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浅析中国金融体制的现状和发展.

浅析中国金融体制的现状和发展.

浅析中国金融体制的现状和发展.
浅析中国金融体制的现状和发展.

浅析中国金融体制的现状和发展

【摘要】新中国金融体制发展自建国前至今已经有60个年头了(1948年12月1日,在合并解放区的华北银行、北海银行和西北农民银行的基础上,建立了中国人民银行并发行人民币,标志了新中国金融体制的诞生。我国的金融体制在这60年里,经历了由计划体制向市场化体制的转变。发展到现在,中国金融业已经具备了一些自身的特点。

【关键词】金融体系金融市场现状与发展

一、引言

不同的社会制度和不同的经济管理体制下,各国金融管理体制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别,但由于各国的经济制度又具有商品经济的共性,因此其金融体制也存在某些共同的特点,主要有四个方面:1、以银行为主体的多种形式的金融机构并存;2、以中央银行为金融体系的核心机构和宏观调控机构(个别国家以相应的政府机构行使中央银行部分职能;3、中央银行垄断货币发行权;4、国家对金融机构的设置和金融活动进行比较严格的管理,并以本国国民经济宏观效益作为管理和调控的基本目标。

二、金融组织现状

建立了以中央银行为核心,以专业银行为主体,多种金融机构并存的金融组织体系。中国人民银行隶属于国务院,为部级机构,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人民建设银行、等四大国家专业银行是金融体系的主体,各专业银行均为国务院直属局级单位。除上述专业银行外,交通银行等股份制综合性银行(具有商业银行性质和各种类型的地区性银行已得到初步发展。全国性保险公司──中国人民保险公司1980年恢复,股份制和地区性保险公司已开始建立。农村信用合作社在不少地区已脱离与农业银行的联营而独立经营,许多地区建立了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此外,从1979年以来,新发展起来的金融机构有:城市信用合作社、邮政储汇局、各种信托投资公司、证券公司、租赁公司、企业集团内部

的财务公司、中外合资银行、外资银行、评信公司等。国家禁止私人设立金融机构。各类金融机构在业务上既有分工,又有一定的交叉。

在信用制度方面,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多种金融机构并存,单一银行信用

制度已被打破。除银行信用外,商业信用、国家信用、消费信用、租赁信用、信托信用、合作信用、企业信用(股票、债券等多种间接和直接信用均已开放,但银行间接信用仍占主导地位。在宏观调控方面, 金融宏观调控的方式和手段发生了较大变化。

1、单一计划调控的方式为多种调控方式并用所替代,但规定各金融机构信贷规模的行政性方式仍占重要地位。

2、金融宏观调控的中介目标由单一的货币发行量转为货币供应量和货币发行量双重监测。M1作为金融宏观调控监测的重点目标。在利率政策方面, 适当提高过低的利率;增加利率档次;根据资金供求和市场供需的变化,随时调整利率;实行浮动利率;对财政性存款实行计息;增加企事业定期存款利率等。在信贷政策方面, 主要是拓宽贷款对象和扩大贷款用途,同时强调贷款的经济效益和政策要求。贷款对象由过去的国营企业、集体企业和农业扩展到国民经济的所有领域和不同所有制单位;贷款用途从流动资金扩展到固定资产、基本建设和科研、旅游等;贷款原则由原来的三原则转向主要强调“扶优限劣”和贯彻国家的产业政策. 在结算方式上,取消了原来的国内信用证、付款委托书、托收无承付、保付支票、省内限额结算等。托收承付结算方式曾一度取消,后又恢复。1988年新制定的结算办法中规定的结算方式包括:银行汇票、商业汇票、银行本票、支票、汇兑和委托收款。在联行清算上,为避免专业银行通过占用联行汇差在资金上吃中央银行的“大锅饭”,实行了专业银行各自分设联行的制度。对于外汇管理,实行了出口收汇单位和地方外汇留成制度;外汇业务由中国银行一家专营改为各家银行普遍经营,部分信托投资公司经批准也可以经营外汇业务;允许私人在银行存取外汇;设立外汇调剂市场,各单位可以在外汇调剂市场按调剂价买卖留成外汇,私人可以在外汇调剂市场出售外汇,但不准购买外汇。

中国的金融机构,包括金融监管机构和经营性金融机构。金融监管机构主要有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中国证监会和中国保监会。经营性金融机构主要有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证券机构、保险机构、信托投资机构、信用合作机构、担保机构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等。

(一我国的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

中国人民银行作为中央银行,对各类金融机构具有领导和管理的职能。是金

融宏观调控中心,专业银行内部实行三级管理(总行,一级分行,二级分行,一级经营(基层行,各级分支机构一般不实行独立核算,由总行实行统一资金调度和计算盈亏;但对各级分支机构实行专项指标考核。其他各种金融机构均实行企业化管理.

在我国金融体制中,中国人民银行负责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对金融业实施监督管理和宏观调控,是领导和管理机关,处于主导和主体地位。1995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颁布实施。1998年中国人民银行进行了自身机构改革,撤销省分行,成立九大分行。

(二政策性银行

1994年,我国先后组建了三家政策性银行:一是国家开发银行。主要负责按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产业政策、区域发展政策,筹集和引导境内外资金,重点向国家基础设施、基础和支柱产业项目,以及重大技术改造和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发放贷款。例如,京九铁路、三峡工程、西气东送、西电东送、南水北调、青藏铁路,等。其它,如开通农村公路15万公里,解决了农村5020万人的饮水困难;完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项目163个,国家疾病预防控制网络体系1296个项目,等等。二是中国进出口银行。主要以市场方式向国内外发行金融债券筹集资金,为成套设备、技术服务、船舶、单机、工程承包、其他机电产品和非机电高新技术的出口等,提供卖方和买方信贷;办理中国政府的援外贷款及外国政府贷款的转贷款业务。三是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资金主要来源于中央银行的再贷款。主要业务是向承担粮、棉、

油收储任务的国有粮食收储和供销社棉花收储企业提供收购、储备和调销贷款。三家政策性银行,均直属国务院领导。

(三国有独资商业银行

四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从国家专业银行演变而来。中国工商银行,主要承担城市工商信贷业务;中国农业银行,以开办农村信贷业务为主;中国银行主要经营外汇业务;中国建设银行主要承担中长期投资信贷业务。随着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化,这四家银行的传统分工目前已经逐步被打破;除中国农业银行外,先后在我国A股市场和香港H股市场上市融资。

(四股份制商业银行

在股份制改革中,坚持国有和公有制成分的控股权。第一,1987年4月,

创建于1908年的交通银行重组开业,成为我国第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随后,成立了深圳发展银行、中信实业银行、中国招商银行、中国光大银行、华夏银行、广东发展银行、福建兴业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中国民生银行等。在烟台住房储蓄银行的基础上,2003年又新成立了一家恒丰银行。目前,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全国计有11家。在国内A股市场上,除农行外,工行、中行、建行、招行、华夏、民生、兴业、浦发银行、深发展,都实现了直接上市融资。同时,工行、建行、中行、交行、招行和国寿、平保、财险等已在香港市场上市[2]。

(五城市商业银行

城市商业银行的前身是城市合作银行。1995年国务院决定,在城市信用社清产核资的基础上,通过吸收地方财政、企业入股,组建城市合作银行。虽然冠以“合作”两字,城市合作银行实际上也属于股份制商业银行性质,适用于《商业银行法》。我国原有约5000家城市信用社,有相当多城市信用社已经失去合作性质,实际上已办成小型商业银行。1998年,城市合作银行全部改名为城市商业银行,服务领域是依照商业银行经营原则为地方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服务。

(六其它金融机构

主要有外汇、黄金、期货和证券机构(如证券交易所、证券公司,登记结算、投资咨询和基金管理公司、保险机构(国有、股份制、外资及中外合资公司、信用合作机构(城市信用社、农村信用社和非银行金融机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信托投资公司、财务公司和租赁公司等。

(七境内外资金融机构

外资金融机构进入中国二十多年来,突出的贡献是向我们展示了现代银行运作机制和先进的银行管理方式,促进了中国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化和服务水平的提高。

2006年末,在华外资银行营业性机构312家。同时,外资金融机构越来越多地参股我国商业银行。2007年10月末,有35家境外机构投资入股包括中行、工行、建行、交行、民生银行、上海银行在内的23家中资银行,入股金额210亿美元。

另据统计,2006年10月末,计105家经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批准可

以开办人民币业务;61家外资银行机构获准开办中资企业人民币业务;24家外资银行机构获准开办衍生产品业务。另有非经营性外资金融机构223家。在华外资银行总资产659亿美元(另有资料,截至2007年10月末在华外资银行资产总额达1539亿美元,占我国银行总资产(约3.7万亿美元1.8%;贷款余额315亿美元,不良贷款率1.3%;累计盈利2.1亿美元。

2006年11月末,在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境内资产构成中,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城市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邮政储蓄、非银行金融机构和外资银行分别占52%、16%、8%、10%、6%、4%、2%和2%。

(八境外中资金融机构

截止2001年底,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境外机构已有86家,分布在51个国家和地区,在外总资产已达1538.16亿美元。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分别于1982年和1989年获准在美国开设分行。2007年11月招商银行获准在美国开设分行[4]。

中国金融体制是一个典型的“政府主导型”。美国传统基金会发布的2010年度《经济自由度指数》报告说,中国复杂的金融系统被牢牢地控制在政府手中,四大国有银行占据了超过50%的总资产;国家指导信用的分配,而四大国有银行的借款首先给了国有企业;尽管自加入WTO以来,中国在不断移除对外资银行的障碍,但令人讨厌的管制仍然存在,外资银行只占总资产的2%。

三、金融市场现状

中国的金融市场体系,包括货币市场、资本市场、保险市场和外汇市场。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一个初具规模、分工明确、多层次的金融市场体系。

我国金融市场运行的主要特点:

2010年,各主要经济体增长与宏观经济政策变动较为复杂,我国在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基础上,根据新形势、新情况,着力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促进了国民经济回升企稳向好。在此背景下,我国金融市场健康、快速发展,市场规模快速增长,市场结构持续优化,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对外开放稳步推进,充分发挥了保障国家宏观政策实施、优化资源配置、加大金融支持经济发展力度的积极作用。同时也表现出了行情分化、震荡幅度加大等明显特征。

(一市场规模快速增长

一是金融市场交易量再创新高。2010年金融市场交易日趋活跃,交易量快速增长。在货币市场中,同业拆借累计成交金额达27.87万亿元,比上年增长44%;回购累计成交87.59万亿元,比上年增长24.61%;我国票据市场累计签发商业汇票12.2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8.5%;累计办理贴现2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35.9%。银行间债券市场的现券成交金额为64万亿元,比上年增长35.5%。债券市场规模已跃居亚洲第二、世界第六;黄金市场累计成交金额为16 157.81亿元,同比增长57.04%。期货市场累

计成交金额为309.12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36.85%。二是债券与股票市场市值增长迅速。2010年年末,银行间债券市场托管面额为19.72万亿元,比2009年年末增长15.21%;交易所托管面额为2 878.50亿元,比2009年年末增长2.12%;商业银行国债柜台市场托管面额为1 716.87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26.42%。沪、深两市的股票总市值为26.54万亿元,较2009年年末增长8.8%,占GDP的比重达到66.68%。股票流通市值为19.31万亿元,较2009年年末增长27.67%。金融市场规模的快速壮大和拓展,对实体经济的作用进一步增强,有力地支持和促进了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同业拆借市场、票据市场、债券市场的迅速发展,有利于金融机构加强流动性管理,满足企业日益增长的融资需求,提高了社会资金的使用效益;外汇市场的平稳发展和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推进,使得人民币汇率弹性逐步增强、汇率形成的市场基础逐步扩大;股票市场的改革和发展,有利于资源有效配置,对改善公司治理结构和社会融资结构意义显著;黄金市场的不断发展,有利于丰富投资品种,完善我国的金融市场体系,对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投资需求起到了积极作用;期货市场的创新和发展,增加了我国金融市场的广度和深度,有利于我国企业和相关主体利用期货市场进行保值增值,而且部分期货品种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国际定价权。

(二二级市场震荡分化

2010年以来,由于全球主要经济体之间的经济复苏程度存在较大差异,其宏观经济政策调整呈现出了较大差别;同时,在保增长、调结构与防通胀的三重任务下,我国宏观调控政策的灵活性与针对性明显提高。在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下,我国金融市场震荡幅度加大,且行情分化明显。2010年,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日成交金额标准差比上年增大了28.47%,日加权利率标准差同比增大了

186.76%。票据市场利率呈现阶梯形震荡上升;银行间债券净价总指数整体震荡走低。自年初至10月中下旬,指数整体逐级小幅上行;之后至12月,指数开始逐级震荡下探;进入12月,指数止跌企稳,全年震荡走势明显。股票市场指数呈宽口“V”字形震荡走势,与2009年整体上涨走势相比,震荡特征明显,主要体现为年初至7月初震荡下行,7月之后震荡上行。在外汇市场方面,以标准差计算的人民币对美元和港元的波动幅度较上年同期分别增大了16.63%和21%,人民币汇率震荡幅度整体明显加

大。各子市场行情分化较为明显。在黄金市场中,具有代表性的Au99.95黄金年末收盘价为301.17元/克,较年初241.15元/克的开盘价上升了60.02元/克升幅为

24.89%。在商品期货市场中,农产品类价格全线上涨,且整体涨幅最大;大宗商品价格整体上涨,但价格分化明显,锌和铝的价格有所下跌,其余产品价格有不同幅度的上涨。在股票市场中,A股指数有较大幅度下跌,上证综指较2009年年末下跌469.06点,跌幅为14.31%;深证成指较2009年年末下跌1 561.07点,跌幅为11.39%;以房地产、金融及其相关板块为主体的沪市下跌幅度较大,以新兴产业及其相关板块为主体的深市下跌幅度相对较小。银行间债券净价总指数较2009年年末的115.384点下跌0.902点,跌幅为0.78%。而同期国债指数上涨3.21%,企债指数上涨7.76%。基金市场结构化行情显著,主动管理的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表现出较好的投资选择能力,取得了一定的绝对收益,而指数型基金整体下跌11.51%。

(三市场结构持续优化

一是融资结构不断优化,直接融资获得进一步发展。在债券市场中,债券发行量从2009年的8.93万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9.83万亿元(含中央银行票据,增长了10.19%。从发行结构看,公司信用类债券的发行量占债券总发行量的比重为33.66%,债券市场发行结构继续保持优化。在股票市场中,企业通过股票市场筹资力度进一步加大,融资比重明显上升。2010年,沪、深A股市场累计筹资总额达100275.2亿元,比2009年增长了99.1%。其中,境内企业首次公开发行(IPO融资量较2009年的1 433.2亿元大幅增长了2.24倍。从新股发行结构看,主板融资额为1 821.88亿元,占IPO融资总量的比重为39.26%,低于上年的65.19%;中小板融资额为1 886.87亿元,占比为40.66%,高于上年的22.59%;创业板融资额为931.97亿元,占比为20.08%,高于上年的12.22%。股票市场发

行结构的变化,体现出对新兴产业发展的支持作用进一步增强。二是投资者结构不断优化,机构投资者队伍稳步壮大。机构投资者已经成为我国金融市场的主体。银行等金融机构是我国银行间市场的主体,在同业拆借市场和银行间债券市场会员中,分别有商业银行347家和445家,部分运作规范、交易规模大的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成为银行间市场的做市商。银行间外汇市场核准26家即期做市商和18家

远期做市商,做市商在保障市场流动性提高市场交易效率、转移和分担风险、促进市场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上海黄金交易所共有会员163家,其中,金融类会员30家,综合类会员130家,自营类会员3家。金融类交易成员进一步增多。证券市场机构投资者日益成熟,机构投资者的基础日益雄厚。2010年年末,我国共有基金管理公司63家,管理各类证券投资基金705只,基金资产净值合计达2.49万亿元;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累计批准机构达106家,比上年增加13家。社保基金、保险资金和企业年金等加快进入证券市场。股指期货的推出,揭开了我国金融期货市场发展的序幕,完善了期货市场体系和结构,对培育成熟的机构投资者队伍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三是参与者结构不断优化,参与主体日益丰富和发展。在中国人民银行等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汽车金融公司首次在银行间市场发行金融债券,境外中央银行、港澳人民币清算行和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境外参加银行等三类机构可按规定在银行间债券市场从事债券投资业务,保险机构可进入银行间市场进行利率互换交易,衍生产品主协议签署机构数量进一步增加。截至2010年年末,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参与机构数量为10 235家,较年初增加了988家,其中,基金增加了581家,非银行金融机构及企业增加了320家,其他类型的机构投资者净增加87家。沪、深证券交易所开户15 329.55万户;黄金市场共有会员163家;外汇即期市场共有会员293家;期货市场共有期货经纪公司198家,股指期货自2010年4月上市以来,开户数由最初的9 000户增加到年末的约6万户。

(四市场创新进一步发展

产品创新有所提速。2010年,银行间市场推出了政府支持机构债券、信用风险缓释工具(CRM、超短期融资券。股票市场启动了融资融券交易、上市股指期货,改变了我国股票市场的单边市格局;推出了创业板指数,进一步完善了股票市场价格形成机制。外汇市场中引入了美元兑新加坡元的外币对,首次引入

了人民币兑马来西亚林吉特和俄罗斯卢布等新兴市场货币交易。基金市场中离岸基金(FOF开始发展,交易所交易基金(ETF范围继续扩大。制度创新继续推进。2010年以来,金融市场制度创新和建设稳步推进,提升了金融市场功能,保护了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为市场的顺利平稳运行打下了良好基础。在债券市场方面,推动上市

商业银行在证券交易所参与债券交易试点,促进了债券市场互联互通;允许境外人民币清算行等三类机构运用人民币投资银行间债券市场试点,促进了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开放。在股票市场方面,启动新一轮新股发行制度改革,进一步促进新股定价的市场化。在期货市场方面,规范了期货交易所、期货公司缴纳期货投资者保障基金的相关行为,进一步建立健全期货投资者保护长效机制;发布股指期货投资者适当性制度,促进股指期货市场的完善;出台了防范期货过度炒作的相关制度。在黄金市场方面,国家六部委首次直接针对黄金市场发展发布了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了黄金市场未来发展的总体思路。在基金市场方面,发布制度规范证券投资基金评价业务的自律管理、证券投资基金销售人员从业资质,促进基金市场健康发展。自律组织和中介机构也发布了一系列制度,针对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的承销、持有人会议、突发事件应急等,发布了一系列工作指引;发布制度促进信用衍生产品市场规范发展。机构创新有效突破。2010年,推动成立了信用评级专业委员会、中债资信公司等机构,并汲取国外的发展教训,采用投资者付费模式开展营运,进一步促进和规范了我国金融市场信用评级的发展。

(五对外开放继续稳步推进

2 0 1 0 年以来,我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继续稳步推进。根据相关规定,境外中央银行、港澳人民币清算行和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境外参加银行等三类金融机构可按规定在银行间债券市场从事债券投资业务;8月,麦当劳获批在香港发行总金额为2亿元人民币的3年期债券,成为首家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的跨国公司。内地金融机构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的业务继续稳步开展。9月,中国银行在香港发行本金总额高达50亿元的人民币债券,截至2010年年末,已有7家境内银行在香港发行累计470亿元的人民币债券。证券市场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累计批准机构达106家,比上年增加13家。黄金市场外资金融机构会员增加到5家.

四、我国金融体制的未来发展

我国金融行业在过去几十年的改革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已经基本建立起了较为完善的金融机构体系、金融市场体系和金融监督监管体系。金融体制市场化也在

逐步深化,金融行业发展较为乐观。但是,我国在金融改革中,也积攒了不少问题和矛盾,这些是问题和矛盾,也是我国今后金融发展过程中必须解决的。一是我国金融业的全面市场化问题。金融业的全面市场化,是我国金融改革的一大目标。虽然当前中国金融业已经具备了一些市场化的特征,但是,离全面市场化的目标,仍有很大距离,尤其是利率市场化问题。

当前,我国的利率并未完全反映出货币的稀缺情况,利率的政策性调控仍然广泛存在。这样,将严重阻碍我国金融的市场化进程。二是我国金融业的全面开放与金融风险控制能力的矛盾。在中国加入WTO以后,金融业就面临着全面开放的压力,金融的全面开放,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必经之路。但是,就目前我国的金融机构的成熟度以及当前对金融风险的防范能力而言,我国还不具备全面开放的素质。一旦中国金融业全面开放,就必将面对来自全球各大金融机构的竞争、挑战,国内尚未成熟的金融机构,将承受更为巨大的损失。此外,金融业的全面开放,就会引入更多的国外投机资金,冲击我国的金融防线,危险我国的金融安全。因此,在以后的金融改革中,强化金融风险的控制能力力图金融行业的适度开放,是当务之急。三是资本市场的健全和完善。虽然我国资本市场有着很快的发展速度,但是相比发达国家而言,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尤其在资本的运用效率方面。目前的实际情况是,资本高度集中运用于少量国有大中型企业,而这些企业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局限性,对资本的运用效率,远远低于中小成长型企业。而急需资本的中小成长型企业,却缺乏正规的资本获得渠道。这也是目前资本大量在正常渠道外循环的根本原因。一旦企业从正常外获取资本,运行成本就会大大提高,进而阻碍经济的发展。因此,在今后的金融发展中,必须注意资本的合理运用与分配,加强对资本运用的监督、控制。四是金融市场的信息存在严重的不对称性。信息不对称问题,普遍存在于当前我国金融行业的各方各面。证券市场的信息不对称,造成了中小股民的巨大损失,进而导致投资信心减弱,阻碍证券市场发展;银行信贷行业的信息不对称,导致企业无法获取便捷的信贷服务,阻碍资本的自由流动。因此,我们必须强化金融市场的信息化建设,增强金

融市场的信息透明度。五是证券等金融衍生品发展滞后,居民投资渠道、企业融资渠道少。我国证券市场起步较晚,活跃性较低。居民对基金、期权等金融衍

生品认知度不足,股指期货也刚刚发行,仍然不成熟。更为重要的是,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风险已经大大高于正常值,受虚假信息等影响过大,严重增加了居民的投资风险。还有,对上市限制条件研究不够充分,导致一些高成长企业无法通过国内上市融资,同时也致使居民无法分享国外上市中国企业的发展成果。因此,我们还必须在以后的发展中,增加居民的投资渠道和企业的融资渠道,合理控制金融投资市场风险。对于金融市场, 2011 年,我国将围绕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主线,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优化需求结构与投资结构,引导资金更多地投向实体经济和中小企业,扎实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在此条件下,金融市场将进一步发挥其对社会资源、财富和风险的直接和高效配置功能,进一步增大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贡献,同时,其规模将进一步扩大,结构将进一步优化,对外开放也将稳步推进。(一)金融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要求,2 0 1 1 年,我国国民经济将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今后几年,我国经济工作的主线和主攻方向是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为加大对结构调整的支持力度,需要积极引导和支持重点产业中符合条件的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通过发行多种形式的债券来进行融资,支持重点产业和新兴产业中小企业拓宽融资新渠道。在此条件下,能够通过金融市场进行融资的企业范围与数量将进一步增加,股票与债券发行量和交易量也会相应增加。同时,2008 年年末以来陆续开工的基础设施等建设项目目前已在建设中,对信贷资金存在一定的刚性追加需求。在 2010 年货币政策回归稳健的条件下,发展新兴产业的资金需求将更多地转向资本市场,金融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积极推进金融等领域的改革,要求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活动的干预,政府在金融市场管理中的职能也会发生转变。市场自律组织和自律法规将发挥更大的作用。为把握世界经济治理机制进入变革期的特点,努力增强我国参与能力,我国将深入实施“走出去”战略。2011 年,金融市场对外开放将稳步推进。随着我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

发展,境外主体持有的人民币数量逐步增加,产生多样化的资产配置,债券市场对境外投资融资主体的开放步伐将进一步加快;股票市场的国际板等对外开放

建设也将稳步推进;有关部门还将根据双边经贸往来和金融交往情况,继续稳步推进银行间外汇市场开办人民币对其他币种的交易。(二)金融市场发展有利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2011 年,我国经济工作的主线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主线包括了调整产业结构、需求结构和区域结构,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涵: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加快壮大服务业规模,扎实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强化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大力发展“绿色经济” ;努力提高低收入群众的收入水平,提升居民消费能力;统筹国土空间开发利用,增强区域发展的协调性;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有序推进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 2011 年,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和完善,金融市场对这一发展主线的贡献将进一步增大。一是金融市场的健康、快速发展能使广大消费者拥有更多的财产性收入,并能为养老基金等保障性资金提供更多安全性和更好收益性的投资渠道,使其获得更高的投资收益,从而具有更高的社会保障能力,进而提高我国消

费率。二是随着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进一步完善,我国的直接融资水平将进一步

得到提高,为风险较大、投资回收期较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长期、稳定的资

金支持。三是资本市场更强的流动性使其对国家宏观政策更具有敏感性,配置资

源的效率也更高,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发展能够通过投资者改变公司的估值预期,

增加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资金支持,从而优化产业结构。四是随着多层次资本市

场的发展,各地区能够结合自身特点,在资本市场中筹集到期限和性质均与需求

相匹配的资金,从而能够促进各地区发展平衡。总之,我国的金融业发展之路,

是具有自身特色的道路,由于缺乏相关经验,致使我们在发展中只能摸着石头过河,一步步前进。我们必须总结改革成果,充分认识矛盾与不足,为建设完善的

金融体系,健全的金融制度而努力。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中国金融发展现状及未来出路[J].中国社会科学报,2008,7. [2]. 邓乐平.中国金融体制改革[M].中国计划出版社. [3].2010 年金融市场发展报告[J] 与信息论坛,2010,11. [4] 中国经济时报.我国金融市场发展调查报告[Z]. https://www.sodocs.net/doc/ed11439024.html,/employment/2009-03/17/content_4312197htm, 2009-3-17. [5]胡鞍钢,胡琳琳,常志霄.中国经济增长与减少贫困[J].清华大学学报,2006,5.

中国物流产业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中国物流产业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09物流16号谢文平 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物流产业作为国民经济中一个新兴的服务部门,正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在国际上,物流产业被认为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和基础产业,其发展程度成为衡量一国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被喻为促进经济发展的“加速器”。 一、关于物流产业的基本认识 (一)物流产业的基本特征 虽然物流活动久已存在,但在现代经济中,物流产业及其所提供的物流服务,与传统的物流活动或者生产、流通部门从事的物流活动已经有了本质上的区别。 第一,物流产业是国民经济中的动脉系统,它连接社会经济的各个部分并使之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在现代经济中,由于社会分工的日益深化和经济结构的日趋复杂,各个产业、部门、企业之间的交换关系和相互依赖程度也愈来愈错综复杂,物流产业是维系这些复杂交换关系的纽带和血管。因此,物流产业是经济运行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物流产业通过对各种物流要素的优化组合和合理配置,实现物流活动效率的提高和社会物流总成本的降低。当物流活动分散在不同企业和不同部门时,各种物流要素很难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例如,仓储设施的闲置等。随着物流活动从生产和流通领域中分化出来,各种物流要素也逐渐成为市场资源,专业化物流企业可以根据各种物流活动的要求在全社会范围对各种物流要素进行整体的优化组合和合理配置,从而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种物流要素的作用,提高全社会的物流效率。 第三,物流产业可以为全社会提供更为全面、多样化的物流服务,并在物流全过程及其各个环节实现价值增值。当物流活动从生产过程和交易过程中独立出来后,物流就不再是一个简单的成本因素,而成为一个为生产、交易和消费提供服务的价值增值因素,其中也蕴藏着巨大的商业潜力。专业化物流企业不仅可以提供货物运输、配送、流通加工等有形服务,而且可以提供物流方案设计、物流信息管理等无形服务,这是商业企业、运输企业、仓储企业等传统流通部门所难以企及的。相对于产品的生产过程而言,物流服务创造的是产品的空间价值和时间价值,是产品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物流产业是国民经济中创造价值的产业部门,并正在成为全球经济发展中的热点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中国物流产业发展的现状及主要特征 相对于发达国家的物流产业而言,中国的物流产业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其发展的主要特点是: (一)企业物流仍然是全社会物流活动的重点,专业化物流服务需求已初露端倪 近年来,随着买方市场的形成,企业对物流领域中存在的“第三利润源泉”开始有了比较

中国能源现状

中国能源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 学号;作者: [ 摘要] 能源是人类社会生活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一直为世界各国所重视。本文从中国能源现状的分析入手,对石油、天然气、煤炭、电力四大主要能源现状作了初步考察,充分认识到我国能源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同时对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征途中对能源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和对策分析。 [ 关键词] 能源;现状;挑战;发展前景;中国 一直以来, 能源问题都被世界各个国家所重视, 因为能源是人类社会生活和发展进步的物质基础。在过去的20 世纪中, 人类使用的能源主要有四种, 就是原油、天然气、煤炭和电力。而根据国际能源机构的统计, 假使按目前的势头发展下去, 不加节制, 那么,地球上原油、天然气、煤炭三种能源供人类开采的年限, 分别只有40 年、60 年和220 年了。进入21 世纪, 能源问题的重要性更是越来越突出, 确切地说, 能源问题已经不仅仅是某一个国家的问题,而是整个世界, 整个人类社会所要面对和所要解决的问题。 一、我国能源的现状 我国既是能源的消费大国, 也是能源的生产大国。虽然1990年以来能源生产总量已名列前茅, 但人均占有能源消费量只有发达国家的5%-10%; 但在另一方面, 每万美元国民生产总值能耗方面则为世界各国之首, 为印度的2.2 倍, 为发达国家的4-6 倍; 使用能源的设备效率偏低, 又造成能源的浪费, 能源利用效率不高。[1]再者, 我国能源生产与消费以煤及石油为主, 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一)煤炭资源 中国是世界最大煤炭生产国和消费国。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难以改变。然而, 煤炭利用严重污染环境, 据统计, 每燃烧1 吨标准煤排放二氧化碳约26 公斤, 排放二氧化硫约24 公斤、排放氮氧化物约7 公斤。[2] 这不仅影响和危害人类的身体健康, 还直接影响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 (二)石油资源 我国石油资源相对短缺。中国目前有待发现和探明的石油资源比较丰富, 但勘查难度比较大。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我国的石油需求量将会越来越大。据有关部门预测, 到2020 年, 我国石油消费量最少也要4.5 亿t, 届时石油的对外依赖度将有可能接近60%。国际能源署公布的数据甚至称, 到2030 年中国进口石油占石油总需求的百分比将激增至80%以上。[3] (三)天然气资源 天然气是一种清洁和使用方便的能源, 我国是开发利用天然气最早的国家, 天然气资源储藏量达380000 亿立方米, 目前已探明储量仅占5%, 天然气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仅占2.1%, 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十分之一。目前, 国家已开始全国天然气管网的大规模建设,特别是启动了西部大开发序幕性工程的"西气东输"工程, 为天然气的合理利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电力资源 过去十多年, 中国电力工业高速发展, 2003 年发电量为1990年的3 倍。2003 年, 发电装机容量391 40GW。到2004 年5 月, 发电装机容量达400GW。2004 年9 月, 水电装机容量达100GW, 居世界首位。全国1GW以上电站共有107 个, 最大水电站是三峡水电站, 已装机5 9GW; 最大火电站是山东德州电站, 2 4GW; 最大核电站是广东岭澳核电站, 1 98GW。[4] 但是, 中国20 世纪60 年代中期出现大范围缺电。造成严重缺电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但主要是体制问题, 包括: 高耗电产业过度发展, 电力预测和规划失误, 以及电力改革尚未从根本上改变垄断经营格局等。

我国当前外汇市场现状

我国当前外汇市场现状 当前中国外汇市场运行进入了多重均衡状态。从宏观层面看,跨境资本流动对中国国际收支运行的影响加大,短期资本流动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从微观层面看,当前中国外汇市场表现出三大明显背离:货物贸易顺差与外汇储备增长相背离,本外币正利差与套利资本流向相背离,外汇供求关系与人民币汇率走势相背离。这表明,影响我国跨境资本流动的因素正日趋多样化、复杂化。当前市场环境下,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是可能的,而且有促进外汇供求平衡的效果。建议境内外汇市场发展可从以下几方面发力:有序扩大银行间市场参与主体,稳步推进外汇市场开放,进一步丰富外汇市场产品,完善外汇市场基础设施,加强投资者风险教育。 我国外汇市场是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展而产生并发展起来的。1985年12月,深圳特区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外汇调剂中心,正式开办留成外汇调剂业务。1994年,我国进一步改革外汇管理体制,建立全国统一的银行间外汇交易市场——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使我国的外汇市场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 众所周知,中国外汇市场是中国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完善汇率形成机制、推动人民币可兑换、服务金融机构、促进宏观调控方式的改变以及促进金融市场体系的完善等各方面已经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而当前,我国外汇市场发展首先面临的新形势是,随着我国市场开放的步伐进一步加快,外贸和外资的总量、流向和结构都发生了显著变化,从而对市场外汇的供求产生影响。一方面表现为对外贸易和直接投资的规模大幅增加,外汇供求在数量、币种和交易主体上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规模;另一方面是外汇风险随着对外交往的扩大而增加,交易主体迫切需要通过外汇市场来规避和化解风险。其次,信息技术推动金融市场一体化发展。国际金融发展的一个新趋势就是经济和金融国际化推动着金融市场的一体化,因特网技术的发展将使一体化的进程不断加快,金融市场的电子化程度极大提高。 然而,中国外汇市场仍存在些许的不足,比如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市场定位还有待明确;市场覆盖范围狭窄;场内交易组织结构费用较高的缺陷。基于此,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可行的建议:逐步实行意愿结售汇,改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增加交易币种和品种,满足市场需求;增加交易主体;推进市场无形化建设,推行柜台远程交易,发展电子交易系统,并在条件允许下改革交易方式和结算方式。 中央银行对外汇市场过多的干预,造成外汇市场供求失真。一般说来,中央在外汇市场上只是宏观调控者,不是市场主体,外汇指定银行才是市场的真正主体、外汇市场的主要媒体,处于中心的地位,从事代客买卖和自营买卖。而我国现代代理的特征决定了在外汇市场上央行的干预行为和职能的扭曲。央行对外汇指定银行汇结算周转余额实行比例幅度管理。这样,便使外汇指定银行系统内宏观调控的难度增大,其结果使央行成为市场上最大的买主和唯一的买主,这种被动性的市场干预只有在市场出现突发性的大幅波动央行才进行主动干预的职能是相背离的。同时,央行在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收购外汇抛售本币来稳定汇率的过程中,由于国内缺乏本币公开市场业务操作与之配套进行,因此,央行在外汇市场抛售本币即相当于向国内投放货币,这对我国通货膨胀居高不下的现状更是雪上加霜。我国外汇市场的发展与完善从当前中国外汇市场面临的主要问题出发,外汇市场发展的难点在于人民币尚没有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我们不能照搬发达国家外汇市场的发展模式;结售汇制度决定了我国外汇市场的改革必须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相对稳定,结售汇制度的改革直接决定了外汇市场的改革。既要考虑如何在现行外汇管理体制下进行外汇市场的改革,又要考虑资本项目可兑换的实际进程,两者需兼顾。中国外汇市场面临着以下方面亟待进一步改革和完善。 综合来说,中国当前的外汇市场是一个封闭的、以银行间市场为中心同时外汇交易的诸

中国物流现状分析及相关对策

中国物流现状分析及相关对策(2010年) (一)中国物流基础状况: 物流基础设施主要包括公路、铁路、港口、机场以及网络通信基础等。到2002年底,我国公路通车里程达176.52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2.51万公里,居世界第二位。“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建设进展也大大加快。全国铁路营运里程7.19万公里,居世界第三位。其中复线和电气化里程达4.2万公里,年完成货物周转量15476.8亿吨公里。全国民用机场共141个,年完成航空货物周转量51.6亿吨公里、货物运输量2021万吨。定期航班航线条数达到1176条。其中国内航线1015条,通航130个城市,国际航线161条,通航33个国家的62个城市。空运能力明显增强。我国沿海和内河共有生产性泊位33450个,深水泊位822个,集装箱吞吐能力超过2700万标准箱,货物吞吐量完成26.8亿吨,超过1亿吨的港口7个,其中上海、深圳已进入世界集装箱大港十强。 (二)中国物流现状: 中国物流落后发达国家30年,中国物流业近5年才开始起步,并进入发展期。物流业的兴起与外资进入中国市场,制造业转移中国密切相关,接着是连锁业物流、家电物流、日用化工业物流、汽车物流等等。从区域概念来讲,先是沿海,特别是珠三角、长三角及环渤海地区,再逐步向中西部推进。 据权威人士分析,中国的物流业的总体水平,特别是从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来衡量,大约在发达国家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水平。中国物流业虽然已迈入发展期,但总体上仍落后于发达国家20至30年。 (三)中国物流业当前的一些特点: 1.发展很快,基础设施并不完全落后。 2.物流一体化程度不够,行政分割、行业垄断。 3.国有化程度过高,政企不分,官商不分。 4.物流观念淡薄,许多决策人士不懂现代物流。 5.与物流相关的服务体系落后。 (四)国内物流对各方的影响: 1.国内市场受到冲击: 中国企业面临资本雄厚、技术先进的外国公司和跨国公司的上门竞争,这是一个痛苦的适应过程。中国物流企业只有抓紧3-4年的过渡期,加快调整,才能增强实力,适应国际竞争的新形势。物流业受到的

我国能源状况浅析

能源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中国崛起的动力。能源问题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刚性约束问题,如何正视我国能源消费现状,科学制定节能规划目标,构建起能支撑我国经济适度发展的能源保障体系,以实现能源、经济的协调发展,对我国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能源供应国际化所面临的地域政治控制威胁也在加剧。我国能源需求增长较快,一些地区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能源紧张局面。再加上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建设的中期阶段,是世界第二位能源消费大国,能源供应的保障是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因此必须加强对能源危机的认识和应对策略研究。 我国正处在工业化过程中,经济社会发展对能源的依赖比发达国家大得多。一次能源的储量和生产量可以满足需要,但由于能源的生产分布并不均衡,能源价格正日益成为改变世界财富分配的重要因素,资源控制导致的能源危机是主要的表现形式。我国能源资源可利用总量比较丰富,结构以煤炭为主,一次能源的生产能力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有了长足发展,基本满足和支持了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能源需求。不同的人类文明时期拥有不同的物质生产方式,使用的主导能源也不相同。主导能源从化学(矿物)能源向物理能源转换,是当前世界能源发展的基本趋势。从全球时代背景和我国具体国情出发,我国现代化建设应确立由初级战略——传统能源发展战略和高级战略——新能源发展战略组成的复合型的能源发展战略。

近年来,资源的日益枯竭导致国际之间的资源争夺战愈演愈烈,能源甚至成为发动现代战争的根本目的。而20世纪的两次世界范围内的石油危机,使人们意识到寻求和发展可以替代化石能源的其它能源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同时,长期使用煤炭等污染的能源所产生的环境污染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困扰,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能源短缺、油价飙升,已成为笼罩在人们心头的一片挥之不去的阴影。解决能源短缺问题,要靠能源技术的改进,更要靠正确的能源理论来支撑。就是说,树立科学的能源观,努力把握能源演进的历史及其规律,是深入认识能源问题的实质、切实把握能源问题的发展趋势、探寻能源问题解决方案的关键。而全球性的能源短缺乃至危机,恰好发生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速实现现代化的历史时期,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一个极其严重的瓶颈。 一、我国的能源结构现状 从能源总量来看,我国是世界第二大能源生产国和第二能源消费国,能源消费主要靠国内供应,能源自给率为94% 。其中煤炭的消费已经占76% ,而且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仍将是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同时石油和天然气所占能源的消费比例也开始慢慢上升,出现了石油、天然气对外依存度逐步加大。虽然我国的水利资源丰富,但水电也只占到6%,炭、石油是不可再生资源,一旦能源枯竭,势必影响我国的国民经济的运行。 二、我国能源结构出现的问题 我国供需出现很大的缺口,按目前的经济发展速度,缺口将会越来越大。近几年,石油、天然气的进口大增,油价一直攀升,这即以我国的经济增长的需要,但也从侧面反映我国的能源结构的不合理性。煤炭是主导能源,但据预测,如果按现在的开采速度,我国的煤炭的供

中国快递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本论文以大量的文献资料为参考,以快递产业的起源、中国快递市场内各快递企业的发展情况及现状为基础,进一步分析中国邮政特快专递EMS和中国民营快递企业在过去发展中及现阶段经营中存在的问题。找出影响中国各快递企业发展的因素,并以此对中国快递产业未来的发展政策提出可行的建议,同时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理性的判断和预测,为中国各快递企业今后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1、中国快递产业概述 快递在当今世界,作为一种方便快捷的运输服务方式越来越受到社会各阶层客户的普遍欢迎,并得到迅速发展。早在1993年,全球十大运输企业排名中,第二及第九位均为主要从事快递服务的公司,这一事实足以证明快递业在运输业中不可低估的地位。快递业近20年的发展,快递业在发达国家的地位更加稳固,在发展中国家,快递业必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得到更大的发展。 1.1快递产业的起源 快递产业的前身包裹运送服务是由邮政送信业务发展而来,1907年UPS的创始人吉姆?凯西创建了美国信使公司,主要从事西雅图市内的递送业务。随着汽车和电话的普及,191 9年自此UPS公司的业务已经由信使转移到包裹运送。二战结束以后,全球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的小物件科技产品的诞生。小物件的运送在可*性和实效性上远远不能满足人满的需求。于是市场上急需一种能够快速的,可*的递送货物的产业出现。自20世纪60年代末,UPS网点已遍布美国25个城市,1986年敦豪与中国对外贸易运输集团总公司合资成立了中外运敦豪,成为了中国市场内的第一家快递公司。20世纪80年代,随着快递产业进入中国市场,中国快递企业迅速增加,业务范围不断扩大,遍布地区不断延伸。在中国快递产业已走过的30年当中,市场模块以基本形成,同时也产生了中国快递市场的三大巨头即国营快递、民营快递、国际快递。随着近年我国快运快递产业的迅速发展,目前已经在我国东部地区形成部分快运速递圈。同时这些快运速递圈正在带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发展。部分大城

中国能源现状分析

中国能源现状分析 1、能源消费需求不断增加 能源就是经济与社会发展得动力,人们对更高生活水平得追求导致能源消费需求得增加。2005~2009年,中国得GDP年增长率都在10%上下,与此想对应得就是,能源需求平均增速为7、45%,远高于同期世界能源消费得平均增速为1、65%(见图1)。 图1 世界与中国能源消费增加速度 资料来源:BP世界能源统计、中国能源统计年鉴 2、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

在能源消费需求不断增加得同时,我国得能源消费结构相对不合理,主要体现为:新能源比例低,常规能源“多煤、缺油、少气”。 2005~2009年,我国得能源消费结构中,新能源比例低于3、1%,而世界得平均水平为12%;常规能源中,煤炭得比例占74%以上,而世界能源消费结构中,以石油为主,煤炭比重略高于天然气(见图2、3)。 图2 2005~2009年世界能源消费结构

图3 2005~2009年中国能源消费结构 资料来源:BP世界能源统计、中国能源统计年鉴 3、能源危机与环境危机 能源消费需求得快速增加,使常规能源面临枯竭得危机。如果以2009年得能源探明储量、生产量、消费量为基础,中国已探明储量得常规能源仅能开采、消费不足35年,而这一数字得全世界平均值也仅不足80年。在无重大能源发现或能源消费结构无重大变化得情况下,全世界常规能源在未来100年内消耗殆尽,而石油可能就是最先枯竭得能源(见图4、5)。

图4 2009年中国、世界能源储产比 图5 2009年中国、世界能源储消比储产比=2009年已探明储量/2009年得生产量;

储消比=2009年已探明储量/2009年得消费量。 资料来源:BP世界能源统计2010年6月 常规能源得消费带来一系列得环境问题,如气候变化、酸雨。 常规能源得消费产生正在使全世界得温室气体浓度快速上升。根据世界气象组织WMO发布得《温室气体公报》,全球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得平均浓度比工业革命前(1750年前)分别增加了38%、158%与19%。温室气体增加带来得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贫乏等诸多环境灾难。 2010年中国监测得443个城市中,189个城市出现酸雨,8个城市(区)酸雨频率为100%,也就就是说逢雨必酸。 4、新能源繁荣与困境 能源危机、环境危机已经引起世界各国得高度重视,发展新能源无疑就是不二选择,而目前技术最成熟得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与热利用成为各国最佳选择。 1)新能源得繁荣 今年年初得能源工作会议上提出,十二五能源发展得主要目标就是: 一次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40亿吨标煤,2009年这一数字为29、2亿吨标煤,即2010~2015年得年均增速低于7、4%(前文提到,2005~2009这一数字为7、45%)。就目前瞧来,这一目标基本可以实现。 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中比重达十二五末达11、4%,十三五末达15%。即到201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折合标煤约4、6亿吨标煤(2009年这一数字为0、9

中国外汇市场的发展及建议

中国外汇市场的发展及建议 一、中国外汇市场现状 中国当前的外汇市场是一个封闭的、以银行间市场为中心同时外汇交易的诸多方面受到政府管制的市场体系,造成了市场竞争不足、效率低下等问题,因此需要加大国有银行的商业化改革、逐步放松外汇存货管制、完善中央银行的外汇干预机制、促进各银行业的公平竞争等措施进行完善。 中国外汇市场是中国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完善汇率形成机制、推动人民币可兑换、服务金融机构、促进宏观调控方式的改变以及促进金融市场体系的完善等各方面已经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自1994年后,我国外汇市场开始由外汇调剂市场过渡到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为核心的银行间外汇市场,这无疑是我国外汇市场的重大进步。 二.我国外汇市场发展现状的不足 1.妨碍交易者的自由选择。从理论上讲,只要不存在负的外部性,市场主体的自由选择总是有利于实现最大化的社会利益。一般来说,外汇市场上的外汇交易基本上不产生外部经济,交易参与者各自选择最为有利的交易方式和交易对象最符合经济效率,但是现行的外汇场内交易制度强迫外汇银行必须在交易所竞价撮合,其交易对象限定于交易所会员。这一制度阻碍了市场参与者自由意志的实现,使某些可能实现的交易利益未能实现,从而会损害市场效率。 2.无法保证交易的连续性。单一的场内交易的银行间外汇市场受到交易所营业时间和交易对手的限制,无法保证外汇交易的连续进行。交易的不连续不利于稳定市场预期,例如开盘或收盘时汇价容易发生跳跃或剧烈波动,从而增加汇市的风险。另外,交易的不连续也使交易者因无法即时交易而付出高昂的等待成本。 3.市场覆盖范围狭窄。首先,场内交易的银行间外汇市场受到交易场所的限制。尽管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实行计算机联网交易,并在20多个大中城市建立了联网的交易系统和远程交易站,但仍有大量地区没有联通交易网络。其次,场内交易的外汇市场还受到交易所席位的限制。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实行会员制,各家银行及其分支机构必须在总中心和分中心申请席位并派出交易员才能进场交易,国有商业银行一般只有总行和经授权的分行才能进入这一市场,大量没有交易席位的金融分支机构也无法直接参与。结果是:一方面市场参与主体数量少、结构简单、竞争性不强、不利于市场效率的提高;另一方面相当大范围的外汇交易不能直接纳入此交易网络,而是通过上级银行或有代理资格的交易中心会员代理进行,增大了交易费用。 4.场内交易组织结构费用较高。首先,场内交易相对自由交易来说,具有更加复杂的组织形式。维持交易所的正常运行和交易的集中撮合、清算都需要耗费巨大的成本。其次,所有银行间外汇交易必须通过中国外汇交易中心进行,这使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成为银行间外汇市场上的垄断性中介组织,在缺乏竞争的条件下,交易中心没有降低费用的经济动机。综合

我国物流发展历程与现状分析

■一、我国物流发展经历的阶段 我国物流的发展历程,与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结构、科学技术发展状况有直接关系,同时和我国的经济体制变革有直接关系。按照我国经济发展历程,对于我国的国民经济体系来说,物流社会化服务发展大致会经历下述几个阶段: 1、传统物流服务阶段 这一阶段中,物流服务的社会化是按照不同专业服务分门别类各自单独展开的形式存在的,它是一种最初始的物流社会化服务的供给形式。我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的时期,国家的整个经济运行处于计划管理之下、资源分配和组织供应是按行政区划进行的,物流活动的主要目标是保证国家指令性计划分配指标的落实,物流的经济效益目标被放到了次要位置、物流活动仅限于对商品的储存和运输,整体效益较低。 2、现代物流社会化阶段 这是在传统物流服务阶段的社会分工细化基础上,通过产业融合而形成的一种综合性物流社会化服务的形式和阶段。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我国开始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逐步过渡,市场在经济运行中的作用逐步加强,我国的经济运作从产品经济逐步向商品经济过渡,国内商品流通不断扩大,物流业开始受到重视和发展。物流业已逐步打破部门、地区的界限,向社会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各种运输方式综合利用和联合运输等系统应用形式,用系统思想对物流过程进行优化,使物流总费用最低,物流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所提高。 3、全社会集成物流服务阶段 这是在现代物流社会化未来将要达到的最高阶段,此时那些为各自独立的顾客企业提供综合性物流服务的第三方物流服务商通过全面集成企业以及全社会的物流服务,努力去实现全社会物流成本最低和效果最佳,从而形成了一种全社会集成的物流服务形式和阶段。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加快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经济建设开始进入到了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消费需求个性化趋势的加强,竞争机制的建立,我国的工商企业,为了提高竞争力,不断提供新的物流服务,出现了一批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现代物流企业,外商独资和中外合资的物流企业也有了发展。物流按照市场规律的要求开展物流活动,物流更多地和信息技术结合使用,物流的范围和领域也不断扩大,社会效益高。 ■二、我国物流企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我国许多物流企业本身规模偏小,盲目追求多角化经营,服务质量不高。物流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很多企业已经认识到发展物流的重要性,因此企业应树立现代物流管理思想,重视供应链管理,增强自身适应市场竞争的能力。 1、各地政府和企业重视现代物流的发展 近年我国部分省市政府认识到物流对于推动经济发展、改善投资环境和提高地区经济和工商企业在国内外市场竞争能力的重要性,把发展现代物流作为战略性问题来抓,上海市为了使地区经济持续保持高速发展,把发展现代物流作为经济腾飞的重要措施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优化企业物流管理,改变传统物流模式,创造物流服务产业化的社会基础条件。同时培育物流企业,逐步满足工商企业对物流服务的需求。这些举措已取得了明显收益,并涌现出了一批企业物流管理先进典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改善投资环境,加强物流基础设施、物流中心和物流园区的建设,工商企业开始重视物流管理,取得了明显的收效。 2、物流企业发展速度加快 随着我国社会物流需求的增加,以及对物流认识的深化,企业积极扩展经营范围,延伸物流服务项目。逐渐向多功能的现代物流方向发展。很多企业在经历了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剧痛后,重新定位,努力转变经营机制,在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中提高服务,对客户提供不同的系列化物流服务。近年来国际上一些著名物流企业普遍看好我国物流市场,在我国许多地方开始建立物流网络及物流联盟,他们运用国际成功的物流服务经验,为客户提供完整的综合物流服务。

我国商务旅游市场分析报告

中国商务旅游市场分析 一、中国商务旅游市场状况 (一)世界商务旅游的发展格局 近年来,商务旅游是发展最快的旅游项目之一,从其规模和发展看,已成为世界旅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仍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全球每年旅游业收入的35,000亿美元中,有4,200亿美元属于企业的商旅支出,占全部旅游收入的12%,并且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推进,这一比例仍会提高。目前全球商务旅游人数约占旅游者总数的1/3,国际上许多著名的连锁饭店通过调查发现,商务客人已占全球住房游客的53%,占连锁饭店的60%。近年来由于许多新兴的旅游项目也推动了商务旅游的发展,例如增长最快的奖励旅游,目前全球每年约有11亿人~18亿人次进行奖励旅游。同样发展很快的还有国际会议市场。国际会议自70年代中期以来就以其广泛的影响、高额的利润和巨大的市场潜力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的注意。据专家估计,随着世界经济的复苏,全世界每年的会议收入将达到2200亿美元之上,且每年以8%~10%的速度增长。 全世界商务旅游的发展都呈现出良好态势。在欧洲,由于统一大市场已经形成,企业国际化加快,商务旅游市

场的发展前景良好。在亚太地区,商务旅游发展也非常迅速并具有持续发展之势,尤其是日本、新加坡、韩国、香港等国家或地区。此外,泰国、马来西亚、印尼和中国大陆均已崛起,使亚太地区商务旅游市场又注入了新的血液。因此,可以用“东西方共发展”来形容世界商务旅游的格局。 (二)中国商务旅游的发展概况 中国宏观经济和政局的稳定发展为商务活动的活跃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当中国的旅游业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行着日新月异的变化时,商务旅游作为旅游高端市场的主力军日趋显现出优势和潜力,商务旅游正成为一块利润丰厚的蛋糕,且极具成长性。美国运通公司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中国商务旅游市场的发展潜力惊人,规模已经达到法国、德国等欧洲主要国家的水平,如果保持目前的增长幅度,将在今后5年内翻一番,成为世界第三大商务旅游市场。总的来看中国商务旅游市场呈现出以下一些特点。 l 市场规模逐年增大 专家预测,如果全国4000万商务人士按每人每年平均出行三次计算,全年商务旅游总量可达1.2亿人次左右。国家旅游局2003年的一份资料显示,中国每年国际商务旅游支出超过357亿元,占亚洲商务旅游市场的17%,目前我

我国外汇发展现状和对策分析

我国外汇发展现状和对策分析 以前对外汇交易的概念并不是很清楚,只是在脑中有个含糊的概念。但是通过这次的习, 我知道了我国的外汇市场主要指银之间进行结售汇头寸平补的市场,就是通常所说的国内银行间外汇市场。根据国家规定,金融机构不得在该市场之外进行人民币与外币之间的交易。但对于不同外汇之间的交易,国内银行可以自由地参与国际市场的交易,没有政策限制。外汇市场是全球最大的金融市场,涵盖的交易品种包括现货外汇交易(又称即期外汇交易)、远期外汇交易、掉期外汇交易、外汇期货交易、外汇期权交易等等,单日交易额 平均高达4万亿美元,其中OTC衍生品交易占大部分。 一.我国外汇市场的发展状况 外汇市场作为一个国际性的资本投机市场历史要比股票、黄金、期货、利息市场短得多, 然而,它却以惊人的速度迅速发展。在中国,股票是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出现,而外汇 是2000才进入中国,发展来说在沿海城市也比较快,而在内地来说几乎是空白。但是近 几年来,我国外汇市场发展迅速,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取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二.我国外汇市场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中国金融市场开放的力度加大,使得中国外汇市场发展迅速。但中国的外汇市场发 展程度与国际外汇市场相比,仍然距离悬殊。2017年,中国银行间外汇市场八种“货币对”累计成交折合756.9亿美元,日均成交不足4亿美元。2017年,银行间远期市场共成交140.6亿美元,人民币掉期市场共成交508.6亿美元,合计共成交649.2亿美元,日均成 交不足3亿美元。而根据国际清算银行的调查数据,2017年初全球外汇市场的日均交易 量就达到了3.2万亿美元。可见,中国这个全球第一大外汇储备国,其外汇市场规模仅在 全球占到了万分之二左右的水平,与其经济发展规模严重不匹配。目前,我国外汇市场整体而言还处于初级阶段,外汇市场的广度、深度和弹性明显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参与主体有限,市场功能单一,目前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工具只有人民币对美元、日元、港币和欧元的买卖。二是尽管我国针对汇率形成机制进行了改革,但汇率波 动的幅度仍然有限。从2017年7月21日至2017年12月18日,人民币升值幅度达到15.81%,尽管累计升值幅度不小,但各年的升值幅度不一。 三.对外汇市场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完善电子交易系统,改进外汇交易设施、降低交易成本 现代金融市场的发展是以计算机和网络信息技术为保证的,电子交易方式降低了交易成本、提高了信息传递质量,成为国际金融市场发展的潮流。就外汇市场而言,电子交易的兴起 改变了外汇交易方式,给其带来了深刻的变革。例如,电子交易的发展促使传统的OTC 市场与交易所市场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两种交易方式趋于融合。建立完善的电子交易 系统不仅是我国外汇市场发展要求,也是参与国际竞争的前提条件。我国外汇市场建立伊

中国物流发展现状分析

物流行业巨大增长潜力; 政策上,我国政府坚决鼓励物流市场的发展; 我国企业将运输和仓储功能外包的比例日益增大。 相对于发达国家的物流产业而言,中国的物流产业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主要特点是:(1)企业物流仍然是全社会物流活动的重点,专业化物流服务需求已初见端倪 近年来,随着买方市场的形成,企业对物流领域中存在的第三利润源开始有了深刻的认识。优化企业内部物流管理,降低物流成本成为目前多数国内企业最为强烈的愿望和要求。这说明,我国物流活动的发展水平还比较低,加强企业内部物流管理活动仍然是全社会物流活动的重点。 与此同时,专业化的物流服务需求已经出现,且发展势头极为迅速。其一是跨国公司在中国从事生产经营活动,销售活动,分拨活动以及采购活动过程中对高效率、专业化物流服务的巨大需求,这是带动我国物流产业发展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市场基础;其二是国内优势企业对专业化物流服务的需求。 (2)专业化物流企业开始涌现,多样化物流服务有一定程度的发展 近年来,我国经济中出现的许多物流企业,主要由三部分组成: 6041 一是国际物流企业。这些国际物流公司一方面为其原有的客户--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提供延伸物流服务;另一方面,针对中国市场正在生成的专业化物流服务需求提供服务。 二是由传统运输、储运及批发贸易企业转变形成的物流企业。它们依托原有的物流业务基础和在客户、设施、经营网络等方面的优势,通过不断拓展和延伸物流服务,逐步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化。 三是新兴的专业化物流企业。这些企业依靠先进的经营理念、多样化的服务手段、科学的管理模式在竞争中赢得了市场地位,成为我国物流产业发展中一个不容忽视的力量。 2第三方物流市场现状 我国第三方物流市场潜力大、发展迅速,处于发展初期,而且呈地域性集中分布。 (1)2002年,我国与物流相关的总支出有19,000亿元人民币,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为20%左右,第三方物流市场的潜力很大,2001年的市场规模在400亿元人民币以上,70%的物流服务提供商在过去的三年中,年均业务增幅都高于30%,预计2003年我国第三方物流市场规模在600-700亿元以上,整个中国第三方物流市场2000年至2005年的年增长率将达到25%。 推动中国第三方物流发展的主要因素有方面:跨国企业正在将更多的业务转向中国,并通过外包他们广泛的物流功能来降低供应链成本;其次是中国公司面临着降低成本和关心核心竞争力的压力,增加了物流外包的需求;最后,我国政府的激励措施也是刺激中国的第三方物流市场迅速发展的重要因素。 (2)中国第三方物流供应商功能单一,增值服务薄弱。物流服务商的收益85%来自基础性服务,如运输管理和仓储管理,增值服务及物流信息服务与支持物流的财务服务的收益只占15%。增值服务主要是货物拆拼箱,重新贴签/重新包装,包装/分类/并货/零部件配套,产品退货管理,组装/配件组装,测试和修理。原因是:一方面,多于一半的物流服务商认为企业将内物流外包的计划;另一方面,企业认为我国缺少高水平的物流服务商,再加上企业认为自己有条件把企业内物流做好。 在这种状况下,物流服务商所提供的物流服务只能局限在相对低利润的物流服务上,一直到客户愿意外包增值服务为止。就目前的发展状况而言,我国物流企业与真正意义上的第三方物流仍有相当长的距离。 (3)整个第三方物流市场还相当分散,第三方物流企业规模小,没有一家的物流服务供应商拥有超过2%的市场份额。 (4)物流服务商认为阻碍其发展的一个最大障碍是很难找到合格的物流管理人员来推动业

中国商务旅游的发展概况

中国商务旅游的发展概况 行业:服务信息来源:百度发布时间:2010-12-13 打印转发关闭 中国宏观经济和政局的稳定发展为商务活动的活跃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当中国的旅游业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行着日新月异的变化时,商务旅游作为旅游高端市场的主力军日趋显现出优势和潜力,商务旅游正成为一块利润丰厚的蛋糕,且极具成长性。美国运通公司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中国商务旅游市场的发展潜力惊人,规模已经达到法国、德国等欧洲主要国家的水平,如果保持目前的增长幅度,将在今后5年内翻一番,成为世界第三大商务旅游市场。总的来看中国商务旅游市场呈现出以下一些特点: 1、市场规模逐年增大 专家预测,如果全国4000万商务人士按每人每年平均出行三次计算,全年商务旅游总量可达1.2亿人次左右。国家旅游局2003年的一份资料显示,中国每年国际商务旅游支出超过357亿元,占亚洲商务旅游市场的17%,目前我国因公出境包括公务和商务考察的人数已占出国人数的53.3%;中国国内商务旅游支出则高达1700亿美元,约占国内整个旅游市场的30.5%,并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国家旅游局发布的消息,从我国入境旅游市场的结构中分析,商务及会议旅游共占39.9%,已接近或超过一些发达国家的水平。近年来,中国在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成绩显著,与中国通航的国家越来越多,航线越来越长。中国相对齐备的涉外旅游服务系统也为商务旅游提供了便利。中国经济的发展以及在中国境内的各项展览、会议等都成为吸引商务旅游人士的重要磁石。据国际会议协会预测:“中国有可能成为二十一世纪国际会奖旅游(会展旅游和奖励旅游的合称)首要目的地”,而中国加入WTO、2008年奥运会及2010年世博会的申办成功更为中国商务旅游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2、收入稳定 由于商务旅游是以商务或者其他特定的活动目的为导向,因此通常商务旅游的时间随意性低,事前计划性强,而且活动具有重复性(尤其是年会、大型活动都有固定的时间或者预先设定的时间,经过一定固定的时间间隔就会再次举行)。这就形成了商务旅游的稳定性的特点:一方面由于时间固定,一般来讲它不会受到气候条件或者一些不利条件(如交通不畅等因素)的影响,是旅游市场中最稳定的一个细分市场。另一方面,商务活动的重复性使商务旅游能够产生稳定的旅游客流和收入,而没有其他旅游项目的明显的季节性和淡旺季的差异。 3、利润丰厚 商务旅游的消费者构成的特点决定了其中自费的比重不大,并且通常商务旅游者所产生的费用是依照所在组织的内部规定或者商务活动的级别标准而确定,价格因素并不是决定性因素,因此相对于休闲旅游而言,商务旅游者的消费能力更高。从两种类型旅游的目的上来看,商务旅行者更看中的是服务质量、效率和便利性。据统计,商务客人的人均日消费额比观光客人要高出23%。此外,商务旅游者在目的地的停留时间也相对较长。所以,一般来说商务旅游的利润率高达20%~30%,远远高于一般休闲旅游的利润。

中国物流现状分析及改进策略研究

中国物流现状分析及改进的研究 【摘要】物流业作为新兴的服务性行业,被认为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和基础产业,其发展程度成为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但我国物流业在发展过程中却面临着许多问题:专业化、网络化和社会化程度不高;物流产业设备陈旧落后;服务水平低,对物流成本与国民生产总值的认识不足;缺乏完善而有效的行业协调机制。物流产业市场机制不健全,缺乏高效的现代物流体系;增长方式仍然处于粗放式经营的层面等。同时,由于国际物流与国内物流正在发生实质性的融合,国内物流产业越来越朝着集约化与协同化、信息化、服务优质化、绿色化和国际化的趋势发展。因此,完善发展现代物流的宏观环境,设计好物流业的发展模式显得尤为重要。基于上述对我国物流业的分析,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首先,对我国物流业的管理现状及特征进行了分析,找出我国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其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其次,提出发展我国物流业和改变我国物流管理现状的途径,评价了发展物流业的途径的可行性;最后,提出了发展我国物流业的改进策略。只有这样,才能缩小与国外的差距,促使物流业有一个更广阔的发展前景,带动国民经济发展。 关键词:中国物流;现状分析;改进策略;

China's current situation analysis and improvement of logistics Abstract As a new logistics industry of the service industry, is considered to be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economy of the artery and fundamental industry, the development degree become a national modernization degree and the important sign of the comprehensive national strength. But in the process of the development of logistics industry in our country is faced with many problems: professional, networked and socialization is not high, Logistics industry equipment behind The Times; The service level of the logistics cost low, with GDP, inadequate understanding; The lack of perfect and effective industry coordination mechanism. Logistics industry market mechanism is not sound, the lack of efficient modern logistics system; Growth mode is still in the vulgar management level, etc. At the same time, because of the international logistics and domestic logistics is undergoing substantial fusion, the domestic logistics industry more and more intensive cooperation and turn toward, information, service superior electron particle materialization, greening and the trend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development. Therefore, the complete development of modern logistics macro environment, the design of the logistics industry development model of good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logistics industry in China,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following aspects, firstly, to our country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management of the logistics industry and analyz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na's logistics development, and find out the problems and analyzes the problems of; Secondly, put forward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logistics industry and change our logistics management situation of the way the development of logistics industry, and evaluate the feasibility of the way; Finally, the countermeasures for developing China logistics strategies. Only in this way can we narrowed the gap with foreign, prompting the logistics industry have a wider development prospects , driving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economy. Key words:China logistics;Logistics to analyze the current situation; Improvement strategies;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