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离子 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离子 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离子 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离子 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初中化学

重难点有效突破

知识点梳理及重点题型巩固练习

离子

【学习目标】

1.初步了解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能画出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2.掌握离子的形成和离子的表示方法;认识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3.能根据粒子结构示意图判断粒子的种类;了解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及其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

【要点梳理】

要点一、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离子》一)

1.电子层

核外电子运动有自己的特点,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里,电子的能量是不相同的,能量低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较近的区域运动,能量高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较远的区域运动,科学家形象地将这些区域称为电子层。

核外电子是在不同的电子层内运动的,人们又把这种现象叫做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离原子核较近的第一层不超过2个电子,第二层不超过8个电子……最外层不超过8个电子。

2.原子结构示意图

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简明、方便地表示原子的结构(如下图所示)。小圈和圈内的数字表示原子核和核内质子数(即核电荷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面的数字表示该层的电子数。

【要点诠释】

1.在原子结构示意图中,每层最多容纳电子数为2n2个(n代表电子层数),即第一层不超过2个,第二层不超过8个,第三层不超过18个;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只有1个电子层时,最多可容纳2个电子)。

2.把原子最外电子层有8个电子(只有一个电子层的具有2个电子)的结构,称为相对稳定结构。稀有气体元素,如氖、氩等,它们的最外层电子都是8个(氦为2个),属于相对稳定结构(不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有通过得失电子或共用电子,趋向达到相对稳定结构。

3.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

要点二、离子(《离子》)

1.概念: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叫离子,如Na+、-

SO等。

OH、-24

2.离子的分类:

3.离子的形成:阳离子原子阴离子

(1)阳离子:金属元素的原子易失去最外层电子,使原子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荷比原子核带的正电荷少,原子带上正电荷,变成了阳离子。(阳离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阴离子: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易得到电子,使原子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荷比原子核带的正电荷多,原子带上负电荷,变成了阴离子。(阴离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4.离子符号及其意义(数字“2”的意义):

【要点诠释】

1.原子得失电子变成离子,元素的种类、质子数、相对原子质量都不变。

2.离子和原子的比较:

要点三、化合物的形成过程(以钠与氯气反应生成NaCl为例)

【要点诠释】

分子、原子、离子三者的关系:

【典型例题】

类型一、考查核外电子的排布和离子的形成

【答案】D

【解析】

A、钠原子失去最外层的1个电子形成钠离子,则钠原子和钠离子的核外电子数不同,故A选项说法错误;

B、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最外层电子数,钠原子失去最外层的1个电子后变为钠离子,最外层电子数发生了改变,钠原子和钠离子的化学性质不同,故B选项说法错误;

C、钠原子失去最外层的1个电子形成钠离子,电子的质量很小,可以忽略不计,故C选项说法错误;

D、钠原子失去最外层的1个电子形成钠离子,质子数、中子数不变,它们的质子数和中子数都相同,故D选项说法正确。

【总结升华】掌握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因素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阳离子的是()

【答案】B

【解析】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总数;在阳离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总数;在阴离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总数。分析图示知:A为氧原子;B为镁离子,是阳离子;C为氖原子;D为氟离子,是阴离子。

【总结升华】根据粒子结构示意图判断粒子是原子、阳离子还是阴离子。

3. 下图中的①、②分别是氟元素、钙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A、B、C、D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请你回答:

(1)氟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钙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2)D图所示是一种原子,则X= ;

(3)A、B、C、D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填序号);

(4)A粒子的化学性质与B、C、D中哪一种粒子的化学性质相似(填序号)。

【答案】(1)19.00 20 (2) 8 (3) B C (4) B

【解析】(1)在元素周期表的每一格中给出了一种元素的以下信息:左上角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即核内质子数),右上角符号表示元素符号,中间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正下方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

(2)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根据2+8+X=18,可知X=8。

(3)质子数相同的原子或离子属于同种元素。

(4)最外层电子数主要决定微粒的化学性质,B与A最外层电子数相同,都是7个电子,二者的化学性质相似。

【总结升华】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最外层电子数决定粒子的化学性质;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

举一反三:

【变式1】写出下列粒子的化学符号:

(1)镁离子;(2)2个氧原子;

(3)两个氢离子;(4)2个亚铁离子。

【答案】(1)Mg2+ (2) 2O (3)2 H+(4)2 Fe2+

【变式2】(2014?云南中考)如图是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原子的质子数为12

B.该原子的核外有三个电子层

C.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2

D.该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2个电子

【答案】D

类型二、考查分子、原子、离子之间的关系

4.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分子、原子、离子都能构成物质

B.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原子的种类、数目均不改变

C.水是由氢、氧两种原子直接构成的

D.物质的热胀冷缩现象是分子间隔的大小随温度而改变的缘故

【答案】C

【解析】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不是由氢氧两种原子直接构成的。

【总结升华】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都可以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在化学变化中,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都不改变。

举一反三:

【变式1】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下列物质中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A.铜 B.氧气 C.氯化钠 D.二氧化碳

【答案】A

【解析】铜是由铜原子构成的;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

【变式2】科学研究证明,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请用原子、分子或离子填空:

(1)铁是由构成的;

(2)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氮气是由构成的;

(3)调味用的氯化钠是由构成的。

【答案】(1)原子(2)分子(3)离子

初中化学必背知识点

初中化学必背知识点 一、化学用语 1、常见元素及原子团的名称和符号 非金属: O氧 H氢 N氮 Cl氯 C碳 P磷 S硫 金属: K钾 Ca钙 Na钠 Mg镁 Al铝 Zn锌 Fe铁 Cu铜 Hg汞 Ag银 Mn锰 Ba钡 原子团(根):氢氧根硝酸根碳酸根硫酸根磷酸根铵根 OH- NO3- CO32- SO4 2- PO43- NH4+ 2、化合价口诀 > (1) 常见元素化合价口诀: 钾钠银氢正一价;氟氯溴碘负一价;钙镁钡锌正二价;铜一二铁二三 铝三硅四氧负二二四六硫二四碳 (2) 常见原子团(根)化学价口诀: 一价硝酸氢氧根;二价硫酸碳酸根;三价常见磷酸根;通常负价除铵根。 : (1)实验室制取氧气一: 2KMnO4===K2MnO4+MnO2+O2↑ (2)实验室制取氧气二: 2H2O2 ===2H2O+O2↑ (3) 实验室制取氧气三: 2KClO3===2KCl+3O2↑ (4)实验室制法CO2: CaCO3+2HCl==CaCl2+H2O+CO2↑ (5)实验室制取氢气: Zn+H2SO4==ZnSO4+H2↑ (6)电解水制取氢气: 2H2O===2H2↑+O2↑ (7)湿法炼铜术(铁置换出铜):Fe+CuSO4==FeSO4+Cu (8)炼铁原理: 3CO+Fe2O3===2Fe+3CO2 ( (9)生灰水[Ca(OH)2 ]的制取方法:CaO+H2O==Ca(OH)2 (10)生石灰(氧化钙)制取方法:CaCO3 ===CaO+CO2↑ 二.金属活动性顺序: 金属活动性由强至弱:K Ca Na Mg Al ,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按5个一句顺序背诵)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 三、常见物质的颜色、状态 1、白色固体:MgO、P2O5、CaO、 NaOH、Ca(OH) 2、KClO 3、KCl、Na2CO3、NaCl、无水CuSO4; 铁、镁为银白色(汞为银白色液态),除了有颜色的固体,其他固体一般为白色。 2、黑色固体:炭粉、铁粉、CuO、MnO2、Fe3O4▲KMnO4为紫黑色 3、红色固体:Cu、Fe2O3、HgO、红磷▲硫磺:淡黄色 4、溶液的颜色: 含Cu2+的溶液呈蓝色(如CuSO4溶液);含Fe2+的溶液呈浅绿色(如FeCl2溶液);含Fe3+的溶液呈

中考必背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 1、常见元素、原子图化合价口诀 正一氢锂钠钾银铵根;负一氟氯溴碘氢氧根;二价氧钙镁钡锌;三铝四硅五价磷;二三铁、二四碳,二四六硫都齐全;锰有二四六和七,铜汞二价最常见,单质为0永不变;酸根负,一价硝酸根,二价硫酸碳酸根,三价就是磷酸根。 一些常见元素、原子团(根)的化合价 2、初中常见物质的化学式

) 白色沉淀:CaCO3、BaCO3、Mg(OH)2、Al(OH)3、Zn(OH)2、AgCl、BaSO4(其中仅BaSO4、AgCl是不溶于HNO3的白色沉淀)微溶于水:Ca(OH)2、CaSO4、Ag2SO4 3、物质的学名、俗名及化学式 (1)金刚石、石墨:C (2)水银、汞:Hg (3)生石灰、氧化钙:CaO (4)干冰(固体二氧化碳):CO2 (5))盐酸、氢氯酸:HCl (6)亚硫酸:H2SO3 S (7)氢硫酸:H 2 (8)熟石灰、消石灰:Ca(OH)2 (9)苛性钠、火碱、烧碱:NaOH (10)纯碱、苏打:Na2CO3碳酸钠晶体、纯碱晶体:Na2CO3?10H2O (11)碳酸氢钠、酸式碳酸钠、小苏打:NaHCO3 (12)胆矾、蓝矾、硫酸铜晶体:CuSO4?5H2O (13)铜绿、孔雀石:Cu2(OH)2CO3(分解生成三种氧化物的物质) (14)甲醇(有毒、误食造成失明甚至死亡):CH3OH (15)酒精、乙醇:C2H5OH (16)醋酸、乙酸(具有酸的通性)CH3COOH(CH3COO—醋酸根离子) (17)氨气:NH3(碱性气体) (18)氨水、一水合氨:NH3?H2O(为常见的碱,具有碱的通性,是一种不含金 属离子的碱) (19)亚硝酸钠:NaNO2 (工业用盐、有毒) 4、常见物质的颜色 (1)固体物质颜色 A 、白色固体:氧化钙、氢氧化钙、碳酸钠、碳酸钙、氢氧化钠、五 氧化二磷、白磷、氧化镁、氯酸钾、氯化钾、氯化钠、 B、黄色固体:硫粉(S) C、红色固体:红磷(P)、氧化铁、铜(Cu)、氧化汞(HgO) .5H2O D、蓝色固体:胆矾CuSO 4 E、黑色固体:木炭、石墨、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铁粉、 F 、绿色固体:碱式碳酸铜Cu2(OH)2CO3、锰酸钾K2MnO4 G、紫黑色固体:高锰酸钾 H、无色固体:冰,干冰,金刚石 I 、银白色固体:银、铁、镁、铝、锌等金属。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归 纳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化学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一、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颜色 (一)、固体的颜色 1、红色固体:铜,氧化铁 2、绿色固体:碱式碳酸铜 3、蓝色固体:氢氧化铜,硫酸铜晶体 4、紫黑色固体:高锰酸钾 5、淡黄色固体:硫磺 6、无色固体:冰,干冰,金刚石 7、银白色固体:银,铁,镁,铝,汞等金属 8、黑色固体:铁粉,木炭,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碳黑,活性炭) 9、红褐色固体:氢氧化铁 10、白色固体:氯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钙,氧化钙,硫酸铜,五氧化二磷,氧化镁 (二)、液体的颜色 11、无色液体:水,双氧水 12、蓝色溶液:硫酸铜溶液,氯化铜溶液,硝酸铜溶液 13、浅绿色溶液:硫酸亚铁溶液,氯化亚铁溶液,硝酸亚铁溶液 14、黄色溶液:硫酸铁溶液,氯化铁溶液,硝酸铁溶液 15、紫红色溶液:高锰酸钾溶液 16、紫色溶液:石蕊溶液 (三)、气体的颜色 17、红棕色气体:二氧化氮 18、黄绿色气体:氯气 19、无色气体:氧气,氮气,氢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氢气体等大多数气体。 二、初中化学之三 1、我国古代三大化学工艺:造纸,制火药,烧瓷器。 2、氧化反应的三种类型:爆炸,燃烧,缓慢氧化。 3、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离子。 4、不带电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中子。 5、物质组成与构成的三种说法: (1)、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2)、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 (3)、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6、构成原子的三种微粒:质子,中子,电子。 7、造成水污染的三种原因: (1)工业“三废”任意排放, (2)生活污水任意排放 (3)农药化肥任意施放 8、收集气体的三种方法:排水法(不容于水的气体),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向下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 9、质量守恒定律的三个不改变:原子种类不变,原子数目不变,原子质量不变。 10、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三种方法:增加溶质,减少溶剂,改变温度(升高或降低)。 11、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的三个条件:生成水、气体或者沉淀 12、三大化学肥料:N、P、K

初中化学重点难点知识点总结(精简版)

初中化学重难点 单质 化合物 氧化物 酸 碱 盐

2 Fe2+Fe(NO3)2硝酸亚铁FeCl2氯化亚铁FeSO4硫酸亚铁FeCO3碳酸亚铁Fe3+Fe(NO3)3硝酸铁FeCl3氯化铁Fe2(SO4)3硫酸铁 Cu(NO3) 硝酸铜CuCl2氯化铜CuSO4硫酸铜 Cu2+ 2 Ag+AgNO3硝酸银AgCl 氯化银Ag2SO4硫酸银Ag2CO3碳酸银 高锰酸钾KMnO4氯酸钾KClO3锰酸钾K2MnO4 碳酸氢钙Ca(HCO3)2硫酸铜晶体CuSO4·5H2O 碳酸钠晶体Na2CO3·10H2O 碳酸氢铵NH4HCO3磷酸钙Ca3(PO4)2磷酸二氢钙Ca(H2PO4)2碳酸氢钠NaHCO3亚硝酸钠NaNO2磷酸二氢铵NH4H2PO4 磷酸氢二铵(NH4)2HPO4羟基磷酸钙Ca10(PO4)6(OH)2 有机物 甲烷CH4乙醇(酒精)C2H5OH 乙酸(醋酸)CH3COOH 淀粉(C6H10O5)n 葡萄糖C6H12O6蔗糖C12H22O11尿素CO(NH2)2 其他:氨气NH3 常见物质的俗名 名称俗名化学式名称俗名化学式 碳酸钠苏打、纯碱Na2CO3氧化钙生石灰CaO 碳酸钠晶体天然碱、石碱、口碱Na2CO3·10H2 固体二氧化碳干冰CO2 O 碳酸氢钠小苏打NaHCO 一氧化碳和氢气水煤气CO和H2 氢氧化钠烧碱、火碱、苛性钠NaOH 硫酸铜晶体胆矾、蓝矾CuSO4·5H2O 氢氧化钙熟石灰Ca(OH)2甲烷沼气CH4 常见的化学方程式 化合反应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白烟:4P+5O 2P2O5 2 白磷自燃:4P+5O2=2P2O5 ●木炭充分燃烧:C+O CO2 2 ●木炭不充分燃烧:2C+O 2CO 2 ●硫在空气(氧气)中燃烧:S+O SO2 2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3Fe+2O Fe3O4 2 ●铝在氧气中燃烧:4Al+3O 2Al2O3 2 铝不易生锈的原因:4Al+3O2=2Al2O3 ●镁在空气中燃烧:2Mg+O 2MgO 2 ●铜在空气中加热:2Cu+O 2CuO 2

人教版初三化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一、碳的几种单质 1、金刚石(C)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可用于制钻石、刻划玻璃、钻探机的钻头等。 2、石墨(C)是最软的矿物之一(质软),有优良的导电性,润滑性。可用于制 铅笔芯、干电池的电极、润滑剂等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不同。 CO和CO 2 的化学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分子的构成不 同。 3、无定形碳:由石墨的微小晶体和少量杂质构成.主要有: 焦炭,木炭,活性炭,炭黑等. 活性炭、木炭具有强烈的吸附性,焦炭用于冶铁金属。 二、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单质碳的物理性质各异,而各种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却相同 1、常温下的稳定性强 2、可燃性: 完全燃烧(氧气充足),生成CO 2: C+O 2 点燃CO 2 不完全燃烧(氧气不充足),生成CO:2C+O 2 点燃2CO 3、还原性:C+2CuO 高温 2Cu+CO 2 ↑ 现象:黑色粉末逐渐变成红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应用:冶金工业 2Fe 2O 3 +3C 高温 4Fe+3CO 2 ↑ 三、二氧化碳的制法 1、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原理、装置、检验) (1)发生装置:由反应物状态及反应条件决定: (A) (B) (C) (D) 反应物是固体,需加热,制气体时则用(A)装置。 反应物是固体与液体,不需要加热,制气体时则用(B)(C)(D)装置。(2)收集方法:气体的密度及溶解性决定: (A) (B) (C) 排水法:气体难溶于水(A) 向上排空气法:气体密度比空气大 (B) 向下排空气法:气体密度比空气小 (C) CO只能用排水法(有毒,密度与空气相近,不能用排空气法) CO 2 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要溶于水、跟水反应,不能用排水法) 2、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1)原理: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CaCO 3+2HCl==CaCl 2 +H 2 O+CO 2 ↑ 2) 发生装置:左图 3)气体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填空

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4、蜡烛燃烧实验() (1)火焰:、(最明亮)、(温度最高) (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现象:;结论: (3)检验产物 H2O: CO2: (4)熄灭后:有白烟(为),点燃白烟,蜡烛复燃。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一)用于加热的仪器--、烧瓶、、 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燃烧匙 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垫—受热均匀) 不可加热的仪器——、、 (二)测容器--量筒 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 注意点:(1)先调整零点 (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 (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一般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的纸,在纸上称量。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加盖的(如小烧杯、表面皿)中称量。 (4)砝码用镊子夹取。添加砝码时,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后加质量小的砝码(先大后小) (5)称量结束后,应使游码归零。砝码放回砝码盒。 (四)加热器皿--酒精灯 (1)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三不”:①不可向;②用火柴从侧面点燃酒精灯,不可用;③熄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熄,。 (2)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可超过酒精灯容积的也不应少于1/4。 (3)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层,。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物体。 (4)如果酒精灯在燃烧时不慎翻倒,酒精在实验台上燃烧时,应及时用沙子盖灭或用湿抹布扑灭火焰,不能用水冲。 (五)夹持器--铁夹、试管夹 铁夹夹持试管的位置应在试管口近处。试管夹的长柄,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上。 试管夹夹持试管时,应将试管夹从;夹持部位在距试管口近1/3处;用手拿住 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一)药品的取用 1、药品的存放: 一般固体药品放在瓶中,液体药品放在中(少量的液体药品可放在), 2、药品取用的总原则 ①取用量:按实验所需取用药品。如没有说明用量,应取最少量,固体以液体以为宜。 多取的试剂不可放回原瓶,也不可乱丢,更不能带出实验室,应放在。 ②“三不”:任何药品不能用、、或直接用(如需嗅闻气体的气味,应) 3、固体药品的取用 ①粉末状及小粒状药品:用或②块状及条状药品:用夹取 4、液体药品的取用 ①液体试剂的倾注法: 取下瓶盖,在桌上,(以免药品被污染)。标签应(以免残留液流下而腐蚀标签)。拿起试剂瓶,将瓶口,缓缓地注入试剂,倾注完毕,盖上瓶盖,标签向外,放回原处。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初中化学知识点全面总结 (完整版) 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 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 (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 ①四特点P6(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 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 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2)比较各火焰 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 外焰温度最高(3)检验产物 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 杯内有水雾 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 (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说 明石蜡蒸气燃烧。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 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

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装点移—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大写 a.书写方法: b.意义注意:*有些元素符号还可表示一种单质如Fe.He .C .Si *在元素符号前加上数字后只能有微观意义,没有宏观意义,如3O:只表示3个氧原子 c.有关元素周期表 *发现:门捷列夫 *排列依据 *注:原子序数=质子数d.分类 e.元素之最:地壳:O.Si.Al.Fe 细胞:O. C.H 3.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1)表示方法及意义:如 Fe3+ :一个铁离子带3个单位正电荷(2)离子结构示意图的认识注意:与原子示意图的区别:质子数=电子数则为原子结构示意图 *原子数≠电子数为离子结构示意图(3)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粒子的种类原子离子阳离子阴离子区别粒子结构质子数=电子数质子数>电子数质子数<电子数粒子电性不显电性显正电性显负电性符号用元素符号表示用阳离子符号表示用阴离子符号表示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归纳(上下册全)71675

第九单元溶液 课题一、溶液的形成 一、溶液: 1、溶液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 做溶液。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可以是一种或几种,可以是固、液、气三态。 溶剂:能溶解其它物质的物质。只能是一种,可以是固、液、气三态。 2、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性、稳定性的混合物。 均一性:指溶液各部分的性质、组成完全相同,外观表现为透明、澄清、颜色一致。 稳定性:指外界条件不变时,溶液不论放置多久,溶质与溶剂都不会分层。 3、溶液的组成:由溶质和溶剂组成。 注意:(1)溶液不一定无色,如CuSO4为蓝色FeSO4为浅绿色Fe2(SO4)3为黄色(2)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水是最常用的溶剂。 (3)溶液的质量= 溶质的质量+ 溶剂的质量;溶液的体积≠溶质的体积+ 溶剂的体积。 (4)溶液的名称:溶质的溶剂溶液(如:碘酒——碘的酒精溶液)。 4、、溶质和溶剂的判断: (1)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液体为溶剂,固体、气体是溶质。 (2)液体溶于液体:有水,水为溶剂,其它为溶质;无水,量多的为溶剂,量少的为溶质。 (3)根据名称:溶液的名称一般为溶质的溶剂溶液,即溶质在前,溶剂在后。 (4)如果物质在溶解时发生了化学变化,那么在形成的溶液中,溶质是反应后生成的能溶解的物质。 二、乳浊液与乳化: 1、乳浊液:指小液滴分散在水中形成的不均匀、不稳定的混合物。 2、常用的乳化剂: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 三、物质溶解时的热效应: (1)溶解吸热:如NH4NO3溶解。 (2)溶解放热:如NaOH溶解、浓H2SO4溶解。 (3)溶解没有明显热现象:如NaCl溶解。 课题二、溶解度 一、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1、概念: 饱和溶液:指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的溶液。 不饱和溶液:指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还能继续溶解时

初中化学必背知识点(专题复习)

初中化学必背知识点一、化学用语 1、化合价口诀 (1) 常见元素化合价口诀: 一价氢氯钾钠银;二价氧钙钡镁锌;三铝四硅五价磷; 铜汞一二铁二三;二、四、六硫四价碳;许多元素有变价,条件不同价不同。 (2) 常见原子团(根)化学价口诀: 一价硝酸氢氧根;二价硫酸碳酸根;三价常见磷酸根;通常负价除铵根。 二.金属活动性顺序: 金属活动性由强至弱:K Ca Na Mg Al ,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按5个一句顺序背诵)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三、常见物质的颜色、状态 2.溶液中离子的颜色 4.(1)具有刺激性气体的气体: NH3(氨气)、SO2、HCl(皆为无色) (2)无色无味的气体:O2、H2、N2、CO2、CH4、CO(剧毒)、空气、稀有气体 ▲注意: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盐酸、硝酸、醋酸(即醋);氨水;酒精为有特殊气体的液体。 四、一些物质的特性及用途: 可燃性的气体:H2、CO、CH4 (甲烷) 都可做燃料,点燃前都要验纯,与空气混合点燃会爆炸。

还原性的物质:C、H2、CO 都可用来冶炼金属,将金属氧化物还原成金属单质。 具有氧化性的物质:O2,CO2 助燃性物质:O2 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或使燃着木条燃烧更旺。 有毒的气体:CO,能与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中毒,煤气中毒就是指CO中毒。 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气体:只有CO2 最轻气体:H2也是唯一燃烧无污染的气体燃料 干冰(CO2固体):用于人工降雨,致冷剂;CO2气体:用于灭火,做温室肥料,制汽水等 盐酸(HCl):用于除铁锈,是胃酸的主要成份,浓盐酸有挥发性(挥发出HCl气体) 石灰石(CaCO3):建筑材料,制水泥、高温煅烧制CaO; 生石灰CaO:易与水反应并放热,做食品干燥剂,可用来制取Ca(OH)2。 熟石灰Ca(OH)2:用于改良酸性土壤,配制波尔多液,与Na2CO3反应制取NaOH 五、化学与社会相关常识。 三大化石燃料:煤(固)、石油(液)、天然气(气) 六大营养物质:糖类(主要供能物质,如:米、面、蔗糖、葡萄糖等)、 油脂、蛋白质(鱼、肉、蛋、奶、豆)、维生素(蔬菜、水果)、水、无机盐 缺乏某些元素导致的疾病:缺钙:骨质疏松症(老年人)、佝偻病(儿童);缺铁:贫血缺碘:甲状腺肿大(大脖子病)缺维生素A:夜盲症;缺维生素C:坏血病 合金:生铁和钢都是铁的合金,区别是含碳量不同,钢含碳量低,黄铜是Cu-Zn合金 铁生锈条件:铁同时与空气(主要是O2)和水接触 防锈方法是:保持铁制品表面干燥和洁净,并在金属表面形成保护膜(涂油漆、涂油、镀其它金属等)。 可燃物燃烧条件:⑴是可燃物;⑵与空气(或O2)接触⑶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 灭火的方法:⑴隔离可燃物,如建立隔离带、釜底抽薪;⑵隔绝空气(或O2),如用湿布、灯帽、土盖灭火焰,用 CO2灭火⑶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着火点以下,如用水灭火。 环境污染名词: 酸雨:主要由SO2、NO2造成,酸雨危害是使河流、土壤酸化,建筑物、金属被腐蚀。 臭氧层空洞:臭氧能吸收紫外线,由于臭氧被氟里昂等破坏而形成 温室效应:空气中CO2排放过多引起全球气温上升 白色污染:塑料随意丢弃,不易被降解而造成的污染。 空气质量日报:污染物主要指标是:总悬浮颗粒、SO2、氮氧化物(如NO2) 六、基本反应类型 化合反应:A+B→AB多变一例:C+ O2== CO2 CaO+H2O===Ca(OH)2 分解反应:AB→A+B一变多例:2H2O===2H2↑+O2↑ H2CO3==CO2↑ + H2O 置换反应:A+BC→AC+B单换单例:Fe+CuSO4==FeSO4+Cu H2+CuO==Cu+ H2O 七、化学之最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元素。 3、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氮气。 4、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 5、最简单的有机物是甲烷(CH4)。 6、人体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钙元素。 7、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 8、相同条件下密度最小的气体是氢气。 9、导电性最强的金属是银。 10、相对原子质量最小的原子是氢。 11、熔点最低的金属是汞。 12、地壳中、人体中、海水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为氧元素。 13、组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是碳元素。14、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广泛的金属是铁。 八、气体的鉴别 (1)O2与其它任何一种气体:用带火星的木条鉴别,能复燃的是O2 (2)CO2与其它任何一种气体:用澄清石灰水鉴别,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是CO2 (3)空气、O2、CO2、N2、H2等多种气体:先用燃着的木条,再用澄清石灰水鉴别 (4)H2、CO、CH4三种可燃性气体:先点燃在火焰上罩干冷烧杯,后往烧杯中倒少许澄清石灰水鉴别。 九、物质的除杂:(括号内是杂质) 1、CO(CO2):通过NaOH溶液吸收掉CO2气体方程式为:CO2+2NaOH=Na2CO3+H2O 2、CO2(CO):通过灼热的CuO除去CO气体(也可除去氢气)方程式为:CO+CuO = Cu+CO2 3、CO2(O2):通过灼热的铜网除去O2气体方程式为:2Cu+O2 = 2CuO 4、Cu(Fe):加入足量CuSO4溶液。方程式为:Fe+CuSO4=Cu+FeSO4 5、KCl(MnO2):先溶解,后过滤,再蒸发。(凡两种固体一种可溶,一种难溶均可用该法除杂) 6、CaO(CaCO3):高温煅烧方程式为:CaCO3==CaO+CO2↑ 十、初中化学中的“三”(熟悉即可) 1、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是:分子、原子、离子。 2、还原氧化铜常用的三种还原剂:氢气、一氧化碳、碳。 3、氢气作为燃料有三大优点:资源丰富、发热量高、燃烧后的产物是水不污染环境。 4、构成原子一般有三种微粒:质子、中子、电子。 5、溶液的特征有三个(1)均一性;(2)稳定性;(3)混合物。 6、收集气体一般有三种方法:排水法、向上排空法、向下排空法。 7、水污染的三个主要原因:(1)工业生产中的废渣、废气、废水;(2)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3) 农业生产中施用的农药、化肥随雨水流入河中。

初三下册化学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初三下册化学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初三下册化学知识点总结人教版篇一 酸、碱、盐的溶解性 1、常见盐与碱的溶解性: 钾(盐)、钠(盐)、铵盐全都溶,硝酸盐遇水影无踪。 硫酸盐不溶硫酸钡,氯化物不溶氯化银。 碳酸盐只溶钾(盐)、钠(盐)、铵(盐)。 碱类物质溶解性:只有(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氢氧化)钡溶。 2、八个常见的沉淀物:氯化银、硫酸钡碳酸银、碳酸钡、碳酸钙、氢氧化镁、氢氧化铜、氢氧化铁。 3、四微溶物: Ca(OH)2(石灰水注明“澄清”的原因)。 CaSO4(实验室制二氧化碳时不用稀硫酸的原因)。 Ag2SO4(鉴别SO42-和Cl-时,不用硝酸银的原因)。 MgCO3(碳酸根离子不能用于在溶液中除去镁离子的原因)。 4、三个不存在的物质:氢氧化银、碳酸铝、碳酸铁。 初三下册化学知识点总结人教版篇二 第四节爱护水资源 一、水资源现状

1.地球表面约71%被水覆盖着。但淡水只约占全球水储量的 2.53%,其中大部分还分 布在两极和高山的冰雪及永久冻土,难以利用;可利用的只约占其中的30.4%。 2.海水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水(H2O),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钠元素。 3.我国水资源的现状是分布不均,人均不足。 4.水资源紧张的原因:一方面人类生活、生产的用水量不断增加,另一方面未经处理 的废水、废物和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及农药、化肥的不合理施用等造成的水体污染,加剧了可利用水的减少,使原本已紧张的水资源更显短缺。 二、爱护水资源——一方面要节约用水,另一方面要防止水体污染 1.节约用水的一些具体措施: a)提高水的利用效率。 b)使用新技术,改革工艺和改变习惯。 c)污水处理之后,循环利用。 d)“一水多用”,如使用“中水”(生活污水处理后,达到一定水质标准的非饮用水)洗车、使用淘米水浇花等。 2.防止水体污染的一些具体措施: a)不使用含磷洗衣粉。 b)工业“三废”要进行综合利用和经处理后再排放。 c)农业上提倡使用农家肥,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 d)以预防为主,治理为辅。 初三下册化学知识点总结人教版篇三 1、溶液的判断:根据溶液的特征判断(均一性、稳定性)

(完整版)初三化学全册必背知识点(精华)

初中化学全册必背知识点 一、化学用语 1、常见元素及原子团的名称和符号 非金属: O氧 H氢 N氮 Cl氯 C碳 P磷 S硫 金属: K钾 Ca钙 Na钠 Mg镁 Al铝 Zn锌 Fe铁 Cu铜 Hg汞 Ag银 Mn锰 Ba钡 原子团(根):氢氧根硝酸根碳酸根硫酸根铵根 OH- NO3- CO32- SO4 2- NH4+ 2、(1) 常见元素化合价口诀:一价氯氢钾钠银,二价氧钙钡镁锌,二三铁二四碳,二四六硫都齐全;铜汞二 价最常见,三铝四硅五氮磷,单质零价要记清。 (2) 常见原子团(根)化学价口诀:负一硝酸氢氧根,负二硫酸碳酸根,正一价的是铵根。 4、必须熟记的制取物质的化学方程式 (1)实验室制取氧气一: 2KMnO4===K2MnO4+MnO2+O2↑ (2)实验室制取氧气二: 2H2O2 ===2H2O+O2↑ (3) 实验室制取氧气三: 2KClO3===2KCl+3O2↑ (4)实验室制法CO2: CaCO3+2HCl==CaCl2+H2O+CO2↑ (5)实验室制取氢气: Zn+H2SO4==ZnSO4+H2↑ Zn + 2HCl= ZnCl2 +H2↑ (6)电解水制取氢气: 2H2O===2H2↑+O2↑ (7)湿法炼铜术(铁置换出铜):Fe+CuSO4==FeSO4+Cu (Fe与盐、酸反应都生成的是+2价亚铁离子) (8)炼铁原理: 3CO+Fe2O3===2Fe+3CO2 (Fe2O3与酸反应生成的是+3价铁离子) (9)熟灰水[Ca(OH)2 ]的制取方法:CaO+H2O==Ca(OH)2 (10)生石灰(氧化钙)制取方法:CaCO3 ===CaO+CO2↑ 二.金属活动性顺序: 金属活动性由强至弱: K Ca Na Mg Al ,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 (按5个一句顺序背诵)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 三、常见物质的颜色、状态 1、黑色固体:炭粉、铁粉、CuO、MnO 2、Fe3O4 2、红色固体:Cu、Fe2O 3、红磷▲硫磺:淡黄色▲绿色:碱式碳酸铜(铜锈,俗称铜绿)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汇总(超详)

初中化学知识归纳总结(打印版) 一、基本概念: 1、化学变化: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 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3、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水溶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 5、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 6、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净物组成,各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 7、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8、原子:是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 9、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10、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11、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12、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13、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14、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值 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 质子数 + 中子数 (因为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 15、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16、离子: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17、原子的结构: 原子、离子的关系: 注:在离子里,核电荷数 = 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18、四种化学反应基本类型:(见文末具体总结) ①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 如:A + B = AB ②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 如:AB = A + B ③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起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如:A + BC = AC + B

初中化学必背知识点总结

初中化学必背知识点总结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 变化和性质的区别:性质中有“能”“可以”“容易”等字眼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 ①四特点(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 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 (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 (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 (3)检验产物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 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 (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 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 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一)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坩埚 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 (二)测容器--量筒 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读数时,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选择合适的量程:所测液体不能超过量程,也不能比量程太小为宜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注意点:(1)先调整零点(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一般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在纸上称量。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加盖的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中称量。 (4)砝码用镊子夹取。添加砝码时,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后加质量小的砝码(先大后小) (5)称量结束后,应使游码归零。砝码放回砝码盒。

初中化学必背重点知识归纳

初中化学必背重点知识归纳 初中化学必背重点知识归纳 1、化学变化: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 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3、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水溶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 5、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 6、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净物组成,各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 7、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8、原子:是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 9、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10、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11、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12、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13、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14、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值 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因为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 15、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16、离子: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17、原子的结构: 原子、离子的关系: 注:在离子里,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18、四种化学反应基本类型:(见文末具体总结) ①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 如:A+B=AB ②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 如:AB=A+B ③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起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如:A+BC=AC+B ④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如:AB+CD=AD+CB 19、还原反应:在反应中,含氧化合物的氧被夺去的.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 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化学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 缓慢氧化:进行得很慢的,甚至不容易察觉的氧化反应

九年级化学溶液知识点梳理

第九单元《溶液》知识点 一、溶液的形成 1、溶液 (1)溶液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叫做溶液 (2)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性、稳定性的混合物 注意:a、溶液不一定无色,如CuSO4为蓝色FeSO4为浅绿色Fe2(SO4)3为黄色 b、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水是最常用的溶剂 c、溶液的质量= 溶质的质量+ 溶剂的质量溶液的体积≠溶质的体积+ 溶剂的体积 d、溶液的名称:溶质的溶剂溶液(如:碘酒——碘的酒精溶液) 碘酒中溶质是碘,溶剂是酒精。盐酸溶质是HCl,石灰水溶质为Ca(OH)2,食盐水 溶质为NaCl,氧化钙溶于水溶质为Ca(OH)2,三氧化硫溶于水溶质为H2SO4,胆矾 CuSO4·5H2O溶于水溶质为CuSO4,医用酒精中溶质为C2H5OH。 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液体为溶剂 2、溶质和溶剂的判断有水,水为溶剂 液体溶于液体, 无水,量多的为溶剂 3,溶解时放热、吸热现象 溶解吸热:如NH4NO3溶解溶解放热:如NaOH溶解、浓H2SO4溶解 溶解没有明显热现象:如NaCl 4、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1)概念: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再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该溶质的溶液,叫做不饱和溶液。 (2)判断方法:看有无不溶物或继续加入该溶质,看能否溶解 (3)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 ①加水②升温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熟石灰的水溶液除外) ①增加溶质②降温③蒸发溶剂 饱和石灰水变成不饱和的石灰水的方法是:①加水②降温 对于同一种溶质的溶液来说,在同一温度下,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要浓。 注:①Ca(OH)2和气体等除外,它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②最可靠的方法是:加溶质、蒸发溶剂 (4)浓、稀溶液与饱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关系 ①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 ②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如饱和的石灰水溶液就是稀溶液 ③在一定温度时,同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要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 二、溶解度 1、固体的溶解度(1)溶解度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四要素:①条件:一定温度②标准:100g溶剂③状态:达到饱和④质量:单位:克 (2)溶解度的含义:20℃时NaCl的溶液度为36g含义: 在20℃时,在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6克NaCl 或在20℃时,NaCl在100克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36克 20℃时,易溶物质的溶解度为﹥10g,可溶物质的溶解度1g—10g, 微溶物质的溶解度为0.01g—1g,难溶物质的溶解度为﹤0.01g。 (3)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①溶质、溶剂的性质(种类)②温度 大多数固体物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如KNO3 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如NaCl 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如Ca(OH)2 (4)溶解度曲线 例:(1)t3℃时A的溶解度为80g (2)P点的的含义在该温度时,A和C的溶解度相同 (3)N点为t3℃时A的不饱和溶液,可通过加入A物质, 降温,蒸发溶剂的方法使它变为饱和 (4)t1℃时A、B、C、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C>B>A (5)从A溶液中获取A晶体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获取晶体。 (6)从A溶解度是80g 。 (7)t2℃时A、B、C的饱和溶液各W克,降温到t1℃ 会析出晶体的有A和 B 无晶体析出的有 C ,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小到大依次为A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梳理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梳理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第1章走进化学世界 第一节: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下列事实中,属于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A.普通玻璃属于易碎品B.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金刚石硬度大D.盛有水和植物油的试管振荡得到乳状浑浊液体 2.下列物质的用途是由其物理性质决定的是() A.氧气用于气焊 B.酒精用作燃料 C.金刚石用来裁玻璃D.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3.下列关于物质的性质或变化叙述正确的是() A.活性炭净水﹣化学性质 B.盐酸遇石蕊试液变红﹣物理性质 C.冰川融化﹣物理变化 D.工业上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氮气﹣化学变化 4.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碘酒作消毒剂 B.稀盐酸作除锈剂 C.生石灰作干燥剂D.活性炭作吸附剂 5.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CO用作燃料B.金刚石用来裁玻璃 C.铁粉用作食品保鲜吸氧剂D.氮气用作保护气 6.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铜丝作导线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C.天然气作燃料 D.金刚石用于切割玻璃 7.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由物理性质决定的是() A.铝用于制造铝箔B.镁粉用于制作照明弹 C.稀盐酸用于除锈D.液氧用作火箭助燃剂 9.下列利用空气某成分物理性质的是() A.氧气可以供给呼吸B.氮气可以制造化肥 C.干冰用于人工降雨D.稀有气体用作保护气

10.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熔沸点 B.溶解性C.可燃性D.导热性 11.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了该物质物理性质的是() A.石墨用于铅笔芯B.熟石灰用来改良酸性土壤 C.氧气用于医疗急救D.稀盐酸用于铁制品表面除锈 13.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树根“变”根雕B.玉石“变”印章 C.水果“变”果汁D.葡萄“变”美酒14.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雪糕融化B.汽油挥发 C.高粱酿酒 D.矿石粉碎 15.成语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下列成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聚沙成塔B.死灰复燃 C.破釜沉舟 D.滴水成冰 第二节:实验操作 (1)药品取用规则 ①三不原则 不能用手直接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a.取用较多量液体时直接倾倒 b.量取一定量液体时 仰视读数、俯视读数后果? 补充:天平使用:左物右码 正确放:物体重量=砝码+游码 放反了:物体重量=砝码–游码 b.取少量液体时直接滴加 c.物质的加热 ①给液体物质加热 补充:酒精灯使用注意事项哪几项? ②给固体物质加热 d.装置气密性的检查: 练习: 1、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2.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 3.某班同学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老师观察到了四个同学的如下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 4.化学实验要严格按操作要求进行,在横线上填写以下错误操作造成的后果。 (1)实验室用剩的药品放回原瓶。

中考化学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中考化学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 (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 ①四特点P6(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 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 (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 (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 (3)检验产物 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 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 (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 (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 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 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 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 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 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 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 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 (二)测容器--量筒 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