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重力教学设计

重力教学设计

重力教学设计
重力教学设计

第三届全国中学物理教学名师大赛《重力》的教学设计

工作单位:石河子第九中学

姓名:史志芳

联系电话:

邮箱: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重力是如何产生的,能列举生活中的重力现象,感知重力;

(2)通过实验探究,知道重力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

(3)了解并描述重力的方向,会用重力方向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4)了解重力的重心。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究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的过程,领悟科学探究方法,主动建构知识;

(2)通过体验和观察,感知重力方向,培养学生善于观察、乐于思考的能力;

(3)通过创设物理情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观察、实验、设问释疑,营造师生情感交流、相互启迪、轻松和谐氛围;

(2)通过体会“物理就在身边”的过程,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设计思路

1、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和核心任务

“重力”这节课,知识点本身难度不高,但比较琐碎。我通过一系列问题情境和实验情境的设置,以知识为载体,创设对话平台,营造师生情感交流、相互启迪、轻松和谐氛围;促使学生主动交流、勇于表现,激发学生积极思维,让学生利用大量的、具体的、感性的素材,主动建构与重力有关的知识,使学生体验多种学习方式,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是物理课堂必须承担的责任

这节课,通过设置与学生认知不同或认知匹配的情境,培养学生发问意识和思维能力;通过探究“重力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让学生充分经历猜想及实验数据分析的过程,从而通过质疑、对比分析等环节,得出结论,提高探究能力;通过“重力方向”的感知、探究及应用,使学生对“重力方向”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目的。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学生经历自主建构重力与质量成正比的过程,认识重力;

(2)通过观察、讨论及实验,让学生了解重力方向、重力的作用点。

教学难点:(1)通过创设主动学习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师对课堂动态生成的有效引导和驾驭

(3)学生描述“重力方向”过程的教学

四、教学准备

学生:弹簧测力计、质量已知的钩码、重垂线、铁架台、细线、金属组

教师: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自制“重力方向”演示器、

一端装有铁块的粗细均匀的管子、不规则形状的纸板、细线

五、教材及学情分析

本节是在学习了“力”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力是一种最常见的力,学生有着丰富的体验和感性认识。这节课,知识点本身难度不高,可通过一系列问题情境和实验情境的设置,创设对话平台,促使学生主动交流、互动,激发学生积极思维,让学生利用大量的、具体的、感性的素材,从重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三个方面,感知重力、认识重力、描述重力。“重力方向”的认识对学生来说是难点,通过学生观察、实验、实践活动等环节的设置,使学生认识“竖直向下”的含义,为后续知识压强、功、机械效率的学习打下基础。

六、教学过程

七、备课反思

这节课,通过一系列问题情境和实验情境的设置,创设了对话平台,营造了师生情感交流、相互启迪、轻松和谐的氛围,促使学生主动建构与重力有关的相关知识;让学生利用大量的、具体的、感性的素材,从重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三个方面,感知重力、认识重力、描述重力,达成三维目标。

引入环节,“判断真假”的活动,在激趣中创设情境,使学生在愉悦、轻松中建立重力的前概念。

“重力大小”的教学是这节课的重点,通过探究“重力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让学生充分经历猜想、实验获取数据的过程,从而通过质疑、对比分析等

环节,得出结论,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强化了学生对重力大小的认识;

“重力方向”的教学,是在学生观察、感知重力方向的基础上,通过实验探究及实践活动,使学生认识“竖直向下”即“垂直水平面向下”,对“重力方向”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了理性,突破了难点。

“重心”的教学,是通过问题情境的设置,激发学生产生了解重力的作用点的动机,通过阅读、讨论及思考,学生自学建构对重心的了解。

整堂课让学生体验了多种学习方式,促使学生主动交流、勇于表现,积极思维,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存在问题:

1.教师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意图与对学生合理的引导之间的分寸,总是不好把握。

2.教师对课堂动态生成的有效引导和驾驭,是这节课的难点。这对教师的素养及教学智慧是一个挑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