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颐和园教学反思

颐和园教学反思

颐和园教学反思

《颐和园》教学反思

《颐和园》是单元五的精读课文,这个单元围绕“世界遗产”来写的,作为一篇游记,《颐和园》这篇课文不仅文字优美,而且结构很清楚,作者的游览顺序显而易见,所以我想通过让学生发现这条游览路线来掌握游记的写作顺序,本课的写作方法很值得学生学习,因此,在教学中我始终都以这个目标展开教学引导学生学习文中写作方法。

这篇课文的教学,我设置了“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写了哪几处景点?”这一问题。让生边读边想,初步感知文章的写作顺序。然后再引导学生细读课文。让生找出相关的语句,同时让学生画一画路线图的形式,让生了解作者的叙述顺序。最后,进行小练笔,加深对本文写作顺序的理解运用。

每一堂课都有一个学习的知识点,只要我们老师抓住了一个点,给学生讲清,对于学生来说是莫大的收获,对老师来说也是一个成功。从本课的教学中,我真正体会到了微课的好处。在以后的教学中,将会更好地运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颐和园优质课教学设计获奖 (3)

语文《颐和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长廊、神清气爽、佛香阁、金碧辉煌、宫殿、隐隐约约、姿态不一”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4、学习作者按游览顺序有序观察,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优美景色,受到情感的熏陶;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写作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教法学法 根据教学实际,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的教学方法,采用以读促悟、小组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导语:提到北京,大家能想到什么?同学积极回答。 北京不仅仅是我国的首都,她还有很多的灿烂的文化,优美的风景,是中外游客向往的地方,而有《颐和园》就是其中一个著名的景点。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颐和园里有哪些独特的风光。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自由读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带有生字、新词的句子多读几遍。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检测掌握生字的情况,纠正错字,正确读写生字。 3、颐和园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通过初读课文,你对颐和园都有了哪 些了解? 板书:美丽大公园 三、研读课文 (一)学习课文第二段。 1、默读课文,思考讨论: (1)长廊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把长廊这处景观写具体的?你体会到了什么? ①长:一眼望不到头,有七百多米长,分成273间。 ②美:五彩的画,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栽满了花木,神 清气爽…… (2)“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273间。”用具体的数据来表现长廊的“长”、“间数多”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习作例文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学习作者按照游览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 2.学习抓住景物特点,揣摩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学习作者按照游览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节假日里,我们经常跟父母去旅游,你都去过哪些地方? 2.这些地方的景色有什么特点?你能把它们介绍给大家吗?今天我们通过两篇文章来学习描写景物的方法。 二、学习《颐和园》。 1.自由朗读文章,用一个词语来形容颐和园。(美丽) 2.文中哪些句子概括地写了颐和园美丽的特点?请同学们快速浏览文章,找到句子并画出来。 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赏。 3.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描写颐和园的?(游览顺序) 4.默读文章,找出体现游览顺序的句子,读一读。 (1)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 (2)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 (3)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 (4)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 5.读句子,体会这些句子在文中的作用。(这些句子清楚地交代了游览顺序,使文章过渡自然。)

6.游记往往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即按照地点的转移和一定的视角,把看到的景物写下来。 (长廊→万寿山脚下→万寿山上→昆明湖) 7.游览中出现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 (长廊——长、美;万寿山——高、建筑金碧辉煌;昆明湖——静、绿;十七孔桥——石柱多、雕刻的狮子多。) 8.品味句子。 (1)抬头一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 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 “抬头一看”和“向下望”告诉我们什么?(观察不同位置的景物时,视角也有变化。) (2)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①作者把昆明湖比作什么?(一面镜子、一块碧玉) ②这两个比喻写出了昆明湖的什么特点?(静、绿) ③“滑”是什么意思?(在光溜的物体表面上溜动。) ④为什么课文写游船、画舫在湖面上前进,用“滑”而不用“划”?(“滑”写的是游船、画舫轻轻地在光滑的湖面上溜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突出了昆明湖的静。“划”指的是用力挥桨使船前进,这样水会漾起波纹,不能突出昆明湖的静。) 9.同学们,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为什么作者只带我们游览这些地方呢?(因为这些景物有代表性,能突出颐和园的美丽。) 三、学习《七月的天山》。 1.自由朗读文章,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游览顺序)

颐和园教学设计

《颐和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15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3个;正确读写“大殿、长廊、绿漆、栏杆、昆明湖、神清气爽、佛香阁、金壁辉煌、宫殿、朱红、痕迹、堤岸、雕刻、隐隐约约、玩赏”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学习课文写景状物的叙述顺序以及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4.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步骤: (一)检查预习导入 1.颐和园在什么地方?(在北京西郊)预习了课文,记住了颐和园的哪些景点?(学生自由发言,能说几个就说几个,互相补充)。 2.用生字生词卡检查生字读音,指导读准平舌音(栽zāi,葱cōng)翘舌音(朱zhū),前鼻音(殿diàn),后鼻音(廊láng爽shuǎng葱cōng)。 4.开火车朗读课文,每人读一个自然段。读后适当评议,重点纠正读错字和读破句的地方。 (二)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弄清作者游览颐和园的顺序和颐和园主要景点的方位;再看课文可以分成几段,分段的根据是什么? 2.学生自学。 3.师生交流。

4.讨论分段,并指导概括段意。 明确:按“总——分——总”的结构方式把全文分三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作者对颐和园总的印象。 第二段(第2至5自然段):分别介绍了长廊、万寿山、昆明湖的特点。 第三段(最后一个自然段):是全文的总结,和开头一段相呼应,表达了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 (三)学习词语 1.指导分段朗读 2.提出词语,讨论词义 (1)讲解词义 琉璃瓦、横槛、宫殿、画舫。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清爽:清洁,凉爽。 隐隐约约:看起来或听起来不清楚。 举目远眺:抬头向远处看。 葱绿:(草木)青翠。 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异常华丽,光彩夺目。 形态各异:形状各不相同。 (四)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颐和园》公开课教学设计

18、《颐和园》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习本课生字词,正确读写生字和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练习给课文分段,了解文章的写作结构和写作顺序。 4、通过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重、难点: 重点:学习生字词,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能够准确的给课文分段。 难点:通过学习,了解文章的写作结构和写作顺序。 课时划分: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话题: 1、多媒体情境创设: (1)出示地图的图片,指认北京,交流记忆深刻的旅游景点 师:今天老师带来一副地图?你们知道这里是哪儿吗?北京有哪些让你印象深刻的景点? (2)多媒体图片展示,导入本课 师:现在让我们乘坐梦想的航班,飞往北京,一起瞧瞧咱们的目的地?(颐和园) 2、板题读题、交流: (1)板题读题,指导“颐” 师:仔细看黑板,注意这个字的笔顺笔画。(板书:颐)将这个字在草稿本

上书写一遍。再读课题。 (2)资料交流、方法介绍 师:关于颐和园你们收集到哪些资料?(教师短评)我们可以通过书籍、网络查找资料,但是记住一定要选择最方便、最值得记忆的资料。 3、过渡 师:作者会从哪一方面向我们介绍颐和园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文本。 二、初读课文 1、出示要求、自读课文: 师:请同学们按照要求朗读课文。(要求备注:(一)同桌合作朗读课文。(2)合作完毕,相互抽读生字,词语。(3)遇到有疑难的时候相互交流。) 2、教师检查学习情况: A、生字归类 师:将上面的生字按照要求归类。(备注:左右结构、上下结构、独体字) B、生字检查 师:指名抽读生字,并组词。(备注:左右结构:开火车;上下结构、独体字:指名男生) C、课件出示重难点字、形近字组词区分 师:在这些生字当中有不少容易混淆的,看看你们能够区分吗? D、指导书写生字、朗读记忆 师:将这些重点字在草稿本上书写一遍,同桌相互检查。齐读重难点的生字。 三、感知全文、掌握文章结构: 1、听范文、完成思考要求 师:仔细听范文朗读,(一)给文章划分段落,并写出段落大意;(二)思考

四年级语文颐和园的教学设计及反思

四年级语文颐和园的教学设计及反思 四年级语文颐和园的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5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1个会写,正确读写生字词. 2.学习课文写景状物得叙述顺序以及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3.了解祖国灿烂的文化,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名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了解2至5自然段开头一句话的作用,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 教学难点: 透过语言文字了解祖国灿烂的文化,培养学生的爱美兴趣,增强名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一、理解课题,了解背景、识字字词、把握大意。 二、品读体会,学习表达。 (一)游赏长廊 1.它为什么叫长廊呢这条长廊有什么特点呢请自己读一读第二自然段,那些词语有感觉,就把它标出来,也可以旁边写写自己的感悟. 2.交流讨论 (1)

1)长廊的.特点是从哪儿发现的 板书:七百多米273间 2)出示句子用什么方法描写? 引导:七百多米,列数字,写出了长廊的长,七百多米多长呢?相当于100个教室的长度! 3)看,句子中还有那些词,在告诉我们长廊很长啊! (2)美 1)那些句子中能发现了长廊的特点? 答:每一间的横栏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 2)能抓住那些关键词,体会到什么呢? 答:人物、花草、风景----画的内容很丰富 补充:五彩-----美丽 几千幅---两幅----画多内容丰富 (3)小结理顺序: 1)我们再看长廊,好吗?引读,出示投影。 整体看------看长廊----看廊外---- 2)总结写整篇课文有顺序,写某个景点也要有顺序,作者就是按照这样的顺序三看长廊,连句成段,用列数的方法把长廊的长、美展现在我们眼前. (二)游赏万寿山 1.作者是怎么看它们的看到什么特点同学们读读第三自然段. 2.指明说:看到了什么特点?耸立、高大闪闪发光、金碧辉煌、

人教版四上18、《颐和园》教学设计第一零版

18、《颐和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和掌握生字新词,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积累优美的语言; 2、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3、初步掌握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优美景色,受到情感的熏陶; 难点: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写作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教学方法:阅读、直观课件欣赏、想象、感悟 教学准备:课件、有关颐和园的资料、学生课前的预习及查找资料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图揭题导入。 1、幻灯片出示文中三幅图,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哪儿的

景物? 2、揭题:(板书:18颐和园)指导书写“颐”左边有一个小口。 3、导入:颐和园建在哪里?看图画上各画了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二、初读课文,播放课件,感受景物美。 1、生自读课文,思考:颐和园写了哪些景点?你最喜欢哪里,想想理由。 2、(幻灯片出示)认读生字新词,了解大意。重点指导:耸、堤、柱、栽、筑、狮等字的读音,分清平舌音与翘舌音,注意“堤”不能读成tí;“廊、栽”等字要注意指导笔顺。 3、交流自读情况: ①颐和园给作者留下了什么印象,你怎么知道的?首尾两段都直接写到颐和园的美,这种写法叫什么?(首尾呼应)有感情地齐读首尾两段。 ②交流自己喜欢的景点,说明理由。(教师相机出示相关的图片、课件,带领学生去领略美景,并选择一两个自然段读,初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的赞美之情。) ③学生欣赏完课件后谈谈感受。(板书:美、大)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路,领悟结构美。 1、自读第2——5自然段,交流课后讨论题: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的,从课文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

《颐和园》教学设计

《颐和园》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颐和园》是一篇写景的游记。作者按照游览的顺序,用生动的语言、准确的词汇、恰当的比喻,再现了颐和园这座古老的皇家园林的秀丽景色,字里行间流露出喜爱之情,是一篇培养学生语感,帮助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好文章。也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的好教材。课文重点段落是二、四自然段,学生不易把握的是介绍的景物较多,比较分散。同时作者对颐和园中的景物只进行概括性的描述较为抽象,学生对颐和园景物没有感性认识,不容易理解 学情分析:学生对于游记感知不多,写作手法接触较少,应加以指导。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5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1个会写。正确读写:“大殿、长廊、绿漆、神清气爽、金碧辉煌、堤岸、隐隐约约”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叙述的顺序。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4、了解祖国灿烂的文化,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5、学习课文写景状物的叙述顺序以及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2至5自然段开头一句的作用,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 2、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课文,积累、运用语言。 训练重点领悟并学习作者按游览地点变化、抓住特点写景的方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一、提出学习目标 1、导入新课 (出示颐和园全景图) 同学们,在我们首都北京的西北郊有一座世界闻名的皇家园林,你们知道是哪里吗? 教师板书课题并强调“颐”的笔顺。 2、提出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中的句子。 (2)、读课文,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颐和园的? (3)、再读课文,小组自己解决有关词语方面的问题。提出不懂的问题。 (4)、能结合对课文的学习,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二、展示学习成果 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 提出展示要求: 1、小组内按学困生--中等生--优等生的顺序进行展示。 2、别人展示时,其他同学要学会倾听,并做好点评。 (一)基础知识展示(小组内) 1、这节课,我学会的词语有:“大殿、长廊、绿漆、神清气爽、金碧辉煌、堤岸、隐隐约约”等词语。 2、我会用“耸立”和“隐隐约约”等词语各说一句话。 3、我会流利地朗读课文。 4、我会解答(课后思考题、每课一练的题目)。 5、我会思考(提出问题,特别是有价值的问题)

颐和园的教学设计板书

篇一:18颐和园教学设计 18《颐和园》教学设计 双碑小学彭英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长廊、柱子、神清气爽、建筑、佛香阁、金碧辉煌、宫殿、葱郁、掩映、朱红、隐隐约约、堤岸、雕刻、狮子、姿态不一”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4、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教学重点: 1、让学生感受颐和园的美丽景色,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激发民族自豪感。 2、学习本课按照游览的顺序记叙,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1、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课前准备: 1、颐和园风光图或录象片。 2、学生课前查阅有关颐和园的资料。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文中的词语。 2、理清文章的思路,知道写作顺序。 3、能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教师激情引入,导入新课: 她,构思巧妙,建筑精致,全国各地有名的园林都能在此看到影子,有“皇家园林博物馆”之称;她,被誉为“世界几大文明的有力象征”,是中国的“世界遗产”之一,园内的长廊还被列入“吉尼斯世界记录”之中。她,就是北京的颐和园。今天,我们一起来细细游赏这个美丽的大公园。 板书课题,读课题,认读“颐”字。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先请你们自己跟随课文去游览颐和园。(老师要求同学们带着问题去观赏美景,既游览了美景,又自己解决了问题。) 1、请生自己提出自学的要求,师归纳总结: (1)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标出生字在文中的位置,理解词语意思并想办法记住生字。 (3)在文中标出作者描写了颐和园的哪些景色。 (4)有不理解的地方画出来,多读几遍课文,联系上下文,争取通过自己的努力将它弄懂。 2、指名朗读课文,检查自学情况。 3、指名小组合作学习。 (1)议议作者是按什么顺序介绍颐和园的? (2)认真读每个自然段,想想作者抓住了每个景点的什么特点来向大家介绍? (3)议议自学中不理解的地方。

颐和园教学反思

《颐和园》教学反思 《颐和园》是一篇游记,课文描绘了北京颐和园的湖光山色、亭台楼阁、长廊石桥等景物,表达了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课文不但文字优美,而且条理清楚,特别是本课的写作方法很值得孩子们学习,也是我要达到的一个教学目标。 这篇课文的教学,我设计了一个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找出描写学生喜欢的景点的句子读一读,说说从中体会到什么?孩子们按照读、看、写感受的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协作学习。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文章的美和写作方法。让学生在读中感知,读中感悟;同时又利用课件等相关资料,增加视觉的感知和资料的补充,这样学生对颐和园就有了真切的感性认识,更利于对课文的理解;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在学习时通过分小组自主、协作学习,学生在和谐民主的氛围中,讨论交流,自由发挥,自由想象,多种不同观点的碰撞与交流,更充分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在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又通过有感情地自读课文,并自由读自己认为课文中描写颐和园的优美词句,来体会颐和园的美丽。根据学生所说,我出示了描写“长廊”的几句话,让学生说说这几句话主要写出了长廊的什么特点?让学生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语来说,接着就反复朗读,希望学生能记住这样的描写方法。在教授“万寿山”、“昆明湖”时,也是让学生品读有关的语句,如: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

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并开展合理的想象,进行了一定的说话训练,如这么多的狮子会有哪些姿态呢?学生都能较为合理的展开想象。就这样让学生在读中感知,读中感悟,从而激发学生的爱美情趣。为课文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但是在课文的教学中也有很多不足和让自己头疼的地方,因为全文比较长,知识点比较多,想要面面俱到的都给孩子点到,结果都成了面面松。比如说文中的三大景点仅以长廊为例进行了细致全面的讲解和剖析。让学生充分完整的掌握了长廊的特点,领悟到了长廊的美丽。但同时也忽略了万寿山和昆明湖的教学,让学生采用小组全员学习的方法,感觉学生有一些知识理解的不够深刻,时间的匆促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颐和园教案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颐和园》教学设计 大隐镇中心学校小学部吴雪琼 【设计理念】颐和园是一座依山抱水、气象万千的皇家园林,是中国传统造园艺术的典范。长于鉴赏的乾隆皇帝有诗云:“何处燕山最畅情,无双风月属昆明。”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七册第18课《颐和园》是一篇精读课文,全文最大特点就是按移步换景的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用简洁准确的语言写出了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展示出了我国园林艺术的辉煌成就和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才干。根据文本特点和中年级学生边读书边想象的读书要求及学习作者表达方法的习作要求,我力求用“读写结合”的教学思路,让教学走两个来回,让学生随着文字移步换景,抓住重点词句边读边想象,把书读厚,体会颐和园丰富的人文内涵。反过来,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受从不同角度欣赏到的不同景物的特点和作者简洁准确的表达方式,从而有效地学习游记的写法。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写作顺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并能有所感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领悟并学习作者按游览地点变化、抓住特点写景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写作顺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领悟并学习作者按游览地点变化、抓住长廊特点写景的方法。 3.使学生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赏美爱美情趣,受到美的熏陶, 并能有所感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颐和园教案(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揭题,注意“颐”字写法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8课--颐和园。(板书:18颐和园)让我们一起来读课题:18.颐和园。字音都读准了,请大家仔细看看这个颐字,我们在书写的时候,在字型上,有什么要注意的吗?指导书写“颐”左边有一个小口,别挨拢了写。 2.检查预习情况,引出生字新词 在这样一个雍容华贵的皇家园林里,又有哪些景物呢?同学们课前已经读过课文了,谁能来说一说呢?老师出示颐和园景观的一组词,请同学们自己先读一读,然后老师再请同学来读,读的时候把词语读正确,尤其要注意红色字的读音。听清楚了吗?开始读吧。全班自由试读,指名读词,再全班齐读。 课件出示:长廊、万寿山、佛香阁、排云殿、昆明湖、堤岸、画舫、十七孔桥、横槛、耸立、琉璃瓦 指导难读的词语:佛仙阁(佛字是多音字,但应该读FO),堤岸的堤的读音,画舫的舫读第三声,横槛的槛的读音,耸立的耸的读音,琉璃瓦的璃在这个词语里面要变调读轻声,老师读同学跟读。 【设计意图】扫清生字词障碍,为阅读学习奠定认知和情感上的基础。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文,提出朗读要求 同学们,这些景物所组成的颐和园究竟给人怎样的印象呢?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把词语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听明白了吗?开始读吧。出示初读要求,让同学们带着问题去读课文。 2.交流读文感受,学习首尾照应的写作手法和总分总的行文结构。 (1)颐和园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谁来说说?那作者有什么感受呢?哪里告诉我们了?请同学们找找看,用波浪线画出来。指名读。随机板书(板书:美丽、大,美丽、说不尽) (2)课文的开头和结尾都直接告诉我们颐和园很美丽很大。这种写法我们叫做首尾照应法。让我们有感情地齐读首尾两段。(出示首尾两段,有感情地齐读首尾两段) 3.按照游览顺序,学习移步换景的写作手法 同学们看,课文的首尾两个自然段都在赞美颐和园,那中间呢,作者依次介绍了哪些景点呢?请同学们快速地浏览全文,把这些景点圈出来。并按顺序有条理地说一说。指名回答(依次板书:长廊、万寿山:佛香阁和排云殿、昆明湖) 那么,课文的哪些语句交代了作者的游览顺序呢?(指名读)同学们把这些句子连起来读一读,看看你有什么发现。我们发现作者走到哪里就看到了哪里,看到哪里就写到哪里,清楚地交代了游览的顺序,这样的写作方法就叫做“移步换景”。(板书:移步换景)一般一个景点为一段,我们写游记的时候可以用上这种方法。

颐和园教学设计

颐和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4个字,正确读写“颐和园、长廊、画舫、远眺、神清气爽、建筑、佛香阁、金碧辉煌、宫殿、葱郁、掩映、朱红、隐隐约约、堤岸、雕刻、狮子”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探究我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4、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优美景色,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学难点: 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点特点写作方法。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查阅有关《颐和园》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都喜欢旅游吗,你都去过哪些地方?(生自由说)。师:看来同学们去过的地方可真不少。是啊,我们的祖国山河壮美,许多景点都举世闻名。其中有29处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播放图片。

师:大家看这几处,这是咱们济宁曲阜的孔府孔庙孔林,这是我们山东的泰山,这是江西的庐山(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是安徽的黄山(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这是北京的长城,这是颐和园。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颐和园,来领略这座皇家园林的风采,伸出右手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重点讲解“颐”字书写。写颐这个字的时候,注意它的笔画顺序,横,竖,下面是个口字,竖折,右边是个页,最后一笔是点。齐读课题。 设计理念:通过孩子感兴趣的图片,将孩子带入到情景。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 二、检查预习,体会结构美。 1、认读生字词。 师:课下同学们都预习了课文,那这些生字你会读吗,谁来读。找生读。 课件出示词语。第一组:长廊宫殿耸立雕(平舌音耸读的很准确) 第二组:远眺堤岸画舫 师:这些词语中,你了解了哪个词语的意思。出示图片画舫,大家看这幅图,像这种装饰华丽,专供游览的船就叫画舫。借助图片也是帮助我们理解词语的一种好方法。 第三组:佛香阁横槛 师:谁来读读下面两个词语,佛和槛有什么共同点?(他们都是多音字)你还知道这两个字其他的读音吗,各组一个词。出示图片横槛,

颐和园

1.排云门外广场 云辉玉宇牌楼位于广场景区的最南端,坐北朝南,四柱三间七楼,黄琉璃瓦面,庑殿式与悬山式顶,单翘三昂花头斗拱绘金龙和玺彩画,广场两面对称排列着12块象征生肖的太湖石。 2. 第一进院落 排云门面阔5间,前后廊,单檐歇山顶,黄琉璃瓦面,檐下施五踩单昂单翘斗拱,檐内井字团龙天花,梁枋绘金龙和玺彩画,实踏门装修,建筑面积252.56平方米。 排云门前廊东,西接长廊,后廊接抄手廊东西各13间,与云锦殿和玉华殿相连接,廊子为两面坡过垄脊黄琉璃瓦面,绘金线苏式包袱彩画,建筑面积东西段各71.76平方米。 一进院东西配殿云锦,玉华各面阔五间,周围廊,单檐歇山顶,黄琉璃瓦面,一斗二升交麻叶斗拱廊步井字团龙天花,室内海墁天花,梁枋绘金龙和玺彩画,建筑面积各194.4平方米。 云锦殿,玉华殿北侧连接二宫门的围廊各有5间为爬山廊,两面坡过垄脊黄琉璃瓦面,绘金线苏式包袱彩画,建筑面积各13.75平方米。 院落的中心有一个清漪园时期遗存的长方形水池,水池长29.65米,宽8.9米,水池上横跨单孔石拱桥,桥长12.48米,宽3.85米,占地面积共263.89平方米。 3.第二进院落 二进院内建筑坐落在距离一进院落高差约2米的砖砌台基上,台基南侧有汉白玉栏板望柱。二宫门面阔5间,前檐出廊,汉白玉台基,勾栏式连三踏跺,单檐歇山顶,黄琉璃瓦面,一斗二升交麻叶斗拱井字团龙天花,梁枋绘金龙和玺彩画,建筑面积65.45平方米。 二宫门东西两侧各有14间围廊与紫宵,芳辉两配殿相连接,叠落式两面坡黄琉璃过垄脊瓦面,梁枋绘制苏式包袱彩画,建筑面积各为69.38平方米。 东西配殿芳辉,紫宵各面阔7间,周围廊,单檐歇山建筑,黄琉璃瓦面,一斗二升交麻叶斗拱廊步井字团龙天花,室内海墁天花,梁枋绘金龙和玺彩画,建筑面积各198.59平方米。 正殿排云殿建在汉白玉栏杆围护着的二面有台阶的须弥座月台上, 台上有铜龙,铜凤,铜香炉各一对,台下两侧对称排列四口铜缸。排云殿坐北朝南,面阔五间,周围廊,重檐歇山顶,黄琉璃瓦面,一层五踩单翘单昂斗拱,二层七踩单翘重昂斗拱廊步井字团龙天花,室内海墁天花,梁枋绘金龙和玺彩画,建筑面积515平方米。 东西顺山殿各面阔三间,周围廊,七檩重檐歇山顶,黄琉璃瓦面,一层五踩单翘单昂斗拱,二层七踩单翘重昂斗拱廊步井字团龙天花,室内海墁天花,梁枋绘金龙和玺彩画,建筑面积各137.38平方米。 东西顺山殿各有一间连廊式建筑与排云殿正殿相连,前后出廊,两面坡过垄脊黄琉璃瓦面,五踩单翘单昂斗拱廊步井字团龙天花,室内海墁天花,梁枋绘金龙和玺彩画,建筑面积各15.5平方米。 排云殿后院有东西灯房两座,均面阔3间,前檐出廊,卷棚硬山顶(披水排山),黄琉璃瓦面,室内海墁天花,梁枋绘金线苏式包袱彩画,建筑面积各51.83平方米。 排云殿东西顺山殿两侧各有南北走向围廊14间,其中南接紫宵,芳辉殿各6间,北接德辉殿,东西灯房各7间,转角廊各1间,两面坡过垄脊屋面,黄琉璃瓦面,梁枋绘金线苏式包袱彩画,建筑面积各为56.84平方米。 德辉殿坐落在高约20米的花岗岩台座上,南侧设八字蹬道,左右各90阶青石踏步,宇墙黄绿琉璃砖心,绿琉璃砖硬墙帽,青砖海墁式平台。德辉殿坐北朝南,面阔5间,前后廊,单檐歇山建筑,黄琉璃瓦面,五踩单翘单昂斗拱廊步井字团龙天花,室内海墁天花,梁枋绘金龙和玺彩画,建筑面积200.07平方米。

《颐和园》教学设计

《18.颐和园》教学设计 乔松 一、学习目标: 1.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3.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准确描写的写作方法。 二、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三、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准确描写的写作方法。 四、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收集颐和园相关资料。 五、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来欣赏颐和园的美景。板书课题。 2.出示生词,生读。 3.自读课文,作者带我们去了哪些地方?(长廊—万寿山—昆明湖) 二、学习课文: (一)我们一起来到长廊。 1.谁来给大家读一读第二自然段,大家看看长廊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长、 画) 2.你从哪些语句中看出了长廊长的特点?生读句子。 3.比较两句描写长廊长的句子,体会用数字说明的好处。 4.读描写长廊中画的句子,说说你的体会。 (二)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抬头一看,你看到了怎样的景象?1.自读第三自然段,你看到了什么?(佛香阁、排云殿)它们的特点是什么? 文中是怎样形容它们的特点的? 2.出示佛香阁、排云殿的图片。我们再来读一读句子,体会他们的特点。

(三)登上万寿山,景色就不同了。 1.默读第四自然段,找出描写昆明湖样子的语句。 2.你知道昆明湖的特点了吗?(静、绿) 3.还能从哪里看出湖水的静?(出示句子)怎样读出它的静?生朗读。 4.比较两个句子,体会“滑”的好处。 (四)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现在我们近看昆明湖,又会看到怎样的景色呢? 1.默读第五自然段,从万寿山下来,你会看到哪些景物? 2.说说昆明湖上最吸引你的景色是什么? 3.出示图片,这就是十七孔桥上雕刻的小狮子,你发现了什么?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形容这些狮子,你会选用哪一句? 4.读了这一句,你觉得与前面哪一句相同? 5.你知道画这些画,雕刻这些狮子的是谁吗?(古代劳动人民)你从这两句中体会到了什么?(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三、交流资料: 1.颐和园里的一草一木都凝结着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颐和园的美景说也说不完,你通过查资料还知道颐和园有哪些美景,来与大家分享。 2.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希望你有机会去颐和园细细游赏。 四、小练笔: 1.我们也来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准确描写的写作方法,来对一处景物进行描写。颐和园的十七孔桥给你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狮子雕刻) 2.根据出示的图片,运用“有的狮子……有的狮子……有的狮子……”的句式来描写十七孔桥,你想怎样写? 3.把你的描述写下来。 五、布置作业: 1.读课文,把喜欢的部分背下来。 2.完成小练笔。

我多想去看看教学反思

我多想去看看教学反思 篇一:我多想去看看>教学反思 在这一节课中,我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的新课标精神,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孩子当作朋友,我注重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和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如在学完课文后,让学生说一说如果你去北京的话,你会到哪些地方去看一看?通过这一环节,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低年级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识字和朗读训练,整堂课学生都是在读中识字,在读中感悟。这一节课,我注重了学生的朗读训练,从一开始的自由读——重点句子的朗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评选“朗读能手”,这些环节的设计,都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通过朗读,进一步激发起学生热爱首都、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最后,通过让学生唱歌曲《我爱北京天安门》,更加激发起学生对首都北京的热爱之情。 不足之处: 1、在做识字游戏时,当学生猜对了卡片后面的字,应让猜对的同学领读卡片上的生字,这样学生对生字识记的会更好。 2、学生的朗读能力较差,今后应加强读的训练。 3、在学课文时,“多想”没有解法,在讲时如果让学生用换词的方式理解就更好了。 篇二:我多想去看看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我以“情”贯穿全文,以“情”为导线,引领学生一步一步地感受到小男孩迫切想去北京的心情。具体做法是: 一、通过多媒体的展现,激发学生的情感。 山村的孩子对天安门的升旗仪式也许是陌生的(我们的孩子也不例外)因此,我们利用了多媒体的优势,在学生面前展现了天安门广场升旗的雄伟壮观场面,让孩子置身其中,让他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激起他们的热爱国旗的感情。如:当我播放录象“升国旗”的时候,很多学生情不自禁地喊出了“哇!”并随着国歌声的响起肃立,那种气氛,俨然自己也在其中。后来,当我问他们看完后有什么想法时,有的孩子说,我真的很想去北京看看,有的说我长大也要当升旗手等等。 二、通过多种形式的品读,领悟文中的情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每个孩子的生活经历不同,生活环境不同,所以每个孩子的语言表达,情感体验多有不同。初读时,我让他们合作学习字词,然后再重点交流。品读时,我先让学生提出不懂的地方,然后指导学生讨论、理解,再指导朗读,最后再以多种形式的读,如:齐读,赛读,>

《颐和园》优秀教学设计

《颐和园》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颐和园的大和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几幅画,你们想看吗?请你仔细观察,看看图上画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你知道这图上画的是哪里的美丽景色吗?这是颐和园里的美景。 板书: 颐和园 指导读音和写法,请你看老师写“颐”字,写这个字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学习其它生字时,你也应该这样,想想应该怎样记着它。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十八课,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你想从文中了解什么呢?好,就让我们一起读书,讨论,弄懂这些问题,看看从哪里可以看出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二、学习课文,通过读书,感受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1、请同学们自由读书,拿着笔,可以边读边标出自然段号,画出生字词,你喜欢的词语,读懂的和不懂的地方。通过读书,你读懂了什么? (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2、颐和园的大和美表现在什么地方呢?请你再次读书,把作者带大家游览的地方画出来。 板书: 长廊,万寿山,昆明湖 3、同学们,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到长廊,万寿山和昆明湖去细细游赏吧。你喜欢哪一处景物就来读那一段,想想你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出颐和园的大和美?你就把这些句子画出来。

4、你喜欢哪一处景物?为什么喜欢?你从哪里读出了大和美呢? 5、指名发言,读出句子,说说从哪里体会出来的,相机理解词语意思,换词体会用词的准确:滑过,游过。点明作者使用的说明方法。你能读出来吗?应该怎么读?为什么这么读? 指导读书。 6、总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读书,知道了到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处处有美景,让我们感受到颐和园的确是个──美丽的大公园。可作者为什么先写长廊,再写万寿山,最后写昆明湖呢?他为什么这么写呢?我们下节课来讨论。 三、布置作业 同学们,颐和园那么美丽,可还有许多中外朋友不知道,我们国家在开拓旅游产业,旅游局希望能在电视上做做这方面的广告,请你们课下帮忙设计个广告词,能吸引广大游客,说出颐和园的特点。你们愿意吗?好,比比看谁的广告词写的好。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体会中心,学习写法。 2、体会中心,学习作者按游览顺序介绍景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 1、同学们,颐和园是个大公园,为什么作者只带我们游览这些地方呢? (生自由发言,能说出这些景物有代表性,能突出颐和园的大和美。) 作者怎样写出颐和园的大和美呢? 2、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向我们介绍这些景物?你觉得这样介绍好在哪里呢?你能当一个小导游,来带领大家游览颐和园吗? 3、想开去: 和作者一起游览了颐和园,你有怎样的感受呢?用上书中的词语说说自己的感受。

小学语文颐和园教学反思课后随笔

小学语文《颐和园》教学反思课后随 笔 《颐和园》教后反思 课文所描写的内容因为与学生生活比较遥远,学生不容易产生情感上的共振,所以在教学上我先播放了颐和园有关的教学视频,先给学生做一个铺垫,在学习课文内容之前对颐和园有个大致的了解。 我设定的目标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了解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因此在环节设计上,先让学生整体感知颐和园的“大”和“美”,在这样的感受的基础上,再理一理本文的写作顺序,抓住每一自然段的开头一句话,强调按游览顺序写作的方法。在这些的基础上,再突出课文的3、4自然段,也就是课文的重点部分---万寿山部分。在重点部分,又穿插一些课堂中的小练习以及背诵、小练笔,让学生在学中练,在练中巩固。 像这种写景作文,应该是读和悟结合得非常好的,可是在真正教学过程中,我又犯了老毛病,为

了上完内容而上课,追着时间跑,没有好好地处理好读与悟,再悟再读的关系。这样所导致的一个最大的后果就是,学生对昆明湖的静与绿的感受不到位,感受不到位,那么后面的再读再说就一个个地脱节了。直接导致后面的“滑”与“划”的区别与好处也理解不到位。 而且我总是会忽略了朗读的重要性。不管是公开课还是平时上课,总是匆匆讲完,很少让学生有机会能和文本对话,这是大忌吧。语文本来就是师生对话,师生与文本的对话,而这点,我做得不够到位。在本课中,讲到昆明湖的静和绿时,真该多给学生点时间,放下教学速度,让他们自己带着理解与体会,边想象画面边读一读这两个句子,感受昆明湖的静和绿。 还有我的备课似乎总是局限于自己设定的框架里,单一的线条感,学生一没按照这样的顺序出牌,就满盘皆乱,用其他老师的话说,就是喜欢把学生塞进我安排好的步骤中,带着他们往东往西,而不是顺着学生的方向。 同时,对于一篇课文,似乎大家都只是流于表面,没有很深层次的去挖掘。我自己没有深层次地

小学语文公开课优秀教案《颐和园》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公开课优秀教案《颐和园》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认识和掌握生字新词,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积累优美的语言; 2、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3、初步掌握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优美景色,受到情感的熏陶; 难点: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写作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教学方法:阅读、直观课件欣赏、想象、感悟 教学准备:课件、有关颐和园的资料、学生课前的预习及查找资料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图揭题导入。 1、幻灯片出示文中三幅图,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哪儿的景物? 2、揭题:(板书:18颐和园)指导书写“颐”左边有一个小口。 3、导入:颐和园建在哪里?看图画上各画了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二、初读课文,播放课件,感受景物美。 1、生自读课文,思考:颐和园写了哪些景点?你最喜欢哪里,想想理由。

2、(幻灯片出示)认读生字新词,了解大意。重点指导:耸、堤、柱、栽、筑、狮等字的读音,分清平舌音与翘舌音,注意“堤”不能读成tí;“廊、栽”等字要注意指导笔顺。 3、交流自读情况: ①颐和园给作者留下了什么印象,你怎么知道的?首尾两段都直接写到颐和园的美,这种写法叫什么?(首尾呼应)有感情地齐读首尾两段。 ②交流自己喜欢的景点,说明理由。(教师相机出示相关的图片、课件,带领学生去领略美景,并选择一两个自然段读,初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的赞美之情。) ③学生欣赏完课件后谈谈感受。(板书:美、大)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路,领悟结构美。 1、自读第2——5自然段,交流课后讨论题: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的,从课文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 ①请同学们用“——”画出表现游览顺序的语句。 ②讨论交流,指句说说作者的游览顺序。(板书: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十七孔桥) 2、学生动手画画旅游示意图,说说为什么这么画。说说教材中三幅图各对应的段落。 3、再读这些过渡句,抓住动词,领悟移步换景、过渡连接的表达方式。 四、齐读全文,整体感知,指导分段。 齐读全文,提示学生:文章是按先总后分再总的方法写的,因此我们可以给课文分成三大段。

一、教材分析 《颐和园》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10课,这是一篇写景的游记。

一、教材分析: 《颐和园》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10课,这是一篇写景的游记。作者按照游览的顺序,用生动的语言、准确的词汇、恰当的比喻,再现了颐和园这座古老的皇家园林的秀丽景色,字里行间流露出喜爱之情,是一篇培养学生语感,帮助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好文章。也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的好教材。课文重点段落是二、四自然段,学生不易把握的是介绍的景物较多,比较分散。同时作者对颐和园中的景物只进行概括性的描述较为抽象,学生对颐和园景物没有感性认识,不容易理解。 二、理论指导: 本节课中我充分运用小学语文"四结合"教改实验的指导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和"教学设计理论",以及何克抗教授的《创造性思维理论》。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化学生的个性培养,注意在教学的各环节中创设"情景"加强"协作""会话"最终形成"意义建构"。 让学生主动积极获取知识,让其学会,会学,真正意义上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突出特点:

(一)充分利用校园网、国际互联网中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增加学生的表象积累,拓宽学生视野校园网、国际互联网中丰富的教学资源,给学生提供大量的教学信息,教学中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在学校资源库、颐和园网站中有目的的浏览查寻,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学习到了课本中无法获得的知识。学生面对资源库和颐和园网站中丰富的视频、图片以及文本资料仿佛身临其境,学生很容易理解"耸立""葱绿"等词语的含义,体会"湖面微风轻拂""昆明湖静的像一面镜子,绿的像一块碧玉"的意境,这样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理解了课文内容。 (二)运用信息技术作为"四结合"教改中认知事物的工具性,让学生利用计算机收集资料制作"电子简报",通过网络进行协作交流,理解课文内容 计算机作为小语"四结合"教改实验中认知事物的工具。教学中就要充分利用其工具性,发挥计算机的优势,促进学生认识事物本质,使其思维得到训练发展。教学中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把互联网上收集到的资料按一定要求,分工合作,用PowerPoint制成一份电子简报,并用自己的话把它讲出来。学生在协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课文内容达到教学目的。 (三)发挥网络教室功能,实现师生互动和多向

颐和园优秀教学设计

颐和园优秀教学设计 颐和园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长廊、神清气爽、佛香阁、金碧辉煌、宫殿、隐隐约约、姿态不一”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4、学习作者按游览顺序有序观察,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优美景色,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写作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交流: 交流“风景秀丽”的旅游景点 一、直接导入 今天我们走进北京的颐和园,到那里去看一看。

板书课题:颐和园。注意“颐”的写法,尤其是左边的笔顺,跟我边说边写。 二、听写字词,回顾课文主要内容 长廊万寿山昆明湖 神清气爽金碧辉煌姿态不一 1、训练说话“昆明湖、姿态不一” 刚刚前两组词,老师是把两个词说起来说了一句话。最后一组,谁能像老师那样把两个词连起来说一说? 2、“金碧辉煌” (1)点拨字形 辉,光也。——《说文》 煌,火状。——《广韵·唐韵》 (2)图片理解 瞧,在阳光的照射下,多么的装饰华丽,光彩夺目。 3、点拨“廊”、“态”的字形 4、堂堂正正中国人,方方正正中国字,请大家对照自己这两个字,试着挑出一个,把字写得更美观一些。 5、概括课文内容 一说主要内容,抓景点 (1)师引导说清楚 你看,这真是有山,有水,有建筑的一处皇家园林啊!谁能用自己的话把这三处景点连起来说一说课文的内容?你比如说:先讲了——然后——最后——。 (2)抓景点,个别说(两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