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水的净化》初中化学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水的净化》初中化学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水的净化》初中化学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水的净化》初中化学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初三化学第四单元课题2 《水的净化》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路:

从学生生活经验入手,通过分析讨论、实验探究、调查报告等方法,在解决生活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掌握净化水的几种方法。对于过滤操作的训练及其方法掌握,采取学生课前合作预习,课堂实际操作,学生互评,教师总评的教学方法。对于自来水净化过程的难点突破,采用课堂启发讲解,课后小组合作制造“自来水生产模型”的方式,加深认识。硬水和软水知识较为抽象,通过生活生产中的实例介绍,促使对其形成感性认识,知道硬水和软水的区别,以及硬水的危害和硬水软化的方法。课文安排的演示实验3-4(蒸馏水的制作),由于其直观性不强、讲解费时,故改用多媒体教学法,组织学生观看“蒸馏水制作”的教学短片,使学生可以在有限时间内,直观地获得大量信息。在本节课结束前安排一场“当地饮用水使用情况”的调查报告交流会,通过交流使学生了解乡情、民情,培养学生“忧国”、“忧民”之心,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建设家乡的美好愿望。

教学目标:

1、知道沉淀、吸附、过滤、蒸馏等常用的净化水的方法,能述说自来水的净化过程。初步学会过滤的操作。

2、懂得纯净水和自来水的区别,学会用肥皂水鉴别硬水与软水,知道硬水的危害及硬水软化的方法。

3、通过对水净化方法的学习,体会化学知识在生活生产中的广泛运用,培养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兴趣。

4、通过过滤操作的训练,提高学生动手、观察、协作等能力。

5、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白要从卫生、健康的角度,正确选择饮用水,感受化学对改善个人生活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建设家乡的美好愿望。

重点:

1、水净化的方法。

2、过滤的操作方法。

3、硬水和软水的区别以及硬水软化的方法。

难点:

1、自来水的净化过程。

2、过滤的操作方法。

3、硬水的软化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实验法、启发式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等。

仪器药品明矾、滤纸、铁架台(带铁圈)、漏斗、烧杯、玻璃棒、投影仪。

学生准备

1、分小组合作预习过滤操作。

2、分小组调查本地饮用水使用的情况。

一、导课

1、陈述:洪灾过后,有些灾区自来水还没来得及恢复供应,面对污浊的河水,这些水可否饮用?为什么?

1、回答:不能,因为水中有杂质、细菌,饮用后会生病。

从解决生活问题入手,联系学生生活旧经验,引入新课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提问:你有什么简单的办法能使浑浊的水变得清澈吗?

2、回答:可以把水静置一段时间。可以用家里的棉布或纱布来过滤水。(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答案)

3、肯定学生的回答,进一步问,这样得到的水就纯净了吗?

3、思考、回答:不纯净,细菌、病毒,还有一些物质可能溶解在水中。

4、陈述:由于种种原因,自然界的水里混有多种杂质、细菌和病毒,仅用静置、沉淀的方法,还不能将全部杂质去除,我们要选择卫生、健康、安全的饮用水,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怎样更好地将水净化。

4、听课

明确本课题的教学内容。

二、水的净化

1、引导观察:同学们,请注意观察,在你们带来的那杯污浊的水,经过一段时间的静置,你们看到了什么变化?

1、回答:烧杯底有些固体颗粒。上层水更清澈,下层水较污浊。

让学生参与实验前的准备,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怎样还可以变得更澄清呢?

2、回答:静置的时间长一些。

3、陈述:农民为了净化水,会去药店买一种廉价的物质——明矾,洒入水中,利用明矾溶于水后生成的胶状物,对杂质进行吸附,使杂质沉降,达到净水目的,这种净水方法称作吸附法。

3、听教师讲解,记录。

增加学生生活经验的同时,使学生体会到化学知识在生活生产中的广泛应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热情。

4、组织实验:请同学们把适量明矾加入到污水中,并搅拌,静置观察现象。

4、实验、观察现象。

5、提问:还有什么物质也有这种吸附能力呢?讲述:市场上出售的净水器,有些就是利用活性炭来吸附水中的杂质。活性炭吸附能力较强,不仅可以吸附液体中不溶性物质,还可以吸附掉一些可溶性杂质,除去臭味。现代科技发展,发明的纳米新型材料做净水器的过滤层,自来水通过时,它不仅能吸附不溶物、臭味,甚至连细菌也能除去,使自来水变为可直接饮用的洁净水。

5、回答:活性炭。听教师讲解、记录。

感受到科技的发展,新材料的发明,对人类生活、生产的贡献。

第2页 /(共2页)

6、请同学们观察杯中的污水,明矾加入后,使更多的小颗粒沉降下来,水是变的更澄清了,但还有什么不足呢?

6、回答:沉降下来的不溶物和水是分为上下两层,而没有彻底分开。

引导,过渡到过滤操作的学习。

7、肯定同学答案。你有什么方法可将杯底的不溶物和水彻底地分开?

7、回答:慢慢地倾倒杯中液体。用过滤的方法。

8、过滤的方法更好些,它能将不溶物和液体彻底分开。同学们在课前已经分小组预习了“过滤的操作方法”,下面就请同学们用过滤的方法,把杯中的不溶物和液体分离开来。前后两个实验小组互派一位同学,观察评价对方小组的实验进程。

8、分小组做过滤实验。

检查预习成果,训练过滤操作,提高实验技能,培养团队意识。

9、学生操作完毕后,请学生评价交流。

9、学生评价:

1)滤纸没有和漏斗壁紧贴。

2)滤液倾倒太快,使滤液未经滤纸而流下。

3)有的同学太紧张,玻璃棒把滤纸弄破了。

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以互评的方式培养了学生学习交流习惯,促进团队意识的发展。10、请做的较好的一个实验小组派代表介绍他们的成功经验。

10、回答:我们课前预习后有一起讨论,总结了这个操作的注意事项,并在实验前,回顾了整个实验过程,做到胸有成竹。

分享成功。

11、教师总评:同学们观察仔细,评价也很正确,可见预习这种学习方法的运用,是十分重要的。过滤操作注意事项很多,我们总结为“一贴、二低、三靠”,请大家看投影。

11、认真听教师讲解、记录。

辅导学习方法,理清思路,掌握好过滤的操作技能。

12、引导:对于少量用水,我们可以通过沉淀、吸附、过滤使水得到净化,自来水厂是不是也这样净化水呢?请同学们看课文图3-15。

12、阅读教材,讨论分析。回答:自来水厂净化水的主要步骤是:加絮凝剂使悬浮在水中的小颗粒状杂质被吸附、凝聚,然后在反应沉淀池中沉降,分离杂质,接着用活性炭吸附,得到更澄清的水,最后投药消毒。

了解自来水厂水净化过程。

13、补充讲解:这里用的絮凝剂的作用和明矾相同。在消毒灭菌时,主要是往水中通入适量的氯气,这样千家万户就可以使用较纯净、安全的自来水了。

13、听讲、思考、记录。

扩宽知识面。

14、启发:同学们可以以小组为单位,按图中提示,利用身边材料合作建设一个小型“自来水厂”,下周上课时把作品交流。

14、思考、兴奋、讨论。

启发学生自制“自来水生产模型”,不仅提高了学生实践能力,而且加深了对自来厂净水方法和过程的科学认识。

15、提问:自然界的水通过沉淀、吸附、过滤之后变澄清了,这样的水是否是纯净物呢?

15、回答:是,因为它澄清透明。不是,它可能还含有一些被溶解的杂质。

16、到底是不是纯净物我们接着学习下面的硬水和软水就知道了。

16、带着疑问进入下一个学习环节。

激疑,吸引同学的注意力,保持学生学习兴趣。

三、硬水和软水

1、讲解:通过沉淀、过滤的方法只除去不溶性杂质,水中还有许多溶解性的杂质。生活中我们可能有这样的经验,经常用来烧水的水壶或装水的开水瓶结有一层黄色物质——水垢。这是因为水中溶有可溶性钙和镁的化合物,加热或放久了,这些化合物便会生成沉淀——水垢,象这样含有较多可溶性钙和镁化合物的水叫硬水。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和镁化合物的水叫软水。

1、听讲、思考、理解、记录,明确硬水和软水的概念。

从生活例子出发,感性地认识硬水和软水。

2、引导:那么怎样用简单的方法区分硬水和软水呢?演示:把肥皂分别加到硬水、软水中,搅拌,让学生观察两个烧杯中产生的现象。

2、观察、描述:一个烧杯中有很多肥皂泡,另一个烧杯却很少。

学习硬水和软水的签别方法。

3、讲解:产生大量肥皂泡的是软水,肥皂泡较少的是硬水。生活中硬水有许多危害,大家可以看看书,说说它的危害。

3、阅读教材,说硬水危害:

1)既浪费肥皂又洗不干净衣服。

2)锅炉里结水垢有爆炸的危险。

了解硬水的危害。

4、讲述:其实硬水的危害还远远不止这些,比如长期饮用硬度很高的水,人体健康也会受到影响,它可引起消化道功能紊乱。另外,很多工业部门像纺织、印染、造纸、化工等部门,都要求用软水。

4、通过教师的讲解,认识到硬水的危害及软水的应用。

5、讲述:如果我们除去硬水中钙和镁化合物,就可以使硬水转化为软水。生活中一般通过煮沸水降低水的硬度。工业上常用离子交换法和药剂软化法来得到软水,实验室中通常用蒸馏的方法以降低它的硬度。下面请同学观看“蒸馏水的制作”的教学短片。

5、听课,了解硬水软化的几种方法:煮沸,离子交换法和药剂软化法,蒸馏。观看教学短片。学习硬水软化的方法。通过短片的观看,在有限时间内,传递了大量信息,直观地学习了蒸馏的实验方法。

6、讲述:蒸馏的原理就是将液态的水加热变为气态水,再冷却为液态的水,这样水中溶解的物质就被除去了,使硬水能变为软水。

6、认真听教师讲解。

明确水的蒸馏原理。

7、不同地方的水质是不一样的,水的软硬程度也是不一样的,长期使用硬水对身体健康是有害的,那么长期饮用蒸馏水对身体健康是否有益呢?

7、回答:对身体健康不利,虽然蒸馏水是卫生安全的,但缺少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而自然界的水中含有不少微量元素。

四、调查报告交流会:

1、下面请各调查小组向大家汇报一下,你们对当地饮用水使用情况的调查结果。

1、学生调查报告:

1)全村有72.1%的居民使用上镇里统一提供的自来水;25.6%的居民合作自掘水井,抽水直接饮用;近2.3%的居民仍以挑水或竹管引山泉的方式获得饮用水。

2)有新闻报道南山镇芹山村村民寿命较高,是因为该村的水质好,含有有益身体健康的矿物质。

3)南山村藏春路部份居民有“氟斑牙”疾病,原因是居民饮用水中“氟”含量过高,现已改用其它水源,但对当地人造成的伤害却是无法弥补的。

让学生以调查的方式更好地了解家乡人民的生活状况,培养一种“忧国、忧民”之心,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建设家乡的美好愿望。

2、同学们的调查报告很精彩,这些报告也说明了一句话——“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所以我们要保护好我们的水资源,那么如何保护好我们的水资源呢,这个课题我们将在下节课中一起学习、研究。

2、听教师讲解、思考。

引起对下节课学习的欲望。

五、本课总结:

请同学看投影。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以下内容:

1、自然界的水都不是纯水,通过静置、吸附、过滤、蒸馏等途径可以使水得到不同程度的净化。

认真听教师讲述,疏理一堂课的所学知识。

总结本课知识要点,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

2、硬水易生水垢,与肥皂作用不易起泡沫,硬水通过多种方法可以软化为软水。

3、过滤操作要点是“一贴、二低、三靠”。

六、作业:

1、课后作业P56 1、

2、3

2、社会调查P56 4

3、预习课题4 爱护水资源

以上就是初三化学水的净化教学设计案例的全部内容,希望各位老师和学生能够喜欢!

元素 初中化学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元素 本课题包括元素、元素符号和元素周期表简介三部分内容。此前学生把元素当成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现在他们已经学习了原子结构,就应该从微观结构的角度对元素下一个比较确切的定义,从而把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元素概念是教学难点,因为它比较抽象,而且对于“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中的“一类原子”这一定义,在没有同位素知识准备时,学生难以理解。理解元素概念的困难还在于在实际使用中容易跟原子概念混淆。学生不明白在分析物质宏观组成时要用“元素”,在研究物质微观结构时要用“原子”。这是学生初学化学时普遍存在的问题。随着知识的积累,他们是会豁然开朗的。 元素符号是国际通用的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因此也是教学重点。要求学生了解元素符号的意义,对于一些常见元素的符号和名称,必须会写、会读、会用。 学生在学本单元内容之前,并没学过多少元素,因此难以理解元素周期律。本课题编写“元素周期表简介”,目的在于让学生比较早地学会使用元素周期表这个工具。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他们可以从原子序数查找某一元素的名称、符号、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及确认该元素是金属、非金属还是稀有气体元素等信息,为他们以后的学习提供方便。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元素的概念,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2)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 (3)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利用周期表查取一些简单信息。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元素知识的探究学习,联系生活和地壳中元素含量,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培养归纳总结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合作学习,学会与人相处。通过对生活中一些物质所含元素含量的确定,养成更加关心社会,关心自然的好习惯。

人教版初三化学教案上册全套

—-可编辑修改,可打印—— 别找了你想要的都有! 精品教育资料——全册教案,,试卷,教学课件,教学设计等一站式服务——

全力满足教学需求,真实规划教学环节 最新全面教学资源,打造完美教学模式 绪言 【教学目的】 1.认识化学所研究的对象; 2.初步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其本质区别,并能运用概念来判断一些常见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3.初步了解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4.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实验现象的能力,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加学生学习化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教学重点】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其应用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总结、应用

【教学用时】 1课时 【教学用具】 试管,铁架台,玻璃片,研钵和杵,酒精灯,坩埚钳,镊子,石棉网,单孔橡皮塞,导管,玻璃棒,烧杯,药匙,棉手帕,火柴,氢氧化钠溶液,酚酞试液,高锰酸钾,浓硫酸,70%的酒精溶液,胆矾,水,镁带,碱式碳酸铜,澄清石灰水等。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表演魔术) 1.“顿变鲜血”(氢氧化钠溶液使无色的酚酞变成红); 2.“魔棒点灯”; 3.“烧不坏的手帕” 学生对此会感到神秘、奇怪,然后引导学生去看书上提出的几个为什么。讲述:我们会在生活中发现许多类似的问题,而这些有关物质及变化的问题在化学课里可以得到初步的解释,因为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 强调:做以下实验时注意三个方面的观察: 1.变化前的物质

2.变化时发生的现象 3.变化后产生的物质。 演示实验1:水的沸腾 讲解:水变成水蒸气只是存在状态的不同,并没有生成其它物质。 演示实验2:胆矾的粉碎 边演示时边介绍仪器名称、使用方法等。 讲解:蓝色块状的胆矾研碎后变成蓝色粉末状的胆矾,也只是存在状态的不同,并没有生成其它物质。。 演示实验3:镁带的燃烧 讲解:镁带的颜色、状态,燃烧时发生的主要现象:放出大量的热,同时发出耀眼的白光。 演示实验4:加热碱式碳酸铜 讲解:碱式碳酸铜由绿色逐渐变黑,试管壁上有水珠,有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产生。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从以上可以看出,实验1、2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物质的形态发生了变化,但没有生成其它物质。我们把这种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初中化学教案大全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初中化学教案大全 初中化学教案大全 第一章空气.氧 第一节空气教案(1) 教学目标 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和组成,初步了解有关氮气和稀有气体的一些主要用途。 2.了解造成空气污染的原因以及如何加强对空气污染的防治。 教学重点 1.通过实验了解空气的组成。 2.介绍空气污染的严重危害,以增加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用品 水槽、钟罩、燃烧匙、酒精灯、红磷。 教学过程 …提问?①下列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电灯发光(物理变化)爆炸(举例说明,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 ②判断下列例子哪个是描述性质?哪个是表述变化的? …讲解?通常镁燃烧,酒精燃烧都是在空气中进行的。 …提问?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 …板书?第一节空气 一、空气的组成和用途 …演示?实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提问?①实验现象

②为什么红磷燃烧时只消耗钟罩内气体的15,而不是全部呢? …阅读?课本有关内容,并简介人类对氧气的认识过程。 …板书? 二、空气的污染和防治 1.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 ①煤燃烧产生的烟雾 ②石油化工排放的烟雾 ③汽车排气形成的烟雾 2.造成污染的主要气体是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氮等。 3.防止和减少空气污染的方法 ①工业三废的回收与处理 ②提高汽油、柴油质量 …讲解?1.由于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多,造成撐率倚в 对自然界的影响。 2.臭氧摽斩磾的形成──对自然界的影响等。 [作业] 略 第一节空气教案(2)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空气的组成,空气的污染和防止污染;了解稀有气体的化学特性和用途。 2.通过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 3.通过人类认识空气的简史介绍,使学生认识到进行科学探索,必须具有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重点和难点 了解空气的组成;了解空气污染给人类带来的危害,以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教学方法 谈话、研讨、讲解相结合的启发式教学 教学过程 …引言?在我们人类生存的环境当中,时时处处都充满着一种摽床坏接臵 蛔艛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水的净化》教学设计

课题2 水的净化 丽泽中学张海艳 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 本节课内容选自初中化学(人教版)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的课题2。 2、教材特点: 化学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化学教学要注意贴近学生的生活,联系社会实际。从学生熟悉的身边现象入手,引导他们发现问题、展开探究以获得知识和经验。而本课题就是一个能很好体现新课程理念的教学素材。利用本单元提供的教学内容,可以较为系统地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合作学习。 学生分析: 学生对化学学科有着浓厚的兴趣,因为他们喜欢看老师做演示实验,更喜欢自己动手做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也是初三学生才开始接触的新学科,所以学生虽然有兴趣,但是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还是起步,本节课从贴近生活的水入手,密切联系社会实际,是近几年中考的热点,教学中,一定要激发学生兴趣,并引导他们会用自己已有的化学知识来解决一些生活中遇到一些的问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纯水与自然水、硬水、软水的区别; 了解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黄河水净化方法的讨论与探究,了解净化水的方法,初步学会过滤 这项基本操作; 通过对硬水危害的探讨,让学生了解硬水软化的必要性,并学会区分硬水和软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题的学习,增强学生挖掘生活中的化学的欲望; 在课堂实验以及家庭小实验中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大 胆实践的科学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了解硬水、软水的区别,初步学会过滤和蒸馏的实验操作技能 教学用具:明矾、滤纸、铁架台(带铁圈)、漏斗、烧杯、玻璃棒、蒸馏水、浑的水(泥水)、自来水

板书设计: 课题2 水的净化 一、水的净化常用方法: 1、静置沉淀法:简单除去水中沉淀 低 2、吸附沉淀法:除去水中悬浮物 净 化程

初中化学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2)了解化学研究的内容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查阅资料、分析讨论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围绕着什么是化学,化学有什么作用,以及怎样学习等问题,对学生学习化学的情感进行熏陶和培养。 (2)通过我国化学成就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和学习化学的紧迫感和热情。 二、教学重点 1、什么是化学 2、化学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 四、课时设计一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 教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在接下来的40分钟里,我将和大家一起进行一次奇异的旅行——走进化学世界。(喷字呈现“化学”二字)去领略化学带给我们的震撼! 如果说,数学使人精细;哲学使人深邃;艺术使人浪漫;……。那么我要说,化学使人梦想成真! 在古代,人们梦想像鸟儿一样,身生双翅,翱翔于蓝天白云之间;

在近代,人们梦想像千里眼、顺风耳一样,与远方亲人“天涯若比邻”;梦想能够亲眼观看,微观世界的奇异景象…… 化学就是帮助人类实现梦想的“魔法石”! 金属的冶炼,使人们拥有了制造飞机、汽车等崭新代步工具的材料,让人们“周游世界”的梦想成真;光导纤维的制造,使人们体验到“视频聊天”的快乐,让人们“天涯若比邻”的梦想成真! 同学们,你有怎样的梦想呢? 学生:回答 (板书: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同学们,你们想体验梦想成真的快乐吗?请跟我一起走进化学的殿堂,为我们的梦想成真而努力学习! 学生:愿意! 教师:化学离我们并不遥远,化学就在我们身边。自然界的蓝天、白云、绿树、红花……每时每刻都在演绎着化学的神奇变化;人世间的衣、食、住、行……每分每秒都在展示着化学的无穷魅力!没有化学变化的发明创造,就没有当今世界的五光十色、包罗万象;没有化学变化的千百万化,就没有当今世界的多姿多彩、神奇无限。…… 教师:大家看大屏幕,这是什么? 学生:水! 教师:我们已经学习了语文、英语、数学、物理、政治等学科。现在就请同学们想一想!如果你是语文、英语、数学、物理、政治等老师,你将以水为主题,根据各自学科特点,跟同学们说些什么? 学生:语文老师说,水体现的是一种奉献精神。“洗净了别人,洗脏了自己。” 学生:英语老师说,Water。 学生:数学老师说,通过水可以计算出不规则容器的容积。 学生:物理老师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学生:政治老师说,“一个人不能两次走进同意条河水”。 教师:你们猜一猜,作为化学老师的我,又会说些什么呢?

新版人教版初中化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新版人教版初中化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Revised at 2 pm on December 25, 2020.

胜利学校教学设计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 2017年秋第一学期定稿 学科:化学; 任课班级:九年级; 任课教师:陈兴洪; 2017年 9 月 1 日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化学是在分子、原子的层面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它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密切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交流讨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2)意识到化学与环境、材料、能源、生命科学等之间的联系,初步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亲近化学、热爱化学并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2)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的强烈愿望。

3)通过大量的具体事例,体会化学与人类进步及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熟悉化学的重要价值 二、考点: 1、化学研究的对象 2、化学发展史 三、学困点和易错点: 1、化学发展史 2、化学研究的对象

六、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2)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并能分清那些是物理性质,那些是化学性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学会归纳整理;(2)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变化,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2)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科学作风 二、考点: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三、学困点和易错点: 1、物理变化和物理性质 2、化学变化和化学性质 3、对实验现象的描述 四、2课时

水的净化教学设计

水的净化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的理论依据 关于水的污染,水的净化对每个学生来说肯定都积累了很多成熟或不成熟的经验,然而说到底,这仍然是对水的污染、水的净化表面特征的认识,但该怎样从化学角度深刻认识它的本质,并且运用它来指导生活实践呢?我认为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研究中来,“显隐促成”是教学的基本任务,让学生用已有的认识基础上自己假设,自己动手去探索,就可以将各个学生的原认知显现出来,再通过教师的引导,点拨,告诉,以及师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使学生的原认知得以完善和提高。指导思想是“用课本教而不是教课本”先充分体现课堂教学的生活性,通过设计小实验。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在满足好奇心的愿望中完全地参与问题的研究。 二、教材分析 本课题围绕水的净化问题,将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有序地串联起来,还加进硬水与软水的区别、硬水软化的方法等内容。因此本课题实验内容丰富,而且贴近学生生活,这为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活动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纯水自然硬水与软水的区别; 2)了解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水方法。 2、过和与方法 (1)学习运用实验和观察等方法得到信息,能用文字、化学语言表述有关信息; (2)学习运用比较、归纳、总结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把学到的知识用以解决生活中一些问题,缩短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距离;(2)保持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3)逐步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 四、教学重点 1、水净化的方法; 2、过滤的操作方法; 3、纯水与自然水、硬水与软水的区别以用硬水软化的方法。 五、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实验的能力; 2、引导学生正确做好实验。 六、教学准备

初中化学(全册)教案+板书

初中化学(全册)教案+板书 一、素质教育目标 1.知识目标: a常识性介绍化学研究的对象。 b初步理解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并能运用概念会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c初步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实验的能力,启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知觉性和积极性。 3.德育目标: 通过学习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永恒运动的,是不可消灭的, 只能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应用科学改造自然,造福人类的教育。 4.美育渗透点:以化学实验为载体,向学生展示化学实验中的仪器美,化学实验现象美,从而激发学 生对化学科学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 重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区别)及其应用。

难点:如何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疑点:物质变化与物质性质的区别。 解决办法:(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列表记录实验现象,由学生讨论而得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 区别。 (2)通过学生讨论而归纳出物质的性质与物质的变化的区别。 三、实验及教具准备: 试管,带弯管的单空橡皮塞,酒精灯,玻璃片,烧杯,坩埚钳,石棉网,铁架台(带铁夹),研钵,火柴,药匙,胆矾,碱式碳酸铜,镁带,澄清石灰水,水。 四、学法引导 1.学会概念辨别,注意概念间的区别与联系。 如,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就可以从概念、特征、伴随的现象等方面加以区别;从变化发生过程中两者的相互关系寻找它们的联系。 2.学会观察化学实验。 首先要观察变化前物质的颜色、状态;再注意观察变化中的现象,如变色、发光、放热、放出气体、发出声音……等;反应停止后,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等。学会观察实验,将有助于我们思考变化的原因,推测变化的原理,总结变化的规律。 五、课时安排

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案免费

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案 绪言 一、素质教育目标 1.知识目标: a常识性介绍化学研究的对象。 b初步理解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并能运用概念会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c初步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实验的能力,启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知觉性和积极性。 3.德育目标: 通过学习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永恒运动的,是不可消灭的, 只能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应用科学改造自然,造福人类的教育。 4.美育渗透点:以化学实验为载体,向学生展示化学实验中的仪器美,化学实验现象美,从而激发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 重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区别)及其应用。 难点:如何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疑点:物质变化与物质性质的区别。 解决办法:(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列表记录实验现象,由学生讨论而得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 (2)通过学生讨论而归纳出物质的性质与物质的变化的区别。 三、实验及教具准备: 试管,带弯管的单空橡皮塞,酒精灯,玻璃片,烧杯,坩埚钳,石棉网,铁架台(带铁夹),研钵,火柴,药匙,胆矾,碱式碳酸铜,镁带,澄清石灰水,水。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看录像“走向化学世界”、“漫游化学世界”(北京西城电教馆,17分钟),也可利用幻灯片引入新课,或由学生自己搜集资料,如:化学史、元素的发现史、化学家的小故事、趣味化学、化学与生活等,由学生的发言引入新课。 新课讲授: 一、化学是研究什么的? [学生讨论] 化学是研究什么的? 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 构成物体的材料叫做物质。澄清两个概念:物质与物体。如铁这种物质能制成铁钉、铁锤等物体。 化学研究物质,如水是由什么元素(第二章学)组成?水由什么构成?(第三章学)构成水的粒子结构怎样?(第三章学)水除了具有溶解其他物质的性质外还有哪些性质?这都是化学要研究的内容。化学还是一门研究物质变化规律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 板书: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

水的净化教学设计

水的净化教学设计 库尔勒市第五中学黄春兰 一、教学设计的理论依据 水是生命之源,跟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自来水是如何生产的?对每个学生来说都很感兴趣,该怎样从化学角度深刻认识水的净化,并且运用它来指导生活实践!通过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实验探究,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境和社会实践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培养科学的态度。通过设计小实验。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在满足好奇心的愿望中完全地参与问题的研究。激发学生自己动手去探索,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新课程基本基本理念。 把自来水生产过程的不易、我们国家和一些国家在水的净化技术上的差距、分析“当地饮用水使用情况”的情况等结合起来分析,通过交流使学生了解国情、乡情、民情,培养学生民族自尊心和社会责任感,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建设家乡的美好愿望。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第四单元课题2《水的净化》,根据新课程基本理念,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境和社会实践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教材从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界中的水导入(74页图4-13),观察可知其物理性质,继而引发学生思考自来水厂对水的净化过程,激发学生产生探究水净化方法的欲望,通过实验探究、观察、展示、思考、讨论、交流等学习活动,巩固水净化的原理和常用方法。经过沉淀、过滤、吸附等处理后,水变得澄清,但不是纯水,再一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由清澈的水烧开后反而有白色的渣甚至产生水垢的现象引出硬水和软水的概念,及其简单的检验方法。由水壶盖上凝聚的水引出了蒸馏水的制备方法。通过学生利用家用物品自行设计简易净水装置,可促进学生手脑并用,培养学生设计简单实验装置的能力。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从化学的视角认识生活中的水,了解水的净化方法,从而理解保护水资源、珍惜水资源的重要性。 三、学情分析 学生知道天然水和自来水及纯水的区别,水中有不溶性杂质和细菌,但不太清楚水中有可溶性的杂质;知道生活用水来自自来水厂,但不知道自来水厂的具体生产过程,不知道活性炭的作用;知道自来水是人类依赖的饮用水,但不太知道蒸馏水是不是最健康的水,听说过软、硬水,但对软、硬水的区别和净化水的过程与方法不太了解。接触过生活中的过滤,但不清楚过滤原理、操作和注意事项。由于本课紧密联系学生日常生活,又有实验,学生的积极性比较高。 四、教案设计 课题2 水的净化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纯水与自然水的区别,了解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6.3二氧化碳的性质-初中化学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第一课时)

《二氧化碳的性质》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中的二氧化碳是继学习了空气、氧气、碳单质的知识之后的又一种物质,本节课的内容是初中化学重要的基础知识,它对于“如何学习有关元素及化合物知识”起到一个很好的巩固作用,同时为后面学习“燃料”、“酸碱盐”等知识作好准备,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在新课程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指导下,结合对教材的分析,我拟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及用途,简单了解自然界中碳的循环,知道温室效应的概念。 2.过程和方法:通过分组实验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并进一步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理解温室效应的利与弊,树立“关注社会,爱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探究实验认识二氧化碳性质,形成性质决定用途的化学思想。 教学难点:二氧化碳与水的化学反应原理及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二、学情分析 根据最近发展区,我对学生做出了以下分析: (1)知识状况: 对如何学习物质的性质已有一定的知识基础; (2)能力状况: 初步掌握了简单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而对化学探 究学习方法的了解尚处于启蒙阶段。 (3)心理状况: 思维活跃、探究欲强,对化学实验充满好奇心。 三、教法和学法 根据学生的这些特点,在教学中我采用了多种教法和学法。 教法:情境引入法、问题教学法、实验演示法、科学探究法; 学法:分组实验法、分析归纳法、讨论法。

初三化学水的净化教案设计

教学开放日教案 授课内容:课题2 水的净化授课班级: 9 0 5 授课人:黄咏冬 授课时间: 2012 10 18 学校:六点初中

课题2 水的净化 教学目标 1、知道沉淀、吸附、过滤、蒸馏等常用的净化水的方法,能述说自来水的净化过程。初步学会过滤的操作。 2、懂得纯净水和自来水的区别,学会用肥皂水鉴别硬水与软水,知道硬水的危害及硬水软化的方法。 3、通过对水净化方法的学习,体会化学知识在生活生产中的广泛运用,培养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兴趣。 4、通过过滤操作的训练,提高学生动手、观察、协作等能力。 5、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白要从卫生、健康的角度,正确选择饮用水,感受化学对改善个人生活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建设家乡的美好愿望。 教学重点 1、水净化的方法。 2、过滤的操作方法。 3、硬水和软水的区别以及硬水软化的方法。 教学难点 1、自来水的净化过程。 2、过滤的操作方法。 3、硬水的软化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实验法、启发式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等。 仪器药品明矾、滤纸、铁架台(带铁圈)、漏斗、烧杯、玻璃棒、投影仪。学生准备 1、分小组合作预习过滤操作。 2、分小组调查本地饮用水使用的情况。 教师活动: 一、导课 1、陈述:洪灾过后,有些灾区自来水还没来得及恢复供应,面对污浊的河水,这些水可否饮用?为什么? 2、提问:你有什么简单的办法能使浑浊的水变得清澈吗? 3、肯定学生的回答,进一步问,这样得到的水就纯净了吗? 4、陈述:由于种种原因,自然界的水里混有多种杂质、细菌和病毒,仅用静置、沉淀的方法,还不能将全部杂质去除,我们要选择卫生、健康、安全的饮用水,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怎样更好地将水净化。 二、水的净化 1、引导观察:同学们,请注意观察,在你们带来的那杯污浊的水,经过一段时间的静置,你们看到了什么变化? 2、怎样还可以变得更澄清呢?

新版人教版初中化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胜利学校教学设计(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 2017年秋第一学期定稿 学科:化学; 任课班级:九年级; 任课教师:陈兴洪; 2017年9 月 1 日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化学是在分子、原子的层面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它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密切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交流讨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2)意识到化学与环境、材料、能源、生命科学等之间的联系,初步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亲近化学、热爱化学并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2)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的强烈愿望。 3)通过大量的具体事例,体会化学与人类进步及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熟悉化学的重要价值 二、考点: 1、化学研究的对象 2、化学发展史 三、学困点和易错点: 1、化学发展史 2、化学研究的对象 四、教学活动:

五、板书设计:

2 六、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2)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并能分清那些是物理性质,那些是化学性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学会归纳整理;(2)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变化,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2)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科学作风 二、考点: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三、学困点和易错点: 1、物理变化和物理性质 2、化学变化和化学性质 3、对实验现象的描述 四、2课时 五、教学活动:

初中化学教案怎么写

初中化学教案怎么写 【篇一:初三化学教案_上册】 绪言 【教学目的】 1.认识化学所研究的对象; 2.初步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其本质区别,并能运用概 念来判断一些常见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3.初步了解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4.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实验现象的能力, 激发学生学习 化学的兴趣,增加学生学习化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教学重点】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其应用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总结、应用 【教学用具】 试管,铁架台,玻璃片,研钵和杵,酒精灯,坩埚钳,镊子,石棉网,单孔橡皮塞,导管,玻璃棒,烧杯,药匙,棉手帕,火柴,氢氧 化钠溶液,酚酞试液,高锰酸钾,浓硫酸,70%的酒精溶液,胆矾,水,镁带,碱式碳酸铜,澄清石灰水等。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表演魔术) 1.“顿变鲜血”(氢氧化钠溶液使无色的酚酞变成红); 2.“魔棒点灯”; 3.“烧不坏的手帕” 学生对此会感到神秘、奇怪,然后引导学生去看书上提出的几个为 什么。讲述:我们会在生活中发现许多类似的问题,而这些有关物 质及变化的问题在化学课里可以得到初步的解释,因为化学是一门 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 强调:做以下实验时注意三个方面的观察: 1.变化前的物质 2.变化时发生的现象 3.变化后产生的物质。 演示实验1:水的沸腾 讲解:水变成水蒸气只是存在状态的不同,并没有生成其它物质。 演示实验2:胆矾的粉碎

边演示时边介绍仪器名称、使用方法等。 讲解:蓝色块状的胆矾研碎后变成蓝色粉末状的胆矾,也只是存在状 态的不同,并没有生成其它物质。。 演示实验3:镁带的燃烧 讲解:镁带的颜色、状态,燃烧时发生的主要现象:放出大量的热,同时发出耀眼的白光。 演示实验4:加热碱式碳酸铜 讲解:碱式碳酸铜由绿色逐渐变黑,试管壁上有水珠,有能使石灰 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产生。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从以上可以看出,实验1、2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物质的形态发生了变化,但没有生成其它物质。我们把这种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 变化叫物理变化。叫学生举例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物理变化; 实验3、4有一个共同特征是变化时都生成了其它的物质,这种变化时生成了其它的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在化学变化中除了生成其它物质外,还伴随发生一些现象,如发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等。 叫学生举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化学变化。 小结:采取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小结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 本质区别讲解:这两种变化唯一的区别是是否的新的物质生成,那 么这两种变化有没有联系呢? 小结:在化学变化过程中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例如点燃蜡烛时, 石蜡受热熔化是物理变化,同时石蜡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却是化 学变化。 讲解:镁带能燃烧说明镁带具有可燃性,碱式碳酸铜受热由一种物 质转化成三种新物质,说明碱式碳酸铜在加热条件下不稳定。而物 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等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 小结: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阅读:学习化学的意义、化学史及怎样学习化学 当堂练习:1.指出下列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⑴人的呼吸⑵打碎玻璃⑶铁变成“铁水” ⑷木材燃烧结冰⑹镁带 燃烧⑺钢铁生锈 2.指出下列物质的性质是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 ⑴水的密度为1g/cm3 ⑵酒精具有挥发性 ⑶碱式碳酸铜在加热条件下具有不稳定性

初三化学水的净化教案

《水的净化》教案 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边昭学校张丽敏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硬水、软水的区别; (2)了解吸附、沉淀过程和蒸馏等净化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农村及自来水厂对水的净化方法的讨论与探究,了解净化水的方法。 (2)通过了解硬水的危害,使学生了解软化硬水的必要性,并区分硬水及软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本课题的学习,增加学生对身边化学的学习兴趣。 (2)通过课堂实验,家庭实验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大胆实践的探究精神。 (3)通过对本课题的学习,提高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了解硬水及软水的区别; 2掌握过滤的实验技能。 四、教学过程 [引入]同学们都知道,水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水就没有我们生活的这缤纷的世界,没有水就不会有鲜艳的花朵、可爱的动物,也就不会有我们人类了。但是随着水资源的不断污染,自然界的水不象以前那样清澈了。大家看这杯水就是被污染的水,非常浑浊。那大家想不想将这杯水变得清澈透明呢?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 课题三水的净化 [提问] 同学们家里饮用的都是什么水啊? [回答] 自来水 [提问] 大家知不知道自来水厂是如何把浑浊的水净化成我们家里饮用的水呢?那我们大家一起来参观一下。 [教师] 播放自来水厂净化水的短片。 [提问] 大家通过观看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告诉老师自来水厂用了哪些净水过程或方法。 [回答]......1,取水——(加絮凝剂)沉淀——过滤——(活性炭)——吸附——消毒——配水 [讲解] 净化水首先从水库取水,取出来的水里面含有泥砂等一些不溶性的杂质,还有一些可溶性的杂质。那么怎样才能使它变澄清呢?最简单的方法就是静置,一段时间后水自然会变清,这种方法就叫沉淀。那么大的颗粒沉淀速度比较快,小的颗粒沉淀速度比较慢,这时我们就加入明矾,它是白色晶体,溶与水后生成的胶状物吸附水中的悬浮物,加快悬浮物的沉淀速度。吸附时加入活性炭,它具有较强的吸附性,不仅能除去水中不溶性的杂质,还能除去水中可溶性的杂质。 刚才我们观看了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我们从中知道了净水的一些方法。其实在很多偏远的农村饮用的还是井水甚至是河水。那同学们知道这样的水是处在一个开放的环境当中。里面会有很多的杂质,那大家知道他们是用什么样的方法对水进行简单的净化呢,请同学们阅读书上54页内容来回答老师的问题。 [回答]加明矾。 [教师]播放明矾净水的视频。 [讲解]现在老师这有一杯被污染的水,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把它简单的净化呢。 对,最简单的方法是静置一会,让不溶性的杂质沉降到水的底部,我们把这种方法叫静置沉淀。

初三化学公开课教案 质量守恒定律

微观:分子的种类变 一个可能改变:分子总数可能改变。 (板书)二、应用 1、是非判断题(出示小黑板) 例:32克硫和50克氧气反应生成了82克二氧化硫。 思路:因为该反应是化合反应,所以生成的二氧化硫中氧、硫元素均来自硫单质和氧单质,则二氧化硫中S:O=1:1,即为参加反应的硫和氧气的质量比。所以32克硫和50克氧气反应,剩余50克-32克=18克氧气,生成二氧化硫质 量为32克+32克=64克 (强调)反应物的质量总和应为参加反应的反应物的质量。 2、自然现象解释 例:铁钉生锈质量增加、煤球燃烧后质量减轻。 (说明) 铁钉生锈主要是铁与空气中氧气反应生成铁锈,增加的是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煤的主要成分是碳(同时有少量的硫和不能燃烧的杂质),煤燃烧主要是其中的碳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逸入大气中,剩下煤灰的质量肯定小于煤的质量。减轻的是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具体回答问题可分三步:第一步写出反应表达式,第二根据定律指出参加反应的反应物的质量等于生成物质量总和,第三指明增加或减少的原因。 3、判断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 例:已知A+B=C+D的反应中,A物质18克与若干克B物质 反应,生成了13克C和20克D,则参加反应的B物质质量为多少克? 解题思路:因为反应物为A、B,生成物为CD所以依照质量守恒定律:m(A)+m(B)=m(C)+m(D),即18+m(B)=13+20 所以m(B)=15克 D、巩固练习(若时间紧可作为作业题) 1、2克氢气与8克氧气反应生成9克水,这句话是否正确? 2、将12.25克氯酸钾和若干克二氧化锰混合加热生成了4.8克氧气,称得固体剩余物质量为10克,则生成物氯化钾 的质量为多少?二氧化锰的质量为多少? 3、将a克氯酸钾和b克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完全反应后得到c克氯化钾,则生成氧气的质量为多少克? 4、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石蜡中一定含有元素和元素。 5、在化学反应2X2+3Y2=2R中,若用X、Y表示R物质化学式,正确的是( ) A、XY2 B、XY3 C、X2Y3 D 、X3Y2 E、本节小结 今天,我们围绕质量守恒定律,学习了相关的知识,下节课我们将运用这些知识学习化学反应的表示方法。 F、作业布置 课本70页第1、2题 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将知识与生活相联系,引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 从不同角度认识定律,培养学生求异发散的思维能力。 巩固加深对定律的理解。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教案 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案 绪言 一、素质教育目标 .知识目标:a常识性介绍化学研究的对象。 b初步理解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并能运用概念会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c初步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实验的能力,启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知觉性和积极性。 .德育目标:通过学习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永恒运动的,是不可消灭的, 只能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应用科学改造自然,造福人类的教育。 .美育渗透点:以化学实验为载体,向学生展示化学实验中的仪器美,化学实验现象美,从而激发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 重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其应用。 难点:如何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疑点:物质变化与物质性质的区别。 解决办法: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列表记录实验现象,由学生讨论而得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 通过学生讨论而归纳出物质的性质与物质的变化的区别。 三、实验及教具准备: 试管,带弯管的单空橡皮塞,酒精灯,玻璃片,烧杯,坩埚钳,石棉网,铁架台,研钵,火柴,药匙,胆矾,碱式碳酸铜,镁带,澄清石灰水,水。 四、学法引导 学会概念辨别,注意概念间的区别与联系。 如,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就可以从概念、特征、伴随的现象等方面加以区别;从变化发生过程中两者的相互关系寻找它们的联系。 .学会观察化学实验。 首先要观察变化前物质的颜色、状态;再注意观察变化中的现象,如变色、发光、放热、放出气体、发出声音……等;反应停止后,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等。学会观察实验,将有助于我们思考变化的原因,推测变化的原理,总结变化的规律。 五、课时安排 课时 六、教学过程:

九年级化学上册高频考点专训水的净化教案

九年级化学上册考点专题训练 《水的净化》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硬水、软水的区别; (2)了解吸附、沉淀过程和蒸馏等净化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农村及自来水厂对水的净化方法的讨论与探究,了解净化水的方法。 (2)通过了解硬水的危害,使学生了解软化硬水的必要性,并区分硬水及软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本课题的学习,增加学生对身边化学的学习兴趣。 (2)通过课堂实验,家庭实验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大胆实践的探究精神。 (3)通过对本课题的学习,提高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了解硬水及软水的区别; 2掌握过滤的实验技能。 四、教学过程 [引入]同学们都知道,水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水就没有我们生活的这缤纷的世界,没有水就不会有鲜艳的花朵、可爱的动物,也就不会有我们人类了。但是随着水资源的不断污染,自然界的水不象以前那样清澈了。大家看这杯水就是被污染的水,非常浑浊。那大家想不想将这杯水变得清澈透明呢?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 课题三水的净化 [提问] 同学们家里饮用的都是什么水啊? [回答] 自来水 [提问] 大家知不知道自来水厂是如何把浑浊的水净化成我们家里饮用的水呢?那我们大家一起来参观一下。 [教师] 播放自来水厂净化水的短片。 [提问] 大家通过观看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告诉老师自来水厂用了哪些净水过程或方法。 [回答]......1,取水——(加絮凝剂)沉淀——过滤——(活性炭)——吸附——消毒——配水 [讲解] 净化水首先从水库取水,取出来的水里面含有泥砂等一些不溶性的杂质,还有一些可溶性的杂质。那么怎样才能使它变澄清呢?最简单的方法就是静置,一段时间后水自然会变清,这种方法就叫沉淀。那么大的颗粒沉淀速度比较快,小的颗粒沉淀速度比较慢,这时我们就加入明矾,它是白色晶体,溶与水后生成的胶状物吸附水中的悬浮物,加快悬浮物的沉淀速度。吸附时加入活性炭,它具有较强的吸附性,不仅能除去水中不溶性的杂质,还能除去水中可溶性的杂质。 刚才我们观看了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我们从中知道了净水的一些方法。其实在很多偏远的农村饮用的还是井水甚至是河水。那同学们知道这样的水是处在一个开放的环境当中。里面会有很多的杂质,那大家知道他们是用什么样的方法对水进行简单的净化呢,请同学们阅读书上54页内容来回答老师的问题。[回答]加明矾。 [教师]播放明矾净水的视频。 [讲解]现在老师这有一杯被污染的水,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把它简单的净化呢。

人教版 初三化学教案 下册全套

§5-1 碳的几种单质 【教学目的】 1.了解金刚石、石墨、木炭等碳的单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2.通过分析金刚石、石墨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两种不同单质,进一步理解元素和单质这两个基本概念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重点】金刚石、石墨在物理性质方面的特征与用途 【教学用具】集气瓶、氧化钠、木炭、品红、水、烧杯 【教学难点】金刚石、石墨物理性质方面的特征与用途之间的联系 【教学方法】讲述法、练习法、实验法 【教学过程】 写出下列物质中碳元素的化合价: C CO CO2H2CO3 CaCO3 碳及碳的化合物是化学世界最庞大的家庭,有碳单质,如金刚石、石墨、无定形炭,还有无机含碳物质,和有机物等,所有有机物都有碳,氢两种元素。如天然气的主要成份甲烷(CH4),还有酒精、醋酸等,今天,我们来学习碳的几种单质。 以单质形式存在的碳有金刚石、石墨,还有无定形碳如木炭、活性炭、焦炭和炭黑等。(注意:碳和炭) 问:金刚石、石墨,无定形碳都是以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如果把石墨和金刚石混合在一起,是混合物还纯净物? 是混合物,它也说明了以前学习过的单质的概念,应该是指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

物,而不能光光说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 下列我们分别讨论一下这几种碳的单质的物理性质以及它们的用途: 一、金刚石 1.物理性质 纯净的金刚石是一种无色透明的,正八面体形状的固体,经仔细琢磨会带上光泽,成为璀灿夺目的装饰品--钻石,它是一种不导电、不导热的固体,是自然存在的最硬的一种物质。 2.用途 坚硬是金刚石最重要的性质,可以利用这个性质,将金刚石做为切割玻璃的玻璃刀,还可用来切割大理石,加工坚硬的金属,作为钻探机的探头。 二、石墨 1.物理性质 石墨是一种深灰色的有金属光泽,不透明的细鳞片状固体,质地很软,是最软的矿物之一,可以导电,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它具有滑腻的感觉。 2.用途 利用它具导电性能可作为电极,如电池中的石墨电极等,因为它具有滑腻的感觉所以它可用来作为润滑剂。 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碳的单质,但它们的性质(物理性质)却截然不同,它主要是因为其中碳原子的排列不同,它们的物理性质才会这么大的差异。 三、无定形碳 无定形碳中有木炭、焦炭、炭黑、活性炭等,而木炭是我们最经常接触的一种,现在主要以木炭为代表研究一下木炭的物理性质及它的一些主要用途。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水的净化

第四单元水的净化 课题一水的净化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了解纯水与自然水、硬水、软水的区别; ⑵了解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⑴通过对农村及自来水厂对水的净化方法的讨论与探究,了解净化水的方法,初步学会 过滤这种净化水的方法; ⑵通过对硬水危害的探讨,让学生了解硬水软化的必要性,并学会区分硬水和软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通过本课题的学习,增强学生挖掘生活中的化学的欲望; ⑵在课堂实验以及家庭小实验中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大胆实践的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点:了解硬水、软水的区别, 吸附、沉淀、过滤、蒸馏等净水方法 三、教学难点:初步学会过滤和蒸馏的实验操作技能 四、教学准备: 1、准备好一杯浑浊的河水; 2、准备过滤、蒸馏所用的仪器、药品以及过滤实验中代用品; 3、准备肥皂水、硬水和软水。 五、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学习情景: 出示一杯混浊的河水,一瓶矿泉水 从物质的分类上,这两种水属于哪一类物质?里面有哪些物质?海水呢? 井水呢?自来水呢? 讲解:自然界的水都不是纯水,含有许多可溶性的和不溶性的杂质。在某些 乡村没有自来水,只能饮用河水,那么如何把河水变成生活用水呢?(明矾) 有很多的方法可以使水得到净化。下面,我们来了解自来水厂是如何净化水的。 (结合教材P55),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大体上是 取水→沉淀→过滤→吸附→消毒→配水 组织学生讨论以下两个问题 1、在净化水的过程中,沉淀、过滤、吸附分别除去什么杂质? 2、其中过 滤这步操作是怎样进行的? 板书:一、除去不溶性杂质 ⑴沉淀:除去不溶性杂质;⑵过滤:除去不溶性杂质; 一贴,二低,三靠 讲解并实验: 1、向混浊的河水中加入明矾; 2、制作过滤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