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144747 学科教育论文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与

实践

1课程的现状

汇编语言不同于其它高级语言,必须要求编程人员有一定的硬件基础,如对CPU的结构、CPU与存储器等部件的数据传送过程必须要有基本的了解,这样才能学好这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对高级语言编程学习积极性高,对汇编语言课程缺乏兴趣,因为课程本身指令复杂,规定繁多,再加上学习汇编指令前对CPU的相关工作过程理解不透,导致学生厌学,又由于本课程面对的低年级学生只有高级语言的基础,习惯于高级语言的自然表达,初次接触计算机硬件知识心理上有恐惧感,更难以适应繁杂的低级语言。

针对本课程的特点,对教学内容、环节、过程等进行了精心设计,下面就教学方法的设计、实践教学方法、课程考核形式等方面进行的一系列改革进行详细探讨。

2教学方法设计改革

为了避免学生因指令复杂,规定繁多、难度大而对该课程产生畏惧的学习心理,教师有必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组织,对教学过程进行精心的设计。

2.1利用FLASH技术,使教学难点容易理解

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在学习CPU结构这章节中,对介绍的CPU由哪些寄存器(名称、大小)构成,各个寄存器的含义,用途,CPU与存储器等部件的数据传送过程,会觉得很抽象,多数同学都是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这章节是第二章节的内容,也是能否学好该课程关键的一章,如果理解不深,这无疑为后续的学习,特别是寻址方式的学习埋下了隐患。

针对这个问题,教师有必要对教学过程进行精心的设计。

在这章节中我们利用FLASH技术,把各种寻址方式下传送指令的CPU与存储器等部件的数据传送过程以动画形式展现给学生,使得复杂,抽象的过程变得直观,学生理解比较容易,也加深了对寻址方式的记忆。

2.2对比法教学

目前计算机专业的课程设置中,《汇编程序语言的程序设计》课程通常是学习完C语言课程之后开始学习的。所以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对比法来讲解课程,对某些语法知识点和程序设计过程我们可以以C语言和汇编语言对应分析。

例如在介绍寄存器时,由于在一般的c语言程序中并没有直接使用到寄存器。因此,我们使用vC++6.0环境下的调试工具显示一个c语言程序及其对应的机器码,让学生看到编写汇编程序寄存器的用途,加深了学生对汇编语言程序的理解。

int m=5,n=6,c;

004010E8 mov dword ptr [ebp-4],5

004010EF mov dword ptr [ebp-8],6

c=m+n;

004010F6 mov eax,dword ptr [ebp-4]

004010F9 add eax,dword ptr [ebp-8]

004010FC mov dword ptr [ebp-0Ch],eax

在介绍语法知识时,比如变量的定义:

C语言中的变量定义形式如下:

int c1,c2=0;

汇编语言的变量定义形式如下:

cl DW ?

c2 DW 0

2.3抽象概念的比喻教学法

在对段地址和偏移地址的讲解过程中,可以采用比喻法,把操作数比喻成学生,把教室的房间号比喻成段地址,教室内每个座位编个号,编号就是偏移地址,要想到教室把某个学生找到,就要找到相应的教室号,再到对应的座位号找到这个学生,同理,要想把主存中的操作数找到就要找到段地址和相应的偏移地址,另外要让学生知道每个教室里的座位号都是从0号开始编号的,也就是每个段里的偏移地址如果不特别指定,也是从0号开始编号的。

3实践教学改革

3.1增强实验环节,做一些实际项目

程序设计对于大多数的初学者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对于给定的一个实验题目,许多学生往往感到无从下手。目前的上机实验时间往往很短,常常是学生才刚刚有点入门,实验环节就结束了;且课外实践环节几乎没有,导致学生即使课内学的再好也不会应用。

在实验设计方面可以先把一些经典的程序提供给学生,例如分支结构的设计、循环结构的设计等,让学生在写出C语言程序之后再设计汇编程序,找出两者编程思维的区别。这样通过一段时间的经验积累,就能够编写比较复杂的的程序,由于上机时间有限,可以每次实验课之后布置一些题目供学生选择思考,让学生课外分组来设计这些程序,题目的类型可以是研讨型的让学生从更多的角度去思考上机实验过的题目,编写出不同的程序;另一种为编程型,

例如可以设置这2道题目,音乐小键盘、贪吃蛇游戏等,以加强同学们的编程能力的训练。

3.2采用与高级语言混合编程

目前越来越多的场合要使用汇编语言和高级语言进行混合编程,因此在教学时应强调汇编语言和C/C++的混合

编程,并且这样也可以为今后嵌入式系统软件开发的学习打下坚实的软硬件基础。

在实验课中可以借助 Visual C++开发工具,采用内联汇编的方式,在 C/C++源程序中嵌入汇编指令序列完成一定的功能,并让学生设置断点然后跟踪执行,同时注意观察寄存器的内容和变量的值。这样可以一方面让同学们熟练掌握两种语言的切换使用,另一方面让他们感受到两种语言各有特点。例如可以利用汇编语言处理高级语言中不方便处理的一些问题。

4课程考核形式改革

因为“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课程,所以实验课成绩应该在总成绩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目前大多数高校的汇编语言课程的实验课成绩只占很小的比重,即理论知识往往占课程期末考核总成绩的70%~80%,这样往往会导致学生不得不将大量的精力放在理论知识的学习中,结果只会造就大批的应试高手。在教学中,我们遇到过有的学生考试试卷能考90分以上,却连最基本的计算机操作都不能动手。今后这门课程的考核,实验课成绩应该提高到占总成绩的1/2。老师在实验中应该营造出互动气氛,检查每个学生的完成情况同时做好记录,根据学生的实际动手情况给出他们的平时实验成绩,

而不是只依据交上来的实验报告,这样也能杜绝抄袭之风。

5结束语

通过教学改革的实践,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他们对本课程的学习积极性,又降低了学习难度。良好的教学效果是永远追求的目标,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还需要不断进行探索、研究和尝试,不断更新观念,发现自身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找到解决办法,提高教学效果。

机械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及实践探讨

机械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及实践探讨 机械设计课程教学系机械类专业教学关键组成部分,其教学质量的提升对于学生分析能力的培养及工程设计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而言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以机械设计课程教学改革背景为立足点,对机械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全局思路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对当前机械设计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一系列措施,以更好地促进机械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及实践。 标签:机械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不足;措施 1机械设计课程教学改革背景介绍 当前,在高职教育日趋大众化的情况下,有效提高高职教育质量便变得异常紧迫且必要。为此,各高职教育工作人员理应树立与时俱进的教育质量观,并在这一前提下强化教育教学改革,为国家培育出更多的高素质人才。为了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各高职院校理应以自身实际为立足点,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改革,以推动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竞争力,各高职机械设计教师理应以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及职业发展水平为目标,并把这一目标作为机械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基础及导向,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选择权。树立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进一步落实机械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各高职机械设计老师理应从学生的立场出发思考问题,确保教学秩序的稳定,随后在此前提下促进各项改革措施的进一步落实。此外,各高职机械设计教师还应进一步更新观念,明确创新型人才的培育机制,打造人才培养特色,为机械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进一步贯彻及落实打下坚实的基础。 2机械设计教学改革全局思路研究 各高职院校所开展的机械设计教学改革必须以机械零部件设计为中轴线,以如下三大设计为核心:其一,参数设计;其二,结构设计;其三,机械系统全局方案设计;展现机械设计的共同规律及基础方法。给予已学知识应有的重视,对已学知识进行相应的综合,并给予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应有的重视。注重对学生创新设计能力的培养,重视多方案设计及再设计的理念,借助于CAD技术优化教学方式,为学生的顺利实践打下牢固的基础。 各机械设计专业所使用教材的体系及内容必须与当今社会的发展及时代的进步相适应,培养出来的人才必须与社会需求相吻合。跳出一味追求科学机制完整性的限制,不再注重设计理念的全面性,而注重共性规律,防止一味照搬教材内容的举例方式,重视设计理念及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注重工程运用教学,以机械零部件设计为重心,适当拓宽教育内容的专业适应范围,恰当导入本课程范围里某些新的技术内容和先进设计方法于机械设计里的运用。 3当前机械设计课程教学存在的不足分析

【优秀毕设】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认识

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认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培养具备机械设计制造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在工业主产第一线从事机械制造领域内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以机械设计与制造为基础,融入计算机科学、信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的交叉学科,主要任务是运用先进设计制造技术的理论与方法,解决现代工程领域中的复杂技术问题,以实现产品智能化的设计与制造。 机械制造业是将传统的制造技术与现代信息技术、管理技术、自动化技术、系统工程技术进行有机的结合,通过计算机技术是企业产品在全生命周期中有关的组织、经营、管理和技术有机集成和优化运行,在企业产品全生命周期中实现信息化、智能化、集成优化,以达到产品上市快、服务好、质量优、成本低的目的,进而提高企业的柔性,健壮性和敏捷性,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具备机械设计制造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在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机械制造领域内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以机械设计与制造为基础,融入计算机科学、信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的交叉学科,主要任务是运用先进设计制造技术的理论与方法,解决现代工程领域中的复杂技术问题,以实现产品智能化的设计与制造、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对于本专业来说,要掌握较丰富的工程、经济、社会、法律、环境等人文与社会学的知识,宽厚的数学与自然科学基础知识从事工程研究所需的工程科学技术基础知识,机械工程领域专门性的技术理论和方法;具备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批判性思考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有效的沟通与交流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养成良好的职业素质,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社会责任意识,具备终生学习的意识与能力,对现有的机械设计加深了解对来的机械设计走向有一个较为准确的判断,使自己紧跟时代的步伐,熟练的运用各种机械设备械,培养较强的自主学习学能力。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机械设计与制造的基础理论,学习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的基本知识,受到现代机械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进行机械产品设计、制造及设备控制、生产组织管理的基本能力。 本专业是培养具备机械设计制造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在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机械制造领域内地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人才的专业,以机械设计制造为基础,融入计算机科学、信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等交叉科学。本专业的主要任务是运用先进机械设计制造技术理论与方法,解决现代工程领域中的复杂技术问题,以实现产品智能化的设计与制造,培养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地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在高中文化知识的基础上,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较熟练的专业实践技能:机械制图、工程材料、工程力学,机械原理、工程经济,机械设计基础、电工与电子技术、微机系统原理

艺术设计课程建设和改革方案

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建设和改革方案 一、课程建设与改革方案: 1、课程体系: 在整个本科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不断强化设计与社会、创新与实践、思维与技能等诸多方面紧密关联的意识,教学中全方位构建学生从设计原理、设计方法、设计技能到综合知识应用和表达的课程体系,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训练和挖掘,同时也强调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沟通协作能力、表述能力等,最终让学生在进入社会时具备较为全面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设计服务精神,成为真正合格的专业设计人才。 (1)主动适应新时期对创新应用型设计人才的需求,实现知识型向综合能力型转化,拟定目标,优化专业培养方案、充实课程大纲,其核心是有效地调整课程结构、课程内容与课时权重。 (2)艺术设计专业开设环境艺术设计、会展艺术设计、工业造型艺术设计、服装艺术设计、广告艺术设计五个专业方向。现开设公共课19门,专业课87门,实验课19门,每个专业方向课程体系完整,设课重点突出。在学习普通教育理论知识后,专业课程方面主要有造型基础、形态学装饰基础、电脑辅助设计、专业设计、专业理论、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 专业教学课程类别

2、教学内容 在本科四年的教学中,课程互为依托,交叉贯通,呈复合式、板块式、递进式螺旋状上升进程,在不同的阶段具有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方法,将各模块的知识点串成相关联的知识链,同时各知识链又交复式环环相扣,加强设计学科间的交叉课题,培养学生相对全面的、整合的设计意识。 (1)复合式——设计通识基础教学 在低年级设计基础课程模块中,主要以调整学生的思维模式为主,从应试思维模式向主动思维模式转换。教学中以思维开发和引导为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同时力求训练学生从设计基础向专业设计转换和接轨。这个阶段的教学主旨在于给学生搭建一个从感性到理性思维反复对接的思维平台,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认知能力。 (2)板块式——专业基础教学 二年级在设计基础课程的延续下,进入以专业方向为主体课程的学习。在此阶段的课程中,在一个或一类系统内容上设置课题,注重课题的广度和单元形式的深度训练,注重概念的开发和多手法、多方式、多途径的综合表达。注重课题的探索性和实验性,在相互链接的知识点上进行有目的、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和方式设置,在大纲总体要求下完备板块课程的系统性,为后续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给予教师较大的自由度,增强课程内容的新鲜和活力,持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原创力,为进入市场设计打下思索的基础。 (3)递进式——专业设计教学 高年级的专业设计课程在专业基础的板块课程下重组或交融,以知识的系统构成为基点,形成各知识点和知识链的递进式训练,更加注重整合设计、深度设计,在具体市场和商业设计的限定下,持续地培养学生在概念原创以及适合的设计表达之间的协调和配合,培养团队的沟通协作能力,加强研究性、实践性和综合性训练,以培养创新能力为目标,以实践教学为主线的课程和环节贯穿始终。这一阶段的专业设计课程一般以项目设计对应具体的社会综合需求,从市场到策划,到创意到设计,到实施再回到市场推广,每一步都涉及到整合各阶段设计学习的深度思

Java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Java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摘要:目前Java课程的教学体系结构缺乏市场适应性与岗位针对性,教学内容不够完善,教学模式和考试形式单一,实践教学环节比较薄弱。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及适应市场对Java人才的需求,就要加强Java课程改革的研究。本文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考试及实践教学四个环节进行Java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Java;程序设计;教学改革 1引言 随着国家信息化产业的发展和对计算机人才的更高需求,高等院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学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作为专业人才培养基地的高校,需要反思自身专业教学体系的科学性和社会性,需要敏锐地感知社会需求的变化,分析社会需求并相应调整专业知识结构。在重视基础理论教育的同时,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以适应新形势的变化,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就业的零距离对接。现有Java课程的教学体系结构缺乏市场适应性与岗位针对性,只有通过课程的改革与实践才能使学生满足社会对Java人才的需求。

2教学内容改革 Java已不仅仅是一种语言,从广义上说它代表了一个技术体系,该体系结构根据应用方向的不同主要分为Java SE、Java EE和Java ME三个部分,它们分别适用于小型设备和智能卡、桌面系统以及服务器应用程序的开发与运行。J2SE 为创建和运行Java程序提供了最基本的环境,是Java技术的核心和基础,J2EE和J2ME都建立在J2SE基础之上。但目前Java教学中主要以J2SE为基础,很少系统讲解J2EE 和J2ME。Java技术尤其是J2EE技术占据着市场很大的份额,但国内J2EE技术的开展仍然处于滞后状态,许多高校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学生只学习了一点Java基础知识和JSP,而对于Eclipse、Tomcat、Hibernate、Struts、JSF、Spring、EJB、SQA等很少应用。所以,在Java学习过程中不仅要掌握J2SE 中的主要技术规范,还要根据学生的不同专业方向将J2EE 和J2ME作为J2SE的后续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应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将新知识、新理论和新技术不断充实到教学内容中,为学生提供符合社会需求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课后习题的作用在于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教材内容,巩固基本概念,是检查对授课内容理解和掌握程度的重要手段,是掌握实际技能的基本训练。根据各章节的具体内容,精选习题,促使学生加深对本章节主要概念、方法、原理等的理

专业建设与课程体系改革工作小组建设方案详细

专业建设与课程体系改革工作小组建设方案为了推进我校专业教学改革与教学建设,全面提高我校教育质量,形成办学特色与办学优势,以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结构的变化,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特制定本建设方案。 一、指导思想 1、全面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2、要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始终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为建设的核心,以培养出能力强、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技能型人才。 3、专业建设要全面促进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容、教学管理、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整体改革。 4、专业建设采取整体规划与分步实施相结合;专业建设与学校教学改革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学校重点支持与普遍加大投入相结合。通过重点建设,切实突出骨干专业。对个别专业重新进行调整,使其与学校的总体发展和布局相适应。 二、组织机构 1、专业建设涉及到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为加强领导,有效协调,学校成立专业建设领导小组,负责领导和统筹该项工作。 2、专业建设领导小组人员组成:学校专业建设领导小组由分管教学副校长、教务处主任和有关专业骨干教师组成。 3、学校专业建设领导小组职责: (1)对学校重点专业建设进行总体规划,明确专业建设目标和专业建设近、中、远期目标规划,并分解为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目标。制定或调整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根据社会需求进行专业建设调整,根据培养目标设置调整专业课程体系。 (2)对专业建设文件(档案)材料进行建档管理。 (3)贯彻落实学校有关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具体工作。

2.4.2 负责制定和实施专业建设的规划,对教学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实践教学环节等方面进行全面总结,并结合实际情况,修改完善建设方案。 2.4.3 在专业建设过程中要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时开展教学研究,不断总结经验,及时完善。 3 重点发展专业建设方案 3.1 重点发展专业建设的基本原则: 3.1.1 坚持优化专业结构和提高专业质量相结合的原则,加强专业建设。 3.1.2 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切入口,以专业课程群建设为核心,以加强教学基本条件建设为保障,提高专业教学质量。 3.1.3 重点发展专业建设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必须与学校整体专业建设与发展及学校的整体改革与发展相结合。 3.1.4 重点发展专业建设坚持重点与普及相结合的原则,在学校专业整体规划、改造、发展的基础上有重点的建设。 3.2 重点发展专业建设目标: 通过重点发展专业建设,进一步优化我校专业结构,提升专业建设整体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办学效益和竞争力。 3.3 重点发展专业建设标准 重点发展专业是指学术水平高、师资力量强、教学质量高、教学基础条件好、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专业。它应符合下列标准要求: 3.3.1 师资队伍结构合理,建设单位师资队伍满足教学要求,综合素质水平较高,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较为合理; 3.3.2 有较好的办学条件和先进的教学手段; 3.3.3 教学过程规,专业改革力度大,教学改革成果显著; 3.3.4 学术水平较高,学生创新能力强,教学质量高; 3.3.5 专业特色鲜明,毕业生就业率高,社会声誉好。

学科教育论文 机械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

学科教育论文 机械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人才培 养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5(b)-0175-02 实现以教为主(老师满堂灌)向以学为主转变,以课堂教学为主(过分重课堂)向课内外结合转变,以结果评价为主(过分重分数)向结果和过程结合转变,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到今天早已达成共识的三个改革目标。如何实现这三个目标,至今没有成熟的方法。本文以机械设计类课程为例探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以知识传授为基础,以能力培养和素质提升为目的是本课程教学改革的总体目标。本文将项目式教学引入机械设计类课程教学中,将三维CAD造型软件、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和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等课程教学有机融合在一起,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1 项目式教学法的实施原则

机械设计类课程主要包括: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和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是机械类专业重要的专业技术课程,课程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应用性,特别是机械设计其课程内容庞杂,各章自成体系,初学看似毫无联系,采用传统的“讲授新课-布置作业-复习旧课”的课堂组织模式,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学效果较差。 以工程项目为背景的教学方法是以学生、项目和能力培养为中心,而不是传统的课堂、教材和书面作业、卷面考试。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一般要遵循以下原则。 (1)实施过程要具有可操作性,特别是要注重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既能全面提高学习效果,又不会过度增加学生学习负担。 (2)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精神,让学生根据自身需求推动学习过程的进行;教师起辅助作用,负责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和组织。 (3)选取的工程项目要适合,既要满足教学内容要求,又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4)要具有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良好的团队协作学习环境。

浅谈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浅谈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田虎伟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不断贯彻新的教学理念,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三年多来在教育学区的指导下,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从学科入手,积极开展了课堂教学改革的实验研究,努力探索教育改革的内容、方法与途径,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课堂教学改革的体系。实践证明,通过对课堂教学改革尝试,促进了学生自主健康的发展,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一、认真分析学科现状,树立新的教学观念。 通过认真分析和反思,我们认为过去学科的教学状况确实令人担忧。其一,教师对各学科是在教学,但不够科学,方法陈旧。如识字教学只是教师教,学生学,满堂灌,学生只是机械的记忆,没有从音、形、意去引导学生通过理解掌握生字。其二,由于认为小学低年级的知识不教,到一定的时候他自己也会自然掌握和理解,疏于管理,甚至放任自流。在数学学科中,如:元、角、分;时、分、秒;年、月、日等内容。教师上课只是走过场,糊弄糊弄学生。 为了课程改革工作的顺利展开,学校挑选出一批教学优秀、责任心强,业务水平高的年青教师担任低年级的教学。回顾近几年的课改历程,我校新课程研究正在实践中稳步推进,并以新基础教育理论为依据,在研究策略、教学改革、校本课程等方面的实践中研究和发展。 二、深入开展课程改革研究,建立科学的教学体系。 初期,我们通过学习新课程与教学改革的理论,结合学校的具体实际,设计了学科的课堂教学改革的方案和操作细则。我们本着边实践边完善的原则,对课堂教学改革的内容、方法和方式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初步形成了较为科学的课堂教学体系。 1、课堂教学改革的内容。 改变过去知识满堂灌的方式和技能死方法的教学模式,注重内容、方法、技能的全面培养。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出发,改革课堂教学。 2、课堂教学的方法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教师们在尝试把新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的过程中发现课堂教学“活”起来了,学生“动”起来了,但却出现了一些担忧的问题。为夸奖而夸奖、自主变成了自流、有活动没体验、合作有形式而无实质、知识掌握不扎实……对此我们提出必须用理性对待实验,实施有效教学。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学生学到了什么?得到什么?这是任何教学改革都必须首先追问和考虑的问题。 (1)实施有效教学,让课堂活而不乱解决课堂教学有效性问题的关键在于既要提升学生的主体性又要努力发挥好教师的引领作用。为此向教师提出了课堂努力的三个阶段:

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建设方案详细

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建设方案 机电工程系机械教研室 一、专业建设目标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原则,围绕半岛制造业基地发展的需要,培养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掌握专业基本理论,具备计算机辅助设计和数控编程能力,编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能力,操作通用机械设备和数控加工设备的能力。根据威海华东数控、威海量具、文登曲轴等本地知名机械行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突出高速加工中心等先进加工设备的使用能力。在引进Pro/E、Cimatron等国际认证证书的基础上,着重培养学生的实用产品开发、产品造型设计、数控加工及逆向工程的能力,培养从事机械设计制造,设备的生产、维护调试和管理岗位的高技能专门人才。 主动适应现代机械制造业的发展要求,根据人才培养目标,依照“高起点、高标准、高效益”的建设原则,走涵发展之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根据本地企业的自身特点和发展需要,整合优质课程资源,形成适合半岛制造业基地发展需要的科学的课程体系;以提升“双师”素质水平为主要建设容,培养能解决行业技术难题的技术大师,优化师资队伍;突出生产性教学工厂的建设,不断完善实验实训条件,充分利用生产性教学工厂,积极推行以生产性实训为特征的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重点建设,使该专业成为国同类院校中的领航舰。 二、课程体系与教学容改革 为进一步加强建设目标绩效的可考核性和可监测性,现列出课程条件、人才培养模式及毕业生能力等三方面的建设基础与预期目标,具体见表1。 表1 课程体系与教学容改革建设基础与预期目标对照表

2.1课程建设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为满足社会岗位对知识能力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课程设置,动态管理。紧跟企业岗位能力的发展需要,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课程容。通过网络课程、优质专业核心课程及精品课程的建设,带动专业整体课程的建设与发展,共享优质课程资源。 网络课程建设到2007年9月,完成《机械制图》、《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工艺与装备》、《Auto CAD》、《工程材料与材料成型工艺》、《液压与气动》等6门网络课程。 优质专业核心课程建设到2007年9月,将《液压与气动》、《机械制造工艺与装备》2门课程建成优质专业核心课程;到2008年9月,将《工程材料与材料成型工艺》、《机械设计基础》2门课程建成

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课程的教学改革措施-2019年精选文档

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课程的教学改革措施 我院从2007 年开始对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进行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几年来,我院先后制定了本课程的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实验实训指导书及其它相关教学资料。为社会提供了大批电子信息专业技术人才。然而,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企业对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的岗位要求更加严格与专业,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必须要对现有的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课程进行教学改革。 、课程改革的目标 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课程是在学习电子技术、电路分析、计算机基础、电子CAD等理论课和电工电子实训、电子仪表实训、电子CAD课程设计等实践课的基础上开设的,课程开设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具有电子产品的PCB设计和制作、产品的装配、调试、检测、检修技能的中、高级应用性人才。 由此可以看出,对于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的教学改革目标应当是在改革课程内容和教学实施过程中,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通过对电子产品的设计及制作,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完成电子产品原理图的设计、控制程序的开发,利用 PROTE院成原理图的绘制、印刷电路板设计的能力,并通过典型产品的制作与调试,培养学生样机的制作、调试能力,达到电子产品设计及开发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通过情景和岗位模拟,

使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意识和职业素养。 二、课程教学模式改革 在新的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的教学体系中,要建立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项目驱动”为主要形式的“项目教学法”的教学模式。将实践项目贯穿于教学的始终,用实践项目进行新知识的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原动力;传授知识时应紧密结合实践项目,让学生学有所用;并由学生亲自进行项目制作,做到学以致用;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做到融会贯通;最终通过项目的成功制作,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理论结合 实践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应重点强调岗位需要的关键能力、职业习惯,同时注重学习能力的养成,真正做到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 三、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根据课程内容、培养目标及学生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案例分析、分组讨论、角色扮演、情境教学、启发引导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笔者建议在对电子产品 设计与制作课程的教学方法改革中,可以采用八步法,即项目调 查、方案决策、计划制订、组织分工、项目实施、结果测试、文 档提父及项目评价等八步。并在每一^步中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实施。例如在项目调查中,主要可以采用角色扮演,启发引导等方法让学生对项目的相关情况进行调研,以此做任务实施前的技术准备;在项目实施中,采用项目驱动法、情境教学等方法,在教

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实践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ed7476960.html, 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实践 作者:江玉婷 来源:《新课程研究·中旬》2017年第10期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逐渐奔向小康生活,汽车成为人们主要的交通 工具。汽车数量的快速增长,使汽车维修成为日益增长的行业。由于目前汽车构造和维修的专业人员不足,所以相应的高校要不断对“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进行课程的建设和完善,实施与时俱进的教学改革策略,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优质的服务。 【关键词】高职;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建设;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29-0089-02 如今,在汽车行业所缺乏的是掌握汽车构造知识同时具有一定的汽车故障诊断和维修的专业技术工人。高职院校作为汽车构造和维修专业人员的主要培养基地,不仅仅是培养出了解汽车构造或熟练汽车维修的专业人员,而是要打造出二者兼得的人员。在专业技术的教学课程上,建设新颖的汽车发动机构造和维修课程,推动着教学方法和内容的改革。 一、高职“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体系建设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作为一门新开设的课程,首先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教学体系,便于之后教学内容的顺利进行。在课程体系的建设过程中,要从如今社会现状以及高职教育的要求出发,将汽车发动机构造和维修专业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新课程体系的建设主要体现出以下几大特点:第一,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更加注重于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在教学内容的方面能够吸收汽车新科技知识以及维修经验,让学生感觉内容更加的新颖并且能够直接运用到实践中,与学生之后的工作能力拉上关系。第二,在一定的程度上缩短理论教学课程的时间,避免汽车发动机理论知识的重复讲解,删减那些与实际应用中脱节的理论知识讲解,减少理论课程教学的时间,增加课程实践的时间,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整体性地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第三,将理论知识、专业技能以及自身能力三个方面的知识进行综合性的讲解,教师凭借自身完整的理论知识体系,丰富的实践经验以及专业的技能,来引导学生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得到自身专业能力的培养。 另外,在课程体系的建设过程中,要设立一个完善的能力要求设定,让学生在进行课程学习的过程中,有一个明确的目的,以及可以根据自身能力的短缺进行相关课程知识的学习。比如,通过对国内外典型的车辆发动机构造以及工作原理知识的了解和学习,要求能够清晰地认识发动机中重要的原件与结构,更了解汽车发动机的整个工作过程,每个汽车零件在其中所起到的作用。新课程体系的建设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计划要严格落实,比如通过相关课程的讲解,让学生掌握发动机故障中所需要的相关的检测设备,以及其工作的原理和使用的技巧,提升汽车发动机的识图和绘图的能力,对汽车发动机中的零件能够进行独立的机械加工,并且能

课程建设与专业建设的关系

课程建设与专业建设的关系 张群 摘要:专业是课程的组织形式,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基础和落脚点,充分认识课程和专业之间的辩证关系,指导课程建设和专业建设的实践,走专业建设可持续发展之路。 近年来,随着办学规模的快速扩张,在一些高等学校,尤其在地方一般院校,出现了重专业建设轻课程建设的专业“实体组织化”新趋势,教育教学资源的重复建设现象较为普遍,导致原本紧缺的人财物资源利用率的降低。就这一问题,笔者谈几点自己的思考。 一、课程和课程建设 课程有广义、狭义两种。广义课程是指“学校按照一定的教育目的所建构的各学科和各种教育、教学活动的系统”,或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各种活动的总和;狭义课程是指一门具体的学科。不管是从广义还是狭义看,课程规定着学校教育“教什么”,甚至决定“怎么教”,它是实现教育目标的手段,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汉语大词典》将课程的概念概括为“有规定数量和内容的工作或学习进程。”特指学校的教学科目和进程。 课程建设是一项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工程,也是一项系统工程,高校课程建设是“教学思想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教学的素质与水平,教学基本条件与教学管理”等各个方面的总体系统建设。它既包括完成传授知识的载体和条件的建设(教学大纲、三基方案、教材、教学设备手段等),也包括完成传授知识的教学工作状态的建设(教学工作文件、课堂教学、教改措施、教学实践环节的安排、考试制度等)和传授知识的主导力量——师资队伍的建设。因此,课程建设的任务就是根据现有条件和课程现状,按课程发展目标逐步完善课程的各相关要素,强化教书育人,知识传授及能力培养系统,形成推动课程不断发展的有效机制,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培养目标的目的。 二、专业和专业建设 专业是指专门从事某种学业或职业,也指专门的学问,或产业部门的各业务部门。在高校,专业是指根据社会分工的需要分成的学业门类。各专业都有独立的教学计划,以体现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要求。专业设置取决于国民经济和文化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以及学校的办学条件和学校的性质。专业规定着学校培养

关于工业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考

第30期(总第598期) 或为修订管理制度建立基础数据。另外,建立实践教学工作简报,适时报道学校实践教学工作大事和先进事迹,如实践教学工作会、毕业实习工作情况、优秀实习生表彰会等,以此形成良好的实践教学工作氛围。(2)做好反馈信息的处理工作。在掌握大量反馈信息的基础上,教务处(或督导组)及时安排听课或进一步核实情况,并对问题做及时处理。教务处收到有关实践教学信息后,有针对性地组织听课,对确有问题的教师采取谈话帮助、以老带新等措施;对学生反映的有关实践管理上的问题及时采取改进措施。 四、结束语 实践教学质量监控的建设与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上述主要是从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和实施层面进行了探讨。旅游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监控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质 量,满足社会对创新型、实践型旅游人才的需要。而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更多的是要求广大教师的积极参与。另外,在构建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时也可根据各校实际情况,引入多元管理机制,如ISO9000系列质量管理体系,并通过加强教学质量监控软件等现代化管理手段的开发和应用,使质量监控的有效性得到充分发挥,使实践教学各环节工作保持最佳的运行状态。[参考文献] [1]郑永江.高职高专院校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探析[J].高教探索,2007(3).[2]王丽华.高职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的探讨与实施[J].机械职业教育,2008(1).[3]徐鹏,王丽娟,文星跃.高校实践教学质量监控的探索与实践[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10). 工业设计学科具有极强的理论性、实践性与实用性特征。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工业设计人才教育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现在的工业设计的学生就是未来的工业设计师,设计教育的滞后,将直接导致今后整个社会工业设计的滞后。因此,构建一个注重实践锻炼,促进全面素质发展,深化教学改革的工业设计专业教学体系已迫在眉睫。 一、问题的提出 当前工业设计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实践课程教学内容与社会脱节。工业设计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和造就企业所需的、为企业创造价值的设计师。然而,实际情况是大部分院校培养的人才无法直接面向企业,其主要原因是学校的实践教学内容没有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像实践教学的设计题目是教师拟的虚题,缺乏一些实践性环节(如市场调研、模型制作、生产流程和工艺等)。这就导致,一方面毕业生抱怨企业不能理解设计,只把设计师当美工;另一方面企业感慨找不到真正适应企业需要的设计师。如今工业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在各高校紧密进行,其方向是实现教学重心从以“课程”为中心向以“课题”为中心转变,以弥补教学上知识结构的不够完整,培养综合素质人才。 二、工业设计实践教学的必要性 通过实践性教学的有机安排,加上教师对实践设计课题的分析、讲解和要求,增强学生对设计由课堂的理性认识向实践项目过渡的感性认识,并在设计全过程中,巩固课堂教学知识,获取实践经验和新的知识。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在实践项目多重压力下,多看、多想、多问,扩大知识面,使理论与实践进一步更好地结合,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际上设计实践不仅仅完成设计任务和获得经济效益,从教学角度来讲,它是课程设计的补充与延伸,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进一步完善。 1.开展实践性教学,把专业课程与实践性设计工程二者相结合是工业设计专业学科自身发展与完善的内在要求。专业设计课程的课堂教学与设计实践都有其合理的内涵与现实的价值,课堂设计课题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创新观念的好方法。课堂设计课程往往由任课教师出一个题目,或者画一个范围,而学生就这一题目或范围进行构思、设计、制作。而实践性教学则是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突出了两点:一是加强专业技能实际训练,把课程学习环节与校外实践结合起来;二是加强课程中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增加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者相互结合,既使学生在专业课堂中获取知识,又在动手实践训练中积累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践性工业设计教学实际上是课堂教学的延伸、 发展与完善。在国内经济发展较快的珠江三角洲地区,各高校培养的工业设计专业人才促进了该地区的发展,而且极大地提高了“广货”的设计品质与工业设计开展的中心地位。通过教学与实践设计相结合,改变传统教学体系,加强案例教育,借鉴了先进企业的管理经验,开阔了师生的知识视野,并增加了经济收入,以充[摘要]文章主要探讨了当前工业设计实践教学问题,阐述了工业设计实践教学的必要性、实践形式,探讨了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及改革实践教学中存在的若干问题。 [关键词]工业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马宁(1976-),男,天津人,河南工业大学设计艺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产品设计、交通工具设计。(河南郑州 450001)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08)30-0146-02 关于工业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考 马宁 实践教学

教师教育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实践

教师教育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实践 实践教学是高等学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它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新一轮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对承担基础教育课程教学任务的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它要求改变过去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的教学方法,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和勤于动手主动学习,注重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和通过“做中学”达到培养目标。要求教师转变教育观念,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由管理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要求教师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营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达到新课程培养目标。为适应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对高素质、技能型中小学教师的需求,变革教师教育专业培养模式,突出职业能力培养,提升教师教育专业毕业生培养质量,使其能够迅速适应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新需求,成为当前高等师范院校面临的紧迫任务。 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地方高师院校教师教育类专业普遍存在实践教学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方法陈旧、实践教学环节薄弱等诸多问题,这严重制约着教师教育类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因此,地方高校教师教育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迫在眉睫。有鉴于此,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我校”)从2009年起在所有教师教育类专业进行实践教学改革。力求通过实践教学改革提升教师教育类专业学生的教学技能、班级管理能力和适应农村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职业岗位的其他能力,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决定人才培养质量,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为推进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程,学校一方面组织各教学系和相关部门开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毕业生适应情况调查,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剖析地方高师院校现行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弊端,研究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教育专业标准,明确教师培养的目标和规格,探索和创新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并充分利用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实施改革。 校内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合理设置课程,更新教学内容,加强实践教学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校外则在当地教学质量和社会认可度高的中小学、幼儿园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根据专业特点和教学需要,打破常规,打破教学时间限制,灵活安排见习、实训和实习,让学生在中小学、幼儿园真实的教学环境中得到专业技能的全面训练,努力实现学校教学与学生未来职业岗位的有效衔接。走“校校结合”和“校校交替”的人才培养之路,使学生在“校校交替”中逐步形成从事教育教学和班级管理与服务的实际技能和能力。通过改革与实践,学校构建了“以学科基础课程为基础,以教师教育类课程和全程实训为两翼”的教师教育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在保证学生获得比较系统的学科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加强了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和培养,提高了学生就业竞争力和教师职业岗位适应能力。 二、增加教师教育类课程门类,加强学生教师专业化发展 课程设置是教育的核心问题,它事关教育的质量和生命,因此,教师教育专业改革首先必须从改革教师教育的课程设置人手。针对长期以来教师教育类专业课程门类少、结构不合理的现状,我们从培养专业化、职业化的教师着眼,调整课程结构,增加教育类课程。 1 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学校根据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和少年儿童全面发展对教师的要求,在公共基础课课程模块、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课程模块的基础上增设了教师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课程模块。这样,课程设置就既充分考虑教师教育的师范性、学术性,又充

Java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Java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摘要:针对Java课程教学特点及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课程教学内容的整合、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组织、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课程实训方法的选择与实施,以及考核方案的设定等环节进行了教学改革。实践表明,这些改革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能力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 Java;教学改革;实践教学;项目驱动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8228(2014)10-64-02 Teaching reform and practice of Java curriculum He Yuzhen (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Yuncheng University, Yuncheng, Shanxi 044000, China) Abstract:Aiming at the teaching characteristics of Java and traditional problems of the process during the teaching,the integration of teaching content, the organization of instruction in classroom and practice teaching in the lab,the comprehensive application of teaching methods, the selection of subject training methods and

机械设计制造专业技术工作总结(精选多篇)

机械设计制造专业技术工作总结(精选多篇) 目录 第一篇:机械设计制造专业技术工作总结 第二篇:机械设计制造专业技术工作总结 第三篇:机械设计的制造技术 第四篇:机械制造技术课程设计总结 第五篇:机械制造技术课程设计要求更多相关范文正文 第一篇:机械设计制造专业技术工作总结我叫xxx,大学文化,xx年大学毕业进入xx集团公司炼钢厂上班,所学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现在是设备技术员。自参加工作以来,在政治上积极上进,始终以一个进步青年的标准要求自己,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一丝不苟、兢兢业业,认真完成领导分配的各项任务,得到了领导和同事们的一致好评。主要工作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勤勤恳恳、一丝不苟地完 成工作任务自进厂几年来,先是在连铸作业区维修班干钳工 工作,我出色的工作和成绩得到领导和员工的好评与肯定。xx 年12月份经分厂决定,调到动力作业区除尘工段从事钳工工作,xx年4月份提升为除尘维修安全员兼技术员。主要任务 是维修班组的安全工作、班组建设工作、设备的日常维修工作、以及设备备件机加工制图等工作,xx年转为专职技术员,主 要负责转炉一次除尘系统。至今我在自己的岗位上通过提高自

己的综合能力,满足工作需要,不断学习、不耻下问,得到同事们的一致好评。近年来,随着炼钢产量的不断攀升,技改项目的增多,对每位员工的工作质量和效率提出更高的要求。面对除尘效果不良,设备运转周期短而造成的紧张局面没有丝毫怨言,而是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昂扬的斗志,经常提前上班,推迟下班时间,甚至放弃休假时间,一丝不苟地干好每项工作,从未发生过影响生产的情况。二、主要事迹简介 xx 年各期转炉系统排污不集中,管道易锈蚀砂眼,阀门不易维护易损坏,作业环境复杂,安全系数低等情况,我提出集中排污技改项目,并全身心投入技改工作中,这项工作的完成首先改善岗位及维修人员的作业环境,方便操作及润滑,同时为公司节约更换费用3500元/月。 xx年10月26日晚上10点,因二期1#泥浆泵出口阀门坏,2#泥浆泵皮带老掉,无法正常送泥,可能导致压池情况。当班班长向我反映情况后,我立即从家里赶到车间,两个小时后问题解决,当我回到家已是凌晨2点多, 第二天按时上班。把厂和车间当作自己 第二个家,把设备看作自己的亲人,这种敬业精神值得肯定,也为员工做了很好的榜样。 xx年11月参与炼钢1#连铸技改工作,主要负责动力水泵安装及管网走向,以及1#连铸二冷室管网及机加工制图等工作,被分厂评为突出贡献个人。xx年提出并实施板框水回收工作,利用酸碱中和原理降低一次除尘水硬度,极大地改善了转炉除尘水质,并且月节约药剂费用3.39万,被分厂评为将成本突出个人。 xx年2月至6月底参与炼钢2#转炉扩容技改工作,重点负责部分图纸的制作及施工监督,以及一次除尘系统设备安装。在这过程中他根据现场实际设计提出多项技改方案,如:①、重力脱水器底面

基于工学结合的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实践与探索

基于工学结合的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实践与探索 发表时间:2012-02-28T09:45:02.540Z 来源:《职业技术教育》2012年第01期供稿作者:王琳 [导读] “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已经实施,但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仍然是目前和今后职业院校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王琳(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山东烟台265500) 摘要:职业院校经过教学改革的研究与探索,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已经达成共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的办学模式基本形成,面向工作岗位需要的人才培养体系基本构建完成,“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已经实施,但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仍然是目前和今后职业院校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关键词:工学结合专业建设课程改革 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围绕汽车制造业特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估手段为重点,强化品牌意识、特色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积极推进核心课程基于工作过程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校企共同研究分析职业岗位(群)职业能力需要的基础上,学院重新修订编制了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进一步规范了各专业人才培养标准和教学实施过程,构建并实施了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提高了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效率和质量。 一、以培养当地经济建设需求人才为目标,进行专业定位 1.依据社会需求,调整专业结构 学院立足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组织教务处、研究室、各系及招生就业部门的人员到企业调研,了解市场需求动态,及时跟踪市场需求的变化,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按照“以市场为导向,以培养社会需求人才为目标,专业建设方向必须与社会背景、产业背景、职业岗位背景及当地经济发展趋势相适应”的原则,根据学院的办学条件,制订科学合理的专业发展规划,调整专业结构,有针对性地调整和设置专业,实事求是地制订了符合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专业建设意见和年度实施计划,形成了以汽车、机械、电子三大工科专业为主,延伸至汽车销售、保险、物流等管理学科为补充,并兼顾部分文科专业的办学格局,使学院成为半岛制造业基地和蓝色经济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为加强专业建设,学院专门成立了院系两级专业、课程建设指导委员会,指导专业、课程建设,从促进校企合作、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入手,积极推动专业与产业结合、专业教学与科研结合、校内实训与顶岗实习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紧紧围绕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半岛制造业的发展需要,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2.加强专业内涵建设,凸显专业特色 学院制定了《特色、品牌专业建设管理办法》,对特色品牌专业建设实施全程监控和奖励制度,明确了系部在专业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和管理责任,专业建设与系部效益分配挂钩。系部配套制定了《特色专业实施方案》,通过特色品牌专业建设,以点带面,有效提升学院专业建设的整体水平,提高了人才培养的质量、效益和毕业生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在全面推进专业建设的基础上,按照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社会急需的原则,重点建设了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数控技术、电子信息技术三个院级特色品牌专业,并与精品课程、精品教材、实验、实训基地、师资队伍建设有机结合,进一步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3.深化校企合作,推动专业建设 学院把工学结合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以此带动专业建设,引导课程建设、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在校企深度合作的基础上,积极推行订单式培养、企业冠名班,运用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教学模式,实施“工学交替”、“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训模式,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满足了企业的人才需求,实现了学院、企业双赢局面。 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1.工学结合,构建新的课程体系 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的基础,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课程建设直接体现了学校的教学水平,并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质量。学院以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为指针,从就业岗位(群)定位及工作任务分析入手,经过将工作任务转化为能力构成、将能力培养转化为课程设计“两次转换”,以及综合职业能力实训和单项职业技能训练“两层设计”来设置开发课程,实现了人才培养目标和过程的标准化、精准化。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的关键,是保证学生真正成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根本,学院根据工作过程顺序,构建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把每个专业的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学习领域课程、专业领域课程和拓展领域课程三大类,并按不同类别课程的不同功能进行定向性改革,按照公共学习领域课程服务于专业教学需要、专业领域课程定位于职业能力培养需要、拓展领域课程服务于素质教育需要的原则,科学设置课程,优化课程体系,以“加快发展、提高素质、办出特色”为基本思路,以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为基本要求,构建与培养现代化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相适应的整体优化的课程体系,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 2.“教、学、做”一体化,实施新的教学模式 根据工学结合课程体系“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的理念,对于公共基础课,坚持“必需与够用”的原则,进行内容的选择与设置;对于专业课程,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实习、实训,系统进行了课程内容重组。按照人才培养方案中综合职业能力实训和单项职业技能训练“两层设计”,准确界定了实践教学的功能性质、教学目标、实施地点、设备条件、所用课时、教学方法、考核方式和学分记绩等。学院各专业实践教学课时均达到了总教学时间的40%。学院积极推进教学模式创新、教法改革,采取了项目教学、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案例教学和现场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加强了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逐步采用课件辅助教学,将课外科技活动、各种竞赛纳入到教学活动中来,课内外学习相互结合,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实践教学和教师科研课题相结合,开展了“技能、任务、项目、岗位”一体化实训教学,做到了“做中学,做中教”。 3.形成性考核,注重过程评价 根据专业课程性质和特点确定课程考核的重点,在工作过程中考察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和操作技能,考核要坚持以职业岗位能力为重点,知识、技能、能力考核并重,以能力和技能考核为主线的原则。与基于工作过程、工作情景的项目教学法相适应,专业课程的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