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4、古诗两首

4、古诗两首

4、古诗两首
4、古诗两首

4、古诗两首

主备:复备:课型:审核:班级:小组:姓名: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认识6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了解古诗意思,领略自然景物的美,联系生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情趣。

学习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熟读、背诵古诗。

【自主学习案】

一、自主学习生字词。

学法指导:1.圈出本课的生字,拼读生字词,借助拼音自由读古诗。

2.同桌之间互相检测,并纠正读音。

3.小组合作交流识记字词的方法。

(1)、易读错的生字有:妆、惜、蜻、蜓。

(2)、难写的生字有:柳、丝、照、柔。

(3)、重点指导书写的生字有:柳、丝。

(4)、重点积累的词语有:蜻蜓。

(5)用积累一两个词语说一句话:

二、读通课文。

1、初读古诗,读通顺,读准确。

2、再读古诗,要求有节奏。

3、思考:古诗里描写了哪些事物?

三、指导朗读。(赞美之情)

【合作探究案】

一、细读课文,理解体会。

1、《咏柳》:诗人是从哪些方面赞美柳树的呢?(树高、绿;枝多;叶细)

2、《小池》:看图说一说图上画了什么景物?用自己的话去赞美小荷花池的美景。诗人又是怎样描写小池的美景的?

二、探究会意。

1、这两首古诗有什么共同特点?

2、用自己的话语说说诗人所描写的景物。

三、背诵古诗。

【知识检测案】

一、默写两首古诗。

2019语文S版三年级下21古诗二首寒食清明教案及作业题

教学要求1.学习两首古诗,理解诗句的含义。了解诗的意境和节日习俗。 2.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古诗, 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背诵古诗。 3.入情入境学习古诗,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想象能力以及互相交往、合作学习的能力。 重点 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古诗,体会诗的意境,了解诗的意思。背诵两首古诗。 教学 课时 两课时。 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诗句的意思。学习边观察边想象及动用各种感官从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诗句,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与节日有关的古诗。 一介绍背景,导入新课 1.谁能说出自己知道的与节日有关的古诗句?可以是描写春节、端午、重阳等。 2.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两首著名的描写节日的的古诗,一首是《寒食》,一首是《清明》。 3.简介诗人:韩翃、杜牧。 出示诗人资料: 韩翃:字君平,南阳(今河南南阳)人,唐代诗人。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天宝13年(754)考中进士,宝应年间在淄青节度使侯希逸幕府中任从事,后随侯希逸回朝,闲居长安十年。建中年间,因作一首《寒食》而被唐德宗所赏识,晋升不断,最终官至中书舍人。韩翃的诗笔法轻巧,写景别致,在当时传诵很广泛。著有《韩君平诗集》。 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理人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课文4.12古诗二首同步练习B卷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课文4.12古诗二首同步练习B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亲爱的小朋友,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们掌握了多少知识呢?今天就让我们来检测一下吧!一定要仔细哦! 一、基础运用 (共8题;共55分) 1. (5分)看生字,写拼音 瘪________ 计________ 哧________ 锥________ 捏________ 2. (6分)根据拼音提示,在横线上写词语 (1)yìlì 学习没有________是不行的。 (2)kuí wú 叔叔的身材非常________。 (3)xíng sè cōng cōng 你________的,是不是有什么事? (4)liú lián wàng fǎn 望着漓江那美丽的风景,我________。 (5)xuán yá qiào bì 这一带绝大部分地区都是________,急流险滩。 3. (5分)填上合适的动词。 ________黄山 ________战袍 ________黄河 ________新装 4. (12分)看拼音,写词语。

yóu tóng yōng jǐkǒng xìyǎng wòtūw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tún bùéjiǎo cā shāng yīj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12分)查字典填空。 (1)“畔”用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____部,再查________画。用音序查字法应查音序________,再查音节________,组词________ (2)“临”用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____部,再查________画。用音序查字法应查音序________,再查音节________,组词________ 6. (4分)佳句对对碰 (1) ________潮水________,________明月________。 (2)书箱是________。 (3)天苍苍,________,风吹________。 (4) ________,疑是银河________。 7. (6分) ________把尼尔斯变成了小矮人。 8. (5分)读古诗《小池》,回答 你是怎么理解《小池》这首诗的? 二、诗歌鉴赏 (共1题;共3分) 9. (3分)古诗阅读。 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____________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______________。 (1)补充诗句。

4古诗两首

4.古诗两首 《咏柳》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6个生字,认识3个生字。了解词语的意思。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情感目标:领略春天自然景物的美,联系生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学会本课生字,熟读、背诵课文。 教学方法:采用朗读感悟法,情景教学法。 预习作业:朗读古诗;查字典或资料先了解古诗大意。 教具准备:课文课件、图片、生字卡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作业,导入新课: 1.同学们,上节课老师布置了一样特殊的作业给你们,你们完成了吗? (学生出示收集的春天的树叶) 2.知道老师为什么要你们完成这样的作业吗?因为,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首赞美柳树的古诗。(板书:3 咏柳) 3.全班齐读课题。 4.我们以前还学过一首古诗,叫咏……?(学生答:咏鹅) 5.咏鹅就是赞美鹅的意思。那么咏柳是什么意思? 6.(出示课文中的图)你们在图中看到了什么?(诗人正看着柳树,赞美柳树) 7.这首诗的作者是:贺知章。(板书:贺知章) 二、初读古诗,认读生字 l.诗人是怎么赞美柳树的呢?请大家先自己去读一遍古诗,边读边把课后的五个生字划出来,多读几遍,读准音。 2.学生自由读,认读生字。 3.检查自读生字情况。 (1)指名读。读得好的当老师带读。 (2)开火车读。(3)全班读。 4.重读“咏、妆、绦”三个字。要求学生会读,读准确。 5.学生再自由读古诗,要求读通顺,读准每个字音。 6.指名读,请其他学生正音。 7.全班齐读。 三、指导朗读,了解诗意 1.指导第一、二句。

(l)(放远看柳树的图片或录像) (2)你看到了什么?(柳树)从远处看柳树像什么?倒垂下来的柳枝又像什么?(学生自由发挥) (3)诗人从远处看到柳树,发出了这样的感叹: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课件出示该句)他觉得高高的柳树像是碧玉妆饰成的一样。碧玉可是翠绿晶莹的,美极了。而下垂披拂的柳枝就如千万条丝带。你们看诗人比喻得多好呀。如果你是诗人,你会怎么来读这两句以表达对柳树的赞美。 (4)指名读。 老师相机指导: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一”字读第二声,可读重些。“绿”字也可读重点。 (5)全班看着图片吟诵这两句。 2.自读第三、四句。 (l)接下来,诗人又是怎么赞美柳树的呢?请同学们和同桌去读三四句。多读几遍,读出感情。 (2)学生自读。 (3)指名读,相机提问:你觉得自己读得怎么样?哪里读得好?你为什么这样读。(指导读出节奏、重音) (4)读到第三句的时候,让全班看着采集的柳叶说说柳叶的样子。 (5)读到第四句的时候,引导学生理解“诗人通过赞美柳树,也赞美了春的创造力”3.全班齐读。 4.能背的站起来背。 四、指导说句,写句 1.诗人用古诗赞美了柳树。你们能用自己的话来赞美柳树吗?大家下去和小伙伴们互相说说柳树的样子。 2.指名说。 3.和同桌说。 4.把你说的写下来,只要求两三句即可。 五、布置作业 1.回家修改自己写的句子。誊写工整。2.背熟古诗。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背诵 1.开火车背。 2.指名有感情的背。 3.全班背。 二、讲评

21、古诗二首

21、古诗二首 教材分析: 《牧童》、《舟过安仁》两首古诗,描写的是古代儿童有趣的生活,表达了孩子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天性。从充满灵气的诗句里,可以窥见古代儿童的生活场景,感受遥远的、古人童年的生活。《牧童》生动描写了牧童放牛晚归后那种安然与恬淡、闲散与惬意的生活;《舟过安仁》以新奇的角度写渔童行舟过江,以伞作帆,张伞使风时天真、活泼的情景。 学情分析: 学生对古代儿童的生活不是很熟悉,探究他们的生活,对学生有足够的吸引力。他们会怀着浓浓的兴趣投入到学习中去。所以,教学中要利用儿童的阅读期待,调动他们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4个字。能正确读写“牧童、蓑衣、收篙停棹”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牧童》。 3、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诗中情境的方法,感知古诗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 思。 通过古诗的学习,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乐。 教学重难点: 理解古诗的意思,背诵、默写古诗,体会童年生活的无邪和美好。 教学准备: 小黑板板书:小练笔要求及《稚子弄冰》。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表达古诗的意思。 2、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及图画中两个小孩的聪慧、顽皮,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3、借助图画及注释或工具书理解诗意。 教学策略: 主张学生自主学习,把两首诗放在一起,进行比较教学,让学生通过自学,体会其内容上的相似之处,感悟童年生活环境的差异,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乐。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能有感情地背诵古诗。。 2、把古诗编成故事。 教学策略: 本课的两首诗都是叙事诗,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都能背诵下来,所以在本节课里我将引导学生深入读悟,根据文中插图,想象诗中的情境,编写一个小故事。

4古诗两首教学设计2

第 2 课《古诗两首》 教学目的 1、会认 7个生字,会写 9 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小草顽强的生命 力;想象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体会诗人热爱春天、 热爱生活的情感。 3、有背诵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识记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感受小草顽强的生命力;想象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 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准备: 预习提纲、课件。 教学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 ,检查预习 学习《找春天》后,我们发现了春天刚来到时的一些景物,如,小草 从地下长出来,稀稀疏疏的。今天我们将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看看 同学们对春天能不能有新的发现。 、初读古诗,解决生字字音 生字学习》,出示本课要求认识的生 字,根据实际情况使用, 使学生掌握 字音。 课件没有的生字另外详细讲解。 1、 学生自己读读两首古诗。 2、 指名读古诗,读后评议。 3、 播放动画课件《古诗两首

重点字音:

4、再读古诗,读正确、流利。 三、识字 1、在语境中整体认读,自主识字。 自由朗读课文,圈画不认识或容易读错的字。 结合语言环境自主认读。 教师检查认读情况,随机纠正读音。 小组内相互检查认读情况。 2、联系生活实际识字。 出示小草在春、夏、秋、冬四季中的不同画面,想想“枯”和“荣” 应该分别是哪一幅图描绘的景象。 3、组词识字。 如,宿,住宿、宿舍。 4、以熟字带生字识字。 1、巩固音、形。 本课 9 个要写的字中平翘舌音的字较多,翘舌音:追、烧、荣;平舌 音:菜、宿。写字前引导学生再次认读这些字,巩固读音。 2、仔细观察。 本课的 9 个字包含了五种结构,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发现,引导学 生正确书写。 独体字: 左右结构:枯、徐、烧 上下结构:荣 半包围结构:追、店 3、重点讲解 未:可以先复习一下“味”字,再指导书写。上横要短,下横要长, 如,离—— 篱 味——未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21古诗二首》随堂练习(附答案)word版

21.古诗二首 一、看拼音写词语。 lu ò y áng shu ǐ h ú d qi án k ūn 二、给下面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三、写出同音字。 r ón ɡ 芙( ) ( )液 ( )树 h ú 水( ) ( )涂 ( )芦 y àn 大( ) ( )子 ( )台 qi án ( )面 ( )坤 花( ) 四、比一比,再组词。 蓉( ) 洛( ) 壶( ) 雁( ) 砚( ) 容( ) 格( ) 壳( ) 鹰( ) 现( ) 五、 选出下面的加点的字词在诗中的意思。 1.遁. 逃( ) A .逃走,逃避。 B .隐藏;消失。 2.墨梅.. ( ) A .梅花的一个品种。 B .用墨笔勾勒出来的梅花。 3.一片冰心.. ( ) A .著名作家。 B .像冰一样晶莹、纯洁的心。 六、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 1.《芙蓉楼送辛渐》这首诗中诗人以“ ”自喻,表明自己 的精神品格。 2.《塞下曲》是一首( ) A.送别诗 B.写景诗 C.边塞诗 D.叙事诗 3.《墨梅》中的诗人借墨梅要表达怎样的思想品格? 七、品析诗句。 1.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单.于(ch án d ān ) 单. 独(ch án d ān ) 墨痕.(h én h éng ) 王冕.(mi ǎn m ǎn ) 遁.逃(d ùn d ūn ) 洗砚.(y án y àn )

②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2.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3.“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洛阳的亲友若是向您打听我的情况,就请转告他们,我的心依然像玉壶里的冰一样纯洁。 B.洛阳的亲友如果问我,我会告诉他们,我的心依然像玉壶里的冰一样纯洁。 C.洛阳的亲友如果问您,就请您转告他们,我思念他们的心就像冰放在玉壶里一样。 八、课内阅读。 芙蓉楼送辛渐 1.把古诗补充完整。 3.请说说第二句中“孤”字好在何处。 4.最后一句诗表现了作者的什么性格? 九、课外阅读。 石灰吟① [明]于谦 千锤万凿②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③。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④在人间⑤。 【注释】①石灰吟:赞颂石灰。②千锤万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③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④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⑤人间:人世间。 1.这是一首( )。 A.送别诗B.山水诗C.咏物诗

4古诗两首

4古诗两首(新授) 一、主要内容 本课中的两首古诗都是描写秋景的。读了之后,我们会被诗中所描绘的深秋美景所深深陶醉。《赠刘景文》写的是秋末的景色。荷枯,菊败,橙黄,橘绿,色彩鲜明,突出了秋天的特点。其中描写菊花傲寒斗霜的气慨,间接表达了对人的敬佩之情;《山行》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秋色图。内容形象生动,色彩明丽,尤其“霜叶红于二月花”给了使我们以美的享受。两首诗都配有插图,便于对诗意的理解。 教学重点:识记生字,练写生字。难点:了解诗意,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二、课标要求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喜欢背诵古诗,有条件的,背诵课外的古诗。 三、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虽小但对于古诗的了解并不少,这两首诗有不少学生早已会吟诵。教学时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经验,创设特定的情境,在反复诵读中,引导学生感悟诗的意境。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交流其他古诗,激发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丰富学生的积累。 四、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学习目标 1、会认刘、菊、残、君、橙、橘6个生字,会写首、枝、记、刘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赠刘景文》,并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喜欢背诵古诗,有条件的,背诵课外的古诗。

二、学习方式 自学、同桌交流 三、评价方式 练习检测(第三环节第三小节) 小组展示,欣赏评价(第四环节) 四、教学准备 课件 五、教学流程 一、知诗人,解诗题 1、出示苏轼画像或写着“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月饼盒等物品,让学生直观认识苏轼及其经典诗句。(教师可因地制宜地利用教具。) 2、简介苏轼:我国宋代文学家、书画家,号东坡居士,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诗、词、文俱出色。 3、解诗题:一天,苏轼和朋友们聚会,其中一个叫刘景文的老先生与他很谈得来。苏轼喝着酒,非常高兴,兴之所至,写了一首诗赠送刘景文,题目就叫《赠刘景文》。 板书诗题。齐读诗题,提醒读准后鼻音。 二、释字词,明大意 1、初读。自由读这首古诗,画出生字。 2、指名读生词:刘景文、擎雨盖、傲霜枝、君须记、菊残、橙黄、橘绿。(词语可课前板书,也可做成卡片。) 3、再读。自由读诗句,读准字音。 指名读、同桌互读、分组读、齐读,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4、教师范读,读时要求学生在该停顿的地方用斜线做上标记。 赠/刘景文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三年级上册语文一课一练21.古诗二首语文S版

21古诗二 首 基础过关 一、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用“√”标出。 洗砚.池(yàn xiàn)踪.迹(zōnɡzhōnɡ) 蓑.笠翁(suōsh uō)万径.(jìn jìnɡ) 二、读拼音写词语。 méi huādàn dàn 1.那散发着的清香。 2.僻静的上只有一位地行走着。 tánɡshīkuājiǎnɡ 3. 我能背诵300多首宋词,老师我的记忆力极佳。 mòbǎo 4.在方丈的请求下,苏轼留下千金难求的 三、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意思。 1.朵朵花开淡.墨痕()A.与“咸”相对B.与“浓”相对C.不热心 2.只流清气满.乾坤()A.骄傲B.全部充实C.弥漫 3.千山鸟飞绝.( )A.尽B.回来C.消失 4.万径.人踪灭( ) A.大道B.小路C.小河 四、给诗句选择正确的解释。 1.只流清气满.乾坤。() A.只是把清新的空气留在天地间 B.只是要把清淡的香气弥漫在天地之间。

2.独钓寒江雪。( ) A.单单喜欢在寒冷的江面上钓鱼。B.冒着风雪独自在江面上钓鱼。 五、根据诗歌内容判断。 1.《墨梅》中盛赞墨梅的高风亮节的诗句是“个个花开淡墨痕”。() 2.《江雪》是一幅雪景图,作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 3.《江雪》中采用了动静结合的写作手法。() 跟我学“动静结合”动静结合是一种以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为主的写景作文方法。景物存在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静止的,一种是运动着的,我们把静止不动的景物叫静景,如高山、田野、房屋、村庄等;把运动着的景物叫动景,如花开花落、云卷云舒等。写作文时将两者相结合会使景物的特点更鲜明,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探究应用 六、课内阅读。 江雪 [唐] 柳宗元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1.把古诗补充完整。 2.对诗歌朗读节奏正确的是()。 A.孤舟∥蓑笠翁。 B. 独钓∥寒∕江∕雪 C. 独钓∥寒江∕雪 3.说说第3、4句诗句的意思。 4.诗歌体现了诗人风雪、荒寒的精神。 七、课外阅读。 马诗

三年级语文21.古诗两首(教案)

2020-2021学年 《古诗两首》教案 教学目标: ①认识2个字。会写4个字。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望天门山》。 ③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 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难点: 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验诗人的感情,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搜集有关古诗内容及诗人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①会写4个字。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望天门山》。 ③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难点: 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 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验诗人的感情,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回忆诗人,导入新课 ①同学们,你们了解李白吗?谁来介绍一下他?李白(701—762)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幼年随父迁居绵州昌隆青莲乡,他一生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揭露社会黑暗和蔑视权贵的诗歌,现存近千首诗,他的诗歌色彩瑰丽,大胆想象,被称为“诗仙”。谁来背背他写的诗? ②看来同学们非常喜欢李白的诗,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他写的一首诗——(学生齐读课题) 二、读通诗句,了解诗意 ①学生初读课文。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 ②学生读诗句,个人读,集体读。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留给你的初步印象。(感觉到这首诗描写了雄伟的长江,有一种豪放之情融入其中。给人历历如眼前的感觉) ③了解背景:唐玄宗开元13年,25岁的李白怀着济世安民的雄心壮志第一次离开四川前去洞庭湖游览,接着又兴致勃勃乘舟顺江而东,在经过

4古诗两首

4 古诗两首 一、教材简说 雨后的早晨,从香甜的睡梦中醒来,推开窗户,扑进的不仅仅是清新的空气,更有那清脆的鸟鸣,淡淡的花香,浓浓的春意。那飘落的花瓣,令人惋惜;那被春雨浸润着的芳草绿叶,令人振奋。那湿润的落花,那鲜嫩的绿叶,似乎把昨夜的春风和春雨又送到了窗前。 《春晓》给我们展现的是一幅雨后清晨的春景图。它看似平淡,却韵味无穷。不写繁花似锦,不写芬芳醉人,只用寥寥数笔,就把那不经意的一瞬间感受到的浓浓春意勾勒得淋漓尽致。诗人由喜春而惜春,用惜春衬爱春,言简意浓,情真意切。从那“夜来风雨声”中,我们可以尽情地想象那莺歌燕舞、百花齐放的烂漫春光。 高鼎的《村居》,则是另一番景象,另一种情调。花草繁盛,千里莺啼,春风杨柳,令人陶醉。儿童放学归来,三五成群,迎着春风,放飞着风筝,放飞着快乐,放飞着希望。良辰美景配上快乐生活,多么富有情趣;大好春光配上风华少年,意境多么悠远。 二、学习目标 1.认识“古、诗”等13个生字。会写“古、声”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三、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1.生字的呈现。 (1)揭示课题识字。“古诗两首”中,“古、诗、首”是生字,第二首古诗《村居》中的“村、居”也是生字。所以在揭示和理解课题过程中即可指导认读五个生字。可先对“古诗”作简单解释,再结合“几首歌曲”、“几首儿歌”等对“首”作简单理解,最后出示两首古诗的题目。 (2)自读古诗,自学生字。自己借助拼音读古诗,认读诗中的生字。 (3)出示生字条中的生字,引导认识。 2.生字的识记。 (1)注意读准“诗、首、处”和“村、醉、散”的声母。 (2)引导学生根据新旧字的联系,采用“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改一改”等方法识记生字。如: 自—首舍—古读—诗对—树—村睡—眠 闪—问—间—闻屋—居醒—醉亲—童外—处 3.识字的巩固。 (1)利用课件或生字卡片巩固认读。

部编版2021-2022学年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4古诗二首同步练习B卷

部编版2021-2022学年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4古诗二首同步练习B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亲爱的小朋友,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们掌握了多少知识呢?今天就让我们来检测一下吧!一定要仔细哦! 一、基础运用 (共7题;共43分) 1. (10分)比一比,再组词。 滩________ 摸________ 纯________ 渣________ 碑________ 堆________ 模________ 吨________ 碴________ 牌________ 2. (8分)辨字组词。 挥________ 佯________ 绣________ 腾________ 辉________ 徉________ 透________ 滕________ 3. (3分)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或反义词 近义词:甜甜——________ 反义词:下去——________ 推——________ 4. (12分)自学生字,按要求填空 ①“环”________结构,部首是________,右边是________字,共________画。 ②“胜”________结构,部首是________,由________、________两个部件组成。 ③“称”部首是________,除去部首剩________画。 ④“映”部首是________,右边是________字。 5. (3分)用红笔描出下列字的部首。 树________ 叶________ 会________

6. (5分)根据下面的古诗,写出相对应的中国传统文化节日。 ①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________ ②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________ ③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________ ④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________ ⑤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________ 7. (2分)读一读课文《从现在开始》,填一填。 轮到小猴子当大王了,他说:“从现在开始,每个动物都________过日子。”话音刚落,大伙儿立刻________起来。 二、阅读理解 (共1题;共7分) 8. (7分)品味探究。 (1)课题《最大的“书”》加引号是因为? (2)“石头像子弹一样射出,又像流星一样从天而降。”这句话把石头分别比作________、________。说明了石头的速度。

4古诗两首2_20120907074632609

4 古诗两首 第二课时 【课时要点】 1.学习古诗《山行》,感受诗人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2.学习诗中出现的生字。会写“于、枫”这两个字。 3.能够背诵古诗。 一、谈话导入 1. 媒体出示:课文插图 仔细观察,说一说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 预设1:这已经是深秋季节,枫树的叶子都红了。 预设2:我看到一位诗人在马车旁观赏风景。 2.这是深秋的一天,诗人杜牧乘着马车,顺着山路而上。山上的美景让他流连忘返,他情不自禁挥毫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绝句《山行》 媒体出示:山行 3.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这首描写秋天的古诗,齐读课题。 4.介绍诗的作者。 媒体出示: 杜牧,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诗、赋、古文都堪称名家。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指名读。 说明:知诗人,解题意,可为后续学习营造氛围,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二、小组学习 1.我们还是以小组为单位,先来自学这首古诗。 媒体出示: 合作学习目标: ⑴人人会正确朗读。 ⑵想办法记住生字。

⑶理解诗句的意思。 ⑷提出不理解的地方。 2.小组合作,尝试学习 说明:明确学习目标,可让学生知道通过这堂课的学习要学会什么,掌握什么,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先让孩子们尝试学习,开动脑子积极思维,理解能独立学懂的知识,并发现疑难。这样可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让他们迅速进入角色,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三、学习古诗 (一)读通古诗 1.媒体出示: 山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谁愿意将这首古诗读给大家听? 2.教师随机正音 径、生、停、枫:后鼻音 斜:读音为“xié” 坐:平舌音 3.老师来读《山行》,留意老师停顿的地方。 媒体出示: 山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新课标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21、古诗两首教案

21、古诗两首 学习目标: 1、理解词义句意,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山水水的感情,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3、掌握古诗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读懂词句意思,理解诗歌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 4、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全诗。 学习重点:借助注释,理解诗句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美景及特点,并动手画一画。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让学生自由诵读已学过的古诗,说说认识的诗人。这样可为后续学习营造氛围,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2.简介作者李白(著名诗人),导入新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二、明确日标,尝试学习。

1.“扶”学生学习第一句。 (1)先运用不同手段突破“断、开、回、出、来”这几个难懂词的意思。(注:“断、开、回、出、来”“联系实际,展开想象”法。) (2)指导学生串讲句意。(学生根据词语的意思串讲句意)(3)最后总结学习方法:“先解字词,再串句意。”通过对文学作品的阅读,使学生具备一定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审美趣味,丰富个人感情世界,增进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从这首词中我们可以学些什么呢? 这样“扶”着学生,其目的是为了在“方法”上教学生“如何学”。 2.“半扶半放”引导学生学习第二句。 先指导学生看教学图,启发想象,出示训练这个难点。 再让学生试着自己串讲句意,教师点拨纠正。 3.“放手”让学生自学三、四句。 三、四句跟一、二句相比,意思浅显易懂,况且通过一、二句的教学,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大多数同学能自己学懂。 这样,让学生分成四人小组进行讨论学习,然后汇报,教师了解反馈,及时纠正。 4.让学生串讲全诗意思,进一步加深理解。 三、品味想象,欣赏意境。 1.“紧扣词句”。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21古诗二首(语文S版)

21. 古诗二首 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诗句的意思。学习边观察边想象及动用各种感官从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诗句,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与节日有关的古诗。 一介绍背景, 导入新课 1.谁能说出自己知道的与节日有关的古诗句?可以是描写春节、端午、重阳等。 2.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两首著名的描写节日的的古诗,一首是《寒食》,一首是《清明》。 3.简介诗人:韩翃、杜牧。 出示诗人资料:韩翃:字君平,南阳(今河南南阳)人,唐代诗人。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天宝13 年(754)考中进士,宝应年间在淄青节度使侯希逸幕府中任从事,后随侯希逸回朝,闲居长安十年。建中年间,因作一首《寒食》而被唐德宗所赏识,晋升不断,最终官至中书舍人。韩翃的诗笔法轻巧,写景别致,在当时传诵很广泛。著有《韩君平诗集》。 杜牧(803 年-约852 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 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理人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 ,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大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 二自读诗句 熟读诗句,画出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工具书自学。 三深入探究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注意字音、停顿、语调、语速等。 2.边读边想象诗的意境,理解字、词的含义。 《寒食》(1)寒食:我国古代一个传统节日,在清明前两天,是从春秋时传下来的,是晋文公为了怀念抱木焚死的介子推而定的。古人很重视这个节日,按风俗家家禁火,只吃现成食物,故名寒食。 (2)春城:春天的长安城。

综合课4古诗二首

综合课 4 古诗二首 教学目标:1、认识“古、诗”等13个生字,会写“古、声”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1、认识生字“醉”和书写“声、处”。 2、以读代讲、读中感悟 教学准备:挂图、生字卡片、磁带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㈠、谈话导入 1、学了前面几篇课文,你觉得春天是怎样的?(指名说) 2、古代的人也喜欢春天,他们写了好多好多的诗篇来歌颂春天、赞美春天。今天我们将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 3、板书课题,学生认读生字“古”、“诗”、“首”。 4、下面我们学习第一首古诗,谁能读准?(板书:春晓,指导读准“春”的读音。 ㈡、初读感知 1、老师范读。 2、学生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3、分小组互相检查生字的读音,互相纠正读错的字音。 4、谁勇敢的站起来读给大家听一听?(多请几位学生读) ㈢、再读感悟 1、出示课文插图。

你看到了什么?(指名说)诗中哪里说了鸟?读给大家听。(处处闻啼鸟)同学们,瞧,(引导学生看图,想象鸟飞鸟叫的景象。)你想说些什么?(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哪里讲了花?(花落知多少)(引导学生回忆自己见到过的花落的过程。) 学到这里,老师有一个疑问:花怎么顽皮地落到地上去了?请同学们读读整首诗,用一句诗来告诉我。(夜来风雨声)哦,我明白了,是夜晚风吹雨打的原因。 2、这么美的画面,大家一定很喜欢吧!那应该怎样读这首诗呢? 3、指导朗读。 4、以各种方式练习读。 ㈣、读诗想画面,指导背诵 1、把眼睛闭上,听老师读古诗,你的眼前浮现出什么?(分小组说,指名说。) 2、指导背诵。 ㈤、扩展活动 拿出你们手中七彩的画笔,画出美丽的春天吧! 第二课时 ㈠、猜谜激趣导入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了一则谜语,请听: 一只蝴蝶轻轻飘, 顺着风儿上九宵。 一心向着云外飘, 可惜绳子栓着腰。 2、这是指什么?(指名说) 2、大家经常放风筝吗?觉得有趣吗?(指名说) ㈡、揭示课题 1、出示课文插图:

4、古诗两首

4、古诗两首 第一课时:《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理解词语。 2、了解古诗大意,诵读古诗。 3、体会诗人抒发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难点:感情诵读,体会诗人抒发的爱国情感。 教具准备:课件、相关资料。 教学流程: 一、与诗人对话,揭题读题解题意。 1、出示杜甫画像,认识诗人。 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位在中诗坛上占据重要地位的伟大诗人(课件),认识吗?他就是谁?(板书:杜甫) 2、你对杜甫的了解有多少? 杜甫的诗宛如一面镜子,真实地反映了唐朝由盛转衰的社会现实生活。因此,他的诗风格深沉,旋律悲壮。但有一首诗例外,那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诗——《古诗两首》中的第二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板书课题: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齐读课题, 3、解题。“闻”是什么意思?谁听?他听到什么?“官军“指什么?“河南河北”什么意思?“收”字怎么理解? 理解题目的意思。指导朗读课题。 4、诗人写这首诗的背后有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你知道那是什么事件吗? “安史之乱”是唐王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在战争中,人民群众特别是黄河中下游人民遭到了空前的浩劫,出现了千里萧条,人烟断绝的惨景。诗人携家带子随逃难的人群流落到四川梓州,曾被乱军所虏,历经艰难与生离死别。八年之后,诗人在四川剑外听到了官军收复失地的胜利喜讯,诗人所心情如何?(喜悦,激动)让我们带着喜悦激动的心情再读课题。 二、与文本对话,质疑问难解诗意。 1、学古诗,首先要读准字音。同桌互相检查,反馈。谁能提示大家诗中那些字的音容易读错?(涕、子、裳)指名读。生评。齐读,要求读准字音。 2、显然,同学们刚才的朗读还不够味,什么原因呢?因为我们还不完全理解诗句意思。学习古诗,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还得理解诗句。 下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借助注解和工具书由词到句理解诗意。交流自己对诗句的理解,遇到不懂的地方,可以讨论解决。不能解决的问题,请做上记号。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古诗两首》原文、译文及作者介绍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古诗两首》原文、译文及作者介绍 【作者】李白 【朝代】唐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译文: 长江犹如巨斧劈开天门雄峰,碧绿江水东流到此没有回旋。两岸青山对峙美景难分高下,遇见一叶孤舟悠悠来自天边。 作者介绍: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明堂赋》《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作者】苏轼 【朝代】宋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译文: 晴天,西湖水波荡漾,在阳光照耀下,光彩熠熠,美极了。下雨时,远处的山笼罩在烟雨之中,时隐时现,眼前一片迷茫,这朦胧的景色也是非常漂亮的。如果把美丽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么淡妆也好,浓妆也罢,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她的天生丽质和迷人神韵。 作者介绍: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

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诗两首》教案

设计意图: 本课中的两首古诗都是描写秋景的。读了之后,我们会被诗中所描绘的深秋美景所深深陶醉。《赠刘景文》写的是秋末的景色。荷枯,菊败,橙黄,橘绿,色彩鲜明,突出了秋天的特点。其中描写菊花傲寒斗霜的气慨,间接表达了对人的敬佩之情;《山行》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秋色图。内容形象生动,色彩明丽,尤其“霜叶红于二月花”给了使我们以美的享受。两首诗都配有插图,便于对诗意的理解。 二年级的学生虽小但对于古诗的了解并不少,这两首诗有不少学生早已会吟诵。教学时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经验,创设特定的情境,启发想象,感受意境;反复朗读,引导背诵;美读品味,体会诗情。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交流其他古诗,激发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丰富学生的积累。 预设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喜欢背诵古诗,背诵课文以外的古诗。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词;朗读、背诵,在反复诵读中,感悟诗歌的韵味和意境的美好。 教学难点:“擎雨盖、傲霜枝、坐”的意思。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请看图。[出示两幅插图]你们猜猜看这两幅图画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色?为什么?秋天到,大地还会发生什么变化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两首写秋天的古诗。板书:古诗两首。指导书写“首”。 宋朝的苏轼和唐朝的杜牧用独特的语言表达了对秋天的喜爱,我们先来看看苏轼的《赠刘景文》[ 出示诗句]。 二、初读古诗 1、简介作者,解释题意 苏轼是宋朝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赠刘景文》这首诗是诗人赠送给好友刘景文的一首诗。教学“刘”,指导书写。 2、通古诗。 (1)自由读古诗。 (2)小老师带读生字。[ 出示生字] (3)再读诗句。(个别读——齐读)[ 出示诗句] 3、初步理解诗意。 (1)、请同学们再去读读诗句,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2)、学生质疑。 (3)、师生共同释疑。出示课件,帮助理解擎雨盖、傲霜枝。 你见过霜吗?冰箱里白色的东西就是霜。北方秋天气温很低,地面上或草叶上全凝结一层薄薄的白色冰晶,就是霜。 4、再次放声朗读全诗。 三、朗读激情 1、边读边想象:你都看到了什么?哪一句诗告诉你的。 2、诗人认为最美的的是什么呢? 出示“橙黄橘绿”的课件。秋天还有什么美丽的景色呢?拓展说话,欣赏课件。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第1单元 4古诗两首 第1课时 苏教版

4古诗两首 《江南春》是唐代诗人杜牧的一首七言绝句。“江南春”,顾名思义,就是描写江南春天的绮丽景色。作者在描绘千里江南明媚可爱的春光的同时,也慨叹南朝的覆灭,流露兴亡之感,寄托讽喻之意。 一、二句写今——千里江南,到处是莺歌燕舞,到处是绿草红花,到处是水村山郭,到处是酒旗招展,展现了一幅生机勃勃、春色无边的画面。 三、四句怀古——南朝统治者迷信佛教,广建佛寺,意图依靠神灵庇护,永保江山稳固。可是世易时移,当年的佛寺楼台有多少已经隐没在苍茫的烟雨之中啊!(一说还有多少佛寺楼台掩映在苍茫的烟雨之中呢) 综观全诗,写今和怀古既有写景的外在联系,更有借古讽今的内在联系,在艺术形式上是融为一体的。 《春日偶成》是宋代诗人程颢的作品。这首诗是作者春日郊游,触景生情,意兴所至而写的,描写了风和日丽的春日景色,抒发了春日郊 游的愉快心情。 一、二句写景——云淡、风轻、花红、柳绿,加上近午的日光,长流的河水,多么自然有致的大好春景呀! 三、四句抒情——身处这宜人的春色,诗人完全陶醉了,可是有谁知道他内心的快乐,甚至还以为他像少年人一样偷闲贪玩呢! 从结构上看,写景和抒情亲密相依,融为一体。

1.学会并规范书写本课的生字,结合语境理解“莺啼、绿映红、酒旗风、云淡风轻、傍花随柳、将谓”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学习查找资料、借助插图或工具书、抓住景物展开想象的方法理解古诗,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美丽景象,领悟诗人所抒发的情感。 4.学习作者边观察边想象,从听觉、触觉、视觉等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细细品味《春日偶成》中诗人春游的快乐,通过古诗简洁的语言想象丰富的画面,并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 【重点】 通过诵读、想象等理解诗句的含义,感受古诗语言和意境的美,熟读成诵。 【难点】 诵读古诗,体会作者从听觉、触觉、视觉等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透过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这两首古诗都描写了春天的美丽景色,情景交互,融为一体,因此要指导学生反复朗读,感受古诗语言和意境的美。《江南春》中流露的兴亡之感、讽喻之意可不必讲,只要让学生了解诗的意境即可。 1.读书指导。 创设情境,构建阅读话题。教师可在导入新课时引导学生谈谈春天的美景,回忆、交流描写春天的故事,从而引出诗题,介绍作者。 初读指导。教师可范读课文,帮助学生整体感知诗歌。检查学生的自读情况时,要提醒学生看准拼音读准生字。重点要指导学生按古诗

2017语文S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21课古诗二首word教案

21 古诗二首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本课“诗、首”等13个生字,会写“入、千”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3.了解诗句的大意,想象诗句描写的景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懂得“站得高,看得远”的道理。体会大自然的神奇。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2.了解诗句的大意,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 [教学课时] 2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达标检测一、导入新课 (出示鹳雀楼图片)同学们,你们喜欢登高楼吗?今天我们就跟着诗人王之涣一起登上鹳雀楼,欣赏美丽的景色吧! 1.板书:登鹳雀楼。 2.简介鹳雀楼。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借助汉语拼音把古诗读通顺。 2.画出本课要求会认、会写的字,认真识记。 3.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检查认读情况。 4.学生齐读,指名读,抢读。1.比一比,再组词。 人() 入()干() 千()三、指导朗读,读懂诗意

出示: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1.登上鹳雀楼,诗人看到了什么? 2.出示插图,指导看图。(远处,太阳靠近山头,慢慢地落下去。楼下,黄河水奔腾着,流向大海。) 3.理解句意:傍晚的太阳靠着山慢慢落下去了,黄河的水滚滚流入大海。 4.看到眼前美丽的景象,诗人抒发了怎样的感慨? 出示: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理解句意:要想凭借自己的眼睛看到更远的景物,就要再登上一层楼。 (2)诗人从中悟出怎样的哲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3)师小结:那我们现在一起登上楼顶,看看远方的风景吧。 5.朗诵古诗,以不同的形式反复诵读,并背诵。2.“欲穷千里目”中“穷”的意思是()。(填序号) ①没有钱②穷尽 ③用尽,费尽 3.《登鹳雀楼》中揭示了“站得高,看得远”的哲理的诗句是“ ,”。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达标检测一、猜谜导入 1.“有时圆圆挂天空,有时弯弯挂枝头。白天见不着,晚上才出现。”猜猜这是什么?(月亮) 2.(出示弯月图片)弯弯的月亮像镰刀,像小船,那圆圆的月亮像什么呢?学完《古朗月行》你就知道了。(板书:古朗月行)4.填一填。 () ()的月亮二、初读课文,合作识字 1.老师范读古诗,注意诗句的停顿,学生认真听清字音。 2.学生借助拼音,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生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