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课堂观察记录1

课堂观察记录1

课堂观察记录1
课堂观察记录1

课堂观察记录表(一)

课堂观察记录表(二)

课堂观察记录表(三)

课堂观察记录表(四)

课堂观察记录表(一)

课堂观察记录表(二)

课堂观察记录表(三)

课堂观察记录表(四)

课堂观察记录表格

观察表大集合 表1:学生学习投入状态观察表 扫视(两分钟一次,共20分钟) 学生 1 2 3 4 5 6 7 8 9 10 % 说明: 1.该编码体系主要记录学生的学习非投入行为类别,每个编码代表的含义如下: ①与任务无关的闲聊 ②打瞌睡 ③白日梦 ④四处张望 ⑤做其他的工作 ⑥侵扰其他学生 ⑦试图引起别人的注意 ⑧削铅笔、转笔、上卫生间 ⑨其他 2.表中1—10代表着一段为时20分钟的观察,每2分钟扫视一次,所以共10次。

表2:对一名学生每分钟具体活动的观察时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分钟) 管理 等待注意 无关活动 倾听 观察 动手实践 讨论 思考 阅读 书写 说明: 1.表中第一行表示持续时间为15分钟的一段观察,每分钟记录一次学生的具体 活动 2.“管理”是指取出书本、笔等文具,拿资料,做学习的准备; “无关活动”是指闲聊、捣乱、打瞌睡、做小动作等; “动手实践”是指画图、手工、做练习等。

表3:课堂作业观察表 学科班级课题 时间月日星期上午∕下午第节观察点:课堂作业的类型、时间、反馈情况 课堂作业的类型 课堂作业的时间(分钟)课堂作业的反馈1—5 6—10 11—15 16及以上当堂反馈反馈形式 口头作业1 口头作业2 口头作业3 书面作业1 书面作业2 书面作业3 课堂作业的其他情况 课堂教学细节/ 体会简记 说明: 在每一领域的相应选项处用“√”标识。

表4:课堂提问频数观察表 学科班级课题 时间月日星期上午∕下午第节观察点:提问对象的位置、次数、频度 第6列第5列第4列第3列第2列第1列教室前门 第1行 第2行 第3行 第4行 第5行 第6行面向全体学生的提问 学生主动提问的情况 课堂教学细节/体会简记 说明: 1.利用画“正”的方式记录每个学生的应答次数,以同样的方式记录面向全体学生的提问和学生主动提问的情况; 2.利用“/”标识该位置上没有学生; 3.课堂提问率=(参与发言的总次数÷学生总数)×100% 4.提问覆盖率=(参与发言的学生人数÷学生总数)×100%

关于课堂观察工具(严加平)

课堂观察工具:提升技术含量的背后 上海教育科学研究院教师发展研究中心严加平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课堂观察”这个词渐渐进入我们视野,逐步代替了传统的“听评课”。它以一种“训练有素”的姿态出现在研究中,出现在一线的课堂里。对于开始进入“课堂观察”这一颇感新鲜的领域中的老师来说,课堂观察技术是最令人着迷的。 一、观察工具:提升课堂观察的“技术含量” 课堂观察工具就像是士兵手中的武器,帮助我们达成目的。利用特定工具、技术这些做法在很多老师看来是更“科学”,更为“专业”。对老师来说,需要有一系列的课堂观察工具。研究者和一线教师都不遗余力在地做这方面的事。 国内比较有影响的是,华东师范大学崔允漷教授率领的高校团队与浙江余杭的学校合作,在长期实践中合作开发了“课堂观察框架”和课堂观察、记录工具。他们从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课程性质、课堂文化四个维度出发,最后总结出“4个维度,20个视角,68个观察点”的课堂观察框架,并凝聚一线教师实践经验和智慧,开发了众多操作性的观察工具。 另外颇具代表性的是,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的阿瑟?里德(Arthea J.S.Reed)和韦尔娜?伯格曼(Verna E.Bergemann)教授,都具有丰富的一线教学经验,她们在合著的《课堂观察、参与和反思》(A Guide to Observation, Participation, and Reflection in the Classroom)中比较综合地梳理了课堂观察的工具。她们对于观察教师、课程、学生都提供了轶事性、结构性及反思性观察的例子与方法,包括50个案例和50多种工具模板。而此书在不断再版的过程中,也不断扩展教师课堂观察、参与的方法,并成为国际热销的助教宝典。 观察的工具给予了教师作为一名专业工作者以支持。这的确是超越经验的一种证据的采集。在与老师们一起做课例研究时,常常会看到这样的情景:课前会议上,大家分组选观察点,人手一份各自的观察量表或记录单。进入课堂时,每个观察者都分工明确地选择合适的观察位置,或坐得靠近学生观察小组活动,或架起摄像机全景拍摄课堂,或选择一个能清楚看见执教者的位置观察教师,或负责课前课后的学生测试和访谈……总之,大家都被赋予了“专业观察者”的角色并认真履行。这时的教师们会显得异常自信,这是传统的听课活动中很难见到的。值得一提的是,也有很多教师愿意根据自己对所观察问题的理解自行设计观察工具,集成了很多创意的做法,这种方式的智力投入也是传统听评课中较少有的。 二、使用课堂观察工具引发的一些困惑 然而,在不断深入使用各种工具、技术来观察课堂时,老师们也产生了一些困惑: (一)课堂是否被碎片化了? 【镜头1】一堂初中科学课结束后,教研员陈老师组织参与课堂观察的老师围坐在一起:“各组跟大家汇报一下刚刚的记录吧。”小秦老师被指名第一个发言,因为她是记录课堂整体环节转换及时间的,她报出一串数字:“这节课总用时是

教师如何做课例研究(3)课堂观察工具的开发

■“教师如何做课例研究”之三 课堂观察工具的开发 课堂观察是课例研究的中心环节,该环节提供反映教学效果的证据,是对教学进行反思和重新规划的基础。课堂观察的重点是基于课例研究的主题而确立的,观察重点一旦确立,就需要选取或开发适当的观察工具。在传统的教研活动中,教师进行课堂观察的工具仅限于一本听课笔记和一支笔,甚至连这些也没有,只是为听而听,不知道要听什么,也不知道怎样去听,听完课后只是三言两语地就课论课,潦草结束。这一方面表明传统教研活动太过随意,缺乏规范;另一方面也说明在教研活动中有效的课堂观察工具不可或缺。课例研究是教师群体的一种专业发展行为,为提升其研究品质,必须借助有效的观察工具来收集反映学生学习状况的证据,以使随后进行的教学反思和重新规划有据可依。 一、教案观察表。 最直接的课堂观察工具也许是教案。因为只要对照教师的教案,我们就可以了解在课堂的预设之外生成了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生成以及可以怎样改进原有的设计。在日本,教师通常都会带着一份经合作设计达成共识的教案去观课,以便在观课过程中参考查对。 如表所示,教案观察表是在复线型教案的基础上开发的,“教学活动设计”与“预期行为”两栏是复线型教案的设计内容,“非预期行为”包括学生的非预期行为及教师的非预期应对,是课堂观察时观察者重点记录的内容,“提升空间”则是基于对非预期行为的分析提出课堂教 学改进的建议。以《小蝌蚪找妈妈》一课的教案片段为例,任课教师执教这一片段时,观课教师发现一 位学生的发言超出了教师的预期,他问道:“小蝌蚪为什么先长出后腿?”教师一愣,显然没有意识到学生会问这样的问题,于是他来不及思索,回答道:“这是它的生长规律决定的。”在课后研讨时,教师们开始反思,任课教师对这一问题的应对是否恰当。经过讨论,大家认为,在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时,如果只是简单地把他们引向现代科学的自然秩序,那么很有可能会阻断他们继续探索的热情和动力.___________对学生所提问题的恰当回应才能使他们保持对问题持续的、鲜活的兴趣,一个机智的教 育者可以做到这一点。因此,当学生问“小蝌蚪为什么先长出后腿”这一问题时,“启发他们通过养蝌蚪观察一下”或许是更为恰当的回应方式。显然,作为课堂观察的工具,复

课堂观察的研究方法

浅谈课堂观察的研究方法 观察法是一种较为基本和常见的科学研究方法。其他一些研究方法,或者是从观察法发展来(如实验法),或者要建立在观察法所提供事实的基础上(如经验总结法),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讲,观察是一切研究方法的“细胞”,在教育研究方法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下面主要介绍观察法在课堂教学研究中的运用。 一、什么是课堂观察 课堂观察方法是指研究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的感官(如眼、耳等)及有关辅助工具(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等),直接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的一种教育研究方法。 二、课堂观察的分类 依据不同的分类标准课堂观察可划分不同的类别。分类的目的是为了更清楚地认识和利用课堂观察。以下是比较常见的对课堂观察的一些分类。 1、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 从是否借助仪器分: (1)直接观察——凭借观察者自身的眼睛、耳朵等感觉器官直接感知外界事物的方法。 优点:直接观察法实施比较简单;能得到具体、生动的印象,形成对事物的整体认识。 缺点:人的感官接受和保存信息的能力有限,难以形成对被观察现象完整、精确认识。 (2)间接观察——观察者借助录音机、摄像机等工具进行观察活动的方法。 优点:间接观察突破了直接观察中观察者的感官限制,可供日后重复观测和反复分析。现行的观察常需要以间接观察作为辅助手段,现代化的仪器设备会使观察更精确、更全面。 局限:要求有较高的摄录技术。 2、参与型观察和非参与型观察 从是否参与研究对象的活动分: (1)参与型观察——研究者要参加到被研究对象所在的群体中去进行观察,并参与他所观察的活动。参与的方式有两种:①观察者隐蔽或改变自己的真实身份,与观察对象生活在一起,成为他们中的一员,被当作自己人,在不影响对方行为和思想的情况下对他们进行深入的观察,这是完全参与的观察。②观察者不改变身份进入观察群体,参与活动,但可能被观察对象看作“客人”。是不完全观察。 在课堂观察中,教师主要运用的是不完全参与观察。 优点:消除心理距离,了解较真实情况。 缺点:容易相互影响,带有主观色彩。 (2)非参与型观察——研究者不介入被观察者的活动,而是作为一个旁观者置身于他所研究的课堂情境之外所进行的观察。 优点:不受被观察者影响,比较客观公正。

课堂观察量表参考

课堂观察量表参考 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甘州区中小学教师课堂观察工具 (试行) 1.学生活动等级量表。 2.教师行为等级量表。 3.师生互动等级量表。 4.教师的提问及解决方式。 5.学生的错误和教师的处理。 6.情景创设。 7.学生的学习情况。 8.课堂提问有效性。 说明: 请各学校认真组织教师学习课堂观察的八个工具,要求教师领会其实质,促进教师从多角度、多维度观察课堂,全面提升教师的看课能力。说课要抓住工具要点,遵照新课程相关的理念,表达的观点要明确,条理要清楚。 课堂观察工具一(学生活动等级量表)

注:评分为百分制,每项5分,共100分。参赛教师可根据情况划分等级:优—90分以上;良—80~89分;好—70~79分;一般—60~69分,差—60分以下。评课时要说明理由、给出建议。 课堂观察工具二(教师行为等级量表)

注:评分为百分制,每项5分,共100分。参赛教师可根据情况划分等级:优—90分以上;良—80~89分;好—70~79分;一般—60~69分,差—60分以下。评课时要说明理由、给出建议。 课堂观察工具三(师生互动等级量表)

注:评分为百分制,每项5分,共100分。参赛教师可根据情况划分等级:优—90分以上;良—80~89分;好—70~79分;一般—60~69分,差—60分以下。评课时要说明理由、给出建议。 课堂观察工具四(教师的提问及解决方式)

注:问题性质:a机械,b记忆,c理解,d运用。问题解决方式:a集体,b个体,c讨论,d 探究。教师理答方式:a打断学生回答或自己代答,b对学生回答不理睬或消极批评,c重复自己问题或学生答案,d追问,e对学生回答鼓励、称赞,f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教师态度:a表扬、欣赏,b补充完整, c思路引导, d其他。 课堂观察工具五(学生的错误和教师的处理)

课堂观察记录有哪些具体的方式

课堂观察记录有哪些具体的方式 课堂观察的记录方式有很多种,应该根据具体的观察内容、观察类型,选择自己擅长的记录方式来进行观察记录。总的来说,课堂观察记录方式可分为定性的记录方式和定量的记录方式两种。 定量的记录方式是预先对课堂中的要素进行解构、分类,然后对在特定时间段内出现的类目中的行为进行记录。它主要有等级量表和分类体系等记录方式。等级量表(rating scale)指事先根据观察目的编制合理的量表,在课堂观察中,观察者依据对象的行为表现在量表上评以相应的等级。分类体系(category systems)指预先列出可能出现的行为或要观察的目标行为,在观察过程中以合适的时间间隔取样对行为进行记录。分类体系包括编码体系(如美国课堂观察研究专家弗兰德斯的互动分析分类体系)和记号体系或核查清单。在预设的单位时间内,编码体系对发生的一切行为都予以记录;记号体系或核查清单只记录不同的行为种类。 定性的记录方式是以非数字的形式呈现观察的内容,包括:(1)描述体系,即在一定分类框架下对观察目标进行的除数字之外的各种形式的描述,是一种准结构的定性观察的记录方法;可以从这样几个角度来描述:空间、时间、环境、行动者、事件活动、行动、目标、感情等。(2)叙述体系,即没有预先设置的分类,对观察到的事件和行为做详细真实的文字记录,也可进行现场的主观评价。(3)图式记录,即用位置、环境图等形式直接呈现相关信息。(4)技术记录,即使用录音带、录像带、照片等电子形式对所需研究的行为事件做现场的永久性记录。 定量的记录方式和定性的记录方式可以相互补充使用。所获得的数据、信息应尽可能地反映真实的教学环境和课堂活动。

如何进行课堂观察

如何进行课堂观察 一、观察点的确定 作为教师的一项专业活动,课堂观察有别于一般的观察。它要求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而非随意式地走马观花。这一方面是有课堂的特点决定的,课堂错综复杂且变化万端,课堂教学过程具有动态性、即时性、非连续性和社会性,【1】要观察到课堂里的每件事是不可能的;另一方面,“我们看到了什么,常常由我们想看到什么或准备看到什么所决定”。【2】如果我们不知道在找寻什么,即使就在你眼前的东西也不一定能看得到。因此,有效的课堂观察必须要有明确的观察目的,在进入课堂观察之前要确定好课堂观察点。那么课堂观察点又是如何确定的呢? 首先,所确定的观察点必须是可观察的现象。可观察、可记录、可解释是观察点的品质。观察只是对行为的一种快照,我们很难观察学生、教师头脑里的东西,只能观察能观察到的东西,如人物(行为发生的主体)、频率(行为发生的程度)、性质(行为的表现性)、持续时间(行为持续的时间长度)、反应时间(学生接收指示与作出要求的行为所间隔的时间)、强度(行为的强度和力度)、地点(行为在哪里发生)等。因此,我们所确定的观察点必须是一系列可感的师生活动与现象,例如:师生之间的提问与应答,阐释与分辨,辅导与练习,教师移动与教学手段的运用等。同样,所确定的观察点还必须是可记录的和可解释的,不可记录等于不可观察,不可解释等于没有观察。 其次,所确定的观察点是观察者或被观察者想观察的内容。也就是说,我们要根据自己、上课教师以及合作体的需要确定观察点。处在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关心的问题不同、需求不同,因而确定的课堂观察点就不同。例如:教师可以根据自己需要加强的教学领域或某一方面素养来决定观察点,作为自己改进的参照。实际上,观察者和被观察者的需求往往不尽一致,这就需要在课前会议中通过协商来确定观察点。同时,课堂观察点的确定还要考虑合作体的需要。课堂观察合作体形成的条件之一就是有共同的合作目标,或是研究一个主题,或是形成合作体的教学风格,或是改进课堂教学的某一方面等。就学科教研组而言,在观察点的选择和确定上,要思考本学科教研组近3年的课堂教学追求是什么。确定了具体的目标之后,就需要考虑与研究主题最密切相关的观察点,在此基础上进行“设计——观察——反思——改进”,形成教研活动的跟进链条。 再次,所确定的观察点是观察者所能观察的。在确定观察点时,观察者要考虑自己是否熟悉观察内容、观察工具和记录方法等。 二、关于记录工具的设计 和所有的科学观察一样,课堂观察也需要凭借一定的观察工具。我们不能像日常观察那样仅凭经验行事,课堂观察需要特定的方法和技术,否则,观察效率低下,意义甚微。而在确定课堂观察点后,如何选择或设计合适的观察工具,是教师遇到的一个比较难的问题。 课堂观察的工具选择或设计不仅仅是技术问题,也需要课程理念、教学价值等的支撑,它是一个研究课堂、理解课堂的过程。因此,它不是一蹴而就的,不能一开始就追求完美;即便是在前人已开发好的观察工具中进行选择,也需要有一个解读、理解和吸收的过程。一般情况下,会经历从借鉴他人走向自主开发的过程:使用他人的量表——改进他人的量表(通过观察验证)——开发自己的量表。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会遇到以下3个问题。 第一,如何选择已有的观察记录工具?观察记录工具是为观察服务的,首先,要考虑所确定的观察点的特性,紧扣观察点选择合适的工具。以观察提问为例,如果想观察“提问的数量”,则应该采用定量的

课堂观察量表格模板(参考)

欢迎阅读甘州区中小学教师课堂观察工具 (试行) 1.学生活动等级量表。 2.教师行为等级量表。 3.师生互动等级量表。 4.教师的提问及解决方式。 5.学生的错误和教师的处理。 6.情景创设。 7.学生的学习情况。 8.课堂提问有效性。 说明:请各学校认真组织教师学习课堂观察的八个工具,要求教师领会其实质,促进教师从多角度、多维度观察课堂,全面提升教师的看课能力。说课要抓住工具要点,遵照新课程相关的理念,表达的观点要明确,条理要清楚。 课堂观察工具一(学生活动等级量表)? 执教者资料姓名单位课题 观察者资料编号时间 观察中心课程背景下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 观察记录 学?生?表?现评分说明 1.学生课前有否准备,准备得怎么样? 2.学习兴趣是否浓厚,情绪是否高昂?主要表现。 3.有否认真倾听老师的讲课,并有辅助行为(记笔记/查阅/ 回应)吗? 4.有否倾听同学的发言,有辅助行为(记笔记/查阅/回应)

吗? 5.提出提问,提出问题的人数,质量如何? 6.参与小组讨论的人数、形式、过程、质量如何? 7.学生自主学习的质量如何,自主学习形式(探究/记笔记/ 阅读/思考)有哪些? 8.学习中,能否对师生提出的观点大胆质疑,提出不同意见。. 9.学习中,能否应用已经掌握的知识与技能解决新问题,完 成率达到多少?. 10.预设的目标达成如何,有什么证据(观点/作业/表情/板 演/演示)? 评价 要点 注:评分为百分制,每项5分,共100分。参赛教师可根据情况划分等级:优—90分以上;良—80~89分;好—70~79分;一般—60~69分,差—60分以下。评课时要说明理由、给出建议。 课堂观察工具二(教师行为等级量表)? 执教者资料姓名评价学科课题 观察者资料编号时间 观察中心课程背景下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 观察记录 视???角评分记录 1.能否有效调控学习气氛,主要语言表达有哪些。 2.能否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要方式有哪些。 3.课堂教学语言用辞是否浅显易懂,讲解是否有效(清晰/结构/ 契合主题/简洁/语速/音量/节奏)? 4.非言语行为(表情/移动/体态语)呈现是否合理,效果怎么 样? 5.是否指导特殊学生学习,是否有效?

课堂观察的研究方法.

课堂观察的研究方法 齐齐哈尔市第一中学 李殿明 观察法是一种较为基本和常见的科学研究方法。其他一些研究方法, 或者是从观察法发展来(如实验法 ,或者要建立在观察法所提供事实的基础上(如经验总结法 ,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讲,观察是一切研究方法的“细胞” ,在教育研究方法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下面主要介绍观察法在课堂教学研究中的运用。 一、什么是课堂观察 课堂观察方法是指研究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的感官(如眼、耳等及有关辅助工具(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等 ,直接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的一种教育研究方法。 二、课堂观察的分类 依据不同的分类标准课堂观察可划分不同的类别。分类的目的是为了更清楚地认识和利用课堂观察。以下是比较常见的对课堂观察的一些分类。 1、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 从是否借助仪器分: (1直接观察——凭借观察者自身的眼睛、耳朵等感觉器官直接感知外界事物的方法。 优点:直接观察法实施比较简单;能得到具体、生动的印象,形成对事物的整体认识。 缺点:人的感官接受和保存信息的能力有限,难以形成对被观察现象完整、精确认识。

(2 间接观察——观察者借助录音机、摄像机等工具进行观察活动的方法。 优点:间接观察突破了直接观察中观察者的感官限制,可供日后重复观测和反复分析。现行的观察常需要以间接观察作为辅助手段, 现代化的仪器设备会使观察更精确、更全面。 局限:要求有较高的摄录技术。 2、参与型观察和非参与型观察 从是否参与研究对象的活动分: (1 参与型观察——研究者要参加到被研究对象所在的群体中去进行观察, 并参与他所观察的活动。参与的方式有两种:①观察者隐蔽或改变自己的真实身份,与观察对象生活在一起,成为他们中的一员,被当作自己人,在不影响对方行为和思想的情况下对他们进行深入的观察, 这是完全参与的观察。②观察者不改变身份进入观察群体,参与活动,但可能被观察对象看作“客人” 。是不完全观察。 在课堂观察中,教师主要运用的是不完全参与观察。 优点:消除心理距离,了解较真实情况。 缺点:容易相互影响,带有主观色彩。 (2非参与型观察——研究者不介入被观察者的活动,而是作为一个旁观 者置身于他所研究的课堂情境之外所进行的观察。 优点:不受被观察者影响,比较客观公正。 缺点:带有表面性和偶然性,不易深入。 (学校行政领导的观察多属于此类 3、 结构型观察和非结构型观察

学生课堂学习行为观察记录表完整版

学生课堂学习行为观察 记录表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学生课堂学习行为观察记录表?? 2012-04-24 08:35:51|??分类: |??标签: |举报 |字号大中小?订阅 【开发者】 王临光毛卫彩张娜公联梅 【观察点】? 学生的课堂学习行为 【观察目的】 1、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及学习效果。 2、分析观察记录的结果,诊断问题所在,制定培养行动策略。 【理论依据和研究问题】? 课堂学习行为是特指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可观察和测量到的外显的学习反应或行为。它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不仅能够提高教学质量,做到事半功倍,还能促进学生智力的开发,能力的培养,并且对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就显得尤其重要,所以有了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就等于课堂教学效果收获了一半。 【使用说明】 观察学生从课前准备到课结束的学习行为,针对观测点记录学生的课堂表现,做出单项的现象分析,并做出总体的评价及建议,指导教师教学行为。

学生课堂行为观察记录表?? 2012-04-24 09:34:22|??分类: |??标签: |举报 |字号大中小?订阅 学生课堂行为观察记录表 【开发者】 王仕香黄慧慧 【观察点】? 学生课堂行为观察 【观察目的】 1、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的参与情况,了解学生的课堂行为。 2、分析观察记录的结果,诊断问题所在,制定培养行动策略。 【理论依据和研究问题】?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是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基本前提条件,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保障。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成为当前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途径,提高课堂学生参与度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保证。通过学生课堂参与度的调查,可以发现,教师主导作用如何体

课堂观察的方法与技术

课堂观察的方法与技术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课堂观察的技术与方法概述 成都华西中学牟林 [摘要] 成都市信息技术条件下基于课堂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中,首要的一步是掌握课堂观察的技术与方法。本文对时下流行的一些课堂观察的技术和方法进行了一个概略的梳理并表达了笔者的一些观点,或许对课题研究有些帮助。 [关键词] 课堂观察 序 一个人能够对某个问题有所知的唯一办法是听不同的人对这个问题所提出的不同意见,了解具有不同思维特点的人是如何使用不同的方法来探究这个问题的。所有有智慧的人都是通过这种途径获得其智慧的,人的智力的本质决定了只有这种方法才能使人变得聪明起来。 ——约翰·斯图尔特·密尔《自由论》美国学者波斯纳提出过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 然而,有效地反思必然基于有效的课堂观察。可以这样说,没有课堂观察就没有教学反思。 课堂观察,萌芽于上世纪20年代,50年代贝尔斯的互动分析技术拉开了课堂量化研究的序幕,60年代弗兰德斯的师生语言互动分析系统FIAC开始了现代意义的课堂观察,70年代“课堂人种志”方法引入课堂观察,90年代霍普金斯的《教师课堂研究指南》系统地论述了课堂观察……课堂观察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日趋成熟。有资料显示,上世纪末我国才开始关注这一概念和与之相关的话题。 一、课堂观察的概念 课堂观察,指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的感官及辅助工具,直接或间接地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做相应的研究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这是目前比较公认的对课堂观察的定义。 当然,也有学者说得更具有操作性——课堂观察是一种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它将课堂中的问题具体化为序列观察点,将课堂中连续性事件拆解为一个个彼此联系的空间

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课堂观察工具

2.1 学生学习维度 2.1.1 学生是如何突破难点的 观察维度:学生学习·倾听/互动/自主 ·研究问题:学生在突破教学难点中的表现和效果怎样? 2.1.2 学生对核心概念(教学重点)的理解 ·观察维度:学生学习·准备/倾听/自主/互动 ·研究问题:学生对核心概念的理解情况怎样?

2.1.3 学生对核心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量表设计: ·观察维度:学生学习·达成 ·研究问题:学生对核心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情况怎样? 2.1.4 学生活动参与的深度 ·观察维度:学生学习·达成 ·研究问题:活动中学生的参与深度怎样?

2.1.5 学生活动参与的广度 ·观察维度:学生学习·达成 ·研究问题:活动中学生的参与广度怎样? 说明:1.学生参与度可用学生参与活动的人数与参与态度来评定。2.学生参与的态度可分为:A兴趣浓厚,认真倾听,积极主动参加活动;B兴趣一般,认真倾听,被动参加活动;C不感兴趣,不认真听,被动或不参加活动(发呆、走神、做小动作、和同桌讲话等)。

2.1.6 学生提问 ·观察维度:学生学习·互动 ·研究问题:学生提问的效果如何? 2.2 教师教学维度 2.2.1课堂教学时间的分配 ·观察维度:教师教学·环节;学生学习·倾听/互动/自主·研究问题:课堂教/学时间分配的合理性如何? (1)教学内容的时间分配

(2)各种教学行为的时间分配 2.2.2 教师任务布置的有效性 ·观察维度:教师教学·呈示;学生学习·互动·研究问题:任务布置的效度如何?

2.2.3教师的讲解行为 ·观察维度:教师教学·呈示 ·研究问题:教师讲解行为的效度如何? 说明:以一个相对完整的教学片断为观察单位。

课堂观察的技术与方法

课堂观察的技术与方法 一个人能够对某个问题有所知的唯一办法是听不同的人对这个问题所提出的不同意见,了解具有不同思维特点的人是如何使用不同的方法来探究这个问题的。所有有智慧的人都是通过这种途径获得其智慧的,人的智力的本质决定了只有这种方法才能使人变得聪明起来。 一、课堂观察的概念 课堂观察,指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的感官及辅助工具,直接或间接地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做相应的研究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这是目前比较公认的对课堂观察的定义。 当然,也有学者说得更具有操作性——课堂观察是一种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它将课堂中的问题具体化为序列观察点,将课堂中连续性事件拆解为一个个彼此联系的空间单元,并透过对序列观察点的时间与空间单元的定格、扫描、统计、描述和记录等操作,得出观察结果。这些结果能够促进教师进行反思、分析、推论,并由此促使教师教学实践行为的改进,最终达到优化教学的目的。 我们看到,课堂观察是一种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是一种比较公认的看法。所以,课堂观察表现出科学研究方法的共性: 目的性:为教师的反思提供资料和数据,以达到改进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在更有效地帮助学生成长的同时促进教师成长的目的。 系统性:它是由明确观察目的、选择观察对象、确定观察方法、记录观察情况、处理观察数据、呈现观察结果等一系列不同阶段的不同行为构成的行为系统。 理论性:它是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的一种专业行为。比如,量化分析必然用到统计学。又比如“人种志”研究方法的引入等等。唯有如此,才能保证观察结果的客观性和数据的真实性。 实践性:不仅它的观察对象是课堂教学实践,他本身也是一种操作性极强的实践活动。 事实上,任何科学研究都离不开观察,教育科学研究尤其如此。 二、课堂观察的分类 不同的分类标准,会产生不同的分类,这样才能够使我们从不同角度去认识和理解课堂观察。以下列举常见的几种分类: 1、按对观察对象和情景是否严格控制分类: (1)自然观察:不对课堂施加控制而进行的观察。

课堂观察三步骤

课堂观察三步骤 (一)课前会议: 主要解决三个问题: 1.被观察者说课: (1)教材分析:介绍本课的主题和内容;内容所对应的课程标准的规定与说明;说明该内容在本课程中的地位,与前后内容的关联,教材知识的呈现方式,教材的处理,使用了哪些课程资源等。 (2)学生情况:学生的思维特征、学习习惯和课堂氛围等,提供标明学困生和学优生的学生座位表。 (3)简要说明本课的学习目标,如与“课标”不同,要解释与本班学生的适切性。指出本课的重、难点,说出解决的策略。 (4)介绍本课的教学设计的大致结构,说明创新与困惑之处。 (5)介绍对学习过程的监控,重点介绍监控的措施与时间,为观察者观察学习目标的达成提供帮助。 2. 观察者提问与被观察者的进一步阐述。目的是让观察者对本课有更深入的理解,为确定自己的观察点和开发观察工具提供必要的帮助。 3. 双方商议,确定观察点。 (二)课中观察: 指进入研究情境,在课堂中依照事先的计划及所选择的记录方式,对所需的信息进行记录。 (三)课后会议: 完成三个方面的任务: 1.被观察者的课后反思 (1)目标达成情况:围绕着每个学习目标,就自己所看到的现象进行分析,分析要基于学生的表现,基于证据说明。 (2)各种教学行为的有效性:活动,如小组合作学习、同伴讨论、动手制作、实验、看听视频录像等;讲解;对话,如提问、理答等;学习指导,如指导文本阅读、图形阅读、书面和口头表达等;及资源利用。应以教学环节为主线,围绕上述几种主要教学行为逐次说明每个教学环节自己采用的教学行为,及对教学目标的达成起的作用。 (3)预设与生成: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是否按照课堂生成的资源改变既定的教学程序、策略甚至教学内容,说明改变的原因。 2. 观察者简要报告观察结果:要简明,有证据,有回应,避免重复。 3. 结论和行为改进的具体建议 (1)成功之处; (2)个人特色; (3)存在问题。基于被观察者的特征和现有教学资源,提出明确的改进建议。

课堂观察

课堂观察:听评课的一种新范式 摘要:课堂变革是当前我国推进素质教育与课程改革的关键,而引起课堂变革的重要因素是听评课制度的改革。本文从专业的视角分析指出当前我国听评课存在着简单处理、任务取向与不合而作等种种去专业现象,提出范式转型的转折点在于改变思维方式,实现从简单走向复杂、从对立走向理解、从业余走向专业的转变。最后,文章并根据自己多年的研究,从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课程性质与课堂文化四个维度构建一种课堂教学分析框架。 关键词:听评课;范式;课堂观察;分析框架 众所周知,课程改革的关键是教学改革,教学改革的主阵地是课堂,只有课堂发生了变革,真正的改革才算发生。课堂变革不外乎两类:一是由教师自发引起的,二是通过改变一些外部因素如教师考评、听评课制度、教师培训等而引起的。在我国,影响课堂变革最重要的外部因素就是听评课制度。然而,现行的听评课制度存在着诸如简单处理、任务取向、不合而作等去专业的问题,因此亟需听评课范式的转型,构建一种旨向学生有效学习和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范式,以引领我国课堂教学的变革。 一、听评课存在的问题:去专业现象

听评课本应是教师专业生活与专业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专业学习的重要途径,但长期以来听评课只被当作一种对教师的单项考核、一种要完成的任务,有时甚至成为个别教师的难堪或尴尬,丧失了其本真的专业价值。总的来说,当前的听评课制度“去专业”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简单处理 听评课的简单处理集中表现在:一是进人时,听评课者自己没有做充分准备,也没有与上课教师进行有效的沟通。二是过程中,听课时主要关注教师单方的行为,对学生的有效学习没有足够的关注,评课时缺乏有证据的观点,漫谈式、即席发挥式话语过多。三是结果往往是为了让上课的教师得到一个分数,而且该分数常常是无法解释的。四是使用结果时往往错误类推,用一节随机抽到的课来类推该教师其余的课,或用一节精心打造的课来类推该教师其余的课。(二)任务取向 简单地说,任务取向就是“为听评课而听评课”。首先,大部分人的听评课动机是任务取向的,即把听评课当作任务来做。有的是学校规定的,有的是想当然地认为要多听课。其次,开课目的仅是为完成任务。一般情况下,老师们开课并非出于为了自身专业发展和学生有效学习的主动愿望,而是迫不得已为了完成管理层安排的任务。再次,评课的程式化。评课时,参与听评课的老师往往多保持沉默,非到不

学生课堂学习行为观察记录表

学生课堂学习行为观察记录表 邕宁区新江镇团阳小学黎朝亮 【观察目的】 1、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及学习效果。 2、分析观察记录的结果,诊断问题所在,制定培养行动策略。 【理论依据和研究问题】 课堂学习行为是特指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可观察和测量到的外显的学习反应或行为。它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不仅能够提高教学质量,做到事半功倍,还能促进学生智力的开发,能力的培养,并且对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就显得尤其重要,所以有了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就等于课堂教学效果收获了一半。 【使用说明】 观察学生从课前准备到课结束的学习行为,针对观测点记录学生的课堂表现,做出单项的现象分析,并做出总体的评价及建议,指导教师教学行为。 学生课堂学习行为观察记录表

测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有利于优化课堂教学。 【使用说明】 贯穿课堂的全过程,针对观测点记录课堂现象,做出单项的现象分析,并做出总体的评价及建议,指导教师教学行为。 在初中学段的初期“中等生”在整个班级学生中占大多数,他们普遍能遵守课堂纪律;他们渴望进步,但又不够积极主动地勤奋学习.他们因处在容易被教师忽视的位置上,很难引起教师的注意而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只有少数毅力较强的中等生能较长时间保持在“中等生”的水平,大部分中等生因一个学期或一年的努力后,没能达到自己所期望的结果而对学习丧失信心, (1)课堂观察是一种比较适合于教研组开展教研活动而使用的一种方式,但不适用于个人使用。团队中每个人用不同的观察手段完成不同的观察任务,通过各种视角对教学进行观察,就能够全面真实地反映教学现象,并通过跟进的归因分析,客观地揭示教学现象的本质所在。 (2)对于课堂观察这种方式,不能死扳硬套,我们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研目标,灵活地加以运用,可以是量表单独使用,也可以是定量的量表与定性的描述同时使用。无论采用什么形式,都要根据教学研究的需要。

课堂观察记录与分析

课堂观察记录与分析 观察对象二(2)授课内容9的乘法口诀 观察点教学过程客观描述教学实施优缺分析教学行为调整建议 一、课前情境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情境创设)出示《西游记》中孙悟空, 题写“孙悟空在炼丹炉中 七七四十九天,炼成火眼 金晴,取经的路上遇到妖 怪,不管三七二十一,举 起金箍棒就打。”西天取经 经历多少难? 优点:1、通过故事激 发学生的兴趣; 2、引入语“有哪些乘 法口诀”快速进入主 题; 缺点:1、引入预设有 些少,生成效果欠缺; 2、孩子过于活跃,教 师课堂踩空能力差。 简洁教学引入语,精炼自己 的语言表达 二、知识概念的理解和深化(学生思维的启发和引导过程) 通过找规律发现连续加 9、出示图片一排10个正 方形中9个五角星连续 加,学生自己得出9的乘 法口诀。探究记忆9的乘 法口诀的方法。 孩子自主探索得出9 的乘法口诀,探索记 忆9的乘法口诀的几 种办法,如对称法、 积个十位相加为9、 手指操,帮助孩子快 速记忆9的乘法口诀 探索记忆9的乘法口诀需要 的时间过长,孩子所说的有 点偏,手指操应该演示一遍 即可。

三、知识概念掌握后的应用与展示十分钟巩固练习,基础的 口诀与算式转换,找规律、 随机抽查9的乘法口诀, 用九九歌将数学回归到生 活中 联系通过闯关激发学 生的兴趣,缓解学习 疲劳,用生活中的九 九歌将数学回归到生 活中,但预设的少, 此题生成效果不佳。 应熟知生活常识,熟知九九 歌,恰当的云用九九歌。 四、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把握与调整(学生学习反馈的引导确定和教学调整)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快 速记住9的乘法口诀,并 能解决生活中的常识问 题。 个别学生由于预习不 足,记忆效果稍有欠 缺。 多加练习弥补不足。

课堂观察的大致流程

课堂观察 1.立场:课堂观察的重点是学生,真正学为主体,不再指向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而是分析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质量,以及影响学习过程和结果的因素,教师的教学被看做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而不再是观察的重心,所有对教师的观察和分析都是建立在学生学习证据的基础之上。 好课的标准:学生在学习,学生在向着目标学习,多数学生达成了目标,少部分学生创造了目标之外的精彩 2.课堂观察的意义:判断学生的学习情况,例如,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学生学习的投入情况,自主学习结果,合作学习的合作情况,师生关系、生生关系等;改进教师的教学;提升观课教师的评课能力,评课是基于数据来做出判断的,提升教师的专业成长。 观课流程: 1.课前会议设计方案:包括审议教学设计、确定主题、设计观课量表、做好分工等。 (1)确定主题就是找好观察点,课堂观察与听评课的主要不同在于,课堂观察是有主题的,要聚焦,要明确,要理解主题。而听评课是泛泛而谈的,没有主题,重点观察老师是如何教的,而课堂观察重点关注如何学的。观察主题包括课程原理方面的:评价促进教学;评价引领教学,或者评价如何引领教学?教学问题方面:优秀生的培养;后进生的补差,阅读能力的提升等。 (2)确定观察工具包括确定观察方法,观察方法开发观课量表等, (3)做好分工,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每个观课教师观看不同的组;第二层含义是每个观课教师有不同的观课主题(例如) 2.收集信息:记录看到的、听到的信息,一定是真实的可靠的。例如教师是如何围绕评价任务展开的组织活动、提问、指导、讲解;学生学的信息,学生明确评价任务、执行评价任务、交流信息。既包括面上的学生,也包括样本学生。 3.分析数据,形成结论:基于对数据的分析,上升到一类问题的解决,或者一种课堂类型的解决。例如我对王莹老师执教的《动物的运动》进行观察,发现学生对生物观点的建立没有很好的完成,反思原因是什么?评价任务出现了问题,写了一篇观察报告评价任务是达成目标的关键。观察了杜荣国执教的《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发现错题是非常好的资源,要充分利用,课堂上应该如何利用资源。观察孙洪利执教的《单项式与多项式》发现,概念课应该如何上,概念课与习题课的区别在哪里?评价任务要设计的大一些,为学生留下足够的思维时间,防止短兵相接。 我还发现我们课堂的共性是课堂容量大,任务多,教师为了完成任务都在赶时间,多数是告知答案,为学生留下思考的时间少,学生忙忙碌碌,但能力提升并不大。 课堂观察要求: 我们课程与教学改进项目组对课堂观察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对课堂观察的意义、课堂观察的程序有了初步的了解,本次我们尝试进行一次课堂观察,由我校项目组成员孙洪利老师出课,项目组其他老师组成观察团,我们主要进行以下活动。 一、观课任务 主要任务有三:1.确定课堂观察的主题,本次我们主要以“教学评一致性”的角度确定主题,例如,评价如何促进学生学习?2.设计教学观察量表,量表要简单,便于使用,便于分析, 3.观课分工,根据课堂观察的主题,确定观课教师的观课任务,姜新春、孙国卿主要收集教师教的信息,吴昌娟、李霞和刘俊生、赵长亮主要收集学生学的信息,在收集学的信息的同时兼顾收集评价信息,各观课教师根据小组的分布位置确定自己的观课地点。 二、课中观课 观课团队根据分工进行观课,观课团队提前到达教室,调查组内学生学习情况(1、2、3号),观察学生上课的准备情况;上课开始,收集对应小组学生的相关信息,信息要如实记录,如果无法快速记下,可以使用录音笔、录像机、照相机等辅助设备,以便课后整理;教的信息包括评价任务的出示、教师的提问、对学生的指导、活动的组织、讲解等;学的信息包括学生的自学、讨论、展示、表演、回答等;下课后,通过访谈、测试等形式了解学生的收获,目标达成情况。 三、课后会议 第四节,观课教师处理、汇集收集的信息,形成课堂观察报告,主要从四个方面阐述,一是观察背景与主题解释,观察背景主要介绍在什么情况下上的一节课,主题解释主要介绍对主题的理解,包括主题是什么?为什么?二是观察工具与过程,包括观察量表的开发,观察过程的记录等。三是观察结果与讨论,通过对收集信息(论据)的分析得出什么样的结论,进一步形成什么样的观点。

课堂观察记录与分析

《圆的周长》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圆的周长》。 2、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三年级上册学习了周长的一般概念以及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并初步认识了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学生初步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的开始,也是后面学习圆的面积以及今后学习圆柱、圆锥等知识的基础,是小学几何初步知识教学中的一项重

要内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团结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使学生从中受到思想品德教育。 3、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认识了周长的含义,并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教学圆的周长可通过化曲为直的方法进行教学。并且知道圆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图形,可通过直观演示.实际操作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但圆是曲线图形,是一种新出现的平面几何图形,这在平面图形的周长计算教学上又深了一层。特别是圆周率这个概念也较为抽象,探索圆周率的含义以及推导圆周长计算公式是教学难点,学生不易理解。 4、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结构特点的分析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让学生知道圆的周长和圆周率的含义,掌握圆周率的近似值。理解掌握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应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对圆周长的测量和计算公式的探讨,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和主动探索解决问题方法的能力。 (3)初步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辩证思想方法。 5、教学重难点: 为了使学生比较顺利的达到教学目标,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探索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6、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模型圆,几个直径不同的圆形,线、直尺等。 二、说教法、学法 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化解难点,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发和学法: (一)教学中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学生知识水平,多借助实物演示,并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独立探讨知识形成过程。 (二)本节课主要通过启发、引导,让学生在实际观察.操作中发现问题自主探究,积极参与猜想.讨论.验证,在合作与交流中分析,推理从而解决问题,获取新知。 (三)本节课围绕教学重难点运用了多媒体创设生动的问题情境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愿意合作交流,探究知识的意识。 三、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主要设计了四个教学程序:创设情境,引出问题;自主探索,建立模型;解释运用,深化知识;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这一环节主要分为三个部分:1、激发兴趣。2、认识圆的周长。3、讨论圆周长的测量方法。 1、激发兴趣。“形象思维比抽象思维更广泛”,根据本节知识认识新概念抽象的特点,在引入新课时我利用多媒体显示小熊和小狗赛跑激趣引入,揭示课题。通过创设一个问题情景,让学生不仅复习到正方形周长的含义,同时,进行知识迁移,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教学内容。 2、认识圆的周长。让学生拿出圆形物体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圆周长指的是那部分?通过图画让学生初步感知了“圆的周长”。心理学实验证明,“理解的知识才能牢固掌握,理解的标志是学生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来”。让学生观察围成圆的线是一条什么线,这条曲线的长就是圆的什么。通过这个问题揭示圆周长概念。 3、讨论圆周长的测量方法。在揭示了圆周长概念后,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测量圆形物品,并汇报结果,再说说自己测量的方法。线绕法、滚动法量出圆的周长,教师指导操作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