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广东省劳动力市场学试题

广东省劳动力市场学试题

广东省劳动力市场学试题
广东省劳动力市场学试题

2004年1月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劳动力市场学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

分,共15分)

1、在劳动力市场的主体中,企业是()。

A、劳动主体

B、市场主体

C、用人主体

D、商品主体

2、()属于就业刚性的情形。

A、自找就业门路

B、政府对要求就业的人全部包下来

C、允许人员自由流动

D、用人单位

可以辞退员工

3、()属于艺术型职业。

A、乐队指挥

B、化学家

C、消防员

D、律师

4、()机制是劳动力市场运行的内在动力机制,是经济运行的“启动”。

A、供求

B、分配

C、竞争

D、保险

5、事故保险费由()承担。

A、个人

B、企业

C、国家

D、个人、企业、国家分摊

6、西方国家对劳动力市场的管理,最主要采取()手段。

A、行政

B、计划

C、政治

D、法律

7、()现在不实行最低工资法。

A、美国

B、法国

C、新加坡

D、中国

8、对劳动力的需求弹性越大,需要调整的工资()。

A、越少

B、越多

C、不变

D、无关

9、一般情况下,劳动力供给量主要取决于()。

A、劳动条件

B、劳动强度

C、自我实现

D、工资多少

10、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归()所有。

A、用人单位

B、国家

C、劳动者个人

D、人民群众

11、如果边际劳动生产率为正数,市场主体就会()生产规模。

A、扩大

B、不变

C、停止

D、缩小

12、日本劳动力市场的特点是()。

A、垄断型

B、竞争型

C、二元结构

D、员工流动频繁

13、世界上最早的职业知道机构创始人是()。

A、帕森斯

B、刘易斯

C、兰格

D、舒尔茨

14、企业劳动力需求原则是()。

A、VMPL=W

B、VAPL>W

C、VAPL=W

D、VMPL>W

15、我国劳动参与率高的原则是()。

A、高工资

B、平均主义

C、少就业

D、高保障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二个或二个以上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

内。正确答案未选全或有选错的,该小题无分。每小题2分,共20分)

16、目前,政府引导劳动力市场主体活动,调整他们的利益,其目的是()。

A、减少劳动力需求

B、减少劳动力供给

C、增加劳动力需求

D、提高劳动力素质

E、调整劳动力

在产业之间的配置

17、凯恩斯的观点是()。

A、劳动力市场不均衡是常态

B、工资是刚性的

C、工资可以灵活地上下浮动

D、政府不应该干预市场

E、政

府应该干预市场

18、影响职业期望的因素有()。

A、年龄

B、性别

C、身体素质

D、心理素质

E、就业制度

19、培养和发展劳动力市场,要与()相配套。

A、劳动制度改革

B、工资改革

C、社会保险改革

D、户籍制度改革

E、城乡就业一体

化改革

20、二元劳动力市场中,头等劳动力市场特征是()。

A、工资低

B、工资高

C、工作条件好

D、工作条件差

E、职业稳定

2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市场发展的目标模式是()。

A、宏观调控市场

B、计划配置劳动力

C、市场配置劳动力

D、社会提供服务

E、零失业率

22、马克思指出,最低工资包括()。

A、维持工人生存所需要的生活资料

B、享受资料

C、发展资料

D、延续工人后代的费用

E、提高工人技能的培

训费用

23、从社会和家庭角度看,劳动力供给受()影响。

A、生产关系

B、就业意识

C、家庭生活方式

D、生产力水平

E、劳动生产率

24、我国社会主义劳动力市场的发展经历了()等几个阶段。

A、从无到有

B、一直扩展

C、由缩小到消失

D、完全消失

E、转折与曲折中

发展

25、影响劳动力需求的因素,从微观上讲,主要有()。

A、企业规律

B、生产技术水平

C、管理水平

D、利润率

E、产业结构

三、判断说明题(判断下列每小题的正误。并简要说明理由。每小题3分,共15分)

26、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劳动力,只有使用价值。

判断:

理由:

27、劳动力的使用就是劳动。

判断:

理由:

28、劳动供给完全弹性的状况,说明了一个社会充分利用它的劳动资源的状况。

判断:

理由:

29、最低工资会导致失业率上升。

判断:

理由:

30、劳动力市场严格说不是一种买卖市场,而是一种特殊的租让市场。

判断:

理由: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31、劳动力市场上竞争机制的建立有什么作用?

32、列举霍兰德对职业划分的六种类型。

33、劳动力市场有哪些特征?

34、政府通过什么手段来调节劳动力市场?

五、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35、论述制定劳动力市场法规的原则。

36、论述分配机制对经济运行的调节作用。

六、材料说明题(10分)

根据以上文件颁发情况,试分析:

⑴国家对农民工的政策如何演进?

⑵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政策应如何进一步调整?

二00四年七月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劳动力市场学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一分,共十五分)

1.()既是调节企业行为的出发点,又是检验劳动者择业行为是否合乎社会要求的“测量器”

A. 供求机制

B.竞争机制

C.分配机制

D.保险机制

2.如果边际实际劳动生产率为正数,市场主体就会()扩大生产规模

A.缩小

B.维持

C.扩大

D.停止

3.现阶段,我国初级劳动市场上,()

A. 劳动力是长边

B.劳动力是短边

C.需求放是长边

D.劳动者处于有利地位

4.生产要素投入量增长1倍,产量增加了3倍,这称为()。

A. 规模报酬递减

B.规模报酬递增

C.规模报酬不变

D.规模不经济

5.按霍兰得德人业互择理论,()的人愿意从事“看得见,摸得着”的工作。

A.学者型

B.艺术型

C.实际型

D.事业型

6.职业价值观×要素估评=()

A. 择业动机

B.职业概率

C.竞争系数

D.职业效价

7.民办劳动力市场是由()开办的服务机构。

A.政府人事部门

B.政府劳动部门

C.非政府部门

D.军队后勤部门

8.()关系劳动力市场的规则问题。

A.就业B.工资C.社会保障D.劳动法

9.日本劳动力市场的特点是()。

A.竞争型B.垄断型C.二元结构D.员工流动性强

10.劳动力的使用就是()。

A.体力B.智力C.劳动D.情感

11.有一些“三资”企业,由于工资较高,劳动力供给就比较充足。这时劳动力的供给曲线是()。A.无限弹性供给B.向上倾斜的供给

C.无弹性的供给D.向后弯曲的供给

12.在一特定工资水平下,发展中国家传统部门可以为现代部门提供()劳动力。

A.少量高素质B.大量高素质C.少量低素质 D .大量低素质

13.我国劳动参与率高的原因的有()。

A.平均主义B.少就业C.高工资D.高保障

14.下列各类人员中,需求弹性最小的是()。

] A.搬运工B.护士C.泥工 D .宇航员

15.世办上最早的职业指导机构的创始是()。

A.兰格B.帕森斯C.刘易斯 D .舒尔茨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二个或二个以上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

内。正确答案未选全或有选错的,该小题无分。每小题2分,共20分)

16.二元劳动力市场中,头等劳动力市场的特征是()

A.工资高B.工资低C.工作条件好

D.工作条件差E.职业稳定

17.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市场发展的目标模式是()A.宏观调控市场B.计划配置劳动力C.市场配置劳动力D.自由放任E.社会提供服务

18.按霍兰德职业选择理论下,下列职业属艺术型的是()

A.家电修理人员B.音乐教师C.政治工作人员D.舞蹈人员E.乐队指挥

19.影响职业期望的因素有()

A.心理因素B.性别C.年龄

D.身体素质 E.就业制度

20.劳动力市场上的三种基本态势是()

A.供应方态势B.需求方态势 C.绝对均衡

D.相对均衡 E.一般态势

21.在美国就业的主要途径是()

A.职业补充 B.国家帮助就业 C.求职

D.职业选择 E.职业介绍所

22.劳动力市场根据交易的规则可以分为()

A.区域劳动力市场 B.全国劳动力市场 C.有组织的劳动力市场

D.无组织的劳动力市场 E.企业内部的劳动力市场

23.劳动力市场具有的特征有()

A.劳动力国家所有 B.劳动力不是商品 C.劳动力价格刚性

D.市场主体的独立性 E.竞争性

24.职业指导的内容包括()

A.介绍就业政策 B.开展职业咨询 C.指导就业途径

D.传导职业知识 E.鉴定职业“三向”

25.影响劳动力需求的因素有()

A.社会生产力水平 B.产业结构 C.产品结构

D.企业管理水平 E.企业规模

三.判断说明题(判断下列每小题的正误,并简要说明理由。每小题3分,共15分)26.劳动力输出需要海关监督。

判断:

理由:

2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劳动力,既有价值属性,也有使用价值属性。

判断:

理由:

28.凯恩斯认为,劳动力市场中工资可以灵活的上升或下降。

判断:

理由:

29.事故保险费由国家,企业和个人分摊。

判断:

理由:

30.工资只能以货币形式支付。

判断:

理由: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31.培养和发展劳动力市场,需要哪些配套改革措施?

32.劳动力市场宏观管理的内容是什么?

33.劳动力市场上竞争机制的建立有什么作用?

34.列举劳动力的三个涵义。

五.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35.论述影响劳动力供给数量的因素。

36.论述分配机制对经济运行的调节作用。

六.材料分析题(10分)

37.下列是政府部门的文件:

其中,2000年文件政策要点就是要改革城乡分割体制,取消对农民进城就业的不合理限制。

根据以上文件颁发的情况,试分析:

(1)国家对农民工上午政策如何演进?

(2)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政策如何人进一步调整?

附论述题和分析题答案,仅供参考:

(36)小题参考答案:(1)刺激经济的发展。(3分)

(2)协调总供给与总需求的矛盾。(3分)

(3)合理配置劳动力。(4分)(只要言之有理,均可酌情给分)

(37)小题参考答案:(1)国家农村劳动力市场流动就业的政策尽力了一个由松到紧、从无序到规范、由歧视到公平的过程。具体说来:

1979~1983:控制流动

1984~1988:允许流动

1989~1991:控制盲目流动

1992~2000:规范流动

2000年以后:规范流动

(2)①户口限制放开;

②就业市场化;

③社会保险一体化

④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

2005年7月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劳动力市场学试卷

(课程代号:8138)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第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

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劳动力最基本、最主要的涵义是【】

A、人的劳动能力

B、具有劳动能力的人

C、社会劳动力

D、人的智力

2、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劳动力【】

A、只具有价值属性

B、只具有使用价值属性

C、既具有价值属性,也具有使用伟人属性

D、既不具有价值属性,也不具有使用价值属性

3、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归【】

A、用人单位所有

B、国家所有

C、过去者个人所有

D、人民群众所有

4、具有专门知识和创造能力的劳动者通过交换关系实现流动的市场称为【】

A、服务型市场

B、人才市场

C、职业型市场

D、劳务市场

5、劳动力供给量在一般情况下最主要取决于【】

A、劳动条件

B、劳动强度

C、自我实现

D、工资多少

6、如图所示,这是说明劳动力【】

A、无限弹性的供给工资

B、无弹性的供给

C、向上倾斜的供给

D、向后弯曲的供给 O

7、现阶段,我国男性劳动适龄人口界限是【】

A、15至59岁

B、16至59岁

C、15至54岁

D、16至54岁

8、把我国劳动力参与率与发达国家相比,【】

A、我国劳动力参与率偏低

B、我国劳动力参与率适中

C、我国劳动力参与率偏高

D、以上都不对

9、当边际生产率为正时,企业家就会这个部门对劳动力的需求。【】

A、缩小

B、扩大

C、既不缩小也不扩大

D、无限缩小

10、劳动的平均产品转化为价值形态,用公式表示是【】

A、APP L =VAP L·P

B、APP L·P=VAP L/P

C、VAP L =APP L/P

D、VPP L =P/APP L

11、对劳动的需求弹性越大,需要调整的工资【】

A、越多

B、越少

C、不变

D、工资与弹性无关

12、从国外进口服装、汽车,实际上增大了该国该产业中工人劳动力需求的弹性。这可以用派生需求定律予以说

明。【】

A、第一

B、第二

C、第三

D、第四

13、我国目前劳动力市场处于【】

A、完全封闭竞争形式

B、不完全竞争形式

C、完全开放竞争形式

D、完全的竞争形式

14、社会保险机制是劳动力市场的【】

A、启动器

B、操纵器

C、控制器

D、减震器

15、世界上最早的职业指导机构创始人是【】

A、霍兰德

B、兰格

C、舒尔茨

D、帕森斯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第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

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6、从供求角度看,劳动力市场可分为【】

A、有形劳动力市场

B、无形劳动力市场

C、需求约束型劳动力市场

D、资源约束型劳动力市场

E、城市劳动力市场

17、多数西方国家的经济学家认为,劳动力市场的运行机制是三大机制的相互协调和统一。【】A、竞争

B、工资

C、政府干预

D、司法

E、立法

18、马克思认为,最低工资包括【】

A、维持工人生存所需的生活资料

B、享受资料

C、延续工人后代的费用

D、发展资料

E、提高工人技能的费用

19、劳动力输出形式主要有【】

A、贩卖

B、契约移民

C、战争劳务

D、与商品贸易相结合的劳动力输出

E、技术服务的劳动力输出

20、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市发展的目标模式是【】

A、宏观调控市场

B、计划配置劳动

C、市场配置劳动

D、社会提供服务

E、自由放任式的管理

21、劳动力供给行为受的影响。【】

A、个人性格

B、社会风气

C、个人爱好

D、社会文化

E、个人受教育程度

22、我国过去力市场发育成长具有的特征是【】

A、区域上的均衡性

B、体制上的制约性

C、组织上的规范性

D、发育过程的不成熟性

E、缺乏宏观调控的无序性

23、劳动力市场的调节机制主要有【】

A、工资一劳动力价格机制

B、竞争机制

C、国家的政策与立法

D、行政调配

E、工资刚性机制

24、劳动力市场上的三种基本态势是【】

A、绝对均衡态势

B、相对均衡态势

C、供应方态势

D、需求方态势

E、一般态势

25、二元劳动力市场中,二等劳动力市场特征是【】

A、工资高

B、工资低

C、工作条件好

D、职业稳定

E、工作条件差

三、判断说明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判断下列每小题的正误,并简要说明理由/

26、劳动力市场的宏观管理主要指劳动力市场本身内部的管理。

判断:理由:

27、工资支付可以用内部支票方式来进行。

判断:理由:

28、对自发劳动力市场,要坚决打击。

判断:理由:

29、劳动力需求因素既受到整个社会生产力水平的影响,也受到企业的经营管理状况的影响。

判断:理由:

30、我国劳动力市场在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出现。

判断:理由: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31、劳动力市场有哪些特征?

32、劳动力市场有哪些构成要素?

33、列举五个影响劳动力供给数量的因素。

34、社会保险机制的内容包括哪些?

五、论述题

35、论述开放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客观必然性。

36、论述职业指导的作用。

六、材料分析题

(1)填表,计算职业A的总效价,职业B的总效价。

(2)若职业A获得的概率为0.8,职业B获得的概率为0.5,计算说明劳动者甲倾向于选择哪个职业。

2005年7月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劳动力市场学试卷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

2、C

3、C

4、B

5、D

6、A

7、B

8、C

9、B 10、B 11、B 12、C

13、B 14、D 15、D

二、多项选择题

16、CD 17、ABC 18、ACD 19、ABCDE 20、ACD 21、ABCDE 22、BDE

23、ABCD 24、BCD 25、BE

三、判断说明题

26、判断:×理由:劳动力市场的微观管理才是劳动力市场内部的管理。

27、判断:×理由:工资只能以货币形式支付。

28、判断:×理由:自发劳动力市场能以灵活方式调节劳动力的供求,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我们要引导逐步成

为有组织的劳动力市场。

29、判断:√理由:劳动力的需求既受微观因素的影响,也受宏观因素的制约。

30、判断:×理由:从1949年到1956年前,我国存在着劳动力市场,文革期间劳动力市场完全消失,到20世

纪80年代又开始兴起。

四、简答题

31、(1)竞争性。(2)市场主体具有独立性。(3)劳动价格具有灵活性。

32、(1)劳动力(2)用人单位(3)劳动力市场机构(4)支付手段——工资

33、(1)适龄劳动人口(2)愿意工作的人的比例(3)工作周的长度

(4)工作周数与节假周数(5)劳动强度(6)劳动力的教育和训练水平34、(1)养老金保险(2)医疗保险(3)工伤事故保险(4)失业保险

五、论述题

35、(1)开放劳动力市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

(2)开放劳动力市场是我国多种经济形式和多种经营方式同时并存的产物。(3)开放劳动力市场是我庞大得剩余劳动力出路的需要

(4)劳动力的个人所有是劳动力市场存在的直接原因。

(5)开放劳动力市场是劳动力制度改革全面深入发展的必然要求。

36、(1)对劳动者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劳动价值观有导向作用。

(2)减少和避免人才浪费。

(3)可以协调社会的职业结构,使社会协调发展。

(4)有利于劳动力市场的健康发展。

六、材料分析题

37、(1)表格中第4列的数据分别是24、15、8、3。

表格中第5列的数据分别是28、18、10、4。

职业A的总效价=24+15+8+3=50

职业B的总效价=28+18+10+4=60

(2)择业动机A=50×0.8=40

择业动机B=60×0.5=30

劳动者甲倾向于选择职业A

劳动力市场学试卷及答案

20XX年7月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劳动力市场学试卷 (课程代码11365) 一、单项选择题 1、激进的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秉承的分析方法主要是( C ) A、凯恩斯主义分析方法 B、边际主义分析方法 C、马克思主义分析方法 D、民族社会主义分析方法 2、人力资源政策主要针对的失业类型是( B ) A、摩擦性失业 B、结构性失业 C、季节性失业 D、隐性失业 3、社会学对特殊劳动群体的研究源自于( D ) A、职业分层理论 B、社会差别理论 C、社会隔离理论 D、社会分层理论 4、劳动力市场上对第三部门的研究始于( D ) A、19世纪20年代 B、20世纪30年代 C、20世纪60年代 D、20世纪80年代 5、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 D ) A、大卫·休谟 B、大卫·李嘉图 C、亚当·斯密 D、约翰·穆勒和凯恩斯 6、目前各项社会保险基本上是( C ) A、按行业分配 B、按地区分配 C、按职务分配 D、按性别分配 7、按照亚当·斯密的理论,劳动力市场( D )

A、存在分割 B、存在制度分割 C、存在城乡分割 D、不存在分割 8、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认为工资的决定因素是( A ) A、边际劳动生产力 B、复杂多变的 C、教育水平 D、职位 9、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认为( A ) A、完善的、公平的劳动力市场不可能自发形成 B、完善的、公平的劳动力市场一定可以自发形成 C、完全竞争的劳动力市场可能自发形成 D、劳动力市场不需干预 10、造成来自农村劳动力和来自城镇劳动力在劳动力市场竞争力的差别最主要源于( D ) A、法律地位的不平等 B、城乡收入机会不平等 C、受教育机会的不平等 D、就业机会不平等 11、劳动力市场竞争中最重要的自我制衡机制是( A ) A、工资机制 B、竞争机制 C、市场机制 D、供求机制 12、国家公务员市场是( B ) A、不完全竞争市场 B、买方垄断市场 C、卖方劳动力市场 D、自由竞争市场 13、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工资率水平提高时,短期内劳动力市场需求会( B )

2013年7月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劳动力市场学试卷

2013年7月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劳动力市场学试卷 (课程代码 11365) 重要提示: 1、本试卷共4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应考者必须在“答题卡”上按要求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激进的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秉承的分析方法主要是( C ) A、凯恩斯主义分析方法 B、边际主义分析方法 C、马克思主义分析方法 D、民族社会主义分析方法 2、人力资源政策主要针对的失业类型是( B ) A、摩擦性失业 B、结构性失业 C、季节性失业 D、隐性失业 3、社会学对特殊劳动群体的研究源自于( D ) A、职业分层理论 B、社会差别理论 C、社会隔离理论 D、社会分层理论 4、劳动力市场上对第三部门的研究始于( D ) A、19世纪20年代 B、20世纪30年代 C、20世纪60年代 D、20世纪80年代 5、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 D ) A、大卫·休谟 B、大卫·李嘉图

C、亚当·斯密 D、约翰·穆勒和凯恩斯 6、目前各项社会保险基本上是( C ) A、按行业分配 B、按地区分配 C、按职务分配 D、按性别分配 7、按照亚当·斯密的理论,劳动力市场( D ) A、存在分割 B、存在制度分割 C、存在城乡分割 D、不存在分割 8、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认为工资的决定因素是( A ) A、边际劳动生产力 B、复杂多变的 C、教育水平 D、职位 9、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认为( A ) A、完善的、公平的劳动力市场不可能自发形成 B、完善的、公平的劳动力市场一定可以自发形成 C、完全竞争的劳动力市场可能自发形成 D、劳动力市场不需干预 10、造成来自农村劳动力和来自城镇劳动力在劳动力市场竞争力的差别最主要源于( D ) A、法律地位的不平等 B、城乡收入机会不平等 C、受教育机会的不平等 D、就业机会不平等 11、劳动力市场竞争中最重要的自我制衡机制是( A ) A、工资机制 B、竞争机制 C、市场机制 D、供求机制 12、国家公务员市场是( B ) A、不完全竞争市场 B、买方垄断市场

劳动经济学试题库及答案

《劳动经济》试题集及其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将你选定的答案编号英文大写字母填入括号内) 1、马克思的劳动力商品理论认为: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关键在于()。 A、劳动者具有人身自由 B、劳动者丧失了一切生产资源和生活资料 C、劳动力成为商品 D、劳动生产率的变化 2、在远古时期,在()著作中,热情讴歌了人类的劳动,认为只有劳动才能得到财富、荣誉、家庭和朋友。 A、赫西奥德的《劳动与时日》 B、色诺芬的《经济论》 C、色诺芬的《雅典的收入》 D、柏拉图的《理想国》 3、产业革命后,提出“劳动则为财富之父和能动的要素”观点的经济学家是()。 A、配第 B、斯密 C、李嘉图 D、萨伊 4、()标志着劳动经济学作为一门学科,进行独立发展阶段。 A、索罗门·布拉姆的《劳动经济学》著作出版 B、20世纪30年代的“凯恩斯革命” C、20世纪40年代,芝加哥学派进行的“劳动经济学革命” D、我国朱九通教授所著的《劳动经济学概论》出版 5、劳动经济学的研究起点是()。 A、劳动力市场理论 B、工资理论 C、人的劳动和人力资源 D、个人职业生涯与职业选择 6、在知识经济时代,就业最重要的一个条件是() A、健康的身体 B、忠实于雇主 C、身怀一技之长 D、具有知识和不断创新的能力 7、按照行为科学家的研究,人的行为链条为()。 A、动机→需要→行为→目标 B、需要→行为→动机→目标

C、目标→需要→动机→行为 D、需要→动机→行为→目标 8、美国行为学家马斯洛把人的需要按由低到高的顺序分为()。 A、安全、生理、尊重、社交、自我实现 B、生理、安全、尊重、自我实现、社交 C、生理、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实现 D、生理、尊重、安全、社交、自我实现 9、在人力资源所包括的几个素质中,()是基础。 A、科学文化素质 B、思想道德素质 C、身体素质 D、技能能力素质 10、狭义的人力资源开发是指()。 A、人力资源的生理开发 B、人力资源的心理开发 C、人力资源的伦理开发 D、人力资源的智力和技能开发 11、在影响劳动力供给的诸多因素中,最为主要的因素是()。 A、市场工资率 B、非劳动收入 C、家庭性因素 D、个人偏好 12、现代劳动经济学认为,在工时固定的情况下,要实现最大的劳动供给量,最好的办法是()。 A、实行奖励工资 B、实行计时工资 C、实行固定工资 D、进行道德刺激 13、劳动力供给等于()。 A、劳动力数量×劳动力的时间 B、劳动力数量×劳动力的效率 C、劳动力数量×劳动力的时间×劳动力的效率 D、劳动力数量+劳动力的时间+劳动力的效率 14、影响劳动力供给的非经济因素有()。 A、市场工资率的高低 B、非劳动收入的多少 C、家庭因素的强弱 D、个人偏好 15、影响劳动力市场最根本、最主要的要素是()。 A、市场性要素 B、组织性要素 C、社会性要素 D、工会、政府 16、劳动力市场的歧视主要可分为()两类。

劳动力市场学串讲复习重点

自学考试劳动力市场学重点复习资料 (注:有时间多看历年试题及答案,会反复考,另外同进步综合练习册里面题目要多做几遍) 第一章、绪论 P01 对劳动力市场的理解,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2、3) P02 劳动力有三种含义和定义。 P03 就业与失业,根据国际通用标准,凡在规定年龄之上,以下情况者都属于就业人员:(1)正在工作的人,(2)有职业但临时因疾病、休假、劳动争议等不工作的人,以及单位因各种原因临时停工的人,(3)雇主和自营人员,(4)已办理离休、退休、退职手续。但又再次从业(合营和自营等各种方式)的人员。工资按表现形式分为货币工资与实际工资。货币工资也称名义工资,它是以货币数量表示工资。货币工资的购买能力受劳动者必需的生活资料和服务的价格所制约。劳动报酬包括货币报酬和非货币报酬,货币报酬的概念。 P4-5 劳动力市场的特征 P8 内部劳动力市场有三个基本特征 P11 劳动力市场的功能(1、2、3、4、5) P14 劳动力市场的基本运行机制(1、2、3) P16工资金机制(概念),还有第4段要熟记。 P16 非经济性因素对劳动力市场运行的影响(一、二) P18 劳动力市场运行存在的障碍(一、二) P19 劳动力市场的上述特性将给社会再生产带来极大的隐患破坏市场机制的优化配置功能。首先、其次要熟记。 P19 劳动力市场的障碍和缺陷(1、2) P20 工资刚性(定义) 第二章、劳动力需求分析 P22 劳动力需要概述 P30 (四)生产区间 P40劳动力需求弹性的概述(简答题) P41 劳动力需求弹性的分类(5种) P44 劳动力需求的交叉工资弹性(定义) 第三章、劳动力供给分析 P56 效用(定义) P57 无差异曲线(定义)(1、2点) P67 劳动力参与率的变化与影响因素(计算题) P67 影响劳动力参与率的因素(论述题) P81 劳动力供给弹性的概述 P83 无限弹性的劳动力供给,图3-23

劳动经济学试卷和答案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劳动经济学期末考试试题A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2006级(普本)《劳动经济学》 期末考试试题(A卷) 学号姓名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5分,共15分) 1、劳动经济学研究的核心对象是(D ) A 工资与社会保障 B 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管理 C 政府对劳动力市场的宏观调控 D 劳动力资源的开发与优化配置 2、工资水平上升了30%,企业的雇工数量下降了10%,证明该企业的劳动力需求弹性状况(A ) A 劳动力需求弹性小,需求曲线的形状比较陡峭 B 劳动力需求弹性大,需求曲线的形状比较平缓 C 劳动力需求弹性小,需求曲线的形状比较平缓 D 劳动力需求弹性大,需求曲线的形状比较陡峭 3、劳动力市场需求曲线不移动,高等教育供给规模变大,其他影响供给的因素不变,则劳动力供给曲线向移动,均衡工资率。( A ) A 左,上升 B 右,上升 C 左,下降 D 右,下降

4、假设劳动力供给曲线不变,在经济繁荣的时候劳动力市场形成新的均衡,下列对新的均衡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A ) A 新的均衡工资>原来的均衡工资,新的均衡就业量>原来的均衡就业量 B 新的均衡工资<原来的均衡工资,新的均衡就业量<原来的均衡就业量 C 新的均衡工资>原来的均衡工资,新的均衡就业量<原来的均衡就业量 D 新的均衡工资<原来的均衡工资,新的均衡就业量>原来的均衡就业量 5、假设劳动力需求曲线不变,在居民家庭生产率下降的时候劳动力市场形成新的均衡,下列对新的均衡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D ) A 新的均衡工资>原来的均衡工资,新的均衡就业量>原来的均衡就业量 B 新的均衡工资<原来的均衡工资,新的均衡就业量<原来的均衡就业量 C 新的均衡工资>原来的均衡工资,新的均衡就业量<原来的均衡就业量 D 新的均衡工资<原来的均衡工资,新的均衡就业量>原来的均衡就业量 6、按照劳动经济学的观点,假设其他因素不变,个人非劳动收入增加对劳动力参与率的影响是( A ) A 使劳动力参与率降低 B使劳动力参与率上升 C 劳动力参与率不变 D 与工资水平上升对劳动力参与率的影响方向相同 7、下列关于劳动负效用补偿性工资差别的描述正确的是(A ) A 为补偿由于某些职位劳动环境恶劣而给劳动者带来的精神损失、健康损失 B 为补偿人力资本投资产生的负效用

自考劳动力市场学重点

自考劳动力市场学重点

*标为重点 第一章 *劳动力市场:是经过劳动力供求双方自愿进行劳动力使用权转让和购买活动的总和 (狭义)劳动力市场是指某一专业的劳动力的供给与需求双方自愿进行的劳动力使用权转让与购买的一系列活动。 (广义)劳动力市场是指许许多多狭义的劳动力市场综合而成的劳动力市场体系。 *对劳动力市场的理解: 1、它是劳动力商品的交换场所和空间。 2、其基本要素是价格。 3、其运行机制受多种非市场因素的影响。 *劳动力:(三种含义) 1、指人的劳动能力; 2、指有劳动能力的人、从事劳动活动的人,即劳动者; 3、指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或者一个部门的劳动者的总和。 劳动力的特点和本质: 1、劳动力是指人的劳动能力; 2、劳动力存在于活的人体之中; 3、劳动力是体力和脑力的总和。 劳动力是指劳动适龄人口中有劳动能力而且愿意从事社会劳动的人。 劳动就业:是指达到法定劳动年龄、具有劳动能力的劳动者,运用生产资料依法从事某种社会劳动,并获得赖以生存的报酬收入或者经营收入的经济活动。 失业:劳动者失去了运用生产资料进行生产活动的机会,从而也失去获得劳动报酬的机会,这就是失业。 *根据国际通用标准,凡在规定年龄之上,以下情况者属于就业人员: 1、正在工作的人。 2、有职业但面临因疾病、休假、劳动争议等不工作的人,以及单位因各种原因临时停工的人。 3、雇主和自营人员。 4、已办理离休、退休、退职手续,但又再次从业(合营和自营等各种方式)的人员。 工资的基本形式:基本工资、奖金和津贴。 *工资按表现形式分为货币工资与实际工资。货币工资也称名义工资,它是以货币数量表示的工资。货币工资的购买能力受劳动者必须的生活资料和服务的价格所制约 *劳动报酬包括:货币报酬与非货币报酬。

《劳动经济学》练习题库及答案

《劳动经济学》练习题库及答案本科 1. 劳动经济学研究劳动力市场及其运行规律的学科。 2. 工资刚性货币工资水平一般没有向下浮动的可能性。 3. 自然失业率劳动力市场既不存在过多的供给,也不存在过多的需求时的失业率。 4. 就业弹性就业率与国民经济增长率变动百分比。 5. 工资指导线政府提出的关于工资增长比重的权威性建议。 6. 统计性歧视因统计标志的缺陷而使部分劳动力承受不公平的失业比重。 7. 家庭生产函数说明市场劳动时间、家务劳动时间、消费结构及余暇时间的相互关系的函数式。 8. 理性经济人市场经济下以自利为原则同时又在一定规则下行为的经济主体。 9. 劳动力生产费用指从母亲怀孕起到把子女培养成为劳动力的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 10. 内部劳动力市场 指企业中工作岗位上的劳动力供求不通过外部市场,而是通过企业内部原有人员之间进行调剂而实现的一种调整机制。 11. 劳动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 在短期分析中,其他生产要素不变,唯一可变的生产要素是劳动投入,当等量增加单位劳动投入时,最初会使产量增加,超过一定量时产量开始递减。 12. 劳动力参与率反映一定范围内的人口参加市场性劳动程度的相对数。 13. 余暇时间劳动者在单位时间(24小时)内从事市场性劳动以外的全部剩余时间。 14. 非均衡分析 指在市场不完全竞争、主体非自愿、供求不相等的情况下而又研究市场的大致趋向和稳定状态的分析方法。 15. 职业流动率指某两年中改变职业的就业人数与总就业人数与之比。 16. 补偿性工资差别 对某些职业必须支付较高的工资以补偿不同职业间的非货币差异从而形成的一种职业间的工资差别。 17. 就业结构 指社会劳动力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各行业、各地区、各领域的分布、构成和联系。 18. 磨擦性失业 指由于劳动者在要求就业和获得工作岗位之间存在时间差而形成的失业现象。 19. 最低社会保障制度 指以国家和政府为主体,依据法律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对劳动者在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而发生生活困难时给予物质帮助,以保障基本生活的制度。 20. 帕金森定律 帕金森定律:增加劳动时间可能不会增加工作量,也不会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工作时间可能不会减少工作量,也不会降低工作效率。换句话说,劳动时间的增长和产量的增加并不总是成正比,而呈现单峰形曲线,增加劳动时间有一个限度,超过这个限度,产量反而会下降,这一规律被称为“帕金森定律”。 二. 判断题 1. 劳动力交换是人力资本与物力资本的结合。正确 2. 失业是价值规律调节劳动力供求的必然现象。正确 3. 内部劳动力市场的组织原理是源于价格或经济关系。错误 4. 人均收入最大化目标的企业存在着让劳动力流动的倾向。错误 5. 从劳动力供给的意愿性看,劳动力供给量即劳动力资源数量不等同于劳动力的实际使用量。正确 6. 道格拉斯——有泽法则认为丈夫的收入越高,妻子的劳动参与率越低。正确 7. 在劳动力市场上,雇主既有选择性又有流动性,而雇工只有选择性而没有流动性。错误 8. 福利按人而论,所以与劳动者的个人劳动量相关。错误 9. 计划经济假定人具有很高的觉悟,而市场经济假定人是合乎理性的经济人。正确 10. 我国所有的经济资源都是稀缺性的,惟有劳动力资源是相对过剩的。正确 11. 对劳动力市场的一般分析,是劳动经济学的逻辑起点。正确 12. 劳动力的生产费用即人力投资的直接费用与间接费用之和。正确 13. 劳动力市场的供给方式是其供给主体和供给客体分属于不同的劳动者。错误 14. 劳动力价格等于人力资源成本。错误

劳动经济学试卷及答案

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劳动经济学》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长期劳动力需求与短期劳动力需求中的长期,意指() A.三年以后的时期 B.五年以后的时期 C.与时间长短无关,是根据资本要素可否调整为依据的 D.十年以后的时期 2、若劳动力需求弹性为E D=1,则表示工资率上升1%,劳动力需求量将() A.增加1单位 B.减少1单位 C.增加1% D.减少1% 3、资本供给弹性越小,其价格的上升速率越快,则() A. 资本对劳动的替代程度就越高,对劳动力需求影响越小 B. 资本对劳动的替代程度就越低,对劳动力需求影响越小 C. 资本对劳动的替代程度就越高,对劳动力需求影响越大 D. 资本对劳动的替代程度就越低,对劳动力需求影响越大 4、附加性劳动力假说认为,在经济总水平下降时期,有() A.失业率上升,二级劳动力参与率提高 B.失业率上升,二级劳动力参与率下降 C.失业率下降,二级劳动力参与率提高 D.失业率下降,二级劳动力参与率下降 5、在劳动者的效用曲线中,通常得到满足时可有如下结论成立() A.边际效用为正时,总效用递减 B.边际效用为负时,总效用停止变动 C.最大总效用出现在边际效用为0时 D.边际效用始终是递减的,从没有任何递增的阶段 6、无差异曲线的斜率即边际替代率。边际替代率递减的经济含义是保持主体效用不变的情况下() A. 要增加一些闲暇,必须减少越来越多的劳动收入 B. 要增加一些闲暇,必须增加越来越多的劳动收入 C. 要减少一些闲暇,必须减少越来越多的劳动收入 D. 要减少一些闲暇,必须增加越来越多的劳动收入 7、考察单个市场,单个商品价格与供求关系的一种分析方法是() A.局部均衡分析 B.一般均衡分析 C.静态分析 D.动态分析 8、某一时点受雇劳动者的人数和一定时间段内的总劳动时间分别是() A.存量和流量 B.流量和存量 C.都是流量 D.都是存量 9、费尔德斯坦和弗莱明把劳动者人数和劳动时间当作不同的要素代入生产函数中,得到结论认为劳动时间对生产的影响比劳动者人数对生产的影响() A.要大 B.要小 C.一样 D.不能确定谁大谁小 10、若劳动者根据期望总工资收入来决定是否流动,可以预期一般情况下() A. 工资较高的单位员工流动率较低 B. 工资较低的单位员工流动率较高 C. 工资较高的单位员工流动率较高 D. 工资较低的单位员工流动率较低 11、在西方经济学家关于养育子女的经济性决策的理论中,他们将子女看做是父母的() A.耐用消费品 B.投资品

劳动力市场学试题1

劳动力市场学 总分:100 一、单选题(共20题,共20分) 1、工资按()分为货币工资与实际工资。(1分) A:表现形式 B:分配形式 C:运用方式 D:性质 2、在所有阻碍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流动的因素中最为基本的制度约束是()(1分) A:户籍制度 B:地方性就业政策 C:城市福利制度 D:社会保障制度 3、财政政策是国家通过选择对经济进行干预,以实现特定的经济目标。对()所作的选择。(1分) A:政府的收入水平 B:政府的转移收入水平 C:政府的支出水平 D:政府的收入和支出水平 4、在()条件下,厂商利润最大化的劳动安全水平与社会最优的保护水平相同。(1分) A:政府监督 B:信息不完备 C:信息完备 D:工会监督 5、劳动力流动的原因很多,但是其中最重要最直接的因素是()(1分) A:年龄因素 B:经济因素 C:地域因素 D:爱好因素 6、在解决弱势群体总是的过程中()(1分) A:政府是主导性的力量 B:个人是主导性的力量 C:家庭是主导性的力量 D:社会是主导性的力量 7、农村中人民公社的解体和农民流动自由度的提高形成了农村中的贫困阶层和农民群体。所有这些造就了弱势群体的()(1分) A:同一性

C:同质性 D:单一性 8、在工资率不变的情况下,劳动力需求由于其他因素的变化而引起的变动是()(1分) A:劳动务需求量的变动 B:劳动力供给的变动 C:劳动力代给量的变动 D:劳动力需求的变动 9、80年代初,在我国作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雏形应运而生的是()(1分) A:职业介绍所 B:职业培训机构 C:劳动服务公司 D:政府就业部门 10、凯恩斯认为解决失业问题最主要的政策手段是()(1分) A:货币政策 B:减少政府对劳动力市场的干预 C:提高工资弹性 D:财政政策 11、在劳动力流动的理论模型中,把经济发展过程的农业劳动力转移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的是()(1分) A:二元经济结构模型 B:拉尼斯——费景汉模型 C:托达罗模型 D:哈利斯对托达罗模型的修订 12、凯恩斯认为在一国的国民经济中,任何一个时期都有一个唯一决定性的就业量,这一就业量是由()(1分) A:产品市场的均衡决定的 B:总供给和总需求均衡决定的 C:劳动力市场的均衡决定的 D:单一市场均衡决定的 13、下列关于垄断条件下的劳动力市场均衡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1分) A:只存在买方垄断的条件下,劳动力市场会出现短缺的劳动力 B:双边垄断条件下,垄断的工资率和就业量都会大大低于竞争性市场 C:只存在卖方垄断的条件下,可以降低劳动力的雇佣量以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 D:只存在卖方垄断的条件下,可以降低劳动力价格以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 14、新古典综合派认为工资对劳动力市场的调节是()(1分) A:滞后的

劳动力市场学(试题)

劳动力市场学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劳动力市场的基本功能是【】 A.促进经济 B.资源配置 C.信息传递 D.增加收入 2.劳动力市场竞争过程中重要的自我制衡机制是【】 A.工资机制 B.市场机制 C.供求机制 D.竞争机制 3.在短期生产内,额外增加一个单位的劳动量所带来的产出增量是【】 A.产出增量 B.平均产量 C.边际产量 D.总产量 4.在短期内,产品的需求弹性越大,则劳动力需求的弹性【】 A.为0 B.越小 C. 越大 D.不变 5.自家庭成立(结婚)至家庭解体(丧偶或离异),家庭全体成员向社会提供的劳动量的总和,我们将其称为【】 A.个别劳动力供给 B.家庭劳动力供给 C.社会劳动力供给 D.劳动力总供给 6.一般均衡假定各种商品的供求和价格都是相互影响的,一个市场的均衡只有在其他所有市场都达到均衡的情况下才能够实现,其代表人物是【】 A.马克思 B.凯恩斯 C.希克斯 D.瓦尔拉斯 7.劳动者在企业组织内部各种工作、职位之间进行的流动是【】 A.国家之间的流动 B.企业集团内部的流动 C.地域之间的流动 D.企业组织内部的流动 8.在分析劳动力流动的过程中,根据“预期”收入最大化目标为出发点来分析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移民进行决策的模型是【】 A.刘易斯模型 B.费景汉—拉尼斯模型 C.托达罗模型 D.哈利斯模型 9.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认为,在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下,使资源配置达到效率最大化的是【】 A.自由竞争 B.垄断竞争 C.政府干预 D.寡头垄断 10.实行最低工资保障的直接目的是【】 A.确保劳动者的工资水平 B.确保劳动者的工资足以维持基本生活需要 C.约束雇主的行为 D.维护社会的稳定 11.工会在其发展中承担着多种功能,其最基本的功能是【】 A.参加企业的劳动争议调解 B.与雇主合作,为其找到最理想的工人 C.与雇主或雇主组织进行集体谈判,参与决定基本劳动条件,并对各项劳动条件标准的实施进行监督 D.参与国家社会事务管理和参加用人单位民主管理

劳动经济学复习题及答案

劳动经济学期末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是( B )的。 A.向前弯曲 B.向后弯曲 C.从左下向右上倾斜 D.从左上向右下倾斜 2. 家务劳动的存在对劳动参与( B )影响。 A.有正向 B.有负向 C.没有 D.不确定 3. 等成本线的斜率等于( C ) A.劳动和资本的边际产品之比 B.劳动和资本的数量之比 C.劳动和资本的相对价格比 D.工资率 4. 长期劳动力需求曲线比短期需求曲线的弹性和形状( B ) A.大,陡峭 B.大,平缓 C.小,陡峭 D.小,平缓 5. 下列关于边际技术替代率的说法,不正确的有( B ) A.边际技术替代率是劳动投入和资本投入相互替代的比率 B.边际技术替代率数值为正 C.边际技术替代率是等产量线的斜率 D.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可变投入要素的边际产品之比 6. 边际劳动产量最终都要下降,这是因为( C ) A.新增加的劳动力本身技术较差 B.新增加的工人工资较高 C.资本变得相对稀缺 D.资本变得相对过剩 7. 劳动力需求曲线不变,劳动力供给曲线左移,对均衡工资率和均衡就业量的影响为( C ) A.减少,减少 B.减少,增加 C.增加,减少 D.增加,增加 8. 一般培训的成本通常由( B )来支付。 A.企业 B.员工 C.政府 D.社会 9. 实际工资与物价指数( B ) A.正相关 B.负相关 C.不相关 D.不确定 10. 技术进步对( C )的就业影响较大。 A.熟练工 B.非熟练工 C.技工 D.女工 11.规范分析方法首先使用什么基准来解决评价问题?( B ) A.“互益”基准 B.“互惠”基准 C.“互助”基准 D.“互利”基准 12.下列哪一项属于劳动力的生产间接费用?( D )

劳动经济学试卷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分,共15分) 1、劳动经济学研究的核心对象是( D ) A 工资与社会保障 B 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管理 C 政府对劳动力市场的宏观调控 D 劳动力资源的开发与优化配置 2、工资水平上升了30%,企业的雇工数量下降了10%,证明该企业的劳动力需求弹性状况( A ) * A 劳动力需求弹性小,需求曲线的形状比较陡峭 B 劳动力需求弹性大,需求曲线的形状比较平缓 C 劳动力需求弹性小,需求曲线的形状比较平缓 D 劳动力需求弹性大,需求曲线的形状比较陡峭 3、劳动力市场需求曲线不移动,高等教育供给规模变大,其他影响供给的因素不变,则劳动力供给曲线向移动,均衡工资率。( A ) A 左,上升 B 右,上升 C 左,下降 D 右,下降 4、假设劳动力供给曲线不变,在经济繁荣的时候劳动力市场形成新的均衡,下列对新的均衡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A ) ) A 新的均衡工资>原来的均衡工资,新的均衡就业量>原来的均衡就业量 B 新的均衡工资<原来的均衡工资,新的均衡就业量<原来的均衡就业量 C 新的均衡工资>原来的均衡工资,新的均衡就业量<原来的均衡就业量 D 新的均衡工资<原来的均衡工资,新的均衡就业量>原来的均衡就业量 5、假设劳动力需求曲线不变,在居民家庭生产率下降的时候劳动力市场形成新的均衡,下列对新的均衡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D ) A 新的均衡工资>原来的均衡工资,新的均衡就业量>原来的均衡就业 B 新的均衡工资<原来的均衡工资,新的均衡就业量<原来的均衡就业量

C 新的均衡工资>原来的均衡工资,新的均衡就业量<原来的均衡就业量 《 D 新的均衡工资<原来的均衡工资,新的均衡就业量>原来的均衡就业量 6、按照劳动经济学的观点,假设其他因素不变,个人非劳动收入增加对劳动力参与率的影响是( A ) A 使劳动力参与率降低 B使劳动力参与率上升 C 劳动力参与率不变 D 与工资水平上升对劳动力参与率的影响方向相同 7、下列关于劳动负效用补偿性工资差别的描述正确的是(A ) A 为补偿由于某些职位劳动环境恶劣而给劳动者带来的精神损失、健康损失 : B 为补偿人力资本投资产生的负效用 C 为补偿职业收入的不稳定而给劳动者带来的负效用 D 为补偿某些季节性生产的不稳定收入 8、在一些落后地区,女孩受教育的机会常低于男孩,使得她们他们在进入劳动力市场后找不到比较好的工作。这种劳动力市场歧视属于( B ) A 后劳动力市场歧视 B前劳动力市场歧视 C 个人偏见歧视 D 消费者歧视 9、劳动力需求右移与供给曲线左移时,会使( C ) A、均衡就业量增加 B、均衡就业量减少 ( C、均衡工资率上升 D、均衡工资率下降 10、劳动者进行劳动力供给决策的目标是( D ) A、收益最大化 B、闲暇最大化 C、长期财富最大化 D、效用最大化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下列关于基尼系数的描述正确的是( ACD ) A 基尼系数越大,代表收入分配越不平均

2021年自考劳动力市场学重点

*标为重点 第一章 *劳动力市场:是通过劳动力供求双方自愿进行劳动力使用权转让和购买活动总和 (狭义)劳动力市场是指某一专业劳动力供应与需求双方自愿进行劳动力使用权转让与购买一系列活动。 (广义)劳动力市场是指许许多多狭义劳动力市场综合而成劳动力市场体系。 *对劳动力市场理解: 1、它是劳动力商品互换场合和空间。 2、其基本要素是价格。 3、其运营机制受各种非市场因素影响。 *劳动力:(三种含义) 1、指人劳动能力; 2、指有劳动能力人、从事劳动活动人,即劳动者; 3、指一种国家、一种地区或者一种部门劳动者总和。 劳动力特点和本质: 1、劳动力是指人劳动能力; 2、劳动力存在于活人体之中; 3、劳动力是体力和脑力总和。 劳动力是指劳动适龄人口中有劳动能力并且乐意从事社会劳动人。 劳动就业:是指达到法定劳动年龄、具备劳动能力劳动者,运用生产资料依法从事某种社会劳动,并获得赖以生存报酬收入或者经营收入经济活动。 失业:劳动者失去了运用生产资料进行生产活动机会,从而也失去获得劳动报酬

机会,这就是失业。 *依照国际通用原则,凡在规定年龄之上,如下状况者属于就业人员: 1、正在工作人。 2、有职业但面临因疾病、休假、劳动争议等不工作人,以及单位因各种因素暂时停工人。 3、雇主和自营人员。 4、已办理离休、退休、退职手续,但又再次从业(合营和自营等各种方式)人员。 工资基本形式:基本工资、奖金和津贴。 *工资按体现形式分为货币工资与实际工资。货币工资也称名义工资,它是以货币数量表达工资。货币工资购买能力受劳动者必须生活资料和服务价格所制约*劳动报酬涉及:货币报酬与非货币报酬。 *劳动力市场普通共性: 1、市场性; 2、开放性; 3、竞争性; 4、层次性; 5、规范性 *劳动力市场特性: 1、劳动力市场交易关系式契约关系。 2、劳动力市场交易受大量非价格因素影响。 3、劳动力市场交易主体地位不对等。 4、劳动力市场交易主体呈现出巨大差别性。 劳动力市场构成要素: 1、主体要素。 2、价格要素 3、基本要素 4、保障要素 5、调控要素

劳动力市场学复习

劳动力市场学 第一章绪论 1.劳动力市场: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劳动力市场是指某一专业的劳动力的供给与需求双方自愿进行的劳动力使用权转让与购买的一系列活动。广义的劳动力市场是指许许多多的狭义的劳动力市场综合而成的劳动力市场体系。(名词解释) 2.劳动力的特点和本质:(多选) 1)劳动力是指人的劳动能力; 2)劳动力存在于活的人体之中; 3)劳动力是体力和脑力的总和。 3.货币工资也称为名义工资,它是以货币数量表示的工资。(单选) 4.实际工资:是劳动者得到的货币工资实际能够购买到的生活资料和服务(包括房租、水电、交通、教育等各项支出)的数量。(名词解释) 5.劳动报酬包括货币报酬和非货币报酬。劳动报酬即货币工资,非货币报酬即以各类实物支付的福利。 6.劳动力市场的特征: 1)劳动力市场的一般共性:市场性、开放性、竞争性、层次性、规范性。(多选) 2)劳动力市场的特性:(简答题) ①劳动力市场的交易关系是契约关系; ②劳动力市场交易受大量非价格因素的影响; ③劳动力市场交易主体地位不对等; ④劳动力市场交易主体呈现出巨大的差异性。 7.劳动力市场的构成要素:主体要素、价格要素、基础要素、保障要素、调控要素。(多选) 8.企业内部劳动力市场:是买方和卖方在企业内的职位空缺中彼此搜寻的劳动力市场形式。(名词解释) 9.内部劳动力市场有三个基本特征:(简答题) (1)有高度的组织与管理。 (2)把特权地位给予已经聘用的人而不是给外部人。 (3)工资常常高于当地平均工资水平,规则与程序受外部劳动力市场条件的影响相对较少。 10.按照劳动力交易的社会条件划分:一级劳动力市场与次级劳动力市场。(多选) 11.劳动力市场的功能:资源配置、激励鞭策、经济促进、信息传递、窗口导向。(简答题) 12.劳动力市场的基本运行机制: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供求机制、竞争机制、价格机制所组成。 13.工资机制:是劳动力市场竞争过程中的重要自我制衡机制,它反映在工资变动与供求变动之间相互制约的有机联系和运动。(名词) 14.非经济性因素对劳动力市场运行的影响?(简答题) 答:劳动力市场的非经济性因素包括组织性因素和社会性因素,它们通过改变供求双方的对比状态和工资价格的水平等经济要素,间接地对劳动力市场运行产生影响。 1)组织性因素是指政府、工会以及大型企业等各类组织。(多选) 2)社会性因素是指家庭背景、所属阶层、文化、歧视和风俗等。(多选) 社会性因素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表现为影响劳动力市场的人员构成。另一方面表现为影响劳动力的供求与工资。 15.劳动力市场运行存在的障碍(论述题) 1)劳动力市场自身的不稳定。具体体现在:一方面,企业生产经营最重要的目标就是增加利润,在其他条件给定的情况下,只要降低劳动力费用,就会使利润相应增加,两者是此消彼长的关系。因此,企业有尽可能降低人工费用,特别是降低工资的动机。而另一方面,作为劳动者,其他条件不变,工资越高,其得到的效用就相应增加,因此,劳动者存在着获得高工资的动机。 2)劳动力市场的障碍和缺陷。具体体现在: ◆信息障碍:是指由于信息缺陷和信息偏误,劳动力市场不能达成互惠交易。劳动者缺乏必要的信息,会出现职业选择面过 窄、选择不当,甚至不能就业的问题;企业缺乏必要的信息,也难于把合适的人配备到工作岗位上。 ◆市场缺陷:是指由于有效需求不足、工资刚性等市场自身的缺陷,或者交易参与主体由于观念或习惯的干扰,劳动力市场 不能达到均衡最优。 ◆制度障碍:是指劳动力市场的某些惯例、政策法规、体制安排给劳动力市场的运行机制造成了阻碍。

2012年01月全国自考《劳动关系学》试卷及答案

全国2012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劳动关系学》试题及答案 课程代码:03325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影响劳动关系结果的能力叫做( C )P8 A.合作B.冲突 C.力量D.权力 2.世界银行发展报告显示,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收入差距逐步拉大。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的成果被少数人所有,雇主变得越来越富,而劳动者却度日维艰,愤恨也随之产生。从冲突与合作原理来看,这一状况的背景根源是( A )P21 A.广泛的社会不平等B.劳动力市场状况 C.工作场所不公平D.工作本身的属性 3.持“雇员与企业利益基本一致,劳资之间冲突的原因,在于雇员认为自己始终处于被管理的从属地位,管理与服从的关系是雇员产生不满的根源”此种观点的是( B )P40 A.新保守派B.管理主义学派 C.正统多元论学派D.激进学派 4.主张经理通过与下属共享信息、有意识地克服工作的表面性以及处理好对组织施加影响的各种力量的关系,来提高工作效率的是( B)P73 A.经验主义学派B.经理角色学派 C.权变理论学派D.管理学派 5.下列选项中,属于成熟劳动关系特点的是( A)P75 A.劳资矛盾趋于缓和B.冲突和斗争分散 C.政府不干涉D.集体谈判制度建立 6.在雇主角色理论中,强调组织内部的职权结构的理论是( B )P92 A.新古典经济理论B.权变管理理论 C.劳动过程理论D.利益相关者理论 7.下列选项中按管理理念划分的管理模式是( D)P98 A.独裁型B.权威型 C.自主型D.合作型 8.20世纪70年代由工程师米切尔·法因提出的促进劳资合作的具体策略是( C )P125 A.斯坎隆计划B.拉克计划 C.集体收益分享计划D.工作生活质量计划 9.以劳动者完成一定劳动定额为标准的工作时间被称为( A )P187 A.计件工作时间B.弹性工作日

2007年7月自学考试 劳动力市场学试卷和答案

2007年7月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劳动力市场学试卷 (课程代码8138)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工资按分为货币工资与实际工资。( A ) A.表现形式 B.分配形式 C.运用方式 D.性质 2.劳动力市场的交易是劳动者在一定时期内有偿转让劳动力的( A ) A.使用权 B.所有权 C.转让权 D.处置权 3.在工资率不变的情况下,劳动力需求由于其他因素的变化而引起的变动是( D ) A.劳动务需求量的变动 B.劳动力供给的变动 C.劳动力代给量的变动 D.劳动力需求的变动 4.劳动力成本占总成本的比例越大,则劳动力需求的弹性( C ) A.为0 B.越小 C.越大 D.不变 5.一肌情况下,一个人的时间密集型闲暇消费活动主要发生在早年和晚年,而在工资率较高的中年阶段,人们往往会把较多的时间用在有报酬的工作上,这种现象是( D ) A.附加的工人效应 B.灰心丧气的工人效应 C.劳动力供给的条件反应 D.劳动力供给的生命周期 6.下列关于垄断条件下的劳动力市场均衡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 A.只存在买方垄断的条件下,劳动力市场会出现短缺的劳动力 B.双边垄断条件下,垄断的工资率和就业量都会大大低于竞争性市场 C.只存在卖方垄断的条件下,可以降低劳动力的雇佣量以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 D.只存在卖方垄断的条件下,可以降低劳动力价格以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 7.在劳动力流动的理论模型中,把经济发展过程的农业劳动力转移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的是( B ) A.二元经济结构模型 B.拉尼斯——费景汉模型 C.托达罗模型 D.哈利斯对托达罗模型的修订 8.劳动力流动的原因很多,但是其中最重要最直接的因素是( B ) A.年龄因素 B.经济因素 C.地域因素 D.爱好因素 9.在所有阻碍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流动的因素中最为基本的制度约束是( A ) A.户籍制度 B.地方性就业政策 C.城市福利制度 D.社会保障制度 10.财政政策是国家通过选择,对经济进行干预,以实现特定的经济目标。( D ) A.政府的收入水平 B.政府的转移收入水平 C.政府的支出水平 D.政府的收入和支出水平 11.在条件下,厂商利润最大化的劳动安全水平与社会最优的保护水平相同。( C ) A.政府监督 B.信息不完备 C.信息完备 D.工会监督 12.就业对劳动者个人而言,最基本的功能是( B ) A.自我价值实现 B.生活保障功能 C.养家糊口 D.服务社会 13.在解决弱势群体总是的过程中( A ) A.政府是主导性的力量 B.个人是主导性的力量 C.家庭是主导性的力量 D.社会是主导性的力量 14.农村中人民公社的解体和农民流动自由度的提高形成了农村中的贫困阶层和农民群体。所有这些造就了弱热群体的( C ) A.同一性 B.异质性 C.同质性 D.单一性 15. 是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部分,其所占用的资金与社会救济和社会福利相比居于首位( A ) A.社会保险 B.养老保险 C.失业保险 D.医疗保险 16.80年代初,在我国作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雏形应运而生的是( C ) A.职业介绍所 B.职业培训机构 C.劳动服务公司 D.政府就业部门 17.凯恩斯认为解决失业问题最主要的政策手段是( D ) A.货币政策 B.减少政府对劳动力市场的干预 C.提高工资弹性 D.财政政策 18.凯恩斯认为在一国的国民经济中,任何一个时期都有一个唯一决定性的就业量,这一就业量是由( B ) A.产品市场的均衡决定的 B.总供给和总需求均衡决定的 C.劳动力市场的均衡决定的 D.单一市场均衡决定的 19.新古典综合派认为工资对劳动力市场的调节是( C ) A.滞后的 B.缓慢的 C.迅速的.及时的 D.表现为一种粘性特征

劳动力市场复习资料-自学考试

劳动力市场复习资料 第一章 名词解释: 1、劳动力市场: 劳动力市场是通过劳动力供求双方自愿进行劳动力使用权转让和购买活动的总和。 2、劳动就业: 劳动就业是指达到法定劳动年龄、具有劳动能力的劳动者,运用生产资料依法从事某种社会劳动,并获得赖以为生的报酬收入或经营收入的经济活动。 3、实际工资: 实际工资是劳动者得到的货币工资实际能够购买到的生活资料和服务(包括房租、水电、交通、教育等各项支出)的数量。也即剔除了物价影响的名义工资就是实际工资。 简答题: 1、如何理解劳动力市场的含义? 劳动力市场是通过劳动力供求双方自愿进行劳动力使用权转让和购买活动的总和。其含义为: (1)、劳动力市场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2)、劳动力市场有有形和无形之分。 (3)、劳动力市场是劳动力商品的交换场所和空间。 (4)、劳动力市场的基本要素是价格。 (5)、劳动力市场运行机制受多种非市场因素的影响。 2、劳动力市场具有什么样的特征?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市场具有作为生产要素市场的一般特性,主要表现为以下五点:市场性、竞争性、开放性、层次性、规范性。由于劳动力要素的特殊性,劳动力市场还有自身的特性,表现在: (1)、劳动力市场的交易关系是契约关系。 (2)、劳动力市场交易受大量非价格因素的影响。 (3)、劳动力市场交易主体地位不对等。 (4)、劳动力市场交易主体呈现出巨大的差异性。 3、社会性因素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如何体现? 社会性因素是指家庭背景、所属阶层、文化、歧视和风俗等。社会性因素对劳动力市场的人员构成、劳动力供求状况和工资水平的产生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这些影响因素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表现为影响劳动力市场的人员构成,另一方面表现为影响劳动力的供求与工资。 另外,歧视也是影响劳动力市场配置的一个重要非经济因素,种族、性别、原有国籍、宗教等方面的差异都有可能引起工资差别,甚至职业差别。 论述题: 1、试论述劳动力市场的运行机制。 劳动力市场的运行机制是一般市场机制在劳动力这一特殊商品上的表现,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供求机制、竞争机制、价格机制所组成。 (1)、供求机制。 供给和需求是市场的基本要素,供求机制是供求双方矛盾运动的自身协调机制。完善的、原来意义上的供求机制,应该反映劳动力价格(工资)与供求关系的内在联系。一方面,供求关系影响工资。当劳动力供给超过社会需要时,工资会下降,反之亦然。另一方面,工资高低也反过来影响供求。 (2)、竞争机制。 竞争机制是劳动力市场上供求双方优胜劣汰的选择机制,它反映劳动力商品在交换过程中,供求双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