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05作为程序性知识的智慧技能与认知策略的学习

05作为程序性知识的智慧技能与认知策略的学习

05作为程序性知识的智慧技能与认知策略的学习
05作为程序性知识的智慧技能与认知策略的学习

05作为程序性知识的智慧技能与认知策略的学习

技能:在练习基础上形成的按某些规则或操作程序顺利完成某种智慧任务或身体协调任务的能力。

产生式:表征程序性知识的最小单位,是条件—行动(condition-action)的规则。

智慧技能层次论:加涅把智慧技能分成五个亚类:辨别、具体概念、定义性概念、规则、高级规则,这五种智慧技能的习得存在着如下的层次关系:高级规则学习以简单规则学习为先决条件;规则学习以定义性概念学习为先决条件;定义性概念学习以具体概念学习为先决条件;具体概念学习以知觉辨别为先决条件。

反省认知(元认知):个人对自己的思维过程的意识与监控。

具体概念:加涅划分的概念类型,指能够通过观察概念的正反例证获得的概念,检验其是否获得的标准是能否辨别概念的正反例证。

定义性概念:加涅划分的概念类型,指不能通过直接观察,只能通过概念的定义获得的概念,检验的标准是通过具体情景,论证概念反映的关系。

变式练习:知识转化为技能的关键途径。在概念学习中,指向学生呈现概念的正反例证让学生进行辨别判断;在规则学习中,指给学生呈现多种有变化的问题情景,要求学生运用规则解决。

规则:加涅区分的智慧技能的一个亚类,指运用表示若干个概念间的关系对外办事的技能。

高级规则:加涅区分的智慧技能的一个亚类,指综合运用几条规则办事并生成新的规则的能力。

概念:加涅区分的智慧技能的一个亚类,指运用概念的关键特征对事物进行分类的能力。

规—例法:规则学习的一种形式。先呈现要学习的规则,而后在举例说明。

例—规法:规则学习的一种形式。先呈现规则的例子,然后引导学生发现和概括出规则。

产生式系统:程序性知识的表征形式。是由控制流联系起来的若干产生式。

模式识别:把输入的刺激(模式)的信息与长时记忆中的有关信息进行匹配,从而辨别出该刺激物属于什么范畴的过程。

认知策略:认知心理学中指智慧技能的一个用于对内调控的亚类,是受意识控制的一类特殊的程序性知识。

弱方法:从自动与受控维度区分的一种程序性知识,是适用于一般领域的、受意识控制的程序性知识。

二、填空

1.信息加工心理学家认为,程序性知识在人脑中以方式表征和贮存。

2.根据一般与特殊维度,可以将程序性知识分为(1)、(2)两类。

3.根据自动与受控维度,可以将程序性知识分为(1)、(2)两类。

6.在儿童的学习策略训练中,使策略与动机激励相结合的最有效方法是。(1)使儿童能陈述策略学习的重要性;(2)开展学习竞赛;(3)使儿童知道策略应用的适当条件;(4)使儿童亲身体验到应用策略可以提高学习效率。

7.学生在参观访问或开展其他户外活动后写作文,尽管教师作了写作指导,可学生写出来的作文仍然像报流水账。这个现象的最适当解释是儿童缺乏。(1)生活经验;(2)观察力;(3)思维灵活性;(4)写作策略。

8.加涅智慧技能层次论在理论上的主要贡献是。(1)阐明了智慧技能在人脑中的表征方式;(2)把认知策略看成智慧技能的最高形式;(3)提出了智慧技能的发展观;(4)阐明了不同类型智慧技能形成的条件。

9.中学生在学习了单项式乘多项式的有理数代数运算规则后,学习如(a+b)(a-b)多项式运算规则,根据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这一学习属于。(1)发现学习;(2)接受学习;(3)高级规则学习;(4)认知策略学习。

10.中国人看国产影视片容易分别辨出人物面形,而看外国片则难于分辨。这种现象的心理学解释是。(1)中国人头脑中贮存外国人形象模式相对较少;(2)中国人面形相对易辨认;(3)中国人不熟悉外国片所反映的内容;(4)外国人面形难以辨认。

11.从现代认知心理学观点看,作文构思能力可用个人的 ____ 来解释。(1)专门领域程序性知识;(2)非专门领域程序性知识;(3)通过练习达到自动化的程序性知识。

12.学前儿童在遇到8+5=?这样的问题时,他记住8然后伸出5个手指,自8以后数起,即从9数到13,从而解决了问题。从现代认知心理学观点看,该儿童的行为是:(1)策略行为;(2)非策略行为;(3)需要耗费心理资源的行为;(4)不需要耗费心理资源的行为。

13.当小学高年级学生见到8×5×5=?这样的问题时,利用口诀迅速回答了问题。认知心理学家认为,这种行为是:(1)策略行为;(2)非策略行为;(3)相对自动化的智力技能;(4)反省认知行为。

14.下面的词语中表示概念的词语是:(1)Book;(2)地球;(3)西红柿;(4)西安事变。答案

四、研究与设计

1.应用规—例法设计一个规则的教学方案,并确保规则转化为学生的技能。

2.应用概念同化模式设计一个概念教学方案,并确保学生能用该概念做事。

3.举例说明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

4.设计一个测验情境表明学生对所教策略已经达到反省认知水平。

5.参阅潘菽主编的《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年版),用从本章及上一章所习得的观点,对该书的知识、技能观作适当分析和评价。

五、判断

1.在信息加工心理学中,程序性知识包括动作技能。

2.可以认为,定义性概念学习是命题学习的一种形式。

3.在心理学中,传统上被称为技能的东西,在现代信息加工心理学中被称为程序性知识(procedural knowledge)。

4.加涅的高级规则学习与解决问题不是同质概念。

5.产生式理论中的C—A公式可以用行为主义的S—R公式来解释。

6.产生式系统中模式识别能力可以用加涅的辨别和概念来解释。

7.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也称弱方法。

8.心理学认为,策略学习的最适当方法是开设专门的策略训练课,进行系统的策略训练。

9.学生学习的一切知识都应转化为程序性知识。

10.在陈述性知识、基本技能和策略性知识学习中,都应注意概念和用概念构成的规律的教学。

11.根据概念的定义,泰山、月球等都是概念。

12.在概念教学后,如果学生能精确陈述概念的科学定义,说明学生已经掌握了所教的概念。

13.根据学生学习是被动的还是主动的,可以区分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

14.概念和规则都有变式例子,都可设计变式练习。

15.一般来说,例—规法优于规—例法教学,所以课堂上应尽量避免规—例法教学。答案

六、问答

1.简述C—A规则与S—R公式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2.请用“如果 / 则”的形式写出1/3+1/2的产生式。

3.为什么说“概念”和“规则”既可以归入陈述性知识范畴,也可归入程序性知识范畴。

4.分别设计一个定义性概念和具体概念被学生习得的测验情境。

5.设计一个检验规则是否已经被学生习得的教学情境。

6.根据知识分类学习论,说明“作文构思技能”难以教会的原因。

7.请从策略学习的观点,说明学生能陈述写文章的方法却写不出好文章的原因。

8.简述加涅父女对程序性知识分类的异同。

9.简述促进知觉辨别学习的方法。

10.为什么说定义性概念学习是规则学习的一种特殊形式。

11.简述策略性知识学习不同于一般程序性知识学习的特殊性。

二、填空 : 1.产生式与产生式系统 2.专门领域的程序性知识,非专门领域的程序性知识 3.自动化的程序性知识,受意识控制的程序性知识 4.辨别,具体概念 5.程序性知识 6.外界事物的各种刺激模式 7.刺激与反应接近,反馈,重复 8.概念例子,概念名称,概念定义,概念属性 9.上位学习 10.概念形成,概念同化 11.上位学习 12.下位学习 13.概念正例的变化 14.体现规则变化的情景 15.变式练习,策略应用的反省水平 16.程序性知识 17.成熟 18.陈述性 19.模式识别

三、选择

1.⑶。具体概念宜于通过对概念例证的归纳而习得,属于奥苏伯尔讲的上位学习,又叫发现学习。

2.⑵,⑷。天安门、地球只代表个别的事物,地铁、高尔夫球代表的是一类事物,可以表示概念。

3.⑴,⑷。长安街与人民广场只是城市的一部分,苏州和华盛顿才是完整的城市。

4.⑵,⑶。效果律指出,导致满意后果的行为被加强,如得寸进尺,得到不满意后果的行为被削弱,如⑶。

5.⑷。策略的学习与应用受原有知识背景的影响。材料熟悉,儿童具有较多相关背景知识,材料陌生,说明相关知识缺乏。

6.⑷。策略与动机激励相结合意味着儿童有主动使用策略的动机。根据桑代克的效果律,如果儿童执行策略并得到满意结果(学习效率提高),则以后儿童还倾向于继续采用这一策略,故而让儿童体验到应用策略的后果可以激发其运用策略的动力。

7.⑷。学生进行过参观访问和户外活动,具备了写作的内容,但缺乏将内容围绕中心进行选择并按一定顺序组织起来的能力。这种能力是对头脑中的写作内容进行调控的,属于策略。

8.⑷。智慧技能层次论指出了智慧技能的四个亚类及其层次关系、习得的内外条件。

9.⑶。⑴、⑵属于学习方式而非学习结果。多项式运算需要学生将单项式乘多项式运算规则整合起来通过解决问题而获得,属于加涅讲的高级规则。

10.⑴。辨认人物面形属于知觉辨别,这需要辨别者头脑中储存许多刺激模式。中国人头脑中储存有大量中国人的面形模式,外国人的面形模式则相对较少。

11.⑴。 12.⑴,⑶。 13.⑵,⑶。

14.⑴,⑶。“地球”只表示唯一的事物,“西安事变”只表示一件具体的事件,都不属于概念。而⑴和⑶则表示一类事物。

四、研究与设计 1.略。 2.略。 3.联系:陈述性知识经变式练习转化为程序性知识;运用程序性知识的得到陈述性知识;陈述性知识是程序性知识运用的条件。区别:表征不同,习得的速度不同(陈述性知识易于习得),检测的方式不一样。 4.略。 5.略。

五、判断

1.正确。

2.正确。

3.正确。

4.错误。

5.错误。

6.正确。

7.正确。

8.错误。

9.错误。10.正确。11.错误。12.错误。13.错误。14.正确。15.错误。

六、问答

1.两者都存在条件及在条件满足情况下的行动,但C—A是头脑中的,S—R是头脑外的。

2.如果两个分数相加,且分母不同,则求出两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如果两个分数相加,且分母不同,且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已知,则将两个分数表示成以最小公倍数为分母的分数。如果两个分数相加,且两个分数都已表示成分母相同的分数,则分母不变,将分子相加得到结果。

3.能说出概念和规则的含义属于陈述性知识,能用概念规则来做事,则属于程序性知识。

4.略。

5.略。

6.作文构思技能属于策略性知识,由于是对内调控的,其规则难以言表,而且策略性知识的习得要达到反省水平,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反省认知水平,需要大量的变式练习,这就导致构思技能难以教会。

7.策略性知识属程序性知识,是由陈述性知识经变式练习转化来的。学生能陈述写文章的方法,表明他们习得了写作的陈述性知识,但缺乏变式练习,知识不能转化为技能,写不出文章来。

8.二者都注重用分类的观点来看待程序性知识,都注重程序性知识所分类别之间的关系。不同在于,加涅(父)强调智慧技能亚类之间的层次关系,加涅(女)强调程序性知识两个类性之间的连续性关系;加涅(父)从一个维度对程序性知识分类,加涅(女)从两个独立的维度进行分类。

9.刺激与反应接近;反馈;重复;扩大关键特征、对比、发挥多种知觉系统的协同作用等。

10.定义性概念涉及若干个概念间的关系,规则也表示若干个概念间的关系。

11.策略性知识的学习还要达到反省水平,认识到策略适用的条件

事实性知识策略

四、事实性知识应该采取什么样学习策略? 1、化学事实性知识的概念 化学事实性知识是指反省物质的性质、存在、制法和用途等多方面内容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以及化学与社会、生产和生活实际联系的知识。化学事实性知识是学生学习其它化学知识的基础,也被人们称为“真正意义上的化学”。 2、化学事实性知识的学习策略 根据化学事实性知识涉及的元素及其化合物种类繁多,内容零散庞杂,学生“易学难记”的特点,有效地学习化学事实性知识可以采用的策略有多感官协同记忆策略、联系—预测策略、知识结构化策略等。 (1)多种感官协同记忆策略 对于事实性内容,学生一般很容易看懂或听明白,但是却难以在头脑中留下深刻印象。学生的实际情况经常是“一听就会,转眼就忘”,这是事实性知识学习困难的原因。 心理学实验证明:人们接受外界信息所参与的感觉器官不同,其记忆的保持率有差异。所以在学习化学事实性知识时,应充分调动各种感觉器官(眼、耳、口、手、脑等)对物质及其变化进行全面的观察和体验,做到从各方面明确感知化学事实,从而加深对实施性知识的印象,增进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在运用多种感官协同策略进行学习时,不能仅仅停留在简单的听、看等层面上,而应该做到:

①要善于观察,将所学内容与身边的事物或现象联系起来,以加深记忆; ②要勤于动手,尽量创造条件自己动手做实验,既可以利用实验室进行实验,还可以开展家庭小实验、课外实验等,通过做实验来学习化学; ③要善于思考,看、做等的最终目的是形成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而不是单纯欣赏,所以无论是在观察,还是操作的过程中,都要积极动脑思考,将实验、观察与思维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枯燥的事实性知识的学习变得生动深刻,增进记忆。 (2)联系—预测策略 化学事实性知识内容虽然相对庞杂,但它们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这种联系表现在:一是事实性知识与理论性知识联系紧密,是理论性知识的具体体现;二是事实性知识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相联系;三是事实性知识之间存在互相联系。所以,在学习事实性知识时,可以根据这些联系作出大胆的预测,从而建立起知识之间的意义建构。 联系—预测策略是指学生在学习化学事实性知识时,有意识地抓住其与理论性知识、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联系以及物质性质之间的内在联系,并以这些联系为依据对要学习的物质的一系列性质先作出自己的预测。 在应用联系—预测策略时,须要注意以下问题: ①要做到尽可能多方面多角度联系,大胆预测;

第四章知识的获得与应用

第四章知识的获得与应用 1.什么是知识?知识分为哪些类型以及如何表征? 从心理学观点来看,知识是个体头脑中的一种内部状态。根据现代认知心理学的观点,我国心理学者把知识定义为:主体通过与其环境相互作用而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这是一种广义的知识,它贮存于个体头脑内,即为个体的知识;贮存于个体外(如书本、光盘上)即为人类的知识。 认知心理学家把广义的知识分为两大类:一是陈述性知识,二是程序性知识。 不同类型的知识在人脑中表征与贮存的方式不同,因而习得的过程与有效学习的条件就不同,测量与评价的标准也不同。所谓表征是指信息被记载和表示的方式, 要理解知识的获得与应用首先要了解不同类型的知识在人脑中的不同表征方式。 陈述性知识主要是指作为言语信息的知识,用于回答是什么”的问题。这类知识与我们平常所讲的知识”内涵比较一致,因而称之为狭义的知识。陈述性知识可以进一步分为三种类型,由简到繁为:符号、事实、有组织的知识。 陈述性知识主要以命题、命题网络和图式的形式来表征。 在心理学中,命题是用词语表达意义的最小单位,人们可以借助于命题的理解来认识事物、获得知识经验,所以知识的获得是通过命题学习实现的。简单的事实可以通过一个或两个命题就能表达清楚,但复杂的、有组织的知识则要通过命题网络来表现。

命题网络是由若干个包含共同成分的命题彼此联系组成的,也就是说,如果若干个命题具有共同成分,通过这种共同成分,可以把若干个命题彼此联系组成命题网络。 按照事物的属性组合来贮存知识的方式称为图式。图式与命题网络相比是更般、更抽象的知识贮存方式。 程序性知识用于回答怎么办”的问题。程序性知识的表征是通过产生式实现 的。产生式这个术语来自计算机科学,指的是一系列以如果-则”或如果-那么” 形式编码的规则。它是表征程序性知识的最小单位。实际上,产生式所描述的是人们进行心理运算的过程。按照简单的产生式进行心理操作只能完成单一的活动。 而有些任务则涉及到一连串的活动,因而需要许多产生式的联结。若干个简单产生式联结在一起便可组成复杂的产生式系统,保证复杂技能的形成。 2.关于知识学习过程有代表性的观点有哪些? (1)加涅的学习与记忆的信息加工模型。 在这个模型中,加涅把学习过程看作是由操作、执行控制和预期三个系统协同作用的过程。操作系统由受纳器、感觉登记器、工作记忆(包括短时记忆)系统、长时记忆系统、反应生成器和反应器组成。执行控制系统对信息、表征形式和加工策略的选择都具有指导和监控作用。预期指人的信息加工活动受目的指引。 认知目的引导着加工方式的选择。认知加工活动的实现和预期目的的达到会带来情感的满足,由此进一步激励新的认知活动。

高考化学复习备考策略

高考化学复习备考策略 高考化学复习备考策略(一) 一是进行归类总结。进入高三以来,同学们做了很多题,在最后阶段要将做过的化学题集中起来,进行比较归类。对做错的题目,要分析哪些是自己知识缺陷造成的丢分,哪些是审题不清造成的丢分,又有哪些是因为表达不规范丢分。有错题本的同学,可以拿出错题本,重新再做一遍,接着进行归纳、反思、总结。 除了关注自己经常做错的题目,同学们还要整理出经典得分题。什么是经典得分题?蓝宇老师解释,对学生而言因人而异。他提倡学生将自己认为典型的、有思维深度的,同时是在考试中发挥超常的题摘录到本子上,这样将明显提高对化学问题的鉴赏能力与解决能力,更重要的是高考前拿出来看一看,可以增强成就感和自信心,有助于高考超常发挥。 二是注意查漏补缺。在后阶段,同学们不要盲目做题,而是通过前一阶段的试卷分析,找出自己的薄弱环节,再有针对性进行专题训练。 三是通过题型有针对性复习。高考化学一共有8道客观题,每题6分,易得分也易失分。蓝宇老师认为,高考化学选择题主要还是考查主干知识,包括周期率周期表、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电解质溶液、氧化还原反应等方面,同学们可以按考试题型进行复习。不同层次的学生,对知识点掌握的要求也各有侧重。

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同学,在复习期间要力争掌握每个高考中可能出现的知识点;而对于广大中等水平的学生或者基础相对薄弱的同学,在复习期间首先需要掌握在高考中出现概率较大的知识点,把有限的时间用到最关键的地方。 四是总结各种题型的解题方法和解题套路。例如实验题,是每年的必考题,这类题审题时第一步就要认清实验目的,围绕着实验目的去思考,就比较容易入手。实验题如果是考有关气体制备的综合实验,同学们就要根据气体综合实验的整个流程来思考问题(气体发生装置→净化、干燥→主要实验→尾气处理)。只有自己在考前总结出一套类型题的解题套路,才能在考试中迅速找到正确的切入点,顺利快捷答题。 五是把“回归”作为复习的主题。回归什么呢?蓝宇老师认为,后阶段还要回归课本,回归解题方法,回归曾经做过的练习和试卷。在回归课本时,同学们重点应该将常考的化学方程式,课堂上的演示实验再仔细看一遍。上新课时,老师曾花了很多时间在演示实验上,通过实验现象可以分析物质的本质和原理。 ◆应试技巧 一是规范答题用语。化学这门科目,在化学用语的表达上要求比较“苛刻”,同学们在答题目过程中,一定要看清题目要求你写什么,不要把离子方程式写成化学方程式,电子式写成分子式,或者结构式写成电子式。 同时,化学专用语不能写错别字。考生常写错的有脂(酯)化,氨(铵)盐,坩锅(埚),金钢(刚)石等(括号中为正确的字)。 二是小心作答计算题。化学主观题中,如果是不要求写过程

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三者在含义、作用以及教学策略设计上有根本的区别。

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三者在含义、作用以及教学策略设计上有根本的区别。 首先事实性知识的含义是事实性知识又叫事实,是一种重要的知识类型,安德森等人认为是指学习者通晓一门学科或解决其中的问题所必须知道的基本要素。伊根等人认为事实性知识是一种单独出现的、存在于过去和当前多的、不具有预测价值并且只能通过观察过程而获得的内容类型。从这两个定义中,我们可以发现事实性知识有以下这些特点。一是事实性知识的点滴性或孤立性。比如我们在回答“皖”是我国哪个省份的简称的时候,我们会回答是安徽省的简称,而不需要知道安徽为什么简称“皖”、安徽的地理位置、民俗风情、土特产等方面的信息,因而这条属于点滴性的事实性知识。二是这种知识的抽象概括水平较低。如学生能陈述“1824年鸦片战争爆发”,即证明了他掌握了一条历史方面的事实性知识。三是事实性知识的基础性。如儿童习得了自家养的宠物狗及邻居家养的宠物狗的一些事实,才有可能形成“狗”的概念。 概念性知识是一种较为抽象概括的、有组织的知识性类型。各门学科中的概念、原理、理论都属于这类知识。概念性知识的特点是抽象概括性和组织性。如儿童第一次见到某只猫,知道这只猫右耳朵,嘴巴旁边长有胡须,有四条腿,会喵喵的叫。这些特征对所有的猫来说是共同具有的,儿童此时的认识就超越了单个猫的特征而有了一定的概括性,也可以说,儿童形成了有关猫的概念性知识。又如,“经常进行体育锻炼的人心率较慢”描述不是我们认识的单个人的情况,但我们能够理解他们心率通常较常人慢的特点。这种知识具有一定的概括性,也属于概念性知识。猫的概念还与宠物、老鼠、动物等概念密切联系,按一定结构组织起来的就属于概念性知识。 程序性知识是关于如何做事的一套程序或步骤。程序性知识与概念性知识有联系也有区别。运用程序性知识可以获得概念性知识,而对概念性知识的理解则是程序性知识运用的前提条件,但程序性知识要回答如何做的问题,而概念性知识则要回答为什么要这么做的问题。 概念性知识与事实性知识的区别在地理和历史学科中体现得最为明显。如地理老师唱将地理学科知识分为“地”和“理”两方面。这里的“地”主要指具体的地理知识,而“理”则有一定的抽象概念性,因而,他们分别想当与事实性知识和概念性知识。历史学科的老师也常将历史学科的知识分为具体知识和规律性知识,前者体现历史发展过程的体事件、现象、人物活动等,后者主要指揭示历史现象本质的历史概念、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等。如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最终失败,这是具体的知识,而其失败的原因之一是农民阶级在当时并不代表先进的生产力,这就揭示了历史现象背后的本质,属于规律性知识。历史学科中的这两类知识也分别相应于事实性知识和概念性知识。 程序性知识不同于概念性知识。概念性知识是一套做事的步骤,强调的重点是如何做;而概念性知识则强调概念之间的关系,重点是在一定的关系中理解某一概念或原理。在下面的例子中体现得较为突出。一位教师执教求平均数应用题:“五年级一班分成三组投篮球。优秀组6人,共投中42个;联系组21人,共投中63个;提高组3人,共投中3个。全班平均每人投中多少个?”学生利用“总数量/总分数=平均数”这一求平均数的基本数量关系式很快列出算式平均为3.6个。对其他条件有所变换的题目,学生运用这一关系式能得心应手的做。但在如下问题上,全班的正常率只有28%:某公司要招聘20名员工,年龄40岁以下,高中以上文凭,月平均工资不低于1000元。一位受聘者第一个月只领到800元工资,他到法院上控告该公司未履行合同。这位员工的官司能打赢吗?这两道题都是关于求平均数的问题,学生的反应为何不同?第二题题目则要求学生具备有关平均数的概念性知识,即学生要理解一些列原始数据的大小与平均数大小之间的关系。班上大多数学生正是缺少这种对平均数理解的概念性知识才不能正确回答后一道题,相反,他们对求平均数的程序性知识则掌握得很好。对概念性知识的理解是运用程序性知识的前提条件。在学生遇到新颖的问

从高中生的心理学角度分析化学事实性知识的记忆策略-衢州一中

从高中生的心理学角度分析化学事实性知识的记忆策略 宋秀云衢州一中 高中生心理的发展相对落后于生理的发展,在矛盾和艰辛中逐渐走向成熟,是幼稚与成熟的交互体。认知活动的体系性自觉性较强,同时受情绪、意志和个性因素影响。记忆策略上,不喜欢简单的机械记忆,死记硬背,更喜欢有目的性的理解记忆。化学事实性知识是学生学习其他化学知识的基础,涉及到物质的性质、制法和用途等多方面内容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以及化学与社会、生产和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等诸多方面的知识,内容多,分布广,材料琐碎,不容易记忆,学生常常感到知识杂乱无章,难以提取所需要的知识,无法用它去解决实际问题。如何选择适合高中生心理的记忆策略,使其便利地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成为化学事实性知识学习的关键。 一、高中生的心理特点 (一)高中生的基本心理特征 高中生在身心发育和社会成熟方面既有少年期的幼稚又具有青年期的成熟的某些特点,是幼稚与成熟的交互体。 1、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 高中生的生理发展迅速走向成熟,而心理的发展却相对落后于生理的发展,他们在理智、情感、道德和社交等方面,都还未达到成熟的指标,还处在人格化的过程中。因此高中生的生理与心理、心理与社会关系的发展是不同步的,具有异时性和较大的不平衡性。 2、心理发展的动荡性 高中生生理、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以及生理和某些心理发展同道德或其他社会意识发展之间的不平衡性,造成了高中生心理过程的种种矛盾和冲突,表现出一种成熟前的动荡性。高中生心理发展的动荡性表现在知、情、意、行等各个方面。 3、心理发展的自主性 高中生正处在心理上脱离父母的时期,美国心理学家霍林温斯把它称为心理上的断乳期。高中生在心理和行为上表现出强烈的自主性,迫切希望从父母的束缚中解放出,开始积极尝试脱离父母的保护和管理。如果说生理上的断乳是个体被动地离开父母,那么心理上的断乳则是个体主动地离开父母。 4、心理发展的闭锁性 高中生不像儿童时期那样经常向成人敞开自己的心扉,他们的内心世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但又不轻易表露出来,心理的发展呈现出闭锁性的特点。心理发展的闭锁性使高中生容易感到孤独,因此又产生了希望被人理解的强烈愿望。他们热衷于寻求理解自己的人,找“志同道合”的知心朋友,对知心朋友,他们能坦率地说出内心秘密。 (二)高中生的认知发展特点 1、高中生认知发展总体来说表现出以下基本特点: (1)高中生认知结构的完整体系基本形成。 (2)高中生认知活动的自觉性明显增强。 (3)认知与情意、个性因素协同发展。 因此,高中生的认知结构和情意、个性等心理因素形成协同发展的新局面,使心理的整体水平得以提高。 2、高中生记忆活动的发展特点 记忆是指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在脑中的反映。整个记忆过程可分为“识记”“保持”及“再认与回忆”三个环节。

第四章 知识学习

第四章知识学习 1、什么是知识?p82美国心理学家安德森是如何对知识进行分类的?p83 狭义的知识:一般仅指存在于语言文字符号或言语活动中的信息。 广义的知识:主体通过与其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 知识的类型 根据知识的反应水平:感性知识与理性知识 根据知识的抽象水平:具体知识与抽象知识 根据知识的来源:直接知识与间接知识 奥苏贝尔按知识的难易程度将知识分为:表征、概念、命题、规则及高级规则五类。 加涅按知识学习的结果将知识分为:智慧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动作技能及态度五类。 安德森从信息加工的观点出发依据知识的不同表征方式和作用,将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两类。程序性知识(技能)又分为:智慧技能、动作技能、认知策略。 知识学习的过程:知识的理解、知识的巩固和知识的运用。 2、什么是知识的理解?p84影响知识理解的主客观因素有哪些?p84-85 知识的理解是指了解传递知识的载体的含义,使语言文字等各种符号在头脑中唤起相应的认知内容,从而对事物获得间接认识的过程。 影响知识理解的客观因素有:①学习材料的内容②学习材料的形式 主观因素有:①原有知识经验背景的影响②主动理解的意识与方法 3、什么是知识的巩固?p86-86知识的巩固包括哪几个环节?遗忘有什么规律?保持时会发生什么变化?p86-87 知识的巩固指知识学习过程中对所学知识的长久记忆。主要包括识记、保持、再认和重现三个基本环节。 遗忘的规律:遗忘进程都是先快后慢。 知识在头脑中的保持是一个动态过程,表现在储存知识的量和质方面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量的变化指保持的信息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减少,质的变化指保持的信息的内容会随原有知识经验、加工学习方式及其他线索的影响而发生变化。

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

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 知识的定义、基于哲学反映论知识就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主观反映。 、基于信息加工心理学将人脑比作计算机知识就是按一定方式储存的信息。 认知心理学认为知识就是信息在人脑中的表征。 知识分类的缘由认知心理学把长时记忆分为三类内容:、情景记忆(与生活经历、空间场景相联系的)、语义记忆(各种概念、思想及其关系的)、程序记忆(关于如何做某件事的)安德森认为后两种记忆与学生的学习有更为密切的关系。 把这两类记忆区分为两类知识: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 为什么要分类不同知识的学习条件不一样。 陈述性:语文、历史。 第一节程序性知识一、定义二、陈述性知识的表征三、陈述性知识的学习过程四、陈述性知识的教学策略【教学目标】、了解学习的分类、了解陈述性知识的表征方式。 【重点与难点】、陈述性知识的学习过程、陈述性知识的教学策略。 一、定义陈述性知识是个体对有关客观环境的事实及其背景与关系的知识是可以用词语来表达或视觉化的方式来描述的知识。 主要用于回答事件“是什么”、“为什么”及“怎么样”的问题它使我们能够描述或者识别客体和事件。 如:中国的地形特征是什么为什么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国际经济

合作与发展组织在年发布的《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报告中对知识的形态作了更加明确的界定知识应当包括四种类别,即事实知识,知道是什么(knowwhat),指人类对某些事物的基本知识所掌握的基本情况原理知识,知道为什么(knowwhy),指对产生某些事情和发生事件的原因和规律性的认识技能知识,知道怎样做(knowhow),知道实现某项计划和制造某个产品的方法、技能和诀窍等人力知识,知道是谁创造的知识(knowwho),谁知道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做的信息。 这种划分方法通常叫“4W”法。 其中第一、第二、第四类都可归入陈述性知识的范畴。 二、陈述性知识的表征知识的表征是指信息在心理活动中表现和记载的方式。 陈述性知识的主要表征形式有命题与命题网络、图式以及表象系统。 (一)命题与命题网络、命题是知识的最小单位用于表述一个事实或描述一个状态通常有一个关系和一个以上论题组成。 如:小明买书他喜欢你她很美。 、命题用句子来表达一个句子可以包含一个或多个命题。 小明给张英一本有趣的书。 鸟是有羽毛的动物。 、虽然命题有句子组成但命题不等同于句子。 、命题网络:共同涉及某些信息的命题能相互联系起来形成。 ()事实(facts)指用以表达两个或两个以上有名称的客体或事

高考化学第一轮复习策略及方法

高考化学第一轮复习策略及方法 【高考化学第一轮复习策略】 1.回归教材,强化主干基础知识梳理记忆。二十几天有计划地以化学课本、配套练习用书、平时复习笔记和自己平时积累的错题档 案为蓝本,利用最佳记忆时间来梳理记忆最基本最重要的化学概念、化学理论、反应规律、重要的方程式及实验原则等的知识,形成一 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备忘录上一定是自己总结出的最中心、最精辟、最重要、最能体现主题的结论。强化记忆,为高考(微博)取胜做好 基础保证。 2.抓住重点,查漏补缺,提升能力。了解自己知识弱点,针对这个知识点,突击一日多题训练,强调对概念的实质性理解,有针对 性地解决知识缺漏,使知识结构优化。广东卷化学考题风格是考核 基础重视能力,内容主要体现在主干知识上。这二十几天要高度重 视选择题训练,稳拿基础分;四个大题中力争有机题、原理化学反应 题不失分,重视实验能力、新情境中运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解决 问题能力,接受、吸收、整合信息能力的训练。实验探究和基本计 算能力是学生普遍比较薄弱的地方,在最后的阶段可重点做几个实 验(如摩尔盐的制备、物质分离、离子检验、食醋总酸量的测定), 全程完成实验报告,增加实验经验,答好实验题。 3.考前20天,天天做套卷。考前20天,天天计时做套卷(50分钟),目的是保持题感,熟悉题型,体会做题思路。学会把握时间, 控制解题速度,树立高考信心。特别是多练中等题,做一些难度适 中的化学高考套题,有利于保持一种跃跃欲试的心理状态,到了真 正考试的时候,可以立刻进入临战状态,取得应有的成绩。 【高考化学第一轮复习方法】 化学复习要把握学习的“序”

在化学复习中应该采用先分散后集中,先基础后能力,先个别后一般的方式进行。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逐步学习,逐步加深,控制难度,适度练习,侧重习题的演变和扩展,锻炼灵活处理 问题的能力,拓展思维的时间和空间。 化学复习要把握几新 1.形式新 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使知识表现的形式新。化学复习如欣赏一部电影,如果只是了解故事情节,则看两三遍后就会索然无味, 若我们第二遍研究电影的表演艺术,第三遍研究电影的外景选择, 第四遍研究电影的服装设计,这样每看一遍都会有新的收获。同样,化学复习应在一个部分重点研究一个问题,把这部分内容学会、学透。如元素化合物的复习要以氧化还原为主线,采用对比的方法, 并且以结构引出性质再带出用途和制备。另外应拓展和归纳,如能 净水的物质有哪些,延伸出ClO2、Na2FeO4等。 2.感悟新 复习中从“是什么”上升到“为什么”,最后落实到“怎么做”,学以致用,使死的化学现象和化学方程式变活。如离子反应中,以(CH3COO)2Pb生成为例来理解离子反应发生条件。 3.总结新 高三复习不是简单罗列,而应该通过勾画横纵线条,织成一张网。如: a.元素化合物复习:横向以氧化还原反应为主线,从卤素→氧族元素→氮族元素。纵向:结构→化学性质→存在、用途、制备。 b.有机化学:横向:卤代烃→醇→醛→酸→酯;纵向:如以浓 H2SO4加热为条件发生的反应有:硝化反应、磺化反应、酯化反应、消去反应、分子间脱水反应等。 c.实验:如固液不加热装置制备哪些气体?可能的方法分别有哪些?进行归纳总结。这样复习不论从形式、过程、结果都体现了创新。

程序性知识的学习 程序性知识

程序性知识的学习程序性知识 话题:程序性知识程序性知识陈述性知识心理学家性知识技能 【教学目的】掌握程序性知识、认知策略的概念、智慧技能形成的理论以及认知策略学习的条件;了解程序性知识的种类、智慧技能的特征与培养、以及动作技能的形成;【重点难点】序性知识、认知策略的概念、智慧技能形成的理论以及认知策略学习的条件;第一节程序性知识概述一、程序性知识的概念1(程序性知识 的定义程序性知识是关于“怎样做”的知识,是用于具体情境的算法或一套操作步骤。程序性知识的本质是一套控制个人行为的操作程序,包括外显的身体活动和内在的思维活动。2. 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的区别与联系程序性知识与陈述性知识的区别表现在:(1)从基本结构看,陈述性知识是符号所代表的概念、命题与原理表征的意义,掌握陈述性知识的关键是理解符号所表征的意义;程序性知识是对陈述性知识的应用,其基本结构是动作或产生式,形成程序性知识的关键是对操作方法的熟练掌 握。(2)从输入输出看,陈述性知识是相对静态的,容易用言语表达清楚;程序性知识是相对动态的,不太容易用言语表达清楚。(3)从意识控制程度看,陈述性知识的意识控制程度较高,激活速度较慢,往往是有意识的搜寻过程;程序性知识的意识控制程度较低,激活速度较快。(4)从学习速度看,陈述性知识的学习速度较快,能在短时期内突飞猛进或积累,但遗忘也较快;程序性知识学习速度较慢,需要大量的练习才会达到熟能生巧的程度。程序性知识一般属于过度学习,因而保持比陈述性知识牢固。(5)从记忆储存看,由于陈述性知识具有结构化、层次化的特点,因而陈述性知识的储存呈现非独立的网络性,其迁移具有叠加扩充的特性;程序性知识的储存呈现独立的模块性,程序性知识的迁移具有序列转移的特性。(6)从测量角度看,陈述性知识通过口头或书面“陈述”或“告诉”的方式测量;程序

语文学科中程序性知识的教学

语文学科中程序性知识的教学程序性知识是关于完成某项任务的行为或操作步骤的知识,或者说是关于“如何做”的知识。它包括一切为了进行信息转换活动而采取的具体操作程序。首先要让学生知道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怎样才能完成这些动作;然后要让学生把在头脑里建立起来的活动程序计划,以外显的操作付诸实施;最后将这种实践模式向自己头脑中转化,变成观念性的、简缩性的、内潜性的过程,以便能够广泛地适用于同类课题。记得在“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古诗词教学提出这样的要求:“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实践认为可以达到如下目标:诵读。要求准确、有感情地诵读。常见的考查方式是划分朗读停顿。积累。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积累。常见的考查方式是默写。感悟。理解诗词的写作手法,理解诗词的中所抒发的感情。常见的考查方式是简答题、赏析题。运用。能在现实的语言实践中恰当地运用。常见的考查方式是结合显示创设具体的语言环境,让考生恰当运用古诗句。欣赏、审美鉴赏诗词意境、语言、情感方面美之所在。做以下几点尝试:首先是示范、理解和让学生说出示范动作相结合。比如讲授《陃室铭》,便在课堂上数遍示范诗文的诵读,同时,一遍一遍指导——“差情感”、“差韵味”、“差速度”、“差节奏”、“差语气”。“做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们在诵读时就可以体会到: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然后,引导学生回忆并利用已掌握的有关技能。比如讲授童趣时,引出学生已学过的鲁迅的《朝花夕拾》古诗鉴赏题型及答题技巧。对中考诗歌鉴赏题考点进行梳理及解读。大致有:(1)领悟情感、(2)体会意境、(3)赏析技巧、(4)锤炼语言几个方面。如李白的“轻舟已过万重山”中“轻”字用得极妙,请做简要赏析。考查的就是重要词语的表现力。

事实性知识策略

化学事实性知识的学习方法 孟凡波 内蒙古赤峰市元宝山区实验中学024076 摘要: 初中化学是化学学习的启蒙阶段,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相对而言较少,绝大多数学生能够掌握。但进入高中之后,部分学生不再喜欢学习化学。学生感觉“化学好学,因为一听就会,可是转眼就忘了!即使废了很大劲儿记住了,不久又会忘掉;即使感觉都记住了,但在解决问题却束手无策,难以提取所需要的知识”。尽管化学事实性知识内容相对庞杂,但是他们并非是一些孤立的知识点的简单堆砌,相反它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那么针对化学事实性知识,我们要重视多种感官协同记忆,重视将知识结构化。因为知识结构化后,犹如图书馆经过编码的书,可“信手拿来”,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和能力。 关键词: 事实性知识;好学难记;多种感官协同记忆;知识结构化; 初中化学是化学学习的启蒙阶段,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相对而言较少,绝大多数学生能够掌握。但进入高中之后,部分学生不再喜欢学习化学。他们的感觉是“化学需要记忆的内容太多,许多物质的性质、制备、检验等涉及大量的化学方程式,很容易混淆,即使当时努力记住了,不久又会忘掉。即使感觉都记住了,但在解决问题却束手无策”。学生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呢?主要原因是学生没有认识化学事实性知识的特点,没有正确的学习方法。所以,针对化学事实性知识,我们教师重视正确学习方法的传授。 首先,我们来了解化学事实性知识的特点和它的重要性。化学事实性知识是反应物质的性质、存在、制法和用途等方面内容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以及化学与社会、生产和生活实际联系的知识。这类知识都是物质及其变化的宏观表现,具有生动具体、直观形象的特点,学生理解起来一般不存在困难,但由于涉及的种类较多,内容相对零散庞杂,往往导致学生记忆的困难,这也是学生感到化学好学难记的原因。事实性知识被人们称为“真正意义上的化学”,因为没有丰富具体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就会变得空洞、抽象而难以理解,化学用语、化学技能的学习也将变得枯燥乏味。化学事实性知识也是与现代人们生活和社会发展联系最紧密的知识,如人类生存不可或缺的空气、水及相关的溶液、酸碱盐的知识,与食品、健康、环境、材料、能源等密切相关的化学物质的性质、制备等知识,学生只有了解这些知识,才能对与化学有关的自然和社会问题作出思考和决策。 针对化学事实性知识的特点,在遵循一般学习规律的基础上,更应该重视正确的学习方法。 1、多种感官协同记忆。 运用多种感官进行学习,能加深大脑印象,可以更多地在大脑中留下回忆的线 索,从而提高记忆的效率。因此,要求学生在学习事实性知识时,不能仅仅停留在 听明白的基础上,还要善于观察,将所学内容与身边的事物或现象联系起来,以加 深记忆。更要勤于动手,尽量自己动手做实验,可以设计简易装置进行家庭小实验, 在动手的同时用眼、耳去观察,观察的同时积极动脑思考,将实验、观察与思维三

第四章知识学习

第四章知识学习 第一节知识概述 一、知识的概念 从本质上来说,知识是人对事物属性与联系的能动反映,它是通过人与客观事物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在人与外界的相互作用中,在人的现实活动中,我们会获得来自客体的各种信息,并且会用一定的方式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和组织,形成对事物的理解。这些知识一方面会存储在个体的头脑中,成为个体知识、主观知识,同时又可以通过文字符号等表述出来,传播开来,成为公共知识,或者说“客观知识”,而人可以通过学习和交往活动,借助于公共知识来发展自己的个体知识。心理学所关心的主要是个体知识的获得、存储和应用问题。 知识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明确性,特别在教育领域中,各门学科所涉及的基本是该学科中较为确定、接近共识的内容,是人类积累下来的较为可靠的经验体系。但是,这些知识并不是千真万确、不可质疑的定论,正如亚里士多德的经典命题随着伽利略在斜塔上丢落的小球而被否定;作为科学之典范的牛顿力学也在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面前露出自己的缺陷,知识总在不断进化和更新,人总在试图对世界作出更准确、更完整、更深刻的理解和解释。因此,在学校教育中,我们不应把知识作为事先已经断定了的结论教给学生,不要用知识的“权威”去“压服”学生,而应该把知识当成是一种看法、一种解释,让学生去理解,去分析,去鉴别。在不可超越、无可挑剔的“权威”面前,学生应有展现自主性和创造性的空间。 二、知识的分类 知识的范围相当广泛,从关于“物”的知识到关于人和社会的知识,从日常经验到分门别类的正规知识,从具体的感性知识到有关普遍原理和抽象概念的理性知识等等,从不同的角度我们可以把知识分成不同的类别。 安德森(J.R.Anderson)根据知识的状态和表现方式把知识分为两类: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陈述性知识说明事物、情况是怎样的,是对事实、定义、规则、原理等的描述;程序性知识则是关于怎样完成某项活动的知识,比如怎样进行推理、决策或者解决某类问题等。陈述性知识容易被人意识到,可以明确地说出来。比如,中学生可以说出功的计算公式:W=FS;而程序性知识体现在实际活动中,而且,到底有没有程序性知识也只有通过个体的活动才能判断。比如,儿童不仅可以说出功的计算公式,而且可以用它来解决有关的问题,那就意味着他具有了这方面的程序性知识。程序性知识的表现不是被个体回忆起来,而是对所接受的信息进行加工变换。比如,知道了力的大小为5N(牛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为10m(米),儿童就可以计算出功的值为50J(焦耳),所以,程序性知识是与一定的问题相联系的,在一定的问题情境面前,它会被激活,而后被执行,这一过程几乎是自动进行的,不需要太多的意识。 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的分类常常是与学习者所达到的学习水平相联系的。学习常常从陈述性知识的获得开始,而后进一步加工消化,成为可以灵活、熟练应用的知识。比如在教师培训中,一个新教师开始只是知道了一些教学设计的原则,如启发性原则,但他们还不明白如何将这些知识用到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只有通过对这些知识的深入理解,通

历史学科程序性知识与策略性知识的学习

历史学科程序性知识与策略性知识的学习 历史学科中的程序性知识与策略性知识是历史学习目标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程序性知识主要是指技能性知识,具体性与可操作性是其特征;策略性知识更多地针对学习者自身,涉及的面则较广。这两项学习目标涉及的内容很多,本节只选择几个重要的加以分析:程序性知识中选择编制图表的技能、历史表述的技能;策略性知识中,选择问题解决的策略与自我监控的策略。 一、历史学科技能的学习 程序性知识并不是靠训练的次数多就可以很好掌握的,历史学科技能既包括操作技能的成分,又包括心智技能的成分,因此,只靠训练是不够的,还需要从学生的态度与对技能操作中规则的理解入手。 (一)编制图表的技能 136、 编制图表是整理知识的一种技术,在现实生活中,它的用途很大。历史图表的编制需要掌握有关历史知识的结构,需要掌握概括与综合、分类与归

纳的能力。学习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条理混乱、头绪复杂的地方,尤其是涉及到时间多而碎,地点交叉的历史事件,编制表格可以使这些知识变得条理分明,便于理解。 中学生编制表格的第一步是掌握表格的构成知识。表格的构成,从形式上看,它由标题、横标目、纵标目、纵横交叉的线条与内容组成。初中生只要掌握简单的表格(即一级标目)就可以了,高中生可以掌握有二级标目的表格。第二步应当是依据知识内容的特点选择表格的形式,同时概括地写出表格的总标题。表格的形式一般是用矩形表,也可以用圆瓣图或条形图等形式。圆瓣图常用来表示有百分比的数据,如英、法、美、德四国在19世纪末工业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百分比。条形图是用宽度相等的条形以其长短或高低比较数字资料的一种图形。条形图对数据之间的比较及反映数据的变化较为有效,如新中国工农业总产值的增长。表格的总标题很重要,应能够反映统计表的基本内容以及表中资料所属的时间、地点。圆瓣图与条形图的优点是简洁形象、通俗易懂,但在学习中主要用于反映资料,而不是整理知识。第三步是确定纵横标目。首先将所要编写的内容进行分类,确定两个维度。如要将隋唐时期的知识用表格加以整理,可以确定维度一:朝代(隋、唐);维度二:知识内容(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对外关系、科技、艺术等)。历史表格一般将时间纬度作为纵标目(即维度一),将内容项目作为横标目(维度二)。复杂的表格还需要设计二级或标目,如以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为纵标目,以科学技术发展为横标目,可以将时间维度再分时期、朝代两级,将内容维度分为:科学(天文、数学、医学等)、技术(农业、手工业等)两级标目(见表6---7)。

事实性知识

事实性知识的教学策略 王 超

事实性知识的教学策略 第一事实性知识的学习 第二事实性知识的教学策略设计 第三事实性知识教学策略设计的案例分析 第一事实性知识的学习 一.知识与事实性知识的含义 ?知识是个体通过与其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储存于个体内,即为个体的知识;通过书籍或其他媒介存储与个体外,即为人类的知识。 ?事实性知识的含义是事实性知识又叫事实,是一种重要的知识类型,安德森等人认为是指学习者通晓一门学科或解决其中的问题所必须指导的基本要素。伊根等人认为事实性知识是一种单独出现的、存在于过去和当前多的、不具有预测价值并且只能通过观察过程而获得的内容类型。 从这两个定义中,我们可以发现事实性知识有以下这些特点: 一是事实性知识的点滴性或孤立性。比如我们在回答“皖”是我国哪个省份的简称的时候,我们会回答是安徽省的简称,而不需要知道安徽为什么简称“皖”、安徽的地理位置、民俗风情、土特产等方面的信息,因而这条属于点滴性的事实性知识。 二是这种知识的抽象概括水平较低。如学生能陈述“1842年鸦片战争爆发”,即证明了他掌握了一条历史方面的事实性知识。 三是事实性知识的基础性。如儿童习得了自家养的宠物狗及邻居家养的宠物狗的一些事实,才有可能形成“狗”的概念。 二.事实性知识的作用 .事实性知识对我们日常生活十分重要。例如,银行几点开门关门,你才能很好地办理相关金融业务。 .事实性知识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基础。例如,你只有学会互联网的操作,才可以通过互联网学习其他知识。 .事实性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能体现一个人的文化素养。例如,有媒体报道某些参加歌手大赛的选手在答到西游记的作者是:1.古龙;2.司马迁;3.吴承恩。答曰:古龙。由此可以反映出这些歌手的文化素质仍需提高。

第四章 知识的建构

第四章知识的建构 第一节:知识获得概述 一、知识的含义与作用: (一)什么是知识?从本质上来说,知识是人对事物属性与联系的能动反映,它是通过人与客观事物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知识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明确性,但这些知识并不是千真万确、不可质疑的定论,应该把知识当成是一种看法,一种解释,让学生去理解、去分析、去鉴别。 (二)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安德森根据知识的状态和表现方式把知识分成两类。陈述性知识说明事物、情况是怎样的,是对事实、定义、规则、原理等的描述;程序性知识则是关于怎样完成某项活动的知识,比如怎样进行推理、决策或者解决某类问题。学习常是从陈述性知识的获得开始的。 联系:在实际活动中,陈述性知识常常可以为执行某个实际操作程序提供必要的信息资料;在学习中,陈述性知识常常是学习程序性知识的基础。反过来,程序性知识的掌握也会促进陈述性知识的深化。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个体把陈述性知识转化成程序性知识,安德森把这一过程叫知识编辑。 (三)知识的作用:辨别功能、预期功能、调节功能。 二、知识的表征存储: (一)陈述性知识的表征形式:命题网络。两个或多个命题常常因为有某个共同的成分而相互联系在一起,从而构成了命题网络(或语义网络)。 (二)程序性知识的表征形式:产生式系统。产生式系统由一系列“条件—行动”规则构成,产生式以“如果…就…”的形式存在。能自动激活。 (三)成块知识的组织:图式。所谓图式,就是关于某个主题的一个知识单元,它包括与某主题相关的一套相互联系的基本概念,构成了感知、理解外界信息的框架结构。 (四)认知结构:不管是命题网络、产生式系统还是图式,它们都强调知识间的联系,强调知识的组织结构。人的知识不是零乱地“堆积”在人的头脑中,而是按照一定的逻辑联系“集成”在头脑中,形成一定的认知结构。所谓认知结构,就是学生头脑里的知识结构,广义而言,它是某一学习者的全部观念及其组织;狭义地说,它可以是学习者在某一特定知识领域内的观念及其组织。一般认为,认知结构具有一定的层次性,有些概念、规则、原理的抽象概括水平较高,处在认知结构的上层,而有些知识则相对更为具体,概括水平较低,它们处在认知结构的下层。当然,由于人具有各种具体的经验以及各种各样的联想、推理,各种知识经验之间会形成复杂的网状联系。 三、知识建构的基本机制:(一)知识的获得是一个建构过程。 个体获得知识的过程不简单是知识从外到内的传送转移过程,而是学习者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这种建构活动是通过新信息与原有知识经验之间双向、反复的相互作用而完成的。 首先,在知识建构过程中,学习者需要以原有知识经验为基础来同化新知识。%考*试大%对新信息的理解总是依赖于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学习者必须在新信息与原有知识经验之间建立适当的联系,才能获得新信息的意义。学习者通过将新知识与原有知识经验联系起来,从而获得新知识的意义,把它纳入已有认知结构的过程,叫做新知识的同化。一旦学习者在新知识与原有观念之间建立了逻辑的联系,他就可以利用相关的背景知识对信息作出进一步的推论和预期。 与此同时,随着新知识的同化,原有知识经验会因为新知识的纳入而发生一定的调整或改组,这就是知识的顺应。当新观念与原有知识之间可以融洽相处时,新观念的进入可以丰富、充实原有知识。有时,新观念与原有知识之间有一定的偏差,这时,新观念的进入会使原有观念发生轻微的调整;有时新观念会与原有观念之间完全对立,这时,学习者需要转变原有的错误观念,原有观念会发生更为明显的顺应。 同化意味着学习者联系、利用原有知识来获取新观念,它体现了知识发展的连续性和累积性。顺应则意味着新、旧知识之间的磨合、协调,它体现了知识发展的对立性和改造性。知识建构一方面表现为新知识的进入,同时又表现为原有知识的调整改变,同化和顺应作为知识建构的基本机制,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两个侧面。 综上所述,知识的建构是通过新、旧知识之间充分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而实现的。学习者不是在记忆别人的知识,而是在作为一个思考者建构自己的知识。 (二)知识学习的不同类型: 1、按照知识获得的不同方式,分为:接受学习、发现学习和支架性学习。 接受学习 发现学习 支架性学习:在某种学习的开始,教师可能要给学生很多的支持,包括提醒、鼓励、举例、示范等所有有利于学习者增强独立学习能力的支持,而随着教学的进行,随着学生独立探索的可能性的增加,教师要逐渐减少外部支持,直到最后完全让位于学生的独立探索。

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

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 1) 陈述性知识:是关于事物及其关系的知识,或者说是关于“是什么”的知识,包括对事实,规则,事件等信息的表达。程序性知识:是关于完成某项任务的行为或操作步骤 的知识,或者说是关于“如何做”的知识。它包括一切为了进 行信息转换活动而采取的具体操作程序。2) 共同点:二者在人的长时记忆中表征的特征完全不同,但两种表征方式都旨在使知识既能在长时记忆中得到经济的表征,又能在有限的工作记忆容量中被灵活的使用3) 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的主要区别在:① 知识类型不同:陈述性知识是关于“是什么”的知识;程序性知识是关于如何做的知识。② 表征方式和功能不同:陈述性知识主要通过网络化和结构性来表征观(命题、表象、线性次序、图式)念间的联系,为人考虑或 反思事物之间的联系提供方便;程序性知识主要通过目的流将一系列条件-行动组装起来(产生式),体现了人会在何种条件下采取何种行动来达到一系列中间的子目标,并最终达到总目标。③ 静态和动态之分:陈述性知识是相对静态的知识,反映事物的状况及其联系;而程序性知识则要对信息进行某种运作从而使之发生转变。④ 获得的速度和方式不同。陈述性知识的获得主要通过激活的传播来完成,而程序性知识的获得更多的依赖于程序化和自动化;陈述性知识的获得

速度较快,图式经历的时间稍长,命题往往在几秒钟内就被掌握,程序性知识获得速度要慢的多,有的需要几年甚至更长的时间。究其原因,是由于两类知识对人的生存有着完全不同的影响,程序性知识直接引发或控制人的行为,所以人在获得此类知识时不得不小心谨慎。⑤ 作出改变的难易程度不同:对于陈述性知识,修改比较容易,当然对一些定型的图式进行修改也比较困难;对于程序性知识,在获取的早期修改比较容易,然而一旦他们在人的记忆中被编码且达到自动化,修改起来就会相当困难。⑥ 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达到的标准不同,检验陈述性知识是通过看其能否被陈述、描述,而检验程序性知识则是通过看其能否被操作和实施。4) 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是学习过程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任何知识的学习都要经过陈述性阶段才能进入程序性阶段。程序性知识的获得过程就是陈述性知识向技能的转化过程。练习与反馈是陈述性知识转化为程序性知识的重要条件。程序性知识的运用有助于陈述性知识的学习。在人类的绝大多数的活动中,这两类知识是共同参与,互为条件的。

化学教学论考试知识点肖大妈版

一、化学课时教学设计的基本环节【重点】 1、整体把握: ●(1)备起点 ●(2)备重点 ●(3)备难点 ●(4)备交点 ●(5)备疑点 2、包括环节 ⑴准备工作 ⑵教学目标设计 ⑶教学内容分析、处理 ⑷教学过程设计 ⑸教学策略与方法设计 ⑹教学媒体设计 ⑺教学反馈与学习巩固设计 ⑻设计总成与教案编制 ⑼课后反思设计 二、化学教学设计的基本层次 1、课程教学设计 根据课程标准确定课程教学任务、目的、要求; 根据课程教学的任务、目的、要求规划、组织和调整教学内容; 构思课程教学的总策略和方法系统; 确定课程教学评价的目的、标准、模式、方法等; 2、学段(学期、学年)教学设计 考虑本学段教学工作与前、后期间教学工作的联系; 进一步确定本学段教学工作的任务、内容(重点)、进度、基本工作方针、措施及教学评价工作等; 制定学段实验和活动等计划; 3、单元(课题)教学设计 确定单元的教学任务、目的和要求(或教学目标); 确定单元的具体教学内容; 确定单元的教学结构、策略和方法系统(本单元内容的内外部联系、重点内容的教学、课时划分、学习方式等); 确定单元的教学评价工作方案; 4、课时教学设计 确定该课时的教学目标; 构思该课时的教学过程、教学策略和方法; 选择和设计教学媒体; 准备课时教学评价和调控方案; 三、化学基本课堂类型的教学要点【看看就OK了】 1、新课 2、实验课 3、复习课 4、练习课 5、讲评课

一、角色转变的需要【看看——可能出简单题】 二、本门课程的学习任务【关键】 1、学习内容 (1)化学教学中的问题 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 怎样教?怎样评价? (2)化学课程中的问题 课程目标课程内容 课程结构课程实施(教材) 课程评价 2、学习目标——六会【必考】 ●会备课( ●会写教案●会做课件) ●会上课●会说课●会评课 3、学习方式方法 ●课上 记笔记 思考讨论 ●课下 做作业 多讲多练 多反思 第三章 一、当前中学化学课程的组织形式【不要混淆】 1、必修,选修 2、分科,综合 3、学科,活动 4、基础型,拓展型,研究型 二、模块名称 三、三维目标的关系【细看】 四、义务教育阶段高中必修、选修【记住一一对应】 五、修读要求【记住数据】 每个模块36学时,2个学分。学生在高中阶段最低必须修满6个学分; 理工类专业发展倾向的学生可修至8个学分;有志于化学方向发展的学生,可修至12个学分。 第四章【理解为主】 一、教学问题【都看看】 第五章 一、传统心理学对知识的分类【知道】 ◆概念:形成(强化理论、样例理论)、同化 ◆原理(规则):单个概念含义、概念间关系、内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