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土地规模经营与农业机械化发展

土地规模经营与农业机械化发展

土地规模经营与农业机械化发展
土地规模经营与农业机械化发展

(完整版)中国农业机械化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中国农业机械化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农业劳动生产率的高低, 决定了农业为其他部门提供剩余产品和劳动力的数量, 进而制约着这些部门的发 展规模和速度。只有农业发展了, 国民经济其他部门才能得以进一步的发展。而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中心环节, 它凝聚着现代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 并配 合农业生物等农业技术, 成为发挥增产作用的基本手段和提高劳动生产率、减轻 繁重体力劳动的必要条件和根本途径, 从而带来生产力的质的飞跃。 1. 中国农业机械化现状 中国用占世界7 %的耕地, 却为世界22 %的人口提供了基本充足的食品。农 业的快速稳步的发展离不开农业机械化。中国农业机械化经过多年的努力发展, 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不足。 1.1 中国农业机械化取得的成就 (1)农业机械化装备水平稳步提高 1949 年, 全国农业机械化装备总动力只有8101 万千瓦, 农用拖拉机只有117 台, 一些大型农业机械如联合收割机、农用载重汽车基本上是空白。经过半 个多世纪的发展, 农业机械拥有量增长了上千倍, 有的品种甚至数万倍。截至2003 年底,全国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6 亿kW 以上,农机原值达3 362 亿美元。 农用拖拉机保有量达1494 万台, 拖拉机配套农机具2292 万部, 联合收获机械 36 万台。 (2)农田作业机械化水平显著提高农田作业机械化水平显著提高,机械耕地、播种、收获水平分别达到46.8 %、 26.7 %、19 %;2004 年小麦机收比1995 年提高了47 %。 (3)农机服务领域不断拓展 农业机构服务领域由原来的农田作业, 逐步向产前和产后延伸, 向其他领域 扩展。一大批设施农业设备、农副产品加工机械、畜牧业机械、林业机械、植保 机械、运输机械、农田基本建设机械等迅速增长。温室面积达到69 亿平方米, 田 园管理机达到4 万台。 (4)国际间的农机技术交流与合作得到加强 近年来, 国际上不少大型农机企业看准中国巨大的农机市场, 与中国有关部 门和企业合作,在中国开拓事业, 取得了双赢的佳绩。国内一些大型企业, 不断学 习国外的先进经验和技术, 加大技术改造和升级换代力度, 推进了国产农业机械 化产品质量的提高。为鼓励大型农业机械的进口, 国家还制定了优惠进口税收政策。 1.2 中国农业机械机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1)地区之间农业机械化水平严重不平衡目前,我国农业机械化过程体 现了与中国农村社会经济、文化背景相适应的 有别于经济发达国家农业机械化的特点,这就是农业机械化水平的不平衡性。由 于我国地理条件与气候条件的差异,存在着土地相对稀缺与农村劳动力过剩,且

农业机械化发展实施措施

农业机械化发展实施措施 一、充分认识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农业机械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基础。农机化总体技术水平不高等问题, 影响了全市农业机械化发展进程。各地、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采取有力措施, 进一步推进全市农业机械化。 二、发展目标 (二)年。农机装备总量增加到200万千瓦, 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力争达到50%特色经济作物、林牧渔业以及农副产品加工业机械化取得突破性发展。农业机械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 三、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主要任务 (三)加快农业机械化新技术、新机具推广步伐。各县市区要稳步推进小麦耕播机械化、水稻育插秧机械化。加大油菜直播机械和联合收获机械推广力度, 积极发展油菜生产机械化。同时, 要围绕我市的八大特色产业, 大力发展高效特色农产品机械化生产, 推广轻便、实用、低耗、适合我市山区特点的中小型机械。各地要结合本地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的特点,建立特色农产品生产机械化示范基地, 加快茶叶、魔芋、柑橘、蔬菜、食用菌、中药材和园艺作物、畜牧业、水产业生产以及农产品冷藏、保鲜、加工等机械化新技术、新机具的示范推广, 促进特色主导产业的发展。年, 力争在每个县市建设2-5 个高效特色农业生产机械化示范基地。 (四)加快建立健全新型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坚持重点扶持、多元发展、全面推进的原则。优先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重点培育5-8 个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特色鲜明、带动力强的农机专业合作示范社。 年, 全市登记注册的农机专业合作社达到100 个以上。引导政策、资金、

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意见

原标题: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 新华网北京11月20日电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全文如下。 伴随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高,农户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流转明显加快,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已成为必然趋势。实践证明,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有利于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和提高劳动生产率,有利于保障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有利于促进农业技术推广应用和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应从我国人多地少、农村情况千差万别的实际出发,积极稳妥地推进。为引导农村土地(指承包耕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全面理解、准确把握中央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精神,按照加快构建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和走生产技术先进、经营规模适度、市场竞争力强、生态环境可持续的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的要求,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为目标,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实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引导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坚持家庭经营的基础性地位,积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改革的方向要明,步子要稳,既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强典型示范引导,鼓励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又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不能搞大跃进,不能搞强迫命令,不能搞行政瞎指挥,使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发展与城镇化进程和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相适应,与农业科技进步和生产手段改进程度相适应,与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提高相适应,让农民成为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的积极参与者和真正受益者,避免走弯路。 (二)基本原则 ——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推进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等多种经营方式共同发展。 ——坚持以改革为动力,充分发挥农民首创精神,鼓励创新,支持基层先行先试,靠改革破解发展难题。

2019年农经站发展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情况调研报告

农经站发展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情况调研报 告 积极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发展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是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和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的必然要求,也是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举措。近期,根据省市的安排,xx农经站及时抽调业务骨干组成专题调研组,从XX年5月25日至6月8日,利用15天时间先后深入15个乡镇,采取现场察看、听取汇报、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对我县发展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推进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的有利条件。 (一)各项惠农政策落实为土地流转和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创造了有利条件。近几年的中央一号文件连续聚焦“三农”问题。粮食生产更是置于全年工作之首,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农资综合直补“四大补贴”不断增加,并逐渐形成了体系。 (二)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生产条件改善为农村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奠定了基础。随着农业财政投入的递增和新农村建设项目的实施,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改善,方便了大户生产布局、稻田排灌、病虫防治和机械化作业。 (三)在工业化、城镇化建设推进的背景下,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是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的必然趋势,这些为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

经营创造了有利条件。目前,农村普遍存在“老人农业”现象,那么要解决“谁来种田”的问题,需要在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实行远源规模经营、培育新型经营主体等方面下功夫。大力培育和发展种植大户、家庭农场,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生产基地,引导土地承包经营权向生产和经营能手集中显得尤为重要。 二、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的现状、特点和典型模式。 近年来,我县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切实加强土地流转指导服务,积极探索土地流转的多种有效形式,通过推进土地流转,促使土地经营权向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等集中,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生产经营。据调查,至XX年6月底,全县土地流转面积6.1万亩,占全县农村家庭承包经营面积的14.7%;50亩以上规模经营面积达1.9万亩,占流转面积的31%。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呈现出以下六个特点:(一)流转形式多样化,出租面积明显增加。按流转形式划分,主要有转包、出租、互换、转让等。据调查,截至XX年6月,转包面积22715亩,占流转面积的37.2%;出租面积29189亩,占流转面积的48%;互换面积达219亩,占流转面积的0.4%;转让面积877亩,占流转面积的1.4%;其他形式流转面积达8000亩,占流转面积的13%。与XX年年底数据相比,出租的面积明显增加。从实践来看,农户将土地通过出租、转包的形式流转给农业企业、合作社或大户等,把土地与劳动力、资金、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有效重组后,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土地生产率,土地规模经营的效益得到了显著发挥,相应的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科技水平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科技水平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机械化技术不断创新,应用领域不断拓展,为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和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做出了重大贡献。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 加快农业科技创新 , 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 , 促进劳动过程机械化 , 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 ,对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推广农业机械化新技术,对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加快农业机械化技术和装备的推广应用,促进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实现农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动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任务,是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手段,是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坚强保证。 为适应我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农业机械化技术的需求,加速普及推广农业机械化先进适用的技术与机具,宁夏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站组织有关专家和技术人员编写了《宁夏农业机械化十大主推技术》(暂定)。该书全面系统的介绍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宁夏重点推广的水稻机械生产、保护性耕作、玉米机械化生产、马铃薯机械化生产、

牧草机械化生产及加工等十项技术详细描述了各项技术的内容、实施要点、生产要求、发展趋势等。这些技术代表了宁夏新时期农机化技术的应用重点的发展方向,旨在帮助各级农机部门、农机工作者和广大农民了解、掌握这些技术主要内容及适用机具的情况,便于在工作中借鉴和生产中应用。希望通过这些技术的大面积推广普及,加快我区农业机械化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节约农业资源、降低生产成本、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粮食稳定增产、农业不断增效和农民持续增收,推进宁夏农业可持续发展。

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作者:马孝芳 市委二届十次全会对以统筹城乡的思路推进安康发展作出全面 部署,为深入贯彻落实全会精神,根据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安排,2010年9月中下旬,市人大常委会组织调研组,先后深入到汉滨区河西镇、建民镇,平利县长安镇,旬阳县吕河镇、甘溪镇进行了调查,了解掌握了我市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的一些基本情况。 一、主要特点 近年来,全市各级党委政府把引导农村土地规范流转、促进农村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作为推进城乡统筹、实施突破发展的重要抓手,加强宣传引导,倾斜政策扶持,完善体制机制,注重跟进服务,着力推动农村土地向种养大户和规模企业集中,促进了农村土地的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经营,加快了农业现代化发展步伐。截止2010年6月底,全市累计流转、集中经营农村土地57.5万亩,常用耕地规模经营占比达到20%,其中转包21.1万亩,转让6万亩,出租18. 2万亩,互换2.3万亩,股份合作1.1万亩,其他形式8.8万亩。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优势区域率先集中。汉滨区建民镇、河西镇生态农业科技园和蔬菜基地,汉阴县月河养殖小区等,都集中在月河川道和316国道周边;石泉县城关镇杨柳新区,平利县长安、八仙、洛河茶叶基地,旬阳县吕河、甘溪烤烟生产示范区等,也都主要集中在川道浅丘、公路沿线和城镇周边,这些地区交通便利,土地连片,灌溉和耕作条件

相对较好,便于农业生产管理,农业生产条件相对优越,土地率先向规模经营集中。 第二、主导产业推动规模。据统计,已经流转规模经营的土地,发展烤烟9.4万亩、茶饮7.7万亩、养殖4.3万亩、蚕桑4.1万亩、魔芋1.9万亩、蔬菜1.7万亩、中药材1.5万亩,主导产业建设用地占规模经营土地面积的79%。在主导产业建设突出的地区,农村土地规模经营势头较好。汉滨区以发展林果产业为主导,流转集中经营土地7.08万亩发展林果经济,占全区土地流转面积的60%;平利县流转集中经营土地7.03万亩发展茶饮,占全县土地流转面积的64.7%;旬阳县流转集中经营土地5.89万亩发展优质烤烟,占全县土地流转面积的46%,这些土地使用密集性的农业主导产业建设,加速了农村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 第三、龙头大户聚集土地。白河县兴达公司在仓上镇天宝村流转土地6000亩建设苗木花卉基地,订单种植中药材;陕西宜康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在汉滨区大同镇流转土地5680亩,建设生物质能源基地;平利县长安镇凌久成、洪善存两户茶叶生产经营大户共流转土地194 8亩,建设现代高效茶叶示范基地;旬阳县棕溪镇王院村党支部书记陈分新,在汉滨区河西镇二档村和旬阳县吕河镇江店村共计流转土地1600亩发展烤烟。目前,全市规模经营农村土地100亩以上的大户6 83户,1000亩以上的大户25户,龙头企业和产业大户带动了农村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 第四、规模经营小型为主。统计显示,我市土地规模经营,虽不乏千亩以上的龙头大户,但为数不多,全市5.1万土地转入户中,规

农户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分析

吉林省四平市农户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分析 1中国农业土地经营规模演变过程 1 我国农村土地利用的现状(出现的问题),并分析(以粮食产量和经济收入为例分析,与发达国家相比较,可以从土地的利用效率上分析)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 2 土地规模经营面临的问题和困难 3 解决对策与发展趋势(未来发展的方向) 摘要:农地家庭承包经营符合我国国情、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农业生产的自然性、季节性、区域性,曾经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农业生产力的提高。但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其规模小、生产效率低、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等缺陷却愈发暴露出来,因此,土地规模经营的优势及其必要性也更加明显。没有农业现代化就没有国民经济的现代化,而实现农村土地规模经营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随着我国第二步战略目标的顺利达成,农业现代化问题已经日益紧迫地被提上了国家的议事日程。目前在经济发达的东南沿海地区,农村土地规模经营已经有了相当程度的发展,农业现代化建设已经有了一定的起色,在这一势头带动下,内地也出现了星星之火。为了探讨中国农村发展道路,尤其是内地农业现代化的道路,我们课题组对吉林省四平市所辖区域的农村土地的耕地利用情况和农民收入水平组织了调研。通过对农村的调研,明确提出了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是提高耕地资源利用率、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途径,也是现阶段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发现了内地农村对土地规模经营的深刻要求,了解了制约内地农村土地规模经营的主要因素。这种要求和这些制约因素促使我们对内地农村改革的深化作出思索。

1.1 农业土地经营规模的涵义 经济学理论对经营与规模有着特定的涵义,一般是指生产力要素(如生产资料、劳动力和资金等)在某个生产或经营单位中的集合程度与组合关系,即是指这些要素以一定的配置比例发挥生产或经营效果的范围和数量界限。讨论农业土地经营规模,就是研究农业生产经营单位拥有土地或耕地的数量的合理界限,并探讨在中国土地管理体制下,土地经营与管理界限的变化,以实现最佳经济效果。 1.2 农业生产规模经济的效益 西方经济学理论一般认为,规模经济之效益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企业内部,即企业经营实体的规模扩大,促进生产率的提高,自身产生经济效益,如农业经营的耕地面积扩大,种植的专业化等。二是企业外部互相影响带来的效益,如农业经营中,为适应专业化生产形成的产、运、销一条龙,即外部规模经济。内部规模效益来自于生产要素的不可分性,如某些农业生产机械与设备。当土地具有一定规模,才可提高机械的利用率,减少折损率,提高生产效率。同时各生产要素之间也是互相联系的,大规模生产更利于分工协作,促进产品数量与质量的提高,增进经济效益。外部规模效益,包括市场规模的发展对企业的影响,以及其它企业规模变化对本企业带来的效益。如原材料供应条件的改变,销售市场的扩大等均可产生外部规模经济效益。 1中国农业土地经营规模演变过程 1.3 中国农业土地经营规模演变过程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的半个世纪中,中国农业土地经营规模发

五种形式的土地规模经营

来源:中国农经信息网 2009-11-9 13:36:00 一、发展土地规模经营的实现方式 这里所说的土地规模经营,是对实行土地家庭承包经营的大多数农村而言的,从实践看,主要有以下发展途径与方式: 1.农业结构调整承包大户发展土地规模经营 在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过程中,只有少数处于市场前沿、掌握市场信息多并善于经营的农户,在一定时期内可以增收,待多数农户都仿效同一模式进行结构调整,随之就出现了与结构调整相对应的一轮又一轮“卖难”,致使多数农民只见调整不见效益,始终走不出结构调整的“怪圈”。因农业结构调整必然受土地资源、市场价格和需求等因素的制约,显现出局限性,是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然而,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却是必需的,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一方面结构调整能使部分农民增收致富,并有可能发展成专业合作组织或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形成规模经营;另一方面结构调整是推动农业技术进步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 1981年,烟台市果树研究所为调整果业结构,从日本引进红富士苹果苗木,在牟平区大窑镇召开推介会,却没有人愿意发展。农民曲忠泉以敢为天下先的大胆精神,率先嫁接发展,几年中在当地和威海文登市开发果园2500余亩,红富士苹果至今仍是胶东大多数农民致富的主导产业,为众多果农趟出了致富路,果农推举他为牟平区果业协会会长。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在胶东兴起发展大樱桃,曲会长陆续调整还能带来很大收入的红富士苹果园,栽植大樱桃2000多亩,并向果农推介

发展大樱桃,现已成为胶东农民致富的另一重要产业。2006年曲会长试栽蓝莓成功,2007年调整60亩大樱桃栽植蓝莓,2008年计划调整200亩。2007年6月,烟台市果树研究所在威宇蓝莓观光园组织召开现场观摩会,拉开新一轮结构调整的序幕。曲会长计划投资建设蓝莓加工厂,从育苗引栽、技术管理、深加工、销售实行统一组织,带领农民开创国际国内两个市场,走出结构调整的怪圈,稳定地增加收入。 2.以农业产业化龙头带动发展土地规模经营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可以直接实行土地规模经营,居多是龙头企业带动农户发展土地规模经营,现实地解决了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 烟台国际现代农业科技园,顺应国际现代农业发展方向,实施农、牧、渔现代高新技术的立题、攻关、试验、示范、推广和市场化营销,增强我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和产业开发能力,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带动中国农民开创国际市场。园区规划总面积10000亩,其中荒滩地1900亩,海面滩涂2700亩,大田示范区5400亩。规划建设三大主导产业:一是农业种植。规划占地面积800亩,建设现代化连栋温室大棚42幢,配套建设专家科研楼42幢,成立农业科研所和组织培养室。二是畜牧饲养。建设封闭式畜牧饲养场三个,成立畜牧研究所和胚胎室。三是水产养殖。建设单个有效面积10亩的可保温、加温水产养殖池160个,建设约10000公顷水面的水产养殖基地,成立水产研究所,进行种苗繁育和饲养。建设蔬菜、水果、畜牧产品和水产品年加工能力各5万吨的4条加工流水线,建设面积6万平方米的国际会展中心及农技培训中心。

农业机械自动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农业机械自动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摘要:近年来,农业发展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贡献度呈现不断攀升的趋势,若 想进一步提升农作物的产值,还应促进农业机械自动化的普及。本文在对农业机 械自动化的现状进行综合阐述的基础上,分析了农业机械自动化的未来发展趋势,以期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农业机械自动化;劳动强度;传感器 随着机械自动化设施不断被引入农业生产过程中,农业种植的整体产值呈现 逐年上升的发展趋势。通过实现农业生产的机械自动化,还有助于缓解农民的生 产压力,从整体上降低农民的劳动强度,提升农作物种植的整体品质。现阶段, 农业机械自动化的精准度和创新性还有待提升,因此,探讨农业机械自动化的发 展趋势,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农业机械自动化的现状 农业机械自动化是指在农业生产发展过程中,借助于科学的机械设备,实现 对人力的替代,进而完成农业劳作任务,起到节约人力资源的作用。若能够推进 农业机械自动化设施的普及,可有效减轻农民的生产负担,从整体上降低农业生 产成本,提升农产品质量。伴随着各项经济改革措施的落实,我国社会经济发展 呈现稳步递增的发展趋势,这为农业的发展注入了活力。目前,新农村建设已经 初见成效,机械化设备不断被应用于农业种植过程中,尽管如此,机械自动化的 应用仍存在一定问题。农业机械自动化设备缺乏精准性。在对发达国家农业的成 功发展经验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发现,促进农业机械自动化向精细化的方向发展是 取得成功的关键。基于信息化时代下,相关研究人员应实现机械自动化技术与GPS技术以及GLS技术的有机结合,不断改进机械化设备,提升定位的准确性, 为播种和收割提供方便。 同时,对新型农业机械自动化设备的研发力度不足,使得农耕生产设备较为 滞后,对生产效率的提升形成了限制。创新是一切工作发展进步的内在驱动力。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为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农业机械自动化 的发展呈现良好的市场前景。然而,调查研究显示,我国大部分农业机械自动化 均存在明显的滞后性,无法积极迎合时代的发展。此外,尽管我国的农机制造行 业位居世界前列,但由于缺乏高端的产品,大多为耕作类机械产品,且这类产品 适应性较差,在丘陵山区无法得到有效应用,产品价格虽然便宜,但极易损坏, 使得插秧机等高端机械的应用只能依赖于进口。种种调查数据表明,我国的农业 机械自动化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实现田间劳作的完全自动化仍需要漫长的发展 阶段,但这并不意味着农业机械自动化发展缺乏潜在的上升空间。因此,有必要 加大创新力度,从根本上促进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1]。 2 农业机械自动化的优势以及发展趋势 2.1 优势 一是机械自动化设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机械自动化设备在农业生产中的大 规模应用,不仅能够有效解放劳动力,提升农作物的种植效率,还能够促进农作 物种植质量的提升。同时,此类设备还具备良好的自我保护功能,在发生故障的 时候能够自我修复,不会因故障修复而耽误农业生产时间。例如,在设备发生漏 电时,机械自动化设备能够实现自我修复,不会对人身安全产生威胁,且能够维 持生产的良好进行[2]。

关于加快农村土地流转促进规模经营发展的意见

关于加快农村土地流转促进规模经营发展的意见 发布人:系统管理员发布日期:2009-4-3 17:12:06 阅读次数:553次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政府各部门: 为进一步优化农业生产要素,提高农村土地利用率、产出率和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现就加快农村土地流转、促进规模经营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以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为基础,以提高土地资源合理有效配置、促进产业发展和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建立“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农民自愿、依法有偿”的土地流转机制,提升土地规模经营水平, 促进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全面提高,加快我县现代农业发展,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城乡统筹发展的和谐社会。 二、基本原则和工作目标 (一)基本原则 ——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发展规模经营,不得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得改变土地用途,不得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尊重农民的土地流转主体地位,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强迫流转以及妨碍自主流转。流转应坚持等价有偿,确保农民利益和生产生活稳定。 ——集中、规模、增效的原则。农村土地流转和产业发展应立足于土地资

源的高效利用,实行相对集中、适度规模经营,并注重土地与其它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提高土地利用率、产出率,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管理、规范、有序的原则。在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和发展规模经营过程中,要加强管理和指导,建立健全土地流转的各项制度,强化土地流转信息服务,规范土地流转合同管理,及时调解土地流转纠纷,维护各方利益,确保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规范有序。 ——重点扶持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的原则。鼓励种养殖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机关干部职工、城镇居民等业主(以下简称土地规模经营主体)通过土地流转,扶持辣椒、马 铃薯、烤烟、中药材、莼菜、优质粮油等优势特色产业规模经营 发展。 (二)工作目标。2009年,全县农村土地流转达到18%以上,规模经营达到16%以上。 三、扶持政策 (一)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县财政设立农村土地流转专项扶持基金,用于鼓励农村耕地流转,扶持土地规模经营主体。从2009年起,凡通过土地流转,连续3年集中成片经营耕地面积50亩以上的,经验收后给予适当奖励。流转经营耕地面积在50亩~200亩的,每亩奖励40元;201~500亩的,每亩奖励60元;501~1000亩的,每亩奖励80元;1000亩以上的,每亩奖励100元(具体奖励办法另行文)。 (二)强化金融信贷支持。金融机构要把土地规模经营主体作为信贷支持重点,增加对农村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的贷款,每年安排一定额度的农业信贷

浅谈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对策及建议

浅谈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对策及建议 摘要:积极、稳妥有序地加快土地流转步伐,促进适度规模经营和现代农业发展,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推进农村城镇化、逐步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有效途径。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对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具体建议。 关键词:天祝县;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问题分析;对策及建议 《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规模经营主体。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不得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得改变土地用途,不得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归纳到一句话,就是“要根据农民的意愿,允许农民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1基本情况及现状 1.1基本情况天祝县共辖9镇10乡、172个村民委员会、774个村民小组。1998年第二轮土地承包面积为96.18万亩(标准亩),农牧业人口18.68万人,人均5.15亩(标准亩)。近年来,在实施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和退耕还林(草)过程中,全县减少耕地1 2.79万亩(标准亩)。截至2010年底,我县实有耕地面积8 3.39万亩,农牧户 4.20万户,农牧业人口18.16万多人,人均耕地面积4.60亩,农村劳动力11万多人,其中从事家庭经营的劳动力7万多人,实现农村经济收入6 868.18万元,外出务工人员4万多人,实现劳务收入18 13 5.44万元,全县农牧民人均纯收入2 478元。 1.2现状根据调查统计,2009年,我县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已具雏形,在华藏寺镇出现了少量的规模经营单位和面积,实现规模经营的面积200亩:其中华藏林场租赁阴洼山组农户耕地150亩进行松树育苗;古城林场租赁界牌组农户20亩种植松树苗;寺滩一农户租用阴洼山组农户耕地30亩种植蔬菜。从2010年开始,全县特色农业发展势头强劲,出现了如哈溪镇友爱村、松山镇石塘村、华藏寺镇黄草川等一批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促进以日光温室为主要内容的设施农业发展的典型实例,在农村土地的适度规模经营和现代农业发展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较好效益。其它乡镇也根据全县特色农业发展的总体要求,通过转包、转让、

【农业机械化论文】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意义及措施

【农业机械化论文】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意义及措施 摘要:我国是农业大国,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切实增加了农民的经济收入。分析了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的重要意义,阐述了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水平;可持续发展;措施 1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的重要意义 1.1实现精细生产 农业精细化生产,主要包括4个方面:①精准耕种。采用激光平地、保护性耕地等技术,能提高水源和肥料的使用效率,增加单位面积产量,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②精准灌溉。以微喷技术、滴灌技术为例,前者能保证灌溉的均匀性,有效控制地温,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后者适用于大田作物,不仅能改善土质,还能实现节肥、节水目标。 ③精准施肥。测量土壤养分,是施肥工作的前提,传统农业生产模式忽视了这一环节,肥料利用效率低。施肥组合预测模型、精准施肥数据库的应用,能充分了解土壤养分情况,在作物的不同生长时期,满足按需施肥的要求。④精准用药。利用广谱分析技术、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调查获取病虫害信息,评估对作物的危害程度,确定用药类型和剂量。相比于人工调查,能提高工作效率,扩大覆盖范围[1]。 1.2保护生态环境 提高机械化水平,能快速完成耕种、收割等工作,对灌溉、施肥、用药进行精确控制,减少或避免周围环境破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另外,农业机械化满足新农村建设需求。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同时,能减少资源能源损耗,提高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2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措施

2.1加强政策引导 政府应进一步加强政策引导,在农机设备的购买和使用上,制定财政贴息、抵押贷款、免费上牌、免费年检等优惠政策。通过减轻农民的经济负担,推动农业机械化健康快速发展。 2.2科学发展规划 第一,树立科学发展观,发挥出政府部门的职能作用,制定科学的农业发展计划,在机械设备投入上加大财政补贴和资金支持,提高农民的购买力。第二,机械设备适用于规模化生产,政府应该积极推动土地流转,实现农业生产的规模化,为机械使用创造有利条件。第三,加大宣传力度,更新农民的传统思想,介绍机械化生产的优势和意义,提高机械设备的使用效率,促使机械设备真正走进农民家中[2]。 2.3加大研发力度 第一,机械设备在设计时,应该调查农民的生产需求,了解操作习惯,提供质量可靠的产品,从而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第二,随着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机械设备应该紧跟市场的发展变化,与信息技术有机结合,提高机械设备的智能化水平。第三,为了进一步提高机械的使用安全性,应该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对机械设备的使用进行监督管理,健全安全监管制度。对于设计人员而言,应该走进田间和场院,了解常见机械的安全隐患,为优化设计提供支持。 2.4提高服务水平 农业机械生产企业应该提高服务水平,将服务贯穿在采购、营销、售后等全过程。其一,加强宣传工作,针对新型机械设备,大力宣传技术优势和使用性能,既满足农民的生产需求,又能保证生产安全。其二,在农忙时节,建立专门的服务小组,开展机械维护和售后服务等工作;在农闲时节,落实机械设备的回访工作,汇总机械使用中的常见问题,并对使用功能

中国农业机械化事业发展现状

中国农业机械化事业 发展现状 姓名:赵洲 班级:机化112 学号:2011012615 时间:2011.11.07

中国农业机械化事业发展现状 摘要:农业机械化代表先进的生产力,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起着重要作用,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必然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叙述我国农业的发展现况,论述农业机械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关系,提出关于我国发展农业机械化的思路。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农业现代化;农业装备;发展现状 为了适应中国农业发展的要求,我国农业机械化正在不断的发展壮大,首先介绍一下我国现在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几大特点: 1.农业机械化装备水平稳步提高; 2.农田作业机械化水平显著提高; 3..农机服务领域不断拓展; 4.农机作业向市场化、社会化服务方向发展; 5.国际间的农机技术交流与合作得到加强。 现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不断加快,我国农业也已经进入了一个重要的时期了。要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以强大的农业作坚实的后盾,为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做出贡献。而要使我国农业登上一个新的台阶,就必须使我国的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而要实现 农业现代化就必须实现农业的机械化,所以当前我国应该加强农业机械化建设,提高农业机

械化的综合水平。 1我国农业及农业机械化现状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目前主要以传统农业为主,仍然存在结构不合理、生产规模小、技术落后等特点,因此农产品不论从价格上还是品质上都比不过发达国家,在这方面我国与发达国家还是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在加入WTO后,我国农业经济面对着严峻的考验,我们应该抓住这个难得的机会对我国的农村经济发展和农业生产结构进行调整,实施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农业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其他产业在很大程度上都依赖于农业产业的发展,因此农业的不稳定对人们生活、国民经济发展以及社会的稳定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我国农业在解放前基本是没有农业机械化的,在新中国建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这30多年来,我国农业机械化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农机的装备总量也不断增加,推动了农机化作业水平的不断提高、作业领域的不断拓展,小麦主产区基本实现了生产全过程机械化,水稻生产过程机械化势头也正在加快,与此同时,农机服务市场化、社会化程度也明显提高了,农业机械化作业领域正在由粮食作物向经济作物转变,由大田农业向设施农业,由种植业向畜牧业、养殖业、农产品产后处理及加工业全面发展,由产中向产前、产后延伸。农业机械化的推广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基本改变了我国“靠天吃饭”的状况。同时促使农业向农工贸一体化发展,促进了农业运输业的发展,但是我国农业机械化整体水平还不是很高,结构性矛盾冲突、农机产品机构性过剩和有效供给不足并存以及发展不平衡。 2农业机械化与农业现代化关系 我国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提出了实现农业现代化。所谓农业现代化是指用现代工业、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科学管理方法武装农业,使传统农业转化为以科学为基础的现代农业。现代化农业具有以下三个特征:一是生物技术的科学化,二是劳动手段的机械化,三是生产组织的社会化。农业现代化的根本所在是农业科技现代化。而农业机械化又是农业科技现代化的核心技术组成,农业机械化始终要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在这一过程中,农业机械化将始终伴随着农业科技进步而不断创新与发展。同时,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取决于农业现代化的进展、农村经济的繁荣和农民收入的增长。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技术应用的手段与载体,它不但可以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并且在提高粮食单产和改善农作物品质方面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最重要的是农业机械化支撑着农业现代化。 建设现代化农业,科技是基础。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必须大力推广农业机械化的使用,以及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进程,用现代农业工程及装备替代人力劳动,彻底改变以手工劳动为主的传统农业,大幅度的提高农业劳动生产力。21世纪是农业机械化飞速发展的阶段,农业机械化要适应国家农业科技发展总战略的需求,为农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和有效的装备保障,从技术角度支撑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因此,农业机械化在农业现代化中起决定作用。 3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趋势 上世纪末,美国工程学家评价20世纪在人类社会进步过程中起巨大推动作用的工程技术时,把“农业机械化”列为20项最伟大的工程技术成就之一,可以看出农业机械化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在农业发展和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地位。 回顾20世纪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历程,世界各国都是从种植生产机械化起步的。美国于1940年左右率先实现粮食种植生产的机械化,继而60年代在经济作物领域也实现了土地耕植、播种、田间管理、收获、干燥和运输等主要环节的生产全过程机械化。此后,畜禽与水产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也达到了高度机械化和现代化水平。其他一些经济发达国家,如英国、法国、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意大利、荷兰 、日本、以色列也相继在20世纪50~70年代初实现了种植业和养殖业的生产机械化。而我国从解放初期的改良农具开始,经历了

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

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完善稳定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规范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秩序,促进土地资源变资本,推进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发展现代农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意见》(中发〔2016〕37号)《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意见》(中办发〔2016〕67号)《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农业部令第47号)《农业部关于印发〈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交易市场运行规范(试行)〉的通知》(农经发〔2016〕9号)《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的实施意见》(湘办发〔2015〕58号)等文件精神及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依法通过家庭承包方式、招标、拍卖、公开协商及其他流转方式取得的耕地、园地、荒山、荒沟、荒丘、荒滩、水面等(不含林地,林地流转由市林业局依据有关政策执行)承包地经营权的流转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对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实行鉴证管理制度。依法形成的流转关系和各方权益受法律保护。 第四条市农村经营服务站依照规定的职责负责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指导、管理和监督工作,市农村土

地流转服务中心负责具体实施。各乡镇(街道)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承担本区域内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管理的相关工作。 第二章原则和方式 第五条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应当遵循以下规定: (一)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农村土地承包人自主决定经营权是否流转和流转形式,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强迫或阻碍承包方流转土地经营权。 (二)流转收益归转出方所有。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截留、扣缴土地流转收益。 (三)不得改变土地所有权和承包权性质及农业用途。 (四)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流转期限不得超过承包期的剩余期限。 第六条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可以采取转包、出租、入股、互换、转让等方式,也可依法探索土地信托、抵押担保等方式。 第七条采取转让、互换方式流转承包地的,原土地承包权随经营权一同发生转让和互换,当事人可申请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变更登记,并依照相关规定办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 第八条承包方可以书面委托村组集体经济组织或中介机构流转其承包地经营权。受让方将承包方以转包、出租方式流转的土地实行再流转,应当取得原承包方的同意。 第三章条件和程序 第九条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权属明晰;

土地规模化经营

法国是拥有传统小农经济结构、土地分散、人地矛盾较为突出的国家。为解决这一问题,法国政府主要采取两方面的改革措施:一是改革土地继承制度,以保证土地不再继续细碎化。二是支持中等规模的农场发展,促进小规模农场转移,稳定大农场。法国农地流转主要通过用益权制度来处理土地的租佃关系。法国农地用益权可通过转让、出租、抵押等方式流转。另外,法国还先后颁布《农业指导法》、《农业指导补充法》及成立“土地整治和农村安置公司”来推进农地流转和规模化经营。 法国素有“欧洲的中国”之称,是欧洲的农业大国。但在农业现代化的道路上,法国却曾远远落后于欧美其他发达国家,到20世纪初仍是小农经济加手工劳动占主要地位。由于农业生产率低,加上天灾人祸,在二战后的初期竟出现了农产品不能自给、粮食依赖进口、不得不实行配给制的尴尬局面。二战后,法国政府奉行国家干预主义经济政策,出台了一系列引导农业发展的措施,不仅在较短的时间内全盘实现了农业的现代化,而且使法国成为欧洲第一农业强国和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农产品出口国,创造了历史奇迹。法国利用国家干预政策改变农业落后面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成功经验,对于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应有现实的启示意义。 一、实现农业机械化,力促农业生产规模的扩大 法国大革命时期,把从大封建主那里没收来的土地和国有土地分成小块分配给农民,建立起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开始了对传统农业的改造,但也从此形成了小农经济长期占优势的农业状况。小农经

济规模小、资金缺乏,不利于技术革新和机械化,这成为法国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障碍。 二战后,法国政府为了摆脱农业落后的局面,决定根治小农经济,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出台了一系列措施,促使土地集中,实现规模经营。尤其是1960年出台了“法国农业指导法”,其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就是要各级政府成立“乡村设施和农业治理协会”,其宗旨是:“改进农业结构,增加农业生产单位的土地面积,为农民耕作提供方便。”事实上,这个协会就是土地整合的专门机构,通过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基金的支持,用高价收购农民手中零碎的土地,将其重新划分整治,使之成为适合现代大农业运作的土地资源,并最终将这些土地资源有选择性地出售给就近较大的农场主。“乡村设施和农业治理协会”作为官方组织,对于法国特别是西部和南部的土地整合起了重要作用。它有利于科学地测量和划分土地资源,避免了由于土地的自由转让而引发的民间纠纷,又促使了土地的集中。 法国政府还利用法律手段规定农场主的合法继承人只有一个,防止土地进一步分散,并通过税收优惠政策,鼓励父子农场、兄弟农场以土地入股,开展联合经营。此外,国家还给大农场主提供低息贷款,对农民自发的土地合并经营减免税费,促使农场规模的不断扩大。 法国政府还鼓励农村富余劳动人口退出土地经营。根据1962年颁布的“农业指导补充法”,设立了“调整农业结构行动基金”,对自愿离农者给予补贴。20世纪70年代初,又设立“非退休金的补助金”,给年龄在55岁以上的农民一次性发放“离农终身补贴”,鼓励年老农

谈现代化农业机械的发展前景

谈现代化农业机械的发展前景 doi:10.*****/https://www.sodocs.net/doc/ef17271753.html,ki.njwx.2019.04.022 农业机械化在农业生产中起到了主导作用,唯有提高农机技术水平,才能更好地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减少农民的耕作时间,全面实现农业经济利益的最大化。文中对农机发展的前景进行展望,探讨农业机械未来的发展趋势,希望可以给予相关部门提供一些参考。 1 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情况 我国受到传统思想制约,农业现代化的观念落后,对于农业机械化生产的认识仅仅浮于表面,相对于国外发达国家,中国许多地区农业现代化设备的配置极其落后,农村生活水平相对较低,部分地区尚且没有完成脱贫。目前农业机械大市场鱼目混杂,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没有专门技术人员对农业机械产品进行鉴定,受到各自家庭经济条件的影响,绝大多数的农民都会选择价位较低的产品,而这类产品质量都不过关,在操作使用中经常出现各类问题,导致自身利益受损严重。低质量农机产品的出现,严重地影响到农机市场的正常发展,同时也制约了农业机械更好的创新。 北方地区多以小型农业机械为主,因为这些小型机械价格相对便宜,由于大型农机合作社發展不足,致使大型农业机械设备的严重短缺,农业生产效率迟迟不能提高,各地农机部门只重视农机管理,而忽视农机服务,对大型农业机械化宣传力度不够,企业售后服务跟不上,农民对农机辅助农业生产认识不足,严重影响我国农机推广的进程。农业机械的出现使得农民从繁重的作业当中脱离出来,劳动力大量转移,农村走向城市,农民走上其他岗位,从而拉近了农村与城市的距离,农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农业机械的广泛使用大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业机械化彻底改变了中国农民的生活现状以及生活水平。面对日益发展变化的社会环境,农业机械的飞速发展势不可挡。各级农机部门都应当在各自发展规划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