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培训需求分析的六种模型

培训需求分析的六种模型

培训需求分析的六种模型
培训需求分析的六种模型

Goldstei n 三层次模型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I b Goldstein、E P B raverman、H G oldstein 三人经过长期的研究将培训需求评

价方法系统化,构建了Goldstein三层次模型。

Goldstein三层次模型是培训需求分析的重要理论基础,它最大的特点就是将培训需求分析看成了一个系统,进行了层次上的分类,通过将组织、任务、人员的需求进行整合,使得培训需求更加全面化,分析结果更加科学化。该模型将培训需求分析分成了三个部分:组织分析、任务分析和人员分析。

Goldstein三层次模型图如图2-2所示:

图2-2 Goldstein 三层次模型图

1、组织分析

组织层次的分析将组织的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同时考察那些可能对组织目标发生影响的因素。组织的需求分析由人力资源分析、效率指标分析和组织气氛分析三部分组成。

人力资源分析将组织目标表现为人力资源的需求、技术的需求以及为满足这些需求而制定的计划。培训将在实现需求与供给之间的匹配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效率指标分析针对目前组织的效率状况。常用的效率指标包括工资成本、产出的数量和质量、、设备利用情况等。首先确定这些指标的标准,然后评估实际的组织效率状况,就可以得到相应的培训需求。

组织气氛分析用于描述组织气氛是否适宜,员工各方面的工作感受如何。如果通过分析发现差距很大并且影响到大部分员工时,就有必要引进培训来解决。

2、工作分析

组织分析旨在从全局上把握整个组织与工作群体的培训需求,属于较为全局性的层面,而针对每项具体工作的具体培训需求,必须通过工作层次的分析才能加以识别。

进行工作分析时,首先应掌握以下三方面的信息:每项工作所包含的任务;完成这些任务所需要的知识、技能、经验、个人特质等;衡量该工作的可接受的绩效标准。

这些信息可以从国家有关部门制定的一些规范、标准中得到,也可以通过观察、记录分析、跟踪等手段从企业内部获得一手资料,从中识别和收集。

接着对工作岗位上的人员工作现状进行评价。评价手段包括资料调查、行为观察、表现记录分析、舆论调查、访谈、典型事件分析、技能考核等。

通过现状与标准的比较,识别差距、分析原因,就可以确认相应的培训需求。

3 、人员分析

个人层次的分析针对每一位员工个体进行,最终落实到“谁需要培训”以及“需要哪些培训”上。个人分析的内容包括:员工实际工作绩效与该工作可接受绩效标准的差距及其原因(当前培训需求);员工对每项技术的熟练程度与该项技术所需熟练程度的差距及其原因(将来的培训需求)。分析手段可采用观察、记录分析、资料调查、技能考核等。此外,员工的自我评价也是收集个人需求信息的重要来源。

Goldstein 三层次模型在培训需求分析中的运用存在以下几方面的不足:

1、模型虽然考虑了企业战略、组织资源对培训需求的影响,但是忽略了行业政策、国家政策等外部环境的影响。

2、模型对人员进行分析主要集中在员工绩效现状与理想水平的差距上,关注的是员工“必须学什么”以缩小差距,而没有重视“员工想学什么”。

3、模型很难找到具体可操作的分析方法,缺乏简单有效的识别工具。

二、培训需求差距分析模型

美国学者汤姆?w ?戈特将“现实状态”与“理想状态”之间的“差距”称为缺口,并依此确定员工知识、技能和态度等培训内容,这就是培训需求差距分析模型

培训需求差距分析模型有三个环节:

1、发现问题所在。理想绩效与实际绩效之间的差距就是问题,问题存在的地方,就是需要通过培训加以改善

的地方。

2、进行预先分析。一般情况下,需要对问题进行预先分析和初步判断。

3、实施需求分析。这个环节主要是寻找绩效差距,分析的重点是员工目前的个体绩效与工作要求之间的差距

培训需求差距分析模型如图2-3所示:

诣训棗求实制;

八宇习运用斛决问题的摂巧来

加理菅理能力

从个人懿力怪变命团臥协作“荃幄预听意见的技巧罠更好

遲解下属的情感与恿憩

现有持能水平

图2-3培训需求差距分析模型图

培训需求差距分析模型的优点在于,将培训需求的“差距分析”进行重点提炼,提高了培训需求分析

的可行性,较好地弥补了Goldstein模型在任务分析和人员分析方面操作性不强的缺陷。

培训需求差距分析模型也存在一定的缺陷,首先是该模型没有关注企业战略对培训需求的影响,另外该模型的有效性依赖于一个假设前提,即“培训活动等同于绩效提高”,事实上,绩效问题产生的原因不只是缺乏知识与技能,而且仅靠培训是无法解决所有问题的。

尽管如此,该模型关于“培训旨在缩小差距”的思想还是极有见地的。

三、前瞻性培训需求分析模型

前瞻性培训需求分析模型由美国学者Terry ?leap和Michael D Crino提出的。将“前瞻性”思想运用在培训需求分析是该模型的精髓。他们认为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员工的个人成长需要,即使员工目前的工作

绩效是令人满意的,也可能会因为需要为工作调动做准备、为职位晋升做准备或者适应工作内容要求的变化等原因提出培训的要求。前瞻性培训需求分析模型为这些情况提供了良好的分析框架,如图2-4所示。

图2-4前瞻性培训需求分析模型

前瞻性培训需求分析模型是建立在未来需求的基点之上,具有一定的“前瞻性”,能有效结合组织的发展前景、战略目标和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为组织和个人的发展提供一个合理的结合点,同时可以达到激励员工的目的,使培训工作由被动变为主动。

但该模型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是以未来需求为导向,预测的准确度难免出现偏差,技术的前瞻性

未必都是与战略及业务发展要求相对应,存在着与企业战略目标相脱节的风险。

四、以企业文化为基础的培训需求分析模型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其核心是企业的精神和价值观。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意识渗透到了企业的各个角落,甚至是每个员工的工作和生活当中。企业文化一旦形成,对企业的发展方向起决定作用,同时对企业员工培训起指导作用,使企业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

以企业文化为基础的培训需求分析模型,从梳理企业文化入手,明确企业目标,进而明确企业培训的目

标。围绕企业文化实施员工培训能够使员工成功的融合到企业文化中去,将企业目标和员工的个人目标统一起

来,对员工的工作动力和对企业价值观的认同有非常直接的影响。

以企业文化为基础的培训需求分析模型如图2-5所示。

图2-5以企业文化为基础的培训需求分析模型

五、基于胜任力的培训需求分析模型

胜任力这一概念是由 Me Clelland 于1973提出的,胜任力是指能将工作中表现优异者与表现平庸者区

分开来的个人的表层特征与深层特征,包括知识、技能、社会角色、自我概念、特质和动机等个体特征。胜任 力模型则是组织当中特定的工作岗位所要求的与高绩效相关的一系列胜任特征的总合。

在培训需求分析中,胜

任力模型的导入是十分必要的,胜任特征的可测量性可以使分析过程更加标准化, 而且使培训需求更加具体化。

基于胜任力的培训需求分析模型,主要通过组织环境变化的判断,识别企业的核心胜任力,并在这个基 础上确定企业关键岗位的胜任素质模型, 同时对比员工的能力水平现状,找出培训需求所在。基于胜任力的培

训需求分析模型如图2-6所示。

'组织战略与绩敢目标‘

图2-6基于胜任力的培训需求分析模型图

基于胜任力的培训需求分析模型有助于描述工作所需的行为表现,以确定员工现有的素质特征,同时发 现员工需要

学习和发展哪些技能。同时,模型中明确的能力标准,也使组织的绩效评估更加方便。另外,胜任 特征模型也使员工能容易理解组织对他的要求,建立行动导向的学习

然而,与差距分析模型一样,该模型同样未能足够重视企业战略对培训需求的影响。企业经营战略的变

崗位绩效目标

胜任素质模型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外部环境分析

人工作絃

发展港力分析严 远期目标 申期目标 近期目标

企业文化

企业目标

is 训目标 *绩效发展全景

k

—— ―

确定缰效差距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