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打折”现象中的经济学分析

“打折”现象中的经济学分析

“打折”现象中的经济学分析
“打折”现象中的经济学分析

课程名称微观经济学

题目“打折”现象中的经济学分析姓名学号王丰峰 3130100565 年级专业地理信息科学

所在学院理学部

“打折”现象中的经济学分析

概要:经济学一直被看成是专业性很强的学科,是运用专业的方法对经济现象进行经济学分析,但是经济学原理却是来源于生活实践中的。本文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目前盛行的商家打折现象。解释其中的内在原因,并对其利弊做出自己的评价

关键字:“打折”现象经济学厂商消费者

打折是商家促销商品的最常见手段之一,为了卖出商品,获得利润,小到街头商贩大到百货公司,打折现象铺天盖地,席卷而来。商家打折到底是主动打折,吸引顾客?还是被动打折,捞回成本?抑或是明降暗升,欺骗顾客?面对这样盛行的打折现象,就让我们从经济学的角度冷静地分析一下其内在的原因和利弊。

首先,先介绍一下经济学中消费者剩余的概念。根据基数效用理论的观点,消费者愿意为商品支付的价格总额减去他实际支付的价格之间的差额就叫消费者剩余。它是对消费中从交易中所获得利益的一种货币度量,实际上是消费者的一种主观心理感受。1

而商家则正是利用了消费者这样的一种心理感受,运用打折这一促销手段,让消费者在总支出不变的情况下,使消费者得到更多的商品,得到更多的效用,提高消费者剩余。同时商家以广告为攻势,让消费者看到之后觉得自己可以以低于市场价格的价格购入商品,并且买得越多越是划算。于是对于商家而言就积累起了数量的优势。当价格P下降,而出售量Q上升时,总收益TR=P*Q增大,以此达到“薄利多销”的效果2。比如,同样的一件衣服在标价500元时,可能无人问津,但是当打个几折后购买者蜂拥而至,因此买家也乐此不疲地用“打折”、“甩卖”等方式来宣传造势,刺激消费者购买欲望。另外,对于买家而言,以低于市场价格的价格买入了商1李建琴史晋川《微观经济学》浙江大学出版社第74页

品,无疑也是占了一定的“便宜”。因此从买卖双方来讲,“打折降价”的确是一件双赢的事情。这样也就无怪乎如今市场上有这样多的打折现象了。

现在,让我们来具体分析一下打折对市场供给的影响。

由下图可以看出当商品打折降价时市场价格由P1下降到P2,厂商的供给量有Q1减少为Q2,需求量上升至Q3。商品打折可以刺激消费,抑制供给3。同时打折也增加了消费者剩余,由下图可以看出,当价格为P1时,消费者剩余为三角形A1P1E的面积,而打折降价之后消费者剩余变为三角形A1P2B 的面积。明显打折后消费者剩余增大。4

其次,打折有助于厂商开拓新的产品市场。对于厂商而言,低价有利于其将新的产品推销出去,引起消费者注意,进而打开商品市场,拓展市场份额,增加自身的品牌效应和宣传力度。待其在市场上有一定的地位时,再将价格提高至均衡价格水平。这样实际上,这样的打折为厂商节省了市场调研上的大量时间和精力,节省了新产品的机会成本。

第三,打折低价销售符合零利润定理5。完全竞争市场上竞争的存在,导致当市场价格大于边际成本时就会不断有新的企业加入到这个市场中来,

3实际情况,因为厂商急于出手商品,所以供给量可能不减反增。

4曾元林《商品打折的经济学分析》《金融经济·理论探讨》

整个行业的供给量变大,由供求定理可以看出,该商品市场价格下降,厂商利润降低直至为零,新企业的加入停止。这样就可以看到,只要存在竞争,暴利经营肯定不会长久。因此,只有薄利才是正确的竞争之道。否则,在激烈的价格战争中就会丢掉主动权,失去应有的市场份额。所以从这个角度讲,打折降价也是企业生存的无奈之举。

第四,打折对于企业的结构升级和降低成本有着积极的作用。商家打折增加了竞争的压力,促进了企业的薄利经营。然而,企业要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的进步,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而这样,对于一些技术成分低的商品,由于消费者不愿购买而留存在仓库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存放这些商品的成本就越来越高。我们假设,一种商品弹性极大。如果总成本10000元的该商品生产出来,在仓库中存放一年时间。厂商必须给仓库管理员一年的日常管理支出500。第二年时售出,总收益还是为10200。这样利润为-300。相反如果该商品一年生产出来,就卖了出去,总收益为10000。于是就可以收回10000元的成本,利润为0。综合这两种情况,我们可以看出通过打折,用低于市场价格(甚至低于成本价)但是高于存放成本的价格出售,虽然亏损,但是可以将亏损减到最低。而且另一方面为了给新的产品提供库存空间,清理旧商品也势在必行。通俗来说,这样的一种通过打折降价来出售商品的行为相当于能收回多少成本就收回多少成本。

此外,在特定的情况下打折还有其特定的作用。比如在淡季实行打折,能够扩大销售量,占有市场份额;过季商品,及早实施打折,争取早日脱手,虽然降低利润甚至造成亏损,但是和不能脱手而长期积压占用资金所造成的成本相比,仍然不失为一种经营策略。当然,也不能排除一些商家明降暗升,欺骗消费者的这样一种不道德的打折方式。

从上述观点来看,打折确实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是,从长期来看,特别是一些过度打折和恶性竞争带来的降价,终究会给市场造成伤害,影响

市场效率,降低社会福利。

第一,商家打折陷入薄利多销的陷阱。并非所有的商品都是适合“薄利多销”的这样一种销售方式的。这里无形中就用到了需求价格弹性6这个概念。如果商品的价格弹性过小,则无法达到薄利多销的这样一个效果。“谷贱伤农”这样的一个案例就可以用来解释了。按照“薄利多销”来理解,谷物价格下降了,理应有更大的销售量才是。但是对于粮食作物而言,需求价格弹性小,需求量受价格波动不大。粮食价格低,需求也不会大幅增加。如下图所示,设谷物原先的价格为P1,现在商家打折使得价格变成P2,对应的销售量从Q1变为Q21,显然,厂商打折后的收益要小于未打折后的收益。

这样,销售得越多就亏损得越多,这明显不是厂商经营销售的目的。所以不区分商品的自身性质,一概打折降价,有的时候是难以达到薄利多销6“需求价格弹性,又称为需求弹性,是用来表示某种商品的需求量对其价格变化所做出的反应程度的一个概念。需求价格弹性可以用某种

的目的的。

第二,打折行为侵犯了高质量商品的品牌效应,严重者可能会将高质量产品赶出市场。商品的价格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商品的质量。一般而言,高质量商品的价格总是高于低质量商品的价格的。高价格也是促进企业厂商生产和销售高质量商品的强大推动力。然而,由于市场信息不完全,在不了解各种商品质量的情况下,消费者往往会选择价格较为便宜的商品。当市场上被各种打折降价商品所充斥时,名牌厂商也只能随波逐流,疯狂打折,这样市场均衡价格会降低,当均衡价格低到比生产高质量商品的边际价格还要低时,就会产生逆向选择,生产高质量商品的厂商就无利可图,就会抛弃原来的高质量产品而生产低质量低价位的产品甚至是直接退出市场。这样整个市场就被低质量商品所占领,形成了劣质品驱逐高质量商品的趋势。毫无疑问,这样对消费者和整个社会而言伤害莫大!

第三,过度频繁的打折行为会使得打折的边际效益递减,不利于刺激消费。当厂商第一次打折时,人们会对其商品产生巨大兴趣,会争相购买。然而随着打折次数的增多和打折力度的加大,打折商品对顾客的吸引力骤减。人们会期待下一次的打折,从而对当下的打折行为持持币观望的态度。这样就形成了卖家价格一降再降,而买家却一直无动于衷。最极端的情况就是厂商因为无法出售商品而破产倒闭,消费者也因为犹豫不决的态度而没能购到自己想要的商品,可谓两败俱伤。与此同时,在这个过程中,还产生了大量的资源浪费。厂商为了打折促销,在广告宣传等方面投入巨大,占用库存的成本也随着时间递增。消费者也为了获取更优惠的价格而在获取信息方面也投入了不小的成本,但到最后却没能获得自己想要的商品,简直得不偿失。

第三,过度打折造成可能会恶性竞争。设若某一市场上有A,B两家厂商,其产品同质。A为了抢占市场,决定打折降价。这样消费者就都选择了A家。为了抢回市场,B家也选择了降价……于是A,B两家争着降价,直到价格逼

近成本……考虑到在实际情况,厂商是如此之多,以至于无法协商,将商品定到统一价格。打折刺激出的销售额不足以弥补降价带来的损失,产生经济学中的“踮脚尖效应”7。

第四,盲目打折打乱了市场的价格体系,使得价格信号失真。市场的均衡价格是市场的多个参与者经过长期博弈而生成的。盲目而频繁的打折传递了不真实的市场信号,市场价格起伏,无法真实反映市场的供需变化,会误导生产和消费,不利于经济秩序的稳定。而在这样的情况下,市场无法调控价格和供求,则必然导致资源的浪费。与此同时,有供求定理可以看出,随着价格的下跌,供给量增大,就加大了生产该商品的原料的成本,进一步影响了整个市场。

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是百利而无一害的,打折也不能排除在外。既然打折有那么多的好处,又有那么多的消极影响,那么厂商该如何合理打折,将“打折”的积极作用发挥到最大呢?

首先,要了解商品的性质和准足额把握。一般而言生活必需品的需求价格弹性较低,未经深思熟虑就选择打折的话,很容易陷进“谷贱伤农”的泥潭里。而相比较而言,一些服装,奢侈品等弹性较大,可以在适当的时候采用打折降价的方式,刺激消费,增加需求量,走“薄利多销”的经营模式。同时当处于旺季,供不应求时,不应当打折,而应适当提价,抑制需求。相反,处于淡季时,打折降价,刺激消费。

其次,要把握好打折的频率与节奏。由打折的边际效益递减这一观点可以看出,过于频繁的打折,不仅无法吸引消费者,刺激消费,反而会另消费者举棋不定,抑制了消费。所以厂商在一段时间内不宜太过频繁的打折。欧美各国百货商店每年大减价的次数只在2-3次,由于次数不多,每次都能引起轰动。例如哈罗德百货商店每年1月和7月举行两次为期三周的大减价,吸引了大量的顾客,营业额激增;每年9月初纽约各大百货公司纷纷打出“返

校日大减价”的横幅,学习用品一律打折。劳德·泰勒百货商店1998年夏季最热的一天在《纽约时报》登出“油煎夏日大减价”广告,也收到了不错的效果。8

第三,打折不可盲目跟风,要结合自身实际,来选择打折的时机。在市场上,有不少商家选择打折的原因是因为入不敷出,要选择退出市场。因此通过打折抛售出一定的商品,以此来将损失降到最低。此时就不可以盲目跟从他们,也选择打折。因为要退出市场,所以他们可能以低于成本的价格来出售商品,否则就连成本也无法收回。如果此时盲目跟从,降价打折,则也会导致自身的亏损。打折要讲究实际和实际。若商品销量良好,竞争相对较小,则可以选择不打折,以市场价格出售,获得应有利润。若商品销量不好,或者是刚刚进入市场,则可以通过适当的降价打折来占据市场份额,打开商品销路。

最后,作为理性的经济人,总是要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作为经纪人,不仅要关注短期的眼前利益,更要关注长期利益。是否打折,也应该立足长期利益。有的时候需要商家行动果断,该舍弃的时候就要舍弃,也许能够转亏为盈。当商品滞销,产生了库存积压。不但影响收益,还减慢了资金的周转,阻碍了企业商家的更新。此时果断舍弃一部分利润,通过打折促销来加快商家的资金周转,尽快清空库存,收回一部分资金,进行新的投资,从而实现利润的更大增殖。也许,今天亏损50元,出售一件衣服,明天就可以在一件新的产品上获得100元利润了9。相反如果犹犹豫豫,迟迟不降价,不仅旧的没法售出,新的也无法进来,导致一潭死水,终究是划不来的。

以上就是笔者对打折现象中的经济学的解读,但是我们还要注意到的一点是,并非所有打折商品就是降价商品。在很多情况下,市场的信息是高度不对称的。企业厂商有着绝对的信息优势,然而消费者却无法得知他所

8赵红涤《商品打折的“同赢”分析》《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3

购买的商品的真实价格。由于占有这样的信息优势,厂商就可以毫无顾忌地在商品的价格上玩弄消费者于鼓掌之中。商家先将价格大幅度提高,然而在市场竞争中逐渐打折降价,使得消费者误以为真的“降价”,从而选择购买。表面上看,似乎增加了消费者的消费者剩余,而生产者剩余也得到了增加。但是实际上消费者权益受到了巨大的侵害。这样的情形在服装市场上尤为明显。由于服装质量参差不齐,贵的可以上千,便宜的几十块也有。当某商家拥有的服装与其他任意商家的商品互异时,他就可以以次充好,虚高价格再趁机打折。而消费者在无法准确辨认的情况下往往会信以为真。所以在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法律法规,使得市场逐渐对称,减少消费者获取商品信息的机会成本,真正是打折成为惠及买卖双方的营销手段10。

参考文献:

1. 李建琴史晋川《微观经济学》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6年9月

2.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2年7月

3. 罗伯特·弗兰克《牛奶可乐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8年1月

4. 农卓恩《用经济学解释我们的生活》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1年1月

5. 李镇西《生活中的经济学》中国金融出版社 2011年4月

6. 柳青青《打折销售的利与弊》《企业导报·品牌营销》 2013年第10期

7. 刘夏波李奇《对商品打折与不打折的思考》《营销论坛·企业篇》

8. 荣晶《浅谈生活中的经济学》《文化经济》

9. 王玉霞《商品打折的经济学分析》

10.赵红涤《商品打折的“同赢”分析》《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3

12.曾元林《商品打折的经济学分析》《金融经济·理论探讨》

13.辜佳新《由服装打折引起的经济学思考》《大众商务》 2009年12月

微观经济学案例分析一题

案例:小安是个农村青年,今年22岁,高考落榜后,他决定到城里做生意闯一番事业。怀着雄心壮志的小安经过考察,决定开一家服装店。第一次进货,他找了个行家,精心挑选时尚流行的款式,谁知衣服挂出来十多天就只卖了二三件。小安一下急了,差不多款式我的价格还略低点怎么就销量不好呢后来在别人的指导下,他对服装店进行了重新装修,取了英文名字,所有服装都挂上印有Made in HonKong生产的吊牌,服装店配上音响,制作大幅广告加以宣传,原来标价70的服装都变成了288,298。对外声称香港着名品牌服装独家代理,开业期间一律不打折。结果来他服装店的人络绎不绝,重新开张的第一天就卖了几十件,随后几天生意也是相当火爆。 为什么衣服便宜反尔不好卖,价格提高了去生意红火 分析: 70元一件的衣服,与取了英文名字,所有服装都挂上印有Made in HonKong生产的吊牌,价位在300左右的服装相比,在消费者眼中就是低档和中档两种层次的差别,服装价位品牌等同时是身份的象征,比如说,消费者喜欢某个品牌的产品,他觉得这个品牌的产品在设计能体现出自己的品味,能代表自己的一种生活方式、生活态度和消费观。另外,它还可使自己感受到相应的身份、地位、荣誉和自信,从而获得心理上的某种满足与体验,提升消费效用。这就是消费者对品牌的一种价值认同和文化认同,消费者最终在这种品牌上找到了归宿感。所以,即使这件物品的定价再高,他也会选择这种品牌的物品。很多服装消费者对看似高端的服装有强烈的消费偏好,消费服装的效用较高 所以,即使是质量一样的衣服,消费者很难判断它们质量是否相同,他们只能通过价格来衡量商品的好坏,通过高价来买到好的商品。这种并非由产品质量而是由其他因素引起的排斥现象,就被称为经济领域的歧视。

论沈北电影院票价反映的经济学现象

论沈北电影院票价反映的经济学现象 [摘要]本文试图运用微观经济学的原理分析大学校园周边电影院打折的基本经济现象,这 使得我们能够更加了解自己生活的环境,也使得我们可以更精明地参与经济,以及能够更好地理解经济政策的潜力与局限性。由此推出电影院商家战略时所需考虑的各种自身和竞争因素,并由此对商家在校园内市场的推广提出自己的建议。 [关键词]机会成本、价格需求、价格歧视 一、案例分析 (一)背景 现在随着电影产业的不断发展以及大学生消费水平的提高,大学生越来越重视精神娱乐。因此,大学生市场已经成为各大影院所争夺的目标。经过调查,得知在沈阳师范大学北区周边有两家比较大的影城,分别是走出北门左拐的积家国际影城以及走出北门右拐的淘乐国际影城。由于沈阳师范大学距离市中心较远,所以市区的影院不具备很强的竞争力,在此不进行比较。而在两大影院垄断竞争的大学生市场中,我们发现淘乐占据了较多的市场份额,且在其大学生中的知名度为70%。淘乐国际影城由此获得了大量的利润。那么淘乐影城的市场推广是如何能做到如此成功的呢?接下来,本文将从其自身以及竞争者积家国际影城两个方面来进行解释。 为了以后分析所需,我们先来看看淘乐影城所推出的优惠政策。 淘乐国际影城于2012年8月份开始营业。学生可凭学生证获得半价优惠,可通过美团、大众等网站购买团购票获得优惠, 4部电影包场观看只需99元。这些等等一系列的优惠政策从而成功俘获了一大批大学生影迷。 由于利润=(P-AC)*Q,所以现在我们应从P和Q两个方面来考虑它的成功。 (二)需求 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特定时间内在每一价格下对一种商品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它受到自身价格、相关商品价格、收入水平、偏好、公众预期等因素的影响。这里的需求是指沈阳师范大学北区学生对影片观看市场的需求,而淘乐影城面对的需求则需要从其自身和竞争者两方面来分析。 1.自身因素 首先,商品自身价格一般来说是于需求呈负相关的。淘乐影城在进入市场初期就推出了学生证优惠的推广手段,这就保证了在一开始就吸引了大量学生的需求选择。而且即使现在看来,淘乐的票价在激烈的竞争中也在不断的降低,给予消费者的优惠越来越多,这也就成为其用户越来越多的原因之一;其次,消费者收入水平与一般商品的需求呈正相关,而无庸

网络经济学案例分析最新(二)

本科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网络经济》课程实验教学 实验项目:网络市场的运行定律验证 实验地点:网上 专业班级:电子商务1202班学号: 2012004753 学生:王宏伟 指导教师:王婷婷 2014年 12 月 2 日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必填) 目的:网络市场的运行定律验证 要求:验证网络市场规模至上等定律 二、实验容和原理(必填) 容:网络市场的运行定律包括规模之上、速度至上、创新至上和标准至上四个方面: 1.规模至上----梅特卡夫定律、马太定律 2.速度至上----摩尔定律、吉尔德定律 3.创新至上----达维多定律、格罗夫定律 4.标准至上 选择适当的案例,对以上四个定律进行验证和描述。 原理: 1.梅特卡夫定律:网络的价值与网络规模的平方成正比。具体表现是网络价值与网络节点数的平方,与联网用户的数量的平方成正比。 2.马太定律:任何个体、群体或地区,一旦在某一个方面(如金钱、名誉、地位等)获得成功和进步,就会产生一种积累优势,就会有更多的机会取得更大的成功和进步。此术语后为经济学界所借用,反映贫者愈贫,富者愈富,赢家通吃的经济学中收入分配不公的现象。 3.摩尔定律::当价格不变时,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晶体管数目,约每隔18个月便会增加一倍,性能也将提升一倍。换言之,每一美元所能买到的电脑性能,将每隔18个月翻一倍以上。这一定律揭示了信息技术进步的速度。 4.吉尔德定律:在未来25年,主干网的带宽将每6个月增加一倍。其增长速度超过摩尔定律预测的CPU增长速度的3倍。 5.达维多定律:任何企业在本产业中必须不断更新自己的产品。一家企业如果要在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就必须第一个开发出新一代产品。

生活中经济现象

生活现象的经济学分析 陶一桃教授著过一本书,书名为《经济学是一种生活方式》,记得笔者初闻该论断是在刚入学时的新生见面会上,自那时起这句话便在笔者记忆里留下深刻印象。促使笔者在点滴日常生活中感受经济学,发现经济学的奥妙并且乐此不疲,还颇得玩味之处。 在此笔者就日常生活中的四点现象浅析其中的经济学道理,鉴于才疏学浅,其中的疏漏毗误之处还望读者多多见谅!这四点生活现象分别是行人闯红灯现象,公交车运营现象,路边烧烤摊现象和图书馆雨伞堆积现象。 (一)行人闯红灯现象 在上届经济学院学生专业作品大赛论文集中收有03级金融3班的林伟华,黄凯洲同学题为《“行人闯红灯”的成本收益分析》一文,该文主要从个人成本收益,社会成本收益等方面对“行人闯红灯”这一现象进行分析。而笔者则从经济学的不同角度对该现象进行透析。“行人闯红灯”可谓是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现象,尽管笔者尚不知国外此类现象严重与否,但就国内情况而言“行人闯红灯”的现象几乎是随处可见。无论男女老少只要有机会就闯,看到空子就钻。纵然从行人的闯红灯心理分析,也许他们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出于工作,紧急情况而要抢时间,但是更多行人应该只是出于一种潜在的闯红灯心理。在深圳有些道路设置了城市义工对行人过马路实行监督,可是任凭义工的哨子怎么警告,行人只管以最快的速度,步调闯过红灯。当然行人之中也不乏遵守交通规则的,但是在更多数行人的“示范效应”之下,愿意“宁停三分,不抢一秒”者毕竟又是少之又少。对于“行人闯红灯”问题政府有关部门采取了相应措施,但是无论是大力宣传教育还是设置大量监督都收效甚微,还不能从根本上杜绝这一现象。笔者前段时间去到武汉,在多次过马路后发现该市的众多道路未设置红绿灯,熙熙攘攘的行人和川流不息的车辆却并行不悖。由此我略加思考想到了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即自由的市场经济。试想马路上不设置红绿灯,道路状况交由行人和车辆去相互调节从而达到均衡。即当马路旁行人占多数时,众多行人由斑马线迅速穿过马路而此时车辆只需稍作等待。而当道路上车辆占据多数时车辆快速通过,此时作为行人则需稍作等待。这样的相互调节可减少因红灯持续时间过长(此处相对于等待过马路的行人)或持续时间过短(此处相对于等待通过信号灯的车辆)所造成的行人等待过久或车辆等待信号周期过长,同时也避免了“行人闯红灯”,“车辆闯红灯”的现象。此外行人与车辆在相互调节中久而久之形成默契,达到均衡,实现双方等待时间的最短化,并达到降低交通事故发生频率的作用。尽管如此也并不是说交通治安的维持就不需要交通信号灯,这就如同市场经济的自主调节会失灵一样。当道路不是直行的马路而是三岔路或十字路口时,不设置交通信号灯而依旧放任行人与车辆的相互调节则势必导致交通秩序的无序混乱!此时此刻政府干预显得犹为重要,即交通信号灯可以发挥它调节交通的积极作用。此外在人流车流繁忙的路口甚至有必要设置交警进行交通协调。我们的市场经济需要自由调节也需要国家的调控,道路交通也是如此。城市里的直行马路可以尝试撤除红绿灯,放手让行人和车辆相互调节;三岔路,十字路口则保持交通信号灯,甚至于交警的调控作用。这样我们的交通资源便可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行人与车辆便可实现各自效用的最大化! (二)公交车运营现象 从前看过经济学者梁小民的一篇经济散文—《城铁应该如何经营》,文章从城铁的经营效率,城铁服务质量方面阐述城铁应该由政府独自经营转向股份制经营,或是民营。笔者在前段时间去武汉的行程里曾多次搭乘该市的公交大巴,也正是该市的公交车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该市的公交车不但外部陈旧,车内部更是破旧不堪,车内环境十分恶劣,除去我所搭乘的公交大巴,据我观察其余公交的状况也相差无几。唯一的好处在于公交车的票价低廉;就我曾搭乘的422路公交大巴由汉口经汉阳开往武昌,横跨武汉三镇,其全程票

关于中国盗版现象的调查报告

关于中国盗版现象的调查报告 组长:陆璟辉组员:余兴尧林稚璞杨韬魏遥邱建栋指导老师:林巧 目的: 我们发现,我们周围充斥着大量的盗版书籍、软件等。不光商家热衷于此,消费者也不乏支持盗版者。我们希望了解盗版书籍软件的销售现状,了解驱使人们购买盗版的原因,并调查分析盗版的危害等。我们也希望对盗版现象提出建议,为抵制盗版出一份力。于是我们以本地(三明)为例展开调查。 We found that around us there is full of pirated books, software, and so on. Not only are stores enthusiastic, there is no lack of consumer support for the pirates. We would like to know the sale of pirated software, books the status quo, driven to understand the reasons for people to buy pirated and piracy survey of hazards. We also hope to make recommendations on the phenomenon of piracy, piracy as a force to resist. 方法: 调查分析。我们随机查访了Array市区8家书店,通过价格和质量 判断盗版。另外我们通过各种渠 道发出50份问卷,对其进行分析, 结合网络资料得出结论。 关键词: 中国书籍软件盗版原因抵制 危害 一、盗版书店的前途

西方经济学案例分析

《西方经济学》案例精选 案例1:价格到底谁说了算 2003年7月15日,民航国内航空运输价格改革方案听证会在北京举行。虽然此次听证会受非典影响延期两个多月,但社会对它的关注丝毫没减。值得回味的是,中国的改革就是从价格改革入手的。问题是,为什么改革这些多年,我们还停留在要由政府出面,为民航这样的垄断行业扩价格听证会的阶段,而不能由市场来决定价格呢? 实事求是地说,这些年政府为了把垄断行业推向竞争的市场,是做了不少工作的。1999年底,中国电信一分为四;民航也早就各路诸侯分治,航空公司林立。于是乎,真的竞争来了,为打折打得头破血流。消费者得到了实惠,一片叫好;经济学家也喜出望外:总算与市场接轨了,该来个优胜劣汰了。可这时,“婆婆”忍不住出面了——都是国有资产嘛,手心手背都是肉,干吗非拼个你死我活呢!在政府的倡导下,民航各路诸侯今日歃血,明日盟誓,又是“生死合约”,又是价格联盟,但结果总是拧不过市场法则的“大腿”,该打折还是打折,该降价还是降价,只不过“明火执仗”变成了“暗度陈仓”。结果,竞争总是深入不下去,该死的死不掉,该长的长不大,市场真的“失灵”了。价格成了苦孩子,打折变成了瞎折腾;政府总“舍不得”放手让市场来裁决价格,苦孩子也永远不能长大成人。经济学家常说,市场具有比任何权力更绝对的权威。199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加里·贝克尔认为,国营企业应该民营化。过去十几年来,经营不善的国企转为民营已经成为世界潮流。美国将邮政民营化了;英国在撒切尔零售价当政期间,就将原来由政府经营的航天、汽车、电子通讯甚至铁路移转为民营,成效显著。我们的民航、铁路、电力等为什么就不能姓“民”?为会么不能像食品、家电、服装等行业,取消政府管制,取消那么多的“局”、“部”呢? 案例分析: 我们经济生活中有两种主要的经济组织形式:市场机制和命令经济。所谓市场机制是指这样一种经济组织形式,即单个消费者和企业通过市场相互发生作用,来决定经济组织的三个中心问题: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所谓命令经济是指这样一各制度,其资源的分配由政府来决定,命令个人和企业按照国家经济计划行事。亚当·斯密把市场机制比喻为“看不见的手”。所谓“看不见的手”,是指当每个人追求他自私自利的目标时,他好像被子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着去实现最好的公共福利。家庭和企业在市场上相互交易,他们仿佛被一只“看不见的手”所指引,引导着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政府和其他机构根本不需要干预社会资源的配置,“看不见的手”就能做到这一点。那么,在市场机制作用下,政府有什么作用呢?根据微观经济学,政府的作用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提高效率;二是促进公平。在提高效率方面,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政府有必要利用

团购网络经济学分析

团购网络经济学分析 网络团购的兴起有一定的经济学原理根据。消费者方面受价格优惠、网络外部性效应和抱团消费等的驱使。供应商受成本结构优势、规模经济和两个市场差异性的价格歧视,使得网络团购具有获益可行性。从起步阶段的短期来看,网络团购由于能够形成正反馈机制、符合供求双方的利益而发展迅速。但从后期长远发展而言,由于网络团购的市场条件逐渐消失,网络团购的市场份额将不再能够轻易占据,因此需要应形势采取相应措施来获得立足之地。 标签: 网络团购;经济学分析;未来预测;建议 团购即为一个团队向商家采购,国际通称B2T(Business To Team),是继B2B,B2C,C2C后的又一电子商务模式。所谓网络团购,是指一定数量的消费者通过互联网渠道组织成团,以折扣购买同一种商品。这种电子商务模式可以称为C2B(Consumer to Business),和传统的B2C、C2C电子商务模式有所不同,需要将消费者聚合才能形成交易,所以需要有即时通讯(Instant Messaging)和社交网络(SNS)作支持。 本文从网络经济学的角度对网络团购的发展进行原因分析,对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进而提出部分问题的解决对策。不仅有助于理解网络市场中团购兴起的经济学动因,也为对网络经济学感兴趣的人关于网络团购的边缘性问题研究提供思路。 1网络团购发展探析 网络团购发展从兴起到蔓延的原因,从网络经济学角度分析主要体现在正反馈机制、网络外部性和特殊的成本结构上,尤其以服务类行业为典型代表,充分反映了网络经济环境对团购发展的助推力。 1.1网络团购具有正反馈机制 所谓正反馈,是指在边际收益递增的假设下,经济系统中能够产生一种局部正反馈的自增强机制。网络团购改变了传统消费规则,实现了从供求方规模经济到需求方规模经济的转变,使得正反馈的产生具有两方面的推动力。 (1)从消费者角度来说,参与团购最大的核心优势在于商品价格更为优惠,根据团购的人数和订购产品的数量,消费者一般能得到从5%到40%不等的优惠幅度,这体现了网络经济学中的正的网络外部性和规模效益。

网络团购服务现状及其对策分析【开题报告】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网络团购服务现状及其对策分析 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研究背景 2009年美国Groupon 企业的快速发展,受到各方的普遍关注。自2010 年1 月起,中国国内开始陆续出现一批模仿Groupon 模式的团购网站。与之前的网络团购方式不同,Groupon 模式的网络团购具有四方面特点:首先,团购形式为每日一团,制造出商品稀缺的感觉,吸引有消费能力的、希望尝试新市场、寻求高性价比商品的用户参与;其次,团购商品以生活服务类商品为主,实物类商品较少;再次,团购活动的推广充分借助了IM、SNS、微博等网络社交化工具;最后,团购业务的开展,需要各地区的线下团队推进。 结合中国互联网发展的现状及生活服务业的电子商务化趋势,Groupon 模式成为国内人士的新创业机会,同时也成为电子商务网站、门户网站、垂直媒体、SNS 网站互联网企业的延伸原有业务的重要方式。 针对国内如火如荼的网络团购市场,本文期望对团购网站运营者、团购网站合作者及关注网络团购的第三方机构提供参考。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研究的基本内容 近年来,团购网站的不断涌现引发了人们对网络团购的关注和讨论。面临中国飞速增加的网络团购网站,本文通过中国网络团购的现状分析,指出了现有网络团购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提出网络团购发展的对策。 本文的基本研究框架如下: 1. 网络团购概述 1.1网络团购的内涵 1.2网络团购特点 1.3网络团购的产生背景

2以Groupon为代表的网络团购商业模式分析 2.1 产品及服务 2.2 目标客户 2.2.1消费者类型及拓展方式 2.2.2商家类型及拓展方式 2.3生产方式 2.3.1网站自身资源配置 2.3.2外部合作伙伴 2.4 成本结构 2.5 盈利模式 2.6 小结 3中国团购市场现状 3.1中国网络环境整体有利于网络团购的发展 3.1.1网民基数大,且日渐依赖互联网获取生活服务信息 3.1.2网购市场发展,培养了具有付费意愿的用户及配套服务商3.1.3网络社区的发展,为团购网站的营销提供了社会化工具3.2中国网络团购市场发展状况 3.2.1中国网络团购用户规模 3.2.2中国团购网站数量情况 3.2.3.中国团购网站融资情况 3.3中国网络团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3.3.1模式雷同,同质化严重 3.3.2 监管缺失,无序竞争加剧 3.3.3诚信缺失,网络团购陷阱多 3.3.4安全无法保证 3.3.5 售后无法保障、消费者维权难 3.3.6利润率低,难受资本青睐 3.4.中国网络团购市场走势 4 中国团购市场对策分析 4.1 网络团购服务的本土化创新

腐败经济学的因素分析与模型分析

腐败经济学的因素分析与模型分析 (一)制度性缺失是中国经济转轨时期寻租型腐败产生的根本原因。 (二)制度性缺失是中国经济转轨时期必然要经历的过程。 (三)寻租型腐败将是中国经济转轨时期的主要腐败类型。 (四)治理寻租型腐败是一项从个体到政府制度再到外部法制的系统工程。 (五)了解腐败行为选择及成本收益分析模型对治理寻租型腐败很有帮助。 (六)治理寻租型腐败本质上说就是一个制度创新的过程。 内容提要:本文主要运用经济学的基本观点和方法,通过对腐败行为可能发生的因素进行深入分析,以腐败的成本与收益,权力与收益之间的关系为基础,提出两种不同类型的腐败问题——需求性腐败和供给性腐败,并分别对其建立数学模型进行探讨。最后针对具体问题提出各有侧重、综合治理的措施建议,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腐败腐败经济学腐败可能性函数需求性腐败供给性腐败 一 腐败(权力腐败),用经济学家樊纲的话说,就是“利用公权谋私利”(1)。腐败经济学的核心问题就是研究腐败行为如何将公共品——权力作为投资,低成本或0成本地谋取利益;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降低腐败发生的可能性,以最低成本取得反腐败的最大收益的途径。影响腐败行为发生的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因素是腐败的成本与收益,同时包括社会公众的容忍度和心理预期,以及反腐败所带来的收益(如“警示作用”)等等。假设腐败行为发生的可能性T,T=f(Y,

P,Q,G……)。Y代表腐败收益,即腐败者通过权力投资得到的好处,腐败的收益就等于腐败行为给社会造成的净损失(即不包括给社会造成的精神损失,如司法精神的“磨损”,制度缺口的打开,权力规则的破坏,以及给市场秩序带来的混乱等等)。显然,腐败收益越大,腐败发生的可能性就越大,同时给社会造成的损失也就越大。P 代表腐败被查处的概率,它与腐败行为的可能性成反比,即查处的概率越小,腐败行为的可能性越大;反之,亦反之。Q代表腐败查处的力度,或惩治腐败的程度。而腐败行为的成本C应包括个人成本C1和社会成本C2,个人成本C1为腐败查处的概率(可能性)与查处的惩罚力度二者之乘积,如果P为0或接近于0,则个人成本也为0或近接近于0。由于腐败者并不是权力的所有者,当其进行腐败投资时,只有“使用权”,投资后也不会马上(有可能一直不会)被剥夺权力,故个人成本实质上是一种风险性成本,或“预期成本(机会成本),而社会成本C2则是个人成本的“外溢”,实际上等于收益,即Y=C2。也就是说,腐败行为造成的净损失部分构成腐败收益的来源。那么,腐败被查处的概率(可能性)越高,则个人成本越高,腐败发生的可能性也就越低;腐败惩罚的力度越大,个人成本越高,其发生的可能性也就越小。与腐败查处的概率和惩罚相关的现实因素是制度(包括司法制度)的完善性,执法的规范性、公正性,监督防范措施的严密性、前瞻性等等;当然,各些因素之间也是密切联系,相互制约的。

盗版现象是一种特殊的侵权行为

盗版现象是一种特殊的侵权行为,它的长期存在和发展已经成为一大社会问题;而这种现象的存在,有他坚实的市场基础。本文将~ 关键词:盗版现象,盗版品的生产价值,盗版品的消费价值,经济福利,盗版成本, 盗版现象由来已久。尽管各国都在一定程度上采取反盗版措施,以对盗版进行打击,但时至今日,盗版现象不仅没有得到有效的根除,反而还有日益漫延之势。那么,为什么会出现盗版呢?盗版品给消费者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政府为什么要打击盗版呢?又是什么原因使得盗版现象累禁不止呢?本文将用微观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一、盗版存在的市场基础 任何经济现象的存在都有其市场基础,这种市场基础既包括市场需求基础,又包括市场供给基础。盗版现象的存在也具有它深厚的市场基础。 1、盗版存在的需求基础。尽管“盗版”首先给人的感觉就是它绝非一个好东西,应该消灭,但是在一片喊打声的同时,消费者却在行动上给予了实际的支持,这就是盗版现象的市场需求基础。在盗版市场上,存在市场需求是其最根本的基础。 购买者并不是单独地看待价格的高低和质量的好坏,而是综合的分析价格与质量的关系,即质量—价格比,它可以作为消费者所考虑的商品价值。因此,可以这样说,消费者购买盗版品的直接原因在于盗版品的质量—价格比远高于正版品的质量—价格比。在消费者看来,虽然盗版品的质量比正版品低,但是相差的程度非常有限。 也就是说,在消费者的购买预算不变的条件下,对消费者来说,使用盗版品的总效用比使用正版品的总效用大。 2、、盗版存在的市场供给基础。尽管盗版的存在从根本上在于有市场需求基础,但是盗版品毕竟是有厂商生产出来的。对于厂商来说,并不是有市场需要就会有市场供给。就某种产品来说,厂商之所以选择生产盗版品而不是正版品,除了它在生产正版品上的所受的诸多限制之外,可能关键在于盗版品的生产价值大于正版品的生产价值。 (1),首先,技术和制度限制使得许多企业不能生产正版品。在盗版或正版中,“版”者版权也!在市场经济中,为了激励人们创新,政府运用专利法或版权法对版权进行保护。政府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对“版”进行保护,这无疑是非常应该的,但是这种保护会形成市场上的行政垄断和法律垄断,从而限制了许多厂商以合法的身份生产正版品。 ,(2)其次,生产正版品的价格或收益怪圈导致了盗版品的大量产生。在正版品生产的垄断条件下,源于其垄断价格的巨大垄断利润对其他企业是一个巨大的诱惑,这种诱惑使资源有向该产品聚集的趋势。然而,在过高的版权费用和制度硬壁的双重阻拦下,这种趋势就转化为生产盗版品。 (3)再次,盗版品生产价值还集中的体现在它的生产成本优势上。从某种意义上讲,一项生产活动的成本包括直接生产费用和版权费用。与正版品的生产相比,盗版品在直接生产费用上存在一定的优势,这是因为盗版者可以根据市场的实际需要,使用更加便宜的原材料,采用更加简捷的生产工序,使得产品成本大大降低。。 (4)最后,盗版产品的供给还与厂商从事盗版所面临的风险的大小和对待风险的态度有关。由于盗版的违法性,因此就有被查处并被惩罚的不确定因素存在。盗版在给厂商带来较高的预期收益的同时,也带来较大的风险。对风险与收益的选择,将影响盗版品供给的多少。二、盗版现象的经济福利效应 在经济学上,对一种经济现象的评价,可以通过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和社会总福利来说明。同样,对盗版也可以从这些方面来分析它的经济效应。

用微观经济学原理浅析生活中的现象资料讲解

用微观经济学原理浅析生活中的现象

用微观经济学原理浅析生活中的现象 我们每个人从呱呱坠地,直到垂垂老矣,这一生当中,始终都在面对一个基本问题——我们应该怎样更好地生活?不得不承认,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已经彻底被“经济”所“挟持”了。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与所作所为,全都与经济活动有关,不得不承认,在学习微观经济学之前,对现实中的一些涉及经济现象的问题不甚了解。 从利润最大化原理浅析身边的现象 当生活中的一些商品涨价或者是降价,只是模糊地知道是因为需求与供给大小关系的问题。现在就可以用经济学的角度来理解了。 在我的家乡烟台,依赖于优越的地理位置及自然条件,水果种植业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位置,几年前在我的家乡还是会看到大片大片苹果树林,但是让我感到惊奇的是,几年后在它们长得还很茂盛的时候有的却被砍掉了,最初只是知道因为苹果价格下降,果农赔钱,不得不另谋出路,这种见解是比较浅显的,现尝试用微观经济学原理加以解释之,即利润最大化原理以及市场机制原理。 像是苹果这一类的农产品的供给市场属于竞争性市场,果农们是在MC=MR=P 的时候在短期达到利润最大化的,刚开始的苹果价格为P1,超过了平均成本,(P1—AC1)*Q>0,果农得到了经济利润,于是被利润驱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种苹果,而且种的数量也是逐步增多的,市场上苹果的供给越来越多,使得由市场需求和供给决定的苹果价格趋于下降,价格降到了P2,位于平均成本和平均可

变成本之间(P2—AC2)*Q2<0,但这时果农们还是会继续种植,因为总收益大于总可变成本,只有这样才能收回部分固定成本,使之不会成为沉淀成本,这样的决策对于果农们来说才是理性的,供给量继续增加,价格继续下降,当降到P3时,果农们就会放弃种植了,因为(P3—AC3)*Q3<(P3—AVC)*Q3<0,果农们已无利可寻,如果还不停止种植,则全部收益连可变成本都无法收回,更谈不上对不变成本的弥补了。而事实上,只要果农停止种植,就会将可变成本将为0,显然,此时不种植要比种植强,便会出现果树被砍,数量减少。 据我们所知,市场机制是指在一个自由市场里,价格会不断变化直到市场出清为止——即直到供给量与需求量相等为止,这也是一种理想的状态。 刚开始,苹果的供给是属于短缺的,价格位于P1,果农就会试图扩展种植规模,增加苹果供应量,所以一时间苹果树被大量种植,供给量增加,价格下降直到P2,是处于市场出清的状态的,市场上对苹果的需求等于供给,但是市场信息不完善,果农们自然也不知道市场的供给与需求关系,继续种植,使得供给大于需求,超过了消费者愿意购买的数量,造成生产过剩,为了售出这些过剩的苹果,果农们不得不开始降低他们的价格,最后价格将下降,需求量将会上升,供给量将下降,亦即会有大量的苹果树被砍,直到达到均衡价格P2。

团购电商平台消费者选择行为浅析

团购电商平台消费者选择行为浅析 摘要:随着网络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商务迅速崛起,拼多多作为新兴的C2B 模式的电商平台和后起之秀,自2015年9月成立以来,形成自己独特的新社交电商思维,在电商平台占有自己独特的位置。如何从电商巨头———阿里手中分得流量值得探讨。以网络经济为背景,利用网络经济学相关理论,以淘宝作为对比,通过对新经济特性、指出拼多多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对拼多多未来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网络经济;拼多多;消费选择 一、引言 随着互联网发展,移动端用户越来越多。网购也正在从电脑端向移动端转移,因此许多电商平台便应运而生且发展成众多运营模式,如淘宝的C2C模式及拼多多独特的C2B模式。众所周知,淘宝稳居国内电商第一位置多年。如今,该电商平台已深入人心,大多网购用户也已经熟悉其操作界面、使用方法及服务体系,形成了路径依赖。与淘宝对比,拼多多代表的是一个团购平台。团购平台提供产品以及服务,以低价吸引顾客,并通过奖励来推广用户,通过网络快速传播,拼多多作为黑马,在众多的电商平台中脱颖而出。本文,利用了网络经济学相关理论,从新经济特性和消费者的选择行为角度,以淘宝为对比,对拼多多进行分析。再从拼多多角度提出如何在竞争企业锁定的情况下分得流量,并对拼多多未来发展提出建议。 二、网络经济下的外部性分析 当一种产品对用户的价值随着采用相同产品或可兼容产品的用户增加而增大时,就出现了网络外部性。拼多多正是网络外部性极具代表性的例子,它经营的模式依赖于社交,依靠用户庞大的社交网络而飞速崛起。下面将对拼多多从正、负外部性分别展开分析。1.正外部性分析。正外部性是指当一个经济个体在满足消费者或者社会需求时,消费者或者社会其他个体不产生花费。邀请好友砍价。用户将需砍价的商品发至社交圈中,好友通过链接即可帮忙砍价。让好友通过砍价取得价格更低的商品。而好友在帮自己砍价的同时,发现自己的需求,从而变成被动用户,拼多多模式,是由前用户找商品,变成现商品找用户。由于这种关

生鲜网络团购的现状及前景研究

福建农林大学管理学院(旅游学院) 本科课程论文 课程名称:_______ 管理学原理________ 专业年级:________ 13级工商管理_____ 学号:__________3136309049_ _____ 学生姓名:______ 宾健卿____ 论文题目:_____生鲜网络团购的现状及前景研究_ 成绩:____ 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肖友智___________ 2014年 12 月 17 日

目录 引言 (3) 1.生鲜网络团购的含义 (3) 2生鲜网络团购的现状 (3) 2.1网络团购的发展历程 (3) 2.2网络团购的现状 (4) 2.2.1近年我国团购网站的发展现状 (4) 2.2.2我国团购网站行业存在的问题 (4) 2.2.3我国生鲜网络团购的现状分析 (4) 3.我国生鲜网络团购的发展 (5) 3.1我国生鲜网络团购的竞争分析 (5) 3.2从生鲜C2C发展看生鲜团购的发展 (6) 3.2.1生鲜C2C的含义 (6) 3.2.2我国生鲜农产品C2C销售发展现状 (7) 3.2.3从生鲜C2C网络销售的不足看生鲜网络团购的发展 (7) 3.3从生鲜O2O发展看生鲜团购的发展 (7) 3.3.1生鲜O2O的含义 (7) 3.3.2从生鲜O2O的发展看生鲜团购的发展 (8) 3.3.3从生鲜O2O的不足看生鲜团购的发展 (8) 参考文献: (9)

生鲜网络团购的现状及前景研究 宾健卿 (福建农林大学管理学院(旅游学院)工商管理专业 2013届) 摘要:随着城市生活节奏的加快,通过网络更加便捷地购买新鲜的生鲜农产品的意识逐步深入到百姓生活中,当下这种需求也是越来越大。但是现有的生鲜农产品网络销售才去的运作模式并不能完全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其中存在物流环节过多、区域配送方式不合理,配送成本过高等问题,这些严重阻碍了生鲜农产品网络销售的发展。再者,生鲜C2C和生鲜O2O等网络销售模式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其发展对生鲜团购的发展有已一定的借鉴与参考的意义。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city life rhythm speeding up, through the network more convenient to buy fresh sense of fresh agricultural products gradually into the people life, the moment the demand is bigger and bigger. But the existing to the operation mode of fresh agricultural products online sales cannot fully meet the needs of consumers, there are too logistics links, unreasonable regional distribution, and distribution costs too high, these seriously hindered the development of fresh agricultural products online sales. 关键词:生鲜;网络团购;发展 引言 网络团购是近十年来发展并流行起来的拍卖模式,其含义是一定数量的用户通过互联网组团,以较低的折扣购买同一种商品,并且商品的价格随团购人数的增加而不断降低。这种新型的消费合作方式,一方面它可以降低买卖双方的信息不对称,帮助消费者改变所处的劣势地位,争取更优惠的价格和更好的服务;另一方面它能有效降低交易成本,是商家获得规模效益。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和消费者消费观念的转变,网购需求的商品越来越生活化、日常化,生鲜农产品市场逐渐成为各大电商争夺的地带,网络团购也是争夺市场的竞争者之一。 1.生鲜网络团购的含义 生鲜农产品,是指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新鲜蔬菜、水果、水产品、禽畜及其肉类产品。以及时能够到达餐桌上的农副产品,新鲜、绿色食品。大部分为保存时间较短,对保鲜条件有一定要求的物品。 网络团购,是指团购即为一个团队向商家采购,国际通称B2T(Business To Team),是继B2B,B2C,C2C后的又一电子商务模式。所谓网络团购,是指一定数量的消费者通过互联网渠道组织成团,加大与商家的谈判力度,力求以最低折扣购买同一种商品。这种电子商务模式可以称为C2B(Consumer to Business),和传统的B2C、C2C电子商务模式有所不同,需要将消费者聚合才能形成交易,所以需要有即时通讯(Instant Messaging)和社交网络(SNS)作支持。 生鲜网络团购,即是团购网站在其网页上提供有关的生鲜农产品的信息,有一定的折扣与时间限制,消费者组团购买的形式为主的电子商务模式。 2生鲜网络团购的现状 2.1网络团购的发展历程

用经济学原理分析周围的经济现象

用经济学原理分析周围的经济现象 姓名:刘旭 班级:信管094 学号:200904034415 房地产泡沫形成机制 ———基于供求原理和弹性理论的分析摘要:房地产泡沫是指主要由投机性购买需求的增加所引起的房地产价格持续上 涨,房地产泡沫是泡沫经济的一种典型形态。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的特殊性是形成房地产 泡沫的内在基础。本文运用西方经济学中的供求原理和弹性理论,分析了房地产泡沫形成 机制,认为由涨价预期所带来的投机性购买需求的增加是短期内房价上涨的动力。从长期 来看,这一动力无法持续。 近年来,云南、四川等地的花卉市场频频爆出天价兰花, 某些原本售价仅仅几十元的小小兰草,在投资客的炒作之下 竟然能够卖到几百万元。这些兰草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功效, 买家所看重的并不是它们的实际观赏价值,而是一路飙升的 价格所带来的预期收益,此时的兰草已经被当作纯粹的投资 工具了。由此联想到近年来节节上涨的房价。虽然在全国范 围内是否出现房地产泡沫还存在争议,但勿庸置疑,我国某 些城市的房价已经畸高,出现了较为明显的房地产泡沫。本

文拟运用西方经济学中的供求原理和弹性理论,对房地产泡沫形成机制进行分析。 一、房地产泡沫的涵义 经济学中所说的泡沫,就是资产价格严重背离基础价值 而暴涨的现象。房地产泡沫是指主要由投机性购买需求的增加所引起的房地产价格持续上涨的现象。也就是说,房地产价格的这种上涨不是以真实需求的增长为基础的,而主要是由投资需求的快速增长拉动的。当发生房地产泡沫时,土地和房屋价格高涨,大大高于由真实需求所支撑的市场价值,并且交易频繁,形成了一种表面上的虚假繁荣。 房地产行业是比较容易出现价格泡沫的经济领域,这是 由房地产行业所具有的三大特征决定的。第一,房地产业的资源基础是土地,而土地是现代社会最稀缺的自然资源,其供给量难以随需求的增加而增加;第二,房地产是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人们对房地产的需求是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不断增加的;第三,房地产行业的生产周期比较长,供给量在短期内难以增加。正是这些特征,使得房地产市场的供求关系难以实现稳定的均衡,价格波动剧烈,这是诱发房地产泡沫的重要因素。 此外,房地产的相对价值比较大、交易过程比较规范、交 易场所相对集中,从而导致其交易成本较低,这是房地产市

网购问题的经济学分析

网购问题的经济学分析 摘要:随着时代的变迁,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掀起了一股网购的潮流,各大购物网站层出不穷,作为理性的消费者,我们流连于网上,买卖、淘宝乐在其中时,也要正确地看待网购中存在的问题。本文从经济学的角度对网购问题进行分析,探究网购兴起的动因和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网购;信息不对称;“柠檬”现象 随着互联网和电子商务在我国的大力普及应用,网购已经成为人们的主要消费方式之一。2011年1月19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了《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已达4.57亿人,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1.48亿人,网络购物市场交易规模达4980.0亿元。随着网购的迅速普及和发展,消费者在享受这种便利与快捷的同时,网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需要我们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对网购加以控制和规范。 一、网购的兴起 对于消费者来说,消费者普遍认为,在网购中可以得到追求时尚,节约搜索成本和交易成本,获得较大量的商品信息,可以买到当地没有的商品,不必亲临卖场,以及所购商品本身所带来的效用等方面的满足。此外,由于网购的商品价格相对低廉,在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的影响下,追求效用最大化的消费者必然增加对网购商品的购买。 对于商家来说,由于网上销售库存压力较小、经营成本低、经营规模不受场地限制,厂商所面对的需求弹性会减小,为商家带来更多的垄断势力,将会有更多的人选择网上销售,通过互联网对市场信息的及时反馈可以适时调整经营策略,以及时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 对于整个市场经济来说,这种新型的购物模式可在更大的范围内、更广的层面上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刺激消费,拉动内需。 二、网购中存在的问题 (一)网络“柠檬”现象 首先,在交易市场上,当消费者不知其将要购买产品的确切质量时, 往往通过对整个市场的整体数据做出某些判断。在此情况下, 假如卖方清楚知道每件

微观经济学案例分析

用经济学原理分析麦当劳折扣券 另一种解释是:麦当劳想借此进行价格歧视——把顾客分开。要获取麦当劳的优惠券,总是要花费一定的时间成本的,而不是随手可得——上麦当劳的网站浏览寻找优惠券,打印优惠券,或者阅读麦当劳的宣传报纸,或者到路边索取,都是需要花费少许成本,主要是时间成本。通常是什么人才愿意花费这些成本呢?是时间成本比较便宜的人。能上麦当劳的人中,什么人时间比较便宜呢?显然是一些收入偏低的人——工薪阶层。另外,优惠券能够购买的通常是某种指定的商品组合,而不是随意购买。也就是说,使用优惠券的顾客,是要付出代价——不能随意挑选商品的代价。这也是一种成本。总而言之,使用优惠券,是要付出代价的——代价者成本也。 通过上述种种方式,麦当劳成功地把麦当劳的顾客中的富人和穷人分开,然后,对于富人——不持有优惠券的人,麦当劳供给他们的商品就比较贵(没有优惠),而对于穷人——持有优惠券的人,麦当劳给他们打折。时间地点商品相同但价格不同,这就是典型的价格歧视。通过价格歧视,麦当劳向消费者榨取了更多的消费者剩余,增加了利润。 关于大学生占座现象的经济学分析 “占座”这一现象在生活中时有发生,在大学校园里更是司空见惯。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当我们假设所有的人都是理性人时,理性人就要追求利益最大化,制度本身不涉及道德问题,一项制度的制定如果能够满足理性人利益最大化的追求,体现了普遍意义上的公平正义,它就是一项合理的制度。下面将运用经济学原理对占座行为的合理性予以分析。 (1)占座——理性人的选择.“占座”意味着你可以拥有令你满意的座位,当你和你的同学同样用心时,你比他们更容易集中精神,获得更好的听课效果,最终得到更优异的成绩。 当然,你需要为占座付出一定的低价,即你为占座付出的机会成本。这里的关键在于机会成本与收益比较孰轻孰重。对于一个学生而言,取得好成绩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而占座的机会成本,当你用积极的态度看待它们时完全可以被压缩到很小,甚至为负值——早起有益于身体健康,精力充沛,而把时间浪费在早饭上是没有必要的。这么看来,你为占座付出的机会成本是很小的,而得到的收益却大得多,因此占座无疑是理性人的最佳选择。 (2)替他人占座——理性人考虑边际量。如果你已经前赶到了教室,多占个座儿对你来说不过是举手之劳。因为你为此付出的边际成本几乎为零,但这一行为的边际收益则是显而易见的。首先你的室友可能会认为你很体贴,并因此提高对你的评价;其次,即便是你所服务的人不认为这是美德的表现,而将之视为一项投资,那么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在适当的场合时,他也必定会为之付出某种方式的回报。这种情况,通俗地讲叫做“顺水人情”,本小利大,何乐而不为呢?

对于网络团购的经济学分析

对于网络团购的经济学分析 摘要:团购作为一种新兴的购物模式,以其低于产品市场最低零售价、交易不受时间和空间约束、品种齐全等优点在近两年发展迅猛。一方面,商家在成本上占足了优势,没有任何实质性风险,不需要租赁店面和人员;另一方面,团购依托互联网进行买卖,与各行业的商家进行合作,提供的折扣产品包罗万象。本文将分别从团购商家和消费者的角度来研究团购盈利的方式。其中,商家主要通过价格歧视的手段,而消费者则是由于效用和信息不对称“促成”商家盈利。 关键词:团购;价格歧视;社会整体福利;效用;信息不对称abstract: group purchase as a new mode of shopping, with its product market trading below minimum retail price, not limited by time and space constraints, the variety is complete, has the advantages of rapid development in the past two years. this will be from a group purchase of businessman and consumer point of view to study the group purchase profitable way. among them, the main business by price discrimination means, while the consumer utility and information asymmetry is due to “ facilitate” business profit. key words: group purchase; price discrimination; the welfare of society as a whole; effectiveness; information asymmetry 中图分类号:tn915.0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