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古诗十九首教学文稿

古诗十九首教学文稿

古诗十九首教学文稿
古诗十九首教学文稿

古诗十九首

行行重行行一.相关文学常识

《古诗十九首》,它是乐府古诗文人化的显著标志。为南朝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昭明文选》而成。诗歌本是没有题目的,后人以诗歌首句作为题目。

诗的内容主要是反映士子官场失意、游子.........

思家以及思妇的怨........

情.。刘勰《文心雕龙》谓之“五言之冠冕”,钟嵘《诗品》称颂它“天衣无缝,一字千金”。

二、结合课下注释诵读诗歌,整体把握诗歌内容

1、这首诗歌的主人公是,抒发了感情。

明确:所谓思妇诗,指的是以闺中思妇的情怀或愁绪为主要写作

内容的诗歌。东汉末年,社会动荡,政治混乱。文人背乡离井,长期漂泊在外。这些文人或在仕途作无望的追求,或在异乡逃避政治的迫害,更渴求有爱情、家庭的温馨,以慰藉孤独而屈辱的心灵。以思

妇之口写离别相思之情。

三、学习如何表达相思之苦

1、再读诗歌,根据理解,给这首诗划分层次。

①1、2句为第一层,这是思念的前提。“生别离”是活生生地分开,两个人有了深厚的感情基础,才会难舍难分,才会久别之后盼重逢。

②3——8句为第二层,这是从空间距离的遥远来写相思之苦。古人没有现代便

捷的交通工具,相距越远,见面的机会就越小,思念就会越深重。

③9——14句为第三层,这是从分别时间的长久来写相思之苦的。“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何况是相互离别的日子一天比一天久远呢。

④15、16句为第五层,丢开不要再说了,我还是多吃口保重身体吧。

2、首句“行行重行行”在整首诗中起何作用?

a.开启全诗

b.连叠四个“行”字,仅以一“重”字绾结。“行行”言其远,“重行行”言其极远,不仅指空间,也指时间。于是,复沓的声调,迟缓的节奏,疲惫的步伐,给人以沉重的压抑感,痛苦伤感的氛围,立即笼罩全诗,奠定悲伤、思念的基调。

c.叠字的运用增加诗的节奏感韵律感,使其更有韵味,使句子舒缓绵长。

3、“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请简析其表达效果。

这两句运用了比兴的手法。胡马在北风中嘶鸣,越鸟在朝南的枝头上筑巢。凡物都有眷恋乡土的本性,可是远游的人啊,你还不归来啊!表面上喻远行君子,说明物尚有情,人岂无思的道理,实则暗喻思妇

对远行君子深婉的恋情和热烈的相思。

4、古人在评价诗时常用“诗眼”之说。所谓“诗眼”,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请指明“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两句中的“诗眼”各是什么?并简要解说。

“老”与“晚”是诗眼。“老”指消瘦的体貌和忧伤的心情,是说身心憔悴。“晚”表明春秋忽代谢,相思又一年,暗喻女主人公青春易逝,坐愁红颜老的迟暮之感。

5、请结合诗中语句简析本诗抒发了主人公哪些情感。

①叙离别之苦、路远会难以及别后日渐消瘦、衣带宽松,表达思妇相思之苦。

②以胡马、越鸟眷恋故土起兴,进而想象

他乡游子心灵蒙蔽不想回归,流露出女主人公因思念而产生对游子的猜测、怀疑。

③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暗喻女主人公因相思而产生对青春流逝、红颜衰老之感慨。

④最后以期待和宽慰结束。坐愁相思无

益,与其憔悴自弃,不如努力加餐,保重身体,留得青春容光,以待来日相会。

三、比较阅读,提高分析鉴赏诗歌的能力。

阅读《上邪》,其抒情方式与《行行重行行》有何不同?

上邪!

我欲与君相知,

长命无绝衰。

山无棱,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

绝!

《上邪》是以誓言形式出现的情歌。明白如话,情感强烈,语气决绝,率真可爱。

《行行重行行》意蕴深厚,蕴婉含蓄。如巧用比兴手法,以“胡成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来说胡马和越鸟尚

且还念乡土,难道丈夫就不思念故乡吗?

迢迢牵牛星

《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皎皎河

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

机杼。

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赏析

庭中有奇树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庭中有奇树》为“古诗十九首”之九,为我国东汉晚期作品,作者不详。 译诗: 庭院中长着一株奇佳的树子, 绿叶葱笼花儿开得美丽繁盛。 攀着树枝儿采摘下一束鲜花, 我将用鲜花送给我的心上人。 怀间袖里花儿芳香四处飘散, 路途遥远无人能够为我奉赠。 一束花儿实在是不值得奉献, 不过分别已久涌起眷恋思情。 第一句“奇树”而无人观赏,繁华而无法馈赠,主人公内心的空虚、寂寞,感情的没有寄托、没有慰藉,油然而生。一个终日盼望心上人在身旁而不可得,又强打精神攀条折荣的女子精神世界,“奇树”也便可视为“奇女”。“奇树”成为一种象征物,象征这位女子的美好情感。“奇树”在她花事最盛的时候采摘,要把花儿送给心上人;那么,也就是要把自己的感情全部献出去,竟连向自己的心上人献出最珍贵的感情都无法叫对方得知,内心受到的压抑和摧残是多么深重和巨大,她是怎样打发这漫长的时日。 奇树花儿总是惹人喜爱的,“馨香盈怀袖”的愉悦之情溢于言表,然而“路远莫致之”使一切愉悦之情又淡然、惨然,这是心灵长期的创伤,也是表达技巧的艺术曲折。朝夕孤身独处,就因为“路远”造成自己深重的单相思。但是,一岁一荣的花儿,多么难以等待,这漫长无尽的日子终于有了花儿装饰和亲昵,心情总会稍稍松驰,稍稍露出喜悦的。难怪,连“攀条折其荣”的细节和过程都要写出来,就更看出这位女子心里怀着怎样的追求,充满着怎样的情意了。女主人公对花的喜爱、揣度、收藏、进而要“遗所思”,几乎每一个动作,动作的过程,都可以在想象中呈现。——这当然是强颜欢笑,明知“莫致之”却偏要这么做,深情地做,怀着无限热望地做。无非是寄托思情,表达对心上人的一往情深;同时,也无非是在消磨难度的时光,无事找事做。这样,我们就可以深深体会到她经历的不幸,她在白白地耗损青春,在虚掷自己的生命。 “此物何足贡”,说是珍惜花,不如说要珍惜她的感情,珍惜她的生命,然而诗人笔锋一转说道, 自嘲自讽起来,最后才点题,不足贵的花儿——连同女主人公自己的感情,之所以仍然要“贵”,是因为离别太久,相思太久,只能折花寄怀了。 这首诗在用词造句上很讲究。“馨香盈怀袖”这是最值得赞赏的佳句。一是指此时女主人公的思想感情全然交融了,是她内情的外在表现;二是作者炼句的成果,令人耳目一新。请鉴赏“盈”字的表达效果如何? 表面意义是花香充满,四处漫散;实际上,女主人公的感情也太丰富了,洋溢出来了,“怀袖”已盛不下了。此时的女主人公,面对繁茂的鲜花,想到远方的心上人,已情不能遏,满怀热望要表达衷情,便怜花自怜、赞花自赞地用“馨香盈怀袖”来加以表达深层的隐蔽的感情。因此,这一句诗正是内情的外在表现,是人物心灵里涌出来的,对人物的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貌浅而意深,当系全诗“诗眼”所在。 最后两句,蕴涵深曲。你怎样理解?请你简要赏析。

古诗古诗十九首翻译赏析

古诗古诗十九首翻译赏析 《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组诗名,是乐府古诗文人化的显著标志。为南朝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古诗编入《昭明文选》而成。《古诗十九首》深刻地再现了文人在汉末社会思想大转变时期,追求的幻灭与沉沦,心灵的觉醒与痛苦。艺术上语言朴素自然,描写生动真切,具有天然浑成的艺术风格。 《古诗十九首》是在汉代民歌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五言诗,内容多写离愁别恨和彷徨失意,思想消极,情调低沉。但它的艺术成就却很高,长于抒情,善用事物来烘托,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古诗十九首》在五言诗的发展上有重要地位,在中国诗史上也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它的题材内容和表现手法为后人师法,几至形成模式。它的艺术风格,也影响到后世诗歌的创作与批评。就古代诗歌发展的实际情况而言,刘勰的《文心雕龙》称它为“五言之冠冕”,钟嵘的《诗品》赞颂它“天衣无缝,一字千金”。“千古五言之祖”是并不过分的。诗史上认为《古诗十九首》为五言古诗之权舆的评论例如,明王世贞称“(十九首)谈理不如《三百篇》,而微词婉旨,遂足并驾,是千古五言之祖”。陆时庸则云“(十九首)谓之风余,谓之诗母”。 《古诗十九首》在揭露现实社会黑暗,抨击末世风俗的同时,也隐含了诗人对失去的道德原则的追恋。这种无可奈何的处境和心态,加深了诗人的信仰危机。事功不朽的希望破灭,诗人乃转而从一个新

的层面上去开掘生命的价值。无论是露骨宣称为摆脱贫贱而猎取功名,还是公开声言要把握短暂人生而及时行乐,总之是丧失了屈原式的执着。在旧的理性规范解除之后表现出来的生命冲动,由于受到历史传统、客观环境和自身文化积淀的束缚,很难获得健康、乐观的内容和形式。但值得注意的是,诗人在感叹短暂的人生时,虽出言愤激,却也并非真是甘心颓废,有人仍在洁身自好,寻觅精神上的永恒。 《古诗十九首》的相思怀人之作,不少是从女性角度着笔的。首先,这是由于在宗法社会中,女性因其特定的处境,只能把全部的生命寄托于爱情和婚姻关系。其次,古代女性生活环境与心灵世界的狭小封闭,使她们只能在孤独中无止境地去咀嚼体味相思的痛苦,其盛情的深婉细腻,又是男性所不及的。女性丰富的情感和敏锐的触角,与其生活环境中的种种事物相交流,又使这些事物成为女性心理最为动人的物化形式,并为诗人的创作提供了意蕴丰厚的意象和意境。 《古诗十九首》习惯上以句首标题,依次为: 《行行重行行》出自经典古诗《古诗十九首》,其全文如下: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古诗十九首_冉冉孤生竹赏析

古诗十九首?冉冉孤生竹赏析 冉冉孤生竹【原文】 冉冉孤生竹⑴,结根泰阿⑵。 与君为新婚⑶,兔丝附女萝⑷。 兔丝生有时,夫妇会有宜⑸。 千里结远婚,悠悠隔山陂⑹。 思君令人老,轩车来何迟⑺! 伤彼蕙兰⑻,含英扬光辉⑼; 过时而不采,将随秋草萎⑽。 君亮执高节(11),贱妾亦何为(12)? 【注释】 ⑴冉冉:柔弱貌。 ⑵泰山:即太山,犹言大山,高山。阿:山坳。这两句 是说,柔弱的孤竹生长在荒僻的山坳里,借喻女子的孤独无依。 ⑶为新婚:指订婚,非出嫁。 ⑷菟丝:一种旋花科的蔓生植物,女子自比。女萝:一说即松萝,一种缘松而生的蔓生植物;以比女子的丈夫。这句是说二人都 ⑸宜:适当的时间。这两句是说,菟丝及时而生,夫妇亦当及时相会

⑹悠悠:遥远貌。山陂:山坡。这二句是说路途遥远,结婚不 ⑺轩车:有篷的车。这里指迎娶的车。这二句是说,路远婚迟,使她容颜憔悴。 ⑻蕙、兰:两种同类香草。女子自比。 ⑼含英扬光辉:花含苞待放。英,犹花。 ⑽萎:枯萎,凋谢。这四句是说,蕙兰过时不采,它将随着秋草一同枯萎了。这是对婚迟的怨语。 (11)亮:同谅,料想。 (12)贱妾:女子谦称。这两句是说,君想必守志不渝,我又何苦 自艾自怨。这是自慰之词。 【鉴赏】 此或云是婚后夫有远行,妻子怨别之作。然细玩诗意,恐不然。 或许是写一对男女已有成约而尚未成婚,男方迟迟不来迎娶,女方遂 有种种疑虑哀伤,作出这首感情细腻曲折之诗。 冉冉孤生竹,结根泰山阿。竹而曰孤生以喻其孑孑孤立而无依靠,冉冉是柔弱下垂的样子。这是女子的自喻。泰山即太山,大山之意。阿是山坳。山是大山,又在山阿之处,可以避,这是以山比喻男方。《文选》李善注曰:结根于山阿,喻妇人托身于君子也。诚是。 与君为新婚,兔丝附女萝。兔丝和女萝是两种蔓生植物,其茎蔓互相牵缠,比喻两个生命的结合。《文选》五臣注:兔丝女萝并草, 有蔓而密,言结婚情如此。从下文看来,兔丝是女子的自喻,女萝是

《古诗十九首•西北有高楼》赏析

《古诗十九首•西北有高楼》赏析《古诗十九首西北有高楼》 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 交疏结绮窗,阿阁三重阶。 上有弦歌声,音响一何悲。 谁能为此曲,无乃杞梁妻。 清商随风发,中曲正徘徊。 一弹再三叹,慷慨有余哀。 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 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 【赏析】 “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两句点出弦歌者悲伤的原因:最值 得忧伤的不是歌者的哀痛,而是没有人能够理解她心中的伤感,知音 难觅才是为让人伤感的。听歌者是一位彷徨失意的人,当他听到凄凉 的弦歌声从楼中隐隐传出,不禁受了感染,他揣测“谁能为此曲,无 乃杞梁妻”,恐怕只有杞梁妻那样悲苦之人才能弹出如此悲绝之曲吧。诗人将其比作“杞梁妻”,可知弦歌者是一位女子。她仅仅铮铮地弹着,让不尽的悲哀在琴弦上倾泻,“清商随风发,中曲正徘徊。一弹 再三叹,慷慨有余哀”,无限凄凉,几多压抑。诗人禁不住再次揣度 女子的内心——“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 其实,世间知音本就难觅,这高楼的佳人即使借琴曲吐露心声, 也也是枉然,没有人真正理解她的哀伤。这两句,诗人借高楼上的歌 者之悲,实际上抒写的是自己的人生感受。在东汉末年那个君门长远、宦官挡道的黑暗年代,知识分子受到杀戮和禁锢,一般的士子是没有

出路的,失意彷徨之人何止千千万万?因此,“但伤知音稀”是一种 具有广泛社会性的苦闷、悲伤和期待。诗人也不例外,他也是一位不 遇“知音”的失意者,共同的命运,把诗人和“歌者”的心连结在了 一起,他禁不住感叹“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愿我们化作双鸿鹄,从此结伴高飞,一起追求美好的理想。 扩展阅读:《古诗十九首》的简介 《古诗十九首》是中国古代文人五言诗选辑,由南朝萧统从传世 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文选》而成。这十九首诗习惯上以句 首标题,依次为:《行行重行行》、《青青河畔草》、《青青陵上柏》、《今日良宴会》、《西北有高楼》、《涉江采芙蓉》、《明月 皎夜光》、《冉冉孤生竹》、《庭中有奇树》、《迢迢牵牛星》、 《回车驾言迈》、《东城高且长》、《驱车上东门》、《去者日以疏》、《生年不满百》、《凛凛岁云暮》、《孟冬寒气至》、《客从 远方来》和《明月何皎皎》。 《古诗十九首》是乐府古诗文人化的显著标志,深刻地再现了文 人在汉末社会思想大转变时期,追求的幻灭与沉沦、心灵的觉醒与痛苦,抒发了人生最基本、最普遍的几种情感和思绪。全诗语言朴素自然,描写生动真切,具有天然浑成的艺术风格,处处表现了道家与儒 家的哲学意境,被刘勰称为“五言之冠冕”(《文心雕龙》)。 扩展阅读:《古诗十九首》的创作背景 《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文选》,为南朝梁萧统从传世无名 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编者把这些作者已经无法考证的五言 诗汇集起来,冠以此名,列在“杂诗”类之首。 东汉末年,社会动荡,政治混乱。下层文士漂泊蹉跎,游宦无门。《古诗十九首》就产生于这样的时代,表述着同类的境遇和感受。 关于《古诗十九首》的作者和时代有多种说法,《昭明文选·杂诗·古诗一十九首》题下注曾释之甚明:“并云古诗,盖不知作者。”

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赏析

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赏析 庭中有奇树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庭中有奇树》为“古诗十九首”之九,为我国东汉晚期作品,不详。 译诗: 庭院中长着一株奇佳的树子, 绿叶葱笼花儿开得美丽繁盛。 攀着树枝儿采摘下一束鲜花, 我将用鲜花送给我的心上人。 怀间袖里花儿芳香四处飘散, 路途遥远无人能够为我奉赠。 一束花儿实在是不值得奉献, 不过分别已久涌起眷恋思情。 第一句“奇树”而无人观赏,繁华而无法馈赠,主人公内心的空虚、寂寞,感情的没有寄托、没有慰藉,油然而生。一个终日盼望心上人在身旁而不可得,又强打精神攀条折荣的女子精神世界,“奇树”也便可视为“奇女”。“奇树”成为一种象征物,象征这位女子的美好情感。“奇树”在她花事最盛的时候采摘,要把花儿送给心上人;那么,也就是要把自己的感情全部献出去,竟连向自己的心上人献出最珍贵的感情都无法叫对方得知,内心受到的压抑和摧残是多么深重和巨大,她是怎样打发这漫长的时日。 奇树花儿总是惹人喜爱的,“馨香盈怀袖”的愉悦之情溢于言表,然而“路远莫致之”使一切愉悦之情又淡然、惨然,这是心灵长期的创伤,也是表达技巧的艺术曲折。朝夕孤身独处,就因为“路远”造成自己深重的单相思。但是,一岁一荣的花儿,多么难以等待,这漫长无尽的日子终于有了花儿装饰和亲昵,心情总会稍稍松驰,稍稍露出喜悦的。难怪,连“攀条折其荣”的细节和过程都要写出来,就更看出这位女子心里怀着怎样的追求,充满着怎样的情意了。女主人公对花的喜爱、揣度、收藏、进而要“遗所思”,几乎每一个动作,动作的过程,都可以在想象中呈现。——这当然是强颜欢笑,明知“莫致之”却偏要这么做,深情地做,怀着无限热望地做。无非是寄托思情,表达对心上人的一往情深;同时,也无非是在消磨难度的时光,无事找事做。这样,我们就可以深深体会到她经历的不幸,她在白白地耗损青春,在虚掷自己的生命。 说是珍惜花,不如说要珍惜她的感情,珍惜她的生命,然而诗人笔锋一说道,“此物何足贡”,自嘲自讽起来,最后才点题,不足贵的花儿——连同女主人公自己的感情,之所以仍然要“贵”,是因为离别太久,相思太久,只能折花寄怀了。 这首诗在用词造句上很讲究。“馨香盈怀袖”这是最值得赞赏的佳句。一是指此时女主人公的思想感情全然交融了,是她内情的外在表现;二是炼句的成果,令人耳目一新。请鉴赏“盈”字的表达效果如何? 表面意义是花香充满,四处漫散;实际上,女主人公的感情也太丰富了,洋溢出来了,“怀袖”已盛不下了。此时的女主人公,面对繁茂的鲜花,想到远方的心上人,已情不能遏,满怀热望要表达衷情,便怜花自怜、赞花自赞地用“馨香盈怀袖”来加以表达深层的隐蔽的感情。因此,这一句诗正是内情的外在表现,是人物心灵里涌出来的,对人物的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貌浅而意深,当系全诗“诗眼”所在。

《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鉴赏

课程:汉魏文人诗歌姓名:胡海丽学号:20110921008 《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鉴赏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全诗直译: 离开了我,你不停地走啊不停地走, 我和你虽然活着,却如同死了一样被永远地分离! 现在,你和我相距万里是多么地遥远啊, 好象你在天的那一边,我在天的这一头! 路途是多么的艰险而且又是那么的遥远啊, 我和你之间今生不知还能不能再见?

北方的马儿总是依恋着北风奔跑嘶鸣啊, 南方的鸟儿做巢也总是向着南方的树枝。 你和我分别的日子是越来越远了啊, 思念你啊我日见消瘦连衣服也宽松了不少! 飘荡的浮云遮住了太阳啊, 远行他乡的游子顾不得回家。 思念你使我变得衰老了啊, 岁月飞逝又是一年! 唉!这些伤心的事都不要说了啊, 只希望你和我都努力加餐各自保重吧! 这是一首别情诗,著作于东汉末年动荡时期,从古至今鉴赏家们都将其排列在《古诗十九首》之首。尽管全诗流传至今我们已经无法得知作者是谁,但正如陈绎的《诗谱》中所提到的“情真、景真、事真、意真”,使人读之悲感无端,反复低徊,为主人公痛苦而真挚的感情所感动。然而关于这首诗是一首什么样的别情诗,历来注家对此很有分歧,有的认为这是一首游子思念思妇的别情诗,有的认为这是一首思妇思念游子的别情诗等等,而我认为这是一首的思妇思念远行游子的别情诗。在东汉末年时,一大批中下层文人为了寻求出路,他们不得不背井离乡,外出求学以求搏得一官半职。这些外出求学“游子”长期在外,但是他们的家眷却不能陪同他们,彼此之间难免产生

《古诗十九首之五·西北有高楼》赏析

《古诗十九首之五·西北有高楼》赏析 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交疏结绮窗①,阿阁三重阶②。上有弦歌声,音响一何悲!谁能为此曲无乃杞梁妻③。清商随风发④,中曲正徘徊⑤。一弹再三叹,慷慨有余哀⑥。不惜歌者苦⑦,但伤知音稀⑧。愿为双鸿鹄⑨,奋翅起高飞⑩。 【注释】①疏:透刻。绮:有花纹的细绫。这句是说窗上透刻着象细绫花纹一样的格子。②阿阁:四面有曲檐的楼阁。这句是说阿阁建在有三层阶梯的高台上。③无乃:是“莫非”、“大概”的意思。杞梁妻:杞梁妻的故事,最早见于《左传·襄公二十三年》,后来许多书都有记载。据说齐国大夫杞梁,出征莒国,战死在莒国城下。其妻临尸痛哭,一连哭了十个日夜,连城也被她哭塌了。《琴曲》有《杞梁妻叹》,《琴操》说是杞梁妻作,《古今注》说是杞梁妻妹朝日所作。这两句是说,楼上谁在弹唱如此凄惋的歌曲呢莫非是象杞梁妻那样的人吗④清商:乐曲名。清商曲音清越,宜于表现哀怨的情绪。⑤中曲:乐曲的中段。徘徊:指乐曲旋律回环往复。⑥慷慨:《说文》:“壮士不得志于心也。”⑦惜:痛。 ⑧知音:识曲的人,借指知心的人。相传俞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琴,子期死后,伯牙再不弹琴,因为再没有知音的人。这两句是说,我难过的不只是歌者心有痛苦,而是她内心的痛苦没有人理解。 ⑨鸿鹄:据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说:“凡鸿鹄连文者即鹄。”鹄,就是“天鹅”。一作“鸣鹤”。⑩高飞:远飞。这二句是说愿我们象一双鸿鹄,展翅高飞,自由翱翔。 【赏析一】 慨叹着“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的汉末文人,面对的却是一个君门深远、宦官挡道的苦闷时代。是骐骥,总得有识马的伯乐才行;善琴秦,怎少得了钟期这样的知音壮志万丈而报国无门,--在茫茫人和事,还有什么比这更教人嗟伤的呢

古诗十九首及赏析

古诗十九首及赏析

古诗十九首及赏析 一 行行重行行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这是一首在东汉末年动荡岁月中的相思乱离之歌。尽管在流传过程中失去了作者的名字,但“情真、景真、事真、意真”(陈绎《诗谱》),读之使人悲感无端,反复低徊,为女主人公真挚痛苦的爱情呼唤所感动。 首句五字,连叠四个“行”字,仅以一“重”字绾结。“行行”言其远,“重行行”极言其远,兼有久远之意,翻进一层,不仅指空间,也指时间。于是,复沓的声调,迟缓的节奏,疲惫的步伐,给人以沉重的压抑感,痛苦伤感的氛围,立即笼罩全诗。“与君生别离”,这是思妇“送君南浦,伤如之何”的回忆,更是相思之情再也压抑不住发出的直白的呼喊。诗中的“君”,当指女主人公的丈夫,即远行未归的游子。 与君一别,音讯茫然:“相去万余里”。相隔万里,思妇以君行处为天涯;游子离家万里,以故乡与思妇为天涯,所谓“各在天一涯”也。“道路阻且长”承上句而来,“阻”承“天一涯”,指路途坎坷曲折;“长”承“万余里”,指路途遥远,关山迢递。因此,“会面安可知”!当时战争频仍,社会动乱,加上交通不便,生离犹如死别,当然也就相见无期。 然而,别离愈久,会面愈难,相思愈烈。诗人在极度思念中展开了丰富的联想:凡物都有眷恋乡土的本性:“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飞禽走兽尚且如此,何况人呢?这两句用比兴手法,突如其来,效果远比直说更强烈感人。表面上喻远行君子,说明物尚有情,人岂无思的道理,同时兼暗喻思妇对远行君子深婉的恋情和热烈的相思--胡马在北风中嘶鸣了,越鸟在

古诗十九首_及赏析

古诗十九首及赏析 一 行行重行行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这是一首在东汉末年动荡岁月中的相思乱离之歌。尽管在流传过程中失去了作者的名字,但“情真、景真、事真、意真”(陈绎《诗谱》),读之使人悲感无端,反复低徊,为女主人公真挚痛苦的爱情呼唤所感动。 首句五字,连叠四个“行”字,仅以一“重”字绾结。“行行”言其远,“重行行”极言其远,兼有久远之意,翻进一层,不仅指空间,也指时间。于是,复沓的声调,迟缓的节奏,疲惫的步伐,给人以沉重的压抑感,痛苦伤感的氛围,立即笼罩全诗。“与君生别离”,这是思妇“送君南浦,伤如之何”的回忆,更是相思之情再也压抑不住发出的直白的呼喊。诗中的“君”,当指女主人公的丈夫,即远行未归的游子。 与君一别,音讯茫然:“相去万余里”。相隔万里,思妇以君行处为天涯;游子离家万里,以故乡与思妇为天涯,所谓“各在天一涯”也。“道路阻且长”承上句而来,“阻”承“天一涯”,指路途坎坷曲折;“长”承“万余里”,指路途遥远,关山迢递。因此,“会面安可知”!当时战争频仍,社会动乱,加上交通不便,生离犹如死别,当然也就相见无期。 然而,别离愈久,会面愈难,相思愈烈。诗人在极度思念中展开了丰富的联想:凡物都有眷恋乡土的本性:“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飞禽走兽尚且如此,何况人呢?这两句用比兴手法,突如其来,效果远比直说更强烈感人。表面上喻远行君子,说明物尚有情,人岂无思的道理,同时兼暗喻思妇对远行君子深婉的恋情和热烈的相思--胡马在北风中嘶鸣了,越鸟在朝南的枝头上筑巢了,游子啊,你还不归来啊!“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自别后,我容颜憔悴,首如飞蓬,自别后,我日渐消瘦,衣带宽松,游子啊,你还不归来啊!正是这种心灵上无声的呼唤,才越过千百年,赢得了人们的旷世同情和深深的惋叹。 如果稍稍留意,至此,诗中已出现了两次“相去”。第一次与“万余里”组合,指两地相距之远;第二次与“日已远”组合,指夫妻别离时间之长。相隔万里,日复一日,是忘记了当初旦旦誓约?还是为他乡女子所迷惑?正如浮云遮住了白日,使明净的心灵蒙上了一片云翳?“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这使女主人公忽然陷入深深的苦痛和彷惶之中。诗人通过由思念引起的猜测疑虑心理“反言之”,思妇的相思之情才愈显刻骨,愈显深婉、含蓄,意味不尽。 猜测、怀疑,当然毫无结果;极度相思,只能使形容枯槁。这就是“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老”,并非实指年龄,而指消瘦的体貌和忧伤的心情,是说心身憔悴,有似衰老而已。“晚”,指行人未归,岁月已晚,表明春秋忽代谢,相思又一年,暗喻女主人公青春易逝,坐愁红颜老的迟暮之感。 坐愁相思了无益。与其憔悴自弃,不如努力加餐,保重身体,留得青春容光,以待来日相会。故诗最后说:“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至此,诗人以期待和聊以自慰的口吻,结束了她相思离乱的歌唱。 诗中淳朴清新的民歌风格,内在节奏上重叠反复的形式,同一相思别离用或显、或寓、或直、或曲、或托物比兴的方法层层深入,“若秀才对朋友说家常话”式单纯优美的语言,正是这首诗具有永恒艺术魅力的所在。而首叙初别之情--次叙路远会难--再叙相思之苦--末以宽慰期待作结。离合奇正,现转换变化之妙。不迫不露、句意平远的艺术风格,表现出东方女性热恋相思的心理特点。 二 青青陵上柏 青青陵上柏,磊磊涧中石。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 斗酒相娱乐,聊厚不为薄。 驱车策驽马,游戏宛与洛。 洛中何郁郁,冠带自相索。 长衢罗夹巷,王侯多第宅。 两宫遥相望,双阙百馀尺。 极宴娱心意,戚戚何所迫? 这首诗与《古诗》中的另一首《驱车上东门》(见后)在感慨生命短促这一点上有共同性,但艺术构思和形象蕴含却很不相同。《驱车上东门》的主人公望北邙而生哀,想到的只是死和未死之前的生活享受;这首诗的主人公游京城而兴叹,想到的不止是死和未死之时的吃好穿好。 开头四句,接连运用有形、有色、有声、有动作的事物作反衬、作比喻,把生命短促这样一个相当抽象的意思讲得很有实感,很带激情。主人公独立苍茫,俯仰兴怀:向上看,山上古柏青青,四季不凋;向下看,涧中众石磊磊,千秋不灭。头顶的天,脚底的地,当然更其永恒;而生于天地之间的人呢,却像出远门的旅人那样,匆匆忙忙,跑回家去。《文选》李善注引《尸子》、《列子》释“远行客”:“人生于天地之间,寄也。寄者固归。”“死人为‘归人’,则生人为‘行人’。”《古诗》中如“人生寄一世”,“人生忽如寄”等,都是不久即“归”(死)的意思。 第五句以下,写主人公因感于生命短促而及时行乐。“斗酒”虽“薄”(兼指量少、味淡),也可娱乐,就不必嫌薄,姑且认为厚吧!驽马虽劣,也可驾车出游,就不必嫌它不如骏马。借酒销忧,由来已久;“驾言出游,以写我忧”(《诗经·邶风·泉水》),也是老办法。这位主人公,看来是两者兼用的。“宛”(今河南南阳)是东汉的“南都”,“洛”(今河南洛阳)是东汉的京城。这两地,都很繁华,何妨携“斗酒”,赶“驽马”,到那儿去玩玩。接下去,用“何郁郁”赞叹洛阳的繁华景象,然后将笔触移向人物与建筑。“冠带”,顶冠束带者,指京城里的达官显贵。“索”,求访。“冠带自相索”,达官显贵互相探访,无非是趋势利,逐酒食,后面的“极宴娱心意”,就明白地点穿了。“长衢”(大街),“夹巷”(排列大街两侧的胡同),“王侯第宅”,“两宫”,“双阙”,都不过是“冠带自相索”,“极言娱心意”的场所。主人公“游戏”京城,所见如此,会有什么感想呢?结尾两句,就是抒发感想的,可是歧解纷纭,各有会心,颇难作出大家都感到满意的阐释。有代表性的歧解是这样的: 一云结尾两句,都指主人公。“极宴”句承“斗酒”四句而来,写主人公享乐。 一云结尾两句,都指“冠带”者。“是说那些住在第宅、宫阙的人本可以极宴娱心,为什么反倒戚戚忧惧,有什么迫不得已的原因呢?”“那些权贵豪门原来是戚戚如有所迫的,弦外之音是富贵而可忧,不如贫贱之可乐”(余冠英《汉魏六朝诗选》)。 一云结尾两句,分指双方。“豪门权贵的只知‘极宴娱心’而不知忧国爱民, 正与诗中主人公戚戚忧迫的情形形成鲜明对照”(《两汉文学史参考资料》)。

高考古诗词鉴赏·《古诗十九首·明月何皎皎》

高考古诗词鉴赏·《古诗十九首·明月何皎皎》 明月何皎皎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 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 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 引领①还入房,泪下沾衣裳。 【注】①引领:伸颈远望 【试题】 1.从体裁上看,这是一首五言□□诗。 2.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明月何皎皎”这一句运用了比兴手法。 B.“客行虽云乐”在诗中有以乐衬哀的效果。 C.诗人以时间推移、空间转换来谋篇布局。 D.本诗语言浅显,朴素自然,而余味无穷。

3.本诗通过一连串的动作刻画来传达思想感情,从这一角度加以赏析。 【参考答案】 1.古体 2.A 3.“我”揽衣而起,出门徘徊,伸颈远望,回房落泪;这些动作写出了“我”夜不能寐的状态;流露出忧愁、孤独的情绪;表达了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动作1分,状态1分,情绪1分,情感1分。) (2011年高考上海卷语文试题) 【作者介绍】 《古诗十九首》,汉无名氏作(其中有八首《玉台新咏》题为汉枚乘作,后人疑其不确)。非一时一人所为,一般认为大都出于东汉末年。 【译文】 月亮为什么这样皎洁,照着我罗制的床帐。这耀眼的月光搅得我忧愁倍增而不能入睡,只好牵衣而起在地上徘徊。心

里想着,在外作客虽然快乐,也不如早些回家。在思念的困惑中走出房门独自徘徊在庭院之中,满腹的愁思无人倾诉。抬头望月月不语,只好无奈地又返回房中,不觉得泪下沾湿了衣裳。 【鉴赏】 题为《古诗十九首》。内容多写夫妇朋友间的离愁别绪和士人的彷徨失意,有些作品表现出追求富贵和及时行乐的思想。语言朴素自然,描写生动真切,在五言诗的发展上有重要地位。本诗是其中的第十九首,也是十九首中最为脍炙人口的一首。 对于它的解说,文坛上历来有两种不同的意见。一说认为是思妇闺中思夫之辞;一说以为是游子他乡思归之作。而我们从全诗的情调与意蕴来看,从主人公的内心独白及形象观察,前者似乎更为妥切,当是一首思妇辞。 首联“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罗床帏”,是用罗绮制作的床帐。这种罗绮质地轻薄,因而睡在床上能清楚地看到窗外的明月。这是一个晴朗的夜晚,一轮皎洁的明月挂在天空,将它那银白色的辉光洒在思妇的床帐上。浩月高悬,千里同照。置身于宁静的月夜,眼望清冷的月光,最容易触动人的愁肠,更何况此时的思妇是一个倍感孤独与寂寞的人。在我国古典诗歌中,望月怀人,望月思乡的诗作历代不少。象人们熟悉的唐代大诗人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

古诗十九首赏析1

《古诗十九首》 一、概述 1、关于《古诗十九首》这个题目 梁代萧统《文选》“杂诗”类的一个标题,包括汉代无名氏所作的19首五言诗。它们不是一人一时之作,也不是一个有机构成的组诗。 “古诗”的原意是古代人所作的诗。约在魏末晋初,流传着一批魏、晋以前文人所作的五言诗,既无题目,也不知作者,其中大多是抒情诗,具有独特的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被统称为“古诗”。清代沈德潜说:“古诗十九首,不必一人之辞,一时之作。大率逐臣弃妻,朋友阔绝,游子他乡,死生新故之感。或寓言,或显言,或反复言。初无奇辟之思,惊险之句,而西京古诗,皆在其下。”(《说诗语》)晋、宋时,这批“古诗”被奉为五言诗的一种典范。西晋陆机曾逐首逐句地摹仿了其中的12首。东晋陶渊明、南朝宋代鲍照等,都有学习“古诗”手法、风格的《拟古诗》。到了梁代,刘勰《文心雕龙》、钟嵘《诗品》更从理论上总结评论了“古诗”的艺术特点和价值,探索了它们的作者、时代及源流,并大体确定它们是汉代作品。同时,萧统《文选》,以及陈代徐陵《玉台新咏》又从诗歌分类上确定了“古诗”的范围:凡无明确题目的作品,有作者的称“杂诗”,无名氏者为“古诗”。因此,梁、陈以后,“古诗”已形成一个具有特定涵义的专类名称。它与两汉乐府歌辞并称,专指汉代无名氏所作的五言诗,并且发展为泛指具有“古诗”艺术特点的一种诗体。而《古诗十九首》便在文学史上占有“古诗”代表作的地位,这一标题也就成为一个专题名称。 2、《古诗十九首》的思想内容 《古诗十九首》深刻地再现了文人在汉末社会思想大转变时期,追求的幻灭与沉沦,心灵的觉醒与痛苦,学者所谓“逐臣弃友、思妇劳人、托境抒情、比物连类、亲疏厚薄、死生新故之感,质言之、寓言之、一唱而三叹之”(王康《古诗十九首绎后序》),良非虚言。例如《青青陵上柏》写作者游戏宛洛,意在仕途。然而他发现这个宫殿巍峨、甲第连云,权贵们朋比为奸,苟且度日的都城,井非属于他的世界。在诗人貌似冷峻的态度中,蕴含有失去人生归宿感的迷惘。有从政理想被亵渎的忧愤。 《明月皎夜光》则抒写了诗人的另一种失落,那就是一些文人在为共同利益的斗争中,标榜气节和忠义,而一当他们在功名利禄的道路上层开竞争,原先的交谊就发生了变化。侥幸者和失意者的沉浮异势,使原来的友情徒具虚名,诗人一度笃信的伦理道德,也就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顿时现出虚妄;这就使诗人所说的“昔我同门友,弃我如遗迹。良无磐石固,虚名复何益”。 《古诗十九首》在揭露现实社会黑暗,抨击末世风俗的同时,也隐含了诗人对失去的道德原则的追恋。这种无可奈何的处境和心态,加深了诗人的信仰危机。事功不朽的希望破灭,诗人乃转而从一个新的层面上去开掘生命的价值。《驱车上东门》说:“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万岁更相送,贤圣莫能度。”个体生命面对滔滔的时间长河,既弥足珍贵,又卑微渺小。诗人力求超越旧有的价值观念,作出新的人生选择。无论是露骨宣称为摆脱贫贱而猎取功名,还是公开声言要把握短暂人生而及时行乐,总之是丧失了屈原式的执着。在旧的理性规范解除之后表现出来的生命冲动,由于受到历史传统、客观环境和自身文化积淀的束缚,很难获得健康、乐观的内容和形式。但值得注意的是,诗人在感叹短暂的人生时,虽出言愤激,却也并非真是甘心颓废,有人仍在洁身自好,寻觅精神上的永恒。《回车驾言迈》就说:

《古诗十九首之五-西北有高楼》赏析

《古诗十九首之五-西北有高楼》赏析 《古诗十九首之五-西北有高楼》赏析 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 交疏结绮窗,阿阁三重阶。 上有弦歌声,音响一何悲! 谁能为此曲?无乃杞梁妻。 清商随风发,中曲正徘徊。 一弹再三叹,慷慨有余哀。 不惜歌者苦,但伤敌意稀。 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 慨叹着“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的汉末文人,面对的却是一个君门深远、宦官挡道的苦闷时代。是骐骥,总得有识马的伯乐才行;善琴秦,怎少得了钟期这样的知音?壮志万丈而报国无门,--在茫茫人和事,还有什么比这更教人嗟伤的呢? 此诗的作者,就是这样一位彷徨中路的失意人。这失意当然是政治上的,但在比比倾诉之时,却幻化成了“高楼”听曲的凄切一幕。 从那西北方向,隐隐传来铮铮的弦歌之音。诗人寻声而去,蓦然抬头,便已见有一座“高楼”矗立眼前。这高楼是那样堂皇,而且在恍惚之间又很眼熟:“交疏结绮窗,阿阁三重

阶”--刻镂着花纹的木条,交错成绮文的窗格;四周是高翘的阁檐,阶梯有层叠三重,正是诗人所见过的帝宫气象。但帝宫又不似这般孤清,而且也比不上它的高峻:那巍峨的楼影,分明耸入了飘忽的“浮云”之中。 此诗即为诗人假托之“境”,“高楼”云云,全从虚念中托生,故突兀而起、孤清不群,而且“浮云”缥缈,呈现出一种奇幻的景象 那“弦歌”之声就从此楼高处飘下。诗中没有点明时间,从情理说大约正什夜晚。在万籁俱寂中,听那“音响一何悲”的琴曲,恐怕更多一重哀情笼盖而下的感觉吧?这感觉在诗人心中造成一片迷茫:“谁能为此曲?无乃杞梁妻!”“杞梁”即杞梁殖。传说他为齐君战死,妻子悲恸于“上则无父,中则无夫,下则无子,人生之苦至矣”,乃“抗声长哭”竟使杞之都城为之倾颓(崔豹《古今注》)。而今,诗人所听到的高楼琴曲,似乎正有杞梁妻那哭颓杞都之悲,故以之为喻。全诗至此,方着一“悲”字,顿使高楼听曲的虚境,蒙上了一片凄凉的氛围。 那哀哀弦歌于高处的“歌者”是谁?诗人既在楼下,当然无从得见;对于读者来说,便始终是一个未揭之谜。不过有一点是清楚的:诗中将其比为“杞梁妻”,自必是一位女子。这女子大约全不知晓,此刻楼下正有一位寻声而来、伫听已久的诗人在。她只是铮铮地弹着,让不尽的悲哀在琴声倾泻:

古诗十九首节选

古诗十九首是打东汉末年一些下层文人创作的19首无名氏五言古诗。标志着文人五言诗的成熟。 古诗19首之一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这是一首在东汉末年动荡岁月中的相思乱离之歌。尽管在流传过程中失去了作者的名字,但“情真、景真、事真、意真”(陈绎《诗谱》),读之使人悲感无端,反复低徊,为诗中女子真挚痛苦的爱情呼唤所感动。 古诗19首之二 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 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 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 昔为娼家女,今为荡子夫。 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 河边青青的草地,园里茂盛的柳树.在楼上那位仪态优美的女子站在窗前,洁白的肌肤可比明月.打扮得漂漂亮亮,伸出纤细的手指.从前她曾是青楼女子,而今成了喜欢在外游荡的游侠妻子.在外游荡的丈夫还没回来,在这空荡荡的屋子里,实在是难以独自忍受一个人的寂寞,怎堪独守! 本诗出自《古诗十九首》之二。叠字用得相当漂亮。 她,独立楼头体态盈盈,如临风凭虚;她,倚窗当轩,容光照人,皎皎有如轻云中的明月;为什么,她红妆艳服,打扮得如此用心;为什么,她牙雕般的纤纤双手,扶着窗棂,在久久地引颈远望:她望见了什么呢?望见了园久河畔,草色青青,绵绵延延,伸向远方,“青青河畔草,绵绵思无道;远道欲何之,宿昔梦见之”(《古诗》),原来她的目光,正随着草色,追踪着远行人往日的足迹;她望见了园中那株郁郁葱葱的垂柳,她曾经从这株树上折枝相赠,希望柳丝儿,能“留”住远行人的心儿。原来一年一度的春色,又一次燃起了她重逢的希望,也撩拔着她那青春的情思。希望,在盼望中又一次归于失望,情思,在等待中化成了悲怨。她不禁回想起生活的波弄,她,一个倡家女,好不容易挣脱了欢场泪歌的羁绊,找到了惬心的郎君,希望过上正常的人的生活;然而何以造化如此弄人,她不禁在心中呐喊:“远行的荡子,为何还不归来,这冰凉的空床,叫我如何独守!” 古诗19首之三 青青陵上柏,磊磊涧中石。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 斗酒相娱乐,聊厚不为薄。 驱车策驽马,游戏宛与洛。 洛中何郁郁,冠带自相索。 长衢罗夹巷,王侯多第宅。 两宫遥相望,双阙百余尺。 极宴娱心意,戚戚何所迫?陵墓上长得青翠的柏树,溪流里堆聚成堆的石头. 人生长存活在天地之间,就好比远行匆匆的过客. 区区斗酒足以娱乐心意,虽少却胜过豪华的宴席. 驾起破马车驱赶著劣马,照样在宛洛之间游戏著. 洛阳城里是多麼的热闹,达官贵人彼此相互探访. 大路边列夹杂著小巷子,随处可见王侯贵族宅第. 南北两个宫殿遥遥相望,两宫的望楼高达百余尺. 达官贵人们虽尽情享乐,却忧愁满面不知何所迫 【注释】:这首诗与《古诗十九首》中的另一首《驱车上东门》在感慨生命短促这点上有共同性,但艺术构思和形象蕴含却很不相同。《驱车上东门》的主人公望北邙而生哀,想到的只是死和未死之前的生活享受;这首诗的主人公游京城而兴叹,想到的不止是死和未死之时的吃好穿好。 古诗19首之四 今日良宴会,欢乐难具陈。 弹筝奋逸响,新声妙入神。 令德唱高言,识曲听其真。 齐心同所愿,含意俱未申。 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 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 无为守贫贱,坎轲长苦辛。 【赏析】:这首诗写得很别致。全诗十四句,是主人公一口气说完的,这当然很质直。所说的内容,不过是在宴会上听曲以及他对曲意的理解,这当然很浅近。然而细读全诗,便发现质直中见婉曲, 浅近中寓深远。 古诗19首之五 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 交疏结绮窗,阿阁三重阶。 上有弦歌声,音响一何悲! 谁能为此曲,无乃杞梁妻。 清商随风发,中曲正徘徊。 一弹再三叹,慷慨有余哀。 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 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 【赏析】:慨叹着“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的汉末文人,面对的却是一个君门深远、宦官挡道的苦闷时代。是骐骥,总得有识马的伯乐才行;善琴秦,怎少得了钟期这样的知音?壮志万丈而报国无门,——在茫茫人和事,还有什么比这更教人嗟伤的呢?此诗的作者,就是这样一位彷徨中路的失意人。这失意当然是政治上的,但在比比倾诉之时,却幻化成了“高楼”听曲的凄切一幕。 古诗19首之七 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 玉衡指孟冬,众星何历历。 白露沾野草,时节忽复易。 秋蝉鸣树间,玄鸟逝安适。 昔我同门友,高举振六翮。 不念携手好,弃我如遗迹。

古诗十九首赏析

古詩十九首賞析 古詩十九首,作者不詳。時代約在東漢,其中「西北有高樓」等八首,徐陵玉臺新詠以為枚乘所作,文心雕龍謂「冉冉孤生竹」一首為傅毅所作;自昭明太子列入文選,世遂以為五言詩之祖。(來源:教育部國語辭典) 沈德潛《說時晬語》:「古詩十九首,不必一人之辭,一時之作。大率逐臣棄婦,朋友闊絕,遊子他鄉,死生新故之感。或寓言,或顯言,或反覆言。初無奇闢之思,驚險之句,而西京古詩,皆在其下。」。 古詩十九首之一 青青陵上柏,磊磊澗中石。人生天地間,忽如遠行客。 斗酒相娛樂,聊厚不為薄;驅車策駑馬,遊戲宛與洛。 洛中何鬱鬱!冠帶自相索。長衢羅夾巷,王侯多第宅; 兩宮遙相望,雙闕百餘尺。極宴娛心意,戚戚何所迫? 【注釋】 〔青青陵上柏二句〕『陵』,大的土山。『柏』,四季常青的樹木。『青青』,猶言長青青。『磊磊』,眾石攢聚貌。『澗』,山間的溪流。這兩句是托物興貣的,用以興貣生命短暫,人不如物的感慨。﹝忽如遠行客﹞『忽』,速貌。『遠行客』,比喻人生的短暫。離家遠行,思家更切,到了那裡,尤其不能久留。不但極言生命的短暫,而且暗示有厭世的意思。 ﹝斗酒相娛樂二句﹞斗酒指少量的酒。 ﹝鬱鬱﹞盛貌,形容洛中繁華熱鬧的氣象。 ﹝冠帶自相索﹞『冠帶』,官爵的標誌,用以區別於平民,此作貴人的代稱。『索』,求也。『貴人自相索』,是說貴人只和貴人來往,不理別人。 ﹝長衢羅夾巷二句﹞『衢』,四達之道,即大街。『羅』,列也。『夾巷』,夾在長衢兩旁的小巷。這兩句是說大街的兩旁,羅列著小巷,許多王侯的第宅在巷中,而第宅的大門,則面臨大街,以見氣概之盛,引人注目。 〔兩宮遙相望二句〕『兩宮』,指洛陽城內的南北兩宮。 〔極宴娛心意二句〕『極宴』,窮極宴會。『戚戚』,憂思也。上句寫那些冠帶人物們的生活現象,下句寫他們的現實心情。 說明:這首詩是一位失意之士藉由他所看到的當時政治首都洛陽的一些現象,寫出了個人不平之感,和不滿現實的心情。 古詩十九首之二 今日良宴會,歡樂難具陳。彈箏奮逸響,新聲妙入神。 令德唱高言,識曲聽其真;齊心同所願,含意俱未申。 人生寄一世,奉乎若飆塵;何不策高足,先據要津路? 無為守貧賤,轗軻長苦辛。 【注釋】

《古诗十九首(十九)》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原文】:古诗十九首(十九)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注释】:萧统(501年―531年)南朝梁?萧统(昭明太子)字德施.武帝长子.天监元年,立为皇太子.中大通三年卒,谥曰昭明,因称梁昭明太子.中国南朝梁代文学家.梁武帝长子,被立为太子.然英年早逝,未及即位即去世,死后谥昭明,故世称昭明太子. 【赏析】:《古诗十九首?明月何皎皎》是东汉时期的诗歌。该篇诗歌突出表现了细致的心理描写手法,此诗写闺怨离愁,诗中刻画了一个独守空闺、愁思难寐、徘徊辗转的闺中女子形象。其愁由明月引起。“隔千里兮共明月”(谢庄《月赋》)。夜深人静,孤寂难耐的时候,月光皎洁照耀着床帐。原本“忧愁不能寐”,月光的照临更勾起若许的情思,只好披衣而起,徘徊于闺室。开头两联,就形象生动地把一个辗转徘徊的孤闺女子亮相于明月清辉之中。第三联:“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是女子心头对“客行”在外游子的劝说,有抱怨,也有期许。这一联是对全诗主题的揭示。但说归说,怨归怨,在此时此刻他能听见?他能回来?这满腹的愁思啊该告诉谁去?无可奈何,只好孤独地到院子里去流连彷徨,去对月倾诉。古乐府《悲歌》:“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但月亮照我影,却难慰我情,抬头仰望愈久,而“忧愁”愈添,不得不回到房屋里去,止不住的泪水打湿了衣裳。后两联如泣如诉,感人至深。【阅读训练】: 1.试分析诗歌中“明月”这一意象的作用。(4分) 2.这首诗歌在抒情方面使用的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4分) 【参考答案】: 1:(解析:要注意“月”这一意象的常用意义――借明月寄相思。另外,女主人公的“愁”“泪”等也证明了这一含义。)古诗中常借明月寄相思,诗歌中的女主人公看见一轮无声明月,独悬空荡天地间,顿生孤独凄凉之感。同时,浓浓的情思,也借助圆圆的明月,随着皎洁的月光流照着远方的亲人。 2:(解析:因为诗中提到了月亮,所以分析手法时主要应从景和情的关系入手。)即景生情。开头写景,把主人公放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中。夜深人静,明月皎洁,月光透过罗帐洒在床上。她一人独守空帏,寂寞凄凉。因此这皎洁的月光便成了诱发物,引出她积郁内心的不尽愁思。

古诗十九首及赏析

一 行行重行行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这是一首在东汉末年动荡岁月中的相思乱离之歌。尽管在流传过程中失去了作者的名字,但“情真、景真、事真、意真”(陈绎《诗谱》),读之使人悲感无端,反复低徊,为女主人公真挚痛苦的爱情呼唤所感动。 首句五字,连叠四个“行”字,仅以一“重”字绾结。“行行”言其远,“重行行”极言其远,兼有久远之意,翻进一层,不仅指空间,也指时间。于是,复沓的声调,迟缓的节奏,疲惫的步伐,给人以沉重的压抑感,痛苦伤感的氛围,立即笼罩全诗。“与君生别离”,这是思妇“送君南浦,伤如之何”的回忆,更是相思之情再也压抑不住发出的直白的呼喊。诗中的“君”,当指女主人公的丈夫,即远行未归的游子。 与君一别,音讯茫然:“相去万余里”。相隔万里,思妇以君行处为天涯;游子离家万里,以故乡与思妇为天涯,所谓“各在天一涯”也。“道路阻且长”承上句而来,“阻”承“天一涯”,指路途坎坷曲折;“长”承“万余里”,指路途遥远,关山迢递。因此,“会面安可知”!当时战争频仍,社会动乱,加上交通不便,生离犹如死别,当然也就相见无期。 然而,别离愈久,会面愈难,相思愈烈。诗人在极度思念中展开了丰富的联想:凡物都有眷恋乡土的本性:“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飞禽走兽尚且如此,何况人呢?这两句用比兴手法,突如其来,效果远比直说更强烈感人。表面上喻远行君子,说明物尚有情,人岂无思的道理,同时兼暗喻思妇对远行君子深婉的恋情和热烈的相思--胡马在北风中嘶鸣了,越鸟在朝南的枝头上筑巢了,游子啊,你还不归来啊!“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自别后,我容颜憔悴,首如飞蓬,自别后,我日渐消瘦,衣带宽松,游子啊,你还不归来啊!正是这种心灵上无声的呼唤,才越过千百年,赢得了人们的旷世同情和深深的惋叹。 如果稍稍留意,至此,诗中已出现了两次“相去”。第一次与“万余里”组合,指两地相距之远;第二次与“日已远”组合,指夫妻别离时间之长。相隔万里,日复一日,是忘记了当初旦旦誓约?还是为他乡女子所迷惑?正如浮云遮住了白日,使明净的心灵蒙上了一片云翳?“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这使女主人公忽然陷入深深的苦痛和彷惶之中。诗人通过由思念引起的猜测疑虑心理“反言之”,思妇的相思之情才愈显刻骨,愈显深婉、含蓄,意味不尽。 猜测、怀疑,当然毫无结果;极度相思,只能使形容枯槁。这就是“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老”,并非实指年龄,而指消瘦的体貌和忧伤的心情,是说心身憔悴,有似衰老而已。“晚”,指行人未归,岁月已晚,表明春秋忽代谢,相思又一年,暗喻女主人公青春易逝,坐愁红颜老的迟暮之感。 坐愁相思了无益。与其憔悴自弃,不如努力加餐,保重身体,留得青春容光,以待来日相会。故诗最后说:“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至此,诗人以期待和聊以自慰的口吻,结束了她相思离乱的歌唱。 诗中淳朴清新的民歌风格,内在节奏上重叠反复的形式,同一相思别离用或显、或寓、或直、或曲、或托物比兴的方法层层深入,“若秀才对朋友说家常话”式单纯优美的语言,正是这首诗具有永恒艺术魅力的所在。而首叙初别之情--次叙路远会难--再叙相思之苦--末以宽慰期待作结。离合奇正,现转换变化之妙。不迫不露、句意平远的艺术风格,表现出东方女性热恋相思的心理特点。 二 青青陵上柏 青青陵上柏,磊磊涧中石。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 斗酒相娱乐,聊厚不为薄。 驱车策驽马,游戏宛与洛。 洛中何郁郁,冠带自相索。 长衢罗夹巷,王侯多第宅。 两宫遥相望,双阙百馀尺。 极宴娱心意,戚戚何所迫? 这首诗与《古诗》中的另一首《驱车上东门》(见后)在感慨生命短促这一点上有共同性,但艺术构思和形象蕴含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