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音韵学课件2015版5章2节 上古声系

音韵学课件2015版5章2节 上古声系

第五章上古音系第一節上古韻系

第二節上古聲系

第三節上古調系

第四節上古音知識的運用

一.以古代文獻爲對象進行的研究

二.現代漢語方言、佛經譯音等提供的證據

三.從中古音出發進行的推論

四.複輔音聲母

五.單輔音聲母結論

一.以古代文獻爲對象進行的研究

1.錢大昕的研究

2.章炳麟的研究

3.黃侃的研究

4.曾運乾的研究

5.小結

成果:

一、古無輕脣音。二、古無舌上音。

三、照三歸舌音。

非組章組

知組

端組

證據·異文:

伏羲《白虎通〃三皇》庖羲《周易〃繫辭》

輕脣重脣

異文

證據·讀如(讀若):

設莞筵紛純《周禮〃司几筵》

鄭玄注:鄭司農云:紛讀爲豳。

輕脣

重脣

證據·讀如(聲訓):

鳧鷖在亹《大雅〃鳧鷖》

鄭玄箋:亹之言門也。

輕脣重脣

聲訓

證據·古反切:

穮,方遙反《字林》

重脣

輕脣

關於“舌音類隔”:

樁,都江切

《廣韻〃江韻》

知母(舌上音)

端母(舌頭音)

古無舌上音的證據:①沖:涌搖也,从水、中,讀若動。《説文〃水部》

②實惟我特。《鄘風〃柏舟》

韓詩作直,云相當值。《經典釋

文》

澄母(舌上音)

定母(舌頭音)

定母(舌頭音)

澄母(舌上音)

照三歸舌音的證據⑴:

刮摩之工,玉、楖、雕、矢、磬。《周禮〃考工記》

鄭玄注:故書“雕”或爲“舟”。何以舟之,維玉及瑤。《詩

經〃大雅〃公劉》毛亨傳:舟,

帶也。異文

聲訓

章母(照三)端母(舌頭)端母(舌頭)

照三歸舌音的證據⑵:

今人以“舟周”屬照母,“輈啁”

屬知母,謂有齒舌之分,此不識古音者也。

彫雕琱鵰,周聲。

啁,周聲。

諧聲偏旁章母(正齒)

端母(舌頭)

章母(照三)

知母(舌上)

中古之人上古音

第二節上古聲系

一.以古代文獻爲對象進行的研究

1.錢大昕的研究

2.章炳麟的研究

3.黃侃的研究

4.曾運乾的研究

5.小結

成果:

舌上舌頭

娘日二紐歸泥。

證據:

涅,日聲。涅,泥也。《廣雅·釋詁》涅而不緇。《論語·陽貨》

泥而不滓。《史記·屈原列傳》

諧聲偏旁聲訓異文

第二節上古聲系

一.以古代文獻爲對象進行的研究

1.錢大昕的研究

2.章炳麟的研究

3.黃侃的研究

4.曾運乾的研究

5.小結

成果:

照二歸精。

莊組

證據·異文:

則莫能以速中。《周禮〃考

工記》鄭玄注:故書速或作數。

幼壯孝弟。《禮記〃射儀》

鄭玄注:壯或爲將。

心母(精組)

生母(莊組)

莊母精母

第二節上古聲系

一.以古代文獻爲對象進行的研究

1.錢大昕的研究

2.章炳麟的研究

3.黃侃的研究

4.曾運乾的研究

5.小結

成果:

云母

一、喻三歸匣

二、喻四歸定

以母

汉语音韵讲义练习题参考答案

汉语音韵讲义练习题参考答案 001、古声母分系分组的名称是什么 答:古声母分为四系十二组。分别是帮系、端系、知系和见系。其中帮系包含帮组、非组;端系包含端组、泥组和精组;知系包含知组、庄组、章组和日组;见系包含见组、影组和晓组。 002、帮系有哪些声母帮组有哪些声母 答:帮系的声母有帮、滂、并、明、非、敷、奉、微。其中前四个是帮组的声母。 003、端系有哪些声母每组都包含些什么声母 答:端系的声母有端、透、定、泥(娘)、来、精、清、从、心、邪。其中前三个是端组的声母;泥(娘)、来是泥组的声母;精、清、从、心、邪是清组的声母。 004、知系有哪些声母每组都包含些什么声母 答:知系的声母有知、彻、澄、庄、初、崇、生、章、昌、船、书、禅。其中前三个是知组的声母;庄、初、崇、生是庄组的声母;章、昌、船、书、船是章组的声母。 005、庄组和章组旧来的名称是什么 答:庄组和章组旧来的名称叫“照穿床审禅”(照组)。 006、“照二”我们叫什么“照三”我们叫什么 答:“照二”我们叫“庄初崇生”,“照三”我们叫“章昌船书禅”。 007、云母和以母旧来的总名是什么 答:喻母。 008、全浊有哪些声母次浊有哪些声母 答:全浊声母有并、奉、定、澄、从、邪、崇、船、禅、群、匣;次浊声母有明、微、泥(娘)、疑、喻、来、日。 009、古平声是按照什么条件分化为普通话的阴平和阳平的 答:“平分阴阳”。即古代清声母的字普通话中读阴平,浊声母的字普通话中读阳平。

010、试举五个古平声清声母字,五个古平声浊声母字。 答:天、花、山、东、开是古平声清声母的字;田、同、洪、才、徐是古平声浊声母的字。 011、“冰冯添甜烘红英迎”这八个字。哪些是古清声母字,哪些是古浊声母字 答:冰添烘英是古清声母字,其余是古浊声母字。 012、从《方言调查字表》中举出十个全浊上声字,看看在北京语音里归到哪个调里了,在你自己的方言里是个什么调 答:湛、渐、朕、舅、纣、妇、部、厚、幸、静,这十个字在北京语音都归入了去声里了。在我的言中湛、朕、妇归入了去声调,其余还保留了上声调。 013、你的方言有没有入声试人表中举出十个全浊入声字,看看在你的方言里是什么调。 答:我的方言入声字的促声已完全消失,但有些字还保留了入声调。如:十、习、直、食、获、掷、释、白、昨、宅,其中的十、习、白、昨变成了阳平调,其余还保留了入声调。 014、全浊声母怎样影响今调类的分合次浊声母呢 答:古全浊声母和次浊声母的平声字在普通话里都读阳平;古全浊声母的上声字今读为去声,次浊声母的上声字今还读上声;古全浊声母的入声字今读阳平,次浊声母的今读去声。 015、普通话语音的去声比古去声的范围扩大了,为什么除了古去声外,还包括一些古代什么调类的字 答:普通话中的去声字除了古去声字外,还包括古代全浊声母的上声字和次浊声母的入声字,所以比古代的去声范围扩大了。 016、你自己的方言分不分阴去和阳去如果分,是按什么条件分的 答:我的方言分阴去和阳去,其中古清声母的去声演变为阴去,浊声母的去声演变为阳去。 017、“平上去入”四个字分别代表古代四个调类,为什么在普通话里只有两个调,“平”字是阳平,“上去入”三个字都是去声 答:“平”字属于古代的全浊声母,按照“古浊声母的平声字今读阳平”的演变规律,所以它读阳平调;“上”在古代是上声字,因为它的声母是全浊声母,按照“全浊声母

音韵学的经验

上海师大潘悟云教授和社科院语言研究所麦耘教授学习音韵学的经验 每一门学问,都有一些需要死背的内容,即使像数学这样严密靠逻辑演绎的学问,还要背一些数字,如圆周率3.1416,还有不少的公式。但是,越是成熟的科学,需要死背的东西就越少。语言学是一门不成熟的科学,但是在社会科学中,语言学将率先成熟化,率先向精密科学靠拢。而语言科学中,语音属于表层,更容易精密化。音韵学如果还要继续发展的话,还有它的生命力的话,就要大幅度减少死背的内容。 音韵学中最关键,也最令人生畏的地方,就是背中古的音韵地位。现在一些学校讲音韵学,只讲一些知识性的内容,中古有哪些韵,哪些摄,哪些等,上古有哪些韵部,还有什么阴阳对转、古本音变音之类,令人如堕五里云雾,越学越糊涂。但是这些学了以后,实际上连音韵学的门槛都还没有进入。你如果不把常用字的中古音韵地位牢记在心,不要说不能研究音韵学,就连音韵学的著述都难以看懂。有些训练有素的高校,特别是一些很严谨的学者,是要学生死背中古音的。如本版向柏霖的贴子说,他在沙加尔的指导下背了两年多。包拟古的基本教材是高汉的《汉文典》,他要学生熟读上面的音形义。我见过一些老前辈,他们大体有早年的童子功,从小就开始死背了。我在读研究生的时候,一位张世禄先生的弟子,算是我的师兄,问张先生如何背《广韵》。张先生说,每天背几个,长久了就会记住了。据说还有一位老先生,是要弟子把《广韵》抄九遍。这些老前辈的做学问功夫我是很佩服的。但是,在他们那个年代还可以这样做,他们从小就开始熟读古书了。但是我们在复旦读研究生的时候,被文革耽误了青春,都是三十多岁的人了,再花几年时间去死背是不现实的。更重要的是,音韵学是一门科学,科学主要是靠规则,而不是死背。你即使把一本《广韵》都背下来,而对于整个语音史的规则毫无所知,岂不成了两脚书厨。你可能要问,那你说该怎么办?好,我就来谈我背《广韵》的经验。 文革期间,有幸认识郑张尚芳先生,当时他虽然还是温州渔械厂的一名磨工,但是在音韵学、方言学方面已经卓然成家了,不信你可以看看1964年《中国语文》上的《温州音系》与《温州话的连读变调》,当时他只不过二十几岁,但是至今仍很少有人对方言作这样细致而深刻的描写。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他精通音韵学,我文革中认识他的时候,他35岁,对《广韵》如数家珍,我是佩服得不得了。不久,他就要我作他的助手,共同构拟上古音。 他要我做的工作就是模仿董同龢先生的办法,把一个个汉字往他构拟的上古音框架中填。但是,这个工作只有熟悉中古音的音韵地位才能作。我以前耽溺于作诗填词,背过诗韵,那只不过是106韵,我还是不甚了解,特别入声韵,真是记不住,现在要记206韵,那怎么做? 他教了我一个诀窍。我当时在温州锅炉厂的政宣组作事,生产瘫痪,正好无事,就把门关起来,花了一个星期的时间,大体上把常用字的中古音韵地位记住了,从此就跟着他做上古音的研究。并非我是什么天才,一是这个办法好,靠规则推,不要死记。二是靠的温州话。温州8个声调,严格地与古四声八调对应,声调方面我就不需要记了。温州有清浊之分,也严格地与中古清浊对应。《广韵》中有些韵,其他地方很难分得开来,但是温州分得很清楚。 如效摄的豪肴宵萧,温州就是四个不同的读音,只是宵萧有点混。东三与锺韵读音不一样。 有了这两个法宝,我在一个星期以后就跨进了音韵学的门槛。 你可能会问,我们不是温州人那怎么办?其实有些地方的方言比温州话更接近古音。就算你是北方人吧,也无妨,总的原则不变,只是学起来的速度会有不一样。这几年我给研究生上音韵学课,就是用这种办法让他们记中古音的音韵地位,而且用的是北京话,而不是温州话。下面我就讲一些最基本的方法。 在这以前,你应该具备音韵学的一些常识:中古有哪些韵,哪些声母,哪几个等,哪几个声调,哪几个摄,每个摄包括中古的哪几个韵,上古有哪几个韵部,等等。 第一步,归纳每个中古音类在普通话中的读音,用《方言调查字表》做起来并不难。把

汉语音韵学常识

汉语音韵学常识 一,音韵学概述 1,音韵学的基本内容 是我国一门传统的学问,它是研究汉语各个时期的语音系统和它们的历史演变规律的科学。根据[中国大百科全书]的定义: 也叫声韵学,在普通语言学里叫历史语音学,它是研究汉语史上的语音情况和它的发展的学科。英文名为:Chinese historical phonetics。 汉语语音的发展历史可以分为四个时期: 上古音指先秦两汉时期的语音,以《诗经》音系为代表。研究这一时期的语音状况的学科为古音学。 中古音指六朝至唐宋时期的语音,以《切韵》音系为代表,研究这一时期的语音状况的学科为今音学。 近古音指元明清时期的语音,以《中原音韵》为代表。研究《中原音韵》所反映的北方话音系,是北音学。 现代音指现代的语音,以现代普通话音系为代表。 音韵学家把宋元以来的等韵图作为研究对象的学科称为等韵学。他们以“等”的观念来分析汉语发音原理和方法,以韵图的形式展示汉语语音系统和韵书中的反切。研究内容包括韵图的编撰,等韵学的原理等。 传统的古音学,今音学,等韵学和北音学,是音韵学研究的内容。 2,音韵学的基本概念 (1)声母 又叫字母,声纽,纽,声,声类。

字母是声母的代表字,唐朝和尚守温制定了三十字母,宋代学者又增加了六个,补成了三十六个字母。 (2)五音,七音 音韵学上按照声母的发音部位把声母分唇,舌,齿,牙,喉五类,又加上半舌音,半齿音为七音。 (3)反切 是一种传统的标音方法,较之譬况,读若,直音是较为科学的标音法。 反切的产生,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音辞篇》云:“孙叔言创尔雅音义,是汉末人独知反语,至于魏世,此事大行。”(孙炎,字叔然,名炎)陆德明《经典释文》也说:“孙炎始为反语,魏朝以降渐繁。”事实上,孙炎以前已有人使用反切了,如东汉服虔注《汉书》“惴,音章瑞反”。孙炎对反切进行了整理,并编成了〖尔雅音义〗。 反切是两字配合起来切出一个汉字的读音,分反切上字,反切下字和被切字。黄侃在《音略》中云:“反切之理,上字定其声理,不论其为何韵,下字定其韵律,不论其为何声。” 反切原称为反或翻,安史之乱后,因忌讳反,改称为切。 1 反切的缺点如下: 1,做不到一声一符,一韵一符。同一声母,可以用许多汉字作反切上字,同一韵母,也可以用许多汉字作反切下字。如表示T声母的反切上字,就有都丁多当德得冬等七个。《广韵》一书中反切上字就有四百多个,反切下字有一千多个。 2,由于语音的变化,方音的关系,给人们掌握反切带来了困难。 (4)清浊

音韵学基础知识

音韵学基础知识 一、《广韵》61平声韵: 东冬钟江支脂之微鱼虞模齐佳皆灰咍真谆臻文欣元魂痕寒桓删山先仙萧宵 肴豪歌戈麻阳唐庚耕清青蒸登尤侯幽侵覃谈盐添咸衔严凡祭泰夬废 二、《广韵》34入声韵: 屋沃烛觉质术栉物迄月没曷末辖黠屑薛药铎陌麦昔锡职德缉合盍叶帖洽狎业乏 三、《广韵》35声母:四、宋人三十六:五、十六摄: 喉音:影余晓匣牙音:见溪群疑通江止遇 牙音:见溪群疑舌音:端透定泥蟹臻山效 舌音:端透定泥来知彻澄娘果假宕梗 知彻澄唇音:帮滂并明曾流深咸 齿音:精清从心邪非敷奉微 庄初崇山齿音:精清从心邪 章昌船书禅日照穿床审禅 唇音:帮滂并明喉音:晓匣影喻 半舌:来 半齿:日 六、王力上古29韵部:七、王力上古32声母: 之职蒸喉音:见溪群疑晓匣影 支锡耕舌头音:端透余定泥来 鱼铎阳舌上音:章昌船书禅日 侯屋东齿头音:精清从心邪 宵药正齿音:庄初崇山 幽觉唇音:帮滂并明 微物文 脂质真 歌月寒 缉侵 叶谈 八、《中原音韵》19韵部表: 东钟江阳支思齐微鱼模皆来真文寒山桓欢先天萧豪歌戈家麻车遮庚青尤侯侵寻监咸廉纤 九、《中原音韵》25声母表: 崩烹蒙风亡 东通农龙 工空仰烘邕 宗从嵩 钟充双儿 章昌商戎

十、十三辙韵目表 中东江阳一七灰堆油求坡梭人辰言前发花乜斜怀来姑苏遥条(俏佳人扭捏出房来,东西南北坐) 十一、王力上古30韵部所含《广韵》韵部表 十二、等与中古声母关系 1、一二三四等俱全的:影晓见溪疑来帮滂并明 2、只有一二四等的:匣 3、只有一四等的:端透定泥精清从心 4、只有二三等的:知彻澄娘照穿床审 5、只有三四等的:喻(三等云,四等余) 6、只有三等的:群禅日非敷奉微(合口) 7、只有四等的:邪 十三、等与《广韵》韵部关系表 1、一等:冬模泰灰咍魂痕寒桓豪歌唐登侯覃谈(16) 2、一三等:东戈(2) 3、二等:江佳皆夬删山肴耕咸衔(10) 4、二三等:麻庚(2) 5、三等:钟支脂之微鱼虞祭废真谆臻文欣元仙宵阳清蒸尤侵盐严凡(25) 6、四等:齐先萧青幽添(6) 十四、内外转与中古韵部 内转通:东冬钟外转江:江 止:支脂之微蟹:齐佳皆灰咍祭泰夬废 遇:鱼虞模臻:真谆臻文欣魂痕 果:歌戈山:元寒桓删山先仙 宕:阳唐效:萧宵肴豪 曾:蒸登假:麻 流:尤侯幽梗:庚耕清青 深:侵咸:覃谈盐添咸衔严凡

(16)《汉语音韵学》笔记整理(1)

(16)《汉语音韵学》笔记整理(1) 编著者:龙庄伟 语文出版社2005年2月第一版 全书主要内容: 第一章总论 一、音韵学 1,什么是音韵学:又叫声韵学,是研究汉语各个时期的声、韵、调系统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2,语音学和音韵学 语音学是对语音的客观描写,从生理、物理属性两方面对语音进行研究。 主要有三个分支:发音语音学、声学语音学、听觉语音学。

还有所谓的实验语音学。 普通语音学。 音韵学是研究某种语言的语音和该语言语音系统中语音功能的一门学科。 它包括音位学,包括研究某种语言历史上的语音变化等。 音韵总与一种具体的语言相联系,具有很强的民族特点,不可能有“普通音韵学”。 它们在观点、方法上也有不同。 音韵学侧重音类的划分,侧重语音系统的归纳整理; 语音学则侧重于发音原理的分析。 3,音韵学的功用 二、汉语语音的分期: 研究汉语语音的历史情况,主要凭借书面文字材料。根据文

字材料性质,一般把汉语语音的历史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上古期:公元四世纪以前(晋代以前) 对应语音上古音 研究上古音的称之为古音学 中古期:公元四世纪到十二世纪 中古音 今音学 近古期:公元十二世纪到十七世纪 近代音 北音学 现代期:公元十七世纪到现代 现代音 现代音的研究一般包括在现代汉语里 古代还有一种研究和分析汉语语音的专门学问——等韵学。

这样,汉语音韵学分为四个部门:古音学、今音学、北音学、等韵学。严格来说,这只包括一半内容,只把几个代表时期横的面进行了剖析,属于共时的研究,都不研究汉语语音的发展规律。 对于语音发展规律的研究,形成了汉语语音史这个部门。 三、汉字标音方法: 1,反切以前的标音方法: 早期,直接口授法 后来,形声字的偏旁曾经被当作识字的拐棍用过 有明确文字记载的有譬况法(包括读若法)、直音法。 2,反切 3,音位学标音法

音韵学术语整理

[异文] (2).凡同一书的不同版本,或不同的书记载同一事物而字句互异,包括通假字和异体字,都称异文。《左传·隐公二年》“夏,莒人入向,以姜氏 还” 晋杜预注:“凡得失小,故《经》无异文而《传》备其事。” 清·龙翰臣《逆妇姜于齐》:“ 姜何罪?其不氏犹氏也。姜固为其氏矣。其或书或不书者,史异文耳。” 清·俞樾《古书疑义举例·两义传疑而并存例》:“凡著书者,博采异文,附之简策。如《管子·法法篇》之‘一曰’,《大匡篇》之‘或曰’,皆为 管氏 学者传闻不同而竝记之也。”例:《论语》中人名“申枨”,《史记》引作“申党”。 [声训] 汉语训诂学术语,又称音训。是指通过语音分析词义,用声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解释字义,推求字义的来源,说明其命名的原由。声训可分为4种:同音、双声、叠韵和音转相近。声训起源很早,先秦古籍中时常可以见到。汉代应用较广,刘熙的《释名》就是声训的专书。当时的声训,有时是出于主观臆测,尤其是关于事物命名的解说,不可尽信。直到清代,才有了较为精密的方法,运用“因声求义,音近义通”的原理来研究训诂,取得了较大的成就。 译音 将某种语言的词用另外一种语言与其发音相同或近似的词的音调表达,如“tank”译成“坦克 把一种语言的语词用另一种语言中跟它发音相同或近似的语音表示出来。 金克木 《怎样读汉译佛典》:“这个‘禅’字本来是‘禅让’、‘封禅’,读音不同,后来成了佛教的‘禅’,是个译音的外来语。” 对音 在汉语音韵学里,对音是用来构拟中古汉语和上古汉语的重要材料,对音分为两类:一是用外语对汉语,主要是借词,包括日语、韩语、越南语中的汉语借词;一是用汉语对外语,即是用汉字音译外语词,主要是专有名词,包括梵汉对音、藏汉对音等。 最早提倡使用对音来研究古音的,是曾在北大任教的俄国学者钢和泰。1923年,北京大学《国学季刊》第一卷刊载了钢氏的《音译梵书和中国古音》(由胡适译成中文)一文。受到钢和泰的启发,中国学者汪荣宝在之后一期的《国学季刊》发表了他的《歌戈鱼虞模古读考》,提出唐宋以上“歌”、“戈”韵(参看《广韵》)的字都读/a/音,不读/o/音。汪的做法在国学界引起很大回响,有赞成的也有反对,魏建功称为“古音大论战”(见所著《古音系研究》)。然而,使用对音材料来测定古音的做法,很快就为海内外音韵学者所接受,法国的马伯乐、中国的罗常培、俞敏都利用对音材料写出了重要的音韵学论文 [古无舌上音] 古无舌上音这是由清代历史学家﹑汉语学家钱大昕首先提出的一条汉语声母演变规律。“古无舌上音”,指在上古声母系统中上只有“端[t]”、“透[t']”、“定[d]”、“泥[n]”这组舌头音声母,没有“

音韵学课件

音韵学基础 一、音韵学常识 掌握国际音标的基本知识,如与拼音字母写法的区别、读音、语音特征等。 二、音韵学基本概念 掌握、理解重要的概念。 三、中古音概说(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中古汉语的声、韵、调系统及其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演变规律。 四、诗律(重点、难点) 掌握律诗平仄的有关内容 五、上古音概说(重点) 重点掌握上古汉语的韵部系统和声母研究成果 参考书目 唐作藩《音韵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 王力《汉语音韵》中华书局1980 王力《汉语语音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 罗常培《汉语音韵学导论》中华书局1982 李方桂《上古音研究》商务印书馆1982 丁声树李荣《古今字音对照手册》中华书局1981 殷焕先《反切释要》山东人民出版社 1979 殷焕先、董绍克《实用音韵学》齐鲁书社 1990 一、音韵学常识 音韵学也称声韵学,它是研究汉语各个历史时期声、韵、调系统及其发展规律的一门传统学问。相当于语音学中的一个部门,可以称为汉语历史语音学。 传统音韵学一般分为四个部门,即今音学、古音学、北音学和等韵学。 今音学是研究中古时期汉语声、韵、调系统的一门学问; 古音学是研究上古时期汉语声、韵、调系统的一门学问; 北音学是研究近古时期汉语声、韵、调系统的学问。 等韵学是用“等”的概念分析汉语韵母及声韵配合规律的一门学问,它通过韵图的形式展示某一历史时期的声、韵、调系统。 等韵图类似于现代汉语中的声、韵配合表 汉语语音发展史分期: 分期时间代表音系 上古音先秦两汉《诗经》音系 中古音六朝到唐宋《切韵》音系 近古音元明清《中原音韵》音系 现代音“五四”以后普通话音系

《国际音标》:见附表。 注意掌握: 1、国际音标与拼音字母写法上的区别。 2、读音 3、语音特征 舌面元音舌位图: 子夜歌 子夜久难明,喜报东方亮。此日笙歌颂太平,众口齐欢唱。 二、音韵学的基本概念 (一)声方面的术语 1、声纽: 即声母。又称音纽或纽。大概古人以为声母是一个字音的枢纽,所以将它称作声纽。 2、字母:声母的代表字。 相传是唐末一个叫守温的和尚根据当时汉语声母的实际创制的,共有三十个,每个字母代表的声母就是它自身的声母。 到了宋初,有人根据当时的语音实际,对这三十个字母的次序及取字进行了整理,增补了六个字母,即成了三十六个字母。 这三十六字母大致体现了唐末宋初汉语的声母系统。

音韵学

音韵学 一、音韵学的定义 音韵学是研究古代汉语各个时期的语音系统及其发展规律的学科。从时间断限上看,远古迄清末,各个时代的语音系统都可以作为研究目标;从空间视野上看,汉语历史上的各个区域语音系统又都可以列入研究范畴,因而,所涉及的语音研究维度非常广阔。①汉语音韵学可以分为传统音韵学和现代音韵学两种。传统音韵学主要从东汉末年、魏晋南北朝的双生叠韵和反切开始,历经隋唐韵书、宋元字母等韵之学和明清古音学,一直到朴学大师章炳麟、黄侃为止;现代音韵学主要是从1923年汪荣宝发表《歌戈鱼虞模古读考》一文开始,历经高本汉、马伯乐、赵元任、罗常培、李方桂、王力、陆志韦、董同龢等,一直发展到现在。② 音韵学的“传统”和“现代”之分,更重要的是在研究的目的、理论和方法上。传统音韵学作为经学的附庸,其主要目的在于解释古代经典文字的形音义,主要材料局限于韵书、韵图、反切、韵文、谐声字等,主要工作是考订汉字在历史上的音类,解释和评注各种经学文献,故实质上属于语文学的范畴。现代音韵学则把语言看成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其主要目的在于从历时和共时两个方面研究汉语的内部结构和发展规律,主要材料不仅有韵书、韵图等,而且增添了现代方言、中外译音、汉藏系语言等,主要工作不仅考证古音的音类,而且考证古音的音值,从而把各种历史事实联成一个自然发展的演变过程,故实质上属于语言学的范畴。③ 二、音韵学研究历史概述④ 汉语传统音韵学起源于东汉末年,它的建立以反切的出现为标志。所谓反切,就是用两个汉字给一个汉字注音,被注音字的声母取自第一个字,被注音字的韵母和声调取自第二个字。如:妥:孙(炎)他果反。(《经典释文.尔雅音义》)东汉末年的学者孙炎据说是创制反切的第一人。反切发明的原因有二:一是在汉代以前,人们已经能够不自觉地将两个字的音读成一个音了,以至于形成了“合音词”。比如《愚公移山》中“投诸渤海之尾”的“诸”就是“之于”的合音。二是在东汉后期,佛教传入了中国,佛教的经典是拼音文字——梵文写成的,人们在翻译佛经的时候,有的地方需要音译,要用汉字去对译梵文字母,这就促使人们去分析汉字的音节,最终发现汉字的一个音节可以分析为两部分,即后来称为声母的部分和韵母加声调的部分。 反切的发明使人们可以准确地给汉字进行注音,因而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大量的韵书应运而生。韵书是按照语音顺序编排的辞典,中国的第一部韵书是魏李登的《声类》。这一时期对后代较有影响的韵书还有:吕静的《韵集》、阳休之的《韵略》、李概的《音谱》、夏侯咏的《四声韵略》、杜台卿的《韵略》等。到了南齐永明年间(公元483—493年),沈约、谢眺、王融、周颙等人在作诗押韵时发现汉语有四个声调,他们称之为“四声”,后来他们又给这四个调类分别取名为“平、上、去、入”。沈约等人有意识地把声调的知识运用到他们的诗歌创作中去,这使得他们的作品在声韵上工整婉转,被称为“永明体”。陈寅恪在他的 ①《汉语音韵学通论》,李无未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第3页。 ②《汉语现代音韵学》,杨剑桥,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第3页。 ③同上,第9页。 ④本部分旨在勾勒汉语音韵学发展的整体面貌,概述音韵学史上一些有标志性的事件,因此对音韵学的一些具体研究不做详述。

音韵学基础知识

音韵学基础知识 一、《广韵》61 平声韵: 东冬钟江支脂之微鱼虞模齐佳皆灰咍肴豪歌戈麻阳唐庚耕清青蒸登尤侯幽 二、《广韵》34 入声韵:真谆臻文欣元魂痕寒桓删山先仙萧宵侵覃谈盐添咸衔严凡祭泰夬废 屋沃烛觉质术栉物迄月没曷末辖黠屑薛药铎陌麦昔锡职德缉合盍叶帖洽狎业乏三、《广韵》35 声母:四、宋人三十六:五、十六摄: 喉音:影余晓匣牙音:见溪群疑通江止遇 牙音:见溪群疑舌音:端透定泥蟹臻山效 舌音:端透定泥来知彻澄娘果假宕梗知彻澄唇音:帮滂并明曾流深咸 r 1 ^*7* 齿精清从心邪非敷奉微庄初崇山齿音:精清从心邪 章昌船书禅日照穿床审禅 唇音:帮滂并明喉音:晓匣影喻 半舌:来 、[/ r 1— 半齿 :日 六、王力上古29 韵部:七、王力上古32 声母: 之职蒸喉音:见溪群疑晓匣影 支锡耕舌头音:端透余定泥来 鱼铎阳舌上音:章昌船书禅日 侯屋东齿头音:精清从心邪 宵药正齿音:庄初崇山 幽觉唇音:帮滂并明 微物文 脂质真 歌 月寒缉侵叶谈 八、《中原音韵》19 韵部表: 东钟江阳支思齐微鱼模皆来真文寒山桓欢先天萧豪歌戈家麻车遮尤侯侵寻监咸廉纤 九、《中原音韵》25 声母表: 崩烹蒙风亡东通农龙工空仰烘邕宗从嵩钟充双儿 章昌商戎 庚青

十、十三辙韵目表 中东江阳一七灰堆油求坡梭人辰言前发花乜斜怀来姑苏遥条(俏佳人扭捏出房来,东西南北坐) 十^一、王力上古30韵部所含《广韵》韵部表 注:加[]的韵目指的是该韵在此部,但是该字并不在此部。 十二、等与中古声母关系 1、一二三四等俱全的:影晓见溪疑来帮滂并明 2、只有一二四等 的: 3、只有一四等的: 4、只有二三等的: 5、只有三四等端透定泥精清从心 知彻澄娘照穿床审喻(三等云,四等余)群禅日非敷奉微(合口) 7、只有四等的: 十三、等与《广韵》韵部关系表 1、一等:冬模泰灰哈魂痕寒桓豪歌唐登侯覃谈(16) 2、一三等:东戈(2) 3、二等:江佳皆夬删山肴耕咸衔(10) 4、二三等:麻庚(2) 5、三等:钟支脂之微鱼虞祭废真谆臻文欣元仙宵阳清蒸尤侵盐严凡(25) 6、四等:齐先萧青幽添(6) 十四、内外转与中古韵部 内转通:东冬钟外转江:江 止遇果宕曾流支脂之微 鱼虞模 歌戈阳 唐蒸登 蟹:齐佳皆灰哈祭泰夬废 臻:真谆臻文欣魂痕 山:元寒桓删山先仙 效:萧宵肴豪 假:麻 尤侯幽 深:侵梗:庚耕清青咸:覃谈盐添咸衔严凡

音韵学的基本知识

第二章音韵学的基 本知识 第一节汉语音韵结 构特点 学习音韵学,首先要分析汉字的字音, 要了解汉语音韵结构特点。 使用拼音文字的印欧语言,分析语音一 般以音素为分析单位。 汉字的语音分析以音节为单位。 什麽叫音节呢?一个字就是一个音节, 一个音节写下来也就是一个字,所以汉字是文字单位,也是语音单位。 特殊:有时有的词有轻音或儿化. 传统音韵学分析字音的方法,一般是把 每个字音分成两个部分:前一部分叫做“声”,後一部分叫做“韵”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东西是贯穿在整个字音上的,那就是音高,即字调。一个字音一般都可以分析为声母、韵母、声调三个部分。 语音学上,韵头又叫介音,韵腹也称主 要元音,韵尾指收音。

1 / 36 汉字字音结构有八种情况。从这八种情 况可以看出以下特点: 第一,每一个字音最多只能缺少三个成 分; 第二,韵腹(主要元音)和声调是每个 字音必备的成分,不可缺少; 第三,声母、韵头和韵尾,并不是每 个字音非有不可的成分。汉语音韵学上没有声母称作零声母。(语言学上看成一个音位) 这三点是现代汉语语音结构的基本原 则和特点。 第二节反切 “反切”是一种注音方法;它是用两个汉 字注出另一个汉字的读音,也是古代对汉字 字音结构的分析,已有科学的认识。 古代直行书写,反切的两个字一个在上, 一个在下。 反切的基本原理:上字取声,下字取韵, 调。 反切上字简称为切上字,反切下字简称为

切下字,“?”称为被切字。反切的原理 2 / 36 跟拼音基本相同。但是反切的拼音方法跟拼音文字(音素文字)的拼音方法不一样. 早期反切用字都是任意的,只要与被切字同声母的字都可以拿来作切上字,只要与被切字同韵母的都可以拿来作切下字。 反切注音在汉字的注音法上是一大进步。因为在汉魏以前,汉字注音一般都是采取打比方的方法,叫做“譬况”。 如《淮南子·地形训》:“其地宜黍, 多旄犀。”东汉高诱注:‘旄读绸缪之缪,急气言乃得之。” 如《淮南子·原道训》:“蛟龙水居。” 高诱注:“蛟读人情性交易之交,缓气言乃得耳。” 这种打比方的注音方法不准确。 还有一种叫“读若”或“读如”;《说文 解字》用得比较多, 玉部:“珣,读若宣。” 山部:“宋,居也,…,读

第三讲,音韵学基础知识

第二讲、音韵学基础知识 这一讲介绍以下内容: ①与声、韵、调有关的术语 ②与古代注音方法有关的术语 ③传统三十六字母 一、与声母有关的术语 ㈠、声、声纽、纽 这一组术语指声母。“纽”义为“枢纽”,古人认为声母在汉语音节中非常重要,是汉语音节的枢纽,所以称作“纽”或“声纽”。 ㈡、五音、七音、九音、舌齿音 这组术语是古人根据发音部位给辅音分的类。 五音:古人将辅音的发音部位分为唇、舌、

齿、牙、喉五类,称为五音。 七音:古人从五音中的舌音分出半舌音、五音中的齿音分出半齿音,加上原来的唇音、舌音、齿音、牙音和喉音,合称七音。 九音:古音在七音的基础上,将唇音分为重唇、轻唇两类,将舌音分为舌头、舌上两类,称为九音。 舌齿音:古人将半舌音和半齿音合为一个大类,称为舌齿音。 ㈢、清、浊、全清、次清、全浊、次浊 这一组术语是古人根据声母的发音方法对辅音作的分类。 辅音的发音方法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成除阻方式:塞、塞擦、擦、鼻、边 塞音:[p][ph][t][th][k][kh]

塞擦音:[ts][tsh][t?][t?h][t?][t?h] 擦音:[f][s][x][?] 鼻音:[m][n][?] 边音:[l] 第二,呼出气流强弱:不送气、送气 不送气:[p][t][k][ts] [t?][t?] 送气:[ph][th][kh] [tsh][t?h][t?h] 声带颤动与否:清音、浊音 清音:[p][t][k][ph][th][kh] 浊音:[m][n][l][?] ⑴清、浊 指清音、浊音。发音时声带不颤动不带音是清音。反之,发音时声带颤动、带音的是浊音。关于清浊,古人又结合其它发音方法,进一步分为全清、次清、全浊、次浊。

汉语音韵学的基本概念

三漢語音韻學的基本概念 ? 1.古音:(1)古代漢語語音。(2)專指上古(周秦兩漢)音。 ? 2.今音:(1)現代漢語語音。(2)專指《切韻》為代表的中古音。(3)專指現代漢語普 通話語音。 ? 3.音類:聲母、韻母和聲調的類別。 ? 4.音值:聲母、韻母和聲調的實際讀法。 ? 5.雙聲:指兩個漢字音的聲母相同或相近。 ? 6.疊韻:指兩個漢字的韻母相同或相近。 ?7.聲母、韻母:一個漢字音節,開頭的音叫作聲母(古人稱之為聲、紐、聲鈕或音鈕), 其餘的音叫做韻母。 ?8.字母:(1)拼音文字或注音符號的最小的書寫符號。(2)古人稱聲母的代表字為字母。 ?9.三十六字母:表示中古聲母系統的36個代表字。唐末守溫和尚原定30字母,宋人又 增益6母而成36字母。36字母反映的是唐宋時代共同語標準音的聲母系統。現列表簡示如下: ?10.韻頭:指韻腹之前的高母音或半母音,因常介於聲母和韻腹之間,故又稱介音或介母。 ?11.韻腹:指韻母的主要母音。 ?12.韻尾:韻腹後面的收尾音叫做韻尾,包括母音韻尾和輔音韻尾(鼻輔音或口輔音)兩類。 ?13.韻:(1)指韻母。(2)指主要母音、韻尾和聲調相同的音韻類聚。 ?14.韻目:韻書中韻部的標目,也就是韻部的代表字。 ?15.韻部:(1)同“韻”(2)。(2)指主要母音和韻尾相同的音韻類聚。 ?16.韻攝:等韻家把主要母音和韻尾相同相近的韻歸為一類,稱之為韻攝。 ?17.韻腳:韻文押韻的字。 ?18.陰聲韻:以母音收尾或是沒有韻尾的韻母叫做陰聲韻。 ?19.陽聲韻:以鼻音收尾的韻母叫做陽聲韻。 ?20.入聲韻:以輔音[-p]、[-t]、[-k]為韻尾的韻母叫做入聲韻。 ?21.陰陽對轉:指陰陽入三類韻母的相互轉變現象。 ?22.等韻和等韻圖:用“等”的概念來分析漢語的語音,就叫等韻,研究等韻的學科就稱為 等韻學。等韻學是漢語音韻學的一個分科,是中國傳統的語音學。用等韻的學理來研究和分析古代漢語語音而製作的圖表,就叫做等韻圖(一般簡稱為韻圖)。 ?23.呼:(1)宋元學者按發音時嘴唇的圓展情況把韻母分為兩類——不圓唇者為開口呼, 圓唇者為合口呼。(2)明清學者把韻母分為開口、齊齒、合口、撮口四類,合稱四呼。 ?24.尖音:聲母z、c、s跟i、ü或i、ü開頭的韻母拼合成的音節叫做尖音。 ?25.團音:聲母j、q、x跟i、ü或i、ü開頭的韻母拼合成的音節叫做團音。 ?26.平仄:“平”指平聲,“仄”指上聲、去聲、入聲。 ?27.舒促:“舒”指四聲中的平聲、上聲、去聲三種聲調;“促”指“入聲”。 ?28.陰調:同陽調對言,陰平、陰上、陰去、陰入等聲調都總稱陰調。一般說來,現代普 通話或方言讀陰調的字,來自古代清聲母。 ?29.陽調:同陰調字對言,陽平、陽上、陽去、陽入等聲調都總稱調。一般說來,現代普 通話或方言讀陽調的字,來自古代濁聲母。 ?30.直音:用同音字注明音讀。其形式即“某音某”。 ?31.反切:傳統的注音方法之一,用兩個漢字為一字注明音讀,上字取聲母、下字取韻母 和聲調拼合而成。如“改”,古海切,取“古”的聲母,“海”的韻母及聲調(上聲),拼讀成“改” 字音。

音韵学

第一章 一、音韵学的对象 二、音韵学的形成与发展 三、音韵学的学习方法 教材、汉语音韵讲义、广韵、韵镜、王力文集——汉语音韵学、汉语史稿 音韵学第一章绪论 一、音韵学的对象: 1.音韵学:又叫声韵学,是分析研究汉字的字音和它的历史变化的一门学科。 2.汉字: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字:字形——字音——字义 斜(xie—xia)——邪、写、姐、爷、也、野 乌衣巷口夕阳斜、青山郭外斜、 不能改——语音是发展变化的,且是有规律的,同一批字的变化。 还与容光共憔悴、还看今朝、惆怅还依旧、拂了一身还满、 音韵学就是研究中国古代各个历史时期的汉字读音及其变化。 二、音韵学与语音学的区别: 1.语音学:研究人类语音的生理(发音器官)和物理(声学特征)现象和特点,这些特点既有个别的(汉语语音学、英语语音学),也有共性的(普通语言学) 2.音位学(音系学):音的辨义作用,只有个别的音位学 音系学的发展——part &sport 3.总之,语音学是对语音的客观描写,音韵学是研究语音系统的科学,只能是特定语言的, 三、音韵学的形成和发展 1.小学:中国古代研究语言文字的学问。 ·周代贵族子弟八岁入小学,教之以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周礼·保氏》 ·汉代,研究文字的学问叫“小学” ·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将小学分为:训诂之属、字书之属、韵书之属 汉字——字义:训诂——《尔雅》、《方言》、《释名》 ——字形:文字——《说文解字》、《玉篇》 ——字音:音韵——《切韵》(隋代)、《广韵》、《集韵》 2.韵书:始于魏晋,最早记载的韵书——三国李登《声类》、西晋吕静《韵集》 现存最早《切韵》(隋代) 3.音韵学的分部: ·今音学:中古音,以《切韵》系韵书为对象,研究南北朝到隋唐时期的语音体系。 ·古音学:上古音,以《诗经》用韵和谐声字为依据,研究先秦两汉语音。

汉语音韵学基础十八讲

汉语音韵学基础十八讲 前言 汉语音韵学是研究我国汉语各个历史时期语音系统的一门学问,是传统“小学”的一个门类,一向被认为是很艰深的学问,甚至被称为“绝学”。这不是危言耸听,因为语言学中跟语音有关的学问总使人有云里雾里,摸不着头脑的感觉,如现代语音学里的“音素”、“相对音高”、“音位”、“非线性音系”等,更不用说古代的“幫滂並明”、“内转外传”、“东董送屋”、“照二照三”、“戛透轹捺”、“一等洪大”、“四声八调”“果假遇蟹止效流”了。这种情况,与名词术语的五花八门不统一甚至标新立异或故作玄虚有关,也与学科性质有关。其实任何一门真正的科学都是这样,起初人们往往把它看的很神秘,似乎这是一门玄妙的学问,可望而不可及,这实在是人们不了解这门科学而产生的错觉,音韵学也不例外。音韵学具有很强的规律性。在这门学问上,中国古代的音韵学家做出了巨大的成绩;“五四”以后的中国音韵学家和国外的一些汉学家利用现代语音学知识和工具,结合新材料,利用新的方法又把这门科学大大地向前推进了一步。今天,我们学习音韵学,肯定还要接触许多“玄妙”的术语概念,遇到不少的难题,但其“神秘”的面纱和外衣也会越来越少,露出“庐山真面目”来。 本书以本人教授汉语言文学专业选修课“汉语音韵学基础”的讲义为底子,主要介绍汉语音韵学的基础知识,包括汉语音韵学的性质、研究对象、学习方法,语音学知识概说,古音(包括上古音、中古音、近古音),古今汉语语音的发展演变规律,汉字声韵调的辨识,音韵学的作用等。本书共十八讲(一学期十八周,每周一讲),力求尽量做到简单明了转述古今贤德对音韵学的共识。每讲后附有一定量的练习题。 第一讲什么是汉语音韵学 第一节汉语音韵学的性质 1.音韵学 汉语音韵学常简称为“音韵学”,是研究汉语各个历史时期语音系统及其演变规律的科学,是汉语语言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语音系统,指的是一种语言中的各种语音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总体。语音系统简称音系。比如现代汉语普通话的语音系统包括普通话里的各种语音要素(元音和辅音音素、声调、轻重音等),以及这些语音要素相互配合的方式和变化现象。语音系统,具有规律性和独特性。现代汉语(包括方言)有现代汉语的语音系统,古代汉语有古代汉语的语音系统(包括不同的历史阶段)。音韵学就是要尽量客观、科学的研究清楚古代汉语不同历史时期的音系面貌。具体说,就是要研究清楚不同历史时期汉语声、韵、

音韵学

什么是音韵学? 音韵学又叫声韵学。它是分析研究汉字的字音和它的历史变化的一门科学。是古汉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像现代汉语语音是现代汉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样。 什么是语音学? 研究人类发音的生理基础和物理基础。语音学是对人类的发音进行客观的描写,着重分析人类语音的生理现象和物理现象,讲述发音器官的作用,分析各种语音的构成。 什么是语音学? 今音学,是以《切韵》系韵书作为对象,研究南北朝到隋唐时代的语音系统的。什么是古音学? 是对“今音学”来说的,它研究的对象是先秦两汉的诗歌韵文,而以《诗经》用韵为主要根据,并且结合形声字,研究上古时期的语音系统的。 音韵学有哪些功能? 一、是为了更深入地了解现代汉语的语音系统。二、利于做好现代语音规范化的工作。三、音韵学是进行方言研究的必备知识。四、音韵学是建立汉语史的前提五、音韵学是训沽学的工具。六、音韵学是学习和研究古代诗歌声律的基础 什么是声纽? 声纽又称音纽或纽。大概古人以为声母是一个字音的枢纽,所以将它称作声纽。最早提到“纽”的文献是唐代孙愐的《唐韵·序》。根据瑞典汉学家高本汉的研究,声纽与现在所说的声母略有不同,它包括同辅音的颚化音和非颚化音,如“见”纽包括 [kj]、[k]两个声母。 什么是三十字母? 字母相传是唐末一个叫守温的和尚根据当时汉语声母的实际创制的,共有30个,每个字母代表的声母就是它自身的声母。 唇音:不、芳、并、明 舌音:端、透、定、泥、是舌头音;知、彻、澄、日是舌上音 牙音:见、溪、群、来、疑等字是也 齿音:精、清、从是齿头音;审、穿、禅、照是正齿音 喉音:心、邪、晓是喉中音,清;匣、喻、影亦是喉中音,浊 什么是宋人三十六字母? 宋初,有人根据当时的语音实际,对这30个字母的次序及取字进行了整理,同时增补了“非、敷、奉、微”和“娘、床”6个字母,即成了36个字母 什么是声类? 这一名称来源于反切上字的归类。三十六字母基本上反映的是唐末宋初汉语的声母系统,而不是代表典型的中古时期——隋唐时代的声母系统。反映隋唐时期汉语声母系统的主要材料是《广韵》中的反切上字。由于代表同一声母的反切上字都不止一个,有些甚至多达十几个,所以要弄清《广韵》中共包含多少声母、,首先需要通过一定的方法对所有的反切上字进行归类。 什么是五音? 五音的分法最早见于《玉篇》卷首所附《五音声论》,其名称为:喉、舍、齿、唇、牙,排列次序是所谓由内而外。还有一种排列法事所谓由外而内,即唇、舌、齿、牙、喉。《广韵》卷末所附(辨字五音法)的排列就是这样。 什么是七音? 七音诗从五音的舌音中又分出一个半舌音,从齿音中又分出一个半齿音,合称为

第二章 音韵学的基本知识

第二章音韵学的基本知识 第一节汉语音韵结构特点 学习音韵学,首先要分析汉字的字音,要了解汉语音韵结构特点。 使用拼音文字的印欧语言,分析语音一般以音素为分析单位。 汉字的语音分析以音节为单位。 什麽叫音节呢?一个字就是一个音节,一个音节写下来也就是一个字,所以汉字是文字单位,也是语音单位。 特殊:有时有的词有轻音或儿化. 传统音韵学分析字音的方法,一般是把每个字音分成两个部分:前一部分叫做“声”,後一部分叫做“韵”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东西是贯穿在整个字音上的,那就是音高,即字调。一个字音一般都可以分析为声母、韵母、声调三个部分。 语音学上,韵头又叫介音,韵腹也称主要元音,韵尾指收音。 汉字字音结构有八种情况。从这八种情况可以看出以下特点: 每一个字音最多只能缺少三个成分; 韵腹(主要元音)和声调是每个字音必备的成分,不可缺少; 声母、韵头和韵尾,并不是每个字音非有不可的成分。 汉语音韵学上没有声母称作零声母。(语言学上看成一个音位) 这三点是现代汉语语音结构的基本原则和特点。 第二节反切 “反切”是一种注音方法;它是用两个汉字注出另一个汉字的读音,也是古代对汉字字音结构的分析,已有科学的认识。 古代直行书写,反切的两个字一个在上,一个在下。 反切的基本原理:上字取声,下字取韵,调。 反切上字简称为切上字,反切下字简称为切下字,“?”称为被切字。反切的原理跟拼音基本相同。但是反切的拼音方法跟拼音文字(音素文字)的拼音方法不一样. 早期反切用字都是任意的,只要与被切字同声母的字都可以拿来作切上字,只要与被切字同韵母的都可以拿来作切下字。 反切注音在汉字的注音法上是一大进步。因为在汉魏以前,汉字注音一般都是采取打比方的方法,叫做“譬况”。 如《淮南子·地形训》:“其地宜黍,多旄犀。”东汉高诱注:‘旄读绸缪之缪,急气言乃得之。” 如《淮南子·原道训》:“蛟龙水居。”高诱注:“蛟读人情性交易之交,缓气言乃得耳。” 这种打比方的注音方法不准确。 还有一种叫“读若”或“读如”;《说文解字》用得比较多, 玉部:“珣,读若宣。” 山部:“宋,居也,…,读若送。” 对於这种注音方法,南北朝的颜之推《颜氏家训·音辞篇》曾批评说:“郑玄注六经,高诱解《吕览》、《淮南》,许慎造《说文》,刘熙制《释名》,始有譬况假借以证字音耳,而古语与今殊别,其间轻重清浊犹未可晓,加以外言、内言、急言、徐言、读若之類,益使人疑。” 直音法:汉代开始,有了直音法,就是用一个同音字给某字注音。 如《汉书·高帝纪》:“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 颜师古注引服虔曰:“准音拙。” 又“单父人吕公善沛令”.注引孟康曰:‘单音善,父音甫。” 条件:要有同音字。 直音法使用了很长时间.现代的辞书(如旧《辞源》,《辞海》等)还沿用这种方法。

音韵学基础思考与练习题

《音韵学基础》思考与练习 1、什么是音韵学? 音韵学是研究汉语语音各个时期的声、韵、调系统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音韵学也叫“声韵学”,是我国一门传统的学问,是汉语语言学的一部分。所以音韵学又可以称作历史语音学。 2、汉语语音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几个时期? 在漫长的历史演进过程中,汉语的语音也和汉语的词汇、语法一样,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是以渐变的形式在不断地进行着。根据语音变化的阶段性特点,我们大致可以把汉语语音发展的历史分为四个发展时期:上古音时期、中古音时期、近古音时期和现代音时期。上古音时期指先秦两汉时的语音,以《诗经》音为代表;中古音时期指六朝到唐宋时的语音,以《切韵》、《广韵》音系为代表;近古音指元明清时的语音,以《中原音韵》为代表;现代音指“五四”以后的语音(也有人认为应指十七世纪以来的语音),以现在的北京音系为代表。 3、传统语音学主要包括哪几个门类? 传统音韵学这门学科一般认为包括古音学、今音学和等韵学三个部门: 古音学是以《诗经》用韵和汉语形声字的谐声偏旁为材料,考证周秦时期汉语的语音系统。 今音学是相对于古音学而言的,是沿用明清时代语音学者的叫法。它是以《切韵》音系的韵书为重点研究对象,研究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汉语的语音系统。 等韵学是以宋元以来的等韵图为研究对象,是用“等”的概念区分汉语的声类和韵类,着重分析汉语语音的声、韵、调结构,阐述汉语反切的原理和方法。 后来在音韵学中又新兴了一个门类——北音学,北音学以元代《中原音韵》系统的韵书为主要对象,是研究近代语音(特别是《中原音韵》以来北方汉语语音)的学科。 4、学习汉语音韵学对于汉语学科来说,主要哪些功用? 音韵学是汉语史科学和汉语言学史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整个汉语科学的研究,都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我们学习音韵学,就汉语学科的研究来说,其功用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有助于汉语词汇学、汉语语法学、汉语方言学的研究。二是有助于研究古文字学,有助于整理古代文献。三是学习古典文学,特别是韵体文学,也少不了汉语音韵学的基本知识。 5、音素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音素是构成语音的最小单位。如“天”,是由“t”“ i”、“ā”和“n”四个音素构成的。 6、何谓音节?请举例说明: 音节是语音结构的基本单位。汉语的语音是以一个一个的音节为基本单位的。由于古代汉语是一种以单音节为主体的语言,表现在语音上的特点是:音节不仅是语音的最小片断,而且在多数情况下,它还代表着一个概念,表达一个完整的意义。也就是说,在多数情况下,古汉语中一个音节往往就代表一个词。如“郑伯克段于鄢”就是由六个音节构成的。 7、传统音韵学把汉语的音节分析成哪几部分?举例说明: 传统音韵学一般都把汉语的字音分成三部分,即声母、韵母、字(声)调。如“天”(tiān)字这个音节的分析(略)。 8、简要说明古人对“声”的认识: 古人所谓的“声”,是一个非常含混的概念。有时是指“声母”而言,如说“声韵”、“声类”、“双声”等;有时是指“声调”,如说“四声”、“平声”、“入声”等;有时也指“音节”,如说某字是“某声”等。但是到了音韵学成为一个专门的学科后,一般来说,“声”就逐渐成了专指“声母”而言了。 9、什么是声母? “声母”是指一个汉字的字音音节开头的部分,或者说,声母是音节开头的第一个音素。如普通话“发展(fāzhǎn)”的“f”和“zh”,分别就是“发展”这两个音节的声母。 10、何谓辅音? 所谓辅音,指的是说话发音时,气流通过口腔有阻碍的音。发辅音时,气流从肺中呼出,经过声门、咽头、口腔或鼻腔时,受到各种器官不同程度的阻碍,不能自由流出。阻碍的方法和阻碍的部位不同,就形成了种种不同的辅音。 11、声母和辅音是否是同一概念? 声母和辅音不是同一概念。首先,声母是从音节构成的角度来说的,它相对于韵母而言;而辅音是从语音形成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