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知识梳理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知识梳理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知识梳理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知识梳理

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

子选读》

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论语》选读

一、作者简介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我国古代最早的文艺理论批评家。孔丘的思想言行见于他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记录、整理的《论语》一书。(《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主要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著作。传世的《论语》共有《学而》《为政》《八佾》《里仁》《公冶长》《雍也》《述而》等20篇。《论语》与《大学》《孟子》《中庸》合称“四书”。)孔子曾任鲁国大司寇,后私人办学,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他主张仁义,主张以德服人,反对残暴统治,反对武力征伐,同情人民疾苦,具有一定的开明态度。晚年致力于教育,相传有弟子三千,著名的有七十二人。

孔子晚年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并把鲁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整理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自汉代以后,孔子的学说成为我国两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封建统治者一直把他尊为圣人。

二、背景介绍

春秋时期,教育开始普及,这时候产生了一个新的阶层,叫新士人。他们能文能武,博学多才,多给大夫做家臣。这个阶层还包括大批受过教育的最终被抛进平民阶层的没落奴隶主贵族。新士人有独立的人格,按自己的意思著书

立说或者发表言论,成为不同阶级和阶层的思想代表。由此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他们也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思想、文化财富。

孔子就生活在那样的一个时代,他确立了自己“仁”“礼”的学术思想,并把这种思想在开办教育的过程中传授给自己的学生,后来他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这些记录下来,就形成了流传至今的经典名著——《论语》。

三、知识点总结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是《论语·微子》中的一句话,意思是说,如果天下有正道,我孔丘就不会同你们一道从事变革了。孔子热心救世,遭到不少隐士泼来的凉水,像选文中的长沮、桀溺、楚狂接舆、荷蓧丈人等。这句话反映了他“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可以说是“不识时务”,但也可以说是坚韧不拔。这种精神是极难得的,也是值得敬佩的。

本课五则选文均体现了孔子的人生态度和精神追求。通过孔子的言行及别人的评价,我们不难看出孔子极力主张入世救国,以改变天下无道的现实为己任,具有勇于担

当社会责任的精神,更具有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执著与坚韧的品质。

1.词语理解

(1)通假字

①长沮、桀.溺耦而耕

通“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是鲁孔丘与.

通“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

通“________”,____________

通“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植其杖而芸.

通“________”,____________

⑤使子路反.见之

通“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杰形容高大②欤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③尔你;避躲避④耘除草⑤返回去

(2)一词多义

①见

jiàn

悠然见.南山:

项伯即入见.沛公:

吾未尝不得见.也:

于是见.公输盘:

汝真女子之见.也: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xiàn

见.其二子焉:

才美不外见.: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②与是鲁孔丘与.:

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

士哉:

鸟兽不可与.同群: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③易

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采掇者易.辨识耳:

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

【答案】①看见,望见/会见/谒见,拜见/召见,接见/见识,见解/表被动,被/介绍,引见/显露/出现②通“欤”,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连词,“与”“其”连用表选择/连词,跟/动词,参与③换/改变/容易/轻视

(3)古今异义

①遇丈人

..

古义:___________

今义:岳父。

②子见夫子

..乎

古义:___________

今义:称读古书而思想陈腐的人,含讥讽意。

③君子之至于

..斯也

古义:___________

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另提一事。

④子路从而

..后

古义:___________

今义:一个词,上文是原因、方法等,下文是结果、目的等;因此就。

⑤明日

..,子路行以告

古义:___________

今义:明天。

【答案】①古代对老年男子的尊称。②旧时对老师的称呼。③两个词,至,到;于,介词,引出对象,不译。④两个词,从,跟随;而,连词,却。⑤第二天。

(4)虚词归纳

①为

子为.谁:

杀鸡为.黍而食之: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不足为.外人道也:

②而

长沮、桀溺耦而.耕/子路拱而.立:

而.谁以易之:

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

趋而.辟之:

欲洁其身,而.乱大伦:

【答案】①表判断,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是”/动词,做/动词,担任,充当/介词,跟,同②连词,表修饰/通“尔”,代词,你/连词,表转折,不译/连词,表顺承/连词,表转折,却

2.词类活用

(1)耰.而不辍:

(2)子路从而后.:

(3)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

(4)欲洁.其身,而乱.大伦:___________

【答案】(1)名词作动词,用耰耕地(2)方位名词作动词,落在后面(3)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止,留下(4)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洁,使……乱

3.特殊句式

(1)子路曰:“为孔丘。”

(2)子曰:“隐者也。”

(3)为仲由。

(4)而谁以易之?

(5)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

(6)奚自?

(7)二三子何患于丧乎?

(8)子路宿于石门。

(9)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10)遇丈人,以杖荷蓧。

(11)至,则行矣。

【答案】(1)~(3)判断句,(4)~(6)宾语前置句,(7)(8)介宾短语后置句,(9)~(11)省略句。

4.语句翻译

(1)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诸位何必为孔子丧失官位担忧呢?天下不施行德政已经很久了。

(2)人是不可以跟鸟兽同群,我不跟这世间众生在一起,又跟谁在一起呢?

(3)老人家想使自己保持清白,却破

坏了君臣间的根本伦理关系。君子做官,目的是推行道术或主张。

(4)就是那位明知做不到却还要去做的人吗?

《当仁,不让于师》

“当仁,不让于师”是《论语·卫灵公》中的一句话,意思是说,面对仁德之事,对老师也不必谦让。从这句话里,我们能感受得到孔子对弟子人格的尊重,对仁义的重视,我们也能体会到孔子与弟子之间平等和谐的关系。尽管绝大多数弟子都比孔子年轻很多,但他从不阻止弟子表达自己的意愿,而是鼓励他们畅所欲言。孔子的这种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很值得我们深思,尽管他生活在2500年前的人类文明发祥时期。

本课所录选文分别是从弟子对孔子的态度和评价、孔子对自己的态度和评价及孔子对待弟子的态度和评价三个方面来刻画孔子形象的,既展现了孔子与其弟子之间相互尊重、相互平等的师生关系,又表现了孔子对仁德的高度重视和执著追求。

1.词语理解

(1)通假字

①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

通“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道.之斯行

通“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子见南子,子路不说.

通“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夫子矢.之曰

通“________”,____________

⑤毋吾以.也

通“________”,____________

⑥莫.春者,春服既成

同“________”,____________

⑦鼓瑟希.

通“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智聪明、智慧②导引导③悦高兴④誓发誓⑤已停止⑥暮晚⑦稀稀疏

(2)一词多义

①绝

错误!

②弥

错误!

③莫

错误!

④疾

错误!

【答案】①断绝/绝交/停止/绝命/横渡/陡峭的②越发,更加/满/满,整/弥补③同“暮”,晚/没有(谁)/表否定,不/表测度,或许

④一般的病/忧,患/痛心/强,猛烈/锐利

(3)古今异义

①君子学道则爱人

..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丈夫或妻子;指恋爱中男女的一

方。

②君子一言以为

..知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认为。

【答案】①关爱别人。②以,可以;为,表现出来。

(4)虚词归纳

①也

错误!

②于

错误!

【答案】①句中表示停顿的语气词/句末语气词,表肯定/句末语气词,表判断/句末语气词,表疑问②介词,在/介词,在……方面/介词,由于/介词,向/介词,被/介词,比

2.词类活用

(1)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___________

(2)所谓立.之斯立:_______________

(3)动.之斯和:

(4)博.我以文,约我以礼:___________

(5)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________

(6)噫!天丧.予: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名词作状语,沿着台阶(2)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立(3)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动,发动(4)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广博,丰富(5)形容词作动词,用尽(6)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丧

3.特殊句式

(1)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

(2)偃之言是也!

(3)亡之,命矣夫!

(4)贤哉,回也!

(5)不吾知也!

(6)求,尔何如?

(7)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8)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

(9)其何伤于日月乎?

(10)仲尼岂贤于子乎?

(11)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12)吾无隐乎尔。

(13)当仁,不让于师。

(14)以吾一日长乎尔。

(15)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16)异乎三子者之撰。

(17)浴乎沂,风乎舞雩。

【答案】(1)~(3)判断句,(4)主谓倒装句,(5)~(8)宾语前置句,(9)~(17)介宾短语后置句。

4.语句翻译

(1)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孔子说:“遇到行‘仁’的事情的时候,对老师也不必谦让。”

(2)(我的)老师高不可及,正像天是不能够顺着梯子爬上去一样。

(3)老师善于一步一步有次序地引导别人,用各种文献典籍使我知识、视野广博,用礼这种规范来约束我,使我想停止都不可能。

(4)我没有什么事情是不让你们知道的,这就是孔丘啊。

(5)地位高的人学了道就会爱护别人,地位低的人学了道就容易被使唤了。

5.文本名句

(1)夫子之得邦家者,所谓立之斯立,道之斯行,绥之斯来,动之斯和。

(2)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3)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4)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语出《论语·为政》,意思是说,懂了就是懂了,不懂就是不懂。这句话充分体现了孔子的生存智慧,他告诉我们要正视自己的无知,要坦然地承认自己的无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从孔子身上,我们感受到一种生存的大智慧。

庄子也是先秦时期的一位文化巨人。他曾经感慨:“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养生主》)对所有的人来说,这都是一个事实。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每一个人都注定要用有限的生命,来面对广阔无垠的知识海洋;相对于自己的无知而言,每一个人的知识都不过是沧海一粟。那么,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无知呢?孔子告诫我们,一个人的聪明不在于他比别人知道得多,而在于他坦然地承认自己的无知。从孔子的告诫中,我们应该学会如何对待自己的无知。

本课所录选文集中反映了孔子生存的大智慧,孔子的很多观点,诸如要正视自己的无知,并想方设法改变自己的无知;要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并努力地改正错误;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凡事不能急功近利,欲速则不达;要以诚信为本,取信于人;要坚守自己的志向节操,经得起各种考验;要珍惜时间,努力学习,奋发向上等,都闪耀着理性的光辉,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教会我们如何立身处世。

1.词语理解

(1)通假字

①由,诲女.知之乎

通“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知之为知之……是知.也

通“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

通“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无.欲速,无见小利

通“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

通“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汝你②智聪明③蚀亏损④毋不要⑤凋衰落

(2)一词多义

①信

错误!

②过

错误!

③舍

错误!

【答案】①名词,信用,诚信/动词,相信/副词,实在确实/名词,信物/通“伸”,

伸张/名词,使者,指媒人②动词,走过,经过/副词,过于/名词,过失,过错/动词,犯有过错/动词,责备/动词,拜访,探望/动词,超过③表数量,三十里为一舍/名词,房舍/动词,舍弃/动词,止,息

(3)古今异义

①是.知也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判断动词,表肯定。

②足食,足兵.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军人,军队。

【答案】①这。②兵器,武器装备。

(4)虚词归纳

①而

错误!

【答案】连词,表承接/连词,表转折/连词,表承接/连词,表修饰

2.词类活用

(1)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2)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3)小人之过也必文.:

【答案】(1)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远离(2)使动用法,使……充足(3)名词作动词,掩饰

3.特殊句式

(1)是知也。

(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3)其何以行之哉?

(4)于斯三者何先?

(5)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答案】(1)(2)为判断句;(3)(4)位宾语前置句;(5)为介宾短语后置句。

4.语句翻译

(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人之过也必文。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大车无,小车无,其何以行之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这就是聪明啊。

(2)君子的过错好比日蚀月蚀:他犯过错,人们都看见了;他改正过错,人们都仰慕他。

(3)人格卑下的人犯了过错,一定会掩饰。

(4)严于要求自己而少要求别人,那就可以避免别人的怨恨了。

(5)就好像大车没木销子,小车没销钉一样,它靠什么行走呢?

5.文本名句

(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3)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4)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5)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6)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

(7)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语出《论语·颜渊》,是孔子的弟子仲弓问仁时,孔子所作的回答。其意思是说,自己不愿意遭受的事,不强加给别人。孔子又将这八个字概括为一个字“恕”,它在根本点上是跟“仁”相同的,所以人们常常把它看成是仁的实践原则。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通常被人们看成是伦理的消极原则(即否定性的原则),因为它似乎只是强调人“不要”做什么。其实,它暗含着一种积极的、正面的、肯定的伦理原则:己所欲,施于人。孔子明确地把这种意思表述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就是说,自己想要站得住,就得让别人站得住;自己想要通达,就要使别人通达。在孔子那个时代,这一原则意味着:自己对臣下有所期望,就按照这个期望来事君;自己对儿子有所期望,就按照这个期望来事父;自己对弟弟有所期望,就按照这个期望来事兄;自己对朋友有所期望,就按照这个期望来对待朋友。放到我们这个时代,这一原则可以浅显地理解为:自己期望幸福,所以使别人幸福;自己期望顺利,所以使别人顺利;自己期望得到尊敬,所以尊敬别人……

1.词语理解

(1)通假字

①举直错.诸枉

通“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

通“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知.者利仁

通“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措安排、安置②向先前③智精明

(2)一词多义

①归

错误!

②事

错误!

③举

错误!

【答案】①称许、赞许/出嫁/返回/归还/归聚②事情/事故,变故/事业/从事、实行/侍奉,服侍③举起,抬起/提出,举出/发动,出动/推荐,选拔/攻克,占领/拿,用/全,都

(3)古今异义

①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丈夫或妻子。

②有一言而可以

..终身行之者乎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助动词,表示可能或能够。

【答案】①爱护别人。②可以凭借。

(4)虚词归纳

①于

错误!

【答案】介词,从/介词,给/介词,在/介词,被

2.词类活用

(1)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仁者远.矣:_________________

(3)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不可以长处乐.:

(4)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5)尧舜其犹病.诸:

【答案】(1)前“直”,形容词作名词,正直的人。后“直”,形容词作动词,变得正直。枉:形容词作名词,邪恶的人。(2)形容词作动词,疏远。(3)立: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站得住。达: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通达。(4)形容词作名词,安乐的生活。(5)安、利:形容词作动词,安于,利于。(6)名词作动词,担忧、忧虑。

3.特殊句式

(1)克己复礼为仁。

(2)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3)富哉言乎!

(4)何谓也?

(5)何如?可谓仁乎?

(6)舜有天下,选于众……

(7)不仁者远矣。

【答案】(1)(2)为判断句。(3)为主谓倒装句。(4)(5)为宾语前置句(6)为介宾短语后置句。(7)为被动句。

4.语句翻译

(1)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不合乎礼的不看,不合乎礼的不听,不合乎礼的不说,不合乎礼的不做。

(2)选拔正直的人安置在邪恶的人之上,能够使邪恶的人变为正直的人。

(3)读书人不可以不抱负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担当的东西重,而且路程遥远。

(4)有高尚志向和节操的人以及仁义之人,不会因贪生怕死而损害仁,只会牺牲自己的性命来成全仁。

(5)没有仁德的人不可以长久地处在贫困中,也不可以长久地处在安乐中。

5.文本名句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3)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4)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5)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语出《论语·述而》,意思是说,干违背道义的事而得来的富贵,对我来说就好像飘浮在天空的云彩。孔子运用形象的比喻,表明了自己对道义的重视与追求。孔子不是说富贵对自己没有意义,而是说违背了道义的富贵对自己来说毫无价值。按照孔子的观点,贫寒虽然

是问题,但贫寒而不能践履道义才是真正的问题;富贵不是问题,以不正当手段牟取富贵就是大问题。

这句话表现了孔子义薄云天的高尚人格,在物质利益面前,孔子保持了超然、独立、高尚的人格,保持了精神的旷达和完满。

这句话表明了孔子的人生价值取向。孔子所弘扬的这种价值取向,对于治疗社会上一部分人为谋取权势和利益而不择手段、害国害民的弊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课所录选文都围绕一个“义”字展开,孔子主张安贫乐道,见利思义,见得思义,将合乎道义作为一切行为的准则。孔子所张扬的义这种价值取向深刻影响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至今仍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1.词语理解

(1)通假字

①富而.可求也

通“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久要.不忘平生之言

通“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若臧武仲之知.

通“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如如果②约贫困③智聪明

(2)一词多义

①信

错误!

②恶

错误!

【答案】①诚实/真实、不虚/相信,信任/信物,凭据/送信的人,使者/音讯,消息/听凭,随意②罪恶,坏事/做坏事的人/丑,劣/讨厌,憎恨/疑问代词,哪里,什么/疑问副词,哪,怎么

(3)古今异义

①造次

..a必于是

..b

a.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鲁莽,轻率。

b.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连词,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后一事往往是由前一事引起的。

②子路问成人

..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成年的人。

③今之成人者何必然

..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事理上确定不移的。

【答案】①a.慌忙、仓促。b.两个词,于,介词;是,代词,这样。②完美无缺的人。③一定这样。

(4)虚词归纳

错误!

【答案】代词,它/定语标志,译成“的”或不译/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定语后置的标志,不译

2.词类活用

(1)饭.疏食饮水:

(2)义.然后取:

(3)曲肱而枕.之:

【答案】(1)名词作动词,吃。(2)名词作

动词,符合道义。(3)意动用法,以……为枕头。

3.特殊句式

(1)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

(2)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3)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4)非其鬼而祭之,谄也。

(5)见义不为,无勇也。

(6)君子义以为上。

(7)德之不修。

(8)学之不讲。

(9)子问公叔文子于公明贾。

(10)文之以礼乐。

(11)以告者过也!

【答案】(1)(2)(3)(4)(5)为判断句。(6)(7)(8)为宾语前置句。(9)(10)为介宾短语后置句。(11)为省略句。

4.语句翻译

(1)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富裕和显贵,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得到它,君子不会接受。

(2)君子是不会在一顿饭的时间内背离仁德的,在急迫仓促中一定这样(按照仁的要求)做,就是在受磨难、挫折时,也一定会按仁德的要求去办事。

(3)见到利益就想到道义,面临危难挺身而出,付出性命,长期处于穷困之中,不忘记平素的话或诺言,这样也可以成为一个完美无缺的人!

5.文本名句

(1)夫子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

(2)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3)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4)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5)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6)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有教无类》

“有教无类”语出《论语·卫灵公》,意思是说,对所有的人都进行教育而没有类的差别,即不因为贫富、贵贱、智愚、善恶等原因把一些人排除在教育对象之外。孔子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以卓有成效的实践,改变了教育对象限于统治阶层成员的历史传统,开创了平民教育的新纪元。孔子自己说:“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论语·述而》)孔子的这句话是说,那些自己带十条干肉以上的薄礼来的人,他从未

有不教诲的。平民阶层获得受教育的机会是我国历史上的大事,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社会和文化的发展。

本课所录选文主要阐述了孔子的“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重视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能力的教学理念和学习与思考必须有机结合、二者不可偏废的治学主张,这些思想及方法在我国历史上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直至今天还有很高的指导价值。

1.词语理解

(1)通假字

①学而不思则罔.

通“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于吾言无所不说.

通“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惘迷惑②悦喜欢

(2)一词多义

①类

错误!

②殆

错误!

【答案】①类别/事例/条例/类似/大都、大多②危险/通“怠”,懒惰/大概,恐怕/几乎、接近、差不多

(3)古今异义

①中人

..以上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为双方介绍买卖、调解纠纷等并做见证的人。

②至于

..他邦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表示另提一事。

【答案】①资质中等的普通人,一般人。

②两个词,至,到;于,介词,引出到的地点。

(4)虚词归纳

①焉

错误!

②以

错误!

【答案】①代词,表疑问,哪里,怎么/代词,相当于“之”/兼词,于此,于彼/语气词/形容词词尾②动词,以为,认为/介词,表原因,因为/表凭借,拿,用/表时间和处所,在/连词,原因/表目的,用来,来/助词,不译/和“上”“下”“东”“西”等连用,表示时间、方位、数量等的界限2.词类活用

(1)求也退,故进.之:___________

(2)由也兼人,故退.之:_____________

(3)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__________

(4)礼后.乎: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进(2)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退(3)名词作动词,做官(4)名词作动词,在……之后

3.特殊句式

(1)回也非助我者也。

(2)起予者商也。

(3)其斯之谓与?

(4)何谓也?

(5)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

(6)绘事后素。

(7)礼后乎?

【答案】(1)(2)判断句(3)(4)宾语前置(5)(6)(7)省略句

4.语句翻译

(1)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未知。焉得仁?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有父亲兄长健在,怎么能听到了就去实践它呢?

(2)冉求平时做事总是退缩,所以我鼓励他;仲由敢作敢为,不够慎重,所以我约束他。

(3)不知道。这怎么能算得上仁呢?

5.文本名句

(1)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语出《论语·阳货》,意思是说,一味喜欢仁而不喜欢学,它的弊病是愚蠢。举例来说,一个不该以仁爱之心对待的人,你却以仁爱之心对待他,这不是愚蠢吗?——具有仁德的人并非一味拿仁爱之心来对待他人。这句话言明了学习的重要性,也言明了孔子所说的学习是一种道德修养。

孔子关于学的观念显示了传统文化的基本品格。的确,培养一种健全的人格不仅需要掌握先进的知识和技能,而且需要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在这种意义上,孔子的思想值得我们好好借鉴。

本课所录选文紧紧围绕“好学”展开,既阐明了好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又阐述了好学的种种表现。通过孔子的言论,我们可以深切地感受到孔子把道德修养放在了极其重要的位置,将道德修养作为学习的基本内容和衡量是否好学的重要标准。孔子的思想是富有启发意义的。

1.词语理解

(1)通假字

①女.闻六言六蔽矣乎

通“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好知.不好学

通“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通“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弟子入则孝,出则弟.

通“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汝你②智聪明③无没有④悌敬爱兄长,泛指敬重年长的人(2)一词多义

①就

错误!

②亡

错误!

【答案】①动词,靠近、接近/动词,担任/动词,成就②副词,通“无”,没有/动词,逃跑/动词,灭亡

(3)古今异义

①古之学者

..为己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②弟子

..入则孝,出则弟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学生。

③其蔽也贼.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偷东西的人;做大坏事的人。

④其蔽也绞.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缠在一起。

⑤则民不偷.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盗窃。

【答案】①学习的人。②年轻人。③害。

④急切,不容忍而伤人。⑤浇薄,不厚道。

(4)虚词归纳

①为

错误!

【答案】动词,成为/动词,治理/动词,认为/判断词,是/介词,被/动词,为了/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或反诘,呢?

2.词类活用

(1)贤贤

..易色:___________________ (2)事父母,能竭.其力:_____________

(3)就有道而正.焉:________________

(4)不贰.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__________

【答案】(1)前“贤”,形容词作动词,尊重、崇尚;后“贤”,形容词作名词,有才有德的人(2)形容词作动词,竭尽,用尽(3)形容词作动词,匡正(4)数词作动词,重复,某种行为或现象再次出现(5)形容词作动词,疏远,这里指不偏爱3.特殊句式

(1)生而知之者,上也。

(2)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3)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

(4)君子笃于亲。

(5)敏于事而慎于言。

(6)陈亢问于伯鱼曰。

(7)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

【答案】(1)~(3)判断句,(4)~(6)介宾短语后置句,(7)状语后置句。

4.语句翻译

(1)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我不是生来就有知识的人,而是喜欢古代文化、勤勉地去追求它的人。

(2)即使只有十户人家的小地方,也一定有像我孔丘一样忠厚诚实的人,只是比不上我孔丘喜欢学习啊。

(3)一味谦恭而不拿礼来节制,就会很辛苦;一味慎重而不拿礼来节制,就会畏首畏尾;一味勇猛而不拿礼来节制,就会犯上作乱、祸患;一味直率而不拿礼来节制,就会急切而伤害人。

(4)有一个叫颜回的学生好学,他从不把自己的怒气发泄到另外一个人身上,也不重犯早先犯过的错误,却不幸短命死了。

(5)古代学习的人是为了自己(增加学识、修养道德),而现在学习的人是为了向别人卖弄。

5.文本名句

(1)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2)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3)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4)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5)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第二单元《孟子》选读

一、作者简介

孟子(约前372—前289),战国时伟大思想家,战国中期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城)人。被尊奉为仅次于孔子的“亚圣”,又与孔子并称“孔孟”。“性善论”和“养气说”是孟子的重要哲学思想。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提出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孟子把孔子的“仁”发展为“仁政”的学说。《孟子》是儒家经典之一,记载了孟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为研究孟子的主要材料。宋代把它和《论语》《大学》《中庸》合称“四书”。

二、背景介绍

孟子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到过梁(即魏)、齐、宋、滕、鲁等国家,游说过齐威王、宋王偃、滕文公、梁惠王、齐宣王等国君。齐宣王、梁惠王尽管对他十分礼遇,但终因“迂阔而疏于事情”不为诸侯所用,

“退而与万章之徒”著书论事。孟子一生主张“仁政”,主张实行“王道”,而当时社会流行的却是“霸道”,即君主凭借武力、刑法、权势等进行统治。凡是法家主张,讲求耕战,富国强兵,便取得胜利,而孟子的仁政王道说,在当时却行不通。

三、知识点总结

《王好战,请以战喻》

“王好战,请以战喻”是《孟子·梁惠王上》中的一句话。在这一章中孟子为了回答梁惠王的提问,并借机宣扬自己的“王道”,就用战争作喻,讲述了一个“五十步笑百步”的寓言故事,形象地揭示了梁惠王的政治跟邻国并没有本质上的差异,巧妙地解答了梁惠王心中的疑惑,得出了“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的结论。

本课以“王好战,请以战喻”为题,目的在于引导我们把握孟子善于用生动、诱人的形式,特别是善用设喻取譬的手法来解释说明道理的技巧。所选的四篇短文,都是这一技巧运用的典型篇章。

本课选录了《孟子》中的四则文章,第

1则选文记载了孟子和梁惠王的一次对话,围绕“民不加多”的问题展开了讨论,阐述了孟子“仁政”的具体内容。第2则用寓言的形式,形象地描述了一个齐人靠乞讨残羹冷炙以求一饱,却又在妻妾面前假充阔佬,竭力炫耀欺骗的故事,讽刺了那些不顾礼义廉耻,以卑鄙的手段追求富贵利达的人。第3则用偷鸡者的故事,证明了知错不改的荒谬,阐明了“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的道理。第4则孟子以久旱禾苗逢雨蓬勃生长为喻,对梁襄王讲述了“不嗜杀人”才能统一天下的道理,宣传自己的仁政思想。

1.词语理解

(1)通假字

①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通“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同“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通“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蚤.起

通“________”,____________

⑤施.从良人之所之

通“________”,____________

⑥则必餍酒肉而后反.

通“________”,____________

⑦卒.然问曰

同“________”,____________

⑧民归之,由.水之就下

通“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毋不要②斑斑白③途道路④早早晨⑤迤斜行⑥返回来⑦猝突然⑧犹好比

(2)一词多义

①兵

??

?

弃甲曳兵.

而走: 草木皆兵.:

②数 错误! ③发 错误! ④直 错误! ⑤胜 错误! ⑥顾 错误!

【答案】①兵器/士兵 ②几,若干/密/数目/读shu ò,屡次 ③开仓赈济饥民/发射/派遣 ④只,仅仅/不弯曲/通“值”,价钱 ⑤尽/才华出众的/盛大的/优美的/忍得住 ⑥回头看、环视/看,视/顾念/顾惜/看望,拜访/反而/只是,只不过

(3)古今异义 ①河内..

凶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越南首都。 ②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保养身体。 ③所仰望..

而终身也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抬着头向上看;敬仰而有所期望。 【答案】①指春秋战国时黄河以北地区。

②供养活着的人。③依靠、指望。 (4)虚词归纳 ①与 错误! ②就 错误!

【答案】①亲附/结交,交好/赞成/等待/给予,授予 ②接近/趋,赴/上/赴任/成就

2.词类活用

(1)填然鼓.之:___________________ (2)树.之以桑:___________________ (3)谨.庠序之教:_________________ (4)五十者可以衣.帛矣:____________ (5)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_________ (7)骄.其妻妾:___________________ (8)其妻妾不羞.也而不相泣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去关市之征.:_________________ (10)今兹未能;请轻.之:____________ (11)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名词作动词,击鼓 (2)名词作动词,种植、栽植 (3)形容词作动词,小心办好、认真做好 (4)名词作动词,穿 (5)名词作动词,归咎、归罪 (6)名词作动词,称王 (7)形容词作动词,轻视 (8)形容词作动词,感到羞耻

(9)动词作名词,征收的商贾税(10)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轻,减轻(11)名词作状语,每天

3.特殊句式

(1)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2)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3)非我也,岁也。

(4)非我也,兵也。

(5)此其为餍足之道也。

(6)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

(7)是非君子之道。

(8)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9)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10)而良人未之知也。

(11)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12)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13)申之以孝悌之义。

(14)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15)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16)而相泣于中庭。

【答案】(1)~(7)判断句,(8)~(10)宾语前置句,(11)~(16)介宾短语后置句。

4.语句翻译

(1)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遍国中无与立谈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其如是,孰能御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百姓)供养家人或者给死去的人办理丧事没有遗憾,这是行王道的开端。

(2)君王养的猪狗吃着人吃的东西,却不知道约束,道路上有饿死的尸体,却不知道开仓赈济。

(3)(第二天)清早起来,(妻子)便斜行着跟踪丈夫所去的地方,整个都城里没有一个站住跟他说话的。

(4)天上突然布满乌云,降下了滂沱大雨,禾苗就又蓬勃地挺立起来了。那禾苗像这样,谁能阻止它呢?

5.文本名句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6.寓言故事

(1)五十步笑百步:说明了统治者应反省自己,清除虐政,施行仁政的道理。

(2)齐人乞墦:指责了社会上那些用龌龊的手段谋求富贵显达、连妻妾都为他感到无地自容的人。

(3)邻人攘鸡:用偷鸡者知道自己的行为不符合道义却不能停止,来讽刺宋国君臣知道赋税苛重不符合道义却要等到明年才改变的行为,揭示宋国君臣不施“仁政”,不关心民生的道理。

(4)禾苗遇旱枯槁,遇雨而兴盛:隐喻了百姓遇暴政而痛苦、遇仁政而归之的道理,反映了孟子主张要用“仁政”来获得民心,从而统一天下的仁政思想。

《王何必曰利》

“王何必曰利”是《孟子·梁惠王上》中的一句话,面对梁惠王对“利”的热切期待和渴望,孟子旗帜鲜明而直截了当地表明了自己的观点——“王何必曰利?”这句反问是对梁惠王追逐利益的强烈不满,也表达了孟子对“利”的极端唾弃,反问过后的一句“亦有仁义而已矣”,表明孟子对“仁义”的极力推崇和执著追求。“重义轻利”的思想是“王何必曰利”的真正内涵。

本课共选取了三篇短文。第一篇选自《孟子·梁惠王上》,是孟子劝说梁惠王要“后利而先义”;第二篇选自《孟子·告子下》,讲的是宋国学者宋到楚国去调解楚国和秦国的纷争,途遇孟子,孟子向他阐述“利”与“义”的关系;第三篇选自《孟子·尽心上》,阐述“利”与“义”的区别。

本课所选三则文章,均是孟子阐述自己对“利”的看法的。孟子对“利”是极端厌恶的,他将因逐利而产生的危害阐述得具体而深刻。在利与义上,孟子极力主张“先义而后利”,“重义轻利”,孟子的这种把仁义张扬在私利之上的价值观,背后虽然摆脱不了君臣父子的传统观念,但可以启发我们审查唯利是图这种价值观以及人生追求的社会弊害,有很深的现实意义。

1.词语理解

(1)通假字

愿闻其指.

通“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旨意旨、意向

(2)一词多义

①接

错误!

②去

错误!

【答案】①交接、交往/接触/连接,连续/承接/接待②抛弃,丢弃/离开/距离(3)古今异义

①以罢三军之师.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老师。

②何以利吾家.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家庭。

③然而

..不亡者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转折连词。

【答案】①军队。②卿大夫的采地食邑。

③这样而。

(4)虚词归纳

①其

错误!

②之

错误!

③而

错误!

【答案】①代词,他们的/代词,指代“慧空禅院”,那/代词,指代“古之人”,他们/语气助词,表反问语气,难道②动词,到/代词,他/代词,这些/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表示宾语前置③连词,表修饰,不译/表示并列,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表示承接,然后/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

2.词类活用

(1)不远.千里而来:________________

(2)我将见楚王说而罢.之:__________

(3)亦将有以利.吾国乎:___________

(4)苟为后.义而先利:______________

(5)为人臣者怀利以事.其君:________

(6)孳孳为善.者: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远(2)使动用法,使……停止(3)使动用法,使……得到利益(4)意动用法,以……为后(5)名词作动词,侍奉(6)形容词作名词,善事

3.特殊句式

(1)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

(2)先生之志则大矣。

(3)鸡鸣而起,孳孳为善者,舜之徒也。

(4)何以利吾国?

(5)说之将何如?

(6)孟子遇于石丘。

【答案】(1)~(3)判断句,(4)(5)宾语前置句,(6)介宾短语后置句。

4.语句翻译

(1)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楚王不悦,我将见秦王说而罢之。二王我将有所遇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人臣者怀利以事其君。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怀仁义以相接,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没有一个有仁心却遗弃父母的人,没有一个讲道义却把君王摆在次要位置上的人。

(2)(如果)楚王不高兴,我将去拜见见秦王,劝说他使他停止战争。楚王、秦王两人当中,我将有投合的。

(3)做臣下的存有追逐私利的念头来侍奉国君。

(4)怀着仁义之心来相互交往,这样却不能够成王业的,不曾有过。

5.文本名句

教材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教材: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教学案例 南漳高级中学徐红菊 20XX/11/6 第一部分教学设计 总体思路: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选修教材旨在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诗词与文言文的能力,因此在教案的总体设计上坚持在课堂上实践“自问自探这种教学模式”,来完成本课的教学,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及理解能力。 教学内容分析: 这是一篇散文小品,是“序”的体裁。文字表现形式为文言文。学生要必修二的教材曾接触过一篇“序”(《兰亭集序》),所以对于文体有一定的了解,而作者李白,也是耳熟能闻。因此,重点应放在文言字、词、句的学习与整理上,放在对文本内容记叙的情境的描绘与欣赏上,放在对李白洋溢在文中的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等的人生观与精神气质的赏析上。 学生情况分析: 高二的学生,对于文言文这一版块的内容,通过一年的系统学习,有了一定的基础,但由于区域与学生本人知识能力的限制,依需老师的引导与校正,才能较好完成本课的学习。 教学目标: 1、掌握有关的文言词语和句式,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2、感受古代散文的生活气息和情趣,提高鉴赏能力。 3、比较阅读《兰亭集序》,理解魏晋人与唐人生命观与精神气质的异同,体会李白的性格与才气。 教学重点:感受古代散文的生活气息和情趣,提高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通过比较同类文章,领悟李白独特的文情诗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并解题 1.导入 师:李白在《将进酒》中说,“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饮宴赋诗,自古以来是文人们的一大乐事,何况是在月光也能醉人的“春夜”,何况又是在桃花盛开的园子里,更何况是与自已聪敏多才的“从弟”,这是一场怎样的视觉与精神的盛宴呢?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品读《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2.解题 题目点出了时间(春夜)、地点(桃花园)、人物(李白和诸位堂弟)、事件(聚宴)。看题目就知道文章的基本内容:某个春夜我李白和各位堂弟在桃花园宴游,并为之作序。 二.细读:整理文言字词句并翻译全文 通假字“序”同“叙” 重点字词逆良坐花醉月 古今异义大块文章 词类活用歌惭幽咏诗 特殊句式 1.会于桃花之芳园 2.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一教案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第六课《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教学目标: 1、熟读成诵。 2、能清楚什么是“浩然之气”?和怎样培养浩然之气? 3、什么才是真正的大丈夫。教学过程:(第一段) 一、导语: 本文主要给大家讲解前两段,第三段初中已学过了。在历史上、在现实生活中,有着许许多多一身浩然正气、忠心为国、为民造福的英雄人物。比如,文天祥、岳飞、孔繁森、钱学森、李四光……我们怎么才能像他们一样具有这一身浩然正气呢?请看孟子的《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一文。 二、熟读成诵 (孟子)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公孙丑曰:)“敢问何谓浩然之气?” 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我故曰,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无若宋人然: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三、解释本文 孟子说:“我善于分析别人的言语,我善于培养自己的浩然之气。” 公孙丑说:“清问什么叫浩然之气呢?” 孟子说:“这很难用一两句话说清楚。这种气,极端浩大,极端有力量,用正直去培养它而不加以伤害,就会充满天地之间。不过,这种气必须与仁义道德相配,否则就会缺乏力量。(讲解:这种气,阳刚而气壮山河,气贯长虹,气冲霄汉,作为我们要有宽广的胸怀和勇敢的力量,当然还必须是行正义之事,不能行苟且之事还踌躇满志,就麻烦了。所以必须有义和道相匹配。) 而且,必须要有经常性的仁义道德蓄养才能生成,而不是靠偶尔的正义行为就能获取的。一旦你的行为问心有愧,这种气就会缺乏力量了。(讲解:这告诉我们培养浩然之气要坚持去做好身边的每一件小事,不要去做问心有愧的事情,否则这就是你人生的污点,就像如果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目录整理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目录 人教课标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16本) 选修五个系列 一.诗歌与散文 1.《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2.《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3.《外国诗歌散文欣赏》二.小说与戏剧 4.《中国小说欣赏》 5.《外国小说欣赏》 6.《中外戏剧名作欣赏》 7.《影视名作欣赏》 三.新闻与传记 8.《新闻阅读与实践》 9.《中外传记作品选读》 四.语言文字应用 10.《语言文字应用》 11.《演讲与辩论》 12.《文章写作与修改》 五.文化论著研读 13.《先秦诸子选读》14.《中国文化经典研读》15.《外国文化著作选读》(暂缺) 16.《中国民俗文化》 选修1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诗歌之部 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赏析指导赏析示例 《长恨歌》/白居易 自主赏析 《湘夫人》/屈原《拟行路难(其四)》/鲍照《蜀相》/杜甫《书愤》/陆游推荐作品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阮籍《杂诗十二首(其二)》/陶渊明 《越中览古》/李白《一剪梅》/李清照《今别离(其一)》/黄遵宪 第二单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赏析指导赏析示例 《春花江月夜》/张若虚 自主赏析 《夜归鹿门歌》/孟浩然《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登岳阳楼》/杜甫 《菩萨蛮(其二)》//韦庄 推荐作品 《积雨辋川庄作》/王维《游夜书怀》/杜甫《新城道中(其一)》/苏轼 《扬州慢》/姜夔《长相思》/纳兰性德 第三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赏析指导赏析示例 《将进酒》/李白 自主赏析 《阁夜》/杜甫《李凭箜篌引》/李贺《虞美人》/李煜《苏幕遮》/周邦彦推荐作品 《国殤》/屈原《燕歌行》/高适《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四州》/柳宗元 《菩萨蛮》/温庭筠《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睢景臣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述

高中语文必修4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高中必修四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文档贡献:smysl 《廉颇蔺相如列传》知识点归纳 通假字 1.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予”通“与”,给予。 2.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质”通“锧”,砧板。 3.可予不。“不”通“否”,表疑问语气。 4.臣愿奉璧西入秦。“奉”通“捧”,用双手托着。 5.拜送书于庭。“庭”通“廷”,朝廷,国君听政的朝堂。 6.召有司案图。“案”通“按”,审查、察看。 7.设九宾礼于廷。“宾”通“傧”,古代指接引宾客的人,也指赞礼的人。 8.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缪”通“穆”。 9.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孰”通“熟”,仔细。 10.为一击缶。“缶”通“缻”,盛酒浆的瓦器,秦人敲打盆缻作为唱歌时的节拍。 一词多义 于 ①君幸于赵王(介词,被) ②故燕王欲结于君(连词,同) 见 ①徒见欺(介词,被,受) ②大王见臣列观(动词,接见) 舍 ①舍相如广成传舍(名作动,安置住宿) ②舍相如广成传舍(传舍:招待宾客的馆舍) 负 ①秦贪,负其强(依仗,凭借) 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对不起) ③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违背) ④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使……承担) ⑤廉颇闻之,肉袒负荆(背着) 使 ①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派) ②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出使) ③乃使其从者衣褐(让) ④大王乃遣一介之使(使臣) 引 ①引赵使者蔺相如(引见,延请) ②左右或欲引相如去(拉) ③相如引车避匿(牵,拉;这里引申为调转) ④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拉引)

徒 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白白地) ②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只,只不过) 幸 ①大王亦幸赦臣(幸好,幸而) ②而君幸于赵王(被...宠幸) ③则幸得脱矣(侥幸) 以 ①以勇气闻于诸侯(凭) ②愿以十五城请易璧(用,拿) ③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来,连词) ④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用以,用来) ⑤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因为) ⑥传以示美人及左右(连词,连接“传”与“示”) 欢 ①逆强秦之欢(欢心) ②绝秦赵之欢(交情) 顾 ①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回头) ②顾吾念之(只是) ③顾野有麦场(《狼》)(四面看) ④念父母,顾妻子(《报任安书》)(顾惜,怜惜) ⑤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反而) 必 ①其势必不敢留君(一定,必然) ②王必无人(如果) 因 ①相如因持璧却立(于是,就) 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通过) ③不如因而厚遇之(趁此,由此) 传 ①廉颇蔺相如列传(一种文体) ②舍相如广成传(传舍,宾馆) ③传以示美人及左右(传递) ④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传颂) 从 ①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跟从) ②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听从) 乃 ①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竟然) ②乃前曰(于是,就) ③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才) 孰

【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策略】高中语文选修课的五个系列

【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策略】高中语文选修课的五个系列语文选修课的开设是高中语文课程结构的重大突破和超越,是xx年以来课程改革中力度最大、创新含量最多的系统工程,也是这次高中课程改革的主旨和核心价值所在。尽管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诸如学生选择权的丧失、教学的必修化现象严重、教学评价不能落实等一系列问题,但全国各地的课改实验区都在进行着积极的探索。根据《中华人民 __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和所选用的人教版高中语文实验教材的特点,结合《安徽省普通高中新课程语文教学指导意见》,我们安徽省淮北市高中语文选修课进行了全市统一指导意见下各校自主同步 开设的课程实验。从高二上学期第二学段开始,全市普通高中学校依次开设了人教版的《中国小说欣赏》、《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外传记作品选读》、《语言文字应用》四个模块教学。本文将对我们在“统一选修”背景下进行的“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策略”研究的一些做法和思考进行总结与回顾。 一、教学的整体规划策略 课程标准指出,选修课“要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和实际水平”,“不能把选修课上成必修课的补习课和应考的辅导课,也不能简单地照搬大学里的选修课。学校及教师应充分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努力创造条件建设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和学生愿望的选修课”,选修课的教学“要按照课程目标制订计划,不能因其设置灵活而造成凌乱随意、

漫无计划的局面,也不能因其拓展性要求而一味追求新奇深奥,脱离 课程目标和学生实际”。因此,我们认为,做好课程教学的规划,是上好选修课的关键所在,也是避免教学凌乱随意的重要前提。为此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规划。 一是学校的规划。首先,以校本培训为平台做好教师的培训工作,学习《中华人民 __课程标准》及其他有关新课程的理论书籍,熟悉有关选修模块的“课程目标”、“教学实施”、“评价建议”等关键内容。其次,做好课堂教学资源与课外学习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学校图书馆应装备足够的与模块有关的配套作品和相关的电影电视片以及 必要的工具书;认真调查分析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等资源的特点,积极规划开发已有的和潜在的资源,如,我们淮北市有隋唐大运河遗址,有文化名人桓谭、嵇康等,这些都是不能忽视的语文资源;要积极创造条件,为语文教学配置相应的硬件设备;争取社会各方面 的支持,与社区、高校建立稳定的联系,给学生创设语文实践的环境。 二是教师的规划。教师规划要从三个层次进行:第一,宏观的规划,即在整体感知模块文本的基础上研究文本处理的思路,吃透文本 编制的意图,制定教学计划。教师既要知道选修模块与必修课程的区别,又要知道每个选修模块之间的不同,还要知道每个模块内部各专 题甚至各文本之间的区别。要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的有关资料,给学生开列一个推荐课外阅读的作品清单。第二,中观的规划,在宏观规划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课 目录(1-16)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课目录(1-16) 人教课标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16本) 1.《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2.《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3.《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4.《中国民俗文化》 5、《影视名作欣赏》 6、《新闻阅读与实践》 7、《先秦诸子选读》 8、演讲与辩论 9、中国小说欣赏 10、中外戏剧名作欣赏 11、《外国诗歌散文欣赏》 12、中国现当代散文鉴赏 13、语言文字应用 14、外国小说欣赏 15、中外传记作品选读 16. 文章写作与修改 选修一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诗歌之部 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赏析指导 赏析示例 长恨歌/白居易 自主赏析 湘夫人/屈原 拟行路难(其四)/鲍照 蜀相/杜甫 书愤/陆游 推荐作品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阮籍 杂诗十二首(其二)/陶渊明 越中览古/李白 一剪梅/李清照 今别离(其一)/黄遵宪 第二单元臵身诗境,缘景明情 赏析指导 赏析示例 春花江月夜/张若虚 自主赏析 夜归鹿门歌/孟浩然 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 登岳阳楼/杜甫

菩萨蛮/(其二)/韦庄 推荐作品 积雨辋川庄作/王维 游夜书怀/杜甫 新城道中(其一)/苏轼 扬州慢/姜夔 长相思/纳兰性德 第三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赏析指导 赏析示例 将进酒/李白 自主赏析 阁夜/杜甫 李凭箜篌引/李贺 虞美人/李煜 苏幕遮/周邦彦 推荐作品 国殤/屈原 燕歌行/高适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四州/柳宗元 菩萨蛮/温庭筠 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睢景臣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述 散文之部 第四单元创造形象诗文有别 赏析指导 赏析示例 过小孤山大孤山/陆游 自主赏析 庖丁解牛/《庄子》 项羽之死/司马迁 阿房宫赋/杜牧 推荐作品

高中语文(必修一)知识点梳理

青春举杯 字音部分: 橘(jú)子百舸(gě)争流寥(liáo)廓 挥斥方遒(qiú)峥嵘(zhēng róng)岁月浪遏(è)飞舟 灰烬(jìn)脊(jǐ)骨矿藏(cáng ) 闪烁(shuò)战栗(lì)倔强(jué jiàng) 崛(jué)起迷惘(wǎng)晨曦(xī) 沉湎(miǎn )眷(juàn)恋惆怅(chàng) 挚(zhì)友抹煞(shā)摭(zhí)拾 废寝(qǐn)忘食横(hèng)蛮遨(áo)游 引吭(háng)试啼甫(fǔ)健翱(áo)翔 枝桠(yā)茁(zhuó)壮磕绊(kē bàn) 谷穗(suì)干瘪(biě)入不敷(fū)出 敷(fū)演衡量(liáng)啮噬(niè shì) 泵(bèng)妥帖(tiē)甄(zhēn)别 纤(xiān)巧觑(qū)坨(tuó) 商榷(què)思忖(cǔn)巷(hàng)道 墓冢(zhǒng)屏窒(bǐng zhì)不啻(chì) 悄(qiǎo)然犄(jī)角噗噗(pū)跳 词语部分: 检点:(1)查考符合与否;查点。(2)注意约束(自己的言语行为)。 敷演:叙说并加以发挥。 甄别:审查辨别。 绝伦:独一无二;没有可以相比的。 思忖:思量。 商榷:商讨。 勾销:取消;抹掉。 巷道:采矿或探矿时在山林或地下挖掘的大致成水平方向的坑道。一般用于运输和排水,也用于通风。 不啻:如同。 犄角:(1)角落。(2)动物的角。 座右铭:写出来放在座位旁边的格言。 光宗耀祖:为宗族争光,使祖先显耀。光,有面子;宗,宗族;耀,显耀;祖,祖先。 汗流浃背:汗流得满背都是。形容非常恐惧或非常害怕。现也形容出汗很多,背上的衣服都湿透了。浃,湿透。 不毛之地:不生长草木庄稼的荒地。形容荒凉、贫瘠。 痴心妄想:一心想着不可能实现的事,也指愚蠢荒唐的想法。痴心:沉迷于某人或某事的心思;妄想,荒诞的打算。 怨天尤人:指遇到挫折或出了问题,一味抱怨天、责怪别人。怨,怨恨;天,命运;尤,责怪,归罪。 妄自菲薄:过分看轻自己。形容自卑。妄,胡乱的;菲薄:小看、轻视。 鬼迷心窍:鬼怪迷惑住心窍。指对问题认识不清。 恪尽职守:谨慎而尽力地做好所从事的工作。

2019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课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教学设计语文

选修课《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周至一中李春利 教学目标: 1、正确理解“因声求气、吟咏诗韵”这一阅读要求。 2、通过对中国古典诗歌声律特点的把握,学习,在古典诗歌音乐美的熏陶中,深刻理解作品蕴含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掌握运用“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的方法分析鉴赏诗歌。 教学方法: 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设想: 将诵读方法的指导和古代诗词意象的体悟、情感的把握结合起来。通过诵读习惯的培养提高学生对古代诗词的语言感受能力和鉴赏能力。首先让学生了解背景(知人论世)、熟悉内容,在此基础上把握住诗词的感情基调、感情变化,对一些经典的诗句和重要的词语进行细致地揣摩(以意逆志、缘景明情),然后再对学生进行诵读技巧的指导。诵读古诗词有一定规律,有一些技巧,比如划分音步、押住韵脚、突出平仄、讲究节拍、语势呼应等,通过诵读达到更深切地体会作品情感的目的(因声求气)。 本单元共涉及10首诗歌作品,涉及到诗、词、曲三种样式,因课时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重点讲解《将进酒》《李凭箜篌引》并指导学生设计诵读方案。 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中国古代诗歌欣赏》的三个单元体现了古代诗歌鉴赏的三个层级 以意逆志——诗作主旨、创作本意 缘景明情——诗作的情感(意境) 因声求气——诗作神韵、气势、风格。“声”是诗作思想情感的声韵体现。二、诵读在学习中重要作用。 页 1 第 1、“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情动于中而行于言。”有什么样的感情,就会有什么样的语言节奏和音韵。所以,诵读诗词,能够培养对古典诗词的良好语感,进而“进入角色”,深切体会诗中的情感。 2、有感情地全身心地投入诵读,可以受到诗歌音乐美的熏陶,获得一种审美愉悦。 三、明确“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的含义。 “因声求气”是指通过感受诗文语言的节奏来把握作品的精神,“吟咏诗韵”是指通过吟咏诗文的音韵来体味其中蕴含的情感。一句话,借助诵读深切体会诗词的音韵、情感。 四、如何做到“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1)定准基调:基调在音乐作品中是指主要的高低长短,配合成组的音,通常用以贯穿作品的全过程。诵读中的基调是根据感情而确定的气息、音色。一般说来:爱的感情“气徐声柔”;憎的感情“气足声硬”;悲的感情“气沉声缓”;喜

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全

高中语文第一册 1.朱自清(1898~1948):原名朱自华,字佩弦,号秋实,祖籍浙江绍兴,1898年出生于江苏东海。1928年出版散文集《背影》,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另有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等。他的散文以“语言洗练”“文笔秀丽”著称。毛泽东称赞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2.《采莲赋》:南朝皇帝萧统著。 3.《西洲曲》:南朝乐府中的诗。 4.周瘦鹃:现代作家,翻译家,民国时期“鸳鸯蝴蝶派”(文学流派)代表作家。 5.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无产阶级文学的的主将,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鲁迅”是他在1918年发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杂文集《而已集》《二心集》《华盖集》《且介亭杂文》等十六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其一生人格精神的写照。 6.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自号五柳先生。东晋末年著名诗人,也是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代表作有《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五柳先生传》《归园田居》等。“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出自他的《挽歌》。 7.《文心雕龙》: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巨著,作者为南朝梁文学理论批评家刘勰。 8.金圣叹:名人瑞,字圣叹,明末清初文学批评家。曾把《离骚》《庄子》《史记》、杜诗、《水浒传》与《西厢》合称“六才子书”,并对后两种进行批改。其批改《水浒》,成书于崇祯末期,将七十一回以后关于受招安、征方腊等内容删去,增入卢俊义梦见梁山头领全部被杀死情节,以结束全书。批语中颇有独到之见,也表现了反对农民起义的立场。 9.顾炎武:号亭林,字宁人,江苏昆山人,明末清初的思想家、文学家,著有《日知录》。10.汪曾祺:江苏高邮人,现当代作家,“京派小说”代表。代表作有小说《受戒》《大淖记事》等。 11.列夫〃托尔斯泰:俄国伟大作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12.乔治〃桑:法国女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康素爱萝》、《安吉堡的磨工》。 13.《烛之武退秦师》选自《左传》。《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完整的编年体历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按照鲁国国君的世系纪年,记载了我国自公元前722年以后250多年的许多史料。也称《春秋左氏传》,又名《左氏春秋》,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为《春秋三传》,是优秀的历史散文著作。 14.《勾践灭吴》节选自《国语》。《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史书,记载了周穆王十二年到周贞定王十六年间的史实。 15.《战国策》是记载西周、东周及各诸侯国历史的著作,主要记载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及有关的谋议或辞说。经西汉刘向整理,共33篇。 16.《论语》是记载春秋末期大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全书共二十篇,内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多方面,为语录体。《论语》是有关儒家思想的经典著作,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 17.孟轲(约前372-前289),字子舆,战国时邹人,儒学大师,有“亚圣”之称。《孟子》是一部记录孟子言行的书,由孟轲及其弟子编成共七篇,内容涉及政治活动、政治学说以及哲学、教育、伦理,。孟子的主要主张是仁政、民贵、君轻。认为“人性本善”。(见第五册) 18.荀子(约前313-前238),名况,战国时赵国人,著名思想家。主张“法后王”“性恶论”。《荀子》为荀子和其弟子所作,是先秦儒家重要作品。 19.庄周(约前369-前286),战国宋人,古代著名思想家,道家学派代表人之一。《庄子》为他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各课原文

《先秦诸子选读》 第一单元《论语》选读 一、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1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论语·八佾》2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 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 子路曰:“为孔丘。” 曰:“是鲁孔丘与?” 曰:“是也。” 曰:“是知津矣!” 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 曰:“为仲由。” 曰:“是鲁孔丘之徒与?” 对曰:“然。” 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辍。 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论语·微子》)3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 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论语·微子》)4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 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 子路拱而立。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明曰,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 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论语·微子》)5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 (《论语·宪问》) 二、当仁,不让于师 1叔孙武叔毁仲尼。 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 (《论语·子张》)2陈子禽谓子贡曰:“子为恭也,仲尼岂贤于子乎?” 子贡曰:“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夫子之得邦家者,所谓立之斯立,道之斯行,绥之斯来,动之斯和。其生也荣,其死也哀。如之何其可及也?” (《论语·子张》)3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论语·子罕》)4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 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 (《论语·述而》)5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论语·卫灵公》)6子曰:“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 (《论语·述而》)7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 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 (《论语·阳货》) 8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 《论语·雍也》) 9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论语·雍也》)10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曰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诗文默写训练

《人教课标版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诗文默写专项训练 1、(),圣主朝朝暮暮情。行宫见月伤心色,()。 2、上穷碧落下黄泉,()。 3、(),梨花一枝春带雨。 4、(),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以上出自白居易《长恨歌》) 5、帝子降兮北渚,()。(),洞庭波兮木叶下。 6、时不可兮骤得,()。(以上出自屈原《湘夫人》) 7、人生亦有命,()。心非木石岂无感?( )。(鲍照《拟行路难》) 8、(),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9、(),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杜甫《蜀相》) 10、(),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 11、( )?(),月满西楼。()。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李清照《一剪梅》) 12、春江潮水连海平,()。 13、()?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不知江月待何人,()。(以上出自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14、千岩万转路不定,()。云青青兮欲雨,()。 15、(),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须行即骑访名山。(),使我不得开心颜?(以上出自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16、黄尘清水三山下,()。遥望齐州九点烟,()。(李贺《梦天》) 17、(),乾坤日月浮。(杜甫《登岳阳楼》) 18、(),画船听雨眠。(韦庄《菩萨蛮》) 19、日出江花红胜火,()。 20、山寺月中寻桂子,()。(以上出自白居易《忆江南》) 21、(),阴阴夏木啭黄鹂。(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22、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杜甫《旅夜书怀》) 23、(),溪柳自摇沙水清。(苏轼《新城道中》) 24、二十四桥仍在,(),()。念桥边红药,()?(姜夔《扬州慢》) 25、风一更,雪一更,(),故园无此声。(纳兰性德《长相思》) 26、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27、(),千金散尽还复来。(以上出自李白《将进酒》) 28、(),天涯霜雪霁寒宵。(杜甫《阁夜》) 29、昆山玉碎凤凰叫,()。 30、女娲炼石补天处,()。(以上出自李贺《李凭箜篌引》) 31、问君能有几多愁?()。(李煜《虞美人》)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课《中外传记作品选读》阅读提示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课《中外传记作品选读》 2015-07-07 为了方便同学们复习,提高同学们的复习效率,对这一年的学习有一个更好的巩固,本文整理了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课,具体内容请看下文。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课《中外传记作品选读》阅读提示 精读提示 关于精读,叶圣陶在《谈阅读》中提出了“三想”的说法。一是“想”词与词的关系:“无论怎样读,起初该用理论的读法,把文句中一个一个词切断,读出它们彼此之间的关系。”二是“想”段内句与句的关系:“读过一节停一节,回转去想一下,这一节说的是什么。”三是“想”段与段的关系:“读过两节三节,又把两节三节连起来回想一下。”这里所说的三想,把握起来就是由小而大的逐渐深入,力求“纤屑不遗”,对阅读材料做全面、精细、深入的理解。精读就是仔仔细细、认认真真地读,把字、词、句的意思都弄明白,还要弄清文章的思路,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和写作方法。然后,根据文章的中心思想,找出最能表达中心思想的重点词语和句段,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中外传记作品的阅读,是对远去的巨人背影的凝望和深思,在他们生命经行的路径上,我们会领略他们的人生风光,同时深刻觉悟在“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一个个生动活泼的生命世界,给予我们的人生抉择一定也是一种丰碑式的启迪。经由身心浸润的阅读,奠基我们的生命底色,激发我们的生命潜能,昂扬我们的生命精神,在我们生命寻找和发现的路途,去追求,去创造,求真,尚美,向善,向上。 整个精读选文,大多截取了这些历史文化名人的某些片段,这些生命的碎片,却也折射了他们的生命精神和卓越追求。

怀抱“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诗圣杜甫,丹心昭日月,无畏苦寒行,个人颠沛流离和时代的风云变幻交汇一起,推己及人,仁爱天下,把一颗悲悯的心焦灼在忧国忧民的执着情怀。 情至文生,绵密丰富。萧红笔下的鲁迅,在情真意切的回忆里,从切身的经历和感受中写来,给我们凸显了一个生活化、人性化的鲁迅,一个血肉丰满、鲜活生动的鲁迅,一个热情、幽默、深刻、睿智而又平和的鲁迅,一个人间的鲁迅。阅读时,我们要深刻品味那细腻的文笔,朴素优美的文字,更还要领受行文中真切深刻的感情。 中国出了个毛泽东,这是历史的选择,也是时代的选择,更是毛泽东作为生命个体在风云际会时刻的自我历练和自我造就。1936年,中国的历史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美国记者斯诺以其职业的敏锐和职业的操守,给我们描绘了一个“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毛泽东形象,个体生命的风采,见证了红色革命的生机勃勃,欣欣向荣。“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一代伟人的风采,这也是自身人格魅力的光照日月,气壮山河。 “扼住命运的咽喉!”在宿命的狰狞面前,贝多芬不曾向命运低下高贵的头颅,而是昂扬勃发了生命的潜在能源,他的系列作品,无不是生命的交响,“用痛苦换来的欢乐”,惊天地,泣鬼神,无不召唤我们珍爱生命,善待自己,肉体可以腐烂,而精神万古长青,永垂不朽。 某种角度上看,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多夫》,正也是《贝多芬传》的袅袅余音,或者说是《贝多芬传》的一个雄浑壮烈的协奏。对二十世纪以后的人类历史影响深远的三位人物是:达尔文,马克思,弗洛伊德,他们分别揭示了自然历史和人类历史以及人自身的一些深刻奥妙,开启了后人对于自然、人类社会、人本身的一些规律性的探究,开拓了这些领域研究的新的空间。 欧文·斯通的《达尔文传》选文,主要记述了达尔文《物种起源》的写作过程,让我们深刻觉悟了一位创世纪的科学家的求真精神。

高一语文知识点总结归纳五篇精选

高一语文知识点总结归纳五篇精选 学习高一语文知识点的时候需要讲究方法和技巧,更要学会对高一语文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高一语文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高一语文知识点总结1 烛之武退秦师 一、《左传》简介《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它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著作,相传它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它与公羊高的《春秋公羊传》、谷梁赤的《春秋谷梁传》合称为“春秋三传”。《左传》的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722),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468),充分反映了这250多年里,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外交、军事状况。《左传》以《春秋》的记事为纲领,善于对人物形象进行刻画和对战争的描摹,因此,《左传》既是宝贵的先秦历史文献,也是的散文作品。 二、正音氾(fán)南佚(yì)之狐夜缒(zhuì)而出若不阙(quē) 秦逢(páng)孙夫(fú)晋,何厌之有微夫(fú)人之力不及此 三、通假字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通“矣”,句末语气助词,相当于 “了” 2(秦伯说—“说”通“悦”,高兴 3(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明智 4(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

四、古今异义词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以为”,古意: “把??当做”,今意: 认为。“东道主”,古意“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意: 请客的主人。 2(行李之往来。“行李“古意: 出使的人,今意: 出行时带的包裹。 3(共其乏困。“乏困”古意: 缺少的东西,今意: 精神不佳。 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夫人”古意: 那个人,今意: 成年男子的配偶。 5(亦去之。“去”古意: 离开,今意: 往。 五、特殊文言句式 (一)省略句 1(晋军函陵省略介词于 2(辞曰: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省略主语烛之武

如何上好高中语文选修课

如何上好高中语文选修课 湖南临澧一中语文组叶红梅新课改后高中语文课程分必修与选修两大部分。《必修1》到《必修5》五个模块要在高一至高二上半学期完成,选修课程也有五个系列,《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外国小说欣赏》、《文章写作与修改》、《新闻阅读与实践》。根据学校要求我们完成了所有教学任务,到头来所有老师都觉得身心疲惫,课时有限,教学任务又多,这种必修教完又全面转入选修的课程安排,压得大家喘不过气来。并且有些内容完全是一扫而过,稍微涉及而已,要说学生的收获,还真不好说。面对风起云涌的新课程实践,我们高中的语文老师到底要怎么办呢? 新课标指出:“选修课和必修课在教学上存在一定的差别。选修课教学应有较大的灵活性和拓展性”。“高中语文设置选修课,是为了进一步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针对不同学生有侧重地培养语文应用能力、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促进学生特长和个性的发展,以适应及满足其兴趣和潜能、未来学习和就业的需要”。但新课改实施以来,我们语文老师依然新教材旧教法,选修当作必修上!一篇篇文章教,一篇篇文章讲。时间有限怎么办,一篇接一篇,没有缓冲时间,做练习的时间也是少之又少,老师和学生都是不堪重负。 新课标的高中语文教材开设了几十种选本的选修课,让师生有自主选择的权利,这原本是一件大好事,然而,实践过程中,由于认识上的误区,措施的不利,教育资源的不足,师生在高兴的同时,留下更多的是手足无措与身心疲惫,因此,如何正确合理地上好高中语文选修课,冷静而理智地应对选修课教学,就成了当务之急。 一、要实现从必修课到选修课教学理念的转变 新课标提出的高中语文课程结构包括两个部分: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必修课旨在突出课程的基础性和均衡性,让学生通过学习,具备良好的思想文化修养和较强的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在语文的应用、审美和探究等方面得到比较协调的发展。也就是说,通过语文学习,每位高中生的人文素质和掌握语言文字的能力都要达到一个基本的标准。 选修课虽然也应该体现基础性,但是它主要致力于学生在基础性、均衡性的基础上有选择地学习,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寻找到适合于每个学生能力倾向和个性特点的教育是选修课程的核心价值。相比于必修课的基础性、均衡性,它更应该引起我们语文教师的重视。 我以为,必修课的教学理念应该主要以教师“教”为主,通过教师的讲解与引导夯实学生的基础,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能得到均衡发展。而选修课的教学理念则应以学生的“学”为主,要使学生借助于必修课所学的知识和能力来选择性地学习,以发展自己的个性。教师应该树立这样的教学理念:选修课应该让学生自己“学完”,而不是由教师来“教完”。教师只有真正进行这样的教学观念的转变,选修课的教学才能真正变得有价值、有意义。 例如,在学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的中国古代诗歌时,教师就要通过自己的“教”让学生明白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过程;引导学生掌握学习和鉴赏诗歌的基本步骤和方法;教师还要通过自己的精心讲解和分析,引导学生学会鉴赏中国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等等。教师通过必修课这些方面的讲解和分析可以为学生今后在选修课中自主鉴赏中国古代诗歌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学生的诗歌学习能力获得均衡的发展。 在学习选修教材中的中国古代诗歌时,教师要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用以面代点的方法来指导学生通过学习不同时代诗人的诗歌、同一诗人不同时代的诗歌等来重点突破对某一个教学内容的学习。如引导学生学习白居易的《长恨歌》、屈原的《湘夫人》、鲍照的《拟行路难》、杜甫的《蜀相》以及陆游的《书愤》等诗歌,都是为了教学生学会如何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来鉴赏中国古代诗歌的“内容和主旨”。在教学中,教师要始终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中心,通过诵读、相互探究和讨论、自主搜集资料以及举办诗歌朗诵会和尝试写诗等方法,提高学生阅读和鉴赏诗歌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要有选择性和侧重性

高一上学期语文知识点梳理

高一上学期语文知识点梳理 必修1第一单元 1.字音识记 《沁园春·长沙》 百舸.(gě)橘.子洲(jú)遒劲.(qiú) 峥嵘 ..(zhēng róng)携.(xié)遏.(è)制 漫.江(mǎn)寥.廊(liáo)挥斥.(chì) 惆怅.(chàng)稠.(chóu)密辟谣 ..(pì yáo) 《诗两首》 彳亍(chì chù)颓圮(tuú pǐ)荇(xìng) 《大堰河——我的保姆》 瓦菲(fēi) 叱骂(chì) 凌侮(líng wǔ) 凄苦(qī) 火钵(bō) 忸怩(niǔ ní) 典押(diǎn yā) 荆棘(jīng jí) 辉煌(huīhuáng) 苔(tái)苔藓 (tāi)舌苔悄 (qiāo)悄悄 (qiǎo)悄然 菲 (fēi)芳菲 (fěi)菲薄切 (qiè)一切 (qiē)切磋 结(jié)结构 (jiē)结实漂 (piāo)漂浮(piǎo)漂白 2.形近字辨析 《沁园春·长沙》 稠chóu 稠密惆chóu 惆怅绸chóu 绸缎 寒hán 寒冬寨zhài 寨子 《诗两首》 消xiāo 消沉销xiāo 销毁绡xiāo 红绡 婉wǎn 婉约剜wān 剜菜惋wǎn 惋惜 《大堰河——我的保姆》 尝cháng 尝试偿cháng 偿还 膝xī膝盖漆qī漆布 碾niǎn 碾场辗zhǎn 辗转 棵kē一棵稞kē青稞 己jǐ自己巳sì巳时已yǐ已经 3.词语成语积累 ①层林尽染:山上一层层的树林经霜变红,都像染过一样。 万类霜天竞自由:万物都在秋光中自由竞相地生活着。 挥斥方遒:挥斥,奔放。遒,强劲。挥斥方遒,是说热情奔放,劲头正足。 寥廓:宇宙的广阔。 峥嵘岁月:不寻常的日子 ②叱骂:责骂 辉煌:光辉灿烂。 童养媳:领养人家的小女孩儿做儿媳妇,等儿子长大以后再结婚。这样的女孩儿叫童养媳。 典押:典当。 忸怩:形容不好意思或不大方的样子。 荆棘:泛指山野丛生的带刺的小灌木。 漂泊:比喻职业生活不固定,东奔西走。

高中语文选修课

高中语文选修课《正心美心》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灿烂辉煌。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2017年1月中共中央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在意见中提出:“传统文化教育贯穿国民教育始终。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按照一体化、分学段、有序推进的原则,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艺术体育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于启蒙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各领域。”因此在现实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当中增加传统文化教育的课程是应有之义。 而在新的高考改革方案中也把提高人的核心素养作为改革的主线,方案中鼓励各个地方的学校结合自己的实际开发有各地特色的选修课,以传统文化为载体的《正心美心》就是呼应当下核心价值观的培养,丰富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家国情怀,着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中学生阶段的高中生乐观、好奇且可塑性强,在这个年龄阶段打下良好的国学底子,对其以后的人生发展都大有裨益。 在当前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大背景下,教育的方式要从教知识往重育人的方向发展,要在德行操守方面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我校就是在这个形势下,依照当前学生的实际,编写了本门选修课的课程标准。 第二部分课程介绍 一、课程性质 《正心美心》是依照学生的成长规律,以传统儒家思想为主干,兼以吸收道家和佛家思想等传统思想流派,旨在传达和弘扬人性中的真善美。让学生在成长中树立立德求善、正心诚意的价值观,为他们的人生固本培元。立德树人,德在先人在后,本门选修课正是发掘人性中的善,树立利他的德,净化人的心灵。“正心”篇旨在从思想深处去邪扶正,教导学生守正好义;而“美心”篇则重在去私去利,让学生放下执念追求精神的升华。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开设本门选修课是为了满足学生的精神需要,侧重提高学生的精神审美和鉴赏能力,旨在引导探索研究,构建多层次的语文课程体系,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一)《正心美心》这门选修课是扎根中国的传统,汲取传统教育中重视人的德育和价值观培养的优良做法,立足于当前学生缺乏厚重古文修养的社会现实,并结合学校实际,从现实情况出发。 中国自古就是一个重视教育,主张以文化人的国度,因此留下了丰富的教育思想,其中最值得当下借鉴的就是重视德育。传统教学的主要内容就是培养学生的德行操守,接受儒家的伦理道德,强调人的道德伦常的塑造。本门选修课选取了《论语》《三字经》《弟子规》等传统文化名篇,又推荐了许多优秀人物的名言警语。传统文化承载着中国的历史,暗含着中国的未来,厚重的古文修养可以使得学生更加理解中国的特殊国情,而当前的学生的古文功底普遍薄弱,许多古文的常识都非常的欠缺。《正心美心》以古文的原文和现代翻译相对应,并附上了许多背景解释,丰富学生的文化素养。 (二)本门选修课要与学校的语文教学相结合,在丰富学生的文化素养与学校的语文教学之间找到两者的结合点。 中学生在求学阶段除了个人的全面发展之外还要接受社会的选拔,因此在选修课的课程的设置上要注意与当下的语文教学进行衔接,注意定期的知识考核,尤其是和高考的文化常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

选修1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诗歌之部 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赏析指导 赏析示例 长恨歌/白居易 自主赏析 湘夫人/屈原 拟行路难(其四)/鲍照 蜀相/杜甫 书愤/陆游 推荐作品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阮籍杂诗十二首(其二)/陶渊明越中览古/李白 一剪梅/李清照 今别离(其一)/黄遵宪 第二单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赏析指导 赏析示例 春花江月夜/张若虚 自主赏析 夜归鹿门歌/孟浩然 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 登岳阳楼/杜甫 菩萨蛮/(其二)/韦庄 推荐作品 积雨辋川庄作/王维 游夜书怀/杜甫 新城道中(其一)/苏轼扬州慢/姜夔 长相思/纳兰性德 第三单元因声求气 吟咏诗韵 赏析指导 赏析示例 将进酒/李白 自主赏析 阁夜/杜甫 李凭箜篌引/李贺 虞美人/李煜 苏幕遮/周邦彦 推荐作品 国殤/屈原 燕歌行/高适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四州/柳 宗元 菩萨蛮/温庭筠 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睢景 臣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述 散文之部 第四单元创造形象诗文有 别 赏析指导 赏析示例 过小孤山大孤山/陆游 自主赏析 庖丁解牛/《庄子》 项羽之死/司马迁 阿房宫赋/杜牧 推荐作品 西门豹治邺/禇少孙 大铁椎传/魏禧 第五单元散而不乱,气脉中 贯 赏析指导 赏析示例 六国论/苏洵 自主赏析 伶官传序/欧阳修 祭十二郎文/韩愈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苏轼 推荐作品 狱中杂记/方苞 陶庵梦忆序/张岱 第六单元文无定格,贵在鲜活 赏析指导 赏析示例 种树郭槖驼传/柳宗元 自主赏析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 坐/《论语》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李白 项脊轩志/归有光 推荐作品 游沙湖/苏轼 苦斋记/刘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