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化工自动化技术

化工自动化技术

高等职业教育化工自动化技术专业教学基本要求

专业名称化工自动化技术

专业代码无

招生对象

普通高中毕业生/“三校生”(职高、中专、技校毕业生)/退役士兵。

学制与学历

学制:全日制三年。

学历:专科。

就业面向

1.初始岗位:从事化工仪表的选用、调校、安装、维护;从事化工生产过程控制系统的运行、维护、管理以及系统集成和改造等工作。

2.发展岗位:经过3~5年的工作实践锻炼提高,可从事化工生产自动化系统的技术改造、项目实施、技术管理、安全管理及质量管理等工作。

化工自动化技术专业培养目标

一、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必备的基础知识、熟练的专业技能和良好的职业素养,熟悉典型生产工艺过程,能从事工业仪表的选用、调校、安装、维护, 工业过程控制系统的运行、维护、管理,过程控制系统集成和改造等工作、可持续发展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二、人才培养规格

(一)基本素质要求

1.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遵纪守法、诚实守信。

2.有正确的认识理念与认知方法、实事求是、勇于实践的工作作风、自强自立自爱、有正确的审美观、情趣高雅、较高的文化修养。

3.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爱国守法,忠于职守。

4.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正确的工作态度和良好的团队意识,敬业爱岗,诚实守信。

5.具有良好的人文科学素质,养成良好的爱好兴趣和终身学习的习惯,修身养性,谈吐高雅。

6.具有良好的身体心理素质,坚持体育锻炼和健康的文娱活动,磨炼意志,体魄健壮,达到大学生体质和健康标准。

(二)知识要求

1.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知识,熟悉程序设计方法。

2.了解企业管理、质量管理、节能减排、安全环保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3.了解典型化工行业的生产工艺及其相关知识。

4.掌握必备的文化基础知识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具有高职高专学生应有的外语应用水平和计算机应用水平。

5.掌握电工技术和电子技术的基本知识。

6.掌握过程检测与控制仪表的结构组成、工作原理、安装调试相关的知识。

7.掌握气动和电动调节阀、变频器等执行机构的结构组成、工作原理、使用特点等相关知识。

8.掌握计算机控制系统(集散控制、现场总线控制)的构成及应用知识。

9.掌握一定数量的专业外语词汇和专业外语资料的正确阅读方法。

(三)能力要求

1.能识读绘制一般电气、电子线路原理图和控制系统图。

2.会使用电工仪表、电子仪器、电工工具和标准仪器。

3.能根据产品说明资料检测并处理电气、电子线路、控制设备的一般故障。

4.能进行化工仪表的选型、调校、安装、检修、维护。

5.能进行化工自动化系统的集成、参数整定、系统调试、运行和维护。

6.会计算机控制系统组态应用、系统维护和故障处理。

7.能进行生产现场工艺流程中控制系统简单故障的判断,并会处理一般紧急事故。

8.能参与过程控制系统项目的组织实施。

9.会撰写项目实施方案和项目竣工报告。

10.能与其他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协调解决一般生产难题。

(四)职业态度要求

1.注重职业道德的培养。爱岗敬业,忠于职守。按章操作,确保安全。认真负责,诚实守信。团结协作,相互尊重。节约成本,降耗增效。精益求精,一丝不苟。遵守规章,重视安全。吃苦耐劳、激情创业。节约成本,降耗增效。保护环境,文明生产。不断学习,努力创新。

2.有较强的求知欲,乐于、善于使用所学技术方法解决日常事务、社会交流、专业技术方面的问题。

3.具有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不迷信权威和教条,乐于通过亲历实践,检验、判断各种专业理论和技术问题以及社会现实问题。

4.在专业工作中,认识到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有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并与他人交流的愿望,有与他人合作的团队精神,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也勇于放弃或修正自己的错误观点。

5.能认识科学及其相关技术对于社会发展、自然环境及人类生活的影响,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能在个人能力所及的范围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所贡献。

6.在专业学科工作中,既要有市场经济观念,也要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有理想、有抱负、热爱祖国,有振兴中华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职业证书

化工仪表维修工(中级)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

课程体系与核心课程(教学内容)

一、课程体系构建说明

化工自动化技术特点是“基于过程控制理论、运用自动化装置对生产过程(对象)实施自动化控制”的一项先进技术,其主要服务行业为:石油、化工等行业。围绕着“化工自动化技术”应用的企业主要有三类,分别是:自动化系统设计与安装、自动化装置生产、自动化系统应用,其工作内容与要求也有较大的差异。高职毕业生的主要就业面向为自动化技术应用型企业,这类企业的需求可谓“量大面广”。其职业岗位一般有自动化系统的运行/管理、维护/保障、技术管理,见图1。

图1 职业/岗位分析示意图

本专业的对接岗位是自动化系统的维护/保障。但调研表明,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企业岗位的工作任务(内容)存在明显差别,根据岗位的主要工作任务及核心能力的要求,课程体系架构如下,见图2所示。

电气技术应用能力

仪表安装

及维护能力

自动化系统

集成与投运能力

应用过程

控制

典型

自动

力DCS技术应用

图2 课程体系架构图

二、主要课程设置及教学安排建议

表1 化工自动化技术专业建议开设主要课程及教学安排

说明:

1.公共基础课程按照国家及有关部门规定开设相应学时。

2.专业基础及专业核心课程的学期安排各校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

3.专业基础及专业课程各校可根据区域经济特点及服务面向在上述课程基础上自主设置。

三、专业核心课程简介

本专业核心能力为:电气技术应用能力;仪表安装及维护能力;自动化系统集成与投运能力。根据核心能力培养需求确定5门专业核心课程,分别是“应用电工”、“过程检测仪表与应用”、“控制仪表与控制技术”、“DCS技术应用”、“典型自动化系统集成与投运”,教学内容见下表。

专业办学条件和教学建议

一、专业教学团队要求

(一)专业教学团队建议

具有数量足够的专兼结合专业教学团队。至少有专业带头人1名,具有双师素质的专任教师人数总数不少于3~5人,初次设置专业专任教师人数不少于3人,有相关专业的专任教师人数在3人以上,其中高级职称教师不少于2人。兼职教师人数不少于专任教师数量。

具有足够的基础课程教师(英语、数学、两课、计算机、体育等)。

(二)专业带头人标准建议

应具有高级职称,有石油和化工企业生产过程自动化领域内专业实践能力和经历。熟悉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提出专业中长期发展思路及措施;主持本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课程体系的构建;有较强的生产、科研能力,具有主持教学、培训及实训基地建设项目能力,能够解决企业实际生产问题。

(三)专业骨干教师标准建议

应具有中级以上职称,具有石油和化工企业生产过程自动化领域内专业知识、专业实践能力和经验。能够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具有创新性思维、教学思路、教学方法,能够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教学质量优秀。能够承担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进行职业技能培养开发工作,主讲主要课程或核心课程,具有本专业课程建设与实训基地建设工作的能力。

(四)专业专任教师标准建议

具有高等学校教师资格,最好有两年以上企业经历,具有较强实践动手能力、社会培训能力;

业务能力强,取得石油和化工企业生产过程自动化领域相应职业岗位资格证书,参加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工作。

(五)专业兼职教师标准建议

原则上应具有5年以上石油和化工企业生产过程自动化一线工作经历,具备中级及以上职称,能够解决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问题,善于沟通和表达,具有一定的教学能力,能够承担教学任务。具有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开发与建设、相关教学文件的编写的能力。

二、教学设施建议

(一)校内实训基地的基本要求

校内实训基地应采用多渠道、多形式、多元化的建设模式,有学校与行业企业联合设计和共同开发的校内实训基地,化工自动化技术专业实训应分为:基本技能实训、专业专项技能实训、专业综合技能实训三大类。

具体包含:“电工电子实训室”、“PLC实训室”、“仪表安装维修实训室”、“仪表综合实践实训室”、“控制系统实训室”、“DCS系统集成与调试实训室”。

具体见附表。

(二)校外实训基地的基本要求

建议建设校内实训基地同时,注重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建设数量足够的校外实训基地,与合作企业签订顶岗实习协议,保证学生半年以上顶岗实习的顺利开展。校外实训基地承担学生认识实习、顶岗实习任务,保证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顺利实施。校外实训基地为专业提供实践教学条件同时,为学校提供企业兼职教师,同时专业教师也可以到校外实训基地进行下厂实践、适当参与企业技术改造和新技术开发。要建立院校、企业、系部三方合作的学生顶岗实习监督、考评机制。

三、教材及图书、数字化(网络)资料等学习资源

专业教材选用近5年的高职高专优质教材,馆藏专业图书不低于生均30册。并建有可接入CERNET和CHINANET互联网、方便迅捷的校园网络,教室安装网络接口及多媒体教学设备,网络应有充足的带宽,建议链接国家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国家、省、校级精品课程等网络优质资源,满足学生自主进行网络学习的需要,为学生毕业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教学方法、手段与教学组织形式

(一)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紧扣“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主题,探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掌握知识、加强技能学习的同时,还要注重人文科学的修养,培养德、技双优的高技能人才。

(二)教学目标

任课教师要熟悉专业课程体系,明确每门课程在培养学生岗位对接能力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课程服务于“专业核心能力”中的哪些“知技点”,明确课程目标、明确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课程载体,培养学生掌握“专业核心技能”,达到培养目标的要求。

(三)教学手段与方法

课程教学必须强调“讲重点、讲思路、讲方法”。教学内容上强调“用”、教学方法上强调“活”、教学手段上强调“新”。在培养能力上,强调教知识、教能力、教素质,教会学、教会用、教会创。

在教学手段上可利用光盘、录像、投影、电视、虚拟等先进的教学手段,表现抽象的教学内容和模拟生产现场,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重视精品课程和资源库的利用率。

在教学方法上要因材施教,积极实行启发式、讨论式教学,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实干精神和创新意识,促进学生的个性和能力的全面发展。倡导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可采用“理实一体、做中学、项目化”等。

(四)组织形式

可采用小班教学,校企合作,校内现场教学等形式组织教学。并重视岗位实践,学生在学习期间,根据专项技能和综合技能的掌握情况,完成三年不断线的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分期到行业一线参加行业真实环境的岗位实践,加强对专业岗位的认知。岗位实践可以使学生对照实际、发现差距、有针对性地完成学习任务。

五、评价方法、考核建议

建议考核内容及评价方法如下:

1. 应建立能力、知识和素质综合考试考核体系。在考试考核内容选择方面,既要体现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环节)目标要求,又要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做到既考知识,又考能力(技能)和素质,体现应知、应会、应是。

2. 在考试考核方法选择方面应根据考试课目的特点,采取多样化的考试考核方法,可采用笔试、口试、作业、技能操作、项目设计与制作等考核考试方法,重点考核学生的思维方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考核考试成绩评定采用结果和过程相结合,尤其重视过程考核。

4. 将职业资格证书考核内容纳入到有关课程教学过程中,以提高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

5. 吸纳行业企业和社会有关方面专家参与实践为主和工学结合课程的考核评价。

六、教学管理建议

(一)教学运行组织管理

学校教学实行院(校)系两级管理。由一名副校长分管教学工作,教务处负责完成日常教学管理工作,负责制订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开展教学评估和检查,保证教学运行。系部负责日常教学实施和管理,组织专业和教研室完成教学任务和教学建设。

成立以系主任为负责人,教学主任、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和企业领导及专家组成的校企合作专业建设委员会负责指导专业的建设、教学制度的制定和审核,并监控教学过程,评价人才培养质量。系部负责日常教学的管理和监控,合作企业负责学生顶岗实习、现场教学的管理和监控。

(二)教学质量监控评价

在日常教学管理中形成教学检查制度、教学质量分析制度、教学信息反馈制度和“学生评教、教师评学、同行评课、专家评质、社会评人”的五评制度。发挥专业建设委员会的积极作用,校企合作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工学结合课程标准和各教学环节工作规范性文件,使教学管理和质量监控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建立企业参与的校系两级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根据顶岗实习情况,与企业领导和指导教师共同制定和执行顶岗实习管理和考核体系,加强对人才培养过程的管理;为保证顶岗实习的质量,制定顶岗实习管理制度、考核体系、兼职教师管理制度,完善校企双方质量保障制度。

(三)柔性教学管理制度

建立与工学结合相适应的校企双方共同参与管理的制度,形成校企共管制度化、规范化、可操作的管理办法。在实施人才培养计划和教学管理过程中,针对校企联合育人出现的问题,根据企业、学生的要求,人才培养实施柔性管理。

1.企业的订单培养:

根据就业单位的要求,对订单班,可以根据企业的要求,校企共同制定培养方案,灵活调整教学计划,设置适合企业所需人才规格要求的课程,并改革相应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和考核方法。

2.实行弹性学制:

允许学生由于服兵役、进入社会实践等原因暂时中断学习,学分制的建立体现修业年限的弹性,课程的自选性,学生学分的修业年限最长可延长至5年。

3.对于顶岗实习的柔性管理:

学生顶岗实习的管理按照学院(校)、系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执行。由企业兼职教师与学校教师按照毕业实践课程标准,学校和企业共同管理、指导、考核取得相应学分。

顶岗实习单位可灵活选择,在毕业实践环节,学生既可前往就业单位实习,也可去专业安排的校外基地进行实习。也可自行联系实习企业,只要企业符合专业规定的实习教学条件要求,就可以前去实习。

因就业单位的实际需求,针对部分学生在第五学期就前往就业单位实习或从事非本专业实习内容的,实行“学分替换”制度,学生在企业参加与专业相关或不相关的岗前培训,并考核合格,经系主任批准,可用企业考核成绩替换相应专业课程学分。

4.针对生源不同的管理:

对高中后、三校生、退役士兵等分别制定教学进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实现“分级教育”管理。

继续专业学习深造建议

学生继续专业学习深造的途径有:

其一是参加化工及相关专业的高等自学考试(以下简称高自考)的学习。一般情况下,高自考在两年之内可以修完所有课程,利用半年时间做毕业论文,通过后就可以获得相应本科毕业证。通过学位英语考试,各科平均分在70分以上可以申请学士学位。高自考的学习主要采取业余时间自主学习的方式,可以于在校期间完成。

其二是参加专升本考试升至本科院校继续学习深造或参加函授、远程教育本科学习。化工自动化技术专业可继续深造的本科专业包括测控技术与仪器、自动化等。通过全日制或业余学习方式完成学业,达到毕业要求,获得本科毕业证书。同时对毕业后符合本科毕业生学士学位申报条件的学生可申请毕业论文答辩,以取得学士学位。

其三可在毕业两年后,参加研究生考试,攻读研究生学位。

其四可考取专业相关高级工、技师技能证书。

其五可通过选有资质的中外办学合作项目或者个人通过考试申请出国深造或出国进修和培

训。

附表化工自动化技术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实训项目与设备配置建议方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