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北京大学-政治学原理课堂笔记期末整理

北京大学-政治学原理课堂笔记期末整理

北京大学-政治学原理课堂笔记期末整理
北京大学-政治学原理课堂笔记期末整理

政治学期末整理

一.导论

1.政治

a.政治的涵义

I)非马

a)社会价值追求,规范性的道德。孔子(政者,正也);亚里士多德。

b)超自然,超社会力量的体现或者外化。天人合一;君权神授。托马

斯*阿奎那,奥古斯汀;董仲舒

c)对于权力的追求和运用。韩非子;马基雅弗利,MW,拉斯维尔

d)管理活动:孙中山

e)法律现象:国家本身是法人,国家是为执法而设计的

II)马哲: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人们围绕着特定的利益,借助于社会公共权力来规定和实现特定权力的一种社会关系。

a)特定的社会关系

b)经济的集中体现

c)国家政权是主要和根本的问题

d)有规律的社会现象

III)政治的界定:

a)卡尔·多伊奇:政治在一定意义上是通过公共方式所进行的决策。

b)戴维·伊斯顿:政治是有关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是人们之间的互

动关系

c)布莱克·威尔:一群在观点和利益方面很不一致的人们做出集体决策

的过程。

2.政治学

a.政治学的涵义

I)非马

a)研究国家问题的科学

b)研究社会公共权力的获得和应用的科学(拉斯维尔:政治研究是对权

势和权势人物的研究)

c)对众人之事管理的研究

II)马哲

研究上述社会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b.政治学的内容

I)战前

a)政治理论

b)本国政治制度

c)比较政治管理

d)国际政治

II)战后

a)政治理论

b)政治制度

c)政党、社团、舆论

d)国家政治

c.政治学的研究方法

I)马哲

a)哲学方法:唯物辩证法

b)研究角度

i.历史唯物主义

ii.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分析

iii.阶级分析(连接前后的纽带)

iv.利益分析

c)调查研究

II)西方传统

a)哲学思辨

b)历史研究

c)机构、制度研究

III)西方现代

a)社会学研究(政治精英分析、政治团体分析、政治文化分析、政治角

色分析)

b)经济学研究(理性选择、博弈-联盟、公共政策分析)

c)心理学研究

d)借鉴自然科学的方法(系统论、政治沟通分析)

d.政治学发展史

1.国家

a.涵义

I)非马

a)社会共同体说:人们为了特定目的而在一起生活的群体

b)国家契约说:自然状态下人们根据理性订立的契约

c)国家统治说:

d)国家要素说:人民,土地,主权,(国家)

II)马哲:经济上占有统治地位的阶级为了维护和实现自己的政治利益,按照区域划分的原则而组织起来的,以暴力为后盾的政治统治和管理组织。

III)民族国家

a)要素:民族(多个民族构成的国族),人口、独立的主权

b)构建危机:认同危机(民族间的认同以及人民对于国家的认同);合

法性危机;权力的渗透性危机;参与性危机(暴动vs.合法性的来源);

国家的分配性危机

b.产生的原因

社会分工——利益集团分化——分裂为不可协调的对立面——需要一个“超越”的

力量把冲突控制在“秩序”范围内以避免相互毁灭。 c. 分类

I) 历时,略 II) 共时(形式)

a) 政权组织形式(国体与政体)

d.

国家机构

I) 定义:统治阶级为了维护和实现自己的意志和利益,完成政治权力的职

能而按照一定原则组建的各种机关的总和。 II) 特性:阶级、实体、严密组织、特定职能 III) 形成因素:国体、政体、社会 IV) 原则:集权,分权,议行合一 V) 主要国家机构

a) 国家首脑: i. 定义:一个国家实际上或者形式上的对内对外最高代表;国家

主权的实际掌握着或者象征;国家机构体系中实际上或者形式上处于首脑地位

政体

共和 君主

社会主

贵族

民主

专制

立宪

巴黎公社

苏维埃

议会 总统 委员会 贵族 等级 二元 议会

人民代表

ii.组织形式:个体,集体;担任方式各异

iii.职能:召开议会,公布法律;任免官员,授予荣誉,宣布戒严,

大赦等重大事项;以最高代表身份对外交往

b)立法机关

i.定义:有权制定、修改、废止和恢复法律的国家机关

ii.组织形式:一院,两院

iii.职能:制定、修改、废止、恢复法律;审查和通过国家预算和决

算并予以监督执行;组织或者监督政府;决定比如对外宣战之类

的国家大政方针。

c)行政机关

i.定义:贯彻国家政治决策、管理国家行政事务和各行政职能部

门的机关

ii.组织形式:行政首脑(选举)——行政部门首长(任命)——公

务员(考试或者选拔)

iii.职能:组织必要人、物力,贯彻国家立法机关的各项决策;发布

行政命令,制定行政政策,管理社会经济,科教文卫等;领导或

者协助军事力量的编制、训练、调遣和指挥;领导全国行政机关,

拔擢、管理、任免行政工作人员

d)司法机关

i.定义:审判和追究刑事责任并提出公诉的机关

ii.组织形式略

iii.职能:侦查,诉讼,审判

2.政党

a.定义

I)非马

a)实现某种主义的团体

b)选举的工具

c)政治权力的组织机构

d)谋求公职的工具

e)利益表达和利益聚合

II)马哲

a)特定阶级利益的集中代表者

b)特定阶级政治力量中的领导力量

c)各阶级的政治中坚分子为了夺取或巩固国家政治权力而组成的政治

组织

III)名家说法:

a)罗伯特·布兰克:选举组织、管理组织和心理机构。

b)弗朗索瓦·博雷托:由男人和女人组成的集团,其具有某种组织形式,

有能力表达集团的共同意志,并且采取相应的行动;必须提出一整套

治理国家的建议,其建议基于某种对整个社会都有影响的思想和利

益;必须进行旨在夺取政权或者行使权力的活动。

b.产生原因:社会的充分世俗化(相信自己有能力影响政治);社会存在广泛的

支援网络;交通和通讯的发展

c.特征(根据马哲)

I)鲜明的阶级性

II)阶级的先锋队组织

III)特定的政治目标和纲领

IV)特定的组织和纪律

d.类型:资本主义(议会内,议会外)

e.功能

I)凝聚阶级的利益要求和政治意识

II)集合和发展政治力量

III)影响和领导社会政治生活

IV)培养本阶级的政治骨干分子

V)影响国际政治和国际事务

VI)另一种分类的归总

在第一第二功能下,提供了汇聚功能,但是如果这种汇聚的边界和社会群体的分界重合,那么会导致社会的分裂

第三功能,录入

第四功能,教育,但是范围更广,包括党员和非党员

附加:使政治冲突秩序化和制度化;提供政府与群众交流的双向渠道;提供心理安慰;

f.政党制度

I)定义:国家法律规定或在实际中形成的关于政党的社会地位、作用;政党

执掌政权或参与政治的方式、方法、途径的制度性规定。

II)分类标准

a)政党数目(没有分类的分类)

i.一党制

◆法西斯一党专制

◆民族主义政党的一党专制(受历史条件的制约)

ii.两党制(仅指指政党数目)

iii.多党制

◆多党联盟

◆一党独大

iv.中国的多党合作制

b)政党执掌政权时间的长短、控制程度、影响力

i.独霸

ii.轮流

c)两者的结合

i.一党制

ii.有节制的多党制

iii.极端多党制

iv.原子化多党制

III)形成因素

a)生产关系-利益结构

b)阶级政治力量的成熟程度

c)政体

d)选举制度

IV)特征

a)围绕统治阶级利益

b)可以是成文法也可以是习惯法

c)深刻影响国家政治制度、政治体制和社会成员的政治活动方式

g.影响政治的途径:掌握政权;操纵议会;制定政策;操纵选举;指挥党员;

指挥群众;宣传鼓动

3.社团

a.定义

I)社团:

a)布劳的互益说。以营利为目的经营性组织;以谋利于成员的社团组织;

社会服务组织;服务于公共利益的政府组织。

b)海曼的共同特征说。成员致力于共同的目标,并且其主要目标不是营

利;经费不依赖于官方;成员有进出的自由

c)特殊目的说。人们为了某种非谋生以外的特殊目的而组成的团体

d)相似一致说。建立在语言、身体状况、兴趣爱好方面的机械一致而不

是建立在劳动分工上的理性一致上的社会组织。

II)政治社团:在社会政治生活中,按特定的利益集合在一起,有组织的参与和影响政策制定的社会团体。

b.产生原因:生产力发展,社会利益复杂化(利益);政府影响的增强导致反馈

的必要增加(权力);民主政治提供了可能的途径(权利)

c.特征

I)社团:互益形,同聚性,非营利性,民间性,,组织性

II)政治社团(与政党的区别):利益和目标较为单一;按照特定的规则,在这种规则下允许一个人多重的身份;参与政治行为,但是不以夺取权力为

最终目的;具有群众性。

d.类型

I)技术角度:维护和寻求的利益(公共/特殊);社团的自主性(独立性/依

附性);社团的合法性,社团的社会特征

II)政治背景:

a)利益集团:按照特定的利益聚合在一起,共同行动的一群人。

b)压力集团:具有特定的利益要求和社会主张的人,为了维护自己的利

益和主张而以压力方式影响政府政策的制定、修订和实施的政治社会

团体。

c)压力集团的特点:种类多、范围广、利益对立、有特定的法律地位

e.参与方式

I)正常途径:

a)直接途径:直接对参与决策者进行游说(院外集团,议廊政治);为

决策者提供情报和材料;举行与政府官员、议员沟通人际关系的社交

活动;支持政府官员及议员的竞选活动

b)间接途径:动用社会舆论等第三方势力影响

II)非正常途径:暴力对抗

f.功能

I)象征性(权利),意识形态(立场)提供情报,工具性,经济性,政治社

会化

g.影响:政府更迭,影响政治决策,监督政府工作,扩大公民参与。

4.个体(略)

三.政治权力

1.权力

a.权力的涵义:个人或集团相互施加的任何形式的影响力。

I)罗伯特·达尔:一个或多个社会单位的行为依赖于其他社会单位的行为

(A-B)

II)布劳:个人或者集团通过威慑,不管他人反抗与否,把他们的意志强加给其他人的能力

III)MW:社会内部的一个活动者能够不顾反抗,不顾其可能性依赖的基础,推行自己意志的那种能力

b.权力的来源和基础:

I)在社会交换中垄断资源,提供排他性的服务。

II)法律与秩序的强制性

III)物质主义,对该资源或者服务的刚性需求

c.权力的特性

I)权力的影响范围越大,权力的主体越多,权力就越分散

II)在权力关系中,主体和客体是环境上和时间上相对的

III)对抗性:相对性的极端情况

d.权力的分类

I)力量:政治权力、经济权力、社会权力、宗教权力

II)作用方式与手段:强制性权力,以物理力量进行制裁和惩罚;奖酬性权力,利用物质条件来进行奖励或者通过不奖励来进行惩罚;规范性权力,利用

象征性资源进行奖励或者处罚

III)结局和意义:集中vs.分散;有限vs.无限,平衡vs.不平衡

2.政治权力

a.定义:在特定的力量关系对比中(非平衡),政治权力主体为了维护和实现自

身的利益而对于客体进行制约的能力。本质上,是一种特定的权力制约关系;

形式上是特定的公共权力。

b.要素:主体、目的(利益)、强制力,客体;格局,稳度

c.产生

I)客观上:对于生产资料和物质财富的占有;暴力

II)主观上,能力素质、身份资格、理论策略、依托的组织

d.特性

I)制约性——对他人

II)能动性——对自己

III)动态发展性

IV)工具性

V)扩张性和排他性(限制权力范围)

e.类型(主体)——关系

I)历时类型——相互否定为主,相互妥协为辅

II)共时:组织形式:国家、政党、社团;组织层次:中央、地方;权力功能:立法、司法,行政——三组内部相互关联

f.作用方式

I)暴力,压力(警告、恐吓、威胁)

II)命令、规范、说服

III)奖酬、惩罚

g.权力与权威:权威强调沟通性,效果取向;权力强调强制性,过程取向

四.政治权利

1.权利

a.定义

I)天赋权力说:(自然法)是人的本性的有机构成内容。

a)强调人在自然状态下平等

b)维护和保障人的自然权利是政府的主要功能

c)自然权利是政府的行动界限

II)权利自由说:(人为法,下同)法律允许范围内人们所享有的种种自由

III)权力利益说:受到法保护的利益

IV)权利力量说:法律赋予权力主体的强制力量,权利由此而成为一种法律规范

V)权利平等说:政府多人民的平等关心和主张。

b.来源:法律、习俗、道德

c.分类:

I)要求权——积极接受权

II)豁免权——消极接受权

III)权力权——积极行为权(主他性)

IV)自由权——消极行为权(自主性)

d.几组权利的比较

I)自然权利——宇宙秩序派生的

II)公民自由——法定自由

III)公民权利——不论地位如何应该拥有的(基本人权,一个健康和自由的社会必需的权利)

e.公民权利的分类:生命与生存权;自由权(人身、居住和迁徙、思想言论、集

会和结社);平等权利;财产权;受益权(从个人利益出发要求国家作为或者

不作为);参政权;社会经济文化权(休息权,少数民族使用文字,风俗受尊

重的权利)

2.政治权利

a.权利定义:在特定经济基础上,由社会公共权力确定的社会成员取得特定利益

的资格。因此,本质上说,政治权利只是一种政治资格。

b.性质:阶级性,规范性(强制性);自主性(能动性;发展性(动态发展性),

形式、主体、内容;手段性(工具性)

c.分类:

I)自由权:人身自由、言论自由、通信自由、出版自由、结社自由

II)平等权:生命、财产,自由是平等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公民享有平等

的资格和机会

III)参政权:

d.意义与限度

I)给其应得,得其应得,以维持社会共同体;

II)规范人与政府的行为,维护社会的共同秩序、公正以及正义。(明确社会责任、确定政府权力的界限)

e.保障条件:依赖于法律传统,没有严重的社会冲突(实体或者文化分裂是其极

端表现形式)

五.政治行为

1.政治统治

a.概念

I)非马

a)神权统治论

b)父权统治论(利用血缘关系、宗法关系来解释政治统治关系,具有初

步的可确定型和传递性)

c)契约统治论(包括契约君权和契约民权)

d)精英统治论(发展到近代就是技术统治论)

II)马哲:经济上最强大的、占优势地位的阶级,为维护和强化既定的政治关系与社会秩序,通过国家权力而对全社会所进行的一种强力支配与控制。

b.基础:暴力权威;国家在形式社会职能过程中拥有的权威;社会心理基础(暴

力有限性),国家权力得到社会服从的可能性。

c.分类:

I)权威合法性的来源:MW,传统型、魅力型、法理型(取得合法性的途径:

通过庞大的权力机器给人以直接的心理威慑,通过制度化的机制与社会成

员加强联系、通过意识形态进行宣传教化。)

II)统治关系:多数—少数,多数人拥有财产,工人阶级主导;少数—多数,生产资料和社会财富集中,实质上是金钱政治。

III)方式:人治(rule of man),法治(rule of law)

d.实施方式:暴力;限制与排斥(权力的排他性)、怀柔利用、干涉经济社会事

务;思想文化控制,保持意识形态的统治地位;保持良好的国际关系

2.政治管理

a.定义:

I)非马:政治活动的全部;社会管理;行政管理

II)马哲:国家权力按照某种特定的秩序和目标队政治生活进行自觉地、有计划地约束制约的一定方式。(其根本目的是调节社会矛盾,有效保护社会

共同体的利益)

c.行为方式

a)政治领导

b)政治决策

c)政治组织

d)政治协调:政治干预;权威仲裁;协商妥协;搁置回避;协同合作

e)政治沟通

f)政治监督:宪法、立法、司法、行政、政党、社团

d.作用:巩固政治统治的经济基础;保障政治稳定;保证民主政制的正常运行和

发展

e.善治的特点:合法性、透明性、责任性、法治、回应、有效性(政策有针对性

和实际效果)

六.政治文化

1.涵义

a.阿尔蒙德:一个民族在特定时期六次内阁的一套政治态度、信仰和感情,由本

民族的历史与当代社会的经济、政治进程所促成

b.白鲁恂:政治系统中存在的政治主管因素,包括政治传统、意识、民族精神与

气质、心理、个人价值观、公众舆论等等;其作用是富于政治系统价值方向、

规范个人的政治行为、使政治系统保持一致

c.马哲: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俄对于政治的感受、认识和道德习俗的复杂综

合,一般包括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两个层次。

d.几个比较

I)公民文化:每个人都对政府充满了责任、相信自己有影响能力的文化

II)政治亚文化:一般与主流政治文化和政治系统无关;但是有时也可能上升为主流的政治文化、或者成为主流文化的一部分、或者成为反社会的政治

文化

III)大众文化:有时与政治文化有关联、反映为引导人们的政治倾向

2.构成

a.政治思想和政治意识形态;政治心理: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态度、政治

动机

b.文化类型(同一时期只有一个主流文化)

地域型(parochial);顺从型(subject)、参与型(participant);忠诚的(allegiant)、疏离的(alienated);精英政治文化、大众政治文化

3.研究视角

a.一般研究角度:同质文化,极端文化、多元文化

b.结构研究角度:(三要素)体系文化、过程文化、政策文化

七.政治社会化

1.界定:在特定的政治关系中,通过社会政治生活和政治实践活动,逐步获得政治知

识和能力,形成和改变自己的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的能动过程

2.作用(另一种界定角度)

a.学习政治文化和技能,使之能够适应、参与乃至改造社会政治生活的过程;

b.社会塑造成员政治心理与政治意识的过程

c.政治文化代代相传的方式

d.政治文化形成、维持与变化的过程

3.媒介:家庭、学校(系统化的、强有力的社会化途径;由于学校可以强化人们对政

治体系的好感,能培养人们的政治忠诚和共同政治信条,能引导人们信仰“政治竞

赛的不成文规则”,能提供给雷知识和技术等涉火化功能)、同辈、电视和大众传播

工具、特定的政治符号、社会政治组织、实践

八.政治参与

1.定义

a.影响或者试图影响公益的分配

b.旨在影响国家或者地方政府的有组织的行动

c.个人或者组织有意或者无意的反对、支持、改变或维护一个政府或者团体的某

些特征的一切行动或者(不行动)

d.意图直接或间接影响政治秩序的个别公民的一切资源活动

e.社会成员选择统治者以及直接地或者间接地在公共政策形成等方面的自愿活

f.一般平民直接地或多或少意欲影响政府人士的选择或者他们采取行动而作的

法律行为。

g.马克思主义:普通公民通过各种合法的方式参加政治活动,并影响政治体系的

构成、运行方式、运行规则和政策过程的行为。

2.要素:

a.主体:公民

b.内容是一种权利义务关系

c.其外延仅限于合法的手段

d.其目标和对象不只囿于政府决策,广义上说是一切涉及公益分配的问题。

3.类型

a.历时

b.(自动、动员、消极)主动参与与被动参与、群体参与与个体参与、制度内参

与与制度外参与

4.动机:物质动机、政治动机、自我实现动机

4.参与方式与途径

a)政治投票

b)政治选举

c)政治结社

d)政治表达

e)社区活动(政治冷漠的一种表现)

f)政治接触

g)暴力(不属于合法方式,属于广义上的政治参与)

5.影响政治参与的因素

a)经济发展:

i.市场经济造就更多参与型(主要是指教育水平提高

带来的文明开化以及自我意识的觉醒)的公民;

ii.经济发展带来的利益变化是公民不得不诉诸于政治行为来维护并进一步实现自身的利益;

iii.经济发展同时也促使政府职能的扩大,这也意味着政府扩大了其在社会中的作用,受到政府作用影响

的公民反过来不得不提高自己的政治参与水平

b)社会地位:主要体现在其掌握的物质资源,认识水平以

及参与的社会机会等方面

c)政治文化:参与有效感、责任感与信赖感、代价意识;

政治思想与意识形态

d)政治机制:选举制度、政党制度、监督制度

6.政治参与的作用:

a)工具性:对参与者来说,促进和维护自身的利益;对决

策者来说,反映公共政策的实际效果

b)发展性:普遍提高参与者的道德、社会和政治等方面的

觉悟与素质

7.政治参与与民主制度的关系

a)古典民主主义理论:

i.卢梭:学会把个人私利和社会公利相结合,把一个

利己的人转变为一个富于公益心的个人。民主体制

的组织化程度越高,公利事业的重要性就越胜过私

人事务,人民的参与积极性也就越高;

https://www.sodocs.net/doc/ee17442480.html,l:民主体制谋求参与,并企图通过政治参与培养有道德的公民

iii.Lincoln:“民治民有民享”的政治下,参与政治的人越多,民主也就越稳定

b)精英主义理论(熊彼特)

大多数公民缺乏民主公民的能力,过度的参与会引发暴民政治;因而使民主体制有效而民主运转的政治权力必须交由少数精英分子行使

c)当代政治学

i.阿尔蒙德和维巴(个体范围):交由精英掌握的政

治权力是必要的,但是不能过大;而其公民应该是

既主动又消极,既关心诊治又不过分深入,对政治

有影响力又是恭敬的顺民。

ii.

亨廷顿(群体范围):政治参与是树立权威的手段,不适用于一切场合;有效发挥民主制度的作用就要求某些个人或者集团对于政治不关心或者不参与 iii.

蒲岛郁夫(时间范围):一般不参与;但是当自己认为比较重要的问题发生时应该积极参与,而政府必须对公民的参与做出恰当的反应。

九. 政治发展

1. 概念: a. 地理意义:发展中国家的一切政治变化都是政治发展; b. 派生意义:广阔现代化过程中的政治性后果 c. 目的意义:朝向一个或更多目标的(政治)运动 d. 阿尔蒙德:政治体制对其社会和国际环境(挑战)做出的反应,包括国家构造、

民族构造、政治参与、权力分配 e. 白鲁恂:经济发展的政治前提、代表工业社会的政治、政治现代化、民族国家

的运转方式、行政与法律的发展、大规模的群众动员与参与、民主建设、稳定和有秩序地变化、动员与权力、社会变化多方位进程的一个方面 f. 亨廷顿:从发展的意义上讲是政治体系制度化的提高、从现代化的意义上讲是

参与的扩大

2. 目标: a. 政治民主(程序民主)

I) 定义:

a) 熊彼特:形成政治决定的制度安排,在这种制度安排下,个人通过竞

争性的方式争取人民的选票来获得决策的权力。 b) 亨廷顿:竞争性选举是民主的唯一途径 II) 指标:

a) 经济发展水平和政治发展水平并没有必然的联系,但是经济发展水平

有助于增加政治民主化的可能性 b) 宗教 c) 国际因素

b. 政治稳定

I) 秩序:政治体系相对来说不存在暴力、武力、高压政治和政治分裂(文化

和地理意义上)

II) 持续性:政治体系得关键成分相对来说不变化,政治发展不中断,社会中

不存在希望政治根本转变的重要社会力量与政治活动

III) 亨廷顿公式:

社会挫折感经济发展社会动员=,政治参与流动机会

社会挫折感

= ,

政治不稳定政治制度化

政治参与

=

c.政治发展的影响因素:

I)政治发展的阶段:趋同vs.历史决定论

II)因素分析:经济(分配公正的能力);社会(地位体系的变化与性质,流动性);文化(社会文化、政治文化),政治(传统政治体制的性质、新集

团参加政治的方式,政治精英的价值观和技能)

III)环境(国际)

a)社会内部的个人或集团引进其他社会的思想、技术、资金、机构;

b)其他社会的个人或集团通过经济、政治、军事、文化进行干涉,以直

接或间接影响其发展

c)社会内部的个人或集团反对外来干涉或政治威胁的反应(防御性现代

化)

IV)时机:晚进入现代化的劣势

a)外部的影响更大(后发优势)

b)社会动员速度高,社会体系面临压力大

c)群众参与面广,要求强烈

d)暴力与不稳定,特别是由全能国家退化为无能国家的过程中

V)顺序:建立国家统一体——行政管理体系——政治平等(现实而可行)

VI)速度:吸收大量新的政治参与体并做出回应的能力

十.国际政治

1.国际政治体系的特征

a.由独立的主权民族国家组成

b.民族国家按各自的利益行动、各个当局对利益的判断决定其行动

c.没有统一的中央政治机构

d.为大家普遍接受的竞赛规则很少(包括外交先例、国家法、道德、世界舆论)

e.世界权力分配不平衡

2.类型:国家与非国家(包括政府间和非政府间)

3.国家利益:

a.定义:在世界事务中对整个国家有利的东西

b.分类:安全利益(主权和领土完整),经济利益(发展国家经济的独立主权,

平等互利的经济交往),政治利益(巩固、完善和发展利于本国社会政治制度

与意识形态并力图增强其国家影响力)

4.国家力量

a.定义:国家拥有的实力、影响其他国际关系行为体采取自己愿望的行为的能力

b.构成:

I)环境、资源

II)工业能力、军备

III)人口、民族特性、国民士气

IV)政府素质,外交素质

《政治学原理》知识点梳理有答案版

第一讲《政治与政治学》 1.对政治概念的不同解释 神学性解释提供了神圣维度 道德性解释提供了价值目标 法律性解释行为依据 权力性核心问题 管理型解释主要任务 价值型基本功能 2.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主要观点 政治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 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 国家政权是政治的主要和根本问题 政治是有规律的社会现象 3.政治的定义 在一定经济基础上,人们按照特定的利益借助公共权力规定和实现特定权力的一种社会关系。 4.政治学的基本问题。 权力和权利的关系是社会学的基本问题 5.规范性概念与描述性概念。 规范性概念,价值性概念,用来表示“应该”或者“必需”的事物; 描述性概念:实证性概念和解释性概念,指客观的,用濑来表示客观存在的实际情况。 第二讲《政治学的历史发展》 1.儒家政治思想的特点 为政以德 2.道家政治思想的特点 无为而治 3.墨家政治思想的特点 兼爱兴利 4.法家政治思想的特点 以法治国 5.西方政治学的发展阶段和各个阶段的理论特点,各个阶段的重要代表人物 (1)古希腊古罗马:古典政治学时期

特点:政治学与伦理学相结合 代表人物: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塞涅卡 (2)中世纪:神学政治学时期 特点:神学与政治学相结合 代表人物:奥古斯丁、阿奎那 (3)现代:理性主义政治学时期 特点:人本主义为指导,个人主义为本位,理性思考为办法 代表人物:马基雅维利,布丹,边沁,密尔,孔德,斯宾塞 (4)当代:科学主义政治学时期 特点:政治哲学开始向政治科学转化,价值观上,相对主义盛行,实证主义,经验主义,科学主义为方法。 代表人物:本特利,沃拉斯,拉斯韦尔 (5)趋势:政治哲学的复兴 特点:正义理论的研究 代表人物:罗尔斯、诺齐克 第三讲《政治体系》 1.政治体系的含义 有关政治生活的所有相互关联的要素组成的一个整体 2.国家的定义 在一定地域上,建立主权,并通过一系列持久的制度实施权威的政治共同体 3.马克思主义国家观的主要内容 起源: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本质:阶级统治的工具 作用,缓和冲突,控制在秩序之内 4.国家结构形式的含义 一个国家整体与各组成部分,中央权力机关与地方权力部门之间的关系 5.单一制和复合制 单一制:由若干行政区域组成的单一主权的国家,单一的宪法,统一的法律体系,统一的最高权力机关和统一的国籍 复合制: (1)联邦制:由若干相对主权的地区作为成员单位联盟组成的国家。 (2)邦联制:若干保留独立主权的国家建立起来的国家联盟。 6.国家元首的职权 (1)颁布法律,发布命令 (2)召开议会,解散议会 (3)任免政府官员

政治学原理作业

政治学原理作业(1) [案例分析]香港财政司司长梁锦松买车风波结合本案例,你认为对政治权力而言,权力制约与道德制约哪个会更好?如何制约政治权力?请阐述你的理由. 答题思路: 1、说明什么是政府官员腐败; 2、分析为什么要制约权力; 3、结合案例分析比较分析权力制约与道德制约; 4、结合案例分析如何制约权力。 5、字数在1000字左右,(至少800字以上) 答案:一、我认为对政治权力而言,权力制约与道德制约都很重要,权力制约是外力作用,道德制约主要是靠掌握权力的主体自身的反省,联系香港财政司司长梁锦松买车风波这一案例,我认为权力制约更 好,道德制约也应起辅助作用。 二、政治学的角度讲,权力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关系,是一个人让另一个人按其吩咐做事的能力,是一套执行政策和决定的能动的工具。首先,权力是一种关系,是一种人对人的制约关系,是权力施动者对受动者的制动关系,同时受动者也对施动者和权力过程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其次,权力是一种能力,是一个人或者机构对另一个人或者机构的驾驭能力和制约能力;权力是一种工具,权力作为一种工具手段,是行使权力、执行政策的载体和依托。 政治权力强调的是权力的政治特征,是权力现象在政治生活中的应用和体现。政治权力表现为政治主体对政治客体的制约能力。它在本质上是特定的力量制约关系,形式上是特定的社会公共权力。根据有关权力的一般理论,政治权力是一种政治能力,也是一种政治工具,它反映的是一种政治关系,即支配与服从、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政治权力在政治生活中还更多的表现为国家权力,反映了国家权力机构实现公 共利益的行为能力。 政治权力具有如下特性: (1)权威性,政治权力的行使要得到全体公民的认可,得到法律的授权,因此,政治权力带有一定的权威性。 (2)支配性,政治权力是一种支配力量,掌握了政治权力,也就掌握了社会的支配力量。掌握了社会的支配力量,也就意味着在社会价值和利益分配中处于优势地位。正由于此,政治权力才成为社会势力 展开角逐和斗争的焦点。 (3)强制性,政治权力也是一种要求政治服从的强制力量。它

《政治学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题及答案

政治学原理复习题 (课程代码264001) 一、名词解释 1、政治权利 2、国家 3、政治权力 4、政党 5、政治文化 6、两党制 7、政治统治 8、联邦制 9、政治管理 二、简答 1、简述政治统治与政治管理的关系。 2、政治领袖的政治心理有哪些基本类型。 3、什么是政治学?试简要对比中西方政治学历史演变。 4、什么是政党?简述资本主义国家的不同政党类型。 5、简述政治统治的基础与方式。 6、简述政治权力的构成要素及其特性。 7、简述社会主义政党制度。 三、辨析 1、我国唯一的执政党是中国共产党,其余民主党派的实质身份就是西方政党制度中 的在野党。 2、苏联和中国都实行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所以二者采取了完全相同的政党制度。 3、从我国实行“一国两制”以后,我国已经不再是一个单一制国家,而成为复合制 国家 4、政治统治和政治管理一样都只能是少数人对多数人的统治。 四、论述 1、试结合现实,评述我国各类政治社团的发展历程以及对当前政治生活的影响。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与政治协商制有哪些特点?并据此说明在中国为什 么不能照搬西方的政党制度?

一、名词解释 1、所谓政治权利,就是在特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上,由社会公共权力确定的社会成员获得自身利益的特定资格。 2、国家的起源:国家是一个历史的、社会的产物,是最高社会公共权力的体现。原始社会并未形成国家,但已在孕育之中。(血亲复仇、近亲不能结婚和氏族议事大会)形成国家的要素:领土、人口、语言、主权。国家的本质: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阶级统治的工具。 3、政治权力实际上是在特定的力量对比关系中,政治权力主体为了实现和维护自身的利益而拥有的对政治权力客体的制约能力。政治权力在本质上是特定的力量制约关系,最高形式是特定的国家权力。 4、政党:本质上是特定阶级利益的集中代表,是特定阶级政治力量中的领导力量,是由各阶级的政治中坚分子为了夺取或巩固国家的政治权力而组成的政治组织。 5、人们在社会政治生活当中形成的对于政治生活的感受、认识、情感和道德习俗规范的复杂综合。政治文化一般由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两个层次构成。 6、两党制:代表资产阶级不同利益集团的两大政党通过竞选而轮流掌握国家政治权力,组织政府,主持国家政治事务的制度。两党制起源于英国,后推行到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 7、政治统治就是阶级统治,它是经济上最强大的、占优势地位的阶级,为维护和强化既定的政治关系和社会秩序,通过国家权力而对全社会所进行的一种强力支配与控制。 8、联邦制国家:由若干相对独立的政治实体或行政区域通过政治协议而组成的联合体。联邦制国家的具体特点如下: (1)国家具有最高的立法、行政、司法机关,行使国家最高政治权力。各联邦组成单位也有自己独立的立法、行政和司法机关,且与中央机关之间没有隶属关系。 (2)国家有统一的宪法和基本法律,但是,在国家统一宪法和基本法律的范围内,各联邦成员又有自己的宪法和法律。 (3)在对外关系中,中央政府拥有外交权,各联邦组成单位也有一定的对外交往独立性。 当前世界上主要的联邦制国家包括:美国、俄罗斯、加拿大、印度、澳大利亚、巴西、

(完整word版)2018年10月政治学概论试题和答案

201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政治学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031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l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圜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在西方,“政治”这个概念的最初含义是指希腊的 A.城市国家 B.农村国家 C.君主国家 D.立宪国家 2.在古代,无论是西方还是中国,和政治学混在一起的是 A.社会学 B.心理学 C.伦理学 D.哲学 3.中国古代的“政治”,其核心含义是 A.国家 B.统治 C.民主 D.政权 4.西方近代政治学的繁荣阶段指的是 A.17世纪至l8世纪 B.15世纪至l6世纪 C.16世纪至l7世纪 D.18世纪至l9世纪5.被马克思称为新时代第一个政治思想家的是 A.布丹 B.马基雅维里 C.莫尔 D.康帕内拉 6.《家庭、私有制程国家的起源》的作者是 A.恩格斯 B.马克思 C.黑格尔 D.列宁 7.作为原始人们之间联系的纽带是 A.地域关系 B.部落关系 C.血缘关系 D.婚姻关系 8.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是 A.无产阶级专政 B.按劳分配 C.生产资料公有制 D.阶级斗争为纲 9.原始社会,兄弟姐妹禁止结婚的家庭形式是 A.家长制家庭 B.母权制家庭 C.普那路亚家庭 D.走婚制家庭 10.古希腊的希罗多德是 A.历史学家 B.政治学家 C.哲学家 D.社会学家 11.封建社会末期新的生产力代表者是 A.资产阶级 B.无产阶级 C.手工业者 D.知识分子 12.《利维坦》的作者是 A.格劳秀斯 B.洛克 C.斯宾诺莎 D.霍布斯 13.为暴力论这种理论鼓吹的是 A.卢梭 B.拉斯韦尔 C.孟德斯鸠 D.桂林 14.从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迈进的一个过渡阶段指的是 A.社会主义国家 B.封建制国家 C.奴隶制国家 D.垄断国家 15.第一次提出国家消亡命题的是 A.马克思主义者 B.反马克思主义 C.唯物主义者 D.唯心主义者 16.古罗马和斯巴达这样的奴隶制国家采取的是

政治学原理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

政治学原理考试复习资料 一、填空题 _______指的是公共行为主体对公共性为客体的制约能力和力量。公共权力 _______被认为是近代西方政治科学的奠基人。马基雅维利 _______的内在矛盾特性决定了公共权力和公民权利的特性,形成了公共权力和公民权利存在的基础。利益 _______方案政治设计的核心是寻求一个清官明君式的好人统治,这是“人治”社会的政治设计思路。理想主义 _______是我国最高工会组织。中华全国总工会 _______理论被视为民主研究的现代学派。现代“精英民主” _______制度将选举制度、代议制度和权力制约结合起来,体现了当代人们心目中的政治正义观念。宪政 “政治”概念的提出,始于人类文明史上的_________社会时期。奴隶 1949年至1978年,中国基本上实施________的自下而上的集权式的政治发展策略。民众主义 A 阿尔蒙德和维巴于1963年出版了《公民文化》,该书为研究_______提供了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政治文化 C 传统的中国被认为是一个高度的社会。政治化 传统自由主义者认为为个人和社会提供服务是国家和政府____________的唯一来源。合法性 从政治参与的主体来看,政治参与是_________的政治行为。普通公民 D 道德政治观或伦理政治观认为政治是一种__________追求,是一种规范性的道德。社会价值 第一波民主化起源于__________和法国革命。美国革命 G 根据马克思的理解,意识形态指的是_________的思想观念。统治阶级 根据系统分析的理论和方法,政治生活被分解为政治体系、政治过程和____________ 三个方面。公共政策 公共权力具有____________和至高无上性,公民权利具有神圣不可侵犯性。权威性 公民行使政治表达的手段主要包括政治集会、政治请愿、_______。政治言论 古代社会的治理的核心理念是_________。统治 国家的产生以____________的形成为组织标志。政府 国家结构形式主要可以分为____________和复合制。单一制 J 具有现代化和________的政治领导人及执政党的存在,对于民主的和平转变具有重要意义。民主意识 K 卡尔?波普和汉娜?阿兰特等人基于对____________的分析,认为意识形态是一种“封闭的思想体系”,要求垄断真理,拒绝宽容反对意见。法西斯主义 L 理想主义途径是民主的_______研究的基本思路。政治哲学 M 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是分工和的产物。私有制 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参与是普通公民对于________的参与。政治事务 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是一种具有公共性的____________。社会关系

如何学好政治学原理

如何学好政治学原理课程 学好这门课程,首先应该把握这门课程的基本特点, (一)本课程有四个方面的基本特点: 1、课程的逻辑主线清晰:课程内容和分析论述是建立在对于政治的社会本质——利益和利益关系基础上的,所以利益和利益关系分析方法贯穿了全部课程的内容,因此,也可以认为,这门政治学是从利益和利益关系的角度出发展开对于政治和政治现象分析的,因此,利益和利益关系的分析是全部理论内容的起点和主线,因此,学生应该牢牢把握这一主线,来理解课程的其他内容。 2、课程的逻辑关系严密:基于以上的课程逻辑主线,教材内容的逻辑构成是:首先我们解析了政治的基本含义,按照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我们把政治理解为人们在特定的经济基础上,通过夺取或者运用公共权力而实现和维护特定阶级和社会利益要求,处理和协调各种社会利益要求的社会关系。然后,我们介绍了中西方政治研究的发展历程。在第三章中,我们展开了对于利益和利益关系的含义和基本状态的分析,由此说明了利益关系的基本内容是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之间的矛盾,这一章的分析构成了全部政治学原理的基石。从这一章的分析中,我们沿着由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之间的矛盾这两个方面引出的两条逻辑主线,从不同的层次和方面对于社会政治生活展开了层层分析。在政治关系本质内容层面上,我们分析了政治权力和公民政治权利的内容,政治权力可以看作是社会公共利益的要求的首要体现,而公民的政治权利则基本上是公民在社会公共生活中与公共利益以及相互利益矛盾的法律和政治要求的体现,这两个方面的内容构成了第三章的内容。第四章、第五章是从组织和制度的层面上对于政治权力和公民政治权利进行的分析,其中国家是典型的政治权力的组织和制度体现,而政治团体则是公民政治权利的典型体现。政党则根据情况不同而不同,其中执政党是政治权力的组织和制度体现,而非执政党则是公民权利的体现。第六章、第七章的内容是从行为的层面上对于政治权力和公民政治权利展开的分析,其中治理是政治权力的典型行为,而政治参与则是公民政治权利的典型行为。第八章对于政治的文化层次进行了分析和论述。任何政治都是在发展变化的,第九章主要论述了政治发展问题。第十章对于民主的分析,是政治的基本价值要求,由于民主涉及到政治生活的各方面,因此,这一章也可以看作是政治学的总结。 3、课程内容具有基础理论性。围绕着社会政治的基本现象,课程展开的分析和论述具有基础理论的特点,所谓基础理论性,是表示:(1)所分析的政治现象是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基本的现象;(2)课程进行的分析和论述,是从一般性和普遍性意义上展开和进行的,因此,课程是对于所有同类政治现象的一般概括和论述,关注的是政治的一般性规律和特性;(3)课程按照理论逻辑进行的,而不是对于政治现象的简单描述,这就是说,课程的重点在于是什么和为什么。 4、课程各章的基本内容是按照如下方面构成的:(1)特定政治现象的基本含义。通过辩析不同的概念,阐明有关的论述,形成有关政治现象的定义;(2)分析和说明这种政治现象的基本特点或者特性;(3)说明这种政治现象的基本类型;(4)论述这种政治现象的社会政治作用和功能。 (二)具体的学习方法 按照以上所说的课程的特点,来把握这门课程的基本线索,从而在总体上把握课程的内容。除此之外,我们建议同学注意以下八个方面,或者从这八个方面来把握学习方法: 1、要学会综合利用多种教学媒体。 网络是现代远程教育的重要载体,《政治学原理》网络课程挂在电大在线,该网络课程根据本课程自身的内容体系和特点,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对现有的各种教学资源进行了分析、调整、充实,整合成为具有交互式、多媒体、开放性、随时更新、适合成人学生个性化学习、自主学习的教学媒体。该网络课程既可以进行系统学习,也可以用作考试复习,因而,它是同学们必须要重视的教学资源。

马工程版 政治学概论笔记(完整版)

政治学概论笔记 导论 第一节政治学及其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一:政治的涵义: 1.政治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 2.政治是以一定的阶级利益和阶级关系为基本内容的社会关系 3.政治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 4.政治作为一种特定的社会现象,有其自身运行和发展的规律 二: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 1.政治学以社会政治现象、政治关系及其发展作为其研究对象。 2.政治学的研究领域: (1)政治学理论与方法 (2)中国政治与政治制度 (3)比较政治与政治制度 (4)行政管理 (5)公共政策 三、政治学的研究方法 1.历史分析方法 2.阶级分析方法 3.经济–政治分析方法 4.矛盾分析方法 5.调查研究方法 6.综合交叉研究方法 第一章阶级与国家 第二节国家的本质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本质的基本观点 第一,国家是一个历史范畴,是社会内部矛盾运动发展的结果 第二,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第三,国家的作用缓和冲突,把冲突控制在秩序的范围内。 第三节国家的职能 一、内部职能和外部职能 内部职能主要是实行社会控制,以维护政治经济秩序和稳定;外部职能主要是防御外来侵略,保卫国家安全。 二、政治职能和社会职能 1.国家的政治职能即国家的阶级统治职能,是国家按照统治阶级意志,综合作用各种手段并以强制力保障实施的,维护社会秩序的职能。 2.国家的社会职能,即统治阶级运用国家权力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职能。 第二章国家权力与国家形式 第一节国家权力 一、国家权力的涵义 国家权力是按照统治阶级意志,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管辖政治和社会公共事务,对内对外正式代表国家并以国家机构保障实施的权力。 二、国家权力的特征: 1.主权性

政治学原理整理分析

政治学原理整理 第一章 1,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是什么? 政治是经济的最集中的表现:政治就是各阶级之间的斗争:政治就是参与国家事务,给国家定方向,确定国家活动的形式·任务和内容:政治是一门科学,是一种艺术。总的来说,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理论,为人类认识政治现象作出革命性贡献。 2,如何从系统论的角度认识政治 政治系统论(Systems Approach)的代表人物是戴维·伊斯顿。在.“什么是政治”部分,我们已涉及过系统理论。任何系统都有一些要素,政治系统的要素是输入、输出及反馈,这些也是政治系统理论的主要概念。从输入――输出来分析政治系统,给人们提供了一种宏观的政治思维方法。系统论主要关心的是系统内输入与输出的关系。但系统与环境的关系如何处理?这是结构一功能分析所关心的问题。 政治系统论运用了系统论和控制论的一般原理,不注重实用国家这种模糊的概念,而以政

治系统为自己的基本研究对象,从宏观角度对政治过程,特别是公共政策制定与执行中的价值分配进行研究。它首先把政治看成是一个既有层次分工而又有完整系统地有机整体,即政治系统,政治现象是这个系统整体的组成部分,政治系统内部的各个部门、各个环节和各个要素以及系统内部和外部环境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由此,政治系统论把政治的互动行为当作政治分析的基本要素,主张以政治系统的平衡和稳定为目标,着重分析系统的平衡和自我维持。其主要代表人物有戴维·伊斯顿、莫顿·卡普兰等。 3,什么是政治哲学和政治科学? 政治哲学:指对政治现实进行价值的判断、评价和说明所形成的思想体系,其研究重点在于力图阐明政治的价值、政治的实质和政治分析的概念和逻辑,其方法主要是思辨式。 政治科学:政治科学是以人类社会的政治现象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属于社会人文科学,有广义、狭义两种不同的内涵。广义政治科学即政治学,它以国家政权为中心研究政治制度、政治过程、政治行为、政治活动、政治关系及其一般发展规

2016《政治学原理》试题答案

《政治学原理》历届试题及答案 试卷代号:2209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6-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行政管理专业 政治学原理试题(2007年1月) 一、填空(每空1分,共6分) 1、政治制度化包括政治参与的制度化、()的制度化两个基本方面的容。 2、政党就是指人们为了通过()或其他手段赢得政府权力而组织的政治团体。 3、政治()主要指政治秩序或体系丧失其合法性的情况。 4、国家的三要素说,认为具有()、土地、主权者即为国家。 5、古典观以()为蓝本,把视为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力,提倡人民参与国家事务的决策和管理。 6、柏拉图在《理想国》一书中明确指出,政治的本质在于(),一个“理想国”具有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四种美德。 二、选择题(每题至少有一个答案,多选少选均不能得分。每题2分,共20分) 1、根据政治学的一般分析原理,非政府政治体系由()组成。 A.个体公民 B.社团 C.政党 D.市民社会 2、一般来讲,社会监督的途径和方式主要包括() A.舆论监督 B.公民监督 C.政党监督 D.社会团体监督 3、()精辟地论述道:“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们使用权力一直遇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 A.密尔 C.卢梭 B.孟德斯鸠 D.托克维尔 4、()是政府的灵魂。 A.权威性 B.有机组织性 C.阶级性 D.公共性 5、英国政府一直在()的轮流执掌之下。 A.保守党 B.党 C.党 D.工党 6、的限度包括()。 A.以不产生多数人对少数人的暴政为限度 B.以不干涉政党活动为限度 C.以不干涉社会自主为限度 D.以不侵人“私人领域”为限度 7、马克思主义认为()是奴隶制和封建制国家的典型政体形式。 A.专制君主制 B.立宪君主制 C.二元君主制 D.寡头制 8、()是得以保障和保存的基础性权利。 A.弹劾权 B.选举权 C.罢免权 D.质询权 9、概括而言,政党的功能和作用主要体现在()。 A.实现社会化和政治动员的途径 B.组织政府的手段 C.实现利益聚集和表达的途径 D.形成和培养政治精英的渠道

政治学原理复习资料

政治学原理复习资料 注意:填空与选择题,大家主要复习黄色小册子为主,这里整理的内容较少,不全。 《政治学原理期末复习指导》期末复习指导的综合练习题基本涵盖了考试的全部内容,大家一定要全面复习! 一、填空题 、中国学说对政治的阐释,直接寄托了他们对于仁义礼智信的道德追求。 正确答案:儒家 、马克思主义认为,问题是全部政治的基本问题、根本问题。 正确答案:国家政权 、是政治的核心,一切政治活动,都是围绕着这一核心展开和进行的。 正确答案:政治权力 、方案政治设计的核心是寻求一个清官明君式的好人统治,这是“人治”社会的政治设计思路。正确答案:理想主义 、被认为是近代西方政治科学的奠基人。 正确答案:马基雅维利 、政治研究的科学化进程遇到的三个难题是数据问题、隐性价值问题、问题。 正确答案:价值中立 、与政治不分是儒家思想的特色。 正确答案:伦理 . 对生活的参与是公民权利的首要内容。 正确答案:国家政治 .公共利益具有和最高权威性,公共权力部门得到公众授权,代表公众行使公共权力,追求和实现公共利益。 正确答案:公共性 .经验事实表明,的滥用是社会动荡的根源。 正确答案:权力 、国家的三要素说,认为具有、土地、主权者即为国家。 正确答案:人民 、权力制约原则在资本主义国家的宪法中主要表现为。 正确答案:分权原则 、从社会政治发展史来看,政府组织机构的设置原则主要有三类,即集权原则、分权制衡原则和。 正确答案:议行合一原则 、政党的目标是通过竞取政府职位而赢得。 正确答案:政府权力 、和全能主义国家被视为中国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基本模式。 正确答案:一元主义 、制度是近现代民主政治发展的产物,它强调政治权力的获得以及政治权力的运作必须遵从人们的政治正义观念。 正确答案:宪政 、政治秩序最关键的核心是或者说政治共识的存在。 正确答案:政治合法性 、古代社会治理的核心理念是。

关于《政治学原理》教学方法改进的分析

关于《政治学原理》教学方法改进的分析 摘要:《政治学原理》课程在教学中往往会遇到学生对课程的概念和理论在理解上的困难,依据教学创新的实践与对学生的评价的调查,对该课程教学方法的改进可采用多元互动课堂、引导式讨论、多层次案例库、经典原著导读和设立本科生导师等方式,并按照教学资源将其合理组合运用。 关键词:本科教学;政治学原理;教学改进方法 《政治学原理》作为政治学类和行政管理类专业的基础性必修课,具有为该专业的本科生培育政治学兴趣、奠定政治学理论基础和认知框架的目的与重要功能。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课程要求的知识传导和学生对所授内容的接受感知间的差异往往让这些目的难以达到,甚至产生使学生远离政治学的负面影响。 一、《政治学原理》教学中的常见问题 (一)政治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在理解上的困难 《政治学原理》是一门基础性课程,会涉及到政治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但因该课程大都开设在大一学年,这些概念和理论相对于大一的本科生来讲,显得过于抽象而难以理解,例如,主权、政治、国家、权力等概念均是对人类政治社会中某些共同特征的归纳,在现实中几乎很难找到完全符合的对应物,学生在接受相关知识时就容易感到空洞,兴趣寥寥[1]。政治学中的基础理论,例如民主理论、国家理论等所要解决的问题距离学生所亲身感知的现实又过于遥远,这就会带来理解上的困难。 (二)政治学经典原著在阅读上的困难 阅读经典是学科入门非常重要的方法,在《政治学原理》课程中如果适当鼓励学生阅读原著将会让学生更快走入政治学的研究领域。但政治学中的经典原著大都苦涩难懂,例如,《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或是《政治生活中的系统分析》都不是大一学生能够轻松读懂的著作,让学生阅读原著经典,可能不会有助于对课程的学习,反而使学生远离该学科。 (三)进行讨论式授课上的困难 如果在授课中学生出现难以理解的情况,引入讨论,让学生在相互辩驳中加深理解是解决该问题的有效方法。采用讨论课的一个前提是学生已对所讨论的问题和所涉及的知识有所掌握,若不具备这些条件,学生一方面不知道该讨论什么内容,另一方面也容易使讨论失去控制。《政治学原理》中的一些用于进行辩论的题目都较为宏大,例如,民主国家还是权威国家更助于推进经济发展,这就需要学生具备较好的专业基础,对于刚接触该学科的学生而言,贸然进行讨论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四)进行案例教学的困难 案例可以加强对概念或理论的直观理解,在围绕案例的互动中可以提升授课的效果。而政治学中的案例,例如国际间的冲突和战争、宗教对于政治行为的影响等相对而言距离学生的日常实践较远,学生对其难以形成直接有效的认知。甚至,有些概念或理论在现实生活中难以找到完全吻合的例子,比如“自然状态”、“社会契约”等,本就是学者为了阐述理论所假想的状态。在案例选用上必须要考虑到这些情况,否则会导致学生的错误理解。 在《政治学原理》教学中存在着课程内容本身所具有的抽象性、概括性和学生的认知能力之间的差距,为了提升课程的教学效果,运用多种方式和手段来弥

政治学原理概念及思考题整理

第一章政治学研究 一、概念 1、政治——上层建筑领域中各种权力主体维护自身利益的特定行为以及由此结成的特定 关系,是阶级社会的产物。就是人们围绕公共权力的形成而展开的活动以及运用公 共权力对社会价值作权威性分配的过程。 2、政治学——社会科学中的主干学科,是研究人们如何为一个社会进行权威性价值分配的学问 3、政治哲学——主要运用先验的哲学思辨的方法,论证某些政治价值是值得追求的,并以这些价值为标准,对现实政治做出评价,并试图探寻理想的政治生活方案 。研究价值问题和政治思想与哲学的发展和意义。它是研究政治关系的本质及其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又是政治理论的方法、原则、体系的科学 4、政治科学——主要运用经验的、实证的方法,对政治生活进行量化分析,它强调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政治的真相。类社会的政治现象为研究对象的学科 5、行为主义政治学——西方政治学家积极努力使政治科学化的产物,有实证主义和逻辑主义两种 二、思考题 1、政治学研究的主要范围 A、政治理论与政治哲学。对政治生活进行量化分析 B、研究政府 C、公共行政和公共政策 D、比较政府与政治 E、国际关系F政治学研究方法 2、先到政治学研究中的系统分析方法 这种方法是研究整个政治制度,主要内容是一个国家对政治可以看成是该国社会环境与它的政治系统互动的关系。政治系统理论认为人类的政治生活是在一定换进内不停地要求和支持这些要求的力量,破事政治组织经由程序将要求转化为国家的政策来满足人民的要求。 3、结构与功能分析法的特征 (1)政治系统都有着同样的政治结构,任何政治结构都具有特定的政治功能。 (2)政治结构是系统中相关角色之间的固定化关系形式 (3)政治系统依靠各种政治结构履行各自政治功能来维系政治系统的生存 (4)政治系统与其生存环境相互作用。 对政治系统进行分析,采用输入与输出,有同样的政治结构,有特定的功能。 4、政治学是不是科学? 第二章现代国家 一、概念 1、权利——是某些人对他人产生预期效果的影响力 2、政治权利——权利现象和权利行为在政治领域的体现,是指政治权利主体为实现和维护自己的 利益而拥有的对政治权利和客体的制约能力 3、权利的正当性——政府基于被民众认可的基础上实施统治的合法性,就是政府实施同志在很大

北大考博辅导:北京大学政治学(中国政治)考博难度解析及经验分享

北大考博辅导:北大政治学(中国政治)考博难度解析及经验分享根据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最新公布的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可知,全国共有53所开设政治学类专业的大学参与了排名,其中排名第一的是北京大学,排名第二的是复旦大学,排名第三的是中国人民大学。 作为北京大学实施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的重点学科,政府管理学院的政治学(中国政治)一级学科在历次全国学科评估中均名列第一。 下面是启道考博整理的关于北京大学政治学(中国政治)考博相关内容。 一、专业介绍 政治学以国家及其活动为主要研究对象,范围涉及政治理论、政治制度、公共政策、公共行政和国际政治等领域国内高校的法学院一般都设有政治学系或政治学和行政管理学系。年轻人刚进入大学,从什么地方了解政治?通过系统专业的学习,政治学系的学生会对政治发展脉络有个大致的了解,形成个人的见解,所谓"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专业备注:本专业拟招收推荐免试直博生0-2人。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的政治学(中国政治)在博士招生方面,不区分研究方向:030222 政治学(中国政治) 此专业实行申请-考核制。 二、考试内容 1、初审 学院收到考生报名材料后对考生进行基本条件审核,材料齐全且符合相关要求者视为报名合格。 各学科点招生专家组对报名合格的申请人材料进行初审,并按学科点计划内拟招生名额不超过5倍的人数确定参加考核的考生名单并公示。 2、考核 考核时间为3月上旬,具体安排请关注政府管理学院网站发布的公告。 考核方式可以采取面试,也可以采取“笔试+面试”,具体由各二级学科自行决定;若有笔试的,由二级学科自行负责出题和评分。 面试专家组由不少于五位具有博士生导师资格的副教授(含)以上或具有相当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组成。所有参与专家独立对该申请人的评分,最终得分为去除最高分和最低分后的平均分。

2018年电大政治学原理期末复习考试题及答案

2018年电大政治学原理期末复习 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理想主义方案政治设计的核心是寻求一个清官明君式的好人统治,这是“人治”社会的政治设计思路。 2、马基雅维利被认为是近代西方政治科学的奠基人。 3、政治研究的科学化进程遇到的三个难题是数据问题、隐性价值问题、价值中立问题。 4、伦理与政治不分是儒家思想的特色。 5、自秦汉到晚清,中国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政治延续2000多年。 6、儒家政治学说的核心是仁政,主张为政以德,修己治人。 7、儒家和法家的主张分别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的王道和霸道。 8、墨子的政治学说以兼爱、“非攻”为中心,主张以缓和社会矛盾来维持统治。 9、道家的政治学说以“法自然”为思想核心,在统治手法上强调无为而治。 10、行为主义就是坚信社会科学应该建立在可观察的人类行为基础之上、并只能就可量化的数据展开研究的观点。 11、中国儒家学说对政治的阐释,直接寄托了他们对于仁义礼智信的道德追求。

12、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政权问题是全部政治的基本问题,根本问题。 13、在中国历史上,权力政治观的代表当属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家。 14、直到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才给“政治”一个较为准确而深刻的定义。 15、道德政治观或伦理政治观认为政治是一种社会价值追求,是一种规范性的道德。 16、亚里士多德把国家等同于“最高的善”,认为它是人相互间的一种道德性结合。 17、柏拉图在《理想国》一书中明确指出,政治的本质在于公正,一个“理想国”具有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四种美德。 18、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分析方法内含着唯物辩证法的思想,它将社会划分为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三大结构。 19、政治权力是政治的核心,一切政治活动,都是围绕着这一核心展开和进行的。 20、西方现代政治学的经济学研究方法把政治生活中的个人看作是理性经理人,他们遵循着个人利益最大化原则进行政治活动。 21、公民权利指的是根据宪法、法律的规定公民享有参与公共社会生活的权利。 22、公共权力具有权威性和至高无上性,公民权利具有神圣不可侵犯性。 23、经验事实表明,权力的滥用是社会动荡的根源。 24、公共利益是政治共同体内全体成员共同利益的统称,它是全体社

政治学知识点整理

第一篇政治与政治学 第一章政治 政治的特性: ●1、政治是对于一种社会价值的追求,是一种规范性的道德 ●2、政治是对权力的追求和运用 ●3、政治是公众事务的管理活动 ●4、政治是对于社会价值物的权威性分配的决策活动 ●5、政治是一种超自然、超社会力量的体现或外化 ●6、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 ●7、政治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 政治的定义 ●在特定社会经济关系及其表现的利益关系基础上,社会成员通过社会公共权力确认 和保障其权利并实现其利益的一种社会关系 政治的社会地位 ●1、政治与经济的关系 ●2、政治与法律的关系 ●3、政治与宗教的关系 ●4、政治与道德的关系 政治学的研究方法 ●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研究的基本方法 ●1、历史分析方法 ●2、经济分析方法 ●3、阶级分析方法 ●4、利益分析方法 ●5、注重客观事实,强调调查研究 ●传统的政治学研究方法 ●(1)哲学研究方法 ●(2)历史研究方法 ●(3)机构研究方法和制度研究方法 ●现代的政治学研究方法 ●(1)社会学分析途径 ●(2)经济学分析途径 ●(3)心理学分析途径 ●(4)政治系统分析模型 ●(5)政治沟通分析模型 ●(6)政治实证测量和分析技术 ●课题选择、研究设计、展开调查和资料的收集、分析和验证 第二篇政治关系 政治关系的定义 ●政治关系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基于社会利益要求和利益关系而形成的,以政治的 强制力量和政治权利分配为特征的社会关系 第一章利益与政治

利益: ●就是基于一定生产基础上获得了社会内容和特性的需要。 共同利益: ●是处于同一社会关系和社会地位中的人们的各自利益的相同部分 共同利益的基本特性: ●公共性 ●非市场现实性 ●单一性 ●相对独立性 ●多重价值复合性 共同利益的层次和范围 ●集体、利益集团、阶层、阶级、民族、社会利益 利益矛盾 ●1、横向利益矛盾 ●自然的差异和社会的差异 ●对抗性的与非对抗性的 ●2、纵向利益矛盾 利益在政治中的地位和作用 ●1、利益是人们结成政治关系的出发点 ●2、利益关系是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形成的基础和条件 ●3、利益关系是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特性形成的基础。 ●4、利益关系决定了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的功能 利益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作用 ●1、利益是社会成员政治行为的动因 ●2、利益是一切社会政治组织及其制度的基础 ●3、利益是社会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的源泉 ●4、利益运动是政治发展的根本动力 第二章政治权力 政治权力的本质 ●政治权力形成的基础在于人们的利益 ●政治权力形成的重要条件在于人们之间的利益关系 ●政治权力形成的必要前提在于,当各种实际力量发生对比关系时,一方的力量能够 超过另一方,从而使这种力量对比关系转变成一方对另一方的制约关系 ●政治权力本质上是特定的力量制约关系,在常态下必然是公共力量,政治权力由此 成为特定的公共权力 政治权力的构成要素 ●1、客观构成要素 ●(1)生产资料的有效占有 ●(2)社会财富 ●(3)暴力 ●(4)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所处的地理条件、有益的文化传统、有利的形势变化和

大学生关于政治学的学习分析

大学生关于政治学的学习分析

关于大学生政治学习情况的调查 教育科学与传媒工程学院 07级教育技术学韩丹丹.刘静调查课题: 关于大学生政治学习情况的调查 调查对象:在校大学生 调查方法:网上问卷调查 调查目的: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顺利成长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在大学生的顺利成长中又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所以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是十分迫切的。 调查过程:调查过程:本次问卷主要选取了几个方面的问题,着重的是大学生的看法,比较人性化。本次问卷完成之后主要的参与人员参与了讨论,认为问题比较合理,结果是比较容易接受的。 调查开始时间:2009-10-10 调查结束时间:2009-10-22 样本总数:35 份 调查题目与数据: 第1题您的性别:[单选题] 选项小计比例 男1851.43% 女1748.57% 第2题你所在的年级是?()[单选题] 选项小计比例 大一00.00% 大二1 2.86% 大三3497.14%

大四00.00% 第3题对于政治课,你的出勤率是?()[单选题] 选项小计比例 全勤925.71% 偶尔缺勤1851.43% 基本不去822.86% 第4题你对政治这门课感兴趣么?[单选题] 选项小计比例 很感兴趣38.57% 一般,说不上很喜欢2880.00% 一点也不喜欢411.43% 第5题你学习政治的目的是?()[单选题] 选项小计比例 考试及格1748.57% 提高自身的修养,增加对国 1131.43% 家国际实事的了解 考研514.29% 其它2 5.71% 第6题对于大学开设的政治课,你觉得有必

政治学概论自考重点整理笔记

政治学概论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政治的含义 ■剥削阶级关于政治的解释(单选): ■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基本内容(对政治的科学解释)(多选,简答) ①政治的根源是经济,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②政治的实质是阶级关系。 ③政治的核心是政治权利。 ④政治活动是科学,是艺术。 ■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多选): (1)狭义:以国家为研究对象,即政治学要研究国家的活动、形式、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等; (2)广义:以公共权力为研究对象,研究以公共权力为中心的政治关系、政治制度、政治思想、政治文化、政治行为的内容和规律。 (3)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活动的核心是国家政权问题。国家政治是所有阶级社会上层建筑的核心部分。因此,政治学应当抓住政治中最本质、最主要、最根本的问题,即国家政权问题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 ■政治学的研究范围(多选)(6个): ①政治学基础理论(含政治思想史) ②中国政治(这是我国政治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③比较政治 ④公共政策 ⑤行政管理 ⑥国际政治 第二节政治学的历史发展 ■中国古代的政治学(多选)

■西方政治学的发展脉络(多选): ■(单选)行为主义方法是20世纪以来西方政治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单选)西方政治学的发展经历三个阶段: ①19世纪末开始至第一次世界大战为止,西方政治学主要以国家为研究对象,宪法成为政治学理论的主要研究对象。 ②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夜,“罗斯福新政”是其典型代表。 ③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至今,西方政治学的研究方向,为政策的制定过程。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形成和发展:《共产党宣言》是无产阶级的第一个政治纲领,主要内容:(简答) ①它提出了国家是阶级组织的观点。 ②它明确指出了有文字记载以来,人类的历史是阶级斗争的历史,阶级斗争的核心是政权问题。 ③它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 ④它强调指出,无产阶级在政治上不是用共和制来代替君主制,不是简单地要求国家形式的改变,而是要“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 ⑤它系统地阐述了无产阶级的政党学说。 第三节政治学的研究方法和意义 ■(多选)政治学的具体研究方法: (1)历史研究法; (2)制度研究法; (3)比较研究法; (4)结构-功能研究法; (5)交叉学科、边缘学科的方法。 第二章国家与阶级

政治学原理补专期末复习指导年(附答

请同学们注意:本次考试计算机自动组卷,选择题答案的序号可能会做变更,请填正确答案。 《政治学原理》(补)期末复习提要 2013.10 本课程考试说明: 注意:本课程考试覆盖全书每个章节,请根据每章内容和网上课堂每章练习题的内容进行复习。 考试形式:机考(半开卷) 题型: 1、单项选择题(10道,共20分) 2、多项选择题(10道,共30分) 3、判断题(10道,共20分) 4、论述题(2道,共30分) (单项选择和多项选择题请根据网上课堂每章练习题或综合练习题所有内容进行复习) 判断题: 导论: 1、政治是人类生存的一个无可避免的事实,每个人都在某一时期以某种方式卷入某种政治体系。(对) 2、政治是人类过一种有组织的社会生活不可缺少的要素,是人们组织安排集体生活的核心机制。(对) 3、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专门著有《政治学》,他认为政治学是人类最高的学问,因为它研究的是个人之善的问题。(错) 4、从理论上讲,一个秩序良好的社会,必须是一个合理划分“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界限的社会。(对) 第一章 判断题 1、16世纪意大利政治学者马基雅维利认为,政治学主要研究君主如何获得和运用、保持权力。(对) 2、16世纪意大利政治学家马基雅维利在西方思想史上率先把道德与政治权力分开来,认为政治本质上就是获取并保持权力,政治的手段则是玩弄权术。(对) 3、作为一种特定的社会关系,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对) 4、20世纪80年代,随着新制度主义的兴起,制度被认为是政治现象产生和变化的基本原因和内在变量,因此成为在西方政治学研究的重要角度。(对) 第二章 判断题 1、道家的政治学说以“兼爱”、“非攻”为思想核心,主张以缓和社会矛盾来维持统治。(错) 2、墨子的政治学说以“法自然”为中心,在统治手法上强调“无为而治”。(错) 3、公元前140年汉武帝时,董仲舒改造孔孟创立的儒家学说,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开始使得儒家的政治学说具有独一无二的地位。(对) 4、从学科的发展角度来看,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政治学在中国古代社会就已经形成。(错)5、亚里士多德创立了“理念论”,并由此出发,阐述了社会各等级各安其位、各守其序、各司其职的“理想国”和实现智慧、理性相统一的“哲学王”统治理论。(错) 6、使神学与政治理论分家的是托马斯·阿奎那,他被视为近代西方政治科学的奠基人。(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