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政治经济学教案

政治经济学教案

政治经济学教案
政治经济学教案

《政治经济学》

课程教案

(供保险学、国际贸易、市场营销专业使用)

教研室:经济学教研室

教师:原彰

二O一七年十月

教研室主任签名:舒燕

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案首页

教案内页(供参考)

(可加页)

《经济学原理》教案

《经济学原理》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经济学原理》自学指导书 使用专业:专、本科相关专业 课程:经济学原理 教材版本:《经济学原理》卢远瞻汪雄剑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经济学原理》是经济、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属必修课程。该课程包 括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国际经济学、经济学说史、经济史等多门学科,总的指导思想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广泛吸收和正确借鉴西方经济理论和有关学科的优秀成果,密切联系中国改革和发展的实际,倡导科学的求实精神和大胆的理论创新,重视对国内外经济学的最新动态的把握。 二、教学目标与要求 通过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微观经济部分的消费者、生产厂商的行为理论和处于核心的价格理论及贯穿所有的均衡理论,并在微观分析的基础上,对宏观经济的调控的方法、理论等进行学习和探讨。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经济 的基本运行规律,增加对经济社会的了解,树立正确的“三观”。 学习经济学的三个原因: 1、有助于你了解你所生活在其中的世界。 2、它将使你更精明地参与经济。 3、它将使你更好地理解经济政策的潜力与局限性。 三、课程的目的、内容、学习要求和自学时数 第一章导论 (自学时数:4学时,第1周完成) 自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学习了解本课程研究的对象、内容及研究方法;理解经济学的涵义;掌握经济学得原理及研究的方法。 主要内容:经济学和十大经济学原理;经济学的内容和研究方法。 重点与难点: 1、经济学的含义。 2、深刻理解经济学的内容。 3、准确把握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政治经济学网络课程教学安排

政治经济学网络课程教学安排 导论 ●学习目标 认识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发展的理论。 ●本章概述 分析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阐明政治经济学的对象与方法,揭示政治经济学的学科性质和意义。 ●内容提要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产生;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发展的理论;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政治经济学的主要方法是科学抽象法;政治经济学是经济科学中的基础理论学科,具有重要意义。 ●学习时限:3课时 ●本章的重点和难点 为什么政治经济学以生产关系作为研究对象?什么是科学抽象法? ●学习指导 认真阅读、理解知识点,查阅相关背景资料,如果有精力可以阅读课程引注的参考文献。 1.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 ●学习目标: 了解自然分工和社会分工的意义,掌握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的特征,懂得商品经济取代自然经济的历史进步性和商品经济的不可逾越性。 ●内容提要: 本章着重讲述了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产生的基础——自然分工和社会分工以及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各自的特征;并指出商品经济代替自然经济的历史进步性和商品经济发展的不可逾越性。 ●学习指导:

以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产生的社会经济条件——自然分工和社会分工的了解为切入点,在把握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各自的特征基础上,来区分商品经济与自然经济的不同之处及其历史进步性和发展的不可逾越性。 ●学习时限:3课时 ●本单元重点和难点: 下列概念为本单元应掌握的重点内容: 自然分工、社会分工、自然经济、商品经济、私人劳动、社会劳动。另外,商品经济产生的两个基本条件及商品经济发展的历史不可逾越性也是应掌握的重要内容。 2. 商品 ●学习目标: 通过学习马克思对商品的剖析来了解商品所体现的社会生产关系及其运动规律,为进一步学习和掌握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学说以及全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奠定基础。 ●内容提要: 商品是资本主义社会中最普遍、最简单、最基本的经济现象,是资本主义经济的细胞。其中包含着资本主义一切矛盾的萌芽。本章讲述了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生产商品劳动的二重性;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以及价值规律等内容。 ●学习指导: 学习这一章要从构成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为切入点。而且要把使用价值与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联系起来,作为商品的使用价值来研究。在学习交换价值的决定内容时,要注意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资产阶级经济学的区别。掌握和了解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劳动的复杂程度及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深刻理解价格围绕价值的上下波动不是对价值规律的否定,甚至相反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表现形式。 ●学习时限:6课时 ●本单元重点和难点: 本单元有以下几个重点和难点;(1)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反映的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及价值与使用价值的对立统一关系;(2)劳动二重性学说的内容;(3)商品价值量的决定和运动规律;(4)价值规律的内容、作用形式及作用。 3.货币 ●学习目标: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教案(全)

★★★★★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教案 上篇总论 第一讲导论(3学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之一,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深刻、最全面、最详细的证明和运用。本章主要阐明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方法。 第一节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一、政治经济学的产生 (一)“经济”的最初含义 讲解要点:古汉语含义、西方文献的含义 “经济”一词在我国古代汉语中的含义是“经邦济世”、“经国济民”,即治理国家、拯救庶民的意思。在西方文献中,最先使用“经济”一词的是古西腊思想家色诺芬(约公元前面430—354年)。他在《经济论》一书中,首次把奴隶主组织和管理奴隶制经济用“经济”一词来概括,意指家庭管理。现代西方文献中“经济”一词的含义就是从希腊文“家庭管理”演变而来的。 (二)经济学的出现 讲解要点:出现的时期、人物 可供研究的文献资料表明,经济学的出现是在奴隶社会产生以后的事情。色诺芬《经济论》的问世表明西方出现了经济学。之后,亚里斯多德(公元前384—322年)在其所著的《政治学》一书中详细探讨了经济学的对象和任务,认为“经济学”是研究家务,即奴隶主经济问题,他的这种观点在欧洲流行了近两千年。 虽然早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经济学原理就被一些思想家所重视,并对许多重要的经济现象和过程作过考察,但是经济学只是作为一门统一科学的某些要素,远未形成一门独立的科学。

(三)政治经济学的产生 讲解要点:政政治经济学的提出、政治经济学学科产生的脉络、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贡献及局限 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和发展而逐渐形成的。 15世纪末到17世纪中叶,在欧洲流行的重商主义,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进行了最早的理论探讨。法国重商主义代表人物安·德·蒙克莱田(1575--1622年),在其1615年出版的《献给国王和王太后的政治经济学》一书中,最早使用“政治经济学”这一名词。 随后“政治经济学”一词被广泛使用,表示对整个社会经济问题的研究。重商主义最早冲破自然经济束缚,开始从宏观上考察社会经济现象,并提出了一些经济政策,但是,由于这种理论探讨仅局限于流通过程,并且只就考察到的经济现象作些肤浅的解释,未能揭示社会经济关系的本质。因此,重商主义理论只是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前史”。 使政治经济学成为一门独立科学的是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它产生于17世纪中叶,完成于19世纪初期。古典政治经济学在英国是由威廉·配第(1623--1687年)创始,亚当·斯密(1723--1790年)集其大成,大卫·李嘉图(1772--1823年)最后完成的。 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主要任务是批判封建社会的经济制度,阐明资本主义生产和分配的规律,为促进资本主义发展服务。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主要贡献是:把理论研究的重点从流通领域转向生产领域,并在一定程度上研究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内部联系,提出了劳动创造价值的观点,继而接触到剩余价值问题。 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局限: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劳动价值理论是不完善的,古典经济学家们都没有考察剩余价值的来源和实质,从而不能揭示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不能把资本主义理解为历史发展中的过渡形式,而把它看作是合乎人性的、合乎自然的、绝对和永恒的社会生产方式。 庸俗政治经济学的出现: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产业革命的发展使机器大工业成为资本主义工业的主要形式,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日益公开化和尖锐化,资产阶级需要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进行辩护的理论,于是,资产阶级庸俗政治经济学便应运而生,并于19世纪30年代取代古典政治经济学而占据统治地位。庸俗政治经济学抛弃或歪曲劳动价值理论,发展了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庸俗成分;不研究经济现象的内部联系,而是根据资本主义经济的表面现象,制造出各种各样的“理论”来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作辩护。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及其根本变革 讲解要点: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激化、空想社会主义的影响、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意义。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许多国家中确立,资本主义内在矛盾日益暴露,工人运动有了迅速发展,迫切需要科学的革命理论进行指导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

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教案第四讲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发展

第四讲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发展 【教学目的和要求】帮助学生正确理解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及其确定的依据,并了解“三步走”的战略步骤;了解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程度,从而坚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信心;加深对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努力提高经济效益这一战略方针的认识;全面把握实现经济发展战略的主要途径。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我国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问题 2、社会主义经济效益的基本理论 3、可持续发展战略 一、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发展战略 “经济发展战略”的由来 “经济发展战略”一词的出现,并把它引入经济学,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首先出现在西方的“发展经济学”中。 早期发展经济学家以美国的罗斯托、刘易斯等为代表,他们提出的经济发展战略主要有:“经济发展阶段论”、“全面大推进战略”、“进口替代战略”、“出口替代战略”、“开放战略”、“稳定和优先发展农业的‘绿色革命’战略”等。 在我国,“经济发展战略”一词最早出现在研究西方经济学的著作中。1981年初,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最早提出。到了1982年12月,党的十二大吸收了近2年的研究成果,制定了我国到本世纪末的经济发战略。 〔一〕经济发展战略的基本含义 1、什么是经济发展战略? “经济发展战略”是借用军事科学中的“军事战略”而言的。在军事科学里,“战略”是相对于战术而言的。毛泽东说过:军事战争的战略问题是研究战争全局规律的。同样经济发展战略也是研究经济发展全局的。概括地说: 经济发展战略,是指根据对制约经济发展的主客观条件的估量,从全局出发制定一个较长时期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所要达到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道路和方法。2、经济发展战略的基本内容 经济发展战略包括相互联系的几个方面: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步骤、战略方针、战略措施等。其中经济发展战略目标是经济发展战略的中心环节。 关于经济发展战略的内容,有的主张四个方面,即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步骤和战略措施;有的认为有三个方面,即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方针。也有甚至主张九个方面。 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战略的形成过程:

“政治经济学1”课程教学大纲

“政治经济学1”课程教学大纲 教研室主任:梁军执笔人:冯玲玲 一、课程基本信息 开课单位:经济学院 课程名称:政治经济学1 课程编号:201005 英文名称:Political Economics 课程类型:学科基础课 总学时:72理论学时:72 实验学时:0 学分:4 开设专业:贸易经济 先修课程:无 二、课程任务目标 (一)课程任务 本课程是一经济学的专业核心课程,也是学习经济学的入门课程。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从基础理论出发,在理论和实践上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框架、基本内容和主要研究方法,建立马克思经济学的整体概念系统,使学生具有分析经济现象、研究经济问题的初步能力。 (二)课程目标 在学完本课程之后,学生能够: 1.描述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 2.应用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论、社会再生产理论等分析现实经济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3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 (一)理论教学的内容及要求 绪论 第一节什么是政治经济学 1.了解国内学术界对“政治经济学”概念的三种解释; 2.掌握在国内,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相对应,主要是指区别于新古典经济学体系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或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3.理解经济学的历史起源。 第二节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1.了解生产关系概念; 2.掌握经济社会发展规律; 3.理解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关系。 第三节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 1.了解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方法可以分解为“生产力—生产关系”原理和“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原理; 2.掌握“生产力—生产关系”原理和“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原理; 3.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基本原理。 第四节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1.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基于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在处理经济社会问题的过程中形成的; 2.掌握“历史与逻辑相统一”、“抽象与具体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3.理解“整体性分析”的研究方法。 第一篇经典理论 第一章商品经济与价值规律 第一节商品与价值 1.了解商品的涵义; 2.掌握商品的二因素、劳动的二重性、商品价值量; 3.理解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贯穿于简单商品经济的始终,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中,它发展成为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的矛盾,其它矛盾也就以更加激化的形式表现出来。 第二节价值形式与货币 1.了解货币的职能; 2.掌握货币的本质、货币流通量规律; 3.理解商品价值形式的发展。 第三节价值规律 1.了解价值规律是支配商品经济运行的基本经济规律; 2.掌握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及其作用形式; 3.理解第二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第四节商品拜物教

《政治经济学教案》word版

政治经济学 导论 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其任务是揭示经济发展和经济运行的客观规律。学习导论要掌握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内容、社会生产方式、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及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经济规律及其特点等,为更好学习这门科学奠定基础。 第一节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一、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人类要生存,就必须要有维持生活的物质资料,除此之外,还必须有生产这些生活资料的生产资料,所以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生存的条件。政治经济学既然是以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而生产关系是物质资料生产的一个重要方面,要理解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首先就要从研究物质资料生产开始。 物质资料生产过程是人和自然之间进行物质变换过程,是人类利用劳动资料,通过有目的的活动,改变劳动对象的存在形态,以满足自身生产和生活需要的过程。物质资料生产过程必须具备三个最基本的要素:人的劳动、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 1.人的劳动,是指具有劳动能力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改造客观物质对象,获得生产或生活资料,使其满足自己需要的有目的的活动。 2.劳动资料也称劳动手段,是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用来对劳动对象进行加工的一切物质资料和条件。劳动资料中最重要的是生产工具,它是直接将劳动传导到劳动对象,对劳动对象进行加工的物件。其次,还包括为加工劳动所需要的其他物质条件,如管道、容器、运输工具、道路、建筑物等,劳动对象,是人的劳动作用于其上的一切物质资料。 3.劳动对象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没有经过人们加工过而天然存在的自然界的物质,如地下埋藏的矿石、原始森林等,这些物质都是自然界固有的。另一类是经过人们劳动加工过的物质资料,如纺织厂的棉花、炼钢厂的生铁等,这类经过人们劳动加工过的劳动对象叫原料。科学技术越发展,劳动对象的范围就越大,生产力水平就越高。 生产过程中的劳动资料与劳动对象的总和统称为生产资料,它是人们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物质条件,而人的劳动则是主观条件。生产过程就是人们借助劳动资料加工于劳动对象,通过自己的劳动生产出劳动产品的过程。任何劳动产品都是这三个简单要素互相结合和作用的结果。 二、社会生产方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人们既要同自然界发生关系,又必然会发生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们如果不以一定的方式结合起来共同活动和相互交换其活动,就不能进行生产活动。所以任何社会的生产都是在一定生产方式下进行的,社会生产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 生产力是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运用生产工具,在进行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能力。生产力反映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生产力水平的高低,表明人们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程度。 生产力是由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构成的。人的因素是指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劳动技能和科学知识,并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者。物的因素是指生产资料,其中生产工具起重要作用。生产力的发展,首先是从生产工具的变化和发展开始的,生产工具有了改进,人的劳动技能才随之普遍提高。生产工具的发展水平是生产力发展状况的集中表现,也是划分各种经济时期的重要标志。

最新政治经济学本科教案

第十一章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及其对经济的干预(3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同学们正确理解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本质,把握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一些新特点;掌握和运用宏观经济理论进行宏观经济分析,探索有效的宏观经济政策。 教学重点: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及现代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 难点:现代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 教学方式:讲授 教学过程 [导入]复习旧课引入新课 [教学内容] 第一节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一、从自由竞争走向垄断 1、资本主义条件下资本集中的两条途径 一是通过竞争中的弱肉强食,即大资本吞并小资本; 二是通过和平方式,即把原来分散的小资本联合起来,以股份公司等形式组成新的更大规模的资本。竞争促使生产和资本的集中。 2、金融资本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最高形式 随着生产领域垄断的发展,产生了银行垄断。银行垄断的出现具有了过去所没有的新作用: (1)银行资本加强了对产业资本的监督和控制。 (2)银行还同那些与自己关系密切的企业结成垄断同盟,促进了生产和资本的集中。 (3)大银行通过遍布各地的分支机构,把社会上的货币集中起来,并通过放贷分配 到社会经济的各个领域,从而掌握了生产资料的分配权。 工业垄断资本和银行垄断资本就结合而成为金融资本,即通常所说的垄断财团或金融财团。金融资本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最高形式。 3、垄断资本主义是资本主义新的发展阶段 由自由竞争向垄断的发展,始终是在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框架之内进行的。 因此,垄断并不能消除资本主义固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的矛盾。 4、垄断价格和垄断利润 在垄断条件下,垄断资本获得了左右市场供求从而操纵价格的力量。凭借对价格的控制,垄断企业可以用垄断加价的方式来剥夺消费者,获得垄断利润。 垄断价格是西方发达国家“滞胀”现象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与发展的过程及原因 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国家和私人垄断资本相结合的一种垄断资本主义。 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经历的三个时期 第一,19世纪70年代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时期。 第二,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主要表现为国家 对整个国民经济进行干预和调节。 第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新发展。 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主要原因 第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资本主义生产资料占有形式发生变化,是国家垄断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总学时数:20 周学时数:2 适用专业:公共选修课 一、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观点,深刻认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把握反映社会化大生产客观要求的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全面认识资本运行的基本问题从而科学认识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坚定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奋斗的理想信念。 二、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研究对象是一定社会生产力状况基础上的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以及与其相联系的经济运行机制。是无产阶级政党领导革命和建设,制定纲领、路线、方针和政策的主要理论依据。广义政治经济学研究各个社会形态下的经济规律,是经济科学的基础理论。 本课程的设置在于使学生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认识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培养和提高正确分析经济现象、经济运行的能力,完整和准确掌握马克思主义、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为毕业后能较好地开展工作,奠定正确的思想立场观点和经济学理论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一方面要使学生受到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教育,认识社会发展的规律,提高思想觉悟,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分析和研究问题;另一方面,要使学生掌握基本经济理论、基本经济知识和主要经济规律,为专业课程学习的深入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以及为将来从事经济工作奠定基础。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正确认识课程的性质、任务及其研究对象,全面了解课程的体系、结构,对课程内容有总体的把握; 2、牢固掌握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深刻理解本课程的基本理论; 3、学会理论联系实际,掌握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实际经济问题;学习掌

政治经济学经典教案

政治经济学经典教案

第一章导论 教学课时: 4 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教学主要让学生了解政治经济学的学科性质,对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任务、研究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和认识。本章要求学生掌握物质资料生产在政治经济学研究中的重要性,以及其本身所包含的内容,其次本章作为开篇之作,还必须掌握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这类基本知识点之间的关联。 教学重点:物质资料生产、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研究任务、对象 作业:1、课本P17-18页的练习题 2、为什么说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基本经济规律 3、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研究对象、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及研究对象 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产生 经济学家谱介绍: 人类社会: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古希腊时期封建社会/ 自然经济(小农经济)商品经 济 经济理论:重农主义、重商主义 要求 1、古希腊思想家对经济活动的探索 自有人类社会以来,就有了经济活动。人类经济思想史上,在西方,最先对经济活动进行分析的是代表奴隶主阶级利益的古希腊思想家色诺芬、亚里斯多德等人,他们认为经济学是研究家庭管理问题,这一时期,经济学还没有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 2、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形成 14世纪-15世纪后,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西欧的产生和发展,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思想家为了证明本阶级利益的合理性,开始对经济问题和经济关系进行专门研究,最早产生了重商主义学派,后来把经济学拓展到研究全社会的经济问题,便产生了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他们代表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在无产阶级与

3 4、商品经济含义、特征 第一节 商品 一、商品的产生和发展 1、命题:商品不是从来就有的 (1)商品: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服务是一种商品? 如果服务用于交易或交换,则也是一种具有特殊表现形式的商品 (2)商品分类:无形商品、有形商品 (3)商品与物品、产品的区别 2、命题:商品时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产物 (1)商品产生过程 (2)商品产生条件:社会分工与私有制 商品产生的必要性条件——社会分工(分工产生交换/交易需求) 商品产生的决定性条件——私有制 社会分工与私有制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产物,都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因此商品时社会生产力长期发展的产物 (3)商品与商品经济(对应于自然经济、小农经济)、市场经济 商品经济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统称 商品经济发展到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时叫市场经济 二、商品的两因素(两要素):使用价值与价值 1、使用价值:物的有用性即使用价值,是一种物体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特性 (1)使用价值由物体的自然属性决定,不同物体因为自然属性的不同,因此使用属性也不同,同种物体有多种自然属性,因此也就具备了多种使用价值 (2)使用价值构成了整个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 (3)商品、物品的使用价值联系与区别 联系:都有使用价值,都有满足人类可利用的自然属性 区别:物品不用于交换,因此物品不存在交换价值 商品可通过交换,来体现使用价值, (物品有价值、商品有价值,物品有使用价值、商品也有使用价值,但是物品不用于交换、商品用于交换,物品不一定凝结劳动,商品一定凝结劳动) (4)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使用价值是商品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没有使用价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案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案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案 邵玉东 (一)使用教材 本课程使用的是《政治经济学》陈征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03年三版) (二)教学参考书 1、郭吴新:《90年代的美国经济》山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1月。 2、余永定:《经济全球化与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2年。 3、周茂荣:《解读新经济》湖北人民出版社,2002年。 4、李京文:《知识经济概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 5、张幼文:《世界经济学》立信会计出版社,2000年。 6、北京大学经济系:《〈资本论〉解义》,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 7、张熏华:《〈资本论〉的脉络》,复旦大学出版社,1987年。 8、马克思:《资本论》人民出版社,1983年。 (三)教学方法 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配合适当案例教学,同时将开展2—3次课堂讨论活动。 (四)教学手段 传统讲授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

(五)考核方式 本课程期末考试为闭卷考试,总评成绩由期末卷面成绩与平时成绩、期中测验成绩三部分加权平均算出,其中期末考试成绩占70%,平时成绩占20%,期中测验成绩占10%。平时成绩根据作业(课程论文)成绩、课堂发言、读书笔记、考勤记录等综合给出。 (六)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方法 1、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掌握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一般原理及其运行机制;资本主 义生产关系的实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发展以及必然为社会主义生产方式代替的规 律; 2、能够运用所学经济理论分析和解决市场经济的一般问题。 3、通过本课程的教学,提高学生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七)其它要求: 1、按时完成课后练习(共三次)。 2、结合本课程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完成课程论文一篇,学期末交任课教师。 3、阅读教师指定参考书籍或其他经济学类书籍,认真做好读书笔记。 4、欢迎并鼓励同学与任课教师进行交流。Email:sddzan@https://www.sodocs.net/doc/ed15579038.html, 导论 教学时数:6学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1、要求学生了解:政治经济学的由来与发展;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经济规律;政治经济学的方法;学习政治经济学的意义;学习经济学的要求。

政治经济学网络课程

政治经济学网络课程举证说明 大学政治经济学网络课程项目组 2002 年 7 月 1 日

指标1:教学设计 1.课程定位 1.1学习对象和基础要求明确 举证要求: 说明课件的使用对象和所需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认证员评价意见 举证材料 本课件使用对象是经济、管理类全日制及函授性质的本科生,要求学生具备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常识,具有高中以上的文化功底和数学知识。 在课程简介中已明确界定。 2.学习动机激励 2.1能运用多种策略激发学习动机 举证要求: 简要说明并例举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策略。 认证员评价意见 举证材料 鉴于政治经济学理论十分抽象,一些现实问题的理解也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吸引学生阅读与思考是网络课程必须解决的问题。例如第3章货币中涉及到价值形式演变问题,在非网络教学中也是一个难点。为了使学生有兴趣深入阅读加深理解,我们以实物图片的形式设计了“简单价值形式”、“扩大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和“货币形式”的等式,图文并茂、引人入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学习向导 3.1必要的自学建议或指导 举证要求: 例举课件中自学建议或指导的容和呈现方式,若无自学建议,请说明。 认证员评价意见 举证材料 在每章知识点前,本课件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容提要、学习指导、学习时限、容概述、重点及难点”等,以利于指导学生自学。另外,每章后面都附有思考题,要求学习思考并回答,如有疑难,可点击思考题获得答案。

4.组织结构 4.1课件的教学组织结构有利于学生学习 举证要求: 简要说明课件的组织结构、学生学习的容安排顺序。 认证员评价意见 举证材料 本课件主要包括首页、课程导航、课程简介、教学大纲、在线学习、经济学家、视频下载、服务支持等几个组成部分,其中在线学习是核心部分。 在线学习的页面显示如上图:左则是树状导航的章节目标题,右面是学习容(知识点),由导论、商品经济篇、经济制度篇、经济运行篇和经济发展篇(计14章)构成。在知识点中,提供了概念、背影资料、政治经济学人物、图片资料、电影资料以及思考题答案等容的超级,供学习时深入阅读。学生可以在学习过程中任意点击左侧树形导航目录,进入或退出有关章节目的学习,或回到主页面及进入其它容。 4.2知识符合本门课程的在逻辑体系和学生的认知规律

政治经济学教学大纲

政治经济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学分:3课程类别: 计划学时:48其中讲课:48 实验或实践:0 上机:0 适用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推荐教材:朱青梅崔京波主编. 政治经济学. 山东人民出版社,2009. 参考书目: 1.宋涛主编《政治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2版; 2. 逄锦聚、洪银兴等主编《政治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2版; 3.张维达主编《政治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年7月第1版; 4.李健英主编《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课程的教学目的与任务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当今社会经济生活中出现的各种现象和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市场经济运行的规律,培养学生运用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一是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二是能够运用这些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基本方法,分析、认识和解决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和社会主义经济特别是有中国特色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现象和新问题;三是争取能够运用这些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基本方法,结合不断发展的经济实践进行理论创新,提出较系统的看法和见解;四是为学习经济类专业的各门课程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并使学生就业后能够较好的适应经济管理工作和经济研究工作的需要。 各章节授课内容、教学方法及学时分配建议 第一章: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建议学时:4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科学准确地把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产生的时代背景和时代特征,以及它的理论来源、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从而使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授课方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 [授课内容] 第一节: 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本科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 Politicai Ecnomics 课程号(代码):10209430 课程类别:学院平台基础课 学时:51 学分:3 指定教材:《政治经济学》(上册)朱方明主编四川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教学目的及要求: 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课程是经济学院所有经济类专业必修的共同课,本课程在一年级第一学期开设。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基本知识和应用能力而设置的专业基础课程。 政治经济学是一门经济理论课程,具有理论性和逻辑性强、主要运用科学的抽象方法分析和研究问题的特点,主要依靠抽象思维能力,透过现象去认识经济事物发展的规律性。因而学习政治经济学课程,最好应具备一定的哲学、社会发展史、自然科学和经济发展及经济运行方面的基础知识。 通过学习,要求学生在学习马克思经济学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掌握一种方法、一种思维的技巧,培养学生用马克思经济学的观点来思考问题。 教学内容及重点要求: 1.导言(四学时) 主要掌握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学习马克思研究政治经济学的方法论,研究生产关系一定要联系生产力和上层建筑;研究生产关系的目的是为了揭示经济发展的规律。 掌握政治经济学、生产力、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经济规律等基本概念和经济原理。 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部分 2.商品和货币(六学时) 本章主要掌握商品的二因素以及劳动的二重性;掌握货币的本质和基本职能。掌握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表现形式及作用。 了解商品价值形式的发展过程和货币的产生。 3.资本的价值增殖过程(四学时) 本章主要掌握剩余价值的产生、本质以及剩余价值规律。掌握资本总公式的矛盾以及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必要条件。掌握工资是劳动力的价值或者价格。 了解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方法和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三个发展阶段。了解工资的主要形式。 4.资本积累过程(四学时) 掌握资本主义的简单再生产与扩大再生产、资本有机构成等基本概念。掌握资本积累是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源泉。掌握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和资本积累的历史发展趋势。 5.资本的流通过程(八学时) 掌握产业资本存在的三种形式及三个阶段;掌握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的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Political Economics 课程编号: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适用专业:经济学、管理学等 先修课程: 后续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转型经济学 总学分:3学分其中实验学分:0 教学目的与要求:政治经济学是本科经济类专业的基础课,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研究在一定生产力状况基础上的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以及与其之联系的经济运行机制,是一门全面揭示人类社会生产关系及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通过这一课程的学习,既可以掌握马克思主义关于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又有助于认识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完整、准确地掌握马克思主义。 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导言政治经济学的对象和任务 一、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 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政治经济学是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研究生产关系。 二、政治经济学研究任务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任务。经济规律涵义、特点。 三、政治经济学方法 唯物辩证法。科学的抽象法。逻辑方法和历史方法的统一。现代科学和经济方法的借鉴和应用。 四、学习政治经济学意义 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重要科学依据。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重要理论基础。树立共产主义世界观的有力武器。学习专业理论的基础。 第一章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

第一节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关系 一、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生产活动 物质资料生产的含义。物质资料生产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生产活动。 二、生产关系 生产关系含义。生产、交换、分配与消费的相互关系。人们在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过程中的关系。 第二节所有制与产权 一、生产资料所有制及其意义 生产资料所有制。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意义。所有权。所有制与所有权的区别与联系。 二、产权和产权制度 产权。马克思主义产权理论。现代西方产权理论。 第三节生产力及其发展途径 一、生产力 生产力。生产力三要素。 二、分工、协作与大机器生产 分工。协作。机器化大生产与生产的社会化 第四节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 一、生产方式 生产方式。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 二、制度创新对生产力、生产关系发展的影响 本章重点:生产力,生产关系,生产力一定要适应生产关系。 本章难点:生产力一定要适应生产关系。 教学基本要求:掌握生产力一定要适应生产关系。理解生产力、生产关系概念和含义。了解所有制与产权含义。 第二章商品和价值 第一节商品及其内在矛盾 一、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 商品经济。商品经济产生的原因。商品经济的特征。 二、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 使用价值。交换价值和价值。交换价值、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关系。 三、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具体劳动。抽象劳动。 四、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个别劳动。社会劳动。 第二节价值量 一、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两种含义及其相互关系 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第二种含义的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政治经济学教案

政治经济学教案

.1.2 第二次产业革命和生产集中引起垄断 ●第二次产业革命的发生及其主要标志 第二次产业革命发生于十九世纪70年代,以电、电机和内燃机 的发明与应用为主要标志,它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重工业比重第一次超过轻纺工业,成为重工业为主导的工业化国家。 ●第二次产业革命的特点

之外还包括利用垄断价格等垄断组织行为占有的非垄断企业雇佣工人创造的一部分剩余价值、普通消费者工资收入以及不发达国家劳动者创造的一部分的剩余价值。 进入壁垒 进入壁垒是影响市场结构的重要因素,是指产业内既存企业对于潜在进入企业和刚刚进入这个产业的新企业所具有的某种优势的程度。换言之是指潜在进入企业和新企业若与既存企业竞争可能遇到的种种不利因素。进入壁垒具有保护产业内已有企业的作用,也是潜在进入者成为现实进入者时必须首先克服的困难。 形成壁垒的原因很多,主要有规模经济、必要资本量及埋没费用、产品差别、绝对费用、政策法律及既存企业的战略性阻止行为等等。 (1)由规模经济形成的进入壁垒。企业在取得一定市场份额前,不能以最低成本生产。而单位产品成本最低时的最小最佳规模(单位生产成本最低时的最小产量)同市场规模(产业需求量)相比,占有很大比重,这样的产业往往集中度很高,也是垄断程度较高的产业。新企业的进入不仅需要大量的投资和较高的起始规模,而且难于站稳脚跟。(2)必要的资本量堡垒。必要的资本量是指企业进入某一产业时最低限度的资本数量。必要资本量越大,筹措越困难,壁垒就越高。(3)埋没费用壁垒。如果在企业能够筹集资金进入,并且在进入早期遭到失败后,能够将设备、厂房按接近于原值的价格卖给其它企业,那么必要资本量的巨额化不能成为强大的壁垒。但如果按比较低的价格出售,或只能转卖一部分设备,剩下的不可能回收的资金称为"埋没费用",因此,埋没费用的大小成为进入壁垒的重要因素。(4)产品差别形成的进入壁垒。产品差别对企业产品的销路和市场占有率有很大的影响,当由产品差别(设计,广告等)形成的成本对新厂商更高时,产品差别才成为进入壁垒。消费者对差别化产品的心理上的认同感颇深。对于原有企业来说,他们在广告宣传上只保持原有的力度或稍加改变即可,无需花费巨额的支出。但对于新企业,万事需从头做起,在解决了设计和制造方面的难点之后,还要想方法便公众相信新企业的产品与众不同,这无疑要比原有企业花费更多的广告和设计费用。例如在汽车和家用电器行业里,原有企业建立了区域性或全国性的推销网和服务网,新企业要建立与之相匹敌的系统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到的。因此原有企业的产品差别程度便成为一道进入壁垒。(5)绝对费用形成的进入壁垒既存企业一般都已占有一些稀缺的要素和资源,购买这些要素和资源所付费用是很大的,这就是绝对费用。相对于新企业,既存企业在绝对费用和资源占有方面有很大的优势,包括对资源的占有、技术、销售渠道和市场的垄断,以及对本行业的专家和技术工人的拥有等各个方面,因而生产、经营和研究开发的成本相对比较低。(6)由法律、行政规制(管制)造成的进入壁垒所谓法律、行政进入壁垒是指为了保证资源有效配置,采取立法形式指导和干预企业进入行为,调整企业关系的公共政策。从现象上看,无论行政性壁垒还是法规性壁垒都要使用一定的强制手段,这是它们的、共同之处。在某些行业内存在的实业许可制、认可制,使得其他企业进入的可能性变得很小。例如煤、电、水等行业的垄断性经营就属于此类,而关税、非关税壁垒这些由国家制度形成的贸易障碍是难以用降低成本或增加广告等促销费用的办法来克服的。(7)既存企业的战略性阻止进入行为原有企业为了巩固自己在市场上的地位,采取各种对策以阻止和威慑新企业的进入。在卖方高度集中的寡头垄断产业中,原有企业互相协调,把利润率限制到自己产业中相当于进入壁垒高度的程度,采取有效的阻止进入政策,并相应地采取一些阻止进入的行动,如一性降低价格,重新获得或强化绝对费用壁垒中原有企业的优势。 进入壁垒是由多个因素结合而成。但即使进入壁垒很高,如果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该产业的利润率和需求成长率都很高,那么也会诱发进入。 从经济上分析,进入壁垒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进入壁垒的存在引起价格扭曲,造成社会福

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史课程教学大纲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史课程教学大纲 the Synopsis of the History of Marxist Economy 课程编号: 课程类别:专业课 适用专业:思想政治教育 先修课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后续课程:西方经济学说史 总学分:3学分其中实验学分:0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体系以及各个原理提出的历史背景和过程,加深学生对于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精神实质的理解,提高学生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自觉性,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本原理分析与研究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的理论与现实课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导言(2课时)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了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体系以及各个原理提出的历史背景和过程,加深对于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精神实质的理解,提高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自觉性,培养学运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本原理分析与研究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的理论与现实课题的能力。 二、基本线索与基本内容:本课程的教授分三部分:第一,介绍马克思与恩格斯创立无产阶级经济学的基本情况:《资本论》的写作过程及其主要内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基石的奠定;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形成;研究和建立广义政治经济学等内容。第二,介绍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在俄国的传播及发展。主要是研究列宁、布哈林、斯大林等人在社会主义

革命与建设过程中形成的经济思想。第三,介绍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及发展,重点是介绍与研究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在中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过程中的发展与创新。 三、研究概况:关于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史的介绍与研究从“五四”运动前后就开始了,至今已经取得了丰硕的理论成果,有力地推进了中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事业的发展,并且在群众的革命与建设实践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目前我国学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通过文本解读的方法,试图结合各个阶段的历史背景去研究马克思、恩格斯及其继承者的经济思想与实践政策;第二,研究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在社会主义国家运用的经验与教训;第三,研究如何将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与我国的改革与发展相结合,以更好地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顺利推进。 四、资料简介:略 五、教学基本要求:了解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的发端(4课时) 第一节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转折 一、一个新的思想体系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是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纪40-60年代创立起来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的创立同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科学社会理论的创新立,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是一个相对于以往的新的思想体系。 二、时代提出的问题 当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它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矛盾也开始激化。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周期性爆发的生产过剩危机;二是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历史向人们提出了一个具有时代意义的重大问题:人类社会向何处去? 三、人类思想发展的必然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批判继承前人思想的基础上,经过长期的革命实践和理论研究,科学回答了资本主义时代提出的问题,揭示了人类社会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建立了无产阶级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使人类思想史进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第二节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转变 一、青年黑格尔派的一员 要了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产生的历史,自然要研究他们的思想转变过程,即他们的世界观如何由唯心主义转变为唯物主义,他们的政治立场怎样由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转变了共产主义。有大学生活期间,马克思曾经是青年黑格尔派的一员,不过,他并没有全盘接受黑格尔的学说,他一开始就不是一个“纯粹”的黑格尔派,一开始就能够对黑格尔哲学抱有分析的态度。 二、研究政治经济学的动因 “物质利益问题”是马克思研究经济问题的“最初动因”,并促使他的思想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三、需要对共产主义做理论论证 现实社会中的物质利益问题促使马克思批判了黑格尔法哲学,而这一批判研究又把他引向对经济关系的研究。1843年10月马克思移居巴黎之后,便开始研究政治经济学。 四、恩格斯的结论 恩格斯也是在40年代初完成从唯心主义到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到共产主义转变的。不过,他经历的道路与马克思不同,他的结论是通过对资本主义经济的亲身考察与分析得出的。 第三节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第一部著作 一、批判政治经济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