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

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

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
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

突出重点狠抓落实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

“十一五”以来,县委、县政府坚持培育特色产业,打造发展优势,特色农业、新型工业、现代服务业、文化旅游业竞相发展、集聚升级,有力促进了县域综合实力的大幅跃升。“十二五”是我县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我们将紧紧围绕科学发展主题和转变发展方式主线,把产业结构调整作为主攻方向,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实施高端化、信息化、规模化、绿色化、品牌化、集聚化战略,推动全县工业经济由主要依靠资源消耗向创新驱动转变、一般制造向高端制造转变、产品竞争向品牌竞争转变、产业链价值链低端向中高端转变、粗放式增长向集约型发展转变,提升核心竞争力,抢占竞争制高点,培育发展新优势,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打造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

一、以“三个50%转化”推动主导产业高端发展

2009年8月,市委曹书记到沛县调研,希望沛县创新发展思路,力争用3-5年时间,铝加工产业形成100万吨加工能力,沛县及周边200万吨铝锭50%以上在沛县加工;煤化工产业形成600万吨转化能力,沛县年产1200万吨原煤50%以上在县内转化;农产品加工产业形成更强的加工能力,沛县高效设施农业的初级农产品50%以上在县内加工,加快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实现转型发展、跨越发展。

根据曹书记的指示精神,沛县县委、县政府提出以“三个50%”转化为目标,力争2015年把铝加工、煤盐化工、农产品加工培育成三个500亿元产值大产业;培育100亿元工业企业5个,50亿元工业企业5个,20亿元工业企业16个。努力打造“三区一圈”,即打造全国最大的农产品加工集聚区、长三角最大的铝加工集聚区、淮海经济区最大的煤盐化工集聚区、全国最大的鸭业经济圈。委托中国石化规划院和江苏省工程咨询中心编制了《煤盐化工产业发展规划》、《铝加工产业发展规划》和《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规划》三大产业规划;深入实施了骨干企业倍增、重点产业培育、特色园区成长、创新型经济突破“四大推进计划”;成立了由三位副县长兼任局长的铝加工产业招商局、煤盐化工产业招商局、农产品加工产业招商局三个专业招商局;规划建设了6.5平方公里的江苏新型铝材产业园、12平方公里的江苏省煤化工产业园(煤化工产业园是全国七大煤化工基地之一,也是全省唯一的煤化工产业基地)、22平方公里的江苏省外向型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及10平方公里的化工循环经济产业园四个特色产业园区;制定了培育壮大特色产业的扶持和引导政策,明确了发展壮大三大主导产业的主攻方向和目标。

目前,铝加工产业已集聚大屯铝业、上海能源高精度铝板带、华丰高精铝板带、华昌铝型材、汉铝铝型材、丰源铝业、沃德铝业等13家企业,总投资130亿元,培育了中煤、华西、佛山三大百亿元铝加工产业板块,形成了电解铝——铝板带——铝箔,电解铝——铝棒——铝型材,再生铝——

铝型材等产业链条,铝加工产业链条越拉越长,铝加工精度和深度逐步提高。新型铝材产业园是省政府批准的唯一发展新型铝材的特色园区,已跻身中国县域产业集群竞争力百强,荣获“中国新型铝材产业基地”称号,2007、2009、2011年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连续在沛县举办了三届“中国铝产业高层论坛”,推动了沛县乃至全国铝材产业的快速发展,江苏省铝业协会在沛县成立。根据项目进展,今年底沛县铝加工能力突破50万吨,明年底将形成75万吨的加工能力,力争2013年形成100万吨加工能力,实现沛县及周边200万吨铝锭50%以上在沛县加工。

煤盐化工产业已集聚天成氯碱、观茂焦化、天安化工、中兴化工等19个项目,总投资210亿元。盐化工已形成采——输——集卤——烧碱——盐卤精细化工产业链。煤化工已形成煤综合发电产业链、煤焦化及副产品深加工产业链,正在推进煤制气合成甲醇及深加工产业链。煤综合发电产业链已有60万千瓦装机容量,每年消耗煤炭210万吨,通过“上大压小”政策,2×35万千瓦煤矸石热电联产项目,预可研已获国家发改委所有相关司局批复,今年底可开工建设,投产后预计消耗煤炭200万吨。煤焦化及副产品深加工产业链已形成190万吨焦炭生产能力,每年可转化煤炭270万吨。煤制气合成甲醇及深加工产业链重点推进盈德能源化工76万吨甲醇、30万吨乙二醇、20万吨二甲醚项目,每年需要消耗煤炭190万吨。根据项目进展今年底煤化工产业可形成480万吨煤炭转化能力,2013年,可形成680万吨煤炭转化能力,

实现沛县年产1200万吨原煤50%以上在县内转化。项目全部建成后,煤化工产业可形成每年870万吨的转化能力,沛县年产1200万吨原煤可以实现70%以上在县内转化,成为淮海经济区最大的煤盐化工基地。

农产品加工产业已集聚企业426家,其中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企业260家。蔬菜加工已集聚大丰食品、虹达蔬菜、顺福食品等58家企业,年加工能力50万吨,形成了集采后分级—冷贮—包装—保鲜—速冻—脱水及精深加工于一体的创汇特菜产业链。肉鸭产业已集聚南京雨润、广西桂柳、徐州中意等85家企业,年加工能力2亿羽以上(约60万吨),形成了集种鸭养殖、鸭苗孵化、规模养殖、宰杀分割、熟食加工、羽绒制品、服饰寝具、饲料加工、禽药防疫于一体的生态肉鸭产业体系。2009年11月“中国肉鸭产业高层论坛” 在沛县举办,全国肉鸭产业专家学者汇聚沛县,为沛县打造全国最大鸭业经济圈建言献策,促进了沛县鸭业提档升级。稻米加工已集聚微山湖米业、春光米业等98家企业,年加工能力108万吨。面粉加工已集聚云雪面粉、富林面粉等20家企业,年加工能力45万吨。饲料产业已集聚希望饲料、海阔六和饲料等10家企业,年加工能力81万吨。目前农产品加工产业年加工能力达350万吨,粮食作物(水稻、小麦、玉米)和肉鸭的转化率达100%,蔬菜类转化率18%,果品类(苹果、梨、桃)转化率48%,综合转化率为80%,已提前实现50%转化。农产品加工产业园荣获首批全国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基地、省现代农业高科技园区、省绿色食品产业园

等称号。

通过两年多的努力,沛县的铝加工、煤盐化工、农产品加工在产业规模、科技含量、产品附加值、品牌、节能减排、竞争力等六个方面都得到大幅度提升。实践证明,曹书记提出的要求非常符合沛县实际,正是按照这一要求,沛县的三大主导产业日益发展壮大,传统产业不断转型升级,沛县走出了一条依托资源起步,甩开资源发展的新路子。

二、以技术改造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发展

纺织、塑编、冶金铸造是我县的传统产业,2010年产值210亿元,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近三分之一,产业工人2万人,在沛县工业经济中三分天下有其一。但由于历史原因,三大传统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规模小、分布散、能耗高、档次低等问题。近年来,县委、县政府不断加大传统产业产业集聚、技术改造、装备更新工作力度,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迈出了新步伐。

以产业集聚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发展。按照区域集中、企业集群、产业集聚、要素集约的原则。结合沛县三大传统产业发展实际,规划建设了杨屯纺织产业园、安国塑编产业园、敬安冶金铸造产业园,通过政策推动、项目带动、技术创新、人才引进等措施,吸引各种生产要素向园区聚集,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形成实体支撑。

以技术改造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发展。以技术改造为突破口,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工艺生产流程,改造落后生产工艺设备,推广先进技术和工艺,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和竞争能力。

徐州金虹钢铁集团投资2400多万元对加热系统进行改造,能源利用率提高了40%,每年可节约精煤4000多吨;投资500多万元对电力系统进行改造,将原来的交流电机改为直流电机,电力消耗降低10%左右。塑编行业是耗能大户,通过对拉丝机、圆织机电机系统节能改造,拉丝机可节电30%、圆织机可节电40%。目前已对29台拉丝机、1400台圆织机的电机系统进行了节能改造,每年可节约用电1500万度,如果全县150台拉丝机、7085台圆织机电机系统全部改造结束,每年可节约用电7000万度。

以装备更新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发展。发挥政策、资金导向作用,引导企业加大技术装备投资力度,积极引进核心技术和高精尖装备,推动传统产业向制造业高端攀升。近两年来,纺织业新上和改扩建项目30余个,大多采用清梳联合机、自动络筒机、苏拉、日发等先进生产设备,用工数可减少40%以上,效益增加20%以上。

以淘汰落后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发展。按照国家产业指导目录,加大能耗和设备专项监察力度,采取倒逼机制,使落后设备和产品退出市场。“十一五”期间,我县共关闭小炼钢企业50余家、小锅炉40余台、电炉80余台、布机1000多台、机立窑2座。2011年进一步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淘汰FJ601气流纺设备127台、1511布机1000台、电炉70台、焦炭炉35台、S7型变压器86台,关闭小企业138家,其中纺织企业49家,塑编企业30家,铸造企业59家。

以政策激励约束机制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发展。综合运用

经济、行政、法律等手段,对符合产业政策的项目优先核准或备案,优先保证土地、资金、电力等要素供应,对产业政策目录中限制类、淘汰类企业实行差别电价,对能源消耗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的单位产品能耗(电耗)限额标准的,实行惩罚性电价;各级技改资金、节能资金向贡献大、见效快的项目倾斜;加大产业政策执法监察力度,坚决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加大产业转型升级工作考核力度,并与党政干部年度工作考核挂钩。

目前,纺织业已集聚企业126家,其中环锭纺73家,拥有100万纱锭,气流纺53家,拥有610台(套)设备。年产量40万吨,产值100亿元。拥有产业工人1.2万人。

塑编业已集聚企业78家,其中编织机生产企业1家,编织企业77家,年生产编织机械5万台,编织品13万吨,产值15亿元,拥有产业工人8000人。徐州恒辉编织机械有限公司是全国最大的编织机生产研发基地,现由员工2000人,其中高中级工程技术人员98人,拥有国内外各类先进机械设备300余台,年产各类编织机5万余台,产品出口欧、亚、美、非几大洲30个国家和地区,2012年,产量将达到10万台以上,创汇突破1亿元,在全国市场占有率达到80%以上。

冶金铸造业已集聚企业106家,其中钢铁1家,年产量140万吨,产值70亿元,铸造企业105家,产量60万吨,产值30亿元,全行业年产量200万吨,年产值100亿元,拥有产业工人3000人。徐州金红钢铁有限公司始建于1993

年,从单纯的炼钢,发展成为今天的连铸连轧螺纹棒材和高速线材的大型民营企业,拥有资产15亿元,员工2000余人,具有高强度抗震螺纹钢生产能力60万吨,盘螺高速线材生产能力80万吨。新上200万吨连铸钢坯生产项目,新建220KV变电站,新上1个制氧站均已开工建设。预计2013年将实现100亿元工业企业培育目标。

三、以自主创新推动新兴产业规模发展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坚持把新兴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强力推进新兴产业项目建设,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等新兴产业逐步形成了发展框架。集聚新兴产业企业40家,实现产值近200亿元。光伏产业步伐加快。光伏产业中的三氯氢硅、多晶硅铸锭及切片、电池片及组件,形成一定生产规模。中兴化工、隆天硅业年产6万吨三氯氢硅、4000吨白炭黑项目投产达效,成为全国较大的三氯氢硅、白炭黑生产基地。投资8.2亿元的中强光伏年产2000吨多晶硅项目和投资9亿元的中宇光伏年产300MW电池片及组件项目已经全面建成达效;LED显示屏、功能压电陶瓷、光电子等新材料市场占有率逐年提高;制药企业在新产品引进和研发上有了新突破。2011年1-9月份,新兴产业规模企业完成产值149.4亿元,增长101.3%,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26.8%。

以规划引领新兴产业规模发展。根据国家、省、市相关产业发展规划,立足我县发展实际,制定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优化产业布局,促进不同层面、不同领域规划的协调配合。分别规划了高新技术产业园、光伏产业园、太阳能光伏

电站基地等,其中光伏产业园以中强、中宇、中亮、润丽等光伏企业为骨干,完善多/单晶硅—多/单晶硅切片—多/单晶硅电池片—电池片组件—太阳能电站产业链条,以企业园区化为路径,以1000亩光伏产业园区为核心发展区,建成3-4家年产值超10亿元的光伏产业龙头企业,形成较为完整的太阳能光伏产业链。促成华润新能源利用采煤塌陷地9万亩水面建造50万KW太阳能电站。力争“十二五”末,光伏产业产值达到500亿元。

以人才引进推动新兴产业规模发展。近年来,围绕新兴产业重点发展领域,建立不求所在、但求所有的“柔性引才”机制,依托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工程中心等企业创新平台,推动高技能人才、博士后及其团队进入企业创新创业。近年来,全县引进高层次领军人才20多人,专业创业团队15个。中强光伏科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研发团队带头人史珺博士,是光伏产业的领军人才,长期从事多晶硅、单晶硅及电子级晶体硅方面的研究和创业工作,是科技部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多晶硅提纯与铸锭炉” 项目的第一负责人。目前,针对冶金法太阳能多晶硅的提纯工艺和装备研制,已经有16项专利获受理,其中有六项已经得到授权,还有四十余项专利正在申请。中宇光伏总经理辛铭,参与起草了中国光伏行业的行规,是协鑫集团顾问及中能等好几家知名企业的技术总监,也是沛县引进的难得光伏人才。

以技术创新推动新兴产业规模发展。一是加强研发机构建设。加强创新载体和服务平台建设,推动开发区和优势企

业,建立研发机构及博士后工作站、院士工作站、高新技术孵化器等。目前,全县建立省市级研发机构的企业共50家。2011年我县本土大中型企业市级研发机构实现全覆盖,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0%以上建有市级研发机构。在新兴产业方面,全县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建设光伏产业研发平台,依托中强、中宇等光伏企业筹备建设产业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围绕产业发展和关键技术突破,推进光伏产业科技研发,促进产业集成创新。二是鼓励企业技术引进。中宇光伏公司设备主要采用德国、美国、意大利等进口专业生产精密主流设备,技术含量较高,技术处于国际先进水平。绿茵生物采用两级反渗透水处理系统、超临界萃取设备(国际先进)、膜渗透设备、喷雾干燥等先进设备,实验(检验)室拥有国际上先进的高效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红外分光度仪、紫外分光度仪。这些高科技企业的技术引进必将引领我县新兴产业高端化发展。三是引导企业技术创新。中强光伏采用世界先进的物理法多晶硅生产技术,能耗仅为西门子法的1/5,成本仅为1/3,中强公司团队正在致力于物理法多晶硅技术创新,即将取得重大突破,将是多晶硅及光伏产业的一场技术革命,将带来相当可观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以产业链的延伸推动新兴产业规模发展。以高端化、产业化、集约化为目标,重点发展多晶硅铸锭、单晶硅拉棒、多晶硅切片、单晶硅切片、切割丝等产品。重点培育新兴产业产业链,依托电力、煤炭、氯碱、硅石等资源能源优势,以中兴化工、隆天硅业、中宇、中强等企业为龙头,以龙固

循环经济产业园、开发区为载体,全力打造“氯气——三氯氢硅——四氯化硅——白炭黑”氯气产业链以及“石英——工业硅——三氯氢硅——多晶硅(单晶硅)——多晶硅(单晶硅)切片——电池片及组件——光伏电站”的光伏光电产业链。

以龙头项目带动推动新兴产业规模发展。坚持抓住一个龙头,延伸一个链条,壮大一个产业的发展思路,大力引进新兴产业龙头项目,形成特色新兴产业集群发展态势。重点扶持中兴化工、科洋光电、神光电子、隆天硅业等企业做大做强,大力推进中强光伏、中宇光伏等企业快速成长,强力推进润丽300MW晶硅铸锭切片、圣都1.5万吨晶硅切割丝、LED蓝宝石项目及华润30万千瓦风力发电等项目,使新兴产业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四、以文化旅游业为核心推动服务业提速发展

按照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结构提升的总体要求,明确提出“发展服务业要舍得花精力,舍得下本钱,敢于动真碰硬”,“要树立服务业优先的观念,精力要往服务业上倾斜,扶持政策要往服务业上倾斜”。召开了加快发展服务业大会,50亿元服务业企业培育大会,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服务业发展的政策。1-9月份完成服务业增加值95.3亿元,占GDP 比重达到33.8%。

以园区化路径推动服务业提速发展。大力实施服务业集聚发展战略,优化发展空间布局,县委、县政府规划建设了沛城中心商务区、临港产业园、临区现代物流园、临城科技创业园“一区三园”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目前已批市级服务业

集聚区3家,今年力争再批千岛湿地旅游风景区、临城科技创业园2家市级服务业集聚区,力争成功申报临港产业园为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沛城中心商务区重点发展购物、休闲、餐饮、娱乐、文化、影艺、会展等新型业态的消费服务业,构建高中档消费区;同时大力发展金融、总部经济、电子商务和投资咨询、工程咨询、法律咨询、会计审计、广告会展、经纪代理、税务、策划、调查、就业和劳务中介等现代服务业。2010年实现营业收入61亿元,今年将实现营业收入80亿元,力争明年过100亿元。临港产业园重点发展港口物流、生态旅游、节能环保产业。充分发挥港口、区位和区域产业基础三大优势,按照“以产业支撑港口、以港口促进产业、以服务提升层次”的战略构想,全力构筑以港口物流、商贸和生态旅游为主导,以生态型制造产业、科技孵化、创意产业发展为重点的临港型特色产业体系。2010年实现营业收入22亿元,今年将实现营业收入40亿元,力争2015年过100亿元。临区现代物流园重点发展现代物流业,努力构建包括交通运输、仓储配送、流通加工、信息网络等功能的现代物流体系。2010年实现营业收入38亿元,今年将实现营业收入50亿元,力争2015年过100亿元。临城科技创业园着力以技术服务平台和产业孵化为载体,为全县主导产业、特色园区和大企业大集团提供技术检测、技术推广、成果转化等专业技术服务,发展文化创意、信息服务、软件开发、产品展示等配套服务,进一步拓展服务外包业的发展。积极引进培养高素质、高层次、专业化科技服务人才;引进、

培育一批重点科技服务型企业和科技中介服务机构;重点建设开放实验室、管理中心、企业孵化器、共用技术研发中心、基础设施等项目,搭建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平台。

以龙头企业培育推动服务业提速发展。大力实施服务业“百项百亿”工程和龙头企业培育“133”工程。力争用3-5年的时间,培育营业收入超100亿元服务业企业1家,超50亿元服务业企业3家,超20亿元服务业企业3家。力争2011年,新增营业收入超80亿元企业1家:江苏大屯煤炭贸易有限公司;超40亿元企业1家:徐州东方运销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对列入培育计划的企业,加强督导调度,把握进度情况,协调解决问题,落实兑现政策,促进做大做强,确保完成年度培育目标任务。

以文化旅游业为核心推动服务业提速发展。依托汉刘邦、微山湖、大沙河“一帝一湖一河”人文生态资源优势,实施汉文化景区、沿湖生态旅游带、沿大沙河观光农业带“一区两带”开发战略,构建以汉城、汉之源、大风歌广场、沛公园为轴的文化带,以千岛湿地、国际生态旅游城为轴的生态带,以鹿楼沙河果都园、安国汉韵风情园为轴的休闲带,努力实现文化休闲、农业观光、生态旅游协调发展。建设2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2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1个国家级湿地公园、1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努力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县域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把沛县建设成为全国知名、省内一流、徐州“两日休闲游”旅游目的地。突出汉文化主题,着力把汉城景区打造成集文化体验、旅游购物、休闲娱乐、

商务会展、影视拍摄于一体的5A级景区。加快走进微山湖时代,积极推进千岛湿地、中华汉城、瀚邦国际生态旅游城等重大项目,力争2013年建成投入运营。

沛县产业转型升级,只是经济层面的问题,但实际上它同一个县域的全面转型发展息息相关,转型升级改变的不只是产业结构,它还将改变、提升整个经济社会民生方方面面。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上下紧紧围绕“打造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龙城水乡新沛县”宏伟蓝图,突出经济转型和社会转型两种变革,坚定不移地实施“三主攻一推动”转型战略,主攻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推动民生持续改善,社会持续稳定,努力开创转型发展、跨越发展、和谐发展新局面。

沛县铝加工产业发展情况表

全县铝加工项目总计13个,年设计生产能力88万吨,至2011年底具备生产能力可达50万吨,明年底将形成75万吨生产能力,力争2013年形成100万吨加工能力,实现沛县及周边200万吨铝锭50%在沛县加工。

序号企业名称及项目名称

总投资

(万元)

主要产品名称

年设计

生产能力

2011年底

生产能力

1 沛县大屯铝厂电解铝11万吨11万吨

2 徐州大地铝业有限公司铝型材项

10000 铝型材1万吨1万吨

3 徐州沛丰有色金属有限公司铝棒

项目

5000 铝棒2万吨2万吨

4 江苏华昌铝厂有限公司铝型材项

35000 铝型材6万吨5万吨

5 江苏丰源铝业有限公司铝箔项目90000 铝箔 3.6万吨2万吨

6 江苏华丰铝业有限公司铝板带项

135000 高精度铝板带10万吨10万吨

7 上海能源股份有限公司铝板带项

200000 高精度铝板带10万吨10万吨

8 徐州联通轻合金有限公司再生铝

铝型材项目

80000

再生铝

铝型材

10万吨

8万吨

6万吨

9 江苏沃德铝业有限公司铝型材项

100000 铝型材15万吨3万吨

10 徐州卓雅金属制造有限公司铝型

材项目

30000 铝型材5万吨

沛县煤化工产业发展情况表

全县煤化工项目(企业)总计10个,年设计生产焦炭190万吨、燃料油、纯苯和聚丙烯等60万吨、甲醇76万吨、乙二醇30万吨、二甲醚20万吨、装机容量150万千瓦。至2011年底具备焦炭生产能力190万吨,发电装机容量60万千瓦,可形成480万吨煤炭转化能力,2013年可形成680万吨煤炭转化能力,实现沛县年产1200万吨原煤50%以上在县内转化。

序号企业名称

总投资

(万元)

主要产

名称

年设计

生产能力

2011年底

生产能力

2011年

煤炭

消耗量

1 沛县大屯电厂电力装机容量45万千

全部达产155万吨

2 沛县协鑫电厂电力装机容量15万千

全部达产55万吨

3 徐州天裕电力有限公司

煤气发电项目

100000 电力

装机容量13万千

——

4 上海能源发电项目电力装机容量70万千

5 徐州观茂焦化有限公司

焦化项目

24000 冶金焦60万吨60万吨84万吨

6 徐州天安化工有限公司

焦化项目

18000 冶金焦130万吨130万吨190万吨

7 徐州天旭化工有限公司

煤焦油综合利用项目

100000

燃料油、

纯苯等

20万吨煤焦油加

氢、10万吨粗苯加

——

8 徐州盈德能源化工有限

公司煤化工项目

580000 甲醇

76万吨甲醇、30

万吨乙二醇

沛县盐化工产业发展情况表

全县盐化工项目总计9个,年设计生产能力39.7万吨,至2011年底具备生产能力33.2万吨。

序号企业名称

总投资

(万元)

主要产品名称

年设计

生产能力

2011年底

生产能力

1 徐州天成氯碱有限公司烧碱、PVC

项目

150000

烧碱

PVC

10万吨

10万吨

10万吨

10万吨

2 徐州中兴化工有限公司三氯氢硅

白炭黑项目

12000

三氯氢硅

白炭黑

1万吨

0.2万吨

1万吨

0.2万吨

3 徐州金泰隆化工有限公司三氯氢

硅项目

11000 三氯氢硅1万吨1万吨

4 江苏同力化工有限公司聚丙烯项

8000 聚丙烯4万吨4万吨

5 徐州隆天硅业有限公司三氯氢硅

项目

8000 三氯氢硅4万吨3万吨

6 徐州江东化工有限公司泡花碱项

6000 泡花碱6万吨4万吨

7 徐州昊阳化工有限公司硅烷偶联

剂项目

1800

乙烯基三氯硅烷、

乙烯基三乙氧基

硅烷

2万吨

8 徐州天成氯碱有限公司白炭黑项

6995 白炭黑0.5万吨

9 徐州中通化工有限公司二氯喹啉

酸项目

6000 二氯喹啉酸1万吨

农副产品加工产业发展情况

肉鸭产业已集聚福润、海阔、森磊、桂柳、中意、远景羽绒等85家企业,年孵化能力4亿羽,年饲养1.7亿羽,年加工能力达2亿羽以上(67.69万吨),加工率100%,形成了集种鸭孵化、规模养殖、宰杀分割、熟食加工、羽绒加工、饲料加工、禽药防疫于一体的生态肉鸭产业体系。

蔬菜加工已集聚虹达食品、帝苑食品、天顺公司等58家企业,年加工能力50万吨,加工率18%,形成了集采后分级—冷贮—包装—保鲜—速冻—脱水及精深加工于一体的创汇特菜产业链。

粮油加工已集聚微山湖米业、春光粮食、东站米业等98家稻米加工企业,年加工能力达到108万吨,形成了集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优质稻米产业体系。集聚云雪面粉、雪顿面粉等20家面粉加工企业,年加工能力在45万吨。集聚希望饲料、海阔六和饲料等10家饲料加工企业,年加工能力81万吨。粮食作物加工率100%。

序号企业名称

投资额

(万元)

主要产品

年设计产能

(万吨)

2011年生产能

力(万吨)

1 徐州福润禽业食品有限公

12000 肉鸭深加工 6 4.5

2 沛县龙飞鸭养殖有限公司3000 白条鸭及副

产品

7.89 4.74

3 徐州中意食品有限公司6000 家禽宰杀分

割冷藏销售

16.8 12

4 广西桂林市桂柳家禽有限

责任公司沛县分公司

20000 鸭苗孵化4(亿羽) 2.36(亿羽)

5 徐州天顺农副产品有限公

1100

保鲜牛蒡、牛

蒡菜

1.05 0.795

6 沛县春光粮食有限公司1350 米 3.36 4.65

7 徐州云雪面粉有限公司820 面粉10 9

8 徐州大丰食品有限公司15000 制造水果罐

3 2.3

纺织企业基本情况表

全县有纺织企业126家,年产量40万吨,年产值近100亿元,其中环锭纺73家,拥有100万纱锭,年产量27万吨,年产值67亿元;气流纺53家,拥有610台(套)设备,年产量13万吨,年产值33亿元,先进设备为清梳联机、自动落筒机、苏拉、日发、泰坦等。纺织业拥有产业工人1.2万人。

序号企业名称

环锭纺

(万锭)

气流纺

(台套)

先进设备

1 江苏佳汉纺织科技有限公司10 自落筒、爱斯顿

2 徐州市华晟纺织有限公司7 自落筒

3 徐州龙盛纺织有限公司 4

4 沛县鑫源纺织有限公司 2 苏拉330

5 徐州华隆织染有限公司 5 自落筒、清梳联

6 沛县金鹏轻纺有限公司 6 清梳联

7 徐州锦丰纺织有限公司 3 2 自落筒

8 徐州长兴纺织有限公司 2

塑编企业基本情况表

全县有塑编企业78家,年生产编织机械5万台、塑编产品13万吨,产值15亿元,全行业拥有产业工人8000人。

序号企业名称

拉丝机

(台)

编织机

(台)

2011年产量

1 徐州恒辉编织机械有限公司生产编织机5万台

2 徐州新华正包装有限公司 4 200 3400吨

3 徐州豪达塑业有限公司8 400 6800吨

4 徐州以林塑业有限公司 3 150 2550吨

5 徐州国塑包装有限公司 4 180 3060吨

6 徐州远大包装有限公司 4 190 3230吨

7 徐州华邦塑业有限公司 3 200 3400吨

8 徐州市万兴塑料有限公司 2 100 1700吨

9 徐州宏丰塑业有限公司 5 300 5100吨

2020年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进产业转型升级试卷及答案(六)

2020年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进产业 转型升级试卷及答案(六) 试卷总分:100分, 考试时长:60 分钟 正确答案以红色字体标注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 共30题) 1.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更加注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答案正确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新旧动能转换 城乡一体化发展 以上均不对 2.我国创业活动的创新能力和国际导向有待提高。与(二十国)集团相比,中国的创新型企业比例为25.80%,在效率驱动型经济体中排在前列,与创新驱动型经济体相比还有一定差距。答案正确 十八国 二十国 二十一国 二十三国 3.(2008)年以后,中国企业法人单位数有较大增长,明显的新开企业法人单位数增长较快,2015年新增企业法人单位数达218162个,而2006年新增的企业法人数仅有70353个,2015年是2006年

的3倍多,创业正成为新的经济增长动力引擎。答案正确 2006 2007 2008 2009 4.我国传统政府监管主要是依据(行业特征)设立,但“互联网+”经济下产业边界模糊,导致原有监管模式出现“要么多头监管,要么不知道谁来监管”。答案正确 行业特征 群众观点 政府通知 现有模式 5.国家信息中心“一带一路”大数据中心发布的《“一带一路”贸易合作大数据报告(2017)》显示,在“一带一路”贸易中,(民营企业)也是主力军,出口额占比始终保持最高且逐年上升。答案正确 个体户 国企 事业单位 民营企业 6.根据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16年吸收外商(直接投资(不含银行、证券、保险))新设立企业27900家,比上年增长5.0%。答案错误

浙江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思路与对策分析

浙江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思路与对策 陆根尧发布日期:2010/8/17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是浙江新阶段经济发展的一个关键,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本文简要分析了浙江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含义和路径,并着重从产业、企业、市场等多个方面提出了促进浙江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思路与对策。 一、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是浙江新阶段经济发展之关键 改革开放以来,以产业集群和专业市场为特色的浙江经济发展迅速,全省人均GDP由1978年的381元,增加到2009年的44335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已达到6490美元。工业是浙江国民经济的主体,而传统产业又占相当高的比重。当前,浙江已形成一批在全国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传统产业,出现了一批在全国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的产业集群。其中,皮革、化纤、纺织、服装等行业的销售收入、利润和市场占有率都位居全国前列。 虽然浙江产业结构一直在优化之中,但传统产业在浙江国民经济中依然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2007年浙江制造业投资占工业投资总额的80%,而其中纺织业占了10.5%,位居第一,传统产业的投资规模依然较大。2007年,全国纺织服装等10个劳动密集型传统行业的产值比重是18.3%,而浙江是28.2%,比全国高9.9个百分点。《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的指导意

见》(浙政办发[2009]72号)中所确定的产业集群试点20个行业中,也有12个属于传统产业。毫无疑问,浙江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已成为新阶段经济发展的一个关键。 1、国内外发展环境迫使浙江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从国际环境来看,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推进,当前国内市场已经国际化,国际竞争的影响也蔓延至国内市场,这迫使浙江企业必须加快产业升级步伐。具体而言,一方面,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壁垒日益深化,如技术壁垒、绿色壁垒等,并且低碳经济将加快发展,这对浙江对外贸易都将产生较大影响;另一方面,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直接影响了浙江对外贸易的进程。以出口为主的浙江企业也往往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国际市场的压力从客观上要求浙江必须加快转型升级步伐,才能继续保持出口增长的良好态势。尤其是金融危机使得国际市场需求萎缩,也使得不同国家、不同发展水平的传统产业竞争优势出现变化。以纺织产业为例,自20世纪80年代世界纺织产业生产中心转移到中国以来,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一大纺织生产地和出口地。这次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很可能会加速中国沿海地区的纺织产业向中西部地区或东南亚、非洲等地转移。 从国内环境来看,中国居民消费水平将普遍实现小康,更多的居民群体由“小康型”向“富裕型”消费结构过渡。以服装消费为例,居民消费总体上将从满足生活需要向重视服装质量转变,从追求物质消费向同时追求精神消费和服务消费转变。随着消费结构向高级化方向转化,一般品牌服装在总

2017年工业转型升级(中国制造2025)项目实施方案(编制大纲)

2017年工业转型升级(中国制造2025) 项目实施方案 项目名称: 承担单位:(盖章) 重点任务: 所属地区: 推荐单位: 填报时间: 编制单位:北京智博睿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第一部分:承担单位和项目基本情况表 承担单位基本情况表

项目基本情况表

第二部分:项目实施方案 一、项目概况 包括项目背景、目的、意义和主要目标。此部分应明确体现项目所符合的年度重点任务的具体内容。 编制单位:北京智博睿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二、承担单位基本情况 项目法人所有制性质、主营业务;近三年来的销售收入、利润、税金、固定资产、资产负债率、银行信用等级;承担单位股份构成及主要股东概况,单位组织架构,项目主要人员基本情况;项目单位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及规划,工艺装备水平,销售情况及在行业中地位,取得成果与社会效益,技术研发机构,近三年研发投入等。 三、项目建设必要性 重点是细分产品市场及重点装备、重点工程的需求情况(区分国内和国外),产品技术水平、技术来源和发展前景,国内外竞争对手情况。在产品生产纲领表中列出具体产品的型号、技术指标和生产规模。 四、项目建设方案

项目主要建设内容、规模、地点,技术方案、设备方案、工程方案及其合理性,重点设备用途、产品工艺及解决关键问题说明,需描述采用的工艺技术路线与技术特点,设备选型,并需附设备明细表(含设备名称、规格型号、数量及价格),对于重大关键设备需进行设备单项论证。 项目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模式,以及与产业上下游相关单位合作方案。 五、项目建设进度 项目开工时间,项目建设(土建、设备购置等)进展情况,当前形象进度,是否存在影响项目按计划实施的情况和问题,预计完成时间等。以前承担国家投资项目完成或进展情况,以及与本项目的关系说明。 根据项目总体进度,列出年度实施进度及年度实施目标。 六、资金筹措及投资估算 项目总投资、投资使用方案和资金筹措方案;按国家相关标准列出投资估算表(按工程费用、其他费用、预备费、建设期利息、铺底流动资金等细项列出),内容要全面,取费要合理。 七、财务经济效益测算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包括内部收益率、投资利润率、投资回收期、贷款偿还期等指标的计算,实际生产纲领和投入产出进行科学计算。

调研报告工业转型升级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三一文库(https://www.sodocs.net/doc/ed14712791.html,)/公文写作/调研报告 工业转型升级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工业转型升级,既是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也是盐城顺应经济发展形势、重构经济发展格局、奋力进位争先的必然途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出来的有关于工业转型升级工作情况调研报告,欢迎阅读! 十一五以来,全市上下以科学发我展观为指导,坚持快增快转相结合,通过抓项目推进、抓新特产业、抓招商引资、抓三服务、抓千百十工程等一系列举措,转型升级成效明显,工业经济总体呈现运行平稳、增长较快、转型提速、后劲增强的良好态势。 一、我市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取得的主要成效和亮点 1、工业经济规模不断壮大,对区域经济的支撑作用显著增强。 20**年,全市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354亿元,增长17.3%;开票销售2771亿元,增长8.9%。增加值、开票销售两项指标增幅均居全省第二,增幅排名为近十年新高。工业投资在登上千亿台阶后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完成工业投资1237.4亿

元,同比增长20.6%。工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64%,居全省第一。20**年,工业经济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八成,工业提供的税收占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超过六成,以制造业为主的工业经济在推进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中发挥关键作用。 2、重点企业发展势头强劲,对区域经济引领拉动作用明显。 全市重点培育的30户大企业(集团)实现销售773.21亿元,占全市的27.9%,同比增长9.53%,较定报企业面上高出4.93个百分点,增长面为66.67%,高出全市面上25.27个百分点。其中,东风悦达起亚公司全年共生产汽车48.86万台,销售48.06万台,实现开票销售458.48亿元,同比增长9.87%,高出全市面上1个百分点;响水德龙镍业20**年新增开票销售21.26亿元,占全县新增开票销售的51.7%;大丰博汇集团和北大荒油脂两家企业新 增开票销售15.2亿元,占该市增量的30%以上。 3、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创新驱动引领工业经济实现跨越发展。 全市共建成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64家,列苏北第一。拥有中国驰名商标26个,省著名商标151个,省名牌产品130个。东方一号创意产业园被省认定为苏北唯一一家工业设计示范园,中恒宠物被认定为省工业设计中心。25户企业获批20**年度首批江苏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列全省第一。

关于加快我省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意见

关于加快我省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意见 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大力发展优势传统产业,初步建立了以纺织服装、食品饮料、建筑材料、家具制造、家用电器、金属制品、轻工造纸及中成药制造等8个行业为支柱的优势产业体系,为推动我省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我省正处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为进一步提升我省优势传统产业竞争力,促进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的核心任务,以企业为主体,以自主创新为动力,以信息化为手段,以各类工业园区、产业集群等为载体,大力推进技术改造、研发设计、品牌提升、渠道拓展和产业链整合,促进优势传统产业走上创新型、效益型、集约型、生态型发展道路,加快做大、做优、做强。 二、主要目标 到2015年,我省优势传统产业发展实现以下目标: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2%以上,技术改造投资年均增长18%,开展技术改造企业达到90%以上;企业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1 9%,省级以上研发机构(企业技术中心、工程中心、工程实验室等)达到600家,产品技术含量国内领先,技术出口占产品出口比例进一步提高;形成5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集群,建成10个左右广东商品国际采购中心,打造一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品牌;销售收入超过1000亿元的企业2-3家,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15万元/人以上;信息技术应用率达到90%以上;节能技术进一步应用,“十二五”优势传统产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20%。 到2020年,我省优势传统产业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2.2%,销售收入超过1000亿元的企业达5家以上,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18万元/人以上。广东成为引领全国传统产业科学发展的示范区和全球传统产业研发、设计、制造、采购和营销的中心之一。 三、主要任务 (一)强化技术改造和科技创新。鼓励优势传统产业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抓好核心技术产业化、先进装备更新、信息技术应用、品质提升、工业设计等主要环节的升级突破。制定发布《广东省鼓励进口产品和技术目录》,鼓励传统产业企业扩大先进技术装备、关键零部件、国内短缺资源和节能环保等产品进口,落实《产业结构调整目录(2011年本)》鼓励类内资项目进口设备免关税,以

加快宁波经济转型升级的对策思路教学提纲

加快宁波经济转型升级的对策思路 加快宁波经济转型升级的对策思路 发布处室:重项办发布日期:2011-08-10 点击数:3339 【字体:大中小】保护视力色: “十二五”时期是宁波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既有一个较高的起点,也面临着许多机遇与挑战,抢抓机遇,破解难题,实现宁波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牢牢抓住经济转型升级这条主线。对宁波而言,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是一项刻不容缓的重大战略任务。“十二五”时期,宁波全市上下必须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积极行动起来,走出转变发展方式、推进转型升级的新路子。 一、今后三年是决定宁波转型升级命运的关键时期 “十二五”时期宁波要实现又好又快的科学发展,必须转型升级,而未来五年关键在前三年。当前,宁波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正经受着市场格局既有国外市场发生重大变化又有国内市场竞争激烈的双重考验,要素资源既有供给瓶颈又有价格上升导致成本不断推高的双重困扰,节能减排既要完成硬指标又要保证城乡居民生态权益的双重压力,产业升级既要压“旧”淘汰落后过剩产能又要上“新”发展新兴产业的双重任务。宁波只有加快转型升级才能经受住这一系列挑战与考验。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这次转型升级不

能是局部性、策略性、缓慢性的转型升级,而是要全局性、战略性、紧迫性的转型升级。 (一)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市场倒逼和机遇 宁波经济出口比重大、外贸依存度高、国际市场依赖性强。“十二五”时期,假如我们不提高制造业附加值和服务业比重,GDP要保持10%左右的年均增长,国际、国内市场需求则分别要达到年均20%以上增速才能实现。在主要发达经济体消费模式改变、失业率居高不下、主权国家债务危机持续恶化和贸易摩擦加剧的情况下,今后5年外贸要达到年均20%的增速非常困难。 上述情况对高外贸依存度和货物贸易占主体的发展方式形成倒逼。宁波必须要抢抓国家实施扩内需战略的新机遇、国际市场新变化孕育的新机遇,从简单地卖低附加值的“仿制品”走向卖拥有专利、标准、品牌的高附加值“智造品”转变,从主要做“有形的货物贸易为主”向“有形的货物贸易与无形的服务贸易并重”转变,从主要面对国外生产向面向国内外两个市场生产转变。 (二)劳动力对象、利益等形成的成本倒逼和机遇 长期以来,宁波的比较优势在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形成了低成本竞争型和低附加值型的产业体系。现在这种比较优势越来越成为劣势,面临着难以为继的困境。一是土地资源难以支撑。二是人口承载力难以支撑。三是生产要素价格难以支

产业转型升级

产业转型升级 产业转型升级,从低附加值转向高附加值升级,从高能耗高污染转向低能耗低污染升级,从粗放型转向集约型升级。 1、什么是企业转型升级 为了适应改革的步伐,进一步实现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折,原有的国有企业向股份制企业转化,这就是企业转型升级。 中小型民营企业升级转型的方向取决于企业所在行业,内容的话比如是技术升级、管理与服务升级、产业升级等等。 2、两化融合是制造企业实现转型升级的必然途径。那么,制造企业如何通过两化融合来实现转型升级呢? 十六大提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 十七大也提出: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工业由大到强。五化并举,两化融合。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3、我想知道:两化融合的具体概念是什么,制造企业如何实现两化融合?制造企业实现转型升级的途径有哪些? 两化融合的内涵有四个方面。 技术融合:工业技术与信息技术的融合,产生新的技术,推动技术创新。例如,汽车制造技术和电子技术融合产生的汽车电子技术,工业生产和计算机控制技术融合产生的工业控制技术。 产品融合:信息技术或产品融合到工业产品中,增加产品的技术含量,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例如,普通机床增加数控系统之后就变成了数控机床,传统家电采用了电子信息技术之后就变成了信息家电,产品价格比原来有大幅提高。 业务融合:信息技术应用到原材料采购、产品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各个环节,促进业务创新和管理创新。例如,计算机管理方式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管理效率;计算机辅助设计可以极大地提高工业产品设计效率;电子商务为市场营销提供了新的途径,产品信息可以在网上发布并达成交易。 资源融合:信息资源与材料、能源等工业资源的融合,能极大节约材料、能源等不可再生资源。产业升级: 主要是指产业结构的改善和产业素质与效率的提高。产业结构的改善表现为产业的协调发展和结构的提升;产业素质与效率的提高表现为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以及产品质量的提高。产业升级必须依靠技术进步和信息化。 制造企业实现产业升级的路径很多,比如:盈利模式的转型、产业的转型及运营模式的转型。不同的企业应针对自身的特点——产品创新能力、财务能力及企业所处发展阶段,选择符合自己的转型模式。近期IBM和e-works就制造业如何转型展开了深入的讨论,得出了很多有意义的结论,参与企业众多,详细内容请百度:制造业成功转型经验研讨

最新养牛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养牛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一、发展现状 (一)产业主导地位逐步确立。近年来,乡党委、政府紧紧充分利用饲草种植面积广、特别是旱作农业缓解饲草压力地有利条件,把养牛产业作为重点产业来抓,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广科学喂养技术,大力发展肉牛产业,目前,共发展养殖示范户900户,养牛5头以上地30户,占养牛总户数地3%;存栏2500头。养殖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28%。 (二)龙头企业取得一定发展。长期以来,全乡缺少龙头企业带动,前桃村回乡创业能人靳浩林紧紧抓住全县大力发展养殖产业地历史机遇,在县、乡政府地大力支持和业务部门地帮助指导下,公司于2008年4月成立,2009年4月投产运营,总投资100万元,占地面积11亩,总体建成饲养存栏肉牛100头,年育肥出栏肉牛300头地肉牛养殖基地。现已建成暖棚式牛舍5栋850平方米,青贮窖1个960立方米,饲料专用棚1座140平方米,现存栏肉牛120头,采取调供优良基础母牛与育肥出栏相结合地方式,已出售肉牛470头,实现销售收入200万元。 (三)小区养殖模式取得突破。养殖小区是发展现代畜牧业地主要载体和必然趋势。2009年建成车李村养殖小区1座,计划2011年建成杨岔村养殖小区。养殖小区地建成,既有效解决了人畜混居、卫生条件差、畜舍面积小地问题,又有利于饲养户互相借鉴饲养方式、方便防疫灭病、利于进入市场,对全乡肉牛产业发展模式起到典型引路地作用。 (四)肉牛品种不断优化。先后引进优良基础母牛300 多头,加强了基础母牛群建设,目前优良基础母牛存栏占肉牛存栏地26%。建成了黄牛冻配改良点1个,引进南德温、西门达尔、皮尔蒙特等优良肉牛品种细管冻精,开展了肉牛冻配改良,肉牛良种化程度达到45%,品种结构明显改善。

推进产品结构调整 加快企业转型升级步伐

推进产品结构调整加快企业转型升级步伐 一、分析建筑业发展走势与契机。 1、建筑业整体行业规模仍稳步增长。十二五期间是全国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随着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深入发展,基本建设仍将稳步增长。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将为建筑业走出去带来更大机遇。十二五期间仍属建筑业重要战略机遇期。面对当前相对低迷的市场态势,政府出台了很多救市政策,包括安居工程、水利工程、铁路工程、城市轨道工程等政策拉动社会GDP增长。 2、大型建筑企业将加快重组改制步伐。建筑业产业结构将进一步调整优化。国家引导有条件的大型设计企业与建筑企业同步发展。鼓励有条件的大型企业从单一的业务领域向多元化的业务领域发展,向资本运作与生产经营的方向转变,实现强强联合。今后,设计—施工总承包(交钥匙工程)会成为国家发展的新模式。有实力的分支机构,可充分运用集团公司的资源条件,通过成立设计院、设计公司等形式,共同推动集团公司的施工设计一体化进程。 3、建筑节能成为建筑业发展的重要目标。十二五期间,绿色建筑、绿色施工评价体系将基本确立,建筑产品施工过程的单位增加值能耗将下降10%,要符合建筑节能的要求。 4、建筑市场和质量安全的监管力度进一步加大。国家将会进一步优化市场秩序,加快建筑业法律建设步伐,加大市场监管力度。不断完善工程招投标制度、完善企业市场准入标准。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健全企业注册人员、工程项目数据库。实现网络互联互通,建立综合监管信息系统。强化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的落实。这将对集团公司提出更加严

格的要求。各单位一定要以高度的责任心驾驭和控制好全局,树立牢固的大局意识,认真研究科学举措,及时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降低法律诉讼案件发生率。坚决打击因个别单位出现不良事件而牵制全局的问题。 5、建筑行业相关产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近期,国家批复了多个区域经济规划。并就住宅建设、安居工程与各省均签订了目标责任状。为实现节能目标,钢结构行业的发展将大有空间。同时,国家鼓励采用节能、减排技术,逐步提高节能建筑材料使用比例。 二、明确打破制约建筑行业发展瓶颈的举措。 1、以品牌战略推进产品结构调整。公司从不起眼的国有企业演变发展为中国五百强企业,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品牌。要注重打造品牌效益,用品牌战略推进产品结构的调整。在承接项目时要运用战略战术,有选择性地承接与自身实力水平相匹配的工程,杜绝盲目。对规模小、甲方诚信度低、投入产出比不相配的项目要逐渐放弃。有实力的单位要有重点地承接一些骨干项目,将视野逐步转向高、精、尖、大等利润高、竞争程度相对低的骨干项目。利用建设高层次的工程展示和打造中太品牌。尚未形成这种意识的单位要及早研究,调整思路。 2、以制度创新推进市场结构调整。新修订的《国内建筑市场区域管理办法》内容充实,为进一步健全市场架构体系奠定了制度基础,是推进市场结构调整的重要实施依据。目前,集团公司已在全国29个省、126个市注册了分支机构。2012年,要继续坚持扩张战略,实行本土化经营。有选择性地在发达地区至少成立分支机构30个。实现省会城市

加快三大产业转型升级的思考与对策

加快三大产业转型升级的思考与对策 自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海南省经济发展产业结构渐趋优化,产业转型升级不断加快,但竞争力还有待增强、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有效供给不足、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这些“成长中的烦恼”困扰着海南的可持续发展。 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第一产业特色优势不明显。海南拥有全国最丰富的海洋渔业、海洋植物资源,但海南省海洋渔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很低;海南省发展羊牛畜牧业潜力巨大,但总体发展水平离省委、省政府“做大做强海南畜牧业”的目标还很远;海南在热带经济作物、反季节瓜菜、热带水果生产和南繁育种等方面取得较大成绩,但各自为战、分散经营、耕作技术落后、信息渠道不畅等问题亟待解决。 第二产业是经济发展的短板,尚未形成一条具有紧密联系、门类齐全的主导产业链。第三产业根基薄弱,关键性的金融、保险、文化、教育、科研、咨询、技术服务等第三产业领域发展相对滞后。 海南省产业转型路径 海南积极促进产业转型,应将工作重点放到具有潜在发展优势的特色产业上来,以提高劳动生产率、投资回报率、

资源配置效率为目标,走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低耗低排的绿色发展道路。 农业转型路径:做大做强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应从推进技术进步、加快土地流转以及延伸产业链条等方面考虑。要加快产业融合,以第一产业为主体,将第二、第三产业附着其上,使原本单一的农业变成集种植、加工生产、观光体验于一体的综合性热带特色产业。这对促进产业集聚融合,振兴农村经济、加快农业转型升级、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提高农民收入有着积极作用。工业转型路径:重点发展电子信息设备制造和以海洋油气和深海生物资源的深加工工业和海洋生物制药业。服务业转型路径:利用海南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优势,转型发展互联网、康体、会展、休闲养生医疗旅游、保险、教育、现代金融服务业等高端产业。 海南省产业结构升级的对策 促进海南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就需坚持绿色发展,推进美丽海南建设,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自然岸线格局,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农业产业结构升级的对策。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优化农业区域布局。加快发展热带果蔬、热带花卉、南

产业转型升级调研报告

产业转型升级调研报告 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以下是产业转型升级调研报告,欢迎阅读。 我市机械制造、印刷装订、建筑材料、交通运输四大传统产业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逐步发展而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曾带动了一方经济的快速发展。但在科学发展的新阶段,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现实需要看,从日益激烈的国际国内市场竞争看,我市四大传统产业竞争优势逐步弱化,发展后劲相对不足。如何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助推我市科学协调发展,是推进繁荣幸福新**建设的重要课题。为此,市政协组织精干力量深入基层,采取走访座谈,调查问卷等形式就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进行了一次专题调研。具体调研与建议如下: 一、传统产业发展现状与制约因素 据统计,截止到“十一五”末,全市共有传统产业1153家,占全市企业总数的%;安置就业人员59736人,占二三产业从业人员的%;纳税32098万元,占当年全市税收的%。分析“十一五”期间传统产业发展,呈现以下特点:一是企业规模偏小。我市1153家传统产业中,规模以上企业(年产值XX万元以上)仅为47家,占总数的%。这表明传统产业中具有龙头带动作用、较大规模企业少,应适时转型升级。二是

纳税贡献不够大。XX—XX年我市传统产业纳税分别为27454万元、26344万元、28948万元、30968万元、32098万元,分别占当年全部税收的%、%、%、%、%。总体看“十一五”期间传统产业纳税贡献呈增长趋势,但增长幅度不大,占当年全部税收比例呈逐年递减之势。与高新技术产业相比较而言,以XX年为例,XX年118家高新技术产业纳税52769万元,而1153家传统产业纳税额仅为32098万元,仅占传统产业个数10%的高新技术产业却创造了传统产业倍的税收,这表明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势在必行。三是吸纳了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我市四大传统产业遍布城乡,截止XX年底共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近60000人,为新时期增加农民收入作出了积极贡献。四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前景可期。我市四大传统产业均属民营性质中小企业,企业规模普遍偏小,但是正所谓“船小好调头”,中小企业应对个性化、多样化、快速变化市场需求的反应能力比较强。加之,四大传统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具备了相对稳定的市场,相对成熟的经营模式,有了比较坚实的发展基础,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根本条件。 通过全面分析传统产业发展现状,制约传统产业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科技投入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差。我市绝大多数传统产业由于企业规模较小,原始资金不充裕,在市场行情

6个转型升级成功案例 (2)

6个东莞转型升级成功案例转型升级现状:东莞成功案例逐步显现 2013年01月29日00:54来源:? 主持人:已经取得成效了? 徐建华:获得浴火重生。转型升级对于企业来讲也是发展所需。这新一轮的转型升级之后,随着国际和社会的进步,可能又是一轮的转型升级。这次落实省长工作报告中提出的结构调整的工作部署,按照全会分析到的广东转型升级、爬坡跃槛阶段,也是总结过去四年的转型升级工作的情况,现在就是要把一些比较成熟的做法,能够转化为一种制度。 主持人:现在有没有一些成功的案例? 1、徐建华:举两个例子。一个是港资企业。东莞的加工贸易企业现在有一万多家,其中港台企业接近一万家,最早的加工贸易企业就是香港的企业。有一个在厚街的叫做“创科”的企业,原来加工贸易是做代工,没有品牌,没有市场的话语权,但它走了一条利用金融危机去收购国际知名品牌的路,迄今为止收购了八到十个国际的知名品牌,包括北美、日本的百年老品牌。有了品牌以后,把研发再集中过来,在厚街组建一个研发中心,一手抓品牌,一手抓研发,现在的市场主导权、定价能力、附加值都大大提升了。 2、另外一个是外国企业,在寮步的“高伟”电子。 这是一个韩资企业,最早是做玩具的,后来就做一些电子产品,同样也是制造业。制造业分高端和低端,一开始是做低端的制造,后来发现做这么便宜的东西不行,就搞研究院,和研究院一起搞新产品,就是做手机里面的摄像头,可以很薄手机的厚薄程度取决于摄像头

的厚薄程度这就是高端制造了。原来的厂是分布在两个地方的小厂,通过“三旧”改造,整合成一个大厂,产值提高了,纳税额也提高了。 3、东莞举行加工贸易服装产业转型升级 现场会 昨日,加工贸易服装产业转型升级现场会在常平晶苑工业城举行。现场会上,通过分享晶苑集团的转型升级经验,聆听香港生产力促进局的服装产业转型升级辅导计划,与会服装企业代表形成了创建自主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抢占“微笑曲线”两端的共识。200余名镇街企业代表参加现场会,副市长贺宇出席现场会。 转型经验:不断提高附加值 昨日下午,200余名企业代表参观了东莞晶苑毛织制衣有限公司,分享了晶苑集团转型升级经验。 晶苑集团执行董事、晶苑毛织制衣有限公司总裁黄星华介绍,作为典型的传统劳动密集型企业,晶苑毛织的转型路径就是坚持从过往单纯的加工制造,逐步向集高端研发设计、先进生产制造和品牌营销于一体的企业转变。正是不断按照“微笑曲线”“两端延伸、中间提高”的思路深化推进,不断提高产品附加值,晶苑毛织才取得了高速发展。去年,晶苑毛织进出口额达到2.1亿美元,增长24.3%;今年1-5月,公司进出口额近1亿美元,增长20.2%。 据了解,东莞不少服装企业已经在贴牌代工的基础上,尝试建立自主品牌,建立自己的销售团队发展内销市场,比如以纯服装、小猪班纳等。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及中国经济新常态问题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及中国经济新常态问题 材料1 习近平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在战术上要高度重视和防范各种风险,早作谋划,未雨绸缪,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尽可能减少其负面影响。 摘自新华网 材料2 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上半年经济总量增长7.4%,实属不易。经过30多年高速发展,中国经济已是一个巨人,总量基数很大,每增长一个百分点所代表的增量不可小看。按今年的经济增速目标计算,全年经济增量就约达5万多亿元,约相当于1994年全年的经济总量。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目标,国内生产总值比2010年翻一番,按这个目标算每年7.5%左右的速度就够了。 持续30多年的高速增长,成就巨大,难能可贵。还能不能继续保持那样的高速度?应该说,是做不到、受不了、没必要。经济的潜在增长率下降,制约着速度高不上去了。资源环境压力加大,也难以承受过高的速度。 摘自人民日报 材料3 新常态下,增长速度虽然放缓,但发展质量却上了一个台阶。随着资本、土地等要素供给下降,资源环境约束强化,要素投入和能耗污染较少的服务业脱颖而出,产业结构将不断优化;随着要素价格上涨、储蓄率下降,出口和投资增速放缓,消费需求持续较快增长,需求结构将不断优化;随着城镇化提速、产业转移,城乡区域结构将不断优化;随着劳动力供给减少,人力资源稀缺性凸显,收入分配结构也将不断优化。 摘自人民日报 请回答: (1)根据材料1谈谈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新常态”的含义? (2)根据材料1、2、3谈谈如何在“新常态”下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答案】 (1)“新常态”是一个重大战略判断。“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增速从高速转为中高速增长,速度虽放缓,但发展质量却上了一个台阶。它深刻揭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变化,标志着中国经济进入了更高层次的发展阶段,由此带来的影响总体上是正面、积极的。只要科学看待新常态,积极适应新常态,中国经济发展必将频现新亮点。 (2)第一,新常态下,转方式、调结构的要求更为迫切,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其主攻方向是调整经济结构,要积极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健康发展,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 第二,新常态下,经济发展从过去的传统粗放转为高效率、低成本、可持续,这就要求我们在宏观调控上将转方式、调结构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调控创新”,正成为中国经济巨轮的新舵盘。 第三,新常态下,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按照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四化”同步发展的重要思想,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路子;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前者以后者为载体,工业化过程就是城镇化过程,互动才能实现良性发展: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城镇化发展的显著标志是城镇人口所占的比重不断提高,而这是以

产业发展现状的调研报告范文

产业发展现状的调研报告范文 产业发展现状的调研报告范文一 市位于河西走廊中部,南靠祁连山与青海毗邻,北依巴丹吉林沙漠和XX区毗邻。辖甘州、临泽、高台、山丹、民乐、肃南一区五县,总面积4.2万平方公里,130万人,耕地380万亩,园地41万亩,林地560万亩,草地3034万亩。滋润张掖的我国第二大内陆河黑河,发源于祁连山北麓,流经青海、甘肃、内蒙古三省区和酒泉卫星发射基地,干流全长928公里,流域面积14.3万平方公里。地处黑河中游的XX市集中了全流域95 %的耕地、91 %的人口,黑河水造就了金张掖的辉煌。2011年实现农业增加值71.55亿元,总量位居全省第一。 与此同时,XX市沙漠化土地面积1082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17.2%,其中流动沙丘222万亩,半固定沙丘202万亩,固定沙丘71万亩,戈壁503 万亩,风蚀残丘53万亩,潜在沙丘31万亩。XX市60个乡镇中有43个乡镇、50多万农民分布在沙漠沿线。土地沙漠化、沙尘暴、干热风等灾害性天气对农牧业生产和经济社会发展影响很大。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过程中,XX市上下按照中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沙产业理论,以构建生态经济大市为统领,把防沙治沙与发展沙产业结合起来,积极探索统筹生态建设与现代农业相生相伴的耦合体系,南保青龙涵水源,中护湿地建绿洲,北锁黄龙固风沙,大力发展沙产业,沙产业开发成果丰硕。 一、成果及特点

(一)坚持规划先行,稳步发展沙产业。按照多采光、少用水、新技术、高效益的沙产业理论,市委、市政府先后制定了《XX市沙产业开发总体规划》等一系列文件,并把发展沙产业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计划。80年代以来,市上领导先后带领市、县、乡村各级领导干部分赴内蒙、宁夏和武威等周边地区,学习借鉴沙产业开发的先进经验,广开视野,抓点带面,整体推进。经过多年坚持不懈努力,目前已形成了XX区石岗墩、民乐六坝、山丹清泉和东乐、临泽新华和板桥、高台骆驼城、肃南许三湾为代表的14个沙产业开发典型。昔日寸草不生的茫茫戈壁XX区石岗墩滩,目前有年金龙、甘霖、飞龙等10多家企业进行开发建设,形成了集高效节水示范、生态防护林建设、优质牧草种植、苗木繁育、综合养殖、农副产品加工、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经济开发区;XX县骆驼城是新开发的移民乡,过去这里大部分是沙漠戈壁,从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陆续进行了移民和农业综合开发,全部村民都是从本县外乡和外地迁移而来,1984年建乡,全乡农户来自5省8区26县市,辖13个村80个合作社3561户,12432人,可用耕地面积5.8万亩。2011年粮食总产量达到2778.6万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345元。特色产业有玉米制种、油料、苹果、葡萄、梨、加工番茄、辣椒干以及孜然、柴胡、黄芪、甘草等中药材;地处巴丹吉林沙漠边缘的肃XX县明花乡许三湾,上世纪80年代末打出了第一口深水井后,肃XX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把明花区许三湾荒漠治理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90年正式列入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进行开发。20多年来,来自肃XX县南部干旱山区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进产业集群发展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进产业集群发展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战略举措。加快产业集聚、培育产业集群、促进产业升级,是提升区域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形式,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趋势,也是实现区域经济社会追赶型、跨越式发展的必然要求。紧紧抓住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产业集群发展这一战略重点是今后相当长时期内推进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 一、本地区产业集群发展的基本状况 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市坚持走规模带动、集聚发展、集约发展之路,已逐步形成了以交通运输设备、电气机械及器材、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通用设备、金属制品五大行业为龙头的重点支柱产业。2008年,全市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产值达244.77亿元、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产值达87.94亿元、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产值达69.83亿元、通用设备制造业产值达70.31亿元、金属制品业产值达65.02亿元,五大行业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537.87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达79.6%。 沿江一带区域正在加快建设船舶、金属、建材、粮食、

能源五大临港产业,着力打造国际制造业基地和现代物流业基地。靖江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民营造船基地,造船年生产能力超过500万吨。拥有具有较强实力的新世纪造船、新时代造船、新扬子造船、东方造船、长博造船、南洋船舶等造船主体企业,其中三家造船企业进入全球手持船舶订单50强企业,生产任务排至2012年。总投资12.8亿元的万林木业项目,带来的不仅是万林木业本身年吞吐量600万立方的的木材物流基地,而且投资方会引来几十家木材制品加工企业落户,很快销售及加工产值就会不少于100亿元。沿江建材产业以万林木业为依托,会跃然而起。粮食产业园工地港堤上,从南到北布局3个5万吨级长江泊位及作业区,内河码头作业区,公共仓储区,粮油饲初级加工区,市场交易区,生物级能源生产区,粮油、食品深加工区,粮食机械设备制造区等。通过现代粮食物流中心项目,将带动一系列的粮油加工企业集聚。沿江金属产业主要有投资超亿美元的江苏锡钢集团搬迁项目、扬子江金属加工有限公司废钢加工项目等沿江重大项目。沿江的能源产业目前正在建设和准备建设的项目有总投资150亿元的国信靖江电厂、总投资9440万美元的德桥仓储有限公司化工储运及码头工程项目等,加上已经投产的江苏中石油储运项目、计划投资的中海油成品油库项目,能源产业前景看好。金属、能源等这些产业也属于产业链很长的基地型项目,全市为电力、石油化工、金属加工

新常态背景下中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选择

新常态背景下中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选择 导读:自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工业面临的发展环境发生了剧烈变化,全球产业格局面临重构,发达国家“再工业化”战略方兴未艾,锁定在全球产业链低端的中国工业也站在了一个转折点上,“转型升级”便成为了中国工业发展的战略选择,传统支柱产业作为中国工业经济的“中流砥柱”也必将寻求自己发展之路。现实中,各地纷纷报道了传统支柱产业实现转型升级的成功案例,但综合各区域传统支柱产业发展的现实,中国传统支柱产业转型升级过程并不顺利,其中各类资源纷纷从实体经济中逃离,表明产业发展缺乏新的投资机会和利润增长点,而个别成功的案例并不能形成中国整体工业转型的主力支出。为了适应常态的发展形势,中国传统支柱产业的转型升级已然成为一项重点工程。当前,中国的传统支柱产业的支撑力明显弱化,支撑传统支柱产业转型升级的新亮点明显缺乏。为此,中国传统支柱产业需要向创新化、集群化、服务化、绿色化转型。 一、产业转型升级的内涵 当前学界并没有非常严格地对产业转型升级进行完整定义,通常认为,所谓产业转型升级就是从低附加值产业向高附加值产业升级,从高污染高能耗产业向低污染低能耗产业升级,从粗放型产业向集约型产业升级。在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关键是技术进步。不仅仅是引进先进技术,而且需要在此基础上消化吸收,对其进行改进,并实施技术创新从而建立起属于自己的技术体系。 产业转型和产业升级两个概念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产业转型更多地强调的是“转”,包括由低附加值产业转向高附加值产业,由投资驱动型产业转向创新驱动型产业,由粗放型产业转向集约型产业,由资源消耗型产业转向资源节约型产业,由环境污染型产业转向环境友好型产业;产业升级更多地强调的是“升”,包括产业链条升级、产品升级、工艺升级、功能升级。产业转型实际上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类似,而产业升级其实质就是提升产业在价值链上的地位。当然,转型与升级不可分割,相辅相成,以转推升,以升促转。 ★工艺升级:引入新技术、新工艺、新流程,提升生产效率; ★产品升级:推出新产品,提升产品附加值; ★功能升级:向上下游价值链延伸,主要是由加工环节向研发、设计和营销、品牌等环节延伸,提升产业附加值;

国内部分工业产业集聚区转型升级的经验做法

快研发速度。因此,产业集聚区的战略转型,也将从强调引进大公司大企业向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集群转变,使产业集聚区成为培育、造就产业集聚技术企业的摇篮,从根本上提升产业集聚区的自主研发能力,形成一批根植性强的自主创新产业。 四、由单纯的土地运营向综合的“产业开发”转变 我国产业集聚区多以园区开发为主,较少涉及高科技产业开发和培育,经济增长过分依赖道路、厂房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土地成片开发。而这些只是为发展产业集聚技术产业提供了空间载体,并不能代替产业集聚技术产业开发和培育,且不可持续。为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未来产业集聚区必将走向综合的产业开发,通过土地、房产的产业入股等方式,将土地、房产与产业开发结合起来。 五、由功能单一的产业区向现代化综合城市转型 随着产业集聚区的发展演进,必然涉及到新的城市功能配套,城区建设方面的任务逐渐增加。因此,未来产业集聚区不能只定位为一个产业集聚地,还要定位为一个人气的集聚区、文化的扩散区、资本的融通区,应包括配套服务的各种商业服务、金融信息服务、管理服务、医疗服务、娱乐休憩服务等综合功能。 国内部分产业集聚区“二次创业”的经验做法宁波产业集聚区把“转方式、调结构”作为“二次创业”的核心 —2— 1、大力发展产业集聚技术产业。围绕“三区一城”建设和打造国内一流创新型科技园区的总体目标,进一步明确了园区产业发展规划,坚持新能源与节能、半导体与光电、新材料三大高技术制造业和研发设计、企业总部、软件与服务外包三大高技术服务业的“3+3”产业互相促进、并重发展的总体框架,同时密切关注全球产业和技术的发展趋势,积极发展新经济。一是下大力气抓龙头企业培育。宁波产业集聚区根据企业的销售规模、发展速度、创新能力、团队素质等指标,选择一批有一定产业规模、产品市场前景好、掌握一定核心技

农村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农村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农村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根据州委、州人民政府在我县召开的**州核桃产业发展现场办公会议精神及县委领导的安排,为加快我县核桃产业发展步伐,促进农民增收,财政增长,经主席会议研究决定,组织部分县政协委员对全县核桃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作一次专题调研。为搞好专题调研,县政协由经科委牵头于5月30日召集了有关部门领导参加的会议,专题讨论确定了调研提纲。并以政协办发(20xx)13号文件,向有关乡镇和县级有关部门发送了《通知》和《调研提纲》。并组成了专题调研组,于6月10—30日对我县的核桃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作了专题调研,本次主要调研了河西镇、太平乡、龙潭乡,随机抽查了9个村、21个社、37个核桃生产农户、3个核桃加工企业。并走访了县级各有关部门。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全县核桃产业现状据中国科学院古生物研究所对县境内出土的核桃化石的鉴定表明,早在公元前16世纪漾江流域就有大量核桃生长,漾濞是核桃原产地之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省、州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各有关部门的支持帮助下,历届县委、政府都十分重视核桃产业的发展,把培育核桃产业作为产业结构调整、培植支柱财源的大事来抓,在全县上下已基本形成了“发展经济和脱贫致富的潜力在山,希望在山,优势在林果,重点是核桃”的共识,通过多年

的努力,取得了较大成效。然而,在20多年的核桃产业发展进程中,有坦途也有曲折。在调查中群众反映,群众积极性最高,种 植数量最多的是三个时期:一是1981年至1982年的农业生产承 包责任制到户时期;二是1991年至1992年县、乡村大办以核桃 为主的林果基地时期;三是20xx年由于核桃嫁接苗滞销和偷采滥购核桃枝条得到扼制,核桃价格最高时期。1995年以后,随着国家加大了对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实施西部大开发,各地投入大 量资金兴办以核桃为主的绿色企业,核桃嫁接苗的市场需求量巨增。加之管理工作跟不上,群众性的盲目发展(据有关部门统计20xx年仅县内生产嫁接苗就达1000万株左右),致使河谷和半山区的很多核桃树林遭到严重破坏,这是我县核桃产业发展史上的 一大“劫难”。因此,虽然全县核桃面积和株数都在逐年递增, 但核桃产量却增长甚微。 根据1998年核桃普查数据:全县11个乡(镇)都有核桃分布,65个村中种植核桃的有64个村,占65个村的98%(现65个村都已有核桃种植)。种植核桃的农业生产合作社588个,占全 县636个生产合作社的92.5%,种植核桃的农业户有14788户,占全县农业户20xx9户的73.7%,全县有泡核桃17.26万亩(172.6 万株)。通过近几年的发展,到20xx年底,根据统计全县共有泡核桃24.86万亩(248.6万株),占云南省核桃种植面积466.7万亩的5.3%,占大理州核桃种植面积70万亩的35.5%,人均占有25株.在248.6万株漾濞大泡核桃中,幼树204.3万株,占82.2%,初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