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低年级如何提升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

低年级如何提升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

低年级如何提升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
低年级如何提升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

低年级如何提升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

个性化发展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很多老师经常会走入这样一个误区:即把“教语文”与“教课文”等同起来。这样一下子将语文的范围缩小了。语文课缺少了语文知识、语文方法和语文技能,限制了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机会。语文课应该是认知——实践——迁移的过程,所以,语文教学要侧重于语言文字的积累和运用,以及阅读能力的培养,从读到写,层层递进。

关于“语言文字的运用”,我们容易将它理解为简单的“表达”,即强调的是写作能力的培养。其实不然,“语言文字的运用”,应该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以及文学活动,根据小学生理解能力的特点,小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主要指的是识字写字能力、书面表达能力、口头表达能力、阅读能力。简单地说:就是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小学的低年学段,学生的听说读写各项能力都比较薄弱,教学的重点在于识字、写字,这虽然是低年级教学的核心,但我们同样不能因为过度强度识字与写字教学,而忽略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二者并不矛盾,识字是基础,“语言文字的运用”是一种技能。我们关注语言文字的理解与运用,自然就能关注低年级的识字与写字教学了。语文是语言的学习,词不离字,句不离词,相依相存。如果在低年学段能合理有效地进行语言文字运用的训练与培养,那很多问题便可迎刃而解。

如何在低年级有效地进行语言文字运用的训练与培养?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尝试展开:

一、明确教学目标,注重语言运用。

低年级的语文教学目标,在识字写字的基础上,应以“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为目标。很长一段时间来,语文课的教学形态就是讲读课文,通过课文来达到理解思想内容、理解表达形式,教师把感悟思想内容、分析理解作为语文课的教学目标。提高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必须改变这种侧重于教学内容为主的教学目标,应明确教学目标,提出需要完成的任务。叶圣陶先生曾说:课文只是个“例子”,语文课应该是用课文教学生如何阅读、如何写作。低年学段处于语言文字运用的启蒙阶段,能在这个时候就有意识培养学生“语用”的能力,对培养他们的语文素养有很大的辅助作用。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十四课的《荷叶圆圆》是一篇轻快活泼的散文诗,全诗充满夏日的童趣,学生在诵读中能够充分体验夏天的美好,是深受低年级学生喜欢的课文。许多教师在

教学这一课时,除了学习本课的生字词语,便是引导学生“找出文中介绍了哪几种动物?它们分别将荷叶当成了什么?”以此作为教学目标,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能够很快找出答案。如此设计教学,“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核心目标在教学中就很难落实和达成。如果我们把目光聚焦到“语言文字的运用”上,紧抓文本的主要内容,引导孩子抓住文本中“小水珠躺在荷叶上,眨着亮晶晶的眼睛”“小蜻蜓立在荷叶上,展开透明的翅膀”“小青蛙蹲在荷叶上,呱呱地放声歌唱”“小鱼儿在荷叶下笑嘻嘻地游来游去有,捧起一朵朵很美很美的水花”四个句子,“躺着”“立在”“蹲在”“游来游去”等词语,体会作者用词的贴切和准确;接着引导学生注意“亮晶晶的”“透明的”“呱呱地”“笑嘻嘻地”等提示语,体会提示语能够让句子更加具体形象。在这个基础上,再鼓励学生模仿课文2、3、4、5自然段的表达方法,想象说话“________说:‘荷叶是我的______’。”考虑到一年级运用语言文字的实际情况,也可预设为这样的形式:如“下雨了,荷叶是小朋友的______。”“小蚂蚁在荷叶上玩耍,荷叶是小蚂蚁的______。”在此过程中鼓励表达较好的学生加上提示语说具体。这样下来,教师很好地将“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落实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学生在体会、模仿、想象、交流中不仅学习、积累了语言文字,还尝试运用学到的语言文字去表达。

又如:《所见》一诗中的“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学生都能够明白小牧童想要捉到那只蝉的心思,但全诗并未告诉我们小牧童最终有没有捉到蝉,在此,我们便可设计这样一个目标:通过小组讨论,猜想牧童是否捉到了蝉,如果捉到了,他会用什么办法?在这里,鼓励学生发表独特的意见,引导学生帮牧童想办法,克服困难,把蝉捉住,并让学生用自己想出来的办法模拟表演。这样的目标大大激发了低年级学生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够加深对古诗的理解。

二、突出语言训练,深化课堂练习。

语文课堂预留学生练习的时间是我们目前减负提质的有效手段。但是目前练习设计存在练习设计封闭、缺少语文性和忽视学生语文能力培养等问题,如果课堂练习能够提供一定的语言情境来落实“语言文字运用”,那么,学生的认知、情感、方法和能力都会在情境中有效迁移,通过碰撞、同化达到重构,这正是学生语言实践的过程。

低年学段因为学生书写速度慢,识字不多等原因,课堂练习除练写生字外,可多训练口头表达能力。课堂练习要达到“语言文字运用”的效果,在设计上需要转变固有模式。如在《两只鸟蛋》一课中,“我小心地捧着鸟蛋”,可通过选词填空的方式来加深学生对“细心”“专心”“小心”三个词语的理解,以便能够区分它们。例如:“小丽做事很()。”“我受到老师的表扬,非常()。”“我()地捧着鸟蛋。”又如:“我仿佛听见鸟儿的欢唱”一句中,“仿佛”一词是理解的难点,通过对句子的理解引导学生换一个词语来代替“仿佛”,

即以近义词的方式呈现,这样就比较容易猜出“仿佛”即“好像”“似乎”之意。

在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让学生掌握较多的近义词,与其通过枯燥的说教,不如通过实实在在的语言训练。这样,语文课堂练习设计就将“知识学习”转变为侧重“语文能力的发展”,在这样的转化中,逐渐达到全面培养学生理解、积累、运用、思维等语文能力。除此之外,低年级语文课堂练习还应侧重“自主感悟”,低年级的学生较多奇思妙想,古灵精怪,能够让他们将心中所想完整地表达出来,也是一种“语言文字运用”的训练。

另外,模仿是儿童学习语言的主要方法,在模仿中学习语言的组合形式和内化语言的运用方法,表达自己的见闻感受,可有效地提高学生书面语言的组织能力,提高口语表达能力。低年级的课文内容经常出现“有的……有的……还有的……”“因为……所以……”“一边……一边……”等简单的句式,教师就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模仿课文的表达进行自我创作。在《美丽的小路》一课中,鸭先生、鹿先生和兔姑娘一起清理小路的垃圾,给小路洗澡,给花儿浇浇水,让美丽的小路重新回来了。课文中刚好有这段内容的插图,我先让学生熟读这个自然段,然后模仿课文的方法,结合插图中你所看到的内容,用自己的话再来说说他们是如何打扫小路的。经过教师的创设的语言环境,学生表达非常流畅,表达能力也能有所提高。

三、家校齐心协力,创造“语用”情境。

“语言文字的运用”仅仅靠学校语文课堂的一点训练是远远不够的,如果家校能够配合起来,有意识地对孩子进行运用语言文字的训练,孩子的“语用”能力才能得到最大的发展与巩固。

(一)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形成微课堂。

如今,信息技术发展迅速,人们可以通过微信群和QQ群进行随时随地的交流。由学生家长组织的班群其实就是一个校外的课堂,而每一个孩子学习情况的展示就是一个微课堂。为了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这个课堂,发挥家长的力量去辅导自己的孩子,我每天都会让学生将自己的朗读作业以语音或小视频的形式发送到微信群。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表达能力,我与学生和家长约定好,每天读完一个故事或者一本课外书,就将自己的阅读感受简单的说出来,也通过微信反应给老师。除此之外,我还将课本中的“口语交际”延伸到课外,因为课堂时间毕竟有限,并不是每个学生都有表达的机会,如果大家都能够通过微信这个平台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老师就可以很快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能够及时指出学生的错误并给出建议,引导他们注意表达的完整、准确和科学。其他孩子和家长看到了,也能够激发他们进一步学习。有这样一个良好的氛围,还担心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得不到发展吗?

(二)重视亲子阅读,给孩子朗读。

读书可以丰富孩子的词汇,这一点谁也不否认。读书可以为孩子创造背景知识,有这样

一个说法,读得最多或旅行最多的学生往往是班上知识最渊博的学生。他们拥有大量的背景知识,因此对老师或课本所教的内容理解得最多。低年级的孩子由于认知水平的限制,独立阅读还存在一些困难,家长若能够每天读一个故事,每周读一本书给孩子听,不仅会让孩子感受到阅读的乐趣,也在潜移默化中进行了“语言文字运用”的学习。比如当学生读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首先他在脑中解读自己所读到的文字,同时在回想有关登山的背景知识,可能是他原来登过高山或登过高,有这种现实经验,也可能是他读过类似的文章描写。“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一个从没见过大海的人,也没读过类似的描写,他会问,哪来的雪呢?

(三)留意生活中的“语用”,做个有心人。

生活中的“语言文字”信息量特别大,做个生活的有心人,留意生活中的细节,如大街小巷的广告牌、电视里面的综艺节目等,都是“语言文字运用”的好素材。低年级侧重于说话的训练,因为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还较差,因此我们应先教学生说话,例如课前三分钟开展“每天多说一句话”的训练,在此基础上,鼓励把自己所说的话用简单的一两句话写下来,所以,我让学生坚持写“每日一句”,随着认知水平的提高,逐渐要求学生规范地去写,家长在这个过程中也要给予必要的指导。熟能生巧,经过长时间的训练,学生基本上都能够完整、流利地表达。

“语言文字的运用”是一项长期的课程,在低年学段的教学中,不但要落实识字写字的教学,也要着力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作为教师,只有让学生在课堂上多说、多练,才能形成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