离开朋友,没有自己的构思,流于空谈,变成像扩写,

又像问答,肯定很难深入

2.忽略提示语:话题作文在开放中又有所限制,这些限制多出现在

提示语中。例:

人的一生总要与书打交道,在与书的接触过程中,一定会有某些故

事发生,之后就会有一些属于自己的思考请以你与书的交往过程或

对书的思考为内容范围写一篇文章。

分析:提示语中包含着丰富的信息,“你与书的交往过程”隐藏的限

制至少有:⑴要写自己的,不能写别人的;⑵要写出过程,最好是

写成散文或记叙文“对书的思考”透露的信息则有:⑴要以写对书的

感悟、体验以及书对“我”的启示教益为主⑵文体上最好写随笔,杂

感或议论文有了上述思考,就可以保证在审题中没有大的失误而有

的同学偏偏离开了“我”的读书经历,“我”的读书体验,泛泛而谈书

的作用和好处,写出诸如“书中自有黄金屋”“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等缺少个性的文章

(二)游离中心:不能辨明主次、突出重心(如“心灵的选择”,有

的就详写“选择”,略写“心灵”,结果走进了喧宾夺主的误区)

1.主次失衡——

例如《父辈》这个题目就是写与父亲一个辈份的人,而且父辈不是

一个人,而是代表一批人,如果弄不清父辈这个词的含义,那作文

就走题了。

例如《我的老师》与《我和老师》题目仅一字之差,但前者应侧重

于写“老师”,刻画老师的形象;后者则应侧重于写“我”与“老师”间

的交往过从,重点则要落在事件的叙写上

3.角度失准——《发生在家里的一件趣事》写一位老师儿子失踪的事,惊险有余而角度失准。

(三)理解肤浅:不能由表及里、化实为虚(只在“题目”的表面意

义上做文章,把注意力放在对“题目”的表层意义的理解上,而置“题目”的比喻意义、引申意义、象征意义等寓意于不顾,导致跑题)

在没有充分理解材料的基础上随意处理,这种现象在材料作文和话

题作文中居多,往往造成跑题这样的重大失误有些作文的命题意图,并不在外表,而在深层或题外,考生要通过现象看本质,寻觅题外

之意,倾听弦外之音,这种命题,一般文字比较简洁,没有什么提示,审题失误率也最高。

如《心愿》:是谁的心愿?是什么样的心愿?是一个还是几个心愿?可任选一个方面来写,但重点要写为什么有这样的心愿,这才是深

层内容,才是题外真意如果只静止写有一个什么样的心愿,极力渲

染“心愿”变成现实的心情,对为什么有这样的心愿的原因却写得很少,虽然也扣题,但只抓住外表,影响题目深度。

例:《失败也美丽》

失败,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有的人讨厌它,一味躲避,这样只能离

它更近;而有的人在失败之后,从中吸取教训,不断努力,慢慢走

向了成功对于这些人,失败是美丽的(写的不是“也”美丽的,而是“是”美丽的)

二、技法指津

可以说,应试作文是“戴着镣铐在跳舞”搞清楚究竟有哪些限制,按

指令操作,是作文成功的前提审清字数限制和保密限制对于学生来

说比较简单,在这我就不多说了我想就审清范围和体裁这两方面的

内容,谈谈要注意的问题。

(一)忽略指向——审清限制

1.明确限制

(1)时间限制—《暑假记事》《童年往事》

(2)处所限制—《校园风景》《上学路上》

(3)数量限制—《班级趣事几则》《班级中有趣的一件事》《你是我

的偶像》《你们是我的偶像》

(4)人称限制—《老师,您好》第一人称《妈妈的手》第三人称写,

贯穿全文的人称是妈妈或她

的成长过程中,“他(她)”可以是爸妈理清“”“”的人称关系“牵着我

的手”是谓语,题眼,着力表现的内容,牵手可以是手拉手,也可理

解为帮助和关爱,所以写作时重点表现我是怎样在她的牵手中成长,她给予我哪些无私的帮助和关爱(1、主谓关系2.偏正关系3.并列关系)

(二)游离中心——抓住题眼

1.抓题眼:一般说,文有“文眼”,诗有“诗眼”,题目有“题眼”文题的

重点是指文题当中揭示意义,体现中心,点明重点或表明感情色彩

的词语这个关键词也叫“题眼”抓住了题眼,就是抓住了文章的写作

重点

(1)文题是一个词的,这个词本身就是“题眼”如:《告别》《生日

(2)文题是一个偏正短语的,在短语中起修饰作用的词语,就是“题眼”

如:《家庭琐事》中的“琐”字就告诉我们要多写家庭中所发生的细

琐杂事;《充满活力的岁月》,“充满活力”是题眼;审题时只要扣

住“题眼”思考就可以了,其他不必多加考虑,这就可以节省时间,

加快速度

(3)文题是一个并列短语的,有时要全部舍弃题目中已有的因素,而

去寻找新的因素

比如《成功与失败》、《父与子》、《师生之间》等等都是这样这

些题目中都有两个因素,但已有的两个因素都不是写作的重点,写

作的重点在沟通两个因素的新因素上比如写《师生之间》这个题目

审题时就不会分别在“老师”和“学生”这两个因素上动脑筋了,只要

写出一种新型关系就行了,老师和学生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互相

学习,民主平等,教学相长等等,随便写哪—个方面都可以找到文

题蕴含的内在因素,审题任务即算完成,不必再在其他方面浪费脑

细胞和时间这样,审题的速度也就快捷了

(4)文题是一个简单句子的,句中的动词往往是“题眼”如:《妈妈笑了》中“笑”是题眼;

(5)如果文题是一个较复杂的句子,寻找题眼时往往要全面考虑如:《我们是初升的太阳》中“初升”是题眼;《我最爱这里的风景》,

题眼是“最爱”与“风景”两个词;《成长的路上,他牵着我的手》,

题眼是“成长”与“牵手”两个词《人生处处有考场》,则应扣住“处处”和“考场”从多方面来表现人生无处不都对我们有所考验

只有找准了文题所要写的重点,也就把握住了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选材也就有了范围,组材也就有了目标

(三)理解肤浅——挖掘深意

汉语词汇,含义丰富,不少词语除了本意外,还有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所以,要使作文在考场取胜,还要细致审题特别是一些文

题是一个短语或句子,但是文题中会有一些词语语意多关,使文章

出现内涵和外延上的多义性,是审题需要挖掘的题点。

如《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对阳光的内涵和外延可以有多方面的理解:大自然的阳光,团结互助的或是一声声关切问候的似阳关温暖这

心胸的人与人之间和善的阳光,校园中同学们一张张活泼的笑脸传

达着友好信息纯真友谊的阳光,家中,父母为我们精心准备的美味

佳肴,似真挚的亲情的阳光等。

再比如这个题目《我眼中的色彩》,意兼双关,不能仅仅从字面上

去理解,“色彩”不能单纯地写成“赤橙黄绿青蓝紫”等颜色,如果简

单地写成“我看到了红色、绿色、黑色”,那会让人笑掉大牙你得琢

磨其中的比喻意涵,比如黑色跟灾难往往联系在一起,绿色往往跟

希望里联系在一起,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就可以挖掘出它的深层

含义,从而写出有深度的文章。

再如文题《我长大了》,它的意思,并不仅仅是说“我”长胖了,长

高了,更主要的是说“我”懂事了写作时明确了这一点,就会选择让“我”懂事的一件事或一段过程,写出自己明白了什么道理。

又如“温暖的时刻”,“温暖”不仅是身体的,也应该是心灵的,而且

重点应该放在后者

三、自学检查,实战演练

1.比如写《发生在我身边的一件趣事》

按常规审题的程序是:

(1)这道题写作的对象是:事这道题写作的范围是:一件事

(2)这道题取材的范围是:身边的事这道题题旨的中心是:有趣的事

(3)这道题的文章体裁是:记叙文

(4)但审题还没有完结,还必须继续思考第六个更重要的问题:什么

是有趣的事?所谓“有趣的事”,就是指能给人以新鲜感的事情,也

就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事这样的事,一般说来有点出人意料之外,情

节比较曲折,甚至有点富于戏剧性但是光有趣还不行,还必须有意义,能给人以启迪和教育

2.请以“也是一堂语文课”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2)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审题:(1)“一堂”暗示了行文的过程应体现出一定的时间性、连贯性、阶段性的过程,如一次阅历,一次经历,一番观察,要有内在的逻

辑关系,不能天马行空来写

(2)题目中“也”意味着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普通语文课,命题者的意图

是让我们写自然、生活中的“语文课”,同时必须要体现出与常规的

语文课的不同

4、生活中总有值得我们铭记的日子,正是“这一天”让我们的生命

更加丰富“这一天”,可能是从清晨到日暮都那么不同寻常,也可能

是某一个时刻让“这一天”变得不同凡响请以“记住这一天”为题,写

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

点拨:

(1)审读提示语:首先“这一天?让我们的生命更加丰富“这一天”可能

是从清晨到日暮却那么不同寻常;也可能是某一个时刻让?这一天?

变得不同凡响”提示语为作文设立了一个框,要“不同凡响”其次是

“我们”,不是“我”,因而“这一天”不仅是“我”需要“铭记”的,而是“我们”都值得“铭记”的,自己是在“这一天”中与大家共同度过的并

且“这一天”会让我们的生命“更加丰富”这就不是一般的快乐层面上,

具有一般的意义,就需要上升到一个初中学生能达到的人生和价值

观的高度,具有一定的理想色彩和青春的气息于是,无论是“从清晨

到日暮”一整天的活动,还是“某一个时刻”凡属“不同寻常”“不同凡响”的事都可入题,写出“我们”为什么值得“铭记”以至如何铭记就扣

题了

(2)审读题目:“记住这一天”:“ 记住”:让人铭记,值得铭记“这一天”显能是不平常的一天,对自己有重大意义,深刻印象的“这一天”,也许是自己的成长过程中难忘的?也许是家庭的变化的?也许是社

会的发展的?无论是一天的活动,还是某一时刻的事都可入题写出

为什么值得记住,以至如何记住都属扣题重要是从貌似普通和平凡

的日子里,从一件寻常的事情中,看出“不同凡响”的意义来

“这一天”如离队的那天珍藏的红领巾与誓言,听某此报告大家很激

动的谈论和体会,去作社会调查,去参加志愿者活动在家庭迁进新

居的那一天,甚至就是小学毕业拍毕业照的时刻,或者去跟老师告别,大家听到老师的谆谆教导,都可以是“铭记”不仅清楚而且精彩

【篇二:命题作文.审题立意】

作文课程.中考命题篇.命题作文审题立意

“文者,意为先。”在我们写作动笔之前,一定要审好题,立好意。

如果审题不准确,就会导致中心论点不明确,离题万里。那么,对

于命题作文该如何审题立意呢?

1.找准题眼法。

一般来说,文章有“文眼”,诗歌有“诗眼”,命题作文的题目有“题眼”,审题时要找准题眼,把握文章的写作重点。对于文眼的把握,

不同类型的命题要区别对待:偏正短语构成的命题,其修饰限制性

的词语往往就是题眼,例如“有一种力量,让我泪流满面”这个题目,就要抓住“一种”这个限制词,审题时就要注意文章不能写成两种或

两种以上不同的力量;并列短语构成的命题,要理清两者之间的关系,寻找文题蕴含的内在因素,如“勇敢与畏惧”这个题目,审题时

我们就要找到“勇与畏”这两者之间的链接点,搞清楚“勇与畏”抉择

的标准是什么?还有面对相同一件事情,不同的动机会促使人作出

不同的抉择,所以对这两者的论述要辩证看待,要因时、因地、因

人而异。因此,只要找准了文题所要写的重点,就把握住了文章所

要论述的中心,选材立意也就有了方向和目标。

2.挖掘题蕴法。

词语一般有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命题作文题目的含义一般也是

多方位的,深层次的,隐含的,所以我们对文题的理解有时不能仅

停留在表层上,还应该深刻理解题目的丰富内涵,挖掘其深层的隐

含信息。例如“花落春犹在”这个题目,我们在审题时,就不能简单

地把“花落”理解为“花朵的凋零”,“春”理解为“春天”这样的表层含义,而应该挖掘其隐含的比喻义,“花落”应该理解为“应时而生的美景、人物、机遇的逝去”,而“春”可理解为“象征一种朝气蓬勃、生

机旺盛的永恒精神”,这样中心就可以定为“某种美景、人物、机遇

的逝去,但那种朝气蓬勃、生机旺盛的永恒精神犹在”;又如“画一

扇窗给自己”中“窗户”也不能简单地理解为生活中实际存在的窗户,

而应该挖掘它的深层含义,可以理解为“心灵的窗户”,也可以理解

为“在遇到挫折失败时给自己带来希望信心的窗户”等。

3.添加语素法。

有些命题作文,例如词语或者短语式的命题,我们可以用“添加语素,构成语境”的方法来审题。例如“美文如画”这个题目,在审题时我们可以在“画”的前面添加一些语素构成“美文如一幅山水画、美文如一幅写实画、美文如一幅水墨画”这样一种情境,以此来丰富自己

要论述的中心,注意在审题时要尽可能多角度地添加,以便自己从

中筛

选一些作为文章的要素;又如“花落春犹在”这个题目,我们可以在“花”和“春”的前面添加一些语素构成“成功之花凋落,自信之春犹在;机

命题作文审题立意备考有方

作文课程.中考命题篇.命题作文审题立意

遇之花逝去,希望之春犹在”这样的语境,使其成为我们文章的要素。 4.化大为小法。

有些命题要求比较宽泛,也有些命题显得比较抽象,难以理解,我

们在审题时要能化大为小,虚实结合。例如“我的精神小屋”这个题目,要求较宽泛,给我们提供了较广阔的写作空间,这时我们就要

化大为小,化虚为实,将“精神小屋”具体化,形象化,理解为“一间

装满

梦想的小屋、充满亲情的小屋”等等。当然也有些命题比较具体实在,我们需要化实为虚,进行抽象概括;还有些命题可能虚实兼备,我

们则

需要虚实结合。例如“我想握住你的手”这个题目,其中标题中的“你”既可以实指自己身边的事或人物,如“同桌、父亲”等;也可以虚指

个抽象的事物,如“节约、诚信、青春”等。

总之,我们在实际训练中,要能够结合题目本身特点多角度去审题,迈好决定作文成败的关键一步。希望同学们可以审好题,立好意,

行好文。

从中考来看,命题作文中的绝大多数文题没有审题障碍,涉及的内

容充分贴近学生生活;大题、宽题多于小题、窄题,便于考生自由

选材。

命题作文的应试,在实践中有哪些规律需要遵循呢!下面介绍四个

要点。

▲审题——瞻前顾后,一字不漏

对于命题作文,审题时,应从头至尾反复领会,研读,不得忽略一处,要审读以下内容:

1.文题的大、小、宽、窄、虚、实、显、隐。

2.文题中有没有点示主题的字词,即抓住“题眼”;

3.文题中有没有点示重点的语言标志;

4.文题中的标点或其他符号及其含义;

5.有没有副标题或其他限制;

6.明确各种写作要求;

7.能否从题目以外的语言材料中品味出一点隐含的信息。

在具体的审题过程中,对这样几种内容的题目不可掉以轻心。

第一种:看似很浅显的题目。

如《妈妈,我长大了》这个文题,其关键在于对“长大”的理解。如

果认为“长大”的含义,只是生理、身体的变化或是学会了某种生活

技能,能够照顾自己,胆子变大了,或者能对付别人的欺负等等,

那么这种理解就比较肤浅,如果说能够寓理于事,从不同的角度写

正处于花季年龄的初中生成长中的追求、向往、烦恼和困惑,以及

对人生的初步认识,写出人生中的各种各样的责任感已经在心中出现,那么,这样的思考就是准确地把握了文题的含义。

知识回顾

作文课程.中考命题篇.命题作文审题立意

第二种:看似很熟悉的题目。

如《我的一个秘密》,这个文题,关键在“秘密”,是藏在自己心中的,又不便透露给别人的心事,稍不经意,就会写成《我的一个心愿》、《我的理想》等内容。

第三种:看似很形象的题目。

《风景这边独好》这个文题,也是一个宽题,题目似乎很“形象”,

但远不是从字面上理解的那么简单。它既可以写实,如写一个地方

的风景,写一个地方的景物特点,写一个地方的景物的变化,但更

重要的是应该写这个地方的发展,写这个地方的特色,写这个地方

表现出的时代的进步。再换一个角度思考,它不仅可以写“地方”,

还可以写人、写事等等。

第四种:看似很直观的题目。

如《礼物》这个题目,好像一看就知道是什么,但在具体的写作中,它可能是实

指某一种物,更多的也许是喻指——像“礼物”一样的美好事物。用“喻指”来写文

章其思路更宽广,情感更丰富。

【命题作文】

命题作文是传统的作文方式,在各地中考语文试卷中,命题作文占

主要地位。而其他任何一种作文形式,归根结底还是与命题作文有关。所以,命题作文的练习不可小觑。其题型特点,就是给出了完

整的确定的题目。

【写作注意事项】

命题作文虽然题目唯一,但要写出新颖的好文章,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审题要准

审题如同下棋,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可见审题是多么重要。命题

作文,审题应当做到:

(1)辨明文体

虽然现在多数命题作文不限定文体,但有时,文章的文体又是固定的,因此,辨明文体就十分重要。一般情况下,一个文题只有一种

适合它的文体。审题的第一步是判断文体。判断文体应注意以下规律:①记叙文文题的字面一般对记叙文的六要素有所涉及。题目当

中直接带有:“人”、“事”、“记”等字样,就更是记叙文的标志了。②

议论文文题中经常会有“议”、“论”、“谈”、“辩”等字眼,也有的由“......的启示”、“从......想到的”、“由......说起”等短语构成。

(2)要看清题目要求

一般中考作文题都在“要求”一项里对文体、字数、表达方式等作出

了明确的规定,必须把“要求”这项内容搞清楚,并且严格执行不能遗忘。

(3)注意题目中的隐含内容。例题精讲

作文课程.中考命题篇.命题作文审题立意

考题中明确提出的要求是一望而知的,必须照办无误,但有些要求

是隐含在表面文字背后的,需要我们自己悟出来。比如《在阳光下

成长》中的阳光,当然不是指自然界的阳光,

应理解为党的关怀、集体的温暖、家人朋友间的亲情等等。对一些

给材料作文

题目中提供的材料,更应当注意运用概括、引申、类比等方法,加

以认真分析,

理解题目的比喻或象征意义。

(4)弄清题目的限制和要求

命题作文常对文体、时间、地点、数量和叙述的对象及其关系、内

容等有

限制,弄清楚了这些,就好确定作文的选材范围。如:题目“校园新风”.写记

叙文,可写人也可写事,地点要在校园内,内容为好的现象,宜与

过去对比。

(5)抓住“题眼”确定中心

题目中的关键词语.就是命题作文的“题眼”。扣住了“题眼”也就抓住

了重

点,抓住了中心。①单词语题目,题目即“题眼”,如“沟通”、“生日”等。②词组型题目中.起修饰作用的词语是“题眼”,动词是“题眼”。

如“难忘的一件事”的“题眼”是“难忘”.“骄傲的妈妈”的“题眼”是“骄傲”,“这件事教育了我”的“题眼”是“教育”,“我喜欢那句格言”的

“题眼”是“喜欢”.“回忆我的同桌”的“题眼”是“回忆”。

(6)添枝加叶法与逆向选材法

命题作文题目越长越容易迅速确定立意与选材。当题目是一个词时,选材的范围很宽.确定写作目标就显得困难.这时你可以采取题目添枝

加叶法迅速确定写作目标,如“选择”,可在其前添加“爸爸的”、“痛

苦的”、“明智的”等,或在其后添加“了坚强”、“了诚实”、“的快乐”、“的艰难”等。这种添枝加叶是在心中进行的,千万不要换题目哟!有

人认为选材不应放在审题中进行,其实审题与选材应是同步完成的,它们可以相互印证。选材平庸的作文难成好文章。那么在选材中我

们可以采用逆向选材法使所选材料新颖.如“感谢”.学生感谢老师为常见,老师感谢学生就为奇、为新。

(7)尽量把内容落实到人、事、物上

有些命题作文规定文体,按文体写即可:有些命题作文让自选文体,每当此时有些同学就无所适从。多是成段的感慨.而没有实际的内容。此时应依据自己对题目的理解选择擅长的文体。选择了记叙文,就

要把内容落实到人、事、物上.把人写好.把事写实。若从自己或身边

的生活实际中难以开发出动人的故事.写一篇小说也不失为一种聪明

的选择。若选择议论文,自己要有充足的事实和理论依据。

2.立意要奇

命题作文的立意是命题作文创新的关键。做好作文立意创新可从如

下几方面去尝试:

(1)转换角度、质疑传统

“转换角度、质疑传统”是指写作中换一个角度去思考问题,去对传

统已成定论的观点、看法的质疑、反叛。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模

式让我们形成了总喜欢从正面去认识事物的习惯。如说到“愚公”,

我们总喜欢去赞美他的勤劳、持之以恒的美德;说到邹忌,总喜欢

去赞美他的“讽齐王纳谏”的功劳等等。由于老师这么教,我们这么学,作文自然也就这么写,其结果往往就会写出千人一面,百口同

腔的文章,使文章索然无味。有句诗说“横看成岭侧成峰”。对一件

事物(或一个人)

,我们如果放弃正面的思考,转换

作文课程.中考命题篇.命题作文审题立意

一个角度,从反面或侧面去思考,就会实现创新。比如,我们为何

不可以去透视愚公的破坏环境,去直击邹忌的护短内心呢?

(2)转换角色、反客为主

在这世界上,我们人类总喜欢把自己当着世界的主人,把动物、植

物当着

我们的附属物,试想,如果我们在作文中将自己和周围一切的主客

关系交换一

下,并写出来,结果又如何呢?我敢肯定会大受欢迎的。《西游记》就成功地刻

画了一个猴子孙悟空的形象;《聊斋志异》成功地刻画了狐仙鬼怪的形象等。这

些就是反客为主的成功典范。如果让我们写《我是图书》的文章,将自己反串

成图书,以第一人称的手法,通过图书的所见所闻所感来刻画阅览者的形象,

批判了一些道貌岸然的人不爱惜书、偷书、撕书的丑恶行为,赞扬了爱爱惜图

书的优良品质。使文章塑造出新的形象,从而给人以新颖之感。(3)想象幻想、合情合理

想象是创新的翅膀。合情合理的想象幻想是作文实现创新的一个重要途径。

【例文赏析1】

按照下面题目和要求作文。

题目:最好的奖赏

要求: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和学校名。

最好的奖赏

那个带有黑黑斑点的芒果,是我最好的奖赏,那是奶奶浓浓的爱——-题记

芒果的芳香每每飘入我的鼻子,索绕在我周围时,我便想起了那最好的奖赏。此时,奶奶的爱就如芒果的芳香,索绕我心中,充盈着我的心房??

那年,我趁假余时间到奶奶家玩。在院里,我依偎在奶奶怀抱,指着树上那一个个尚未成熟的芒果叫到:“我要吃这个!”芒果翠绿色的外皮虽带点青色,但已牵引了我的馋嘴味觉。

“不,还没熟”奶奶呵呵地笑了,“等你考个第一名回来,奶奶就把它奖励给你,好吗?”我拍着手大叫好,奶奶亲亲我的额头,脸上露出温馨的微笑??

回到城里,我把这事忘得一干二净,直到那个刺痛我心的电话声响起,“奶奶不行了!”电话那头,姑姑已经泣不成声了。我呆住了,一滴泪水从我脸上划过,那懊悔的泪把我的心划得很痛。我真的拿到第一了,可是,我并没有向奶奶报喜,我竟把远方的奶奶给忘得一干二净了,我

恨我自己!带着一脸泪水,我坐上了前往医院的汽车。

医院里的床单白得恐怖,到处飘散着浓浓的药味。奶奶静静地躺在

病床

上面,正当大家欣喜地望着终于醒过来的奶奶,医生却说这是回光

返照,大

家都沉默了。我强忍住泪水扑到奶奶身上,我惊讶地看到,奶奶长

满老茧的

手中握住一个长满黑点的芒果,她是那样用力地握着,浑浊的眼中

充满了不

【篇三:浅谈中考命题作文的审题立意】

浅谈中考命题作文的审题立意

作者:杨学晶

近几年,中考命题作文与话题作文、新材料作文三分天下,而命题

作文似乎更呈现出强势,我们必须十分重视命题作文的审题立意,

基本做法如下:

1. 适当扩展题目。有的题目就是一个词语,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对

这个词语进行扩展,将题目的内涵具体化,以便锁定自己的写作范围,比如以“隐”为题,我们将“隐”扩展为“隐士”、“隐居”、“隐藏”、“隐伏”、“隐秘”、“隐痛”。我们再对这些词语进行思考,便会出现

以下立意:隐,是急流勇退;隐,是淡泊名利;隐,是弃绝世俗;隐,是蓄势待发;隐,是巧妙地周旋;隐,是智慧;隐,是勇气;隐,是不为人知的秘密;隐,是难以数说的伤痛。我们可以写隐士,也可以写自己和他人隐的智慧和勇气,还可以写自己和他人的隐秘

和隐痛。当然,还可以反弹琵琶,认为隐是消极逃避、销声匿迹,

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冷漠;是对集体、社会和国家不闻不问的

麻木;是不敢挑战自我、挑战他人的怯懦;是闭锁自己、与世隔绝

的愚蠢。在写作这个题目的时候,我们不能面面俱到地将隐的引申

意义进行阐述,只需要选取隐的一种内涵进行立意和构思。

2. 展开丰富联想。有的题目看起来意思很直白,比如作文题“昂起头来”,如果我们不能充分展开联想,将题目的引申意义挖掘出来,则

文章就坠入了流俗之中;如果进行联想,则“昂起头来”就不是一个

简单的动作行为,而是视界的开阔、高度的提升,同时又是自信、

勇敢、坚强的表现。如此一来,立意自然高远。

3. 巧妙化大为小。有些作文题比较宽泛,有些让人摸不着边际,我

们可以采用“增补信息法”,即在理解作文题内涵和外延的基础上,

在题目前或后,或中间加上限制词,增补新的信息或新的因素,从

而达到缩小外延、化大为小、明确范围、方便入题的目的。比如这

样一道作文题:《来自大自然的启示》,不少学生觉得无处下笔,

其实我们完全可以化大为小,写来自大自然某种现象的启示,这样

你可以写蜗牛给你的启示,强调人类要负重前进;可以写乌鸦反哺

之义,强调我们要有感恩之心;也可以写月季花一月一开,强调我

们要恪守诺言;还可以写七色阳光,强调生活要丰富多彩……任何

题目我们都可以化大为小,一经化大为小,切入口小,立意就容易

走向深刻。

4. 分析语法结构。有的题目可能以短语的形式出现,比如作文题

《绿叶对根的情意》就是一个短语;有的题目以句子的形式出现,

如作文题《春来草自青》就是一个完整的句子。面对这样的题目,

我们就要分析语法结构,确定立意的方向,比如“绿叶对根的情意”

这个题目,“绿叶”为主,“根”为宾,换句话说,“绿叶”是施动者,“根”是受动者,假如写成“根对绿叶的情意”,立意就南辕北辙了。

至于偏正式名词短语作题目的,中心语是揭示写作的对象,修饰语

是写作时要突出的重点,比如以“最明亮的星”为题写作,你写的是“星”,虽然不限于写自然界

的星辰,但却不可以写石头、流水之类,而写作的重点却要落脚到“最亮的”三个字上来,写出你对“星”的赞美之情。

5. 虚实互相转化。有些作文命题或题目中的某个词语仅仅是一个很

抽象的概念,这时如果仅从抽象的概念出发来审题立意的话,就很

难找到突破口。只要我们化抽象的概念为具体可感的形象、事物、

事例就容易多了。而有的题目中词语是一个实有的概念,如果纯粹

写实,则立意容易落入俗套,所以不妨化实为虚。比如,以“亲情”

为题写作,我们就可以化虚为实:说“亲情是雨,带走烦燥,留下轻凉;亲情是风,吹走忧愁,留下愉快;亲情是太阳,带走黑暗,留

下光明”;“亲情,是一把斜背着的吉它,越到情深处,越能拨动你

的心弦;亲情,是一挂藤萝,不管你身在何方,它总是紧紧牵着你

的手;亲情,是一串挂在颈间的钥匙,打开的是一扇扇忧郁的门窗。亲情,就在眉眼顾盼间,浅浅的微笑里,就在我那一首抒情的小曲中”。比如,以“门票”为话题写作,我们就要化实为虚:可以说“勤

奋是通向成功的门票,谦卑是通向高尚的门票,实践是通向真知的

门票”,则立意就不同凡响。

6. 运用逆向思维。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我们既要看到正面,又要

看到反面。有时候大家最容易看到正面,于是正面立意则可能千篇

一律,不如运用逆向思维反面立意。比如,我们写《昂起头来》这

个作文题,说“昂起头来”是自信、坚强、勇敢,这是正面立意,看

得多了,容易发生审美疲劳,独有一位考生逆向思考,叫阅卷人击

节赞赏。他说:“昂起头来是自视过高,是藐视他人,是虚张声势”,因为立意新颖而受到阅卷人的青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