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布洛芬混悬液治疗小儿发热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

布洛芬混悬液治疗小儿发热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

布洛芬混悬液治疗小儿发热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
布洛芬混悬液治疗小儿发热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

布洛芬混悬液治疗小儿发热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

发表时间:2016-11-12T16:10:16.267Z 来源:《航空军医》2016年第20期作者:高艳

[导读] 临床治疗发热患儿采用布洛芬混悬液的临床效果显著,不仅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而且不良反应少。

湖南省脑科医院湖南省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湖南长沙 410007

【摘要】目的:探究小儿发热采用布洛芬混悬液治疗的临床效果并对安全性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5年4月,我院儿科接诊的140例发热患儿,依据不同的入院时间分为治疗组(70例)和对照组(70例),治疗组患儿治疗给予布洛芬混悬液,而对照组患儿治疗给予金莲清热颗粒,经过治疗后,对两组治疗患儿的不良反应以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及对比。结果:治疗组患儿的有效率(97.1%)较对照组患儿(84.3%)明显更优(P<0.05),两组比较差异显著;治疗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0%)较对照组患儿(21.4%)更佳(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治疗发热患儿采用布洛芬混悬液的临床效果显著,不仅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而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和研究。

【关键字】布洛芬混悬液;小儿发热;疗效;安全性

小儿发热是儿科临床常见疾病之一,正常儿童的体表温度为36℃~37℃,发热患儿的体表温度≥37.4℃[1]。小儿发热如不及时治疗,会危害患儿的中枢神经系统,严重影响患儿的身心健康。本次研究对70例发热患儿应用布洛芬混悬液治疗取得理想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5年4月)儿科接诊的140例发热患儿,所有患儿的诊断标准均符合国家医学会制定的小儿发热标准,依据不同的入院时间分为治疗组(70例)和对照组(70例)。治疗组男性患儿35例,女性患儿35例;年龄2~11岁,平均年龄(6.85±2.13)岁;体温37.8~40.5℃,平均体温(39.64±0.55)℃;其中呼吸道感染36例,支气管炎18例,肺炎16例。对照组男性患儿36例,女性患儿34例;年龄2~10岁,平均年龄(6.46±1.92)岁;体温37.9~40.2℃,平均体温(38.93±0.75)℃;其中呼吸道感染34例,支气管炎19例,肺炎17例。比较两组治疗患儿的一般资料,如年龄、性别、体温等,均无明显差异(P>0.05),组间可进行对比。

1.2方法

1.2.1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国家医学会制定的小儿发热诊断标准;②临床经血、尿常规及实验室检查确诊为小儿发热。排除标准:①存在其他系统疾病的患儿;②对药物过敏和过敏体质的患儿。

1.2.2治疗方法

治疗组患儿采用布洛芬混悬液治疗:口服布洛芬混悬液(国药准字H20103544,扬州一洋制药有限公司),具体需要依据患儿的实际体重进行安排,每天服用2次,每次服用8mg/kg。对照组患儿则采用金莲清热颗粒进行发热治疗:口服金莲清热颗粒(国药准字

Z10940068,宁夏启元国药有限公司)每天3次左右为佳,每次不得超过5g。两组治疗患者在治疗期间,要不定时的对患儿的体温进行常规的检查,并且在治疗期间,禁止患儿使用其他的降温药物以及相关设备。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同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评估标准

疗效评定标准划分为四个标准,具体如下:①显效:患儿的体温有较为明显的变化,并且下降的温度在1度以上;②有效:患儿体温由轻微的变化,下降温度在0.5至1度之间;③无效:患儿的体温无任何变化。有效率为显效和有效的总和。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资料均使用SPSS17.0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使用χ2检验,P<0.05表示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儿的疗效比较

治疗组患儿的有效率(97.1%)较对照组患儿(84.3%)明显更优(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治疗组患儿的有效率(97.1%)较对照组患儿(84.3%)明显更优(P<0.05),两组比较差异显著;治疗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0%)较对照组患儿(21.4%)更佳(P<0.05)

3.讨论

发热是儿科常见的病症之一,通常采用口服药物即可治愈,但仍需医护人员及时发现和治疗,避免治疗不及时而损害患儿的中枢神经系统[2]。幼儿之所以会出现发热的症状,主要是因为病原微生物对免疫细胞产生的刺激,导致内源性热源的产生,当热源进入中枢神经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