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岳麓书社课标版高中历史 必修三第二单元第8课 笔墨丹青教学设计

岳麓书社课标版高中历史 必修三第二单元第8课 笔墨丹青教学设计

岳麓书社课标版高中历史 必修三第二单元第8课 笔墨丹青教学设计
岳麓书社课标版高中历史 必修三第二单元第8课 笔墨丹青教学设计

“笔墨丹青”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欣赏中国绘画的美丽,了解中国绘画起源、发展和演变的历史;

2、通过绘画探究时代变迁的风貌,理解“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

3、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二上学期的学生。高二学生对绘画艺术有兴趣,需要鉴赏方法的指导;对中国古代史有所了解,但尚未形成系统性的认识。

由于本课的知识点比较琐碎,为了有助于学生的理解记忆,我本着“少而精”的原则,精心挑选了11幅国画和1幅油画和同学们共同鉴赏。所选择的作品不仅具有强烈的艺术风格和时代特征,而且紧扣教材,避免增加学生的记忆负担,使学生更能投入到对美的欣赏和探究活动中。

在教学过程中,我利用多媒体素材,将视频、音乐、诗词和图片结合在一起,创设了传统文化的情境。在此情境下,师生共同进行绘画鉴赏,探究历史风貌,感受传统文化。通过课堂学习,同学们不仅增长了知识,而且陶冶了情操,培养了兴趣,增强了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重点难点】

重点:中国画所反映的时代风貌。

难点:中国画的“文人意趣”。

【活动设计】

活动一:鉴赏绘画并分析时代特征;

活动二:想象绘画《临溪抚琴图》,在诗歌朗诵和古琴伴奏下进行欣赏;

活动三:分组讨论中国绘画的特征(通过比较[法国]雷阿诺《弹钢琴的少女》和[中国]《临溪抚琴图》两幅画)。

【板书设计】

第8课笔墨丹青

文化是政治、经济的反映。

一、神灵的居所

二、人间的世界

三、内心的风景

【教学过程】

(课前,播放MTV《半面妆》。)

今天,我们要参观一座博物馆,它的名字叫做“笔墨丹青”。在古代,中国人用毛笔蘸着水墨和颜料,创造了一个神奇的画中世界。南北朝时期,有一位画家叫张僧繇,他曾经在墙上画了四条龙,这个龙摇头摆尾的,非常生动,但是没有眼睛,为什么呢?

(学生自由回答。)

骗谁啊?谁信呐?大家非让他画。没办法,张僧繇就给两条龙画了眼睛。落笔的那一瞬间,突然电闪雷鸣,风雨大作。两条龙乘着风雨,忽悠忽悠地飞上天了。

故事来源于生活,古人确实喜欢画龙凤神仙。中国画的功能,首先是作为神灵的居所。

(幻灯片显示《人面鱼纹彩陶盆》。)

这个陶盆来自于6000年前,画的是什么呢?

(请一位学生鉴赏。)

再看一副战国的帛画《人物龙凤图》。

(幻灯片显示《人物龙凤图》。)

(请一位学生鉴赏。)

世上真的有龙凤吗?有神灵吗?为什么古人相信呢?

(请一位学生回答。)

随着历史发展,文明进步,人的地位提高了,开始“以人为本”。汉代以后,中国画逐渐从神灵的居所转向了人间的世界。

(幻灯片显示《女史箴图》。)

她给你什么感觉呢?

(请一位学生鉴赏。)

我想起了一首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有人知道,陶渊明为什么要隐居吗?

(请一位学生回答。)

如果你生活在魏晋南北朝,你是个有理想有道德的人,你怎么安放自己的节操呢?

(请一位学生回答。)

就是在这个最黑暗的时代,艺术大放光彩。这里有曹植的诗,嵇康的琴,王羲之的书法,顾恺之的画。艺术是人们精神的寄托。有了它,就可以蔑视富贵,可以甘于贫贱,可以不畏强暴,可以自由做人。

没有魏晋,就没有顾恺之。他的画有一个特点,是什么呢?

(答案:以形写神。)

这种强调神韵,富有个性的画就叫做文人画。从此,中国画有了不同的美丽。

(幻灯片显示《簪花仕女图》。)

如何?

(请一位学生鉴赏。)

可见唐朝是一个怎样的朝代呢?

(答案:国家统一,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对外开放。)

白居易说:“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为什么她可以穿这么open呢?

(学生自由回答。)

我们学过北魏孝文帝改革,鲜卑族去哪儿了?

(学生自由回答。)

唐太宗李世民,是汉人吧?他妈妈窦皇后,鲜卑人;奶奶独孤氏,鲜卑人;李世民只有不超过四分之一的汉人血统;娶个老婆,长孙皇后,又是鲜卑人。少数民族的新鲜血液流进了汉族,带来了新的风气,开放、自信、大气、健美,这就是盛唐的气象。

此时还有一位大画家。请你结合教材,欣赏《送子天王图》。然后我要问一个问题。

吴道子画的神仙,就是唐朝人心目中的“男神”“女神”。这说明绘画可以反映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

可见,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那宋朝又如何呢?

(幻灯片显示《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作者是北宋的张择端,画的内容是春天的汴京。这群人在干嘛呢?原来有人在说书,围得是三层外三层啊,精明的小贩趁机摆起了地摊。不远处,有人坐着大车,有人推着小车,也有人挑着担子。能骑马的得是官员,就像这位,他昂首挺胸,志得意满,前面仆人牵着缰绳。他的家眷,因为身份贵重,特意要坐轿子,但是大街上太热闹了,各种吆喝声,叫卖声,车马声。她忍不住打开轿帘,向外张望。它告诉你,宋朝怎么样啊?

(请一位学生回答。)

宋朝的经济很发达,尤其是商品经济的繁荣。有钱就任性啦。他们“能文而不求举,善画而不求售”。此时最发达的文学是宋词,“杨柳岸、晓风残月”,但这个不能中举。画画也不想卖钱,不能升官发财的,为什么要画呢?

(学生自由回答。)

“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不管别人想看什么,我画的,只是自己内心的风景。

(幻灯片显示《溪山行旅图》。)

这座山,给你什么感觉呢?

(请一位学生鉴赏。)

“足蹑平都古洞天,此身不觉到云间。抬眸四顾乾坤阔,日月星辰任我攀。”这种豪气,从何而来呢?

(请一位学生回答。)

同样是山,南宋马远的《山径春行图》又给你什么感觉呢?

(幻灯片显示《山径春行图》。)

(请一位学生鉴赏。)

像这样的风格,就叫做“残山剩水”,马远人称“马一角”,类似的还有“夏半边”。那为什么会这样呢?

(请一位同学回答。)

绘画反映时代,反映人们的想法。不仅是山水,花鸟,石头,竹菊,都是画家内心的风景。明清有一位画家叫八大山人。他的画不好懂。

(幻灯片显示《孤禽图》。)

郑板桥曾经送他一首诗:“国破家亡鬓总皤,一囊诗画作头陀。横涂竖抹千千幅,墨点无多泪点多。”请你结合教材和这首诗,先了解一下八大山人。

请看《孤禽图》。你看到了什么呢?

(请一位学生鉴赏。)

国破家亡,愤愤不平,他为什么不直接说?

(答案:明清之际,专制皇权空前强化,实行文字狱。)

只能用绘画寄托心情。其实,不仅是画家,我们每一个人,生而为人,都有自己的快乐,悲伤,思念和憧憬,我们都需要精神的家园。

明清的时候,经济特别繁荣,老百姓也要有精神的追求。明清的小说,《水浒传》啊《西游记》啊《红楼梦》啊,都有小说的插图。过年的时候,家里要贴年画。

(幻灯片显示《莲年有余》。)

它表达了什么心情呢?

(请一位学生鉴赏。)

今天的参观就到这里了,一起来回忆一下。

那中国人呢?南宋有一副名画,《临溪抚琴图》。如果是你,会怎么画呢?

(幻灯片播放音乐《高山流水》,显示《临溪抚琴图》,教师朗诵《竹里馆》。)

可见,中国画具有哪些特点呢?请大家分组讨论。

(学生分组讨论,之后请两位代表回答。)

从神灵的居所,到人间的世界,国画反映了社会发展的历史。从人间的世界到内心的风景,中国人将快乐、悲伤、思念和憧憬,写成诗,唱成歌,凝结成笔墨丹青。中国画就是中国人安顿心灵的桃花源。

【课后拓展】

请欣赏水墨动画片《山水情》,写一篇同名小作文。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课后反思】

将国画欣赏和诗词朗诵、古琴音乐相联系,其实限制了中国画原本具有的丰富内涵。但本课不是专业的研究课,而是作为引导中学生入门的课程,并且要通过欣赏国画来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风貌,探究中国古代发展的历程。本课将多种感官体验配合,不仅符合传统文化将诗书画印融为一体的特征,而且创设了传统文化的情境,提高了学生欣赏国画的兴趣,更好地反映了不同时期的时代特征。

【多媒体素材】

图片:

[新石器时代]《人面鱼纹彩陶盆》

[战国]《人物龙凤图》

[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摹本

[唐]周昉《簪花仕女图》[唐]吴道子《送子天王图》摹本[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北宋]范宽《溪山行旅图》[南宋]马远《山径春行图》[清]八大山人《孤禽图》[清]《莲年有余》

[南宋]夏圭《临溪抚琴图》[法国]雷阿诺《弹钢琴的少女》音乐:

中央民族乐团《高山流水》

视频:

MTV《半面妆》

动画片《山水情》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教案+.doc

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 【重点难点】 重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生的重要成就、特点及影响。 难点: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的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垄断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人类迈入“电气时代” 1、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生条件: A、政治前提:19世纪50、60年代,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确立下来。 B、经济基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完成,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C、理论基础:19世纪中后期,自然科学理论重大突破如电磁理论、技术发展的突飞猛进如金属冶炼工艺的创新,为新的工业革命的形成起了直接的推动作用。 D、市场:第一次工业革命促进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为新的工业革命准备了市场条件;F、资本:大量积累的资本为工业集中和资本集中奠定了雄厚的基础,也为新工业部门的创建和崛起提供了资本。 【合作探究】1:工业革命发生的条件有资金、技术、市场、劳动力等,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资金、劳动力、技术、市场条件等与第一次工业革命有什么不同?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资金来源于资本的原始积累,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资金来源于资本集中(垄断的出现);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技术是工场手工业时代积累成的,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技术由当时科学技术的发展转化而来;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劳动力要求有自由的身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劳动者还要具有一定的科学知识和劳动技能;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英国有广大的海外市场,第二次工业革命时,世界资本主义市场已经基本形成。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人们的理念还是争取自由,第二次工业革命时竞争的意识已经成为时尚。 2、第二次工业革命主要成就 (1)电力的广泛使用: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研制发电机成功。19世纪70年代,实际可用的发电机问世。与此同时,电动机也制造出来。电的广泛使用改变了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人类由此进入“电气时代”。电力是一种优良而价廉的新能源。它的广泛应用,推动了电力工业和电器制造业等一系列新兴工业的迅速发展。随后,电灯、电车、电话、电影放映机等

历史必修一第八课笔记

第八课 美国民主共和制的确立 (一)美国独立之初的严峻形势 1、背景:1775—1783年美国独立战争,摆脱英国殖民统治而独立。 2、表现:独立初期的美国是松散的邦联,中央政府软弱无能,越来越多的人要求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 (二)1787年宪法的颁布 1、背景:⑴政治前提:1775—1783年美国独立战争,摆脱英国殖民统治而独立。 ⑵现实原因:独立初期的美国是松散的邦联,中央政府软弱无能,越来越多的人要求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 ⑶理论来源: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的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学说。 2、颁布概况: 1787年,费城的制宪会议通过了1787年宪法。 (三)美国的联邦制以及共和政体的确立。 (1)联邦制的确立:(中央与地方关系) 1、内容:⑴宪法规定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联邦权力高于各州权力。 ⑵联邦政府拥有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大权 ⑶各州可以在不违背宪法的前提下制定地方法律,有一定的自治权, 2、作用:⑴有一定的自治权,以发挥地方的积极性,避免过度集权的弊端。 ⑵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共和制的确立:(中央(政府)内部关系) 1、内容:⑴国家权力分为立法、司法和行政三部分,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掌握立法权。 ⑵总统是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军队总司令,掌握国家的行政大权; ⑶总统对宪法负责,有权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但国会复议时若以三分之二多数再次通过,即为有效; ⑷总统有权提名任命政府高级官员。 ⑸总统有权与外国缔结条约,但须得到国会的批准方可生效。 ⑹最高法院掌握司法权,对法律拥有最高司法解释权 2、特点:三者独立平等,但互相制约,以防止专制的出现,这充分体现了三权分立原则。 ★1787年宪法体现的基本原则:联邦制原则、分权与制衡的原则(三权分立)、民主原则 ★美国1787年宪法的评价: 1、性质:是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 2、积极意义:反对专制,防止独裁,促进美国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发展,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稳定和发展) 3、局限性:⑴允许奴隶制度的存在。 ⑵不承认妇女、黑人和印第安人具有和白人男子相等的权利 ⑶各部门互相扯皮,推卸责任 ★美国共和政体的分权与制衡: ★两党制的形成与发展:(1)两党对垒,交替执政,成为美国共和政体的一大特色。 (2)虽然两党的历史传统和代表的利益不尽相同,政策也有差异,但在本质上它们是资产阶级政党。 (3)民主党(驴)、共和党(象)的“驴象之争”成为美国两党斗争的代名词。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22课《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教案

第八单元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单元设计 新航路开辟以后人类历史开始从分散逐渐走向联合,工业革命更是把世界紧密联系在一起。二战后信息技术的发展又为各地区的交流和合作创造了更为便利的条件,两极格局解体后世界经济呈现多极化趋势。 本单元探讨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今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共分三课:“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这三课的划分是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今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初期到20世纪60年代末,主要是美国建立了以它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第二阶段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到20世纪80年代末,这一时期,世界经济格局开始向多极化发展,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成为世界经济全球化在现阶段的表现。第三个阶段从20世纪90 年代至今,主要是经济全球化发展迅速,两极格局的瓦解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也有利于国际贸易和经济全球化的健康发展。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是最终实现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步骤和途径,经济全球化则是经济区域集团化的最终归宿。 本单元重点知识有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三大经济区域集团、多极化趋势的形成及其利弊;难点知识有经济区域集团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世界贸易组织在全球化过程中的作用及其评价。 第22课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本课概述 本课教材主要介绍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是如何逐步建立起来的。一方面,美国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掌握了国际金融控制权;另一方面,又通过《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形成了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成立,《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签订,构成了调整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的三大支柱。这三大支柱的出现,是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的反映。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建立,为美国的对外扩张和确立霸主地位提供了条件,但在客观上,这个体系的建立也为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发展创造了相对良好的国际环境。

岳麓版高二历史必修三二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第8课笔墨丹青优秀教案

第8课笔墨丹青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中国古代绘画的发展历程及成因 难点:如何欣赏中国画的意境 导入: 美是人类永恒的追求。“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作为人类对美的追求的最直观的形式,绘画的历史源远流长,远比书法和文学的自觉产生与成熟悠久得多。下面我们伴随音乐来欣赏一组图画。 播放:这条街(前奏加插图) 刚刚我们欣赏的绘画是中国的传统国画,也叫“中国画”名称产生于20世纪上半叶。通过欣赏之后,你对中国画有何感受? 同学:非常美有种想融入画中的感觉 老师:有种想融入画中的感觉呢?说明意境你非常喜欢。 那么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国画”的世界,来体验这种传统东方艺术的魅力,把书翻到34页,学习第8课“笔墨丹青”。 一、绘画艺术起源 顾名思义“笔墨丹青”就是画者用工笔、墨汁或特定的颜料在宣纸、绢等材料上的绘画,而在遥远的原始社会,绘画材料基本没有的情况下,远古的先民又是如何表达自己的审美情趣的呢?我们来看几幅图,看看绘画艺术的起源 新石器:《集体舞蹈图》《双人图》《东巴舞》 这三幅绘画的作图位置都不一样? 同学:陶器地面岩壁上 找同学来说一下原始人是如何绘画的? 同学:新石器线条人动地陶器岩壁上 介绍:《集体舞蹈图》 马家窑彩陶集体舞蹈图,画面上的舞蹈者达15人,分成3组,每组5人。舞蹈者为正面并列的整齐形象,脑后发辫摆动,腰前飘带飞扬,手拉着手踏歌而舞。每组两边的舞者的外则手臂都画成两两道,标志空着的臂膀在频繁得摆动,是当时画工表现人物连续动作的特殊手法。最有意味的是在舞蹈者跳跃着的两腿中间,又多了一条黑线,这是动物的尾饰,可以想象,人们正扮成动物的模样载歌载舞,而这些舞蹈者所扮演的是与他们息息相关的动物图腾形象,他们正身着自己氏族特有的图腾装束,用热烈的图腾舞姿和歌声,表达对自己想象中的师祖图腾的亲切认同和殷切祝祷。这种图腾舞蹈绘画,包含着民族成员的情感和原始宗教的意义。 东巴舞岩画游牧民族的狩猎狩猎场面猎手武器狩猎方式引弓围捕打击过程 反映原始宗教的神灵图像 3、体现这一时期特点 同学:虽线条稚拙、色彩和图案简单,却生动、质朴、粗犷,又不失浪漫 ④历史原因 原始社会生产力低下,人们过着氏族的集体生活,对自然、动物充满着神秘的崇拜心理。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8课 美国联邦政府的确立练习题

第8课美国联邦政府的确立练习题 一、单选题 1.有学者对华盛顿拒绝“王冠”事件这样评价:“在这样的社会土壤下不会出现视名利如 粪土的圣人,只会出产能审时度势的绅士。”对此评论理解正确的是 A. 华盛顿不慕权势的崇高品质让他拒绝了做国王的请求 B. 独立战争时的美国缺乏实行君主制的社会基础 C. 创建民主共和制是华盛顿自始至终的愿望追求 D. 当时北美十三块殖民地人民希望建立君主制 2.美国独立战争爆发之初,古希腊时期雅典人在马其顿的大举进攻面前不肯齐心抵抗,以 致城邦沦陷的历史事实得到广泛宣传;而随着战争的结束,斯巴达人随时都准备为国家的利益而献身却成为反面的例证。上述材料主要说明: A. 牺牲个人利益以巩固国家的重要性 B. 独立后维护自由和个人权利的重要性 C. 动员美国民众参与对英战争的迫切性 D. 古希腊政治体制孕育了美国共和政体 3.费城是美国最老、最具历史意义的城市之,很多历史重大事件发生在这里。下列叙述正 确的是: ①华盛顿在此地被推选为大陆军总司令②《美国联邦宪法》在此地通过③华盛顿在此 地举行首任总统就职仪式④华盛顿就任总统期间美国国会和政府机关在此地办公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4.约翰·亚当斯在谈及对美国革命的内涵和意义的看法时认为,革命并不等于独立战争, “人民在原则、意见、观点和感情方面的剧烈变化,乃是真正的美国革命”。由此,约翰·亚当斯认为( ) A. 美国革命不仅是一场民族战争更是社会革命 B. 美国民主共和政治体制的建立受到英国影响 C. 美利坚民族的形成是基于对英国的感情依赖 D. 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表明美国实力强于英国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8课练习题

第8课英国的制度创新设计人孙丽光 1.(10年山东卷)15.1688年,一群英国贵族说,“改变晚宴规则的时候到了,坐在桌前的人们被换掉了,但不是通过流血的方式。”按照他们的方式,英国 A.结束了王权专制 B.君权收归议会执掌 C.建立了责任内阁制 D.下层人民的权利得以保障 2、1.(2013全国Ⅰ卷27题)1688年,英国议会迎立荷兰执政威廉为国王,并拥立他的妻子玛丽(詹姆士二世的女儿)为女王,目的是 A.加强英国与荷兰的友好关系 B.否定王位世袭男性优先原则 C.通过双王相互牵制防止独裁 D.为光荣革命披上合法的外衣 3.(2013江苏16题)“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社会结构,经济的持续增长造成中等阶级与工人阶级力量的壮大,贵族、大地主的地位与经济实力都大为下降了,但他们仍把持政治权力,造成权力分配与社会力量对比高度脱节的状态。”为了解决这种“状态”,英国在政治上 A.发动光荣革命,与新贵族阶层妥协 B.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主权 C.建立内阁机构,限制国王的行政权 D.改革议会制度,中等阶级更多参政 4.(10年北京卷)21.17世纪英国革命期间产生了一个意外的局面,革命因反抗一个人的专制开始,却造成了另一个人的独裁。这里的“一个人”和“另一个人”分别是指: A.詹姆士一世、克伦威尔B.查理一世、克伦威尔 C.查理一世、詹姆士一世D.查理二世、詹姆士二世 5、(福建省三明市泰宁一中201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质检试题)密尔认为,代议制民主政治下,“它” 的第一个职能是:“……谴责那些该受责备的行为,并且,如果组成政府的人员滥用职权,或者履行责任的方式同国民的明显舆论相冲突,就将他们撤职,并明白地或事实上任命其后继人。”这里的“它” 是指 A、议会 B、法院 C、内阁 D、总统 6、(湖南省浏阳一中、醴陵一中2011届高三第五次月考)“议会除了不能使一个女人变成男人和使 一个男人变成女人之外,能够做一切的事情”。这句话说明 A. 议会还要听从于某些人 B. 议会还有不能做的事 C. 议会也不是绝对权威 D. 议会权力至高无上 7.(吉林省延吉市汪清六中2011届高三第四次月考)2009年6月英国反对党领袖卡梅伦说:“为了这个国家,布朗(英国首相)必须使他所剩的最后一项权力……提前选举。”英国首相的权力实际上还有①提名内阁成员组阁②决定国家重要政策,掌握行政大权③通过议会掌握立法创议权④任命 议会成员 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8.(2013届杭州模拟)麦考莱在《英国史》一书中说:“威廉和玛丽被宣布为联合王国的国王和王后,标志着英国革命结束。在英国所有的革命中,这是使用暴力最少但收效最好的一次。”材料中所说的“收效”最主要体现在( ) A.内阁开始凌驾于议会之上 B.使英国恢复了国王与议会的传统 C.奠定了英国建立君主立宪的基础 D.英国的王位世袭制最终确立下来 9.(2012·龙岩模拟)历史学习中,某同学创作了一幅“思维导图”(下图)。该“思维导图”说明英国民主政治的确立具有( ) A.渐进性B.多样性 C.曲折性D.偶然性 10.(2013届南京调研)小威廉·皮特是英国历史上最年轻的首相(任期1784~1801,1803~1806)。他就任首相后开创了一个先例:即内阁失去议会多数信任时,还可以解散议会,重新选举,直接诉诸选民的裁决。这一先例最能说明( ) A.首相是国家的权力中心 B.内阁不再对议会负责 C.责任制内阁进一步发展 D.工业资产阶级在议会中的作用大大加强 11.(2012·烟台高三期末)“仍然留在贵族手中并且被贵族用来抵制新兴工业资产阶级野心的政治权力,已经同新的经济利益不能相容了。”为改变这一状况,英国出现了( ) A.君主立宪制 B.第二次工业革命 C.责任制内阁 D.1832年议会改革 12、19纪英国宪法权威W·白芝浩特说:“上下院如果做出决定,就是女王本人的死刑判决书送到她的 面前,她也不得不签字”。材料说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是: ①议会是国家的权力中心;②内阁行使行政权;③法律权威高于国王权威;④英王是“虚位元首”, “统而不治”;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二单元第8课《笔墨丹青》优秀教学设计(3页)

《笔墨丹青》教学设计 历史组孙頔 一、课标要求 概述绘画的起源、演变过程,了解中国绘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二、教材分析 《笔墨丹青》是岳麓版“文化发展历程”第二单元第八课的内容,本课在内容上透射出中国传统的宇宙观、自然观、人生观,在形式上独树一帜,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本课学习,了解中国古代艺术多姿多彩的风貌,培养学生体验美、发现美、赞扬美、创造美的能力,丰富生活内容,培养艺术情操。 【教学目标】 依据课程标准、考纲的要求,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 (1)熟悉中国古代绘画史上著名的画家和作品 (2)掌握中国传统绘画的发展脉络,理解传统绘画的艺术特色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搜集材料、成果交流、合作探究、名画赏析和分组辩论等方式获取历史信息,立足历史角度赏析中国古代“笔墨丹青”,突破重点和难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历史的整体视野中联系不同的时代背景和艺术家的个性,真正体会绘画中所蕴涵的积淀的民族审美情趣、人生志趣和哲学观念,增强历史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中国古代绘画的发展历程及成因。 难点:理解中国绘画艺术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三、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对中国古代的艺术比较感兴趣,但高二学生对古代艺术的了解仅在于感官,对古代艺术背后所传承的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了解较少,透过学习古代艺术名作,有助于学生认识中华文明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地位。 四、教学方法 本节课采用创设情境、层层设问、启发引导等方式,及时点拨,充分体现教师主导作用。学生多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法,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情景营造:(截取奥运会开幕式上展示画卷的部分视频),播放视频。教师提出问题:中国绘画的历史源远流长,它起源于何时,有哪些特点? 【设计思路:设置情境,渲染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进而引出新课。】 【新课学习】 一、绘画的起源 1、新石器时代 教师:展示这一时期的几幅绘画作品,然后设问:(1)这一时期的绘画特点有哪些?(2)造成这种绘画特征的历史背景有哪些? 学生:结合图片和教材第一自然段思考,并回答,教师点播。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22课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22课《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精品教案 ◆内容标准: 以“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为例,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布雷顿森林协定》的签署,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成立,理解美国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目的。 (2)了解《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签订,理解《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对世界贸易发展的作用。 (3)探究“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对美国为中心的新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 (1)感知→思考→主动参与合作学习(2)对比探究问题→迁移与拓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是美国霸权政策的体现,也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培养学生一分为二看待历史事物,辨证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随着二战后世界经济体系的建立,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加强,中国也应当适应这一趋势的发展,中国需要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国。中国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以适应新的国际形势。

1、布雷顿森林体系是如何建立的?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什么影响? 参考答案:建立: (1)西欧国家在战争中遭重创,实力大为削弱,美国经济实力膨胀,是最大的债权国;以英镑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难以维系;美国企图 建立以自己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 (2)1944年,在美国布雷顿森林,美、苏、法、英、中等44国举行联合国国际货币金融会议,通过了《布雷顿森林协定》。成立了国际货币基金 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建立,即“布 雷顿森林体系”。 影响:(1)为世界货币关系提供了统一标准和基础,有利于维持战后世界货币体系正常运转; (2)为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3)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特权和支配地位; 2、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是怎样形成的?对世界经济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参考答案:形成: (1)1944年,美国等44国举行联合国国际货币金融会议,会后成立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形成了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 (2)1947年在瑞士日内瓦,日、美等23国签订了《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形成了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 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关贸总协定,构成调整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的三大支柱,使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 影响:(1)有力的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2)美国在经济中掌握了主导地位,不断扩张; 3、比较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三大支柱的历史地位的异同点。

笔墨丹青教案

第八课笔墨丹青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熟悉中国古代绘画史上著名的画家和作品,掌握中国传统绘画的历史发展脉络,理解传统绘画的艺术特色——与书法一样重视线条,讲求神似、意境和气韵。 过程与方法:探究、赏析、归纳与分析、阅读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求学生在绘画鲜明的感性形象之外,从历史的整体视野中联系不同的时代背景和艺术家的个性,真正体会绘画中所蕴涵和积淀的民族审美情趣、人生志趣和哲学观念。 【教学重点】中国古代绘画的发展历程及成因。 【教学难点】如何欣赏中国画的意境。 【教学方法】探究、赏析、材料阅读。 【学习方法】探究学习,体验了解 【课时】本节教材用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一、画史长廊(学生通过事先的课前预习,整理出中国古代绘画发展简史, 提问学生完成表格) 教师讲解:课前,同学们已经做了充分的预习,我们通过学案,基本整理出 二、名家精品(学生通过欣赏一些代表性的古代绘画作品,分析古代绘画的特点)

教师过渡:刚才我们很快的整理了中国古代绘画的发展历程,但是,这只是我们走进这条画史长廊的第一步,我们领到了一张引导图罢了。接下来,我们就要来走近名家,欣赏名画,感受一些古代中国绘画的魅力。 (教师展示两组图片组合,作品组一: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唐吴道子《天王送子图》;要求学生总结出特征:注重写实。作品组二:南宋夏圭《山水十二景》、清八大山人《孤鹰图》,提供苏轼的相关文字材料“能文不求举,善画不求售。文以达吾心,画以适吾意。”要求学生总结出特点:注重写意,抒发个人情趣和意志。) 三、大家谈“画”(教师展示两组图片,让学生从历史的角度去分析鉴赏)。 教师过渡:刚才我们已经总结了中国古代绘画的一些特点。但是,这些是从美术的角度去考究,如果光是从美术的角度,我们是“外行看热闹”,我们还要学会用历史的眼光去看绘画作品,看出一些历史的门道来。下面,我们就以两幅同是宋代的绘画作品,抛砖引玉,来学习和掌握一下如何从历史的角度来看绘画作品。 教师出示作品北宋《清明上河图》局部,和南宋《山径春行图》局部,来分析问题。设问:这两幅作品分别属于国画的何种画种?它们给我们带来哪些时代信息?如何从宋元的时代特征去体现上述作品的文化特征?(学生讨论思考,回答) 教师小结:作为历史课程,我们要学会如何从绘画作品中看历史,发现历史信息。寻找一副绘画作品的历史信息,首先,要知道年代背景,在看创作的内容或者是描绘的对象。 四、民俗趣画 教师过渡:刚才我们所了解和接触的,多数是专业人士的绘画作品,但是对于社会的普通民众阶层,他们也有自己喜闻乐见的艺术爱好,就是民间风情的表现。主要有哪些形式呢?(学生回答) 那么,在我们身边,我们的故乡潮阳,就有其中一种,成为我们引以为傲的艺术瑰宝——潮阳剪纸。哪个同学能和我们讲讲剪纸的一些知识呢?(学生讲述)教师讲述总结:

高中历史必修三教案

高中历史必修三教案(共24课时)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教案 文昌侨中历史组傅佑清 2011-2-3 重点:“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原因和历史意义;孔子、孟子、荀子、老子和韩非子思想的主要内容。 难点:儒家思想形成的原因。 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1)含义: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2)原因:,在经济上,井田制崩溃。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提供了物质条件。政治上,周王室衰微,士大夫崛起。阶级关系上,“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 (3)主要流派:道家、儒家、墨家和法家。 (4)“百家争鸣”的历史影响 奠定了中国整个封建时代文化的基础,对中国文化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 二、“孔子和早期儒学” 介绍孔子的生平,思想主张和教育思想。儒家的经典是“六经”;思想的核心是“仁”的思想。“有教无类”教育理论。 (3)孟子的思想 孟子的“仁政”思想。 (4)荀子的思想 荀子“仁义”和“王道”的思想。“君舟民水”的观点。“人之性恶”。 三、“道家和法家” 老子朴素辩证法思想,主张“无为而治”。法家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理论的基础。 最后,利用课后《本课要旨》,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本课要掌握的核心问题所在。 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教案 文昌侨中历史组傅佑清 2011-2-5 1、重点:“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汉武帝重视儒学的具体措施。 2、难点:对新儒学思想主张的理解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3、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复习“百家争鸣”,引入时代不同,需要不同,统治者对思想学说的态度措施也不同。 一、从“无为”到“有为”: 1、汉初的“无为而治”(1)原因:秦末战火频繁,社会经济破坏严重。 (2)表现:与民休养生息 (3)措施:①减轻田租;②免自卖为奴婢者为庶人;③让大量士兵回家,授予田宅; ④免除一定的赋税和徭役。 2、汉武帝的“有为而治”: (1)原因:①汉朝经济实力的增强;②社会危机:王国问题、土地兼并、匈奴为患等。(2)目的: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的发展趋势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教案

《第二次工业革命》教案 整体设计 本课概述 1870年以后开始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使得人类进入到“电气时代”。本课主要介绍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的重大科技成就以及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第一目“人类迈人‘电气时代’”重点介绍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背景、成就,同时也阐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之一:科学研究成果与工业生产紧密结合。第二目“垄断组织的出现”、和第三目“世界市场的发展”,则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世界市场的发展两个方面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此外,教材运用大量图片、文字说明等资料,既充实了教材内容,又增强了教材的趣味性与知识性。教学时,要利用这些图片和资料,同时还可以补充一些中国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知识来引导学生分析问题。 思路设计 ●教学重点 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的原因、进程及影响,垄断组织的形成。 ●教学难点 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对垄断的评价。 ●教学方法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充当引导者的角色,以“启发一发现”教学法为主。通过谈话式教学法与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互动形式,让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对重点、难点作必要的阐释。为使教学过程更具形象性,更有互动性,制作多媒体课件,以图片、表格等形式来丰富课题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让学生就本单元相关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成就,认识“电气时代”的到来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巨大影响。 (2)对比英国工业革命,认识第二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3)从世界交流的频率、规模、联系方式等方面认识整体世界到来的含义,

总结世界市场形成的历史阶段及各阶段的基本特点。 过程与方法 (1)总结“电气时代”的科学成果直到今天仍然影响我们的事例,认识科技进步对人类的巨大影响。 (2)比较两次科技革命的不同,了解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历程。 (3)学会用批判的眼光来看待世界整体化进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正确认识整体世界形成对人类文明进步的影响和其中的罪恶活动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形成正确的世界意识,尊重经济文化发展的多样性。 (2)了解西门子、爱迪生等重要历史人物的活动,学习他们为科学不断探求的精神和执著追求的人生态度,树立崇尚科学的精神,坚定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 教学设计 导入设计 复习导入 师生互动:什么是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人类产生了哪些影响? 过程评价:所谓工业革命又叫产业革命,是资本主义由工场手工业阶段到大机器生产阶段的一个飞跃。18世纪60年代,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开始,18世纪末以后,先后在欧美、日本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扩展。它的影响十分深远:(1)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巩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基础。 (2)引起社会结构的重大变化,形成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3)开始了城市化的进程,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和价值观念。 (4)改变了世界面貌,密切了各地联系,促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过渡:随着第一次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自然科学的研究工作呈现空前活跃的局面,并取得许多重大突破。自然科学同技术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19世纪自然科学的重大突破,为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所要求的新技术革命创造了条件。 这些科学技术的新成果被迅速、广泛地应用于工业生产,大大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这是近代以来科学技术上的第二次大突破,工业革命进入了一个

【精品】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8课 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 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 第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古代四大发明;《九章算术》、十进位制记数法;《石氏星表》、浑仪;四大农书;《伤寒杂病论》和《本草纲目》; 掌握中国古代科技进步的基础知识,特别是纸、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的发明;认识古代中国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对比中国四大发明在中国和西方发挥的作用,思考其不同的原因,并从中分析中国古代科技在16世纪后逐渐滞后的原因。 联系数学、生物、地理等相关学科知识,认识我国古代科技的辉煌成就以及处于世界先进行列的地位。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古代中国的伟大科技成就。 难点:古代中国伟大科技发明发现的方法与精神。 【课时安排】1 【教学方法】讲述法、列表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图片导入,请同学看这张幻灯片,讲得是中国那一发明?学生:火药,老师讲述:火药是中国的炼丹家在炼丹的过程中偶然发现的,除了火药还有那三大发明?它们发明的过程及影响如何?我们共同通过第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来学习一下。 【讲述新课】

一、四大发明:(课件1—14) 1、概念:四大发明是指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和活字印刷术等,是中国古代最有代表性的科学技术成就。 2、发明与外传: (1)造纸术: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是在两汉时期,魏晋南北朝和唐宋时期,纸的质量和产量不断得到提高,唐代时传入阿拉伯帝国,后来,随着阿拉伯帝国对北非和欧洲的战争,造纸术传入北非和欧洲。发明:①西汉前期,中国已经有了纸。 教师讲述:造纸术发明之前,甲骨、竹简和绢帛是古代用来供书写、记载的材料。但是甲骨、竹简都比较笨重,秦始皇一天光阅读奏章,就要整整一车;有些书是用丝绸做的,代价昂贵,得不到普及。在西方,纸未引进以前的大多数书是用牛皮纸和羊皮纸制成的,这两种纸就是经过特殊加工的羊皮和小牛皮。牛羊皮纸和纸莎草纸都是稀罕之物,而且造价昂贵,不便于普及。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纸的国家。根据考古发现,西汉时期(公元前206年至公元前8年),我国已经有了麻质纤维纸。1986年甘肃天水市放马滩西汉墓中出土绘有地图的麻纸,年代为文帝、景帝(公元前179—前141年)之时。1957年西安市灞桥也出土不晚于武帝(公元前141—前87年)时的麻纸。另外,在陕西、甘肃其他地方所出土的西汉麻纸,可用于包装和书写,确是简牍、缣帛的理想代用品。但这些纸质地粗糙,且数量少,成本高这种纸张还夹带着较多未松散开的纤维束,表面不平滑,不适宜于书写,一般只用于包装。

《作业推荐》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同步练习题:第22课战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02

《作业推荐》 02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 一、单选题 (共 90分) 1.《漫长的 20 世纪》指出: 30 年代大危机爆发??人们放弃了相对稳定货币的追求,“世界资本主义退到了民族国家经济及相关 帝国的避难所里。”为此,战后采取的措施是 A. 政府减少对经济的干预 B.建立“福利国家” C.建立国际货币金融体系 D.发展“混合经济” 【答案】 C 【解析】 【分析】 【详解】 由材料及所学知识可以看出,20 世纪 30 年代世界经济大危机的爆发,导致世界货币体系的混乱,“二战”后,美国的经济、政 治和军事力量都居于世界巅峰,为了称霸世界,美国力图建立国际货币金融体系。故答案为 C 项。 A 项,政府减少对经济的干预是在 20 世纪 70 年代后,排除; B 项,建立“福利国家”是为了使本国国内的稳定,与材料无关,排除; D 项,发展“混合经济”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 2.下列古今中外的经济政策中,符合全球化历史趋势的是: A. 英国《航海条例》 B. 中国“海禁”和闭关锁国 C. 美国主导签署的《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D. 美国史上最高关税法《斯穆特一霍利关税法》 【答案】 C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美国主导签署的《关税与贸易总协定》通过谈判方式,减低关税和减少贸易壁垒,有利于世界贸易发展,适应贸 易自由化趋势。故答案为 C 项;航海条例,是指英国为加强北美殖民地对宗主国的经济依赖,于 1651 年和 1660 年先后颁布的两个条例,不符合贸易自由化的历史趋势,排除 A 项;中国“海禁”和闭关锁国严格限制中外民间交往与贸易,不符合扩大国际交流和合作的历史趋势,排除 B 项;《斯穆特一霍利关税法》幅度提高了 887 种商品的关税,不符合贸易自由化的历史趋势,排除 D 项。 【点睛】 备考启示:准确记忆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所要求的主干史实,理解和记忆每一个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并从中发现历史 脉络,努力实现主干史实网络化和体系化。

必修三第二单元第8课 笔墨丹青教学设计

“笔墨丹青”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欣赏中国绘画的美丽,了解中国绘画起源、发展和演变的历史; 2、通过绘画探究时代变迁的风貌,理解“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 3、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二上学期的学生。高二学生对绘画艺术有兴趣,需要鉴赏方法的指导;对中国古代史有所了解,但尚未形成系统性的认识。 由于本课的知识点比较琐碎,为了有助于学生的理解记忆,我本着“少而精”的原则,精心挑选了11幅国画和1幅油画和同学们共同鉴赏。所选择的作品不仅具有强烈的艺术风格和时代特征,而且紧扣教材,避免增加学生的记忆负担,使学生更能投入到对美的欣赏和探究活动中。 在教学过程中,我利用多媒体素材,将视频、音乐、诗词和图片结合在一起,创设了传统文化的情境。在此情境下,师生共同进行绘画鉴赏,探究历史风貌,感受传统文化。通过课堂学习,同学们不仅增长了知识,而且陶冶了情操,培养了兴趣,增强了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重点难点】 重点:中国画所反映的时代风貌。 难点:中国画的“文人意趣”。 【活动设计】 活动一:鉴赏绘画并分析时代特征; 活动二:想象绘画《临溪抚琴图》,在诗歌朗诵和古琴伴奏下进行欣赏; 活动三:分组讨论中国绘画的特征(通过比较[法国]雷阿诺《弹钢琴的少女》和[中国]《临溪抚琴图》两幅画)。 【板书设计】 第8课笔墨丹青

文化是政治、经济的反映。 一、神灵的居所 二、人间的世界 三、内心的风景 【教学过程】 (课前,播放MTV《半面妆》。) 今天,我们要参观一座博物馆,它的名字叫做“笔墨丹青”。在古代,中国人用毛笔蘸着水墨和颜料,创造了一个神奇的画中世界。南北朝时期,有一位画家叫张僧繇,他曾经在墙上画了四条龙,这个龙摇头摆尾的,非常生动,但是没有眼睛,为什么呢? (学生自由回答。) 骗谁啊?谁信呐?大家非让他画。没办法,张僧繇就给两条龙画了眼睛。落笔的那一瞬间,突然电闪雷鸣,风雨大作。两条龙乘着风雨,忽悠忽悠地飞上天了。 故事来源于生活,古人确实喜欢画龙凤神仙。中国画的功能,首先是作为神灵的居所。 (幻灯片显示《人面鱼纹彩陶盆》。) 这个陶盆来自于6000年前,画的是什么呢? (请一位学生鉴赏。) 再看一副战国的帛画《人物龙凤图》。 (幻灯片显示《人物龙凤图》。) (请一位学生鉴赏。) 世上真的有龙凤吗?有神灵吗?为什么古人相信呢? (请一位学生回答。) 随着历史发展,文明进步,人的地位提高了,开始“以人为本”。汉代以后,中国画逐渐从神灵的居所转向了人间的世界。 (幻灯片显示《女史箴图》。) 她给你什么感觉呢? (请一位学生鉴赏。)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练习:第8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含解析

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 课后篇巩固提升 学业水平引导 1.“钢铁工业的发展导致重工业在工业中的比重直线上升,这个时代史称‘钢铁时代’。”与“钢铁时代”同时产生的新兴工业部门还有() A.煤炭开采 B.电讯事业 C.火车制造 D.水力纺织 钢铁时代”与第二次工业革命有关,因此,B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 2.“交通运输业愈发达,商品流通愈迅速、愈频繁,单个的、地方的和‘民族的’市场结合的进程就愈快,作为一个整体的世界经济的生产机体的发展也就愈迅速。”第二次工业革命在交通运输领域的突出成就表现在() A.火车的研制成功 B.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 C.蒸汽机的不断改良 D.发电机的创制成功 ,这为汽车和飞机的发明奠定了基础,从而推动了交通运输领域的革命。 3.1892年7月13日,法国工业部部长儒尔·罗什说:“世界变得越来越小,距离变得越来越短,邻居也就越来越近,因此了解自己的邻居也就变得越来越重要。”“世界变得越来越小”是由于()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B.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开始建立 C.飞机等新型交通工具的问世 D.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打破了各国之间的界限 世界变得越来越小”是指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依赖性加强,这是由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故A项符合题意。世界各地之间联系的建立开始于新航路的开辟,B项错误;当时飞机尚未被发明出来,C项错误;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加强了各地之间的联系,但不会打破各国之间的界限,D项错误。 4.导学号34224019读下图,导致图中数据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

世界工业生产指数(以1913年为100) A.代议制民主制度的完善 B.世界殖民体系的确立 C.科技迅速转化为生产力 D.运输和通讯手段革新 ,世界工业生产在迅速地增长。工业生产的发展,最主要的推动力是工业革命的不断深入,特别是科学和技术的密切结合。 5.“即使在最幸运的情形下,征服外国领土的行动都是充满危险、代价高昂的。”19世纪西方对世界 的征服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从根本上看其成功得益于() A.代议制民主政治的确立 B.工业化带来的实力增长和技术进步 C.其他国家的落后与腐朽 D.交通的发展和世界各地联系的加强 ,增强了西方国家的实力,也为列强的进一步对外扩张提供了条件。因此,B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 6.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市场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工业革命和科技的进步 B.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C.马克思主义学说的传播 D.重商主义理论的盛行 7.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大致经历了资本原始积累,自由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对外扩张方式各有侧重,以下与这三个阶段对应正确的是() A.商品输出→资本输出→早期殖民 B.早期殖民→资本输出→商品输出 C.早期殖民→商品输出→资本输出 D.商品输出→早期殖民→资本输出

《作业推荐》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同步练习题:第22课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02

《作业推荐》02——战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 一、单选题(共90 分) 1.《漫长的20世纪》指出:30年代大危机爆发……人们放弃了相对稳定货币的追求,“世界资本主义退到了民族国家经济及相关帝国的避难所里。”为此,战后采取的措施是 A.政府减少对经济的干预 B.建立“福利国家” C.建立国际货币金融体系 D.发展“混合经济”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由材料及所学知识可以看出,20世纪30年代世界经济大危机的爆发,导致世界货币体系的混乱,“二战”后,美国的经济、政治和军事力量都居于世界巅峰,为了称霸世界,美国力图建立国际货币金融体系。故答案为C项。A项,政府减少对经济的干预是在20世纪70年代后,排除;B项,建立“福利国家”是为了使本国国内的稳定,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发展“混合经济”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 2.下列古今中外的经济政策中,符合全球化历史趋势的是: A.英国《航海条例》 B.中国“海禁”和闭关锁国 C.美国主导签署的《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D.美国史上最高关税法《斯穆特一霍利关税法》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美国主导签署的《关税与贸易总协定》通过谈判方式,减低关税和减少贸易壁垒,有利于世界贸易发展,适应贸易自由化趋势。故答案为C项;航海条例,是指英国为加强北美殖民地对宗主国的经济依赖,于1651年和1660年先后颁布的两个条例,不符合贸易自由化的历史趋势,排除A项;中国“海禁”和闭关锁国严格限制中外民间交往与贸易,不符合扩大国际交流和合作的历史趋势,排除B项;《斯穆特一霍利关税法》幅度提高了887种商品的关税,不符合贸易自由化的历史趋势,排除D项。 【点睛】 备考启示:准确记忆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所要求的主干史实,理解和记忆每一个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并从中发现历史脉络,努力实现主干史实网络化和体系化。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 第8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练习题

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练习题 一、单选题 1.《费尔兰·布罗代尔的一堂历史课》中写道:“技术是女王,借用这个比喻,我想补充 说,若不与女王相匹配,科学还迟迟不肯展露风采。”二者“相匹配”开始于() A. 工场手工业时期 B. 第一次工业革命 C. 第二次工业革命 D. 第三次科技革命 2.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中指出“科学开始起了更加重 要的作用。渐渐地,它成为所有大工业生产的一个组成部分。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昂贵的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它们取代了孤独的发明者的阁楼和作坊。”对这一现象解读正确的是 A. 最早出现于新航路开辟之际 B. 加速了美国“新经济”的形成 C. 推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程 D. 帮助英国成就为“世界工厂” 3.19世纪70年代,郭嵩焘以公使的身份考察英法,在日记中描述了一则见闻:“电线转 至数十百重,置铁条其中,引电气过,则铁条即变为吸铁,既过,则仍为常铁也”。该见闻所述现象 A. 标志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到来 B. 奠定了发电机的理论基础 C. 指导了蒸汽机车的制造 D. 解决了汽车的能源问题 4.19世纪30年代,女装流行面料有薄棉布、白麻布、薄纱、蝉翼纱、条纹毛织物,而19 世纪晚期后,人造染料、人造纤维的发明改变了衣料,人造丝袜成为女性的时尚用品。 这一变化实质上反映了 A. 女性社会地位不断提高 B. 工业革命中棉纺织业的发展 C. 科学与技术的密切结合 D. 女性审美情趣发生重大变化 5.1883年,恩格斯曾高度评价一项技术革命,并预见其深远意义,认为这一技术将“使 工业几乎彻底摆脱地方条件所规定的一切界限,不仅使生产力得到极大发展,而且最终成为消除城乡对立的最强有力的杠杆。”该项技术革命是 A. 蒸汽机的改良 B. 内燃机的发明 C. 电力技术革命 D. 通信技术发明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8课 美国联邦政府的确立练习试题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8课美国联邦政府的确立练习试题 第8课美国联邦政府的确立练习题 一、单选题 1.有学者对华盛顿拒绝“王冠”事件这样评价:“在这样的社会土壤下不会出现视名利如 粪土的圣人,只会出产能审时度势的绅士。”对此评论理解正确的是 A. 华盛顿不慕权势的崇高品质让他拒绝了做国王的请求 B. 独立战争时的美国缺乏实行君主制的社会基础 C. 创建民主共和制是华盛顿自始至终的愿望追求 D. 当时北美十三块殖民地人民希望建立君主制 2.美国独立战争爆发之初,古希腊时期雅典人在马其顿的大举进攻面前不肯齐心抵抗,以 致城邦沦陷的历史事实得到广泛宣传;而随着战争的结束,斯巴达人随时都准备为国家的利益而献身却成为反面的例证。上述材料主要说明: A. 牺牲个人利益以巩固国家的重要性 B. 独立后维护自由和个人权利的重要性 C. 动员美国民众参与对英战争的迫切性 D. 古希腊政治体制孕育了美国共和政体 3.费城是美国最老、最具历史意义的城市之,很多历史重大事件发生在这里。下列叙述正 确的是: ①华盛顿在此地被推选为大陆军总司令②《美国联邦宪法》在此地通过③华盛顿在此 地举行首任总统就职仪式④华盛顿就任总统期间美国国会和政府机关在此地办公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4.约翰·亚当斯在谈及对美国革命的内涵和意义的看法时认为,革命并不等于独立战争, “人民在原则、意见、观点和感情方面的剧烈变化,乃是真正的美国革命”。由此,约翰·亚当斯认为( ) A. 美国革命不仅是一场民族战争更是社会革命 B. 美国民主共和政治体制的建立受到英国影响 C. 美利坚民族的形成是基于对英国的感情依赖 D. 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表明美国实力强于英国 1/ 7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