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七年级语文木兰诗2

七年级语文木兰诗2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木兰诗》同步练习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木兰诗》 同步练习 5.《木兰诗》,选自________朝________编写的________,是________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与《孔雀东南飞》并称乐府双璧。 6.根据课文内容默写。 ①写木兰从军后艰苦的战地生活的对偶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用比喻方式赞颂木兰勇敢善战、能力不逊于男子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写木兰出征前紧张、周密准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写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写木兰奔赴战场的矫健雄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写木兰同乡、一家人高高兴兴迎接的句子是:__ 7.请用上以下三个词语发挥你的想象写一段话。 凯旋万水千山扑朔迷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在中国历史上,像木兰一样的巾帼英雄还有哪些?请你简述

一个巾帼英雄的故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内阅读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9.用一句话概括这两段诗的主要内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中语文 木兰诗

《木兰诗》练习题 [基础巩固] 1.给下列加点的字词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机杼( ) 鞍鞯( ) 胡骑( ) 金柝( ) 策勋( ) 赏赐( ) 理云bìn( ) pèi头( ) 扑shuò( ) 雄chí( ) 阿zǐ( ) 2.形似字注音组词 拆( ) 戎( ) 傍( ) 折( ) 戍( ) 滂( ) 柝( ) 戊( ) 榜( ) 析( ) 戌( ) 谤( )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木兰当户织( ) 昨夜见军帖( ) 旦辞爷娘去( ) 万里赴戎机( ) 著我旧时裳( ) 安能辨( )( )我是雌雄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愿为市鞍马市:买东市买骏马市:集市 B.出郭相扶将郭:外城木兰不用尚书郎不用:不愿作 C.朔气传金柝朔:北方策勋十二转策勋:记功 D.军书十二卷十二卷:十二本赏赐百千强强:有余 5.填空。 ①.《木兰诗》选自朝(人名)编的《》,这是朝时期北方的一首民歌。全诗通过叙述花木兰的故事,塑造了一个英勇善战,勤劳能干,的女英雄形象。

②.写木兰出征前紧张、周密准备的句子是: ③.写木兰从军后艰苦的战地生活的对偶句是: ④.赞颂木兰谨慎、聪明、勇敢、能力不逊于男子的议论句是 ⑤.写木兰矫健雄姿的句子是: ⑥.写木兰一家人高高兴兴迎接她回家的情景的句子: ⑦.诗中的、一句,用和的修辞手法,十分概括地描写了战争的旷日持久,激烈悲壮。 ⑧.成语扑朔迷离源于木兰诗中的,一句诗文。 6.对诗句品味有误的一项是( ) A. 万里赴戎机: 万里极言征程之远,赴表现动作之迅速、果敢。 B. 关山度若飞:跨越飞和山,像飞一样,展现了木兰的矫健雄姿。 C. 朔气传金柝:朔,指北方。用打更的声音在寒气中传送,表现军旅生活的单调、无聊。 D. 寒光照铁衣:用寒光和铁衣,展示边关将士的英武风采。 7.写出下面诗句的大意。 ①.爷娘问女来,出郭相扶将 ②.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雌雄? [能力提升] (一)阅读课文第六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 1.用一句话概括这段话的段意 2.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动词填写 ①描写爷娘: ②描写阿姊: ③描写小弟: ④描写木兰:

木兰诗的朗读技巧

木兰诗的朗读技巧 木兰诗朗读技巧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平缓、忧愁、坚定)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紧张、缓慢与征战豪迈并具)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悲壮、缓慢)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悲壮、豪迈,语速较快)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欢快、热烈、高兴)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自豪、俏皮) 译文: 织布机声一声接着一声,木兰姑娘当门在织布。没听见织布机的声音,只听见姑娘在叹息。 问姑娘在想什么,问姑娘在思念什么。姑娘并没有想什么,姑娘并没有思念什么。昨夜看见征兵的文书,知道可汗在大规模征募兵士,那么多卷征兵文书,每卷上都有父亲的名字。父亲没有长大成人的儿子,木兰没有兄长,木兰愿意去买来马鞍和马匹,从此替父亲去出征。 到东边的集市上买来骏马,西边的集市买来马鞍和鞍下的垫子,南边的集市买来嚼子和缰绳,北边的集市买来长鞭(马鞭)。早上辞别父母上路,晚上宿营在黄河边,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听到黄河汹涌奔流的声音。早上辞别黄河上路,晚上到达黑山(燕山)脚下,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听到燕山胡兵战马啾啾的鸣叫声。 不远万里,奔赴战场,像飞一样跨过一道道的关,越过一座座的山。北方的寒风中传来打更声,清冷的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铠甲。将士们经过无数次出生入死的战斗,有些牺牲了,有的许多年之后得胜而归。 归来朝见天子,天子坐上殿堂(论功行赏)。记功木兰最高一等,得到的赏赐

初中语文教案范例《木兰诗》

初中语文教案范例《木兰诗》 1. 题目:《木兰诗》 2. 内容: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3.基本要求 (1)朗读主要语句 (2)分析木兰人物形象 (3)配合板书讲授课程 《木兰诗》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朗读课文,划分课文结构并理解课文大意,学习互文的修辞手法,体会木兰的人物特点。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探究,掌握木兰的人物特点,学习互文修辞,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木兰所代表着中华民族勤劳勇敢、善良质朴的优秀品质,体会诗歌所塑造的巾帼女英雄形象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自主探究,掌握木兰的人物特点,学习互文修辞,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 通过自主探究,掌握木兰的人物特点 三、教学方法 1、讲授法 2、谈话法 3、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通过复习上节课内容(课文层次),引出问题“木兰替父从军做了哪些准备”

引入教学内容,今天就让我们继续来学习《木兰诗》 (二)新授课程 1、整体感知 (1)提出问题,归纳句段 提问方式:“请大家带着这样一个问题朗读课文:木兰替父从军做了哪些准备” (2)翻译对应句段,引入“互文”的修辞手法 提问方式:“我们都找到‘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谁来翻译一下呢” (3)巩固提高,寻找同类语句 提问方式:“细心的同学不难发现,文中多处运用互文的修辞手段,谁能找到呢?” 2、深入研读 (1)小组讨论,探究木兰形象 小组分享,有重点句段深挖人物形象特点 (2)教师总结,概括形象 教师评价小组讨论成果并归纳人物形象 (3)再读课文,深化主题 (三)巩固小结 回顾课文内容,升华情感 (四)作业布置 找出诗歌中的修辞手法,整理在一张纸上,下节课讨论。

七年级语文《木兰诗》原文及翻译

七年级语文《木兰诗》原文及翻译 木兰诗 唧(j 1 )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zhù) 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ti e ),可汗(kè hán) 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wèi)市鞍(a n)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ji a n) ,南市买辔(pèi) 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ji a n ji a n)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jì) 鸣啾啾(ji u ji u )。 万里赴戎(róng) 机,关山度若飞。朔(shuò) 气传金柝(tuò) ,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qiáng)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ji a ng);阿姊(z 1 )闻妹来,当户理红妆; 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huò huò) 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 (zhuó) 我旧时裳(cháng) 。当窗理云鬓 (bìn),对镜帖(ti e )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双兔傍(bàng) 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词句注释 唧(j 1 )唧:纺织机的声音。一说为叹息声,意思是木 兰无心织布,停机叹息。首句一作“唧唧何力力”。 当(d a ng)户:对着门或在门旁,泛指在家中。 机杼(zhù) 声:织布机发出的声音。机:指织布机。杼:织布的梭子。 惟:只。 何:什么。 忆:思念,惦记 军帖(ti e ):征兵的文书。 可汗(kèhán) :古代西北地区少数民族 对君主的称呼。大点兵:大规模征兵。 军书十二卷:征兵的名册很多卷。十二,表示很多,不是确指。下文的“十年”、“十二转”、“十二年”,用法与此相同。 爷:和下文的“阿爷”一样,都指父亲。当时北方呼父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练习:10《木兰诗》1

第10课 随堂十分钟 课时1 基础达标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军帖.()鞍鞯.()胡骑.()燕.山()辔.头( 戎.机()朔.气( ) 金柝.( ) 云鬓.( 2.解释下面加点字词的意思。 (1)愿为市.鞍马()(2)旦.辞爷娘去()(3)万里赴戎机 ..()(4)朔. 气传金柝()(5)策勋 ..十二转()(6)著.我旧时裳() 3.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今含义差别最小的一项是() A. 卷卷有爷.名 B. 旦辞.黄河去 C. 著我旧时裳. D. 双兔傍地走. 4.下面诗句的朗读节奏停顿无误的一项是() A.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B. 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C.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D.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5.解释下面的诗句。 (1)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2)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3)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4)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6.文学常识填空:《木兰诗》选自_____(朝代)________编的________,它是________时期的一首北方民歌。 7.理解文意,按要求默写。

(1)《木兰诗》写木兰从军缘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木兰诗》诗中描写边塞战地夜景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木兰诗》写战争旷日持久、激烈悲壮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木兰诗》写木兰立功之大、天子赏赐之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5)成语“扑朔迷离”源于《木兰诗》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 课内精读 8.本诗记叙了木兰的哪些故事?请简要概括。 9.下面对诗句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万里赴戎机”:“万里”极言征程之远,“赴”表现动作之迅速与豪迈。 B.“关山度若飞”:跨越关和山,像飞一样,展现了木兰的矫健雄姿。 C.“朔气传金柝”:用打更的声音在寒气中传送,表现军旅生活的单调与无聊。 D.“寒光照铁衣”:用寒光和铁衣,衬托展示边关将士的英武风采。 10.第3段对木兰征途的环境描写有何作用? 11.诗歌对木兰的十年征战经历的描述属于详写还是略写?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12.诗歌写木兰还乡与亲人团聚,运用排比手法?有何表达效果? 13.诗歌结尾的一段吟唱,起什么作用? 14.千百年来,木兰的形象一直深受人们喜爱,你认为原因有哪些? 课时2 拓展阅读 冯婉贞 咸丰庚申,英法联军自海入侵,京洛骚然。 距圆明园十里,有村曰谢庄,环村居者皆猎户。中有鲁人冯三保者,精技击。女婉贞,年十九,姿容妙曼,自幼好武术,习无不精。 一日晌午,谍报敌至①。……婉贞微叹曰:“吾村亡无日矣。吾必尽吾力以拯吾村”于是集谢庄少年之精技击者而诏之曰:“与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②?诸君无意则已;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③。”众皆感奋④。 婉贞于是率诸少年结束⑤而出,皆玄衣白刃,剽疾如猿猴。去村四里有森林,阴翳蔽日,

初中课文木兰诗

初中课文木兰诗 大家学过木兰诗吗?知道初中课文木兰诗背景资料吗?以下是初中课文木兰诗介绍,请参考!1、作家作品: 《木兰诗》,北朝乐府民歌,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一首优美的叙事诗,又称《木兰辞》。它与《孔雀东南飞》并称为我国诗歌史上的“双璧”。 2、文学常识: 背诵、默写文言文,是很多同学尤其是初一刚刚接触文言文的同学颇感头疼的一件事。那么如何背诵文言文才能更快呢? 首先,不要死记硬背,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文言文,这样才能记得又快又准。 其次,在背诵文言文的过程中还可以采取“抓主要意思”的方法,即将课文按内在逻辑分成几部分,抓住每部分的基本意思,以便于记忆。如《木兰诗》,由于排列整齐,句式相似,其结构本身为背诵扫清了很多障碍。我们在背诵时只要按事情发展列出提纲: 木兰叹息;替父应征;准备出发;战罢归来;天子赏赐;家人团聚。 然后借助每层的主要意思去记忆,便不容易漏掉内容。 第三,对于“前背诵后忘记” 的情况,只要持之以恒地反复诵读,便会逐渐加深印象,以至长久不忘。 3、背景知识: 乐府,原是汉代朝廷的音乐官署,其职责是采集各地民间诗歌和乐曲。后世把这类民歌或文人模拟的作品也称作乐府。《乐府诗集》是一部完备的乐府歌辞总集,其中的民歌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民歌又按地域分为南歌、北歌两大部分。北歌是北方民族的民歌,其特点是题材广泛,格调雄劲,热烈而质朴。 4、木兰诗全文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

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木兰诗》知识点整理

木兰诗 北朝民歌 唧(jī)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zhù)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tiě),可汗(kè hán)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wèi)市鞍(ān)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jiān),南市买辔(pèi)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 )。旦辞黄河去,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jiān jiān )。 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jì)鸣啾啾(jiū jiū 万里赴戎(róng)机,关山度若飞。朔(shuò)气传金柝(tuò),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qiáng)。可汗问所欲,木 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jiāng);阿姊(zǐ)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huò huò)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zhuó)我旧时裳(cháng)。当窗理云鬓(bìn),对镜帖(tiē)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 惊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bàng)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作者介绍】 《木兰诗》是中国南北朝时期的一首北朝民歌,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在中国文学史上与南朝的《孔雀东南飞》合称为“乐府双璧”. 【全文翻译】 叹息声一声接着一声传出,木兰对着房门织布。听不见织布机织布的声音,只听见 木兰在叹息。问木兰在想什么?问木兰在惦记什么?(木兰答道)我也没有在想什么, 也没有在惦记什么。昨天晚上看见征兵文书,知道君主在大规模征兵,那么多卷征兵文 册,每一卷上都有父亲的名字。父亲没有大儿子,木兰(我)没有兄长,木兰愿意为此 到集市上去买马鞍和马匹,就开始替代父亲去征战。 在集市各处购买马具。第二天早晨离开父母,晚上宿营在黄河边,听不见父母呼唤 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黄河水流水声。第二天早晨离开黄河上路,晚上到达黑山头,听 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燕山胡兵战马的啾啾的鸣叫声。

七年级语文木兰诗教案范文

七年级语文木兰诗教案范文 《木兰诗》是中国古典诗歌中一首脍炙人口的优秀诗篇。它以浓挚的感情和铺叙、对照、渲染的表现手法,集中地描绘了一个平凡的女子──木兰代父从军和她解甲还乡的不平凡的经历。准备了以下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木兰诗教案篇一 基于学生对木兰替父从军的了解,可对诗歌内容处理上简洁明快些,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诗歌内容。赏析诗歌的语言艺术,明确多种艺术写作手法。理解木兰替父从军的诗歌主旨。 课时:2课时 教学进展: 导言:同学们都知道“巾帼不让须眉”这句古语吧,在中国古代历就有这么一位好女子,她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立下赫赫战功。她的事迹被老百姓编成民歌广为传唱。她的名字叫花木兰。现在我们就从这首流传于世的北朝民歌《木兰诗》中,来感受一下“巾帼不让须眉”的气魄吧! 1.文学常识:

木兰诗,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是一首北朝民歌。它与南朝民歌《孔雀东南飞》合称文学的“乐府双璧”。 2.字词注音: 鞍鞯(anjian),金柝(tuo),辔头(peitou),云鬓(bin)。 3.全班朗读全文。了解木兰替父从军的事迹。 4.口述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 5.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每段诗歌内容,力求文字简洁、工整,符合文意。 6.木兰替父从军这篇诗歌,它所描写刻画的重点在哪里?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参考答案: 7.从诗歌如此的详略安排上,概括出诗歌的主旨。 参考答案: 这首诗通过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表现了木兰勤劳、智慧、勇敢、坚强和不贪图利禄的高贵品质,以及她爱国爱家的崇高精神。 8.品味诗歌的语言特色:

铺排手法: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反复手法: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夸张手法: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互文手法: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顶针手法:出门看伙伴,伙伴皆惊忙。 9.作业: 小作文:英雄花木兰,战场杀敌寇。(仿民歌形式,可适当运用多种艺术手法,续写木兰在战场上是如何英勇杀敌、保家卫国的。) 字数:100-150字。 教师小结: 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设计他们喜闻乐见的写作内容,激励学生大胆设计勇于开拓。 木兰诗教案篇二

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 木兰诗原文及翻译

木兰诗 原文: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tiè),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ān jiān),南市买辔头(pèi tóu),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jì)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j īntuò),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jiāng);阿姊(zǐ)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zhuó)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bìn),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译文:唧唧的织布声,木兰在对着门织布。听不到织布的声音,只听见木兰的叹气声。 问木兰在想什么,在思念什么呢?(木兰说)我没有想什么,也没有思念什么。 昨夜看见军中的文告,知道皇上(正在)大规模地征兵,征兵的名册有很多卷,每一卷(都)有父亲的名字。父亲没有长大成人的儿子,木兰没有兄长,(我)愿意为此去买鞍马,从此替代父亲出征。

木兰到集市各处买了骏马,鞍垫子,驾驭牲口用的嚼子和缰绳和长鞭。(东、西、南、北市只是一种名叫互文的修辞手法并不是去东、西、南、北市。)早晨辞别父母上路,傍晚宿营在黄河边,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黄河的流水声。木兰早晨辞别黄河上路,傍晚到达燕山头,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燕山胡马的马叫声。 木兰不远万里奔赴战场,像飞一样地跨过一道道的关,越过一座座的山。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清冷的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铁甲战袍。战士们身经百战,有的战死沙场,有的凯旋而归。 胜利归来朝见天子,天子坐在殿堂上(论功行赏)。木兰被记了很大的功劳,赏赐了很多财物。天子问木兰想要什么,木兰不愿做官,只希望骑上一匹千里马,返回故乡。 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着到外城来迎接木兰;姐姐听说妹妹回来了,对着门户梳妆打扮起来;弟弟听说姐姐回来了,忙着霍霍地磨刀准备杀猪宰羊。 木兰回到了原来的房间,打开各个房间的门,坐一会儿各个房间的床,脱去打仗时穿的战袍,穿上以前的旧衣裙,对着窗户对着镜子梳理头发贴饰物。出门去见同去出征的伙伴,伙伴们都很吃惊:同行多年,竟然不知道木兰是个姑娘。 据说提着兔子的耳朵悬在半空中时,雄兔的两只前脚时时动弹,雌兔的两只眼睛时常眯着。雄雌两兔一起并排着跑,怎能分辨得出哪个是雄兔,哪个是雌兔呢? 注释:唧唧(jī jī):织布机的声音。 当户织:对着门织布。 机杼(zhù)声:织布机发出的声音。杼:织布梭(suō)子。 惟:只 女:女子,这里指木兰。

木兰辞朗诵最终稿

《木兰辞》朗诵设计 音乐起(有一个女孩名叫花木兰) 主持人(……) 场景一:征兵 背景布置:音乐(《小刀会序曲》)起,女二号上场(亮相),音乐小刀会序曲后舒缓女二号上,织布动作)。 (女齐)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男齐)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领)(女一号)上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升调结束) (齐颂)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场景二:途中 背景布置:音乐(《踏古·琵琶相》);古筝起开始朗诵; (女领)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女领)东市--买骏马 (副歌:女组1动作)东市买骏马, (女领)西市--买鞍鞯, (副歌:女组2动作)西市买鞍鞯, (女领)南市--买辔头, (副歌:女组2动作)南市买辔头, (女颂)北市--买长鞭。 (副歌:女组2动作)北市买长鞭。 (女二号上) (男领)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齐颂)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女领)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齐颂)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男领)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

鸣啾啾。 (齐颂)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场景三:战场 背景:鼓声起,渐歇,《十面埋伏》起(翁立友)琵琶独奏部分,女二号男装上场,武打动作走台,男兵、女兵、旗手从侧上,走场。 (男领)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慢)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音乐转,《十面埋伏》合唱部分起。 (齐颂)(快)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慢)。 场景四:凯旋 背景:《庆功天仙曲》朗诵竹笛起(女二号上,走台,跪拜等动作) (齐颂)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女领)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女组1)(快)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女组2)(快)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 (男齐)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女领)(女二号)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女齐)(女一号)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齐颂)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女齐)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女一、女二同时动作) (齐颂)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音乐《有一个女孩名叫花木兰》落幕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10课《木兰诗》教案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10 木兰诗 知识目标 1、了解“乐府”的有关知识。 2、体会文章作者对木兰爱国精神的赞美。 3、学习本文排比、对偶、比喻等修辞手法。 能力目标 1、根据上下文揣摩人物心理。 2、体会文章的详略的安排。 3、根据想像扩写课文。 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教学重点 理解木兰的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体会木兰代父从军、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四.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好”字在中国文字中以女子为好,我们常常用很多美好的词语来形容女性,在中国文学作品中,也曾给我们留下很多美好的女子印象。回首五千年灿烂的文明史,出现了许多巾帼英雄,如西汉王昭君戎装跃马抱琵琶出塞和亲,唐代文成公主进藏,秋瑾投身革命为国捐躯等等。当然还有花木兰, 一提起花木兰这个人物,我们心中都有既亲切又遥远的感觉。因为对于木兰,我们中国人真的太熟悉了,但她毕竟生活在千百年前,距我们今天这个时代又实在太遥远了一些。我们还是先来观看一段木兰的影片。 二、背景解题 1、《木兰诗》 又叫《木兰辞》,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是北朝的一首乐府民歌。它产

生的时代众说纷纭,但从历史、地理的条件可以判定出诗可能产生在后魏,这首诗形成于民间,在长期流传过程中,经后代文人的加工润色,被历代传诵,成为我国古典诗歌中一首脍炙人口的优秀诗篇,它和《孔雀东南飞》一起被称为我国诗歌史上的乐府“双璧”,二者异曲同工,交相辉映。它以浓挚的感情和铺叙、对照、渲染的表现手法,集中描绘了一个平凡的女子――木兰代父从军和她解甲还乡的不平凡的经历。 2、《乐府诗集》 是最完备的一部乐府歌辞总集,其中的民歌,较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分南歌、北歌两大部分。北歌,即北方民族民歌,题材广泛,格调雄劲、热烈、质朴。 3、关于乐府诗 继《诗经》《楚辞》之后,在汉魏六朝文学史上出现一种能够配乐歌唱的新诗体,叫做“乐府”,民间歌诗是精华所在, 汉魏六朝乐府是中国文学史上一支奇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直接影响了我国诗坛的面貌。它不仅开拓出了五言诗的新领域,而且对七言诗、歌行体以至律绝,都起了桥梁的作用。 三、初读课文,扫清字词 机杼Zhù可汗kè hán 鞍鞯ān jiān 辔头Pèi 燕山yān 胡骑jì戎机róng 朔气Shuò 金柝tuò红妆zhuāng 著我旧时裳Zhuó傍地走bàng 四、整体感悟,概括文章大意 这首诗叙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诗中叙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 五、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初步理解串译文章。 唧唧唧唧,木兰对着门在织布。听不到织布的声音,只听见姑娘的叹息声。 问姑娘你这样叹息是在思念什么,在回想什么呢?(木兰回答道)木兰没有思念什么,也没有回想什么。昨夜我看见军中的文告,知道皇上在大规模地征兵,征兵的名册很多卷,上面都有父亲的名字。父亲没有大儿子,木兰没有兄长,愿意为此去买鞍马,从此替代父亲去应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马鞍下的垫子,南市买驾牲口用的嚼子和缰绳,北市买驾牲口的鞭子。早上辞别父母上路,晚上宿营在黄河边,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黄河的流水声。早上辞别黄河上路,晚上到达黑山头,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8 木兰诗

8木兰诗 课题木兰诗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2课时 课时 分配 建议本课依据学情分课时。第一课时进行自主学习反馈及整体感知、结构梳理。第二课时进行课文具体感知的交流展示及当堂检测。可适当调节。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积累文言知识。 2.了解北朝民歌的特点和常用的修辞手法。 3.背诵全诗。 过程与方法 1.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语言特点。 2.了解课文中运用的一些修辞手法。 3.赏析花木兰这一人物形象。 4.复述故事情节。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 感受木兰孝敬父母、报效国家、勤劳朴实、坚毅勇敢的优秀品 质。 课 前 预 习 作品 简介 《木兰诗》又叫《木兰辞》,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与《孔雀东南飞》并称为我国诗歌史上的“乐府 双璧”,是北朝乐府民歌的代表作。 写作 背景 《木兰诗》选自《乐府诗集》卷二十五(中华书局1979年版)。其产生的时代背景众说纷纭,但据其最早著录于陈释智匠所撰的《古今乐录》,可 证其产生之时代不晚于陈。诗中称天子为“可汗”,征战地点皆在北方,则 其产生之地域在北朝。诗中有“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但闻燕山胡骑 鸣啾啾”语。黑山即杀虎山,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东南,距离黄河不远。 燕山指燕然山,即今蒙古境内的杭爱山。据此,《木兰诗》中之战事,当发 生于北魏与柔然之间。柔然是北方游牧族大国,立国一百五十八年(394— 552)间,与北魏及东魏、北齐曾发生过多次战争。而最主要之战场,正是

黑山、燕然山一带。 文体知识 乐府本是汉武帝设立的音乐机构,其职责为训练乐工,制谱度曲,采集民间歌谣等。后人将乐府中收集编录的诗称为“汉乐府诗”,简称汉乐府。六朝时, 乐府乃由机关的名称变为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的名称。 读准字音唧.唧(jī)机杼.(zhù)军帖.(tiě)可汗 ..(kè hán) 鞍鞯 ..(ān jiān)辔.头(pèi)溅.溅(jiān)燕.山(yān)啾.啾(jiū)朔.气(shuò)金柝.(tuò)策勋.(xūn)霍.霍(huò)阿姊.(zǐ)云鬓.(bìn) 重点实词赏赐百千强.:有余。胡骑.:战马。 木兰不用 ..尚书郎:不愿意。愿.驰千里足:希望。 出郭.相扶将:外城。双兔傍地走.:跑。 著.我旧时裳:穿。朔.气传金柝:北方。 军书十二 ..卷:表示多数,不是确指。卷卷有爷.名:古义指父亲。 通假 字 对镜帖.花黄(同“贴”,粘贴) 古今异义木兰当户.织(古义:门今义:门第) 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古义:只今义:表转折,但是)出郭.相扶将(古义:外城今义:姓氏) 双兔傍地走.(古义:跑今义:行走) 赏赐百千强.(古义:有余今义:强壮,强大) 策勋十二转.(古义:次今义:旋转) 雌兔眼迷离 ..(古义:眯着眼今义:模糊而难以分辨清楚) 一词多义东市.买骏马(名词,集市) 愿为市.鞍马(动词,买) 昨夜见军帖.(名词,文告) 对镜帖.花黄(动词,同“贴”,粘贴)将.军百战死(名词,将领) 出郭相扶将.(动词,搀扶) 不闻机.杼声(名词,织布机) 万里赴戎机.(名词,重要的事务)

木兰诗朗诵串词

木兰诗朗诵串词 木兰诗朗诵串词一戎马关山报国志,魂牵梦绕女儿情。一身戎装透出一股勃发的英雄气,我们看到的是英姿飒爽的少年将军,而对镜疏理云鬓,秋波顾盼流转,我们看到的则是一位楚楚动人的闺中女红妆。这二者在花木兰身上的统一,世世代代向人们传达着这样的信号:中国女性的伟大、坚韧与温情。下面请听诗朗诵——木兰诗。 木兰诗朗诵串词二 接下来让我们欢迎*****为我们带来家喻户晓的北朝乐府民歌《木兰诗》,这首诗详细的介绍了花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建功受封,辞官还家的经过。借此表达出对古代妇女潜在智慧与卓越才能的充分肯定与敬佩。下面请听诗朗诵——木兰诗。 木兰诗朗诵串词三 谁说女子不如男?木兰替父上战场,这是我国的一个巾帼英雄花木兰的故事,她的名字在时代的长河中流淌,使人们心中的一个英雄形象,我国许多文人都写过她,下面请听诗朗诵——木兰诗。 木兰诗朗诵串词四 谁说女子不如男?木兰替父上战场,这是我国的一个巾帼英雄花木兰的故事,她的名字在时代的长河中流淌,使人们心中的一个英雄形象,我国许多文人都写过她,下面请听诗朗诵——木兰诗。 【拓展延伸】 《木兰诗》 北朝民歌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 愿驰明驼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

七年级语文:《木兰诗》教学设计10(实用文本)

初中语文标准教材 七年级语文:《木兰诗》教学设计10(实用文本) People need to communicate and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and language is the bridge of human communication and the link.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专业教学设计系列下载即可用 --- 七年级语文:《木兰诗》教学设计10(实用 文本) 木兰诗 [教学目标及重点] l.诵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2.理解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的形象,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精神。 3.学习本文详细得当的叙事方法,领会故事情节曲折,富于戏剧性,充满传奇色彩的特点。 [教学课型及课时] 1.教读课 2.一课时 [媒体设计] 1.多媒体:选取材料制作成课件 2.录音机:伴奏带。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木兰这个人物吗?哪一个同学给大家讲一下

关于木兰的故事?(学生讲故事)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流传了一千多年,你认为木兰成为世世代代人们所景仰的英雄人物的原因在哪里?(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要点)木兰是一位爱国的女英雄。她替父从军,是出于关心国家安危,体恤父亲年迈力衰;她不畏艰苦,勇敢作战,是出于保卫家乡、保卫祖国的坚强意志;她厌弃高官厚禄,而渴望过和平劳动的生活——这些,都表现了人民英雄的本色,也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意愿和理想。好,我们就来共同看一看《木兰诗》中是怎样塑造木兰的形象的。 二、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解决生字词。 2.解题:《木兰诗》是一首什么题材的诗?作品时代怎样? 明确:(用课件打出) 《木兰诗》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是一首北朝乐府民歌。它产生的时代众说纷纭,但从历史地理的条件可以判定事和诗可能产生后魏,这诗产生于民间,在长期流传过程中,有经后代文人润色的痕迹,但基本上还是保存了民歌易记易诵的特色。 《乐府诗集》是最完备的一部乐府歌辞总集,其中的民歌,较

七年级语文木兰诗新人教版

木兰诗 一、说教材 《木兰诗》是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古诗,学生在初一年级上册已接触过古诗词,对古诗词的格式、语感和朗读方法有一定的认识。《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诈长篇叙事民歌,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封,辞官还家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本诗为民歌,结构分明,语言朴素,感情浓郁,适于吟诵,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语感。 二、说教学目标的确定 1、依据 新课标主张中学语文教学应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语感,发展学生的思维和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初中古诗文的教学,则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与语感为主体并适当积累一定的文言文词句知识,使学生对中国古文学有所了解,我个人理解,就是要使学生对古诗文要“想读”、“会读”、“熟读”、“解读”。至于本课,语文通俗,所以计划以“熟读”、“背诵”为重点。 2、学生分析 新课改提倡以学生为学的主体,课堂上主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因此,对学生现状的分析必不可少。《木兰诗》面对的学习群体是一群13岁左右的少男少女,他们成长在丰衣足食的20世纪90年代,受经历和知识水平所限,对本诗中作

者要表达的深层理解必然有一定的难度,而且学生群体中按学习能力,感悟能力区分又有几个不同层次,所以教师必须灵活设置教学过程,精心安排问题,做到兼顾全体---“优等生吃好,中等生吃饱,次等生吃了”。比如简单的问题,由全体学生同步完成;稍难的,学生间讨论,教师点拨;难点,则在教师的启发下进行探讨。另一方面,教师也要回应学生当堂提出的各种问题,就此展开新讨论,或安排课后的活动。 3、确定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教师引导学生掌握以下内容: 知识目标: 1.文言知识,初步了解一些文言句式。 2.初步了解民歌的特点和常用的修辞手法。 3。感受花木兰的女儿情,英雄气,了解她的智慧,胆略和才能。 4背诵全诗。 能力目标: 1。从整体上把握诗歌的内容,准确、完整地复述课文,提高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学习本文叙事详略得当的写法,体会其效果。 3。培养学生独立研究、合作探究的能力。 教学重点: 1、背诵古诗。

人教版初一语文(下)第10讲:《木兰诗》——(教师版)

木兰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通过反复诵读,体会文章的节奏美和音韵美,培养语感,提高记诵能力。 2. 引导学生领会故事情节富有戏剧性、生动性的特点。 3. 引导学生加深体会本文详略处理得当的写作特色。 4. 了解木兰这一巾帼形象,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精神和对和平的向往。 一、作家作品 《木兰诗》出自宋代郭茂倩编著《乐府诗集》。 乐府是汉朝的音乐机关,任务是制定乐谱、采集歌词和训练乐工。专门收集民歌,后来把乐府官署所采集、创作的歌词也称“乐府”或“乐府诗”,成为了一种音乐性的诗体。 《木兰诗》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它与南朝的<<孔雀东南飞>>被誉为“乐府双璧”。 二、乐府诗的特点 1.叙事性强,人物性格鲜明和完整的故事情节。 2.运用多种艺术手法来描写人物,如个性化的对话,人物行动和细节的描写等。 3.形式多样。有四言、五言、杂言。五言是乐府民歌的创新。 4.有丰富奇特的幻想,具有浪漫色彩。 三、艺术特色 1、叙述情节详略得当,突出人物性格的丰富性。 2、具有民歌风格。(语言生动质朴,运用顶真、问答、排比、复沓、对偶等句式) 3、风格明朗刚健,质朴生动。 四、整体感知 (1)代父从军,踏上征途 (2)奔赴前线,十年征战 (3)还朝辞官,家人团聚 (4)吟唱比喻,赞美木兰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木兰诗》优秀教案

木兰诗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木兰诗》有关的文学常识;反复诵读,理清故事基本脉络,背诵;体会木兰替父从军的高尚情感及爱国热情。总结本文特色;掌握“互文”“复沓”“对偶”“排比”等句式特点,并展开联想和想象活动。 2 反复朗读,理解性背诵,讨论理解作品思想。 3学习古代劳动人民勇敢乐观的爱国精神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教学重点:复述故事,理解木兰的人物形象及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了解作品;学生疏通文义;整体把握故事情节。 教与学互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知道木兰这个人物吗?下面请几个同学给大家讲一下关于木兰的故事。(学生讲故事)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流传了一千多年,你认为木兰成为世世代代人们所景仰的英雄人物的原因在哪里?(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要点)木兰是一位爱国的女英雄。她替父从军,是出于关心国家安危,体恤父亲年迈力衰;她不畏艰苦,勇敢作战,是出于保卫家乡、保卫国家的坚强意志;她厌弃高官厚禄,而渴望过和平劳动的生活——这些,都表现了人民英雄的本色,也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意愿和理想。美国迪斯尼公司还将她的艺术形象搬上了银屏。请看大屏幕。(大屏幕上打出几个精彩的镜头。)看后,自然的导入新课。 2、简介《木兰诗》及《乐府诗集》(用课件打出) 《木兰诗》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是一首北朝乐府民歌。它产生的时代众说纷纭,但从历史地理的条件可以判定事和诗可能产生后魏,这诗产生于民间,在长期流传过程中,有经后代文人润色的痕迹,但基本上还是保存了民歌易记易诵的特色。 《乐府诗集》是最完备的一部乐府歌辞总集,其中的民歌,较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民,分南歌、北歌两大部分。北歌,即北方民族民歌,题才广泛,格调雄颈、热烈、质朴。 《木兰诗》产生的时代,当在西魏。那时正是南北朝时期南北对峙,战争是北朝社会一个最突出的现象,整个北朝的历史几乎与战争相终始,在初期“五胡十六国”的130多年中,战争尤为频繁。五六世纪间,我国北方少数民族鲜卑族与柔然族在黑山、燕山地区进行过长期的战争。这与诗里所写的木兰出征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