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近五年来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综述

近五年来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综述

近五年来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综述
近五年来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综述

Theory Researc h

学论

理★★★★收稿日期:2012-11-10作者简介:何世冰(1980-),女,广西南宁人,讲师,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近五年来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综述

何世冰

(广西师范学院,南宁530001)

一、问题提出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高校贫困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由于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扩大和学生总量的快速增长,高校贫困家庭学生的数量越来越多。就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近几年来高校贫困生人数呈逐年增多的趋势。

据国家有关部门统计,2008年,在我国一般高等院校家庭经济困难的贫困大学生约为20%,特困生约为10%,贫困生以来自农村、小城镇居多,非贫困生以来自小城镇和中小城市居多。2009年,全国普通高校在校生总人数2285.15万人,其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人数527万人,占全部在校生总人数的23.06%;家庭经济特别困难学生人数166.1万人,占全部在校生总人数的7.27%[1]。2011年中国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共投入近900亿元人民币用于大中学生的教育资助,其中包括普通高校的奖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比2010年增加39亿元,增长5.6%[2]。众多实证研究表明,贫困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或心理异常表现。

贫困大学生的心理疾患已经成为高校的普遍现象,这不仅直接影响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他们正常的学习、生活,也严重地威胁着学校和社会的安全与稳定。探索出有效的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措施和方法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

二、贫困大学生的界定

2007年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关于认真做好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指导意见》里面给出了高校认

定贫困生的学生家庭经济情况当地民政部门调查,填报贫困生数据认定表,以及认定贫困生的程序要求。但是由于我国地区差异较大,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在具体操作上高校在认定贫困生当中遇到很多困难。2008年,

国家加大了对高校贫困生在名额和金额的资助力度,这在一定程度上给高校认定贫困生增加了难度。如此相对来说,高校贫困生是增加了,那么如何认定贫困生,在实际工作中,各个高校很难采取统一的办法,由此带来对贫困生特殊群体的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偏差。

高校对“贫困生”没有统一的界定,也没有制定贫困生评判的标准。严格界定贫困生和建立相对统一的评判标准不仅能够准确把握贫困生群体对其进行研究,而且对于实际高校学生工作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我们认为界定贫困生可以按以几个指标进行。第一,贫困生必须首先具备当地民政部门出具的其家庭经济情况真实数据,其年平均家庭收入低于当地居民生活水平或高校所在区域消费水平,完全无力支付大学学费、

住宿费和最低生活费用。第二,在校思想品德表现良好,学习成绩良好。第三,来自所在班级同学的推荐和监督,日常消费无不良表现。第四,经过班主任、辅导员、学院负责领导的调查,与实际情况相符合。

三、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表现、成因及研究路径研究表明贫困生与非贫困生在心理健康向量表现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贫困学生的心理问题发生率是非贫困学生的1.035-5.984倍,根据具体表现形式,贫困大学生常

摘要:在贫困大学生逐年递增,贫困大学生不良心理问题随之引起社会和高校普遍重视的情况下,探讨解

决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径。就近五年来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成因、研究路径、研究

成果等进行综述。结果近五年来,

高校贫困大学生整体心理健康状况呈现出复杂化、消极化、突发化的发展趋势。文章提出了改进完善资助体系,

开展积极有效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素质,建立完备的贫困生心理危机预警体系的解决措施。关键词: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中图分类号:G64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2)36-0230-02

23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