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培养发散思维,提升核心素养

培养发散思维,提升核心素养

培养发散思维,提升核心素养

培养发散思维,提升核心素养

发表时间:2019-11-21T11:46:18.203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1月总第325期作者:侯彩云[导读] 发散性思维是指学生能够以数学知识为基础链接到其他知识进而形成知识网络的一种思维方式,发散思维的培养对于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非常重要。

甘肃省天水市张家川回族自治县西关小学741500

摘要:时代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而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多地关注教学目标与结果,往往忽视学生的体验过程和发散思维的训练与培养。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加强发散思维的训练,不应仅仅局限于书本,而要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设计教学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从而促进学生建构知识,提高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发散思维

发散性思维是指学生能够以数学知识为基础链接到其他知识进而形成知识网络的一种思维方式,发散思维的培养对于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非常重要。

一、引导学生萌生求异心理倾向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合理选择例题,并给学生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诱导学生萌生求异心理倾向。对于学生在思维时出现的各种求异因素,教师必须给予及时的肯定与鼓励,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独立思维的价值所在。当学生寻求异解而不成功时,教师需要予以合理的点拨,合理引导与诱导,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逐渐萌生求异思维意识,长此以往,必然可以使学生的求异心理倾向越来越明显。

二、激发学生的提问能力

学习存在疑问,在出现疑虑的那一刻,就意味着学生已经投入了对问题的研究。只需要适当的指导,鼓励学生尝试探索问题,就很容易形成自我满足感并建立对高年级数学学习的信心。在这个过程中,知识得到了扩展,超越了年龄限制,思维能力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例如,“可能性”的问题更加开放,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广泛的问题,鼓励学生质疑数学的本质,并结合周围的环境:“学生明天不上课,有可能吗?”学生脱口而出:“这是有可能的”,老师根据学生的反馈问道:“为什么说有可能?”学生轻松回应:“我生病了”,“家里有重要事情”,等等。老师可以补充答案:“难道不是没有完成学习任务不敢来吗?”学生们笑了起来,课堂气氛破碎了。学生的想法受到老师启发的更大胆,所表达的观点开始不受约束,它极大地反映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根据情境图来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

情境图是一种可辅助课堂教学的有效手段,在小学数学教师开展发散思维训练教学活动时,教师可利用情境图来达到这一教学目标。比如在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乘法”相关知识的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关于书柜、桌椅的情境图,然后为学生创设相应的情境:“学校阅览室的图书藏量不断上升,于是学校准备添置新的书柜和桌椅,根据多媒体课件中的情境图,你们可以提出哪些问题?”有的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用800元来购买书柜与桌椅,那么可以分别买多少书柜和桌椅?”教师通过这一问题配合情境图来展开教学,可以让学生充分将自己的思维发散出去,自主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并解决不同的数学问题,这显然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四、知识的内在关联性,提高学生的思维广度

数学知识有紧密的关联性,在教学时,教师应当加强新旧知识的有效联系,帮助学生构建完善的数学知识框架,使学生加强对知识的有效梳理。例如:学习“圆的面积”时,教师可以采用实验方法,有效引导学生推理出面积公式,“同学们,你们考虑一下能否像推导梯形面积与三角形面积那样,将语音转换为已知图形推导出面积公式呢?”然后鼓励学生进行动手操作,有的学生会将圆剪拼成长方形近似平行四边形,教师在此基础上予以诱导“同学们,拼成近似圆的底与圆的周长,高与圆的半径有何种关系呢?如何根据近似圆的图形推出圆面积公式呢?”通过循序渐进的诱导,鼓励学生进行思考探究,加强各类几何图形间的内在关联性,从而深入了解圆面积公式。

五、通过一题多解来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培养自身的一题多解学习能力,尤其是在应用题教学中,教师要加强这方面的发散思维训练。比如在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教材中有这样的一道题目:“若小明每分钟可以打110个字,那么他若是从早上10点到10点25分这个时间段内可以总共打多少个字?直到10点35分的时候,小明可以完成4000字的这一打字任务吗?”这两个问题中,第一个问题没有发散性的特点,但是却可以为学生思考第二个问题打下基础。此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尽可能地提出多种解答方法,让学生递进式地提高自己的发散思维能力。

六、改变学生评价方式

评价学生也是数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环节,教师在评价过程中也需要利用发散性的思维方式给学生进行评价。在发散性思维模式教学下,教师可以将课前思考、课上回答以及课后解题情况纳入到学生的评价体系中,让学生在做题过程中能够坚持举一反三的解题方式,能够融会贯通,串联所有的数学知识,能够另辟蹊径,寻找新的解题角度。通过改变评价体系去改变学生思考和做题的方式,是培养小学生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总之,恰当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极大地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还能帮助学生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总结经验,升华数学思维,促使学生结合数学知识进行引申拓展、探究迁移等,从而整体提升数学核心素养。参考文献

[1]程秀卓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J].学周刊,2015,(07)。

[2]施宝国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散思维的培养[J].才智,2016,(31)。

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的内涵包括核心知识、核心能力、核心品质。“学生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在教育教学中贯穿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几处。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康健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素养。学校教育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途径主要有三个:一是构建丰富多彩的课程体系,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发展需求。二是改革课堂教学方法,通过课堂主阵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科学精神。三是知行合一、综合实践,通过学生的自主体验增强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课堂教学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课堂教学能增强学生的人文底蕴。通过学科教学以课堂为支撑点,通过学科知识兼顾在学生理解背诵和学生前期相关文化知识的搜集等,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家乡的历史典故、名人轶事、文化底蕴,增强文化自信,积淀人文知识,同时,引导学生用心去体会、用眼去看、用耳去听、动手去画,逐步培养审美情趣。活动中,孩子们创作了精美的手抄报、精美的绘画、精彩的文章,提升了心爱家乡的情怀,并在探寻古迹遗址、回想远古先民生活方式中培养关切人类生存、社会发展的大胸怀和大视野。 第二,课堂教学能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除了学习兴趣的培养,也要注重好奇心的保护,注重学生探究意识的激发。在课程实践中,我们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通过网络查询、询问亲朋、向老年人请教等方式,广博收集相关文化知识。让学生在暑假体验中走向大自然,走入田间体验农耕的辛劳;走进书籍体验科学的奥秘……用心观察大自然,让学生去体会、感悟、操作,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就更牢靠、更深刻。 第三,课堂教学能促进学生的自我管理。自主性是人的根源属性,自主管理重在强调有用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我们在实践活动中突出学生的信息收集、知识整理和总结归纳意识,提高学生甄别信息真与伪、善与恶、美与丑的能力,自觉抵触网上不良信息的侵蚀。要求学生要善于反思、善于总结,根据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精选.

浅谈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 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它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结合体;它指向过程,关注学生在其培养过程中的体悟,而非结果导向;同时,核心素养兼具稳定性与开放性、发展性,是一个伴随终生可持续发展、与时俱进的动态优化过程,是个体能够适应未来社会、促进终生学习、实现全面发展的基本保障。 如何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关注学生这一主体的“学”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引导学生的学是教师的职责所在。但是学什么,收获和领悟什么不是最终的目的,学的目的在于形成学习能力,思维能力,积极主动、灵活熟练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此,对于学生应该深入了解,掌握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度,还有学生的个性特点,思维能力等。只有掌握这些,才能从学生实际出发加以引导和诱发。 二、由浅层的知识传授向深度学习转化 深度学习是教师引领下,学生围绕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全面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学习过程。 在教学中,知道问题的答案不是目的,目的是发现、思考、解决问题,进而形成能力。比如,我在教《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这篇文章的过程中,让学生观察桃花,描述桃花的形态颜色,然后在两朵桃花上分别滴加醋和苏打溶液,观察花朵发生变化,思考变化的原因,进而引出花青素,说明花有不同颜色的原因是由于花青素引起。 三、跨学科教学,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的文件中,在着力推进关键领域和主要环节改革章节中明确指出:要在发挥各学科独特育人功能的基础上,充分发

关于中小学生核心素养发展要求

中小学生核心素养发展要求 所谓“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的综合表现;是每一名学生获得成功生活、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养;起发展是一个持续终身的过程,可教可学,最初在家庭和学校中培养,随后在一生中不断完善。 正式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共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6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18个基本要点。 相比今年2月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正式版本的核心素养体系明显“瘦身”,更加体现“核心”的价值。征求意见稿共包括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身心健康、学会学习、实践创新等9大素养、25个基本要点。此次发布的核心素养则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6大素养18个基本要点,从总体数量上来说减少了3大素养,基本要点也减少了7个。 据了解,参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制订的专家阵容强大。“我国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总体框架研究”项目始于2013年5月,受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委托,由北京师范大学[微博]林崇德教授牵头组织。项目由北京师范大学牵头,华南师范大学、河南大学[微博]、山东师范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共同承担。

今后在学校教育中到底如何落实核心素养? 课题组相关负责人表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一套经过系统设计的育人目标框架,其落实需要从整体上推动各教育环节的变革,最终形成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完整育人体系;今后将通过课程设计、教学实践、教育评价等三个方面进行落实。 比如,今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将成为课程设计的依据和出发点,引领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帮助学生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作为检验和评价教育质量的重要依据,核心素养将明确学生完成不同学段、不同年级、不同学科学习内容后应该达到的程度要求。 六大核心素养敲定,看看到底是哪些? 总体框架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 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根据这一总体框架,可针对学生年龄特点进一步提出各学段学生的具体表现要求。

基于培养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实践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ef14921062.html, 基于培养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实践作者:明正球周泽宇 来源:《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课程版》2019年第02期 摘 ; 要:以“二氧化硫的性质与应用”为例,探索如何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有效的教学设计与实施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即创设学习情境,通过问题导向、实验探究等形式,传递学科价值,引发思维碰撞,水到渠成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等核心素养。 关键词:化学核心素养;二氧化硫;教学设计;高中化学 中圖分类号:G633.8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009-010X(2019)05-0061-04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一经发布,即刻受到全社会的普遍关注,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包含“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五个要素,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也是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版)提出的重要课程目标,作为一线教师,必须紧跟课标要求,通过教学活动,努力尝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而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基。 课堂是培养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主阵地,本文以人教版必修一《二氧化硫的性质与应用》为例,进行了基于培养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实践。 一、教学实录 (一)情境引入 播放“问题银耳”新闻。 师:结合刚才的新闻,你能获取哪些关于SO2的信息?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从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新闻入手,激发学习兴趣,并从新闻中提炼信息,为后续的学习埋下伏笔。 生:从该新闻中可以知道,二氧化硫具有漂白作用,并且有毒。 亮点:学生认为这还能说明二氧化硫能溶于水,因为用二氧化硫处理过的银耳始终含有二氧化硫,可能是二氧化硫溶进了银耳所含的水中。

基于化学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设计

基于化学核心素养培养的 教学设计 Last updated at 10:00 am on 25th December 2020

基于化学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设计 【摘要】以培养核心素养为目标的课堂教学已经成为趋势,本文从教学思想中贯彻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指导思想、教学设计中覆盖化学学科的重点知识、教学策略中培养化学学科的关键能力三个方面设计了一堂新课程标准背景下“怎样突破化学工艺流程题”教案,力求落实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 【关键词】化学核心素养;工艺流程;重点知识;关键能力 在新课程标准背景下的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了教学设计的核心,“核心素养”也成了网络热搜词。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反应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化学学科育人的基本要求,全面体现了学生通过化学课程学习形成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为此,笔者设计了一堂以“怎样突破化学工艺流程题”为主题的教学案例,力求体现新课标的理念,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具体教学流程如表1: 工艺流程题是近几年高考的热考题型,考查的核心知识有基本原理、元素化合物和实验基础等,能力考查侧重于获取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计算能力。可见,从高考题的考查角度也要求我们的课堂教学设计要以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通过该案例的教学设计,笔者认为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标的设计,应该从以下三方面考虑。 一、教学思想要全面贯彻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指导思想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5个维度分别是:宏观辩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当然一堂课的教学活动,不可能将核心素养的5个维度全部体现,但教学设计应有所体现。比如本案例中的5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 “学科核心素养”是时下谈论较多的一个词,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一个我们需要关注的问题。一个具有一定造诣的教师,已然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其课堂教学具有自然的“艺术性”,能让听过其课的师生无一不深受其人格魅力和教学艺术所震撼与熏染。细加剖析,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仅就从“核心素养”的角度考虑,是其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实得到位。具体而言,其含义有二:一是帮助学生把陈述性知识变成程序性知识,即让学生掌握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培养了学生可以迁移的自主学习能力;二是在师生共同的活动过程中,让学生充分体验到学习的快乐,有效地锻炼了学生开拓进取、知难而进的意志品质。 其实,关键是“如何教”的问题。这是一个极为现实的问题,也是讨论太多的问题,似乎没有定型的答案,没有固定的课堂教学模式可供遵循。还是魏书生先生说的好,若你善于讲,就发挥讲的优势,若你善于启发学生自学,就引导学生自学的方法,总之,寻求你所擅长的高效做法。这篇文章里,我从常规的生态课堂教学入手,主要从分层设计、课堂操作、过程评价三个方面作一点说明,供大家参考。 一、分层设计 《礼记?学记》提出“学不躐等”,其含义有二:一是不同学生已有的知识层次和水平有差异,二是处于同一层次(水平)的学生在不同成长阶段需要施以不同的教学内容和不同的教学方法。因此,我们需要充分了解不同学生和同一学生在不同阶段所处的层次,再有针对性地进行分层设计。 十一学校的做法是:第一,以入校前测的结果指导分层,印发《选课指导手册》,提出选课建议,实施“小班化”教学;第二,在起始年级配备导师,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指导——发现那棵树,即关注个体、张扬其个性。导师的三个基本功能是:学业指导、心理疏导、人生引导。 二、课堂操作 每一节课都要给学生自学方法的示范;各学科都要设计能让师生有共同收获、共同成长的活动。例如,在数学课堂上,可以为学生构建一个研究数学对象的基本套路,即通过设计系列数学活动,让学生经历“事实——概念——性质(关系)——结构(联系)——应用”的完整过程(以此为教学内容的明线),使学生完成“事实——方法——方法论——数学学科本质观”的超越(以此为暗线)。从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角度看,若要从事实到概念皆融“数学抽象”于其中,可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尽快进入状态,激发学生的探究欲;从理解概念到明了性质,这一过程应使学生得到“数学推理”的基本训练,包括通过归纳推理发现性质,通过(逻辑)演绎推理证明性质;从明了性质到形成结构主要也是“数学推理”,因为这是建立相关知识的联系、形成结构功能良好、迁移能力强大的数学认知结构的过程;从理解概念、明了性质、形成结构到实践应用,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随时注重指导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之外的问题,使学生得到“数学建模”的有效训练。 在上述几个步骤的关键处,应注意适时引导,加强“一般观念”的指导作用,如“如何思考”“如何发现”“从什么角度观察”;观察结构特征可从“数”“形”两个角度(静态)入手,若从动态角度入手,可改变目前问题的形式,进行等价转化后再让学生观察,进行必要的模式识别,学生往往会有新的发现,这时学生又可得到“直观想象”“数据分析”的训练。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培养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培养 上唐中心小学付义泉手机: 新课程改革已经有好几年了,虽然我们在素质教育各方面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成绩,至少我们在思想上对素质教育有了一个较深刻的认识和了解,但是作为一名一线的教育工作者,一名扎根农村教育近三十年的小学语文教师,我深深地感受到当今咱们学校的教育,尤其是农村学校的教育存在着众所周知不容忽视的问题:重智轻德。从上到下单纯地、一味地追求分数和升学率。学校考不好,局长给压力,老师考不好,校长给压力,学生考不好,老师、家长给压力,这样我们教师的教育培养方向自然发生扭曲,与我们的教育方针、任务脱离轨道。习主席提出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当今教育所提出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立德树人,又如何得以实现?作为一名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在这样一个现实环境下又应如何重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教学理解和实践? 一、重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语文教学理解 为了更好地理解“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在语文教育教学中的意义,我查找、收集并理解了一些资料。我们先要明白一个概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质关键能力。它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落到学校教育上,它就同学科课程教学有着密切的关系,对于我们教师而言,是从“学科教学”转向“学科教育”,是教学升华为教育。而语文教学要立足于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它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这个词汇在新课标中前后共出现十多次,是课标中比较引人注目的核心概念。那什么是“语文素养”呢?按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温儒敏的说法,“语文素养”是指“中小学生具有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听说读写能力以及在语文方面表现出来的文学、文章等学识修养和文风、情趣等人格修养。”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解读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解读 要说这两年教育流行语排行榜,“核心素养”一定榜上有名。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就是关注“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个最根本的教育问题。这是当前全社会都在关注的一个热点话题,它不仅关系到国家、社会的发展,也关系着千千万万个家庭的未来,尤其是对教育工作者来说,这是一个必须要思考和面对的问题。人的发展不仅仅是考个高分数,上个好大学。而是需要人的核心素质和核心能力得到全面发展。回顾素质教育改革的历程,我们不禁要思考,教育到底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应该培养学生哪些关键性的核心素养,才能让孩子们将来能够更好地健康发展、幸福生活,才能够使他们成功地融入未来社会? 一、核心素养的研究背景和价值定位 为把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关于立德树人的要求落到实处,2014年,教育部研制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教育部将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研究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有三个背景:(二屏)一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迫切需要。党的教育方针从宏观层面规定了教育的培养目标,对于我国的人才培养具有全局性的指导意义。把党的教育方针具体化、细化,转化为学生应该具备的核心素养,更有利于其在具体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贯彻落实。二是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深入发展,各国都在思考21世纪的学生应具备哪些核心素养才能成功适应未来社会这一前瞻性战略问题,核心素养研究浪潮席卷全球。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我国要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提升教育国际竞争力,也必须解决这一关键问题。三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迫切需要。近年来,素质教育取得显著成效,但也存在课程教材的系统性、适宜性不强,高校、中小学课程目标有机衔接不够,部分学科内容交叉重复,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较为薄弱等具体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关键是进一步丰富素质教育的内涵,建立以“学生核心素养”为统领的课程体系和评价标准,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

初级中学化学核心素养

化学在生命、材料、环境、能源等领域中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相互促进中协同发展,在解决人类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其包含的核心素养主要有: 1、以培养学生完美人格和终身学习能力为宗旨,指导学生从更高的视野和境界上自我 发展。 2、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如学生的化学双基知识,学科的一些基本思想如守恒的 思想、绿色化学思想;学科基本方法如用归纳的方法、比较的方法进行概念辨 析等)。 3、化学思维素养(包括化学逻辑思维素养,如“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思维 方式”,如“从辩证的角度、从微观的角度来认识化学”以及化学批判性思维 能力等)。 4、化学信息素养(如对工艺流程、合成路线、化学程序等信息的处理等)。 5、跨学科综合创新素养、合作交流能力以及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中化学核心素养之我见

贾维兵 什么是化学核心素养?如何确定化学核心素养? 2014年,4月24日,教育部研制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教育部将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核心素养即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化学核心素养是指本学科给予学生未来发展必备的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在解决复杂的、不确定性的现实问题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性品质或能力;是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整合。2014年12月8日,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修订工作启动会在京召开。此次修订的一个重要变化就是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的要求,率先在高中课程标准中增加学科核心素养和基于核心素养制定出的质量标准内容。 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修订组按照教育部课标修订的要求,根据“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高中化学课程特点,提出包含“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识”“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等五个要素的高中化学核心素养。 为了促进化学老师对化学核心素养的认识,将化学核心素养的培育工作落实到高中化学教学中,杨梓生在《对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认识》(2016)一文中,对化学核心素养从内容属性、内涵特点及内在联系等方面进行了自己的解读。认为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具有凸显化学本质特征、反映化学基本问题、揭示化学学科思维、体现课程育人价值等内涵特点。 那么,初中化学核心素养是什么呢?初中化学核心素养会和高中化学核心素养一样吗?初中化学核心素养和高中化学核心素养有什么关系? 初中化学和高中化学的宗旨是一样的,都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因此初中化学核心素养和高中化学核心素养有相同点,但初中化学和高中化学的具体课程目标不相同,初中化学是化学的启蒙阶段,而高中化学则是对初中化学的进一步深化与完善,如初中化学没有有关化学平衡的内容,而高中化学有,因此初中化学核心素养和高中化学核心素养不可能完全相同。例如“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是高中化学核心素养之一,但由于初中化学没有有关化学平衡的内容,因此“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就不能也直接作为初中化学核心素养之一。 那么,什么是初中化学核心素养?如何确定初中化学核心素养? 要确定初中化学核心素养,首先就要弄清确定学科核心素养的依据。成尚荣在《回到教学的基本问题上去》(2015)认为学科核心素养的研制与把握,要依据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三个重要的基于:(1)基于学科特质。(2)基于学科核心任务。(3)基于学科的实施方式。《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版)规定了初中化学的性质和教育目标,是初中化学教学的基本依据,因此要确定初中化学核心素养,初中化学课程标准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依据。 化学变化是化学科学研究的核心内容,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遵循质量守恒定律,而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的普遍规律之一,也是初中化学的重点内容,因此“变化守恒”可以作为初中化学的核心素养之一。宏观与微观的联系是化学不同于其他科学最特征的思维方式,所以“宏微结合”可以作为初中化学的核心素养之一。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物质可用化学符号表示,化学符号是国际通用的化学的特有语言,所以会认识化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核心素养的培 养 “学科核心素养”是时下谈论较多的一个词,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一个我们需要关注的问题。一个具有一定造诣的教师,已然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其课堂教学具有自然的“艺术性”,能让听过其课的师生无一不深受其人格魅力和教学艺术所震撼与 熏染。细加剖析,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仅就从“核心素养”的角度考虑,是其对学生 “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实得到位。具体而言,其含义有二:一是帮助学生把陈述性知识变成程序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即让学生掌握了分析问题、性知识,培养了学生可以迁移的自主学习让学生充分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二是在师生共同的活动过程中,能力;有效地锻炼了学生开拓进取、知难而进的意志品质。”的问题。这是一个极为现实的问题,也是讨论太多的问题,似乎“如何教其实,关键是还是魏书生先生说的好,没有定型的答案,没有固定的课堂教学模式可供遵循。若你善于讲,就发挥讲的优势,若你善于启发学生自学,就引导学生自学的方法,总之,寻求你所擅长的高效做法。这篇文章里,我从常规的生

态课堂教学入手,主要从分层设计、课堂操作、过程评价三个方面作一点说明,供大家参考。一、分层设计”,其含义有二:一是不同学生已有的知识层次和水平有“学不躐等?《礼记学记》提出 二是处于同一层次差异,的学生在不同成长阶段需要施以不同的教学内容和不同的(水平) 再有针对教学方法。因此,我们需要充分了解不同学生和同一学生在不同阶段所处的层次, 性地进行分层设计。 十一学校的做法是:第一,以入校前测的结果指导分层,印发《选课指导手册》,提出 选课建议,实施“小班化”教学;第二,在起始年级配备导师,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指导—— 发现那棵树,即关注个体、张扬其个性。导师的三个基本功能是:学业指导、心理疏导、人 生引导。 二、课堂操作 每一节课都要给学生自学方法的示范;各学科都要设计能让师生有共同收获、共同成长 的活动。例如,在数学课堂上,可以为学生构建一个研究数学对象的基本套路,即通过设计 “事实——概念系列数学活动,让学生经历——性质(关系)

浅谈小学生的核心素养

浅谈“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发展规律,我个人认为学校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应涉及“道德”“情感”“能力”三个领域。 (一)学会做人 作为一名小学生,学校要教导学生要在继承和发扬民族优良传统美德的基础上,从小确立远大理想,立志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学生应常用《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来鞭策和约束自己。按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要求,从小养成良好的品德,学好科学文化知识,锻炼强健的体魄,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在学校做个好学生,在家里做个好孩子,在社会做个好少年。正如教育家陶行知所说:“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学会做人,对于学校来说,非一时一事之功,而是教学中时时刻刻,事事处处都要面对的课题和考验。活到老,学到老,是学生一辈子的事情。学校是教导学生做人的“小型社会”,从现在做起,从小做起,从一点一滴、一言一行做起,逐步陪养学生养成文明礼貌,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勤俭节约,热爱劳动的好品德,让学生努力去成为一个高尚的人,纯粹的人,有道德的人,脱离低级趣味的人,有益于人民的人。

(二)学会感恩 让学生学会感恩对于社会来说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学会感恩是指不要认为所有的事情都是理所当然的。从身边的小事,从教师的教导,从切身的体会,都是学会感恩的教学内容。一个缺乏爱心,不懂得感恩惜福的人,长大后不可能懂得体谅、关心他人,不懂得孝敬父母、尊敬师长,也难以与人交往、融入社会,更谈不上爱同学、爱母校、爱国家、爱民族了。学会感恩,它是一种礼仪,是一种健康的心态,是一种做人的境界。学校也应注重培养学生学会感恩的情怀。 (三)学会学习 学校是学生在校学习的场所,是为社会培养、输送人才的重要领域。学会学习,是指学生永远葆有积极的学习状态,敏而好学,学而不厌。老师应勤于教学,学生应孜孜求学,让学生拥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广泛的兴趣爱好,进而形成个人的志趣,学校起了一个至关重要的作用。学会学习,不仅要增强学生学习的内驱力,让学生乐于学习、敏于求知,既能自主自觉学习,又能与他人合作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会思考,敢于质疑,勇于探究,并能够把学习所得运用于社会生活中,做到知行合一。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

。 一、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 高中化学教学的目标不仅仅是应试,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具备较完备的学科知识体系和学习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如果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特别是核心素养,将极大的提升学生在化学学科的学习能力,并为将来在化学专业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 1、化学的核心知识体系构建:包括高中化学的基本概念、反应规律的宏观把握,化学反应原理的认识与掌握,无机知识体系、有机知识体系、物质结构知识体系等。 2、化学学科分析、解决问题的重要思维方法。例如守恒思想、平衡思想等。 3、化学实验能力。包括基本操作的动手能力,设计实验检验或验证某一猜想是否成立的能力等。 4、规范表述某一现象、某一性质的表达能力。 5、利用数学学科构建的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等。 二、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途径与方法 1、重视新课教学中的“第一印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规律的学习,从来都不是简单、从容的,也不能指望做成半生不熟后再回炉。唯有在学生第一次学习这些内容时,通过形象化的辅助手段、一定难度的思考与辨析,才能让学生对它们的第一印象是对的、清晰的,所以高一高二的新课教学,是高三能否提高学科素养、学生应试能力的前提。 2、从化学学科特点看,课堂上教师通过有意识的培养以下几个核心思想,达到培养和提升学生化学学科素养、建设有化学味的课堂的目的: (1)“结构决定性质”的思想。无论是无机化学元素化合物的学习、还是有机化学不同类别物质的认识,应紧紧抓住“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的学科思想。客观世界物质缤彩纷呈,特别是有机物价键、官能团等的差异搭配,不可能让我们把所有物质都认识一遍、学习一遍,掌握了结构相似性与性质相似性的关系、掌握了有机化学学习就是官能团性质的学习,就能让学生初步具备预测物质性质、模拟书写反应的能力。在平常的教学中,教师就应有意识的强调结构的分析,如原子结构、周期表的位置,官能团的类别,以及相似性质的相似结构分析等等;复习有机化学,更可以改变教材编排体系,以烷烃—卤代烃—醇类—醛类—羧酸类—酯类的主线去编写导学案。 (2)守恒的核心思想。物理告诉我们,自然界存在质量守恒,化学学科中同样存在着守恒,如化学反应前后的“质量守恒”“元素守恒”、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得失电子守恒”、离子方程式书写中的“电荷守恒”、电解质溶液中的“电荷守恒”“物料守恒”“质子守恒”等。具备守恒的思想,能帮助我们更方便的认识和处理化学问题。守恒思想的形成,应结合学生的学习过程来逐步开发,高一新课教学中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和离子反应的学习,形成“得失电子守恒”和“电荷守恒”,同时为高二电化学中的得失电子守恒奠定基础;高二新课学习电解质溶液时,重点形成电荷守恒、物料守恒思想,“质子守恒”留待高三复习时视班型考虑是否拓展。平常在习题讲评中,遇到守恒法可用可不用情况时,教师应着眼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优先考虑守恒法,并帮助学生厘清思路。 (3)把握反应规律的核心思想。化学反应很多,既有普遍的反应通式,也有特殊的反应,学生要准备把握,难度较大。如果走“背化学”的路子,效率低下且不科学。教师应该做的,是帮助学生认识普遍规律和特殊性,认清出现规律的原因和反常的原因。例如,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八字”规律,化学平衡标志的判断,电化学中离子放点顺序所体现的氧化性、还原性规律,有机化学中的官能团性质学习与基团对官能团的影响的规律等等。教学中,不能把学习变为“背书”,贪图教学简单而不去总结规律,总结规律而不去分析原因。 (4)分类与对比的核心思想。如何让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把书由厚读薄、把要记忆的内容由繁杂变得简单,需要化学教师和学生在分类对比中寻找突破。例如有机化学官能团相似、性质相似的分类记忆,无机化学同族性质相似的记忆,基本概念中的电解质、非电解质的物质分类理解,同位素、同素异形体、同分异构体的对比理解,将极大减轻学生在记忆中的痛感。 3、重视实验,坚信“所做有所得”。化学的有机、无机物质多,性质多,现象描述类的考察多。纵观近几年高考题,基本操作、基本仪器的使用、物质的分离提纯依然是题设的得分点。这些内容的教学,如果让学生动动手、“开开眼”,再通过记忆辨析,相信效果会比教师说实验、学生看视频要好的多。提升学生实验动手能力、实验应试能力,只有从起始年级开始接触实验,有目的的培养学生在实验方面的全局思考能力,不能到了高三再去思考如何让学生掌握高一就应该掌握的基本操作。 化学学科还有很多学科思想,比如量变引起质变、平衡等思想。教学中只有着眼于学生长远能力的提升,用“上台阶”式的教学设计有条不紊的进行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才能得到加强。 -可编辑修改-

在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在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是当前中国教育最关心的问题之一,福建师范大学教授余文森说:“任何学科都不是仅仅为了获得学科的若干知识、技能和能力,而是要同时指向人的精神、思想情感、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的生成与提升。学科教学要有文化意义、思维意义、价值意义,即人的意义!”那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三个方面,六大指标,十八个基本点如何体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呢? 首先,我们要明白:哪些是学生发展的数学核心素养?其实数学核心素养可以全体体现为《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的十个核心词,即:创新意识、模型思想、数据分析意识、应用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感、符号意识、运算能力和推理能力。当核心素养与我们的《课程标准》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我们一线的教师才有了“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抓手。 接下来,我们思考“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一、注重课程开发,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 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及校本课程的开发都是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的,其中校本课程的开发与教师的联系最为密切。在开发校本课程时,我们本着渗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目的,就能开发出保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好课程。 二、以课堂教学为抓手,抓好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关键 任何教育理念最终都要通过课堂教学来实践。抓好课堂教学,落实学生核心素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一是研读《课程标准》深刻理解《数学课程标准》中十个核心词的内涵。二是分析教材,了解到各册教材内容有哪些,甚至每册教材中的哪个知识点中渗透了什么数学核心素养。作为教师必须做到心中有数,这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课堂教学的方向指导。三是改进教师的教学方法,探寻一种适应自己、适应学生,有助于提升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模式,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学生的学习应该是主动的、有思维含量的,有生长点的,是可持续发展的。 三、多元评价,促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从某种角度讲,评价是行为的指挥棒。评价的指向直接会影响行为的改变。目前,我国高考制度发生了变化,随之我们的义务教育也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因此,要想从根本上保证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评价方式就不可忽视。首先是对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课堂教学应该是一种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发展的教育形式。那么,我们在教学评价时,不能只关注教师对课堂的调控和对教材的把握、处理,而是要更多地对学生学习过程以及效果进行客观、科学、激励性的评价。其次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在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目标下,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不能只指向结果,还应该重视其学习过程。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应该注重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师教学的过程中,是否乐意与同伴进行交流和合作,是否具有参加学习活动的兴趣和热情等。评价的方式必须是多元的,其目的是为了让更多的学生获得成功,让不同的学生获得不同的感受。家长评、自己评、小组评、老师评,多方评价相结合才能更全面、更客观、更公正地对学生学习进行评价,才能更利于学生的发展。 总之,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一个系统工程,既需要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又需要基层一线教师的教学落实。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这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需要我们的倾心、热心、尽心和责任心!

浅谈如何培养核心素养

浅谈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当今科技知识迅猛发展,科技知识更新周期越来越短,教育的“知识核心时代”正向“核心素养时代”转化。学校已不再是简单、生硬、冷冰冰给学生“灌输”知识,而应该为孩子今后全面发展、终身发展提供核心素养的教育。从知识教育走向能力教育、素养教育,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发展的共同趋势,立足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是新的教学理念和课堂教学发展方向。小学阶段是一个人核心素养发展的萌芽期,作为孩子成长的重要起点,小学六年决定和影响人生未来的六十年,小学生的核心素养具有基础性和奠基性的作用。因此,在小学阶段必须全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小学生健康发展成为一个具有综合素质的社会人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学习策略、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文化意识和情感态度的基础之上。课程目标结构图,说明了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五个基础,这五个基础体现了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英语课程密不可分的两重性质。由此可见,核心素养应当包括两个方面,即认知的与非认知的。认知方面指的是学术、知识,非认知方面则是指价值观、情感态度等。所以“素养”并不是指向某一学科知识,而是强调个体能够积极主动,并且具备一定的方法获得知识和技能,它的目的不仅限于满足基本生活需要,更有助于追求具体生活目标,促进个人发展和有效参与社会活动。“核心素养”的含义比“能力”的含义更宽泛,

既包括传统的教育领域的知识和能力,还包括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在中小学阶段,核心素养是所有学生应具有的最关键、最必要、不可缺的基础素养,它是知识、能力和态度等的综合表现,它的缺失会造成人格、人性发展的重大缺陷! 二、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 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它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结合体;它指向过程,关注学生在其培养过程中的体悟,而非结果导向;同时,核心素养兼具稳定性与开放性、发展性,是一个伴随终生可持续发展、与时俱进的动态优化过程,是个体能够适应未来社会、促进终生学习、实现全面发展的基本保障。 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和学习能力。英语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以主题意义探究为目的,以语篇为载体,在理解与表达的语言实践活动中,融合知识学习和技能发展,通过感知、预测、获取、分析、概括、比较、评价、创新等思维活动,建构结构化知识,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思维品质,形成文化理解,学会学习,塑造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英语学科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和两个关键(学习能力和情感态度)。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互为影响,互相支撑,共同作用。学习能力和情感态度贯穿于英语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 二十一世纪我国教育体制改革在2015 年的一件大事就是普通高级中学多学科课程标准的修订。目前,各学科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已完成,正在广泛征询各学科专家学者、一线教师的意见。这一轮各科高中课程标准修订的一大亮点就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学生学业质量标准”的正式完整提出。之所以说是“正式完整提出”,是因为这两个理念在2003 年颁布的高级中学各科课程标准(试验本)中通过“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而有所体现,但没有提高到一个有理论支撑的、系统的规定的高度上来。而这次的修订稿,则将这两大理念,在“课程性质”一节中概括点出,进而在“课程目标与学科核心素养”和“课程内容与学业质量标准”两部分中全面完整地予以阐述,并在以共产主义世界观和辩证唯物主义为基础的教育理论的高度上予以系统化、实用化。 这里,我们且来看看《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修订稿)》中对“学科核心素养”这一重要理念是如何界定和说明的。学生学习外语的目的,不仅是学习到一项语言技能,同时应注重通过外语学习和对外国文化的了解与借鉴,促进学生自身价值观、人生观的发展和综合人文素质的提高。这一目标和理念,应当说是多年来“一以贯之,与时俱进”的。 之所以说“一以贯之”,是因为早自上世纪我国制定各科课程大纲以来,就曾提出学生的学习过程应当是达到自身“又红又专”的过程。这一提法,日后发展为“德、育、体、美全面发展”。到2003 年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本则发展为人文性目标和工具性目标的融合统一的理念。这就是“一以贯之”。 而之所以说“与时俱进”,是因为课程标准的修订,必须适应时代发展的新形势。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远机制,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这次高中各科课程标准的修订,正是本着“与时俱进”的精神,将党中央提出的“立德树人”的主旨贯彻到课程标准之中,因而才有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提出。 一个“全面发展的人”的养成,要通过社会参与、自主发展和文化修养三个

(完整版)教师如何在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教师如何在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 养 教师如何在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实施“尊重的教育”:站在学生的立场思考教育教学 在修订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标准时,我们将“双基”调整为“四基”,即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又提出了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因为基本活动经验非常重要,它包括思维的经验和活动的经验,其本质是会想问题、会做事情,而这些主要于积累。之所以提出基本思想,因为我们希望学生在获得一些基本概念、学会一些基本技能之外,能够培养思想方法。各个学科都有其基本思想,如数学的基本思想是抽象、推理、模型。 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最终要落在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上。所谓学科核心素养,就是指学科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一个人成功的基础,包括知识的掌握、思维方法和经验积累。其中思维方法主要包括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如数学学科主要培养的是逻辑思维,而逻辑思维主要包括演绎和归纳。从思维训练的角度考虑,我们之前的教育,更多的是培养学生的演绎推理能力,而缺少归纳推理能力的培养,即缺少了通过条件预测结果、通过结果探究成因的能力培养,这对培养创新性人才是不利的。

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要把握知识本质、创设教学情境素养的形成,不是依赖单纯的课堂教学,而是依赖学生参与其中的数学活动;不是依赖记忆与理解,而是依赖感悟与思维;它应该是日积月累的、自己思考的经验的积累。因此,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要求教师要抓住知识的本质,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在掌握所学知识技能的同时,感悟知识的本质,积累思维和实践的经验,形成和发展核心素养。 何谓知识的本质?比如:数学的思想不是靠讲解让学生理解的,而是靠创设情境让学生感悟的。类似“除一个分数等于乘这个分数的倒数”这样的教学内容,教师不能仅仅只是通过一道例题告诉学生这个运算法则,而是要通过举例说明,让学生真正理解其中的含义,然后自己得出结论。 因此,对于很多问题,教师自己要先吃透,然后引导学生一起思考。真正本质的东西,是靠学生自己感悟得到的,否则他们记住的只是一大堆名词与概念,并且很快会被遗忘。我曾经梳理了小学数学中的30个本质问题,并写了《基本概念与运算法则—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核心问题》这本书。我觉得,教师如果把这些核心问题都弄明白了,课就容易讲了。 我们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感悟知识的本质。比如:对于“先乘除后加减”这个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感悟,混合运算其实是在讲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故事,“先

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养

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养 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它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结合体;它指向过程,关注学生在其培养过程中的体悟,而非结果导向;同时,核心素养兼具稳定性与开放性、发展性,是一个伴随终生可持续发展、与时俱进的动态优化过程,是个体能够适应未来社会、促进终生学习、实现全面发展的基本保障。那么关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就格为重要了。 一、保护、尊重是核心素养发展的基础 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受教育者有能力过更健康的生活。生活是动态的、变化的,教育也不是固定僵化的,不要把过于宏大、笼统的人生目标和价值观生硬地灌输给儿童,而是引导用积极的生活经验与态度认同正面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儿童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如果想用成人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是很糟糕的事情。太看重输赢、成功、成才,很可能适得其反,因为小学儿童的生命小苗刚刚破土,生命之树开始生长,生命之花远未绽放。我以为,这个阶段培养儿童,在一定意义上,保护、尊重比开发更加重要,过度开发有可能酿成日后的悲剧。教育要让儿童认识到学习活动是自己有意义的劳动,是体现自己生命价值最重要的活动形式,儿童需要在这种劳动过程和积极快乐地参与中发展自己的素养。清华附小确立了“为学生聪慧与高尚的人生奠基”的育人使命,体现他们对小学教育的价值追求:一是聪慧,即聪明和智慧,育人目标不仅是知识传授、能力发展,而且更加关注学生的思维和智慧发展;二是高尚,是对学生人格道德素养的培养目标,体现了他们希望培养的学生有高尚的人格和道德素养;三是奠基,是对小学阶段性目标的界定,体现了注重培养的阶段性和适应性;四是人生,是对学生生命全过程的关注,关注了学生的持续发展。清华附小以聪慧与高尚为儿童奠定生命底色,并具象为“身心健康、成志于学、天下情怀、审美雅趣、学会改变”五大核心素养,有利于儿童形成完整的人格。这样的理念落实在课堂上,呈现出与众不同的样态。我曾经听过窦桂梅校长两次课,第一次是她带领学生阅读绘本《我爸爸》,在书中认识了那个虽有缺点,却也不乏可爱,最重要的是永远爱我的父亲的形象。当课堂的最后,在温暖的音乐声中,学生模仿着书中的句式说出“我爸爸像长颈鹿一样高,像大猩猩一样强壮”“我爸爸的肚子像西瓜一样圆”“我爸爸像雨水一样温柔”“我爸爸笑的时候像蛋糕一样甜”……一份感动涌上心头,让我不禁湿润了眼眶。此后我又听过她执教《大脚丫跳芭蕾》,让我们惊讶的是道德教育专家希望学生建立的价值观,从四五年级的孩子嘴里竟然十分自然地、理直气壮、生动地表达出来。应该怎样对儿童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按理不到特定的年龄,儿童并不能理解抽象的概念,但是核心价

相关主题